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廖志敏
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马街村主任助理 廖志敏
马街镇组织办:
陆良县马街镇马街村委会位于陆良县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是镇政府和镇中心集镇所在地。全村辖2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共1977户 6635人,有耕地面积3718亩,是一个以种养殖、建筑建材、商贸运输、手工业、商饮服务业为主的行政村。
从去年的9月4日到今天,我来到马街镇马街村已经近一年了!一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我渐渐地适应了农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具体的农村工作当中。通过近一年的工作,自己各方面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意识得到增强,基层工作经验有所增加。现将2010年上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转变好工作学习理念,完成好角色转换
一年来,我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村官,实现了从大学生到村主任助理这个角色的转变。一是正确定位自己,强化学习,增强自己对社会认知程度。二是确立工作奋斗目标,积极主动思考,并摆脱学校学习思维方式,努力朝目标方向发展。三是主动处理好与同事间的关系。各个岗位都有比自己年龄大的、有经验的同志。我本着尊重、理解的原则,主动向他们请示工作方法,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经常与他们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加深与他们的了解、增进与他们的友谊,为日常工作的正常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
二、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来到村委会后,我不断在理论和实践上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在平时的工作之余,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及时撰写个人心得体会。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也虚心向村干部们学习。一年来,通过与他们的深入交流,让我懂得如何在村里开展工作,如何处理各种关系等等,受益匪浅。一年来不断在学习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巩固自己、提高自己。
三、注重实践创新,履行助理职责,配合村干部认真做好各项中心工作
2010年上半年我村主要的工作有以下几点:
(一)抗大旱保民生
2009年7月以来,全村遭遇60年未遇重特大旱情,连续8个月境内无有效降雨,气温异常偏高,由于持续的严重干旱,对全村的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马街全村境内无水源地、无蓄水坝塘,要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重重,全村抗旱形势异常严峻。
马街村委会所辖两个自然村,其中马街自然村位于陆良平坝,全部农田集中位于中源泽以南大圩中,土质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大春生产栽插水稻为主,全村共240余亩水稻秧苗全部集中位于一个大圩中,由于干旱缺水严重,将对下一步的大春栽插造成严重影响。而羊间房自然村
位于马街镇东南部的大团山上,海拔2800米,气候恶劣,资源匮乏,属省重点扶持村。目前,村里建起的供全村生产、生活用水的蓄水塘早已干枯,群众储水的小水窖也几近干涸,全村种植的300亩大麦、50亩小麦、100亩豌豆全部绝收,损失40余万元,全村68户、254人及400余只羊、200余头牛马、400余头猪面临断水,生活用水极度紧张。
为解决当前难题,经村支两委研究决定,及时采取多种措施:购置潜水泵从临近水源地抽水保小秧;组织车辆送水到羊间房,确保全村人畜饮水;多方协调,加大抗旱经费及物资投入;加大宣传,积极引导群众合理用水;分类指导,全面组织抓好生产自救;严防死守,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坚持抗旱和防汛安全工作两手抓,积极组织开展生产生活自救。
(二)村支两委换届选举
马街村第四届村级换届选举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和部署,在县、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处、村两级选举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本届选举工作任务。但选举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村民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选举程序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因此,我们要努力推进村两委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探索换届选举的新路子、新方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对落选干部要妥善安排,确保社会稳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通过此次村级换届选举工作的开展,全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村干群依法办事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村民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有了新的提高,村班子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为会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有力地基层组织保障。
(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抢修
全村农田集中位于中源泽以南大圩中,东与本镇小龙潭村相连,西与刘家村、良迪村相邻,土质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但因全村境内无水源地、无蓄水坝塘,全村农业生产需水均靠从中源泽提取,如遇内涝又需抽水站排出。因此,全村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尤为重要,而现有沟渠、排灌站均建于上世纪80年代,年久失修,损毁严重,亟待重建。
为切实解决本村农田排灌难的问题,经村支两委研究决定,紧抓时间,充分利用当前干旱无雨有利于工程建设的时机,变害为利,在雨季到来前对所有沟渠进行清淤畅通,对损毁沟渠进行修复,对各必要进水口安装闸板,对换排灌设备进行认真检修,牢固树立抗大旱,防大涝的思想,未雨绸缪,严防大旱之后有大涝。
总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支两委的共同指导和帮助下,经过近一年的磨练,我在工作中有了很大进步,不仅让自己的工作能力有了提高,也让自己对农村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自己在农村工作水平和与群众沟通的能力。所以,在今后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头脑,积极投身到构建和谐社会、小康示范村建设中去,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为解决“三农”问题,为马街村的小康新农村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绝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的期望,做一名让组织和群众都满意的大学生“村官”。
二〇一〇年七月六日
第二篇:廖志敏(中英文)简历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廖志敏
广东省增城风光路393号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669435521@qq.com
求职意向
教育背景
2010-2011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专科 应用英语
工作经验
2011/08-2011/10佛山freesetup班服设计工作室兼职
负责宣传
负责与客户沟通和协商
设计班服的图案
2010/12-2011/10广州各摄影和婚庆公司工作人员
负责摄影跟拍
负责文案写作
视频和图片后期工作 协助摄影师打光 婚礼会场布置 协助造型师化妆、服装、造型等
2010/10-2010/11广州亚运会深圳金谷园餐饮有限公司实习生
负责媒体区的自助餐服务
协助主管安排媒体的饮食
协助项目经理完成饮食分配
2010/07-2010/08 佛山罗村马德利西饼屋兼职
销售和前台收银
实地考察其他西饼屋的价格和服务的情况
食品检测和核对数量
社会活动
2011/06-2011 Symbol Crew舞队助理
通知队员日常训练时间
负责舞队人数的出勤
协助队长督促训练
接学院内的表演节目
2010/10-2011/10 学生会文娱部干事
协助举办多次大型晚会
协助组织多次学院周末舞会
负责场景布置
报幕员
语言及计算机能力
英语日常交流以及专业性文件的处理
IT熟练运用MS Office和PS
Eris Liao
303, scenery road,Zengcheng city,guangdong province,GuangdongAIB University
669435521@qq.com
Job Objective
Education
2010-2011
Guangdong AIB University Major in application English
Work Experience
Con
2007/07-2007/09 Foshan freesetup class clothing design studioPart-timeIntern in
In charge of publicity
Responsible for customer communication and negotiation
Class suit pattern design
2007/03-2007/07 Guangzhou photography and wedding companyPersonnel
Responsible for the photographic film with
Responsible for writing
Video and picture later period
Assist the photographer lighting
Wedding decoration
Assist stylist, makeup, clothing modeling
2007/02-2007/03
Guangzhou Asian Games, Shenzhen Geumgok Park catering limitedIntern
Responsible for media zone buffet service
Assist supervisor to arrange media diet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Assist project manager to complete diet distribution
2010 / 07-2010 / 08 Foshan Luocun Madeli West BakeryPart-time
In sales and Front Office Cashier
By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of other West Houses Price and service. In food detection and check the quantity
School Experience2004/11-2005/11 Symbol Crew Dance Team Assistant
It informs players routine training time
Be responsible for the dance team number of attendance It assists captain urged training
It connected with the college performance
2002/11-2004/11 Student Recreation Officer
In assist held several major party
It helped organize several college weekend dance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cene layout
Is the announcer
Language & IT Skills
English
ITBasic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oral and writtenFrequent user of Word, Excel, PowerPoint and PS
第三篇:廖志宇2010工作总结
廖志宇2010工作总结
2010,本人能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校,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学校工作部署和招生办的工作安排,团结带领处室的同志,积极完成工作任务,招生工作圆满完成,省招办要求完成的各项工作都能有条不紊的按时完成,2010年全市电大系统开放教育共招生2736人,比2009年的2691人增加45人,呈稳步增长的趋势。招生数列入省电大前三甲,获省电大“招生综合奖”和“招生规模奖”,主要工作如下:
一、处室领导工作
1、每学期开学初制订本学期工作计划及工作时间表。
2、招生任务的下达。
3、布置完成省电大、学校下发的各项文件、通知。
4、与省电大招办和工作站、教学点的沟通。
5、指导工作站参与省电大“示范性教学点”的评比。
二、具体行政事务工作1、10秋完成本科注册及验证及审核工作340人、专科1029人。
2、招生奖励的审核与发放。
3、新增专业的申报工作及计划招生数的申报工作。
4、各工作站、教学点招生指标的下达。
5、对各工作站、教学点招生情况进行分析。
6、10全市招生工作总结的撰写。
三、其他工作
1、教务处期末考试到工作站接送试卷。
2、帮各班主任发送短信17800余条。
3、班主任管理工作,共管理二个班57人。
4、参与毕业作业的指导。
四、奖励情况
荣获2009—2010全市县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优秀学习秘书称号(中国宜春市委讲师团)。
第四篇:贾志敏读后感
贾志敏,一本语文教学的百科全书
——读《贾老师教语文》有感 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杨洁玉
这么多年,《贾老师教语文》这本书始终摆在我的书桌上,虽说已经破烂不堪,但它永远是我最心爱的书。二十年前,贾老师的作文教学《贾老师教作文》通过电视台,风靡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了90年代后期,他的阅读教学同样受到了我们广大教师的关注。如果说贾老师的作文教学所引起的是一种贾志敏现象,那么他的阅读教学所引起的反响,那是一股贾志敏旋风。那么,为什么贾老师的作文教学、阅读教学如此受我们小学语师教师的关爱和注目呢?我喜欢听贾老师的课,看他写的一本本专集,我觉得贾老师是一本语文教学的百科全书,一本关于语文教育学和语文教学艺术的书,我们百看不厌,因为他的阅读课在我们中国小语界是绝无仅有的。二十年中,我们教师一直在思索追寻这位名师成功之路的轨迹和原点,而我也只是得到些粗浅的认识。
一、认真解读文本。
贾老师指出:备课,是教师走进文本的第一步。教学又有它自身的规律,首先要认真解读文本。贾志敏老师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拿到课文之后,贾志敏老师总是先要读上几遍。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个句子。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得更好。率先垂范,学高为师。贾志敏老师是上海人。对上海人而言,说好普通话不是一件易事。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往往分不清,读不准。碰着困难,贾志敏老师一边查字典,一边请教同事、同行,乃至学生。贾志敏老师认为,教师有不懂或不会的地方,是十分正常的,用不着回避。可怕的是滥竽充数、敷衍了事,教给学生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读课文,不但要读通,还要读熟,做到烂熟于心。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走进文本,把握课文的脉络,掌握课文的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时候,一个巧妙的教学主意,往往就产生于对文本的熟悉。
二、根据课堂,不断修改教案。
教师是通过备课笔记写下自己的对教材的理解,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过程的安排。这是预设的,是教师在上课前的“一厢情愿”。但是课堂教学会由于教学对象、时代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往往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可谓瞬息万变。这便要求教师要不断进行修改,适时调整自己的再好的教案也需要教师去实践。因此,课堂教学要在“实效”上做文章,要在“有效”上下功夫。教学必须创新,不创新是没有出路的。
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当球王贝利踢进第 1000 个球时,记者问贝利:“你踢进的 1000 个球中,哪一个球最为精彩?”贝利说:“下一个”。其实,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对于那些优秀的教师来说,精彩的课永远是“下一课”。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教案要不断修改,教学得经常调整,一成不变是行不通的。用同一个教案去教不一样的学生,其教学效果也是迥然不同的。因此教师要灵活地把握课堂教学的契机。
三、临场的语言诊治在课堂生成中沉淀学生的语言。
贾老师课堂的语言诊断的艺术已到了出神入化之地。他不放过每一个学生说的每一句不妥当的话。他追求的是正确、敏锐、强烈地去感觉、感知、感悟语言。有一次,课堂上有个小朋友写作文时说了一句话,“暑假里,我和爸爸有幸到杭州来。”贾老师当场马上说:“你这句话有四个毛病。”听课的老师们都领会不过来,这句话听起来也可以呀!贾老师说,第一,“我”和爸爸这个“和”用的不当,爸爸是大人,我是小孩,应用“我随爸爸”;第二,“有幸”不当,你到杭州来可能是有幸的,但爸爸是大人,到杭州来很快就到了,所以应是“我有幸随爸爸”;第三,你在上海,不能说“到杭州来”,应是“到杭州去”;第四,到杭州去干什么?即便是有幸,下面的内容应该是有幸的,如果你到杭州去奔丧,也叫“有幸”吗?哎呀,真厉害!这小孩子从小就在这种严格的、正确的、敏锐的、强烈的语言的熏陶之下,才能够提高语文综合水平。所以,听课老师觉得很惭愧,因为自己的语感水平就很差。贾志敏老师临场的语言诊治在课堂生成中沉淀学生的语言,这也是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所忽视的问题,在很多课堂里,有的学生说的话明明不对,老师都说他是对的。所以他从小就得不到准确的语言的刺激和准确的语言的感受,那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有很好的语言素养吗?
五、不断阅读,加强文化底蕴。
贾老师以出色的语言示范,在语言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感。贾老师在我们小语界被誉为语言大师,这个称号是有分量的。因为我们发现,贾老师的语言真的很有功底,很厉害。首先我们看他的语言积累,很多学生的作文、小学的课文他都可以很娴熟地背下来。我们年轻教师记忆力很强,有这个语言功底吗?我们能背几首古诗?能背几篇古文?能背几篇美文?更甭说学生好的作文和课文了。所以,他在语言积累这个层面上,他的功夫是非常深。有一位老师给贾老师统计过,他评价学生的话语,评价学生 的方式,竟有三十几种,而且在一节课中很少有重复的评价语。语文老师应该姓语、名文,语文老师的功底就是语言的功底。我们仰慕名师,想成为名师,我们老师想要做一个语文名师就要从提高自己的语言基本功做起。平时,老师们的课放不开,不够大气,说到底就是囊中羞涩。这个囊中羞涩不是钱,而是语言的囊中羞涩。老师们害怕,就像林黛玉进大观园一样恐怕说错一句话,因为我们常常要说错话,与其要说错话,不如不说,所以,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课堂,预设太强,生成性不足。为什么?因为预设的是有把握的,而生成的往往是没有把握的,是要临场以教学机智,以自己的语言功底去生成的。过去我们在课堂里,上课上得最好的,往往是低年级的识字教学,那时的特级教师全部都是女老师。有的老师说:怎么现在课上得好的,都是男老师?这里,当然不应以男女来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个好老师一定要有很好的语文功底,要有很好的阅读基础,没有很大的阅读量,没有读过很多的好书,打下很深的文化底蕴,你就甭想让预设和生成同样精彩!所以我们学习贾老师就要学习他那良好的习惯——多阅读,多积累。
六、努力追求真实的课堂。
现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浮躁的现象,尤其在一些公开教学中。一些教师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多样,课堂上的热闹,很少让学生安静下来读点书,提些问题。学生离开文本远了,时间一长,对学生的发展没有丝毫好处。贾志敏老师认为,还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孩子,让他们静下心来好好读书,从书中获得真正的知识。公开教学,不能本末倒置,教者要“目中有人”,这里的“人”是指学生;又要“目中无人”,这里的 “人”是指听课的老师。
贾志敏老师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演绎出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来,让每位听课者领略到了一位教育大师真正的风采。“真实、朴实、扎实”,是贾志敏老师对教育的诠释和感悟,也是他对教育的一种承诺和誓言,同时也是我走近名师课堂、体味名师风采的学习中得到的最大感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语文教师要备好课,就应博闻强记,通古晓今,需有“知学”。要当一个语文教师不算太难,而要成为一个称职、优秀、出类拔萃的语文教师,实在不易。贾志敏老师说,语文教师应该是个杂家,即“半个编辑”、“半个作家”、“半个演员”、“半个书法家”、“半个演说家”、“半个剧作家”、“半个播音员”、“半个幽默大师”„„如果我们真能如此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专家了。
第五篇:创校校长廖承志
创校校长廖承志:华大永远在他心中
作者:张罗应 2010-11-16 来源:华侨大学报校庆特刊 浏览 22
著名国务活动家、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先生,是华侨大学的创始人,也是华侨大学的首任校长,更是去世在华侨大学校长任上的校长。华侨大学,一直永存于廖公的心中。
新中国建立初期,大批海外华侨青年满怀热情,回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加之东南亚地区排华,迫使大量华侨青年回国。考虑到归国华侨青年需要学习文化和科学技术,时任中侨委主任的廖公向国家建议,创办一所以招收归国华侨学生为主的华侨大学,得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中央各部委的赞同和鼎力支持。就这样,1960年,华侨大学应时应运而生。
1961年8月17日,中侨委、教育部联合向国务院正式呈报《创办华侨大学方案》,并于11月1日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准。由此,11月1日成为华侨大学的诞生日,每年的这一天,也就是华侨大学的校庆日。
值得一提的是,廖公不仅提议创办华侨大学,更自华侨大学创办的第一天起,就亲自担任华侨大学的校长。他不仅为学校题写校名“国立华侨大学”,更对有关华侨大学的许多事情都亲力亲为,在细节上做到最好:廖公亲自领导学校的筹建工作,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学校的地址选择问题,并亲自拍板定案———把学校建在福建侨乡泉州的城东,还请全国知名建筑专家为华大设计建设方案,亲自确定了学校校舍建设的总体规划设计;廖公亲自主持《创办华侨大学方案》的审定,确定学校的办学方针、办学规模、专业设置等;他坚持华侨大学的学生宿舍一律采取单向外廊结构,使得室内光线充足,夏天凉快,同时留有较大的活动空间,适应青年学生喜欢活动的特点;考虑到来华侨大学就读的大多是东南亚学生,特别是女同学习惯冲凉和在室内打赤脚,廖公要求学生宿舍楼设计上,每个宿舍都要有“冲凉间”,适应华侨学生的“冲凉(洗澡)”习惯,他还嘱咐宿舍地板要磨光,以免学生刺破脚板;廖公表示,要为华侨大学师生提供最好的房子,并特批用外汇从香港购买钢材,把宿舍门窗做成钢门窗,为师生创造最好的教书和生活条件;针对华侨大学是以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为主的大学这一特点,廖公提出,对侨生的教育应与内地学生有所不同,并提出了“热情欢迎、亲切关怀、严格要求、耐心教育”的十六字方针。此外,对学校聘请教师、建校舍,以及购置图书、仪器等,廖公都一一规划和指导。
廖公认为,办好一所学校,主要是靠教师,还要聘请外国专家。于是,廖公亲自找时任高教部部长蒋南翔要人,从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中抽调了一些业务素质好的教师到华大作为教学骨干。他多次要求华大盖专家楼、小别墅,为外国专家提供较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够“请得来,留得住”。廖公还亲自出面做工作,把一位回国访问的郭姓荷兰籍印尼华人挽留到华大专职搞科研。同时,华大的许多干部,也是廖公多次出面与教育部、统战部等部门联系,然后派人到这些部门物色挑选来的。
华侨大学远在著名侨乡福建泉州,国务繁忙的廖公身在北京,无法亲临学校指导。但廖公仍然心系华大,心系华大师生:1964年2月27日,中侨委在北京召开华侨大学专业调整座谈会,廖公特地就此作出重要指示;1965年11月1日,华侨大学建校五周年庆典,廖公亲自题词祝贺。更为重要的是,廖公把华侨大学的艺术系办在了北京,并对艺术系的这帮华大学生、他眼中的“宝贝”给予了特别的关爱———1963年2月11日,华侨大学艺术系开学典礼在北京举行,廖公专程出席;在廖公的亲切关怀下,当时的不少名家,如作曲家时乐蒙,表演艺术家陈强,著名舞蹈编导李承祥和声乐家钱瑛、散文家杨朔、芭蕾舞蹈家石圣芳等都先后为华大艺术系1962级学生授课;即便“文革”期间身受迫害,廖公仍然以大无畏的精神关心华侨大学师生的命运,过问华大艺术系学生的去向,并亲自给中央写信,反映艺术系师生的前途问题……粉碎“四人帮”后,廖公为华侨大学的复办全力奔走。1978年4月17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务院侨办《关于恢复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有关问题的请示》,决定复办华侨大学,廖公继续担任华侨大学校长。他亲自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学校复办有关问题,决定学校当年复办,当年招生开学。1978年10月23日,华侨大学举行复办挂牌仪式,原定来校主持开学典礼的廖公因国事繁忙未能如愿。在党的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廖公当选为政治局委员,身居高位,国务繁忙,但他依然放心不下华侨大学。由于身体健康缘故,廖公辞去了国内大部分的职务,唯独保留华侨大学校长一职。他还把华侨大学托付给了著名爱国侨领许东亮先生。据许老回忆,在出席侨办的一次会议时,廖公悄悄拉着他来到一个没有人的房间,深情地重重地说了一句话:“许先生,一切拜托了。”廖公所“拜托”的,正是他一直放心不下的华侨大学。
1983年,廖公重病在身,但是为了办好两所华侨高等学府,他不懈努力,争取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务院侨办联合起草了 《关于进一步办好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的意见》(中央24号文件),并在生
命的最后时刻亲手签发了文件。廖德勤(廖公的侄子)说:“廖承志当时已病重住院,亲自提笔在文件上作出批示,写下„我完全同意‟。”在这份文件中,华侨大学不仅在经济上得到了国家的强力支持,也在教学政策上获得了空前的自由度:首先,侨生可以不再把政治课作为必修课,从而减少了国外对于大陆教育不公正的怀疑;其次,以前外贸等相关专业属于保密专业,不许招侨生,但现在这个规矩被破除了;最后,侨生在节假日有回家的自由,不必等到每年的寒暑假。廖公临终前的举措,为华大坚持自己的侨校特色奠定了基础。
1983年6月10日,廖公在北京不幸因病逝世。这位新中国侨务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华大人的好校长,在他的第23年华大校长任上,永远地离开了他所心系的华侨大学,离开了他所热爱的华大师生。但,廖公永远活在华大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