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健康村实施方案(2012-2014)

时间:2019-05-12 15:0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会宁县健康村实施方案(2012-201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会宁县健康村实施方案(2012-2014)》。

第一篇:会宁县健康村实施方案(2012-2014)

会宁县2012-2013年创建健康村实施方案

为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健康促进长期持续发展”的理念,努力实现健康村建设的常态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要求,以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开展各项健康促进活动为载体,以干预和控制影响农村居民健康的危害因素,规范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重点,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素质,缩小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建设健康村,提高农村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健康社会水平。积极开展慢性病防治、人人动手清洁家园、大力普及防治艾滋病、结核病等知识、广泛开展农民健康促进和“五个人人行动”活动,使建设健康村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出积极作用。2012—2013年在原有健康村建设基础上,再创建2个新健康村,从2014年开始,各乡镇至少创建1个健康村,争取到2020年全县建设健康村达标50%以上。

三、建设健康村要求和实施原则

(一)建设健康村的要求

建设健康村必须达到四项标准要求:

1、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全面开展;

2、五个人人行动;

3、卫生村达标;

4、村卫生室达标。以农村居民健康需求出发,加强健康环境建设,促进健康人群的协调发展,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规范健康行为,促进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健康社会持续发展。

(二)实施原则

1、以人为本,政府推进

各有关乡镇、有关职能部门,要把建设健康村工作列入本地

区、本部门、本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建设健康村的行政村要制定切合本地区农村居民健康需求的工作计划,以提高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为工作目标。

2、部门支持,群众参与

在建设健康村期间,要做到政府重视,职能部门配合,积极

开展“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活动,贴近村民普及健康知识,组织发动村民及参与健康活动,把政府号召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使农村居民真正得到实惠。

四、主要任务

以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素质为目标,明显提高健康村的环境质量,组织实施和积极推进五大任务完成。

(一)构建健康环境

村内的主要道路硬化,两侧种植绿化。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宅前屋后堆物整齐,环境整洁,公厕、垃圾箱、村民垃圾容器配套,管理到位,无虫害孳生。禽畜养殖场所,整洁卫生。室内外虫害得到有效控制;村民室内整洁卫生。个人卫生用具做到分用(毛巾、牙刷等),饮用自来水、水窖定期消毒。村委会、健身点设施完好,各项指标符合卫生要求。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建设。

村农田农药亩均年使用量减少5%,农田化肥亩均年使用量减少5%,禽畜养殖场卫生管理符合相关标准。

(二)追求健康生活

村民饮食习惯良好,具有一定的合理营养意识,合理营养知

晓率在80%以上,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达到50%以上。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和行为,劝阻他人的不卫生行为,计划免疫符合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100%。每年对35岁以上村民进行一次测量血压,并对重点人群进行健康体检。对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慢性病管理率达到100%。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村内公共活动场所设有健康宣传栏,定期组织健康知识讲座,每月不少于1-2次,每天开放图书报刊或电子阅览室,吸收村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村民卫生意识强,两周患病率低于国家平均水平,卫生户达80%以上;健康家庭20%以上,三年内达到60%以上。

(三)倡导健康婚育

村内建有人口计生指导咨询室(站),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

育,为居民提供正确产前检查、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等计生指导和服务。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率95%以上,生殖保健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在校学生青春期生殖知识知晓率达95%。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为零,母乳喂养率达到90%,儿童5苗接种率平均达到95%以上,儿童保健管理率达到92%。

(五)普及健康锻炼

村内建有健身点和体育场所,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组建体育锻炼团队,积极引导广大村民参加体育健身锻炼,提倡

老年居民适当参加生产劳作,棋牌活动倡导坐动结合,不长期静坐,棋牌室内不吸烟,保持空气流动。村民健康锻炼知识普及率达90%以上,体育设施完好率100%,倡导人人主动参与各项体育锻炼活动。

(六)保障食品安全

加强健康宣传教育以及食品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知晓率。鼓励村民在农作物种植中,减量使用及采用低毒高效农药。加强村内饮食食品店管理,加大取缔无证经营食品店力度,村所辖区内无无证食品加工场(点)。村卫生室对农村办酒席户加强指导检查,登记备案,不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

五、工作要求

各有关乡镇、村在建设健康村工作中,一要做好“清洁家园”工作,加强改厕、生活污水排放、生活垃圾无害化收集处置、有害生物防制工作。二要有计划地对村组主要道路、村民生活区进行绿化建设,美化家园。三要组织开展健康宣传、培训、咨询、服务活动,使广大村民掌握健康知识,树立健康生活理念,讲求健康生活方式。

(一)提高认识,建立健全健康促进组织

建设健康村是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提高人群健康素质的民心工程。县、乡(镇)、村三级相关职能部门应切实加强领导,乡、村两级建立健康促进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健全组织网络,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措施到位。乡镇、村要依托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人员、有关科技部门的科学工作者,开展健康宣传、咨询、服务和普及科学知识,贴近村民生活,让村民真正体验到健

康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使健康促进工作有序开展,富有成效。

(二)大力宣传,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和“五个人人行动”活动

乡、村两级要以健康村建设为抓手,加大宣传力度,把健康

理念宣传到每家每户,并扩大到来会人员。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电视、印发资料、健康咨询及讲座等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活动,使广大村民切实了解和掌握建设健康村重要意义和健康常识,明显提高健康行为形成率。有组织有步骤开展“人人参加健身运动、人人掌握救护技能、人人知道自己血压、人人了解食品安全、人人养成健康行为”活动,使“五个人人行动” 全面有效推进,并继续提倡自愿无偿献血。

(三)加大投入,营造良好的健康生活环境

在建设健康村工作中,乡镇政府要对建设健康村在资金上予

以支持、倾斜。村委会应根据本村的经济实力和公共设施基础状况,加大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公共卫生设施、绿化建设、健康知识传播、健康体检等方面的投入。通过提高健康投资,营造良好的健康环境氛围,让村民享受更多的健康服务,进一步提升村民健康理念和素质,使健康村建设有质的提高。

六、实施要求和步骤

1、第一阶段:制定方案(2012年1月-3月),各有关乡镇

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制定本乡镇创建健康村实施方案。

2、第二阶段:宣传动员(2012年3月-6月),2012年列入建设健康村的村作出年度工作计划,召开建设健康村启动会,组

织村民积极参与健康村创建活动。县健康教育所组织对列入建设健康村的村委会主任,卫生干部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3、第三阶段:组织实施(2012年6月-2013年8月),将《会宁县健康村促进工作手册》核心信息知识读本发放到新建健康村每家每户,并采取干预措施,积极推进各项健康促进活动有序开展。

4、第四阶段(2013年9月-12月),各乡镇在自查评估的基础上,由县项目办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对建设健康村工作作出评估。评估方案和技术界定由县健康教育所制定,评估由县健康教育所组织。

第二篇:会宁导游词

各位朋友: 欢迎来到甘肃会宁。我是会宁旅行社的ⅹⅹ导游,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会宁的相关情况。

会宁县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地方。1936年十月上旬,先期到达陕北的红一方面军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二、四方面军,连续在会宁地区对敌人发起了攻势,一举攻占了会宁县城,为胜利大会师奠定了基础。为了实现三军会师并顺利实现继续北上,红军在会宁境内同国民党胡宗南部先后进行了6次比较大的战斗,消灭国民党军队8千余人,也有1800余名红军指战员壮烈牺牲。红军胜利会师后,红军总司令部及直属团队、二方面军、四方面军、红一军团一师等7万多名红军将士在会宁休整达22天。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实现胜利大会师,不仅在中国革命史册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而且形成了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同心同德、百折不挠、团结胜利”为内涵的“长征会师精神”;留下了红军总司令部、红军大学、会师门、会师楼﹙出示图片﹚、红军会师联欢会会址、红军烈士墓地、战斗遗址等一大批革命遗址和大量革命文物。我们会宁人民为了弘扬红军精神纪念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50周年于1986年修建会师塔。会师塔高达28.78米,共11层的纪念塔,正面雕刻着邓小平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

下面我将和大家一起到会师门,会师楼,会师塔旅游。

第三篇:会宁农业

会宁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地带,土地构造复杂,多以变质岩和花岗岩为基底,其上广泛沉积第三系红层和第四系黄土,局部地段出露石灰系、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整个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全县以祖厉河为基干,分布树枝状沟壑,遍布“V”形深谷。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便有1.07公里的沟壑。总体南高北低,东北角、中西部有海拨2200米的山塬和峰峦。南部、中部为山地,多属黄土堆积侵蚀长梁、梁峁地貌;北部多为川、塬地,为梁峁顶面残塬和河流切割成的沟谷地阶地貌。

会宁县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全县总面积6439平方公里,合965.8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26万亩,占总面积的23.4%,在耕地面积中川地31万亩,占14%;山地175万亩,占77%;塬地20万亩,占9%。全县现有水地有效面积28.12万亩,梯田146万亩。耕地土壤类型有灰钙土、黄绵土、黑垆土、红土、灰褐土五类,其主体为黄绵土。会宁属温带半干旱气候,降水南多北少,且集中在7、8、9三个月,干旱是会宁的主要自然灾害,霜冻、冰雹、风灾、病虫害、洪灾也比较突出。会宁是以雨养农业为主的农业县。年均降雨量340毫米,年蒸发量高达1800毫米。沿祖厉河流域和关川属靖会高扬程灌区,有郭城、河畔、头寨、白草塬、甘沟、柴门等7个乡镇受益。南部属二阴山区,部分乡镇有少量井泉灌溉。

小杂粮基地建设:会宁县小杂粮产业充分利用无污染、无残留的环境土地资源优势及“中国小杂粮之乡”的品牌优势,建设优质无公害绿色小杂粮生产基地。全县大力实施以凉谷、荞麦等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战略,共种植各类小杂粮35万亩。同时,在中川高陵和丁沟南门引进大凉谷、小银米、航天1、2号等良种进行试验示范推广。按照“小产品、大批量、大产业”的思路,一是依托懿隆、三利和旭升公司的加工带动,创出了良谷米、杂粮挂面、荞麦米等绿色品牌,以加工促种植、以品质促效益、以效益求发展。全县小杂粮年加工量达到2.5万吨,销售各类小杂粮3.5万吨。二是重点抓了良谷米、黑谷米、荞麦、扁豆等特色杂粮的生产,稳定全县小杂粮种植面积。三是组织技术人员制定了《会宁县小杂粮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在中川高陵、丁沟南门、新庄巩昌等地建立小杂粮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4万亩。2006年,在中川引进神州绿谷、小良谷、赤谷8号等11个谷子品种,引进定莜1号、定莜4号等4个莜麦品种,示范推广膜侧沟集水种植技术、渗透膜应用技术、一膜两茬免耕栽培技术、全覆盖双垄沟播技术和半覆盖双垄沟播技术,建立中川旱作农业示范区;在丁沟南门村引进美国保罗、斯大富等5个品种建立莜麦新品种展示区,并建立了三个莜麦新品种区试。依托三利公司提供的种子和地膜在四房乡三房村、大沟乡田坪村一带建立2800亩良谷订单生产带。四是建立了“中国小杂粮之乡”红堡子市场。同时,充分发挥农业协会和种植大户的作用,开展了小杂粮订单生产工作,产前为农户提供信息,签订购销合同,发展订单农业,产中提供服务,产后提供市场,形成服务体系健全的产前、产中、产后开发机制,带动和促进了小杂粮产业的发展。

小杂粮龙头企业:会宁县小杂粮由于量大质优,因此,一直享誉国内并被远销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是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一条主要措施,成为会宁因地制宜发挥资源、市场、技术等比较优势,发展地域特色经济的支柱产业。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提出思路、筹措资金、优惠政策、正确引导、积极扶持,大力发展小杂粮农产品加工企业。“三利土特产公司”、“懿隆工贸公司”和“会宁旭升土特产有限公司”等小杂粮加工和贸易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三利公司年生产加工能力3.4万吨。其中,面粉2万吨,杂粮挂面6000吨,良谷米5000吨,胡油3000吨,年加工销售收入达6000万元;产品主要有良谷米、荞麦挂面等杂粮挂面和小麦粉,其中良谷米、荞麦挂面和小麦粉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三利胡油正在申报国家绿色食品。懿隆公司年加工能力达8000吨,年加工销售收入达980万元;开发出“发滋瑞”荞麦米、食用荞麦淀粉、燕麦粉等二十六个精包装的十多类产品,其主导产品食用荞麦淀粉属国内首创,荞麦米填补了省内空白,荞麦米和食用荞麦淀粉两项都获得甘肃省乡镇企业名牌产品奖,荞麦米在绿色食品认证的基础上又在2001年的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新上市的发滋瑞、八宝炒面粉、杂粮糊和地达菜等方便即食食品已被列入《甘肃产品质量精粹》。依靠这个品牌会宁被中国特产之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小杂粮之乡”的称号,建立中国小杂粮之乡红堡子市场,并组建会宁旭升土特产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集小杂粮、黑瓜子等多种农副产品收购、加工、运销为一体的市场型民营企业,是“市场+公司+农户”运作模式的成功典范,年购销黑瓜籽、小杂粮1.6万吨,销售收入达6000万元,实现利税300万元。

小杂粮科技示范基地:结合不同地域特点,建立了中川高庙、丁沟南门、掌里韩岔、大沟新坪、四房三房吴、甘沟田岔、新庄罗马等八大典型示范基地,年均示范面积1.3万亩。以凉谷为指示作物的膜测和穴播技术年均推广2000亩,根据示范结果分析,穴播平均亩产414.4公斤,比常规种植平均亩产240公斤净增产174.4公斤,增产率72.7%;膜测平均亩产315公斤,比常规种植增产75公斤,增产率31.3%;尤其膜测栽培配套机具先进,操作简单,工效高,便于大面积推广应用。结合全县小杂粮发展情况综合制订了《会宁县杂粮产业标准化技术生产规程》,以规程为主线,利用农闲,年均举办集中培训8场(次),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000人,印发规程和宣传资料3000份(册)。

改革开放30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农牧业发展回顾

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改革最先从农村试行,内容以集体土地由农户分散承包经营为重点,使禁锢了中国农民近30年的生产积极性得到空前激发,农业劳动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发展。会宁和全国一样,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认真贯彻落实10个中央1号文件精神,农牧业生产得到了持续、快速、全面发展,主要农产品实现由长期短缺到供求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取得了辉煌成就。

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决不放松粮食生产,努力提高粮食生产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农业生产重中之重来抓,在生产实践中始终坚持农艺农机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配套,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并举的农牧业发展原则,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靠科技、增加单产、提高总产”的发展思路,围绕“压夏扩秋、压低扩高、压单扩复”开展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在旱山塬区总结推广了“修梯田、压砂田、铺地膜、打水窖、调结构、兴科技”的旱作农业发展路子,在引黄灌区推广和建设了一批“吨粮田”、“双千田”及优质高产高效模式规范化种植,夏秋比由1978年的1:0.82调整为2007年的1:2.4;粮经草(紫花苜蓿)比由1978年的9.8:1:0.7调整为2007年的5:1:2.6;高产作物马铃薯种植面积,由1978年的29万亩增加到2007年的120万亩,并从1978年开始试验种植玉米,到2007年推广面积达到40万亩。2007年底,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近12万亩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176600吨是1978年粮食总产量96606.55吨的1.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805元是1978年农村社员人均所得43.92元的41倍。一是良种应用工程。改革开放以来,引进马铃薯、玉米、小麦等农作物新品种300多个,选育出红农1号、会宁10号、会宁18号等7个小麦品种,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二是地膜覆盖工程。1982年首先在瓜类、蔬菜上引进推广,1984年在玉米等粮食作物上试验推广,1995年以“温保工程”形式推广地膜平铺玉米种植3.5万亩,亩均产粮350公斤以上,较露地增产33%以上,推广面积逐年扩大。从2005年以来,年均推广地膜覆盖种植70万亩,其中地膜玉米近40万亩,亩均产粮400公斤。尤其是2006年以来,试验推广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该项技术具有较强的微雨集流、抗旱保墒能力,十分适宜我县推广,增产效果明显。据测定,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亩产均在500公斤,最高可达800公斤,亩均增产在100公斤以上。2008年,作为县上科技抗旱增收1号工程,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种植22.28万亩,全县地膜覆盖面积达到75.12万亩。三是沃土工程。在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从80年代开始全面施用或喷施化肥,2006年又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累计施用配方肥面积20万亩,配方肥推广面积90万亩,增产显著。四是植保工程。会宁地域复杂,农作物病、虫、鼠及草害种类繁多,通过农业技术人员多年艰苦探索,基本摸清了各类农作物主要病、虫、鼠、草害种类,掌握了发生机理和规律,通过生物、物理及化学方式开展综合防治,挽回损失。五是粮食高产创建工程。从1983年以来,在沿黄灌区先后推广了小麦

套玉米、小麦套黄豆、玉米套豌豆、马铃薯套玉米、马铃薯套黄豆等多种高效规模规范化套种模式,年均推广面积8万亩。从2003年以来,在旱山塬区以马铃薯、玉米等作物为重点,集成配套节水补灌、生物抗旱、配方施肥、全膜双垄沟播等技术,年均创建高产田15万亩。

二、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围绕建设“草业大县、畜牧强县”的目标,按照“建基地、带农户,联市场,兴产业”和“坡地抓种草,全县抓养殖”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百万亩草、百万只羊工程,全力推广舍饲养殖、规范化管理、集约化经营,转变养殖观念,发展健康养殖,努力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县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稳定发展,成为全省肉羊十强县之一。2007年底,全县牛、羊、猪、鸡存栏由1978年的1.88万头、26.22万只、13.86万头、6.71万只,增加到2007年末的6.08万头、57.67万只、23.49万头、98.80万只,分别是1978年的3.23倍、2.2倍、1.69倍、14.72倍;牛、羊、猪出栏由1978年的0.03万头、1.54万只、7.23万头,增加到2007年末的2.95万头、52.38万只、24.77万头,分别是1978年的98.33倍、34倍、3.4倍;肉类总产量由1978年的3091.4吨,增加到2007年末的29855吨是1978年的9.66倍;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1978年的19%增加到2007年末的43%以上。一是畜禽品种改良。通过引进种畜禽,建立冻配点等方式,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步伐。在甘沟、白塬等乡镇建立11个冻配服务点,以利木赞、西门塔尔为主,年冻配改良黄牛3000头,以荷斯坦为主,受配奶牛1500头;存栏种公猪和母猪以长白、杜洛克、约克为主;肉羊以小尾寒羊、美利奴、无角陶赛特及本地滩羊为主;鸡以海兰褐、海赛、三黄等为主,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60%以上。二是提高科学养殖水平。建成标准化暖棚圈舍5万多座,推广暖棚养羊40多万只,占总饲养量的36%,养牛3万头,占总饲量的33%;建成青贮池2万多座,年青贮氨化饲料20多万吨;推广舍饲养殖,推行畜禽疫病综合防治技术,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三是加快标准化养殖步伐。制定标准化养殖规程,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养殖,标准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底,建成标准化养殖场(小区)28处,标准化养殖户达到1.5万户,其中养羊1.33万户、养牛200户、养猪1000户、养鸡500户。四是动物和肉品安全得到保障。强化重大动物疫病的防制,大力实施“放心肉”工程,对病死动物严格执行“四不一处理”。加大标准化养殖基地检疫、屠宰检疫、牛奶检测力度,依法加强了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的管理,切实抓好畜产品安全监管,确保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奶”。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依托国家产业政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资源优势,不断总结、探索和培育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确立了“打绿色牌、把会宁建设陇中绿色产业基地”的奋斗目标,大力组织实施了百万亩马铃薯、百万只羊、百万亩草、百万亩林“四个百万”工程,建设草畜、马铃薯、小杂粮、瓜类、仁用杏“五个产业”基地,培育壮大绿色产业,被中国特产之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小杂粮之乡”和“中国肉羊之乡”,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一是建设绿色产业基地。全县已形成了以马铃薯、草畜为主的战略性主导产业,以小杂粮为主的地方特色产业和以瓜类、仁用杏为主的区域优

势产业。2007年,全县马铃薯种植达到120万亩,总产量140万吨;有天然草场270万亩,优质紫花苜蓿100万亩,各类农作物190万亩,其中玉米50万亩,饲草总产量达到110万吨,玉米籽粒总产量达到20万吨以上;肉羊饲养量达到110万只,牛饲养量9万头(其中奶牛2200头),生猪49万头、鸡180万只;杂粮种植35万亩左右,产量3.5万吨;推广砂田地膜西瓜3.1万亩,产量为3.4万吨,籽瓜16.0万亩,生产黑瓜籽4300吨。1992年,成功试验建成第一座日光温室,全县日光温室及塑料大棚蔬菜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建成日光温室3200座、1500亩,塑料大棚2700座、1000亩,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产量12万吨。其中关川砂田西瓜、郭城驿镇尚家湾早熟马铃薯、会宁博亚肉羊通过无公害绿色产地认定。二是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通过政府引导、金融支持、项目扶持等方式,建成农业产业化企业4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24家。龙头企业中,马铃薯加工企业12家,年设计加工淀粉0.5万吨以上,具有先进的旋流工艺设备的中型以上企业6家,其中祁连雪工贸有限公司年加工精淀粉3.5万吨,并获得绿色产品认证,精王淀粉公司年加工精淀粉2万吨,年总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杂粮加工企业5家,培育“西北磨坊”、“发滋瑞”等绿色品牌,生产出三利良谷米、三利杂粮挂面、三利胡油、懿隆荞麦米等绿色产品,其中懿隆公司生产的“发滋瑞牌”小杂粮29个品种荣获“甘肃名牌产品”称号,其产品在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之后,2005年又荣获“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畅销产品奖”;草畜企业11家,其中肉羊年出栏2000只以上的企业有1家,奶牛存栏量800头以上的企业1家,300头以上的企业3家,年出栏育肥猪1万头、仔猪3000头的企业1家,出栏育肥猪和仔猪1000头的企业2家,出栏乌鸡20万只的企业1家,存栏蛋鸡20万只的企业2家,年生产2000万罐杏仁露的加工企业1家;龙头企业辐射带动种植基地90万亩、养殖基地规模80万头(只),农户4万户。三是引导组建农民合作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加大宣传力度,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稳步发展,引导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下岗职工、种养大户和贩运经纪人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截至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66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36家,专业协会3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固定资产达6000多万元,年销售收入26000万元,带动农户4.2万户。已形成了“以协会带农户,以农户建基地,以基地促增收”的良好发展势头。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户均增收20%左右,人均增收近150元。

四、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争取项目扶持是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加大扶持力度的机遇,把农业项目争取和实施作为搞好农牧业工作的有力抓手,围绕产业开发,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农业科技推广等方面,积极衔接,上下沟通,有针对性地论证,争取了一批建设规模大,拉动能力强的农业重点建设项目。先后争取实施了旱地粮食作物综合增产技术整乡承包、中低产田改造、油料工程、商品粮基地建设、沿黄灌区农业科技村建设、粮食自给工程、退耕还草、科技扶贫试点、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农村综合发展、世行贷款畜牧综合发展肉羊、农村沼气国债资金、动物防疫

体系建设及基层农业服务中心建设、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为主的旱作农业项目等一批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项目,争取资金5亿多元,新种植紫花苜蓿80万亩,总面积达到100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6万亩,总面积达到29.5万亩;新修人饮及灌溉水窖21.1万眼,总数达到24.3万眼;新修建梯田98.5万亩,总面积达到150.1万亩;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应用500多项,累计推广地膜覆盖种植600万亩,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种植23.5万亩;累计完成测土施肥90万亩;建成农村户用沼气9000多座,服务网点11处;新建标准化暖棚圈舍5万多座;建成化验检疫室2处、配备设备400多台套,改扩建基层农业区域站5处,乡镇兽医站11处;县乡两级农业服务部门配备电脑及打印机70多台套,改善了办公室条件,为农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五、农业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通过多年努力,全县农业技术服务机构日趋健全,体系不断完善。已形成了“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协会,示范户”的总体格局,服务手段不断提高,服务功能得到强化。县农牧系统现有单位13个,包括两大中心(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服务中心)、三个项目办(农村综合发展项目办公室、世行贷款畜牧综合发展项目办公室、农村能源项目办公室)、三个产业办(马铃薯产业办公室、牛羊产业办公室、草产业办公室)、种子管理站、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农村经营管理站、良种繁殖场;乡一级建成了28个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内设农技推广、畜牧兽医、林业工作、水利水保、农机服务等5个站,能够正常开展农业各项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村级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骨干和科技示范户,并在每村配备了村防疫人员,落实了工作报酬。全县共有县、乡农业科技人员400多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11名,中级人员50多人。

六、农村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农村改革首先从改变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入手,在推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等责任制形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逐步取消了农业税。一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自1979年冬,青江公社首先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获得成功后,1980年对旱山塬区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1981年对引黄灌区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全县全部落实了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土地承包期为15年。1998年,全县实行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填发农户《经营权证书》111939册,占99.8%,续签合同111602份,占99.5%,承包期为30年。200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迈上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二是农村税费改革。根据中央中发(2002)7号、国办发(2002)25号文及省市要求,从2002年起全面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当年农民负担由2494万元降到1434万元,2004年又下降一个百分点,降至1171万元,并免征牧业税,2005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实现农民零赋税。三是各项惠农政策。近五年来,我县通过落实减免农业税、乡村转移支付、粮食直补等14项惠农政策,总资金达到57230.54万元,除2007年退耕还林款6720万元尚未兑现外,实际兑现50510.54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七、农业科技贡献成果累累

改革开放以来,会宁县农牧系统干部职工和勤劳朴实的会宁人民,发扬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同心同德、团结胜利”的红军长征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创业精神,“与天斗、与地斗、与落后的思想观念斗”,谱写了众多辉煌篇章,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从1980年以来,农牧系统先后获得省、部级等各类奖项30多项,其中1988年在农村科技开发工作中成绩显著,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奖励,1990年在贫困地区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实施“温饱工程”中,取得显著成绩,受到农业部表彰奖励,1990年在农业科技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共有40多名科技人员获市(地)级以上表彰奖励180多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李如仁同志1982年、1989年两次被评为甘肃省劳动模范,1988年被评为白银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劳动模范。1992年享受国务院专项津贴。

5、A(B句子未讲完,成份残缺

C前后不对应

D“安全着陆”和“成功发射”的语序颠倒。)14.【内容归纳】(3分)

参考答案:

凄凉(黯淡)、惊恐。

评分标准: 答对“凄凉”或“黯淡”,得1分,答对“惊恐”,得2分。15.【文意理解】(5分)

参考答案:①休假前后的风,常使“我”的感情忽喜忽憎。(意思对即可)

②野外作业时的风,既让“我”苦恼、厌恶,又让“我”欢悦、自豪(激动)。(意思对即可)

评分标准:①答对“休假前后的风”得1分,常使“我”的感情忽喜忽憎意思的得1分。②答对“野外作业时的风”意思的得1分,答对“既让‘我’苦恼、厌恶”意思的得1分,答对“又让‘我’欢悦、自豪(激动)”意思的得1分。16.【内容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因为现今的“我”失却当年的意气和豪情,因此感到悲。因为现今的“我”不用再经受当年那种忽忧忽喜的悲苦,因此感到喜。(意思对即可)

评分标准:答对“因为现今的‘我’失却当年的意气和豪情”意思的得2分,答对“因此感到悲”意思的得1分。答对“因为现今的‘我’不用再经受当年那种忽忧忽喜的悲苦”意思的得2分,答对“因此感到喜”意思的得1分。17.【评点鉴赏】(4分)

参考答案:①运用比喻手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静夜听雨”与“静夜听风”的迥乎不同。

②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静夜听风”与“静夜听雨”的迥乎不同。

③运用了比拟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听雨时的心境。

答对修辞手法得1分,答对其作用意思的得1分。三点中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21.评分标准:符合该事物的特征2分,拟人的修辞方法1分,寄予一定的思想感情1分。不符合该事物的特征本题不得分。参考答案示例:

橡皮

你注定一生与错误为伴,时时为别人改正过错,却消磨了自己。蜡烛

你注定一生与黑暗为伴,时时为别人指引前行,却耗尽了。

10.根据文意,对禽流感疫情相关特点表述准确的一项是(2分)

A.在荷兰发生的禽流感是H7N7亚型禽流感病毒造成的,这一病毒的特点是在与病毒的毒性、宿主特异性有关的区域存在着较多的基因突变。

B.流感病毒可以分成许多种亚型,目前已知的禽流感病毒有15种亚型,其中有3种能够

传染给人。

C.绝大多数得了禽流感的病人,基本上是直接从病禽传染上的,禽流感在人间的传染性即使有也可能是偶然的。

D.如果人或动物同时感染了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就会大大增强流感病毒的传播性和致病性。

11.下列各项关于H5N1病毒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目前在亚洲流行,并在香港、越南、泰国造成多人死亡的禽流感病毒,都是H5N1亚型。B.香港H5N1毒株的毒性特别强是因为病毒内部的另一种蛋白质上出现了一个点的突变,使人体的免疫系统难以识别防范。

C.H5N1亚型具有高致病性,相对于其他禽流感病毒更容易出现基因突变。D.H5N1亚型病毒内部的蛋白质只要出现一个点突变,就会使病毒毒性大为增加。12.对“个别的基因突变虽然可能增强病毒毒性,但似乎不太可能增强它们在人之间传播的传染力”的含义理解准确的一项是(2分)

A.无论是在荷兰发生的禽流感疫情还是近年来在亚洲发生的禽流感疫情都是发生在禽类或其他动物与人之间的。

B.基因突变往往带来病毒毒性的增强,而病毒毒性增强仅仅意味着病毒对人或动物的感染性的增强,并不造成病毒的传播性的增强。

C.一旦大量的人感染禽流感就有可能使禽流感病毒发生较多的基因突变从而导致禽流感在人之间的大规模流传。

D.基因突变并不是造成病毒在人之间传播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的基因重组更有可能增强禽流感在人群中爆发的可能性。

1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推测,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江苏近来也出现了禽流感,并且感染了一些人员,这种病毒可能也属H5N1亚型。B.禽流感病毒有许多种类,如果被感染人身上有相关种类的抗体,就不怕这种病毒了。C.禽流感病毒体内没有遗传基因,所以它生殖后会变异。

D.从现在形势来看,新的流感大流行也许无法避免,但我们在积极努力研究对策。

4.C(“流传”指(事迹、作品等)传下来或传播开,“留传”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终极”是最终、最后的意思,而“终结”是最后结束,是个动词;“反之”表前后两个分句间是相反的关系,“所以”表因果关系;“从而”表前后两个分句是顺承关系,“反而”表转承关系。)5.C(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正确,而非不认为重要。)10.C(A“在与病毒的毒性、宿主特异性有关的区域存在着较多的基因突变”这一特点仅存在于死亡病人体内分离出来的病毒中。B“有3种”不当,原文是说“有3种被发现能够传染给人”。D只有在两种病毒在体内发生基因重组的情况下,才会有这样的结果。)11.B(A项中此次禽流感并未在香港造成人员死亡。C项的判断没有根据。D项的“只要”所表达的条件关系不存在。)12.D(A原文是说“基本上是从病禽传染上的”。B基因突变也可能是使病毒传播性增强的一个原因。C原文的意思是“越多的人感染禽流感,发生这样的基因重组的可能性就越高”,而基因重组造成流感毒性增强和传播力增强也都只是存在可能性,用“一旦……就”显得绝对。)

13、C

三、(15分,每小题3分)

14.C,“乘”,登上。

15.D

16.B

17.C。18 C 1.既准确地勾勒出了“小松”的外形特点,又突出了它坚强不屈、敢于战斗的性格特征。2.壮志抱负

3.借松写人

托物讽喻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贯穿于人类社会文明中的精神发展,千姿百态,源远流长。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思想情感,归根结底是一定物质生活条件的产生、发展的产物。人文精神,也是它们自身形成时所处的那个社会的产物。每个社会时代都有其相应的人文精.....神。同一时代的人文精神,也会因具体历史时期和条件的不同,显出其差别性和具体的特点。

然而在肯定人文精神源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还必须进而联系到整个精神文.....化的层面,才能进一步把握和理解。在一个民族文化的创造、变革和发展中,必....然会孕育出体现崇高价值追求、激励人们前进、支撑文化和社会向前发展的宝贵精神。

由是,我们可以大致对人文精神作出这样的认定:所谓人文精神,即是在一定社会和历史条件下,由各民族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精神。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这里的科学是狭义的,是就自然科学、科学技术而言的,科学精神是迷信思想和神学观念的克星,是人类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显然,由人类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人文精神,是包含了科学精神在内的。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著名短文中,曾把马克思关于自然科学对人类历史意义的重要思想,同他的两个伟大发现相提并论。应当看到,伴随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出现的诸如环境、生态、伦理等问题,固然凸现了强化人文精神课题的重要,但并没有因之使科学精神的光芒有所暗淡。解决问题的途径,只在于对科学技术的正确的社会运用,在于把科学精神同人文精神更好地结合起来。

1.下列对第一、二自然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文精神源于社会实践和历史沉淀。

B.“社会的产物”实际指的就是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产物。

C.文中“整个精神文化层面”的含义就是指“一个民族文化的创造、变革和发展”。

D.每个社会时代都含有与其相应的、完全相同的人文精神。2.对第四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强调不要忽略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

B.强调要注意研究科学技术发展中出现的人文课题。C.强调要特别重视诸如环境、生态、伦理等社会问题。

D.强调要注意解决与科学技术发展相关联的人文精神方面的问题。3.作者在第四段中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的目的是()

A.说明马克思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所作的贡献之大。B.强调科学精神中包含由人类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人文精神。C.说明科学精神是人类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D.强调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

4.对这篇短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一个民族都会由于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积淀、凝聚而产生宝贵的人文精神。B.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相互包容的,因此二者是一致的。

C.文中第四段“他的两个伟大发现”指的是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

D.本文的主旨是强调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是非常重要的。

5.毕业生重地域

用人方看实力D 6.D 7.D 8.B 16.下列对各个句子在文中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燕国派乐毅攻破齐国,使齐国的城邑全都投降

B、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只怕他率领军队到来,即墨就不能保全了

C、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燕军把坟墓全都挖开,烧化死人

D.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在牛尾上浇油,捆上芦苇,并点燃它的末端。

三、(15分,每小题3分)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故且缓攻即墨...而王齐。齐人未附.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回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缪(无那个字)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之不拔。附:归附。.者二耳。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发愤向西,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 B、遣使约降于.燕。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而城中鼓噪从之。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D、城之不拔者二耳。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16.下列对各个句子在文中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燕国派乐毅攻破齐国,使齐国的城邑全都投降

B、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只怕他率领军队到来,即墨就不能保全了

C、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燕军把坟墓全都挖开,烧化死人

D.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在牛尾上浇油,捆上芦苇,并点燃它的末端。1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

①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②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③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④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⑤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⑥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1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

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隙,他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C.田单深谙战略艺术,他诱使燕军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己方同仇敌忾;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

D.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纵牛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第四篇:会宁诗歌

会宁诗歌

北关操场砍过树,东山底下盗过墓,此生行尽长征路,会宁男儿就是酷。

盘旋路上赶过场,一中食堂喝过汤,万里长城万里长,会宁男儿就是强。

东河桥上下过海,定西车站挂过彩,青山颜色终不改,会宁男儿就是拽。

黄渠里边洗过澡,会师景园赛过跑,天若有情天亦老,会宁男儿就是叼。

银行里边打过劫,二中门口飙过血,意气精魄坚如铁,会宁男儿就是爷。

祖历河边练过武,教场劳改吃过苦,天下英雄皆入土,会宁男儿就是虎。

会师大桥吹过风,龙王寺里敲过钟,万山览遍此为峰,会宁男儿就是中。

会宁监狱睡过觉,公安局里报过到,曾与将军驱虎豹,会宁男儿就是傲。

地主桌上翻过本,南关十字吸过粉,腥风血雨身未损,会宁男儿就是狠。

西河桥头打过铁,县医院里卖过血,满腔豪情昭日月,会宁男儿就是倔。

新市场前上过镣,西岩山上挨过刀,一山还比一山高,会宁男儿就是骄

第五篇:会宁社会实践总结

西北工业大学本科“概论”课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县农民供养大学生情况的调查

实践时间:2012年2月1号—2月8号

实践内容:调查**县农民供养大学生情况

从西北工业重镇**出发,平定高速和312国道如刀刻般陷入贫瘠的陇东高原,跨越黄河天险,打通沟壑山河和八百里秦川。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如今繁华散尽,黄土覆盖表里万物。我的家乡**就坐落在这片曾被联合国定义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是中国革命圣地,红色文化遗产丰富。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的胜利会师让“**”彪炳千秋。

而和大多革命老区一样,**也是以“雨养农业”为主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自然条件严酷、干旱缺水使**经济发展举步维艰。**历史上一直有“十年九旱”之说,近年来甚至有了“十年十旱”的倾向。可尽管有如此艰苦的自然环境,惊人的大学生出产率让**教育拥有与“贫穷”不相伯仲的显赫名声。恢复高考的三十多年来,这里共培养出近八万多名大学生,此外,五千多名硕士和一千多名博士更让**赢得了“状元故里,博士之乡”的美誉。

多少个家庭即使家徒四壁,也从不放弃对教育的追求。多少个学生即使家境贫寒,求学的信念从不动摇。“家有千石粮,不如一人在书房”,成为无数**人的信条。这种精神,像一个火种,在苦涩的土地上燃烧、蔓延,薪尽火传,生生不息。多少年来,**人自力更生,创造了一个国家贫困县教育超常规发展的“**神话”,创造了薄弱的经济基础支撑教育强县的“**现象”,创造了“三苦两乐”(领导苦抓、家长苦供、社会苦帮,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办教育的“**精神”。在**,教育是绝大多数农村家庭改变自身命运的惟一通道,也是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立县之本”。在中央财政对于西部教育长期投入不足的背景下,**人对“读书脱贫”寄予着赌博式的希望,然而这也让**的发展陷入了一个更为贫困的漩涡。南方周末曾发表过一篇《甘肃**大量农村大学生失业 家庭因教育破产》的报道,“大量农村大学生毕业即失业,长期举债供养学生的农村家庭血本无归,‘因教返贫’屡见不鲜„„”

而**的过去与现在正是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困局的典型缩影。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孩子上大学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在去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平因为“不要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读了大学回不去自己的家乡是悲剧”的言论引发公众热议。还有南方周末的一篇名为《读书输掉命运:甘肃**的疯狂教育样本》的后续报告让广大关注**教育茁壮成长的社会人士为之心寒的事实,引发了许多讨论。农村的教育问题到底面临着什么问题?大学生的供养问题有没有成为农民的“不可承受之重”? 就这些问题我们来自西安各大高校的**学子以及其余地区的学子组成了一临时小队,在我们家乡**县进行了一个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本次社会实践共调查走访了**县150户人家,完成调查问卷150份。其中准备供给大学生的家庭有36户,正在供给大学生的家庭有60户,已经供过大学生的家庭有54户,而供过两个或以上大学生的家庭也多达8户。考虑到广大**留守的老人以及妇女学历有限,不会写字或者识字不多的现象(男性青壮年均外出打工),本次调查采用了被调查对象口述,调查人员笔录,并且在结束当日调查任务后立即完成该日的调查电子表格的方式。本次调查走访农户涉及杨集、魏岔、**、老坪、郭城、四方、土高等十余个乡镇,地区分布均匀,调查对象具有典型代表性,较为准确的反映了**在教育上面临的一部分问题,以及完成了大学生的供养问题有没有成为农民的“不可承受之重”这一问题的调查。

就本次调查得到的150份问卷结果来看:

一:全县96%的农村家庭因供给或曾经供给大学生负有债务(包括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其中,负债5万元以上的占80%,其中约有30%的家庭供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大学生,普遍反映负债8万元以上。

二:大学生毕业后找到较为满意的工作,并且从此家庭摆脱贫穷面貌的占到了80%;只能自己糊口,勉强还清贷款的约占19%;无法还清贷款,家庭彻底因教育返贫的不到1%。

三:从供养孩子上大学的动机上讲,**人对于“上大学能改变命运”近乎迷信。95%以上的**农民认为上大学的孩子一定会比不上大学的孩子有出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上大学,从此蜕农脱贫。“在**,连续考三四年才考上的人也不少”,“如果第一年考不上,那就复读到考上为止”。剩余的不到5%的调查对象认为大学生不一定比没有上大学的有出息。其中大部分是受一些反面例子的影响或者对自己的子女不满意得出来的结论。

四:对于供养大学生是否会让家庭返贫的问题,80%的 家庭认为不用过于担心,他们普遍觉得“娃娃上大学,这个家苦一阵,但不上大学,整个家就苦一世”,甚至有些家庭认为家庭已经很贫穷了,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日子,不在乎多过几年这种日子。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学业有成,找到工作并且过上了奔小康的生活。然而事实并非总是如此,下面就是此次调查中的几个个例子:

案例一:**,**县**乡**村**社人,24岁,2007年考入**大学学习会计专业。在校期间盲目跟风,没有认真学习专业课,并沾染了不少坏习惯。由于专业知识不过关,2011年6月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现在在省城**待业。除去由国家助学贷款所得学费,在校四年期间总计花费7万多元。其父为小学高级教师,月工资2400元,其母为地地道道的农民,妹妹于2010年考入**师院,月花费约600元。对于如此高昂的生活费,家里早已负债累累,说起不争气的儿子,父亲叹息不断:“当初儿子作为村里的少数几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家里人都感到特别荣耀,以为儿子从此之后有出息了。谁知上大学后他根本没有认真学习,不但荒废了学业,而且思想消沉,完全丧失了以前我极力培养的好习惯。现在没有本领,根本没有用人单位要他,而同村和他同一年考上**大学的同学现在已经在**找到了一个待遇很不错的工作,可是他好好的前途就让他自己给毁了呀!”

然而这仅是一个特例。据我们实地走访调查,绝大多数农村大学生毕业后是能找到个不错的工作的,找不到工作的农村大学生仅占很少一部分,并且大多是一些三本院校或大专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极个别的二本或重点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失业也都是自身在大学不努力,由于挂科或者其他原因没有顺利拿到毕业证造成的结果。

近年来,**人对于大学生的渴望已经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大家张口闭口谈论的问题也都是教育问题。当然他们不会深入到什么理论的讨论中去,朴实的**人民只是一方面羡慕着有孩子考到重点大学的家庭,一方面默默努力着,为子女尽量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尽力提供营养较为丰富的食物。到县城租房陪读的家庭就接近一万户,而整个**县才有60万左右的人口。县城四所高中附近挤满了陪读的家长,仅**一中附近就有陪读出租屋3000多间,很多家中有高中生的农民家庭基本都是同一个模式,父亲外出打工挣钱,月工资1500—3000元,母亲在县城租房子,给儿女做饭陪读,目的主要在于监督子女学习,避免其上网或者因为沾染其他不良习惯等荒废了学业。当然,也为了让儿女吃的更好一些,母亲也外出打工,从家里接来老人来照顾孩子。经济情况稍微好一些的家庭,会把年迈的需人照料的老人也接到县城的出租房里面,在照顾自己的孩子考大学的同时照顾老人。有些租不起大房子的家庭,只好留下生活必须品,让老人在家里面自己照顾自己。还有极少数甚至还要通过捡垃圾来维持生计。他们辛苦而卑微地游离在城市边缘,目的只有一个——供孩子上学。

这些形状各异的院子换了一批又一批房客,容纳着**人民的美好希望,也见证落魄的逃离。胜出者获得丰厚的物质回报和身份地位的晋升,而失败者则前功尽弃,甚至沦入更糟糕的深渊。为了解释说明这一陪读现象,我们特地采访了两位在**一中附近陪读的家长。

案例二:作为千千万万陪读家长之一的王阿姨在谈及为什么这么迫切的想供孩子上大学时面容严肃的这样说道:“我不愿意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还像我一样从地里刨着吃(我们当地方言,意思是靠自己的双手种地养活),希望他以后走出大山,比我们这一辈过得好。虽然很多人说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很难,但我还是觉得就算是打工,大学生有文化,也要比没文化出去打工让人放心的多。如果在家务农的话,就像这几年的情况,基本上就是绝收,那就是等死啊!只要人家娃娃能念书,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是要供的,种地也得有文化,有技术啊!再说这几年还有助学贷款,娃娃的学费不用担心了。现在就是他爸出去打工挣些生活费,娃娃再省省也就够了,生活是苦些,但为了娃娃,这些苦算不上什么„„”

在**一中附近租房陪读的土高乡农民**杨大妈这样说到:“我就害怕娃娃考不上,现在考上了大学有贷款,一般都能走起。娃娃考上了我和他爸就算都出去打工也要供他。就咱们这里的情况,大学生一般要比考不上出去打工的有出息,我们上一辈没知识,不能让娃娃再没知识,我和他爸就是再吃苦也要供他们„„”杨大妈共有三个儿子,大儿子由于没考上大学,今年准备复读,二儿子在高二,三儿子也到了初三,杨大妈现在的唯一工作就是给孩子做饭,然而事与愿违,三个孩子的成绩并不好,尽管如此,杨大妈一家还是一再坚持供养,“如

果第一年考不上,那就复读到考上为止”!

“害怕的娃娃考不上,能考上的大多数都会有出息”这是很多**家长最为真实的想法。虽然**的大学生出产率相较其他农村区域而言高的惊人,但并不意味着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大学。

据统计,由于硬件设施问题**普通的高中入学率仅仅约为40%,而几所高中当中也只有**一中、**二中的高考本科(包括提前批)上线率达到50%多,**三中、**四中、**五中以及河畔农业中学的高考上线率一般都低于25%,甚至低于15%.这样算下来,**孩子真正能上大学的连30%都不到,大多数孩子从初中毕业就面临着外出打工的命运,也有不少上技校的初中毕业生,但由于种种原因,学得一技之长的寥寥无几,到头来还是农民或者农民工。而上了高中考不上大学的学生虽然大多数上了高职、大专,但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下,他们毕业后也不过是农民或者农民工。不管大学生的界定到底是怎样的,**人眼中的大学生只是上了二本院校包括以上和军校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大多数都能够完成反哺家庭和自身生活达小康的目标,“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在**并不是主流!

所以说,由本次调查结果我们认为:**教育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供不起大学生,而是上不了大学的学生除了做农民或农民工别无出路的问题!又由于**县长期以来自然条件严酷,农业发展模式的落后,已经工业和服务业的弱小,使**经济发展举步维艰。在**,脱不了农就意味着脱不了贫!科举取士和尊儒重教得传统因闭塞而保存,又因贫穷而被迫兴盛。长期以来,教育被押上了很大的赌注,甚至如南方周末记者认为的那样,“教育即赌博”,成为了改变寒门命运的出路和调节贫富悬殊的杠杆。而上大学也的确是一条相对光明的道路。无数从**走出去的优秀大学生早已证明了这一点。它可以带来城市户口和收入稳定的工作,从而为整个家庭提供一个安全网。“你们**是状元县,我的秘书也是**人。”2004年全国两会上,早年曾在甘肃工作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代表说。在中国,高考曾一度因此被理想化,被放大成无所不能的“神话”,纵使这些想象现在已越来越难兑现,但对于毫无选择余地的西部贫苦家庭来说,仍愿意将其看作化解一切苦难的解药和钥匙。2007年2月1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时也曾说:“一个贫困县出几万名大学生,不仅为全国、全省做出了贡献,而且为当地的脱贫致富做出了很大贡献。”蜕农脱贫,这成为了无数**人即使

吃苦受罪、倾家荡产也要供养大学生的最原始动力。

然而,“因教返贫”问题也不容忽视。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调查发现,中国大学学费10年上涨20倍,而同期国民收入增长却不到4倍。政协委员孙继业也提醒人们,中国教育花费占农村家庭收入的比重已超过30%,跻身世界学费最昂贵的国家之列。还有一项数据显示:一个本科生的培养成本,相当于像**这样的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从调查结果来看是国家继续提供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以及国家助学贷款再加上社会各界的教育资助让**大学生辍学率几乎减小到0,在没有助学贷款的年代,“一户农家无力供养两个孩子读书,只能抓阄上学”,或者被迫上军事院校的现象屡见不鲜,而现在这种情况已寥寥无几,“六月紧张,七月高兴,八月忧伤”的**高考现象不再重演。

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的问题,我们认为最根本的是要让**人找到除了教育以外的脱贫之法,让他们找到除了上大学之外的生存之道,正如**籍学子、北京大学教授柴彦威说,“在**,我们需要新的经济模式和更广泛的基础教育机会,来纠正一些异化的人才观念和人生逻辑。”而不是所谓的“不要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

**

2012年3月8号

下载会宁县健康村实施方案(2012-2014)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会宁县健康村实施方案(2012-201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参观会宁心得体会

    坚定信心跟党走,奋发有为在明天 ——会宁红色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XX年XX月XX日,XX组织参观了会宁会师根据地会师楼,用心感受了会宁地区和会宁教育的发展轨迹。我们此行的目的是,重......

    会宁支教心得

    早上六点醒来,昨天大雨的痕迹已经全无,雨过天晴后,我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的教学与学习生活。 八点上课,最早的学生六点半已经到了学校。他们远的要从山上下来,还要过一条河,山路最少......

    红军会宁会师

    甘肃会宁:红军会师之地 谱写历史新篇章(一) 这里见证了一个重要的时刻: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这一刻,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会宁教育基地

    会宁红军长征胜利廉政教育基地——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坐落于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圣地甘肃省会宁县城西的会师园内,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主力胜利会师而建......

    会宁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会宁精神心得体会 听了有关会宁精神的专题报告,感受了会宁精神。会宁人之所以能如此勤奋努力,是因为他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会宁教育能不断从辉煌走向辉煌。 会宁,被称为“陇......

    南城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实施方案

    南城村201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计划 根据省政府2009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10项重点工作要求,决定从2009年起,逐步为全省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为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XX镇创建健康村和健康家庭实施方案

    XX镇创建健康村和健康家庭实施方案为配合做好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县工作,提高全镇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努力实现健康村和健康家庭建设制度化、常态化。结合XX镇实际,经研究,特制定本方......

    学习会宁精神心得

    学习会宁精神心得 月亮岛近来我听了有关会宁精神的专题报告,感受了会宁精神。会宁人之所以能如此勤奋努力,是因为他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会宁教育能不断从辉煌走向辉煌,是因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