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管理专业课程
行政管理专业课程
大一管理学原理、宪法学、政治学原理、行政学大二
大三
大四原理、微观经济学。项目管理、公共经济学、经济法、公司法、公务员制度、培训管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现代企业管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组织行为学、中国政府与政治、宏观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公共政策分析、管理信息系统、领导学、财务管理学、地方政府与政治、市政管理学、行政秘书与公文写作、西方政府与政治、中国公共政策、中国共产党研究、行政案例分析、行政伦理学、公共关系学。中国公共政策、西方行政学说史、管理心理
学
第二篇:英语专业课程
综合英语英语语音商务翻译英语写作散文分析英美文学导论交替口译高级商务英语听说微观经济学(英)宏观经济学(英)管理学原理(英)国际经贸文章选读英语文体学跨文化商务交流英语公众演讲金融英语阅读商业伦理学(英)进出口程序(英)经济学原理国际金融概论财政学欧洲文化(英)第二外语(日)
财政学国际金融概论应用统计计量经济学风险管理与保险房地产与抵押贷款经济学原理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管理金融衍生市场投资分析国际商法公司理财财务会计概论电子商务概论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管理
勤奋、好学、能吃苦耐劳是我最大的优点。大学四年的专业英语学习增强了我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金融双学位的学习不仅使我对金融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更提高了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余时间我比较喜欢运动和听音乐,这就是我一个性格开朗为人友善的山西女孩。
曾经遇到的最大的压力还是今年9月份在中国国际老龄基金管理委员会实习期间,由于我是首届国际重阳节联欢会的组委会成员之一,这次会议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当时有世界各国的先进老人代表和国家领导人齐聚人民大会堂。从翻译相关文件资料到邀请国家领导人、大使馆有关人员和国际老人代表再到筹备布置会场都是我们组委会的工作,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都是一种忙碌工作的状态,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我付出了百倍的耐心和努力,哪怕是一个单词的翻译,哪怕是加班到深夜我都没有放弃,我想就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支撑着我们组委会的工作,压力同时也是动力,10月26日联欢会的成功举办让我感受到了自己人生中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在本校的同学中展开调查,得出同学们生活费得来源构成。
第三篇:行政管理
〈1〉校委会、政教处、教导处、团支部、少先队、同学会等领导组织机构、名单及分工情况。
〈2〉各组织机构的书面责任目标实施方案及总结材料。
〈3〉校务日志、会议记录。
〈4〉学校的长期发展规划及实施情况。〈5〉升旗日志及板报更换记录、防辍学措施及效果。
〈6〉“两争两创”活动方案、措施、评比资料。
〈7〉校风、校训、教风、学风。〈8〉财务、财产管理制度、监督措施。〈9〉财产登记册。
〈10〉卫生评比制度、检查记录,校风校纪检查评比记录。
〈11〉班级量化管理细则。
〈12〉安全工作领导组,安全教育讲话稿,活动记录等。
〈13〉团队活动记录。
第四篇:行政管理
会议审议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会议指出,在职务之外开辟职级晋升通道,有利于调动广大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是为基层公务员办好事、办实事,一定要把好事办好。在全国县以下机关实施这项改革,要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坚持好的做法,改进存在的不足,认真抓好组织实施。■解读
公务员工资与职务脱钩 不升职也能加薪
解决基层公务员薪酬偏低问题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告诉记者,基层公务员晋升渠道少,速度慢。如果职务与职级不并行,有些乡镇的基层公务员一辈子可能连科长都当不上,当不上领导的话,基本的薪酬就上不去。这就影响了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职务与职级并行后,一个普通的基层公务员,按照工作年限和考核标准提高职级,就可以相应的增长工资,解决一直以来的工资偏低问题。”
竹立家说:“我估计县以下公务员大概占到我们公务员总数的60%。因此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义是非常大的。”
给基层公务员发展空间,减少级别竞争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表示:从理论上来讲,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意味着往后,如果一个处级干部的职级比较低,与另一个职级比较高的科级干部相比,有可能处级干部的工资还不如这个科级干部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个是给基层公务员更多的发展空间,除了升级别以外,还可以升职级。另外,目前我们有一种现象,有很多人在科级岗位上挺胜任的,但是上升到处级又干不好。通过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位和职级并行机制,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适合科级干部的不用非要去争处长。
将有利于消除官本位现象
竹立家说,长期以来按照职务发工资公务员薪酬制度是不合理的。比如,同样当了5年的基层公务员都是2000元月薪,一个当了科长月薪就能涨到3000元,和没当的差了一大块。换句话说,当不上这个科长,工资就很难提升,除非是大规模的整体性涨工资。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当不上官别想涨工资,于是就出现了买官卖官,形成了腐败现象。
而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之后,两个人同样干了5年,没当上科长的干得也不错,那工资就和当上科长的差不多。这样的话,大家就不会往官场这条独木桥挤了,这将有利于消除官本位现象。
公务员晋升“不当官也能享官员待遇”
会议摘要
会议审议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会议指出,在职务之外开辟职级晋升通道,在全国县以下机关实施这项改革,有利于调动广大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是为基层公务员办好事、办实事,一定要把好事办好。
进展 5省份已试点职务与职级并行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提出,“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对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竹立家对新京报记者说,此举相当于打破目前的职务决定待遇局面,为基层公务员开辟一条上升渠道,“不当官也能享受官员待遇”。
据了解,对于“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国家有关部门早有计划。今年初,中组部、人社部联合召开全国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时,人社部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局长尹蔚民就指出,今年的工作重点是推进公务员分类改革,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5月28日,人社部发布了《201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明确提出,开展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试点。
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安徽、山东、江苏、河北、辽宁等5省份都已推行了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如福建今年7月发布的《实施方案》就提出,“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在县以下机关全面实施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
现状 公务员职务决定其待遇
现行的行政级别体系按照5级划分:国家级、省部级、司厅局级、县处级、乡镇科级,各级分为正副职。乡科级以下,还有两个级别:科员级、办事员级。按照该划分方式,县以下机关最高级别是县处级,对应的是县委书记、县长;县级各委办局,比如县发改委、县民政局的领导,虽然称为局长,但实际为乡科级。
中组部2008年发布的《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规定:晋升科员职务,应当任办事员3年以上;晋升乡科级副职领导职务的,应当担任科员级职务3年以上。
以一名分配到乡镇、从办事员做起的大学毕业生为例,干3年后,有资格升到科员;做满3年科员,有资格升到副科长。此后,如果仕途顺利,才有机会升到正科、副处、正处等其他行政职务。
汪玉凯说,全国公务员队伍中,来自县以下机关的约60%,也就是说,多数公务员都在县以下机关,“由于行政职务的职位非常有限,比如县以下机关,正处级只有县委书记、县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协主席等少数几个。所以多数公务员都是在科员、办事员这两个级别之间,就走完了个人仕途。有机会升迁到副科、正科的都不多。”
汪玉凯说,最关键的问题在于现行体制职务与待遇挂钩,以职定级、以职定薪,“公务员如果想提高待遇水平,只有职务晋升也就是升官这一条通道。这就导致了很多矛盾和问题”。
影响 对“非领导职务”影响不大
10年前,汪玉凯就曾提出“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建议,并对此做过调研,“职务与职级并行,就相当于给公务员增加了一条晋升通道。可以不当官,但也能享受到官员待遇。简单来说,就是在职务与待遇挂钩的基础上,职级也跟待遇挂钩。公务员只要工作能力、工作表现合乎要求,就能不断提高职级”。
他认为,本次将公务员团队中的多数—县以下机关的公务员,作为“职务与职级并行”的适用对象,有利于提高基层公务员群体的工作积极性。
依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序列职务除了领导职务,还有非领导职务。具体到县以下机关,共包括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调研员、调研员。乡科级副职与副主任科员对应,科级正职与主任科员对应,调研员、副调研员与处级、副处级对应。
汪玉凯认为,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后,“非领导职务”仍会保留,“跟领导职务相同,副调研员、调研员的职位也很有限。所以‘非领导职务’对于职务与职级并行这项改革,没有多大影响”。
含义: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意义在提薪之外
建立“县级以下机关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指向不言而喻,将基层公务员的工资也与职级(指一定职务层次所对应的级别,主要体现资历)挂钩,它显然既能解决基层公务员薪资偏低的问题,减少的也还会有某种“官本位”思维——很简单的道理,如果官员待遇不再简单地和职务高低有关,官员人数过多、跑官卖官现象当会一定程度被遏制。
“从固化到灵活,从粗放到精细,从平均主义到注重绩效”,这正是“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现实指向,“县级以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的意义,事实上远在提薪之外。但同样不能低估的,是其推行可能遭遇的艰难。如媒体所披露,深圳早在2010年就已进行了相关的试点。然而,放眼全国,虽然试点公务员聘任制的地方不少,可推行和职级挂钩的公务员薪酬制度,却鲜有跟随者。
鲜有地方“跟随者”,当属不正常,而如此的“不正常”给出的又是更多改革的启示。在某种程度来说,“公务员职级与待遇挂钩”其实无法踽踽而行,由试点继而拓宽为大范围内的改造,它只能是一种系统性的结果。具体说来,要让“挂钩”得以现实的推进,需要做的基础性工作至少还有以下两个。一是打破目前职务和职级间过于对等的关系,不应再是固化的高职务者对应高职级,而这离不开公务员职位分类管理的全方位进行;二是薪酬制度中职务和职级的构成比例,需要做出兼顾公平和效率的调整,不要让职级收入演变为第二个“职务收入”。
基层公务员也应成为合理收入的所得者,公务员薪酬也应成为社会认可的收入分配方式。动辄激荡起舆论波澜的公务员“加工资”话题,究竟该如何平息?它必须重回公开透明,必须重回激发公务员队伍活力与效率的原点,而这些都只能依赖于制度设计上的转身与还原。《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的渐行渐近,正是一次深度的价值还原,让人充满想象。
12月2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会议指出,在职务之外开辟职级晋升通道。
这意味着,一个科级干部如果升不到处级,如果他工作突出,也可以通过走职级这条通道获得相匹配的待遇。就像在高校,如果当不上系主任,还能走职称评定当“教授”的路子。
打破基层“天花板”
有的公务员在基层干了一辈子,拿的工资跟刚入职的大学生相差无几。这跟现行的公务员薪酬构成有关。
在中国,领导职务层次由高至低依次为: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乡科级,每个级别设正副职。从工资构成来看,职务工资约占20%,级别工资约占25%,地区附加津贴约占45%,各种补贴约占10%。职务工资比例虽不高,但由于地区附加津贴基本按照职务发放,职务工资整体所占比例接近七成。
“基层晋升空间太少,职务上不去,职级也就到头了。”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告诉记者,职级与职务并行实际是“分离”,打破“官本位”的理念,将原来职务与职级对应的单轨制,分离为职务与职级两条并行的晋升通道。职级与工资、交通等薪酬待遇直接挂钩,解决基层公务员的“天花板”问题。
目前中国公务员队伍中,超过90%的公务员属于科员及科员以下职务,有60%是在县级以下政府机关。这无疑会调动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
与“非领导职务”不是一个概念
在中国的公务员序列里,除了领导职务还有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的非领导职务。在待遇上与领导职务形成一定的匹配,如调研员、副调研员与正处、副处对应,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与正、副科级对应。
不过,吴江告诉记者,虽然是“非领导职务”但仍是职务体系,而不是职级。当初设立“非领导职务”考虑的也是市级及以上的公务员薪酬福利问题,由于县级以下“非领导职务”非常少,因此,县级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制度与“非领导职务”的运行并不矛盾,因为本身就是两套体系。至于并行制度建立起来之后,“非领导职务”在县级以下的存留问题,目前还没有定论。
核心是工资改革
据记者了解,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制度在几个省份已经试点,在今年也多次释放出信号。
今年年初的全国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今年的工作重点是推进公务员分类改革,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5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1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提出,将开展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试点。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的制度。
这背后涉及到的是公务员工资改革的问题。“职务与职级分开在世界上也是普遍做法。”吴江强调,采用职级的体系就是要通过职级自身确定工资、交通、住房等薪酬福利的标准,而不是科长享受处级待遇这样的逻辑。
腾讯:职务是指公务员所具有的头衔称谓,主要体现工作能力和职责大小,如县长。东方IC 资料
职务工资在县以下机关公务员的工资待遇中“占大头”,这种现状将被打破。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12月2日下午消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会议指出,在全国县以下机关实施这项改革,要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坚持好的做法,改进存在的不足,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人民日报海外版》9月11日曾发表一篇题为《什么样的人能当领导干部?》的文章。文章显示,全国公务员队伍约有60%在县级以下。基层公务员由于行政层级限制,职务很难上去,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对此,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告诉澎湃新闻,目前的情况是,职务对于公务员工资起决定性作用。职务与职级分离并行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薪酬制度是实现职务与职级并行的重要条件。
竹立家认为,只有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职级的激励功能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竹立家还称,职务、职级双重晋升的机会,打破了“官本位”思想,也会削弱基层买官卖官之风,维护了公平。
什么是职务和职级?
职务是指公务员所具有的头衔称谓,主要体现工作能力和职责大小,如县长。
而职级是指一定职务层次所对应的级别,主要体现资历,如县长所对应的职级一般是县处级正职。
根据现行公务员法,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这意味着,在中国,职务、职级、工资三者相对应、相挂钩。职务能够决定职级,职级随职务变化,并获得相应的工资待遇。
现行制度下,公务员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公务员在同一职务上,可以按照国家规定晋升级别。但现实情况却表现为以职定级、以职定薪。
9月5日,国家行政学院博士后赵子建在《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称,据统计,在目前各地公务员工资的四个组成部分中,职务工资约占20%,级别工资约占25%,地区附加津贴约占45%,各种补贴约占10%。级别工资仅占两成。
他认为,相比之下,职务工资比例虽不高,但由于地区附加津贴基本按照职务发放,职务工资整体所占比例接近七成。职务对工资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职级的功能被明显弱化。
事实上,早在2004年《国家公务员法》向国务院提交初审时,就涵盖了职务与职级制度的规定。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改革在加速。
公开出版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披露,有关部门已经对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进行了研究,并拟定了具体办法。
2014年1月,中组部、人社部联合召开全国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人社部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局长尹蔚民指出,今年的工作重点是推进公务员分类改革,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安徽、山东、江苏、河北、辽宁等省都已经陆续开始尝试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5月28日,人社部发布了《201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提出,将开展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试点。
《公报》称,研究工资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初步方案,开展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试点,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试调查和分析比较。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完善。
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的制
职务与职级挂钩不是吃大锅饭:(党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12月2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等6个意见和方案,会议指出,在职务之外开辟职级晋升通道,有利于调动广大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是为基层公务员办好事、办实事,一定要把好事办好。在全国县以下机关实施这项改革,要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坚持好的做法,改进存在的不足,认真抓好组织实施。(12月2日新华网)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个《意见》对县级以下基层公务员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众所周知,基层公务员特别是县级以下公务员,由于基层单位级别低、职位少、人员多,基层公务员难有晋升职务的机会,有很多基层公务员穷其一生到退休时还在科员的职位上挣扎,职务上不去,相应的工资待遇也上不去,造成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甚至出现了有些公务员辞职下海经商、有的公务员下班踩三轮车、有的公务员去开垦农田回家种地等等。《意见》的出台从根本上解决了基层公务员的这些后顾之忧,可以从职级上来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工资待遇,使基层公务员能够更加安心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虽然《意见》的具体内容还没有曝光,但笔者认为,在当前国家大力提倡依法治国的今天,这一利好于基层公务员的好政策不可能是个吃大锅饭的政策,肯定还是有很多前提条件的。例如必须扎根基层多少年才能享受到什么样的待遇,必须要在积极工作的前提下才可以择优选择部分工作干得好的公务员享受一些职级的待遇,而不是不管什么条件,不管什么情况,大家都是一样吃大锅饭。如果真的出现了这种情况,对于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来说并不会有多大的提高,至少体现不出公平和合理性。
有竞争才会有动力,没有竞争的集体只会是一潭死水,基层公务员也一样,如果没有一定的激励机制来刺激一下,他们中的有些人就会终日无所事事混日子,更有甚者出现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的情况,如果这些人都能够享受到《意见》带来的利好,那么谁还愿意安心地去工作?谁还愿意去干那些急难险阻的工作?如果一个基层单位出现这种情况,他们的工作又怎么可能有进步?再者,如果成天无所事事之人的工资待遇和基层单位的领导干部差不多,基层单位的领导干部们心理会平衡吗?作为领导干部肯定要比一般干部承担更多的工作和责任,也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如果他们的工资待遇都比不上一般的公务员,试问,还有谁愿意当基层单位的领导干部?
当然,我们说出以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并不是否定《意见》的可行性,只是列举在县级以下机关实施此《意见》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或许中央对此早已关注并已有具体的解决措施。那么,就当我们的这些担心是对基层的公务员的一次提醒吧。基层的所有公务员都别指望混日子也能享受到好待遇,在国家各项规章制度逐渐健全的情况下,那就是妄想。只有老老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干出成绩并得到群众认可才能享受到更多的福利。任何能力不足者、尸位素餐者、贪污腐化者不但不会得到更多的福利,还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因此,任何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基层公务员都要充分认清目前的形势,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不至于让自己到时下不了台。
为何要建双轨制?
基层公务员工资低无晋升空间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昨天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央决定在县以下机关实行双轨制是响应基层公务员需求和顺应现实的选择。在我国中央、省、市、县、乡镇五级行政层级中,全国700多万公务人员其中绝大多数在县和乡镇。但是,县委书记、县长为处级,县发改委主任、县教育局局长等重要职务都是正科级,虽然职务重要任务众多,但是受职级所限,下面的其他成员为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有的为股员。他们是面向广大老百姓提供公共服务的人群,但是按照职务来挂钩工资的话,基层公务员工资非常低,而且绝大多数没有晋升空间。
基层公务员晋升的“天花板”现象,不仅对他们来说不够公平,也不利于提高其积极性,更不能激励其为老百姓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到主任科员就等着退休”也是一部分基层公务员的真实写照。
如何实行双轨制?
工作表现好不升职也能加薪
汪玉凯表示,担任领导职务和工资待遇分开两条线来实行,副书记副县长等领导职务和他的工资待遇挂钩之外,收入还将与职级挂钩,如有多少年的资历、工作表现、百姓评价等等考评标准。“我建议,基层普通公务员如果工作好、工作时间久,拿到的工资不应该比县长低。”汪玉凯表示。
这是否是整个公务员群体加薪的前奏?对此,汪玉凯表示,基层公务员职务和职级的双轨是解决基层公务员根本性待遇的问题,这与整个公务员系统调薪是不一样的,“当然,后者的改革也正在启动。”
事实
什么是职务和职级?
职务是指公务员所具有的头衔称谓,主要体现工作能力和职责大小,如县长。而职级是指一定职务层次所对应的级别,主要体现资历,如县长所对应的职级一般是县处级正职。根据现行公务员法,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这意味着,在中国,职务、职级、工资三者相对应、相挂钩。职务能够决定职级,职级随职务变化,并获得相应的工资待遇。
现行制度下,公务员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公务员在同一职务上,可以按照国家规定晋升级别。但现实情况却表现为以职定级、以职定薪。
据国家行政学院博士后赵子建统计,在目前各地公务员工资的四个组成部分中,职务工资约占20%,级别工资约占25%,地区附加津贴约占45%,各种补贴约占10%。级别工资仅占两成。相比之下,职务工资比例虽不高,但由于地区附加津贴基本按照职务发放,职务工资整体所占比例接近七成。职务对工资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职级的功能被明显弱化。
第五篇:学习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对本人工作的启发(社区主任)
学习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对本人工作的启发
——关于社区行政管理体制的思考与改革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市管理任务的加重, 尤其是改革的全面深化、“单位人”逐步向“社区人”转变, 居民与社区的利益关系更加密切, 社区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管理的一个重大问题,其中社区行政管理成为城市管理的难点之一。本人根据所学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的启发,从目前社区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 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字】社区;行政管理;体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特别是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我国城镇发展出现了很多新变化, 其中之一, 是城市社区雨后春笋般迅猛涌现。但是社区管理, 尤其是社区行政管理, 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 虽然有不少学者对社区管理, 如社区物业管理、社区公共管理和社区教育管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然而对社区行政管理进行研究的颇少, 本人作为一名社区主任,根据所学行政管理专业的理论,尝试从目前社区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这一角度进行探讨, 提出了一些较为科学的应对措施。
一、社区管理的内涵
1、社区管理的含义。社区管理也可以称之为社区行政,主要是指一定的社区内部各种组织,在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动员和依靠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围绕社区规划和社区发展目标,以促进社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满足人的全面进步为宗旨,对社区内的公共事务进行指挥、监督、协调所开展的一系列自我管理或行政管理的活动[1]。
2、社区管理的特征。
(1)第三域特征。第三域,就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这两个领域而存在的一个独立的社会领域,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服务以及大众教育、医疗卫生、文化
体育等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性事务及由这些社会性事务所表现,所需求的人际关系组织形式。其具有私立性、非利润分配性、自我治理性、志愿性和公共利益性等特征。社区管理本质应是社区居民通过自助、自治、自觉解决与己密切相关的社区中的各种问题的过程,而不是由政府强力推动的,因此第三域特征是其本质属性。各级党政机关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定社区管理的政策和社区管理的规划、完善社区管理的制度、推动社区管理,但它们还不是主角。只有社区居民、社区组织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社区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其根本目标[2]。
(2)综合性特征。社区管理的综合性特征,根源于社区要素的多样性和社区内容的复杂性,其不仅仅特指某一方面的管理。社区是人口、环境、生产和生活设施、文化、思想意识和管理机构等要素的综合体,其作为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将社区成员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牢牢统一起来。因此,社区管理的内容包括提供社区服务、优化社区环境、搞好社区治安和社区秩序、推进基层民主和法制建设、开展社区文化教育和体育活动、建立健全基层社区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培育社区组织体系等方面。而社区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也涵盖了经济、行政、社会等方面。这两方面均具有极强的综合性。
(3)地域性特征。社区是一种地域性的共同体,社区管理也具有突出的地域性特征。比如我国幅员辽阔、地域条件差异大,再加上各个城市社区管理的发展极不平衡,因此各个城市的社区管理由于其特定的人口、地域、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状况等的不同而体现出各自的地域性特征。社区管理的主体必须根据社区成员的需求和愿望,解决社区的问题,为社区成员提供多样化、地域性的服务。
二、我国现行社区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
2001年社区建设开始在全国范围展开,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是总体而言,以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作为突破口的现行社区管理体制依旧更多体现的是政府内部职能的转换,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
1、社区政府行政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社区管理手段仍以强制性的行政方式为主。政府及其派出机构对社区公共事务实行单一的、垄断性和强制性管理。政府通过对社区组织与社区资源的控制来达到治理的目的,而对于作为管理对象的社区来说:主要是接受和服从。众所周知,管理强调的是一个上下互动的过程,它主要是通过合作与协调、伙伴关系的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应是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关系,其管理机制所依靠的主要不是政府的权威,而是合作网络的权威,其内容是多元的、相互的,而不是单一的和自上而下的。社区管理在管理理论中体现出的主体关系,将不再是政府组织与其他组织单纯的管理和被管理关系,而是通过建立合作的关系来实现社区治理的公共目标。这就要求社区政府改变这种行政方式单一的弊端。
2、社区政府角色与职能的越位
在目前情况下,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政府已经很难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各式各样的公共需求。如同经济和政治领域一样,我国社区工作事业从总体上看属于政府主导型模式。社区政府和社区企事业单位统包统揽了许多不该管或管不好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这样, 他们既背负了沉重的经济成本、社会成本、道德成本和机会成本, 又忽略了许多本不应该由政府关注、指导与管理的社会事务。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社不分,政府承揽了许多本不该由其承担的职能;二是仍然习惯计划经济时代的做法, 将非政府社会组织作为依附于政府身上的下属单位, 直接干预这些组织的工作;三是政府在财政上的过度投入, 如社区服务组织工作人员本可以招募志愿者来充任, 却多为在编的事业性单位职工。这样造成社区政府管理过多和混乱, 导致社区政府费力不讨好, 效率不高, 形象不佳。
3、社区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主导性主体地位及公共决策的失误
尽管在改革中已触动了行政单一化的传统社区组织管理模式及工作方式, 但政府在城市社区管理中仍然起着绝对主导作用, 行政惰性:如官僚主义、效率低下的弊端仍然十分普遍[3]。在转型期,政府不可避免地继续充当着社区管理主要决策者的角色, 由于利益因素、信息因素等所造成的公共决策失误,会造成社区资源的浪费, 导致社区政府行政失误。另外, 我国基层政府中普遍存在的瞎指挥、过于注重短期效应等, 也会导致社区政府行政失误。
三、搞好社区建设和管理必须要改革现行的社区行政管理体制
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从根本上而言,需要体制创新,特别是要加快社区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解决社区行政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本人作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根据行政管理专业理论及平时工作的经验,提出以下见解: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社区管理工作的服务理念。
尽管我国进行了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但是,很多管理者和政府部门领导人的头脑中仍存在旧的思想观念,习惯沿用传统的行政命令方式的管理。而社区管理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它的目的是营造社区的氛围,形成社区全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因而社区管理是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这就要求一方面尽快更新现有街道、居委会干部的一些旧的观念,加强社区管理者专业知识的培训,使他们通过不断深人学习熟悉现代社区管理工作,解决思想,转变观念,确立良好的服务理念,扩大服务;另一方面,还应该积极培养年富力强的新型社区级干部,将有能力、有经验的有识之士放在基层,壮大基层组织力量。
2、转变政府职能,发展社区自治,增强社区管理工作的民主性。
转变政府职能,是在不同层次和结构上进行合理分工,把大量管理社会的职能下放到社区。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应管好自己该管的事,如市政管理、社区服务、社区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在这方面行使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的职能,而那些不该管的事务要转移出去。驻区单位也卸掉“办社区,管社区”的沉重包袱,大量的社区管理职能和管理事务由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来承接,积极推进社区管理的民主化建设,不断地增强社区成员的参与意识,建立起社区成员参与的固定渠道,如建立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事务协商制度及选举社区领导人等活动,使社区成员能够与社区组织顺畅地沟通联系,实现社区组织与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动;从而让社区成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提高社区成员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大家的创造性,提高社区自我管理的能力,扩大社区成员的自治权,实现社区管理的民主化。未来的社区管理模式应遵循自治的原则,激发社区成员的参与意识,开发社区的各项资源,实行自我管理,提供公益性劳动,才能维持社区的生存与发展。
3、强化社区管理的法制建设,加快法制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社区管理新模式建
立的进程。
法制建设是社区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建立、健全有关社区的法律法规体系,对社区的管理要依法进行。社区的建设和管理不能无序地展开,为了使社区得到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加强规范和指导[4]。首先,要制定和完善社区管理的法律体系,在宪法及全国性法律层面,街道办事处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应作为一级准政府的法律地位,行使基层政权的部分权力。为了适应社区管理新模式的需要必须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的法律法规及配套制度,形成社区管理各个领域的社区管理法律系统。其次,法律的实施是所有国家机关的任务,但最主要的还是行政机关。街道办事处作为基层政权组织的派出机构,与人民群众联系密切,其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法律、法规实施的效果,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严格执法是社区管理走向法制化的有力保证。然而,除了法的保证外,还必须以情感为纽带,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就是让社区成员充分感受到社区的温暖,自愿积极配合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投身于社区建设之中,从而化为社区管理的真正动力,建立起法制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社区管理新模式。
四、总结
以上是本人作为一名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同时也作为一名社区主任,对于社区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些思考和探索,受限于个人水平,个中纰漏,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谢婷婷.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现状与对策[J].理论月刊,2005,第8期.[2]崔运武,任新民,苏强.中国社区管理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3]龙威.新时期社区行政管理初探[J].贵州社会注意学院学报,2008,第1期.[4]马军涛,周剑.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头问题及其对策[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