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靖迁陵镇三富活动的调查与思考
保靖迁陵镇“三富”活动的调查与思考
向安生
近几年来,保靖县迁陵镇党委紧密结合十七大对基层党建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立足镇情,大胆探索,在农村党员中着力实施以“党员带头富、带领村民富、让集体经济富”为主要内容的“三富”活动,为加强农村党建工作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长足发展。2008年,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6.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78元。该镇被州委、州政府授予“全州十大魅力乡镇”、“全州四个文明建设先进镇”等荣誉称号。
一、活动背景
迁陵镇是保靖县城所在地,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穷、库”区。全镇面积168平方公里,下辖14个行政村7个社区,人口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万人。全镇党员1397名,其中农村党员1012名(外出务工经商党员200余人),约占党员总数的72%。农村党员中,年龄35岁以下的149名,占14.8%,35-45岁的386名,占38.1%,45岁以上的477名,占47.1%,因年老体弱,使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力不从心。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7名,有高中、中专学历的217名,有初中学历的422人,初中以下学历的356人。近年来,镇党委针对农村党员年龄老化、能力弱化、作用淡化,党组织班子战斗力弱、凝聚力弱、号召力弱,70%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缺乏为民办事的物质基层的现状,在全镇开展以“党员带头富、带领村民富、促进集体经济富”为主要内容的“三富”活动。
二、具体作法
1、抓党员带头富。近年来,镇党委紧紧围绕提升农村党员致富带头的素质和能力这一主线,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契机,定期举办党员实用技术培训班,规定每个党员每年参加技术培训不得少于40学时。采取请进来与
走出去、自主学习与菜单培训相结合、学习培训与实践提高相结合等方式,帮助和引导广大党员学习科技知识、法制知识、市场经济知识。
通过学习培训,70%以上的农村党员都能积极开拓创业门路,其中,有50%的农村党员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和自身的特长,带头发展种养,并带动群众不断扩大规模,形成特色。有25%的农村党员充分利用有利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5%的农村党员带头办企业,安置了大量农村闲置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
2、抓党员带领村民富。在“三富”活动中,镇党委始终把“党员带领村民富”作为基本出发点,创造了形式多样的带动模式,把“党员带头富”的效果体现到“带领村民富”上。针对部分群众自己搞产业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等困难,积极鼓励党员干部带头拉着群众一起干、帮助指导群众干、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干等多种形式,先富带后富,共走致富路。
梭西村原是省政府办公厅和省长的扶贫联系点,该村山高路陡、交通闭塞,是一个“缺钱买盐、缺粮过年”的土家山寨。在省长亲切关怀下,广大党员带头先富,引领群众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率先在全州建立了第一个绿色椪柑出口基地,人均开发2.7亩,年增收721元;建立杂交生猪养殖场,支持12户党员进行规模养殖,年创收2万余元。
3、抓促进集体经济富。近年来,在镇党委指导下,各村通过公开拍卖一次性出租村零散土地、山塘等集体资产,三联、东风、牛角、杨家等6个村每年增加租金收入1.5万元。通过公开招投标,将经营不善、常年亏损的村自办养殖场、沙石场、种植场等发包给本村党员群众,大田、三花、梭西等8个村每年收取承包费1万余元。全镇14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有5个,1万元到5万元的有6个,5万元到10万元的2个,10万元到30万元的1个,实现了无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
三、主要成效
1、转变了农民党员的思想观念。广大党员切身感受到如果自己富不了不能带头富,甚至比群众都穷,就没有威信,在群众面前就会“说话无力”,“腰杆不硬”,“底气不足”,从而激发起创业干事热情,形成了敢想敢闯敢干、勇当致富能手的浓厚氛围。大田村66名党员,在支部书记向代兵的带领下,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找门路、选项目、闯市场,人人都有致富项目,个个都是致富能手。
2、提升了农民党员的发展能力。一大批具有新知识新本领的新型农村党员涌现,大多数农民党员干部眼界宽了、办法多了、本领强了,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高了,份量重了。调查表明,有50.8%的农民党员掌握了除种粮以外的1—2门农业种养实用技术,全镇“实业型”党员干部已达51名,占党员总数的5 %。花井村12名党员,深感自己营销水平有待提高,于是主动到县农办、县农业局学习营销知识,在2008年椪柑滞销期间,他们足迹遍及安徽、山东等地,销售椪柑100万斤创收2万元。
3、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在“三富”活动中,广大党员通过与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开展技术援助、传授管理经验等形式,为群众出点子,找路子,寻求致富途径,拆除了“隔心墙”,架起了“连心桥”。许多富裕起来的农村党员不但积极扶持群众创业致富,而且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回报社会。近3年来,全镇广大农村党员累计为群众维修、硬化道路37.5多公里,帮扶困难群众700余户,资助贫困学生107名。群众感到党员干部为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对党组织的怨气少了,感激多了,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四、几点启示
1、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立足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实践表明,农村党员实践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要履行善谋发展、善带民富、善待百
姓的的责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更加贴近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这个最大的时代主题,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推动发展的能力,着力创新农村发展理念、转变农村发展方式、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农村和谐、农业现代化、农民小康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要在岗位中践行科学发展观,农村党员必须带头富、带领村民富。农村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农村党员的“带头富、带领村民富”能力强了,村集体经济实力才能壮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就能提速,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就能实现。农村党员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也不是空泛的,而是鲜活的,只有落实到党群共同致富的全新实践中,才能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实践中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富民的实效中真正体现先进性。
3、要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必须更新用人理念、创新选人机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各级党组织必须树立“抓发展必须抓党建、抓基层”,“抓党建必须抓书记、书记抓”,“抓党建必须抓创新、抓制度”的理念,深化“素质提升”工程,大胆培养吸收会发展、甘奉献的各类致富能手加入到党组织,真正把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响好的优秀党员,有热情、有知识、有见识的年轻党员,充实到乡村两级领导岗位,努力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带头富、带领村民富、让村集体经济富的先进群体,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优秀人才密集的先进组织,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保靖县委常委、迁陵镇党委书记 向安生
第二篇:对基层“三互”活动的调查与思考
对基层“三互”活动的调查与思考
近来,我采取集体座谈、个别交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近100名官兵就“三互”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99%的同志对“三互”活动都有所了解,68%的同志对“三互”活动的内容、主要目的能正确回答,普遍反映“三互”活动的开展对加强部队的管理教育、改善官兵关系、预防案件事故、提高官兵自身素质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但问题也不少,有60%的同志对“三互”活动的内容“互帮、互学、互管”知之不多;有45%的同志认为“三互”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互相监督”,还有3%的同志认为是“责任连带”,对“三互”活动的目的、意义、地位、作用、活动方式等还了解不多、知之不深。为使“三互”活动在部队生根、开花、结果,我认为各级政治机关帮助指导基层工作时应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工作:
一是要强化意识。我在调查中发现,从支队到中队,不少官兵对开展“三互”活动认识不高,意识不强,认为这是一项季节性和突击性的工作,因而没有长远打算 和具体安排;虽然下了不少文件,也签订了《责任书》,但大都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入脑、入心,领导安排一次搞一次,缺乏自觉性。总部徐永清政委在1998年武警部队工作会议上指出:目前在部队开展的“三互”活动,是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形式和载体。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它作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当作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要学习北京总队六支队的经验,把开展好“三互”活动提高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培育“四有”新人、促进《纲要》落实、增强部队战斗力、凝聚力和圆满完成以执勤和“处突”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高度上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活动意识,这样才能领导、指导部队开展好“三互”活动。
二是要融入工作。“三互”活动作为部队一项经常性工作,不论是工作、学习、生活都应有它的“身影”,有它的地位和作用。但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大多数同志认为这仅仅是一项活动,满足于小组开开会、谈谈心、写写体会等。有的单位为了图形式,把“三互”活动定在星期日的晚点名前,这简直是走过程,应付上级检查。有的单位领导认为“三互”活动搞多了,会影响其它工 作的开展。我认为这是对“三互”活动的曲解,是宣传教育不深或帮助指导不力所致。“三互”活动应该渗透于每个官兵工作、学习、生活的全过程,特别是要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到这项活动中。“三互”小组之间在工作上有收获时互相学一学,退步时互相拉一拉,执勤训练中、执勤上哨前互相提一个醒,有心得体会时互相谈一谈,动作不准时互相教一教,劳动学习中有困难时互相帮一帮,遇到问题时互相议一议,管理教育中发现违纪时互相管一管,日常生活中有难题时互相解一解。只有这样“三互”活动才有意义,才有收获,才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三是要注重深化。目前,基层部队所开展的“三互”活动,绝大部分停留在互相关心、互相管理、不出或少出事故这个层次上,没有充分发挥“三互”活动对部队全面建设和提高官兵的整体素质的重要作用。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三互”活动开展得好的单位,部队全面建设都比较好,官兵的个体素质、整体素质都比较高,精神状态也比较昂扬。众所周知,批评与监督是“三互”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措施,要使这个重要措施真正产生良 好效果,最终还取决于被批评监督者有很好的涵养和自知之明。所以我们的“三互”活动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提高,不断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三互”活动的影响力,从提高官兵整体素质和部队全面建设的高度来抓。只有大家的认识提高了,活动才会深入持久,效果才会明显。成效才会显著。
四是要坚持长久。“三互”活动是一项经常性工作,所谓“经常”就是经久长远之意,这就是说“三互”活动这个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将贯穿于部队建设的始终。但从了解的情况看,50%的基层官兵认为“三互”活动是一项临时性政治教育,存在上面抓紧一抓,下面动一动的思想。所以我认为要使“三互”活动坚持长久,一要健全政策制度,将“三互”活动纳入 到日常工作中去;二是各级政治机关要加强指导和引导;三是基层官兵要把它当作“基本功”来练。这不仅是对官兵在部队服役期间负责,也是对官兵一生负责,不仅利军,也利民,不仅有眼前的利益,也有长远利益。只有这样,“三互”活动才能持之以恒,健康发展。
第三篇:关于**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镇党委书记***
我们**镇地处宿迁、淮安“两市”“三县”交界处,是沭阳县的南大门。205国道从集镇中心纵贯南北。全镇辖1个居委会和8个行政村,3.2万人,其中集镇人口6251人。96年以前,集镇大多数是低矮的平房,土坯房也随处可见,并且仅有一条街可以用于集市贸易,街道狭窄、拥挤,挤占205国道经营、堵塞交通的现象时有发生,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近几年来,我镇积极响应市、县的号召,把抓好小城镇建设作为改变本镇经济落后面貌的战略措施之一,对集镇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开发。到目前,政府和居民总计投入5000多万元,已建成楼房1200多幢,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铺设水泥街道8条,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形成“四纵、四横”的新格局;建成一条商业街和一个农贸综合市场,建成钱宁商住小区和二中住宅小区,并在集镇北首205国道东侧落实一个工业集中区。集镇门面房利用率达98%,集镇区人口达1.2万人;镇区绿化面积达71.6万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13.6万平方米。集镇初步实现了绿化、亮化、美化,被评为省、市新型小城镇。
一、主要做法
(一)立足长远,高起点编制规划
我镇本着“立足长远、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先后聘请无锡市建筑设计院、淮阴市规划设计院、淮阴市园林规划处等单位专家到**实地勘察、论证,集思广益,构筑了**集镇“四纵四横”的建设框架,后又经过多次修订,完善了《**集镇总体规划》和《集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集镇区面积由原来的170公顷规划为202公顷。在编制规划上,对市场、商业街和小区布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使规划不仅符合实际情况,易于操作,又凸现长远性,为小城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实行市场化运作,加快建设进度
加快小城镇建设,关键是要解决资金投入问题。我镇本着政府少花钱、办实事的原则,举社会之力,集民间资本。镇政府把资金主要用于街道水泥路建设上,发动群众自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引导他们融资建房,并吸引本镇及外地大户到集镇建房,政府在小城镇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占整个投资的15%;对于下水道、彩砖、花坛等配套设施,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一律由集镇单位和居民承担,灯箱广告由机关单位出资置办。同时,我镇实行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吸引外地客商搞开发,强化政府引导,吸纳群众参与投资建设,解决了政府统一建设所面临资金困难的问题,加快了建设进度。农贸大棚市场、商业一条街和住宅小区都是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吸引开发商竞标兴建。原**供销社有一块场地长期闲置荒废,镇里通过引进武进客商投资300多万元,进行开发建设,建成了一个功能较为完善的大棚综合市场,建成商品房56间,面积6000平方米,铺设水泥路面1752平方米,砌设市场经营柜台324个,供电、供水等设施配套,全镇肉类、水产、熟食、干杂货、蔬菜、水果等摊点全部进棚集中经营,交易十分红火,周边县乡的群众也纷纷来这里交易,日交易额达6万多元。今年3月份,我镇又引进浙江客商对供销社长期荒废的另一块场地进行开发,兴建饮食服务一条街道,目前已即将完工。这样,不仅缓解了资金困难,还推动了城镇建设,提高了建设品位。
(三)严格管理,维护小城镇形象
我镇始终强化小城镇管理工作。首先是成立组织,设立了**集镇管理监察中队和环卫所,集镇每条街道上都配备了垃圾桶,总量达135只,配置了垃圾车和洒水车等保洁工具,集镇居民户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和“文明卫生保证书”。对于影响集镇卫生、破坏集镇公共设施者予以严管重罚。成立了由人大牵头的环境卫生督查小组,除每星期一作为定期检查外,还不定期对各单位及居民的卫生情况进行突击检查,并对检查的情况进通报,对查出的问题进行曝光和处罚,实现集镇卫生管理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四)加快利用,活跃小城镇市场
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我镇始终把加快小城镇的利用、盘活存量资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细、抓实。提出了“五句话”口号: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进镇,用优美的环境吸引人进镇,用优惠的政策鼓励人进镇,用优质的服务感动人进镇,用强有力的手段推动人进镇。这样,不仅吸引了一大批人进镇经营,也使建起了房屋的集镇居民很快利用临街、临路的优势搞起了经营,小商品、建材、家禽交易等一些专业市场也日益活跃。
二、存在问题
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1是小城镇环保问题比较薄弱,特别是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严重滞后,没有环保设施,居民环保意识不强,城镇环境管理相对滞后,导致居民生活环境质量较差。生产生活废(污)水任意排放,垃圾废物随意倾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和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2是小城镇规划还显滞后。有的规划不重视特色设计,有的开发建设方式也较为落后,综合开发率低,街景设计、重要地段和重要建本稿件版权属于517878秘书网筑物的设计都还单调,品位不高。
3是城镇功能不完善。小城镇的第三产业发展不快,市场规模偏小、档次不高,金融、劳务、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集聚乡镇企业的能力较差,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力、整合力不强。
三、对策与建议
1、要高标准编制小城镇发展规划。规划小城镇时要有前瞻性,要聘请专家实地考察,根据本地区的地理位置、人文景观、民俗风情、产业特色和现有的建筑格局以及城镇今后的发展定位,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小城镇发展规划。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因素,留足发展空间,在编制规划时不能只考虑目前财政承受能力,应当把目光放远,对一时财政压力确实比较大的,一方面采取灵活多变、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建设,另一方面可以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战略。切忌为了追求短期政绩和眼前经济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
2、要千方百计聚集镇区生产要素。农村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城镇要发展,就要有人气。为此,政府应出台相应举措确保各类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一是出台小城镇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对于在镇区规划范围内购地建房的,在各项规费收取上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手段,更加优惠的价格,在办理证照、手续方面,要缩短批办流程,减化手续,热情服务,提高办事效率,以增强城镇的吸引力。二是对农村大户房屋改建要加以控制,引导其进城镇建房购房,形成“人往街上聚、家往镇上搬”的热潮。三是加快城镇各类功能小区的规划建设。按照规划要求,尽快完善城镇配套功能,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功能区建设,提升城镇的发展水平。
3、要加强环保工作。搞好小城镇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置规划,并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工业发展等情况的不断变化,调整和完善有关规划,并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责任。针对乡镇小城镇环保问题,设立环保机构,加强执法,开展环境整治。增加投入,添置必要的环保设施。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4、要发展特色产业。产业是支撑城镇发展的基础,是繁荣城镇必不可少的条件。要加快小城镇的发展,首先要壮大自身的产业基础。在壮大产业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发展特色经济,在多业并举的同时,发展龙头产业,特别是要开发本地二、三产业中具有特色的项目,不断做大做强,不仅提高镇域经济的支撑力,还可以提高地方知名度。
第四篇:xx镇综合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xx镇综合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镇党委为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于9月17日印发了《xx镇深入开展“访解促”活动的实施方案》,其中,安排了深入开展“走基层、接地气、访民情”调研活动。要求镇机关干部深入到村(居)、企业开展走访调研活动,切实做到“五访五问”(“访基层干部、群众代表,问发展良策;访创业能手、致富大户,问致富经验;访上访户、意见户,问问题原因;访困难户、低保户,问群众疾苦;访服务对象、管理对象,问期望需求”)据此,本人就xx镇的综合情况进行了调研,并解剖了xx、福选两个村。现就xx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村级组织建设与集体经济等方面的现状,连同个人思考的看法,归纳如下:
一、发展现状与近两年的变化
xx镇是xx西部边陲重镇,全境146平方公里,版图居全县第一,其中,林地xx万亩,耕地xx亩,水面xx亩。全镇辖xx个村1个社区,户籍人口xx万,其中,常住人口xx万左右,其他xx万人左右或常年在县外务工,或多年在外地居住,只是没转走户口。近两年,镇党政工作按部就班,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缓慢。
1、领导班子团结齐心,尽心尽力。该镇领导班子由9名党委成员组成,其中,x5人分别兼任人大主席、镇长、副镇长、政协联络处主任。年龄最大43岁,最小29岁,平均38岁。2011年换届以来,确立了“打造四祖品牌,建设旅游名镇”的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团结共事,形成了无特殊情况每周一开党委扩大会,结上周工作帐,安排下周工作的惯例,沿用党委成员包片、一般干部包村、片区工作组长协调推进工作、关键时候纪委和党政办派员督办、依据工作绩效实施奖惩等工作方法,各项工作在全县居中游水平。
2、干部队伍听鼓下桡,履职较好。镇村两级干部优劣并存,工作负荷倚轻倚重,工作业绩红绿分明。普遍是听鼓下桡,再三结帐,勉强能够完成工作任务。镇机关公务员45人,除9名领导干部外,6名工作组长负荷较重,其他30名干部虽然包村住点,但总显悠闲。镇级干部编内186人,编外10余人。大多满足于完成镇上布置的工作,主动谋发展的人不多。履行职责只能说是较好。
3、经济社会有所发展,速度偏慢。在社会发展方面,镇党委、政府在抓发展方面,两年来先后办成了十件实事:一是争取项目,拆迁了20多户农房,启动了大金塔建设;二是修缮xx水库,并正在建设xx客堂;三是投入30万元,安装镇区路灯136盏,镇区路灯全面连接;四是把龙坪自来水送到20多个村的多数农户;五是投入150万元,对叶塘街实施徽派改造;六是完成了计生服务中心整体搬迁;七是对长安湖5000亩水面进行综合改造,建设了3000亩精养鱼池;八是在xx、九房两村,为奶牛场租地1000亩,并承建了奶牛场大道;九是兴建了大庙福利院;十是投入60万元,添置了2两中型垃圾车和1辆洒水车。还有3件实事在筹建之中,即:原桥头医院开发与“一河两岸”示范点建设;连接xx老街与叶塘路的新街筹建;黄商xx连锁店;投资额达1.5亿元的沥青混合料加工企业在钱建楼村筹建。各村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库区后扶项目和向上争取项目,累计兴建垃圾池517口,购置垃圾桶2765个,添置各种垃圾运输车辆65辆,垃圾箱30个,建垃圾填埋场48处,文化活动广场23个,安装路灯65盏,绿化植树25.86万棵,清淤沟渠85.4公里,修建道路73.4公里。在经济发展方面,镇政府在原有企业中,培育出李俊机筛厂和威艾彼饲料公司两家企业进规,快岭村成功引进了1万只规模的蛋鸡场、福村引进了400头羊的养羊场。全镇继续保持打工收入占大头的经济格局。本地从业劳力11658人,外出从业人员17250人,从而取得农民人均纯收入5380元的成绩,仍然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4、民生需求。各有千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生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我们了解到,xx镇民生需求的主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渴望长治久安的平安生存环境,是大多数群众的愿望。虽然该镇通过签订责任状,各村经常排查矛盾纠纷,并及时化解、调处,但是盗窃、斗殴、地痞地霸的威胁,还时有发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十分期盼政府打击歪风邪气和黑恶势力,为他们保平安。第二,更多的困难群众想获得低保,并指望提高低保救助标准。对城镇低保标准比农村低保标准高出几倍,而且不少富人拥有低保,基本生活都难维持的贫困农民,很有情绪,痛恨社会不公,显失公平。第三,尚未迁移的山民渴望“移民建镇”。改革开放35年来,山区群众迁移到平原者,十之八九,而至今仍困在山区的人,本来就是智力或经济能力相对较差的,偏又遇上“一地难求”的大气候和山区就学就医困难的大背景,迁移之想,寸步难行。如:团山村胡国水,虽然目前无小孩上学,但儿子急需成家,就因为家居深山,一个个恋爱对象与子分手,该户碾转于xx、城关闲置的旧房之间,迄今尚未买上合适的房子。想迁移的山民们希望政府在镇区附近划地建房,圆迁移梦,解就学就医之困。第四,种田农民盼望政府扶助,把水利设施修得更好。尽管xx镇近两年争取了县农业综合开发和高产农田项目落户,兴建和维修了大批水利设施,但依然难满足种田农民的需求。鱼儿离不开水,农民离不开田,而种好田,水是前提。他们盼望政府出资,多修一些提水泵站,用来抗旱;多硬化一些沟渠,减少排灌障碍。第五,山区村民盼望修建公墓,集中祭奠。避免山险林深无路可走之困,避免易引燃山火之患。
5、村级组织建设,停留于有人管事的水平上。近两年,xx镇党委在基层组织建设上,开展了“基层组织建设年” “学习贯彻十八大,争创发展新业绩”、“结对帮扶”、党员设岗定责、“五务合一”、“党员星级评比” 等主题实践活动,进行了干部值班服务、民主评议与表彰、发展新党员,查处违纪党员干部等日常工作。按照“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的要求,目前只能说是停留于有人管事的水平上,干部职数都不缺,能履行基本的岗位职责。在依章理事上却做得不够。比如,诸多党建方面的制度,多项是难得执行,村民自治章程也是摆设,平时理事多是干部随心所欲。在“有钱办事”上,更是捉襟见肘。
6、村级集体经济,依旧十分薄弱。全镇47个村和1个社区中,集体年纯收入过xx万元的屈指可数,也就是xx、xx、xx3村而已,除xx是“空壳村”外,xx村年集体经济纯收入只有0.2万元。以我们解剖的xx、福选两村为例。xx村债权不足30万元,债务近70万元,自身收入为零,原有的鱼池、两个老桔园、老村部房屋,早在多年前全部拍卖,闲置的校舍,一半改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一半卖给农户作住宅。实际是是个集体经济“空壳村”。福选村只有湖边20亩鱼池,年承包费0.69万元,荒山全部归各自然墩所有。平时维持运转和干部工资补差,每年开支需8—9万元,都要靠找关系向上级争取和向社会化援。这样的经济状况,势必无钱办事。福选村今年抗旱修建泵站,就靠县交通局、县农办、县一中各援助2万元,共6万元。全镇各村都修了通村通组水泥路,都兑现了干部工资,村村都是以化援作为后盾的。
二、存在问题与主客观原因
纵观xx镇的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通过分析,不难找出存在问题与主客观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1、任期规划的完成进度与已经过去的任期不同步,难以兑现承诺。就镇党委、政府而言,五年任期过了两年,且不说“建设旅游名镇”的大话难以实现,就三届人大一次会上宣示的“发展旅游产业和旅游产品”、“开发黄龙潭、高山寺等旅游景点”,还未梦见旅游产业和旅游产品的影子,黄龙潭、高山寺也是原样依旧;宣示的考田河水环境整治、镇文化广场建设、集贸市场建设,也还在梦想之中;岳窑工业集中区尚未“集”来任何一家企业;修通C8路,扩大城区集市范围,似乎销声匿迹。就各村而言,2009—2011年先后编制成功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真正启动的村,廖廖无几,只有xx、吴箭楼修建了村办公大楼,其他村只是修修道路,清清沟渠、砌了一批垃圾池。
2、经济缺乏特色,工作缺少亮点。xx镇除xx街外,是传统的农业镇,看不到现代农业的气象,依旧是户户小而全,家家都种田(不含外出户),中稻当家,少量油棉。在规模种植上,得不到突破,虽然近两年成立了10多家农业合作社,大多名存实亡,意在获取国家补贴,无特色产品,无特色产业。论工作上的亮点,除了借衣作客的奶牛场,再无其他。
3、干部作风散漫,缺乏事业心与责任感。无论镇、村干部,还是村民组长,主动谋事干事的很少,被动应付消差的较多,镇干部包村住点,多半是取号挂名,到村组机会少,帮村谋划事务、解决问题不多。村干部满足于完成镇交办的事务,除了想办法筹措资金保运转、保工资外,对村内发展思考很少。在家务与工作的天平上失衡。个别村干部专注于找钱过日子,极少参与村工作,不能为村两委主要领导分担一定工作任务,没有形成工作合力。镇村干部普遍欠缺招商、办企业的能力,与新时期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共同创业”的双带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明显落伍。
4、党员素质良莠不齐,缺乏先锋作用。“党员意识”淡化、“双带”能力不强,开展党员发挥作用之类的活动较少。多数党员把自己混同于普遍群众,习惯于自扫“门前雪”,老年党员和贫困党员无能力带头,有能力的党员多数不愿带头,以致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缺失。
(二)究其原因
1、镇领导班子部分成员思想保守,朝气不足,缺乏开拓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致不能从繁琐的应酬接待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时重点工作、重要任务不突出,影响效率和时机,没能及时把部分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来解决。
2、镇村干部普遍缺乏进取心,工作动力不足。镇干部中的多数人年龄偏大,自知政治升迁无望,工资不受影响,混日子过,只签签到、开开会,工作少有激情;并且影响着近几年新招录的年轻干部,导致年轻干部产生消极情绪,把主要精力放在公开招考等各种考试上,以跳出乡镇基层。村干部多数把村务工作当“搭头”进行兼顾,得过且过,“哪里夜了哪里宿”,能干几届算几届。主要精力却在自己小家庭的生计上。
3、集体经济薄弱,造成镇、村两级组织向心力低下。一方面,村级组织日常运转困难。大多数村无村办企业、仅有少量的山水租金,处于不仅无钱办公益事务,而且运转经费难筹的尴尬境地,村级转移支付xx万到xx万不等,由镇统一拨付,大部分村在扣除报刊、水费、计划生育罚款后所剩无几,出现连基本的组织生活会都难以维持,党的基本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另一方面,镇、干部薪酬低。尽管2012年村干部工资提了标准,主职干部年薪酬主xx万左右,副职xx万左右,却仍属很低的标准,还难难以兑现;镇干部是完全脱产的,日均工资才xx多元,只有社会上普工的一半,镇机关也和村级一样,经费捉襟见肘,给干部发的福利较少,从而造成镇、村干部普遍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既得利益比较微薄的情况下,镇村干部能够继续在岗,主要是“两诱惠一无奈”:就村主职干部而言,有两种诱惠让其在任:一是冲着名誉的虚荣,追求名声:我也曾做过一村之主,也曾风光一时,也曾帮助过许多人,也曾为村里做过一些公益事务;二是冲着村书记兼主任这个“红顶子”:“红顶子”掩罩下,对个人产业经营有诸多便利。就村副职干部和镇机关一般干部而言,安于现状当穷干部,确属无奈:一是年纪偏大,离岗外出难找到好生路,二是平生没有学到一技之长,众多的镇机关干部中,仅有一人敢于与镇党委签订合同,“下海”创业。
4、党性观念淡薄,入党动机在入党后发生扭曲。党员之所以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客观上老年党员比例较大,基本丧失带领群众创业的能力。xx镇60岁以上党员xx人,占党员总数xx人的35.9%。主观上是众多党员党性观念日益淡化,思想上很少有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烙印,入党前“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动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早已烟消云散。从而出现“党员与社员(群众),只隔一元钱(每月1元党费)”的现状。深层次原因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无偿为人民服务没有市场,缺乏大气候,以致正确的入党动机在入党后无形之中发生扭曲,潜移默化为个人主义、功利主义。
三、解决问题的管见与对策
1、加大干部业绩考核的力度,并运用于干部的选拔与升迁。要切实体现选拔干部德才兼备原则,注重业绩。要体现能者上、庸者让的用人导向。对于任期内未能完成任期目标的领导干部,或者任期内政绩平平的,非但不能升迁,还要使其难以“保位”。对于一般没有升迁希望的干部,提倡在目前低工资之外,允许乡镇筹资,以福利的名义设立工作优秀奖项,利诱不能升迁的干部敬业。既可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也可解决干部工资过低的问题。
2、整合资源,对规模小的行政村进行必要的合并。要解决村干部缺少工作激情、作风疲软的问题,从当前多数村干部存在的“舍我取谁”、得过且过混日子、无工作压力的现状出发,因地制宜地合并一些村,以提高村干部待遇和职位的含金量,势必能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
3、运用好国家扶持资金,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形成地方特色。对国家拨发的农业合作社扶持金,要实地考察,真正成为产业龙头的,才能享受,改变当前只凭执照就拨钱的弊端。当然,也包括其他惠农项目资金,也要用在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方面,只有如此,方能向现代农业迈进。
4、用市场运作方式经营城镇,通过产业支撑来繁荣城镇。xx目前的城镇现状,与历史悠久的“山码头”不相称,镇区规模与配套功能,比新兴的周边城镇要落伍好远。一方面,要破除等、靠、要的陈旧观念,树立城镇资源商品化的理念,谋划出一条“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以地为宝”、“兴市生财”的城镇化之路。刚刚动工的原桥头医院开发工程,通过吸纳民资的途径,路径走得对,但愿结好果。另一方面,要形成产业支撑,来繁荣城镇。产业兴则城镇兴,城镇升级离不开产业的升级,产业升级要由城镇升级做平台,城镇升级与产业升级要相互配套。xx镇当前急需改变工业腿短的局面,一要大力发展镇工业集中区(岳窑),引导企业向工业集中区、产业功能区集聚,使工业集中区成为产业集聚的风水宝地。二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要破除“保护就是发展”、拒绝客商进镇开发的闭关、保守思想,要不拘一格、不惜精力地引进各方、各类客商到xx开发资源办企业,要形成山货加工、服装纺织、粮食加工、化工建材四大特色支柱产业。三要把领导精力从计划生育中解脱出来,做到“保帽子”与抓经济两手硬,把工业集中区搞热,改变有区而无新增企业的现状,把全镇城镇化规模和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此外,还要破解“一地难求”的瓶颈,想办法在xx镇区附近,搞一个类似大胜坡新农村那样的“移民新村”,既帮助贫困山民圆迁移梦,又繁荣镇区市场,避免172户xx人移居xx镇大胜坡,流失市场的失策重演。
5、打造阳光民政,力求“救济救到急时需”。一是将城镇非农业低保户的确定,象农业低保户一样,交给居民代表评选确定,让富裕户从低保待遇中走出来,让真正的贫困居民享受低保。街道社区共有居民户443户、xxx人,目前享受低保待遇者xx户,已保xx人中的xx人,月保金额xx元。人均月保xx元。最多的xx元/人·月,最少的xx元/人·月。二是宜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拨出一定的经费,资助山区村民建设公墓。
6、端正发展党员方向,培养社会精英入党,让村级党组织后继有能人。继2005至2009年入党市场疲软之后,近三、四年出现“党票”紧张,虽然要求入党者趋之若鹜,但缺少农村“精英”,入党者多为在职村组干部及其大学毕业的子女。应从创业能力强、发展业绩突出的农村青年创业者中,培养党员。同时,对现有党员,要创新让党员发挥作用的激励办法,把党员从普通群众中区别开来。只如此,方能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五篇:柏祥镇水利建设调查与思考
柏祥镇水利建设调查与思考
柏祥镇地处岳阳县东南部丘岗地带,共有山林面积61550亩,耕地面积37389亩,其中水田30246亩,旱地7143亩,由于水利基础薄弱,旱情一直是影响柏祥镇农业生产的最大的镇情。
一、概况
全镇农田主要依赖铁山、岳坊、大坳三大水系灌溉,此外还有小Ⅰ型水库1座,小Ⅱ型水库16座,各类山塘2210口,其中骨干山塘208口。全镇共有铁山水系(崩山分干、付宝支渠、张坪支渠、兴冲支渠、顺流渠)、岳坊水系(岳坊南干、岳坊北干)和大坳渠道等主干渠道82公里;各类引水支渠200公里。
二、水利设施现状
1、灌溉渠道损毁、淤积严重。全镇82公里的主干渠道,因自然淤塞和人为损毁的有15公里,约占全镇排灌干渠总长度的18.3%。其中以大坳水库和岳坊水库灌渠情况尤为突出。在大坳水系中,到我镇金咀、文付两村渠道总长近11公里,除从杨林乡到金咀村杨渭段能基本放水外,从喻家到文付村托塘、杨五显、钟家近7公里都有较大程度的毁坏和淤积。在岳坊水系中,柏祥镇境内岳坊北干渠原来受益9个村,但由于渠道淤积损毁,能放到水的村仅7个,下游柏祥村和刘民居委会两个村已整整11年没有放到过一滴水。铁山水系状况相对较好,但也有谢全中干渠、付宝支渠、崩山分干、刘桂支渠存在放水难题,因抗旱抢水引发纠纷不时存在。另外,田间灌溉渠道毁坏淤积的情况也比较严重,普遍存在断面不规则,杂草丛生,渠底淤积,人为损坏等情况,灌排水十分困难,有的根本灌不进,排不出。
2、机埠设施老化,盗窃破坏严重。全镇原有中型灌溉机埠2处,分别位于铁山南干渠的大姚村大荆塘段和万寿村的毛山段,装机容量300KW,小型机埠12处,用作干旱时节补水作用,总灌溉面积1.2万亩。但由于养护不够,设备普遍存在锈蚀、老化的问题。有的机埠房屋破损、残缺不全,有的变压器、电动机零部件损坏,有的线路老化,有的设备被盗窃或者破坏。时至目前,如遇干旱,两处大型机埠起码要有一个月时间才能补充完整恢复供水。
3、小型水库、骨干山塘病险工程多,潜在问题大。据水利部门鉴定:截止2010年12月,全镇共有病险水库11座,其中小Ⅰ型水库1座,小Ⅱ型水库10座,病险骨干山塘堰坝117座。近年来除维修42
座外,大部分从发现病险至今尚未完全整治好,时间最长的17年,最短的2年。这些病险工程集中为三大问题:一是大坝散浸严重。桂林小Ⅰ型水库,自2001年来出现险情,到2010年始争得上级处险计划,在今年开始动工处险。三是溢洪道断面开挖未达到设计标准,有些水库山塘在修建溢洪道时,遇到地质坚硬难以挖掘时就放弃挖掘,使溢洪道宽度和深度均未达到要求,当洪水来临时,溢洪道排洪不及,造成库内塘水位猛涨,甚至漫过堤顶。2009年周庆村新堰水库、2010年敖家村乔公水库发生的险情就是典型例子,所幸的是因处置得当才未发生过漫堤现象
上述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农业发展,影响到农民增产增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一是灌溉面积减少。到2010年,全镇有效灌溉面积2.7万亩,有3000多亩只能纯靠天收。二是农民负担加重,收入大受影响。一方面由于渠道不畅,渗水严重,田间急需用水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引水保水。2001年,在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面前,为安装机埠提水抗旱保苗,我镇共移动土石方15000多方,安装了4台机组共300千瓦的两台提灌机埠,同时调动各村劳力引水保水,镇财政支付两台机埠架架设费用60多万元,提水电费近10万元,受益15个村平均每村用于抗旱费用近4000元。另一方面,由于要水没有水、远水解不了近渴,大片良田只好双季改单季,水稻作物改旱地作物。2004年夏旱连秋旱期间,双季稻栽种面积只有总面积的80%,少部干旱田根本没有开秧苗门。三是纠纷频繁,影响邻里、干群关系。据因田间灌溉用水发生纠纷械斗几乎每年都有出现。2009年周庆村一群众抢水被四知村群众打伤,用去医药费0.8万元。2010年我镇大湖村与筻口村刘桂村又因放水发生争斗,造成刘桂村高荣春被打伤,事件至今尚未完全平息。每年干旱期间田间用水受阻时,不仅有的村与村、组与组、农户与农户,为争水反目为仇大动干戈,而且对乡镇干部也怨声载道,造成乡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下降。
三、造成上述现状的原因
1、认识上有偏差,大办水利的观念淡化。首先表现在领导层重防汛轻抗旱。防汛抗旱其工作要求固然不在同一个层面上,但在为农民分忧方面却是同等重要。认识上的偏差,究其根源,一方面取决于防汛责任重于泰山,各级政令铁板一块,丝毫不能怠慢;另一方也取决危害的后果承受的对象不同。防汛出了问题,虽然危害的是老百姓,但承受处罚打板子是打在各级领导身上,搞不好是要摘掉乌纱帽的。而抗旱
出了问题,无非就是减产、农民减少收入,后果分散在农民身上承担,而且又是潜在的不那么明显,因而各级领导也打不了板子、受不到追究。正因为这种东西作祟,使一些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在对待防汛抗旱的问题上思想认识、具体行动判若两人。其次,认识上的偏差还表现在对待工作困难的态度上。毫无疑问,农村实行田产承包责任制后,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难度确实增大了许多,比如,组织上就不像过去那样一呼百应,筹措资金也因财政困难和集体经济削弱而难上加难。面对困难,在调查走访中我们感觉抱怨的多、埋怨情绪大。农户埋怨干部不管事,遇到问题绕道走,干部埋怨农民不听话、上面不给钱,水利管理单位埋怨水费收不到、人员压力大、无钱搞维护。各种利益群体,在对待困难上都以自己的利益为基调,站在全局分析形势,寻求新的方法,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都做得不够好。例如在资金筹措上等、靠、要的思想就比较突出,在组织形式上,基本处于放任自流,一般都是小打小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几乎销声匿迹。即使按惯例每年的冬修,村组、农户是“桐油灯拨下亮一下”,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再次还表现在对待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上有偏差。无论是领导还是农民,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农业是没落产业,比较利益低下,而且受资源、需求、价格等诸多因素制约,不像有些产业那样立竿见影成效显著。由于存在认识上的这种偏差,导致全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虽然每年都在搞,但总体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2、投入少、资金使用分散,劳务投入不到位。一般来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分国家投入和乡村农户投入,既包括资金投入也包括劳务投入。从资金投入的情况看:一是缺口较大,投入严重不足。由于近几年国家把水利建设的投资重点放在大江大河的治理上,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明显减少。镇本级财政由于是吃饭财政,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也是微乎其微。二是资金使用分散、形不成力度。在有限的争取资金中,投入不是经专家论证后,按工程需要量分轻重缓急,一次性拨足,一次性彻底整险,而是撒胡椒面、零打细敲分散使用。所造成的后果,一方面使有的工程要开工不行,不开工也不行,只好修修补补。另一方面,整治不彻底,一遇山洪就旧病复发,不仅少量投入的成效毁于一旦,有的甚至雪上加霜,病情加重。一进入汛期,则需要抽调大量人力、物力严防死守,累计浪费的资金要比一次性投放将其整险好的资金多出好几倍。尤其是出于政治性的考虑,“病险水库在汛期只能蓄一半水的政令”,就得将水放掉。
同时,从村组投入的情况看,历年来以资金形式的投入只是象征性的,而投入主体农户投劳的情况更不容乐观,呈减少趋势。
3、管理严重失控、不到位。俗话说“三分在建七分在管”,或者说“建管并重”。管理不好,即使再好的设施,一流的工程也会积劳成疾、百病缠身。要管理好,一靠完善的管理体制,二靠有责任心的管理人才。从调查的情况看,我镇农田水利管理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一是管理移位,责任落空。本应由水库承担的管理责任因人满为患资金匮乏管理不到位。比如岳坊水库,蓄水一半以上要用来发电增收入发工资。同时,由村、组负责管理的渠道,因受益情况不同和投入量的影响,形成要水时就管,不要水时就不管,上段没人管、下段更不管,尤其是受利益驱动,不少水库承包给养鱼专业户,承包人为了不影响蓄水养鱼,擅自将水库涵管堵死,使水库在抗旱时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汛期也无法保证安全度汛。二是体制不顺、职责不明。乡镇水利管理单位,经历了下放重组、改革、再改革的历史过程,管理权一会儿在县水利局,一会儿在乡镇政府,改来改去至今仍未达到责权明确、服务高效的目的。仍然是该乡镇管的乡镇未管,该县局管的县管难到位,其水管站的运行仍然是有职责无权利、任务多报酬少,导致工作积极性受挫,集中精力干水利的事业心、责任感受到影响。同时水利部门一方面人满为患,经领导写条子、政策安置进水利部门的人年年增加,另一方面水利建设的急需人才又相当匮缺,出点子、想办法,真抓实干的行家里手少得可怜。
四、改善水利设施现状,提高灌溉能力的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紧迫性与长期性的认识。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解决农田水利灌溉作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一是县、镇两级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察看渠道排灌现状,掌握全面情况,了解农民意愿,在此基础上召集有关部门和水利专家研究整治方案,确定整治时间,并以此为契机,像防汛一样建立地段清楚、职责明确、奖罚分明的责任制并纳入干部年终考核和目标管理。二是要在全镇掀起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热潮,针对存在的问题,分轻重缓急,该整险的整险,该清淤的清淤,该恢复的恢复、该更新的更新。尤其是对损毁灌渠的业主单位,要强行责令其恢复原貌。三是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
关心水利、大办水利的良好氛围
2、争取项目,扩大投入。一方面县、镇政府和水利主管部门,要做好水利项目包装,对接中央扶农惠农政策和“十二五规划”,以农业项目建设为平台,作好项目可行性论证,加大水利项目争取和建设力度。另一方面,本级财政在财力增长的情况下,要适当增加对水利的投入比例。同时要广泛筹集社会资金,积极引进利用外资、农户投工投劳,努力拓宽投资渠道。
3、创新机制,加强管理。一是要进一步理顺乡镇水管站的管理体制,明确其职责、权利和义务,该县管的要管好,该乡镇管的要管到位。同时要切实关心水利部门工作人员的生活困难,工资要有着落,最基本的工作条件要有保障。二是农田灌溉渠道管理移位失控的问题要根治。重点解决水库管理所人员包袱和水资源管理的“两难纠结”。乡镇要承担水费收取的任务并保证足额交纳。人员应由水利主管部门在人事改革中创新机制逐步分流。三是对不同水利设施实行分类管理,推广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对山塘堰坝的管理采用“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对中型水库支渠和小型水库灌区的管理,按照“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管理模式,实行一把锄头管水,即由协会代表负责该灌区水利设施的建设维护管理,统一负责水利工程的调水、配水、用水、节水和收费管理,这种“灌区+协会+农户”的用水管理模式,可以保证农田的正常用水,有利于水利设施的保养和维护
4、加强教育,严厉打击。一方面要大力进行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制观念,建议市普法办和乡镇党委在今明两年内组织科局级干部和农户认真学习《水法》和《湖南省水法实施细则》、《湖南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管理办法》、以树立广大干部和群众治水、管水、用水的法律意识,增强维护水利设施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要加大打击盗窃破坏水利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对于惯偷惯盗屡教不改,造成较大损失和重大事故的,司法部门要坚决予以严惩,决不估息迁就。
农业生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根本命脉,有收无收在于水。只有我们进一步加强领导重视,加大项目投入,加强经营管理,加强教育宣传,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才能得到保证,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才能够得到实现。唐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