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艺术个性的发展(精选)

时间:2019-05-12 15:1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艺术个性的发展(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艺术个性的发展(精选)》。

第一篇: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艺术个性的发展(精选)

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艺术个性的发展

绘画是一种个人审美心理的独特体现。它要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儿童敞开心灵的大门,不能有任何强迫性。儿童美术教育把孩子们带到一个美的世界中去,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鉴赏,如讲解大师的作品,带领他们参观好的画展,到郊外观察大自然,讲述优美的童话故事,听音乐等,提高他们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真挚美好的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我鼓励和表扬能独立思考、勇敢地表达个人感受、有创造精神的儿童,使他们觉得在绘画过程中到处都有展现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

一、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掌握美术基本表现手法

美术课程大致可以分成欣赏和表现这两大块。如何激发学生用掌握的美术知识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生活、对美的感知。在新课程标准里,各个年级都有明确的规定。不管是色彩、线描、手工制作、黑白画等,只要学生乐于动手、动脑、放胆地去表现,在这个表现的过程中就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师的语言表达,从而使学生和教师在心灵上产生共鸣,达到人文、情感、精神上的沟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驱使学生带着多方面情感去完成一幅美术作品。

1、自由式绘画:引导学生观察,然后再让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最后要求他们独立的用自己的办法想,用自己的办法画。鼓励有个性的孩子,不限制他们的才能发挥。作品完成的非常好,有的产生了特殊效果,学生自己也得到了满足。当然,教师还可以用语言、动作、直观演示、实物、电教等手段启发学生内在心灵的觉醒是基础。

2、引导式绘画:是理性的,重视后天培养,为吸收知识阶段。这里关键是要教活,如:在上《鱼儿游游》一课时,我给学生放映了有关海底世界的录像,使学生了解到海洋里的鱼千奇百怪,数也数不清,然后让他们闭上眼睛随意用纸撕出不固定的形状,并借助这个不固定形画出象形中的鱼,使他们自由地运用这个规律,不但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保持儿童化的原状态和最基本特点是重要的。

3、领悟性自由式绘画:是对学生的悟性开发阶段。我用“童心”去想儿童所想,我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发儿童创作的欲望,让儿童头脑中有鲜明清晰的形象,使儿童产生内心的创作冲动。我采用许多丰富多采的教学形式,如对季节特点的观察,就让儿童身临其境,观察体验。带学生到公园树林中去捡树叶观察秋天;在树林里玩耍、游戏,沐浴秋季温暖的阳光,观察大自然色彩的变化„„回来后让儿童把自己画进美丽的画幅中,让儿童去捕捉、感受物体瞬间的变化,甚至还让孩子作长期的观察„„ 孩子们的想象力异常丰富,自在天然。从感性到悟性,从常规到创造,在于引导与开发。引导学生学会用心去画,把后天的显意识又返回到先天的潜意识中是必要的。

二、鼓励儿童自我发现,自我创造地学习

美术教学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儿童创造性活动的环境条件,并以此来设计教学过程。我利用儿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不分时空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 注入生命、注入情感,特别是用拟人等手法去画一些人物、动物,就像画他们自己一样。他们画出的形象新颖、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儿童画画很少有计划性,只顾想象,表现自己意志,只求情绪的表达,不计后果。至于别人是否能看懂他是不管的,自己有没有能力画,也从不考虑。他们敢编故事,画热闹场面,没有人教过,就凭自己的想象画,当然谈不上大小比例、透视构图了。在涂鸦初期,画得一团乱麻,其中也不管他们美丽的想象。很多孩子你问他会不会画什么东西,他总是毫不犹豫非常自信地说:“会!”虽然画得不像但他自我感觉却很好,很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肯定和赞扬。对孩子们经过自己发现、自己选择画出的有趣形象,无论好与坏,我们都不能横加指责。只要是孩子画出来的就是好的。孩子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有一种快乐感,觉得是一种享受。因为他们感到一种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我把鼓励儿童的好奇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作为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艺术个性的发展的重要原则,这样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三、展示交流,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儿童作品

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把评价作品看成是一个提高儿童审美能力的过程,让儿童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每次画完画,我就把全班儿童的作品一一张贴出来,一个不落地展现在全班儿童面前,让孩子们互相审视、交流。有时我还让孩子们到前面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有的孩子就像讲故事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思。然后让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评论。我从来不给儿童的作品打分,不造成恐惧心理。但我经常引导他们去比较,并经常介绍名画,以及画的优秀的小朋友的画让他们欣赏,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辨别,从中悟出道理。孩子们自己心里明白,谁的画颜色搭配得最好,谁的画构图有主有次,谁的画画得更有趣,自己的画有哪些不足,一旦他们发现了,自己就会改正。

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自信、自强、自爱心逐步在增长。当听到同伴 们表扬、老师赞同他们的画时,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没白费,他们今后的创造性会更强,更有动力。如控制能力比较差的一名小朋友,画画时总是有头无尾,好好的画一上色就涂得乱七八糟。当他经过努力受到同伴表扬,又得到老师给他盖上的一个五角星肯定时,得意之情不言而喻。

我们还经常让儿童搞集体创作,让大家出主意,大家动手画。经过两年的实验,我们觉

得最突出的成绩是保持了儿童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孩子们都喜欢画画,你追我赶,谁也不示弱。另外,孩子们在其他科目的学习能力方面,如思考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现。

素质教育应该以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目的,充分尊重和保护他们的个性。艺术更需要个性,没有个性就无所谓艺术。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审美个性的独特性,越有个性的艺术就越美,越能发现独特的美的人就越有审美能力,越有创造力。所以,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用启发的方式,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应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方法等等,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切不可强求一律。

第二篇:发展学生个性 提高审美素养

发展学生个性 提高审美素养

【内容摘要】尊重个性、培养个性、发展个性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目标,美术教育也应该注重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我们提倡通过教师个性化的教学,促进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交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他们在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关键词】发展个性 审美素养 兴趣 情感 创新

二十一世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的理念因此越来越深入人心,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并使之自由地发展成了现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尊重个性、培养个性、发展个性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目标。然而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已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了学生的素质提高。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创设环境、搭建舞台。我是一个在生活中崇尚个性的人,从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二十年来,我也在不断追求着教学的个性,追求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下面我就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来谈谈我的体会。

一、兴趣——个性创造的原动力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原动力。一个学生若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投入地去了解、去研究、去创作,也因此而成就了许多有特色、有个性的优秀作品。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之所以会比一般的学生更富有创造力,其实也并不是他们有非常突出的艺术天份,而恰恰是因为他们比一般同学更喜欢美术,喜欢借助各种美术语言,通过各种表现方式来表达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而在这样的情形下所产生的美术作品往往就是最为生动最为感人的。因此,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引导和培养,使之好学、乐学。

1、以生动的教具、精美的范作激发学习兴趣

上好任何一堂课,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美术课来说尤为重要。准备教具、绘制范作是美术教师重要的备课内容,也是美术课的特点,同时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手段。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精美细致的范画范作常常能在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的同时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创作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每当我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作品时,总能听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啊!”的赞叹声,他们也会因此而变得情绪高涨,充满创作的激情。如在教学六年级艺术教材中《情感的表达》一课时,我整理了一批自己近几年来的书作,包括获奖作品和参展作品展示给学生看,学生有的连声赞叹,有的惊呼“真的是你写的吗”,有的流露出崇拜的眼神……那一节课,我明显感觉到他们参与学习特别得主动、认真。

2、以激励的语言、多变的形式调动学习兴趣

教师饱满的精神、大方的仪态、亲切的语言能把课堂变为一个宽松和谐而又充满人情味的艺术创造空间。在这里,教师是带领学生遨游艺术殿堂的引导者,教师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述配以适当的手势及感情适度的表情与学生交流,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励性的话语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胜心和表现欲。而灵活多变的美术活动形式,则能让学生始终有一种新鲜感。这一次是涂涂画画,下一次是剪剪贴贴,同一个内容既可以用各种绘画形式来表现,也能够选择如泥塑、彩纸剪贴或废旧材料拼装组合等立体制作的方式来表现,多变的形式既保持了学生对学习的持久兴趣,也充分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3、以成绩的肯定、心理的满足促进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明者、探索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果不为这种需要提供养料,这种需要就会消失,求知的兴趣也会一道熄灭。”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肯定他们的成绩就能满足学生的这一需要。我经常发现,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以“优秀”者的姿态被老师展示在自己身边的同学们面前时,他们的眼里总会流露出无比的骄傲和满足,而这种精神上的激励又会让他们对学习更加充满信心,充满兴趣,促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地努力,争取更好地表现。

二、情感——个性形成的催化剂

提高教学质量,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题。教师只有在教学改革中注意更新观念,掌握教学艺术,才能促进学生实现由“苦学”向“乐学”的转变,并在这个转变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学艺术植根于对学生深厚的爱,是情感与情感的共鸣,是心灵和心灵的呼应,是个性对个性的影响。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增强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并使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教与学的主体是人,连接师生间的纽带不仅是人类社会的历史经验,更重要的是人的情感,若忽视了“情”,“理”则无从渗透,“乐”又从何谈起?所以,我在教学中时时注意使用创造性、审美性、情感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交流,并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

1、注重情感体验

托尔斯泰说过:“在自己心理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辞所能表达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是的,无论哪一种艺术形式都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态度,艺术家借助不同的外在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而欣赏者则通过作品与创作者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共鸣。艺术不同于科学,它充满了感受性、可变性与不确定性,我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欣赏作品时,始终贯穿着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与评价,他们都会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验,去补充和丰富作品艺术形象的内涵,进行着能动地积极地再创造。

2、促进情感交流

美术教育是借助充满情感的艺术形象,从感情上打动学生,使之感之以形、动之以情,然后才能晓之以理,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目的的。这中间,情感是维系艺术作品与学生心灵世界之间的纽带,教师是牵引着学生走入作品所营造的艺术境界之中的桥梁,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激起学生这样或那样的感情波澜以使学生产生共鸣。在这个过程中,个性的流露是自然而然的,情感的互动更使个性表现得更为鲜明,更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尽量多的美术作品,多激励、多启发、多引导学生参与情感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意见,以此来影响学生个性的形成。

3、培养情感态度

美术课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几个专业的艺术家,教学活动也不仅仅局限于点线的勾勒、彩墨的描摹、造型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综合的美术素质。我们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陶冶高尚的情操,完善健康的人格,不仅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更要发展他们基本的美术素养,让他们学会发现美、懂得欣赏美、乐于创造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六年级艺术教材《郑重的承诺》一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印章的历史文化、篆刻的艺术特色,更要让学生知道做人的原则,要信守承诺,真诚待人。

三、创新——个性发展的主旋律

艺术既有共性,更讲究个性,古今中外无数大师的经历证明,真正的艺术不是教出来的。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美术教育者在美术学习者面前无能为力。只是表明,美术教育者一定要探索寻求出独特的、易于引发学生创造力的科学、艺术、实效的教育方法,教学过程更要注重以诱导的方式去引领学生将个体独有的对于美的灵感、体悟和情感有效地宣泄、展示出来,并激励学生在不断的美术创造实践中,把最具魅力的美表现出来。这些特殊性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追求个性化的教学。

1、教师意识的创新。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在教与学的双边互动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只要教师指导思想正确,能够把自己的创新思维渗透到教学策略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学也就具有了培养创新意识的作用。美术教学活动是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但是若教师不能充分发挥主体性,那么所谓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成了一句空洞而毫无意义的口号。学生主体性的张扬是以教师主体性的解放为前提的,这其实也意味着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赖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我们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一方天空中画上一个个奇异的问号,并激起他们探索的冲动。

2、教学内容的创新。

美术教学的内容是教材中所规定的,我们的教学活动都是根据教材内容开展的。但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并不是死的条条框框,我们要随时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不脱离教材内容规定的大范围之内,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和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有时可以加入一些富有特色的乡土教材,有时可以灵活变通地改换一下表现形式,使教学内容常教常新。在教学中,对于每一课题,我们都要尽力设计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案,鼓励学生们去想象、猜测、假设、推敲和验证,让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一种个性体验活动。

3、表现形式的创新。

美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用来表现的材质也越来越丰富,真可谓五花八门。但不管是讲究寄情于画、情生笔先、画尽意存的中国绘画,还是写实与印象各有千秋的西方艺术,都注重通过艺术作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纵观历来古今中外传世之作均立意其中。同样,在学生的美术作品中,也清晰地表现出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想象,反映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这是非常可贵的。所以,我在教学中一直坚持鼓励学生在作品中标新立异,鼓励他们的独创精神,要他们大胆地去发现、去表现,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各种形式表现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个性。虽然他们的作品大多很笨拙很稚嫩,但却都能反映出学生的一片真情,笨拙中透着纯真,童趣天成,别具一格,这就是他们的个性,而学生也在这样个性化的美术创作活动中,逐步提高了审美素养。

时代在发展,面对高科技的信息社会和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人们的心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艺术的调节。而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方面,架起了语言与非语言之间、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之间的桥梁。它使人们对世界的理解更完美,并运用美术的表达形式传递情感与交流思想,形成一定的审美观、审美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我们的美术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对美的认识和理解,去欣赏美、创造美,使学生在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得到心智的启迪、情操的陶冶和个性的发展。作为美术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朝着这个方向继续不断地努力!

2010.

5【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中国近现代美育论文选》,俞玉滋、张援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美术教学论》,王大根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三篇:班主任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班主任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一、以爱育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爱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和良好个性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热爱学生是班主任职业道德中最基本的道德。当班主任充满着对学业生的深切的爱意之时就能从内心出发,真诚地对待学生,必定想方设法去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努力摸索一种适用学生装年龄特点、心理需求、性格特征的教导方法,了解他们在日常学业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做到“因材施教”。努力培育他们的个性特征。在“爱”的沐浴之下,创设一种轻松、愉悦和自由的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其中倍感心情愉快,精力充沛,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对待探索新知识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从而使学业生具有真诚、友爱、活泼、上进,合学生的智能、心理潜能、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展。

爱的孕育将表现出一种热切的期望。教育心理学上有名的“罗森塔尔实验”早已提出了这种期望理论。当教师明显地表露出对学生的期待时,学生将体察到教师对他们所暗示的期待,因而受到激励,产生了诱发其潜能的诱因,很有可能成为能力颇强的干部和学业优秀、个性发展良好的优等生,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长处,并赋予恰当的期望,以促进他们个性的良性发展。

二、以良好的班集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作为班主任,应着力建立一个班风、学风皆优的班集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良好的集体必然要有为之服务的成员,充分发掘每一位学生的长处,给予不同爱好和特长的同学创造显露才能的机会和可能付诸实践的场所,使学业生在表现才能的过程中进一步塑造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可以说,良好班集体中的活动,平等竞争是个性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催化剂。当然,在班主任工作中,在充分发掘、培育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个性发展的同时,庆有效地消除学生孤僻、自卑等心理偏差,而良好的班集体恰好又是医治这些消极个性的良医。

学生在良好的放集体中学习、生活、创造其个性发展才是健康的,这主要体现在班主任应协调好班集体与个性发展的关系。首先,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关系。其次,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新生互相理解、互相体谅、团结友爱。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相互帮助、相互关心,敢于对不良行为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激励、不断上进。再次、学业生和集体之间,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才能都能在集体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喜爱自己的班集体,感到自己需要集体,而集体也需要他,培养一种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

三、因材施教,促进派学生的个性发展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学业生的个性也千差万别,这种子个性上的行为差异要求班主任必须重视这种差异,因材施工教努力推进学生个性的良性发展。

首先,加强针对性。林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牲进行有效教育和引导。其次,培养自主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业生独立获取知识、捕捉信息、运用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发现总是并独立处理问题。在教学中应转变授之以完善的思想观念,而可以有意识地留些漏洞,诱导学生拾遗补缺,以增强学生发现总是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业生的自主性。再次,提供选择性。充分新生学生的意愿,交给他们自已选择需要、兴趣、和爱好的权利,以实现学生个性主体性的发展,从而使教育由外在的强制力量转化为学生主体能力追求的东西。但同时又要注意适当引导,对学生错误的思想决不能听之任之。

四、科学评价,促进学业生的个性发展

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真正动力来自自我概念水平,班主任的正确评价占据着尤为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应该做到:

第一、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决不能以有色眼睛看等每一位学生,即使最不起眼的学生身上最微不足道的积极或消极因素都要加以引导利用。第二、实事求是地评价每个这生的优势,引导学业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同时不能回避自己的缺点,做到扬长避短。第三、转变传统观念,创设成功体验。班主任应该从应试教育中以成绩论英雄的误区中走出来,让学生走出课堂。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尽量让每一个学业生参加到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发挥长外,显露才能,使学生从各自的成就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自己个性的展。第四、要及时发现并肯定每个学生的细微进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要求和希望。第五、妥善处理学业生的过错。公正、平等、有效地让学生从过错中走出来,决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是一顿抢白,而应婉转迂回的方式使学生改过自新。

总之,以爱育人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源泉,建立良好班集体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班主任庆紧把素质教育的脉搏,针对学生实际,决不强求一味的统一,使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推进个性一习扬。

第四篇:转变观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转变观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摘要:和普通中小学相比,中专学校的学生更为复杂。教师对师生关系、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的认识态度常常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了解当前学生个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有效的策略来加以化解,是每个中专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重要职责。关键词:教学观念 个性发展 关系 问题 策略

随着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和中专学校入学门槛的降低甚至取消,中专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中专学生的组成也变得更为复杂。而且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变得越来越脆弱。这就要求中专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还要注重“育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良好的个性发展。良好个性的养成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今后事业的成败,人生的幸福。

一、中专教师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中专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近年来,合作教学的兴起为我们探求一种合理的师生关系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发展师生之间平等互利、互敬互爱的合作关系,是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好基础。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仅有一方存在的教育教学是不成立的。师生之间的教学合作,是一种知识传授与发展智能基础上的关系。首先,在知识传授关系中师生应平等与民主,师生间相互尊重、信任。教师不以权威自居,更不应该以家长作风及其专横态度强制学生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学生也不唯命是从,因为学生有权与教师平等地沟通思想,有权向自己的教师要求他们所希望所需要的东西,他们也有权对问题做出自己独立的思考并对教科书提出批判性意见。教师对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表现好的同学可以多加引导,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并充分发挥他们其他方面的长处,而不能对他们产生偏见或歧视。这一点从理论上讲是非常容易的,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做到的。其次,在智能发展上,学生应自主和独立,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觉进行学习和自我教育,充分表现自己的创造才能;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立发展,不必强求全体学生一致,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实现自我发展。师生教学间的平等民主,为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师生关系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应当主动地维护和发展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对传统教学体系下的教师来说,必须放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放弃教师权威的思想,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健康的发展。

(二)中专教师对教学目的的认识与学生个性发展

从理论上讲,教师都深刻地清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却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框定在升学或就业标准的模式里。“成绩好”、“就业”成了教学的唯一目的,以分数论英雄,教学中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教,不考就不学,许多学生不得不尽力压制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变成了考试的奴隶”,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以致学生知识结构畸形、个性发展狭隘乃至萎缩。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学习必须谨小慎微,不能做与考试学习无关的事,不能凭自己的个性去从事感兴趣的事。所以,大多数富有创造个性的学生,在其萌芽状态期间,就有可能被只具传统观念的教师所湮灭,在分数的标尺

面前,被教师无情地判为没有出息,学生个性发展受到残忍的压制。然而,中外历史千百次地告诉我们,在传统眼光的学校里判为没出息者,日后竟出现诸如爱迪生、爱因斯坦、达尔文等科学巨人,他们极大地影响、改变和震撼着整个世界,而他们早年也都被当时的学校判为“愚不可及”、“不可教也”之类。事实证明:学生试卷上分数的高低与其日后成就的大小往往是划不上等号的。教学目的的核心应是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个性心理学研究,个性是一个整体。健康的个性就是在体力与智力、知识与道德、性格与才能、理性与直觉、美的体验和美的表现等诸方面获得高度和谐发展的人。健康个性者即是自我实现者,是把个人的内部潜能作最大的实现者。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说即是自我实现、自我创造。

(三)中专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认识与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掌握分寸,努力使自己全部的教学技能多样化。尤其是中专老师,首当其冲的是教会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多种方法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把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当作自觉行动,精神饱满地学习、探索和追求。学生作为主体,在多种方法的教学活动中,自觉、自主地手脑并用,多种器官协同活动、认识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性、独立性得以充分发挥。创造活动是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和完善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创造活动中,个人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需要、性格、知识和能力,展现自己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在探索新事物、发现新规律的过程中,实现对自身素质的超越,从而逐步实现个性的完善。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注意培育、引导、训练每个学生的开发创造潜能的意识、方法和习惯。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以培养听话的学生为荣耀的片面观念,消除对顽皮学生的错误偏见,大胆鼓励学生的奇思异想,激发学生积极表现的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地尝试和发现问题,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会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教师应树立起以培养学生健康个性特别是创造力为目的的教育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时刻贯彻这一思想,从而把这一有意识的活动熟练化为无意识的习惯化的教学活动。

二、当前学生个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忽视和教育引导的缺乏,以及对个性的否定性评价倾向,扼杀了一些学生的个性,导致个性发展不健全。

首先体现为缺乏积极的主体进取性,不敢面对问题,采取逃避的做法,削弱了成就需要、持久需要等积极的人格倾向,强化了谦卑需要、攻击性需要等消极人格特征,造成个性和人格的缺陷,缺乏探索的愿望和积极参与的热情。正如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所言:“考试时一比较,马上能让美国学生输得一塌糊涂。在外国,中国留学生无论在普通大学还是一流大学,学习成绩都是非常出色的。但中国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教过的不敢做。”

其次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中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15.73%有自责倾向,13.17%学生有恐怖倾向,11.81%有冲动倾向;5.72%的学生有综合情况。以至于出现浙江一高中生因无法忍受压力用锄头杀死母亲的惨剧。浙江省对2961名大中学生心理卫生测查结果表明,16.7%的有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学生休学、退学乃至自杀的最重要的原因。

第三,在一些学生的眼里,个性仅仅被当作或是服饰上的怪异,或是行为中的张狂,或是价值观上对传统的一味反叛,或是对纪律的抵制。他们把个性这一内在稳定的心理特征外化为一种浮躁、虚华和叛逆,以外在的“标新立异”来体现富有个性的“我”,抹杀了个性的内在稳定性。

三、中专教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

(一)中专教师应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寻找欠缺,改进教育方式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应当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些方面相互促进,但不能相互替代。一个学生某方面素质的缺乏,特别是思想品德素质的缺乏,将会极大地影响他的成长和成才。现在许多学生在未上学之前,吵着、闹着、盼望着有一天自己也能走进那梦寐以求的“天堂”和“乐园”。然而,思维单

一、未谙世事的他们,一旦进入校门,在就业压力和不良社会现象的诱惑面前,有的便开始出现厌学情绪,甚至发生逃学等不良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认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教育者,应该认真地、细心地去挖掘其中的原因,加强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使教学方式随着学生的成长和知识的增多而不断变化和丰富,以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特有的教育方式,启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增强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努力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古希腊著名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燃烧的火炬。”前苏联学者赞科夫认为:“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从认知结构主义观点出发,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直观思维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可以从开设活动课、选修课、劳技课等课程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活动课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选修课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内容更新周期较短,有利于因材施教,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发展个性特长,提高整体素质。此外,因考试具有教育性,具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功能,所以还可从调整考试的导向性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说,学校教育方式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的采取,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启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浓厚的探索精神、独特的求异思维、非常规的想象,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除此,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也十分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通过改变教学观念,加强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建设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推行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学生容易接受、喜欢接受的授课方式为标准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提高中专教师的人文素质是培养大、中专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保证

人文素质是指人在改造大自然的活动中形成的文化修养和品位。由于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一些问题,造成了学生的素质缺陷,毕业生走上社会以后,没有个性和独立的思想,没有激情,缺乏诗意和想象力,没有文化上的厚重感,甚至缺乏起码的社会知识和人际交往体验与能力,只有一点狭窄的专业知识。这种状况引起人们的深思,从而引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讨论,并达成共识,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21世纪进步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

振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状况,直接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甚至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教师要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在青年大学生中倡导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要将教育学生做人列为自己的首要职责。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利益主体关系的变化,只有不断加强和提高教师个人道德修养,才能正确对待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才能有效地帮助青年大学生克服“浮躁”、“疑惑”、“颓废”等心态。不能将道德人格作为追求富贵的工具,更不能为了追求高贵而牺牲自己的道德人格。

(四)名副其实的实践指导教师才算合格的中专教师

作为一名中专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如果对于所教专业的生产实际过程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是无法担当起实践指导教师的重任的。中专学校培养的是面向各行各业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材。实际动手能力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创造财富和赖以生

存的本钱;这也是职业教育最具特色和优势的闪光点。因此,在学习期间对学生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真刀真枪的操作本领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业教师的重要职责。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是职业技术人才成长的摇篮。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学校要想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优秀的毕业生以实现其社会价值,首先就需要中专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范才生.素质教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3 杨启亮.困惑与抉择——20世纪的新教学论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4 王公安.论21世纪职教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J].现代技能开发2000(6)5 赵太平.浅谈素质教育中职教教师观念的转变[J].职教论坛,2003(10)

第五篇:艺术与人的审美能力

艺术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以音乐为例

摘要:音乐是人内心情感体验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是培养人审美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本文在分析培养音乐欣赏与审美能力的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进而分析了通过音乐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的途径:品味音乐,培养自己的审美感知力;表现音乐,培养自己的审美表现力;融入音乐,培养自己的审美创造力。

关键词:艺术;审美能力;音乐

音乐是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艺术。它不仅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给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美的享受,而且对改造人们的审美结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音乐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我们通过对健康向上的音乐作品比如演唱、演奏、欣赏等,把自己带进一个真善美的艺术天地,使自己接受审美的熏陶,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激发自己的情感,完善人格的构建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音乐的审美作用,充分发挥音乐在提高自己的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培养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及对音乐的审美创造力,从而促进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一、培养音乐欣赏与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欣赏美是审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所有的审美活动全部是从对于美的形态的直观感受出发的。优美的音乐不但能带给我们感官上的刺激,而且还能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乐趣;可以使我们的情感在欣赏音乐中受到美的熏陶与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起到陶冶情操与升华人格的作用。节奏和乐调有强烈浸入心灵深处的力量,假如自我教育方式妥当,它们不但可以浸润心灵,而且还对对人生价值和人性韵味的展现与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在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不断充实、不断丰富,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愉悦,从而促进个性和谐的较好发展。

无论是欣赏声乐作品还是器乐作品,都要善于发现其中的美,使我们在欣赏音乐之前,就有一种体会“美”的欲望与冲动,使用一切方法激励我们学习的自觉性,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呼唤出我们埋藏在心灵深处吸取知识的欲望,最终形成一种排难解疑与寻根究底的强烈探索心理。例如:在欣赏音乐时,适当了解一下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为我们在欣赏歌曲的时候打下情感基础,搬随着音乐的旋律出现在我们大脑中,就能勾画出相应的画面。这样一来,就能激起我们感知音乐的浓厚兴趣。

二、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是内在情感是直接的。审美的感受是由情感、感知、思维、想象等要素相互融合的心理过程。而音乐则是“情感的艺术”,其音响与特定的内在情感具有不可割裂的联系。从音乐创作上看,它是作曲家内心深处思想和情感的独白;从欣赏者来看,只有那些富有时代精神和生活意义的情感音乐,才能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因此,音乐艺术不仅可以表达历史所凝结的思想情感,同时也可以表达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而且具有唤起人们情感和强烈激情的巨大能量。它强烈地作用于人的情感领域,使人心驰神往、如醉如痴;使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是艺术欣赏是需要理解的。因为音乐语言的非明确语义性特点和音乐审美创造再现的多种风格特征,给欣赏者拓展了一个广阔的想象天地。欣赏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听觉,去客观准确地感受;用自己的已有知识积淀去理解;用自己独特的情感去融合,去把握音乐作品的整体意象。因此,欣赏者的理解性,即欣赏者的音乐修养水平不同,其音乐审美的效果会有较大的差异。平时我们所说的“对牛弹琴”,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审美创造是可以再现的。音乐的审美实践活动由音乐创作、音乐再现和音乐欣赏三个环节构成。由作曲家创作出的乐谱作品本身的音乐美,对于一般的审美主体来说很难直接把握。必须借助表演或演奏者的表演(艺术再现)的中介作用,才能使乐谱作品真正成为音乐作品。没有表演艺术家的审美创造和艺术再现,没有表演或演奏者将乐谱作品流动化、立体化的再现过程,就没有音乐的审美活动。正因为如此,对同一音乐作品,因演奏、演唱者的主观能动性不同,音响介质、场地、时间、心境、氛围不同,其审美效果也就不同。

四是感知的过程具有听觉性。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是以音响信号为中介,直接刺激审美主体的听觉感官,唤起审美主体的联想和幻想,使审美主体得到赏心怡神的美的享受。其音响信号刺激的次数越多,想象越丰富,对音乐意象的认识和理解越深刻、越完美。因此,音乐艺术也是参与艺术,其艺术境界需要审美主体通过听觉的感知,融入主观情感和思想活动,才能真正领略。同时音乐艺术也是宽泛的艺术,它不受视觉的限定,全凭听觉的感知去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美的立体空间中尽情地翱翔。

五是音乐意象具有流动性。音乐艺术是以时间为存在方式的艺术。它在其声音流动过程中,表现其起伏不平、丰润多彩、有头有尾的、从部分到整体的音乐意象。它不像绘画艺术那样,直接再现生活情景,以整体的形式和意象进入人们的视觉。而是以乐音的律动为生命,或如蜿蜒流淌的小溪,或如九曲连环的黄河,或如一泻千里的长江。它在运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使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三、通过音乐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的途径

(一)品味音乐,培养自己的审美感知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它通过作品的艺术形象及我们的审美活动来感染与自我教育,只有在丰富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才能声情并茂,以情感人。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我们要抓住音乐的特点,善于发现规律,寻找和研究音乐特殊规律,通过体验感受,直观感知,兴趣诱发等方法,形成艺术审美。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美感是听觉、视觉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离开听觉,视觉是不能设想的。例如:在欣赏《美丽的草原》这视频时,看着生动的画面,那些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的场景,都让我们产生联想。我们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大草原画面,感受着里面人物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完美神经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视觉,听觉,想象等审美因素,综合作用于我们的情感。

(二)表现音乐,培养自己的审美表现力

歌德说:成功的艺术处理的最高成就就是美。“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而音乐则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而审美与情感又是那样地密不可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对作品作仔细的琢磨与研究,以尽可能完满的歌声展现出它的全貌。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探究音乐作品所表现的真情,并使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使情感得到深化,才能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不仅如此,审美能力的培养又在于我们积极参欣赏音乐或者实践,从中感知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以欲立刻体验为快,产生愉悦情感,要通过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及识读乐谱的活动,发展自己的潜能和创造性潜能。在培养自己表现能力的过程中,要肯定自己的点滴进步,让自己经常体会到参与表现后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这样才会有更加强的愿望去参与。

(三)融入音乐,培养自己的审美创造力

车尔尼雪夫斯基还说过:“美存在于生活之中,而对于美的发现,则要靠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在学习、欣赏、实践中,我们应当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入到角色境中,通过体验音乐的节奏,感受音乐的速度、力度,段落情绪等;还可以通过即兴动作表现歌曲、乐曲,重在引导自我理解其内容,表现其情感;通过即兴哼唱、对唱等活动中感觉美,进而在知识的应用拓展和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达到创造美,最终让自己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想象的圣境。因为,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自己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我们的思维活动。自己每一次审美想象的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的一个阶梯。所以,想象力对于自己在学习欣赏音乐中的作用特别重要。

品味音乐,表现音乐和融入音乐的三种能力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培养这三种能力,就是培养良好的乐感。总之,培养自己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对音乐作品内容的优劣、情感的健康与否具有鉴别的本领。这对自己的健康成长和以后的艺术修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就可以通过长期的音乐艺术的熏陶培养自己高尚的艺术情操,也促进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刘智强.音乐与人生[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2]龚妮丽.音乐美学论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3]程冰凌.论音乐的审美教育作用[J].辽宁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4]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J].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5]李宝华.试论高中音乐欣赏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歌海,2009年04期.[6]潘洪星.论音乐欣赏中审美感受的多元化现象[J].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9月.[7]王淑娟.浅谈音乐欣赏课如何提高学生音乐艺术审美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8月.[8]李春晓.论音乐欣赏中审美与鉴赏能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9]赵梅枝.论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再造[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1月.

下载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艺术个性的发展(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艺术个性的发展(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正面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正面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摘要】: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教学评价——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所做出的肯定性语言,以此调动激励学生积极......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教育的角度看,班级是学生彰显个性、实现发展的重要基地......

    尊重学生促进个性发展(含5篇)

    尊重学生促进个性发展 【内容摘要】 个性是一个人总得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特征的差异。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正确对......

    字理识字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字理识字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东兴镇加兴小学 欧杏兹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

    赏析优秀广告语,提高学生语文审美能力

    赏析优秀广告语,提高学生语文审美能力 时代的飞速发展诞生了无数的广告。从广义来说,广告可分为商业广告和非商业广告两大类。非商业广告以公益广告为主。现代大部分商家已不......

    重视评价艺术 促进学生发展

    重视评价艺术 促进学生发展 传统的数学教学质量的评价,往往仅靠一张试卷就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出判断,这种“一锤定音”的评价方法,伤害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

    提高评价实效 促进学生发展

    提高评价实效 促进学生发展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发展性评价应开展多元性评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结合语文新课标和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对多元性评价进行了探究,力求更......

    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通过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如何在美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