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足民乡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时间:2019-05-12 16:4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简报:足民乡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简报:足民乡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第一篇:简报:足民乡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足民乡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足民乡近年来十分重视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在今年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以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为突破口,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全力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今年投资60万元建成了480㎡的独立的乡文化站综合楼,9月末即可投入使用。从上级相关部门争取来5套价值150多万元的健身路径,充实到各村,新一批村级健身广场即将落成。目前,全乡范围有村级文化广场9个,篮球场5个,户外健身场所9处,文化大院4个,乡级健身广场正在建设中。农村文化阵地的发展,为农民群众开展文体活动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必要保障。

二是深入推进“农家书屋”工程。乡政府在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为具备条件的村统一购置书柜,分别配备了价值2.7万元的崭新书籍和光盘。目前,全乡有10个建成了“农家书屋”,让广大农民群众汲取知识营养,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村基层文化生活,不断推进乡风文明。今年以来,联合各村委会和乡直有关部门举办了红歌演唱会、全乡农民歌手大赛,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举办了全乡拔河 1

比赛、篮球赛、乒乓球友谊赛。无论是机关干部,还是农民群众,活动中都增进了团结,加深了友谊,增强了信心,鼓舞了斗志。

四是培育壮大农民文化队伍。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业余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有品味,乡政府号召各村根据实际,成立农民秧歌队。这一活动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既强身健体又玩有所乐,目前,已有5个村成立了农民秧歌队,每当暮色降临,乡文化站和一些村子的文化大院锣鼓喧天,男女老少身着彩妆,手持扇子,伴着铿锵的鼓点,翩翩起舞,热闹非凡。周围群众闻声而来越聚越多,就连平时那些总打小麻将,踢“小坑儿”的群众,也来凑热闹了,有的尽情地跳,有的专情地看。此时,整个乡村的夜晚一片喜庆祥和。随之而来的是农民“耍钱”的现象大为减少,打仗斗殴的没有了,社会风气进一步净化。

五是拓展文化活动层次内涵。为了让群众在娱乐中得到教育和启迪,以乡文化站为龙头,村级多功能文化大院为基础的农村文化活动,逐步成为各种政策信息、科技文化及健康风文明生活方式的“宣传队”和“播种机”,把“送文化”发展为“种文化”,使全乡文化在传递文明、服务经济、教育群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之,乡村文化事业的逐步繁荣,能使农民生活由低级庸俗逐步走向高雅时尚,人民群众越发感受到社会的发展进

2步,享受到生活美好幸福。在教育、熏陶和感染中,他们干事创业的劲头越来越足,发展经济的信心越来越强,乡风愈加文明,社会愈加和谐。足民乡人民政府 2011年9月22日

第二篇: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

[存在问题]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较大。二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设施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基层文化建设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方法与城乡居民的现实需求还不相适应,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尚未形成。四是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还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完善。[

措施]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各级文化部门要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创新运行机制,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继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硬件基础。以重大文化工程为抓手,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县、乡镇和社区

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二是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强体制机制等软件建设。加快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渠道,抓紧制定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办法,确保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渐增长,建立分区域的人均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经费保障标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三是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促进公共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和契机,以地方党委、政府为主导,突破体制障碍,加大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文化项目的共建共享力度,加强基层文化资源的整合。

四是大力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高度重视数字文化服务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努力将文化共享工程建成资源优质丰富、技术先进实用、服务便捷高效、网络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阵地。

第三篇: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论文readdata

大力发展我市城乡文化事业

东营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开放包容的城市面貌,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极佳的条件和氛围。近年来,东营市加快推进文化改革与发展,城市软实力不断提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明确了基本思路、指明了发展方向,更激发了全民投身文化建设的热情和创造力。作为国家黄蓝战略的核心城市,如何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把文化事业建设做得更好成为政府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把握关键,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充分调动广大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把握正确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引领文化前进方向,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思想道德观念,凝聚全党和广大人民力量,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二是着力构建活力迸发、兼容并包、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只有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体制和细致、便于监督的微观运行机制,才能使文化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发展环境更加优越。三是加快推进国有文化单位改制,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打造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四是深

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激发文化单位创新的能力,主动为文化企业搞好服务。五是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适应黄蓝经济区建设的需要,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二、抓住重点,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针对建市晚、底子薄的实际情况,东营市要集中规划建设一批高质量、地标式的文化基础设施。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艺术馆、水城剧院和奥体中心等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各县区也立足自身实际,结合上级要求,规划建设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这些文化设施建成后,将极大地完善城市文化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丰富城乡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二是完善农村基层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向基层倾斜,使公共文化走进千家万户、造福人民群众。深入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农村文化大院和“乡村少年宫”建设力度, 广泛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东营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如乐安古城遗址、傅家遗址、关帝庙大殿、柏寝台、倪宽墓、中共刘集支部旧址等闻名遐迩,另外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居多,都

要加大财政投入,好好保护、挖掘和利用。

三是关注落脚点,提高城乡大众文化消费水平。文化消费是民众消费的重要内容,发展文化消费是提高民众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东营文化市场上,文化消费疲软的现象开始显露,供需矛盾日趋严重。如何激活文化消费,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创新方式方法,坚持“四个结合”,即政府组织与民间组织相结合、高层次文化活动与普及性文化活动相结合、财政支持与各方联办相结合、小型文化活动与大规模文化活动相结合,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便快捷的文化服务。二是积极推动文化创作。文化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催生了一大批富有鲜明时代精神和浓郁地域特色、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佳作。东营市要以备战第十届中国文化艺术节为契机,大力实施精品工程,加大重大题材的创作力度, 不断推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蓬勃生命力和强大感染力的精品力作。另外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着力打造黄河口文化品牌,为城乡群众提高喜闻乐见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三是采取综合措施,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按照优化布局、培育企业、改善环境、活跃市场的总体思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以文化旅游业为突破口,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黄河水城旅

游区、孙子文化旅游度假区为核心打造北、中、南三个文化产业集聚区,努力打造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同时不断加大对文化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支持现有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文化企业。放宽准入条件,鼓励自然人创办文化企业,催生了一批文化企业。四是积极培育地方特色工艺品、收藏品、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等文化产品及服务市场,建立文化企业投融资平台,发展文化经纪机构、代理机构和仲裁机构,成立各类文化行业协会组织,不断完善文化要素市场。

总之,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全面提升文化的引领力、竞争力和创造力。

第四篇:农村文化事业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农村要进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基本工程。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为群众提供健康而又丰富多采的精神食粮,既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更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如何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全县文化立县建设的整体规划,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发展村级经济、整治村容村貌等同步建设,整体推进,这是我们当前必须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县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农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近年来,随着国家粮食保护价的上调,惠农政策的出台,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较快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文化生活也得到了一定改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目前,我县农村文化活动形式主要以广播电视为主,以报刊杂志、网络传播、群众文化、广场文化为补充,呈现出现代化、多样化的趋势。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随着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十一五”规划,国家加大了公共事业的投入,特别是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我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改善。几年来,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个,面积427平方米;村级文化活动室45个、文化公园8个、文化广场8个、“农家书屋”45个。资源共享工程得到延伸,农民党员教育和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相得益彰,实现共享。

(三)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广泛开展,热潮不断,农村露天文艺演出,观看群众常常达到上千人。一年一度的**“登山节”和元宵节焰火晚会已经成为我县群众文化活动的特色品牌。以“金色田野”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乡镇大型文艺汇演活动,各类棋类比赛、球类比赛、秧歌比赛、书画展等赛事活动极大丰富和活跃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剪纸、根雕、手工编织、二人转、彩绘等民俗特色文化得到保护和发展,积淀了县域农村文化底蕴。

(四)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农民特别是农村青年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不断提高,18周岁—35周岁的农村青年初中文化程度者约占8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约占5%。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外出务工,吸取了城市的先进文化,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五)农民文化生活消费逐年增长。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和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村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不断提高,我县农民用于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支出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依然薄弱。资金困难是制约我县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瓶颈,农村文化建设的速度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虽然近年来我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但还仅限于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其他村屯大多由于无力投入而导致建设步伐缓慢,多数文化设施不能正常使用。全县82个行政村仅有十几个村文化活动室和图书室配套设施齐全,藏书量仅为25000册,远远不能满足农民文化生活和科教兴农的需求。

(二)农村文化活动开展的不平衡。目前的各类文化活动大部分仅限于城镇,边远地区的农民群众不能充分享受到文化服务,出现了“重城镇阵地、轻边远地区,重大型庆典、轻日常活动,重精美培养、轻大众普及”的现象。

(三)农村文化活动缺乏地域特色。没有树立起自己的地域文化形象,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与

服务方式沿袭传统模式多,方式过于简单,内容缺乏创新,群众文艺创作力量比较薄弱,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四)农村文化管理服务职能偏弱。2004年,全省乡镇机构改革撤消了文体广播中心,由原来的县直部门垂直管理变为由乡镇政府行使有关职能,客观上乡村文化管理职能被弱化。同时,作为农村文化管理服务职能部门的乡镇文化站,普遍存在专业人才缺乏、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并且文化干部身兼数职,行政事物繁忙,没有精力和时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个别乡镇文化站甚至成了无人员、无阵地、无经费、无活动的“四无”文化站。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步伐。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县乡财政设立专项经费,保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各项文化活动正常开展;相关部门应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社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投入的契机,积极跑市、进省,争取国家政策更大的支持,三年内实现每个乡镇都有一个300平方米以上综合文化活动室的目标;积极探索建立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机制,培植农村文化市场,吸引企业向文化产业投资,挖掘、整理、加工农村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产品,打造品牌走向市场,为我县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二)协调发展城乡文化,不断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内容。文化活动

内容决定着文化活动对群众的吸引程度,直接影响着文化活动的成效。农村文化要由“小文化”发展成“大文化”,促使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县文化部门要加强对乡镇主管文化工作人员的思想、业务培训,促使其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技能,不断探索创新乡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乡镇文化站要面向广大农民群众,利用方便农民参与的文化设施和场所,组织开展农民喜爱的、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要把文化活动同农民的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文化艺术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要采取固定设施和流动设施、阵地服务和流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文化生活。要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要发挥农民参与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通过业余文化骨干队伍的培养来带动群众文化活动,使农民群众自我娱乐。要发挥农民参与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引导群众继承传统文化,弘扬先进文化,彰显本地特色。通过城乡并举、专兼结合、内外互动的办法,办好元旦、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会活动,逐步形成有**地方特色、有较大知名度的群众文化节会品牌。

(三)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农村文化干部队伍是农村文化的主力军、先锋队。要抓住国家大力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大好机遇,采取有效途径和办法,吸引专业人才充实到基层综合文化站。要着力帮助解决基层文化干部实际困难,让他们稳定思想,安心工作,积极参与到农村文化建设中。农村文化工作人员要向专职化发展,要积极为他们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创造条件,不断提高其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推进健康、向上、和谐的乡村文化建设贡献力量。要组织开展“十百千”活动,选拔10名文化拔尖人才为带头人,培养100名优秀专业人才,带动1000名骨干分子,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农村文化工作者,为农村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深入实践,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乡镇农村文化建设仍是薄弱环节。

大多数乡镇只有一个简陋的文化站,村里几乎无文化活动场所,无文娱活动设施,更谈不上浓厚的文化氛围。农村文化的滞后,导致一些封建迷信、腐朽没落的黑色文化沉渣泛起;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停滞不前,法律意识淡薄,精神生活空虚,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理解、不支持。

一、当前农村文化的缺陷

(一)由于经济来源的制约,导致文化投入力度不够

农村经济发展较慢,农民思想文化意识不强,制约了农村的文化发展。文化活动本身就与经济紧密相连,离开了经济,农村文化便无从谈起。

(二)由于不注重保护,致使文化设施短缺

乡镇建成的图书阅览室、广电传播、电影放映、科普宣教、文艺演出、科技推广、培训等综合性文化服务站,无专职人员管理。村支部活动室、村委会办公室、村文化活动室,不能有效发挥“一室多用”的功能。


(三)管理不当,文化队伍失散

农村文化活动开展是否红火,重要的一条是要有一支好的队伍和一批热心的文化骨干。但目前的一些农村文化设施缺少管理,缺少一批文化骨干,青壮年普遍外出打工挣钱,一部分有思想、有文化、拥有一技之长的文艺人才纷纷外流,从而导致组织起来的农村文化群体不能形成一股合力。

二、以科学发展观创新农村文化发展

第一,农村文化是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因。文化资源是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或生产利用各种要素的总和,与石油和矿物等不可再生资源相比,文化资源则是可再生资源。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步伐加快,文化资源等可再生资源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而当这些要素为人们带来经济利益时就产生了生产资本。湖湘文化经过历代人民的创造和开发,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如花鼓戏、汨罗端午节、长沙湘绣、常德丝弦、桑植民歌、土家族摆手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扩大湖湘文化的影响,提高湖湘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必须依托这些富有内涵的资源文化,加以创新,才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把农村文化发展落实到人的发展。全面的文化意识是把人的发展作为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首先是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题材文化产品,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深入生活,积极创作农村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让农民群众更多地享受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其次是进一步做好服务“三农”的出版物发行,围绕服务“三农”读物和精品体系建设,确立“政府搭台,公益性支持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新工作思路。重点支持出版一批服务“三农”的出版物,增加农民群众买得起、读得懂、用得上的通俗读物品种和数量。

三、建立长效机制,用先进文化促进农村文化发展

(一)建立健全相关保障机制

上级党委和政府重视农村文化建设,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
贫攻坚计划,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

(二)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农村文化建设要长久、持续、有效地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运营管理机制作保障。如在服务收费方面,要坚持免费或低收费,特别是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等社会群体,在政策上要予以倾斜。

(三)建立健全发展机制

要综合采用政策、导向、社会赞誉等多种手段。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各类面向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举办公益文化活动,赞助公益文化事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使社会力量也成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切实落实好捐赠文化体育事业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四)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建立标准,树立示范,表彰先进,激励上进:定期评选和授予一批文明示范户、文明示范村。表彰为农村文化建设做出贡献的支村两委干部;表彰为农村文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农村文艺骨干;表彰为农村文化建设做出贡献的企事业单位组织;表彰为农村文化建设做出贡献的优秀文艺作品。新农村需要新文化,新文化要顺应新形势,贯彻新要求,服务新需求。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归根到底要落实到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上来,给农民群众以看得见的实惠和希望,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

第五篇:城关镇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高台县城关镇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高台县城关镇积极探索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发展壮大民间文体队伍,推动地方文化事业发展,有效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

为不断壮大社区文化队伍,各社区率先组织一些文艺爱好者建队伍,搭班子,搞活动,采取加强指导、帮助提高、经费支持、解决活动场地等措施,充分调动了广大文艺爱好者参与社区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切实形成了社区舞龙头,文艺爱好者当排头兵,带动群众参与的良好文化工作格局。目前,由文艺爱好者牵头组建了爱华艺术团、老年合唱团、老年街舞队、秦艺协会、夕阳红秧歌队、老年自乐班、广场健身队等9支民间文体队伍,引导各社区组建了社区文艺协会,这些文体组织已成为繁荣社区文化的骨干力量,参与人数达320多人,全面带动了社区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引导居民群众积极自发的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社区通过召开居民会议、印发健身知识手册、公布文艺团体牵头人联系方式、开展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上门走访、聘请辅导员定期辅导等方式,广泛宣传引导,使广大居民群众走出家门,走进体育场和活动室,特别是全民健身广场建成后,居民参加健身活动的积极性大大增强。目前,每天参与文化体育活动的社区居民人数已达2000多人次,占到了全镇总人口的10%。同时,各社区加大了对各文艺团体的引导,帮助建立了各项管理制

度,理顺了社区与文艺团体的关系,使文艺团体逐步由“社区支持型”转变为“市场引导型”,真正成为了自我管理、自发组织、自我发展的独立团体,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良好轨道。近年来,镇上坚持“社区搭台,群众唱戏”的原则,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镇上先后成功举办了社区文化节、邻居节、百家宴、居民才艺展示赛、老年服装展示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各社区利用节假日及周末,在居民小区内经常开展文艺演出以及象棋、跳棋、门球、乒乓球、拔河、步调一致、自行车慢赛等各种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倡导了健康文明的社区新风尚,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文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有力推动了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王海英)

下载简报:足民乡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报:足民乡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足民民主生活会讲话稿

    在足民乡党委班子 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主持讲话 (2014年8月1日) 叶永生 同志们: 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是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头戏,也是事关活动质量效果的关键举措,对于深入查找问题,明......

    莲池乡多举措丰富农村文化事业建设

    莲池乡多举措丰富农村文化事业莲池乡以文化阵地建设为抓手,强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家书屋”,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促进乡风文明为目的,利用节假日、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健......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明确指出了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党和政府高......

    如何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结合实际谈一谈。

    如何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结合实际谈一谈。 答:(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

    关于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研究

    关于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 —————————————————————————————————————————————— 2012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文化事业是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经济实力的具体体现,是民族精神的根源与传承,是人类历史变迁,社会发展的见证......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5篇)

    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农村要进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基本工程。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为群众提供健康而又丰富多采的精神食粮,既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促......

    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事业提高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5则范文

    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事业提高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