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思考
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以落实党员主体地位为出发点,以程序性、保障性制度建设为着力点,以广大党员干部最为关注且有一定实践基础的工作为切入点,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一、完善推选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民主推荐和民主选举是党员的重要权利。完善民主推荐和民主选举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改进候选人推荐提名方式。不事先拟定酝酿推荐候选人建议名单,而是采取党员群众直接酝酿提名、多轮投票筛选的办法进行,切实将大多数党员群众的意愿作为推荐候选人的基础,差额确定初步候选人。二是规范考察选举方式。公开考察过程,扩大参与考察范围,完善候选人介绍办法,扩大差额的比例和范围,让候选人充分竞争、党员充分选择,使选出的代表或干部真正体现民意,防止产生利用民主程序实施不民主的意图、形式上民主实质上并不民主的问题。三是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并适度放宽候选人推荐提名条件。目前仍存在根据内定人选规定候选人提名条件、把提名人圈定在很小的范围内的情况。这实际上限制了党员的选举权。
二、改进决策方式,提高党员群众参与度
科学的决策离不开群众的智慧。党内重大事务的决策,必须按照有关程序扩大参与范围,体现广大党员群众的意志,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为此,要建立以下三项制度:一是建立党内重大事项征求意见制度。基层党组织要确定重大事项的范围,列出重大事项清单。决策重大事项,要加大党员的直接参与的力度,事先通过邀请党员参加座谈会、讨论会、意见征询会等形式,畅通党员表达意见的渠道,组织党员对事项的可行性、解决的办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进行思考、讨论,使民主讨论的合理意见成为决策时应考虑和吸纳的重要内容。二是推行讨论决定党内重大问题票决制。基层党组织选举党组织班子成员和出席上级党的代表会议代表、党员发展和预备党员转正、党员表彰和处分、集体收益管理使用等重大问题,应召开全体党员会议票决。党组织研究决定党内重大问题和重要干部任免,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行投票表决,防止“私下授意、背后通气”的行为。三是探索推行党员代表常任制和任期制。要实现党代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和党员的广泛参与,必须完善县、乡党代会代表选举制、代表年会制,明确党代表的会议审议权、决策权、选举权、提案权和闭会期间的督查权、视察权,定期听取和审议党委年度工作报告、提案办理工作报告以及提交的其他重大事项,共同讨论和决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并作出决议。同时,建立党委委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制度,建立健全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和基层党组织、党员、群众反映意见的便捷通道,构建党代表特别是基层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平台。
三、推进党务公开,提高党内工作透明度
党务公开是推进党内民主的一大抓手。20*年以来,我市适应广大党员的要求,加大党员发展工作公开力度,在民主推荐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发展对象、预备党员转正三个环节全部进行公示,切实提高了发展党员的质量。但从党务公开的整体运行情况来看,还存在随意性较大的问题,有的单位党务公开避重就轻,有的只公开过程不公开结果,有的公开不够及时到位。下一步,应该就党员群众关心的重要事项加大公开力度,进一步丰富和规范公开形式,切实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深、更多的了解和参与。一是开放“三会”。召开市委全委会、乡镇党委会、村党支部会前,对有关议题进行公告,本着自愿的原则,按一定程序吸收对有关议题感兴趣的基层党员(代表)参加。二是透明“三过程”。透明财政预算、项目实施、城镇改造、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透明干部推荐、考察、选举、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职务任免等重大人事变动的操作过程,透明重点工程招投标、重大问题处理和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过程。三是搭建“三载体”。建立党员会议通报情况制度,定期通报党内重要情况;建立党务公开栏,及时张榜公布党员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在党建网站建立交流互动平台,随时反映党建工作动态,听取党员群众意见,让党内各项工作的运行始终置于阳光之下。
四、着眼良性互动,提高与经济社会的关联度
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决不能仅就党内抓党内,而应当紧密联系党外基层民主的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首先,在推进政治民主方面,要更加注重党内外民主的互动共进。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当前村民自治的先行探索和经验,通过制度设计,变党外民主的压力为推进党内基层民主的动力;一方面要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为人民民主的探索把握好方向,提供环境保证,使党内民主和党外民主相互交融、良性互动。其次,在推进经济民主方面,要更加注重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当前多种经济所有制并存的情况下,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形式,通过党支部领办行业协会、发展经济合作组织、兴办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培育专业市场等形式,启发带动群众对农村经济的民主化管理,提高了农村经济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其三,在推进党外民主方面,要更加注重发展基层社会自治和群众自我管理。应按照党建共抓、资源共享、事务共管、文明共建、稳定共保的思路,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并以村干部和党员为骨干,建立群众自治组织,从农村规划、婚丧嫁娶,到邻里关系、柴米油盐,都有章可循,有人管理,有效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注重民主评价,提高党员群众满意度
一要健全基层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让党员群众知情。对于乡镇、部门党委,应实行党委书记年终向党员(代表)述职制度,述职内容包括党组织开展工作情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和改进措施等方面;同时,对党员领导干部工作实绩,每季度向党员群众公示一次,接受群众监督。对村党组织,实行年度目标承诺制度,每年初根据党员群众意见确定年内重点办好的实事,明确责任人员,在党员群众大会和村务公开栏公开承诺,工作进展情况每季度在党员大会上通报一次,使党员群众及时了解党组织的工作状况。二要健全党组织履行职责情况民主评议制度,让党员群众说话。对乡镇、部门党委书记履行职责情况,每年组织党员代表评议一次。对党组织履行承诺和开展工作情况,结合年终班子考核,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进行评议。三要抓好民主评议结果的利用,让党员群众意愿落到实处。评议结束后,上级党组织要将评议结果反馈给下级党组织,提出整改要求。同时,要把民主评议结果作为评先树优、干部任免和评定奖励工资的重要依据。
第二篇:关于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思考
关于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0年4月21日]
[摘要] 新的历史阶段,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同时也存在不少制约和影响基层民主建设的因素,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健康有序朝前发展。
[关键词] 党内基层民主 建设 思考
党内基层民主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是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的创新力、推动党建科学发展、项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对发展和推动我们党的民主化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新时期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跨入新世纪以来,党在继续深化改革、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始终未忽视和放松党的自身建设。为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各地基层党组织立足本地实际,不断加强民主制度建设的探索积累,创新实现基层民主的形式。以安庆各市、县、区为例,近些年来,党内基层民主的探索和创新日益向广度和深度上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内基层民主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在实现民主决策方面,扩大党员主体的知情权、参与权。2008年安庆市全面推行《党员议事会制度》,随后又进一步要求基层党组织建立完善以党员议事会制度为重点,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着力保障党员代表、普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管理的权利。为调动广大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带动发展经济、展示特长才能的积极性,2005年3月,望江县在农村无职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根据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实际,共设置思想政治、党务村务监督、公共事务、经济发展共四大类十四个基本岗位,通过公示明岗,由无职党员自愿申请上岗履职尽责,注重实效,严格考核评比,充分保障了广大党员参与村级党务村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在加强民主监督方面,保证党员的监督权。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党务公开”以来,基层党委在党务公开实践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从2005年4月始,安庆各地普遍实行“党务公开”制度;为切实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参与和监督,提高党员的监督意识,增强党员监督的主动性,发挥民主评议的监督作用,开展了“双述双评”活动,通过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围绕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履职及廉洁自律情况进行集中评议,并及时向党内外公布,加强了对村干部的民主监督与管理。
在改革党内民主选举制度方面,落实党员的选举权。党内民主的主体是党员,核心是党员分享党的权力,选举权是党员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望江县自2004年起在全县361个村全面实行党组织换届“两推一选”方式产生新的村党组织领导
班子;岳西县按照“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两推直选法”产生村党组书记、副书记和委员。这些新创立的基层党内选举制度,扩大了基层民主,保障了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权利,体现了党的领导与发扬民主的有机结合。
(二)、党内民主实现载体的创新日益活跃
2004年,望江县太慈镇率先开始试行党员承诺制,2005年3月望江县将这一成功经验在全县推广,2006年4月又在“党员承诺制”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健全,推行“双向承诺制”,即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分别向上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承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措施,党员向党员群众承诺保持先进性的具体事项。此举不仅增强了基层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大大扩大了党内事务在党内外的民主监督面。为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改进党的执政体制和执政方式,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2003年4月,怀宁县积极开展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为更好地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桐城市制订了《中共桐城市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投票表决办法》,实行“票决制”任免干部;2009年初,望江县又开始在杨湾镇试行党代会常任制„„一系列民主制度、体制的试行和建立,活跃了党内基层民主的政治氛围,为扩大和推进党内民主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结合有新突破
党的十六大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党内基层民主发展的实践证明,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过程,就是走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代表人民意愿的政党,是否实现真正的民主,人民群众更能深切感受到。所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2009年8月,望江县赛口社区党支部在换届选举时,镇党委综合考虑“居情”复杂的实际,将“两推一选”方式进行深化,即由“群众代表推荐”改为“全体公民推荐”。从推荐结果来看,党内推荐出的前3名人选中,有2名经群众推荐遭到淘汰,当决选结果出来,会场内外一片欢呼。应该说,赛口社区党支部换届选举,将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做了一次有益尝试,既体现和扩大了党内民主,也带动和示范了人民民主。按照传统固有的观念来看,党内民主,那是党内的事,但从近年来党内基层民主的许多创新形式来看,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结合无形中已显现出来,如“双向承诺制”要求党组织、党员承诺的对象之一是“群众”,评诺必须有群众代表参加测评,结果要向全体党员群众公示,这表明党内的民主也要受到群众的监督,党组织、党员的好坏,称职与否,人民群众也有民主发言权;再比如“双述双评”活动,也同样如此。要推进我国的民主化进程,应以实现党内民主作为实现人民民主的突破口。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民民主与党内民主是一种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当前农村一些地方在从事公益性事业中,往往以村、组或自然村落为单位,自发成立村民理事会——这是一个纯朴的村民民主自治组织,理事会成员完全由村民民主推荐产生。但是从调查了解看,这些理事会成员中的党员人数几乎占
60%—80%,他们中许多是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或是公道正派、年富力强的年轻党员,一方面反映了这些个体的党员同志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和号召力、影响力,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党赢得了荣誉;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基层群众对党的领导的充分信任和充满渴求。试想,一个党员人数占60%—80%的村民民主自治组织,它所追求的民主,不正是在通过党内的民主来实现吗?
二、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制约因素
尽管在多年来的探索积累中,党内基层民主实现形式不断创新,制度建设不断加强,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影响党内基层民主健康发展的问题。
(一)、党员的自我主体地位意识不强,影响和制约党内基层民主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内民主的主体,权利愈得到保障,党内民主就愈充分。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程度,反映着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随着党内基层民主的逐步推进,《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党内监督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发展党内民主、拓宽了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为发展党内基层民主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党员主体意识缺失,对民主权利漠然处置。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广大农村党员年龄普遍老化,文化程度偏低,政治理论素养不高,对民主的认识淡薄、模糊、片面,长期以来,他们或受传统的“臣民”意识和心理的影响,自我觉得只要“跟党走”、“听党的话”、“服从党的领导”就是合格党员,往往反思更多的是自已的义务和责任尽没尽,很少去思索“权利有没有”;或党员身份、主体意识不强,凡是等靠组织,机械、僵化地盲目服从;或认为党内讲民主就是给领导提意见,怕遭打击报复,不敢讲真话、实话,做“好好先生”,行“好人主义”;还有的党员觉得党内实现民主是搞形式、做花样、走过场。另一方面,由于经济转轨时期,民众的奉献精神、道德观念弱化,只愿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社会责任感不强,不少党员党性观念淡薄,民主意识更缺位,忘记自已党员身份,缺乏对党的事业负责任的主人翁意识和政治敏锐性,参与党内生活的愿望不强烈,表现出“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政治冷淡倾向。
(二)、基层党组织的民主认识不高,影响和制约党内基层民主的成效和发展进程。党内民主的推进最终要依靠基层党组织实施。对于一个历史上君主专制统治2000多年的大国,由于政治体制、传统思想、文化熏陶、民风习俗等方面的长期影响,要实现民主本身就是一个比较艰难的事情,特别是一些基层组织对民主认识不高,把握不准,处事谨慎,求稳怕乱,担心搞民主会扰乱现状,难控局势,对落实民主和推进创新“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推动力不强;部分基层干部由于集权情结严重,认为“民主”就是“削权”,害怕发展民主会削弱他们的权力和既得利益;更有一部分党组织负责人,民主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文件中,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将个人意志通过组织形式实现,从而出现“民主形式掩盖下的个人专断”。正如时下所议论的“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大事含糊,小“题”又大作,民主环境不宽松,民主氛围不清明,纵然有好的民主制度、民主机制,也难以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三)、民主制度体制的欠缺,影响和制约党内基层民主的质量和水平。党的十六大以来,虽然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向更广泛的领域扩展,民主的实现形式也在不断地创新,但是一些民主制度在实践中执行和操作起来,又显现出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明确规定了党员的申辩权、讨论权等诸多民主权利,保护了党员的主体地位,但是,如果侵犯了党员的上述权利呢?对于侵权行为如何惩戒方面的制度就很少,即使有规定,也是很模糊抽象,操作起来很难妥善处置。再如“党务公开”制度,尽管强调了公开内容、公开程序、公开时间等,但是在许多村级公开栏中,大多以一些“芝麻绿豆”的党内零碎琐事应付了事,无关实质,无关痛痒,有的党务公开栏成了村务公开栏,甚至计划生育宣
传栏。再比如“双向承诺制”要求承诺的内容,往往因为承诺事项的抽象、笼统和常规化,测评考核起来便难以把握标准,难以定性。在一些地方,基层党组织的民主监督流于形式,走过场,如党内民主生活会、党组织生活会,往往成了工作研究会、总结会,甚至成了歌功颂德会。诸如此类,往往由于制度体制本身的欠缺,导致贯彻执行起来,民主的质量和水平难得提高。
(四)、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影响和制约党内民主化进程。民主是一个政治概念,属于上层建筑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经济是社会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是以人民民主为根本的民主政治制度,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到什么样阶段,与之相适应的民主也就发展到什么样程度,党内民主亦然,它的发展程度与整个国家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密切相关”,国家没有经济的发展,人民就难得有真正的民主,用老百姓的话讲:肚子没搞饱,还谈什么民主权利。从我国的现状来看,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欠发达,实现人民的民主,包括党内的民主,必然要经历一段漫长的发展时期,才能达到一个很高的民主程度。
三、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几点认识
实现党内基层民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推进中总会存在和出现一些新问题、新矛盾。针对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制约因素,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勇于探索创新,不断健全完善,扎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健康有序朝前发展。下面提出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提升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主体地位,发挥基层党员干部推进党内民主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经常性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增强党性观念和民主意识,激发他们参与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热情;要严把党员“进出口”关,重视新发展党员的质量,下狠心疏通党员“出口”,纯洁党员干部队伍。
(二)、优化基层民主发展和推进的政治环境,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民主观念和发展民主的责任意识,重视对基层民主贯彻落实的督查考核。
(三)、加快基层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步伐,使之向更深更广阔的领域延伸和拓展,健全和完善现有的民主制度体制和实现载体,使之更具有现实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四)、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抓,一起发展,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大舞台。(周瑛)
第三篇:市委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工作总结
去年以来,泰安市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探索建立了以公推直选领导班子成员—党内重大决策票决—重大事项提出建议—党内事务质询监督—定期评议领导班子及成员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党员意愿表达机制,把党员主体地位落到实处,推进了党内基层民主建设。
(一)积级采取各项工作措施
一、实行公推直选领导班子
成员制度,保障党员选择权
明确规定村(社区)党的(总)支部委员会,机关、事业、企业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党的(总)支部委员会任期届满或缺额的,一般要通过公推直选方式产生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乡镇、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基层党委,以及科级单位党的(总)支部委员会,经县市区委批准后,也可以通过公推直选方式产生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中,主要采取“三改进一扩大”的方式。即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采取组织推荐、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办法产生候选人,把党组织成员初始提名权交给党员群众;改进候选人介绍方式,通过组织介绍、多媒体展示、业务技能测试、党务知识考察等形式,让党员更加全面充分地了解候选人的德才表现;改进监督方式,邀请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列席正式选举会议,实现“阳光选举”;扩大差额比例,规定民主推荐比例一般不低于200%,正式选举比例一般不低于100%。目前,全市共有143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共选举产生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47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406人,占86.4%;共有104个村进行了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共选举产生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347人,有效地优化了班子结构,提高了班子整体战斗力。
二、实行党内重大决策票决制度,保障党员决策权
要求基层党组织对党内重大决策要充分征求党员意见,由党员投票表决。需要票决的重大决策一般包括:党组织成员的推荐和选举,出席上级党代会代表的推荐,党员发展及奖惩,党员干部违纪违规处理,党内评先树优以及党组织重大事务。基层党组织对党内重大决策,要召开票决会议,组织党员无记名投票,并当场公布票决结果。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决策是否予以实施。对于票决通过的事项,认真抓好落实;票决未通过的,暂缓实施。同一事项连续两次未能通过的,一般不再进行票决。如有必要,可以在票决前召开听证会,为党员票决提供依据。目前,全市各基层党组织普遍把票决作为决定重大事项的主要方式,就党员关心的重大决策普遍进行了投票表决。去年以来,全市基层党组织共票决事项13734件,已落实11736件,否决事项1106件。通过票决,坚持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定,集中了党员智慧,较好地防止了决策失误,推动了工作顺利开展。
三、实行重大事项提出建议制度,保障党员建议权
党员可就党员和群众关注的党务、政务(村务、财务、厂务)、民生等重大事项,以“民情提议”的形式向党组织反映,由党组织在规定时间内予以办理。提议由党员个人或党员联名提出,以提议专用单的形式提交,也可以口头形式提出。党员对重大事务提出提议,由党组织研究并提出意见后,确定责任人,抓好落实,并在15日内办理完毕,及时答复提议人。条件不成熟或短期内难以办理的,要及时向提议人作出解释。基层党组织应把党员提议内容、责任部门、责任人员、办理时限、进展情况以及办理结果等及时向党员群众通报,全程公示,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监督。为更好地落实这一制度,建立了党员联户制度,规定每名党员联系3—5户群众,充分了解民情,定期收集群众提议。实行这一制度,进一步畅通了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成为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载体,激发了党员干事创业、推动发展的活力。去年以来,全市各基层党组织共收到民情提议10829件,办结9449件,解决党员群众关注的难题4975件。如东平县公路局针对105国道收费站党员提出的“解决职工白班夜班收入不平等问题”的提议,研究出台了值班待遇补贴办法,并以票决的形式获得通过。
四、实行党内事务质询监督制度,保障党员监督权
明确党员可就日常工作中不清楚、不理解、不满意的事项,向基层党组织提出询问、质询,党组织予以答复或办理。各基层党组织都设立了“党员询问、质询日”,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接询;明确了党员询问、质询受理、办理和答复程序,要求基层党组织对反映合理的询问、质询要认真落实,及时向询问人或质询人进行答复;落实有困难的,要向询问人或质询人说明理由。实行党员询问、质询制度,把党组织的工作始终置于党员监督之下,理顺了党员情绪,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去年以来,全市共有12338名党员提出询问、质询11477件,得到有效落实或答复的11388件,达99%。肥城市湖屯镇国庄村过去使用附近煤矿的电,电价比其他村高。今年初,部分党员对此
提出质询,村党支部在认真研究、进一步征求党员意见后,投资20余万元改造了电网,使群众用电每度下降了0.12元。
五、实行定期评议领导班子及成员制度,保障党员评判权
规定每半年对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及成员进行一次民主评议。民主评议时,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要向党员和群众代表述职,并接受党员、群众的询问、质询
;民主评议时,全面听取党员和群众代表对党组织领导班子及成员的评价意见,并把民主评议结果作为干部调整和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对被评为“基本适应”的领导班子,与党组织负责同志进行谈话;对评为“基本称职”的领导班子成员,由上级党组织指派专人与其谈话、打招呼;对连续两次被评为“不适应”的领导班子予以调整,对评为“不称职”的领导班子成员实行诫勉。去年以来,共组织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9327个,评议领导班子成员27112名,对676名干部进行了谈话、打招呼,对115名干部进行了诫勉。定期评议制度,让党员切实感受到“说了话能管用”,同时也增强了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基层干部的压力感,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同时,泰安市加大党务公开工作力度,保障党员知情权。坚持“党员想知道什么就公开什么”,对领导班子成员及分工、工作目标、重大决策制定、重点工作部署和考核、干部任用、党内救助、评先树优、发展党员、党费收缴管理等党员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重要事项,全方位进行公开。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实际,采取灵活的公开形式。比如,农村(社区)通过公开栏、明白纸、召开专题会议等形式;企业通过职代会、公开栏、电子屏幕等形式;机关事业单位通过文件、简报、网络等形式。除在单位内部公开外,上级党组织还应采取情况通报、信息公开、公开电话等形式,向下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公开党务事项。注意把握好公开的时间和节奏,让党员随时能了解工作进展情况,提出意见建议,接受工作监督。
(二)、建立党员意愿表达机制
一是党员主体意识得到强化,党员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从制度上保障了党员权利,基层党组织想问题、作决策,注重听取党员意见,党员的“主人翁”地位得到切实体现。肥城市王瓜店镇南仪仙村在“城中村”改造工作中,村党支部将拆迁改造方案交由党员讨论。根据党员意见,村党支部对改造方案先后几次进行修改完善,最终该方案在党员票决大会和村民大会上获得一致通过。该村旧村改造这一“老大难”问题的有效解决,全村党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决策集思广益,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建立党员意愿表达机制,畅通了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联系渠道,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东平县公路局部分党员针对公路建设市场的严竣形势,联名向党组织提出了“走出东平找市场,挣外地钱养东平路”的提议。党组织采纳该提议后,多方搜集信息,拓展公路建设市场,顺利承接了河南省一项公路建设工程,为单位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县职业中专开通了“党员意愿直通车”网站,收到党员“金点子”50余条。其中“利用国外资金办学”的提议被党组织采纳后,争取到政府扶持资金150万欧元。该资金到位后,将会极大地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
三是营造民主氛围,促进了党群和谐统一。党员意愿表达机制把党员的意见、建议摆到“台面”,解决了工作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以党内和谐促进了社会和谐。东平县州城镇大寺村党员群众对村内生产道路维修存在分歧,党支部主动征求党员意见,邀请专家论证,票决通过了改造方案,使该村多年的分歧轻松得以化解。
四是基层党建工作得到了加强。围绕搭建进一步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载体和平台,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中实施了“泰山先锋”工程,引导广大党员在建设经济文化强市、创建国际旅游名城中当先锋、作表率。全市各个行业都涌现出了一大批“泰山先锋”,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第四篇:如何推进新时期党内民主建设
如何推进新时期党内民主建设
武江区惠民街道办事处
推进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为重点,对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第一,进一步强调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推进党内民主,关键是要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党员权利的实现和保障程度,直接反映着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发展党内民主,必须牢固确立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建立健全党员民主参与机制。十七大报告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地位作用所决定的,是加强党的民主建设的基本要求。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程度是衡量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党员的主体地位是通过党员的民主权利来实现的,离开党员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和切实保障,党内民主就无从谈起。切实保障全体党员在党内当家作主,是党内健康政治生活的前提,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
第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党的基本制度,不断完善这一制度是推进党内民主的重要保 1
证。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作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举措,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首次提出了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这就使代表在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履行代表职责、行使代表权利有了明确和权威的依据。二是选择一些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旨在总结以往试点的经验,创新形式、规范程序,为全面推行党代会常任制提供更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经过一个时期的实践后,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会更加完善、更好地发挥作用。第三,完善地方委员会工作机制。党的各级地方委员会是党的组织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如何,关系到党的领导地位。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各级常委会向同级的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这是党内正常的权力归属关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制度”。十七大要求进一步完善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这就从机制上更好地理顺和规范了全委会和党委会的关系,它要求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进一步推动了地方党委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增强了党的执政能力。
第四,改革党内选举制度。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党员享有的基本民主权利。保证党员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础上的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的一项根本制度。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适当扩大差额推荐和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在实践中,许多地方采取参照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的结果来提名候选人。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改革党内选举制度作为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以强调,要求从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等方面予以推进,反映了广大党员的愿望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十七大报告把改革党内选举制度作为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这些重要举措,为深化党内选举制度的改革,以改革党内选举制度为突破口,促进党内民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五,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加强党内监督,是完善党内民主制度,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方面。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把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作为一项重要制度规定下来:“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及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这更好地理顺了党内权力关系。进一步加强纪律检查工作,健全纪检监察派出机构统一管理,完善巡视制度。通过加强党内监督,保证党的权力的正确行使,保持党的优良作风,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第六,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基础和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这为各级党组织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开辟了广阔空间。
第五篇: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研究
大学生实践学习报告(论文)
题目
课程
姓名
学院
班级
学号
成绩
关于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情况调查研究《纲要》及《概论》自主学习杜 韵 楚外国语学院英日二班4130080203
2010年8 月 26 日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关于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情况调查研究
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发展党内民主作为党的建设改革创新的重要课题,提出了有关发展党内民主的新设想。在执政党建设中,党内民主是一个收到党内外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基层党内民主是党内民主的基础,是党稳健推进党内民主这一系统工程的起点。
一、发展基层党内民主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基层党内民主是构建党内民主的基石。要加强基层党内民主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应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首先要解决扩大基层党内民主的观念问题,促进发展党内民主的各项政策和目标的实现,保证扩大基层党内民主的各种方案和措施的真正到位,从而推动党内和谐和社会和谐。
发展基层党内民主是发展党内民主的迫切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有了长足发展,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有的地方和单位,党员对党务工作不太了解,党员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现状迫切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党内民主,以保持和激发党的生机与活力。
(二)发展基层党内民主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前提条件。营造党内和谐局面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在这样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只有以充分的基层党内民主为基础,才能把党内和谐的局面一直发展下去。
(三)发展基层党内民主是提高执政能力的现实需要。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是深入研究党内民主建设规律,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内在要求。坚持和发展基层党内民主,能够极大地调动全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党能够科学地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四)发展基层党内民主是推动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基层党内民主对基层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农村基层实行最直接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也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
二、近年来我国在发展基层党内民主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一)突出制度创新,构建党代表履职保障平台。先后实施了常任制试行办法、代表大会年会、代表视察、提案质询、代表培训和代表考核等综合制度,对代表在年会和闭会期间的职责权利、活动形式、工作保障等作出明确规定,积极为代表履职营造宽松环境。
(二)创新行权载体,开展党代表“五好三评”活动。在党代表中深入开展以“学习宣传好、履行职责好、参加活动好、树立形象好、监督落实好;评选先进代表小组、优秀党代表、优秀提案建议”为主要内容的“五好三评”活动,促进了代表日常行权活动的有效开展,搭建了代表参与党内事务的平台。
(三)强化监督考核,构建党代表退让激励机制。同时,每年底组织党代表进行公开述职测评,凡不称职率超过30%的作不称职处理,连续2年不称职的按程序罢免。坚持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先进代表小组、优秀党代表和提案建议。
三、基层党内民主建设探索中显现出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发展基层党内民主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许多成绩。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随着基层党内民主的不断推进,一些影响基层党内民主健康发展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一)存在的问题:党员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党员缺乏民主意识和民主观念。许多党员忽略了宪法和党章赋予的权利,不主动去参与、监督,不是发自内心地关注党内的具体事务,政治参与意识淡薄。二是部分党员缺乏平等意识和平等观念。相当数量的党员、干部都缺乏这样一种平等意识和观念,普通党员把党员领导干部看得高人一等,在很多问题上乐于服从和顺从,有问题不愿讲、不敢讲。造成了党内民主生活的不正常。党的领导干部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少数党组织的主要领导干部民主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好。有些领导在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上没有处理好,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家长制、“一言堂”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党的领导班子决策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民主不力,主要表现在决策缺乏民主。首先在于领导班子内部缺乏民主,不能首先集体讨论,而是由个人说了算。二是集中不力,主要表现在决策的执行上。有的党员领导班子成员在集体做出决定后,自己不带头执行,反而搞自由主义,损害了民主基础上形成的决议的权威性。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封建专制历史的国家,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缺乏民主和法制传统,权利意识比较淡漠。战争年代形成的领导体制的影响。从建国开始到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党长期沿用了战争年代形成的一元化领导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发展党内民主就受到很大限制,党内民主实现的难度就更大。党内生活和社会生活衔接、磨合得不好,淡化了一些党组织和党员的民主意识。比如在一些非公有制和新型社会组织中,有的还没有建立起党的组织,党员过组织生活都很难,追求党内民主的动力不足,民主意识相对淡化。
四、进一步推进基层党内民主的相关思考
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推进党内民主的任务仍然相当繁重。总结以往经验,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先从基层做起,再逐步推进,这是党内民主建设应当遵循的一条规律。为此,我们必须作长期不懈的努力,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党内民主。
(一)发展基层党内民主必须把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作为前提和基础。发展党内民主,实质涵义是充分实现和保障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制约党内权力的民主权利。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党员权利与党内权力之间的关系,并明确相应的制度规定。紧紧围绕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就抓住了党内民主建设的根本。
(二)发展基层党内民主必须把服务于党的执政使命和中心任务作为方向。党内民主作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在全党共同的政治信仰和奋斗目标基础上的,它既是新时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一个重要手段。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实现
自己的执政使命和中心任务。
(三)发展基层党内民主必须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前进的动力。广泛而深刻的世界变化和国内变革,决定了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对基层党内民主建设而言,就是要使改革创新成为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的不竭动力。要充分认识推进基层党内民主的实践性与长期性,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党内民主的发展。
(四)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政党的重大区别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具有强大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根本保证。只有把握好发展党内民主与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关系,才能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当代中国基层民主建设在改革开放30年中已结出丰硕的果实。目前,我们已经建立起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实行民主自治。这一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基层民主的不断扩大,将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给物质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可以肯定,随着基层民主的不断扩大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们的国家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