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近年来,我们在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日益深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存在的现状
目前,我乡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总体上是好的,绝大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都能从战略的高度出发,积极主动地培养党员发展对象,切实抓好党员发展工作,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增强了党在基层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但也有个别村组,出现了党员发展对象短缺的现象,难以找到合格的人员作为农村党员的发展对象。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一是结构不合理,缺乏干事创业的朝气。现有农民党员中存在着年龄偏老、文化偏低现象。据统计,我乡共有农民党员235人,其中35岁以下的46人,仅占19.57%;农民党员平均年龄为52岁,55岁以上农民党员104人,占44.25%。从文化程度看,初中以下的120人,占51%。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使农民党员队伍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二是党性观念淡薄,政治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1)理想信念动摇。一些农民党员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理想失落了,信念动摇了,不管“主义”,只管利益;不相信唯物主义,而信奉宗教、迷信,崇尚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政治信仰荡然无存。(2)思想道德滑坡。个别农民党员在脑子里完全淡忘了党员意识,基本上成了“党员不像党员”,重利益轻理想,“党员不党员、只要能赚钱”,“各种各的田、各赚各的钱”,“田地分到户、各走各的路”,“入党不入党、全靠自己闯”,实用主义、利己主义至上,片面追求个人经济利益,淡漠政治追求。完全-1-
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3)责任感、使命感衰退。有的忘记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丧失了以强村富民为己任的责任感,只要照顾,不履行党员义务,行动上的先进性日益减退,甚至在执行政策方面起反作用,造成坏影响。(4)组织纪律观念淡薄。个别农民党员,不愿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甚至参加组织活动讲价钱,不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对国家、集体和社会公益事业漠不关心。
三是“双带”能力差,缺乏致富本领。不少农民党员与农村市场经济很不适应,想问题、做事情习惯于老一套,满足于“三餐一宿”,小富即安,不富也安,安贫守穷;有的虽有致富的愿望,但缺乏新知识、新技术,苦于无门路,显得无能为力;有的面对农业结构调整、激烈的市场竞争,束手无策,无所适从。从调查的情况看,在农民党员中,家庭较为富裕、有一定帮带能力的党员约占农民党员总数的20%左右,相当一部分党员仍处于不前不后状态,甚至有的还是“扶贫”对象。偏远村组党员因受年龄、文化、自然条件等的制约,经济生活普遍不如当地非党群众,根本谈不上“带”的问题,基本上失去了感召力,党员在致富中的“带头”和“带领”作用成了空谈,严重影响了党的先进性。
四是优秀青年数量少,后备资源短缺。调查表明:不少农民要求入党的政治热情不高,青年农民要求入党的热情更为锐减,边远、经济落后村组尤为突出。就全乡的情况看,农民要求入党的形势也不容乐观,有下滑的趋势。部分小村达不到5名、大村达不到10名入党积极分子要求,发展青年农民党员、选人难的情况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种发展不平衡,分布不均的状况,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党员队伍的质量和活力。党员发展几乎成了党员发展的“沼泽地”。
二、原因分析
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客观环境的因素。一是历史原因所致。据统计,全乡农民党员中,“文革”前入党的有47名,占20%,而现在这批
党员正趋于高龄化。解放后至“文革”前这一时期,发展党员主要看重成份好、政治纯,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文革”期间入党,则过分强调思想挂帅,政治领先,“知识越多越反动”,“越穷越革命”,致使这一时期入党的农民党员年龄老化和文化低有着明显“先天不足”的历史痕迹。二是大量人才外流。改革开放以来,具有一定文化程度、思想比较开放的农村知识青年,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愿在村务农,纷纷外出务工经商、打工挣钱,离开土地,走出家门,到城市谋生求发展。大量有文化的年轻人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外流走了:如读书升学,考入大中专院校;外出打工经商;投亲靠友;参军当兵等。由于大量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年劳力外出,而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不论年龄结构还是文化程度,都是农村劳动力中的佼佼者,是农村劳动力的精华。“现在从农村流动出来的大都是农村中文化水平最高的人,或者可以将其称之为农村精英。”留下的大多是素质相对较差,缺乏打拼精神的青年。许多青壮年劳动力特别是本村较为优秀的青年大多外出打工或经商,大量青壮年常年在外,留在农村的劳动力主要是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因而农村党员发展对象越来越难找,优秀分子越来越难选,出现了“提着灯笼也找不着”的局面。大批农村青年外流,给党员发展对象的培养选拔带来困难,入党积极分子偏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导致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成为无源之水。党员发展难,尤其是发展有知识、有能力、有技术的青年更难。三是集体经济薄弱。农村基层党组织由于缺乏经济实力,既不能有效地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又不能为群众办实实在在的好事,致使不少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向往党组织的热情大为减退。四是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讲实惠,不讲政治,想赚钱,不想入党,在政治追求上存在一些消极心态,认为 “入党吃亏”、“入党无用”、“入党不自由”等。五是发展党员优化结构的影响。在农民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入党积极分子占有相当的比例,其中部分优秀积极分子受发展党员优化结构的影响,形成长期列为积极分子不能发展局面,申请退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人员占有相
当比例。
(二)组织管理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偏差。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加强农民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认为农村以农为主,只要把农村经济搞上去,其他一切问题均迎刃而解,从而重农轻党,对农民党员的工作很少过问,无暇顾及。二是教育和管理滞后。从调查的情况看,一些村组无论是对农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还是对普通群众的教育引导,普遍存在层次不分、方式方法单调、内容缺乏针对性的状况。在教育对象的层次上,男女老少、亦工亦农亦商“一锅煮”。在方式方法上,习惯于“集中上大课,开大会听报告”,读读报纸,念念文件,或者套用听课——讨论——总结“老三步曲”。在内容上,大都是“统一食谱”,千篇一律,不因人、因时、因需施教,出现供求不对路,学用脱节。管理上对如何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及时研究制订新的、分层分类的管理措施十分欠缺,比如:对流动农民党员、老党员、中青年党员、贫困党员等不同类型的党员管理缺乏具体的规章制度,使管理流于形式。三是个别人为设阻。一些村党组织负责人妒贤嫉能,害怕优秀青年入党后对自己的地位构成威胁,“培养了苗子,失去了位子”,故意压制人才,不愿发展年轻有为的农民入党,有意设臵重重障碍,采取“拖、卡、压”等手段,将优秀青年农民拒之门外。这种人为设“卡”,堵塞了党员发展对象的重要源头,制约了整个队伍的优化。这也是造成党员发展对象短缺的重要原因。
(三)党员自身的因素。一些农民党员放松或忽视理论知识和文化科技知识的学习。有的认为,农民天生就是种田打工,学习既学不来粮食,又学不来经济,更学不饱肚子,视学习无用。有的自知文化水平低,但又认为年龄大,“庙修成来和尚老了”。有的对学农业科技知识还有点兴趣,而对政治理论根本打不起精神,长期“失学”。据调查,相当部分农民党员不知道“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是什么?分不清楚党员权利与义务的区别。由于不重视学习,致使农民党员队伍“低、老、少、缺”的状况普遍存在,即“觉悟低、观念老、知识少、技术缺”,面对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步履维艰,甚至行为失范。
三、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针对农民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切实改进队伍状况已刻不容缓。从当前的情况看,应着重抓好几个方面:第一、改善结构,建立健全新机制。严格党员入口关,拓宽视野和渠道,把素质较高的青年农民吸收到党内来。制定规划,通过开展农民绿色证书培训、高中文化补习,利用远程教育开展技能培训,鼓励参加自学等方式解决农民党员文化偏低问题。同时,强化年底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不走形式,对不合格的党员,及时作出严肃的处臵,疏通出口将其淘汰出党,使农民党员队伍始终保持肌体健康。
第二、提高素质,加强农民党员的学习教育。教育要突出重点,讲求方法,注重实效。教育内容上,着力解决好部分农民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性观念淡薄、愚味落后、信奉封建迷信等问题;着力解决好一些农民党员政策法律水平低、应对市场经济的基本功差、缺乏致富能力和本领问题。要丰富学习教育载体,一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完善党员学习制度,使农民党员学习制度化;二是利用农村现代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使农民党员网上观看实用技术片,购臵、制作实用技术片,把好的实用技术片送到农民手中。建立党员远程教育科技示范点,通过以点代面、辐射周边,带动农民致富、快富,不断提高农民党员致富本领。三是强化“科技进村”活动,不断为农民党员送科技,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使农民党员不断提高科技致富能力。
第三、激励与约束手段并举,塑造农民党员的新形象。在激励方面,建立奉献与报酬相一致的激励机制。努力提高农民党员的政治地位,积极帮助他们寻找致富门路,给予老党员和贫困党员更多的帮助和关怀。约束方面,要建立以制度约束为基础、管理约束为重点、监督约束为保障的约束机制。要明确“两级组织、三个责任人”的职责,即明确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和乡镇党委书记、组织委员和村支书在党员队伍建设中的职
责;建立定期督查考核制度,并纳入党建目标考核中,实行每半年对乡镇党委党员队伍建设工作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作为评定乡镇党委、组织委员和支部书记是否称职的主要依据。
第四、构筑党支部坚强的堡垒,增强优化农民党员队伍结构的原动力。一要建设一个好的支部班子;二要充分发挥农民党员的模范作用;三要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第五、建设高素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入党积极分子数量下降问题。一是强力实施党建带团建工作。基层党组织要经常对广大青年团员进行党的知识启蒙教育,吸引优秀青年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尤其是农村党组织要紧密联系农村青年的思想实际,利用党员活动阵地,集中进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二是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积极分子在农村工作中的典型示范和引路作用,在工作中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进行培养锻炼,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党的先进性,加强对党的宗旨、党员标准的认识。三是各基层党组织要针对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状况,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把35岁以下一线青年农民作为教育培训重点,当作振兴经济的战略措施来抓,开展教育培训。同时党组织要指派素质高、熟悉党务工作的党员与他们结对子,向他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他们靠近党组织,特别要主动与致富能手,专业大户交朋友,经常与他们谈心,交流思想,帮助他们早日加入党组织,壮大农村“双带”党员队伍。
第二篇:区农村党员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XX区农村党员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完成这一重大任务的历史进程,既为广大农村党员在建设现代化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伟大事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基本方针,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关系到区域经济能否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在我区广大农村顺利实现,因此必须适应新形势,努力探索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新方法,扎实有效地推进农村党员人才队伍建设。根据省市关于党员人才工程建设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农村党员队伍发展状况和综合调研掌握的情况,就加强农村党员人才队伍建设做一研究分析。
一、XX区农村党员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XX区共辖有22个建制镇,4个街道。有建制村党组织738个,其中党委3个,党总支40个,党支部695个。有农村党员29687名,占全区农业人口的3.4%,占全区党员总数的47.16%。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长期以来,全区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农村党员人才队伍建设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素质提升年”的要求,以“先锋工程”创建活动为契机,以培养和壮大农村党员人才队伍作为重点,大力实施以“三个培养”活动为主要载体的农村党员人才工程,提出了“把农村的致富能手和先进模范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和先进模范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中的特别优秀分子通过一定的渠道培养成镇(街道)干部,努力在‘先锋工程’的创建过程中形成一套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的党员人才工程建设机制,“三个培养”工程的开展,推进了农村党员人才工程的实施,既有力地加强了农村党建工作,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004年,萧山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0.33亿元、财政收入53.51亿元、工业总产值1605.68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实绩均保持全省县(市、区)级首位。全区农民人均收入8626元,比上年增加8.4%。
1、立足市场,抓好农村党员人才的开发。一是围绕产业发展培养科技人才。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萧山大力实施“科技强农”和“人才兴农”战略,围绕加快农业产业化,抓好种养、加工和营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批素质较高、带动力较强的种养或营销专业户。全区已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等“龙形”载体310家,年加工、销售产值80亿元,出口创汇26亿元,联接农户20万户,联接生产基地85万亩。区级农业龙头企业已增加到100家。通过实行“结对帮扶”和领导联系制度,组织区、镇两级专业人员与他们结成对子,进行传帮带;区政府还每年拨出专项资金,对科技人才进行培训,对带领群众致富贡献大的科技人才,年终还给予一定物质奖励。二是围绕工业建设开发人才。围绕区内建筑建材、机械制造、轻纺印染、电力能源等工业支柱的提质扩效,上万名农村党员转向工人、技术人才、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解决了农村党员的劳动力转移问题,为全区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三是围绕流通培养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极为迅速,部分农村党员充当了“经纪人”角色。萧山区注重对这类党员进行培养教育,建立例会制度,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站点编发信息,吸纳农村党员进入区、镇各类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联合开拓市场。如新街镇企业经济和花卉苗木发展后,镇花木协会立即申请组建了协会党组织。许多农村党员白天上“两班”,即在企业工作又不误苗木生产,为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新街镇成了全国有名的花木之乡和“百亿”镇。所前镇100多家茶叶经销商中,有党员经营户20多户,他们根据需要专门建立了茶叶协会党组织,为该镇的茶叶产销作出了贡献。
2、完善教育,抓好农村人才的培训。
在选拔优秀人才充实村级组织的过程中,依托区镇两级党校、成人教育学校、农函大和绿色证书培训班等方式,对农村党员进行大面积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2004年,全区共培训农村党员10960人,8701名农村党员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同时,通过群众推荐、组织考察等方式,筛选了1894名入党积极分子和392名村级后备干部,充实了农村党员人才队伍。区委组织部和各镇党委进一步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培训,对他们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和组织领导能力培养,对比较优秀的人员,及时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去;对特别优秀的,推荐为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后备人选。经过层层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人才脱颖而出。同时,为了进一步充实村级班子的力量,区委
还选派了141名区直机关干部到村任农村工作指导员,加快这些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全区以创建“五好”镇党委和“五好”村支部为目标,在农村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十六大精神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注重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增强镇村干部队伍的素质。区委组织部把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培
训纳入全区党员干部培训的整体规划,以任职培训、理论知识培训和业务知识培训等不同形式对村干部进行培训。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管理上,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和目标管理制度,以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和“三级联创”为契机,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各镇街按照区委的部署,狠抓落实,掀起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新高潮。镇街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壮大党员队伍,提高党员素质为重点,把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实施富民强区的关键,制定了农村党员培养和发展的整体规划。2004年,全区对2732名村两委会党员干部进行了岗位业务培训,有2680名农村党员完成了高中学历以上培训(其中大专学历419名、中专611名、高中1650名),并有882名农村党员正在参加学历培训,这对于改善和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结构和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营造平台,抓好人才环境建设。一是合理配置市场,让有才者有事干。针对农村信息渠道窄、就业门路少的弱点,进一步建立健全劳务市场体系,支持多种经济成份举办职介机构,以劳务服务公司、人才市场为主体,26个镇街道的企业服务站为基础,建立劳务信息网络。完善人才市场的职介功能,广泛开展政策咨询、信息发布、委托代理、合同签证等系列服务,促进农村党员人才的有序流动。二是开展创业指导,让有才者想干事。坚持产业聚才、政策兴才的原则,放开对农村人才创业的各种限制,出台扶持农村人才的优惠政策,切实降低注册门槛,简化登记前置审批程序,加大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力度,充分激发农村人才的创业热情,帮助和指导更多的农村人才创办企业、从事服务和流通行业。三是提供环境保障,让有才者干成事。树立“一切为了人才、主动服务人才”的工作理念,积极为农村党员人才创业保驾护航。重点落实了结对帮扶等制度,并结合建立和完善“三级联动、便民服务”体系,严格依法行政,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准,努力营造出农村人才安心创业、放心发展的社会环境。
4、机制创新,抓好党员人才管理。近年来,为建立农村党员人才教育管理工作常抓常新、长抓不懈的工作机制,我区适时把“三个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先锋工程”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制度化、规范化。如制定和完善了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制度,建立健全了党员干部联系农户制度等,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设舞台。在建章立制的同时,加大了检查和监督力度,实行了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形成行之有效的督查机制。全区还建立健全协会管理机制,组建了34个区级行业协会,制定了协会的管理章程,建立了管理机构,充分发挥了协会的联谊、交流、互助作用,实现农村人才的优势互补和强强联合,使全区8700多名农村党员变为掌握多门实用技术的专业人才;各种专业协会不断扩大网络覆盖面,带动全区20万农户向科技型农户转变。
萧山区近年来的党员人才工程建设实践证明,在农村党员中广泛开展“先锋工程建设”,推进 “三个培养”活动,是新时期发挥党员先进性,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的根本途径,给了我们十分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农村党员人才队伍建设,必须要有好的载体。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有新形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有新面貌,就需要有创新农村党建工作载体。以“三个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党员人才队伍建设,应用具体而又实在的指标,把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实施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党员带头发展经济致富,落实到具体的发展项目上,使党员在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上实打实地干。
启示二:农村党员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激发党员潜能。党员既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中一员,又是现实的人,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解决好他们自身的经济发展和致富问题。“先锋工程”活动,改变了过去农村许多党员无事可干的状况,把蕴藏在他们许多人思想中,不是不想发挥作用,而是不知怎样发挥作用的能量,激发了出来,为党员发挥自己的潜能提供舞台,为广大农民党员施展拳脚提供机会。
启示三:农村党员人才队伍建设,必须重视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党的队伍中,普通党员占绝大多数,他们是我们党组织的主体。过去我们往往只强调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干部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的发挥受到了局限。农村党员人才队伍建设,明确了党员在发展经济中的主体作用,对普通党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促使每个党员保持先进性,成为群众发展经济的领头人。
启示四:农村党员人才队伍建设,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多年来,我们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创新许多办法,开展了许多活动,但总是摆脱不了组织生活常常是学文件、念报纸、提意见的老模式,党员反映形式的东西多,实质内容少,觉得枯燥无味不愿参加。农村党员人才队伍建设,对党员提出了明确的经济发展目标,为党组织活动增添了鲜活的内容,把党建工作落实在经济建设中,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水平。
二、当前我区党员人才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调研和分析中发现,我区农村党建工作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农村“四个多样化”(农村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趋势,在我区也有十分明显的表现,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受现代信息传播内容、速度、渠道的影响,农村社会思想状况也日趋复杂。我区农村党员队伍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年龄老化问题。全区农村党员队伍当中,35岁以下的党员3858人,仅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3%,36岁至45岁的党员5314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7.9%;46至59岁的党员10456人,占35.22%;60岁及以上的党员10059人,占33.88%,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的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削弱农村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二是文化程度偏低问题。在文化程度方面,大专以上学历的农村党员563人,仅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9%,中专、高中学历的4399人,占14.82%。这样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必然要导致相当数量的党员发挥不了“双带”作用。三是个别党员观念淡化,模范作用退化,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未能较好体现。主要是在政策执行上不能很好发挥模范性,在为人民服务的模范性上不能很好发挥,在倡导社会新风的模范性上不能很好发挥,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模范性不能发挥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到整个农村党员队伍的形象,削弱了整个农村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的先进性难以得到充分体现,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党员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课题,带来了新任务、新挑战。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模糊。首先是部分镇街党委认识不到位。没有把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双带”能力作为当前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和落实“三个培养”的重要抓手,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不够。其次是部分农村党员干部认识不到位。有的安于现状,没有带头致富的紧迫感和带领致富的责任感。有的怕自己“双带”不起来,经济上反而陷入困境,被人取笑。
二是理论现实脱节。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利益分配的多样化,给党员人才队伍建设带来不少问题,主要是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党员履行义务多,行使权利少。一些党组织只在救灾抢险、义务劳动、志愿献血、捐款捐物时,才想到党员,而平常则很少想到。党内方针政策的形成、党内重要制度制订等本应有党员主体参与的事,却往往成了领导机关或少数人的“专利”。二是强调服务多,服务党员少。一些党组织往往注重党员付出服务,但较少考虑为党员提供服务,在党员遇到困难时,缺少及时地关怀和帮助。三是强调努力方向多,提出现实要求少。不分阶段、不分对象,把努力的方向拔得太高、虚化,党员先进性标准抽象的多,具体的少,难以操作。
三是教育管理滞后。首先,是内容不够实。不能根据农村党员干部所缺、所需,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培训内容涉及领域不宽,层次不深,在综合能力培养上没有系统性。党员教育的连续性不强。部分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缺乏制度化、规范化,活动载体多,但精品少,形成长效机制的更少。其次,针对性不足,实效性不高。一些党组织在形式和内容上习惯于根据上级的意见和要求,照搬照抄,很少考虑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出现“言者不自然,听者不耐烦”的现象。伴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大量土地的征用、拆迁及人员安置问题,如何在整合社会关系,调整各方利益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党组织的一个新课题。
四是自身要求放松。党员保持自身的先进性,需要有一种内在的动力。当前随着企业转制,大量职工下岗,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的拉大,个别党员干部腐化堕落现象时有发生,整个社会价值取向产生两重性,党员的思想观念也发生变化,他们对党的整体利益关心度下降甚至淡漠。一些党员思想滑坡,自我要求不严,丧失了应有的先进性。这部分党员党性意识淡薄,往往以影响赚钱为名不参加组织生活,以自己的钱来之不易为借口不缴纳党费,以组织对自己帮助不够为挡箭牌不积极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甚至对积极完成任务的党员,冷嘲热讽,对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说东道西,损害党组织的威信。这些党员已丧失了党员的基本条件,不配做一名共产党员,应做出相应的组织处理。
三、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广大党员是党执政的主体力量,也是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主力军。重视吸纳优秀人才,是党的历史传统。人才强党与提高党凝聚群众、领导社会的能力密切相关。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组织基础,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党员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党员队伍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农村,愈来愈多的地方意识到,为了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着力培养“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党员,大胆选用“双带”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和村干部。以选好带头人为突破口,从而“选准一个支书,激活一个班子,带好一支队伍,致富一方百姓”。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中心任务,不断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提高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的科技素质为核心,紧紧围绕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和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深入开展以先进实用技术为重点的科技素质培训以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相关性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促进农业结构战略调整,开创农村党员教育和科普工作新局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实现农村全面小康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加强农村党员人才工程建设,必须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因才施教,管教合一,走出一条新形势下加强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就萧山而言,就是要继续大力实施“三个培养”,即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标兵、把党员致富标兵培养成村干部,提高党员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促进全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围绕农村党员人才工程建设,必须: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坚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培训、示范、普及、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培训工作与党员管理相结合,与干部考察、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今后,全区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人数每年要达到20000人次。凡45岁以下的青壮年党员和镇、村干部人均要接受2-3次科技素质轮训,掌握1—2门实用技术。培训分三个层次实施。一是对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党员和基层干部,根据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和当地的生产特点,开展普及型实用技术培训,重点掌握适用于本地的生产技术,努力提高科技文化素质。二是对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党员和基层干部,要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科技素质及相应职业技能的培训。重点培训一批能帮助和带领农民走向市场的农产品经纪人和农业技术经纪人。三是对农民技术员和已具备中高级职业资格人员的培训,要强化国家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相衔接,促进科技素质培训工作的提高和深化。
实施“三个培养”工程的总体目标,是经过3—5年时间的努力,使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党组织和党员在带领群众加快花卉、水果、苗木、蔬菜等特色产业建设,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党建工作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和保证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具体任务要求是:
在农村党员中培养一批致富能手。通过加强培训、结对帮扶、政策扶持,到2007年,全区各村培养党员致富能人不少于5名。到2010年,全区各村培养党员致富能人不少于10名,80%以上的党员有致富门路,并逐步实现党员队伍整体致富。激励产业化带头人领办、创办龙头企业,组建专业协会;每个镇(街道)都要建立起专业协会,鼓励60岁以下党员发展成为协会会员。
在致富能人中培养发展一批党员。加大在农村致富能人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通过思想帮助、观念引导、政策教育,促使农村致富能人中的先进分子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主动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到2007年,在全区农村致富能手中培养发展党员100名左右,到2010年,在全区农村致富能人中培养发展党员200名左右,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把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成为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先进群体。
培养一批村后备干部。把实施“三个培养”工程和干部学历教育培训工程相结合,大力提高村组干部的思想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着力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产业化带头人进入村班子,为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培养一批思想解放、视野开阔、富有创新精神的农村基层干部。通过培养,力争使每个村至少有一名产业化带头人进入村班子。按照1:2的比例,从产业化带头人中选拔培养一批后备干部,为村班子建设储备充足的人才资源。
培养和建设一批示范典型。各级党组织要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和主攻方向,建立重点产业示范基地、示范点,带领群众发展重点产业,带领产业化带头人不断进步。要确立示范典型。区委要确定一定数量的示范镇。镇要抓好1-2个示范村,抓好3-5个示范基地。每个村要抓好3-5个党员示范户和示范基地。区镇两级要给示范村、示范户和示范基地挂牌,每年进行一次评比,实行动态管理。
(二)主要措施
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组织基础,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使其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是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也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最终执行者,其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直接影响着我们党能否在广大农村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就萧山区而言,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农村既面临更广阔的市场,也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如何抓住这一机遇,提高竞争优势,使农村经济跳出固有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领导班子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日益复杂的环境中把握大局,正确决策。目前,一些基层领导班子成员虽然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但却缺乏新知识、新思维,无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只有通过再学习、再实践、再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开展工作,将战略目标化为现实行动。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农村党员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组织要将实施“三个培养”活动,加强党员人才工程建设作为实现和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手段,作为衡量村级组织工作能力高低和农村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标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良性运行机制。
要提高对加强农村党员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落实党的方针、政策需要依靠全体农村党员在各项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农村党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党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是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的基础。干部来自于普通党员,只有党员队伍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保证农村干部队伍的素质。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还不容乐观,一些突出问题如任其长期存在和发展下去,势必严重影响到党的建设和发展,影响到党的生命力。要注重科学规划,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区镇街要制订农村党员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规划,对农村党员的发展、教育、培训、管理、处置等重大问题提出原则性意见,并由镇党委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实施,杜绝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断层和工作不力现象。对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镇党委一把手要亲自负责,抓好领导和督促。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党建责任制考核,对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的考核,重点要着眼于农村党员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主要工作环节和对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的解决,并由定性考核为主转向以定量考核为主,强化责任制考核的“刚性”。要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介对建设一支高素质农村党员人才队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先进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2、加强党员教育,建立科学有效的党员素质提升工作机制。
一是科学调整党员教育内容。要研究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对农村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出的新的要求、新的变化和农村党员队伍的思想现状,确定农村党员教育内容和重点,避免教育内容上搞一刀切,做到按需施教,有的放矢,切实增强农村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当前农村党员的思想实际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把党员先进性教育作为当前农村党员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教育、模范意识教育等,以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要根据农村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党员的特点,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和重点,实行分类教育。要改变“说教型”为“服务型”,在教育内容安排上更多地为农村党员政治上成熟,科技上增能,经济上改善服务,以增强农村党员的政治辨别力和适应、驾驭市场经济及农村社会进步的能力。
二是大力改进农村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具体做到五个结合:一要把日常性教育与集中教育结合起来。在镇、村抓好农村党员日常性教育的基础上,全区每年组织一次农村党员科技宣传周活动,根据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形势和农村党员思想实际,确定专题教育内容,由镇党委组织实施,进行集中教育。二要把统一教育与分类教育结合起来。在抓好必要的集中统一教育同时,更多地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农村党员特点实行分类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实行区别对待。目前对农村党员的分类教育可按老党员、企业党员、务农党员、外出党员等四类进行。三要把普遍教育与典型教育结合起来。在开展农村党员教育中,注重典型的培植挖掘,大力宣传一批农村优秀党员,在农村党员中树立赶、学、比的“参照系”,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四要把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化教育手段结合起来。在继续发挥会议教育、典型教育、活动教育的传统教育手段优势外,充分运用党员电化教育这一现代化手段,对农村党员开展教育和培训。五要把集中学习与分散教育结合起来。针对党员集中学习难的情况切实改变教育方式,开展送教下村活动,实行进村教育宣讲和送教育学习资料、送书下村,方便党员学习。
3、注重载体创新,拓宽党员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思路。
新时期农村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必须创新机制抓载体,与时俱进拓思路,必须紧扣时代特点、紧扣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紧扣农村党员队伍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用一种为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来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在全区农村党员队伍中实施“党员活动日”。党员活动日必须从农民的实际出发,确定活动内容和形式。以村党支部为单位,统一固定日期作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开展活动的时间,做到活动时间落实,活动场所固定,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主要内容以“五学、四议、三帮”为主,即学政治理论、学党建知识、学农村政策、学法律法规、学实用技术;议党建、议村务、议发展、议致富;帮支部、帮党员、帮贫困户。形式由每次“活动日”的内容来决定。可采取集中学习,座谈讨论,组织党员到先进地区参观考察,结合村情请专业技术人员示范辅导,或组织党员参加义务劳动,促使广大党员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重塑党员形象。
(2)在农村无职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工作。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是新时期农村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提高的一种有效载体,是建立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长效机制的新探索,该项工作使无职党员实现了从“无岗无为”到“有岗有为”的转变,结合每个党员的自身特长,采取个人竞聘、组织推荐的方式确定上岗党员人选,可以多岗一人,也可以一人多岗,要求每位上岗党员签订责任状,制作岗位牌,实行挂牌上岗。党员上岗后,村党支部要为上岗党员进行上岗履责所须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知识培训,增强党员上岗履责能力。村党支部要建立健全上岗党员考评激励机制,考核每年进行一次,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档次,不胜任岗位的,党支部要及时调整其下岗,表现突出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3)注重实施“三个培养”,增强农村党员“双带”作用。要结合“三个培养”,在全区范围内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党员科技示范户、小康示范户,通过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双带作用,为破解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难题,寻找一个行之有效的突破口。镇党委、村党支部必须切实把“党员活动日”、“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同“三个培养”工程有机结合起来,为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一个好的舞台。实施“三个培养”是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和形式,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负责,加强检查考核,保证工作实效。镇街、村党组织结合党员民主评议,对党员干部参加“三个培养”的情况进行考核。区委组织部将把“三个培养”工程实施情况纳入“三级联创”活动和党建目标考核。
一是丰富活动载体。要开展“联培帮带”活动。即区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示范村,培养一个农民企业家,帮助一个产业发展大户,带动创办一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区直部门负责人和镇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村,培养一名“双带”能力强的村干部,帮助一个特困户,带动建立一个示范基地;村干部每人联系一个群众致富标兵户,培养一名群众致富能手加入党组织,帮助一个党员贫困户,带头组建一个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农村党员致富户每人联系一个群众致富户,培养一名群众致富能手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帮助一个群众贫困户,带头发展一项家庭主导产业。要开展“结对子”活动。农村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结对子”,引导致富能手在政治上要求进步;致富能手帮带党员提高“双带”本领。农村党员致富能手和贫困党员“结对子”,帮助贫困党员户脱贫。同时要鼓励各村与发达地区村支部、致富能手“结对子”,引进外援,拓宽发展思路,加快致富步伐。
二是建立一批示范基地。镇建立示范基地,村建立示范点,把这些示范基地和示范点作为新的教育平台,增强农民的感性认识。要充分利用当地党员科技示范户在带领当地群众致富和精神文明方面所起的示范效应,影响带领农村党员和群众,推动农村全面进步。目前广大农村党员年龄、职业、特长、经济基础、知识水平以及所从事的行业都不同,必须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在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中,树立各类有代表性、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典型,用身边的人和事、身边的发展成绩来影响和带动周围党员,最终达到整体推进的良好效果。主要是要培养树立四种典型,即:私营企业家典型、村党支部书记典型、发展民营经济典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让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推动整个农村党员人才队伍建设的深入开展,在全镇党员和群众中掀起一股树典型、学榜样、比干劲、互相帮的浓厚发展氛围。
4、拓宽选才渠道,强化党员人才队伍建设。
党的十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要着重抓好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尤其是要选准配强一个村党支部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是经常性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者,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素质,关键是要提高党支部书记素质,从当前情况看,提高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素质,主要应抓住两个环节:首先要选准配强党支部书记,要拓宽选人视野,采取从机关下派,从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带头致富能手中选拔,真正让那些能力强、威望高、头脑活、甘奉献的党员走上村支部书记岗位。第二是抓好培训。现在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各镇都在抓,但存在问题是缺乏系统性,零敲碎打的多,缺乏针对性,学非所用的多。为了解决村党支部书记不懂不会的问题,通过着重实施先锋工程,突出强调上岗前的系统培训和任职期间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相结合,并辅之以经常性的传帮带,全面提升村支书带头致富,为民办事的本领。要充分利用村级换届选举的有利时机,通过“两推一选”、上派下挂、公开选拔等形式,积极在致富能手中选拔入党积极分子和农村后备干部培养对象。同时,创造条件让他们采取不同方式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使他们在实践中经锻炼,增长才干,为进村班子打好基础。大力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和选拔工作。
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开拓者,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市场经济是能力经济,优胜劣汰是市场的无情法则。只有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优秀人才高度密集的执政党,我们党才能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才能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直接面对群众,其一言一行更代表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要扎实推进农村党员人才工程建设,加快农村配套改革,因势利导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以亲身实践让群众明白应该做什么,懂得怎样做,勇当“掌舵人”、“导航者”,为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提升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提升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每当,我们村里面有关系到全村重大事件时,比如:全村农网改造,稻田平整,集资修路,招商引资,塘坝维修工程,改水、改厕、改厨工程,沼气池建造,计划生育,农村合作医疗等等,我们村都会要召开全体党员、组长会议,而党员、组长在政策、制度、决策等,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每当,召开党员、组长会议的时候,我总有一些感触和思考:男党员多,女党员少;老党员多,年轻党员却没几个等等。于是,我对全村党员队伍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认识和调查,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村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他们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但是,我也发现,农村党员队伍在农村改革的新形势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影响了党的先进性,损害了党的形象。
一、农村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4点:
1、党员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
农村党员占全村总人口的比例偏少,农村党员文化程度偏低,农村党员老龄化严重,农村女党员人数较少。
2、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还不够明显:
农村的部分党员自身经济都有困难,不仅难以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自己还需别人的帮助。
3、针对于农村党员开展的基层党组织活动不够,以至于有的党员觉得自己跟群众没什么太大的区别,感觉不到自己身为党员的自豪感。
4、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力度不够:
一方面:农村没有切实采用各种有效途径,加强对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递交申请书后,没有及时对他们进行党史、党的性质、宗旨、目标和任务等内容的培训,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总体素质不高。
另一方面农村的封建思想、男权意识还根深蒂固,认为妇女只能在家做饭、干农活、带小孩,农村妇女很难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对象。
二、我对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有以下几点:
1、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把握农村党员的学习规律,是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前提。
首先要编撰通俗易懂的学习教材。农村党员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在编撰教材时,一定要加强调查研究,根据党员学习实际来进行,以便党员易学、易懂、易记。
其次改进和落实学习教育形式。要实现学习教育形式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由单纯的灌输向上下互动转变。要大力推行讨论交流学习、结对帮扶学习、参观启发学习、远程教育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提高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一个就是各级部门一定要督促这些学习、教育落到实处,杜绝形式主义。
三是要结合农村远程教育活动,加强对农村普通党员的培训,使广大党员受到党性教育、法制教育、科技教育,以增强其党性观念、法制观念和致富本领。
2、完善农村党员管理制度。
农村党员队伍有一套约定俗成的管理制度,但与新形势和新任务还不够适应,还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首先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要根据农村实际,制定各个层次、各个类别不同工作性质农村党员先进性标准,进行量化考核,建立一套易于操作、符合实际、效果明显的党员管理激励约束机制,把检查、考核、督促、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党员管理的主要内容。
其次要把好党员队伍入口关。把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和优秀妇女、农村优秀分子、回乡优秀毕业生、退伍军人作为党员发展的培
养重点。农村一定要强化村民档案管理意识,通过建立档案、强化培训、实践锻炼等措施,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
第四篇:关于如何加强新时期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定稿)
关于如何加强新时期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基层党组织几年来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臶,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广大农村党员的思想觉悟有了新的提高,干部作风得到较大改进,班子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在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显著,但是距离党和人民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一、新时期农村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
1、部分农村党员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
一是文化底子薄。与其他农民基本处在同一层次,并不具备文化上的群体优势,无法担当引导农村文化潮流的重任。二是科技型、知识型、经营型人才严重缺乏。有的农村党员干部文化素质偏低,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强,对市场经济缺乏实践与研究,导致科技型、知识型、经营型人才严重缺乏。我镇共有农村党员1120人,通过调查表明,50岁以上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的人员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3.6%,且大都以经验性技术为主;50岁以下掌握两门以上实用技术的党员干部占农村党员总数的68.6%,但存在技术不精,学用脱节的情况;从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上看,14.6%的农村党员干部存在市场行情不清,市场经验有限,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小,闯荡市场的勇气不足等问题。三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强。部分党员干部不懂科技,不了解市场,不善经营,影响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在用人上也存在偏差,一些热心为群众办事的种、养、加、销“能人”往往排斥在用人视野之外,而所用的人不少缺乏为群众办事的能力。
2、因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导致村干部为群众服务的质量比较低。
一些村集体经济总是发展不起来,缺乏搞好服务的物质基础。由于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起来,村收入减少,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稳定。不少村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层次不高,只要求信访不出事,少为上级惹麻烦,对如何发展经济想得少,加上本领不强,服务质量比较低,为群众提供的服务更少。
3、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科技致富的示范带头作用还需进一步增强。
农村党员干部应当是科技致富的示范者,接受新知识、传播新技术的带头人。从目前看,我镇党员中虽有一大部分人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已经致富,但是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有的甚至处于相对贫困线上,成为组织的救济对象。从党员致富的途径上来看,真正通过调整结构致富、科技种养致富、流通致富、办企业致富的并不多,致富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市场含量偏低。有35%的党员干部没有致富,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没有起到照亮一片,带动一村的作用。
4、因无职党员素质不高,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农村无职党员虽说不是很多,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素质不高。他们文化素质低,先进思想、先进科技、先进实用技术在农村无职党员身上严重缺乏。二是觉悟上有差距。农村无职党员不能较好地处理公与私、亲与疏、上与下的关系。有的农村无职党员埋头经营自己的“承包地”,对集体经济不热心、不参与;一些党员从村干部岗位上卸任后,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有的拒办移交手续,有的损坏在任干部形象,挑拨班子成员矛盾,有的甚至干扰民主选举等,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解决农村党员干部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1、加强班子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吸引力。一是精心选好村党支部书记。要选拔那些有理想、政治素质高、能很好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廉洁奉公、热心为群众办事,具有带领群众致富本领的优秀党员。选任渠道要宽,从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任导向看,必须突破地域界限和身份界限。二是配好、配强党支部成员。按一定比例,配备老、中、青年,做到结构合理,在支部班子成员中应根据各人的能力、特长来合理分工,合理利用,做到用其所长。三是抓好农村党员干部后备队伍的建设。要着眼于村级组织建设的长远需要,及早发现苗子,重点加以培养。特别要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懂经营管理的回乡知青、退伍军人、乡镇企业骨干以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优秀党员纳入视野,加以培养,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四是根据税费改革后农村无职党员增多的实际,根据农村
工作需要的党员的特长,设臵小型的如普法民调、致富示范、市场信息、村务监督等党小组,充分发挥农村无职党员的作用。
2、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
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要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每年集中一段时间,对各村基层干部进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同时采取各种形式对他们进行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提高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学习教育的内容上,既要学习邓小平理论、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又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着重强化他们的科技致富能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学习形式上,可采取召开党员大会开展民主评议、组织实用技术培训、参观学习等方式。进一步严格党内生活,坚持和健全党组织活动制度,加强目标管理,引导农村党员带头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勤劳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带头促进农村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3、加强农村党员干部作用建设,提高基层工作水平。
现在农村工作难度大,干群关系难沟通,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没用得到根本转变,“老的方法不管用,新的方法不会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改变农村基层干部的作用,一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掀起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二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以适应法制化社会的需要,通过了解法律法规,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三是以扎实的作用示范群众,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帮助企业增效益,帮助群众增收入,大力开展党员“联户带创”活动,建立农村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
象。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行村务、财务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强化对干部的监督和约束,营造廉政为民的良好氛围。
4、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从深层次解决农村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根本上讲,发展农村经济是治本之策。农村税费改革后,各村收入减少,农村基层组织发展经济压力增大,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农村基层组织要有比任何时候都强的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农村发展为主题,找准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千方百计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服务支持,带领农民群众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只有这样,农村基层组织才会有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才能从深层次上解决农村党员存在的问题。
第五篇:关于如何加强新时期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如何加大新时期党员干部管理
中共仲巴县委组织部
我县作为纯牧区,平均海拔4800米以上,气候差,自然条件恶劣,因此加大新时期党员干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县组织部,积极组织人员深入基层,通过组织座谈、个别谈话、征求意见等形式,就“如何加大新时期党员干部管理”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我县现有党支部(党总支)102个,党员1380名。近年来,我县组织部严格按照地委组织部的要求,积极结合我县实际,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有了新的提高,干部作风得到较大改进,班子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在我县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显著,但是距离党和人民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一、现阶段我县党员干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1、部分党支部党员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一是文化底子薄。全县多数乡镇党委班子成员为大中专文化程度,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多为小学文化程度。二是科技型、知识型、经营型人才严重缺乏。有的乡、村党支部班子干部文化素质偏低,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强,对市场经济缺乏实践与研究。特别是缺乏现代畜牧知识,“靠天吃饭”思想严重,缺乏主动创新。三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强。部分党员干部不懂科技,不了解市场,不善经营,影响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四是个别党员干部组织观念不强。在思想上不严格要求自己,连最起码的上下班制度都难以坚持。
2、因集体经济薄弱,导致乡、村干部为群众服务的质量比较低。我县为牧业大县,经济结构单调,收入渠道狭窄。多数乡镇村经费依靠地、县下拨。一些乡、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而部分乡、村集体经济往往由于资金缺乏、基础设施不健全而无法发展壮大。由于集体经济发展不起来,经济收入减少,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稳定。不少乡、村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层次不高,只要求信访不出事,少为上级惹麻烦,对如何发展经济想得少,加上本领不强,服务质量比较低,为群众提供的服务更少。
3、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科技致富的示范带头作用还需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员干部应当是科技致富的示范者,接受新知识、传播新技术的带头人。从目前看,我县党员中虽有一大部分人通过函授、培训、自学,增加了科技知识,提高了文化水平,但是还往往存在于理论上,没有将理论与我县实际相结合,还是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有的村党员干部甚至处于相对贫困线上,成为组织的救济对象。从党员致富的途径上来看,真正通过调整结构致富、科技种养致富、流通致富、搞多种经营致富的并不多,致富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市场含量偏低。在致富路上,也没有起到照亮一片,带动一村的作用。
4、因牧民党员素质不高,影响了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我县党员中,牧民党员977名,占70%,其中40岁以上的占75%,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为11.5%。因此,他们严重影响了我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一是素质不高。他们文化素质低,对先进思想、先进科技、先进实用技术缺乏了解,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吃力。二是觉悟上有差距。由于素质低,他们往往不能较好地处理公与私、亲与疏、上与下的关系。对集体活动也很不热心、不参与,特别是孩子入学受教育方面;还有一些党员从村干部岗位上卸任后,往往不能正确对待进、退、留、转,有的拒绝移交手续,有的损坏在任干部形象,挑拨班子成员矛盾等,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加大党员干部管理的几点思考。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知识水平,提高依法执政水平。一是要继续建立健全“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制度,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等先进文化成果,要高标准、严要求,要使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主动参与,要将理论知识学懂弄通,要一改过去的“本本主义”,同时,要组织学习好现代农牧、市场经济、干部管理等知识,并要积极组织党员干部下基层蹲点、调研,确保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积极制定、走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的发展路子。三是要加强对乡、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要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每年集中一段时间,对各乡、村基层干部组织培训,在培训人员的选择上,要先考虑基层乡、村党员干部及组织观念强、能够虚心主动学习,愿意提高的党员干部,严禁一些以培训为借口而下地区游玩的党员干部。四是要加强党员干部日常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学习教育的内容上,在做好理论学习的同时,又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着重强化他们的科技致富能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学习形式上,在做好过去集中授课、组织座谈、经验交流等的基础上,要加大基层调研实践、学习参观力度等。
2、加强班子建设,选好配强带头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吸引力。一是精心选好配强乡、村党支部书记。要选拔那些有理想、政治素质高、能很好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廉洁奉公、热心为群众办事,具有带领群众致富本领的优秀党员。二是配好、配强党支部成员。按一定比例,配备老、中、青年,做到结构合理,在支部班子成员中应根据各人的能力、特长来合理分工,合理利用,做到用其所长。三是抓好乡、村党员干部后备队伍的建设。要着眼于乡、村组织建设的长远需要,及早发现苗子,重点加以培养。特别要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的党员干部,要重点加以培养。四是在选、配乡村支部班子时,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同时要注重考察候选人的“想干事、能干事、规矩干、干实事”的四干精神。
3、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一是要建立健全干部管理制度。要严格要求,党员干部出差出门要请假,回来要销假,要做到出入有底;二是各乡镇、县直机关各负责人,要定期向县委组织部上报单位干部职工的考勤情况,县委组织部要坚持定期公开全县党员干部考勤情况;三是县委组织部要时不时对全县干部进行抽查,发现无故缺勤的,要严格批评,进行全县通报,限期整改;四是要健全考核、评优、推荐机制。在考核、评优、推荐工作中,要加大出勤情况所占比例,对于全年全勤者,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考虑,进一步坚定他们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思想。
4、加强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基层工作水平。现在基层工作难度大,干群关系难沟通,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老的方法不管用,新的方法不会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因此要进一步改变基层党员干部的作用,一是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二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依法执政水平;三是以先锋模范作用示范群众,帮助农牧民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牧民增收。要大力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进一步体现基层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伟大宗旨。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行乡、村财务公开、财务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要强化对干部的监督和约束,营造廉政为民的良好氛围。
5、大力发展经济,从深层次解决基层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要树立发展农牧区经济的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和“无功是过”的责任感,要积极改变我县现有产业结构,大力寻求新的致富路子,要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经济发展为主题,将农牧区经济发展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着力点,在坚持牧业主产地位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旅游、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其他产业,从而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千方百计为牧业增产、牧民增收和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服务支持。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在寻求上级支持的同时,要发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采取农牧民集资、社会捐助等形式,积极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加强县、乡、村基础建设,进一步改变我县的基础条件,为农牧民增收提高基础保障。
本文罗列的一些情况,提出的意见、建议,如有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