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
**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
**市文化局
近年来,**市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的重要内容放到重要位置,依托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全市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将安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的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是中国八大古都之
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既有以殷墟、甲骨文、周易为代表的古代文化,又有以红旗渠等为代表的现代文化;既有风光旖旎的自然山水文化,又有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安阳市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市以建设文化大市和文化强市为目标,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开拓文化市场,狠抓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建成了以市区为主、辐射全市各县(市)的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文化产业群体。
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十五”以来,**市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先后建设了林州市“三馆”、滑县文化娱乐中心等一批基础文化设施。截止2004年,全市文化系统国办文化机构总数达到115个,其中,公共图书馆7个,群艺馆1个、文化馆15个,影剧院13家,乡镇文化站92个,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4个。在建设完善县(市)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的基础上,2001年,正式启动了安阳市图书馆、博物馆建设项目。“两馆”项目占地102亩,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预计2005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2005年3月,为配合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启动了殷墟博物馆工程。该工程将于今年8月底建成完工。目前,我市正在筹建和建设的文化基础设施还有中国文字博物馆、大型雕塑《商魂》等。中国文字博物馆选址在我市洹河北岸,占地面积约300亩,建筑面积为3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其中2亿元用于文物征集)。建设工期3-5年,分三期建设。大型青铜雕塑《商魂》是突出展现殷商文化的重要人文景观,选址在殷墟附近的殷墟路和纱厂路交叉处,总投资2000万元,该雕塑长26米,宽14米,高8米,设计方案2003年获联合国世界和平艺术展金奖,目前该项目正在规划和筹建中。
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建立。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日益发展,**市的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以演出业、音像业、影视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和艺术教育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群体。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全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娱乐市场趋向持续高速发展态势,已经成为安阳市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化企业和单位不仅丰富、活跃了全市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在促进安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扩大就业、涵养税源等方面也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截止2004年,全市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515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33家,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333家,音像制品出租及零售106家,电子游戏5家,演艺场所5家,台球厅16家,溜冰场3家,保龄球馆2家,KTV量贩9家,综合性娱乐场所3家。年营业收入为3650万元,上交营业税260余万元。
国办文化“以文补文”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全市国办文化单位从业人员达1495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89人。在艺术教育、文化娱乐、演出策划、文献信息等领域,国办文化单位占有明显的专业优势。近年来,市群艺馆和各县(市、区)文化馆依托自己的人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艺术教育、民间艺术培训等为内容的文化产业,起到龙头和带动作用。如:市群艺馆积极利用自身的人才和文化设施优势,常年开办少儿舞蹈培训班、交际舞培训班、书法学习班、美术专业高考培训班等,开展艺术教育和培训。近年来培训各类艺术人才近万人,其中有100余人考入中央美院、解放军艺术学院等国家高等艺术学府,在安阳市享有很高声誉,已成为全市艺术培训教育叫得响的品牌。仅2004年,该馆的三产收入就达90万元。林州市文化馆利用群众集资、吸引社会投资等方式,开办多媒体阅览室、歌舞厅、健身房、游戏厅等文化娱乐场所,主动为当地企业、部门搞演出策划、商业演出,搞灯光音响租赁服务,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不仅锻炼了队伍,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而且增加了收入,弥补了单位自身建设的不足。此外,一些国办文化单位在广告策划、装裱、幼儿教育等方面也有所发展。
文物旅游事业发展迅速。安阳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0余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博物馆、纪念馆5个,殷墟等AAAA级风景区3个,文物专业保护机构8个,馆藏文物2万余件,其中,馆藏文物一级品17件,二级品601件,三级品8500余件。丰富的文物旅游资源,为安阳市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00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开展“一申四创”工作,投入资金1.8亿元,启动了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并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了袁林一期保护、天宁寺保护维修、仓巷街明清民居等工程,使各文物景区的文物设施建设有了较大发展。近年来,连续举办了殷商文化旅游节,内黄二帝陵祭祖节、枣乡文化节,林虑山国际滑翔赛等节庆文化旅游活动,均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带动了文物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民间艺术产业蓬勃发展。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如汤阴剪纸,内黄农民画,曲沟抬阁等
第二篇: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
**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
**市文化局
近年来,**市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的重要内容放到重要位置,依托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全市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现将安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的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是中国八大古都之
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既有以殷墟、甲骨文、周易为代表的古代文化,又有以红旗渠等为代表的现代文化;既有风光旖旎的自然山水文化,又有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安阳市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市以建设文化大市和文化强市为目标,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开拓文化市场,狠抓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建成了以市区为主、辐射全市各县(市)的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文化产业群体。
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十五”以来,**市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先后建设了林州市“三馆”、滑县文化娱乐中心等一批基础文化设施。截止2004年,全市文化系统国办文化机构总数达到115个,其中,公共图书馆7个,群艺馆1个、文化馆15个,影剧院13家,乡镇文化站92个,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4个。在建设完善县(市)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的基础上,2001年,正式启动了安阳市图书馆、博物馆建设项目。“两馆”项目占地102亩,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预计2005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2005年3月,为配合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启动了殷墟博物馆工程。该工程将于今年8月底建成完工。目前,我市正在筹建和建设的文化基础设施还有中国文字博物馆、大型雕塑《商魂》等。中国文字博物馆选址在我市洹河北岸,占地面积约300亩,建筑面积为3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其中2亿元用于文物征集)。建设工期3-5年,分三期建设。大型青铜雕塑《商魂》是突出展现殷商文化的重要人文景观,选址在殷墟附近的殷墟路和纱厂路交叉处,总投资2000万元,该雕塑长26米,宽14米,高8米,设计方案2003年获联合国世界和平艺术展金奖,目前该项目正在规划和筹建中。
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建立。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日益发展,**市的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以演出业、音像业、影视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和艺术教育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群体。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全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娱乐市场趋向持续高速发展态势,已经成为安阳市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化企业和单位不仅丰富、活跃了全市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在促进安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扩大就业、涵养税源等方面也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截止2004年,全市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515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33家,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333家,音像制品出租及零售106家,电子游戏5家,演艺场所5家,台球厅16家,溜冰场3家,保龄球馆2家,KTV量贩9家,综合性娱乐场所3家。年营业收入为3650万元,上交营业税260余万元。
· 国办文化“以文补文”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全市国办文化单位从业人员达1495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89人。在艺术教育、文化娱乐、演出策划、文献信息等领域,国办文化单位占有明显的专业优势。近年来,市群艺馆和各县(市、区)文化馆依托自己的人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艺术教育、民间艺术培训等为内容的文化产业,起到龙头和带动作用。如:市群艺馆积极利用自身的人才和文化设施优势,常年开办少儿舞蹈培训班、交际舞培训班、书法学习班、美术专业高考培训班等,开展艺术教育和培训。近年来培训各类艺术人才近万人,其中有100余人考入中央美院、解放军艺术学院等国家高等艺术学府,在安阳市享有很高声誉,已成为全市艺术培训教育叫得响的品牌。仅2004年,该馆的三产收入就达90万元。林州市文化馆利用群众集资、吸引社会投资等方式,开办多媒体阅览室、歌舞厅、健身房、游戏厅等文化娱乐场所,主动为当地企业、部门搞演出策划、商业演出,搞灯光音响租赁服务,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不仅锻炼了队伍,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而且增加了收入,弥补了单位自身建设的不足。此外,一些国办文化单位在广告策划、装裱、幼儿教育等方面也有所发展。
文物旅游事业发展迅速。安阳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0余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博物馆、纪念馆5个,殷墟等AAAA级风景区3个,文物专业保护机构8个,馆藏文物2万余件,其中,馆藏文物一级品17件,二级品601件,三级品8500余件,工作计划《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丰富的文物旅游资源,为安阳市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00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开展“一申四创”工作,投入资金1.8亿元,启动了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并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了袁林一期保护、天宁寺保护维修、仓巷街明清民居等工程,使各文物景区的文物设施建设有了较大发展。近年来,连续举办了殷商文化旅游节,内黄二帝陵祭祖节、枣乡文化节,林虑山国际滑翔赛等节庆文化旅游活动,均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带动了文物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民间艺术产业蓬勃发展。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如汤阴剪纸,内黄农民画,曲沟抬阁等,在全省乃至国内外都有着很高的声誉。汤阴剪纸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被国家级、省级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的作品有1000多件。进入21世纪,汤阴剪纸又相继被运往美国、日本等国家展出,受到高度赞誉。内黄现代民间绘画近年来多次作为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到国外展出,引起很大轰动效应。曲沟抬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多次到北京、上海、武汉等地进行巡演,引起极大反响。目前,汤阴剪纸、内黄农民画等已初步形成规模,成为我市发展文化产业重要的民间文化艺术资源。1993年、2003年,内黄县(现代农民画)、汤阴县(剪纸)分别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一批、第二批“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二、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现阶段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看,发展还很不充分,特别是规模偏小,社会化、产业化程度低,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效益都需要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阻碍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相当一部分基层文化单位领导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建设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索不够。在发展文化产业的问题上,还存在着片面认识,担心一提发展文化产业,财政就会“断奶”,不愿创新和改革,这一点在一些基层文化事业单位中表现尤为突出。
二是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全市各县(市、区)文化设施仍很不完善,文化活动阵地少,基础设施欠帐多。如市少儿图书馆至今有馆无舍。除林州市外,其它县(市、区)都普遍存在有馆无舍、馆舍陈旧、条件较差的现象,乡镇文化站达标率低,有的甚至名存实亡。
三是投资主体单一,经费严重不足。目前,全市文化建设投资基本上靠政府。近些年,县乡两级财政用于扶持基层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少,县乡文化单位基本处于“守摊子”的状况。市场对人才、资金、技术、信息、项目等文化资源配置根本起不到作用,同时,也造成文化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组织形式处于小规模分散化状态。文化产业经营散、投向乱、规模小、水平低,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竞争能力差,在全市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还很小。特别是国办文化单位经营普遍缺乏活力,还没有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主创新的市场主体,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激励机制没有形成,现代化的文化产品生产和组织方式没能得到充分应用。
三、我市今后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和措施
当前,我市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阶段。文化产业要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发展文化产业放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来抓,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艺术生产规律,整合各类文化资源,着力培育文化产业特色品牌,努力构建以国办文化为主导,多种结构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制订并落实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文化产业是一个特殊产业,需要政府依靠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来支持它的发展,要尽快制定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投资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分配激励政策和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等政策,逐步使文化政策、法规覆盖文化产业的主要领域。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文化体制的所有制结构,尽快制定鼓励非文化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创办文化产业的政策,明确文化开放领域的市场准入标准、准入程序及管理监督办法,降低文化产业准入的门槛。
(二)制定总体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循序渐进。要在保证党委总揽全局和最后决策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政府部门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组织、管理、协调、引导等功能。在制定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确定重点发展的行业门类项目,形成文化产业的中长期整体发展规划,完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整体设计。发展规划要有前瞻性、战略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包括文化产业的保护以及如何与国际接轨等。
(三)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要采取支持国有非文化企业兴办文化项目,吸引股份制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形式,形成文化产业的多元投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为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按照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充分利用项目合作的形式,积极尝试在硬件设施建设、技术更新改造等领域引进外资,搞好大型文化设施的建设,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
(四)整合现有文化资源。以影剧院脱困为重点,加快影剧院等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影剧院等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分为三步:一是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基本情况,努力为离退休干部职工、在岗职工提供医保、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二是联合有关部门,对现有影剧院进行资产评估,为整体开发做好准备;三是吸收国内外经验,吸纳社会资金,盘活现有资产,对现有文化资源进行整体开发利用,解决影剧院生存困难的问题。同时,加快全市文物资源的整合、开发、改造和利用工作。
(五)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既要实施集团战略、名牌战略,又要实施多路出击、充分占领市场的战略,大力发挥安阳市现有文化资源优势,把汤阴剪纸、内黄农民画、曲沟抬阁等民间艺术和民间工艺推向市场,形成产业规模。
(六)培养文化产业的人才。文化产业要快速发展,就必须造就一大批既有开拓能力又有经营能力,既懂文化又懂市场,善于运作企业的文化经营者。要努力营造一个能使高水平的文化经营人才不断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经营队伍。
四、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1、从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规划文化产业发展,尽快制定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实施纲要,明确今后目标和各项具体任务,不断加快推进全省和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2、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在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的同时,积极吸收社会资金参与文化经营,创办文化产业,尽快形成文化产业多元投资体制,为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
3、尽快制定并落实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政策,包括投资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分配激励政策、用地政策和产业组织等政策,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
4、制定切实可行文化人才政策,积极改进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完善文化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文化人才辈出的社会环境,为实施“文化兴市”凝聚人才。
········
第三篇: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
**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
**市文化局
近年来,**市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的重要内容放到重要位置,依托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全市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将安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的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是中国八大古都之
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既有以殷墟、甲骨文、周易为代表的古代文化,又有以红旗渠等为代表的现代文化;既有风光旖旎的自然山水文化,又有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安阳市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市以建设文化大市和文化强市为目标,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开拓文化市场,狠抓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建成了以市区为主、辐射全市各县(市)的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文化产业群体。
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十五”以来,**市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先后建设了林州市“三馆”、滑县文化娱乐中心等一批基础文化设施。截止~年,全市文化系统国办文化机构总数达到115个,其中,公共图书馆7个,群艺馆1个、文化馆15个,影剧院13家,乡镇文化站92个,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4个。在建设完善县(市)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的基础上,XX年,正式启动了安阳市图书馆、博物馆建设项目。“两馆”项目占地102亩,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预计~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年3月,为配合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启动了殷墟博物馆工程。该工程将于今年8月底建成完工。目前,我市正在筹建和建设的文化基础设施还有中国文字博物馆、大型雕塑《商魂》等。中国文字博物馆选址在我市洹河北岸,占地面积约300亩,建筑面积为3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其中2亿元用于文物征集)。建设工期3-5年,分三期建设。大型青铜雕塑《商魂》是突出展现殷商文化的重要人文景观,选址在殷墟附近的殷墟路和纱厂路交叉处,总投资XX万元,该雕塑长26米,宽14米,高8米,设计方案~年获联合国世界和平艺术展金奖,目前该项目正在规划和筹建中。
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建立。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日益发展,**市的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以演出业、音像业、影视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和艺术教育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群体。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全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娱乐市场趋向持续高速发展态势,已经成为安阳市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化企业和单位不仅丰富、活跃了全市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在促进安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扩大就业、涵养税源等方面也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截止~年,全市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515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33家,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333家,音像制品出租及零售106家,电子游戏5家,演艺场所5家,台球厅16家,溜冰场3家,保龄球馆2家,ktv量贩9家,综合性娱乐场所3家。年营业收入为3650万元,上交营业税260余万元。
国办文化“以文补文”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全市国办文化单位从业人员达1495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89人。在艺术教育、文化娱乐、演出策划、文献信息等领域,国办文化单位占有明显的专业优势。近年来,市群艺馆和各县(市、区)文化馆依托自己的人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艺术教育、民间艺术培训等为内容的文化产业,起到龙头和带动作用。如:市群艺馆积极利用自身的人才和文化设施优势,常年开办少儿舞蹈培训班、交际舞培训班、书法~、美术专业高考培训班等,开展艺术教育和培训。近年来培训各类艺术人才近万人,其中有100余人考入中央美院、解放军艺术学院等国家高等艺术学府,在安阳市享有很高声誉,已成为全市艺术培训教育叫得响的品牌。仅~年,该馆的三产收入就达90万元。林州市文化馆利用群众集资、吸引社会投资等方式,开办多媒体阅览室、歌舞厅、健身房、游戏厅等文化娱乐场所,主动为当地企业、部门搞演出策划、商业演出,搞灯光音响租赁服务,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不仅锻炼了队伍,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而且增加了收入,弥补了单位自身建设的不足。此外,一些国办文化单位在广告策划、装裱、幼儿教育等方面也有所发展。
文物旅游事业发展迅速。安阳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0余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博物馆、纪念馆5个,殷墟等aaaa级风景区3个,文物专业保护机构8个,馆藏文物2万余件,其中,馆藏文物一级品17件,二级品601件,三级品8500余件。丰富的文物旅游资源,为安阳市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XX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开展“一申四创”工作,投入资金1.8亿元,启动了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并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了袁林一期保护、天宁寺保护维修、仓巷街明清民居等工程,使各文物景区的文物设施建设有了较大发展。近年来,连续举办了殷商文化旅游节,内黄二帝陵祭祖节、枣乡文化节,林虑山国际滑翔赛等节庆文化旅游活动,均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带动了文物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民间艺术产业蓬勃发展。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如汤阴剪纸,内黄农民画,曲沟抬阁等,在全省乃至国内外都有着很高的声誉。汤阴剪纸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被国家级、省级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的作品有1000多件。进入21世纪,汤阴剪纸又相继被运往美国、日本等国家展出,受到高度赞誉。内黄现代民间绘画近年来多次作为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到国外展出,引起很大轰动效应。曲沟抬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多次到北京、上海、武汉等地进行巡演,引起极大反响。目前,汤阴剪纸、内黄农民画等已初步形成规模,成为我市发展文化产业重要的民间文化艺术资源。1993年、~年,内黄县(现代农民画)、汤阴县(剪纸)分别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一批、第二批“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二、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现阶段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看,发展还很不充分,特别是规模偏小,社会化、产业化程度低,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效益都需要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阻碍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相当一部分基层文化单位领导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建设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索不够。在发展文化产业的问题上,还存在着片面认识,担心一提发展文化产业,财政就会“断奶”,不愿创新和改革,这一点在一些基层文化事业单位中表现尤为突出。
二是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全市各县(市、区)文化设施仍很不完善,文化活动阵地少,基础设施欠帐多。如市少儿图书馆至今有馆无舍。除林州市外,其它县(市、区)都普遍存在有馆无舍、馆舍陈旧、条件较差的现象,乡镇文化站达标率低,有的甚至名存实亡。
三是投资主体单一,经费严重不足。目前,全市文化建设投资基本上靠政府。近些年,县乡两级财政用于扶持基层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少,县乡文化单位基本处于“守摊子”的状况。市场对人才、资金、技术、信息、项目等文化资源配置根本起不到作用,同时,也造成文化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组织形式处于小规模分散化状态。文化产业经营散、投向乱、规模小、水平低,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竞争能力差,在全市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还很小。特别是国办文化单位经营普遍缺乏活力,还没有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主创新的市场主体,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激励机制没有形成,现代化的文化产品生产和组织方式没能得到充分应用。
三、我市今后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和措施
当前,我市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阶段。文化产业要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发展文化产业放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来抓,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艺术生产规律,整合各类文化资源,着力培育文化产业特色品牌,努力构建以国办文化为主导,多种结构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制订并落实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文化产业是一个特殊产业,需要政府依靠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来支持它的发展,要尽快制定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投资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分配激励政策和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等政策,逐步使文化政策、法规覆盖文化产业的主要领域。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文化体制的所有制结构,尽快制定鼓励非文化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创办文化产业的政策,明确文化开放领域的市场准入标准、准入程序及管理监督办法,降低文化产业准入的门槛。
(二)制定总体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循序渐进。要在保证党委总揽全局和最后决策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政府部门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组织、管理、协调、引导等功能。在制定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确定重点发展的行业门类项目,形成文化产业的中长期整体发展规划,完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整体设计。发展规划要有前瞻性、战略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包括文化产业的保护以及如何与国际接轨等。
(三)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要采取支持国有非文化企业兴办文化项目,吸引股份制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形式,形成文化产业的多元投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为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按照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充分利用项目合作的形式,积极尝试在硬件设施建设、技术更新改造等领域引进外资,搞好大型文化设施的建设,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
(四)整合现有文化资源。以影剧院脱困为重点,加快影剧院等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影剧院等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分为三步:一是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基本情况,努力为离退休干部职工、在岗职工提供医保、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二是联合有关部门,对现有影剧院进行资产评估,为整体开发做好准备;三是吸收国内外经验,吸纳社会资金,盘活现有资产,对现有文化资源进行整体开发利用,解决影剧院生存困难的问题。同时,加快全市文物资源的整合、开发、改造和利用工作。
(五)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既要实施集团战略、名牌战略,又要实施多路出击、充分占领市场的战略,大力发挥安阳市现有文化资源优势,把汤阴剪纸、内黄农民画、曲沟抬阁等民间艺术和民间工艺推向市场,形成产业规模。
(六)培养文化产业的人才。文化产业要快速发展,就必须造就一大批既有开拓能力又有经营能力,既懂文化又懂市场,善于运作企业的文化经营者。要努力营造一个能使高水平的文化经营人才不断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经营队伍。
四、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1、从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规划文化产业发展,尽快制定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实施纲要,明确今后目标和各项具体任务,不断加快推进全省和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2、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在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的同时,积极吸收社会资金参与文化经营,创办文化产业,尽快形成文化产业多元投资体制,为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3、尽快制定并落实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政策,包括投资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分配激励政策、用地政策和产业组织等政策,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4、制定切实可行文化人才政策,积极改进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完善文化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文化人才辈出的社会环境,为实施“文化兴市”凝聚人才。
第四篇:市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
[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市医疗卫生综合服
务能力、各项卫生指标、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均居全省前列,部分项目居全国先进水平,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在“十一五”时期实现更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我市卫生事业发展现状
(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
目前,我市现拥有医疗、预防、保健、监督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69家,其中政府办医院29家(三级2家、二级3家、一级17家,未评级7家),另有市卫生监督所、市疾控中心、皮肤病防治所、结防所、中心血站各1家。社会医疗机构(含医院、门诊部、诊所等)87家。病床数5571张,每千人口病床3.9张;每千人口医生数2.37人。我市现有卫生技术人员8045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720人,中级职称人员1427人,高、中、初级比例日趋合理。博士15人,硕士147人。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如市XX医院开展的多种器官移植技术、心脏介入治疗及冠脉搭桥手术等技术、市XX医院开展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及市XX医院的骨伤科都已达到省的先进水平。从城市到乡村,形成较合理的医疗卫生保健网络,群众步行或乘坐交通工具在15分钟内即可获得基本医疗服务。
(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趋于完善
“非典”过后,我们协助市政府,制订了《XX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按照市政府《XX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的工作思路,经过三年的努力,市、镇、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架构不断完善,并建立起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为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基础建设,市政府斥资2.3亿元新建市疾病防控制中心和市XX医院(市传染病院),新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在2006年完成,将于2007年初投入使用。在镇区建立了21个相对独立的防保所和3个卫生监督分所,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含精神卫生)、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执法等工作。为加快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市卫生监督所编制由20人增加到50人,另有178名卫生监督员分散在各个镇区医院;市疾病控制中心人员编制由153人增至203人,为稳定镇区医院公共卫生队伍,市政府根据服务人口数,特设252名镇区公共卫生技术人员编制,在镇区专司公共卫生服务。而在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均已设立了专(兼)职防保员256人。2006年,完成延伸各镇区医院的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建设。由此自上而下,公共卫生服务架构健全和队伍稳定,从而使市、镇、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
(三)、医疗急救体系和血液管理不断完善
依托市XX医院的市“120”急救中心,下设包括市XX医院、市XX医院在内的28家医院急救站,形成市、镇(区)二级急救网络,覆盖全市各个区域,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了现代化的指挥调度系统,中心与28个急救站之间实行微机联网,全面实现微机化调度。全市现拥有“120”救护车50辆,从事急救医疗的医务人员共有393人,整个医疗急救体系实行统一调度、统一医院救护车标识、统一车载急救配置、统一急救人员服装、统一急救质量标准的管理模式。“120”急救中心依据严格的管理制度对各网络急救站的紧急救治情况实施监控和动态考评,以保证整个急救体系快速、有效、安全、有序运作,全面提升了我市急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
市xx血站自1991年成立以来,严格采供血管理,至今从未出现因采供血失误而导致的医疗差错事故。98年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后,共有14多万人次参加了无偿献血,年供血量约6-8吨,无偿献血连续六年100满足临床用血的需要,并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奖。
(四)是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拓展
我市从2000年启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由于各级领导重视,部门合作,逐年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力度。目前,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30个(规划建站272个),建站完成率为47.79。社区卫生服务人口1141879人,覆盖率为81.09。其中东凤镇已建成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率达100。这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能够按照社区卫生服务的六项功能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为我市城乡居民人提供了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社区卫生服务。使广大人民群众用比较低廉的费用就能得到便捷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五)是农村合作医疗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05年,全市参加合作医疗
第五篇:XX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文化产业的含义及范围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的通知》(国统字[2004]24号)的口径,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其范围包括:
1、为社会公众提供实物形态的文化产品和娱乐产品的活动,如书籍、报纸、杂志、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游戏软件等的出版、制作、发行。
2、为社会公众提供可参与和选择的文化服务和休闲娱乐服务,如广播电视、电影、文艺表演、博物馆展览、网络、旅游休闲服务等。
3、从事文化管理和研究等服务,如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服务、档案馆服务、文化研究、文化社会团体活动等。
4、提供文化、娱乐产品所必需的设备、材料的生产和销售,如印刷设备、影碟机、音响设备、文具、玩具、纸张、磁带、光盘等生产经营活动。
5、提供文化、娱乐服务所必需的设备、用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设备、电视机、收录机、乐器、游戏器材的生产经营活动。
6、与文化、娱乐有关的其他活动,如工艺美术、设计、广告等活动。
二、XX市文化产业发展规模令人欣喜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入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与繁荣”。根据“十六大”精神,XX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把发展民族文化打造文化品牌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举措,积极培育文化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XX市从事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法人单位共有759个,其中从事文化服务的有359个,包括新闻服务的2个,出版发行及版权服务的47个,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49个,文化艺术服务的166个,网络文化服务的1个,体育文化休闲娱乐业66个,其他文化服务业28个;从事相关文化产业的法人单位有400个,其中文化用品制造业4个,从事文化乐器制造的3个、玩具制造的5个、工艺美术制造的35个、印刷专用设备制造的6个、摄影扩印服务的8个、通讯及广播电视调设备批发的77个、家用电器零售的57个;从业人员共23107人。文化产业个体户共1640户,从业人员3674人。由此可见,XX市文化产业发展已经升级,达到了新的水平。
经济运行方面,2004年XX市从事文化及相关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法人单位492个,为该行业单位的64.8%;非经营性单位仅为35.2%,表明了XX市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单位已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移。其次,这些经营性单位拥有资产158816.8万元,年经营性收入222768.9万元;文化产业个体户拥有资产共10419万元,实现经营性收入10732万元。这说明该行业已具备相当不错的业务能力。尤其是个体户获利能力表现突出,年人均获利0.859万元,排在15个行业中的第五位。
三、XX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从业的单位和人员较少。2004年XX市全市从事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法人单位只有759个,占法人单位总数的4.6%,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数的2.4%;文化产业个体户1640户,占个体户总户数的1.2%,从业人员占总数的0.5%。
(二)结构尚欠合理。在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单位和个体户中,从事新闻、书报刊、电影制作和文艺表演的单位25个,占总数的3.3%;从事文化产品销售的169家,占总数的22.3%;从事其他服务的565家,为总数的74.4%。这反映XX市文化艺术生产不活跃,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原创性。
(三)经营状况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004年,XX市经营性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单位年平均经营性收入为293.5万元,较XX市行业平均水平低71.2万元;且整个行业的年营业收入只占全市总额的3.7%,显然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获利能力较其他行业偏低。少数单位处于停产状态,部分企业亏损严重。
(四)对GDp的增长贡献不突出。根据经济普查相关资料测算,2004年XX市文化及相关文化产业增加值55937万元,仅占当年XX市GDp的4.1%,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四、影响因素及对策
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表明,XX市文化产业已经快速起步,但仍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一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滞后。目前,XX市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如表演团体、艺术表演场所、图书馆、烈士陵园、纪念馆、博物馆等文化服务场所只有37个,这对于拥有近719万人口的大市,数量太少,特别是乡镇基层文化站、村及文化活动室建设不齐不全,导致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支撑载体。
二是文化市场发育不正常。受体制和机制影响,XX市现有的规模较大的文化产业机构基本上属于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而缺乏具有一定规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民营文化“龙头企业”。
三是居民收入水平对文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据调查,2004年XX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957.68元,在消费性支出中用于文化及相关消费约占 14.52 %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4567元,在生活消费性支出中用于文化及相关消费约占7.5 %。
四是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氛围尚未形成。XX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思路提出后,各地根据资源优势确立了各自的支柱产业,但多数把重点放在了能源、矿产以及其他基础较好的容易见效益的产业上,对培育民族文化产业深远意义认识不够,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未能形成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氛围。因此特提出以下对策:
(一)深化认识,树立文化创新发展的观念。当今社会,知识与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强劲,构成了“经济文化”或“文化经济”的新经济形态,未来文化与经济必然合二为一,文化就是经济,经济就是文化。文化作为软国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就我市而言,地方综合实力的增强,不仅要体现经济的增长上,还应体现在文化的发展上。而文化上的竞争终究归于文化创新上的竞争。因此,要繁荣XX市文化产业,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要多创作出具有知识产权的优秀作品和音视产品。只有如此,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才能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市的经济支柱产业。
(二)增加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XX市各级政府应对XX市文化设施进行规划,确立优先发展目标和重点发展领域,并加大对这些目标和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建设好各类公益性文化设施,形成覆盖XX市的文化设施网络。一是以市区和县城为中心,搞好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体育场馆、活动中心、会展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市区和县城的文化辐射功能。二是加强农村乡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实现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活动室,同时要充实乡村文化站、活动室的文化设施,为丰富居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阵地。
(三)发挥资源优势,打造文化品牌。着力解决XX市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旅游文化资源丰富,而文化产品缺乏的矛盾。搞好规划,确立重点,在打造文化品牌上下功夫。一是注重对传统文化产品的挖掘和保护,保持其原始生态性。二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和,大力发展文化用品加工制造业,开发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用品和旅游纪念品,并形成产业化经营。三是实施“走出去,引进来”并举的战略,通过各种推介、洽谈会等形式,加强对XX市文化产品的宣传和营销,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经济实力。
(四)深化体制改革,打造文化发展平台。一是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建立新的文化管理体制。实现政府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通过“服务、咨询、监督、协调”等方式把文化市场的管理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二是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造,使之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通过调整、合并、转制等方式合理配置文化资源,改变文化单位设置分散、服务单一的状况,发挥文化单位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公益事业中的作用。三是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要改变依靠单一的财政投入和文化企业自身积累扩大再生产的方式,运用投资控股、金融信贷、资本市场融资等手段,加快建立文化产业基金组织、文化投资公司和资本市场融资等多元投资主体。要撤除文化市场壁垒,优化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环境,为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提供宽广的平台,激发民营企业公平参与文化市场竞争的热情。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培育一批民营文化龙头企业、民营高新文化企业,增强文化市场活力。四是理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在新形势下,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已成为驱动文化建设的两个轮子,相互促进,不可偏废,形成文化事业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撑的局面。
(五)加强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发展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人才是关键,这也是文化竞争力的核心所在。XX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就是人才队伍的培养。一方面要积极发现和保护民间文化艺人,发挥他们在传承民间文化艺术领域中的作用;要培养和引进文艺名家、文化研发人员,鼓励他们多出原创性作品,提高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培养文化经营管理人员、文化企业家、传媒家等各类文化人才,促进文化产品的传播,为加快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