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施“聚合力工程”的意见
当前,我区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开放程度逐渐增强,经济结构发生深层次变革,社会结构分化重组。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呈现多样化,不同利益群体出现多元化,各类资源由高度集中逐渐转向分散,区域特点十分明显。因此,开展地区性党建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优势,聚集和整合我区区域范围内各类组织、各种资源和社会力量,必将为推动我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把全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推动我区“三化”、“四区”奋斗目标的实现,促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办好一届出色的奥运会做出贡献。区委决定,在全区实施“聚合力工程”。
“聚合力工程”是指基层党组织通过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建立凝聚基层组织内在动力,整合各类政治、组织资源和社会力量的工作机制,进而形成在区域范围内推动事业发展的合力,领导、保证和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快速发展。
一、实施“聚合力工程”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实施“聚合力工程”,是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增创我区发展优势,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是全面加强和改进我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载体;是紧密结合我区区域性特点,开展地区性党建工作的重要举措;是深入探索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具体实践。
2、实施“聚合力工程”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全区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3、实施“聚合力工程”的工作目标是:围绕中心工作,适应发展形势,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及时调整组织结构,转变工作方式,拓展工作领域,创新活动载体,完善工作制度,探索活动规律,健全工作机制,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工建工作,充分发挥凝聚力量、整合社会的政治功能和组织优势,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深入开展社区党建工作,推进城市社区建设
4、社区党建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完善社区组织体系,认真研究社区党组织的工作职责,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拓展社区党建工作领域,探索开展区域性党建新途径,实现对社区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建设这一中心任务进行,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组织和社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5、建立完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纵向上建立街道党工委(地区党工委)、社区党组织、所属直管党员的垂直管理体系。横向上建立街道(地区)范围内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社区范围内党组织参加的党建协调分会、在职党员联络站三个层面的协调工作机制,进一步扩大社区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
6、推动各类群众组织的健康发展。社区党组织要密切关注群众性学习、娱乐、健身等团队组织和民间组织,帮助他们建立、修改和完善相应的章程;有条件的帮助其建立党组织,通过由党员担任群众性组织负责人等办法,加强对各类群众组织的政治领导。在群众自发组织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队伍中,要通过让其中的党员发挥骨干作用来增强党的工作的影响力,促进群众组织的健康发展。
7、培育和发展社区服务组织。街道(地区)、社区党组织要根据居民生活需要,有针对性的引进、培育和发展社区服务组织和服务项目,并对其行为进行监督。要加强社区服务组织的党建工作,有条件的要建立党组织或联合党支部,并开展经常性活动,促进社区服务组织健康发展。
8、进一步推进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区党组织要按期换届选举,使之具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要充分尊重党员权利,确保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社区重大决策要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要采取多种形式,建立相关制度,让党员更多的参与党内事务、社区事务和群众工作。指导社区居委会制定和完善居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决策程序,积极引导和组织社区居民代表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使居民群众真正成为社区的主人。
9、抓好社区党建示范社区建设。党建示范社区重在建设,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在探索社区党组织的工作机制和推动社区组织的进一步完善上下功夫,开辟新途径,总结新经验,发挥示范社区的辐射作用,推动社区党建工作深入开展。
三、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10、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这一中心任务进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证我区农村改革和发展目标的实现,充分发挥乡、村党组织在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11、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建立健全“七个工作机制”:农村基层干部选拔管理机制;农村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物质保障机制;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和经常受教育机制;乡村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村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以“强村富民手拉手”为载体的整合各种力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促进机制;乡域范围内各类党的基层组织的联动机制。
12、切实选好配强乡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提倡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进一步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确保村级组织后继有人,特别是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乡村更要拓宽渠道,广纳人才,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和储备。村企联合支部的负责人可以由村企业中的党员干部担任。
13、密切联系群众,树立服务群众的工作作风。继续实行区、乡领导联系乡村制度,联系农户制度,掌握民情,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和完善干部值班制度和接待来访制度,一把手接待原则上每月一次;建立重点帮扶责任制,各乡要以城市化进程较快的村、经济落后村、群众思想问题突出的村为重点,设立台帐,组织、协调各类组织和专业人员为农民提供咨询、指导等多种服务,形成长效运转机制。
14、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健全乡级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评议干部制度,把农村基层干部的各项工作置于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建立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规范化分工合作制度,健全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健全村党组织的民主决策制度,让更多的群众参与村重大事务的决策中。建立由群众和农村社区单位党组织参加的对乡、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民主评议制度。
15、建立健全农村干部激励和保障机制,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乡党委、政府要保证村干部的基本报酬,并与工作实绩挂钩。要积极创造条件,在2?3年内逐步使村干部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四、认真抓好机关党建工作,促进机关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16、机关党建工作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
17、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配好机关专职党务干部,各职能部门党组织书记在党建工作中务必做到思想上重视、职责上到位、措施上落实。要紧密结合业务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机关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18、改进工作作风。区级机关在作风建设中要做表率,积极开展以创新思想观念、创新机制、创新服务、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的“三创一优化”活动。要建立基层联系点,定期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问题。建立健全办事公开制度、首问责任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着力解决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实现转变职能有新举措,服务水平有新提高,努力营造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19、加强监督。各级机关要指定投诉部门,公开投诉电话,受理对机关作风的投诉。通过上级点、下级评、群众议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以及~监督等形式,认真开展评议。对基层和群众意见较多、问题严重的,要对当事人和有关领导做出组织处理。
五、扎实做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推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20、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要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实践来进行,把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运用市场机制结合起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及时调整完善企业党建工作思路,丰富工作内容,拓宽工作领域,改进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加强党对企业建设、改革和发展工作的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21、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和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注重选拔政治强、品质好、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充实到企业的领导岗位上来。积极推行和完善国有公司制企业领导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企业党组织要按期换届。
22、完善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制度。建立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制度,明确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范围、方法和途径,规范参与程序;建立企业的党员领导人定期向党组织报告工作的制度,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23、改进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在领导方式上,要加强分类指导、示范引导,鼓励基层党组织创造性开展工作;在活动方式上,要根据企业性质、规模,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把多样化活动与必要的统一活动结合起来,活动内容要贴近企业的生产经营展开。
24、国有企业在改制、改组和进行结构性调整过程中,要根据企业产权变动情况,同步调整党组织设置,以资产关系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理顺隶属关系。与总公司脱离资产关系的小型企业党的工作可以实行属地管理;国有资本退出或只有少量参股的企业,根据企业规模和党员人数,适时划归所在地街道、乡的党组织或其他党组织进行管理。切实做好停产、关闭、破产和困难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维护好职工的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六、切实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25、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企业生产经营来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要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26、理顺和规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管理体制,建立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凡是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都应建立党的组织,同时要把规模较大、经营良好、稳定性较强的企业作为组建党组织的重点,提高组建率。坚持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分类指导,全面推进。尚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要建立工会、共青团组织,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
27、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把政治素质高、创新意识强、懂管理、善协调的干部推荐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领导岗位,党组织负责人可以专兼结合,也可以把非公经济组织中合适的人选培养成党务干部,兼任党组织负责人。
28、探索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把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结合起来,注意灵活多样,讲求实效,使之为党员和广大职工所欢迎,为企业所有者、经营者所理解和支持。
七、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29、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党员。建立培训分级责任制,创新培训教育形式和方法。坚持阵地辐射与辅助手段相结合原则,以区委党校为主阵地,充分发挥基层党校、市民学校、文化活动站(馆)等辅助手段的作用,加强党员电化教育网络建设,拓展教育领域,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纵横交错的教育体系。
30、健全党员分类管理机制,实施规范化管理。坚持隶属管理原则,建立所属党员的直管机制,强化党员意识;建立在职党员协管机制,通过“以条为主,以块为辅,条块结合”的双重管理模式,引导、动员、组织在职党员参与居住地社区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强化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建立流动党员的动态管理机制,通过流动党员联络站,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建立新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员的联管机制,对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党员的管理要形成多层面联抓联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对无职党员的岗位管理机制,通过设岗定责、明确责任等方式,保证无职党员无职有岗,充分发挥党员作用。
31、建立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要不断探索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途径,充分尊重党员的权利,畅通党员履行义务的渠道,把蕴藏在广大党员中的各种潜能发挥出来。基层党组织既要给党员交任务、定目标、提要求,又要切实关心党员,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坚持、完善和拓展党员联系户、“一帮一”、党员责任区、党员模范岗、“一个党员一面旗,党的宗旨进社区”等党员主题实践活动。
32、切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重视在生产工作第一线、青年和知识分子群体以及农村中发展党员的工作。积极稳妥地做好在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建立健全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确保发展党员质量。
八、加强对“聚合力工程”的领导
33、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区委组织部组织召集,统筹研究我区基层党的建设问题,通报基层党建情况。进一步加强领导责任制,发挥区委各主管工委的职能作用,加强对本系统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各主管工委要制定落实“聚合力工程”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和工作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任务落实。
34、各级党组织书记要亲自抓,领导班子成员要分工抓。坚持和完善定期讨论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党政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和到基层调查研究制度。要把实施“聚合力工程”的成效作为考核党组织负责人和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对实施“聚合力工程”不重视、不得力的领导班子及其党组织书记要追究领导责任。
35、加强督查指导,加大宣传力度。区委将抽调干部组成若干个督查组,采取普遍检查与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各系统、各单位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开辟宣传阵地,树立典型,推广先进,形成特色。
36、教育、卫生、文化等系统的基层党组织,在工委(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认真研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方法,探索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新途径,创新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形式。同时,结合本系统和本单位的实际,按照本《意见》的精神,制定实施方案,认真抓好落实。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根据《中共贵溪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园区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切实增强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深刻认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各基层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各项工作,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基层党建工作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挑战日益增多,难度不断加大,任务更加繁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园区部分基层组织建设还存在责任落实不够到位、组织网络不够健全、队伍素质不够适应、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体制机制不够完物质保障不够有力,工作发展不够平衡等问题。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2、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实践证明,越是在关键时期、紧要关头和重大任务面前,越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越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各基层党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核心任务,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发展为抓手,着力扩大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党员干部的生机活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开创园区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为打造“世界铜都〃中国灯谷”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3、推进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发展。按照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以抓经济工作的理念抓党建,将项目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引入党建工作,推进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发展。着力推进一批探索创新型项目,引导基层党组织在组织设置、活动载体、制度机制等方面改革创新,破解一些基层党建工作的共性难题;着力推进一批典型示范性项目,发挥典型辐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一批富有自身特色的党建品牌;着力推进一批制度推广型项目,及时把成效显著、经验成型的好做法上升为制度,探索一条贯彻中央、省委、鹰潭市委和贵溪市委要求,具有园区特色的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
新路子。
4、全面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项目建设。按照“党建工作项目化,项目推进标准化”的基本思路,制定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及考核办法,全面推行支部建设标准化、日常运行机制建设标准化,同时发展壮大党建队伍,为基层党建标准化项目建设提供保障,促使基层组织在形象建设上有新提升、为民服务上有新举措、制度建设上有新拓展、加快发展上有新成效。
5、开展创建基层党建综合示范点活动。按照“组织建设规范、办公设施完善、服务体系健全、居住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稳定、工作富有特色”的目标要求,在园区各支部,选择一到两个支部作为综合示范点开展创建工作。力争形成一批有特色的高标准的综合示范点。
6、推进城乡基层党建统筹发展。在驻村帮扶和定点扶贫的基础上,统筹推进城市党组织和农村党组织以及各类党组织之间的互帮互助。继续开展联创共建活动,构建社区党建区域化建设格局。统筹推进其他领域党建工作创新,不断丰富活动内容,突出实践特色,推动创新争优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党在基层的工作影响力。
7、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在非公企业中,要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和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组建党组织,实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全覆盖,并积极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坚持党建带群建,群建服务党建,把工青妇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党建工作规划和考核体系,努力实现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把广大职工、青年、妇女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三、加强党员队伍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8、加强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研究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规划,实施科学发展党员模式,加大在企业生产一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着力扩大一线工人党员的比例。依托党校落实基层党员分级轮训制度。推进城乡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将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向企业拓展,增强党员教育培训实效。建立党员“先锋创绩”制度,量化党员日常管理、业绩评定和民主评议。
9、深化“党员亮相”服务工程。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坚持“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双向互动、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党员亮相”服务工程,积极调动广大党员参与服务的积极性。凡组织关系在机关事业单位、居住在社区(村)的所有在职党员,都应主动到居住的社区(村)公开亮相,树立“八小时之内努力工作在单位,八小时之外无私奉献在社区(村)”的意识,积极开展“共驻共建”活动。无职党员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的要求,推行公开承诺,并结合党员的特长特点,广泛开展“设岗定责”活动,引导他们在政策宣传、环境整治、治安防范、民事调解、帮困助残、民意反馈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0、健全党内关怀、帮扶和激励机制。健全党员谈心谈
话制度,为党员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服务,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探索新形势下党员创业扶持方式,从政策指导、资金支持、项目引进、信息咨询、科技推广等方面提供帮助。建立健全生活困难党员的关爱帮扶制度,设立党内关怀救助基金,用于对特困党员的救助及突出贡献党员的奖励。定期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定期开展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活动,展示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11、统筹抓好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精干高效、专兼职结合的工作者队伍。通过内部培养、组织下派、外部聘请等多种方式,解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务工作者队伍人才难选、人才难留、作用难发挥等问题。重视党务工作者的岗位锻炼、培养使用,有计划地对党务工作者进行培训。进一步健全党务工作者保障和激励机制,对业绩突出、表现优秀的进行表彰。
四、积极发展党内基层民主
12、落实党员民主权力。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积极拓展党员参与党内事务通道,引导党员在党的事务与决策中发挥主体作用。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让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大力推行党员议事会等方式,实现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有效管理和积极监督。
13、加强和改进党内基层选举工作。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两推一选”制度,扩大公推直选范围,改进候选人
提名和介绍方式,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完善党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制度,优化代表组成结构,适当增加工作和生产一线代表的比重。规范选人用人程序,采取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主测评等多种形式,保障和落实党员在用人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14、充分发挥党代表的作用。按照《江西省贯彻<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实施办法(试行)》要求,建立健全代表提案、代表询问、代表提议、代表调研观察、代表联系党员群众、代表列席会议、代表参加民主推荐和民主评议、重要情况向代表通报、重要事项征求代表意见、委员联系代表等制度。
15、全面推行基层党务公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全面实行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针对不同类型的党的基层组织特点,依照制定目录、实施公开、收集反馈、归档管理等程序,规范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时限等。建立健全基层党务公开例行公开制度、依申请公开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保障制度,确保基层党务公开规范有序推进。对经审核不能公开的,要做好回复解释工作。
五、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保障激励机制
16、加大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保障力度。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活动经费,可按职工工资总额的千分之五,列入所在单位财务计划,在管理费中列支,据实在税前扣除。党政机关等领域党组织的工作经费,要按照各系统指
定的相关规定和标准,严格执行到位,并争取逐年有所增加。
17、加强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全面解决基层党支部无活动场所的问题,要求每个支部在所在单位至少要有一间办公室作为党员活动室,以方面开展组织生活,规范管理。
六、加强基层党的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18、围绕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切实转变基层干部作风。坚持和完善“各级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近百村、联千户、访万民”等活动载体,进一步改进机关干部作风,提高服务基层和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建立“民情家访”制度,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倾听群众诉求,了解群众期盼,听取群众意见,宣传政策法律,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实际问题,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拓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渠道,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19、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和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进企业。强化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的有关规定,健全基层党员干部述职述德述廉制度,完善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新任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任职廉政谈话。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重点查办在工程建设中强揽工程、乱搭乱建、抢栽抢种等行为。
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反腐倡廉的途径和方法。
七、健全和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
20、健全基层党建工作领导责任体系。党工委书记要切实履行抓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基层党委副书记、党支部书记要切实履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要建立研究基层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听取情况汇报,解决难点问题,督促工作落实。党工委至少每季度要召开一次党建工作联席会。充分发挥党工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完善议事规则和工作制度,加强工作协调,整合党建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党工委书记要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党建工作,带头在党组织力量比较薄弱、工作难度大的地方和单位建立联系点,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21、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办法。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和考核机制,制订党工委履行抓基层党建责任考核评议办法,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扬;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得力的,提出批评,限期整改。
各基层党组织要认真分析本单位党组织建设状况,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落实本意见的具体措施,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标准化、科学化水平。
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第三篇:中共温州市瓯海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
中共温州市瓯海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
编辑:ccc 发表日期:2009-11-11 9:58:00
瓯委〔2009〕2号 2009年9月4日
各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区属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按照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要求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浙委发〔2009〕58号)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温委办发〔2009〕90号)的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按照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创新方法,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主要目标。通过努力,到2012年初步建立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80%以上的镇党委(街道党工委)达到“五个好”标准,60%以上的村党组织达到“五个好”标准。重点要建立健全以下五大机制:
1、建立健全基层干部选拔培养管理机制。以镇党委(街道党工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为重点,进一步拓宽基层干部选任渠道,形成贯通城乡的基层干部培养链,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使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更加优化,整体素质普遍提升,努力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
2、建立健全村级组织建设保障机制。统筹城乡党建资源并向农村基层倾斜,村干部的待遇和保障有效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基本报酬得到全面解决,并参加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村级组织规范运转得到有效保障,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强化。
3、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党员管理服务机制。全面建立党内信息管理系统,加快推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构建覆盖全区的党群服务体系,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发展、权利保障和党内激励机制更加完善。
4、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结对帮扶机制。深化“三联三促”活动,坚持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一盘棋”,进一步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非公企业、城市社区、机关、学校等领域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加强城乡基层党建双向交流与协作,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
5、建立健全镇村共创工作机制。按照深入开展争先创优和“三级联创”活动的要求,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突出镇党委(街道党工委)的主抓责任,“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五好”镇(街道)、村创建和后进村整顿效果明显,努力形成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环环紧扣、整体提高的工作格局。
二、具体举措
(一)实施素质提升计划,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1、统筹城乡人才资源,选好配强镇(街道)村干部队伍。通过换届和干部调整,优化镇(街道)领导班子结构,把政治素质好、领导能力强、熟悉农村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选拔进领导班子。注重在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干部,建立全区后备干部库,加大优秀年轻干部提拔使用的力度。进一步创新以村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村干部选配方式,在本村内部选配干部的同时,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通过下派、回请、公开招聘等途径,拓宽村干部选任渠道。有序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严把选聘质量,切实加强管理和培养,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选好配强农村工作指导员,选派政治素质好、开拓意识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区、镇(街道)机关干部担任驻村指导员。鼓励机关和事业单位退居二线的人员到村任职或担任指导员。经济发展水平较好、村庄规模较大的农村社区,要积极建立农村社区工作者队伍。各镇(街道)要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重点在优秀党员、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创业回乡青年中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
2、打造贯通城乡的基层干部培养链。坚持从考录乡镇公务员名额中确定一定比例面向优秀村干部。在招聘镇(街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名额中确定一定比例面向优秀村居干部。对特别优秀的村居党组织书记,结合镇(街道)换届和镇党委(街道党工委)班子调整,依法依章选拔进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
3、加强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为基层组织提供“新鲜血液”。严格执行推优制、预审制、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等措施,规范发展党员工作,提高发展党员的质量。积极探索在农村外出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切实解决常住人口较少村党员发展难的问题。实行村居主要干部亲属入党回避制,着力解决发展党员家族化、宗族化和长期不发展等突出问题。深入实施党员人才工程,将年纪轻、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党员作为各类人才的培养对象;吸纳一批思想觉悟高、群众基础好、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人才作为党员的培养对象;在党员队伍中挑选一批能带头带领群众共同创新创业的优秀人才,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培养对象。
4、整合城乡各类培训资源,做好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工作。实行分级培训,落实培训计划。区级负责村居主要干部(即在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社区居委会主任,下同)的培训,每年每人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镇(街道)负责其他村居干部和村民代表的培训,每届内组织轮训不少于一次,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有计划地组织年轻村居干部参加农函大、电大函授班等接受学历教育,使45岁以下村居干部普遍达到高中以上学历,鼓励村居主要干部参加大专学历教育。进一步运用党校培训、学历教育、实践基地锻炼、外出实地考察、村官现身说法、导师“传帮带”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从2009年起,用5年时间,在加强经常性教育的基础上,由各镇党委(街道党工委)负责,对未纳入各级党委干部教育培训范围的基层党员普遍进行培训,每位党员每年参训时间一般不少于16学时。加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发挥其优势,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经常性教育,提高他们带头带领创业致富、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5、以推行创业承诺制为重点,切实加强村居干部考核管理。健全完善村居干部岗位职责,全面推行以“先定事、后选人、再践诺”为主要内容的村居干部创业承诺制,制定科学管用的目标考核办法,根据目标任务完成、全年综合表现及民主评议等情况,对村居干部进行考核评定。镇(街道)根据考核得分情况和平时表现,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确定考核等次,其中村居主要干部优秀比例控制在所辖村居主要干部总数的15%以内。村居主要干部考核等次为优秀的,当年基本报酬上浮15%;考核等次为基本称职的,当年基本报酬发放50%;考核等次为不称职的,不发放当年基本报酬,取消该综合保险财政补助,不计算当年任职年限,2年内不得参加面向村干部的事业单位人员招考,原则上不作为下一届村干部候选人。
(二)实施关爱激励计划,充分调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1、着力解决村居干部的报酬。从2009年开始根据基本报酬全面覆盖、财政全额支付、公平合理、绩效挂钩的原则和不低于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的要求,全面解决村居主要干部的基本报酬。基本报酬发放与工作实绩、党员评议、群众测评和考核结果挂钩。村居主要干部的绩效报酬、补贴和其他村居干部的报酬、补贴,各镇(街道)要按照其所承担的工作职责、付出的工作时间、取得的工作实绩以及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提出具体指导意见,由各村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妥善予以解决。
2、推行村居主要干部综合保险制度。村居干部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村居主要干部参保费用,按照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保费的50%由区财政予以补助。因政策限制不能参保的,按照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保费的财政补助标准,补助其参加村干部养老金、意外伤害、疾病医疗等商业保险。不参加保险的,不予以财政补助。今后正常离职,继续投保的村居主要干部,累计担任村居主要干部9至15年的,区财政给予基本养老保险费30%的补助;累计担任村居主要干部16年以上的,区财政给予基本养老保险费50%的补助。非正常离职的,不予补助。有条件村的其他村干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保费可由村集体经济予以一定比例的补助,具体方案按各镇(街道)的指导意见,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实施。
3、完善离职村居干部定期生活补助制度。2009年开始正常离职,累计担任正职时间满9年以上、且男满60周岁或女满55周岁(2009年前离职的不受年龄限制)的村居主要干部实行定期生活补助。其中任职9至15年的每人每月补助120元,16至21年的每人每月补助160元,22年以上的每人每月补助200元。凡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不列入补助范围:受到开除党籍或党内除名的;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触犯国家法律法规被判刑的;已经享受县级或县级以上部门所发固定工资及其他定期生活补助(最低生活保障和“三老”人员补助除外)的;已经享受区财政保险补助的;其它原因不适合列入补助的。
4、健全村干部激励帮扶制度。每2年评选一批优秀村居干部,并给予通报表彰和物质奖励。对评为区级以上先进或连续3年以上考核优秀的村居干部,优先考虑推荐为劳动模范等各类先进人选。对今后正常离职、累计担任正职时间满15年以上、且历年考核称职以上的村居主要干部,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适当物质奖励。每年组织村居主要干部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组织部分优秀村居干部进行健康疗养。对家庭出现突发性灾害或患重大疾病的村居干部、家庭特别贫困、工作勤恳努力的村居干部,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各镇(街道)要及时帮助村居干部解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5、扎实做好党员关爱工作。做好关爱老党员和帮扶困难党员工作,完善区党员关爱互助会运行机制,建立镇(街道)党员关爱互助站,为困难党员提供救助和帮扶。全面实行“三必访”制度,党员生病支部必访,党员家庭遭受重大变故支部必访,群众住院支部必访。开展经常性走访慰问和送温暖活动,帮助困难党员解决实际问题。对有志创业的农村党员,在资金、技术、信息上给予帮扶,支持农村党员带头和带领群众创业致富。建立健全党组织班子成员与党员谈心谈话制度,沟通思想、疏导情绪,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三)实施强村富民计划,不断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1、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完善村经济合作社管理制度,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兼任村经济合作社社长,进一步规范村级经济活动。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引导建立农村产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努力提高农民和农业的组织化、市场化程度。
2、鼓励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激活农村土地资源为重点,以发展集体物业经济为主要形式,建立村级集体稳定收入机制。区属有关部门和镇(街道)要因地制宜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具体措施,重点抓好各种资源的盘活整合,落实集体非农建设留用地政策,合理开发和利用闲置的土地资源。切实用好农村土地征用后每亩返回60平方米住宅用房安置指标,要留取不少于15平方米用于村级集体综合开发。鼓励村集体以股份合作方式,发展特色农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来料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等,盘活集体资产,实现集体经济保值增值。综合运用加强村干部培训、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实行部门挂钩、开展村企共建等措施,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给予适当扶持。每年区级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20个,各镇(街道)至少要扶持1个以上集体经济薄弱村,中心镇和经济实力较强镇(街道)至少要扶持2个以上集体经济薄弱村。
3、加快党员富民基地建设。要以“党员富民工程”为抓手,整合农村各类人才资源,采取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党员富民基地,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4、大力推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结合瓯海新型城市化和农村社区建设的实际,科学制定全区党员服务中心建设规划,做好中心区、中心集镇、中心村和城市社区等人员聚集地党员服务中心的提前布点工作。稳步推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党务政策咨询、传播党建理论知识、办理党内有关业务、帮扶困难党员群众、反映社情民意等作用,使其成为党群服务体系的中心阵地。
(四)实施规范运转计划,建立健全村级组织工作运行的保障制度
1、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和使用,积极拓展综合功能,不断完善配套设施,逐步规范监督管理,切实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体娱乐的作用。
2、建立村级办公经费最低保障制度。区财政每年补助经济薄弱村办公经费1万元,主要用于必要的办公用品费、水电费、党报党刊征订费等维持村级组织基本运转所必需的开支,解决村党组织开展活动的相关经费,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逐步提高。
3、完善村级组织工作机制。全面落实《浙江省村级组织工作规则(试行)》,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统一协调的村级组织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和管理程序,严格执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全面推行民主恳谈会制度,凡重大问题要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健全村监督委员会等村级监督组织,普遍实行党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特别是财务公开,规范村账镇(街道)代理制度,切实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和监督。
4、加强对村级配套组织和农村社会组织的领导和管理。村党组织要加强对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组织等村级配套组织和老人协会等社会组织的领导,指导各类组织建立良性运行机制,依法按章开展工作,积极参与农村建设和村级事务管理。要把农村中思想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各界人士,通过法定程序选配为村级配套组织负责人。
(五)实施抓镇(街道)促村计划,努力形成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
1、开展镇村共创活动。按照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和“先锋工程”的创建要求,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推进全区农村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每年确定10%的镇(街道)作为党建工作示范镇(街道)创建对象,确定10%的村作为农村党建示范村进行重点培育,确定10%的后进村开展重点整顿。被评为党建工作示范镇(街道)和示范村的,区财政分别奖励5万元和1万元。
2、完善镇(街道)干部绩效考核。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采取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块、专项组推进服务模块、线上岗位履职模块等“三模块”形式,因岗定性定量考核,切实奖优治庸罚劣。
3、完善“三联三促”制度。按照“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要求,开展以“联镇(街道)、联重点村居、联党员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三促”活动,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能优势,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帮助农村,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赢互惠、共同提高。
4、健全干部驻村制度。按照“干部要下去、感情要上来、工作要落实”的目标要求,健全驻村干部目标考核办法,完善驻村工作制度,把驻村干部培养成群众贴心服务员、党建工作指导员、路线政策宣讲员、社情民意采集员。全面推行“一村一档”制度,由驻村干部负责收集村级组织基本信息,并把掌握村情民意情况作为其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组织领导
1、认真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镇党委(街道党工委)要认真落实村级组织建设责任制,镇党委(街道党工委)书记要切实履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党委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根据分工抓好落实。镇党委(街道党工委)要经常研究村级组织建设工作,明确工作目标,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区委把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工作作为重要工作纳入目标考核,适时开展专项督查,并建立镇党委(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考评制度。
2、进一步加强镇党委(街道党工委)书记队伍建设。选拔政治上可靠,统揽全局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强,实际工作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作风务实、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善于抓班子带队伍的优秀干部担任镇党委(街道党工委)书记,实行任期制,无特殊原因一般应当任满一届。建立镇党委(街道党工委)书记统揽本地重大事务的工作制度,镇党委(街道党工委)书记对本镇(街道)的领导班子配备工作提出负责任的建议,驻镇(街道)站所的干部任免需事先征求驻地镇党委(街道党工委)的意见并由镇党委(街道党工委)书记签署。适时制定镇党委(街道党工委)书记目标考核办法,设立镇党委(街道党工委)书记目标考核奖励专项资金,对目标考核突出者给予奖励。
3、健全农村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要重视加强农村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选拔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和有培养潜力的干部担任组织员,逐步建立健全一支素质优良、精干高效、专兼职结合的组织员和纪检员队伍,协助基层党组织抓好基层党建工作。镇(街道)专职组织员和专职纪检员按照中层正职配备,并落实相应的政治待遇和工作条件,符合有关规定可享受副科级待遇。
4、切实加强财政保障。区委组织部负责研究制定相关配套制度,区财政建立农村组织建设专项经费,用于本实施意见所规定的各项经费支出。要把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根据财力情况逐年增加。经费使用由组织部、财政局共同掌握。农办、农业、民政、审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确保专项资金落实到位,使用规范,管理严格。
本实施意见由区委组织部负责解释,原有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按本意见执行。
第四篇:中共峡江县委关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
中共峡江县委关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实施
意见
发表日期:2009年2月19日【编辑录入:】
各乡镇党委,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党组织:
为进一步夯实全县党建工作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推动峡江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县委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县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推动我县基层组织建设迈上新的台阶。为此,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紧密联系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实际和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建设现状,着眼于基层党建工作内容创新和基础夯实,着眼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先进性机制长效保持,着眼于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不断增强,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峡江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目标及原则
通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达到干部素质明显提升、组织设置科学优化、活动场所全面完善、党员作用充分发挥的四大目标。工作中,要注重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要紧紧围绕全县的工作大局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将建设活动与各项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建设活动来推动工作的开展,以工作成果来检验建设活动的成效。
二是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的原则。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要突出重点,在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完善活动场所功能和强化党员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同时,将建设活动与党建其他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统筹推进,整体提高。
三是联系实际,突出特色的原则。要紧密结合实际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注重研究新情况,搭建新载体,创造新经验,体现新特色,不断扩大建设活动影响,提高建设活动成效。
四是巩固提高,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要坚持不懈抓落实,一年一年促深化。既要有总体目标,又要有要求,做到在推进中深入,在深入中提高,在提高中取得实效,努力实现预期目标。
三、主要任务
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要以基本队伍、基本场所、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和基本保障“五基”建设为重点,突出在农村、园区、社区党建上下功夫,着力实施“四大工程”。
(一)实施“素质工程”,提升干部能力
1、强化教育培训。以学习十七大精神和农村实用技能为重点,强化对农村基层干部政治理论和致富能力的培训,重点抓好村(居)干部的教育培训。县里每两年举办一次村书
记、主任培训班。各乡镇要结合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大力开展各类实用技能培训,每两年对全体村(居)干部轮训一次。要积极创造条件,选派村(居)干部外出学习培训,切实提升村(居)干部的理论素质和创业本领。
2、鼓励学历教育。鼓励村(居)干部参加各类在职学历教育,本意见下达后,凡是参加学历教育的村(居)干部,在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以上文凭之后,可以在村(居)集体报销参加学历教育的全部学费(不含差旅费、考试培训费)的一半。同时,积极开展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推行新录用公务员到村挂职锻炼制度,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
3、抓好干部选配。按照“政治坚定有信念、实践宗旨有办法、发展经济有本领”的要求,以村(居)委会换届为契机,做好村(居)“两委”班子成员的选配。在年龄上,要形成梯次结构,一般由50岁左右、40岁左右和35岁左右的干部组成,其中35岁以下的干部每村要有一名以上;在文化程度上,应以初中以上毕业生为主,新提任进班子的,一般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参加学历教育并获得大专以上文凭的,优先考虑任用。要通过试行“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新办法,大力在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青年、外出务工人员中选拔村(居)干部,真正将那些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高双强”型优秀人才选拔进村(居)班子。各乡镇要按照1﹕1的比例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居)后备干部队伍,掌握一批农村和社区建设的后备人才。
(二)实施“优化工程”,创新组织设置
按照有利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发挥党组织作用、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原则,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
1、农村基层组织要进一步扩大“村党总支—村落社区党支部—党小组”的覆盖面,经过三年的努力,在条件成熟的行政村全部建立党总支。要围绕各类产业发展的需要,依托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把党组织建立在新经济组织上,灵活党员活动方式,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2、社区基层组织要推行“社区党总支—居民小区党支部—住宅楼栋党员联系点”模式,在条件成熟的社区建立党总支,下设居民区党支部和党员联系点。坚持和完善社区党建为民服务,整体提升社区党建水平。
3、非公企业基层组织要按照“建支部、抓规范、促发展、创特色”的目标,重点抓好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的规范运行和作用发挥,坚持打造货运物流业党建品牌。不断扩大党组织在非公企业的覆盖面,做到项目建设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形成党建促产业发展,产业为党旗增辉的良性互动局面。
4、机关、学校等基层组织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党组织设置,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三)实施“安家工程”,完善场所功能
1、抓好场所建设。继续采取鼓励有经济实力的村自建一批,整合项目资源联建一批,开展“双联双帮”活动帮建一批“三个一批”的方式,抓好活动场所建设。今年全县20个“双联双帮”村活动场所要全面完成新建或改建。从明年开始,开展新一轮的部门包村帮扶活动。力争通过上下努力,在三年内,使全县村级活动场所基本得到完善。要鼓励各地结合新农村建设活动,对旧祠堂、大礼堂等进行改造,建设一批群众休闲、娱乐的村落社区活动中心或文化大院,促进文明乡风建设。同时,要积极采取措施,逐步改善城镇社区的活动场所。
2、实行分类管理。将全县的村级活动场所分A、B、C三类进行管理,A类为示范点场所,B类为一般性场所,C类为达不到B类以上要求的活动场所,对A、B类活动场所提出
不同的创建标准(见附件一)。各乡镇要按照要求,将活动场所科学分类,动态管理,切实抓好活动场所的规范化建设,保证活动场所庄重、美观、规范。力争在三年内,各乡镇A类活动场所达到40%以上,所有活动场所都达到B类以上标准。要依托村级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在环县内主干道打造我县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以点带面提升全县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3、完善服务功能。围绕“功能多样化、服务全程化”的目标,努力将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成“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服务群众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文化娱乐中心”。要重视发挥好场所“便民、利民、为民”的服务功能,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为民服务站,形成“群众说事,基层评事,干部办事”的为民服务新机制。要注重利用好活动场所对外宣传栏的作用,重点抓好党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党务公开要定期对发展党员、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进行公开,不定期对党组织的决议、决定和有关事项进行公开,每年公开12次以上。村务公开要突出财务公开这个重点,每季度至少公开1次以上。县直单位党委也要切实重视党组织和党员活动阵地建设,规范完善党委会议室和党员活动室,做到有关制度上墙,整洁、美观、大方。
(四)实施“旗帜工程”,激发党员作用
1、创评“五好”乡镇机关。积极开展以“领导班子好、干部管理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机关环境好”为主要内容的“五好”乡镇机关创评活动(具体标准见附件二),强化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的表率作用。
2、提升党员发展质量。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工作重点管理、票决和责任追究制度,逐步推行“培养对象推优”制,进一步扩大党员发展中的民主,提高党员发展质量,每年的发展党员工作达到计划目标要求。要扩展党员发展视野,做好进城务工和货运物流从业人员发展党员工作。
3、抓好党员日常教育。认真抓好“三会一课”等党员经常性教育制度的落实,确保党员每年参加集体教育的时间,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党员累计不少于12天,其他党员累计不少于6天。进一步做好流动党员经常性联系和教育管理工作,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新机制。
4、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继续深化“三培两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为民服务承诺和党员义工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大力开展“亮党员身份、树先进形象”活动,在货运物流业深入开展“党员红旗车”活动,同时,鼓励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发挥党代表作用的新途径,创新党员活动载体和内容,促进党员永葆先进性。
5、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完善党内激励关怀机制,加大党员扶助金帮扶力度,积极实施“党员创业帮扶工程”,帮助党员创业。建立健全村(居)党组织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提高村(居)干部的工作报酬和待遇水平。继续做好农村离任“两老”生活补助发放工作,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扩大农村干部养老保险覆盖面。
四、组织领导
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切实强化对活动开展的组织领导,严格督促,深入推进,大力宣传,保证活动取得实效。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既是全县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长远之举,也是当前党建和组织工作的务实举措,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基层党组织要高度重视,摆上重要议事干事日程。基层党组织书记是本单位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认真履行职责,抓好工作落实。县委建立基层党(工)委书记履职报告和述职制度,各基层党(工)委书记在年底,要就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情况向县委作出书面报告,向所属基层党组织述职。各基层党(工)委具
体实施基层组织建设年的方案,请于2008年6月20日之前报县委组织部。
2、强化督查,保证质量。县委组织部将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主要任务,作为各基层党(工)委组织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严格督查考核。各基层党(工)委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乡镇党委组织工作考评列最后一名的,在乡镇重点工作目标管理党建工作单项考核不得加分;乡镇党委和县直单位党(工)委组织工作考评分列最后一名的,取消党(工)委书记和分管领导考核评先评优资格。年底结合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以“群众测评党员、党员测评支部、支部测评党委”为主要内容的“三测评活动”,检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成效。
3、广泛宣传,扩大成果。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化认识,实践创新,积极投身到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来。县委组织部要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简报编发工作,利用“峡江党建”网站,及时宣传推广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各基层党(工)委要加强信息报送,强化联系沟通。县委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批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着力建设一批先进党组织,培养一批模范党员,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取得一批发展成果,努力实现基层组织建设的全面进步。
第五篇:萍发[2012]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
萍发„2012‟6号
中共萍乡市委关于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
(2012年2月9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组部确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和《中共江西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赣发„2011‟14号)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推动全市基层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增强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深刻认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形势。近几年来,市委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抓基层
2领人才成长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6.加强机关党的建设,不断提升机关工作效能。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总抓手,突出“服务中心大局、建设一流队伍”两大任务,大力推进机关党建制度创新、体制创新、载体创新,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增进机关活力,全面加强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推动机关党的建设走在全市基层党的建设前头。
7.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突出抓好规模较大行业协会、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组建党组织工作,提高党在社会组织中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着力解决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定位不明确、体制不顺畅、覆盖不广泛、经费场所无保障、活动方式不适应、党员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坚持抓大促小,带动规模小、人员少、组织松散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8.统筹推进其他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国有企业,要进一步探索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企业党组织更好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体制机制,保证党组织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高校党组织要围绕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科研、文化、卫生、体育、中等职业学校及中小学校等事业单位,要围绕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事业发展,发挥党组织在本单位履行职责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努力提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9.加强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推广发展党员“三述三评三票决”制度,着力解决农村党员家族化、老龄化等问题,不断提高党员发展质量。继续落实党员“百分制”考核制度,量化党员日常管理、业绩评定和民主评议等工作。加大对不合格党员处置力度,有效疏通出口。加大党员轮训力度,推进城乡党员干部现代远程化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拓宽党员经常受教育渠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营造“创先进、争优秀”的浓厚氛围。
10.建立健全困难党员关怀帮扶机制。在坚持现行的临时救助、节日慰问、创业帮扶等制度的同时,建立全市老党员“党组织关爱金”制度,进一步扩大党内关怀覆盖面,帮助解决老党员、困难党员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对年满70周岁、党龄30周年以上、党员考核合格且无固定收入来源的困难老党员按每人每月不低于30元的标准发放“党组织关爱金”,并逐年递增,到2016年,达到每人每月不少于50元的标准,所需经费由市、县区、乡镇(街)财政按2:5:3的比例负担。
四、不断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11.加强乡镇(街)党委班子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共
6务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
五、积极发展党内基层民主
15.落实党员民主权利。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实现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有效管理和积极监督。加强和改进党内基层选举工作,规范选人用人程序,保障和落实党员在用人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积极探索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党代表作用的新途径,建立健全党代表工作制度,保证党代表履行职责、行使权利、发挥作用。
16.加大党务公开力度。坚持按照有关规定,规范党务公开内容。凡属党章和党内法规要求公开,或本地本单位党员关注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都要在适当范围和规定的时间通过板报、网络、文件等形式予以公开。对经审核不能公开的,要做好回复解释工作。对公开后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应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六、加强基层党的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17.建立“群众贴心人”暨“民情家访”活动长效机制。深化拓展“群众贴心人”暨“民情家访”活动内涵,创新服务方式,确保活动与时俱进,常抓常新。健全“群众贴心人”暨“民情家访”活动的相关督导考核制度,构建运转有序、协调有力的组织网络和工作机制。加大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进一步调动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贴心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18.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抓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责任。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推动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村组、进社区。认真落实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的有关规定,健全基层党员干部述德述职述廉制度,完善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立新任基层党组织书记任职廉政谈话制度。坚持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坚决查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七、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保障激励机制
19.加大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保障力度。建立财政投入为主、党费投入和项目整合为辅的村(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保障机制。从2012年起,村(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按每名党员100元的标准,由省、市、县(区)、乡镇(街)四级财政按照2∶2∶5∶1的比例负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活动经费,可按职工工资总额的千分之五,列入所在单位财务计划,在管理费中列支,据实在税前扣除;社会组织的党组织活动经费,由社会组织根据各自章程,列支保障;经费确有困难的,党员交纳的党费可大部或全部返还,用于党组织活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学校等领域党组织的工作经费,要按照各系统制定的相关规定和标准,严格执行到位,并争取逐年有所增加。
20.健全村(社区)基层干部的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村干部待遇落实和正常增长机制,按照赣发„2011‟14号
中共萍乡市委办公室秘书科 2012年2月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