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农村党员“双项培养”记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记将乐县万全乡党委“双培”活动
古老的金溪河静静哺育着万全乡的人民,铿锵弹奏着一支悠扬而激昂的创业之歌。当历史的年轮跨入二十一世纪,时代的丰碑镌刻着万全乡开展“在党员中培养大户,在大户中培养党员”“双培”活动顺利实施的烙印。县委组织部充分肯定了乡党委的做法,并于2003年4月份在万
全乡召开了现场会,向全县推广。福建省《支部生活》第五期以“创大户闯出新天地”为题,介绍了万全乡的做法,福建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福建电视台“党建栏目”于2003年7月编播了《走进小康的殿堂》专题片,介绍了万全乡党委“双培”活动的经验。2003年,乡党委被省委授予“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伴随着新世纪的钟声,山区农民在市场经济发展浪潮中受地域限制,缺少项目、缺乏资金、信息闭塞等制约农民增收问题显现无遗。如何破除瓶颈,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成为摆在乡党委面前的一道屏障。
困难不可避免,挑战无法逃避,万全乡党委班子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现状,但他们始终坚信:困难孕育着希望,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意味着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
作为班子带头人----谢朝阳,是一位思路敏捷,言谈流利,精明能干的乡镇干部,在他出任书记之前,也担任万全乡乡长一职。从他第一次接过乡党委书记的担子时候,便深深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肩上担子那沉甸甸的份量。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告诉他,农村经济结构转轨时期,引导和带领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核心在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关键在于抓准市场信息、取得最大经济效益,根本在于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敢闯敢上、增强信心。于是,乡党委一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立足资源优势,立足传统优势,寻找致富之源;一边广泛借鉴外地成功经验,虚心向专家学者和人民群众请教,努力探索致富之路。
前进的道路充满着崎岖与坎坷,追求致富真理的路程漫长而艰辛,经历了痛苦与失败,品味过欢乐与喜悦。经过纵横比较,群策群力,2000年,乡党委紧紧围绕“林业、烟业、菌业、电力、企业”五大支柱产业,创新党建活动载体,着力实施“在党员中培养大户,在大户中培养党员”“双培”工程,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努力实现农村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科学对接和有机结合。经过几年艰苦创业,终于闯出一条农民增收致富之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大踏步前进。
一花独放不是春
万紫千红春满园
万全乡地处偏僻,交通不发达,是距离县城最远的乡镇之一。20多年来,全乡农民广泛种植食用菌,终因建设规模小、技术质量差、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产量低,效益差,增产不增收,农民积极性不高,制约了全乡经济的发展。为此,乡党委打破区位制约与交通瓶颈,着力提高党员素质,激活党支部活力,走过了一条“创大户”----“党员致富工程”----“在党员中培养大户”的路程,“市场带基地,大户带小户”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初步形成,涌现了食用菌、养殖、烟叶、营销等各类党员大户38户,特色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农民在生产发展中得到实惠。
2000年,乡党委确定了以发展珍稀食用菌为龙头,带动五大支柱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追寻万全乡食用菌产业化经营发展不寻常之路,辛酸与泪水同行,苦涩与成功相伴。2000年,为解决效益低下的问题,在食用菌各个生产季节,及时派技术员到村里对菇农进行现场指导,并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技术培训,逐步提高菇农生产技术水平,提高食用菌的科技含量,促进了食用菌生产的发展。2001年,为解决食用菌生产的盲目性、风险性的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和分析论证,由党委、政府牵头,注册兴办龙头企业“将乐县惠民食用菌有限公司”,公司属股份制企业,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注册资本金30万元,全乡有56名领导、干部和种植大户投资参股。依托这一龙头企业,乡党委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以订单指导生产,以基地带动种植,以大户带小户。从此,无论是在全国农产品交易会、厦门“9.8”洽谈会,还是“三明市农业专场招商会,到处都有为开拓市场而忙碌的营销人员的身影。过努力,惠民公司与省内外9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型战略伙伴关系,年下达食用菌生产订单达2000万袋规模。短短一年时间,培育种植大户50户,带动一般种植户1500户。2002年,为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市场,乡党委按照工业化发展思路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北京联洲科工贸集团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兴办”飞地工业“,在县城合作成立了”生态食品有限公司",引进新生产线,扩大种植范围。2004年,公司进一步扩大再生产,与三明健盛公司达成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年生产清水笋罐头10万吨、食用菌6000万袋,为巩固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实现农产品增值,延长产业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
第二篇:乡镇党委农村党员“双项培养”活动纪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记将乐县万全乡党委双培活动古老的金溪河静静哺育着万全乡的人民,铿锵弹奏着一支悠扬而激昂的创业之歌。当历史的年轮跨入二十一世纪,时代的丰碑镌刻着万全乡开展在党员中培养大户,在大户中培养党员双培活动顺利实施的烙印。县委组织部充分肯定了乡党委的做法,并于2003年4月份在万全乡召开了现场会,向全县推广
。福建省《支部生活》第五期以创大户闯出新天地为题,介绍了万全乡的做法,福建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福建电视台党建栏目于2003年7月编播了《走进小康的殿堂》专题片,介绍了万全乡党委双培活动的经验。2003年,乡党委被省委授予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伴随着新世纪的钟声,山区农民在市场经济发展浪潮中受地域限制,缺少项目、缺乏资金、信息闭塞等制约农民增收问题显现无遗。如何破除瓶颈,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成为摆在乡党委面前的一道屏障。困难不可避免,挑战无法逃避,万全乡党委班子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现状,但他们始终坚信:困难孕育着希望,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意味着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作为班子带头人----谢朝阳,是一位思路敏捷,言谈流利,精明能干的乡镇干部,在他出任书记之前,也担任万全乡乡长一职。从他第一次接过乡党委书记的担子时候,便深深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肩上担子那沉甸甸的份量。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告诉他,农村经济结构转轨时期,引导和带领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核心在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关键在于抓准市场信息、取得最大经济效益,根本在于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敢闯敢上、增强信心。于是,乡党委一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立足资源优势,立足传统优势,寻找致富之源;一边广泛借鉴外地成功经验,虚心向专家学者和人民群众请教,努力探索致富之路。前进的道路充满着崎岖与坎坷,追求致富真理的路程漫长而艰辛,经历了痛苦与失败,品味过欢乐与喜悦。经过纵横比较,群策群力,2000年,乡党委紧紧围绕林业、烟业、菌业、电力、企业五大支柱产业,创新党建活动载体,着力实施在党员中培养大户,在大户中培养党员双培工程,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努力实现农村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科学对接和有机结合。经过几年艰苦创业,终于闯出一条农民增收致富之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大踏步前进。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万全乡地处偏僻,交通不发达,是距离县城最远的乡镇之一。20多年来,全乡农民广泛种植食用菌,终因建设规模小、技术质量差、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产量低,效益差,增产不增收,农民积极性不高,制约了全乡经济的发展。为此,乡党委打破区位制约与交通瓶颈,着力提高党员素质,激活党支部活力,走过了一条创大户----党员致富工程----在党员中培养大户的路程,市场带基地,大户带小户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初步形成,涌现了食用菌、养殖、烟叶、营销等各类党员大户38户,特色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农民在生产发展中得到实惠。2000年,乡党委确定了以发展珍稀食用菌为龙头,带动五大支柱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追寻万全乡食用菌产业化经营发展不寻常之路,辛酸与泪水同行,苦涩与成功相伴。2000年,为解决效益低下的问题,在食用菌各个生产季节,及时派技术员到村里对菇农进行现场指导,并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技术培训,逐步提高菇农生产技术水平,提高食用菌的科技含量,促进了食用菌生产的发展。2001年,为解决食用菌生产的盲目性、风险性的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和分析论证,由党委、政府牵头,注册兴办龙头企业将乐县惠民食用菌有限公司,公司属股份制企业,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注册资本金30万元,全乡有56名领导、干部和种植大户投资参股。依托这一龙头企业,乡党委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以订单指导生产,以基地带动种植,以大户带小户。从此,无论是在全国农产品交易会、厦门9.8洽谈会,还是三明市农业专场招商会,到处都有为开拓市场而忙碌的营销人员的身影。过努力,惠民公司与省内外9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型战略伙伴关系,年下达食用菌生产订单达2000万袋规模。短短一年时间,培育种植大户50户,带动一般种植户1500户。2002年,为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市场,乡党委按照工业化发展思路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北京联洲科工贸集团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兴办飞地工业,在县城合作成立了生态食品有限公司,引进新生产线,扩大种植范围。2004年,公司进一步扩大再生产,与三明健盛公司达成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年生产清水笋罐头10万吨、食用菌6000万袋,为巩固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实现农产品增值,延长产业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已培育种植大户()户,带动一般种植户()户,并颁发了资格证书,公司与种植户结成互惠互利的统一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伴随着农业龙头企业的成长,乡党委着力在党员中培养大户,对全乡()个行政村,()名村干部,()名农村党员的年龄结构、文化水平和致富能力进行全面调查,鼓励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难上难的观念,确定了在党员中培养有素质、有技术、有经济实力、诚信度好、敢于开拓进取、每批种植食用菌4万袋、带动种植20万袋大户标准。在广大群众持怀疑与观望态度的时,在接到第一批订单时,乡党委发动党员带头领种,顺利地完成了第一批120万袋的订单任务,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涌现出了竹舟村黄德建、黄祖芳、杨岩忠、杨春久、黄流池;杏溪村杨永久;常安村谢顺生、廖木生;阳源村翁生林;机关干部熊水荣、梁少群等一批党员大户。俗话说,雁阵齐飞看头雁。党员大户第一批订单的效益导向,消除了群众的顾虑,广大群众生产热情迅速高涨,出现了第二批订单因生产指标不足的现象,党员、群众创大户的热情日益高涨,争创大户的浓厚社会氛围终于形成。以此为契机,全乡共培育烟叶、食用菌、养殖、营销等各类典型大户80余户,其中党员大户42户,占大户总数的47.5%。为了更好地培养大户,乡党委从组织、资金、市场、技术上不断加大帮扶力度。每位乡领导挂包5户党员大户和5户非党员大户,乡技术员挂包联系6户大户,实施技术指导,各涉农所站、中心挂包2户以上大户。成立了食用菌产销协会,将村会协作向组会协作、户会协作延伸,逐步扩大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范围,不断提高依靠科技致富的意识。在出现菇农向乡、村领导争要指标的时候,为解决订单不足问题,广大党员大户把订单让给一部分群众,带领群众一起致富。竹舟村党员大户黄祖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把第二批订单4万袋的生产指标和准备好的原辅材料,主动让给群众,并帮助技术指导,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同时,对于已经率先实现致富的党员大户,乡党委注重引导他们增加投入,不断发展壮大,把大户做大做强。常安村村主任谢顺生抓住惠民食用菌有限公司创办的契机,率先试验栽培茶树菇、雪茸菇等品种2万多袋取得成功,获利2万多元,当年实现创大户目标。但他并不满足,第二年又从中争取到了新品种阿魏蘑3万袋的订单,由于管理得当,再获利3万多元;2003年他种植大杯蕈6万袋、并销售菌种3万袋,获利6万多元;今年他带头试种反季节巴西蘑菇1300个平方,预计创利6万余元,在创大户的路上,实现一年一个台阶。他成为全乡食用菌生产大户后,被惠民食用菌公司聘为营销部副部长,负责珍稀食用菌产品的营销工作。在自己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积极发动当地群众发展食用菌,带动25户村民与惠民公司签定65万袋食用菌生产订单,并优惠向菇农提供优良菌种,无偿提供技术服务,他和村书记及其他党员大户都定点帮带3-5名农户。常安村现已成为食用菌专业村,2002年全村发展食用菌150万袋,产值达160多万元,仅食用菌生产一项农民人均增收近千元。如今,在不断扩大订单生产规模的同时,大量引进数十种珍稀品种,2003年,全乡共发展珍稀食用菌生产订单()万袋,农民仅发展食用菌生产这一项人均纯收入达()余元。多年的实践证明:以工业化、市场化的理念发展农业产业化,实现了食用菌生产从零散、无绪、粗放式组织状态向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的订单农业的转变,从传统单一种植模式向吸纳三明真菌研究所所有品种并不断开发推广新品种的转变,从计划经济行政指令向与市场接轨、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转变,从农户自筹资金向小额信贷、与大公司合作的转变。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而且闯出了崭新的飞地工业发展模式,带动了全县所有乡镇食用菌的发展;不仅找到了激发乡干部活力的启动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点,密切党群干群的结合点,而且克服了农村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一手抓一手软的现象,成为解决农村诸多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党员中培育大户的同时,乡党委在严格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和不降低标准的前提下,按照实行公推,确定对象;落实帮带,跟踪培养;实践锻炼,促其成熟的工作思路,积极而慎重地抓好在大户中培养党员工作,不断为农村基层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和有生力量。从2000年至今,有()名大户被列入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共有()名非党大户被吸收入党,这些新党员年龄大都在35岁以下、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乡党委对全乡()名率先致富的非党员大户进行调查摸底,对其政治表现和思想状况分析排队,造册登记,建立档案,把其中政治觉悟高、带动能力强的确定为重点培养目标。村党支部和村民代表民主推荐非党大户入党积极分子。根据推荐结果,采取入户走访、召开党内外群众座谈会等方式,对所推荐的大户优秀青年作进一步的考核,党支部按照党内有关程序,及时把一些政治表现突出、入党愿望强烈、能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大户青年确定为培养对象。培养对象确定后,建立了党员与非党大户结对帮带制度,实行党员二帮一,即由1名党员干部和1名党员共同联系帮带1名大户入党积极分子。联系人做到一月一联系,每季一交谈,半年一鉴定,扎实做好非党大户的帮带工作。党支部吸收他们参加党内政治学习和有关活动,增强他们对党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常安村的伍风梅是个爱动脑筋的大户,村党支部认为她有致富能力,在群众中有影响,而且作风正直,就确定其为非党双培对象,安排村党支部书记余永忠进行结队帮扶。2003年,伍风梅种植西红柿10亩,西瓜6亩,并致力带动全村村民种植,这一年她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个发展经济的带头人同时又有希望成为党的新鲜血液。在加大帮带的基础上,乡党委一方面动员入党积极分子支持公益事业,组织他们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引导他们从潜移默化中感悟人生真谛,升华精神追求,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引导他们进行一些新品种、新项目的试验活动,并要求每人都要联系帮带1-2名群众致富,促其在带领群众致富上做示范。现在,全乡非党大户入党积极分子帮带群众()户,集资捐资()万元兴办为民办实事项目()个,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把大户入党积极分子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育。全乡挑选出()名年纪轻、文化高、素质强的同志充实到村级组织班子,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让他们担任财粮、计生管理员、村民小组长等职务,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党的宗旨意识。通过培养教育,一旦条件成熟,就及时把重点培养对象吸收入党。常安村余之雄就是一个典型事例。他带头进行食用菌新品种的试验,在乡、村的帮助下试种巴西蘑菇600平方米获得成功后,在群众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党支部安排了2名党员跟踪联系,动员他帮带其他农户发展食用菌,他很快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并将自己的栽培技术无偿提供给15户农户,以成本价提供菌种给挂包户,仅此一项就让利3500多元,2003年被培养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共产党员。目前全乡42名非党大户中,列入考察7名,已发展党员4名。事实证明:在大户中培养党员,在大户中培养党的新生力量,不仅改善了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状况,而且由于这些党员致富本领高,示范和带创作用强,使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得到更好体现,为加强党在农村的核心领导作用增添了新的生命。问君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打铁还需自身硬。多年来,在开展双培活动中,乡党委着眼于进一步夯实党建基础,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着眼于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干部作风的转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在在工程,把经济建设面临的难点作为党建的重点,把人民群众关心在的热点作为党建关注的焦点。乡镇领导班子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为契机,努力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学习法律、法规、市场经济、农村工作知识等,不断提高政治及经济等理论素养,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和农业农村工作的能力。为加强双培工作的领导,乡党委成立了双培活动领导小组,党委书记谢朝阳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制订下发了《双培工作方案》,建立了工作责任制,摸清了双培对象,确定了双培活动主体。同时将双培工作列入支部书记联席会和年终考评的重要内容,通过支部书记联席会议进行季度汇报交流,督查整改,共同提高。通过年终考评对在双培活动中组织有力、成效明显的党支部给予表彰奖励。对双培活动中出现的带动能力强、增收明显的典型大户予以授牌,并推荐为年终乡先进生产者表彰人选,对扶持大户发展做出突出成绩的农业技术人员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或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乡党委把党员大户分为县、乡、村三级管理,实行领导和技术人员挂包,在培养党员大户的同时,要求兵、青、妇等组织培养民兵大户、团员大户、妇女大户,实行了四体联动。对于在双培工作中组织不力、发挥作用不明显的单位或个人及时给予通报批评,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诫免。2003年,全乡共确定双培对象100户,其中党员大户50户,非党员大户42户,双培典型示范户60户,确定了常安、竹舟、阳源3个双培重点示范村。双培活动的顺利实施,促进了农村两种先进力量的融合,促进了党建余经济的结合。--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与2000年相比,2003年全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万元,增加()%;完成乡镇一般预算财政收入()万元,增加()%;实行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增加()%。--党组织的活力进一步增强。2002年6月16日,万全乡遭特大洪水袭击,全乡广大党员冲锋在前,险重之处敢打硬仗,生死之时舍己为人,干部、群众和广大党员众志成城,战胜洪魔,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抗洪抢险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党与群众血肉联系更加密切。几年来,乡党委不断加大为民办实事力度,完成了集镇自来水厂、乡村公路建设、黄万1万伏高压线路、全乡农网改造、集镇夜景工程、学校综合楼、改造文技校等30多件为民所急、为民所需、为民所想的项目,大大改善了全乡的基础设施,美化了环境。竹舟村获得省级文明村荣誉称号,万全乡获得2000-2002市级文明乡镇称号。--村级减债工作取得新成效。有6个村实现了无不良债务,占全乡行政村总数的60%,实现村集体经济的良性循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尽管前进的道路上有曲折,但乡党委始终坚信,双培活动事关千家万户,虽历经千辛万苦,只要踏着脚下坚实的土地,有耕耘一定就会有收获。
第三篇:乡镇党委农村党员“双项培养”活动纪实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记将乐县万全乡党委双培活动古老的金溪河静静哺育着万全乡的人民,铿锵弹奏着一支悠扬而激昂的创业之歌。当历史的年轮跨入二十一世纪,时代的丰碑镌刻着万全乡开展在党员中培养大户,在大户中培养党员双培活动顺利实施的烙印。县委组织部充分肯定了乡党委的做法,并于~年4月份在万全乡召开了现场会,向全县推广。福建省《支部生活》第五期以创大户闯出新天地为题,介绍了万全乡的做法,福建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福建电视台党建栏目于~年7月编播了《走进小康的殿堂》专题片,介绍了万全乡党委双培活动的经验。~年,乡党委被省委授予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伴随着新世纪的钟声,山区农民在市场经济发展浪潮中受地域限制,缺少项目、缺乏资金、信息闭塞等制约农民增收问题显现无遗。如何破除瓶颈,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成为摆在乡党委面前的一道屏障。困难不可避免,挑战无法逃避,万全乡党委班子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现状,但他们始终坚信:困难孕育着希望,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意味着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作为班子带头人----谢朝阳,是一位思路敏捷,言谈流利,精明能干的乡镇干部,在他出任书记之前,也担任万全乡乡长一职。从他第一次接过乡党委书记的担子时候,便深深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肩上担子那沉甸甸的份量。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告诉他,农村经济结构转轨时期,引导和带领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核心在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关键在于抓准市场信息、取得最大经济效益,根本在于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敢闯敢上、增强信心。于是,乡党委一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立足资源优势,立足传统优势,寻找致富之源;一边广泛借鉴外地成功经验,虚心向专家学者和人民群众请教,努力探索致富之路。前进的道路充满着崎岖与坎坷,追求致富真理的路程漫长而艰辛,经历了痛苦与失败,品味过欢乐与喜悦。经过纵横比较,群策群力,2000年,乡党委紧紧围绕林业、烟业、菌业、电力、企业五大支柱产业,创新党建活动载体,着力实施在党员中培养大户,在大户中培养党员双培工程,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努力实现农村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科学对接和有机结合。经过几年艰苦创业,终于闯出一条农民增收致富之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大踏步前进。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万全乡地处偏僻,交通不发达,是距离县城最远的乡镇之一。20多年来,全乡农民广泛种植食用菌,终因建设规模小、技术质量差、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产量低,效益差,增产不增收,农民积极性不高,制约了全乡经济的发展。为此,乡党委打破区位制约与交通瓶颈,着力提高党员素质,激活党支部活力,走过了一条创大户----党员致富工程----在党员中培养大户的路程,市场带基地,大户带小户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初步形成,涌现了食用菌、养殖、烟叶、营销等各类党员大户38户,特色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农民在生产发展中得到实惠。2000年,乡党委确定了以发展珍稀食用菌为龙头,带动五大支柱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追寻万全乡食用菌产业化经营发展不寻常之路,辛酸与泪水同行,苦涩与成功相伴。2000年,为解决效益低下的问题,在食用菌各个生产季节,及时派技术员到村里对菇农进行现场指导,并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技术培训,逐步提高菇农生产技术水平,提高食用菌的科技含量,促进了食用菌生产的发展。2001年,为解决食用菌生产的盲目性、风险性的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和分析论证,由党委、政府牵头,注册兴办龙头企业将乐县惠民食用菌有限公司,公司属股份制企业,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注册资本金30万元,全乡有56名领导、干部和种植大户投资参股。依托这一龙头企业,乡党委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以订单指导生产,以基地带动种植,以大户带小户。从此,无论是在全国农产品交易会、厦门9.8洽谈会,还是三明市农业专场招商会,到处都有为开拓市场而忙碌的营销人员的身影。过努力,惠民公司与省内外9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型战略伙伴关系,年下达食用菌生产订单达2000万袋规模。短短一年时间,培育种植大户50户,带动一般种植户1500户。2002年,为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市场,乡党委按照工业化发展思路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北京联洲科工贸集团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兴办飞地工业,在县城合作成立了生态食品有限公司,引进新生产线,扩大种植范围。~年,公司进一步扩大再生产,与三明健盛公司达成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年生产清水笋罐头10万吨、食用菌6000万袋,为巩固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实现农产品增值,延长产业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已培育种植大户()户,带动一般种植户()户,并颁发了资格证书,公司与种植户结成互惠互利的统一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伴随着农业龙头企业的成长,乡党委着力在党员中培养大户,对全乡()个行政村,()名村干部,()名农村党员的年龄结构、文化水平和致富能力进行全面调查,鼓励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难上难的观念,确定了在党员中培养有素质、有技术、有经济实力、诚信度好、敢于开拓进取、每批种植食用菌4万袋、带动种植20万袋大户标准。在广大群众持怀疑与观望态度的时,在接到第一批订单时,乡党委发动党员带头领种,顺利地完成了第一批120万袋的订单任务,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涌现出了竹舟村黄德建、黄祖芳、杨岩忠、杨春久、黄流池;杏溪村杨永久;常安村谢顺生、廖木生;阳源村翁生林;机关干部熊水荣、梁少群等一批党员大户。俗话说,雁阵齐飞看头雁。党员大户第一批订单的效益导向,消除了群众的顾虑,广大群众生产热情迅速高涨,出现了第二批订单因生产指标不足的现象,党员、群众创大户的热情日益高涨,争创大户的浓厚社会氛围终于形成。以此为契机,全乡共培育烟叶、食用菌、养殖、营销等各类典型大户80余户,其中党员大户42户,占大户总数的47.5%。为了更好地培养大户,乡党委从组织、资金
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着眼于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干部作风的转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在在工程,把经济建设面临的难点作为党建的重点,把人民群众关心在的热点作为党建关注的焦点。乡镇领导班子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为契机,努力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学习法律、法规、市场经济、农村工作知识等,不断提高政治及经济等理论素养,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和农业农村工作的能力。为加强双培工作的领导,乡党委成立了双培活动领导小组,党委书记谢朝阳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制订下发了《双培工作方案》,建立了工作责任制,摸清了双培对象,确定了双培活动主体。同时将双培工作列入支部书记联席会和年终考评的重要内容,通过支部书记联席会议进行季度汇报交流,督查整改,共同提高。通过年终考评对在双培活动中组织有力、成效明显的党支部给予表彰奖励。对双培活动中出现的带动能力强、增收明显的典型大户予以授牌,并推荐为年终乡先进生产者表彰人选,对扶持大户发展做出突出成绩的农业技术人员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或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乡党委把党员大户分为县、乡、村三级管理,实行领导和技术人员挂包,在培养党员大户的同时,要求兵、青、妇等组织培养民兵大户、团员大户、妇女大户,实行了四体联动。对于在双培工作中组织不力、发挥作用不明显的单位或个人及时给予通报批评,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诫免。~年,全乡共确定双培对象100户,其中党员大户50户,非党员大户42户,双培典型示范户60户,确定了常安、竹舟、阳源3个双培重点示范村。双培活动的顺利实施,促进了农村两种先进力量的融合,促进了党建余经济的结合。--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与2000年相比,~年全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万元,增加()%;完成乡镇一般预算财政收入()万元,增加()%;实行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增加()%。--党组织的活力进一步增强。2002年6月16日,万全乡遭特大洪水袭击,全乡广大党员冲锋在前,险重之处敢打硬仗,生死之时舍己为人,干部、群众和广大党员众志成城,战胜洪魔,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抗洪抢险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党与群众血肉联系更加密切。几年来,乡党委不断加大为民办实事力度,完成了集镇自来水厂、乡村公路建设、黄万1万伏高压线路、全乡农网改造、集镇夜景工程、学校综合楼、改造文技校等30多件为民所急、为民所需、为民所想的项目,大大改善了全乡的基础设施,美化了环境。竹舟村获得省级文明村荣誉称号,万全乡获得2000-2002市级文明乡镇称号。--村级减债工作取得新成效。有6个村实现了无不良债务,占全乡行政村总数的60%,实现村集体经济的良性循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尽管前进的道路上有曲折,但乡党委始终坚信,双培活动事关千家万户,虽历经千辛万苦,只要踏着脚下坚实的土地,有耕耘一定就会有收获。
第四篇:乡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作汇报
***远程教育工作汇报
***位于县城东南部19公里,地处陕甘交界,属川坝河谷区,全乡辖8个行政村,33个村民小组,961户4352人,其中农业人口3985人,耕地面积11736亩,国道316线纵贯全境,交通便利。全乡共有10个党支部,其中机关支部2个,农村支部8个,共有党员269人,其中农村党员205人,机关党员64人。有远程教育站点9个,其中,依托教育系统共享工程5个,特殊党费援建4个,组织部配套建设1个。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党委高度重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在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发展能力方面的作用,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建、管、学、用”四个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党员干部受教育、服务农村促发展”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建一个站点、强一个支部、富一方群众”的好路子,取得了一定实效。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确保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进得来”
今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重大举措来抓,切实加强领导,坚持稳步推进,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抓协调,确保组织领导到位。今年年初,为了确保远程教育站点切实发挥作用,我们分别成立了由党委、支部一把手任组长的远教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远程教育工作的协
调、指导工作。挑选了一批业务素质高、能力强的党建指导员下派各村,具体负责各村站点远程教育建设、管理和学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制定了远程教育教学计划和管理意见,促进了远程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抓宣传,扩大远程教育的影响力。为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远程教育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通过召开会议、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等方式,积极为群众宣传远程教育工作。今年以来,共张贴标语15条,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提高了远程教育的知晓率,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是抓学习,突出应用到位。全乡统一规定,每周日晚上组织机关干部集中学习一次,村级站点保证每月不少于三次组织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学习党政、法律、农技、卫生等知识,并针对群众需求不定期组织学习,日常运行实行全天开放,保证党员群众随时可学。每次学习前,各村级站点都向党员群众公开学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为避免工学矛盾,各村级站点积极采取白天不学晚上学、晴天不学雨天学、农忙不学农闲学等办法,基本保证了党员干部和种养殖大户每月集中学习3次以上,初步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学、经济大户示范学、农民群众跟着学的良好氛围。
二、建章立制,加强管理,确保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
众“坐得住”
在工作中,我们注重在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上下功夫,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站点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责任机制,实行分级管理。乡上专门成立了远程教育办公室,配备9名管理人员,分片负责各村的远程教育工作,要求党建指导员每月至少8次进村进行宣传与指导,及时收集群众所需信息,指导各村管理好、利用好远程教育设备。形成了乡、村管理网络,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是建立考核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将远程教育工作纳入了全方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定期与不定期、随机抽查与集中检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等办法,加强了对站点工作情况的考核。
三、突出实效、强化应用,确保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用得上”
为了使学习内容更生动、直观、便于接受。在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远程教育学习制度》的要求,紧紧围绕“发挥作用、抓好应用、注重实用”这一目标,切实做好结合文章。
一是把党员教育与农民培训结合起来。利用远程教育站点这个平台,把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与对农民群众的培训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农业科技知识等培
训活动。今年以来,共组织培训70余场次,培训人员达2800余人次。
二是把课堂教学与发展产业结合起来。近年来,抓好远程教育示范点,树好典型,立好标杆,是我们搞好远教工作,服务农业发展的重要经验。在豆坪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形成了“支部+远教+合作社”的远教运行模式,为想致富、想学习技术的村民提供示范和榜样。豆坪村党支部书记李殷林,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受到外地产业运行模式的启发,找到了一条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带头组建了两当县无公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群众筹集资金40万元,入社群众19户,仅今年无公害蔬菜架豆王一项产值就达到320万元,成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领头雁。
三是把行政推动与市场运作结合起来。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把提高党员服务发展能力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依靠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形成了“支部抓党员,党员带群众”的发展格局,广大群众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学致富的意识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全乡共发展无公害瓜果蔬菜1675亩,比去年增长12%,其中新建钢管大棚300座,新建日光温室3座,全乡累计钢管大棚达到630座300亩,其中种植九星十号和特选提纯791的反季节韭菜150亩,种植无公害架豆王780亩,新引进黑山六号和紫花白两个优质高产洋芋新品
种,种植地膜洋芋220亩。种植黄瓜、茄子、西红柿等大棚蔬菜150亩。780亩架豆王已大获丰收,前来收购的西安、宝鸡、汉中客商络绎不绝,平均收购价每斤1.25元,实现产值400余万元。全乡蔬菜总产值达到735万元,亩均产值4000元以上,有力的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我们深深体会到,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不仅使干部受到了教育,农民得到了实惠,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加快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以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寓教于用的形式,大胆探索建管学用的长效机制,真正让党员干部长期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切实提高我乡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
第五篇:「推荐」乡农村党员管理方案
乡农村党员管理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探索建立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加强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对农村党员进行分类教育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坚持有利于加强党对基层组织的领导,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有利于发挥党员专长和有利于对党员教育管理的原则,探索符合我乡实际的党员教育管理的模式,努力形成党员分类科学、组织设置合理、管理方式多样的党员管理格局,把我乡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农村党员的分类及管理目标
根据我乡大部分村具有地域广、居住分散、党员总数多、老龄党员多、流动党员多的特点,结合党员从业状况,将农村党员分为在家党员、流动党员、老弱病残党员三大类进行管理。
(一)在家党员
其主要目标: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服从村党总支倾导,积极配合总支工作,完成分配的任务;加强实用技术的学习、培训和交流带头示范种植,搞好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致富产业;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典型示范作用,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积极参加党组织生活。
(二)流动党员
其主要目标是:为村民提供生产、技术、资金、销售等方面的信息服务;经常与当地党组织保持联系,为村上的发展引进资金、引进项目、提供市场信息;关注村党总支微信平台,坚持“微课堂”学习。
(三)老弱病残党员
其主要目标是: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接受送学方式继续学习。
三、时间安排
党员分类管理工作总体上按以下几个阶段进行:一是调查摸底。各村要根据本村实际和现有党员的基本情况,对全村的党员进行调查分类,为科学设置党员类别和党小组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党员个人申请。按党员个人志愿与组织分配相结合的方法,由党员提出申请,汇总后经支部讨论研究分设到各类党员中去。三是建章立制。新设置好的各类党员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党小组组长,确定工作目标,制定活动计划和规章制度。各党总支要根据党员分类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三会一课”党员联系户、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等相关制度。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工作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探索,各村党总支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大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力度,作为建立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完善工作责任制,有机结合,统筹安排,加强工作的督促、指导和协调,制定切实可行的党员分类工作计划,确保工作目标落到实处。党员分类管理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将分类情况报镇党委办。(二)科学合理设置党小组。
在做好党员分类的同时,要切实做好党小组的设置工作。根据我镇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党员队伍的构成可以设置以下八种类型的党小组:一是种植人员党小组。由种植业大户以及对种植业感兴趣的党员组成。二是养殖人员党小组。由养殖业大户以及对养殖业感兴趣的党员组成。三是农民经纪人党小组。由从事农产品加工、营销的党员组成。四是外出务工人员党小组。由外出务工的党员组成。五是个体工商人员党小组。由从事个体工商业的党员组成。六是民主理财人员党小组。由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强,熟悉村务、财务,群众公认的党员组成。七是普法民调人员党小组。由善于做思想工作,有一定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知识,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的党员组成。八是年老体弱人员党小组。由一些年老体弱的党员组成。(三)强化督查。
乡党委定期开展督查检查,采取随机抽查方式,对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持续跟踪问效,防止任务要求落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