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落实“一线一册”管理机制调研报告
办事处落实农村党员“一册一线”管理机制情况的调研报告
自2007年赣州市党委实施农村党员“一册一线”管理机制以来,办事处党委积极响应,并且大力推行,严格按“一册一线”要求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考核,开创了农村党员管理的新局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激发党员使命感,提高党员的服务意识和宗旨意识。“一册一线”教育管理工作开展以来,办事处在512名农村党员中发放了管理服务手册,各村、居委会结合实际制定了管理红线标准。农村党员尤其是部分思想落伍的党员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认清了党员的道德底线,并自觉遵章守法,作动员和群众的表率。许多农村党员“舍小家,顾大家”,为办事处工作和村级建设贡献自己力量。
谢瑞沅是办事处杨梅村党小组长,为了支持征地拆迁工作,他在上门宣传后的第二天就到杨梅新村租好房屋,并及时将房屋全部腾空,以实际行动支持征地拆迁工作;谢贤金是卢屋栋二组组干部,除了带头拆掉了自家房子,还顶着家族压力,积极协助拆迁工作组圆满处理了谢家众厅;邱世龙刚刚参加完办事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当拆迁干部到其家做宣传工作时,他表示一定全力支持开发区的征地拆迁工作,虽然还有部分征地补偿没有到位,到他却没提任何要求,带头第一个拆掉房屋。像谢瑞沅、谢贤金、邱世龙这样支持征地拆迁工作的党员干部还有很多。党员干部、村组干部不怕苦,不怕累,磨破了嘴皮,踏遍了门槛,晒黑了皮肤。正是许多农村党员的强烈使命感,保证了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完成。
办事处在机关大楼、村(居)办公楼分别建立了党员服务中
心,以党员服务岗为单位,在农村党员中广泛开展为民服务。党员将自己联系和服务群众情况如实记录在《手册》中,作为党组织对自己考核和民主评议的重要依据。既激发了党员的服务热情,又方便了群众办事。
二、以《手册》为载体,抓好农村党员建设。
《党员管理服务手册》下发后,党员的学习培训、扶贫帮困、党员互助、新农村建设以及其它有益的组织活动在《手册》上明确和记载,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对照“一册一线”的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相互监督,形成了一股学习的热潮。
2009年,我处纳入流动党员管理的有12人,其中流出党员10人,流入党员2人。我处以《手册》为依托,建立了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台帐和流动党员分工联系制度,流动党员所在党支部班子成员分工到人,具体负责所联系人员的外出活动情况,实行定期汇报制度,并且记录在每个党员的《手册》上,进一步深化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为外出流动党员学习、教育、管理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通过“一册一线”制度,办事处党委和各党支部能及时掌握各党员的思想动向和实际情况,了解党员的所思、所想、所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开展好结对帮扶活动,做好对困难党员的教育引导和帮助工作,使他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也增强了他们作为党员的光荣感。
结合办事处的实际情况,处党委制定了科级党员干部每人帮扶2户困难党员,机关普通党员干部和村两委干部每人帮扶1户困难党员的帮扶政策。实行定期走访和传统三节必访,切实帮助困难户解决生活生产上的实际问题,每年帮助办实事2件以上。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大部分困难家庭得到了帮助。
我处大坪村党支部以南北两个社区的建设为切入点,着力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效应,通过党员联系群众,给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开发村组预留地等形式,将南北两个社区建设成为功能齐全、卫生整洁、社会稳定的社区。
四、围绕“一册一线”管理机制,加强对农村党员的量化考核。
办事处专门抽调人员组成“一册一线“工作督导组,每季度对各党支部落实党员“一册一线”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调度。各包村领导和包村干部挂点联系村党组织,及时掌握、指导和督促村党组织落实“一册一线”管理措施,并参与和指导村党组织和党员的年度考核评比工作和民主评议工作。
各村党支部建立“一月一评,年终总评”的考评制度,组织成立“一册一线”管理工作督导小组,每月检查一次党员“一册一线”的履职落实和记录情况。每年“七一”推优和年度表彰前,通过召开党员大会、群众代表大会,根据月评情况,对党员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确定推优人选。“一册一线”制度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给基层党组织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办事处以创先争优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为抓手,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树立典型,鞭策后进,把“一线一册”开展成为一项“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推动各项事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期工程。
第二篇: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机制调研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流动人口的迅速增长,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给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等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因此,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已成为我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一个难点。
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人口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把常住人口和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落实,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呈现出平稳、健康、有序的良好发展态势。加强领导,实施齐抓共管。区级成立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区长为副组长,人口计生、公安、工商、卫生、民政、劳动等有关部门和重要单位为成员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领导小组,建立了共管部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乡镇级成立由计生办、派出所、工商、劳动、卫生等相关人员组成的流动人口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层层签订了责任书,从上至下形成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网络,逐步形成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的大格局。加强整治,开展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开展了多次针对出租屋流动人口的全面的宣传、登记、查验证专项行动。全区计生干部与民警、平安服务队员及流动人口协管员联合,在白天、晚上分批到各村开展地毯式登记。登记以“村不漏屋、屋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项不出错”为要求。今年,全区新登记、查验证流动人口15000余人,其中已育龄妇女6099人,并且已经及时录入wis信息,全区进入微机管理的育龄妇女达到20433人,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为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加强指导,抓好“两个”平台。加强了日常检查、指导、通报和督促,使国家和省内两个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在双向管理服务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自2007年9月21日至2008年8月20日,国家平台全区共接收信息714条,已反馈713条,信息反馈率均为 99.86%。
二、存在问题
虽然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
1.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还存在一些死角和漏洞。个别地方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没有真正做到属地管理,而是认为流入人口计划外怀孕,赶走了事,流出人口在外地计划外生育按统计口径哪生哪报,不影响计划生育责任状指标完成。现如今流出地不允许收取抵押金,也没有有效的约束手段,更有甚者,外来即不办理《婚育证明》又不让你知道去向,即流出地知情不知人,没办法,流入地知人不知情,没措施。从而导致一些偷生人员有机可乘,这严重地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落实。
2.对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查验、核发力度以及对违反计生政策人和事进行处理较难。对流入我区各乡镇的人员,大多是家境较贫寒,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员进行处罚,即无物又无钱,起诉到法院,法院也无力执行。有的“三无”人员,在你查证时以各种借口搪塞你,又无具体制约措施,让计生工作人员左右为难。对流出人员说话无人听,调查了解无人在,兑现处理好似“纸上谈兵”,更有甚者偷偷以外出打工为由,实际是躲生,但怎么调查打听就是不知去向。各地管理规定不一致,对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不到位,所以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后不回原居住地接受处理,也未受到现居住地处理的现象较为突出和明显。
3.工作要求的不断变化,管理措施的不断推陈出新,个别干部对这一变化仍然很不适应、不习惯。以往的那种“株连政策”已经被废除,现在强调文明执法、正确执法、优质服务。个别人对计划生育“七不准”规定不理解,工作上存在畏难情绪,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与服务服务弱化。
4.综合治理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没有真正形成。虽然建立了“综合治理、齐抓共管”机制,但是有些部门应付了事,认为我没有义务为你开展工作,还有的部门只做表面文章,应付检查,造成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出现空档现象。
三、对策及建议
1.强化宣传,提高各乡镇对抓紧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公朴意识服务群众。在宣传的形式上一定要推陈出新,在抓好广播、电视、文艺宣传的基础上,还可以办一些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生殖健康、青春期教育等专栏,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内容。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城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领导,协调公安、民政、工商、税务、卫生、劳动、城建等部门,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真正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把工作抓实、抓牢、抓好、抓到位。
2.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制,划定归属、明确职责。为了杜绝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沾轻怕重”、你推我争的不利局面,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不断档脱节
龙图腾 乱世巨星 魅惑羔羊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完善社区管理机制调研报告
完善社区管理机制调研报告
2009年12月26日,上海市**区**社区办事处正式成立。**社区在基层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一、**社区的居委基本情况
**社区现有2个居委会--海畔社区居委会和目华新村居委会,海畔社区居委会于2007年8月成立。住户主要由原朱家村、胡滨村、柘林村、漴缺村拆迁户组成,辖区总面积1平方公里。辖区内住宅楼共24栋99梯。辖区总人口698户1977人,常住人口608户1775人;流动人口244户780人。
目华居委会成立于2006年7月。住户主要由原公平村、柘林村、**南村、林海村的拆迁户组成,辖区总面积0.93平方公里。住宅楼共38栋98梯。辖区总人口1733户2984人,常住人口450户1652人,流动人口387户1262人。
2个居委每年由社区下拨25万人头经费,另外的公共管理、服务经费由社区承担,比如,2011年小区内添置晾衣架、户外凳之类设施共计投入经费20余万元。
二、**社区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主要成绩
1、健全社区党的领导组织体系
为发挥党在社区建设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在社区党工委的领导下,健全了社区党的组织机构,实现了两个100%,即“一居一支”;同时突出了党建带团建和党建带工建。在各居委会均建立了不少于30平方米的“党员电化教育室”。
广泛开展了党员志愿者的活动。通过开展“社区党员办实事”、“争先创优”等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增强了社区党、团、工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发他们在社区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党员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服务达500余人次。
2、健全居委会民主自治体系
为充分发挥居委会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依照《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各居民区组成居民会议,依法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并负责对社区的重大事务进行讨论、评议和制定社区的《居民公约》。居民委员会在办事处的指导下,健全了居委会学习、会议、考勤、评议等九项制度,实现了包括居民办事程序、居委干部职责、居委人财务管理、社区服务项目在内的居务公开。
为改善居委会办公条件,社区将居委会连入**政务办公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居委会办事效率。为居委会更好地开展社区服务、组织社区活动,在每个居委会还建成了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的活动站,实现了“一居一站”。
为提高居委会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社区对全体居委会主任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人均培训时间达72学时。通过一年的努力,提高了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增强了自治组织的建议。
3、建立具有社团和中介性质的社区服务体系
根据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原则,社区建立了“海畔居委残疾人协会”、“目华居委残疾人协会”和“**社区老年协会”。协会成员均由地区单位和居委会的代表组成。各协会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区社团组织承接了办事处剥离出来的部分社会服务职能,开展各项社区服务活动,在整合社区资源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区服务,维护社会稳定
从服务社区、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要求出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现“一门式”办公。服务中心大厅设9个办公窗口,将劳动就业、民政救助、医疗保险、残联等部门的工作统一安排,公开办公。综合服务中心对工作人员职责、工作管理制度、文明礼貌用语、为民服务承诺等内容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保证了政务大厅方便、快捷地为居民群众服务,实现社区管理工作前延。
社区派出所在2个居委设立了社区警务工作站,使社会治安工作社会治安工作下移到各个居委会,切实作到了出警迅速、贴近居民、宣传到位,保证了解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
社区与居委会协调解决了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并发挥卫生服务的补充作用,使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满足了居民的医疗健康需求。
三、社区建设才刚刚起步,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社区居委会行政化问题严重。社区居委会作为社区居民的自治组织,并不是一级行政组织。实际上社区居委会的直接管理者是政府,管理模式基本沿用机关自上而下的行政方式。社区的人财物支配权在政府,使社区工作自主性受到限制。
在资金管理方面,社区居委会花多少钱、花什么钱基本由政府决定,居委经费普遍存在和社区经费捆绑使用的情况。
二是资源难以整合。各级民政部门按照职能在社区建设工作中承担着组织、协调、统筹的作用,但实际上民政部门在社区建设的管理和服务中没有相应的财权和人权,因而缺乏有效的协调、管理和组织手段,难以参与到社区的管理中发挥对社区发展的总体统筹和协调作用。各部门在工作重点下沉社区的过程中,都从自身工作的角度出发,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难以形成统一的合力,难以实现资源共享,不利于社区的规范化建设。如社区居民基本信息库建设,公安、劳动、计生等部门使用的是不同软件,社区居委会为此做了许多重复性的工作,造成很大的浪费,也加大了基层的负担。
三是社区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经费保障是社区居委会正常运转的基础。近几年来,各级财政对社区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仍滞后于社区建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面积的不断增加,各项开支的加大,社区维护运转经费将更加困难。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工作的开展和社区工作队伍的稳定性。
四是人户分离难管理,安全隐患重重。现在各小区内住户主要由拆迁户、外来人员组成,居委干部基本上由原先的村委班子组成,而居民人户分离情况严重,管理难度加大。小区内车库基本上都挪作他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四、完善社区管理机制、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目标
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在今后五年,社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需要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以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管理新机制、新格局。
第一,建立各方共同参与社区发展和管理的机制。建立新型社会化管理机制要实行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以社区发展与管理为重点,政府、社会中间组织、企业、居民广泛参与,共同决定社区发展与建设事务,并享有社区发展成果的一种有别于过去那种只能以政府为主进行决策和发展的管理机制。为此,应在法制框架下,鼓励和维护各种社会组织的发展,完善城乡社区居民自治体制,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组织体系,实行依法、科学、有序管理社区,更好发挥人民群众和社会团体与组织参与社区管理的作用,把城乡各项事业管理的基础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积极引导和稳步发展民间组织。民间组织是社会中间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要看到民间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表达不同社会群体利益和诉求,进行社会监督,培育文明生活方式,提供社会帮助和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在民间组织发展过程中,注意从组织的自律性,组织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引导,真正使民间组织成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发展的社会单元,推动民间组织稳步发展。
第三,建立和完善社区工作者队伍。社区工作者队伍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转型过程中新生的一支专门从事社会管理的中间力量,是社区进行自我管理发展的产物。利用社区具有自治的特点,建立各种形式的社区作者队伍,利用社区工作者的特殊身份和专门知识,调节各种社会矛盾,在社区居民与政府,社区公民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实现社区的和谐发展。要注意不断培养和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政治思想觉悟、专业技术知识、法制意识、组织纪律性和奉献精神,这是社区工作者队伍取得工作成绩的前提和保障。
第四,健全社区基础设施,完善和提高社区发展和服务功能。社区是各类经济和社会组织活动的基本空间,也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进步的基础。加强社区物质基础设施建设,是夯实社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和推进社区稳步、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要继续增加教育投入,稳步改善和提高教育发展的条件;着力增加医疗卫生建设的投入,完善社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重点增加广播电视、交通通讯、文化和社会保障等公益事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完善社区的各项服务功能,提升社区公益事业的服务水平。
第四篇:林业局一线工作法落实情况报告
为推进我局行政机关一线工作目标管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县行政机关一线工作法实施方案》(蒙人字〔2010〕24号),现将我局落实一线工作目标管理上半年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按照“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责任科室领导具体抓”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加强我县一线工作目标管理的落实,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工作小组。围绕我县林业发展的思路,按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县林业局一线工作法。坚持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协调处理工作中的问题。转变工作作风,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办事效率,促进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推动执行力的提高,促进全县林业又好又快(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发展。
二、一线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农村能源建设
目标任务:上半年完成沼气427口,改灶150眼。
完成情况:上半年完成沼气207口,改灶82眼。存在问题:省级和州级资金每年分两次下达:第一次到7-8月,第二次到12月中旬左右,所以建池所需资金需由建池户承担;另外,沼气建设具有较强的季节性,5-9月建池较少,10月至第二年4月才是建池高锋期。对沼气建设速度造成影响。需改灶农户大部分在山区,交通不便,成本大,影响了改灶推广速度。
(二)核桃产业发展:
目标任务:2010年6月30日前,完成规划、育苗订单合同。
完成情况:已完成育苗订单合同。存在的问题:各乡镇种植面积没有统计上来,地块难以落实。
(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1.目标任务:2010年6月30日前,完成主体改革。
完成情况:林改主体改革已接近尾声,目前正在进行林改“回头看”工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能按预期目标完成工作。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局将进一步加强工作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日常管理,加强动态监控,查缺补漏,力争年内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第五篇:宗教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县民族宗教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民族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关系到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良好发展环境的大局。近期,统战部同志以“****、****”思想为指引,深入到部分民族村及重点宗教点村,通过与村干部、党员群众开座谈会,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
一、民族宗教工作的现状
多年来,我县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履行自身职责,加大管理、引导、教育力度,服务工作大局。民族宗教工作趋于完善,效果更加明显。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共同发展,遵纪守法,为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当前民族宗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产生,民族宗教工作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一)适应时代要求的主动性还不够足。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对民族宗教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部位乡镇及村委会干部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对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认识不到位、理解不深不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模糊认识和麻痹思想。
(二)应对复杂局面的前瞻性不够强。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量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进入外地城市务工,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相互交织,境内因素与境外因素相互叠加,现实社会与网络空间相互影响,民族宗教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部分非法宗教活动、境外宗教渗透等还未得到全面遏制。
(三)依法规范管理的精准度不够高。有的党政干部和基层工作人员在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时,运用法治思维和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不足,存在两种倾向:一是一般问题民族宗教化,过度强调和夸大民族宗教的特殊性,不敢触碰;二是民族宗教问题一般化,淡化和漠视民族宗教问题的政治敏感性,容易导致小事演变成大事,引起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矛盾被利用、扩大,造成工作被动,特别在应对涉及民族宗教的突发事件和网络舆情方面,缺乏规范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和预警防范措施。
三、做好我县民族宗教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民族宗教无小事”,少数民族群众与汉族群众、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信仰等方面的差异,构成了人们生活的多元化。各民族群众在山产经营和社会交往中,因经济往来、风俗习惯、天灾人祸等原因,经常出现民族个体之间的摩擦和纠纷。如果处理不及时,解决不当,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处理不公,就会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并有可能引发一种民族情绪。对此,我们在平时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不改进工作方法。首先,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民族政策、知识,增进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其次,坚持排查不稳定因素制度,及早掌握少数民族群众中的各种苗头性问题,预防在前,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第三,充分发挥管理网络的协调作用,对少数民族反映的问题分门别类,提交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以稳定群众情绪,避免事态扩大。
(二)改善民族村居住环境。促进民族村经济发展。借大环境,大招商引资步伐,引进蔬菜水果的种植技术,大力发展产业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有关政策和资金,让广大少数民族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加大对少数民族村的帮扶力度,通过一对一帮扶等形式在山产技术、养殖技术方面,加大对少数民族困难群众的帮扶,使民族村经济有一个较快的发展。
(三)充分认识民族宗教在统一战线工作中的位置。在县区人大、政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广泛征求民族宗教工作部门意见,保障和解决少数民族代表、委员的素质及人员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