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问题研究
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
党建工作问题研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全面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必将随着政策的调整而产生。如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途径,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是当前农村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事关新农村建设成败的重要保证。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所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对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大力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新农村建设方针,核心内容就是要建设各项事业和谐发展的新农村。而如何领导农民群众实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说,既是艰巨的任务,也是全新的课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必须要坚持做到系统性、全面性和持续性的协调统一,要对新农村建设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统筹考虑。在工作谋划上,既体现现实性又兼顾长远,既有近期打算,也有中长期目标;在工作内容设计上,既突出生产发展又兼顾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区分主次,协调发展;在工作抓法上,既体现突破创新又兼顾整体跟进,形成梯次推进、良性发展格局。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实现由管理向服务的职能转变。农村层基党组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核心,采取何种领导形式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质量。实践证明,市场经济体制下行政命令的管理模式存在着很大弊端,也曾经使群众利益遭受到损失。一方面行政命令难以调动新农村建设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争得广大农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不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新农村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另一方面计划经济时期行政命令整齐划
一、僵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很难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强制命令只能是受到市场的惩罚。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彻底摒弃强制命令的工作方法,把注意力集中到宏观规划引导与提供具体服务上来,重点在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关心困难群众生活、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支持、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想办法、做文章、搞服务,从而推进农村的和谐社会建设。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工作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时,税费改革后,农村工作又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不仅给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新挑战,也对农村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新农村建设要求上看,当前农村党员干部应具备这样几种能力:一是要具有洞悉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超前谋划、科学合理安排工作的能力,工作具有前瞻性、科学性;二是要具有研究破解复杂问题的能力;三是要具有一专多能的“T”型知识结构。既有发家致富的一技之长,能够发挥带头致富与带领致富的功能与作用,又具有参与社会管理所必需的广博的知识层面。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重任。
二、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次变革,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必然会给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带来阶段性的不适应,通过调查分析我们感到:
第一,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任务认识不清,缺乏思考,创造性工作能力不强。调研发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支农政策,转变基层党组织工作职能和工作方式方法,等等。这些大道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都知道,但具体到究竟该干什么、怎么干,思考不多或很浅。甚至有些人说:“那是上级党委、政府考虑的事,上级怎么说,我们怎么干就行了。”多数基层党组织都习惯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你说我干,层层下指标、落任务,“照单抓药”的模式化工作法,对工作缺少超前思考和研究,工作的自主性、创新性不强。
第二,农村社会阶层和党员构成的复杂化、多样化,使农村党建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伴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化和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农村党员队伍无论从结构、分布、特点以及思想意识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以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为代表的新的农村社会阶层党员的产生,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半工半农的混合型从业者,离土离乡长年在外流动的“打工族”,老弱病残党员比例递增,等等,使党员的构成复杂化、多样化,群体性党员特点与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流动党员身份的差异性,居住的分散性,流动地域的广泛性,从业领域的多样性,以及流动数量急速上升等特点,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农村党员整体功能带来了很大难度。
第三,日趋窘困的乡村经济状况,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缺乏必要的动力支撑。目前,乡村维持运转基本依靠国家财政的转移支付,多数乡村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而国家转移支付仅够维持职工开资和正常办公支出,对于搞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农民根本无力承担。勉强进行的也都欠下了巨额债务。据调查显示,全市78个乡镇中,有债务的61个,占78 %,债务额在200万元以上的53个,占乡镇总数的64.6 %。某乡镇债务总额近2000万元,该镇年财政收入近60万元,不吃不喝需35年才能还清。而村级集体的债权债务关系更是错综复杂,并且从政策性因素看,目前尚无化解的条件和可能,既便能够化解,债务大于债权的村仍占多数。
乡村产生巨额债务的主要因素:一是多年前搞乡村办企业时的债务沉积,由于无力偿还,导致债务逐年增长;二是不切实际的盲目搞基础设施建设,修桥、修路、建楼,远远超过了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三是政策因素的影响。以村级债务为例,农民欠村集体的政策不允许收、不允许用直补抵扣,而村集体债务却因要付利息而逐年增加,导致债务额越来越大,而且实行转移支付后,村里根本没有资金来源,也无法偿还债务,只能任其越滚越大。目前,乡村现状是只能解决吃饭问题,根本无力投入发展。在这样的基础和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要求和期盼将异常艰难。
第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已经成为加强农村党建工作、建设新农村的主要瓶颈。当前乡村党员干部中计划经济时期培养成长起来的仍占大多数,特别是在领导层面,年轻干部、具有新型知识结构干部相对较少,高学历、低能力现象较为普遍,班子整体领导能力不强。
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干部选任机制不够灵活,班子结构不尽合理。目前,在基层干部选拔任用上论资排辈还占据主导作用,从一般干部成长到乡镇“一
把手”要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每个职位需要干几年似乎都有了潜规则,这些都限制了优秀年轻干部的脱颖而出,挫伤了工作积极性。同时,也使班子结构性年龄偏大,虽经几次改革的“一刀切”,但平均年龄却始终居高不下。二是乡村干部待遇偏低,难以吸引真正的优秀人才。以村干部为例,村书记年工资为4000元左右,其他干部年工资在300至800元不等,并且没有涨幅机制,被村干部形容为“多年一贯制”。这样的工资待遇,很难对优秀人才够成吸引。三是剩余劳动力转移,造成了农村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据统计,全市共有农村流散党员10760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3.2%。他们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年纪轻、头脑活、有胆识、有能力的党员,这部分党员的流失无疑是对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的削弱。甚至一些村已经成为老弱病残者的留守处,个别村支部班子平均年龄超过50岁。四是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针对性、实用性不强。主要体现在理论培训、学历培训过多,而实用技术培训、业务知识培训相对较少,客观上造成了高学历、低素质现象。
三、建设新农村形势任务下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农村工作的核心任务,研究加强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必须围绕服务促进新农村建设来进行。
(一)加强乡村两级班子建设,打造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领导力量。乡村班子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打造一支强有力的乡村班子队伍是实现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加强乡村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增强执政为民的服务意识。一是抓好政策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学习和运用政策理论的自觉性,增强对党的政策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适应建设新农村的要求。二是加强经常性教育。坚持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做好经常性教育工作。切实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思想认识问题。三是搞好典型教育引导。积极培养、树立、宣传乡村干部中的好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
第二,抓住乡村党组织换届选举的契机,配优配强乡村班子。今年8月份乡镇班子统一改选换届,明年村班子也要换届。要结合换届改选改善乡村班子结构。一是选好配强“一把手”。目前,我市78个乡镇全部实行了党政“一肩挑”,38.5%的村书记和村主任实行了“一肩挑”。实行“一肩挑”增加了“一把手”的责任和工作压力,也对“一把手”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干部的全面考察了解,真正把那些政治素养过硬,熟悉农村工作,考虑问题周密,具有驾驭全局能力的优秀干部选拔到“一把手”岗位上来。二是把好调整关。采取不同方法,对乡镇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对2005年政绩考核为较差档次的,可视情况免去领导职务;对年龄较大或身体状况不能适应乡镇工作且不适宜安排其他工作的,可改任非领导职务;对任职年限较长的,可实行轮岗或改任非领导职务;对空出职位可采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择优录用。三是优化班子结构。合理确定班子职能分工,推行交叉任职和“一肩挑”,减少班子人员,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一般不超过6名,村班子成员一般不超过5名。本着适度年轻、弹性管理、梯次配备的原则,优化乡村班子年龄结构,力争每个乡村班子配备一名30岁左右的年轻干部。
第三,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逐步提高乡村班子成员的能力素质。一是实现教育培训制度化。省、市都制定了《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采取分级负责、分期分批的办法,对乡村干部开展教育培训。培训包括岗位能力培训、专题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学历培训等方面内容。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共
培训乡镇干部3606人次,举办各类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128个,培训村党组织书记2134人次。今年初,市里还组织33名乡镇党委书记赴苏州学习新农村建设先进性经验。二是开展针对性教育培训。突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和实用性。注重搞好专题性、专业性教育。三是强化实践锻炼。选择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采取上派、下派、外派等多种形式,到特殊环境和关键岗位接受实践锻炼,使干部在实践锻炼中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掌握先进经验。
第四,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工作动力。一是健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乡村实行“一肩挑”后,“一把手”权力加大,监督难度也随之增加。要综合运用党组织监督、班子成员监督、专职机关监督、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等手段和途径,加强对“一把手”在人事任免、财经审批和重大事项决策上的监督。合理安排班子成员的职责分工,坚决落实民主集中制度,避免“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造成权力失控。二是不断增加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多年一贯制的低工资待遇很难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村班子。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大投入,逐步提升村干部的工资水平,可采取提高工资标准、实行浮动工资制等措施加以解决。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可通过为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以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增强村班子的吸引力。磐石市作为我市的试点单位,正在着手研究解决村干部工资待遇和养老保险问题。三是在政治待遇上,对工作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村干部,要大张旗鼓地给予表彰奖励。对符合条件的优秀年轻村干部,可招收为国家公务员,特别优秀的可破格提拔为乡局级领导干部,以此来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动力。
(二)激发农村各级党组织创建工作动力,发挥“三创两建”活动的载体和平台作用。“三创两建”是农村党建工作的总载体,也为农村其它工作的开展搭建了平台。抓好新农村建设、抓好农村党建工作,必须充分发挥“三创两建”的载体优势,切实解决各级党组织抓创建工作中只重两头、缺少过程、动力不足的问题。第一,建立完善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一是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建立以“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全责,相关部门直接抓落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二是实行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让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真正参与进来,重视起来。三是落实督促检查机制。各级组织部门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调度、检查、指导,使各级党组织始终抓紧创建工作不放松。四是实行目标管理机制。各创建单位要有总体创建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达到有思路、有目标、有措施、有责任人标准。五是严格兑现奖惩制度。对思想上高度重视,措施上坚强有力,效果上扎实明显的创建单位党组织和创建责任人,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对工作不积极、不主动,效果不明显、群众不满意的,要提出严肃批评,限期整改。真正做到干好干坏、干与不干有差别,要让每名创建参与者有触动。
第二,注意找准不同创建层面的工作切入点,实行分类指导。分类指导是深化创建活动的必然选择。三级五个层面的创建单位,工作的范围、性质、特点和途径都不相同,笼统地抓很难符合工作实际,也难以有操作性和实效性。这就要求在工作指导上要逐个层面的研究分析,把握各创建层面的工作性质和规律,找准工作职能和新农村建设任务要求的结合点,分别提出不同创建措施和任务目标,分类进行指导。
第三,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为各层面开展创建工作搭建平台。防止一般号召、自然发展的倾向,就要着力研究既有推进实效又体现活力的措施载体。我们在这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有效的工作措施,如,每年确定一定数量的各层面创建示范单位
予以表扬通报;各县(市)区分别选择一个层面或一个专项工作重点探索经验;进行骨干培训;推动站村联创;组织开展党员科技传播、党员先锋岗、党员干部与产业大户“捆绑式”发展,等等,都在一定层面和范围内激活了创建工作,为各创建单位和广大党员提供了创建的空间和舞台。
第四,运用典型引路,实现抓点与带面的有机结合。深化创建活动,应强化用典型指导工作的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典型经验,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三)探索创新农村党员分类管理的措施和办法。建设发挥好农村党员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作用,是当前农村党建工作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针对农村党员层次性越来越明显,群体性特点差异加大的实际,我们认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应顺应形势发展,紧紧把握住凝聚力、影响力和覆盖面这一主题,实行分层分类管理:
第一类是核心层群体,即村级党组织班子成员。这部分群体是农村党员队伍的核心力量,应当要高标准、严管理。并通过培养、输入、稳定等各种措施,始终保证在农村有这样一个精英群体。
第二类是骨干群体。每个村都有一部分农村党员致富能手,还有一部分思想素质比较好的党内活动骨干。这部分人是我们通过狠抓“三个培养”工作,要着力培养壮大的群体。年初以来,为培养壮大农村致富骨干群体,加强了在农村“双优”(优秀青年、优秀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工作,对“两优”人员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建立档案,确定联系人,进行跟踪教育和考察培养。力争实现平均每村每年发展“双优”党员1名以上,没有连续两年不发展“双优”党员的空白村的目标。
第三类是基本成员群体,即农村普通党员、老弱病残党员。对这部分党员要从实际出发,具体人员具体分析,不提过高要求,有的党组织与他们保持必要的联系,有的力所能及的发挥一些作用,有的组织上要给予关心和照顾,对他们的“三不”方面的确认和处理要慎重。
第四类是流动党员群体。这是一个新兴的特殊党员群体,对这部分党员的教育管理应立足实际,弹性管理,不提过高或难以执行的要求。如,流动党员外出时间较长的可预交季度或半年党费;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重点放在外出前相关知识培训、节假日返乡汇报思想工作情况、七一电话联系沟通等形式上,等等。要切实把该管的管死,该放的放开。在管理责任上,我们觉得从目前实际情况看,暂时还应突出流入、流出地双重管理,以流出地为主,逐渐过渡到以流入地为主的模式。因为目前农村流动党员的组织意识、纪律观念和就业形式都很难实现以流入地为主的有效管理,流入地接收和管理上也要有一个过程。
第二篇: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农村改革和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如何搞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农村基层组织现状
目前,我乡共有个行政村5个,有农村党支部4个,通过实行村支两委交叉任职,村干部基本上由党员担任,使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进一步巩固。总的来说,经过近几年全乡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我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步。主要表现在:
一是党员干部队伍仍然在农村起着领导核心的地位和先锋模范作用。大多数村支部在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支部书记起到“领头雁”作用,能围绕党的工作中心,一如继往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规范制度建设,把好了“入口”关。使党的基层队伍永葆青春与活力。乡村两级都建立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发展党员严格按照“四制”,即发展党员票决制、公示制、审查制、责任追究制,从制度上完善了入党程序。
三是村级班子结构得到优化。充分利用村“两委”换届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村级班子的优化,把一批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高、双强”型人才选拔进了村级班子,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改善。
四是村级管理日趋规范。各村普遍建立健全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财务公开等制度,坚持大事和群众商量,村务向群众公开。
五是后进贫困村治理整顿取得明显成效。我乡采取部门包村、强村带动、机关干部下派、联村共建等一系列有效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后进贫困村班子软弱、工作被动、思想落后、致富无门路等各种困难和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我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方面还有待提高。随着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选举制度的不断推进和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全面推行,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明显增强,这给农村基层组
织建设注入了活力,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村干部执政能力不强、个别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
2、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近年来,虽然采取远程教育等措施加大了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也从发展党员向年轻化、知识化青年农民倾斜,但这些工作还远不能带动整个党员队伍面上整体素质的提高。从整体上看,仍然存在着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接受能力差,观念更新慢,能力弱化等问题。党员队伍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大多数比较欠缺,严重制约了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主要原因:一是个别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教育管理方式陈旧落后,缺乏吸引力和创造力,创新的手段和方法不多。二是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难度加大,特别是居住较为分散的村,因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组织党员学习培训难度较大,农村党组织想管却因客观条件限制又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三是农村党员后备力量不足,培养发展党员存在“矮子里面拔高个”现象。随着时代的变迁,价值观念的变化,农村大部分有一定文化,脑子比较灵活的青年都外出务工或经商办企业,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实型、老年型、老化型的人,培养发展党员缺乏应有的后备人选;也有极个别支部书记思想观念有问题,担心发展新党员会对自己的位置有威胁,长期不
发展党员,导致党员队伍老化,严重影响了农村党员队伍素质的提高。
3、少数村工作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民主政治建设还不够完善。在讨论村中大事、村务管理和财务管理时,工作方法简单,群众的正当权益和合理要求往往得不到及时保护和满足,有的对群众关心的重大事项公开不够及时、彻底,导致群众疑心,引起干群关系紧张。个别村党组织对基层的一些工作关系把握不准,协调不顺,如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与村委会村民自治的关系、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村民自治的关系、组织调整与依法罢免的关系等的问题日益突出。需要我们在农村基层组织设置形式和活动方式上加以深入研究和探索。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就一无是处,任何盲目乐观和悲观的态度都是不可观、不科学的。从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角度看,把问题考虑的充分一些,对于今后解决问题有百益而无一害。基于此,我们必须及早找到解决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金钥匙”,为全面加快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三、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支部书记的配备要优化、管理要创新。从不同层次、不同行业采取“两推一选”、“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组织调配聘任等方法让素质高、文化高、品质好、能力强、有奉献和创业精神的优秀人才担任村支书。同时,建立工作激励约束机制,对他们的工作实行绩效考核,工资由固定和浮动两种组成,成效突出的,则浮动部分工资就要高于一般的,并且创造机会对工作能力强、业绩好的村支书实行聘任为乡镇级领导干部。
2、抓载体,搭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首先要扎实抓好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确领会和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突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着力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确保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同时,农村党组织建设要多开展一些结合和服务于农村经济的主题活动,在乡建立为民服务中心,在村建立为民服务站,组建党员为民服务工作队等,以不断丰富村党支部的活动载体,创新活动方式和内容,为党员干部、群众搭建学知识、受教育、提素质的有效平台。
3、在党内建立完善一套针对党员的保障机制。一是给予关爱。着眼于党员最关心、最急需解决、通过努力又能够解决的问题,强化技能培训,提供致富信息,拓宽致富渠道。二是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政治权利。结合新时期基层党员思想状况的变化,及时提出“不让一个支部落伍、不让一名党员掉队”的党建工作理念,在强调党员责任、义务的同时,紧扣基层实际情况强调保障党员的各项民主权利,有效激发了党员的内力。
4、大力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要进一步健全农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规范村“两委”的具体职责和工作程序,保证村民自治健康发展。要抓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务公开等有效措施的落实,切实保障村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激发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
5、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切实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只有坚定不移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要立足现有,充分发挥农村集体房屋、设备等闲置资产,以及土地资源广阔的优势,积极引进项目和资金,盘活现有资产,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收;要追求应有,善于培植和壮大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形成专业生产基地,增加集体收入。同时,要按照资源优势和乡位优势的要求,建设龙头加工型企业或经济合作组织,科学合理地确立适合本村本地发展、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优势项目,通过示范引导,联村发展,不断做强做大,促进农民稳步增收。
第三篇: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缺人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工程受到制约。从笔者的调查结果来看,班子的总体评价不高。在被调查的村支书中,37.4%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调查显示,只有4.3%的被调查者认为村“两委”班子“充满活力、凝聚力强、战斗力高”;50%的人认为“创新意识不足、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凝聚力一般”;19.6%的人认为“工作力度软弱、组织涣散”。在对“影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是什么?”的调查中,选择“个人素质不高”的最多,达到50%。这说明“领头雁”工程受到制约。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农村人才储备不足,选择范围较小,人才难觅。农村党员的老化和家族化现象影响了农村人才的储备。农村党员队伍总体年龄偏大,以廊坊市为例来说,尽管其经过为期一年的“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推进年”活动,35岁以下党员也仅占到16.1%,且多集中在发展条件较好的村街。而在发展条件中等及偏下的村街,青年人普遍缺乏入党的愿望,党组织也缺少发展新党员的动力。在“对当前优秀农村青年入党情况”的调查中,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农村优秀青年入党不够积极,人数也不多。在所调查的一个村中,已连续8年没有发展一名新党员了,村委会4名成员中,也只有会计一人是党员,村支书缺位。农村党员的家族化现象也非常明显,由于农村经济活动的分散,村民之间,尤其非家族村民之间接触、了解不多,使得有些优秀的青年人难以被及时发现和培养,加上以往新党员的发现培养必须要求有老党员作为其介绍人,因此往往家族青年发展较多。换届选举中明显的家族化趋势影响了农村带头人的选拔。调查发现,班子成员往往会利用公权力为自己或直系亲属在房屋修缮、村集体各类“工程”承包或岗位聘用等方面提供便利。第二,农村干部待遇较低、工作难度大,人才难留。随着2009年农村干部基础职务补贴财政支出制度的实行,村支书、村主任的待遇从每月150元增长到880元。虽然增长幅度不小,但和在外经商、打工比较起来还是偏低。工作待遇低、难度大,社会地位也不高,又有养家、养老等后顾之忧,因此对于农村人才来说,还是缺乏吸引力。许多创业有成的农民企业家不愿意当村干部,使得农村干部选拔渠道不宽,整体素质提升缓慢。
缺资金——村街集体经济的薄弱使基层组织的执行力受到制约。由于自然条件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除一些城中村、城边村及资源相对丰富村,靠以地生财、资源生财,集体有一定经济实力外,相当一部分村街经济基础薄弱。特别是税费改革后,各市县政府都相继取消了原本是用于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公共品的各种收费、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代之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这一政策在村街实施的效果始终不佳,有95%的村庄基本上从来没有实施过这一政策。在农民看来,国家已禁止向农民收钱,村干部却
还要收钱,有想捞一点的嫌疑。目前,70%的村街都留有在税费改革前形成的村集体债务,村集体收入的整体萎缩,使得村级财务更加困难,还债无望。这使得村党组织在发展公益事业、提供服务方面力不从心,在依法管理村务方面明显力度不够,缺乏管控能力。
缺机制——缺乏科学、高效的村级工作运行机制,制约了农村民主进程。农村民主进程的推进是大势所趋,同时也是抑制村干部****的有效方法。但是从农村民主进程推进中暴露的问题来看,村级工作运行机制与民主进程的推进还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村务公开形式化,民主议事、民主监督缺失。调查发现,有些村的村务公开黑板成了摆设。公布的内容也大都无关紧要。在换届选举年,村内矛盾高发和频频激化的现象说明,农村基层组织日常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还远远不够。因此,自上而下监督村基层组织,建立一个好的工作机制势在必行。
缺方法——基层党建工作方法简单,制约了基层组织素质的提高。县乡两级党委虽然明确了自己的地位与责任,但在当前复杂的农村形势下,对抓党建的有效方法研究不够。方法简单陈旧,表现出:重说教、轻引导,重约束、轻激励,重管人、轻管事,重布置、轻落实,重培训形式、轻培训内容等问题。农村干部工作方法单一,工作方式不够灵活,存在着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这说明对村干部进行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农村基层党建应对之策
以“两委”换届工作为契机,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选拔和培养“领头雁”是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把好农村“两委”换届关。在农村“两委”选举工作中,主管领导要从事关新农村建设事业成败的高度,把换届工作做细、做实,提高换届选举的质量。对候选人要考察,对选举要监督,坚决杜绝贿选或是黑恶势力对选举的控制,杜绝有明显劣迹的人混入干部队伍。第二,从县乡工作人员中选拔合适人员主持村支部书记的工作。对连续两届工作没有起色、“两委”成员不全、尤其是党组织书记缺位的落后村,要从县乡工作人员中下派干部主持工作。第三,进一步推行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尽快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一要适度增加数量,达到每村两名以上;二要使之作为日后年轻人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优先条件;三要落实待遇,完善奖励机制;四要做好前期培训,中期指导、检查和后期总结。逐渐使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像到城市、城镇就业一样成为一种常态。第四,创新工作机制,壮大党员队伍,培养后备人才。改变农村党员队伍老化的现状,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党员家族化的问题。要改变由老党员推选新党员的模式,代之以由党员、村民代表共同推荐,扩大推选范围。
树立“大党建”观念,把农村党建和经济发展一起抓。只有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解决发展问题,才能提高其执行力。第一,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高自身造血功能。针对当前部分农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认识不足、能力不足、存在畏难情绪的情况,县委要发挥其指导作用,召集专家、企业家、基层党委、村街代表等,结合本县经济发展的实际,遵循市场化运作规律,共同谋划和扶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第二,用好国家专项支农资金,使“财尽其用”。近几年,国家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一路走高,从2006年的3397亿元到2009年的7161亿元,短短几年,已经翻番。在目前农民还不富裕的条件下,农村的公共品供给还是主要依赖国家财政的转移资金。因此,县、乡、村各级领导要及早谋划发展,做好前期的项目申请,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监督和验收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专项资金的效用。第三,县委带头,认真做好“后进”的转化工作。一是建立县直机关村街联系点制度。二是建立乡镇基层党委包片制度,及时了解各村情况,并反馈给县直机关联系人,研究解决对策。三是建立村街干部包户制度,帮助困难户解决实际问题,谋求家庭经济发展。第四,保护和促进村街私营企业的发展,鼓励他们在促进村民就业、公益事业发展、增加集体收入中多作贡献。调查中发现,有纳税百万元以上企业(尽管是私企)的村街,村民生活水平和村街公益事业发展都相对较好。县乡党委对企业的贡献应以适当的形式给以确认和奖励,以保护他们热心公益、服务乡里的热情。
规范村级工作运行机制,用好的机制来“管人”和“留人”。好的制度需要科学的运行机制加以落实。第一,要落实“四权分离”制度,推行“公职化”管理模式,用好的机制来“管”好人。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等群众性监督组织,实行决策、办事、理财、监督“四权分离”,实行一事一议制度,实现农村工作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探索推行农村干部“公职化”管理模式。第二,建立“一定三有”激励保障机制,用好的机制留住人。对于优秀的“领头雁”不仅要关心和爱护,而且要建立激励机制。要尽快推行“定职责目标、干好有希望、收入有保障、退后有所养”的“一定三有”激励保障机制。做法主要有:一是落实职责目标;二是落实现任干部和离任干部的生活补贴;三是落实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制度;四是在农村养老保险基础上,还要逐步研究落实农村干部养老待遇,以解决其后顾之忧。
深入实施农村干部“素质工程”,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一,要完善党组织书记任职资格和村委会主任岗位素质培训。培训内容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思想道德培训,二是基本知识培训,三是工作方法培训,探索发现科学的工作方法。第二,加大培训投入,组织农村干部走出去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参观学习时,要注意针对性问题,因此需要根据村街发展情况对村街干部分类,为每一类村街干部选择合适的参观对象,以达到效仿、借鉴的目的。
第四篇: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XX区XX办事处XX村——XX
市农村两委干部培训已经结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XX要求参加培训的基层干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组织协调、化解矛盾和发展经济的能力,切实推动后进村转化升级。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日常工作和重点工作双项目标管理为手段,突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为推动全市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明确方向,围绕农村抓党建
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农村经济是广大农民的最大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关键,只有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来抓党建,农村基层党建才有着力点,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拥护。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少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失去了凝聚力和感召力,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甚至受到削弱,党的先进性难以体现。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一些基层党组织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发展农村经济是村委会的职责,脱贫致富主要是农户自己的事情,从而放弃了对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有的农村党支部虽有带
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但找不到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新途径,缺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办法,不具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村经济的本领和能力;有的党员干部只想着自己致富,没有想到带领群众一起致富,因而工作打不开局面,经济发展上不去,导致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威信下降,战斗力减弱。
为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我们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决克服就党建论党建、脱离经济抓党建的思想,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农村党建的中心任务来抓,并用发展取得的实际成果来检验农村基层党建的实效。各基层党组织按照市委的要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树立起了发展是第一要务、带领群众致富是自己应尽的职责等思想。
二、突出重点,提高领导班子执政能力
火车跑的快,全靠头来带。实践证明,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作风正派、团结协作、素质优良的领导班子是干成事业的基础。加强党委班子自身建设。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逐步建立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在日常工作中,坚决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遇到重大问题实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决策制度,做到了“顾大局、谋发展、为群众”。以党性实践活动为载体,努力发挥党员干部
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重点抓四个方面,第一,抓学风,促进观念转变。第二,抓制度,增强纪律意识。第三抓落实,推动各项工作。第四,抓服务,打牢群众基础。抓思想政治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坚持每月一次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在学习内容上,以政治理论教育、党的宗旨意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市场经济知识教育和法治教育为重点,采取专题讲座、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的方式,针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培训。确保上级党委的决策能及时有效地贯彻执行。通过学习,真正掌握了理论,拓宽了视野、启迪了思维,增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抓住关键,发展农村党建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因此,带领广大群众一心一意奔小康就成为基层党组织的中心工作。基层党组织只有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才能凝聚人心,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主要看干部”。只要把支部配强了,干部选好了,党员队伍壮大了,发展农村经济就有了组织者和带头人。因此,市委要求农村党建试点村切实改变消极、被动发展党员的状况,积极主动地做好发展党员的工作,把那些有文化、有本事、年富力强、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人吸纳到
党组织中来,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四、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XX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严格按照上级领导意见,在各级党组织的积极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在党员管理教育方面,一是流动党员、务工经商党员和老弱病残党员“三主动”形式体现不够;二是就学习抓学习,电教化内容形式少。
2、创造性开展活动不够,党员学习和开展活动的形式不活。
3、由于我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缺乏经济收入来源,创办服务项目的力度不大。
第五篇:2017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推荐]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今年以来,我村党建工作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不断推进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迎难而上,认真查找在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抓党建,促发展”为突破口,力求在方法上创新,突出重点,扎实工作,为确保全年工作任务的完成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党组织建设,提高班子整体素质
1、积极开展学习教育培训活动。推进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完善学习议事、决策活动等制度。我村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作为我村党的建设的一项甚础性工作来抓,不断完善党员经常性教育的长效机制。结合发展形势和工作实际,村党总支部依据镇党委的指示,扎实推进党员教育培训工作。
2、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为切实加强我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保持党员先进性,我们认真做好了党员的发展工作,一年来我们本着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质量的原则,今年办理了5名同志的转正手续,吸收1位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培养1位同志为入党积极分子,确保党员队伍年轻化,使党的组织更具战斗力。
3、切实开展农村基层治理,规范议事会运行程序。认真组织实施“四议两公开”。将维护农民基本权益、集体资产管理、发展集体经济和本村公益事业等村级重大事项,以及与多数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组织实施。
4、认真推行公开制度。本着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公开的内容上,紧紧围绕党组织概况,发展党员情况,工作计划及进展情况村务、财务等党员群众关心的情况,确保党员群众对党务村务、财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着重体现了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的实效性。
5、切实加强党员队伍的管理。一年来,我村采取有效的措施,突出抓好我村党员和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加强党员队伍管理的有效途径。扎实开展党员民主评议活动,按照标准,通过党员述职,党员互评,领导点评,群众测评,党员评议等步骤,将党员评定为优秀党员、合格党员,不合格党员,实行表彰和处置,促进全体党员积极向上,开拓进取,上岗履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6、大力开展远程教育,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科技、文化素质。针对党员群众参与意识难提高、应用技术难普及、管理服务难到位、综合作用难发挥等问题,我村远教工作实行专人管理,大学生村官作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职操作员,负责远教开展工作。及时收集群众对近期远教播放内容的需求意见,确保远教信息播放有的放矢,实现“人人学远教、人人用远教”的局面。
二、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1、坚持以公示化的方式切实加强阵地建设,实行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面向社会公示制度,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村党总支成立了检查小组,对全村内党员干部进行监管、监察,相互督促,并对基层党员干部组织分期培训,对农村基层干部开展任前谈话,开展农村基层干部述职述廉。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廉政教育,使村“两委”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观念,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工作责任制。为了进一步夯实我村社会和谐基础,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党委政府检查的作用。一年来,我村以“党风廉政建设”为专题召开了4次专门会议,并设立了一个专门工作小组。
3、村党总支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管和使用,做到了专款专用,严格按照报账程序,有效杜绝了我村恶性事件的发生。
4、全面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执行村级财务镇管理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5、在重大事项决策上,坚持民主议事会制度,必要时召开扩大会议,邀请村民代表和勤廉监督委员会成员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提高村委会议事制度的公开性和透明度,重大事项采取票决制。
三、深入开展“党员群众进网格服务”的活动。
按照镇党委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建立组织、制定计划、设计载体,扎实推进活动开展。
一是合理划分责任网格。以辖区村民小组为依托,村民集居生活状况为依据,划分五个区域、47个网格,在每个网格区域内配置相应的服务团队,适时采集网格内农户的情况,对网格内的农户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服务,为村里的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全村有58个村民小组,分成5个片、47个网格服务团队,另设综合服务团队1个,涵盖现代农业、综合维稳、医疗计生、便民等四个方面。
二是合理配备组团人员。为使网格化管理服务真正发挥作用,村两委对每个管理服务团队的人员构成,依据服务内容、服务范围,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做了研究和调配,并结合党员“双带双创”等活动,整合资源,合理搭配。其中村综合服务团队由联村干部、村班子成员、驻村指导员、大学生村官、医生和现代农业中的年轻带头人等17人组成,每个网格服务团队由1名村班子成员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网格内的农户进行调研走访,收集和处理村民所反映的问题和意见。
三是建立为民服务体系。为了做好群众的各方面工作,畅通信息渠道,提高掌握信息的敏感度,真正了解村民盼什么、要什么,村两委会根据随时变化的情况,随时调整工作策略,及时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为民分忧,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确保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村里还相应规范了服务内容、服务程序,改善了原来的服务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了村民的肯定。
四、着眼民生办实事,我们坚持以“深刻领会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争创新业绩”为主题,将承诺的事项一件一件地抓落实,大办惠民实事,谱写发展新篇。
1、投资30多万元,对原有的道路进行了修复。
2.投资20多万元,对曲塘泾、钱泾塘进行河道清理。
3、贴补12万元为2400个村民缴纳了合作医疗保险。
4、每月定期发放80周岁以上老年曾老金<全年累计发放15多万元>,精心组织安排60周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一系列关爱活动的实施,让全村老年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安度幸福晚年。
5、落实帮困资金,关爱弱势群体。现在全村有28户低保户、4户低保边缘户,在节日期间对困难老党员、孤寡老人进行慰问,对生重病、家庭生活困难的村民及时了解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临时救助,2017年共有21户家庭进行了临时救助,救助金金额22000元左右;年终对大病人员分别做好摸底工作,及时做好救助工作,解决他们的临时困难。对贫困学生的家庭做好摸低调查工作,尽量帮助他们结对,来解决他们的生活学习费用;及时做好每年低保标准2倍以下贫困学生的摸底工作,今年有8名贫困生符合2倍以下条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来切实解决困难村民的生活。
6、对全村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全面配套。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惠及全村群众,深受群众好评。
以上就是2017的党建工作述职汇报,请领导指正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