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全会研究党建问题一览5篇

时间:2019-05-12 16:4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全会研究党建问题一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全会研究党建问题一览》。

第一篇: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全会研究党建问题一览

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1980年2月23日至29日,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的大部分议程是关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适应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这部分议程包括:

(一)讨论和通过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增选中央政治局常委;讨论和通过关于成立中央书记处的决议;

(三)讨论和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四)讨论《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改草案)。全会讨论和一致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准则》共12条。全会认为,这十二条准则总结了我们党几十年来处理党内关系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间同林彪、“四人帮”斗争的经验教训,是对党章的必不可少的具体补充,它对发扬党内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1983年10月11日至12日,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经过认真热烈的讨论,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这个决定,体现了党的十二大的精神,明确规定了这次整党的基本方针、基本任务、基本政策和基本方法。全会认为,这个决定的贯彻执行,必将保证整党工作正确地顺利地进行。为了保证整党工作的日常领导,这次全会经过充分酝酿,选举产生了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全会号召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积极参加整党。全会相信,经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胜利地完成这次整党的伟大任务,一定能够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一定能够把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推向前进。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1990年3月9日至12日,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全会认为,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所确定的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各项事业正在健康发展的时候,向全党郑重提出密切党同群众联系的要求,并作出相应的决定,不仅对于实现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实现党在新时期的总目标、总任务,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全会提出,鉴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今后必须从以下七个方面坚持不懈地努力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一)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建立健全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和决策执行程序,保证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人民的利益。

(二)坚持各级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扎扎实实做好工作,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三)坚持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积极疏通和拓宽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

(四)继续坚定不移地加强廉政建设和党风建设,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

(五)建立和完善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制度,切实加强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

(六)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宣传和组织群众,带领群众一道前进。

(七)在党内普遍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教育,增强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1994年9月25日至28日,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集中讨论了党的建设问题,并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分四个部分:

一、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二、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三、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四、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全会认为,《决定》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对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全会指出,要按照已有部署,继续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推动全党同志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要继续抓好党的作风建设,把反腐败斗争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当前,特别要把组织建设作为突出环节,抓紧抓好。要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切实加强民主集中制的教育,健全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完善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准则。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各级党委都要建立健全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制。必须全面提高现有领导干部的素质,高度重视人才的发现和使用,加快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等重要制度的改革。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2001年9月24日至26日,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全面分析了进入新

世纪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为这次会议着重研究党的作风建设是适时和必要的。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全会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现在,党的作风总的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全党要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在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

设的同时,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全会强调,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核心,以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目标,发扬优良传统,加强思想教育,推进制度建设,解决突出问题,努力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全会强调,党的作风建设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必须把总体要求同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住重点,集中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主要任务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第二篇: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全会研究党建问题一览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回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次中央全会,每届中央委员会都曾召开全会,研究党的建设问题。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的不断探索。sO100

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1980年2月23日至29日,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的大部分议程是关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适应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这部分议程包括:

(一)讨论和通过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增选中央政治局常委;讨论和通过关于成立中央书记处的决议;

(三)讨论和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四)讨论《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改草案)。

全会讨论和一致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准则》共12条。全会认为,这十二条准则总结了我们党几十年来处理党内关系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间同林彪、“四人帮”斗争的经验教训,是对党章的必不可少的具体补充,它对发扬党内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

1983年10月11日至12日,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会议经过认真热烈的讨论,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这个决定,体现了党的十二大的精神,明确规定了这次整党的基本方针、基本任务、基本政策和基本方法。全会认为,这个决定的贯彻执行,必将保证整党工作正确地顺利地进行。

为了保证整党工作的日常领导,这次全会经过充分酝酿,选举产生了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全会号召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积极参加整党。全会相信,经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胜利地完成这次整党的伟大任务,一定能够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一定能够把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推向前进。

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1990年3月9日至12日,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全会认为,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所确定的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各项事业正在健康发展的时候,向全党郑重提出密切党同群众联系的要求,并作出相应的决定,不仅对于实现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实现党在新时期的总目标、总任务,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全会提出,鉴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今后必须从以下七个方面坚持不懈地努力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一)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建立健全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和决策执行程序,保证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人民的利益。

(二)坚持各级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扎扎实实做好工作,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三)坚持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积极疏通和拓宽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

(四)继续坚定不移地加强廉政建设和党风建设,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现象。

(五)建立和完善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制度,切实加强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

(六)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宣传和组织群众,带领群众一道前进。

(七)在党内普遍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教育,增强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

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

1994年9月25日至28日,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全会集中讨论了党的建设问题,并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分四个部分:

一、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二、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三、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四、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全会认为,《决定》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对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全会指出,要按照已有部署,继续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推动全党同志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要继续抓好党的作风建设,把反~斗争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当前,特别要把组织建设作为突出环节,抓紧抓好。要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切实加强民主集中制的教育,健全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完善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准则。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各级党委都要建立健全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制。必须全面提高现有领导干部的素质,高度重视人才的发现和使用,加快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等重要制度的改革。

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

2001年9月24日至26日,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全会全面分析了进入新世纪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为这次会议着重研究党的作风建设是适时和必要的。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

全会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现在,党的作风总的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全党要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在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的同时,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全会强调,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核心,以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目标,发扬优良传统,加强思想教育,推进制度建设,解决突出问题,努力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全会强调,党的作风建设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必须把总体要求同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住重点,集中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主要任务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第三篇: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全会研究党建问题一览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回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次中央全会,每届中央委员会都曾召开全会,研究党的建设问题。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的不断探索。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1980年2月23日至29日,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的大部分议程是关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适应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这部分议程包括:

(一)讨论和通过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增选中央政治局常委;讨论和通过关于成立中央书记处的决议;

(三)讨论和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四)讨论《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改草案)。全会讨论和一致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准则》共12条。全会认为,这十二条准则总结了我们党几十年来处理党内关系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间同林彪、“四人帮 ”斗争的经验教训,是对党章的必不可少的具体补充,它对发扬党内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1983年10月11日至12日,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经过认真热烈的讨论,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这个决定,体现了党的十二大的精神,明确规定了这次整党的基本方针、基本任务、基本政策和基本方法。全会认为,这个决定的贯彻执行,必将保证整党工作正确地顺利地进行。为了保证整党工作的日常领导,这次全会经过充分酝酿,选举产生了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全会号召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积极参加整党。全会相信,经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胜利地完成这次整党的伟大任务,一定能够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一定能够把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推向前进。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1990年3月9日至12日,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全会认为,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所确定的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各项事业正在健康发展的时候,向全党郑重提出密切党同群众联系的要求,并作出相应的决定,不仅对于实现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实现党在新时期的总目标、总任务,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全会提出,鉴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今后必须从以下七个方面坚持不懈地努力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一)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建立健全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和决策执行程序,保证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人民的利益。

(二)坚持各级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扎扎实实做好工作,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三)坚持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积极疏通和拓宽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

(四)继续坚定不移地加强廉政建设和党风建设,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

(五)建立和完善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制度,切实加强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

(六)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宣传和组织群众,带领群众一道前进。

(七)在党内普遍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教育,增强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1994年9月25日至28日,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集中讨论了党的建设问题,并作出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分四个部分:

一、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二、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三、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四、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全会认为,《决定》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对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全会指出,要按照已有部署,继续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推动全党同志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要继续抓好党的作风建设,把反腐败斗争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当前,特别要把组织建设作为突出环节,抓紧抓好。要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切实加强民主集中制的教育,健全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完善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准则。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各级党委都要建立健全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制。必须全面提高现有领导干部的素质,高度重视人才的发现和使用,加快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等重要制度的改革。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2001年9月24日至26日,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全面分析了进入新世纪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为这次会议着重研究党的作风建设是适时和必要的。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全会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现在,党的作风总的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全党要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在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的同时,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全会强调,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核心,以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目标,发扬优良传统,加强思想教育,推进制度建设,解决突出问题,努力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全会强调,党的作风建设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必须把总体要求同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住重点,集中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主要任务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第四篇:改革开放以来重要科技成就一览

1978建立中国蕨类植物分类新系统 1979建成325米高的气象铁塔

1980从东亚大气环流的研究到中国天气预报业务模式 1981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获得成功 1982人工合成天然青蒿素 1983不相交斯坦纳三元系大集 1984冯康首次系统提出辛几何算法

1985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建立 1986发现起始转变温度为48.6K的锶镧铜氧化物超导体 1987“神光”高功率激光装置 1988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 1989研制成功丙纶级聚丙烯树脂

1990“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计

1991我国第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诞生 1992我国新核素合成和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1993北京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获红外自由激光 1994研制成功潜深千米的自治水下机器人

1995“曙光1000”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 1996从准周期介电体超晶格到红、绿、蓝三色激光器 1997在海拔7000米处钻取出最高冰芯

1998在我国发现世界上迄今为止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辽宁古果1999中国首次北极科考

2000超级杂交稻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2001人类基因组“中国卷”绘制完成 2002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

2003中国第—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2004我国首座国产化大型商用核电站——秦山二期核电站建成投产2005青藏铁路全线铺通

2006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建成

第1页

2007“嫦娥”九天揽月中华千年梦圆

第2页

第五篇:基层党建工作问题研究

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围绕“四个全面”定位定向,对照强基本、提功能要求,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不符合、不适应、不协调的现实问题,突出表现在:

1、观念更新不够,思想认识上仍有偏差,缺少真抓实抓严抓的政治自觉。认识上不来,行动就跟不上。“总开关”问题不解决,抓工作就会失去方向和目标。客观来讲,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尤其是其主要负责同志对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有个全新的认识,抓主业、强主责的意识明显增强。但受传统惯性思维和片面政绩观影响,在实际工作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站位不高、认识不深、观念不新的问题,影响着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一是“核心论”认识不足。发展是中心,党建是核心。从“伟大工程”到“全面从严”,我们党把加强自身建设纳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提升到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同步推进。但实际工作中,不少同志还没有真正把党建工作放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层面上去审视、去研究、去定位,缺少理直气壮抓党建的政治底气。二是“基础论”观念不牢。作为伟大工程的基础性工程,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意义重大。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是“长远之计、固本之举”。但由于抓基层打基础工作贵在经常、严在细节、好在实处,效果显现有其潜在性、周期性,不仅需要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更需要足够的耐心和韧劲,相反不少地方和单位舍本求末、应景应点去抓,缺乏长远打算和整体规划,导致基层党建依然“欠账”太多。如县市级基层党建五年规划还是在近两年才启动的,也没有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三是“系统论”思维不够。新的常态下的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基层组织功能重置、机能重建、动能重构的新课题。特别是组织功能重置方面,强化“五个功能”,需要有效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但现实中,有的仍习惯从单向角度去思考问题,跳不出“就党建论党建”的圈子,缺乏多维度、系统化的思维方式,结合抓、统筹抓、系统抓的举措和办法不多,导致一些地方基层党建重点工作推进慢、见效慢。

2、责任目标不清,压力传导上仍有脱节,缺少考责问责追责的硬性规定。一是责任链条“失紧”。从横向层面来看,书记亲自抓、分管同志具体抓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但由于“一岗双责”缺少硬性考评指标,班子其他成员履行党建责任内动力不足,对分管战线和联系点的基层党建工作过问较少、指导不力,影响到党委管党的整体效果。从纵向层面来看,“沙滩流水不到头”,对村(社)党组织特别是一些新领域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职行责缺少有效监管办法,党建责任制“末端”压力传导不够。从联动层面来看,有的地方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坚持不够,党建办、基层办等组织协调机构形同虚设,过分强调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职责,党委其他部门共建责任目标缺少硬性规定,没有真正形成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责任链接。二是考评问效“失真”。近年来,各地各级注重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办法,但实际操作中,由于缺少对应的具体量化指标和衡量标准,落实效果难以考准考实,直接影响到考评“指挥棒”激励导向作用的发挥。有的地方简单采取“一把尺子”量到底,忽视不同对象客观条件的差异性;有的重结果考评轻过程管理,年终“一锤定音”,忽视平时跟踪问效,导致部分党组织对基层党建工作抓一阵放一阵、严一阵松一阵;同时,在具体考评环节中,仍采取听汇报、看资料、查台账等考核方式,忽视从现实基础和长远效益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给弄虚作假留下空间,难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准。三是追责问责“失严”。围绕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各地各级建立健全了一系列配套制度,但实际运行过程中,对制度落实不到位、职责履行不到位等问题,缺乏及时有效地监督制约手段,追责问责机制还不健全,存在强考核、弱问责的现象。相比安全生产、综治维稳等工作,党建工作责任追究的刚性不够显现,在责任主体认定、责任范围界定、责任过失量度上缺少相应的党内政策法规依据。同时,在具体问责过程中,注重强调主体责任人的责任追究,相对忽视了班子其他成员连带责任的“拷问”,影响到“集体管党”合力的发挥。

3、全域谋划不多,整体推进上仍不平衡,缺少联动联建联创的工作氛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各类经济社会组织迅猛发育成长,拓宽了当前基层党建工作新的领域。实现“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高高飘扬”的目标,需要全域谋划、全面发力,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但实际工作中,有的地方缺少通盘考虑,重农村轻机关、重传统领域轻新型领域、重实体轻网络,导致基层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仍有“盲区”和“空白点”。一是新领域党建工作相对薄弱。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独立自主性相对较强,一些业主担心“政治核心”冲谈了“经营核心”,习惯用直接经济效益衡量党建工作,带来这些领域党建工作“两难”问题,特别是一些个体私营企业和松散型社会组织,出现“前建后散、边建边散”的新问题。一些涉外或合资企业由于价值观、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的不同,基层党建工作渗透融合相对较难。同时,社会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互联网+”党建模式、“网络党建”应运而生,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新的挑战。二是区域化党建推进进程相对较慢。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基层党建的工作重心更多转向新型社区,区域化党建成为必然趋势。区域化党建,强调的是共驻共建、共治共享、共推共创,但现实工作中,有的地方把区域化等同于属地化、全能化、行政化,单纯依靠社区党组织力量推动,缺少统筹党建、社会资源的有效机制和办法。三是城乡党建资源整合相对乏力。推动城乡基层党建均衡发展,需要引导更多的城市优势党建资源向农村流动。近几年各地深入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加快了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进程,但实际工作中,共建形式仍停留在给钱给物的帮扶上,存在“重现实轻长远、重输血轻造血、重显绩轻党建”等现象,信息互通、平台互联、服务共享等精准帮扶上还显不够,在工作规划、组织建设、资源配置、教育管理、互助服务、考核评价等制度机制上研究不多,缺少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互融互动性是城乡共建的主要特点,是实现优势互补的保证,但现实中共建双方多是“硬性配对”,交互帮扶的针对性不强,农村党组织大多把自己看成“弱势群体”,被动接受帮扶,助长了一些基层党组织“等靠要”的依赖思想。

4、推动创新不实,功能发挥上仍不突显,缺少提质提能提效的有机载体。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改革创新,着眼点应放在强化基层党组织“五个功能”上来,通过理念、制度、方式、载体的创新,提升政治引领、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但现实工作中,有的“为创新而创新”,搞“名词翻新”,提“空洞口号”;有的不顾各地差异,搞“一刀切”、“同步走”,缺乏深层次的创新,导致基层党建带有“指令性”“跟风性”,相反一些实际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一是组织设置优化不够。落实“两个覆盖”,既要全面,更要有效,关键要实现有效覆盖。但有的重新建轻调整、重组建轻理顺、重有形轻有效,习惯过去条块式管理模式植入组织,新领域一些党组织隶属关系多头交叉,出现“属地管不了、主管部门不便管”的现象。有的探索推行“大党委”区域化党建模式,但在完善组织运行机制、协调所属支部关系、延伸党小组设置上缺少制度规范,影响到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二是组织功能边界不清。省委提出“五个功能”,是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和服务功能细化、具体化。但现实工作中,有的“把基层党建当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基层组织服务功能有其局限性,边界“泛化”、定位模糊,相反容易造成服务的虚化。有的对委托基层代办事项缺少规范,带来基层党组织“过度行政化”的倾向,好事实事抢着办,难事急事推给基层。有的片面强调基层组织服务功能,忽视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教育引导,甚至对基层一些歪风邪气也不敢斗争,弱化了领导核心、政治核心作用。三是组织活动方式不新。外部环境的改变,需要党的组织活动方式转变。但长期以来,一些基层党组织不能适应新的变化和要求,其活动内容和方式大多沿袭传统的周期规律和固定模式,缺乏应有的活力、动力和吸引力。不善于借助新媒体技术来推进组织活动方式的创新,实现组织活动的信息化,加强和改进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创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有效形式。

5、上下结合不紧,落实机制上仍不完善,缺少常抓常推常固的制度保障。一是顶层设计有待进一步加快。对于地方党委特别是基层党组织来说,更多的工作不应该是建设制度,而是需要贯彻执行。近年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党内制度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党内新规,但在承接过程中,落实层面还有个制度“立破改”的问题,原有制度不适应、出台新规不配套,迫切需要上级组织加强基层组织制度创新的工作指导。特别是对基层党建工作中一些共性突出问题,迫切需要从顶层设计层面来解决。如非公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经费保障等需要更明确的硬性规定,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具体遵循,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有效措施等问题。二是指导督导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基层党建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但有的对基层党建客观规律和深层次问题探究不深,对基层好的经验和做法总结提炼不够,在面上推得开的不多。在具体指导督导上,缺乏动态监督、过程管理的长效机制,基层调研沉不到偏远地区、薄弱领域,习惯看“盆景”、听汇报。在党建述职评议中,见述不见评、见评不见议、见议不见用,“年年新举措、年年老问题”,没有真正起到问题倒逼、责任倒逼的作用。三是激励保障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抓基层强基础,需要硬的保障。基层党务工作力量相对薄弱,尤其乡村一级党务人才紧缺。党建经费保障相对缺少“硬杠杠”、“硬支撑”,合理正常增长机制不健全。平台建设缺乏系统、长远规划,投向基层的公共服务资源和设施统筹不够,区域联建、相邻共建等形式探索不多。对基层党建示范创建引导不够,党内表彰的影响力相对弱化,缺少推动基层创先争优的正向激励措施。

下载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全会研究党建问题一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全会研究党建问题一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有企业党建问题研究五篇范文

    国有企业党建问题研究论文导读:制度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程序建设。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程序建设在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程序......

    基层党建信息化问题研究

    基层党建信息化问题研究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首次提出“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主题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主题回顾 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12月18~22日 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二届三中全会时间:1984年10......

    党的十八大报告及十八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决定解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及十八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决定 十八大会议精神解读 1、建成小康 【报告原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

    16大以来党建大事记

    16大以来党建大事记—— 十年改革锻铸辉煌,十年创新谱写华章。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机关党建工作方式方法问题研究

    机关党建工作方式方法问题研究内容摘要:机关党建是党基层组织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建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在推动机关行使领导职能、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等方面发挥......

    民族地区创建党建品牌问题研究(模版)

    民族地区创建党建品牌问题研究中共连南瑶族自治县委组织部课题调研组加强民族地区党的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民族地区的落脚点,它与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执政使命的完成休......

    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问题研究

    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 党建工作问题研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全面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必将随着政策的调整而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