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
农村党员是党组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破解“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城镇化建设的日益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仍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给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当前农村党员管理存在的难题及原因
(一)开展组织生活难。目前农村党支部一年难得过上几次组织生活,究其原因主要有:村集体经济薄弱,开展组织生活经费不足、场地有限;组织生活单一乏味,党员参与热情不高;党员外出务工,流动过多,参加组织生活的人数得不到保证;少数党员党性观念淡薄,把参加组织生活当成是来享受,没有好处就不来。
(二)观念不新,农村党员发展视野狭窄。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村党支部和农民群众存在以下几种模糊思想。(1)坐等上门思想。一些村党支部书记认为,农民入党必须主动申请,主动进行思想汇报,村党支部没有必要去动员、启发农民入党。这种思想观念抑制了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主动性。同时,不少农村青年认为,如果党支部不授意,自己不敢冒然写申请,时间一长,一些农村优秀青年在渴求和等待中逐渐消磨了信念,放弃了入党的念头。(2)求全责备的思想。一些村支部书记总是看不到人家的长处和潜力,总认为缺点太多、条件不够,不给那些虽不 1
够成熟,但有潜力的青年以培养锻炼的机会。加之少数思想意识落后党员对农村青年负面影响较大,使他们的入党积极性降低。
(三)方式不活,农村党员教育模式滞后。一是内容安排不科学。在内容安排的总体上还存在统筹兼顾不够、支离破碎的缺点,缺乏系统性、科学性。有的仅仅应付上级临时安排的重要文件学习或形势任务报告,没有把党员教育作为党组织的一项经常性任务,不重视长期教育;有的过分突出实用科技知识的教育培训,甚至代替了政治理论教育;有的没有根据农村党员不同的文化层次开展教育,内容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二是措施方法不适应。对党员的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对农村党员的教育仍然是“读读报纸,念念文件”老套路,对农村党员来说完全失去了吸引力。有的虽然想了一些新办法,但没有结合本地实际,操作性差。三是师资力量不够。由于部分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有限,没有一支强有力的党员教育师资队伍,在党员教育上仍然是支部书记唱独角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党员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制度不严,农村党员管理流于形式。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农村党组织负责人认为党建工作的重点是抓组织建设、班子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容易见到成效,花费精力不值得。二是制度落实不到位。近些年来,各级党组织对党员管理可以说出台了很多好的制度,但就是基层党组织坚持不够、落实不够,成为“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的摆设,目的就是为了应付检查。
二、建议及对策
加强农村党员发展教育管理,要不断丰富党员教育内容,转
变党员管理方式,积极探索实践活动的载体,真正使党员在政治坚强起来,思想纯洁起来,行动先进起来,形象高大起来。
(1)要“暖心”,加强党员后备力量建设。通过使党员感到温暖,进而让群众感受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加强党员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一是在成长上关心。要把培养对象的重点放在35岁以下、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专业户、个体户、能工巧匠、返乡知识青年、外出务工青年、退伍复员军人等自富带能力强的群众上。经过调查筛选后,对他们的个人资料进行储备管理,形成“发展党员后备力量资源库”,实行定点培养,锁定目标,主动上门去谈心,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重视,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二是在政治上关心。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村级发展计划、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事项上,事先征询党员的建议,听取党员的意见,集思广益,优先采纳党员的建议或意见,激发党员的工作热忱,增强其荣誉感、自豪感,让大家感受到党员和群众就是不一样,从而更好地激发农村有志青年的入党热情。三是在生活上关心。对于老弱病残、无经济收入来源的党员,根据实际情况,每年组织医生上门到其家中进行免费体检;逢年过节时大张旗鼓的组织支委成员上门对其进行走访慰问,使农村党员能够时时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二)要“灵活”,开展多样化的党员教育。一是强化党员实践活动意识,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农村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党员在活动中发挥作用,受到教育。诸如“党员挂牌”、“党员联户”、“党员双带”、“党员责任区”等这些活动,既结合了农村工作,又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仅使
广大党员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增强了无私奉献精神和建功立业的自觉性,而且生动灵活,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的一条新途径、新形式和新方法。二是强化宣传意识,注重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工具。利用大众传播工具进行农村党员教育,既可以形成一种强有力的社会舆论氛围,也可以有效地加强党员教育的影响力,扩大覆盖面。同时,也要注意利用各种宣传阵地,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如:树立典型,用农村党员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教育,让农村党员看得见,学得着;采用对话、谈心等双向交流形式,使教育深入人脑,打动人心等。三是从效果上确保农村党员教育工作得到加强。要做好正面灌输与自我教育的结合,采取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和耐心说理、平等讨论、互教互学的民主方式,激发农村党员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表扬先进,树立榜样,同时适当选择反面典型,引导党员吸取教训,警戒自己,努力在广大农村党员中造成一种奋发向上的良好风尚。要把加强党员教育同改进管理结合起来,努力探索融教育、管理、监督为一体的好办法,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增强教育效果。
(三)要“有为”,切实加强农村党员管理。各级农村党组织在农村党员管理上要有所作为,不能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一方面,要对农村党员实行分类管理。充分考虑目前农村党员从业形式、生活水平、思想状况上的差异,对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党员提出不同的要求,强化分类指导,引导其发挥作用。对现担任一定职务的干部党员,要求他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对离退休回村的退休党员,要求他们树
立爱家乡、爱人民的观念,当好支部的助手和参谋;对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党员,要求他们树立勇于创新、勇于奉献的观念,当好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对在村内从事一般性生产劳动的无职党员,要求他们树立全局和长远的观念,当好爱岗敬业的榜样,并落实一定工作职责,督促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要求他们树立离土不离乡的观念,当好先进信息的传递者;对本村的老党员,要求他们树立扶上马、送一程的观念,当好支部的坚强后盾。另一方面,要完善党员考核评价体系。要不断丰富考核的方式方法,推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公示制度,把党员臵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增加民主评议的透明度,提高考核的准确性。要逐步完善党员发挥作用的评价标准,加强对农村党员参加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情况的考核,提高农村党员贯彻党组织决定,主动作好群众工作的自觉性。同时,不断强化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党员、外出务工党员以及无职党员的监督考核,既要保护好党员发家致富的积极性,又要引导他们关心村里的发展,积极参加村政建设,努力消除党员管理的“空白点”。
第二篇:关于农村党员管理的思考
关于农村党员管理的思考
仓上镇党委书记李锦旻
党组织对党员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党员先进性的保持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党员是党组织的一份子,党员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党组织的整体形象,关系到党组织纯洁性问题。尤其是农村党员多数分布在广大群众中,居住分散,加之流动性大、不能相对集中等特点,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党员接受教育组织管理和教育经常性程度低。现就农村党员的管理浅谈几点个人观点。
一、农村党员管理的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利益的驱使,党员的思想也不断变化,公德美德意识和奉献精神逐年淡化,原则性、大局意识相差甚远,讲面子、爱排场、比阔气成了年轻党员的主流,工作上拈轻怕重、回避矛盾、推诿拖拉等现象时有发生,自由散漫,组织纪律性差,与《党章》的规定和各级党组织的要求相比,亟待加强党员个人教育和管理,提高党员个人修养。
1、农村党员理想信念淡化。中国共产党建党9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贫富差距也随之拉大,利益格局出现多元化,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发展主流的环境下,社会矛盾日益凸现,部分党员对此失去信心,经受不住利益的诱惑,认为只要能搞到钱过好当前生活就可以了,淡化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大多数党员只注重履行个人义务,忽视了民主权利,认为在当地只要完成支部交办的工作任务,只要起到带头作用就可以了,党
员荣誉感消失,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思想,对大局和整体不负责任,导致党员队伍活动不足。
2、农村党员整体素质偏低。经调查,农村党员的文化程度和整体素质偏低,文盲、半文盲党员所占的比例较大,大多数党员无一技之长,对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适应性弱,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部分党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使党员队伍的优越性得不到很好地体现。
3、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弱化。对照党组织对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农村党员的先进性逐年弱化,雷锋、杨善洲等先进型的人物在减少,奉献精神和公德美德意识不断弱化,讲面子、比排场、摆阔气的风气呈上升趋势,党员个人以自身经济利益为重,把大局意识和整体利益臵之度外,认为无私奉献是“老实人”,讲公德美德丢面子,不愿发挥个人先进性,甚至因部分党员个人的行为,在群众中起到了反面作用,增长了不良风气形成的气焰。
4、农村党员组织纪律性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员个人原则性不强,不能严格遵守组织纪律,个人形象差,乱说话、乱表态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参与组织生活不守时,或经常性不参加,且平时不学习,不掌握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有脱离组织现象发生;三是部分党员常年外出务工,不主动与组织的联系,不定期汇报思想,导致组织管理难度大;四是党员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不讲诚信、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在党员干部中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二、根源分析
1、党员发展过程中把关不严。部分村党支部对党员发展程序不清,积极分子培养对象真实情况掌握不全面,把关不严,存在为当年考核发展将就型党员,导致党员整体素质不高。
2、农村支部凝聚力有待加强。农村支部组织生活开展不正常,组织难度大,党务公开工作不到位,议事规则执行打折扣,导致党员、群众对支部有一定看法,甚至出现不团结现象。
3、农村党员优势体现不明显。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农村党员除了履行缴纳党费、带头发展农村产业、带头落实“双创”工作任务等方面的义务外,党员的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久而久之,党员消极思想明显。
4、农村党员经常性教育不够。目前,从农村党员日常组织生活开展情况来看,多数年轻党员常年外出务工,大多数支部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完善支部活动记录,正常活动组织难度大,党员思想逐年颓废,党员先进性得不到体现。
5、农村党员违纪处理不到位。在农村部分党员中,违纪情况时有发生,由于乡镇工作千头万绪,乡镇纪委办案力量薄弱,对党员的违纪得不到及时处理,一些违纪案件屡禁不止,党员违纪呈上升趋势。
三、加强农村党员管理的建议
1、严把党员入口关,确保党员纯洁性。发展党员是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新老更替的过程,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发展党员是保证新发展党员素质的关键,是提高党员质量的入口,要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推行“四关”:一是严把推荐关。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时,坚持“两推一公示”,即组织群众代表和党员投票推荐,对推荐票数达不到半数的不列为发展对象。对拟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人选以书面形式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对群众反映有问题并调查属实的,取消其入党积极分子资
格;二是严把考试关。在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自学的基础上,开设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培训班,重点培训党的基本知识和方针政策。培训结束后进行闭卷考试,考试不合格的,暂缓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入党;三是严把表决关。为避免人为因素对发展党员的干扰,在支部大会讨论接收预备党员或预备党员转正时,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表决通过后,方可发展;四是严把审查关。对发展对象严格把关,加强政治审查,对其入党材料逐项审核,确保程序规范、内容齐全。对预备党员逐一谈话,了解其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和对党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有针对性地指出努力方向,促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合格党员。
2、加强党员管理,确保党员先进性。一是规范支部建设,抓好班子,带好队伍,严格按照“五个好”支部要求,争当先进党组织,建立和完善“两委”议事规则和各项管理制度,在支部的带领下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二是支部活动经常化,定期组织和开展党员学习、教育、议事等活动,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总结来提高党员个人修养,坚定信念,体现党员先进性;三是严肃查处违规违纪党员。按照调查及时、教育到位、查处有力、警示他人的原则,严明组织纪律,做到出现一例,查处一例,决不姑息,确保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3、发挥党员作用,体现党员优越性。一是加大对贫困党员的帮扶力度,让贫困党员真实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二是经常性组织党员参与村“两委”重大事项的讨论、执行、监督活动,让党员体现主人翁地位;三是让符合条件的党员优先享受现行惠农政策,改变只讲奉献不图利益的局面,对合法合理的利益要优先考虑党员,增强党员优越感。
第三篇:强化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思考
强化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思考
农村党员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紧紧依靠的基本队伍和政治力量。客观地说,广大农村党员对党有着深厚朴素的感情,他们的政治觉悟、责任意识和社会影响力均明显高出普通群众,在各个历史阶段为促进农村发展、维护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相当一部分农村党员确实存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时代先进性未得到充分体现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途径和形式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坚强的政治力量。
第一,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充分发挥党员在农村工作中的先锋队作用。要围绕五种素质的提高,加强对农村党员的全面教育。一是围绕政治素质的提高,开展经常性的党性教育。受培训形式单一的影响,一些农村党员的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已经开始淡化,甚至一些农村党员对党的基本理论已经开始淡忘。近年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对他们来说是未知的概念。因此,要加强对农村党员的经常性党性教育,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他们的头脑,尽快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二是围绕技能素质的提高,对农村党员开展市场经济知识教育,使其熟练掌握驾驭市场经济的技与能,准确把握市场经济规律,成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道路上的致富能手。三是围绕法律素质的提高,开展法制教育,使农村党员牢固树立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的思想观念,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四是围绕文化素质的提高,开展先进文化方面的教育,使农村党员坚持意识形态领
域的一元化,自觉抵制落后、反动、腐朽观念的侵蚀。五是围绕创新素质的提高,开展思想教育,不断强化农村党员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善于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使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的各个领域都能体现先进性,发挥先锋队作用。
第二,推行党员责任区管理机制。明确党员的责任,使党员知道该做哪些工作、怎样做好这些工作是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推行党员责任区管理,就是将党员的职责划定在一定范围之内,管理一个区域,具体明确做好区域内的农业结构调整、社会稳定、计划生育、重点工作配合、解决邻里纠纷、精神文明建设等多项具体工作,并根据每项工作的重要程度和工作难度划定分值,实行百分制考核,考核结果与党员定格相结合,在此基础上,疏通党员“下”的渠道,把少数不履行职责、考核分值低、评定不合格的党员清出党外,以此纯洁党员队伍,激励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解决部分党员无事做、无职无权的问题。
第三,完善纳新机制。要切实把解决农村青年党员比例低、文化程度高的党员比例低和“双强”能力弱的“两低一弱”问题作为改善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农村党员素质的一个基础工作思路加以落实,积极吸纳一大批有致富能力、有带富能力的青年农民加入党组织,使农村党员真正充满生机和活力,能够体现时代要求和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格。第四,加强制度建设。一是要充分认识维护农村党员行使《党章》赋予的权利的重要性、紧迫性,努力规范村级党组织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议事制度等,真正保持农村党员参与村
级管理的积极性。对重大问题,村党支部要么召开会议讨论决定,要么逐一征求党员的意见和建议。二是要真正制订操作性极强的制度,规范农村党员的言行,使他们做到思无崖、行有制,形成广泛一致的认同。
第四篇: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
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员教育就是提高素质,增强党性,使党员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献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带领村民为农村和城市社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实绩的先进分子。把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充分发挥出来。为此,就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当前农村党员教育尤其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育党员解放思想确立新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农村普通党员中普遍存在的思想不解放、观念陈旧是他们不能发挥示范、表率作用的主要症结。因此,教育党员解放思想确立新观念是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党员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其次,教育党员带头致富谋求新发展。农民需要广大党员在带头致富、共同致富上作示范、做表率。因此,要使广大党员掌握新科技,学会新本领,在结构调整、增效增收方面先行一步,高人一筹,真正成为生产骨干、致富能手,成为村民的主心骨、领头雁。再次,教育党员牢记宗旨树好新形象。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干部就是一根标杆。教育党员牢记宗旨这个老话题仍然是新形势下农村和城市社区党员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在加强中改进,在创新中加强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党员教育必须坚持“重在建设”,以立为本。党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武装全体党员干部,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在此基础上,新时期的党员教育工作要在加强针对性和时效性上下功夫,把理论学习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结合起来,用创新的理论指导工作,推动工作。
农村党员教育面广量大,要保证教育效果就必须区分各个层面,选择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运用形式多样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是搞好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的有效增长点。在新形势下开展的各类活动,做到与时俱进,求新、求活、求实。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继续搞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加大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发扬求真务实、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广泛联系群众,增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所谓求新,就是要不断更新教育的方法和形式,使教育具有吸引力。如在一些地方开展的“双带一促”都是值得借鉴的新形式。所谓求活,就是要在开展活动时多采用活材料,多用身边的人和事,让受教育者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如党员“创十星”、民主评议等活动,就比较适合农村实际,为广大党员所接受。所谓求实,就是开展党员教育活动要切合农村实际,切忌搭花架子,搞形式主义。经常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怎样为党旗添光彩”等学习座谈活动。
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党员的管理工作,逐步探索新时期党员管理的新方法。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除了党员自身因素外,关键是基层组织能否提高管理水平,合理引导党员发挥作用,应充分考虑目前农村党员在从业形式、生活水平、思想状况上的差异,对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党员提出不同的要求,强化分类指导。对那些担任一定职务的干部党员,要求他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对离退休回村的党员,要求他们树立爱家乡、爱人民的观念,当好支部的助手和参谋;对有一技之长的党员,要求他们树立勇于奉献的观念,当好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对那些在村内从事一般性生产劳动的在职党员,要求他们树立全局和长远利益的观念,当好爱岗敬业的榜样;对那些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要求他们树立爱我家乡建我家乡的观念,当好先进信息的传递者,为家乡发展助一臂之力;对本村的老党员,要求他们当好支部的坚强后盾。结合党员志愿者、党员联系户活动等有效形式,结合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给党员设岗定责,为他们创造发挥模范作用的有利条件,激发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五篇: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交流材料
我镇共有12个党总支、23个党支部、1480名党员,其中农民党员1130名,占党员总数的76%。通过调查,我们感到我镇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广大党员能够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能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在群众中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镇党员队伍在自身素质、教育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组织观念淡化,政治信念不坚定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新一轮农村经济的发展,流动党员人数逐渐增多,党组织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两张皮”的现象日益突出,“一切向钱看”,不愿过组织生活,不主动按时交纳党费的党员数呈上升趋势。有些党员忽视对理论的学习,常年不学习,不懂政策或知之甚少,在政治上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些党员理想信念发生根本性的动摇,“三观”已有了明显的改变,信仰宗教,热衷于拜神弄鬼。个别从村干部岗位上退下来的党员,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失衡,时常站在组织的对立面。
二、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影响党员作用的发挥
近年来,我镇虽然注重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但全镇党员队伍“三化”(年龄老化、文化低化、作用弱化)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从文化结构来看,全镇党员具有高中以上学励的435名,占总数的30.3%,小学文化下的523名,占36.4%;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的148名,仅占9.74%,55岁以上的582名,占38.3%。这种结构上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党员作用于的发挥,与新时期党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任务很不适应。
三、党员教育管理不到位,存在空白点
一是“限管”。由于区域调整,现在村党(总)支部党员人数最少的有85人,最多的达140人,一些支部党员集中开大会、上大课的场所都没有。同时由于一些陈年陋习,我镇大部分村支部党员活动需供应饭、烟或出务工补贴,经济条年限制党员活动,二是“疏管”。由于企业改制和机构改革,一些党员组织关系的隶属问题未解决,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三是“失管”。主要是流动党员,支部不完全掌握他们的去向,很难召集他们过组织生活。四是“松管”。特别是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员,由于这些支部的支部书记大多是私营业主兼任,工作繁忙,顾此失彼,加之思想上重视程度不高,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现象,建党工作相对滞后,组织活动不正常,往往是“有组织、无活动”。五是“怕管”。有些支部对一些离退休职工党员和调整下来的村干部党员,由于怕麻烦,担心党员在会上提意见,影响工作,而不愿意管。同时党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比较陈旧、单一。
四、党员管理制度不健全,出口不畅通
传统党员管理重“入口”轻“出口”,普遍注重党员“入口”关,党员的“出口”问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除非犯了严重错误,一般轻易不会被党除名。现在,基层党组织的民主评议党员出大多流于形式,走过场,很少动真格,即使有不合格的,也多数是事先受过处罚,对于那些不起作用的“三不”党员缺乏及时有效的处置措施,致使一些不合格党员长期滞留党内,损害了党的威信。
面对新形势提出的新挑战,我们感到,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优化结构,提高党员整体素质
一是要严把党员“入口”关。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对入党积极分子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要求发展党员。重点把致富带头人、一线骨干等“先进人才”培养发展为党员。二是要畅通党员“出口”。破除“不范错误、出不了党”的旧理念,树立“无用(不起作用)便是错”的新理念,建立正常的党员退出机制,加大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力度,纯洁党的组织。
二、强化管理,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
一是强化党员教育。教育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要结合贯彻落实“*”思想和“*”精神,通过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基层党组织“创建”等一系列活动载体,突出抓好共产党先进性教育,使党员、干部牢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理顺管理体制。针对当前党员的分布、流向、职业等特点,进一步建立健全党组织,理顺下岗党员、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的组织关系,消灭党员教育管理死角。三是强化制度约束。规范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加强监督力度。
三、注重实效,加强和改进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一是增强意识。开展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必须以“*”重要思想作指导,既要认识到这项工作的紧迫性,更要重视它的战略性。党委要把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常抓常议,常抓常新。二是健全组织。按照“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的方针,因地、因企制宜,单独、联合、挂靠建立党组织。对无党员的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为企业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三是发挥作用。要求企业党组织,把开展组织活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在有条件的非公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员先锋岗”、“我为企业添光彩”等主题活动,号召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员立足本职,树立有为意识,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积极献计献策,在职工中树立起威信,与业主建立起信任,取得支持,最终把党的方针、政策贯彻到非公经济组织之中。
四、勤政为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我们的基层党组织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工作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利益为最高得标准,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开展工作,要因地、因人制宜,多做暧人心、得人心、稳人心的实事好事。一是要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要迅速从过去那种仅仅为群众“劝劝小架”、“催收催种”等老一套中走出来,向科学服务延伸,向配套服务拓展,帮助农民减少生产经营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要把为民服务的本领转化为实际行动。要组织致富无门的农村党员学科技、用科技,提高致富技能。三是要通过扎扎实实地开展“结对帮扶”等活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增强党组织在群众中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