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八年级政治(下)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17:5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粤教版八年级政治(下)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粤教版八年级政治(下)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一篇:粤教版八年级政治(下)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粤教版八年级政治(下)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权利中,属于我国公民享有的最基本的,也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必要条件的权利是()A.人身自由权B.生命健康权C.受教育权D.政治权利 2.有些工矿企业实行所谓“严格管理”,工人下班出厂门时要被搜身。有些自选商场对被其怀疑偷东西的顾客擅自搜身检查。这些都是侵犯公民_____的违法行为。()A.人身自由权利B.生命健康权利C.名誉权D.隐私权

3.某医院将患者辛某写给医院的感谢信原文打印、放大后在医院张贴。此后,辛某经常会收到一些不明不白的电话,甚至有人上门造访。其中有打听、有愚弄、有嘲笑、有讽刺、有挖苦,使辛某的精神受到打击和刺激。对此,以下观点中正确的是()A.该医院的做法侵犯了辛某的生命健康权

B.感谢信是辛某主动写给医院的,因此不存在侵权之嫌 C.医院的做法侵犯了辛某的隐私权

D.医院将感谢信原文打印,没有捏造事实,因此没有侵权

4.肖某与许某同住一室,肖某因病住院,许某从肖某的抽屉中翻到—本日记和一本相册,便偷看其中的内容,并将日记和相册在同学中到处传看,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许某的这一行为侵害了肖某的()①肖像权②隐私权③姓名权④名誉权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5.下列行为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是()

A.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B.某影楼未经张某夫妇同意,用其婚纱照做广告 C.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播放某校学生上课的镜头D.高考的监考人员查验考生的准考证照片 6.下列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是()A.在教室里张贴伟人的肖像

B.经本人同意,某电视台播出以某明星为形象代言人的广告 C.某网站举办最受欢迎明星评选活动,刊登了众多明星的照片 D.某体育杂志擅自使用奥运冠军刘翔跨栏的照片作为封面

7.吴某在镇领导班子换届选举时落选。他认为镇领导陈某有意打击报复他,便多次在公开场合议论和辱骂陈某并伙同他人收集材料,写公开信。吴某亲自执笔“部分干部”的名义连续写了两封公开信,列举陈某偷学校的东西、在公路上结伙扒车抢甘蔗、利用胞妹开发廊用色情勾引客人赚钱等问题,并打印300多份在县内外到处散发,公开张贴。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公民的()A.名誉权B.荣誉权C.隐私权D.姓名权

8.某幼儿园在为中班幼儿过集体生日时,拍了一组照片,效果相当好。一家蛋糕店老板恰好有机会看到这些照片,选了两张准备做宣传广告用。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A.这样的宣传有益无害,因此不必征得任何人的同意 B.只要幼儿园同意使用这些照片,就不存在侵权之嫌 C.使用幼儿照片须征得幼儿家长的同意 D.使用幼儿照片须征得幼儿本人同意

9.下列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是()A.父母拆看未满10周岁子女的信件

B.因好奇窃取他人的QQ号密码偷看他人的聊天记录

C.某出版社出版了某电视节目主持人写的自传 D.某电视台法制栏目播出对某贪官的庭审实录

10.为了追捕某逃犯,公安机关将其照片张榜公布,并通过互联网传到全国各地。该做法()A.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B.不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 C.不符合法定程序D.属于超越权限的行为

11.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少数人为了达到个人企图,经常在网上窃取他人邮件。这种行为侵犯了公民的()

A.荣誉权B.名誉权C.人身自由权D.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12.下列关于隐私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生在世,总有一些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 ②每个人都渴望在社会中保留一块只属于自己的空间

③个人社会生活和个人信息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也属于隐私 ④隐私是与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13.朱秦同学在课堂上违反纪律,受到班长余威同学的批评,心存不满,就在同学中捏造说余威曾在新华书店盗窃书籍。朱秦同学的这一行为()

A.是违法的,侵犯了余威同学的名誉权B.不道德,但不违法

C.是违法的,侵犯了余威同学的荣誉权D.虽然违法,但小事一桩

14.今年清明节,汪小华同学随父母回老家去给曾祖父扫墓。在码头上,他看到挂有 “严禁携带危险物品”的标志。码头这样做是()

A.是为了维护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B.是为了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C.限制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是不合法的 D.可以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

15.一好吃懒做的农民刘某,经常偷他人果园的苹果出去卖,被村民抓住了。村长为了给刘某一个教训,按村规将刘某捆起来,关了两天才放出来,你认为()

A.村长的做法是对的,可以教育刘某改邪归正B.对已经违法的刘某谁都有权惩罚 C.村规也是法,村长的行为是合法的D.村长侵犯了刘某的人身自由

16.肖明的父亲病故后,母亲带他嫁到王家。继父令肖明改姓王,肖明就是不答应,两人的关系由此紧张起来,肖明的母亲也十分为难。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A.肖明应该改姓,继父有权给孩子改名 B.姓肖姓王无所谓,双方不必计较

C.肖明的继父可以持户口本到户籍管理部门请示办理

D.肖明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是否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

17.据报载,某记者把某些明星的家庭住址画成地图并登在报纸上,结果惹来众多追星族,给明星家庭生活带来了很多麻烦,他们对此表示了极大的气愤。这位记者实际上侵害了明星的()A.隐私权B.生命健康权C.名誉权D.住宅不受侵犯权 18.下列行为中,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是()

①某人收集私营企业老板的电话号码编集出售,获取经济利益 ②医院泄露病人的病情,给病人带来不良影响

③公安机关发布通缉令公布正在追捕的犯罪嫌疑人的个人信息 ④狗仔队偷拍某明星私生活的照片并刊登在报纸上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9.某中学生写作文时,用邻居的真实姓名,虚构邻居家重男轻女的情节,作文被某晚报选登,造成了较恶劣影响。该学生的行为主要侵犯了邻居的()

A.健康权B.隐私权C.名誉权D.肖像权

20.近日,阿美辞掉了在某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员工作。她说,离开这家公司的原因只有一个──自己的名字连续几个月上了公司的“猪头榜”。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阿美工作表现差,承受能力差,应该辞职B.张贴“猪头榜”可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C.该公司的做法侵犯了员工的人格尊严D.辞职是员工维护自己尊严的唯一手段

二、观点论坛(10分)

21.王军最近收到一封信,同座的小强趁他不在教室时,偷看了信中的内容,并在同学中传播。同学们纷纷地批评小强。小勤说:“这是不文明的行为。”小芳说:“这是不道德的行为。”小荣说:“这种行为侵犯了王军的通信秘密权,是违法行为。”

这几个同学的说法对吗?(2分)为什么?(8分)

四、出谋划策(12分)

22.曾某、黄某夫妇在某摄影中心拍摄了一套婚纱照。因其中一幅合照有细微质量问题,被留在摄影中心。春节期间,该摄影中心举办有奖活动,擅自将该夫妇留在摄影中心的合照剪成多块,供人们做有奖拼图游戏用。曾、黄二人发现后,非常气愤。

请问:该摄影中心的这一做法属于什么行为?(2分)为什么?(6分)曾、黄两人该怎么办?(4分)

五、材料分析(12分)

23.材料:某校秋季田径运动会,初二(5)班在接力赛中获得冠军,一部分同学就洋洋得意,挖苦、嘲笑没有获得名次的初二(1)班同学。于是初二(1)班有一部分同学就说初二(5)班同学获得冠军有作弊行为,初二(5)班部分同学听后非常恼火,谩骂并吐口水到初二(1)班部分同学身上。经查,初二(5)班同学并没有作弊行为。

结合材料,运用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同学的做法对吗?为什么?这么做有何危害?(8分)(2)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样处理?(4分)

五、今日说法(12分)

24.2004年12月23日凌晨2点,李某带领3人强行闯入刘某住处,采取威胁、恫吓手段替朋友王某索取刘某欠的债务。当刘妻要求其离开并要报警时,李某将电话线扯断,并对刘某及其妻子大打出手,致使刘妻脸部多处出血。李某怕事态扩大,遂带人离开了刘家。阅读材料后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李某的行为侵犯了刘某夫妇的什么权利?(4分)

(2)刘某夫妇怎样才能依法讨回公道?(4分)(3)王某应怎样解决债务纠纷?(4分)

八、活动实践(14分)

25.某中学八年级(1)班的五名女学生,为了参加学校的文艺汇演,到一家商店购买化妆品,后来又嫌太贵准备离开。不料柜台负责人张某、李某强行将五名学生带到商场保安室,逐个进行搜身检查。张某还威胁说,“不交出化妆品,就饿死你们。”经过大约一小时的搜查、威吓,张某、李某一无所获。他们连一句道歉的话也不说就赶学生走,同学们被迫流泪而去。事后,学生家长到商场交涉,但商场态度蛮横,拒不认错。

(1)张某、李某侵犯了五名学生哪些权利?(4分)请你结合案例,列举两条法律依据。(4分)

(2)请你按侵权前、侵权中、侵权后为五名女中学生维护自身权利设计三项合法、有效的措施。(6分)

答案

1-5.BBCDB6-10.DACBB11-15.DDAAD16-20.DACCC

21.几位同学的说法都有道理。小强的行为不但是一种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也是一种违法行为。(2分)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是公民人格尊严的重要内容,公民通信涉及个人生活、经济活动、思想活动、社会交往等广泛内容,关系到公民的切身利益。(2分)王军收到的信的内容,属于通信秘密,不经他的同意,任何人无权偷阅,更不能传播。(2分)22.(1)该摄影中心的做法属于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中的肖像权行为。(2分)

(2)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另外,丑化公民肖像,故意损毁公民肖像,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也属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3分)该例中的摄影中心,未经曾黄夫妇同意而私自损毁其照片,已构成对他们肖像权的侵害。(3分)(3)曾、黄夫妇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该摄影中心对其赔礼道歉,并赔偿一定的精神损失费。(4分)23.答:(1)这些同学的做法是错误的,他们都侵犯了对方的名誉权。(2分)原因:初二(5)班部分同学挖苦、嘲笑、谩骂、吐口水等属于侮辱行为;(2分)初二(1)班部分同学说初二(5)班作弊属于诽谤行为。(2分)

这些行为既是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的违法行为,也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轻则要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2分)(2)①对于不公平的评价,要从事实出发,澄清事实的真相。(2分)

②对于侮辱、诽谤等侵犯名誉权的行为,要用理智的方式处理,如向老师,学校领导反映情况,请他们出面解决,或者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分)24.(1)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人身自由权利。(4分)(2)向公安机关报案。(4分)(3)向人民法院起诉。(4分)

25.(1)张、李二人侵犯了五名学生的人身自由权。(2分)人格尊严权(名誉权)(2分)①我国法律禁止任何个人、组织对公民非法限制人身自由,非法搜查。(2分)

②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式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2分)(2)侵权前,向侵权人说明人身自由是受法律保护的,侵权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分)侵权中,可以联系“110”,依靠公安机关维护自己的自由权利。(2分)侵权后,可到公安、司法机关控告、起诉,要求依法处理。(2分)

第二篇:六语下第四单元测试卷

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运用。30分

1、读拼音写词语。6分

kāng

biàn

wéi

xié

jùn()慨()论()一

抵()

()作

()俏()复()别()幕

监()

威()

()马

2、看我七十二变!(一字多义)。3分

“负”,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画。“负”在字典中有这几种解释:(1)背;(2)仗恃,依靠;(3)遭受;(4)具有;(5)欠钱;(6)败,跟“胜”相反;(7)违背,背弃

“廉颇负荆请罪”中的“负”应选第______种解释;“小牛队负于黄蜂队”中的“负”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如今,他已经负债累累”的“负”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

3、趣味词语。仿照例子,根据词的不同意思,补充上一个字。4分 例:狼藉(形容乱七八槽,杂乱不堪的样子。)(1)蜂_______(形容人多,朝一个方向走去。)(2)雀_______(比喻活泼,蹦蹦跳跳。)(3)雁_______(比喻守纪律,有秩序。)

(4)乌_______(比喻无组织无纪律地在一起。)

4、选词填空。2分

典型

典范

(1)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世界上为了崇高事业共同合作的(),他们合作最真诚,合作时间最长,对世界的贡献最大。

(2)赵本山在他表演的前期小品中,穿的是()的北方农民服装。

5、在括号里加上合适的关联词。2分

(1)()上百位乐师,数十种不同的乐器合作得这样完美和谐,(),可以说交响乐团是合作的典范。

(2)海洋是个聚宝盆。人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海洋()会乐于作出它的贡献。

6、我会创作。1+2分

什么是合作呢?顾名思义,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办好。

什么是宽容呢?顾名思义,宽容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2分(1)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非常宝贵的人生道理,我们应该牢牢记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文传真。8分

(1)《夜晚的实验》一文,讲的是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夜间实验,了解了 ___________ 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是靠___________来__________,确认目标的!

(2)“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________________,要尽力做好份内的事情,而且还要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有_______________。”我觉得现代人除了要学会合作,还要学会____________,学会_____________,学会____________......(3)从斯帕拉捷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中,我感受到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还有一些科学家也具有这样的精神,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欣赏。

(一)《海洋―――21世纪的希望》节选

19分

你知道吗?当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回眸我们的地球时,他们发现,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船只,()海堤,()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 “望洋兴叹”。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3分)

近:诞生()

便利()

回眸()

反:密切()

慷慨()

丰富()

2、把下面的词语正确填写到短文中的横线上。(3分)毁灭

掀翻

冲垮

3、按要求写词语:4分

描写海水浪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海面宽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摘抄能够概括这段文字主要内容的一句话:2分

5、海洋的“喜”表现在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海洋的“怒”表现在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计2分

6、“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1分

7、“望洋兴叹”出自_________________ 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写出“望洋兴叹”的两个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用“望洋兴叹”造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2、F

(1)(6)(5)

3、涌

合4、典范

典型

5、(1)因为

所以

(2)只有

8、(2)蝙蝠

听觉

辨别方向

二、(一)

1、近:出生

方便

回首

反:疏远

吝啬

贫乏

2、掀翻

冲垮

毁灭

3、汹涌澎湃

波峰浪谷

巨浪滔天

波澜壮阔

一望无涯

无边无际

碧波万倾

广阔无边

4、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

5、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

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掀翻船只

冲垮海堤

毁灭沿海城镇

6、解释说明。

7、《庄子.秋水》

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造句:看着电视上一个个优等大学的招生广告,再看看自己的成绩,他只得望洋兴叹。

第三篇:语文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小结

语文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小结

一、积累文言字词

1、一词多义

孰:吾孰与徐公美 孰视之

胡:以备胡 胡不已乎

朝:皆朝于齐 朝服衣冠

此所谓战胜于朝 谤讥于市朝

命:夫子何命焉为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见:胡不见我于王 于是见公输盘

将: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将以攻宋

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夫子何命焉为

天子为动 此为何若人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以:将以攻宋 睿以为军咨祭酒

固:其将固可袭而虏 吾义固不杀人

于:起于齐 今有人于此

之:已而之细柳 军 称善者久之 介胄之士不

军:军霸上 上自劳军

使: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美:齐国之美丽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

说:请说之 公输盘不悦

2、古今义

地方 古: 今: 虽然 古: 今:

形貌 古: 今:

3、介胄之士 客之美我者 锐兵刃

4、通假字:被同 公输盘不说 距同 胡不见我于王 5翻译下列句式

吾与徐公孰美宋?

何罪之有?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可得而犯邪?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非复吴下阿蒙!

6、典故或现在还在用的词语

门庭若市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闻鸡起舞

涉猎

自相鱼肉

二、名句填空

1、《采薇》一诗中直抒胸臆,表现守卫士兵痛定思痛时无限悲伤的句子是

2、《十五从军征》中写出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时家乡凄凉破败景象的句子是

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从军之久,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是

3、《送别》一诗中反衬出征人归期难料的诗句是

4、《清平乐 村居》一词中表现无限童趣的句子的是

描绘出江南的田园风光的是

5、《朝天子 咏喇叭》一曲中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的句子是

三、阅读语段

(一)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1)锐兵刃()(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3)天子为动()(4)改容式车()(5)已而之细柳军(6)不闻闻天子之诏(7)介胄之士不(8)称善者久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3、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1.给加点字注音(1分)

①军士吏被甲()

②彀弓弩()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六题任选四题;4分)

①已而之细柳军

之:

②天子且至

且:

③军中闻将军令 闻:

④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

⑤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居无何:

⑥使人称谢。谢:

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每题2分,4分)

①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②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4.文中划线句子写霸上及棘门军有什么作用?(2分)

答:。

5.本段表现了周亚夫怎样的性格特点?请作简要说明。(3分)

答:。

6.从描写角度看,本段刻画周亚夫的形象以

描写为主。请写出正面描写的句子。(3分)

答:。

7.我们现在强调要张扬个性,但文中周亚夫的“军士”却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强调了共性,似乎束缚了个性的发展,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答: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9、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 20、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 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2分)

23、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19、C(3分)

20、①迟、晚 ②怎么 ③再次、重新 ④ 等到、到(共4分,每个1分)

21、(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6分,每处3分,大意相近即可)

22、年纪大;事务多。(2分,每处各1分,意思正确即可)

23、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3分,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

参考答案:1.pī gòu 2.①到 ②将 ③听从 ④派 ⑤不久、过一会儿

⑥告知 3.略

4.对比,突出周亚夫治军严谨有方: 5.严谨、恪守职责、刚正不阿等

6.侧面

正面描写: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7.不矛盾,张扬个性指的是个体,培养的是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周亚夫的部队是一个集体,集体就需要有纪律来约束,否则将一事无成,此处再张扬个性就会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所以个性指个体,共性指集体,二者角度不一样,不存在矛盾。

(二)于是入朝见威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时时而间进()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皆以美于徐公()

2、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B、能面刺人之过者C、王之蔽甚矣D、能谤讥于市朝

3、翻译下列语句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

5、邹忌是用什么方式来规劝齐王纳谏?可见他具有怎样的性格?

6、齐王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纳谏的?取得怎样的效果?

(三)邹忌修八尺有余,而

四、自行归纳出各篇文章的作者及对他的评价和主要的作品等。

(二)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A.将以下骑送迎 齐使田忌将而往 B.天子且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C.已而之细柳军 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1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3分)

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C 1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13.将军约定(规定),军营中不得骑马奔驰。14.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因此汉文帝称赞他是“真将军”。

第四篇: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资料(鄂教版八年级下)

一、单元复习目标

1.复习每课的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2.理解并识记积累每课的文言实词、虚词。3.借鉴并运用作者的写景技巧。

4.把握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诗文作者的个性与情怀。5.背诵名篇,增加文化积淀。

二、单元内容归纳

《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中的名篇。文章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右溪记》的作者是元结。文章记叙了右溪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写这篇记的目的,表达了自己寄情山水的愉悦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些许不满。

《小石潭记》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文章通过对小石潭及其周围环境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排遣抑郁的情怀。

《答谢中书书》写的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清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这是一篇小品文。文章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微妙的心境。

《满井游记》是明代作家袁宏道的一篇游记小品。作者在这篇游记里,是一位高明的现代摄影师,采取仰摄、俯摄、摇摄、移摄等多种方法,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摄取下满井的风物。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著名作家张岱的作品。文章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游湖人的雅趣,寄寓了作者无限的故国情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写的一首边塞诗。全诗从塞外冰天雪地的奇丽风光着笔,通过特殊的背景描绘,衬托出送别之情。

三、口语交际 1.交际目标

⑴学习掌握解说的有关知识和技巧。⑵培养解说的能力。

第五篇:八语下第六单元教学案

编号01-----

26、《小石潭记》教学案

年级-八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型-新授课-二课时-主备人-朱金龙-审核指导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

课核-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会入微观察景物,提高对美的品赏能力

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我们曾经跟着父母游览了一些名山大川,面对那些好山好水总是让我们欣喜,让我们激动。今天请大家跟我一起欣赏一处美景,这里有明朗的日光,青翠的竹林,透明的潭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石潭,走近柳宗元。(彩屏显示课题。)

二、引入课题:

1、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柳宗元,字子厚。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世称柳河东,著有《柳河东文集》。唐代杰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寄情于山水之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文体“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顺,声音平缓。2正音:有没有不会读的字词?如果没有,我从文章中挑了几个词语来检查一下,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一下?

3、听读:课件显示朗诵录像。要求学生认真观看画面,听准字音和语气语调4分组齐读:我们来齐读一下文章,注意体会作者感情

四、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注释和自己的理解,试着翻译课文。2小组展示,全文分为五段,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讲解,并点出本段中的重点字、词,句。3.梳理文中词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4快问快答,把握文章内容。5思考: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五、拓展延伸,推荐小石潭。拟写景点名称、广告语、导游词。小结并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文。2.介绍家乡的某一景物。200-300字

《小石潭记》第二课时

课核--理解作者借游记寄托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和思路。本文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名篇,历来脍炙人口。他在文中是怎样写景抒情的,他是怎样借山水来表达自己被贬的心情的。

二、问题质疑,合作探究

A、(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明确: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2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

发现小潭 篁竹—一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移步换景的写法)B、(1)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2)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3)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潭中景物:潭水、游鱼、阳光、影子

侧面描写水的清澄:游鱼 亻台然不动 亻叔尔远逝(动静结合)C、1.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明确: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小潭源流溪身斗折蛇形——明灭可见 岸势 犬牙差互——参差不齐

D、1.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三、总结全文

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至于篇末表现出来的凄苦心情,那是作者当时所处时代和身世遭遇所造成的。

四、布置作业

课后阅读《永州八记》中的某几篇,提高对作者认识。

编号03-----

27、《岳阳楼记》教学案

年级-八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型-新授课-二课时-主备人-朱金龙-审核指导

《岳阳楼记》第一课时

课核--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常见实、虚词;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一、解题并导入新课。

1、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3、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三、合作探究,研习精读新课。

(一)教读第1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1.要重点理解的词句。越明年、谪、属 2.思考与讨论 首句中“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滕被谪以后心情不好,准备修好岳阳楼后“凭栏不恸数场”。可作者偏偏在文章的一开头就点出这个“谪”字,这不是存心触痛老朋友吗?试联系整篇文章的意思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是否别有深意?(可以先提问题,全文读完了再明确其缘由)

(二)教读第2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1.要着重理解的词句。夫、然则、骚人、得无异乎 2.思考与讨论。

(l)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的?(2)本节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找出来说它们的关系或作用。

四、作业-背诵课文

《岳阳楼记》 第 二 课 时

课核--疏通后三段文意,进而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一、复习导入

1、重点词句翻译

2、背诵

二、继续研讨第3、4段。

1.指明同学读第3段课文并口译,教师作必要解释。2.学生齐读第3段。

3.指名同学读第4段课文并口译,教师作必要的解释。4.学生齐读第4段。5.讲析第3、4段。讨论:以上两段合在一起是文章的第三部分,这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和上文有什么联系?

这一段描写了洞庭湖景色阴晴的变化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不同的心情。这段内容紧扣上段概述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和“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意思加以发挥,分段来写: 先写了风雨天气中洞庭湖上萧条凄凉的景象,很自然地引出了迁客骚人远离京都,怀念故土的失意忧虑的悲苦情感。这一段写了物悲则己悲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一个方面。其次,写洞庭湖晴朗天气的明媚景象,很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此时的喜悦之情。这一段写了物喜己喜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又一方面。

三、教读第5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1.要重点理解的词句。2.思考与讨论。

这一段是学习的难点所在,教读应着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1)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搂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从这里开始看作者是怎样逐步深入地阐发他的思想的。请想一想: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

(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4)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联系第一课时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土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

四、探究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五、归结写作特色

1、繁简得宜,层层蓄势

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

六、积累文言现象:

1、一词多义。

⑴和:

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⑵通:

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

⑶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⑷空:

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

⑸极:

南极潇湘(直通)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此乐何极(穷尽)⑹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⑺或: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2、通假字。

⑴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嘱托。)

3、词类活用。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4、古今异义。

⑴ 气象万千(气象

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⑵ 微斯人(微

古义:没有。今义:细小。)

5、特殊句式。

⑴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⑵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

⑶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置)(4)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5)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定语后置)

6、流传至今的成语。

⑴气象万千

⑵心旷神怡

⑶政通人和

七、作业--

1、了解岳阳楼。

2、阅读作家作品

编号05-----

28、《醉翁亭记》教学案

年级-八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型-新授课-二课时-主备人-朱金龙-审核指导

《醉翁亭记》第一课时

课核--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常见实、虚词;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一、导入新课

1、了解作者:《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2、作品介绍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1.听读(屏幕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2.正音(屏幕出示下列字词,请学生读准字音。)滁()壑()琊()潺()酿()辄()霏()暝()蔌()翳()觥()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字,读起来语气不尽相同。(1)陈述(2)肯定(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如:朝而往,暮而归。

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旬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4.学生互读课文。

5.指定一位学生朗读,集体纠正读音。

三、合作学习,疏通全文大意

1、分组合作,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没有注解的语句,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

2.集体解难。各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

四、研究,探讨课文 A研读课文一段。

1.找出描写醉翁亭环境的句子2.找出醉翁亭得名的原因

3.理解“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含义4.屏幕展示:醉翁亭及其周围环境的图片 5.再读课文,感受醉翁亭的自然美 B/研读课文二段。

1.找出描写朝暮之美的句子2.屏幕展示:朝暮之景的图片

3.找出描写四季变化之美的句子4.屏幕展示:四季变化之美的图片

五、小结及作业布置

1、翻译背诵课文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

课核--.理清本文的段落层次;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导入

1、重点词句翻译

2、背诵

二、继续研究,探讨课文 A、研读课文三段。

1.读课文理解感受内容2.从文中划分层次用几个字概括层意

3.屏幕展示:太守与滁人共乐的图片4.再读课文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B/研读课文四段。

1.感受文中的几种乐趣2.从文中找出与乐相关的内容 探究: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明确:乐。3.文中写出了哪些“乐”?

明确:太守乐,众宾乐,滁人乐。4.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5.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明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6.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明确: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彩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三、讨论交流

1、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讨论并归纳:写景与抒情相结合。(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四、归纳小结:

1.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勾出全文的主旨。

2.文章写景抒情自然结合,由景生情,情景交融。

3.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

五、作业----片段训练

家乡是美的,你一定热爱自己的家乡,写一写家乡的美景,借景抒发一种情怀。

编号07-----

29、《满井游记》教学案

年级-八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型-新授课-一课时-主备人-朱金龙-审核指导

《满井游记》第一课时

课核--朗读课文,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描写的方法。

一、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的小石潭;与范仲淹相伴,登临岳阳西北的岳阳楼;在欧阳修的指引下观赏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小石潭、岳阳楼、醉翁亭这些地方都处在我国的南方,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随着袁宏道的足迹去看一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

二、走近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1、简介作者-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

2、写作背景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进京,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三、自主学习,通读文章,把握文意

1、听朗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的气势、韵味、节奏及停顿,以此正音正字。

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尽情去感悟文章。

3、朗读结束后,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解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并解决,并出示需学生着重掌握的字词,以求把文言文学习中字词掌握这一基础环节落实到位。

四、合作探究,品读文章,体味情境 A/品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未出游的心情。

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作者是在什么时候出行游玩的?这时燕地的气候特征如何?作者的心情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

2、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B、品读第二段,赏析满井美景,学习写景方法。

1、这篇游记写满井的初春景象,描写了哪些景物?

2、根据图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写景的句子,直观感受景物之美。

3、结合阅读体验,学生找出文中最喜欢的语句,并说出理由。

4、在赏景的基础上,学生归纳作者是如何写景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要点: 写景指导一:抓住景物特征写景——乍暖还寒,万物复苏。写景指导二:按照一定顺序,写出景物的层次。

写景指导三: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所写景物形象生动可感。写景指导四:在景物描写中渗透自己的感情,情融于景。

5、结合以往所学课文,学生补充写景方法。

(1)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写,如视觉、听觉、触觉等。(2)虚实结合,动静结合;(3)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

6、读第二段最后一句,体会作者感情。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这一句既高度概括了一二段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的内容,表现了作者的欢快心情,也反映了作者对哲理的追求。

7、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C、品读第三段,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一句的内涵。

作者重在抒写“性灵”,此句表明自己和庸人的区别。“他在官场感到孤独,大自然给他以慰藉,山水鸟鱼都成了他的知已。这是一种物人交融,人和物相映成趣的美好境界。

五、归纳小结

作者以清新流利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非常优美的图画,阅读本文,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细致地观察生活,准确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六、布置作业

就自己在生活中的游览,仿照本文的风格写一篇游记,要求语言简练,写出独特的感受,在行文中注意运用修辞手法。

编号08-----30、《 诗五首 》教学案

年级-八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型-新授课-二课时-主备人-朱金龙-审核指导

《 诗五首 》第一课时

课核--学习前两首诗,体悟诗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一、导入新课学习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解题——《饮酒》

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三、研习《饮酒》,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补充《饮酒》的注释。

①喧: ②君:③心远地自偏: ④辨: ⑤忘言:。

3、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两遍。

4、指导背诵。

全诗有两个层次:开头四句为一层。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缠,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静起来了。“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承接“心远地自偏”而写下来。是说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赏,能获得无限的意趣。沿着这样的理解去读背,就能比较容易地背出。

5、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6、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结构精妙,意境高远

7、名句品味。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8、诗的最后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9.课堂训练。10.课堂小结。

四、研读《行路难》 1.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2.齐读诗歌,探究学习。

(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五、布置作业

背诵这两首诗。默写《饮酒》。

《 诗五首 》第二课时

课核--学习后三首诗,体悟诗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背诵

2、考查名句积累

二、研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2.朗读诗歌,注意正音,读出七言诗的节奏、重音,读出诗歌所表达的感情。3.质疑字词。

(1)虚词。俄顷:向:安:呜呼:

(2)实词(活用)。向昏黑:变暗变黑(形容词作动词)。风雨:刮风下雨(名词作动词)。4.全诗段意。

(1)秋风破屋——冷(2)群童抱茅——悲(3)长夜难眠——哀(4)广厦庇寒—一愿

5.思想内容。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安乐的情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6.赏析。

第一节五句,写秋风破屋的情景。

第二节 第二节五句,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

第四节六句,直抒感慨,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

7.艺术特色。全篇揭露现实,闪耀理想之光芒,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名篇。8.归纳总结。

全诗作者根据切身的生活现实,如实写来,使读者真切地感到诗人的痛苦。组织 材料时,层层深入,情不自禁地说出自己的愿望,画龙点睛,水到渠成。

三、鉴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解题。读标题,介绍唐代边塞诗的特点。2.研习课文。(1)听录音朗读,辨别节奏。(2)师生朗读,明确节奏。(3)研读:以4人为一小组,相互交流,记下疑难之处。(4)师生共同解读,讨论纠正,扫除词语障碍。(5)品味鉴赏。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②“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

③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3.学生朗读全诗,并背诵。

四、自读《己亥杂诗》 1.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

后两句抒情运用比喻,把落红比作辞官,春泥比作平民百姓,花比作朝廷,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2.小结。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后三首诗。

2、积累名句、阅读作家作品。

下载粤教版八年级政治(下)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粤教版八年级政治(下)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粤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粤教版思想品德复习提纲重的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③我们也要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3、如何自觉尊重他人人格尊严?不应取笑别人的外貌、衣着、说话方式和动作,不......

    政治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答案

    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接下来为大家推荐政治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答案,请大家一定仔细阅读,希望会对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一.单项选择题1.D2.C3.B4.B5.C6.A7.B8.B9.B10.D11.D12.B1......

    政治粤教版九年级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二) 6,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7~38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能找出6,7乘法口诀的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

    二年级下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组单元备课 本组教材围绕“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 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给人启迪,让人受益的古今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哲理。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启发学生评价故......

    2013年10月八年级上册政治(粤教版)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2013年粤教版八年级政治复习提纲(一) 1.1自尊自爱 1.1.1自爱的含义:珍爱我的生命,认识我的精神世界,悦纳并完善我自己,这就是自爱。 1.1.2自爱的意义:1.我们懂得自己的生命是宝贵......

    鲁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复习提纲范文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班级:姓名: 课标要求: 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八年级政治师友结伴而行测试卷及答案

    一、请你选择(共20分)▲单项选择(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1、小明十分珍爱父母给自己买的英语复读机被好朋友小涛借用时不小心摔坏了。为此,小明伤心极了,小涛内心也忑忐不安……......

    六年级下第九单元测试卷1

    六年级下第九单元测试卷 一、1.Don’t play on the street. It’s d. 2.The job is not easy(容易的).It’s d. ’s sister isn’t a doctor. She’. 5.My father likes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