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两委关系”:障碍与对策(5篇)

时间:2019-05-12 16:1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两委关系”:障碍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两委关系”:障碍与对策》。

第一篇:农村“两委关系”:障碍与对策

农村“两委关系”:障碍与对策实行民主自治,尤其是村委会直选,给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带来了深刻变化,同时对党在农村中开展工作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村民自治实践的深化,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其中村委会和村党支部的关系,即“两委”关系成为当前农村中非常突出并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存在,不但影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而且直接影响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影响农村的稳定及各项工作的开展。为了更深入地探讨和研究这个问题,我们结合“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对全区农村“两委关系”现状进行了调研,总结了基层实践的一些有益做法和新鲜经验。

一、全区农村“两委关系”现状我区村级体制改革工作,从试点到全面铺开,历时近四个月,至2000年10月24日止,全区14个乡镇所辖的148个行政村、1248个村民小组全部完成了村级体制改革工作。通过民主选举,一大批年富力强、有一定文化基础、群众拥护的优秀人才充实进了村组班子,为我区跨世纪的农村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经过近一年半来的村民自治实践,我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了很大的进展,全面推行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已逐步成为村组干部和广大村民的自觉意识,极大部分村级组织能够积极完成乡镇党委政府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依法开展村民自治。据调查,全区148个行政村中,“两委关系”协调较好的有98个,占66.2%;一般的34个,占23%;较差的有16个,仅占10.8%。统计数字表明,“两委关系”协调和基本协调是全区“两委关系”的主流,也是村民自治最值得肯定的方面。但由于大规模直选村官在我区尚属首次,因而这项工作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一些地方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关系长期不协调。其主要表现形式是:

1、拉帮结伙,明争暗斗。2000年村改改委前后,某村顿时陷入一片混乱。某村民为竞选村主任,在村内外大肆宣扬:“原村党支部、村公所的人是一批脏官,有严重的经济问题”,自行组织群众四处凑钱上访。在临近竞选时,他甚至暗地里许诺“我上任后不抓计划生育,不收提留统筹”。通过这种非正常的活动,获得了过半数村民的支持,当选为该村的村主任。由此,也埋下了村委会与村党支部公开闹对抗的导火索。他在主持村务活动中,奉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处世哲学,下辖的几个村民小组长不太“听话”,他擅自组织人背着票箱满村索要“罢免票”,未经合法程序,就勿忙宣布几个“不听话”的小组长已经被罢免了。为树立自己至高无上的威信,在开展人口普查工作中,竟一次动用了几十人满村乱转数天才完成了登记工作,几十人还天天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很多群众对此十分反感。他为争夺对村财务的控制权,一再邀约人找村会计、出纳闹;部分村款一旦落入他手中,也不按规定上缴村财务管理,而是自行支配。面对这样的情况,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多次派人进村做工作,他对此置之不理,该村自村改委以来形成的混乱局面难以扭转。镇党委、政府迫于无奈,只有组织召开村民大会,依法罢免了其村主任职务,又顺利补选产生了新的村主任。

2、法盲当政,违法乱纪。某村主任、副主任当选后,打着“为群众办几件实事”的旗号,在未经任何部门许可的情况下,就擅自组织群众在天然林规划区内修建乡村公路,致使3.23亩的国有林地被毁,国家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现二人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由于新当选的村官自身法律素质低下,为办公益事业而触犯国家刑律,害得自己也锒铛入狱,其教训十分深刻。

3、个性张扬,意气用事。某村村主任,年仅22岁,人很年轻,但也十分意气用事。才刚上任就急于同村党支部闹分家,宁可花钱外出租房,都不愿同村党支部在村房内办公。2001年召开的“三.八”妇女节座谈会,村妇女主任在未征得他同意的情况下,就按惯例把座谈会放在村党支部办公地点召开,他一气之下就决定撤换村妇女主任;由于镇政府及时制止,才使这起因一件小事而引发的撤职**得以平息。在日常工作中,他经常借口“村民自治”,拒绝接受镇政府安排的热点、难点工作,致使镇上的很多工作在该村根本无法开展。

4、纠缠历史,喋喋不休。在调查中发现,“两委关系”不协调的16个村中,有7个村存在着原村级财务遗留问题多。新当选的村主任经常宣称“支书是老的,主任是新的”,“财务问题,支书必须给群众一个交待”。某村新当选的村主任上任后,就在村民中到处宣扬原村级财务开支的几个项目有问题,邀约群众四处上访。镇纪委先后两次进村调查,调查证实原村级财务开支并不存在较大的问题,而村主任和村民对这一结论明确表示不接受,经常纠缠村支书一定要说清这事。村支书迫于无奈,已经有近10个月没有上班了。据调查,我区148个行政村中,村改委后仍有17个村没有向新当选的村委会办清财务移交手续;还有29个村虽然办理了移交手续,但群众对原村级财务仍存疑问。调查表明,原村级财务遗留问题,既是直接造成“两委关系”不睦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造成部分村组不稳定的一个重要诱因。这一问题,必须引起各级组织的重视。

5、自私自利,争权夺利。某村新当选的村支书、村主任都是原来的村干部,两人关系一直相处不错。村改委后,由于双方在工作中各存私心,两人关系逐渐不和,导致两委在工作上“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矿务局关闭破产期间,矿务局滥泥坪

理好“两委”关系的一个重要基础。4.强化责任意识与落实报酬的关系。由于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村干部报酬不兑现的问题在部分乡镇十分突出。我区农村有不少村民小组长、群团组织负责人甚至还没有一分钱的报酬。所以,如何在强化他们责任意识的同时,应解决相应的报酬问题,逐步建立责权利统一的绩效考评机制。5.加强教育与舆论导向的关系。应该肯定整个村干部的主流是好的,他们辛辛苦苦、尽力尽力为党工作,为人民工作。虽然也有极个别村干部的违法乱纪让群众十分反感,但不能因为社会不良舆论导向导致群众对村干部一团糟的印象。在这方面舆论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应宣传先进、树立典型,从而达到凝聚人心的目的。6.明确职责与规范操作的关系。在两委关系上,应进一步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分清责任、规范操作。对如何调整不胜任现职村干部、怎么处理利用非组织势力拉选票等问题,必须在法律上做出必要的规定。在实践中,应把加强两委关系规范制度建设作为工作重点,鼓励大胆试,大胆闯。

四、村级规范化管理:解决两委矛盾的重要途径我区村民自治的实践表明,“两委关系”协调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两委良性互动的过程。实际工作中,既要重视抓好村党支部的自身建设,也要重视抓好村委会的自身建设。唯有实行“两条腿”走路的办法,纠正那种“重支部建设,轻村委建设”的倾向,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所在。我区在借鉴和总结区内外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两委关系”良性化进程的主要工作思路:以制度创新为载体,积极推行村级规范化管理,努力实现“思维定式从为民作主向让民作主的转变;决策机制从少数人说了算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集体决策的转变;工作方法从强行推行向引导、说服、提供服务的转变”的村民自治目标。实行村级规范化管理,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突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更好地促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因此,在制定过程中要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坚持既充分体现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又切实保证村级其他组织发挥功能的原则,做到科学分工,明确责任;二是坚持依法建制的原则,体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条例》的基本规定;三是坚持既约束干部又约束群众,重在约束干部的原则,把村干部的活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四是坚持实用实效、便于操作的原则,使各项制度的制定着眼实际,操作性强。按照这些原则,对村级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

(一)理顺村级领导体制,规范村级事务决策程序。理顺村级领导体制是实行村级规范化管理的核心问题。要立足于保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得到巩固,保证村级组织职能有效发挥,保证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真正行使,对村级领导体制进行理顺:一是明确村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强调村党支部是村级组织的领导核心,农村党支部书记是村级班子的一把手,是村里各项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村委会等其他村级组织必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围绕自身职能依照《组织法》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二是进一步细化村级组织各自的职能。除了重申《条例》和《组织法》规定的党支部、村委会的职责外,各乡镇应结合农村实际进行了补充细化,严格界定职责范围。同时,对村民会议以及村民小组、村民代表会议的职责也应作出明确规定,使村级各种组织有职有责,分工明确,运转有序。三是规范村级事务决策程序和议事程序。在村级重大事务决策上,坚持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统一决策程序。具体步骤可以为:第一步由党支部依据法律、法规及上级党委的工作部署,结合本村实际研究提出方案,或由村委会提出方案经支部同意后提交联席会研究;第二步召开两委联席会议对方案进行讨论修订;第三步召开党员议事会或党员大会讨论修改并形成决议;第四步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做出最后决定,并付诸实施。

(二)完善村级干部管理,强化教育监督职能。一是建立村组干部分级轮训制度。区委负责培训村主要干部,村组其他干部由乡镇负责。对新进村组班子的人员,突出进行必要的上岗培训,从起点上抓好其思想和工作行为的规范。要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同政治理论、业务能力和实用技术的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对村干部实行诫勉制度。村委会换届以后,有的村干部素质比较低,工作不得力;有的在工作中不公正,凡事从个人和家族的利益出发,引起群众的不满。对这些村干部可由乡镇党委实行诫勉,由乡镇党委安排诫勉对象离岗培训。诫勉情况要在本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上予以通报,说明诫勉事由,接受群众监督。诫勉应规定一定的期限,诫勉期满,由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对诫勉期内的表现进行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及处理意见报乡镇党委。乡镇党委经过集体研究,对经民主评议确已改正问题的,给予解除诫勉;对经民主评议未改正问题的,按有关程序给予必要的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对确实不能胜任工作的,由镇党委做说服工作,动员其辞职;对经诫勉无明显变化而又拒绝辞职的,依法提请进入罢免程序。三是完善对村干部的监督机制。建立村委会定期向党支部汇报、请示工作制度,由党支部监督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保证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实行定期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每年组织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对村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对评议为优秀的,由乡镇党委

进行表彰;对经民主评议问题较多的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进入诫勉程序。

(三)规范党员管理,加强组织建设。管好党员队伍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重要基础,是贯彻从严治党方针的必然要求。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员目标化管理、党员联系户和民主评议党员等措施,注重对党员的日常管理和过程管理,一是把推行党建目标责任制同村民自治相结合。农村党建目标责任制要把“村民自治”这一主题突出出来,要通过加强党支部的自身建设,通过领导村民自治的实践,使支部在实践中学会把党的正确主张和组织意图贯穿到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村务管理规则之中。坚持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两委和村民的行为,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二是把要求党员发挥作用与党员联系群众相结合。各村都要建立党员联系户和党员量化管理制度,对党员进行严格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在村级事务管理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把对党员日常管理与民主评议党员结合起来。党支部要每年组织两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并把评议结果作为年终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对民主评议为优秀的,要进行表彰;对评议为不合格的党员,按照组织程序进行严肃处理。

(四)规范村民管理,提升自治水平。坚持教育与管理并重。把对群众进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法制教育贯穿于推进村民自治的始终,引导群众顾全大局,自觉履行义务,严格依法办事。同时,充分发挥村级“小宪法”的功能,按审议程序依法对《村规民约》进行修订,充实内容,抓好落实,促进了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五)规范集体资产和村级财务管理。集体资产和村级财务是涉及农民利益的最敏感的问题,也是村民最关心的问题,管不好容易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损害群众的利益,引发经济纠纷,造成不稳定。对村办企业等经营项目的承包要普遍实行公开招标,村里的一切经济合同要做到主体合格,内容合法,程序完备,手续齐全。对发展公益事业的专项资金,要求遵循减轻农民负担、量力而行和尊重多数人意愿的原则,需向农民集资的,必须召开村民会以签名的方式进行表决,经大多数的村民同意才能集资;对于发展公益事业的专项资金,实行专项管理的办法,工程结束后详细进行公开,消除一些不必要的矛盾。财务收支实行年初预算,年终决算,明确规定重大开支的审批权限。全面推行民主理财制度,规范民主理财的程序、原则,明确村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责。对财务管理薄弱村实行“双代管”;加强对村务、财务公开的监督检查,在各村设立村务公开监督举报箱,乡镇要定期对公开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杜绝假公开和不公开现象,实现村务、财务公开内容、程序、时间和监督管理的四个统一。总之,结合“三级联创”活动,逐年加大村级规范化管理的力度,逐步澄清对村民自治的模糊认识,真正从制度上解决支部村委“两张皮”的问题,全区村级事务管理的民主化进程必将稳步推进。(农村“两委关系”:障碍与对策(第5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二篇:农村“两委关系”:障碍与对策

农村“两委关系”:障碍与对策实行民主自治,尤其是村委会直选,给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带来了深刻变化,同时对党在农村中开展工作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村民自治实践的深化,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其中村委会和村党支部的关系,即“两委”关系成为当前农村中非常突出并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存在,不但影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而且直接影响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影响农村的稳定及各项工作的开展。为了更深入地探讨和研究这个问题,我们结合“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对全区农村“两委关系”现状进行了调研,总结了基层实践的一些有益做法和新鲜经验。

一、全区农村“两委关系”现状我区村级体制改革工作,从试点到全面铺开,历时近四个月,至2000年10月24日止,全区14个乡镇所辖的148个行政村、1248个村民小组全部完成了村级体制改革工作。通过民主选举,一大批年富力强、有一定文化基础、群众拥护的优秀人才充实进了村组班子,为我区跨世纪的农村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经过近一年半来的村民自治实践,我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了很大的进展,全面推行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已逐步成为村组干部和广大村民的自觉意识,极大部分村级组织能够积极完成乡镇党委政府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依法开展村民自治。据调查,全区148个行政村中,“两委关系”协调较好的有98个,占66.2%;一般的34个,占23%;较差的有16个,仅占10.8%。统计数字表明,“两委关系”协调和基本协调是全区“两委关系”的主流,也是村民自治最值得肯定的方面。但由于大规模直选村官在我区尚属首次,因而这项工作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一些地方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关系长期不协调。其主要表现形式是:

1、拉帮结伙,明争暗斗。2000年村改改委前后,某村顿时陷入一片混乱。某村民为竞选村主任,在村内外大肆宣扬:“原村党支部、村公所的人是一批脏官,有严重的经济问题”,自行组织群众四处凑钱上访。在临近竞选时,他甚至暗地里许诺“我上任后不抓计划生育,不收提留统筹”。通过这种非正常的活动,获得了过半数村民的支持,当选为该村的村主任。由此,也埋下了村委会与村党支部公开闹对抗的导火索。他在主持村务活动中,奉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处世哲学,下辖的几个村民小组长不太“听话”,他擅自组织人背着票箱满村索要“罢免票”,未经合法程序,就勿忙宣布几个“不听话”的小组长已经被罢免了。为树立自己至高无上的威信,在开展人口普查工作中,竟一次动用了几十人满村乱转数天才完成了登记工作,几十人还天天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很多群众对此十分反感。他为争夺对村财务的控制权,一再邀约人找村会计、出纳闹;部分村款一旦落入他手中,也不按规定上缴村财务管理,而是自行支配。面对这样的情况,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多次派人进村做工作,他对此置之不理,该村自村改委以来形成的混乱局面难以扭转。镇党委、政府迫于无奈,只有组织召开村民大会,依法罢免了其村主任职务,又顺利补选产生了新的村主任。

2、法盲当政,违法乱纪。某村主任、副主任当选后,打着“为群众办几件实事”的旗号,在未经任何部门许可的情况下,就擅自组织群众在天然林规划区内修建乡村公路,致使3.23亩的国有林地被毁,国家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现二人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由于新当选的村官自身法律素质低下,为办公益事业而触犯国家刑律,害得自己也锒铛入狱,其教训十分深刻。

3、个性张扬,意气用事。某村村主任,年仅22岁,人很年轻,但也十分意气用事。才刚上任就急于同村党支部闹分家,宁可花钱外出租房,都不愿同村党支部在村房内办公。2001年召开的“三.八”妇女节座谈会,村妇女主任在未征得他同意的情况下,就按惯例把座谈会放在村党支部办公地点召开,他一气之下就决定撤换村妇女主任;由于镇政府及时制止,才使这起因一件小事而引发的撤职**得以平息。在日常工作中,他经常借口“村民自治”,拒绝接受镇政府安排的热点、难点工作,致使镇上的很多工作在该村根本无法开展。

4、纠缠历史,喋喋不休。在调查中发现,“两委关系”不协调的16个村中,有7个村存在着原村级财务遗留问题多。新当选的村主任经常宣称“支书是老的,主任是新的”,“财务问题,支书必须给群众一个交待”。某村新当选的村主任上任后,就在村民中到处宣扬原村级财务开支的几个项目有问题,邀约群众四处上访。镇纪委先后两次进村调查,调查证实原村级财务开支并不存在较大的问题,而村主任和村民对这一结论明确表示不接受,经常纠缠村支书一定要说清这事。村支书迫于无奈,已经有近10个月没有上班了。据调查,我区148个行政村中,村改委后仍有17个村没有向新当选的村委会办清财务移交手续;还有29个村虽然办理了移交手续,但群众对原村级财务仍存疑问。调查表明,原村级财务遗留问题,既是直接造成“两委关系”不睦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造成部分村组不稳定的一个重要诱因。这一问题,必须引起各级组织的重视。

5、自私自利,争权夺利。某村新当选的村支书、村主任都是原来的村干部,两人关系一直相处不错。村改委后,由于双方在工作中各存私心,两人关系逐渐不和,导致两委在工作上“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矿务局关闭破产期间,矿务局滥泥坪矿决定将回收运输管道内的精矿项目承包给该村。由于该项目利润较大,二人为此你争我夺,关系愈加紧张,致使该村一度时期“盗抢精矿”现象突出,社会治安逐步恶化,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受到了一定干扰。

6、放弃工作,各行其是。有的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当选后根本不去履行职责,而是过去是干什么的,现在照样去干什么。某村村主任上任不久就外出打工,致使该村委会一直处于瘫痪状态;某村副主任,在选举前是个矿石老板,选举后,仅到村里参加过两次会,就没有到村里上过一天班,而是跑到某地投资打矿。据调查,“两委关系”不协调的16个村中,有7

个村的10名村干部在村改委前都从事个体经营。村改委后,仍然有部分村干部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自己的经营活动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务活动的正常开展。

7、历史积怨,长期不睦。全区有6个村两委的主要负责人都是原班人马,由于在长期共事中积累的一些矛盾没有解决。村改后,仍然把历史积怨带进工作中,形成了村改后“两委关系”的对立局面。

8、怕事躲事,你推我让。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村干部都流露出一种怕事、躲事的思想。有的新当选的村主任认为,三年任期一晃就过,只有“多栽花、少栽刺”,才能不留骂名;换届时,也才不会失去选票。由于这种不负责任的思想作崇,在处理一些诸如计划生育、征粮派款、调解纠纷等棘手问题时,能滑就滑,能推就推,能躲就躲,导致村上很多工作根本无人去管。诸如此类现象在我区很多村都有不同程度地反映,两委不协调的村表现得尤为明显。在这些村中,每遇“好事”,大家都争着干,生怕不干就笼不住民心;每遇“麻烦事”,却你推我让,主任说“支书权力大,凡事都归支书管”;支书却说“主任本事大,他不管谁管”。两委不协调的村中,有不少很容易处理的事,就由此成了久拖不决的难事。在分析中,我们认为,虽然“两委关系”协调或基本协调是我区农村“两委关系”的主流,但仍有不少村仍延袭着过去的传统“包揽型”的领导方式,要么是支书主动让步,要么是主任随声附和。由此可见,真正意义上的“两委关系”协调的良性化水平并不很高。

二、农村“两委关系”的主要障碍虽然“两委”矛盾普遍的终极表现都是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两人个体之间的工作不协调,但其潜伏着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不容忽视。究其深刻原因,主要在管理体制、思想认识、制度建设、经济文化基础等诸多方面尚存有不少障碍。障碍之一:理论不清、职责不明从理论上讲,村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地位和关系是明确和协调的。但是,在实践中如何具体运作却十分模糊,有些政策规定还互有重叠。《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村党支部是农村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讨论决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但究竟如何体现“领导核心”,究竟什么才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村组法》虽然在第三条规定了党支部是领导核心,但在关于村委会职责的规定中,又几乎囊括了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这种规定的模糊性和重叠性是两委关系紧张的制度性原因,两委各自按照对己有利的法规,争夺村庄的各种资源,如财务管理权、公共事务决定权以及各种签字权等,在这种情况下,“两委”矛盾的产生便是不可避免的。从职责上讲,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权限范围尚缺乏具体的界定,有关规定过于原则化。新修订的《村组法》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村党组织对村民自治所承担的“支持和保障”的职权范围及履行责任的方式却无明确规定,加上农村基层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不同于国家政治系统中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关系,有其共同直接面对农民群众解决问题的特点。由于二者的权限范围划分不明确,难以避免地造成了村党组织“行政化”、“事务化”倾向,具体操作中常同村委会的决事权、用~相冲突。障碍之二:认识模糊、顾虑重重村委会直接选举给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带来了深刻变化,各种思想情绪的抗争表现得十分激烈,一部分干部群众中也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一是一些乡镇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存在失控的心理。实行村民自治后,对村干部任免权的改变和行政权的转换,造成了部分乡镇干部的失落感,有的对村民的自治能力存有疑虑,认为东川农村经济文化落后,农民觉悟低、素质差,开展村民自治不切实际;有的还不适应村民自治的要求,习惯于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预,动辄就说民选村官不听招呼,说村民自治搞乱了农村,一时难以理解乡镇人民政府对村委会是指导关系而不是领导关系的规定。这种对村民自治的复杂心态,使得一些乡镇领导既想加强领导,又怕陷入误导,既想放手发动,又怕撒手失控。可见,在乡镇党委如何加强领导,发扬民主,依法办事方面确实需要积累实践经验,摸索一套成功的做法。二是部分农村党支部没有认识到这是我们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重大改善和发展。觉得过去是“一统天下”,现在竟然“一分为二”,会“天下大乱”,抱怨上头乱搞“名堂”,心里很不舒服,行动上很不适应。即使是身兼村委会主任的村支书,对如何搞好村民自治心中也没章法,领导方式、工作方法还未转变,与民主自治的要求相差甚远。三是村委会成员及村民由于几千年来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和长期处于无自主权的地位,如今被“解放”出来,自己管理自己,一时找不到应有的位置,无所适从。官本位意识、宗法族权观念等封建残余思想长期作祟,“当家作主”、“以民为本”的民主观念难以树立。障碍之三:缺章少制、落实乏力我区农村通过村改委实现了民主选举,但在148个行政村中,依照规范的自治章程实行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却寥寥无几。缺章少制具体表现在:一是作为民主决策重要组织形式的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会议制度还未建立或很不规范;与推动民主管理密切相关的自治章程普遍没有制订,村规民约多数是几年前订立的,“自治”形同虚设;村务公开和上墙的民主监督制度存在不规范、不清楚、不全面的情况。二是还没有制订发展经济、减轻农民负担、壮大集体经济及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和计划。三是村级财务制度、村民参与民主监督、村委会加强自身建设等尚无章法,缺乏制约机制,或者制度已经写在纸上,落实乏力。管理村务缺章少制同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履职能力密切相关。在调查走访中,有的村支书、村主任甚至根本不知道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是怎么回事,村代表会、村民大会又是用来做什

设。唯有实行“两条腿”走路的办法,纠正那种“重支部建设,轻村委建设”的倾向,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所在。我区在借鉴和总结区内外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两委关系”良性化进程的主要工作思路:以制度创新为载体,积极推行村级规范化管理,努力实现“思维定式从为民作主向让民作主的转变;决策机制从少数人说了算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集体决策的转变;工作方法从强行推行向引导、说服、提供服务的转变”的村民自治目标。实行村级规范化管理,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突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更好地促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因此,在制定过程中要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坚持既充分体现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又切实保证村级其他组织发挥功能的原则,做到科学分工,明确责任;二是坚持依法建制的原则,体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条例》的基本规定;三是坚持既约束干部又约束群众,重在约束干部的原则,把村干部的活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四是坚持实用实效、便于操作的原则,使各项制度的制定着眼实际,操作性强。按照这些原则,对村级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

(一)理顺村级领导体制,规范村级事务决策程序。理顺村级领导体制是实行村级规范化管理的核心问题。要立足于保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得到巩固,保证村级组织职能有效发挥,保证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真正行使,对村级领导体制进行理顺:一是明确村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强调村党支部是村级组织的领导核心,农村党支部书记是村级班子的一把手,是村里各项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村委会等其他村级组织必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围绕自身职能依照《组织法》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二是进一步细化村级组织各自的职能。除了重申《条例》和《组织法》规定的党支部、村委会的职责外,各乡镇应结合农村实际进行了补充细化,严格界定职责范围。同时,对村民会议以及村民小组、村民代表会议的职责也应作出明确规定,使村级各种组织有职有责,分工明确,运转有序。三是规范村级事务决策程序和议事程序。在村级重大事务决策上,坚持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统一决策程序。具体步骤可以为:第一步由党支部依据法律、法规及上级党委的工作部署,结合本村实际研究提出方案,或由村委会提出方案经支部同意后提交联席会研究;第二步召开两委联席会议对方案进行讨论修订;第三步召开党员议事会或党员大会讨论修改并形成决议;第四步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做出最后决定,并付诸实施。

(二)完善村级干部管理,强化教育监督职能。一是建立村组干部分级轮训制度。区委负责培训村主要干部,村组其他干部由乡镇负责。对新进村组班子的人员,突出进行必要的上岗培训,从起点上抓好其思想和工作行为的规范。要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同政治理论、业务能力和实用技术的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对村干部实行诫勉制度。村委会换届以后,有的村干部素质比较低,工作不得力;有的在工作中不公正,凡事从个人和家族的利益出发,引起群众的不满。对这些村干部可由乡镇党委实行诫勉,由乡镇党委安排诫勉对象离岗培训。诫勉情况要在本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上予以通报,说明诫勉事由,接受群众监督。诫勉应规定一定的期限,诫勉期满,由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对诫勉期内的表现进行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及处理意见报乡镇党委。乡镇党委经过集体研究,对经民主评议确已改正问题的,给予解除诫勉;对经民主评议未改正问题的,按有关程序给予必要的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对确实不能胜任工作的,由镇党委做说服工作,动员其辞职;对经诫勉无明显变化而又拒绝辞职的,依法提请进入罢免程序。三是完善对村干部的监督机制。建立村委会定期向党支部汇报、请示工作制度,由党支部监督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保证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实行定期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每年组织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对村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对评议为优秀的,由乡镇党委进行表彰;对经民主评议问题较多的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进入诫勉程序。

(三)规范党员管理,加强组织建设。管好党员队伍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重要基础,也是贯彻从严治党方针的必然要求。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员目标化管理、党员联系户和民主评议党员等措施,注重对党员的日常管理和过程管理,一是把推行党建目标责任制同村民自治相结合。农村党建目标责任制要把“村民自治”这一主题突出出来,要通过加强党支部的自身建设,通过领导村民自治的实践,使支部在实践中学会把党的正确主张和组织意图贯穿到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村务管理规则之中。坚持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两委和村民的行为,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二是把要求党员发挥作用与党员联系群众相结合。各村都要建立党员联系户和党员量化管理制度,对党员进行严格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在村级事务管理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把对党员日常管理与民主评议党员结合起来。党支部要每年组织两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并把评议结果作为年终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对民主评议为优秀的,要进行表彰;对评议为不合格的党员,按照组织程序进行严肃处理。

(四)规范村民管理,提升自治水平。坚持教育与管理并重。把对群众进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法制教育贯穿于推进村民自治的始终,引导群众顾全大局,自觉履行义务,严格依法办事。同时,充分发挥村级“小宪法”的功能,按审议程序依法对《村规民约》进行修订,充实内容,抓好落实,促进了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五)规范集体资产和村级财务管理。集体资产和村级财务是涉及农民利益的最敏感的问题,也是村民最关心的问题,管不好容易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损害群众的利益,引发经济纠纷,造成不稳定。对村办企业等经营项目的承包要普遍实行公开招标,村里的一切经济合同要做到主体合格,内容合法,程序完备,手续齐全。对发展公益事业的专项资金,要求遵循减轻农民负担、量力而行和尊重多数人意愿的原则,需向农民集资的,必须召开村民会以签名的方式进行表决,经大多数的村民同意才能集资;对于发展公益事业的专项资金,实行专项管理的办法,工程结束后详细进行公开,消除一些不必要的矛盾。财务收支实行年初预算,年终决算,明确规定重大开支的审批权限。全面推行民主理财制度,规范民主理财的程序、原则,明确村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责。对财务管理薄弱村实行“双代管”;加强对村务、财务公开的监督检查,在各村设立村务公开监督举报箱,乡镇要定期对公开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杜绝假公开和不公开现象,实现村务、财务公开内容、程序、时间和监督管理的四个统一。总之,结合“三级联创”活动,逐年加大村级规范化管理的力度,逐步澄清对村民自治的模糊认识,真正从制度上解决支部村委“两张皮”的问题,全区村级事务管理的民主化进程必将稳步推进。(

第三篇:农村“两委关系”:障碍与对策

农村“两委关系”:障碍与对策实行民主自治,尤其是村委会直选,给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带来了深刻变化,同时对党在农村中开展工作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村民自治实践的深化,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其中村委会和村党支部的关系,即“两委”关系成为当前农村中非常突出并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存在,不但影响农村基层组

织建设,而且直接影响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影响农村的稳定及各项工作的开展。为了更深入地探讨和研究这个问题,我们结合“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对全区农村“两委关系”现状进行了调研,总结了基层实践的一些有益做法和新鲜经验。

一、全区农村“两委关系”现状我区村级体制改革工作,从试点到全面铺开,历时近四个月,至2000年10月24日止,全区14个乡镇所辖的148个行政村、1248个村民小组全部完成了村级体制改革工作。通过民主选举,一大批年富力强、有一定文化基础、群众拥护的优秀人才充实进了村组班子,为我区跨世纪的农村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经过近一年半来的村民自治实践,我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了很大的进展,全面推行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已逐步成为村组干部和广大村民的自觉意识,极大部分村级组织能够积极完成乡镇党委政府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依法开展村民自治。据调查,全区148个行政村中,“两委关系”协调较好的有98个,占66.2;一般的34个,占23;较差的有16个,仅占10.8。统计数字表明,“两委关系”协调和基本协调是全区“两委关系”的主流,也是村民自治最值得肯定的方面。但由于大规模直选村官在我区尚属首次,因而这项工作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一些地方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关系长期不协调。其主要表现形式是:

1、拉帮结伙,明争暗斗。2000年村改改委前后,某村顿时陷入一片混乱。某村民为竞选村主任,在村内外大肆宣扬:“原村党支部、村公所的人是一批脏官,有严重的经济问题”,自行组织群众四处凑钱上访。在临近竞选时,他甚至暗地里许诺“我上任后不抓计划生育,不收提留统筹”。通过这种非正常的活动,获得了过半数村民的支持,当选为该村的村主任。由此,也埋下了村委会与村党支部公开闹对抗的导火索。他在主持村务活动中,奉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处世哲学,下辖的几个村民小组长不太“听话”,他擅自组织人背着票箱满村索要“罢免票”,未经合法程序,就勿忙宣布几个“不听话”的小组长已经被罢免了。为树立自己至高无上的威信,在开展人口普查工作中,竟一次动用了几十人满村乱转数天才完成了登记工作,几十人还天天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很多群众对此十分反感。他为争夺对村财务的控制权,一再邀约人找村会计、出纳闹;部分村款一旦落入他手中,也不按规定上缴村财务管理,而是自行支配。面对这样的情况,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多次派人进村做工作,他对此置之不理,该村自村改委以来形成的混乱局面难以扭转。镇党委、政府迫于无奈,只有组织召开村民大会,依法罢免了其村主任职务,又顺利补选产生了新的村主任。

2、法盲当政,违法乱纪。某村主任、副主任当选后,打着“为群众办几件实事”的旗号,在未经任何部门许可的情况下,就擅自组织群众在天然林规划区内修建乡村公路,致使3.23亩的国有林地被毁,国家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现二人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由于新当选的村官自身法律素质低下,为办公益事业而触犯国家刑律,害得自己也锒铛入狱,其教训十分深刻。

3、个性张扬,意气用事。某村村主任,年仅22岁,人很年轻,但也十分意气用事。才刚上任就急于同村党支部闹分家,宁可花钱外出租房,都不愿同村党支部在村房内办公。2001年召开的“三.八”妇女节座谈会,村妇女主任在未征得他同意的情况下,就按惯例把座谈会放在村党支部办公地点召开,他一气之下就决定撤换村妇女主任;由于镇政府及时制止,才使这起因一件小事而引发的撤职**得以平息。在日常工作中,他经常借口“村民自治”,拒绝接受镇政府安排的热点、难点工作,致使镇上的很多工作在该村根本无法开展。

4、纠缠历史,喋喋不休。在调查中发现,“两委关系”不协调的16个村中,有7个村存在着原村级财务遗留问题多。新当选的村主任经常宣称“支书是老的,主任是新的”,“财务问题,支书必须给群众一个交待”。某村新当选的村主任上任后,就在村民中到处宣扬原村级财务开支的几个项目有问题,邀约群众四处上访。镇纪委先后两次进村调查,调查证实原村级财务开支并不存在较大的问题,而村主任和村民对这一结论明确表示不接受,经常纠缠村支书一定要说清这事。村支书迫于无奈,已经有近10个月没有上班了。据调查,我区148个行政村中,村改委后仍有17个村没有向新当选的村委会办清财务移交手续;还有29个村虽然办理了移交手续,但群众对原村级财务仍存疑问。调查表明,原村级财务遗留问题,既是直接造成“两委关系”不睦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造成部分村组不稳定的一个重要诱因。这一问题,必须引起各级组织的重视。

5、自私自利,争权夺利。某村新当选的村支书、村主任都是原来的村干部,两人关系一直相处不错。村改委后,由于双方在工作中各存私心,两人关系逐渐不和,导致两委在工作上“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矿务局关闭破产期间,矿务局滥泥坪矿决定将

回收运输管道内的精矿项目承包给该村。由于该项目利润较大,二人为此你争我夺,关系愈加紧张,致使该村一度时期“盗抢精矿”现象突出,社会治安逐步恶化,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受到了一定干扰。

6、放弃工作,各行其是。有的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当选后根本不去履行职责,而是过去是干什么的,现在照样去干什么。某村村主任上任不久就外出打工,致使该村委会一直处于瘫痪状态;某村副主任,在选举前是个矿石老板,选举后,仅到村里参加过两次会,就没有到村里上过一天班,而是跑到某地投资打矿。据调查,“两委关系”不协调的16个村中,有7个村的10名村干部在村改委前都从事个体经营。村改委后,仍然有部分村干部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自己的经营活动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务活动的正常开展。

7、历史积怨,长期不睦。全区有6个村两委的主要负责人都是原班人马,由于在长期共事中积累的一些矛盾没有解决。村改后,仍然把历史积怨带进工作中,形成了村改后“两委关系”的对立局面。

8、怕事躲事,你推我让。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村干部都流露出一种怕事、躲事的思想。有的新当选的村主任认为,三年任期一晃就过,只有“多栽花、少栽刺”,才能不留骂名;换届时,也才不会失去选票。由于这种不负责任的思想作崇,在处理一些诸如计划生育、征粮派款、调解纠纷等棘手问题时,能滑就滑,能推就推,能躲就躲,导致村上很多工作根本无人去管。诸如此类现象在我区很多村都有不同程度地反映,两委不协调的村表现得尤为明显。在这些村中,每遇“好事”,大家都争着干,生怕不干就笼不住民心;每遇“麻烦事”,却你推我让,主任说“支书权力大,凡事都归支书管”;支书却说“主任本事大,他不管谁管”。两委不协调的村中,有不少很容易处理的事,就由此成了久拖不决的难事。在分析中,我们认为,虽然“两委关系”协调或基本协调是我区农村“两委关系”的主流,但仍有不少村仍延袭着过去的传统“包揽型”的领导方式,要么是支书主动让步,要么是主任随声附和。由此可见,真正意义上的“两委关系”协调的良性化水平并不很高。

二、农村“两委关系”的主要障碍虽然“两委”矛盾普遍的终极表现都是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两人个体之间的工作不协调,但其潜伏着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不容忽视。究其深刻原因,主要在管理体制、思想认识、制度建设、经济文化基础等诸多方面尚存有不少障碍。障碍之一:理论不清、职责不明从理论上讲,村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地位和关系是明确和协调的。但是,在实践中如何具体运作却十分模糊,有些政策规定还互有重叠。《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村党支部是农村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讨论决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但究竟如何体现“领导核心”,究竟什么才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村组法》虽然在第三条规定了党支部是领导核心,但在关于村委会职责的规定中,又几乎囊括了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这种规定的模糊性和重叠性是两委关系紧张的制度性原因,两委各自按照对己有利的法规,争夺村庄的各种资源,如财务管理权、公共事务决定权以及各种签字权等,在这种情况下,“两委”矛盾的产生便是不可避免的。从职责上讲,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权限范围尚缺乏具体的界定,有关规定过于原则化。新修订的《村组法》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村党组织对村民自治所承担的“支持和保障”的职权范围及履行责任的方式却无明确规定,加上农村基层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不同于国家政治系统中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关系,有其共同直接面对农民群众解决问题的特点。由于二者的权限范围划分不明确,难以避免地造成了村党组织“行政化”、“事务化”倾向,具体操作中常同村委会的决事权、用人权相冲突。障碍之二:认识模糊、顾虑重重村委会直接选举给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带来了深刻变化,各种思想情绪的抗争表现得十分激烈,一部分干部群众中也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一是一些乡镇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存在失控的心理。实行村民自治后,对村干部任免权的改变和行政权的转换,造成了部分乡镇干部的失落感,有的对村民的自治能力存有疑虑,认为东川农村经济文化落后,农民觉悟低、素质差,开展村民自治不切实际;有的还不适应村民自治的要求,习惯于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预,动辄就说民选村官不听招呼,说村民自治搞乱了农村,一时难以理解乡镇人民政府对村委会是指导关系而不是领导关系的规定。这种对村民自治的复杂心态,使得一些乡镇领导既想加强领导,又怕陷入误导,既想放手发动,又怕撒手失控。可见,在乡镇党委如何加强领导,发扬民主,依法办事方面确实需要积累实践经验,摸索一套成功的做法。二是部分农村党支部没有认识到这是我们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重大改善和发展。觉得过去是“一统天下”,现在竟然“一分为二”,会“天下大乱”,抱怨上头乱搞“名堂”,心里很不舒服,行动上很不适应。即使是身兼村委会主任的村支书,对如何搞好村民自治心中也没章法,领导方式、工作方法还未转变,与民主自治的要求相差甚远。三是村委会成员及村民由于几千年来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和长期处于无自主权的地位,如今被“解放”出来,自己管理自己,一时找不到应有的位置,无所适从。官本位意识、宗法族权观念等封建残余思想长期作祟,“当家作主”、“以民为本”的民主观念难以树立。障碍之三:缺章少制、落实乏力我区农村通过村改委实现了民主选举,但在148个行政村中,依照规范的自治章程实行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却寥寥无几。缺章少制具体表现在:一是作为民主决策重要组织形式的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会议制度还未建立或很不规范;与推动民主管理密切相关的自治章程普遍没有制订,村规民约多数是几年前订立的,“自治”形同虚设;村务公开和上墙的民主监督制度存在不规范、不清楚、不全面的情况。二是还没有制订发展经济、减轻农民负担、壮大集体经济及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和计划。三是村级财务制度、村民参与民主监督、村委会加强自身建设等尚无章法,缺乏制约机制,或者制度已经写在纸上,落实乏力。管理村务缺章少制同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履职能力密切相关。在调查走访中,有的村支书、村主任甚至根本不知道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是怎么回事,村代表会、村民大会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在做具体决策中,连村委会委员都不让参与,仍习惯于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我们认为,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治,建立完善合理的制度才是治本之策,解决缺章少制问题是当前推进我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障碍之四:经济贫困、文化落后“两委关系”的良性互动,总是以一定的经济文化基础为动力源泉的。但就东川绝大部分村庄而言,无不伴随着贫弱的集体经济、村民总体文化程度低同推行村民自治间的深刻矛盾,存在着明显的动力不足问题。在经济层面,贫弱的集体经济无法支撑村民自治的正常运作。全区148个村中,有一定集体收入的仅有30个,无集体经济的“空壳村”却多达118个,有的村甚至债台高筑。从实践中看,在缺乏集体经济实力的地方,由于村党组织和村委会难以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缺乏凝聚群众的物质基金,村委会办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只能完全依靠村民出资出力。在经济欠发达的贫困村,如果强行让个人负担村务费用,则可能直接造成村民过重的负担,从而令村民对村民自治的实施产生抵触。在这种情形下,“两委”班子为管村务去争权夺利就失去了内在动力,而代之以处理棘手问题互推互让。在一些负债累累的村庄,甚至让人失去了当干部的兴趣,一些贫困村干部当选后不愿意履职或者干脆外出务工撒手不管的情形也随之出现,造成了个别农村基层组织又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由此可见,就贫困地区而言,在评判“两委关系”权力的划分和运作方式时,也应该以是否能促进脱贫和壮大集体经济力量作为优劣的标准。在文化层面,村民的总体文化程度低可能导致村民自治的盲从性。正如列宁所指出的:“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而没有政治。”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我区农村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尚不高,文盲半文盲仍在农村人口中占有相当比例。农村改革后大量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和其他发达地区务工经商。这种状况必然影响农村一般村民参与日常村务管理活动。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表现出的对政治冷漠与对公共利益的麻木,对民主选举产生了不良影响。在个别落后地区,有些竞选者只要轻率地许个愿、表个态,农民就会投他的票。对“两委”干部行为优劣的评价往往也是人云亦云,在有的村即便如实公布了财务,由于村民不识字或不懂帐,村干部也常常得不到村民理解。当然,我们强调农村落后的一面,也要看到村民自治带来的村民民主意识增强的新变化,这一变化要求和推动着村民自治的规范化运作。所以,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提高农民文化思想水平和民主素养,是保证村民和自治规范运作、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和必要的前提。

三、实践中应妥善处理的六种关系由于当前农村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妥善解决“两委”矛盾的措施和办法还不尽完善,有很多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和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各级基层组织思考和处理“两委”矛盾时,应把握准确以下六种关系:1.村民自治与党的领导的关系。旗帜鲜明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处理好二者关系的根本原则,这一点不能有丝毫动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党支部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党支部要站在领导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第一线,切实加强政治、思想、组织领导;要充分发挥、保证村委会和全体村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自治职能和权利,改变对村委会“要你办就得办”的家长作风。村委会要主动接受党支部的政治领导,自觉维护党在农村的政治权威和核心地位,并勇于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负责,率领群众搞好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基本内容的村民自治。2.民主进程与生产力水平之间的关系。在基层搞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和当前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同步推进。不能脱离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也不能超越现在的历史阶段。搞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坚定不移的方向,但如果操之过急,超越了生产力水平,超越了历史阶段,则会欲速则不达,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严重的甚至会冲击党的领导,最后使党在基层丧失领导权。3.体现民意与落实上级意图的关系。村委会和党支部在工作中,要树立体现民意与落实上级意图二者相统一的思想。代表民意,为老百姓办事,要把老百姓愿意不愿意、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但把握这一标准应从全局来看,如局部几个村组老百姓不很赞成或不很情愿的计划生育、提留税收等工作,虽然也有群众不满意,但并不真正代表群众的长远利益。所以要注意处理好体现民意与落实上级意图的关系,这是协调处理好“两委”关系的一个重要基础。4.强化责任意识与落实报酬的关系。由于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村干部报酬不兑现的问题在部分乡镇十分突出。我区农村有不少村民小组长、群团组织负责人甚至还没有一分钱的报酬。所以,如何在强化他们责任意识的同时,应解决相应的报酬问题,逐步建立责权利统一的绩效考评机制。5.加强教育与舆论导向的关系。应该肯定整个村干部的主流是好的,他们辛辛苦苦、尽力尽力为党工作,为人民工作。虽然也有极个别村干部的违法乱纪让群众十分反感,但不能因为社会不良舆论导向导致群众对村干部一团糟的印象。在这方面舆论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应宣传先进、树立典型,从而达到凝聚人心的目的。6.明确职责与规范操作的关系。在两委关系上,应进一步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分清责任、规范操作。对如何调整不胜任现职村干部、怎么处理利用非组织势力拉选票等问题,必须在法律上做出必要的规定。在实践中,应把加强两委关系规范制度建设作为工作重点,鼓励大胆试,大胆闯。

四、村级规范化管理:解决两委矛盾的重要途径我区村民自治的实践表明,“两委关系”协调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两委良性互动的过程。实际工作中,既要重视抓好村党支部的自身建设,也要重视抓好村委会的自身建设。唯有实行“两条腿”走路的办法,纠正那种“重支部建设,轻村委建设”的倾向,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所在。我区在借鉴和总结区内外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两委关系”良性化进程的主要工作思路:以制度创新为载体,积极推行村级规范化管理,努力实现“思维定式从为民作主向让民作主的转变;决策机制从少数人说了算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集体决策的转变;工作方法从强行推行向引导、说服、提供服务的转变”的村民自治目标。实行村级规范化管理,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突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更好地促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因此,在制定过程中要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坚持既充分体现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又切实保证村级其他组织发挥功能的原则,做到科学分工,明确责任;二是坚持依法建制的原则,体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条例》的基本规定;三是坚持既约束干部又约束群众,重在约束干部的原则,把村干部的活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四是坚持实用实效、便于操作的原则,使各项制度的制定着眼实际,操作性强。按照这些原则,对村级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

(一)理顺村级领导体制,规范村级事务决策程序。理顺村级领导体制是实行村级规范化管理的核心问题。要立足于保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得到巩固,保证村级组织职能有效发挥,保证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真正行使,对村级领导体制进行理顺:一是明确村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强调村党支部是村级组织的领导核心,农村党支部书记是村级班子的一把手,是村里各项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村委会等其他村级组织必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围绕自身职能依照《组织法》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二是进一步细化村级组织各自的职能。除了重申《条例》和《组织法》规定的党支部、村委会的职责外,各乡镇应结合农村实际进行了补充细化,严格界定职责范围。同时,对村民会议以及村民小组、村民代表会议的职责也应作出明确规定,使村级各种组织有职有责,分工明确,运转有序。三是规范村级事务决策程序和议事程序。在村级重大事务决策上,坚持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统一决策程序。具体步骤可以为:第一步由党支部依据法律、法规及上级党委的工作部署,结合本村实际研究提出方案,或由村委会提出方案经支部同意后提交联席会研究;第二步召开两委联席会议对方案进行讨论修订;第三步召开党员议事会或党员大会讨论修改并形成决议;第四步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做出最后决定,并付诸实施。

(二)完善村级干部管理,强化教育监督职能。一是建立村组干部分级轮训制度。区委负责培训村主要干部,村组其他干部由乡镇负责。对新进村组班子的人员,突出进行必要的上岗培训,从起点上抓好其思想和工作行为的规范。要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同政治理论、业务能力和实用技术的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对村干部实行诫勉制度。村委会换届以后,有的村干部素质比较低,工作不得力;有的在工作中不公正,凡事从个人和家族的利益出发,引起群众的不满。对这些村干部可由乡镇党委实行诫勉,由乡镇党委安排诫勉对象离岗培训。诫勉情况要在本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上予以通报,说明诫勉事由,接受群众监督。诫勉应规定一定的期限,诫勉期满,由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对诫勉期内的表现进行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及处理意见报乡镇党委。乡镇党委经过集体研究,对经民主评议确已改正问题的,给予解除诫勉;对经民主评议未改正问题的,按有关程序给予必要的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对确实不能胜任工作的,由镇党委做说服工作,动员其辞职;对经诫勉无明显变化而又拒绝辞职的,依法提请进入罢免程序。三是完善对村干部的监督机制。建立村委会定期向党支部汇报、请示工作制度,由党支部监督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保证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实行定期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每年组织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对村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对评议为优秀的,由乡镇党委进行表彰;对经民主评议问题较多的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进入诫勉程序。

(三)规范党员管理,加强组织建设。管好党员队伍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重要基础,也是贯彻从严治党方针的必然要求。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员目标化管理、党员联系户和民主评议党员等措施,注重对党员的日常管理和过程管理,一是把推行党建目标责任制同村民自治相结合。农村党建目标责任制要把“村民自治”这一主题突出出来,要通过加强党支部的自身建设,通过领导村民自治的实践,使支部在实践中学会把党的正确主张和组织意图贯穿到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村务管理规则之中。坚持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两委和村民的行为,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二是把要求党员发挥作用与党员联系群众相结合。各村都要建立党员联系户和党员量化管理制度,对党员进行严格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在村级事务管理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把对党员日常管理与民主评议党员结合起来。党支部要每年组织两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并把评议结果作为年终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对民主评议为优秀的,要进行表彰;对评议为不合格的党员,按照组织程序进行严肃处理。

(四)规范村民管理,提升自治水平。坚持教育与管理并重。把对群众进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法制教育贯穿于推进村民自治的始终,引导群众顾全大局,自觉履行义务,严格依法办事。同时,充分发挥村级“小宪法”的功能,按审议程序依法对《村规民约》进行修订,充实内容,抓好落实,促进了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五)规范集体资产和村级财务管理。集体资产和村级财务是涉及农民利益的最敏感的问题,也是村民最关心的问题,管不好容易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损害群众的利益,引发经济纠纷,造成不稳定。对村办企业等经营项目的承包要普遍实行公开招标,村里的一切经济合同要做到主体合格,内容合法,程序完备,手续齐全。对发展公益事业的专项资金,要求遵循减轻农民负担、量力而行和尊重多数人意愿的原则,需向农民集资的,必须召开村民会以签名的方式进行表决,经大多数的村民同意才能集资;对于发展公益事业的专项资金,实行专项管理的办法,工程结束后详细进行公开,消除一些不必要的矛盾。财务收支实行年初预算,年终决算,明确规定重大开支的审批权限。全面推行民主理财制度,规范民主理财的程序、原则,明确村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责。对财务管理薄弱村实行“双代管”;加强对村务、财务公开的监督检查,在各村设立村务公开监督举报箱,乡镇要定期对公开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杜绝假公开和不公开现象,实现村务、财务公开内容、程序、时间和监督管理的四个统一。总之,结合“三级联创”活动,逐年加大村级规范化管理的力度,逐步澄清对村民自治的模糊认识,真正从制度上解决支部村委“两张皮”的问题,全区村级事务管理的民主化进程必将稳步推进。(

第四篇:农村两委关系现状与对策建议

农村工作实践证明,村党支部委员会与村民委员会(简称“两委”)关系虽小,但直接影响到党在农村战斗力能否有力发挥、影响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能否有效开展。这是困扰当前农村、制约今后发展的一大难题,很值得深入研究。

一、农村两委关系现状分析

本次调研共调查了14个乡镇176村,共有支部书记176人,村委会主任175人,其中支

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5人,支委兼村委会主任28人,支委兼其他村委47人。2003年换届前,两委班子关系协调的村91个,基本协调的村58个,不协调的村27个。村两委主干(即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关系协调型的村99个;包揽型的村27个(其中支部书记包揽村务的19个,村主任包揽村务的8个);游离型(村主任与支部书记各自为政)的村30个,对立型的村13个。

两委班子关系协调的主要原因:

1、两委班子成员素质比较高。结构、气质搭配较合理,工作中相互沟通,注意协调,遇事多商量,班子成员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较强,在群众中的威信较高,有一定的影响力。

2、重大村务实行公开,有关制度比较健全,并且能够比较好地贯彻执行。充分发挥好党员、村民代表这两支队伍的作用,加强了民主决策,真正让党员、村民代表参与村务管理。

3、明确党支部在村级各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支部书记、村主任能够摆正位置,各负其责做好本职工作,自觉带头做讲团结的表率,互相尊重,取长补短。

4、一些两委主干有多届任职经验。支部书记领导能力强,办事公道正派,能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发挥“领头雁”的作用。

5、发展经济思路明确,集体经济实力较强。具有较稳定的村财收入,收支比较清楚,财务制度能得到执行。

6、挂钩村的乡镇领导能够比较及时发现问题,化解矛盾。

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的主要原因:

1、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好。支部班子战斗力不强,个别村主干软弱无能,个别村主干揽权霸权。宗族、宗派势力干预村务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村家族势力、宗族宗派势力比较盛行,他们拉帮结派,各立山头。

2、一些村委会成员不服从支部领导,出现村两委“两张皮”现象。表现在:一是有的村委会干部以为自己是村民选的,任免由村民说了算,党支部管不着,只讲对村民负责,不讲对党支部负责,甚至与党支部闹独立,唱对台戏;二是个别村委干部为达到长期担任村干部的目的,不惜用国家和集体利益交易,放纵村民不履行法定义务。三是个别党支部班子不善于领导或不敢领导村委会工作,致使村两委形不成合力,甚至产生矛盾,各自为政,相互拆台。

3、关系不协调村的两委干部素质普遍较差,个人私利较重。个别村的一些“泼皮混混”通过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当选,这些人平时不务正业,喜好赌博,为人凶悍刁蛮,并且大多不热心于村里的工作,甚至有的扛着村集体的旗号倒行逆施,胡作非为。

4、村财收入较少,收支不平衡,有关制度不够健全,并且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一些村干部无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有关要求,长期不公开村务尤其是村集体财务收支情况,一些村财务管理混乱,坐收坐支,滥收滥支现象严重,两委干部互相猜忌,工作互相推诿、扯皮。

二、近年来协调村两委关系的成功做法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在协调所辖村的两委关系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突出党支部在村级各配套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建设坚强的战斗堡垒。通过组织村级班子成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福建省民政厅联合下发的《福建省村级组织工作暂行规定》,让村干部明确党的领导是我们国家的政治体制所决定的,是《宪法》所规定的。村民委员会及其他配套组织应当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村党支部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指导村级班子工作中,要求村党支部书记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不越权、争权,要充分听取村主任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落实村民自治的有关规定,村里的重大事项应通过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来决定,不独断搞“一言堂”。村委会主任虽是村民自治组织的负责人,但也应摆正位置,做到谦虚谨慎,主动争取支部书记的支持。

2、选准配强村级班子,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两个主干。以村级班子换届为契机,在换届准备工作以及候选人酝酿过程中,乡镇党委对各村的实际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充分考虑村两委班子成员尤其是两委主干在年龄、结构、能力水平等方面搭配,多方听取群众的意见,为配好村级班子打好基础。同时,及时发现村两委班子成员间的矛盾,能调解处理的及时调解处理,不缓和的在换届选举时另择他人。在村级班子的调整配备中,引导党员群众将文化素质较高、年纪较轻、能力较强、事业心强的人选进村级班子,通过“两推一选”等形式,把群众威信高、肯做事、会做事的党员选进支委会。2003年换届后,所调研区域内各村两委班子关系有了比较好的改善,班子协

调的村增至137个,基本协调的村30个,不协调的村降至9个。村两委主干关系协调型的村增至138个,对立型的村降至4个。

3、强化对村级班子工作的监督,加强工作指导。乡镇党委、政府作为农村最基层一级政权组织,对村两委班子的团结协调负责直接的领导责任。近年来,所调研区域内各乡镇党委实行了党员乡科级领导挂村担任驻村党建联络员,乡镇

干部驻村协助村级班子工作的制度,加强了对村级班子工作的监督指导。各驻村领导注意加强与村级班子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充分利用驻村工作的有利时机,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群众意愿,帮助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还经常性地开展一些谈心、交心活动,注重做好村主干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为村集体事业做奉献,努力为村民办实事,提高在群众中的威信。及时发现和化解村班子成员间、特别是两委主干之间的矛盾,做到防范在先。同时,还注意引导党支部改进领导方式,支持村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各乡镇党委还不定期组织人员对村两委干部进行考察了解,发现工作不协调、互相推诿的,追究责任人并进行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按照有关程序予以调整。

4、严格村级各项工作制度,实现制度管事、制度管人。我所调研区域内各乡镇在抓村级班子建设的同时,认真指导各村进一步健全村级班子的办事、议事规则、程序,规范村党支部、村委会及其班子成员的工作方式、方法。积极推进民主决策进程,坚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增强村务工作的透明度,村里的大事均两委班子集体研究决定,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做到做事有商量、多通气,维护班子的团结。同时,加强村财收支的管理和监督,落实村财务有关制度,使村的各项工作特别是财务开支都公开、透明,努力清除产生两委班子不协调问题的温床。许多乡镇还完善了乡干部下村有关规定,严禁乡干部下村吃喝,控制村级招待费支出,减少村主干负担,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

三、完善村两委关系的建议与对策

虽然各地近年来在协调村两委关系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农村两委关系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协调的现象,有些村仍然存在两委关系比较紧张的情况。因此,完善村两委关系还需要继续努力。

1、强对村级干部的培训教育,认真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加大对村两委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力度,抓好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的学习,切实提高村两委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帮助他们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纠正对党支部和村委会在村级组织中地位、作用等问题上的错误认识。认真学习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福建省村级组织工作暂行规定》。依法规范村级组织的工作运行机制,推进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还要把定期的培训教育与经常性的教育引导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及时化解和消除相互间的矛盾。

2、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保障村两委的协调统一。一是明确两委干部的职责。明确村党支部领导村委会,支部掌握决策方向、把握全局,村委会落实具体的事务工作的原则。二是明确两委干部的权力行使。对村两委干部行使的权力进行明确规定,确保村党支部在重大问题决策中始终处于领导地位,确保村委会成为村民自治高效运转的工作机构,从而实现两委决策的程序化、民主化和科学化。三是建立对村两委干部的监督制约机制。通过深化村务公开工作,加强民主监督,将村务工作管理权和监督权明确分离。完善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相配套的有关村两委在村级组织、村级事务中的工作职责、权限范围、工作程序等可操作性的法律规定;有关村委会成员罢免的条件和程序以及破坏村委会选举行为进行约束、惩罚的法律规定。

3、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激发基层组织活力。首要的是加强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增强党组织感召力。以“两推一选”为主要方式,把党内民主与走群众路线结合起来,把素质高、能力强、群众拥护的党员选为“领头雁”,从而提高村党支部成员的群众公认程度和整体素质,为党的领导打下坚实的干部基础。致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党组织的渗透力,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其他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影响力。其次,严把入口关,在村级班子换届过程中,坚决把村痞、地霸堵在“两委”班子外,避免把流氓作风和习气带入班子。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不断为村级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对于一些历史遗留的村两委班子不团结且一时难以疏导的,可以借鉴各地下派县(市)乡干部驻村挂职、下派村级科技助理员的做法,改变村级班子的结构,逐步化解矛盾,增强基层组织活力。

4、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化解矛盾。村级班子的不团结,工作难开展,往往是有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或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这就要求乡镇党委、政府要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原则,正确处理农村各时期、各阶段所遗留的历史问题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倾听群众呼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针对农民群众普遍反映的村集体财务管理的问题,严格村财的收支与管理,严格控制包括招待费等非生产性项目开支。同时,努力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总量,从而为完善协调村两委关系提供物质基础。

5、落实村级管理各项工作制度,防范矛盾于未然。一是民主选举制度。村党支部要在有关民主选举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做好村委会选举的领导、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确保民主选举的顺利进行。建议农村两委换届选举时,应先进行党组织的换届选举,在此基础上,由党组织领导和组织村委会的换届选举。二是民主决策制度。对事关本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依照党支部或村委会各自职责,在广泛征求党员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由党支部或村委会提出决策意见,再经支部书记主持的村两委联席会或有村其他配套组织负责人参加的扩大会讨论形成草案,最后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表决通过,付诸实施。三是民主管理制度,在依法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基础上,重点建立健全村务管理制度和以村财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制度。四是民主监督制度,通过建立任期目标责任制、村委会向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制、“一述双评”考核村级班子成员制度等等,落实党员、村民对村两委的监督,完善激励和惩戒机制,提高村级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6、发挥乡镇党委的龙头作用,保证村级班子的团结统一。乡镇党委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也是协调村两委关系的直接责任者。乡镇党委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乡镇领导干部应转变领导观念,创新领导方式,维护和促进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和村委会自治作用的有效发挥,依法支持和保障村民自治活动和村委会各项职能落到实处。通过乡镇领导驻村挂点,下派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等行之有效的形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与村干部多谈心、多沟通,倾听群众呼声,及时掌握村级班子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村两委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保证村两委关系的稳定协调。同时,注意引导村级班子成员正确处理好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冷静思考分析问题,凡事都要做到公平、公正,切实维护百姓的切身利益。

村民自治适应了农村经济体制变革和社会结构变化的需要,受到了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欢迎。农村两委关系问题仅仅是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正确处理和解决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村民自治必将不断走向成熟,村两委关系也必定会走上健康运行的轨道。

第五篇: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内容提要》:农村“两委”换届选举一直以来就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如贿选问题,人治问题,家族势力的干扰,选举质量不高,选举程序不规范等等,这些问题到目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对此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对策,希望对此类问题的解决能起积极有效的作用。主题词:“两委”选举、问题、对策

我省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已经结束,新一届“两委”班子已走上了工作岗位,但围绕这次选举表现出来问题依然是人们议论的焦点,对选举结果村民在表示基本认同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遗憾。那么农村“两委”换届选举还存在哪些问题,对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办?本文仅从这两个方面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从这次选举来看,农村“两委”即村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每到换届都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贿选拉票等非组织行为比较普遍,难以根治。农村目前贿选拉票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软办法,即以贿赂、收买、欺骗(空头支票,伪造选票,虚报选举票数)等手段左右或影响选民意愿;另一种是硬办法,即以暴力,威胁以及制造麻烦等手段和方式,破坏选举或者妨碍选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前一种办法是比较普遍的,后一种只在各别的村出现,但要是一个乡出现几个这样的村,全国就不是少数,而且对于贿选这样的事情虽然上级文件要求是要坚决杜绝,但实际运行的结果和文件上的要求相去很远,不是各级政府不

想管而是真的就无法管,甚至有的乡就公开承认本地有贿选存在,并认为这是好事,一方面可以活跃本乡经济,刺激消费,同时村干部走屯串户,还密切了干群关系,可以想象软办法贿选拉票是多么普及了。其它非组织行为还有不同程度的扰乱会场及对选举结果进行抵制,拒不移交村公章、村帐目等等。为什么会是这样?其实原因是很好理解的,中国是人情社会,农村更是亲戚套着亲戚,不看僧面看佛面,法律和原则在亲情面前显得没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十几元钱的小惠再加上亲戚的面子,法律和原则就跑到了九宵云外了。从行贿一方来讲也有一定的苦衷,现在村与村、屯与屯之间往来并不密切,再加上人员流动也比较大,就算你是村子里的精英,但不能保证所有村民都对你熟悉,要想当上村干部,你要是不跑一跑,不拉一拉关系,要想超过村民的半数以上当选是有一定的困难的,那么这跑一跑、拉一拉关系就不可能是说一说而已,村民也是不见实惠不起早的,就这样本来是一件严肃的政治事件到了村屯里就怎么也严肃不起来了。

二是家族势力影响巨大。主要表现在两全方面:一是村里大家族推选的候选人具有“压倒性优势”,其他家族就是联合起来也未必能够匹敌。二是即便不是大家族推选的候选人当“一把手”,这村的“一把手”也不得不考虑大家族势力的影响。这是家族聚居的村在选举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顽症。

三是短期行为、人治现象突出,村干部威信树立难。在我们走访调查中,90%的村民对村干部的公德意识存在怀疑,认为一心为公 2 的村干部只能存在于想象当中,现实中这样的人是不存在的,就是存在也不会在我的身边出现。而在村干部这一方也是为了完成任务获政绩和实利为主要目的,不欺下瞒上就算是好干部了。因来现在村两委任期是三年一届,村干部中普遍存在“一年选、三年干、三年等着换”的心态,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他们无长远规划,多为短期行为,注重短期效应。一是不重视抓经济发展、财源培植、农民增收等打基础,而是热衷于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不搞生产、专搞关系,不拼经济,专拼选举的现象。二是奉行少树敌,当和事老,因怕丢选票而不敢管、不敢抓的现象比较突出,热衷于做一些笼络人心的“德行善举”,为下届选举捞选票。三是想方设法捞回自己在竞选中花费的钱财,以权谋私,强揽工程、强买强卖,甚至以身试法,贪污索贿、侵占(私分)集体资产、资金和资源;或用“公权力”兑现竞选时的承诺,为亲朋好友谋利,搞“家天下”。四是一些村干部通过贿选、拉票、不法势力等非正常渠道当选,来路不正,他们在群众中自然 没有威信,没有号召力、执行力,结果就是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强。

四是外出人口多影响选举质量。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处出成为普遍的趋势,很多有知识,有本领,有能力的青壮年都 外出打工,不愿意继续呆在农村。所以在选举时很多时候就是在瘸腿里面选将军,把一部分素质差的选进了“两委”。有的村外出人口超过了全村 的一半,所以在选举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选票达不到半数的情况,造成选举失败。

五是自觉参选热情不高,选举程序操作不规范。一方面,没有把换届选举、配强村级班子当作是一项关乎党和人民的事业、村级发展的大事来对待。一些乡村干部把农村选举仅当作一项工作任务来完成,认为选谁不重要,重要的是选举不出乱子。农村选举的不正之风降低了选举的公信力,许多村民对选举、对候选人根本没兴趣,认为选谁都无所谓,之所以来投票是为人情所困、为金钱所惑、为权势所迫,不少是被动参选、被迫参选。另一方面,选举制度执行不到位,选举程序操作不规范。如执行“一人一票、秘密划票”不到位,出现“一人多票、委托投票”现象;为图省事,擅自设立流动票箱,随意扩大流动票箱投票范围;选举工作人员代写时违背选民意愿,暗中支持自己中意的候选人。

六是农村社会矛盾纠纷集中,利益平衡难。农村选举期间,乡村的政治空气相当浓厚,各种矛盾纠纷集中爆发,利益冲突此消彼长,想要达到人人都满意,各方面的利益都能得到很好的照顾确实很难。一是选民之间的矛盾。因为姓氏各异、房派不同、立场不同,原本和睦的村民被人为分为几派,把选举与狭隘的地域、人情、恩怨、亲疏、4

利益以及各种历史遗留问题联系起来,引发各种矛盾和冲突,造成姓氏对立、族群对立等,原本安静的村子被搞得乌烟瘴气、鸡犬不宁。二是候选人之间的矛盾。选举前,候选人拉帮结派,互相攻击、谩骂,相互告状、拆台,势不两立,企图扳倒对方,甚至发生械斗;有些地方还贴出“大字报”,颇有“文革”时代的气息。选举后,未当选的候选人存有嫉妒、报复心理,与当选人事事作对、处处为敌。三是新老村干部之间的矛盾,一些落选、卸任的村干部尤其是原支书、主任心态不平衡,不服气,倚老卖老,从中作梗,与现任村干部之间产生隔阂和矛盾。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对策一:要大力加强村干部的政治思想和社会公德教育,一是通过灌输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历年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逐步提高政治想想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教育干部以诚信为出发点,以社会公德为准绳,以正直廉洁,扶贫济困为目标;其次,大力普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重点向农民介绍什么是贿选及法律对贿选的处罚规定的理解,强化选民的法制意识,帮助农村干部、群众加深对有关村委会选举的相关法规的认识,全面、5

准确掌握其精神实质,自觉知法守法,运用法律手段规范自己的行为,不为金钱所动,公平地对待每一位竞选候选人。

对策二:要加强竞选的组织工作。作为主管村级换届的乡镇、街道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正确进行疏导,采取必要的措施。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加强:一是要防患于未然,事前要考虑周全,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特别是对违法行为要提出明确的处罚办法。二是在换届前,乡镇、街道要组织力量深入基层,到村里与有关人员座谈,详细了解该村的各个家族人员数量、分布,对有影响力的人物要搞准其思想动态,找准“穴位”,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三要召集党员、村民代表参加的会议,正确进行引导,倡导能人当选的理念,特别是突出思想觉悟高、作风正派、有文化、有本领、真心愿意为群众办事的人的宣传,让群众了解其人的优点,为其顺利当选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四是要成立有公安等有关部门的联合整治小组,对利用不法手段进行欺诈、行贿、威胁的,尤其是对在选举场外明目张胆进行行贿的,要积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厉进行制裁和惩罚,并提醒选民提高警惕、予以抵制。五是严格选举程序。要按程序进行候选人的预选及正式选举工作,切实做好投票、监票、唱票和计票工作,整个工作要透明公开,当场公布选举结果,给选民一个明白,消除群众的戒心。六是及时掌握农民的思想动态,发现苗头,及时引导,消除隔阂;对有矛盾的群众,找出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做思想工作,化解积怨,维护安定团结,真正选出一个群众信赖、能够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村委会领导班子。

对策三:切实落实监督机制。这一措施也应从五个方面来抓:一是对新上任的村级班子,搞好跟踪检查工作。要根据竞选人讲演稿提出的规划,逐条逐句的落实兑现情况,并将结果张榜公布,让放空炮者难堪、站不住脚;二是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完善村级收入台帐,随时掌握各项收入的项目、收取时间、兑现情况等,使收取的各项收入都能及时入集体帐,不给私吞公款者提供机会;三是对各项开支实行“一枝笔”签字,同时进行民主理财,由民主选出的理财小组严格把关,实现开支双重把关;四是乡镇、街道财务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限期整改,使违法乱纪行为无可乘之机;五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村级财务由乡镇、街道农村财务管理部门代管,收支事项均在有效的监督之下,杜绝违法乱纪问题的发生,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对策四:教育干部努力工作。通过对农村干部进行党性、人生信仰、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使广大农村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 7

人民服务和在其位谋其政的观念,振作精神,以良好的心态、高昂的斗志积极地干工作,积极奋进,抖擞精神投入工作。

总之,遏制村委换届中的不正之风已成为农村村民自治的当务之急,治理时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村务民主决策、村级集体经济民主管理以及村干部激励约束机制等,从根本上铲除贿选等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促进农村经济繁荣,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

作者:赵剑锋,梅河口市委党校办公室主任 李金库,梅河口市委党校第二教研室教员 联系电话:*** 通信地址:梅河口市委党校 邮编:135000 电子邮件:29862866@qq.com

下载农村“两委关系”:障碍与对策(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两委关系”:障碍与对策(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灵活就业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障碍及对策范文

    灵活就业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障碍及对策——基于低人力资本灵活就业者的分析舒建玲/余丞薇【专题名称】新思路【专 题 号】C8【复印期号】2008年05期【原文出处】《经济问......

    影响农村两委团结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大全)

    龙源期刊网 http://.cn影响农村两委团结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作者:马桂华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9期在全面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的村支部与村委会的不团结问......

    浅谈当前农村两委主要干部之间关系不协调问题

    浅谈当前农村两委主要干部之间关系不协调问题横街镇林桂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农村两委班子

    农村“两委”班子建设问题与思考 梁文壮 武铁虎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农村“两委”班子作用。这就使得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两委”班子建设倍显重要。......

    农村两委工作报告

    村两委工作报告尊敬的乡领导、同志们,新春好!鼠年欢腾呈祥瑞,。。大地又一春。元霄刚过,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在这里隆重召开全村2008年度党员春训暨总结表彰大会。在此,我谨代表村委......

    农村两委选举

    对于不稳定的村,我们要杜绝一切不稳定因素产生,严防上访、寻衅滋事等恶性事件发生。 真正做好正常落选和非正常落选干部的思想工作。新老干部交替,不断输入新鲜血液,这是很正常......

    浅谈中学生英语听力障碍及其对策

    论文题目:浅谈中学生英语听力障碍及其对策 学生姓名:__汪专 业:__英语教育___年 级:___指导教师姓名:_________完成日期:_________ 【摘 要】 森___09秋____ 英语听力是人们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方面,但对于中学生来说......

    幼儿园老师与家长沟通障碍及沟通对策(范文)

    幼儿园老师与家长沟通障碍及沟通对策 家园合作能否成功,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效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沟通是一种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