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余湾乡春季农村工作简介
余湾乡春季农村工作简介
2012年,余湾乡以县十六次党代会和县委十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为总览,按照 “一、二、四、六”的工作思路(即:围绕农民增收,搞好两项活动,培育好四个典型,抓好六项工作),在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计划生育、民计民生以及基层党建等各个方面狠抓落实,稳步推进,初步取得了农村工作的阶段性成效,全面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延伸果品产业发展链条,精心培育四个“示范典型” 一是精心培育胡同-韩店-韩马幼园管理示范带。今年,我们在胡同、韩店、韩马3村新植果园5000亩,填平补齐1000亩,果园覆黑膜4000亩,套种瓜菜1000亩,推广全膜洋芋4000亩,新修村社道路、田间道路25公里,栽植行道树4000株,努力解决幼园前期收益不足的问题,促进农民增收。二是精心培育苗岘-张沟-王坪挂果园管理示范带。我们在苗岘、张沟、王坪三村完成树形改良和低产园改造共计2000亩,填平补齐1500亩,果园覆黑膜5000亩,套种瓜菜1000亩,推广全膜洋芋5000亩,新修村社道路15公里,田间道路15公里,栽植行道树3000株,维修塘坝3处,有效改善了老果园、低产园收益偏低的问题,促进农民增收。三
是精心培育王坪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今年,我们在王坪村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规划硬化巷道3.2公里,配套水渠5.2公里,修建文化墙1200平方米,栽植绿化树木1200株,统一规划院墙及大门。项目需拆迁房屋33座800平方米、院墙400米,涉及农户147户。截至目前,房屋拆迁及路基平整工作已全面完成,路面硬化工作正在如期进行,计划5月底前项目全面完成。巷道建成后,将彻底解决全村380户1780人行路难的问题,同时带动全村果品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四是精心培育全乡标准化果园管理示范点。为了进一步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形成“新植园—幼园—挂果园—丰产园”分类管理格局,分园培育,我们在韩店、韩马、胡同3村新植果园5000亩,建成苗岘、张沟、胡同、阴屲村幼园标准化管理示范园4000亩,在韩马、韩店、张沟、苗岘、胡同5村建成挂果园标准化管理示范园5120亩,在韩店、韩马、王坪、张沟、苗岘5村完成丰产园标准化管理示范园创建3000亩,在王坪改造低产园600亩,计划到2013年实现全乡果园适宜区全覆盖。
二、围绕全县总体工作思路,全面抓好“两项活动”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是今年全乡两大中心任务。自全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来,全乡共帮扶贫困户259户,1210人,投入资金7.76万元,投入地膜6吨,开展各类技术培训16期
4960人(次),解决群众提出困难178件,化解矛盾纠纷17件。全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主要围绕静秦公路、雷阳公路、村社主要道路等交通干线、街道及村庄环境开展集中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共拆除违章建筑116处,清理生活垃圾19吨,拆除更换破旧广告牌匾65处,确定固定生活垃圾填埋点42处,发放“三包责任书”158份,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一步,全乡继续围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两项活动,重点抓好农村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狠抓农村工作管理,全面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上半年,全乡共清理清查出生漏报2人,完成“四术”68例,其中结扎33例(二女扎3例)、放环30例、人流4例、引产1例,征费社会抚养费
5.2万元。二是抓好梯田建设。规划在羊路、胡同的四家湾和韩店的双沟、老塔山新修梯田1300亩,为明年全乡果园全覆盖扫除障碍。三是抓好道路建设。新修产业路2条55公里,田间道路3条20公里,维修养护道路115公里。四是抓好生态环境建设。栽植行道树35公里7000余株,栽植绿化树木2020株,春季造林栽植刺槐等苗木32万株。五是抓好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韩店村修建村民文化活动中心1处200平方米,在阴屲村修建村卫生室1处90平方米,切实解决两村2680人的文化休闲及医疗看病问题。
六是抓好民计民生。及时足额兑现各种强农惠农资金,妥善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维护全乡稳定。
第二篇:3.春季农村工作简介
八里镇2012年春季农村工作简介
今年以来,八里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夯实基础增后劲,突出特色兴产业,统筹城乡快发展,保障民生促和谐”的总体思路,着力在发展支柱产业、改善基础条件、关注民本民生、增加农民收入上攻坚破难,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坚持在“早”字下功夫,在“实”字上求突破,各项农村工作呈现出超常规谋划、高标准定位、大手笔建设、强有力推进的良好态势,为全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突出兴产业、促增收,积极培育三大特色优势产业。一是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始终把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农业的综合效益放在农业结构调整的首位。去年秋播时节,按照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的要求,在关道岔、大路、靳坪、照世4村一次性预留地块1.2万亩。今年年初,在县农技部门的支持配合下,走政策扶持,技术服务,农资配套一次到位的路子,组织发动群众利用一月时间,建成了关道岔万亩旱作农业示范点,其中全膜玉米4000亩,全膜洋芋6000亩。辐射带动全镇旱作农业种植面积突破2万亩,为全镇农民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建立果品产业示范区。坚持走块上突破,带上延伸、规模扩张的路子,按照一棵树
苗、一个坑、一桶水、一块膜、一个芽套的“五个一”栽植标准,在闫庙村一次性新植果树经济林2000亩,建成了闫庙村幼园标准化管理示范点,间作套种秋播大蒜1200亩,早熟洋芋3500亩。在关道岔流域新植果树经济林1000亩,套种以洋芋、瓜菜、豆类为主的低秆作物。并对全镇2000亩幼龄果园进行了填平补齐。以此为带动,全镇当年新植果园面积达到5000亩。同时,全面推广幼树早果丰产和树体改形等技术,聘请县果业局技术人员,采取散发宣传资料,现场指导等方式,对闫庙3500亩幼园及关道岔流域1500亩幼园全面推广标准化管理,完成幼园果树管理及实用技术等培训4期,培训农民610人(次),散发各类实用技术宣传资料3500余份,有效带动了全镇果品产业快速发展壮大。三是打造养殖产业示范区。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的思路,发展壮大闫庙惠民养牛专业合作社,新建围墙580米,引进秦川基础母牛500头。并以八里镇恒丰养殖场、小山骏翔养殖场为龙头,采取走大户带动、典型引路、品种改良、暖棚养殖的发展路子,全镇新建成养牛大户15户,饲养总量平均在40头以上。扶持发展关道岔林下生态养殖基地,发展会员40户,散养生态乌鸡、公鸡各10000只,为坚持走果畜互支互促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夯基础、增后劲,不断加大两项建设投入力度。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年初以来,紧紧抓住闫庙村新农村
建设后续配套建设项目,在静西路沿线集中实施危旧房改造70户,扩建村民活动广场7000平方米,栽植香花槐、红叶李等绿化苗木4000株。为了方便群众夜晚出行,在村社主巷道安装路灯30盏,亮化了村庄环境,提升了新农村建设的档次和水平。结合关道岔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实施五改三建50户,对12公里产业路进行维修拓宽、铺砂养护。在原关道岔小学基础上改建建筑面积300㎡的集党务村务、医疗卫生、图书阅览、文体娱乐于一体的标准化村民服务中心和占地3亩的群众休闲娱乐广场一处。积极争取项目扶持,计划年内建成关道岔村人饮工程和农电网升级改造,现已完成初步设计投资预算,项目正在实施中。对郭罗村北峡-郭家山3.5公里村社道路维修拓宽、铺砂养护,建成建筑面积90㎡的集党务村务、医疗卫生、图书阅览、文体娱乐于一体的标准化村民服务中心和占地3亩的群众休闲娱乐广场一处。深入开展春季“筑路月”活动,采取义务投劳的办法对辖区内所有乡村、村社、田间、林带道路进行了全面养护,养护里程达200多公里。二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坚持把生态环境作为春季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今春以来,完成静西路面山绿化2000亩,高速公路面山绿化2000亩,关道岔沟绿化700亩,栽植刺槐苗木40万株。完成静西路沿线10公里栽植行道树2000株,在闫庙村18公里村社巷道及田间道路栽植行道树7200株,在关道岔12公里硬化路两侧栽
植行道树2400株。
三、突出联民心、换新貌,积极推进两项活动深入开展。一是深入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自“双联”行动开展以来,我们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为省市县乡96名各级干部确定联系了216户特困户,使全镇需要帮扶的特困户实现了全覆盖。建立了以“党政领导抓指导、包村领导抓创建、帮扶干部抓培训、所有人员抓落实”的工作模式,确保“双联”工作健康有序推进。在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了全镇“双联”行动八年规划、贫困村八年规划及贫困村当年扶贫计划,为全镇发展及贫困村实现脱贫致富提供了科学指导和科学依据。确定了八里镇“双联”工作“四个一”目标任务,即:培训一项实用技术、制定一个帮扶计划、帮扶一项致富产业、落实一件惠民实事,使“双联”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紧抓省扶重点村的有利机遇,积极争取项目扶持,确定了关道岔村人饮工程建设、农电网升级改造、组建扶贫互助社帮扶项目,有力推动了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步伐。紧紧围绕“六大任务”,投入资金00万元,投入地膜00吨,投入化肥00吨,开展各类技术培训00期,培训人次00人,解决群众提出的困难00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00起。二是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自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开展以来,与辖区内各经营门店、各企事业单位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150余份,严格落实了门前
三包责任制。结合闫庙村新农村建设,拆除静西路沿线红林段、闫庙段篱笆墙,违章建筑1万平方米,并对沿线果园进行通行覆膜,统一安装标准防护栏2000米,清理边沟10公里。在静西路两侧开挖2米宽绿化带6公里,栽植行道树3000株。为了方便群众,在闫庙村村社主巷道安装路灯30盏,亮化了村庄环境。设立固定垃圾填埋点2处,安装防护栏100余米,彻底杜绝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乱倒乱放现象。在312国道小山段各垃圾倒运点设立防护栏100余米,修剪行道树100株,更换牌匾3面。对两侧的“三堆”(柴草堆、粪堆、垃圾堆)、白色树挂、边沟漂浮物等垃圾进行了集中清理,累计清理边沟2公里,清理垃圾20方。调动推土机、挖掘机2台,对高城寨天桥至烧鸡市场一线的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治理,共清理垃圾1000方,起土墙5米,衬砌渠道400米,栽植行道树780株。对八原路沿线6公里绿化树进行了补植补造和涂白,共补植绿化树400株,涂白2400株。组建了一支由19名环卫工人组成的八里环卫队,统一了服装,配备了19辆三轮车、统一发放了铁锨、扫把等环卫工具,并签订了管护责任书,按照“一日两扫、巡回拾捡、全日保洁”的要求,重点对312国道、静西路沿线、城中村、生活小区等区域卫生进行日常管理,确保了环境整治工作的精细化、长效化和规范化。
第三篇:余关乡春季造林工作汇报
余关乡春季造林工作汇报
入春以来,余关乡紧紧围绕“生态立乡”战略,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通道绿化、村庄绿化工作,呈现出领导重视、行动早、措施实等特点。截至目前,完成核桃种植18000亩,植树40万株,完成道路林绿化70千米,植树4万株,??1700亩,植树4.5万株,育苗53万株,新建花卉基地一处。主要做法:
一是领导重视,行动迅速。党委政府召开了专门会议,全面安排部署2012年各项林业工作。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实地查看,编制造林实施方案,印发了造林目标责任书,及时将造林绿化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村,制定了《2012年林业工作实绩考评办法》,继续推行领导包片、党员干部包村包项目的双包责任制,利用各种形式层层发动,营造浓厚的植树造林舆论氛围,成立了以乡长任组长,纪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各村也成立了相应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组织实施春季造林工作。
二是整合项目,规模发展。依托浩林果业,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要素聚集等形式,打破过去涉农项目资金分散使用的局面,将水利、农业、林业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先后投资1500多万元,在岱军河东边,沿着李沟、黄楝、子育、独树等6村,新规划核桃基地1万亩,整理土地5000亩,整修道路37千米,建提灌站2处,挖穴50多万个,目前,核桃基地80%以上已经完成栽植任务。项目的实施,实现了产业发展和市场的有效对接,吸引了外资、民间资本的注入,挖掘了林业产业增收的潜力,顺应了现代林业的发展方向。
三是土地流转,盘活资源。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和资金激励,引导西北部山区村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做大做强林业,今年全乡计划流转土地3000亩,截至目前,已签订土地流转合同2500亩,在北部山区发展核桃示范园500亩,在赵沟建起了占地100亩的花卉苗木基地,在黄楝扩大生态示范园面积500亩,栽植景观树4.5万株,达到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目的,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在保护、发展生态的同时,达到了林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了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目标,为农村经济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子。
第四篇:余湾乡惠家财政补贴检查验收报告
关于余湾乡惠农财政补贴
检查验收报告
县财政局:
根据安排,我组对余湾乡惠农财政补贴支付方式改革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圆满完成了全部工作任务,现将检查验收情况汇报如下:
一、检查验收完成情况
经讨论,我组对余湾乡惠农财政补贴检查验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月5日):听汇报、查资料,了解工作落实情况。通过听取余湾乡就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情况的全面汇报,以及查阅文件资料等软件建设,认为该乡领导对这项工作重视充分、部署认真、把关从严、落实有力到位,基本完成了惠农财政支付方式改革的工作。该乡共补贴耕地面积27910.88亩,发放种粮补贴金额102200元,农资补贴金额626500元。共补助退耕还林面积 5776.7 亩,补贴金额生活补助115534元,粮食补助808738元。该乡共补贴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额222750元,涉及到405户1650人。发放五保户供养金12675元,涉及到29户34人,其中4户4人集中供养。该乡发放村干部报酬(第一季度)金额为27950元。全乡共发放各项补助、补贴金额为1916347元。该乡10村46社2242户,除20户有户无人户外,全乡共发放明白册、存折2222本、册。
第二阶段(5月6日—5月19日)入农户、问信息,掌握补贴发放情况。在随机抽查走访农户的过程中,我组采取集中与分散的方式,对余湾乡10村46社进行了抽查,走访了每社30%以上的农户,共抽查农户697户左右,占全乡总户数2242户的31.3%。基本做到了乡不漏村、村不漏社、社不漏户的总体要求。通过进村入户了解到,该乡农户对各种补贴项目、金额没有异议,不存在没有明白册、存折的现象,基本满意乡政府的这项工作。(存在的问题在后面反映)
第三阶段(5月20日)召开座谈会。总结及探讨该乡惠农财政补贴支付方式改革过程中的主要做法、经验,并向乡领导反馈检查验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乡政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余湾乡成立了“强农惠农”政策领导小组,由政府乡长任小组组长,并制定了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发动乡、村干部认真学习相关政策和文件,充分发挥上下各级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工作分阶段实施,责任到人。
余湾乡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工作,主要按照以下四个阶段实施。
1、宣传动员(2008年11月1日——2008年11月26日),及时召开了乡、村干部会议,全面动员部署,明确责任要求,实
行包村包社制,并且一包到底,签订了责任书。利用广播及《给广大农民的一封信》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让大部分群众对自己应享受的各项补贴政策和内容做到应知尽知,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2、信息采集(2008年11月26日——2009年1月20日)本着真实、有效、合法及便民的原则,由包村包社干部和村干部进村入户,通过核查户口簿、林权证及第二轮土地承包证,收集照片等形式采集信息.对照片收集困难的村和户,乡干部免费为群众带机拍照.照片交由财政所统一管理。
3、明白册填写及信息录入(2009年1月20日——2009年2月29日)按照采集的原始数据及信息,由财政所及相关业务人员把关审查,在此基础上由包村干部负责填写所包村社的明白册.并与信用社本着权责不变,分工协作的原则,签订了资金委托代发协议,开设资金专户,并打印农户存折。
4、农户明白册的运转和存折的发放。由财政所负责运转明白册,随后由农户户主本人携带户口簿、身份证和私章,到乡财政所领取存折和明白册。
三、存在的问题
1、有户无人户信息采集比较困难,主要是照片问题。全乡共涉及农户20户,其存折与明白册暂由乡财政所代管。
2、个别明白册填制项目不够完善,明白册上的存折帐号与信
用社打印的存折账号不符,明白册家庭成员漏填及户号、身份证号笔误等。其中帐号不符的涉及到韩马村韩仁生、马光辉、马凡勤等18户,韩店村赵挽良、赵刘生、赵安宁3户,阴洼村韩仁喜、韩党义、雷托转等10户,羊路村王堆兴、王成子、王进来等11户,胡同村张忠南、张余录、王月稳等19户。漏填家庭成员及户号、身份证号笔误的涉及到苗岘村梁军柱、梁刚强、韩来锁、辛玉生4户,韩马村王金斗、钱五牛、钱学珍3户,阴洼村韩仁喜1户,羊路村王连平、王德禄2户,韩店村赵挽良1户。
3、个别村及村部没有政策宣传栏, 宣传标语,致使一部分群众政策知晓程度低。涉及到苗岘村、韩店村、王坪村。
4、存在少部分农户资料管理混乱现象,如与计生资料合装一袋,同一类型资料分处乱放等,其中涉及到苗岘村梁林旺、梁思中、梁计生、韩来锁、韩喜利5户,胡同村张团吉、张省种、王栓芳、张六仓、王李义、王万生、马明珠、张具芳8户,韩马村韩仁生、马世明2户,阴洼村赵堆银、赵金甲、赵继忠、刘团国、赵金花、韩富忠、韩仁喜、王若子、韩堆义、雷托转10户,羊路村王定勤、王建设、王金强3户。
对于存在的问题,经我组反馈后,乡镇领导充分重视,责成乡财政所相关人员尽快整改完善,对于有户无人的照片问题,乡政府表示与村社进行信息联系,待户主回乡后及时采集照片。对于农户明白册家庭成员漏填及户号、身份证号笔误等问题,在我组入户的过程中已由陪同乡干部完善更正。对于政策宣传问题,乡政府表示立即制作宣传栏、宣传牌、刷写固定标语等加强政策宣传,对于农户资料管理混乱问题,乡政府表示将责成包村干部与村干部进行入户宣传,协助农户整理资料。
通过全面检查验收,经我组组员全体讨论,认为该乡这项工作通过检查验收,最后评分为85.86分。
抽查验收工作组(第十四组)组长:周堆二OO九年五月二十日
第五篇:余湾初中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静宁县余湾初级中学检查指导工作。
我校现有学生521人,11个教学班;教职工34人,其中体育专职教师1人;学校占地面积10005平方米,生均活动面积达12平米。为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近年来,我校坚持把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为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不懈地加强体育工作,现就我们所做的工作给各位汇报如下:
1、健全相关制度,确保体育活动有序开展。学校成立了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体育工作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上齐所有课程,合理安排三个年级每周三课时的体育课程,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活动有计划安排、有组织实施、有检查评比,既确保安全,又重视活动质量;每年安排两次以上全体师生参与的体育运动会,进一步提升运动技能和水平。
2、不断改进学校体育配套设施,保证全体师生开展体育活动的条件。近年来,制作乒乓球台6副,同时添置了球类活动器材及传统的花键、跳绳、铁环、沙包等,有专门的体育器材室,完全满足了学生各类体育活动的需要。
3、体育工作成绩突出,活动效果明显。我校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体质与综合素质测评,并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体育达标率均在95%以上,每年在全县的各类体育竞赛中我校代表队都取得不同等次的奖项,每年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体育特长生5人以上,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的开展,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明显增进,学生的体质明显增强,营造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学校在办学的过程当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领导指出,以利于我们改进工作,更进一步提升我校办学水平,让我们的学校成为人民满意的学校。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