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村党支部班子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范文模版]
关于加强村党支部班子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吉林市委组织部
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织保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国家对农村产业政策的调整和中央五中全会建设新农村任务目标的提出,对村级党组织的职能任务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做好新形势下村党支部的建设工作,是完成党在农村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为此,就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工作,吉林市委组织部作了深入调查与探索性研究。
一、全市村级党组织建设状况
全市9个县(市)区、2个开发区,辖77个乡镇党委,1392个村级党组织,其中5个村党委、1387个村党支部(总支)。共有村级党组织成员5461名,平均每村3.9名。共有农民党员46330名。
几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一直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围绕推进村级党组织工作转型、提高党员干部素质、解决突出问题等,加强了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一是开展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活动。2004年,全市启动了新一轮“三创两建”工作。创建中,坚持把村级创建作为重点,围绕服务于村级党组织战斗力增强、党员群众增收致富谋划设计整个创建活动的开展。总结推广了蛟河市“三制一证”的村党员干部管理办法。特别是在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级党组织围绕提高村党支部整体素质和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对村党支部成员提出了较高的教育标准和要求。组织实施了“让村民满意工程”主题实践活动,共为村民办好事实事5994项,达到了让党员受教育、农民得实惠的教育效果,锻炼了村党支部队伍,提高了村党组织威信。
二是开展“三个培养”和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市农村各级党组织坚持从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双带”能力出发,采取外出参观考察、组织巡回宣读团、请专家讲解农业实用技术、依托科研院所办班、举办学历班等办法,扎实做好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养工作。两年来,全市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102个,培训村级党员干部2200多名,1000多名党员致富能手通过“两委”换届走上村级领导岗位,村党支部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得到加强。
三是引导鼓励村党员干部领办创办新经济组织。各级党委把农村党员干部领办创办新经济组织工作纳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检查考核评比内容之中,加大了组织领导和扶持、服务的力度。并通过培树典型、召开座谈会、交流经验,推动农村党员干部领创办新经济组织工作良性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新经济组织1324个,其中党组织、党员干部领办创办963个,党员干部参加人数8680人,带动农户82202户,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双带”作用得到充分显现。
四是扎实开展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在2004年换届选举中,我们重点强调了降低年龄结构、提高学历水平、突出“双带”能力的村党员干部的选拔任用标准。通过“两推一选”,一大批综合素质好、“双带”能力强的党员被选拔为村党组织成员。在换届后的村党支部书记当中,致富能人1010人,占村书记总数的73.2%,最高的县(市)达到了95%;中专(高中)人数达到704人,比上届增长2
7.4%,大专以上达到131人,比上届增长10%。
二、目前村党支部班子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的看,近年来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发挥了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多数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员教育管理、村务管理、公益事业、脱贫致富中程度不同地发挥着领导作用。特别是一批年纪轻、素质好、“双带”能力比较强的党员干部,在农村小康建设中起着引领和带动作用,受到群众拥戴。
但是,受变化着的形势和任务的影响,村党支部在建设、管理和功能作用发挥上,也逐渐显露出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
(一)观念转变不快,服务意识不强,工作能力水平与农村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适应
工作能力不强、工作劲头不足,是目前村党支部存在的较为普遍和突出的问题。一是对由管理向服务的职能转变不习惯、不适应,甚至有消极情绪。觉得失去了优越感和“权力”,由以前“要钱、要粮、要命(计划生育)”的管理者变为出力不讨好的服务者,心理不平衡。对如何做好服务工作心理准备不足,劲头不大。工作上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强调群众不好管、没抓手、缺乏制约手段等客观因素,不从主观上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是工作标准不高,破解难题的能力不强。受计划经济体制和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作方式影响,大部分村党员干部习惯于听上级党委的安排部署开展工作,认为把乡镇党委安排的工作完成好就行了。对本村的长远发展没有思考和打算。对一些复杂问题和硬性工作,在失去了强制办法后感到无计可施。特别是在处理土地纠纷、化解村级债务、收公益事业集资款等项工作上,感到束手无策,普遍存在畏难情绪。
三是工作目的不明确,作用发挥不好。有的党员干部进入支部班子是为了个人荣誉、地位和经济利益,而不是想为百姓干点什么。觉得当村干部很荣耀,特别是税费改革后硬性工作不多,自己又不能外出挣大钱,当村干部一年能收入3000-4000元,自家的农活还不耽误,挺划算。甚至有的村书记在回答为什么当村干部时说,当村干部自己倒粮收粮方便、工程队能优先修本村的水泥路。一些支委认为村里各项工作都是村书记和村主任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不愿参加村级事务管理。土城子乡口钦村两名党支部委员,当选后不发挥任何作用,不参加组织活动,就连发展新党员的支部大会都不参加,党员意见很大。
(二)经济意识不强,缺乏致富本领,“双带”作用不明显
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是税费改革后村党支部的核心任务。但目前村党支部成员的“双带”能力与群众的需求和愿望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计划经济时期入党的老党员,思想保守僵化,视野不宽,接受新事物能力不强,不敢承担风险,虽然具有服务意识却没有带富能力。从调研情况看,全市1392个村党组织、5461名村党组织班子成员中,有一项以上致富项目的为3299人,占60.4%,家庭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404人,占7.4%,参加农村新经济组织的1243人,占22.8%,兼任新经济组织责任人的219人,占4%。村党组织书记中家庭年收入达到5万元的170人,占12.2%,参加新经济组织的371人,占26.7%。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家庭收入在本村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还有一部分不如普通群众。很难发挥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
另外一部分村党员干部虽然具备带富能力,但缺乏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觉得现在是一家一户的独立经营,管好自己家的事就行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的觉得市场风险大,如果赔了怕落瞒怨。有的党员干部说,如果有人
求就会帮助,没人求自己不会主动帮助。
(三)“两委”关系紧张,核心领导作用体现不明显,整体合力不强
“两委”关系紧张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对立,工作不支持、不配合,甚至对着干,相互拆台。村委会主任自持是全体村民选举的,乡镇党委无权罢免,不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与村党支部唱对台戏。有的村主任公开说:“书记是几十个党员选的,我是全体村民选的,我才能代表村民意愿,村里事理应由我说了算。”大常村新选上来的村主任对村书记说:“你就管管你的党员得了,别的不用你管。”个别村“两委”关系已经达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二是村党支部工作能力弱,放弃领导地位,凡事由村委会做主,不能正常履行工作职责。“两委”关系紧张造成了严重的工作内耗,无法形成工作合力,就连正常工作都很难开展。
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从调查分析看,村党支部中存在的问题,除了党员干部缺乏进取精神,忽视学习,党性锻炼不够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村党支部书记素质低,党建工作不落实。农村党建工作能不能抓好,村支部书记是关键。我们调查走访的村书记中,有的有能力但对党建工作不重视,有的既不想抓也不会抓。多数村书记只忙于村务工作,不研究党建工作,也没把党建工作摆上位置。有的村书记本身就不具备相应的政治理论素质,很难承担起教育管理的责任。有的村书记自身形象不好、威信低、影响力差,教育管理党员没有说服力。有的村书记责任心差,抓党建工作的意识不强,能落实的工作也不落实。因此,上级党委对加强村级党建工作的要求到了村这一层就卡住了。有的为了应付检查,只是做做表面文章。比如,有些工作虽然没落实,但有计划、有登记、上了墙,如果不深入群众,只看这些表面文章很难看漏。
二是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存在薄弱环节。一方面,乡镇党委工作摆布不均衡,存在一手软一手硬问题。认为发展产业、富村裕民、兴办公益事业等工作是硬任务,容易见效果,出成绩,投放的精力、人力、财力大;村党支部班子建设是慢功夫,不易见成效,便应付了事。或是只注重抓“一把手”而忽视班子整体建设,形成村党支部班子“一枝独秀”状况。另一方面,村党支部在加强班子建设中,把班子成员混同于普通党员,实行一个标准、一个要求、一种形式、一起教育,很难看出支部班子成员的“与众不同”。
三是村党员干部队伍结构不优,后继乏人。据调查统计显示,全市5461名村党组织班子成员中初中以下学历的2852名,占43.6%,35岁以下的686名,占12.6%。1392名村书记中,初中以下学历的566名,占40.7%,55岁以上的204名,占14.7%。这样一支党员干部队伍也决定了村党支部功能和作用发挥的局限性。同时,由于有经济头脑、有致富能力的优秀青年纷纷外出务工创业;一些真正有能力、有本事的人不愿当村干部,怕影响自己挣钱;有的人认为入党没什么好处,还要受约束,不愿入党,使村党员干部队伍后备力量非常薄弱。有很多村明知道选出的村书记不能胜任,但没合适人选,只能矮子里面挑大个,凑合使用。造成了村级党组织领导能力弱化,“两委”关系不和等问题。
四是目前农村的客观环境给村党支部发挥作用增加了难度。一家一户各自为战的生产经营模式,使村民对村党支部的依赖和紧密程度大大减弱,村党支部的吸引力、号召力总体下降。一事一议很难在村民中形成一致意见,导致一些工作设想无法实施。个别村民只享受权利,不愿尽义务的情况在农村较为普遍,在群众中的负面影响很大。如交了修水泥路款的村民,看有个别人没交找到村支部往回要
钱。这不仅降低了村党支部的威信,也增加了今后工作难度。有的村民形容村党支部是,不缺吃喝不靠你、不偷不抢不怕你、有了问题就找你、解决不好就告你。这也比较真实的反映了村党支部目前的工作情况。
四、加强村党支部班子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调研中,我们针对村级党组织存在的问题,总结借鉴基层的工作经验,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势任务的需要,对加强村党支部班子建设作了些初步的思考。
(一)要切实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处于村级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村党支部功能与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取决于村书记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因此,把选好村书记作为加强村党支部建设的核心至关重要。
选优配强村支部书记首先要明确选的标准和条件。一是要具有强烈的为民服务意识。思想决定行动。缺乏强烈的为民解难题,办好事、办实事的工作动机,是难以履行好村书记职责的。作为村书记应该具有为服务村民甘愿吃苦奉献,甚至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境界。二是要具有超前的经济意识和带头带领村民致富的能力。新形势下,带领群众致富是村党支部的核心任务。谋划发展的能力、发家致富的能力就成为了村书记必备的基本条件。这就需要村党支部书记必须具备强烈的经济意识,敏锐的经济头脑和超过普通党员群众的致富能力。三是要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较高的群众威信。
其次,要科学确定选的范围和途径。概括起来有:一是本村选。通过“两推一选”从本村产业大户、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复员转业军人以及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二是跨村兼。采取强弱联合的办法,让特别优秀、能力突出的村书记兼任地域相邻、资源相近、产业相同村的支部书记,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三是党委派。对矛盾突出、管理混乱,本村确无合适人选的重点难点村,由乡镇党委从机关干部中选派。
(二)要积极推进村党支部职能转变和班子成员思想观念转变。伴随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进,村级党组织由管理向服务的职能转变势在必行。这种职能转变的速度,决定着一定时期内村党支部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各级党组织必须全力推动村党支部服务职能的及时跟进,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任务,重新明确村级党组织的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把为民分忧、替民解难、促民发展作为农村全部工作的重心和落脚点,不断转变工作方式方法,逐步拓宽服务的途径和手段,增强服务本领和技能。不断加强村党支部成员的思想观念教育,引导树立服务绩效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消除旧有狭隘的权力观、私利观和价值观,为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发挥村党支部服务功能提供动力。
(三)要加强村党员干部培训,增强“双带”能力。尽快提高村党员干部致富能力,是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发挥功能作用的基础。结合“三个培养”工作和各地实际,采取组织外出参观考察、请专家现场指导、依托科研院所办班培训等办法,分期分批,按产业项目,对村党员干部进行致富技能培训。利用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手段,通过建立农业科技信息网、设置党员科技传播点等形式,加强党员干部经常性教育。鼓励引导党员干部领办创办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打造产业“航母”,增强抵御市场风险、带领群众闯市场的能力。
(四)要探索建立符合实际、切实有效的村级党组织工作制度。体制的转轨、社会的转型,使农村党建工作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流动党员的递增,产业大户党员、私营业主党员、经纪人党员等新的社会阶层党员的出现,独立自主的生产经营形式,等等。这些新形势对计划经济时期制定的三会一课制度、党费收缴制度、选举制度、议事制度以及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等党建工作机制提出了挑
战,也使一些制度失去了约束力和可行性。仅拿三会一课制度来说,对流动党员就很难实现。制度执行不到位势必会影响村党支部在村民中的形象和威信。这就需要各级党组织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制定符合新形势下农村党员群体特点的、确实能够执行的、切实有效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和党内工作机制。以此加强村级党的建设工作和村党支部班子建设。
(五)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工作动力。不断增强村党支部工作岗位的吸引力和监督约束力,是加强村支部班子建设的又一重要途径。一是大力实行以岗位目标责任制、试用期制、公开承诺制和持证上岗为主要内容的“三制一证”制度,加强对村党支部成员任期内各阶段的管理与监督,坚持从宏观上管起来。二是不断增加村干部的工资待遇。目前,全地区村干部平均工资水平为,村书记、主任每年5000元左右,其他成员300-800元不等,不兼职的村支部成员没有工资。这样的工资报酬水平,很难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村党支部班子,也很难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大投入,逐步提升村干部的工资水平。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可通过不同方式为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以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三是在政治待遇上,对工作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村干部,要大张旗鼓地给予表彰奖励。对符合条件的优秀年轻村干部,可招收为国家公务员,特别优秀的可破格提拔为乡局级领导干部。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使村干部感到前途有奔头、工作有干头、离职有靠头,增强村班子的吸引力,激发村党员干部为党工作、为民谋利的热情和动力。
课题负责人:曲国良
课题协调人:邸杰欣
课题牵头单位:中共吉林市委组织部
课题参调人员:孙毅张守君李晓恒
课题执笔人:李晓恒
第二篇:关于村级班子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班子建设要在“建”字上作文章——关于村级班子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村级班子建设始终是农村党建工作的突出重点。时下,我们正处在由传统性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培养、教育和管理好村干部队伍,使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成为“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是农村党建工作常新的课题。近来,带着这个问题,我在长湖等乡镇进行了相应的调查了解。现将调查情况与几点肤浅体会记述如下,仅供参考。
(一)村级班子的现实状况应当肯定当前农村村级班子主流是好的。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往往表现出:信念动摇,信心不足,信誉不高。
1、思想观念不强,缺乏统筹全局能力在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的进程中,少数村级领导服从服务大局的观念不强。眼光狭窄,满足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见,不能正确理解上级党委政府的意图,有机地融合“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有的盲目“崇上”,不从实际出发,贯彻上级的政策时毫无创造性、灵活性,只知盲目照搬红头文件和书本上的东西,背离本地的客观实际和大多数群众的要求,两眼盯住上面,“唯上是从”。有的片面强调局部利益,对“上”极不负责,不顾大局,醉心于搞本位主义,无视党的纪律,甚至把自己的管辖范围看成是自己的“领地”。有利的闻风而动,无利的雷打不动。甚至出难题,设障阻,明拖暗抵,处处消极被动。搞“你有政策,我有对策”的那一套,不能认真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造成关系不顺,政令不畅,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2、决策水平不高,缺乏多谋善断能力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一些村级班子对于重要事务的决策上:严重脱离群众,不能了解民意,体察民情,集中民智,珍惜民力。一方面,用“支部会代替党员会,村民组长会代替群众会”。把群众始终放在被支配地位,决策失去了群众基础,因而,群众心理上处于“心不平,气不顺”状态,实施时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只能是推不动,展不开。热在村里,搁在组里,凉在户里。另一面,出于个别人头脑发热,不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反复权衡利弊,科学论证,而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热衷于搞所谓“政绩”工程,图虚名做表面文章。使决策缺乏可行性和科学根据,萧规曹随,生搬硬套,常常出现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甚至朝令夕改,反复无常。以致问题叠出,越积越多,剪不断,理还乱。
3、法纪意识不浓,缺乏依法行政能力当前,农民群众在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其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民主、平等和法律意识在逐步增强,对村组干部的依赖性减弱,处于“农忙在家种田地,农闲外出做生意,有吃有穿不求你,事不关已不理你,有了事情要找你,办得不好不依你,损害利益要告你”的状态。少数村干部,习惯于传统的“行政命令”和“强收强取”的工作方式。违法违纪,以势压人,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的现象屡见不鲜;同时,在个人利益方面,斤斤计较,耐不住清贫。自律意识差,管不住自己的手脚。投机钻营,吃拿贪占,与民争利。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群众上访不断。
4、进取精神不足,缺乏自身修为能力村级班子是农民群众治穷致富的带头人和主心骨。它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过来,村干部队伍中部分人思想上惰性严重,喜牌博、湎酒色、贪小利、弄是非。放松了农业专业技术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满足于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现炒现卖,长期当“门外汉”。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寻求农民增产增收途径等方面,缺少思考、探索。缺乏理论学习的兴趣,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有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更没有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而是停留在上传下达的基点上;观念上僵化守旧,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差,不能辩证地看待事物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足和缺陷,怀疑多于理解,责难多于分析,只当“裁判员”,不当“运动员”。常犯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的错误;工作上只求“过得堂”,不求“过得硬”。甚至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欺上瞒下,没有开拓进取,争先创优的勇气和信心。
5、方法点子不多,缺乏综合协调能力村级班子处在农村各种矛盾的焦点上和夹缝中。在协调处理各方
第三篇:关于村级班子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村级班子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村级班子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班子建设要在“建”字上作文章
——关于村级班子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村级班子建设始终是农村党建工作的突出重点。时下,我们正处在由传统性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培养、教育和管理好村干部队伍,使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成为“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是农村党建工作常新的课题。
近来,带着这个问题,我在长湖等乡镇进行了相应的调查了解。现将调查情况与几点肤浅体会记述如下,仅供参
考。
村级班子的现实状况
应当肯定当前农村村级班子主流是好的。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往往表现出:信念动摇,信心不足,信誉不高。
1、思想观念不强,缺乏统筹全局能力
在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的进程中,少数村级领导服从服务大局的观念不强。眼光狭窄,满足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见,不能正确理解上级党委政府的意图,有机地融合“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有的盲目“崇上”,不从实际出发,贯彻上级的政策时毫无创造性、灵活性,只知盲目照搬红头文件和书本上的东西,背离本地的客观实际和大多数群众的要求,两眼盯住上面,“唯上是从”。有的片面强调局部利益,对“上”极不负责,不顾大局,醉心于搞本位主义,无视党的纪律,甚至把自己的管辖范围看成是自己的“领地”。有利的闻风而动,无利的雷打不动。甚至出难题,设障阻,明拖暗抵,处处消极被动。搞“你有政策,我有对策”的那一套,不能认真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造成关系不顺,政令不畅,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2、决策水平不高,缺乏多谋善断能力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一些村级班子对于重要事务的决策上:严重脱离群众,不能了解民意,体察民情,集中民智,珍惜民力。一方面,用“支部会代替党员会,村民组长会代替群众会”。把群众始终放在被支配地位,决策失去了群众基础,因而,群众心理上处于“心不平,气不顺”状态,实施时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只能是推不动,展不开。热在村里,搁在组里,凉在户里。另一面,出于个别人头脑发热,不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反复权衡利弊,科学论证,而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热衷于搞所谓“政绩”工程,图虚名做表
面文章。使决策缺乏可行性和科学根据,萧规曹随,生搬硬套,常常出现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甚至朝令夕改,反复无常。以致问题叠出,越积越多,剪不断,理还乱。
3、法纪意识不浓,缺乏依法行政能力
当前,农民群众在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其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民主、平等和法律意识在逐步增强,对村组干部的依赖性减弱,处于“农忙在家种田地,农闲外出做生意,有吃有穿不求你,事不关已不理你,有了事情要找你,办得不好不依你,损害利益要告你”的状态。少数村干部,习惯于传统的“行政命令”和“强收强取”的工作方式。违法违纪,以势压人,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的现象屡见不鲜;同时,在个人利益方面,斤斤计较,耐不住清贫。自律意识差,管不住自己的手脚。投机钻营,吃拿贪占,与民争利。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群众上访不断。
4、进取精神不足,缺乏自身修为能力
村级班子是农民群众治穷致富的带头人和主心骨。它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过来,村干部队伍中部分人思想上惰性严重,喜牌博、湎酒色、贪小利、弄是非。放松了农业专业技术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满足于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现炒现卖,长期当”门外汉”。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寻求农民增产增收途径等方面,缺少思考、探索。缺乏理论学习的兴趣,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有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更没有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而是停留在上传下达的基点上;观念上僵化守旧,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差,不能辩证地看待事物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足和缺陷,怀疑多于理解,责难多于分析,只当“裁判员”,不当“运动员”。常犯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的错误;工作
上只求“过得堂”,不求“过得硬”。甚至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欺上瞒下,没有开拓进取,争先创优的勇气和信心。
5、方法点子不多,缺乏综合协调能力
村级班子处在农村各种矛盾的焦点上和夹缝中。在协调处理各方面的矛盾是村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一些班子成员针对目前农村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了解不深,研究不透,点子不多。处境左右掣肘,上下为难,陷在日常事务圈子内纠缠不清。一是,在调处各类矛盾中,分不清矛盾的主次,找不准产生矛盾的实质,辨不明是非曲直。二是,不能客观公正地看待矛盾的双方。有时掺杂私人恩怨、个人喜好,重彼轻此,或者是重亲轻疏;三是不讲究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性,遇事凭经验,想当然,主观臆断,自以为是,随意批评指责;四是互相埋怨,怨群众素质差,觉悟低,“头难剃”;怨政府无能,迁就纵容群众,“手腕软”,怨本地基础差,底子薄,自己“点
子低”。因此,对群众一时不理解的问题或存在的矛盾,不是认真研究对策,对症下药,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而是互相推诿消极应付。久之,在群众中降低了威信,在班子内部产生了隔阂,班子的信誉程度也就大打了折扣。
根本原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总有其因果关系。造成村级班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选人用人的局限性,是村级班子整体素质难于提高的重要因素。
长湖乡有1102名党员。按照年龄层次划分:45岁以上的有682人,占总数的%,35岁以下的220人,不到总数的20%;按入党时间划分:“文革”前入党的573人,占总数的56%,92年以后入党的217人,也不到20%;按文化程度划分:初中以下文化的718人,占总数的%,其中:农民党员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显然,农村党员队伍
存在:年龄落差大,“老中青”比例失调,出现了中年层次的“断到”现象;文化素质偏低,停留在“上传下变形,下达不走样”的基本水平上。不难想象,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村级班子要具备领导群众驾驭市场,驾驭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需要推动农村经济参与市场竞争,依托市场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战备意图的综合素质。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只能是力不从心,不具备年富力强的体魄,必然会导致精力不足,暮气沉沉,难于担当起繁重的基层工作。因此,在选择配备村级班子的过程中,尤其是确定村党支部书记人选时,回旋余地较小,难免出现“小范围选人”或“选小范围的人”的局限性,只能是矮子里面拨将军,降格以求。从而使村级班子成员的素质难于有突破性的提高。
2、民主与民众法律意识的差异性,是村级班子难于“选优配强”的关键所在
推行村委会直选,实行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
求。但在现实农村中,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政治素质程度不一,价值取舍观念不同,对问题的认识水平不等,也就造成了民主与法律观念上的“盲区”或偏差。往往只注重依法办事,尊重群众的民主意愿。至于选举出什么样的人,则关心甚少,也把握不了。由此,有的地方“能干的人选不上来,不能干的跳了出来。”一些年纪轻、文化程度高、政治素质优、组织信任的人“空怀报国之志”,被一纸选票拒之门外。使村级班子无法实现新老交替,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少数地方宗族势力抬头,大姓大族操纵干扰选举。地方一些邪恶势力也乘机起哄,包揽选票,抢夺票箱,误导选民,借机排斥异已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一个村基本由吴、张、曾三大姓组成,近些年,该村“支村两委”基本是“三姓鼎立”。这种现象表面上看起来并无大碍,如果宗族势力一旦干预村务,村级班子中的工作矛盾就会演变为“宗族纠纷”,势必酿成“宗族代替政权,村干部变成傀儡”的后
果。进而助长特权,滋生腐败,影响稳定。
农村居住分散。为了便于工作,在相对集中的地方选拔一些人进入班子,适当考虑地域关系,力量平衡问题,这本无可厚非。近年,这个问题似乎“升华”到了权力分配和政治地位上的争端。如果甲屋场的人当书记,那么乙屋场、丙屋场势必要出来人担任村主任、会计,其他屋场也要设一官半职,不然,就会产生诸多意想不到的矛盾。长湖有一个大村,历史上划分三大片,多年来必须是每个片推选举人来参与“两委”班子竞选。今年党支部换届时,乡党委考虑到一个多人口的大村,原来的4名专职干部(含妇联主任“显然力量相对较弱,决定增加一名职数。在选举过程中,三大片的党员意见几乎没办法统一,相持不下。最后不得不采取折中的办法,各片选举一名候选人与原支部三个重新组合成候选人竞选,选出5名支部委员,加上原有的妇联主任共6人,每片两人,这样矛盾才得以化解。这个现象表现上看,是力量平衡问题,而实质上是权力分配和小局部利益之争。这个过程中,“选优配强”的原则是难以落到实处的,有的甚至是扯草凑篮,“拉郎配”,一些根本不适合的人推进了领导班子。
3、农村现实问题的客观性,是村级班子消极被动的思想根源。
村级班子的现状,除与他们自身的政治思想文化素质、工作能力水平以及对待事物的眼光与胆识等有直接关系外,农村的现实问题,对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不能不说起到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和制约作用。
①集体经济的困惑,一般来说,目前大多数村,其集体经济都比较薄弱,甚至负债很重,村里没有经济来源,向群众索取的多,给予的少。就是想为群众办几件很小的实事,因没有资金,而只能是空想。有的地方自然资源本来就十分贫乏,兴办企业、发展生产又受诸多不利条件的制约,即使是有的地方在
自然资源与条件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也由于集体负债多,农民群众不理解,风险大,难于承担责任;对外部前来投资和开发又缺乏足够的信心,担心搞不好会增加债务,雪上加霜,难辞其咎,致使集体经济起步维艰,发展无望,因而,班子地位也就一蹶不振。
②实际工作的艰难,上面一方面要求“任务压到底,板子打到底”,另一方面又要求守土有责,谁出问题谁负责;一方面提倡尊重农民意愿和自主经营权,一方面又下达指令性计划,规定种什么,不能种什么;还如:计划生育工作有国策而无国法,下达的指标是硬的,给予的手段又相当软1 2 3 下一页
第四篇: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近几年,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其中民主管理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保障,这就要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健全党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农村基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基础,这个基础的动摇,势必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甚至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基于这一问题的关注,我们通过对白沙镇农村基层政权现状的自身分析,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进行一定的思考和探讨。
现状
白沙镇辖1个社区外,共有40个行政村农村总人口有51200人,全镇农村党员 1354 名,农村两委干部124名,平均每村3职,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比例为82%,村两委成员中35岁以下的7名,占6%, 36~54岁的占94名,占76%, 55岁以上的23名,占18%,初中文化程度的45名,占37%,高中文化程度的73名,占58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6名,占5%,女性干部21名,占17%。
可以说,近年来,白沙镇在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方面卓有成效。如:班子整体结构不断优化,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等等。但是,村级班子建设中依然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特别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
1.少数村级干部素质不高,两委关系不够协调。由于少数村民民主选举过程中受到各种不良意识干扰,使部分素质不高的村民当选为村委会干部,主要表现在:一是年龄偏大,思想老化,观念守旧。二是存在老好人思想,不懂管理不敢管理,对村级事务不敢管,特别是歪风邪气不敢抓,使村委会的工作不能充分开展起来,或干脆遇难而退;三是缺乏工作经验,易激化与前任或其他村干部的矛盾;四是个别村级干部法纪观念淡薄,不能正确处理好村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在关系协调上,一是存在一定的权力使用冲突。目前,由于大多数村集体经济开支一般由村党支部书记“一支笔”审批,村委会干部特别是村主任往往不服气,再加上个别村经济管理制度不严,是村支书与村主任产生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此以往,易造成村干部之间的矛盾深化,并出现相互不信任不支持的局面。二是工作上引发的矛盾。由于部分村干部管理制度不规范,或者有制度不执行,村主要领导对待重大事务不集体研究,不协商通报,搞个人说了算,事后也不交心谈心,易造成村干部的不服气,时间长了引发矛盾升级。
2.少数村干部在职不在位,履行职责意识不强。担任村干部的经济活动较多,有的村干部虽为民选产生,但长期忙于个体经济,无暇顾及村级公共事务,造成部分村干部岗位形同虚设,真正在岗的可能一人兼数职的现象。
3.个别村党组织未能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村级班子不团结,主要是在村委会与党支部之间,这与部分村党支部停留在过去的那一
套方法上,未能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有很大关系。如从思想认识上看,个别村支书认为,支部的核心作用就是书记个人的核心作用,在处理村级事务决策中,爱搞个人说了算;从行为上看,有的村支书民主意识差,作风霸道;还有的把注意力放在财权物权上,使村主任对村支书管理经济没有严格的约束机制,以到使矛盾从小到大,发展成相互不信任。
原因
1.我镇对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重视不够。过去的工作中重心偏向把经济工作视为主要任务,忽视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忽视对基层干部和党员的管理、教育,不注意后备力量的培养和发展。
2.缺乏健全的村级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机制。乡镇党委政府对于村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缺乏完善健全的工作机制。那些觉悟高、观念新、能力强,善于促进农村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优秀人才难以选拔到村级班子领导岗位上来。白沙镇对村干部重使用轻培养,对于村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抓得不力,资金和精力投入不够,村干部出现思想问题时,主要采取调整的方法解决,客观上难以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3.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弱化了村级班子作用的发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多数村级集体经济弱化。由于村集体增收渠道越来越窄,开支项目和数额有增无减,且债务负担十分沉重,有的村甚至沦为空壳村、纯负债村,少数村出现无钱办事无人理事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村集体组织统筹功能的发挥,危及到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定。税费改
革后,村提留乡统筹、特产税、农业税特收费项目取消,乡镇、村两级财力进一步弱化,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矛盾更加突出,为群众办实事的条件受限,群众长期得不到实惠,对村干部缺乏认同感和信任感,导致不少班子软弱涣散。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很大限制,甚至出现基层干部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现象。
4.待遇偏低难保障,抑制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基层干部承担着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但在许多情况下他们的责权利并不明确,也不平衡,存在着对基层干部责任上严格要求,但权力上无相应保障,经济待遇上又不够关心的情况。这使农村基层干部难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任务上来,对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只是采取被动应付的态度,影响了村级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对策
围绕上述总体思路,重点要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举措: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基层党组织要按照“乡镇转职能、部门变作风、村级抓班子”的整体要求,进一步理顺乡村关系,明确县、乡镇党委、政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事权范围,进一步修订完善《村党支部、村委会工作制度》、《村级组织建设工作细则》、《农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办法》、《村干部岗位目标管理》、村财乡管村用,村务契约化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规定村“两委”的职责任务和工作程序,完善政府依法行政和村民自理自治互补的管理服务网络,逐步建立和完善集体责任、服务和法治于一体的新型农村
管理服务体系。
二、全面推行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制定出台适合我镇实际的村干部选用标准和办法,按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村,设村干部职数4职;人口在1000人~4000人的村,设村干部职数3职,人口在1000人以下的村,设村干部职数2职的标准,从严控制村干部职数。全面推行村“两委”交叉任职,今年白沙镇至少要有70%的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以后逐年提高交叉任职的比重。引导广大党员、群众结合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或改选、补选,后进班子整顿依法选举工作能力强、能带领村民致富的人担任村干部,把我镇85%的村级“两委”班子建设成“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班子;把95%以上的村干部达到“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好、服务群众好、履行义务好、思想作风好”的“五好”目标。
三、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在全面推行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精减村干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落实村干部的报酬,力争把村干部报酬提高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倍以上,有村级集体积累的村还可适当增加;推行村干部基本报酬和绩效报酬制度,基本报酬占70%左右、绩效报酬占30%左右。同时,采取乡镇党委、村级集体和个人三级多方筹资的办法,因地制宜探索建立对工作时间长、工作实绩突出的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
四、强化对村干部的监督。进一步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选举制度,引导群众依法选举;进一步完善党务、政务、村务、财务
公开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建立和完善基层干部评价及干群之间沟通机制,化解乡村各类矛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五、努力转变村干部作风。把作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紧紧抓住“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这一核心和关键,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村干部素质。探索推行村干部集中办公时间制度,在今后的工作中白沙镇党委要创造条件为村每月上、中、下旬分别确定一天为村干部集中办公日,强化村干部为民解忧、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最后,作为乡镇党委,我们将把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村级班子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作为重点思考方向。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奠定丰厚的物质基础。同时,结合发展孝昌县县域经济的思路,及时的合理调整白沙镇农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结构,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加强和谐村班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和谐村班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村级组织建设得到了新的加强,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进一步巩固发展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成效,特别是如何理顺村“两委”关系,形成和谐的村级领导集体,已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亟需研究和解决的一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