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呈现出三大阶段性特征(5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16:5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呈现出三大阶段性特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呈现出三大阶段性特征》。

第一篇: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呈现出三大阶段性特征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呈现出三大阶段性特征

----学瞭望,晓国情

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中国经济社会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凸现,加上开始进入全球化的深度层面,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越来越突出,分析和把握这些特点,对于把握今明两年的社会形势至关重要。

特征之一为中国的改革发展进入承上启下的关键期。

中国在体制改革的核心部分仍处于发展完善过程中,经济体制自身的矛盾会进一步突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改革将进入攻坚的关键阶段。

我们的市场体系及以市场价格为主的商品市场体系还处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有些方面的改革难度依然很大。总体上看,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部分很难全部、彻底触动,深层问题近期内解决还有难度,一些新建立的重大制度仍属框架性的,还不稳固。今明两年,以下几个方面改革的推进将继续:国企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投融资体制改革、分配体制、民间投资、信用体系建设。

特征之二是发展模式处于选择的十字路口。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但内部结构性矛盾却不断加深,其自身所具有的亚洲经济发展模式的弱点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却日趋全球化,受制于全球化的方面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突出。另外,当前和今后中国经济面临的另外一个国际形势是,美国霸权主义猖獗与其国内经济衰退结合,使其在经济领域日益霸气,中国的人民币升值问题、金融体系问题都将受到美国贸易政策的影响。

特征之三为进入全球化的深度关联层。

全球化描述了世界上增长中的相互依赖关系。国际贸易,连同大幅度增长的资金流动、跨国企业扩展,以及科技转变,成了这种关系最强大的动力。在抽象的经济力量背后,全球化也同时改变着平民百姓的生活,重新塑造国家之间的关系。

全球化不仅加剧全球贫富差距,也加剧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穷人在这个过程中受益甚少,发达国家占据世界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却日趋落后。国际贸易也加剧了发展中国家内部发展的不平衡,出口增长加深了经济的分化,印度“硅谷”的高科技出口带来的繁荣,与本国乡村贫困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沿海与内地的差距也表现出来。此类现象还发生在泰国、墨西哥等等

第二篇: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问题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问题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中国就在不断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更是突飞猛进,但是伴随这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发展,也呈现出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中国社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我认为在当代,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主要为四个方面:人口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劳动就业问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是全球性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是当代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虽然它在不同国家的具体表现各异,但其实质主要表现为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失调,人口增长超过经济增长而出现人口过剩。以中国为例,当前社会生活和发展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无一不直接地或间接地与巨大的人口压力相联系。首先,人口压力使社会在提供现有人口生活条件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突出表现为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品短缺。其次,人口压力造成消费与积累比例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降低等。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05年的56年间,中国人口从54167万人,增加到130756万人,净增加76589万人,增长1.41倍。而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来看,中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3.41亿。这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量。虽然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人口基数过大,人口增长量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是男女比例失调,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看似不大的差距,但是以中国的人口基数来计算的话,中国是存在几千万的光棍的,这也可能会引发许多犯罪事件。还有一个人口素质的问题。一个社会的发展,根本上有赖于人口素质提高。现在中国农村人口还是超过半数的,许多农村地区教育条件很差,也导致了人口素质难以提升。

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表现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它是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重大障碍。预测未来社会问题的主要矛盾将集中到生态环境上。如不及早解决,它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甚至是全球性的、毁灭性的破坏。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过多的强调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导致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我国表现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在下面几个方面:

1、水资源短缺并且污染严重。期中包括农业和工业两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水,并且都造成了大量的污染。

2、大气环境污染也不容乐观。我国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是未达到标准的。主要是一些重工业的污染造成的。

3、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日益突出。目前中国的垃圾堆放量已经超过60亿吨,期中1.5亿吨是露天堆放的,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这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

4、土地荒漠化严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已经达到了236.62万平方公里。

5、国内资源供需矛盾加剧。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在13亿人口面前还是显得挺无力的,这又从侧面反应了人口问题的严重。

劳动就业问题

劳动就业问题源于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比例关系失调。这种失调在不同社会、不同地区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作为社会问题主要指人口过剩及经济发展缓慢或停滞,造成劳动人口失业或待业现象。中国的劳动就业问题,首先表现为就业不充分;还存在现有从业人员冗员严重、劳动生产率低下、就业及待业人员素质低下等问题。就业问题的社会后果,一方面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诱发社会动荡及社会犯罪;另一方面,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而威胁整个社会结构的稳定性。

当然我们大学生比较关注的就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了。

据中国媒体援引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二零一零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去年的611万多19万人,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简单来说问题就是供过于求。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是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的,那么另一个出路就是自主创业了,但是自主创业难度很大,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是参与者少、旁观者多;从事的多是规模小的个体经营的行业,成功率低。而且,自主创业只适合少数人,具有创业素质和条件的人毕竟很少。依靠创业只能缓解就业难,要根本解决就业难问题基本上是天方夜谭。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历史原因。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如果就业问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可能会引起社会不和谐、不稳定。(貌似我这个专业就业问题会更加突出吧。)

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问题,一般指人口中60岁及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从而影响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问题。人口老龄化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项重大社会问题。目前在发达国家较为突出,不发达国家则被高出生率造成的人口年轻化掩盖了这一现象。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由于人口基数大,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中国老年人口总数都将居世界首位。人口老龄化给社会、政治、经济带来一系列影响和问题,它要求对社会生产、消费、分配、投资、社会保障及福利、城乡规划等都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发展迅速、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显著、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等六个主要特征。综观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可以概括为四点主要结论:第一,人口老龄

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第二,2030年到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第三,重度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将日益突出。第四,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就我看到的老龄化问题也是有不少表现的。像我们村子,这么多年以来,新生的小孩很少(说明计划生育政策得到良好的执行),当然自然死亡的人口数就更少了,就导致了村里的老人越来越多了,在家务农的有很大一部分是老人。而且对我们农村来说,那些城市里面才有的养老政策是不存在的(或许有,但是我没看到),老人的生活主要是依靠务农和后辈的赡养。许多老人的生活是缺乏保障的。还有一个就是在昆明坐公交车,影响中,大概会有三分之一是老人做公交车吧,虽然和老人比较有时间有点关系,但是还是可以看出老龄化的存在。

我所看到的中国社会发展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上面的几个了。我认为,我国社会要健康发展下去的话,必需解决好这些问题,可能这些问题不可能很快就解决好,但是只要向着这方面发展,制定好相关的发展策略,就一定能使中国社会走上一个良性的发展道路。

第三篇: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思考

文章标题: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思考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其中又可细分为若干个阶段。从本世纪初到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就是实现“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的起始阶段。这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应该如何准确把握、正确应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一

个重要问题。

一、重大战略机遇期

2003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按国际公认的标准,我国已走出了低收入国家的行列,进入了中低收入国家行列,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党的十六大提出,对我国来说,本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而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第一,我国已处于工业化中期。按照国际通用标准,人均GDP处于1200美元到4500美元、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达50、城市化率为30的,为工业化中级阶段。目前我国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已降到15.23,二、三次产业比重增加到51.15和33.62,已处于工业化中期。

第二,我国已确立制造业大国的地位。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两个重要发展趋势,一是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社会”和信息时代。二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启动工业化进程,二者的结合,使制造业生产基地从发达国家和地区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中国由此成为了新的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特别是进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入21世纪,我国制造业已经成为扩张最快的产业领域,居世界第四、发展中国家之首,大型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增长成为带动工业化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而且中国的彩电、洗衣机、冰箱、微波炉、摩托车等产品的产量规模,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在家电、手机等产品出现新一轮扩张的同时,轿车工业方兴未艾,各类资源正在向轿车工业大规模集中,这是市场竞争推动发展、市场机制促进发展带来的。

第三,资金、技术呈现梯次转移的态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际资金、技术主要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带来了沿海发展的机遇,现在,沿海对国外资金、技术的承接受到了地域空间诸多限制,要求自身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必然促使沿海地区到西部来寻找发展空间。国外资金、技术看好中国西部,也在抓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一些产业包括高技术的信息产业,也到西部来寻找发展空间。珠三角经济区蓬勃发展,增强了它的辐射力,因而扩展成泛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的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也将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泛长三角”正在悄然形成。西部成了中国制造业可以延伸的广阔空间。

第四,地区经济合作势头强劲。近年来,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势头强劲,推动了全球化进程。亚洲东盟10国,由于中国的参与,形成了“10 1”机制。2010年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成为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达1.23万亿美元贸易总和的经济区。东盟与中、日、韩合作,形成“10 3”机制,并将向东亚共同体过渡。这一机制,将对原有的世界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形成北美——欧盟——东亚三足鼎立之势。我国在这一态势中融入经济全球化,对加快我国的发展是极好的机遇。

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期,要增强机遇意识和竞争意识,自觉分析、认识、批准本地的发展机遇,在把握机遇中求得主动。要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采取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特色战略融入全国全局,以破解本地区发展的难题。要主动承接梯度转移,中西部地区要把发展传统产业、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结合起来,把发展资金、技术密集产业与发展劳动密集产业结合起来。

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完善期

自党的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已进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完善期。这一过程就要把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向纵深和各领域拓展。按照国际通行的量化标准,我国市场经济还处于市场化在15—30左右的弱市场经济状态,未来20年,我们要从弱市场经济,经过市场经济、相对成熟市场经济向发达市场经济过渡。

笫一,触及深层次矛盾,改革的难度更大。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更多体现在新体制因素的引入、成长与拓展上,计划经济的核心部分并未彻底触动。完善市场经济的改革,是触及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滞后部分的改革,如解决城乡分割、金融改革、产权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进一步推进一般商品市场化、生产要素市场化、企业市场化、地区的市场化和政府职能的规范化,难度较大。

第二,市场化改革向各领

域全方位推进。一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发展混合经济的改革,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二是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体制;三是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四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五是要建立协调经济发展同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机制,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转换

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经济全球化促进我国的经济体制不断创新。改变与市场经济一般规则相抵触的法律法规,提高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对农业的补贴,要从主要在流通环节补贴给粮食企业转变为在生产环节直接补给农民;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以应对金融等服务业开放后带来的挑战;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确保企业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的自主权和平等地位;实施“走出去”战略,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要把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作为中心环节来抓,这一改革既是进一步改革的重点,也是需要下大决心攻关的难点。要打好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改革攻坚战,重点做好产权制度改革、国有资本布局调整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公司制改革。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经济。

三、经济结构战略性转型期

随着我国步入工业化中期,应该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型,这是生产力发展的本身要求和需要。近年来我国经济较快增长,付出了消耗过多资源和增加污染的沉重代价。资料表明,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进一步缩小,要实现年均8的经济增长率,能源供需差达20以上,对资源的供需矛盾也会扩大,粗放式的增长对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影响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我国现已进入经济结构战略性转型期。

第一,经济开始步入集约型经济时代。经济增长方式从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中央经济工作会突出强调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我们要由高污染、高消耗的粗放型经济模式,转变到走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上来。

第二,经济开始步入工业反哺农业时代。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过程中,农民和农村为城市工业的发展、城市的建设和城市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目前总体上已达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应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经济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2004年的一号文件和2005年的一号文件,都是强调“三农”问题,就是要以工业反哺农业,各项支农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已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随着国家财力、物力的增强,还要逐步加大支农力度。我们要认清这种形势,无论是推进工业化进程还是城市化进程,都要与解决“三农”问题有机统一起来,协调起来;绝不能发展了工业、壮大了城市而使农民“边缘化”。

第三,经济开始步入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目前我们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发展循环经济,即改变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和污染排放”的工业发展线形模式,走上“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特征的循环经济轨道,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延长产品和服务使用寿命、使废物再生资源化的“三R”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循环流动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少产生废弃物。这是一种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是一种可以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共赢的经济,是把生产和诮费纳入可持续发展框架中的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

实现经济结构转型,要积极探索生态经济的道路,大力发展生态流域、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城市建设。要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模式,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工作始终,贯穿于新型工业化道路始终。要通过集约化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按照土地的集约化、规划的集约化、资源的集约化、人力资源的集约化包括干部使用的集约化来推进县域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社会矛盾凸显期

不少国家的实践证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跨过1000美元的门槛后,可能出观两个结果:有的跃起腾飞,有的盘桓不前。对我国而言这个阶段是现代化建设承上启下、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时期,是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时期,是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的时期。这一时期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

第一,社会阶层的分化加速。中国经过了两个社会阶层分化时期,一是社会主义改造和“三线”建设时期;实行大的人的交流、变动,社会阶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二个时期就是改革开放后,社会阶层大量分化、加速流动。社会阶层的变化大,也使得社会阶层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理想境界的贫富两头小、中等收入多的“橄榄型”还没有形成,而“哑铃型”的阶层结构必然带来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第二,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新的特点。当前人民内部矛盾较为复杂:一是矛盾的经济利益性突出;二是矛盾的群体性增大;三是矛盾的危险性增大;四是矛盾的化解难度增大。

第三,弱势群体比重增大。由于收入差距有加大的趋势,社会上出现了需要特别关注的困难群众即弱势群体。据有关调查统计,10高收入人群的收入与10低收入人群收入之比,2003年为9.1:1,2004年增加为9.5:1。弱势群众首先是贫困农民,农民中有2900万人尚未脱贫。二是失地农民,有的农民土地被征用后失去赖以生存的根基,又没有在城镇就业的本领,成为“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三是城市中以下岗失业者为主体的贫困群体有1500万人左右,他们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同质性、群体性很强,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更强,也可能带来更多的社会动荡因素。

第四,群体性突发事件频繁。从性质看,绝大多数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属于特殊的人民内部矛盾。其特殊性在于心态的不平衡、利益的不协调,他们往往通过一种激化的手段来获取利益。从起因来看,利益冲突是导火索。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利益多元化使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集中表现为利益冲突。这种冲突既有自身利益的获取,也有个别干部的非法利益卷入引发群众的不满。从表现形式看,群体性事件中多数群众的合理诉求与个别人的违法行为交织在一起。往往群体闹事背后都有操纵者和组织者,操纵者和组织者是违法的,而群众反映情况是合理的。从后果看,群体性事件社会危害严重。如果处理不得当,可能造成更大的对抗性和危害性事件。所以这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畅通信息,不能推诿群众反映的问题、踢皮球,杜绝在一些人当中存在的“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心理。

将社会矛盾化解到最小化,要按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和社会管理格局,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要建立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从预测预警、快速反应、协调督办、主体责任、竞争激励五个方面建立和完善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并逐级逐层落实。

《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思考。

第四篇: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摘要:本文由作者查阅多手资料,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状况,仔细概括总结出几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认真解释和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二.引言:近年来,在国外媒体上,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似乎已成为唾手可得的现实。这是使中国人热血沸腾的预言,中国的经济改革30多年来在西方激起了一波又一波中国热。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表面风光无限,可是暗涌波涛,危机四伏!中国的各个领域都面临着一系列的重大危机与挑战,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繁荣表象下面到底隐藏着哪些问题制约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呢

关键词:中国,社会发展,问题,(1)短期增长和持续发展的关系:发展目标问题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持续了30年,在中国的经济分权体制之下,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和升迁主要基于经济增长和招商引资,而官员的任期通常只有几年时间,因此,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在实现了高增长的同时,忽略了很多有利于社会持续发展的目标,例如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这些事业都是需要政府进行财政投入的公共品,但是,如果在这些方面增加投入,就有可能挤占政府在其他更有利于短期经济增长的方面的投资,比如基础设施。其结果是,那些有利于持续发展,但需要政府投入的事业被严重忽视了。

(2)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的关系:央地关系问题

在一个经济分权的治理结构之下,很难避免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如果说中央代表着国家利益的话,那么,地方政府则代表地方利益。这种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分歧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中央政府希望可持续发展,而地方政府注重短期目标;中央政府希望农民利益得到重视,而地方政府缺乏关注农民利益的激励;随着经济的成长,省级的政府拥有越来越强的实力,在与中央的谈判中拥有了越来越强的谈判能力。中央对地方官员采取“任期制”和“轮岗制”的一个好处是,较短的任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分化,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地方政府官员将更有激励来追求当地经济增长的短期目标。

(3)政府干预和社会发育的关系:制度环境问题

在经济分权的体制下,如果要追求国家利益,就需要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的领导,以保证中央的政策能够下达,为此,中国一直用政治集权来作为与经济分权相配套的制度。但是,在政治集权体制下,形成了非常强的政治科层组织,各级政府往往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政治组织总是更多地赋予了政府官员个人以权力。政府过于强大,加上对于个人的权力缺乏约束,造成社会的发展过于依赖于特定政府官员的品质和能力,而整个社会却不能形成有效的社会组织,作为一种自组织的机制来调解矛盾和配置资源。

(4)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关系:社会融合问题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仍然比较低,在未来的时间里,城市化的迅速提升会成为中国经

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面。但是,在长期的城市管理农村的结构下,城市政府制定了旨在保护城市居民利益的政策,在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和医疗等方面更多地倾向于城市居民的利益。长期的城乡分割带来了严重的城乡收入差距和公共服务差距,而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内部非户籍人口的增加,原来的城乡二元分割又转化成了城市内部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的“二元社会”分割。因此,促进城乡融合,将是未来中国需要在战略高度加以重视的问题。

(5)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关系:市场统一问题

中国是一个区域间差异非常大的国家。沿海地区拥有海岸线和港口,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沿海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接近国际市场,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国际投资,更快地实现了经济发展。同时,经济政策的倾向性也是造成改革后地区差异扩大的因素,地区间差距的扩大,加上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拥有制定本地政策的权力,于是,各地的地方政府都纷纷采取了多样的市场分割政策,来保护本地的企业,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非常不利于中国形成统一的大市场,不利于中国经济增长利用人口众多和地域辽阔的规模优势。如何形成合理的制度安排,促进市场统一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中国未来面临的巨大挑战。

(6)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的关系:利益共享问题

中国在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城乡和地区间的收入和公共服务不均等逐渐扩大。同时,分权体制下的结构,加上当前中国仍然是一个关系型社会,使得不同的人所掌握的政治和社会资源不均等。收入的不均等对经济的增长产生直接的不利影响,同时,收入不均等还会公共信任、收入流动和社会安定等产生不利影响,并间接对经济可持续增长不利。而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不均等又会在进一步地转变为收入的不均等,并可能造成人力资本和收入的不均等在代际之间传递,降低不同人群之间的流动性,对社会和谐发展产生一系列连带的负面影响。中国在未来急需调整政治和社会的结构,赋予低收入阶层更多的政策影响力,让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被更多的人所共享。

中国的发展虽然面临着众多的难题,每一方面的难题都有错综复杂的原因,但这些难题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中国的基于分权的政治结构和基于关系的社会结构,在这样的政治和社会结构之下,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不同人群之间拥有的政治和经济资源不等,造成收入不等,形成了“内部失衡”的局面。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可持续发展又被地方政府在追求短期经济增长下忽视了。由于日益激烈的劳动力市场,导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持续走低,在国内收入差距扩大,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只能依赖出口,最终形成“外部失衡”的局面。以上就是中国在30年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经济发展出现内外“双重失衡”的局面。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调整长期以来未能得以改变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2)参考文献:汪涛《中国发展状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

(3)张天剑《崛起的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

(4)戴福生《前进中的阻力》,北京师范出版社2007年6月

第五篇: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典型特征

当代中国多元文化竞争的现状及分析

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典型特征,是我国正面临着“全球背景下的转型”。这一特征,使得我国在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上,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趋势,也是当代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的背景。”这一深度和广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价值重建和文化转型,导致了我国在经济、思想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开放多元格局,“多元价值选择已成为当代中国价值文化的主要特征。”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和延续的,每一个时期都会产生新的文化特质,特别是在现代文化传播中,封闭的,单一的文化类型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密集的文化群落,每一个民族不可避免地都面临着多元文化的格局。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各民族的根本文化精神和历史个性依然在群体的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价值观念等深层结构中保留下来,形成文化认同并影响着文化发展的未来可能性。多元文化观念的树立,昭示着文化将走向和谐。

当今世界,全球化空前地拉近了各个国家,各民族之间的距离,以国家为单位的政治经济方面的互动引发了不同文化体系间的近距离接触,每一个民族在发展自身文化的同时,都在有意无意地进行着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和互动,人们对本己文化和异己文化的异同之处不断加深着理解和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彼此间一方面在寻找共同话语,放弃和改变一些观念和行为方式以达到求同存异;一方面又在加固这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以求民族文化有存在的根基。

文化的区域间融合,有利于地区文化阵容的强强联合。上海世博会所反映的区域文化,从一定层面上说,是具有这种有利趋势的。寻根溯源,区域文化机制

可以反映其经济现状和社会现状。上海世博会融合的多元文化,要能够充分反映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从多角度探寻经济发展的副动力。经济发展的现实存在推动着这一主观因素的发展,同时文化的不断渗透融合又能够反作用于社会经济的变化发展趋势。文化渗透经济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说电视文化就跟经济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用来工作之余娱乐的快餐文化便是文化经济运作的突出体现。

文化需要人作为载体而薪火相传,而文化得以进行传承的工具则当首推教育。教育在整个文化背景下不断的改革深化,并形成了具有独自释义与内涵的教育文化。教育文化是文化定义下的一个外延,它在教与学过程中凭借经验总结而形成新的知识亮点,从而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教育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又是通过文学、艺术、自然学科的自我实践而实现的。传授者和受传者在传达知识信息的同时,也传达了一定容量的带有个人思想认识的信息。本源信息和个人信息,传达着信息和受传者信息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差异,它们彼此之间通过一定的批判辩证最终而逐渐融合,这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定义。教育文化凭借其雄厚的软实力在经济、政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然,值得提醒的一点事,中国当今的教育制度还不是很理想,教育制度的弊端在教育文化的圈环下留下了阴影,也因此给通过教育获取人才的社会留下了阴影。教育形成的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文化它需要通过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间接反映出来。

娱乐文化所主宰的广大青年人群,由于特殊的社会背景和人文背景,性格尤为脆弱,并缺乏独立的判断能力。在复杂的时代环境下,各种信息错综交织,青年面临的文化取向日渐困难。如何从像是电影的低俗文化中脱身,寻求净化品性的优秀文化,而不趋向于流俗、在共性中丧失个性,是一个教育机构以及社会机 2

制所应共同关注的问题。社会启蒙与家庭启蒙具有相等的作用,社会的多元因素可以在青年人群大脑思维之中创造一个磁场,文化的引力大小决定了其行为趋向。在这一过程中,多元文化的主旋律主宰了青年人群的日常生活,可以视作一个时代的流行元素。但这种流行该怎么引导,并能够在浩繁盛大的社会舞台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是在文化机构和政府部门的行动上,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行政命令对文化市场进行彻底的清理整顿,文化机构以及文化团体也应该实行内部思想行为上的杜绝,不能利用媒体的自由性任意发放有损城市形象的信息。

以城市发展为基础,以城市和谐为导向,为中国多元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现实的佐证。

下载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呈现出三大阶段性特征(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呈现出三大阶段性特征(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的社会变局——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经济 增长的状况和 社会 发展 的状况是密切相关的。根据一般的发展经验,如果经济增长的状况情况不好,社会发展的状况也不会好,但即便经济增长的状况较好,社会发展的状况也未必就......

    中国政治社会发展

    中国政治社会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1924-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和全国解放战争(1945-1949......

    中国三大节日

    中国三大节日 篇一:我国四大传统节日我国四大传统节日 A、春节:于阴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经过除夕、春节,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其主要节日活动有:操办年货、伏、做新衣、......

    当前社会矛盾呈现五大特征范文合集

    当前社会矛盾呈现五大特征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最重要的特征和最深刻的意义在于它把市场化、工业化与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三类重大的社会转型浓缩在了同一历史时空,从而......

    中国饮食文化特征

    中国饮食文化特征 摘 要 纵观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其明显的继承性、层次性、地域性等特征。饮食除了满足人类发展的营养功能外,在社会文化中还具有饮食成礼、激......

    中国饮食文化特征

    目 录 1中国饮食具有悠久的历史性 ................................... 1 2中国饮食具有风味多样性 ..................................... 2 3中国饮食具有独特的饮食制......

    成功的导游应有三大特征

    成功的导游应有三大特征:第一,良好的仪表仪容和精神风貌。表现为穿戴得体,整洁,精神饱满,热情大方,充满自信和激情。这个第一印象可增加游客的信任感,这是导游取得游客信任和配合,......

    “互联网+”时代创新有三大特征

    “互联网+”时代创新有三大特征(周子学,中芯国际董事长) 工信部总经济师 “未来20年,所有的企业都可能是互联网企业。传统的制造、医疗、金融、农业、交通、运输、教育等行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