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村经济现状及今后发展建设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16:5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某村经济现状及今后发展建设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某村经济现状及今后发展建设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某村经济现状及今后发展建设的调查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农业科技知识,宣传当前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转变机关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帮助农村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推广及促进农村经济大发展的新路子、新举措。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11月22日至25日,我来到甸子乡板石沟村进行了入村驻户调查。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调查灾情,访贫问苦,同

广大群众面对面地交流,对该村今年的生产生活、思想状况、产业结构调整及今后的发展思路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几天的调查情况及一些想法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特点

板石沟村有7个村民组,493户,1925口人,党员30名,7个党小组。全村共有耕地6824亩,其中水浇地55亩,旱平地2340亩,山地4429亩,人均耕地3.5亩多一点。有林地4200亩,荒地较少,仅有125亩。全村有机电井三眼,其中今年新打两眼,尚未配套,有小土井8个,有水源工程两处。全村有贫困户73户,科技示范户32户。没有集体、村办及个体私营企业,有农用机动车11辆。农作物主要以玉米、高粱、谷黍为主,有少数油料、杂粮等。养殖业主要以养猪、牛、羊为主,目前,全村存栏大牲畜650头,羊300多只,猪200多头,但由于实行各户散养,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由于全村有近4000亩耕地遭受雹灾,其中1800亩绝收,所以人均收入仅为730元。总的来看,这个村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村领导班子团结,思想开放,党员干部素质高。板石沟村领导班子有五名成员,平均年龄45岁。班子成员比较团结,思想也很开放,遇到重大问题集体研究解决,他们对板石沟村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都有了整体规划。全村党员干部、村民整体素质较高,在生产、调整产业结构、扩大水源、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等许多问题上都很支持班子的工作,并在各个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

二是板石沟村从村班子到村民对调整产业结构,迅速发展农村经济认识较高,经济发展较快。改革开放以来,板石沟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农业基础建设得到了加强。尤其是整修梯田,加强小流域治理,以及植树造林、退耕还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仅今年一年就退耕种草1000亩。并大胆改革,将村里的荒山承包给个人,既增加了村里的收入,又治理了荒山。从事建筑、贩运、商贸的农户越来越多。住房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全村90的农户住上了瓦房,温饱问题已经解决。

三是抗灾救灾信心强,村民精神状态好。尽管近两年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旱灾,今年又遭受了雹灾,但是广大村民没有失去信心,而是积极想方设法摆脱困境,千方百计抗灾救灾。一是筹措资金,打机电井和小土井,解决水源问题。二是发展养殖业,主要饲养育肥牛、羊等。三是培植滑子菇,全村有滑子菇大棚30多个,其中2组就有20多个,年收入高者达5000多元,低者有2000多元。四是外出打工,全村全年外出打工人员110多人,总收入可达40万元。还有一些简单的加工、贩运、商贸等农户,也取得了一定的效益。

四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板石沟村村民居住较为分散,7个村民组分布在两个山沟,孩子上学非常不便。1997年,在北京美航公司及中央电视台各投资10万元的情况下,重新选址,新建起了由布赫题词的“美航希望小学”(板石沟小学),自治区政府领导付守正同志帮助解决5万元资金,打了一眼井,解决了学生吃水问题。目前学校有教师10人,学生180多人,从学前班到五年级共有7个班。教育教学环境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为培养下一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存在问题及分析

板石沟村经过几年的努力,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就目前看,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调整的缓慢。板石沟村耕地较多,但种植结构单一,主要以玉米等大田作物为主,虽然产量不低,但经济效益不高,经济作物太少,棚室蔬菜一个也没有,养殖业不成规模,个体经济不成气候,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二是农田水利设施基础差,无法抵御自然灾害。全村6824亩耕地,仅有55亩水浇地,由于缺少水源,大部分耕地需要等雨播种,基本靠天吃饭。

三是有些村民思想不够开放,科技投入少。对改变种植结构、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畜牧业等认识不高。以一组为例,全村仅有的55亩水浇地都在一组,并靠近平双公路,1998年,经过村领导班子协调,已将这55亩土地确定种植大棚蔬菜,并全部打上墙,准备承包给个人。但由于村民认识不高,观念落后,思想不统一,致使此项工作彻底失败。目前这些土地仍在种植大田作物。凡此种种,致使部分农户仍未摘掉贫困的帽子。

四是在确定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导产业后,由于缺少资金,致使养殖业处于少量散养状态,无法形成规模,影响了发展的速度,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

五是通讯设施差,全村至今没有一部有线电

话,致使信息不灵,经济发展缓慢。

三、对板石够村发展经济的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情况,在走访农户以及和村干部、党员进行座谈后,我认为板石沟村要加快经济发展,改变目前状况,早日致富,就应该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立小康社会的目标,确定好主导产业,紧紧围绕“以水定位,种草养畜,大力发展畜牧业”这一经济发展思路,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

面的工作。

1、依靠科技,尽快调整产业结构,农、林、牧、副综合协调发展。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调整种植结构,根据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的实际情况,要压缩玉米等大田作物的种植面积,按照市场需求,采用先进技术,多种植高效益的经济作物,发展棚室蔬菜,棚室滑子菇;二是根据耕地、林地、荒地较多,小流域综合治理较好的实际情况,采取退耕还林、还草的办法,统一规划,种植经济林和畜草,重点发展舍养猪、牛、羊等畜牧业;三是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资源,加强劳务输出的管理,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输出,避免上当受骗。

2、大力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多打一些机电井和一些小土井,修建引水工程,形成水利网络,扩大灌溉面积。要实行山、水、林、路统一规划,通过小流域治理,提高林草覆盖面积,涵养水源,保持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保证农业生产的丰收。

3、要加强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要想富,先修路。平双公路沿线经济发展迅速,板石沟村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条件,改善全村交通状况。至于通讯问题,应积极与电信部门联系,早日开通程控电话,解决信息不灵问题。

4、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农民素质。要加强对农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WTO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加强农村各项政策(如税费改革、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禁牧等)的宣传教育,让他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摆脱小农经济,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对调整产业结构的理解能力,并支持这项工作。同时,加强对种植、养殖业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科学技术素质,进一步促进板石沟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早日致富。

第二篇:某村经济现状及今后发展建设的调查报告(精选)

某村经济现状及今后发展建设的调

查报告

“>某村经济现状及今后发展建设的调查报告2007-12-15 21:29:05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某村经济现状及今后发展建设的调查报告某村经济现状及今后发展建设的调查报告(2)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农业科技知识,宣传当前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转变机关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帮助农村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推广及促进农村经济大发展的新路子、新举措。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11月22日至25日,我来到甸子乡板石沟村进行了入村驻户调查。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调查灾情,访贫问苦,同广大群众面对面地交流,对该村今年的生

产生活、思想状况、产业结构调整及今后的发展思路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几天的调查情况及一些想法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特点

板石沟村有7个村民组,493户,1925口人,党员30名,7个党小组。全村共有耕地6824亩,其中水浇地55亩,旱平地2340亩,山地4429亩,人均耕地亩多一点。有林地4200亩,荒地较少,仅有125亩。全村有机电井三眼,其中今年新打两眼,尚未配套,有小土井8个,有水源工程两处。全村有贫困户73户,科技示范户32户。没有集体、村办及个体私营企业,有农用机动车11辆。农作物主要以玉米、高粱、谷黍为主,有少数油料、杂粮等。养殖业主要以养猪、牛、羊为主,目前,全村存栏大牲畜650头,羊300多只,猪200多头,但由于实行各户散养,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由于全村有近4000亩耕地遭受雹灾,其中1800亩绝收,所以人均收入仅为730元。总的来看,这个村在农村经

济发展中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村领导班子团结,思想开放,党员干部素质高。板石沟村领导班子有五名成员,平均年龄45岁。班子成员比较团结,思想也很开放,遇到重大问题集体研究解决,他们对板石沟村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都有了整体规划。全村党员干部、村民整体素质较高,在生产、调整产业结构、扩大水源、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等许多问题上都很支持班子的工作,并在各个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

二是板石沟村从村班子到村民对调整产业结构,迅速发展农村经济认识较高,经济发展较快。改革开放以来,板石沟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农业基础建设得到了加强。尤其是整修梯田,加强小流域治理,以及植树造林、退耕还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仅今年一年就退耕种草1000亩。并大胆改革,将村里的荒山承包给个人,既增加了村里的收入,又治理了荒山。

从事建筑、贩运、商贸的农户越来越多。住房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全村90的农户住上了瓦房,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三是抗灾救灾信心强,村民精神状态好。尽管近两年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旱灾,今年又遭受了雹灾,但是广大村民没有失去信心,而是积极想方设法摆脱困境,千方百计抗灾救灾。一是筹措资金,打机电井和小土井,解决水源问题。二是发展养殖业,主要饲养育肥牛、羊等。三是培植滑子菇,全村有滑子菇大棚30多个,其中2组就有20多个,年收入高者达5000多元,低者有2000多元。四是外出打工,全村全年外出打工人员110多人,总收入可达40万元。还有一些简单的加工、贩运、商贸等农户,也取得了一定的效益。

四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板石沟村村民居住较为分散,7个村民组分布在两个山沟,孩子上学非常不便。1997年,在北京美航公司及中央电视台各投资10万元的情况下,重新

选址,新建起了由布赫题词的“美航希望小学”(板石沟小学),自治区政府领导付守正同志帮助解决5万元资金,打了一眼井,解决了学生吃水问题。目前学校有教师10人,学生180多人,从学前班到五年级共有7个班。教育教学环境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为培养下一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存在问题及分析

板石沟村经过几年的努力,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就目前看,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调整的缓慢。板石沟村耕地较多,但种植结构单一,主要以玉米等大田作物为主,虽然产量不低,但经济效益不高,经济作物太少,棚室蔬菜一个也没有,养殖业不成规模,个体经济不成气候,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二是农田水利设施基础差,无法抵御自然灾害。全村6824亩耕地,仅有55亩水浇地,由于缺少水源,大部分耕地需

要等雨播种,基本靠天吃饭。三是有些村民思想不够开放,科技投入少。对改变种植结构、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畜牧业等认识不高。以一组为例,全村仅有的55亩水浇地都在一组,并靠近平双公路,1998年,经过村领导班子协调,已将这55亩土地确定种植大棚蔬菜,并全部打上墙,准备承包给个人。但由于村民认识不高,观念落后,思想不统一,致使此项工作彻底失败。目前这些土地仍在种植大田作物。凡此种种,致使部分农户仍未摘掉贫困的帽子。

四是在确定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导产业后,由于缺少资金,致使养殖业处于少量散养状态,无法形成规模,影响了发展的速度,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五是通讯设施差,全村至今没有一部有线

某村经济现状及今后发展建设的调查报告

第三篇:某村经济现状及今后发展建设的调查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农业科技知识,宣传当前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转变机关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帮助农村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推广及促进农村经济大发展的新路子、新举措。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11月22日至25日,我来到甸子乡板石沟村进行了入村驻户调查。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调查灾情,访贫问苦,同广大群众面对面地交流,对该村今年的生产生活、思想状况、产业结构调整及今后的发展思路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几天的调查情况及一些想法总结如下。[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找范文,到xiexiebang.com]

一、基本情况及特点

板石沟村有7个村民组,493户,1925口人,党员30名,7个党小组。全村共有耕地6824亩,其中水浇地55亩,旱平地2340亩,山地4429亩,人均耕地3.5亩多一点。有林地4200亩,荒地较少,仅有125亩。全村有机电井三眼,其中今年新打两眼,尚未配套,有小土井8个,有水源工程两处。全村有贫困户73户,科技示范户32户。没有集体、村办及个体私营企业,有农用机动车11辆。农作物主要以玉米、高粱、谷黍为主,有少数油料、杂粮等。养殖业主要以养猪、牛、羊为主,目前,全村存栏大牲畜650头,羊300多只,猪200多头,但由于实行各户散养,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由于全村有近4000亩耕地遭受雹灾,其中1800亩绝收,所以人均收入仅为730元。总的来看,这个村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村领导班子团结,思想开放,党员干部素质高。板石沟村领导班子有五名成员,平均年龄45岁。班子成员比较团结,思想也很开放,遇到重大问题集体研究解决,他们对板石沟村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都有了整体规划。全村党员干部、村民整体素质较高,在生产、调整产业结构、扩大水源、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等许多问题上都很支持班子的工作,并在各个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

二是板石沟村从村班子到村民对调整产业结构,迅速发展农村经济认识较高,经济发展较快。改革开放以来,板石沟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农业基础建设得到了加强。尤其是整修梯田,加强小流域治理,以及植树造林、退耕还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仅今年一年就退耕种草1000亩。并大胆改革,将村里的荒山承包给个人,既增加了村里的收入,又治理了荒山。从事建筑、贩运、商贸的农户越来越多。住房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全村90%的农户住上了瓦房,温饱问题已经解决。

三是抗灾救灾信心强,村民精神状态好。尽管近两年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旱灾,今年又遭受了雹灾,但是广大村民没有失去信心,而是积极想方设法摆脱困境,千方百计抗灾救灾。一是筹措资金,打机电井和小土井,解决水源问题。二是发展养殖业,主要饲养育肥牛、羊等。三是培植滑子菇,全村有滑子菇大棚30多个,其中2组就有20多个,年收入高者达5000多元,低者有2000多元。四是外出打工,全村全年外出打工人员110多人,总收入可达40万元。还有一些简单的加工、贩运、商贸等农户,也取得了一定的效益。

四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板石沟村村民居住较为分散,7个村民组分布在两个山沟,孩子上学非常不便。1997年,在北京美航公司及中央电视台各投资10万元的情况下,重新选址,新建起了由布赫题词的“美航希望小学”(板石沟小学),自治区政府领导付守正同志帮助解决5万元资金,打了一眼井,解决了学生吃水问题。目前学校有教师10人,学生180多人,从学前班到五年级共有7个班。教育教学环境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为培养下一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存在问题及分析

板石沟村经过几年的努力,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就目前看,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调整的缓慢。板石沟村耕地较多,但种植结构单一,主要以玉米等大田作物为主,虽然产量不低,但经济效益不高,经济作物太少,棚室蔬菜一个也没有,养殖业不成规模,个体经济不成气候,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二是农田水利设施基础差,无法抵御自然灾害。全村6824亩耕地,仅有55亩水浇地,由于缺少水源,大部分耕地需要等雨播种,基本靠天吃饭。

三是有些村民思想不够开放,科技投入少。对改变种植结构、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畜牧业等认识不高。以一组为例,全村仅有的55亩水浇地都在一组,并靠近平双公路,1998年,经过村领导班子协调,已将这55亩土地确定种植大棚蔬菜,并全部打上墙,准备承包给个人。但由于村民认识不高,观念落后,思想不统一,致使此项工作彻底失败。目前这些土地仍在种植大田作物。凡此种种,致使部分农户仍未摘掉贫困的帽子。

四是在确定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导产业后,由于缺少资金,致使养殖业处于少量散养状态,无法形成规模,影响了发展的速度,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

五是通讯设施差,全村至今没有一部有线电话,致使信息不灵,经济发展缓慢。

三、对板石够村发展经济的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情况,在走访农户以及和村干部、党员进行座谈后,我认为板石沟村要加快经济发展,改变目前状况,早日致富,就应该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立小康社会的目标,确定好主导产业,紧紧围绕“以水定位,种草养畜,大力发展畜牧业”这一经济发展思路,主要抓好

第四篇:大台村现状及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大台村村情调查报告及村发展规划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大台村有了很大的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收入也逐步增加。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台村的现状和发展情况,对大台村进行了入村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大台村的基本情况

大台村位于夏县县城以西6公里处,交通便利。全村共有村民小组4个,总人口1050人,党员29人。全村经济主要以大蒜种植为主,并成立了以大蒜种植销售为主的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大台村以“提高农民收入,构建和谐新农村”为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搞好村内绿化亮化。被县乡定为本新农村重点推进村,更是被省政府授予2011年生态村。

二、大台村“两委”的工作成绩

1、夯实基础建设 改善村容村貌

在县委政府以及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大台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首先硬化了村内的全部主巷道,以及配套的排水工程。其次,建成一个高标准的文体活动广场,并安装了篮球架、乒乓球台等体育器材,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在村内原来支部处建成小花园两处。在主

巷道的两侧进行了高密度的绿化,在党员活动室旁栽植了1500余株的小片林。同时又对去年栽植的速生杨进行补植补载。不断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制定垃圾清理的长效机制,始终保持着村内环境整洁。通过这一系列的建设,使大台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村民在茶余饭后走进文体广场,健身或是聊天中,无不夸赞大台村两委的工作做得好。

2、提高党员素质 加强党建工作

农村党支部是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致富的火车头。加强支部建设是搞好其他工作的关键和保证。首先,在上级部门的帮扶下,该村完善党支部的软硬件设施,建成高标准党员活动室,配齐了办公设施和党员电教设备,结束了党员长期活动无阵地,为民服务无场所的历史。其次,通过村两委会换届选举配强配优了村级班子,并制定了《党支部工作制度》等,进一步转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并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推行党员争先创优承诺制。三是扎实开展党员集中培训工作。保证每月至少组织全体党员集中学习一次。并开展帮扶结对工作,使有能力的党员和一些需要帮助的农户结成对子,一对一的进行帮扶。通过这些有效措施,大大提升了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增强村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三、围绕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大台村两委按照围绕“一村一品”的指导思想,根据本村实际情况确立了以大蒜种植为主的发展思路,切实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目前,全村绝大部分的农户都种植了大蒜。在党支部的积极引导下,成立了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多次聘请有关专家深入村内讲座指导,培训有关大蒜的种植技术和推广新品种。增强党员群众的科技致富本领和产业发展的市场意识,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在发展大蒜种植的同时,也不放松对粮食的稳定发展。在蒜收之后,种植玉米接茬。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

四、大台村在发展专业合作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大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运行起来了,但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农民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认为现在主要应发挥家庭经营的积极性,把合作经济与家庭经营对立起来;内部运作机制不规范,专业合作社虽有规范的《章程》,但一部分流于形式;少数专业合作社的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难以发挥作用;内部制度不健全,运作和管理随意性较大,部分成员户对理事会的管理不信任,容易产生矛盾。扶持力度不够。大台村的农业合作社想不断提高规模扩大种植面积,却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有力支持。能申请到的贷款远远不够发展的需求。

五、大台村今后的发展的几点建议

大台村在今后的工作方向主要是发展村办企业。虽然村里的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提高了广大农户的收入,但是村里农闲时仍然有许多剩余劳动力。他们不愿外出打工,渴望能有村办企业,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不用背井离乡就能上班,同时还能兼顾农活。农村合作社也应该引进资金,开办工厂对大蒜能深加工,提高利润率。建造大型冷库,反季节上市。

第五篇:村经济调查报告

村经济调查报告

村经济调查报告1

一、基本情况

经济状况:该村农业生产条件较为脆弱,农业发展受水的制约很大,通过对该村的农田、水库、渠道、扬水站等水利设施进行了实地考察,同群众一起分析查找原因,主要是干渠较长,引水不畅,需机提水,增加了用水成本,由于水的限制,致使该村农业发展缓慢,土地碱化,现在已有近800亩土地由于水的制约而弃耕。

二、存在的问题:土地较为分散,该村的土地村南有800亩,村北600亩,村西500亩,该村五队的耕地在崔家村南,土地的分散,致使输水渠道过长,势必增加用水量和用水成本,难以开展较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全面展开。土地盐碱较为严重,村北和村西的耕地因灌溉不及时,已经开始碱化,需定期大水漫灌压碱或深沟排碱。

三、发展对策:

**村的发展应以农业为突破口,围绕水字做文章,循着水路找财路,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民收入。

(一)、借助水利配套,进一步加大农业开发力度 二、抓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乡积极推进冬枣产业化经营,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具有相对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如果利用紧邻***灌区的灌溉优势,发展300亩密植型冬枣圆。 每亩按110棵, 每棵7元计算,需投资23.1万元,具体资金筹集渠道为:为增强种植户的管护责任感,由种植户每棵承担2元,争取上级资金(市局现在在该村包村)扶持16.5万元,每棵5元,种植完成后,每棵补助2.5元,明年按成活率,每棵再补助2.5元,由于冬枣可以进行枣粮间作,第一年不影响粮食生产,第二年开始结果,每亩年收入可到1500元,人均增收900元,进入丰产期后,产量和效益将大幅度提高,与种植户签定种植合同,待有效益后,所投资金分期收回,用于该项目的滚动发展。使冬枣成为**村种植业的支柱产业。

(二)、重点支持发展种养业

继续重点支持发展种养业,集中力量帮助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项目,以增加人均收入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着力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好项目,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我局工作组投入资金6万元,同养殖户签定了小尾寒羊和波儿山羊杂交养殖养殖合同,现在存栏量已达300多头,一只种羊的年效益可达700元,群众们发了“羊”财,积极性很高,如果因势利导,继续膨胀养殖规模,再购进波儿山羊母体和小尾寒羊,用于小尾寒羊和波儿山羊杂交的发展,可使该村的波儿山羊杂交体存栏量达800--1000头,成为该村的养殖龙头产业。人均年收入增加800--1000元。

(三)、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利用村北空置的荒地进行水产养殖 ,目前市县包村工作组正在积极的筹备,准备投资5万元,利用紧靠干渠的水源优势,开发荒碱地100亩,进行河蟹养殖,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

(四)、努力改善村里的 交通状况

**村目前有两个自然村,五队在**的东南部,出入道路仅靠一条土路,一遇雨雪,泥泞不堪,交通隔绝,村民深受其苦,成为阻碍五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经与村两委商定,决定由包村工作组投资1万元,为该村五队修建500米长的道路一条,新建穿涵一座,以改变五队的交通状况。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争创一流班子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有关要求,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搞好规范化管理和档次升级,严格定时定点办公制度,搞好党员的管理和科技培训,做好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工作。帮助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而为全村的发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形成动力。

(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搞好文化大院建设,以此为根据地,积极开展“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利用农闲时间,组织村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致富技术,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村容、村貌有较大改观,力争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奋斗目标。

村经济调查报告2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区域性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当前,我县正在掀起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开始步入扩张、裂变、规模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环境建设已成为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日,县督考办组织力量,对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农村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硬环境建设亟需加强。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强电力、通信、道路、小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随着农村矿业的兴起和农业特色产业的壮大,水、电等资源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企业生产经营干扰因素亟需排除。一是来自行政执法部门的干扰。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化环境的政策和措施,并要求各部门按照县有关要求为企业和外商提供优质服务,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但个别行政执法部门自身利益、个人利益至上,不顾大局,我行我素,“吃、拿、卡、要、报”现象仍时有发生,企业有苦难言。二是来自企业周围村民的干扰。企业周围部分群众思想保守,缺乏大局观念、发展观念、法制观念。在企业征山、占地过程中漫天要价,百般刁难;在修路、架电过程中以种种不正当理由,人为设置障碍;个别村痞村霸无事生非,敲诈勒索,蛊惑群众,制造事端。三是来自行业不正当竞争的干扰。我县食用菌、杏仁露、活性炭、铁选等行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竞相压价、以大欺小、以熟欺生等现象。同时有少部分业户只顾眼前利益,以次充好,作弊搀假,致使品牌受损,影响行业发展。

(三)乡镇政府的区域经济发展观念亟需更新。部分乡镇过多地强调客观理由,认为无资源、无项目,不能积极主动挖掘发展潜力,创造发展优势,致使区域经济发展缓慢。同样没有现实“资源优势”的榆树林子镇、台头山乡,却能立足乡情,主动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强服务,建市场,搞外联,使蔬菜产业成为富民立乡的主导产业。这说明部分乡镇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还是主观努力不够,发展观念不新不活。

(四)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亟需维护。今年以来,我县农村连续发生多批进京、赴省、到市集体访和单户访。大量的信访案件分散了各级领导抓发展的精力,也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加强农村环境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硬件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农村矿业的发展暴露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企业开工缓慢,不能如期投产达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其适度超前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转变干群思想观念,在人文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人文环境是形成整体环境的基石和根本,软环境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要对干部群众持之以恒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重点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和强化四种意识。一是开放意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靠项目、靠开放,要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靠山吃山”的资源发展观,强化“零资源经济”的发展观,树立大开放意识。二是大局意识。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全局意识,转变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错误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三是法制意识。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群众知法守法水平,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四是进取意识。引导干部群众破除小富即安的保守观念,培树发展意识和进取精神。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政务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加强乡级执政能力建设。重点加强乡镇谋划发展、对外开放、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四种能力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增强服务意识。乡镇政府要承担起引导、扶持农户的责任,有效进行市场调研、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主动承担风险;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供需市场信息发布机制,为群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壮大经济人队伍,活跃农村经济。三是实施阳光工程。扎实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建立重大事项公示、社会听证、社情民意反映等长效机制。四是加强行风建设。有效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有效实施群众监督;开展执法、执纪大检查,突出解决部门行业不正之风问题。

(四)建立信访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在稳定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以预防为主,加大调处力度。要充分发挥信访网络的作用,常排查,勤调处。同时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要预先考虑信访因素,一旦发生矛盾,能够及时就地解决。二是齐抓共管,构建大信访格局。对信访工作,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不仅要亲自抓,而且要善于调动副职及一般干部共同抓。三是加强干部教育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努力建设规范化机关,提高各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减少工作偏差,维护群众利益。四是规范信访程序,坚持依法治访。加大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教育群众依法信访。对于有理访,要依法引导,妥善解决;对于无理访及信访过程中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严厉打击,促进信访工作法制化、规范化。五是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引导群众支持党委政府工作。教育群众既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又要依法规范自身言行。对群众反映符合政策,但一时又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讲明道理,取得他们对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在群众中创造优化环境、加快发展的强大氛围。

(五)完善环境建设工作机制,在经济环境治理工作上实现突破。一是将环境建设纳入各乡镇、各部门的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党群、经济、执法、社会事业及其它管理部门、垂直管理部门的不同性质和职能,分别下达不同的环境建设任务,确定不同的环境建设指标考核分值。二是赋予党群部门相应的环境治理工作职能,并在党群部门设立“经济环境治理工作”考核指标,以此加大经济环境治理的工作力度。三是县乡分别成立企业征山、占地等事宜协调处理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处理相关事宜。四是依法制定科学合理、统一规范的企业征山、占地补偿办法,以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处理解决相关问题,杜绝群众互相攀比、漫天要价等现象,减少不稳定因素。

村经济调查报告3

2021年后半年,文水县完成全省村级换届试点后,破冰试水村集体经济“清家底、化债务、增收入”,以试点先行与整体推进的方式开展,全县158个村通过合同清理,家底亮明,集体收入攀高,发展活力凸显。其对实施乡村振兴、加强社会治理的战略部署,意义重大。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变化翻天覆地,百姓生活蒸蒸日上。但政策释放效应背后,农村集体土地、资产管理乱象丛生,随着时间、关系和利益的多种因素叠加,变得根深蒂固。合同清理则意味着向这一乱象宣战。

“不破不立。”善于辩证看问题的80后文水县委书记杨洋,对合同清理工作的观点鲜明:利于发展、尊重历史、积极稳妥。

“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作为全县试点的北张乡党委书记梁义文感慨,起初,乡村两级干部大都有畏难情绪和抵触思想,甚至有人认为是在翻旧账。

包联北张乡的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建树,全程牵头组织合同清理工作。用他的话讲:集体资产及收益属于全村群众,神圣不可侵犯,只要实事求是、依法依规、相信群众,只要各级干部有情怀、肯担当就一定能守护好老百姓的“一亩三分地”。

2021年6月,文水县出台《农村集体经济合同专项清理整治实施方案》,明确“县主抓、乡主导、村主体”三级负责制,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纪委、政法委、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农业农村局、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民政局、自然资源局、司法局、财政12个部门联合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统一组织、指导、协调、调度、包联、督察。

各乡镇成立党委书记、乡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74个乡镇工作进驻158个村。各村成立合同清理办公室,实行挂图作战。

同时,该项工作纳入乡镇考核事项,作为科级干部重点考核内容。

马西乡副乡长韩金燕表示,合同清理等同集团作战,大家相互配合,共同商讨,总能找到解决难题的有效办法。

合同清理重点围绕机动地、建设用地、改变用途的机动地及门店、厂房、学校、机井等资产开展。

清理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承包租赁合同未履行民主程序,书面合同占比少,有些只是一张收据或口头协议。即使有合同也不合法合规,合同年限过长,个别承包年限竟到2082年,甚至出现永久、长期、一次性等字眼,并普遍存在承包价偏低,几角钱、几元钱一亩的都有。且长期不交或欠交承包费的大有人在,白占多占集体资产的情况让人触目惊心。

时过境迁。随意处置、多轮转租或变卖,改变土地用途等乱象见怪不怪,畸形丛生。群众怨声载道,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面对复杂的现状,文水县开创自查、普查、调查“三查”的工作方法,剥茧抽丝。先是村委对所有合同全面自查,台账附合同一并报乡镇;再是乡镇工作组对照土地确权图斑和自查台账,到村、到组、到当事人、到地块全面普查;三是工作组对合同内容、履行情况走访调查,弄清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

当800份告知书分别张贴在各村醒目位置后,唤醒强大的群众力量参与其中。

北张村对照图斑和确权数据,用尺子挨块地丈量,硬是从中“抠”出零星集体机动地260亩。刘胡兰镇城子村包村干部与村支书,顶着凛冽的寒风,带领村民代表挨个丈量地块……

“三查”创新工作法综合运用乡镇、村集体和群众力量,将各村家底暴露阳光下。“土地乱象千奇百怪,矛盾问题层出不穷。”刘胡兰镇副镇长赵启坦言。

问题与责任相伴共生。“三查”配“两处”,根据调查情况,工作组一是处理不规范合同及当事人,二是处理合同背后的腐败问题及相关集体经济组织责任人。

多占或白占集体资产的既得利益者,大多是历任村干部及相关人群,但凡关系与利益捆绑,时间一长,不正常利益自然转化为习惯性获得。这种现象在农村司空见惯。

考虑到这些因素,文水县又一创新举措:提级 办理。大意是明确合同清理的责任为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村一级一律为配合。遇到情况复杂、乡镇难办理的合同,县相关部门参与提两级 办理。所有合同建立电子台账,统一编号录入系统,实行动态管理。

如何保证合同清理依法依规?文水县组织专业力量,到省人大等权威部门咨询,在《民法典》、《土地承包法》、《山西省农村集体经济合同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方案》等法律条文寻找依据,最终汇编成500本《农村集体经济合同专项清理整治法律法规》指导性手册。

法律框架下,文水县坚决做到对合同规范一批、移送部门一批(含违纪违法干部)、依法起诉一批、强制收回一批、封存待处一批。

调研发现,分类处置的方法不仅能提高效率,更能体现战略与战术相统一。

《请示》文件中写道:经“四议两公开程序”研究初步决定,种植用地按每亩300元,养殖用地每亩600元,建设用地每亩1500元价格执行。

而镇党委政府的批复文件显示:同意执行上报的土地承包价格,建议引入竞争机制。并在第3条中特别说明,针对零星小地块,边角料地,指导价难以执行的特殊情况,可由村集体视情况研究决定,报乡党委政府备案即可。合同清理的战略目标是宣示主权,落实村集体对土地、资产的所有权和收益权。战术上是要拿回“发球权”,落实乡村党组织对集体土地、资产的处置权。

调查证明,公文材料中极少见的“灵活”二字,在合同清理的典型事例中随处可见。

各村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重新制定承包价格,确保集体收益最大化。

为防止儿戏,神堂村引入竞争机制,以交定金形式公开竞标,重新签订合同187份,村集体收入从2020年12万元提高到44万元;北张村水泥搅拌厂重新签订租赁合同,提高了承包价格,每亩租赁费5000元;凤城镇武午村的建设用地每亩承包价1600元,比附近村高出300元。

“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一切从实际出发,统筹推进、分类施策,体现我们干部的担当精神。”杨洋认为。

记者注意到,县委专门建立合同清理微信群,县合同清理办公室进行周通报。“微信群很像擂台赛,各乡镇、村都赶超争先,不甘落后。”文水县组织部党建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马智勇说,县委书记、组织部长实时会对先进工作者以“拍一拍”的方式点赞鼓励。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文水县将合同清理转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文水县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合同清理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北张村党支部书记闫建明做通家人工作,率先补齐2008年以来父亲和弟弟的欠交承包费7万元,开启该村合同清欠先河。神堂村邀请老干部、老党员加入合同清理队伍,组成工作小组,集体会商、梳理印证,确保账务清楚,群众认账。

东堡村村委主任张建忠认为,合同清理找到了制约农村发展的病症所在。古稀之年的神堂村老支书任吉则一语道破天机:一切都在阳光下运行,干部心里敞亮多了,群众对村集体的信任度高了。

武午村委会张贴着财务公示明细异常醒目,会议室摆放的4张合同清理明细表与正上方悬挂着5代国家领导人像相映成辉。

“增加集体收入只是一方面效益”。”多位乡镇书记表示,通过合同清理,构建起新的社会生态,在全社会形成文明新风尚,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合同清理牵一发动全身,瞄准目标导向同时,更要注重问题导向。”文水县县长王峰接受采访时说。

合同清理工作全面铺开后,县工作领导小组每周五集中调度,通报各乡镇最新一周工作进展情况及综合排名。各职能部门集中现场答复各类问题,强化对政策法律的运用,进一步规范操作。

各乡镇按照收入、清欠两条线分类统计,具体分解成地类性质、亩数位置、承包费缴纳、清收欠款、收入增减情况等36项指标,每周进行统计汇报、公示。

同时,全县开展合同清理“三比十看”活动。即:一比乡镇书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能力和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攻坚克难精神;二比包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的为民情怀、能力素质和担当精神;三比职能部门、乡直机关围绕中心主动履职的觉悟与担当。看清欠效果好不好;看价格确定合理不合理;看年承包租货收入增加明显不明显;看该收回土地收回没有;看管理费收取开展没开展;看“三资”家底彻底清了没有;看复杂案件清零没有;看该查处的涉法涉纪案件查处没有;看“村财乡管”真正落实了没有;看老百姓真正满意不满意。

期间,因清理工作不力,刘胡兰镇党委做工作,让两位村党支部书记主动辞职。“换届时选强选优,但难免个别村差强人意。”刘胡兰镇党委书记闫东晓身上有一种不包庇、实事求是的担当精神。

水寨村前任村党支部书记让贤。金融系统退居二线的王永明挑起重担。仅3天就完成工作、集体增加收入7万多元。

调研中发现,“三比十看”活动真正激起干部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形成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合同清理有效推动社会基层治理。更是我们年轻干部难得的历练机会。”赵启对乡镇工作显得信心十足。

其实,合同清理进行时,质疑声随之而来。这会不会是一场运动?如何保证合同长期规范?

当下治,更要长久立。2021年11月,《关于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建立“合同兑现月”的通知》的长效机制运用而生。

《通知》明确规定:合同签订纳入“四议两公开四监督”程序,报请乡镇党委、政府把关同意。农村合同签订、管理坚持依法依规,严格执行村集体资源资产承包合同管理制和请示报批制。

村资源资产承包租赁行为一律公开进行,引入竞价机制,保障村民平等参与权和资源资产的最大收益权。对每份合同约定的期限、价格、收益数额等应当进行事前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同时,对合同样本有统一标准:机动地承包租赁最长期限为为3年;建设用地和其他资产承包租赁最长期限为20年,每3年可结合当地物价指数和市场行情调整一次价格,费用按收取。每年11月确定为“合同兑现月”。各村合同签订时间为每年11月1一15日,同时收缴下一承包租赁费,依次类推。

截至1月21日,文水村集体经济“清化收”工作基本结束。合同规范率达到98.91%,承包租赁土地面积由清理前的1.5万亩增加到7.5万亩;共化解债务1235万元,村均7.8万;集体资产收入由清理前1233万元、村均7.8万增加到6473.89万元(已剔除化解债务资金)、村均收入40.97万,是清理前5.25倍。

“乡村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以合同清理为抓手,不断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做到可持续发展。”王峰表示。

文水县的实践经验证明,合同清理切准了制约农村稳定和发展的病根,既巩固增强党的领导,净化政治生态,提高执政公信力,又让村集体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民心所向。

村经济调查报告4

一、基本情况

中兴村地处洋河镇区南部2公里,全村19个村民小组,1149户、5860人,现有建档立卡低收入户93户、250人,低保户40户、93人。村有党员97人,13个党小组。全村面积7300亩,耕地6400亩,人均耕地1.3亩,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外出打工是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每年外出务工近千人,20xx年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为7200元左右。属区定经济薄弱村。

二、发展现状分析

现有基础

1.发展优势

一:农业基础比较好

人均耕地面积约1.3亩,每户耕地5亩多,耕地土质好,水利沟渠基本畅通,发展高效农业有基础。

二:养殖前景比较好

土地资源丰富,农户储存小麦和玉米比较多,给养殖提供了便利。全村现有养鸡、养羊、养猪、养牛专业户8家,养殖规模都不大,经济效益不是太好,需要引导和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

三:高效农业有一定规模

目前已流转土地400多亩,种植50亩大蒜专业户1家,种植350亩粮食专业户1家。

2.不足之处

一:为民服务能力较弱

村部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室配套不全,没有村民活动中心,服务功能弱化。

二:交通和水利设施比较落后

村庄内部道路未达到庄庄通,高标准农田不到一半,有些路段和桥梁破损比较严重,部分排涝沟渠破损形成堵塞,影响农业生产。

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目前,全村93%的耕地面积仍然是传统模式的小麦和玉米种植,产量效益不高。工业方面基础十分薄弱,只有一个家具加工厂,规模不大,工人素质不高,机械设备陈旧。三产服务业零星敲打,仅有几家路边小超市,几家出售洋河小酒厂的散酒。

三、发展思路

洋河镇是中国闻名酒都,是宿迁市经济重镇,围绕洋河镇酒都重镇、生态旅游特色镇的发展定位,中兴村将重点发展特色高效农业项目经济。

一是打造洋河镇区南部特色乡村示范点,围绕村庄、道路、桥梁、沟渠、绿化等开展环境整治,美化村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村组规范管理水平。

二是建设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在洋河全镇生态高效农业发展规划中,重点发展规模种植粮食作物和规模养殖畜禽,引进绿色食品加工项目,实行“网上直销”,打造苏北传统农业特色幸福乡村。

四、具体举措

1、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围绕洋河新区“十三五”规划,对现有产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布局,加强土地流转,为专业化、规模化和生态化发展种养殖创造条件;统筹规划村庄布局,争取整理土地800亩,用足用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鼓励有条件的村民承包土地,进行专业化种植、养殖,发展规模生产,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

2、改善发展环境

大力解决中兴村到镇区的交通建设问题,积极向新区和镇汇报协调,利用新一轮村居布局规划调整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农村道路建设补助资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修桥铺路、维修沟渠。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发展环境,积极邀请企业落户中兴村,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畜禽绿色食品“网上直销”企业、木材加工业,带动当地群众就业,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3、强化村民的教育培训

一是重点抓好农业新技术培训工作。组织种养殖技术人员进农户、到田头,手把手传授新技术、新方法,让一部分想致富的能人先行先试,推广蔬菜大棚种植和畜禽规模养殖,而后再带动影响一批人。

二是是依托社区教育中心,发挥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开展农村社会学习型活动,通过广播、发放宣传资料、办黑板报、定期读书交流和召开群众会等形式,更新村民观念,使党的惠农政策宣传多样化,农技培训讲坛常态化。

4、加强村组干部队伍建设

针对在家老党员多的实际,实行老党员公开承诺制,发挥老党员觉悟高的特点,做好政策宣传、群众意见建议的收集和疏导、邻里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村支两委结合村实际,制定长远发展方案,以发展高效农业为契机,整体资产资源,积极发展集体牵头、村民广泛参与的发展项目,推进集体公益事业建设,切实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及时出台优惠政策,既要有序组织劳务输出,更要千方百计引导外出创业成功的村民,回村投资创业。

村经济调查报告5

我们花庄村是俞垛镇的一个偏远村落,距离镇里大约12公里,我村地处三县市交界处,全村共有农业人口2358人,非农业人口104人,耕地面积4000多亩,河沟面积3000亩以上,村集体收入18万元,三产总产值一亿元,人均纯收入6480元,村所在辖区私营企业6加,加油站,奶牛场各一家,主要以加工毛绒玩具、石油机械、锻仲、家俱制造、特种养殖为主导产业。就自己近期的调查来看,有许多的因数制约我村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我村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我村的农业生产受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产业化进程慢等因素的制约,其生产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实际机播、机电灌溉率不高。

有这样有句话要想富,造公路,现在兴泰公路全线通车了,但是我们村的村级公路还很不发达,村西面跟南面的许多地方现在还是砖头路,有些地方甚至还有危桥,没有好的交通,就没有人来投资创业,农副产品就没有市场竞争力。

(二)农民素质低、适应性差,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目前,我村平均受教育年限7.9年,不足初中文化水平。而在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流动过程中,出现的农民人力资本的逆向选择现象:流出就业非农行业的基本是年富力强、受过较多教育的农村精英,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人力资本含量和劳动技能较低的儿童、妇女和老人,进一步从总体上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素质。无疑,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其素质偏低,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三)落后的思想观念仍是农户走入市场的最大障碍。

我村的农民仍然沿续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习惯,思想观念保守,在寻求项目和资金投入上多希望政府给以扶助,等、靠、要思想往往相当的严重。相当的一部分村民固守以农为本的生存观念和温饱型目标,小富即安,脱贫致富的心理预期不高。受固有观念的制约,资源开发利用和经营模式停留在初级水平。

(四)经济发展中短视心理造成集体实力日渐削弱,对户营经济的扶持存在误区。这里的短视心理是指部分村干部群众中存在的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利益,重个人利益,轻群众利益,享乐主义,摆官架子的不利倾向。由于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加之片面地看待户营经济的发展,多数村干部对集体经济发展抱的期望不大,导致近年我村集体经济实力处于缓慢的发展趋势。

由此看来,由于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因素的存在,要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缩小乡村致富的差距,就应该通过合理的规划,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遏制我村农民致富缓慢的势头。

二、多管齐下全面推进

发展现代农业,繁济荣农村经,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此,必须以创新农业发展理念为前提,以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为基础,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以推广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增加投入为保障,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用先进理念引领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树立新理念。要树立用现代工业推动农业发展的理念。要用办工业的方法办农业,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农民工人化、农业现代化。要树立按比较原则参与新一轮市场分工和合作的理念。要通过不断比较、调整、改进、提高,着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发展轨道。要树立抓农业就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理念。要通过解决农民待遇不公、信息不灵、市场把握不准等问题,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改变农民身份,促使农民从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商品生产者。

(二)用现代装备带动农业。

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明年我村公路交通条件会得到改善,我村已经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进行土地整改,修建乡村公路和桥梁,国家明年对经过我村的国家v级航道鲁汀河进行休整。

我村要着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要实施沃土工程,以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前段时间我镇的秸秆还田现场会在我村召开,这不仅是对于我村前段时间秸秆禁烧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一池三改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六通、六有、六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带动现代农业发展。

(三)根据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的农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兴农,这样才能强村富民。

我村是俞垛镇注水养殖大村,应该发挥自己的产业特色,将养殖业做大做强,联合各养殖户进行规模化生产销售,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降低市场风险,创建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招商引资,今年我村已经引进了四个项目,其中有一项就是蘑菇大棚种植,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要扩大规模,创建食用菌生产基地,创建加工厂,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品牌化经营,包装出口,争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花庄村的农村经济一定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奔小康。

村经济调查报告6

一、前言

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当今时代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在中国总人口的所占比例巨大。将农村的经济发展起来,以提高全国的总体经济水平是刻不容缓的。对于现在的农村和过去相比,除了少数的山区还比较贫瘠外,大部分的农村都步入了小康水平,有些农村甚至经济发展得比城市还要快。中国存在着严重的贫富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农村存在的问题,因为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加以调查研究从而找出一些问题的关键所在,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实现缩小农村与城市的贫富差距,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二、调查目的

1、通过对一个地区的农村经济社会的调查来获知其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从而评估类似的农村经济,最后上升到全国,循序渐进的.了解当前农村发张形势。

2、找出所调查农村的经济发展的途径,调查农民的经济来源,以及该地区农村经济来源的总体模式和发展的趋向。

3、通过对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的调查和分析,找出制约经济发展的原因,经济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该地区按照地理优势所忽略的某些经济发展渠道。

4、将调查分析后提出来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便于对该地区农村经济模式进行完美化,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调查时间

20xx年1月22日开始调查

20xx年2月14日结束调查

四、调查方法

主要是采用访问调查,地理考察,实地调查,网上查找相关资料

五、调查地点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大竹村

六、调查内容

1、关于教育程度的调查

此次调查,共调查了四家人中的主要成员。从调查对象表中,我们知道了,14个人中,有3个文盲、9个人受过初等教育,2个受到了高等教育。部分应该收到义务教育的孩子在外地打工。总体上来说他们的文化素质都很低,但比较起过去几年,相对提高。教育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如果教育低、文化素质低、掌握科技的本领低、经济发展就缓慢,甚至停滞。此次的调查是抽样调查,对个别家庭进行调查,从而发现问题,才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地理位置来说大竹村离城镇和县区都不远,有着优越的教育条件啊!但是为什么教育成果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好呢?通过对部分家庭进行了访问调查得知一下几个原因:

(a)那是因为经济条件困难,不能支付较高的教育费用。

(b)学生本身不喜欢学习,或者对学习用处认识不当,厌学。

(c)父母或者监护人对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而不允许孩子继续求学。其实教育和经济是两个互为因果的问题。必须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教育要从孩子做起,小孩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后备军,提高小孩的教育势在必行,当今国际国家的竞争主要是靠新的科技、新的血液。一个国家发展的前途的好与坏都和小孩子教育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国家现在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增加就业岗位,实行的一村一大给农民带去了新的思想,新的种植方法,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也得到了一定的解决,经调查发现大竹村农民孩子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是农民收入不高,只好让自己的孩子上支付最少、质量最差的学校,因此孩子学到的知识就会很少,有时还会误导孩子。其次是父母为了赚钱养家和支付孩子上学,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更不会给自己的小孩请家教辅导,还有的是农民自身没有多高的知识也不可能教自己的孩子。我作出自己的一些看法,给会一些建议。农民的收入不高解决起来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但是要想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最主要的还是靠农民自身。毛主席曾经说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政府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民族经济,增强当地的历史蕴含,增加收入,同时大竹村的农民可以利用离城镇市区近的优势,让自己的孩子去接受更好的教育,就算是欠债也要让孩子上好一点的学校。孩子的教育提高了才会带来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

2、关于农业的调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农业的重要性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出来。首先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其次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农业如此重要我们就应该加强对农业的高度重视。

在此次调查对象中,共有2.5亩田。主要种植菜籽以及各种冬季的蔬菜。不管是菜籽的种子或者各种蔬菜的种子都是通过购买的(成本高)种植的过程都依靠人工,在种植前依靠原始的农民自己耕作种植,,蔬菜受季节影响大,农民又没有多少技术,只能按季节种植,蔬菜的种植主要是为了出售换取一定量的物质财富,以便用来购买生活必需品。根据想农民询问的相关季节种植的作物种类及相关知识,我们了解到该区农民主要是种植水稻,玉米等经济作物。水稻的种植到收割、出谷都是原始的,可以说没有任何科技含量,种植出来的稻谷主要用来自家吃,由于田地少,不好的年份都不够吃;玉米是旱季植物,玉米的种植过程:首先要用牛耕地,将地翻松、再把提前购买来泡过的种子埋在地里再放上绿肥(此过程中用到的工具有牛、锄头、犁)。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要对玉米进行除草,有的地方要除两次有的地方只除一次(除两次的玉米往往要比除一次的要好得多)在边除草的过程中也要对玉米施肥(施肥不能太近、以免伤害玉米),除草的目的是减少草对肥料的吸收。除完草后,就只等到玉米的成熟,等玉米成熟后就要对玉米进行收获,玉米的收获靠人工背回家。搬回家后就是对玉米进行除壳,除完只后就收藏起来,作为一个家庭的食物贮藏,主要也是用来吃。当地农民对玉米的种植、收获都是原始的,科技含量低;经调查发现,以上只是部分农民的经济来源方式,现在农村的经济来源不再是依靠自己种植的经济作物和蔬菜等等了,农民种植的作物都是自给自足,而大部分有能力的农民都在外地打工挣钱,很多农地都开始荒废了。

3、关于农村总体经济结构的调查

该农村经济结构以玉米-猪,鱼-水稻-家禽,等主要的结构。每年种植的玉米主要用来喂养猪,等到猪长大后在出售,几乎每家每户都至少有一头猪。少数农民自己承包了鱼塘进行养鱼,部分将鱼养在水稻田里,收割水稻的同时将鱼打捞出售。而收割回来的水稻除了供给农民自身需要,部分用于饲养家禽。这样每年不断的循环往复,构成了该农村主要的经济模式。

4、关于政府对农村扶持政策的调查

政府对农民的扶持是可以时刻看到的,不管是什么方面都可以看到。如,农村的医疗保险,家庭承包补助,作物损失补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为失业农民提供更多的岗位,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实现要致富先修路的明理之言;启动双高普九工作和义务教育示范县创建工程,提高农村的文化知识水平等等。这些都是对农村最有力的支持。

5、关于该地区的地理形势调查

由于四川的地势多以小山丘见称,所以这个山村也不能避免。到处可见的是低矮的小山丘。不过除此之外还是有相对较高的大山。按照地形,大山适于种植经济林以及琵琶,梨,桃和橘子等果树。山地比较阴湿适合种植,可种竹子。

七、调查结果

结果显示出,该农村经济属于中等经济,其农民的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不过其中出现的关于教育,以及运输的道路问题值得深究。该村外的马路完全出现泥泞状,最近才开始施工修建,却因此阻碍了交通运输,不过政府能即使的施工修建,相信在马路完工以后相应农村的经济发展能更上一层楼,就是所谓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

八、调查总结

总的来说,经过此次对农村经济的深入调查发现,其农田荒废是个很严重的问题。相对于人口较多的农村来说,外出务工的人员相对较多,农村经济发展主要还是要靠政府大力的扶持,加上农村的领导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找到更多的出路,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家挣钱生活。这样的农村才能发展得更快,才能更好的缩短农村与城市存在的贫富差距。我相信,在中国政府对农民不断的扶持和大力的发展下,整个中国的农民将迎来一个新的纪元。

村经济调查报告7

一、周边群众对园区的认可度:通过对周边三个村750户群众的调查,有80%的群众认为,园区成立近十年来,对周边群众的影响是积极的,群众种田的科技意识因园区得到了一定提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有17%的人认为,园区的建立对周边群众影响不大,是可有可无的;3%的人对园区的存在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园区占用群众的土地,又拖欠地租,使个别承包主得益,使多数群众的利益受损。

二、对园区现有项目结构的评价:调查中,多数人认为,园区现有的项目结构对周边群众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园区的项目示范性很好,但是,群众由于技术、市场等原因无法效仿。园区项目的建设应考虑与群众利益相结合。

三、群众参与园区建设情况。

1、发展与园区相关的项目情况:在调查的三个村750户群众中,依托园区发展与园区相关的花卉,苗木、特色蔬菜等项目的有48户,这些户人均年收入均在1**元以上,高出普通户一倍多。如,崔营村群众陈书法,利用嫁接技术种植菊花和培育海棠等盆景,结合植物造型技术,每年净收入4**元;闫庄村群众阎遂山,依托园区发展绿化苗木,每年净收入近5**万元;阎敏山依托园区发展草坪,每年净收入2**多元。

2、服务园区建设情况:调查中发现,周边三个村的群众,在参与园区建设,为园区项目户不定期做零工的人约占三个村劳动力总数的10%以上,尤以妇女为多。如,崔营村六组,全组有60户人家,232人,常年在园区干零活的有40多人,月均工资300元,单此一项,该组人均年增收近600元。

3、通过园区学习技术并发展家庭产业情况。通过近几年园区项目户的用工培训,周边三村有30%以上的人掌握一至几项农业先进技术。如闫庄村李金华等六位妇女,通过新天地公司组培中心用工培训,目前已成为组培方面的技术骨干,被新天地公司聘用后,月工资400元。再如,通过市林业局杏李育苗用工培训,崔营村有200多人掌握了嫁接育苗技术,部分人员利用这项技术繁育其它苗木,形成了家庭支柱产业。通过调查发现,有5%的人员通过在园区学习技术后发展起了自家的家庭支柱产业,大部分人员虽有技术但没有派上用场。

四、群众对园区发展的建议和期望。

群众盼望园区有大的发展,并有好的项目引导他们发展家庭产业。具体建议如下:

1、希望园区能发展与群众互动的项目,即由专业公司牵头,实行公司加农户的方法,带领农民一起发展项目。

2、希望园区各项目户与群众之间能信息互享,实行帮带活动,帮助农民与市场接轨,减少群众生产的盲目性。或由园区成立信息服务中心,指导农民发展项目的方向。

3、希望园区能引进一些适合群众在家中操作的小型项目,并能定期培训技术,统一回收产品。

4、希望园区能够发展好旅游业及餐饮服务业,特别是农家乐性质的服务业,让农民能够共同参与。

5、建议园区在公路边建一个花卉、苗木、种子、化肥、农药交易市场,以便更好的服务群众,服务客户。并设置醒目的广告标牌,让客户从路边过一趟就知道园区内有什么东西。

6、建议园区能从群众方面考虑,协调项目户提高一下地租。

五、园区发展与群众发展的思考

园区发展十年,虽然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模式,但是也存在许多限制园区发展的因素。具体表现在:

1、土地问题:园区发展需要扩大面积,如果仍实行“租赁”形式,就形成了园区发展与农民争地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让群众参与园区建设,象鄢陵、潢川等地一样,由政府引导,园区做示范,按照某一模式,让群众自愿发展,共同形成某一优势产业。

2、市场问题:园区发展至今,某些技术及产品在国内领先,但是就是形成不了市场,有些即使形成了市场,但市场范围很小,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原因就是缺乏跑全国市场的专业经纪人。因此,培养市场经济人非常重要。

3、项目结构问题:项目配备要考虑因地制宜,在考虑本地群众能否接受的同时,兼顾外地市场需求,避免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

4、导向问题。要想让群众参与,关键在于市场引导,正确的引导可减少群众的盲目性。如崔营村五里堡群众金建玉等人,前几年由于对市场调查不够,盲目种植楸树60亩,树尽管长的很好,可就是卖不出去。这样,就打击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村经济调查报告8

一、基本情况

般海村位于亚热带山区地区,海拔812米,总人口4320人,其中男2103人,女2217人,共902户,汉族3230人,占74.7%,哈尼议长1090人,占25.2%,劳动力(18岁至60岁)2530人,半劳动力(16—40岁以上)1630人,在家务农3520人,苍老男2680人,占76.1%,女1826人51.9%。20xx年外出务工1082人,全村总面积54085亩,林地5200亩,荒地2152亩。全村总收入129257元,人均收入1418.8元。

二、发展现状

般海村主要产业是以养猪、养鸡、养牛为主的畜牧业,以烤烟、玉米、小麦为主的种植业,以林业为辅,全村集体经济偏于薄弱。近年来,随着各项支农惠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产业结构情况。

1、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稻谷、小麦”种植为主。经济作物可以说是寥寥无几,畜牧业以养猪、牛和鸡为主。

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截止20xx年12月上旬,建设有乡村道路1条,硬化乡村道路一条,约1.5千米,其它的道路全部是泥巴路,水利设施建设上,坝塘5个,小水池10个,沼气池100个。

3、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通电、通电讯。现般海村建有1个文化活动室,1个医疗卫生室。全村有100多户享受农村低保,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全村有10户农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还在全力进行,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补”政策已落实到位;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以及相关惠农政策、措施,也逐步到落实。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般海村委会到县城的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坑渣不平,石头露出路面,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全村没有一个垃圾处理池;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分散,多数是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劳动素质低,村民还有相当数量的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产品人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全村除烤烟种植具有一定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生姜、核桃种植才刚刚起步。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我村在新农村建设上,村领导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宽,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动、不积极,工作方法不多,这些将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整个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和质量。

村委会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组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村领导班子成员中文化程度不高,这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在带领群众致富的中上力不从心;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还有待完善、加强。三是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还不够强。

三、今后应加大科技培训,加强班子建设

1、加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是国家对农民实施素质提升之惠民工程。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历史任务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结合项目,按照重要农产品有现供给和粮食高产创建要求以“围绕之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为原则围绕支柱产业和重点工程项目培训,着重抓好养殖业、茶业、咖啡业培训重点培训。重点抓好无种子茶叶育苗技术,茶园栽培管理技术,茶叶产品加工技术,养殖业发展,家禽病防控的技术培训,提高受训农民的综合素质,市场经营管理能力和科技致富能力。通过培训核心联系户,更好地带动主要从事当地主导产业生产和经营,有利于形成“一村一品”强势推进主导产业,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

2、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

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策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加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

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领导要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能干实事,乐于奉献,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领导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建设好每一个新农村项目。

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村民产业化进程步伐,形成以“科学种植稳村、科学养殖兴村、特色养殖富村”的产业结构思路。在今年推广烤烟和烟后玉米种植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核桃、茶叶种植,养殖业方面,加大扶持种猪的养殖力度,从而可以推动我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必须保护好耕地。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在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注意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确保畜禽养殖安全。因为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总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的过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了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产业支撑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我相信,只要我们村干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理清我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富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

下载某村经济现状及今后发展建设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某村经济现状及今后发展建设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村经济调查报告

    村经济调查报告市洋河新区社会事业局一、基本情况中兴村地处洋河镇区南部2公里,全村19个村民小组,1149户、5860人,现有建档立卡低收入户93户、250人,低保户40户、93人。村有党员......

    市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

    [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市......

    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

    **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市文化局近年来,**市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的重要内容放到重要位置,依托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制定文化产业......

    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

    **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市文化局近年来,**市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的重要内容放到重要位置,依托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制定文化产业......

    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

    **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市文化局近年来,**市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的重要内容放到重要位置,依托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制定文化产业......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今后发展思路

    摘要:中国农村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期,农村原有的养老保障体系正在被打破,而新的保障体系尚未形成。本文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及对今后推进新农保制度建设的......

    昭苏县招商引资工作现状及今后发展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昭苏县招商引资工作现状及今后发展对策 作者:张晓红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7期摘要:新疆工作座谈会折射出党和国家对新疆进一步发展的高度重视。昭苏要......

    科学课现状及今后思路

    小学科学课程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 湖城小学周俊华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