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右所镇农村科技示范公路建设工作情况通报
右所镇农村科技示范公路建设工作
情况通报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县交通局的指导下,右所镇抢抓机遇,加强协调,加快农村科技示范公路建设步伐,通过努力科技示范公路完成了路面工程建设,道路绿化和周边环境打造工作稳步推进,为村民解决了行路难题,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推进了农村公路建设的新步伐。
一、主要做法
(一)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建路护路氛围
右所镇通过召开村组干部、群众会及广播宣传等各种形式对云南省农村科技示范公路建设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等进行广泛的宣传,提高了干部和村民的建路、护路意识和自觉性,群众积极配合村组和施工单位,做好腾田和土地占用工作,确保科技示范公路建设顺利进行。普遍提高群众对道路的“建、管、养”意识,科技示范公路沿线住户村民乱丢垃圾、乱堆乱放等不良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二)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镇党委、政府把农村科技示范公路建设作为今年右所镇公路建设的第一要务来抓,成立了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相关站所和人员为成员的右所镇农村科技示范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在镇交通管理所,由交通管
理所所长常驻建设指挥部,负责协调公路建设中的日常事务。同时,结合与各村签订的《农村公路管养责任书》明确科技示范公路建设涉及到的各村职责,把科技示范公路建设赔青、协调占地、日常保洁等工作逐级落到实处。
(三)多措并举,确保协调工作顺利开展
作为科技示范公路建设的协助单位和属地管理部门,右所镇加强与各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确保公路建设稳步推进。一是切实加大投入,赔付青苗补偿款5万多元,及时完成了公路沿线占用农田的赔青和拆除建筑物的赔偿工作。二是安排专人负责宣传协调,随时解决建设中发生的各类问题,及时解决了公路建设中涉及到的土地占用后的调整和采砂点、弃土点的协调及损毁庄稼的赔青、林木砍伐协调等工作,在保证公路建设顺利进行的同时,确保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三是加大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力度,说服阳光加油站拆除了建在路边的临时厕所和加油站阻挡视线的外围墙,做通了梅玉村违规伸阳台户的工作,使其同意拆除违规伸出的阳台,确保了路容路貌的整洁。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镇村协调工作力度不够,一定程度影响公路建设后期绿化、美化工作的进度。
二是公路沿线村庄、田地较多,公路保洁难度大。
三是没有科技示范公路管养经费,难以建立管养长效机
制,管护困难。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积极争取县政府及县交通部门支持,加大管养经费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长效管养机制。
二是加大协调力度,尽快完成公路建设后期绿化、美化工作,使科技示范公路尽早完工验收。
右所镇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八月十九日
第二篇:镇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作
建管并重抓管理创新机制抓落实
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交通局及市农村公路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镇通村公路建设养护协会以贯彻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畅、洁、绿、美”的农村公路环境为重点,以提高农村公路通行能力、提高行车舒适度,延长农村公路服役期为目标,切实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加大农村公路管护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干群养路、护路、爱路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全镇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通过全镇动员,全民动手,齐抓共管,共同努力,从明确主体建立机构,健全制度、分片管理、日常管养等方面入手,全面开展了我镇农村公路养护。使我镇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为****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一、农村公路建设情况
****镇2006年至2010年止共建设通村公路总里程122、6公里,计划内建设103、6公里,计划外建设19公里(其中总包括葵兴村2.2公里,新和村2.5公里,八角亭2.5公里,合心村2.7公里,白马寺2公里,宝月寺村2.5公里,曹家河2公里,羊子庙村
1.8,互助村0.8公里)
其中2006年国家下达公路建设计划数31.2公里 2007年国家下达公路建设计划数29.6公里
2008年国家下达公路建设计划数11.7公里
2009年国家下达公路建设计划数11.2公里
2010年国家下达公路建设计划数19.9公里
2011年国家下达公路建设计划数5.8公里。国家补助资金1330万元,市级配套补助资金245.2万元,工程图纸设计由枝江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施工技术指标:砼C30,砼面层宽度3.5米,厚度0.2米,垫层0.16米,采用5%水泥稳定层,基层宽度5米,质量要求合格。
二、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情况 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是一项综合、系统的社会工程,仅靠单位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今年以来,我单位继续深入贯彻枝江市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精神,制定了“两个依靠”的方针,紧紧依靠镇政府,紧紧依靠广大群众,加快了农村公路建管由部门行为,行业行为向政府行为,社会行为的转变。
一是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我们严格按照枝江市农村公路领导小组管理养护办法和市级制定的方案标准,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镇党委、政府把道路建设和管理养护工作作着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纳入目标考核重要内容。成立了镇农村公路养护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全镇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坚持定期召开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明确养护职责和管护措施,对全镇41个行政村,460.7公里的209条村道及72公里的4条镇道,分解落实到具体路段和具体责任人。做到了镇有主管领导,村有主管干部,路有专门养护管理人员,保证了各项责任落实,确保养护道路条条都达标。
二是统筹安排、科学规划。
****镇农村公路养护根据枝江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合理编制经费使用和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计划,科学安排全年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全年养护过程中发生的水毁、危桥等临时性病害由****镇通村公路养护协会及时上报,并及时组织抢修,保障道路安全畅通。2010年****镇通村公路养护协会对全镇农村实际列养里程情况进行了调查核实,根据农村公路现状、路网布局等因素,按照公路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制定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计划,报主管部门审定后下发。在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中,紧紧围绕全镇经济工作的中心,把镇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工作与农
村的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搞好公路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积极主动地配合各级政府,圆满完成了各阶段的工作任务。
三是完善机制,争创一流。
①明确分工,强化公路养护责任。今年,对养护人员大范围保稳定,小范围调整,采取分片包段,分段定员,专人养护的公路养护方式,全镇分为******5个片区,对全镇水泥硬化路面及晴雨路面全面进行养护,养护460.7公里在。每个片区内分段定员,5个片区共划分67个段面,聘用67名养护人员分段进行养护。其中:傅渡片区80.8公里、养护人员12名;凤梁片区86.9公里、养护人员13名;刘巷片区105公里、养护人员15名;八亩片区110.2公里、养护人员16名;冯口片区77.8公里、养护人员11名。对每个段面定职责、定任务,通过定期检查、考核,不断强化养护人员责任意识。我镇今年通村公路建设计划长19.9公里已全部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农村公路养护责任主体更加明确,推进公路养护的规范化。
②抓好农村公路养护人员的培养。要实现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农道路常年畅通无阻,必须培养一支过硬的养护队伍。我镇抓住道路加速发展的机遇,高度重视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培训,认真抓好年终组织的全市道路养护工作业务培训,组织管理人员统一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加强知识储备,努力提高大家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思想水平,使比学习、比贡献的意识深入人心,同时结合枝江市农村公路管理实际,由市局组织各单位先进经验交流,各单位之间互通有无,互相学习促进,积极探索总结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经验,使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建立了技术过硬的养护管理队伍,对农道路进行专业化养护。
③镇村联动,形成农村公路养护合力。充分发挥镇村公路建设养护协会的职能,千方百计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水平,全镇41个村均设置举报电话,发动群众监督。对妨碍交通安全、造成交通阻塞、破坏交通设施
等行为依法进行严肃处理,形成了镇村两级密切配合,群众积极参与,合力推动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良好局面。做到了镇有主管领导,村有主管干部,路有专门养护管理人员,保证了各项责任落实,确保养护道路条条出精品,条条都达标。
④广泛开展道路管理养护条例宣传。利用会议、宣传车、标语、板报、横幅等形成,深入到村进行了《条例》的宣传贯彻工作,大力宣传公路管理养护的重要性,动员全镇上下积极参与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提高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积极性,增强广大干群的爱路护路意识,提出“巩固公路建设成果,塑造城关美好形象”,在全镇形成了浓厚的爱路护路氛围。
⑤严格考核。对公路养护管理实行百分制考核,镇公路养护协会每周督查一次,每月组织管片人员对全镇农村道路养护情况进行一次检查验收评比,由管片人员和养护人员共同考核记分,凡综合得分在90分以上,拨发全部养护工资,对达不到90分者,少1分扣50元;对路段养护特别好的给予适当奖励,对公路管护严重不到位,连续三次被评为后进的养护人员,实行未位淘汰。农村公路养护工资全年分两次发放。对道路管护人员的管理做了定线、定段、定人、定标准的目标责任制,检查记录和例会工作制。在各路段的养护管理过程中,形成了比质量、比进度,争一流的良好局面,连续两年在全市公路养护考核中名列前茅。
三是存在问题和困难
(1)养护经费不足。
(2)管理和养护人员有待进一步加强业务和技术能力方面的学习与培训。
(3)适当增加养护机械。
第三篇:右所镇开展中医药工作实施方案
右所镇开展中医药工作实施方案
乡镇中医药工作一直都是整个中医药工作的重点,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切实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根据上级的相关文件要求,我镇积极组织,认真开展中医药工作,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特制定右所镇中医药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创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有效利用创建载体,加快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增强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中医药资源的利用率和服务参与率,建立起覆盖城乡、服务功能完善、中医药特色优势明显、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现代化建设水平有较大提高,中医药的人才结构更加合理,中医药在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基本原则 坚持中西医并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与作用。
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坚持在乡镇卫生院服务网络建设中,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完善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功能。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点面结合,稳步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到2010年,中医药服务设施齐备、人员配备合理、服务功能完善、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基本满足卫生院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三、建立并完善保证体系,确保工作顺利实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小组
为切实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强化整体部署,认真组织实施。为加强领导,我院组织成立了右所卫生院关于开展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副镇长杨琼担任组长,卫生院院长潘奇林担任副组长,由卫生院书记、副院长、防保组长、门诊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右所卫生院,由院长潘奇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我镇中医药工作的有关事项。
(二)落实资金,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严格遵照国家及省市规定,认真落实上级政策,要挤出专项资金,用于基础设施、人员培训等使用,以保证中医药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阶段工作重点
我镇开展中医药工作,按步骤分三个阶段实施,必须上下联动、通力配合、共同参与。各阶段的工作重点是:
(一)基础建设阶段(2008年1月—2008年8月)1.摸清家底,掌握现状。要认真开展中医自查摸底工作,建立健全中医工作制度。要进一步深入实地进行调查核实,力求准确掌握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工作的软硬件建设的基本现状,如科室设置,人员、设施的配置、中医、药、护等业务文件的规范与否,专科(专病)的建设等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找出薄弱环节,以利于采取有效整改措施,为全面开展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2.制定规划,完善方案。要严格按照上级的工作要求和部署,密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抓紧实施,定期检查,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3.宣传动员,营造氛围。要采取各种有力的宣传方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中医药工作的地位、作用,不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创建意识,在全镇开展“重视中医、支持中医、发展中医”和人人参与的创建热潮。
4.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在创建工作前期,要建立健全中医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及时下发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以利于指导各地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快中医工作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进程。
5.抓好“龙头”,带动全镇。,要进一步完善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创建力度,继续完善本院的软硬件创建工作。在该项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工作规划和实施计划,明确工作重点,抓好医院管理、基础设施、专病专科等内涵建设以及中医药护等医疗文件的规范化、标准化书写等工作,进一步拓展服务项目,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此外,还必须肩负起全镇中医工作的业务指导及人才培养等工作,充分发挥“龙头”作用,指导和带动全镇中医事业的快速发展。
6.稳定队伍,健全体系。对村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针对农村中医药服务体系中人才匮乏的现状,想办法、添措施,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稳定和充实农村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健全农村中医三级服务体系,切实改善人才结构不合理和中医药人员比例偏低的状况。
(二)创建攻坚阶段(2008年9月—2009年8月)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创建经验,找出问题和不足,扬长避短,整改完善,进一步加大创建工作力度,全面实现各项创建指标。在具体工作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中医工作的投入,真正做到政策到位,投入到位,以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要切实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提高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合理调整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比例;三是各级创建部门要加大对中医医疗科室房屋的改造和增设,加强设备配置的投入,抓好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室)建设;四是要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五是要加强督查、督导,认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确保各项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三)完善迎检阶段(2009年9月—2010年8月)在巩固前两阶段创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认真自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切实加以改进和完善。
五、检查督导
(一)各地要按照工作方案成立创建工作督导组,对各阶段的创建工作进行现场督导。
(三)各地要坚持把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头。
第四篇:六安市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六安市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农村路网建设步伐,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建养管长效机制,大力发展农村客货运输,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决定》、省政府与交通部签署的《关于落实中央1号文件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的意见》以及我省村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方面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建管养运、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建立以县为责任主体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体制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运行机制,推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输一体化发展,走科学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促进农村公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二)“十一五”期间,全市农村公路建设计划完成总投资14.96亿元。到2009年底,实现100%的乡、100%的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基本形成农村公路运输网络,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求。
——通行条件明显改善。以村村通水泥(沥青)路为重点,实施通畅工程,提高抗灾能力,改善通行条件。到“十一五”末,建成通村水泥(沥青)路6800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沥青)路。
——养护管理日益规范。初步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和养护机制,做到投入到位,有路必养。农村公路养护实行维护和维修分离,日常维护推行道班或个人承包制,维修工程组织专业队伍实施,基本实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
——运输网络逐步完善。加快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完善运输网络,使农村客运“开得通、坐得起、有效益”。“十一五”期间建成农村客运站183个,实
现100%的乡(镇)建有农村客运站、100%的建制村建有招呼站,具备客车开行条件的乡(镇)客运通达率达到100%、村客运通达率达到90%。改造农村公路渡口107个,完成渡改桥83座,全市100%的农村渡口完成改造和100%完成渡改桥建设。
三、组织领导
(三)市委、市政府成立“六安市村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示范工作指挥部”,市交通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农委、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市安全监管局、市扶贫办、市供电公司、市电信公司、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和各县(区)政府为指挥部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市交通局,负责农村公路建设的日常协调工作。县(区)人民政府组建农村公路工作领导和办事机构,制定和落实政策措施,加快农村公路发展。各级交通部门要将农村公路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抓紧抓实。市交通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编制全市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计划与监督管理;县(区)交通局具体负责农村公路建设的实施、指导、监督和服务工作。
(四)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签订农村公路建设目标责任书。县(区)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建设的责任主体,县(区)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协调农村公路建设的实施和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发动群众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
(五)在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公路建设。在村村通工程建设范围内,多修农民想修、愿修的路,不修农民不想修、不愿修的路。合法合规筹集配套资金,不强行摊派、集资。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老路老资源,尽量减少耕地占用和拆迁工作量,降低工程造价。不得安排有资金缺口的项目,不得增加乡村负债建设农村公路,不得不顾乡村财力超规模、超标准搞建设,不得由企业带资施工,不得拖欠企业工程款,不得拖欠农民工工资。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当地农民工,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四、计划管理
(六)中央和省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的农村公路建设。各地要按照群众自愿、竞争立项的方式选择农村公路项目,形成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申请纳入计划的通村公路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1、项目已纳入省“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
2、前期工作完成,施工图设计(简易设计)已经批准,具备开工条件;
3、项目业主明确;
4、资金筹措方案确定。
(七)县(区)交通主管部门根据市交通主管部门下达的建设规模和乡(镇)申请,审核、汇总当地农村公路建设计划,于每年8月底前编制次年建设计划报市发展改革委和市交通局。农村公路项目建设计划一经下达,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调整。确需调整的,应于计划下达当年8月底前按计划编报程序报市发展改革委和市交通局。
(八)实行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组织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实行项目公示制,在施工现场设立告示牌,将项目实施的时间、规模、技术标准、资金筹集和使用安排、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措施等情况向群众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五、工程管理
(九)各地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地理条件分类确定技术标准,合理把握建设规模,控制工程造价。尽量利用老路改造,尽量不占用耕地。通村公路路基宽度原则上不低于4.5米,路面宽度不低于3.5米,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厚度不低于18厘米。特殊困难路段和交通量较小的可适当降低技术标准,但应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采用单车道时应设置会车道。重视路基工程、防护工程。乡镇客运站应尽量利用闲置房屋,因地制宜,建设经济实用、便民利民的农村客运站场设施。
(十)严格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符合法定招标条件的工程可由具备招标能力的业主单位自行招标。
(十一)按照“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要求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质量监督工作。要充分依靠群众加强施工现场监督。县(区)交通部门负责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在市交通质量监督站指导下组建工程试验(检测)室,加强农村公路的质量检测和通村公路的技术服务。
(十二)通村公路交、竣工验收可合并进行,由县(区)交通部门会同乡镇人民政府以及村民委员会分批组织验收;市交通局对农村公路工程验收工作进行抽查。
(十三)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分期分批组织对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和乡、村干部进行培训。县(区)交通局要主动上门服务,重点帮助乡村搞好民主决策、科学管理,有序推进。各地要因地制宜、努力创新,充分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探索低造价公路建设经验。
(十四)农村公路建设要注重节约用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十五)各地应结合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农村公路廉政建设工作制度并认真抓好落实。
六、资金管理
(十六)“十一五”期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和市交通局等相关部门应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市农村公路的支持和资金投入。
(十七)“十一五”期间,全市通村公路的建筑营业税通过同级财政安排支出的方式,全额投入到通村公路建设中去。市财政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以奖代补。
(十八)除中央、省、市安排的农村公路建设补助资金以外,县(区)人民政府整合以工代赈、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资金每公里配套不少于3万元。农村公路建设免收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县(区)人民政府要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涉及农村公路建设的土地、林地、砂石材料等资源使用的优惠政策。
(十九)在强调农民自愿的情况下,严格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代表管理、捐资修路”的原则,积极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为农村公路建设捐款捐物。按“村规民约”等民主决策方式解决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投入不足的问题。
(二十)中央和省安排的补助资金必须全额用于工程直接费的支付。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实行财务公开,分级负责,分级监管,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违反者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触犯刑法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
七、养护管理
(二十一)市交通主管部门和县乡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农村公路养护的行业指导和监督管理。县(区)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应将农村公路养护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县(乡)公路养护工作,对乡村公路养护进行技术指导;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乡村公路的养护,建立以村规民约为核心的多形式养护制度,提
高群众爱路、护路的自觉性。农村公路养护实行管养分离、专群结合,县乡公路逐步推行养护工程费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日常维护采取道班、个人承包等方式,维修工程组织专业化队伍实施;村级公路日常养护采取家庭承包等方式。深入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重点加大对绕行农村公路超限超载车辆的治理力度。
八、农村客运
(二十二)坚持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研究制定农村客运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扶持农村客运发展的优惠政策,突破现行客运管理模式,以备案制、核准制等方式简化农村客运线路审批手续,以冷热线捆绑、服务质量招标等方式发展偏僻地区的农村客运班线,以公交化运营、片区经营等多种经营模式提高运营效益。县、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农村客运安全工作的监督,落实对乡镇客运站的安全源头监管责任。在加快建设、加强养护和管理的同时,坚持农村公路与客运站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实现农村公路建设与农村客运协调发展。
九、总结经验
(二十三)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收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和发展农村客货运输的典型经验。及时对农村公路技术标准、质量标准、质量要点的主要控制经验;降低造价的有效措施和途径;简便、有效的防护技术,有效的防、排水设施设置,地质灾害路段的避让与防治;创新设计理念、创新建设理念,做到农村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自管自养、统筹建养、民养公助等多种方式的养护管理模式;发展农村客货运输的有效做法等进行分析提炼,在建设过程中形成建设信息,工程完成后形成经验总结材料。
第五篇:镇2007年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总结
镇2007年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镇的公路建设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交通局、市农路办的关心和指导下,充分利用村民自治“一事一议”、在外成功人士的捐资、上级公路建设的补助和政府自筹资金等办法,不断为公路建设筹集资金。我镇围绕“畅通干道、提高等级、构建网络”的总构思,具体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新修建公路13.35公里、桥2座、改建旧桥1座
在今年1月份,我镇就召开了2007年的交通建设工作会,会上安排部署了全年的交通建设工作,镇充分发挥引导和促进作用,由各村社广泛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村民代表讨论通过村民集资、在外成功人士捐资等办法,共筹集资金300余万元,新修建公路13.35公里、桥2座。分别是四明村3.1公里、汉东村0.5公里、水渡滩村4.05公里、桥2座,滩子口村2.15公里、新岸山村3.1公里、九层村1公里,镇政府筹资改建危桥1座(庙沟桥)。
二、新铺油路21公里,筹备动工改造油化大江公路万古段3公里
2006年5月镇政府开始筹资,群众集资、镇村干部带头捐资、部分单位捐资、在外老板捐资等,共筹资350多万元,工程总投资约1100多万元。于2006年10月动工改造油化朱四路、朱转路21公里,于2007年6月铺油,8月底全面竣工。2007年9月筹备动工改造油化大江公路万古段3公里,为了改造油化万古段公路,由江永村牵头
在2个月的时间内村找群众集资、干部、老板捐资等就筹资40余万元。该工程现正在招标,有望在10月底动工修建,在2008年6月竣工。工程总投资约150万元。
三、泥结石路面加铺 19.16 公里
群众吃尽了走烂路的苦头,特别是离镇较远的转龙村,他们经村民代表讨论通过,该村群众连续3年每人集资300元建公路,新修、加铺碎石等。2007年转龙村公路加铺碎石9公里,江永村公路加铺碎石 1.36公里,大河村公路加铺碎石1.65公里,水渡滩村公路加铺碎石4.05公里,新岸山村公路加铺碎石3.1公里
四、落实固定养护工人
我镇在明确公路养护责任的前提下,凡产权属镇管的公路,都由镇政府出资,确定固定的养护工人养护,统一管理。村社道路,由村社出资组织人员养护。
五、绿化公路15公里
为了切实搞好公路的绿化,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并将其纳入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的重要日程来抓。镇政府在公路绿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镇政府利用“3.12”植树活动,镇团委组织镇机关干部、村社干部、部分学校的学生团员等100多人,对我镇境内的主干道公路朱转路,大江路约15公里两旁进行了补栽。投资约0.5万元。
六、二00八年的工作打算
1、畅通主干道。打通我镇与临近镇和镇到各村的主干道,并逐年逐段的进行硬化(或油化)。逐步提高我镇路面等级和通行能力。
2、构建网络交通。在畅通主干道的基础上,逐步沟通(或改造)临近村与村之间的公路,特别是与外界道路之间的沟通,构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2008年计划完成大江公路龙宝段、火石段的油化工程。公路全长约7公里。
3、强化公路的管理。实行公路建设分级负责制,全镇规划的“三纵五横”道路和港口等主要交通设施,由镇牵头配合区交通主管部门建设,其余连接支线是村、社道的路由各村社采取“一事一议” 群众集资,老板捐资,上级补助的办法筹资修建。
镇人民政府
二00七年十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