第一篇:高校大学生党员思想建设刍议
高校大学生党员思想建设刍议
李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省 葫芦岛市125105)
摘要
大学生党员思想建设是新形势下党建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充分了解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提高大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大课题。本文就高校大学生党员在高校思想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大学生党员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一系列改善方案。
关键字:高校大学生党员思想建设解决方案
一、绪论
大学生党员是高校中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在大学生中起着带头和示范作用。大学生党员走出校门后,成为各行各业改革发展的新生主力军,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大学生党员良好的思想素质和精神风貌。但是近年来,由于多方面原因,部分大学生党员思想理论建设不够完善,入党动机不够明确,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针对这一现状,为促进大学生党员思想素质的全面提高,本文重点剖析大学生党员思想现状,并分析其原因,探索出提高大学生党员思想建设的一些途径。
二、高校大学生党员在高校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大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中的新生力量,是具有较强的生机和活力的群体,是富有创新和创造能力的精英骨干。
高校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是由高校中各项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组成,他们在高校的各方面都起着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这部分先进分子在他们工作、学习范围内具有很强的号召力,他们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具有强有力的群众基础。因此,高校大学生党员是党员是高校各方面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群体,为高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高校大学生党员现状
高校对大学生加入党组织是有严格要求的,每一位渴望入党的大学生都是要经过严格的考察。但基层党组织在确定培养对象时难以全面把握每个学生的综合表现,可能因把关不严而使极个别素质不高、入党动机不纯的学生加入了党组织。【2】
(一)部分学生党员对党内知识的学习不够深入
部分大学生党员不能正确认识党内知识教育的目的,他们学习党内知识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而不能理解党的知识的深层含义。由于上述原因,导致一些党员在平时考试甚至党课考试中作弊的现象,他们不但没有严格按照党员“八项义务”的内容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在大学生中也不能起到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同时,在党课考试中作弊是对党组织严重不尊重的行为,这样的人即使加入了党组织也一定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为党和人民全心全意的服
务,甚至会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党和人民的利益之前,折损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不能起到带头作用。
(二)部分学生党员“重入党前的发展,轻入党后的再教育”
在高校大学生党员中普遍存在“重入党前的发展,轻入党后的再教育”的现象【1】,在入党前的积极分子培训期间,包括对发展对象进行各方面考察和教育期间,都以饱满的热情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是在入党后,部分党员便忽视了对自己的再教育,党员的先进性对这部分党员就不再起作用,反而会出现其他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但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而成为其他普通学生的反面教材,即使只有一个这样的党员也会大大损害高校大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形象,以致影响中国共产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党员是先进的代表,高校大学生党员在学生队伍中起着先锋模范的作用,是大部分大学生的楷模,端正高校大学生党员入党前后的态度直接影响党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形象。
(三)部分高校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
青年党员是我们党的接班人,大学生党员队伍更是青年党员队伍中有知识、有才能的代表。因此大学生具有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为我党及时输入健康新鲜的血液。
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趋势,在对待入党的问题上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一些学生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影响,把入党仅仅当成荣誉和任务,对于为什么入党、入党后做什么,缺乏理性认识,表现出一定的盲从性;有些学生将入党作为增强择业竞争力的途径,存在一定的功利性;有的学生没有很好地将追求进步、积极要求入党的愿望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言与行出现一定的反差。【3】应当明确的是怀有不正确入党动机的党员是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的。每一位学生党员都应该及时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公仆,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部分高中带来的学生党员在思想建设方面存在问题
现在各高校不乏一些高中确定学生党员,他们大多数在高中时期成绩优异、表现突出。但是,在确定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于他们的党政思想教育情况并没有充分重视。这就为高校党组织增添了挑战,这些大学生对于党内知识了解不多,对于党员的责任、义务了解有限,对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识不够深刻,不能充分意识到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的先进性作用。
同时不得不指出的一点就是,在这样一批高中确定的学生党员当中有个别通过非正常程序加入党组织的分子存在。原因不但在于某些地区的部分党员不能严肃自己的纪律作风,利用自己的权力谋取私利,而不能把真正优秀的共产党员吸纳到党组织中。而且,对于这些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也值得深思,他们很可能有一定利益驱使,这些“学生党员”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已经扭曲,再加之这一现象的传播,将严重影响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的庄严地位。
四、关于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想建设的几点思考
高校大学生党员协助高校开展各项活动,在学生群体中时刻体现着一名党员的先进性,学生党员在各大高校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但是,我们不能否认部分问题党员的存在。
(一)加强党员实践性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是对实践的高度抽象。大部分学生党员都接受过党内理论知识的教育,大学生党员入党时间短、接受党组织培养的时间不长,对理论内容掌握不扎实、体会不深切。【2】为使高校学生党员思想理论更好的建立和实施,各学生党员除了应该接受党组织培养,还应该定期开展民主生活会议、组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使这些优秀分子通过组织活动更好的掌握党内知识、理解党、诠释党,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二)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分层次教育
由于高校中不同学生群体的党内思想教育状况的差异,各个基层党组织应在新生入学初合理规划不同学生的分层次教育。【4】
对高校大学新生进行入党启蒙教育,动员学生党员深入大学新生的学习、生活中。各位学生党员以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新生当中树立起学习的榜样,提高大学新生“入党光荣”的意识。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理论建设及考察。对其进行定期教育,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性锻炼,并对其综合素质、群众基础、入党动机等做综合评定和考核,同时成员之间相互监督,确保党员队伍健康、有序的发展。对毕业生党员的旗帜教育。每一位毕业生党员在其工作岗位上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党的地位。因此,毕业生党员真正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在自己的社会工作岗位上树立起一面旗帜,显得尤为重要。
(三)学生党员寝室起带头模范作用
学生寝室不仅是学生日常休息、生活的场所,更是广大同学们日常交流、思想碰撞的栖息地。学生寝室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监督,作为学生党员在这个时候更应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由此也能更好的体现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寝室成员日常作息、卫生等生活习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大学生党员作为先进的代表,在寝室里应该注重自身的生活习惯,从而带动整个寝室,使党员寝室整体状况都起到带头作用。在进行寝室检查时应重点对党员寝室进行检查,对于寝室卫生、违规用电以及出现影响他人寝室生活的党员寝室,应进行严厉处分。对于表现突出党员寝室进行公开表扬,从而使其他学生寝室得以效仿,这样学生党员的旗帜作用得以体现,也使得寝室整体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例如,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葫芦岛校区)在公寓管理过程中,创新性地成立了学生党员工作站,并设有总站、分站和站务委员会。通过学生党员在公寓范围内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保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在学院部署及教师指导下经常性的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开展更多的党内实践性活动,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负责材料管理的学生党员应该定期进行资料整理,保证党员材料的准确及完好;学生党员应定期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进行谈话,掌握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理论学习以及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随时帮助他们提高自己,充分发挥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生党员按时参加学生支部开展的各项活动,包括定期的民主生活会、实践性锻炼等;学生党员自身应经常性的对党内知识的复习,经常阅读党内书刊;随时掌握国家的发展动态及发展方向等。大学生党员应该通各种合理方式不断提高自己,从而保证大学生党员自身的先进性,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才能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结语
高校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队伍中的一个重要集体,这个集体在学生队伍中具有很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同时带动学生队伍不断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因此高校大学生党员思想建设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每一位学生党员必须时刻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先锋模范的作用。我们每一位学生党员都应该时刻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正确动机,在群众中真正做到先锋模范作用,时刻提醒自己以及其他党员不断地充实自己,严格遵守党员义务,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为高校学生党员思想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资料:
【1】刘洋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
【2】陈明 《加强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的意义》
【3】王永萍,田国胜,姜勇 《新时期高校党校建设的问题分析对策》
【4】刘 洋,韩雪峰 《高校党校构建大学生入党分层次教育培训体系的实践探索》
第二篇:浅谈如何加强国有企业党员思想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国有企业党员思想建设
我是一名国有企业的党务专职工作者,主要负责公司党委的日常党务工作管理。现时我公司党委属下设有46个党(总)支部,在册党员有547人,其中女党员人数为281人,占党员人数的53.3%,35岁以下的党员179人,占党员总数的34%,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287人占党员总数54.5%。中层干部以上人员共有175人,其中党员干部125人,占比为71%,可以说是党员领导干部是企业领导层的主力军,党员队伍呈现越来越年轻化、高学历化。
目前,我公司在党建工作的内容、手段等方面创新的力度还不够,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未能引起高度重视和积极改进,如党建工作靠惯性推动的多,主动创新的少;有的党(总)支部存在党建工作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有的党(总)支部党员发展工作不够严谨;有的党(总)支部负责人的党建工作思路还不够清晰;部分党员的党员意识还不强;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还有待建立健全等等。
加强党员思想建设,是基层党组织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任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党员思想建设,对于增强党员的党性,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贯彻党的方针政策,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它担负着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艰巨复杂的任务,基层党组织是中流砥柱。
当前我们企业党员队伍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工作态度、利益要求等方面都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所以我们要了解当前党员队伍思想现状,找准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理想信念呈现弱化趋势。极少数党员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对党信心不足,有的甚至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有的对入党抱无所谓态度,入与不入一个样。
2、党性原则淡化。有的党员只要权利,不要义务,有的以种种原因甚至不交或少交党费,有的还热衷于做群众尾巴,丧失党性原则,有的甚至违法违纪,造成不良影响。
3、观念陈旧。部分党员束缚于传统的思维模式、思想观念,仍滞后于形势的发展与变化。
4、存在依赖惰性的思想。少数党员因循守旧,小进即满,惰性意识、依赖思想严重,不是奋发进取、艰苦创业,而是等索要,不是苦干而是苦熬,满足于现状而固步自封。
二、导致问题的原因
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不是单一的,从客观上看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市场经济负面效应。我国正处于新旧经济体制的转轨期,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场涉及人们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在带来大量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诸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等等,在侵蚀我们的干部队伍,难免产生理想信念动摇、价值取向异化、社会行为失常现象。二是计划经济影响太深。长期以来,在人员思想认识上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没有危机意识,也没有责任意识。三是社会分配不公,导致一些员工心理失去平衡,挫伤工作积极性。自身调节不好,容易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
同时也有组织原因及党员自身德育原因。从党员自身看,有些党员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放松了自我要求,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辨别是非能力退化,抵御腐蚀能力弱化,对金钱、物质、个人利益考虑过多,对社会上一些负面现象不能正确认识,尤其是当个人利益受到冲击时,便心理失衡,抱怨组织、抱怨领导。从党组织方面看,对党员教育管理不到位,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更是缺乏研究,没有有效的对策。
三、对策与建议
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党思想作风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征,是党思想作风的核心和灵魂。思想作风对党员个人而言,就是在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特别是在指导思想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取向和特点,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作风不端正,做人干事就可能发生方向性的错误。现在有些党员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能实事求是,缺乏诚信,心里想的和嘴上讲的不一样,嘴上讲的和实际做的不一样,人前说的和人后说的不一样,会上说的和会下说的不一样,对自己要求和对别人要求不一样。
2、做到立信、守信。讲诚信是党的思想作风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我们每个党员加强和改进思想作风的行为准则。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定,把诚信建设摆上了十分突出的位臵。诚信是一种人格,一种官德,还是一种社会责任。一个政党不讲诚信,失信于民,离垮台就不会很远;一个领导干部不讲诚信,在群众中的威信不会高,形象不会好,他领导的那个单位风气就不会正;一个人不讲诚信,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做事难以成功,做人难以长久。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很多,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对待事业、学问、为人、做事必须以诚信为基准。在新的形势任务面前,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干事、为官的灵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立信、守信,做到内诚于心,外信于民,为党的形象增光添彩。
3、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优良学风。学风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指对待理论学习的态度问题,再一个是如何正确处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现在有的同志认为不学习照样能够干好工作,对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和热情;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甚至感到没什么好学的;还有的借口工作忙坐不下来,学不进去,或者敷衍了事等等。学习是我们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要明确为什么学、为谁学、怎样学。要树立学习是责任的观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果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缺乏理论武装、知识滋养,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时代立足。要树立学习就是工作的观念。对领导干部和在领导机关工作的党员干部来说,学习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注重学习,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就很难提高,工作就很难有起色。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党员工作多年,工作水平始终没有多大提高,谈问题抓不住实质,干工作抓不住重点,说话说不到点子上。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理论底子不厚、思想水平不高、知识面不宽。因此,每个党员都要从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的高变,以谦逊的态度,顽强的毅力,勤奋好学,学以致用。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型社会,学习者生存。当今时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一定要不断求知,根据岗位需求、职责要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认真学习相关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第三篇:新时期党员思想建设
适时掌握党员思想状况 不断促进长效机制落实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太原市从2005年1月开始,用一年半的时间,分三批在全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市各级党组织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键在于取得实效”和“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的要求,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使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中央和省委的充分肯定,全市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有了新的加强,服务人民群众方面有了新的举措,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进步。
为了及时掌握先进性教育活动后全市党员教育工作及党员思想状况,落实好中央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要求,促进全市共产党员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中共太原市委宣传部于2007年3月至4月,就我市当前党员教育工作及党员思想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是我市近年来就党员教育工作及党员思想状况组织的较为全面深入的一次专题调查。调查小组深入全市10个县(市、区)、3个开发区、8个工(党)委及所属基层单位,直接与基层党员和党务干部座谈交流,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968份。召开座谈会22次,参加座谈会的党员达316人,涉及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社区、农村、“两新”组织等各个方面,包括各个年龄段的党员。调查以列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为主要内容,以座谈、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文字材料、实地走访为主要形式。从调查中大家反映的情况来看,广大党员普遍认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促进了党员素质的全面提高、党员意识的明显增强和党员作风的不断改善,共产党员在全市各条战线上大都能发挥骨干和中坚作用。与此同时,大家也提出了党员教育工作在新时期依然存在着的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党员队伍整体评价及当前党员教育工作主要问题分析
归纳调查问卷结果和座谈情况,多数人对目前党员队伍整体素质评价较高。在“您认为当前党员整体素质怎样?”的调查项目中,答“好”或“较好”的高达72%,其余几项合计占28%,依次为一般(22.2%),说不清(4.8%),不好(1%),很差(0)。在回答另一项关于党员素质的调查项目“您对目前党员思想、纪律和作风的看法”时,满意和较满意的更高达93.5%,不满意和说不清的仅占到6.5%。由此可见,全市绝大多数党员能够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在本职岗位上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与此同时,大家也针对当前党员教育工作提出了应当注意解决的五个突出问题:
(一)党员教育工作与社会发展不协调,存在五个“盲区”。综合座谈发言,大
家认为在机关、国企、学校、医院等传统单位的党员教育工作要开展得好一些,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壮大起来的“两新”组织和自治的农村、社区的党员教育工作就显得薄弱一些。随着体制机制的变革和经济生活的变化,有些群体已成为党员教育工作的盲区:一是流动党员。流出地和流入地对其教育和管理基本处于失控状态;二是处于停产、半停产的困难企业党员。这部分党员整日为生计奔波,企业党员教育工作几陷瘫痪;三是部分离退休党员。这部分党员离开单位后,由于居住分散、年龄大、身体差等原因,参加活动不方便,党员教育仅限于发放一些学习资料;四是组织关系挂靠在社区的复员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党员。他们忙于找寻工作或打工,无暇参加社区组织的学习教育活动;五是偏远地区经济落后农村的党员。党组织基本不能开展正常的活动,难以组织进行规范的学习教育。
(二)党员教育内容和形式陈旧单调、缺乏新意,教育效果不明显。参与问卷调查的党员对“理论学习方法单一,效果不突出”的认同率达到51%。73.2%的党员认为“理论学习流于形式,联系实际不够”。大家在座谈发言中普遍认为加强党员教育工作非常必要,但同时认为目前的党员教育内容枯燥空洞,不分层次、不分对象、不分年龄、不分文化程度,缺乏针对性,缺少时代感,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党员教育方式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跟不上,一提党员教育就是念报纸、读文件、学时事,组织的人缺乏信心,参加的人缺乏兴趣。一些基层党组织甚至采用给参加学习的党员发放补助、物品或组织外出旅游的办法吸引大家参加。部分参加座谈的党员甚至对“三会一课”等传统教育方式是否符合现阶段党员教育工作的实际提出了质疑。
(三)基层党务干部的配置方式和素质不适应新形势下的党员教育工作。参加座谈发言的同志反映,基层单位党务干部多数是兼职,这些干部主要精力在业务工作上,而对包括党员教育在内的党建工作重视不够,投入的精力不足,而且很多干部对从事党务工作不安心,频繁调整,党务工作队伍不稳定。一些党务干部理论基础较差,更缺乏理论与实际联系的能力。农村党支部书记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难以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对党建工作的要求。调查中,大家对“自身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项目的认同率高达56.4%。同志们在座谈会上提出,对基层党务干部不仅要进行业务培训,更重要的是教育和引导他们热爱党务工作,促进基层党务干部队伍的稳定。
(四)长效机制落实差距较大。参加座谈的同志普遍认为,虽然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后健全完善了规章制度,制定了党员教育的长效工作机制,但各级党组织大多都只是写在纸上,发个文件,与制定的长效机制的目标要求相比,差距很大,落实不够。
(五)基层硬件建设严重不足。许多基层从事党务工作的同志反映,有些基层党组织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一些农村支部开会学习只能在村支书的炕头上进行,很多社区也没有基本的活动场所。教育手段落后,缺乏电脑、电视等基础的电教设施。党员教育经费缺乏,有些连购买学习资料、订书、订报的经费也没有。
上述五个问题是基层党员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除此以外,大家还集中反映了在基层党建工作中遇到的三个共性问题:一是党费收缴问题。1994年
2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的《共产党员交纳党费办法的规定》规定了交纳党费的比例:月工资收入400元以下者交纳月工资收入的0.5%,400元以上至600元者,交纳1%;600元以上至800元者,交纳1.5%;800元以上(税后)至1500元者,交纳2%;1500元以上(税后)者,交纳3%。参加座谈会的同志认为,党费收缴比例是在当时工资基数较低的情况下确定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已不适应当前的收入状况,应调整收缴基数,合理交纳党费,特别是个人所得税的征缴基数提高以后,党费征缴基数没有相应提高,基层党员反映较大。二是党费的支出问题。按照规定,党费主要用于党的活动,作为党员教育经费的补充。大家在座谈中提出党员教育经费最缺乏的基层支部收缴的党费没有一点留存,建议能够将党费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倾斜增加投入,如编发实用的学习资料、订阅党报党刊、组织开展教育活动等。三是新党员发展比例问题。参加座谈会的党员普遍反映,基层特别是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缺乏新鲜血液,缺少年轻党员,影响和制约着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家认为,新党员发展比例应以该单位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数为确定基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而不应以党员数为基数。否则就会形成一些党员总数少的基层单位入党难的问题,影响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在调查中,大家对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又有机制体制的制约,还有教育者本身素质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一)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和思想观念变化促使党员思想更加活跃。在“您认为当前党员思想状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的调查项目中,回答依次是党员意识淡薄(78.1%)、理想信念动摇(30.3%)、廉洁自律不够(30%)、工作能力不强(17.4%)。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加之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渗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冲击,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剧烈的震荡,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活动具有了更多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反映到党内来,导致了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动摇、价值取向异化、社会行为失范。一些党员党性观念淡薄,只享受党的荣誉和权力,不要党员的义务。在信念上,认为离共产主义太远,还是解决现实问题好(41.2%);在认识上,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认为是不是党员无所谓(39.6%);在大局意识上,管好自己的事就行了,党和国家的事有人管(48.1%);在社会上,随波逐流,大家都这样我也这样(47.7%)。个别党员甚至不交或少交党费,连最起码的党员义务都不履行。
(二)“两新”组织体制的独特性导致该领域党员疏于教育和管理。“两新”组织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是新时期党员教育工作的全新领域。根据调查,目前“两新”组织中设立党组织的覆盖面并不广。高新区2200多家入区企业中只有24个建立了党组织;经济区入区企业297个只有11个建立了党组织;民营区入区的21个非公企业也只有8个建立了单独的党组织,其余所有企业联合成立了1个党组织。参加座谈的党员反映,在非公有制企业设立党的组织与企业家对党建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着直接关系,一些老板认为建立党组织可能会对企业经营造成干扰,担心加大运营成本,耗费时间,影响生产和经营,对党的活动回避甚至抵触,使这些企业中存在很多
不愿暴露党员身份的隐性党员。即使是建立了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也有其特殊性:一是党务干部多属兼职;二是党组织活动只能在业余时间开展;三是党员岗位的变动性较大;四是党的组织松散;五是党建工作管理和运行的随意性较强。在“两新”组织中,党组织对党员集中学习教育的时间极少,党的各项工作受到很大制约。
(三)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造成党员教育工作滞后于时代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对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员队伍的组织成分发生了新的变化,流动党员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日益增多,各种信息的来源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基层党组织原有的党员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教育内容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缺乏针对性、时效性和说服力;教育方法与新形势下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够紧密,少数党组织教育方法单调,教育方式一成不变,且常常以上传下达代替宣传教育,影响了党员教育质量;党员接受教育和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不仅仅局限于开会学习传达等传统的方式,人们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互联网等现代传媒获取大量信息。这种情况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拓展思路、创新载体、丰富内容。
(四)领导干部地位的特殊影响着党员教育工作的效果。党员教育工作的效果与领导干部的言行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些单位领导虽然主观上有抓好工作的愿望,但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不适宜时代要求。还有一些领导干部主观上就不重视党员教育工作,对党员教育工作所需的经费、阵地、设施等硬件不能有效加以保障。甚至有一些领导干部抵御腐蚀能力弱化,对个人利益考虑过多,言行不一,违法乱纪,腐化堕落,严重败坏了党风,使党的形象蒙受了巨大损失。腐败分子尽管是少数,但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很多同志尖锐地指出,少数领导干部的不廉不勤行为本身就对党员教育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三、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的建议
结合调查对象提出的意见和我们对调查情况的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工作,完善党员教育工作监督考核机制。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做好党员教育工作,同时要有高素质的党务工作者,要有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和经费、阵地、设施等硬件的保障,更需要建立规范有序的党员教育工作机制。具体来说,一是由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及纪检机关共同组织力量,定期不定期地督促检查,对先进性教育以后各单位制定的长效机制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同时,明确各级组织、宣传、纪检部门的职责,定期对基层党员教育工作进行联合评估,形成党员教育工作的监督和考核机制;二是把党员教育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的考核内容,作为基层干部选拔和使用的一项重要依据,促进各级党组织从根本上摆正党员教育工作和业务工作的位置,找准结合点,从战略的高度将两者在同一聚焦点上加以运转;三是要加大党员教育工作投入,合理使用党费,保证学习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大力拓展工作平台,建立覆盖所有党员的党教工作新格局。一是要根据
党员分布状况建立党的组织,拓展党员教育的覆盖面。如针对待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复员军人的组织关系挂靠社区、离退休党员主要在社区活动的情况,强化社区党支部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在离退休党员集中的地方设立离退休党支部,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积极做好在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二是要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开设“网上党员之家”,建立远程教育网络,拓展党员教育空间。同时,针对“两新”组织和农村基层党员的职业特点和文化水平,编发一些适合他们需要的学习材料。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工作骨干队伍建设,发挥各级党校的阵地作用,采取集中培训、外出学习等形式,分层分批定期定点培训基层党务人员,使党员教育工作有专人组织协调,有能力、有精力、有时间进行管理和教育。四是完善对流动党员的动态管理机制,流入地与流出地的党组织要密切联系,加强沟通,建立融登记、核实、转接、督查、服务于一体的管理制度,形成联管联教的流动党员教育新模式。运用发放流动党员证、开展流动党员“亮相”活动等方法,促使流动党员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和工作实际,增强党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党员意识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灌输来强化,党员素质需要不断的教育引导来提高,而要适应时代要求,确保教育效果,关键是要在加强灌输教育的同时,不断加大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结合身边人身边事,结合党员干部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性地开展好教育。一要突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头脑,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和引领作用,促进党员思想始终位于时代前列,而不被错误的思想所迷惑、所误导。二要充实拓展教育内容,根据机关、社区、企业、学校、农村开展党员教育的不同条件、不同要求和教育对象的差异,区分不同层次和类型,分类指导,分层施教,力求教育内容实在,努力做到学以致用,使受教育党员爱听、感兴趣。如农村可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企业可加强形势任务方面的教育、新党员着重安排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对党龄较长的党员则可有重点地进行党建理论、党性、党风、党纪等教育。三要探索党员教育形式,坚持继承传统与创新形式相结合,注重形式与效果相统一,把党员教育内容融入到各种社会活动中,如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事迹展览、观看教育影视片等进行共产主义信念教育,请优秀、先进人物作报告进行典型形象教育,剖析犯错误甚至犯罪党员案例进行防腐倡廉教育,组织开展党的基本知识竞赛、演讲会等进行渗透教育,还可以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借助各种现代化传媒技术,经常性地开展集中性学习、主题化教育、高层次讲座等各种活动,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因地制宜,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活动做到情调高雅、丰富多彩,不仅能够承载教育内容,而且能够为广大党员所接受,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四)充分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彰显共产党员的政治地位。各级党组织要积极引导和教育党员在本职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保障党员的各种权利,建立一套相应的激励、奖惩机制,努力做到义务和权利的统一。一是要创造条件,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组织党员给群众办实事,增强广大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有效发挥党员在企业(学校、医院等)管理、治村理政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广大党员在各个方面都成为骨干和先锋。二是对生活确有困难的党员,党组织
要从实际出发,切实给予关心照顾,为他们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提供必要的条件,尤其是对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党员,更应在生活上给予一定的照顾,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三要从上而下培养、树立、宣传一批与实践共生、与时代俱进、群众认可、可信可学的党员先进典型,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广大党员,引领广大群众,树立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新形象。
(五)严格党员标准,提高党员队伍素质。许多同志在座谈中提到老党员虽然年龄大、文化低,但组织观念强、政治素质高。同时对新党员的政治素质感到忧虑。一些入党积极分子受社会风气的影响,申请入党时热情高,但持久性差,经不起组织的考验,部分农村青年甚至觉得入党就是为了当干部。因此一定要严格党员标准,把好党员出入“关口”。一是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格按照党章规定,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切实保证新党员的质量。二是要积极探索群众评议党员的做法,加大对党员的激励和监督力度,明确不合格党员的标准,规范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不断纯洁党员队伍。
总结归纳这次专题调查工作的整体情况,我们感到,党员教育工作是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水平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全党面临的共同任务,是一项部门合作、上下联动的综合系统工程。集中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已为全面加强党员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只要全市各级党组织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科学地分析党员教育工作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创新党员教育的机制,就一定能够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推进我市党员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篇:高校党建工作刍议
高校党建工作刍议——以曲阜师范大学为研究范例
提纲:
一、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一)、高校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1、适应中国国情的需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3、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4、实现办学目的的需要
(二)、高校党建工作的特殊性
1、高校的特殊性:高校本身和高校教师
2、大学生的特殊性:思想不稳定和可塑性
(三)、高校党建工作的意义
1、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高校党建工作促进党的建设工作的全面发展
(2)吸纳新党员发展壮大党员队伍
2、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合格人才
3、有利于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思想阵地
4、促进校园安全和谐稳定
二、我校党建工作的可行及创新之处
(一)、党建工作在政治学院的活力
1、专职和兼职“两课”教师比例逐年增加,且理论素质和党性觉悟齐头并进
2、理论更新与实践检验充分结合,特色专业中共党史理论研究水平领跑全省
3、学生入党情绪高涨,比例居全校前列,专业素质和理论素养明显高于他院
(二)、党建工作在基层的亮点
1、坚持开展党性教育,提高党员教师政治生活的质量
2、定期举行召开教师考核,使政治思想考核落到实处
3、院校两级党校学习,将学生党员培训做到真实充分
(三)、党建工作在行政上的创新
1、校党委班子与院的直接挂钩,责任到人
2、定期座谈,思想汇报,实行书记负责制
三、我校党建工作的不足及问题
(一)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
1、原因
2、表现
(二)高校党建理论与实践工作的脱节
1、干部队伍建设,行政上重理论上轻
2、基层组织建设,教学上重科研上轻
3、党员队伍建设,入党前重入党后轻
(三)领导体制与管理方式存在问题
1、党委在高校软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2、时代进步,科技更新直接导致管理方式滞后
3、网络建设缺乏跟进造成宣传不足关注度较低
四、我校党建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一)、求实创新强化发展,发挥党建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二)、提高党建工作的时效性,在现实基础上与中央的政策保持一致
(三)、加强行政领导和基层党支部建设,增强党支部的积极性与活力
(四)、增强党建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提高党建的科学化水平
调查问卷设计
个人信息:性别年级专业类别政治面貌党龄
问卷内容:申请入党动机对党的历史及现今状况的了解程度入党前,预备期,转正后各参与过几次相关的活动党组织对学生的影响力期望参与哪些活动,在何方面得到发展
预期目标:
通过问卷调查的回收情况做出整理分析,计划在第二、三部分制作柱状图、表格或饼状图直观反映“两课”教师数量的增长情况、学生党员在学生总数中的比例、学生入党动机分析等,基于本校党建工作的调研,坚持优势、指出不足,着实提高本校的党建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第五篇:高校公文处理工作常见问题刍议
高校公文处理工作常见问题刍议
刘星
公文作为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工具,对高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校公文处理的实践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文作用的发挥,制约了公文处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在长期的公文审核工作中,笔者发现,高校公文处理常见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文写作不够规范,影响了公文质量的提升;二是公文处理程序不够规范,影响了公文效力的发挥。
一、公文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公文处理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为了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大多高校都制定了公文处理的制度。但是,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公文数量日益增多,对公文处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公文质量的提升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公文除了格式不规范、表述不恰当等常见问题之外,还存在一些特殊问题,给高校办公室公文审核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1.公文种类使用单一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绦例》)规定了15种常见的公文。从使用范围和规格来说,除“命令(令)”“公报”“议案”外,其他种类皆可用于高校公文。但目前高校的发文,尤其是下行文,使用最多的文种是“通知”,且大有用“通知”取代其他文种的趋势。笔者以为,应根据文件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文种,不能无限量放大一个文种的使用范围。如高校常有关于表彰优秀教师和学生的公文,这类公文主要是为了表扬先进,激励师生创先争优,一般没有具体的执行要求,属于知照性公文,用“通报”更为合适。又如“意见”这个文种,1996年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首次把“意见”确定为公文文种,2012年发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也明确“意见”是常用的15种公文之一,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但时至今日还常常见到《关于印发(×××意见)的通知》,忽视了“意见”本身就是一个文种,这是很不规范的。
2.公文内容照搬上级文件
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或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是公文行文的缘由之一。高校这一类公文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就是来文单位在起草公文时机械理解照搬照抄教育部或者省市教工委的文件,以为原封不动才能和上级精神保持一致。这样的文件往往指导原则多,具体内容少,与学校自身实际脱节,缺乏操作性与针对性,让人摸不着头脑。这类文件以规章制度、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类居多,比普通的事务类公文更为复杂,办文人员在审核的时候,如果不能全面把握学校全局和透彻理解各方面工作,是很难将之修改为一篇合格的公文的。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来文单位要结合学校实际,有的放矢地起草文件,办文人员也要与起草单位充分沟通并加以引导。
3.公文语言论文化
公文语言要求准确、庄重、精练、严谨,这样才便于理解和执行。近几年来,高校行政工作人员多为硕士及以上学历者,他们大多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这有利于培养一支专家型的管理队伍。在公文处理的实际工作中,笔者却发现,一些来文单位起草的公文常使用专业术语,且通篇用论述的表达方式,读起来晦涩难懂。诚然,在阐明某项工作指导思想的实施意见类公文中,运用论述的方式是必需的,但一定要适可而止。《教育部贯彻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的实施办法》明确规定,文件要“减少重要性、必要性等一般性论述”,文件的核心在于“观点鲜明、言之有物”,尤其在具体工作安排和工作要求等发文中,要语言清晰明白、一目了然。
二、公文办理程序方面的问题
《条例》对公文办理程序作了统一规定,高校公文处理工作也有一整套完备的程序,但是,有一些环节运行起来总是不太顺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文办理的规范性和时效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发文权限不明造成校级发文过多
当前,从发文数量来看,高校发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既与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所涉事项日益增多有关,也与学校内部发文权限不确定、职能部门大量升格发文有关。属职能部门权限范围内的事项,尤其是事务性工作,本应由职能部门自行发文,但在实际工作中,职能部门往往愿意以“校发文”的方式行文,以为这样既能以“学校”的名义安排事项,又能提高办文部门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其实,这样不仅导致学校发文数量不断增多,给发文工作带来压力,也不利于学校公文的规范化处理。
2.发文前沟通不畅造成会签、审核时间过长
学校内部涉及多个部门联合发文的,需要在发文前由相关部门会签。如果拟文单位在拟稿前没有和相关部门有效沟通,还存在一定的有分歧,则文件的审核周期就不可控了。《条例》明确提出“涉及多个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部门之间未协商一致的,不得向下行文”。文件中有关事项的协商应在起草环节进行,向后推到审核环节,只会进一步加大公文处理的难度,延长公文处理的时间,降低公文处理的效率。
3.办理时限太紧造成急件频发
在实际工作中,有一种情况比较常见,即发文单位对文件办理要求比较急,刚提交文件就希望马上印发。公文处理有初审、审核、签发等程序,需要一定的时间,且办公室往往会同时接收到好几个部门提交的文件,只能根据轻重缓急作出安排。虽然办文人员应坚持特事特办、急件急办,但是“特事”和“急件”太多,就会打乱正常的工作频率和节奏,忙中出错。仔细分析这些“急件”,除了有少部分确实属于“急件”外,更多的则是普通件。
三、进一步做好高校公文处理工作的对策
上述问题的出现,折射出高校的公文处理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也在一定程度上凸现了高校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党中央在“八项规定”中提出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为我们解决上述问题指明了方向。我们应从制度、培训、协调等方面人手,对症下药,理顺公文处理中各个环节的关系,提高公文质量和高校内部管理水平。
1.以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
要按照《条例》规定,修订学校的公文处理办法,并紧密联系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精简文件、改进文风”的精神。以办法为纲,结合学校实际,对公文的办理程序、发文要求、办理原则、公文写作和公文格式等作出详细规定,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倡“短、实、新”文风,要求文件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言之有物;详细规定适合高校使用的常用文种,框定每个文种的适用范围;明确校院两级发文权限,规范发文规格,避免升级发文;理顺行文关系,规范发文流程,严格发文要求,尽量减少急件、错件;严把发文质量关,建立发文退回机制,将有质量问题的文件第一时间退回来文单位,修改后再予以提交。
2.以人员的培训作为抓手
公文处理工作要规范、科学,有一支高素质的工作人员队伍是关键。要加大对学校办公室办文人员的培训力度,着力增强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二是对学校全局和中心工作的研究能力,三是公文审核、写作等方面的业务能力,让办文人员争取成为公文审校和写作方面的“专家”。要在学校各二级单位明确专职或兼职的文秘人员,学校办公室负责对他们开展业务培训,结合常见问题,重点就公文基础知识、公文写作方法、公文文种使用、公文送转程序等开展培训,确保公文质量的提升。
3.以高效的协调作为基础
协调是公文处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尤其在公文审核过程中,与来文单位充分沟通,对于及时解决问题,保证公文正常运转至关重要。协调中要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要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办文,对于不按照公文办理流程办文的,要向来文单位说明情况,争取来文单位的理解和支持;对送审文件中内容不清楚、难以理解的地方,要及时向来文单位请教;对不合规范的文件,应坚持原则,退回来文单位,让其修改后再次报送。同时,协调要讲究艺术性,坚持灵活性,多站在来文单位的立场上思考,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想法。核稿人员修改后,应与来文单位再次确认,并将修改稿发给他们,提请他们注意文稿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学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