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农村贫困党员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2 15:5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区农村贫困党员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区农村贫困党员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第一篇:区农村贫困党员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区农村贫困党员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农村贫困党员作为党员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为xx区保护与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付出了心血和汗水,目前因为各种原因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生活困难。为全面了解和分析全区农村贫困党员的基本现状、致困原因、相关对策,我们组织专班,实地走访了全区8个乡镇36个村122名贫困党员,并召开了乡镇、村党支部

书记座谈会,听取意见、了解情况、认真分析、深入探讨。

一、基本现状

从调查情况来看,全区1174名农村党员中,贫困党员共301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5.6。

(一)结构情况。全区农村贫困党员35岁以下的15人,占5,36-60岁的92人,占30,60岁以上的194人,占65;男党员266人,占82,女党员35人,占12;初中以上113人,占37.5,小学及文盲188人,占62.5;担任过村主职干部的约占20%,无职党员约占80。由此可见,农村贫困党员中,以老党员居多、男党员居多、低文化党员居多、无职党员居多。

(二)经济情况。据调查,在贫困党员中,特困党员(年人均纯收入在800元以下)73人,占25%,贫困党员(年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下)108人,占35%,一般贫困党员(年人均纯收入在2000元以下)120人,占40%。从数据分析来看,贫困党员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1)耕田种地收入占35,(2)退耕还林补助占20,(3)家禽养殖收入占20,(4)零工收入占5,(5)子女救济占5,(6)社会救助(主要包括农村低保、农村特困救助、大病救助)占15。支出情况主要包括:解决温饱占70,医疗费用占12,孩子学费占15,其他支出占3。

(三)主要心态。在调查交流中,农村贫困党员的心态主要呈现四种类型:一是朴实向上。这种心态在农村贫困党员中占主流,约占70。这些党员能积极参加组织生活,时时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面对困难不埋怨,身处逆境不泄气。二是失落无助。约占18。这部分党员的反映是:过去为村集体的发展作过贡献、吃过苦、受过累,现在年龄偏大、身体不好,家庭缺乏劳动力,政策好却有心无力。在调查中,部分党员反映:现在比一般群众过得还不如,党组织又慰问关心不够,常有一种受到群众取笑的感觉。从中可以看到一部分老村干部在生活困难中的思想失落、情绪低落。三是消极等待。约占10。这部分党员一般因为年龄较大、思想老化,缺乏自立意识,依赖思想严重,有田不想耕,有地不想种,过一天算一天,不仅不能在农村发展、勤劳致富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反而是农村一个相对落后的特殊群体。四是“灰色”心态。约占2。有乡镇反映:极个别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呈现与党员标准相悖的情况。极少数党员由于缺乏经常性的学习教育,思想出现滑坡,不仅不信任共产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反而误入思想歧途。有的信奉宗教思想,有的崇尚邪教思想,有的发表有悖于党的方针政策的言论,有的误导群众思想,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四)权益状况。在调查中,我们感到大多数党员的权益得到了维护和保证,极少数党员因为客观条件的制约,其基本权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大多数党员反映:“我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比较了解的,对目前的农村政策还是非常满意的。”特别是去年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镇、村两级党组织都能把集中学习、交流讨论、征求意见活动延伸到基层农村党员,覆盖面达到90,同时“七一”节、年终慰问,都能通过不同形式,把党组织的温暖带给农村基层党员。在这方面,大部分农村贫困党员比较满意。在履行义务方面,农村贫困党员能积极支持村级党组织的工作,参加组织生活,按期交纳党费,参与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开展村级集体建设,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这部分党员虽然比较困难,但不轻易向组织张口伸手。

二、致困原因

通过调查发现,农村贫困党员致困原因是复杂的,有的是单一因素,更的是由多种原因造成。通过分析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主观原因致困

1、素质偏低。统计数据表明,农村生活贫困党员中绝大部分是低文化层次的,小学及文盲居多,占贫困党员总数的62.5以上。由于他们缺乏文化,素质较低,本身没有一技之长,加上对新知识、新技术知之不多,适应性不强。在农业生产的主战场上,他们缺乏应有致富能力,自我创造能力较差,一旦家庭出现一点变故,生活就陷入窘境。

2、思想偏旧。这种情况主要集中体现在老党员身上。由于年龄较大、素质不高,仅限于采用老传统、老办法耕田种地,科技意识淡薄,不善于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对发展养殖业、庭院经济的办法和途径了解不多、思考不够,经济来源单一。极少数党员还存在“等、靠、要、怨”思想,一味依靠组织救济,不愿自食其力,稍不如意就牢骚满腹。

3、能力偏弱。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年龄大,劳动力缺乏,脱贫致富能力弱;二是文化素质低,运用科技水平不

高,适应能力弱;三是农业生产收入不高,家庭不富裕,抵御风险能力弱;四是思想守旧,观念不新,创新能力弱。

(二)客观条件制约

1、因“老”致困。全区农村生活贫困党员中,60岁以上的占贫困党员的65%。这些老党员,大多数是六、七十年代入党,他们曾经为农村建设作出过贡献,如今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生活缺少保障,生活十分困难,有的甚至处于一种无助的处境,只能在每年“七一”或春节期间领到各级党组织送去的微薄慰问金。

2、因“病”致困。由于年龄偏大,绝大数农村贫困党员均不同程度地患有肝、肺、肾、心脑血管等疾病,以致劳动力弱,有的甚至丧失劳动力,而且还要承受因为看病带来的经济负担,只能是过一天算一天。

3、因“灾”致困。这部分党员过去家境一般,因为遇到突发的天灾人祸致困。

4、因“学”致困。这部分党员家庭本不富裕,因为有子女读高中、大学,较贵的学费使家庭经济压力雪上加霜。

5、因“地”致困。这部分党员的生活来源仅限于耕田种地,其产出效益较低。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耕地质量较差。有一半的贫困党员承包地均是岩板地,虽然有一定的承包地面积,但是只能零星间种经济作物,土地的可使用率很低;二是地理位置偏僻。大部分耕地位于深山老林,交通极其不便,即使有一定的农副产品,但是由于运输外销不便,难以转化成一定的现金收入。调查发现:绝大部分耕地种植的是苞谷、土豆,仅限于生活食用和饲养家禽,基本不可能进入市场,极少种植其它的经济作物,日常微薄的经济收入仅能维持生活支出。

(三)社会因素造成。社会因素,是农村党员致困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风气的影响。近年来,在农村特别是较偏僻农村,由于生活普遍困难,子女不养父母、房子不让父母、有钱不济父母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在调查中发现,六十岁以上的农村贫困党员一般均与子女分开过生活,住的都是偏房,子女的救助非常有限,基本依靠自给。二是社会救助的欠缺。由于神农架林区属于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地区,经济比较落后,村级经济薄弱,不论是林区、镇,还是村,用于社会救助的能力相对有限,造成社会救助机制尚不够完善,覆盖面尚不够全面,特别是对农村贫困党员的救助机制尚未建立。

(四)其他措施缺乏。从总体上讲,各级党组织在帮扶农村贫困党员方面是比较落实的,但是尚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现象,主要体现在:一是重面上,轻点上。从全区的整个面上讲,农村党员被关心关怀的覆盖面达到80以上,但有少数的空白点和盲区,特别是少数乡镇党委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发展农村经济上,对贫困党员这一弱势群体有所忽视,关心不够引起了少部分农村贫困党员的异议。二是重“输血”,轻“造血”。各级党组织对农村贫困党员的帮扶大部分仅停留在临时状态,很少注重培育他们自身的“造血”功能,在这方面缺乏切实有效的措施。三是重原村干部,轻无职党员。对过去担任过村干部的贫困党员关心的多一些,对无职的贫困党员关心的少一些。

三、建议和对策

(一)着眼长效,建立农村贫困老党员帮扶救助基金。当前,探索农村贫困党员帮扶保障长效机制的当务之急就在于建立“农村贫困老党员帮扶救助基金”,以经济扶助的方式,对遇到困难的老党员进行帮助。

1、确定筹集办法和使用原则。采取“三个一点”:区财政拿一点,自留党费划拨一点,发动全区党员捐赠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在使用原则方面,必须遵循专款专用、重点使用、救助联动、逐级审批等基本原则,建立专用账户,统一管理,专人负责,严格规范救助程序和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成立贫困老党员帮扶救助基金管理和监督小组,负责基金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帮扶基金使用。

2、建立管理台帐,确定帮扶对象。按照一般困难、比较困难、特别困难三个层次,分别在各党支部、基层党委、林区党委组织部建立管理台帐。台帐别人包括贫困党员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情况、年收入情况、生产生活情况、困难情况及原因。并根据帮扶进展情况每年审核调整一次,实行动态管理。对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党员,担任过村主职干部的贫困党员,每月分别给予一定的经济扶助,解决生活困难。

3、明确审批程序和监管制度。申请帮扶救助基金必须由贫困老党员本人提出书面申请通过所在党支部的核实后在支委会或党员大会进行分析评议,并在支部氛围内进行公示,然后报所在基层党委审核,基层党委必须对帮扶救助对象的实际情况逐个入户了解情况,分析党员产生困难的原因集体研究处理办法,并签署所审核情况是否真实有效的意见,并报林区党委组织部给予复核和审定。同时各级党组织必须严格按照财经管理要求,自上而下开展对帮扶救助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督察,检查年度帮扶救助的金额和人数。对虚报、挪用和截留帮扶救助资金的相关人员按照党费管理和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和责任追究。

(二)标本兼治,既要“输血”又要“造血”。对贫困党员进行帮扶,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帮扶方式,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脱贫计划。

1、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实行激励性引导。对于那些存在“等、靠、要、怨”等观念落后、思想僵化的贫困党员,要突出思想引导。要采取正面引导、集体谈心、典型激励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摒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陈旧思想,克服思想障碍,启发他们增强自力更生、依靠科学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尽快脱贫致富。

2、从解决贫困党员的当务之急入手,进行生活性扶助。贫困党员由于生活状况的艰难,生活上自顾不暇,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是当务之急。对于那些因年老体弱、天灾病痛或不可抗拒的突发性自然因素而导致一时贫困的党员,要及时采取雪中送炭式的生活性扶助,以“输血”扶贫为主,以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3、从增强贫困党员的造血功能入手,开展生产性扶助。对于那些有脱贫的愿望和信心,因缺少资金而无法起步的贫困党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性扶持。各级党组织、参与帮扶的党员要形成合力,充分盘活现有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脱贫生产。

4、从加强科技培训入手,加强智力性帮扶。要针对不同情况,通过组织党员参观学习、外出考察或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利用村党员电教活动室定期播放科技电教片等形式,确保每个党员掌握1-2项致富技术,提高党员的致富能力,引导党员贫困户树立致富信心。特别是当前应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方式,针对扶贫项目进行大范围的农村党员科技培训,通过致富技能的提高,为充分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创造条件。

(三)整体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责任机制

1、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各级有帮扶能力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采取“一帮一”、“几帮一”的形式,与贫困党员结成帮扶对子。重点帮助贫困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致富技能,提高自我脱贫致富的能力。要求每位党员领导干部每年应为帮扶党员做二至三件实事,深入帮扶党员家中座谈了解生产生活情况,提供致富信息,帮助发展经济。各级党组织建立帮扶工作档案,将帮扶救助基本情况、帮扶的主要做法、经验和效果等及时记录,帮扶情况纳入科级领导干部年底考核。

2、建立督查考核制度。采取定期、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强化督查,每年开展一次帮扶工作考核总结评比,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干部选拔任用和民主评议党员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3、坚持党员走访慰问制度。在每年的“七•一”和春节期间,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看望慰问曾获各种荣誉称号的、担任村主职干部的贫困党员,注重给予精神鼓励和一定的物质帮助。

4、建立党员谈心谈话制度。把物质救助与精神救助结合起来,对生活贫困党员适时谈心谈话,掌握党员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帮助生活贫困党员解开思想疙瘩,鼓励士气,振作精神。

5、完善党员社会救助制度。把帮扶贫困党员纳入整个社会救助体系中,在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农村五保户供养、再就业免费培训时,适度向生活贫困党员倾斜,使党内互助与社会救助相结合,建立生活贫困党员大救助工作格局。对重病重灾党员户,采取集体救助、倡议社会募捐等办法,筹措资金,帮扶救助。

第二篇:农村贫困党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农村贫困党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党的十七指出:共产党员“要带头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新时期,农村共产党员要想体现党的先进性,做好三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模范,才是最好的实际行动。

目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部分

农村党员还处在贫困状态,不能发挥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因此,通过对恩施市红土乡农村贫困党员现状及成因的调查,谈几点意见和看法,改变农村贫困党员贫困面貌的意见和看法:

一、基本情况

恩施市红土乡辖区面积230.8平方公里,辖11个村,2个社区居委会,97个村民小组,辖区内总人口46278人,党员1425党员180党员总数的13%。

二、农村贫困党员的现状及成因

近几年来,恩施市红土乡人民在党和国家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农村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人均收入较前几年有所提高,但同其他贫困户一样,贫困党员由于基础薄弱经不起特大自然灾害的冲击,勉强达到丰年温饱,欠年返贫,加之个别党员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既无发展经济的真本事,更无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更谈不上起模范带头作用。

此外,信息不灵通,无增加收入的一技之长,资金匮乏都是造成农村党员贫困的客观因素。具体表现在:

(一)信息闭塞、思想跟不上时代的节拍。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思想跟不上。一些基层党组织忙于经济工作,忽视了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基层党组织借口经济工作忙,而将多数组织活动如“三会一课”等都同行政会议搅在一起进行,影响了党组织活动的效果;导致了党员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使一些农村党员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知之不多,知之不全。由于长期缺乏严格的组织生活,甚至连党的宗旨、奋斗目标都弄不清,从而淡化了党员的使命感。

由于消息不灵通,使他们仍然维持在。加之,生产力水平低,生产经营方式简单粗放使生产出的农产品的品种和品质都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由于思想僵化、墨守陈规,缺乏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导致目光短浅,只知道市场什么好买,我种什么。

(二)科技培训跟不上去,缺乏增收的一技之长。

目前,由于科技培训工作,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在培训方式上搞“大集中”,不分层次、不分行业地搞集中辅导。在培训内容上千人一面,缺乏针对性,从而影响了党员科技培训的效果。

部分党员把精力不全放在发家致富搞生产方面,与普通农民一样,无创收的科技本领,逐渐贫困落后。

(三)资金短缺,也是制约,贫困党员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困素。

三、对策

(一)加强学习,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市场经济知识和实用技术教育。充分发挥农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对他们强化市场经济知识和实用技术的教育。要在符合多数党员实际需求和理论灌输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党员对科技应用的感性认识。一是培训时除保证科技人员理论教学外,还应让一些专业户走上讲台传授经验,将实用技术通俗化,拉近科学技术与农民党员之间的距离。二是结合实用技术的理论学习,要及时组织党员到实用技术应用得好的地方参观学习,使他们对物化了的实用技术看得见、信得过,从而起到空泛说教所起不到的作用。三是利用科技电影、电视、录像等形式,对农民党员进行形象直观的科技知识教育。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对部分贫困党员的具体情况,投入资金,把他们扶持成为养殖、种植方面的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全镇的贫困党员尽快脱贫致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三篇:农村贫困党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农村贫困党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程新华

目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部分农村党员还处在贫困状态,不能发挥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因此,通过对我镇农村贫困党员现状及成因的调查,谈几点意见和看法,改变农村贫困党员贫困面貌的意见和看法:

一、基本情况

霍尔奇镇辖区面积521.3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59个村民小组,辖区内总人口21200人,党员472人,贫困党员46人。占党员总数的9.7 %。

二、农村贫困党员的现状及成因

近几年来,霍尔奇镇人民在党和国家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农村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人均收入较前几年有所提高,但同其他贫困户一样,贫困党员由于基础薄弱经不起特大自然灾害的冲击,勉强达到丰年温饱,欠年返贫,加之个别党员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既无发展经济的真本事,更无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更谈不上起模范带头作用。

此外,信息不灵通,无增加收入的一技之长,资金匮乏都是造成农村党员贫困的客观因素。具体表现在:

(一)信息闭塞、思想跟不上时代的节拍。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思想跟不上。一些基层党组织忙于经济工作,忽视了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基层党组织借口经济工作忙,而将多数组织活动如“三会一课”等都同行政会议搅在一起进行,影响了党组织活动的效果;导致了党员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使一些农村党员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知之不多,知之不全。由于长期缺乏严格的组织生活,甚至连党的宗旨、奋斗目标都弄不清,从而淡化了党员的使命感。

由于消息不灵通,使他们仍然维持在。加之,生产力水平低,生产经营方式简单粗放使生产出的农产品的品种和品质都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由于思想僵化、墨守陈规,缺乏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导致目光短浅,只知道市场什么好买,我种什么。

(二)科技培训跟不上去,缺乏增收的一技之长。

目前,由于科技培训工作,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在培训方式上搞“大集中”,不分层次、不分行业地搞集中辅导。在培训内容上千人一面,缺乏针对性,从而影响了党员科技培训的效果。

部分党员把精力不全放在发家致富搞生产方面,鸸与普通农民一样,无创收的科技本领,逐渐贫困落后。

(三)资金短缺,也是制约,贫困党员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困素:

综上所述,当前解决农村贫困党员,贫困状况的对策和措施,主要有:

(一)加强学习,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市场经济知识和实用技术教育。充分发挥农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对他们强化市场经济知识和实用技术的教育。要在符合多数党员实际需求和理论灌输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党员对科技应用的感性认识。一是培训时除保证科技人员理论教学外,还应让一些专业户走上讲台传授经验,将实用技术通俗化,拉近科学技术与农民党员之间的距离。二是结合实用技术的理论学习,要及时组织党员到实用技术应用得好的地方参观学习,使他们对物化了的实用技术看得见、信得过,从而起到空泛说教所起不到的作用。三是利用科技电影、电视、录像等形式,对农民党员进行形象直观的科技知识教育。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对部分贫困党员的具体情况,投入资金,把他们扶持成为养殖、种植方面的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全镇的贫困党员尽快脱贫致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霍尔奇镇人民政府)

第四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的调查和对策研究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的调查和对策研究

作 者梁嘉威 周梓健 马建桃 指导老师冯桂泉 审稿李南萍 摘要本文通过对横沥镇各村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访问分析当地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和处理现状知道了农村生活污水的危害实验探究了生活污水对生物的危害实验探究了用简易方法净化生活污水根据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现状及其原因提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对策。关键词 生活污水 排放 处理 危害 对策 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与此同时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预计到2020年中国农村污水排放量达到270亿吨。有关专家曾做过测试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人一天的粪便可使5吨水不能饮用而要把这5吨水净化成可饮用水需要10至12元。那么要处理270亿吨的污水需要投入多少的资金呢那将是一个惊人的数目。“环保是全社会的事情不仅城市要注重环保农村也要注重环保。”由于目前大多数农村都没有排道和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率低大部分生活污水都随意排放直接进入河流或排出室外空地后任意渗入地下少部分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渗入地下严重污染河水。所以生活污水已成为目前农村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使农村地区 2 环境状况日益恶化使农村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农村环境状况令人担忧。因此搞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会直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生活在农村的我们对农村生活污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希望为改变农村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和处理方式减少其对农村环境造成的危害和加快新农村建设尽我们中学生应有的贡献。2调查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调查法、搜集资料法 3.调查研究过程 1 2008年10月份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形成总体概念、思路。22008年11月15、16日到横沥农村调查、访问、实地考察了解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其原因并查找可实施的对策。2008年11 月实验探究生活污水对生物的危害 42008年12月整理和分析数据、资料撰写论文。52009年1月在老师的指导下补充有关资料修稿、定稿。4研究结果分析 为了解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现状及其原因我们重点对南沙区横沥镇大远、义沙、前进、新兴四个村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见附录和采访农户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这样的好处在于农民对调查内容有不明白之处可以进行当面解释。对不识字的农民我们可以讲给他们听让农民自己决定选项。本次共 3 调查了80户农民 收回有效问卷72份。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4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分析 4.1.1 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 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排出的水它是从住户、公共设施和工厂的厨房、卫生间、浴室及洗衣房和酒楼等生活设施中排出的水。通过访问农民和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农民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洗刷、排泄、生活垃圾随意丢放、家庭养殖禽畜粪便排放、雨水冲刷等。这些污染物来源可以作如下分类一是农民日常生活排放的生活污水二是家庭式养殖禽畜产生的污水三是雨水冲刷产生的污水主要指雨水冲刷地面的垃圾、污物所形成的污水.412 农民日常生活污水处理率较低随便排放 在问到你们的生活污水如何处理时95的农民回答是由管道直接排放到河涌里面5的农民回答随便排放而无人回答是由专门污水处理系统处理 如图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农民日常生活污水处理率较低。由于横沥是水乡村民住宅几乎是建在河涌两旁农村日常生活污水、禽畜粪便和禽畜养殖废水基本没做任何处理除一些家庭的化粪池外就通过简单的排水通道排放到附近的河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如下图造成河流、水塘污染影响村民居住环境潜在威胁农民的身体健康。在考察中我们还发现有个别村民家的茅厕直接建在河涌上如右图。以上结果都表明农村生活污水处于一种处理率低随便排放状态。4.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的原因 从调查统计结果中我们发现导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方 4 面 421大部分村民环保意识薄弱对生活污水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在问到生活污水对环境的危害性时有30的人认为很大65的人认为不大5的人表示不关心如右图这表明部分村民关于生活污水对环境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环保意识薄弱这是导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的原因之一。422村镇经济力量较为薄弱政府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投入较少。在问到生活污水处理的必要性时16的农民认为非常必要40的农民认为没必要44的农民认为有必要但关心没用。如图这表明部分农民还是认同生活污水要进行处理但无能为力。在问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主要途径时4的农民认为是加强媒体宣传86 的人认为是需要政府投资工程加强管理 10 的人认为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治污工程。如图 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有部分农民希望生活污水能进行处理但由于村镇经济力量较为薄弱政府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投入较少使得农村缺乏污水处理系统而导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4.2.3 乡村的环境保护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的环保人才。在访问中我们发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关环保方面的工作通常都由村领导代为管理由于其重经济轻环保进而导致农村环境管理混乱生活污水的排放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4.2.4 生活污水的治理工艺推广困难。尽管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理论技术已经很成熟但在实践方面基本上还处在试验阶段没有积极推广。现行的治理方式大都套用城市污水的治理模式未 5 能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治理效果也不理想。我们发现横沥新兴村正在进行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试点如图但是这需要进一步克服农村的一些实际困难。4.2.5 外来人口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压力加大。据调查在问到属于哪种市民时本次参与调查的人员中75的是固定居民 15外来居住人口 10的是流动人口。如图 随着南沙区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越来越多他们在对南沙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环境。在农村由于外来人口居住相对分散管理较困难且环境保护意识较薄弱给村镇的管理人员带来极大不便。所以外来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压力。43生活污水的危害 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不但本身不能使用而且会产生连带效应无论它流到哪里都会对那里的水、泥土和物体造成污染。它的危害性主要在两个方面 43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目前全国农村每天有超过2700 万吨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造成河流、水塘污染影响村民居住环境严重威胁农民的身体健康。有关专家研究表明水与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密切相关的。世界上80的疾病与水有关伤寒、霍乱、胃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类等人类五大疾病均由水的不洁引起。特别是人畜粪便污染。由于人畜粪便具有导致血吸虫病和钩体病等疾病的病菌其对水体和环境造成污染要比洗涤和厨房产生的生活污水更为严重是导致农村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因此如果水被污染势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如饮用水被带有病菌的粪 6 便、化肥、农药和工业、生活废水所污染人喝了就有可能感染各种疾病一旦超过一定的量还会引起中毒性疾病等等。预防疾病从很大程度上讲就是要从治理污水抓起。432破坏生态环境 农村村民将生活中的洗涤污水和卫生间污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涌。废水中有机物质直接溶解在水体之中造成水体中氮、硫、磷的含量较高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易产生硫化氢、硫醇等具有恶臭气味的物质。从而破坏水中的生态环境。近年来随着外来人员的大量涌入农村居住人口不断增多加上养渔业、养殖珍珠以及家庭加工业的发展所产生的农村生活污水也越来越多由此对农村环境造成的危害也日趋严重。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人口密集的村、生产队的河段生活污水对水体污染影响更加严重天气一热臭气熏天蚊子、苍蝇随处可见。由此可见生活污水对水质污染的严重性。5.对生活污水的实验探究 5.1测定生活污水的 pH值 为了了解被生活污水污染后的水pH值我们分别对义沙、大远、前进、新兴四个点的污水进行了pH测试如图结果如下 地点 义沙 大远 前进 新兴 pH值 6 8 7 7 7 结果表明有的地方污水基本呈弱酸性有的地方污水基本呈弱碱性有的地方接近中性这说明污水的 pH值没有特殊规律 这是由于生活污水的复杂性造成的但污水的 pH值均在 68这说明生活污水对水的pH值影响不大。5.2 实验探究生活污水对生物的危害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生活污水对生物的危害我们进行了实验探究生活污水对金鱼的危害 我们在两个大小相同的金鱼缸中各放入4条大小相同的金鱼1号金鱼缸放的是被生活污水污染后的水2号金鱼缸放入的是干净水都定期换水。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探究生活污水对金鱼影响的实验结果 水源 金鱼生存情况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1号 金鱼缸 被生活污水污染后的水 4条金鱼生活正常 4条金鱼生活正常 3条正常1条出现游动欠佳 2条正常2条出现游动不灵活 2条正常1条出现游动不灵活1条死亡 2号 金鱼缸 干净水 4条金鱼生活正常 4条金鱼生活正常 4条金鱼生活正常 4条金鱼生活正常 4条金鱼生活正常 从实验初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生活污水在某种程度上对金鱼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影响了金鱼的活动性。说明被生活污水污染后的水对生物的身体会产生一定的危害。5.3 探究利用简易方法处理生活污水 为了能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处理生活污水我们尝试进行探究实验通过采用不同的净水方法并进行观察、探究哪种方法对污水是否具有净化作用 8 及哪种方法相对效果更好。5.31做实验 操作 现象观察 浑浊程度 气味 ①把污水静置1天 液体依然浑浊 有臭味 ②再把上述液体加入明矾搅拌后静置1天 液体开始变清瓶底有很多沉淀物 有臭味 ③再把上述液体加入自制净水器过滤 液体变清但仍然有沉淀物 有臭味 ④再把上述液体用滤纸过滤 液体变清几乎看不见沉淀物 有臭味 ⑤再把上述液体加入木炭过滤 液体变清几乎看不见沉淀物 几乎闻不到任何臭味 5.32结论 1上述的净化方法中静置沉淀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 2加入明矾能加快水中的悬浮物沉降起到净化作用 3小卵石、沙子能起到过滤作用但过滤的效果不算好 4用木炭能够去除污水中的臭味 5最好综合采用上述多种方法水质净化效果最佳。6.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对策和建议 为减少生活污水对人体和环境产生的危害我们可以从导致生活污水处理 9 现状的原因几方面着手来研究处理生活污水的对策 6.1 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群众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也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更是环境治理的受益者。因此政府必须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和广度通过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将环保宣传深入到农村、社区甚至每一个农民家庭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保护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就是为自己造福为子孙后代造福。62 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构 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各镇、村统一建立环保所站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负责辖区环境保护的监督和管理。各行政村委要落实人员负责本村环保管理工作。及时汇报、交流环保情况和信息。在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构的同时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建立在法制基础上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对农村的环境保护涉及很少即使有涉及也都局限于原则性的规定未把农村、农业和资源的保护统一起来。农村环境保护法的建立既要明确相关机构的职能也要明确相关的管理体制。因此我们建议尽快制定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63 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统。生活污水处理一直是制约农村环境改善的一大难事原因之一就是农村缺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因此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统另外我们建议由村、镇投入资金给每户发放一个垃圾桶让农民把生活垃圾放到垃圾桶每生产队有一个运送垃圾的环卫工每村建立一个垃圾堆放场每村都要有若干人员清理河涌上的垃圾每镇都有一辆运输垃圾的运输车把全镇的生活垃圾运到区 区建立一个垃圾综合处理站将区内所有的生活 10 垃圾回收、利用杜绝生活垃圾直接丢到河流里而污染河水。6.4 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针对农村分布散加上长期以来形成的居住方式、生活习惯和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差异有关专家提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采用多元化的污水处理模式。对于村庄布局相对密集、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处于水源保护区内的单村或联村则采用集中处理模式即对所有农户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建设一个处理设施统一处理村庄全部污水以达到占地面积小、运行安全可靠、出水水质好的效果。6.5利用“三级净化” 方式处理农村污水 在农村一些农户在宅基地后面地下建有一座水泥砌起的池子 每座2—3 立方米不等。该技术通过一座集沉淀、生化、清水” 三功能于一体的三格池池中分别放入小卵石和沙子明矾木炭 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 池子上方栽种根系发达的花草植物 吸收污水中分解的有机物 从而净化污水 经过这样的处理 污水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这种“三级净化”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特点: 一是不受地形制约 既可单独建造 也可几户联台建造 二是投资不大 三是运行维护简单 每隔2—3 年清洗一次即可四是处理后的污水可浇花种草 对分散的农村农户家庭非常适用。6.5 采用厌氧池和三级净化相结合 用厌氧—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法主要原理是先将污水在厌氧池进行发酵处理后再利用人工湿地中的美人蕉等植物发达的根系来吸附来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因为污水中的有机物先经过厌氧池发酵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其余含 11 氮、氨的水体腐殖质、泥浆等进入湿地那里种植着根系发达、喜湿、吸收能力强的美人蕉、水葱、菖蒲等植物经过“过滤”生活污水就经能够达标排放。曾经有地方用这一方法年处理生活污水达到50余万吨处理费用很小很小。6.6将改厕、改厨、与净化沼气池建设相结合来治理农村生活污水 由村级统一规划把各家各户的污水、废水用一条管道收集 使生活污水收集在一处或多处 采用①沉淀→沼气池→过滤池→人工湿地②沉淀→沼气池→过滤池→农田或果园等使用③沉淀→沼气池→过滤池→鱼塘等方式 进行厌氧发酵、好氧过滤、植物或水生动物吸收等方法处理。7收获与体会 我们经过这几个月的调查、访问、实验和写论文不但了解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原因及其危害。通过这次调查研究活动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搜集资料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及合作能力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活动还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加强了我们的环保意识这真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活动值得高兴的是当我们把这份抽查报告送到村、镇的有关部门后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答应会积极考虑我们提出的建议促成有关建议的落实。12 主要参考文献 1梁祝倪晋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政策选择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773:18-22.2成先雄严群.农村生活污水土地处理技术J.四川环境2005242:39-43.3秦峰柴晓利赵爱华等.粪便处理与处置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 http://www.xiexiebang.com/ 13 附录农村生活污水问卷调查 本调查活动目的在于了解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和处理现状及其原因并为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对策提供一定的依据。希望您真实填写调查内容。衷心感谢您的参与

1、你属于哪种市民 A固定居民 B 外来居住人口 C流动人口

2、你认为生活污水有必要处理吗 A非常有必要 B有但是关心也没用 C 没必要

3、你认为生活污水对环境的危害大吗 A 很大 B不大 C不关心

4、你们的生活污水怎样处理 A 有专门的污水处理系统 B 由管道直接排放到河涌里面 C 随便排放

5、您认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主要途径是什么 A 加强媒体宣传 B 政府投资工资加强管理 C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治污工程

第五篇:农村小学生课堂沉默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生课堂沉默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1.问题提出的背景

课堂上教师们都喜欢那些口齿清楚,声音响亮,爱动脑筋,积极发言,敢于交流的学生。然而老师们会发现,课堂上这样的学生只有一小部分,大部分学生都是“观众”和“听众”,表现沉默,特别是农村小学里面的孩子。沉默的学生往往表现各有不同。一是没有发言的愿望,学生身在座位,心不在焉,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二是没有发言的内容,学生当教师问题提出时,看似在认真思考,却不会思考,没有答案,当然也就不举手发言。三是没有发言的习惯,这些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来到学校就是听老师讲课的,不是来发言的,于是稳坐泰山,似乎胸有成竹,却不举手发言。四是没有发言的勇气,生在农村,见识狭小,感觉低人一等,即使听懂了问题,有了答案,也缺乏胆量举手发言。这些沉默的学生往往被教师忽视,失去了许多对话和交流的机会,不利于这些孩子的成长。

2.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许多学生课堂沉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情况还是相对严重的。首先,课堂沉默的学生人数众多。据我观察,这些沉默的学生大约占本班级学生的60%,几近三分之一,比例之重,令人惊讶,而且,似乎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其次,课堂沉默的学生被“边缘化”。课堂上活跃的学生备受教师的宠爱,对话交流的机会多,知识掌握得好,反过来促使这些学生更加喜爱发言,于是形成良性循环;而那些课堂沉默的学生,越是不发言,越是成绩落后;越是成绩落后,也就越是不发言,形成恶性循环;不久,发言乃至班级事务与他们似乎无关,他们已经成为班集体的“边缘人”。三是课堂沉默的学生成长受限。课堂沉默的学生因为不发言,不参与,久而久之,对学习环境产生漠视的态度,习惯一旦形成,问题也就接踵而至,学生语言能力退化,语言习惯恶化,思维能力下降,朗读水平下滑,不擅交际,个性无法得到张扬,丧失勇敢表达自我的勇气;这些将严重限制学生的成长。

二、课题的界定和依据

1.课题界定:

(1)关键词之一:“农村小学生”。是指在农村小学就读的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小学年段的学生。这些学生年龄小,并且由于地域的文化局限、家长文化水平的局限、教育条件的局限,呈现胆量小、见识少、能力弱、陌生感强等特点。

(2)关键词之二:“课堂沉默”。“沉默”即不爱说笑(《现代汉语词典》)。这里的“课堂沉默”是指不爱说话,不会说话和不想说话;即不发言,不参与。课堂沉默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知识储备不足的原因,也有发言能力欠缺的原因,还有信心不足、胆量不足的原因。

(3)关键词之三:“调查与对策”。本课题主要采用教育调查法进行研究。用观察法把“积极发言”“能够发言”“勉强发言”“从不发言”的学生区分开来,确定各类学生人数和比例。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研究三类学生,特别是“从不发言”的学生的外在和内在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

(4)“农村小学生课堂沉默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就是针对农村小学生的特点,运用教育调查的方法深入了解学生“课堂沉默”的形成原因及引导对策。

2.政策、理论依据:

(1)新课标的能力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2)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

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一段在《纲要》中没有找到)

(3)主体教育理论。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主体性的特征有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性。这是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而主体性的培养首先要克服消极参与、胆怯害羞、思维怠惰等课堂沉默的现象。

(4)人本教育理论。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步为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教育的本质在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健康地、积极地、主动地、活泼地发展。教育工作者必须眼中有人、脑中有人、心中有人。

(5)多元智能理论。每一位学生大约有8项不同的智能,而这8项不同的智能强弱各有不同,因此需要区别对待,需要实事求是地对待,需要因材施教。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潜力,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特别需要认真对待语言智能相对较弱的学生,降低要求,注意引导,提供平台和机会,采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让后进生逐步先进。

三、研究的内容

1.农村小学生课堂发言的情况调查。利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从“积极发言”“能够发言”“勉强发言”“从不发言”四个方面把学生进行归类,算出各占比例。特别是要调查学生课堂沉默(“勉强发言”“从不发言”)的学生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为分析形成原因奠定基础。同时,调查学生“积极发言”“能够发言”的学生的人数及其比率,准备分析原因,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积极发言提供借鉴。

2.农村小学生课堂沉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从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课堂沉默的原因:知识的缺少(因为知识储备不足,问题难以理解),能力的缺乏(语言表达,特别是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不强,限制了学生的参与与发言),信心的缺失(对自己的理解水平、参与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缺少信心,不敢参与,不敢发言,生怕被别人取笑),习惯的缺欠(主动参与和积极发言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而有些同学没有养成这样的喜欢,只习惯于听别人说,看别人做),认识的缺憾(以为发言是那些爱表现的学生的事情,自己来学校就是为了听老师讲课的,接受式学习的方式主导着他们)。

3.制定“课堂沉默”的应对措施并付诸实践。一是主体性培养,让学生了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发言的重要意义,把自己当作课堂的主体。二是层次性提问,设计各种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水平参差的学生都有问题可以回答,满足各种水平的学生的参与需要。三是发展性评价,及时地、准确的、针对性的表扬性评价,让学生在发展性评价中感受成功的快乐,树立信心。四是民主性氛围,用和谐教育、民主教育、平等教育等思想,为改变“课堂沉默”营造宽松、和谐、民助、愉快的教育教学氛围。

4.引导学生积极发言的个案研究。选择数个“从不发言”的学生,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深入分析他们“从不发言”的原因,针对性制定引导措施,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发言。从这一过程深刻了解“课堂沉默”的原因,制定对策。

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研究的过程:

(1)申报阶段(2007年7月-8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准备阶段(2007年9月-10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文献研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

(3)实施阶段:(2007年11月-2008年3月):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付诸实践。先进行个案研究,总结经验,然后推广全班。同时,撰写可以研究相关论文。

(4)总结阶段:(2008年4月-5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2.方法的选择:

(1)观察研究法。通过此方法了解课堂沉默的学生数量、学习习惯以及研究前后的变化。

(2)调查研究法。通过此方法去了解沉默学生的家庭、社会背景,进而了解他们沉默的原因。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班级个别沉默严重的学生进行了解,制定措施,实施教育,观察结果,探索规律。

(4)文献研究法。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5)行动研究法。针对课堂沉默形成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在课堂上运用,观察效果,并根据反馈的问题,调整对策,继续深入研究。

五、研究的条件及研究成果

1.研究者是一个积极进取,要求严格的一线教师,并热爱教育科研,关注学生的变化,善于反思。在校级教科研中积极主动研究,并获得学校好评。

2.研究者一直奋战在一线,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几乎每时每刻和学生在一起,有着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观察学生,与学生交流,深入实施课题研究。

3.研究者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比较强,经常尝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相当的实践经验,并经常反思,因此每年都有案例获奖。

4.预期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报告一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行动研究与个人研究相结合,调查结果明确和对策具有操作性);相关论文一篇(《值得注意的“课堂沉默”》)。

下载区农村贫困党员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区农村贫困党员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也是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基础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对国民实施基本普通文化知识的教......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摘 要: 本文以苏州大学英语更高要求0班级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调查材料为佐证, 揭示了处于这一水平阶段的大学生在跨文化交......

    农村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现状、特征、成因及对策的相关研究(精选5篇)

    摘 要:在我国,“农村贫困大学生”在大学生中是占有很大比重的一个群体。这一群体在经济、文化上处于边缘状态,特别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本文将从农村贫困大学生现状、特征、成......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的调查和对策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的调查和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

    我国农村法律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法律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农村法律服务的完善与否,关系到农村地区矛盾纠纷的解决以及农村社会的繁荣与稳定。现阶段,我国农村法律服务本身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农村......

    黎城县农村环境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

    黎城县农村环境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 崔亚利 摘要:针对目前黎城县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深入分析成因的基础上,从完善体制、机制方面、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方面、示范带......

    农村体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体育是培养新世纪高质量人才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和手段,而学校体育是人们学习体育最基本的途径之一,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最重要的人生阶段.因此学校......

    我国农村假冒伪劣商品现状研究及对策

    我国农村假冒伪劣商品现状研究及对策 摘要:"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民朋友们在用自己的血汗创造社会财富,构筑国民经济基础的同时,却承受着不能承受之痛――假冒伪劣商品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