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领域材料供应合同纠纷的代理思路
建筑领域材料供应合同纠纷的代理思路
本人曾作过几家建材市场的法律顾问,期间曾协助客户处理过多起建筑领域建筑材料供应合同的纠纷。现通过分析一起案例,谈一谈自己的初浅看法,愿与大家共享,并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案情简述】
2004年10月,甲公司与北京某建筑集团的乙公司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由乙公司承包建设和河北某工程,工程结构竣工日期为2005年10月15日。
2004年10月7日,乙公司在与甲公司签定合同后,将整个工程转包给了其集团内部的另一家公司丙公司。丁公司是湖北某建筑公司,其在北京设有办事机构,丁公司将资质出借给了个人李某某,由李某某借用丁公司的名义与丙公司签定了《建设工程分包协议》,但丁公司未参与该工地实际施工和管理,而是按工程款的2%从李某某处收取管理费。在李某某与丙公司签同时,丁公司给李某某出具了授权委托书和任命书等手续。按照《建设工程分包协议》的约定,丙公司按照工程价款的8%从丁公司(实际上是从李某某处)收取管理费。
在如约开工后,截至2005年8月,李某某完成了四层以下及局部五层部分的工程。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后续工程款未能足额和及时支付给丁公司和李某某,导致工地材料款、人工费等无法支付。众多材料供应商追索前期材料款,停止后期材料供应,工程不得不全面停工。
2005年9月,丙、丁公司与材料供应商、施工队多次协调。但就后期工程谁来监管、谁负责现场施工,李某某签字确认的收料单谁来审核、确认,前期工程款、材料款如何支付,由谁支付等事宜,丙、丁公司争议很大,相互推卸责任。
而材料供应商手中只有出库单、收料单等证据,且只有李某某个人签字,丙、丁公司皆无盖章。为追索拖欠的材料款及损失,材料供应商无奈之下将丁公司和丙公司、李某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裁决丁公司偿付拖欠的材料款及损失,丙公司、李某某承担共同责任。
【影响介绍】
本案争议所涉及的工程,位于河北省某开发区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工程因资金问题而全面停工。十几家材料供应商去丙公司、丁公司驻京办事处及丙公司的北京集团总部去讨说法,并去北京市建委反映层层转包、分包问题。但因工地在河北,该工程在北京并无备案,且在河北建委当地也无备案。停工问题及材料款的支付问题,虽然各方努力协调,依然无法解决。无奈之下,材料供应商只能通过法律诉讼程序来维护自身权益。
【律师意见】
在该案中,我们是供货方的代理律师。我们认为,本案是建筑领域的买卖合同纠纷,该类案件的法律关系是十分清晰的。双方争议的焦点就在于,在丙、丁公司都不积极支付甚至是不承认李某某签字效力的情况下,如何认定材料供应商供货到工地,如何促成丙、丁方达成和解,尽快支付材料款。案件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大量细致的证据搜集整理工作,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最大限度地维护供货方的利益,这也是我们在进行诉讼操作中的工作重心。首先,作好证据的调查收集工作,将风险降低到最小。
因为工地管理不规范,丙、丁公司都没有与材料供应商签定《工业品买卖合同》或相关的材料供应协议,更不要提约定还款时间了。材料供应商手中只有出库单,上面也只有李某某个人或其临时雇佣的材料员的签字。在这种情况下起诉,显然证据不充分,万一丁公司、丙公司不认可,再取证就很难。所以,律师制作了《对账单》、《还款协议》等,并几次去工地现场了解有关情况,且通过拍照、录音、找证人等方式,收集了施工总负责人是丙公司,工地材料负责人是李某某等证据,并由李某某及工地的材料员对《对账单》、《还款协议》等以丁公司的名义进行了确认。
但丁公司未在以上《对账单》、《还款协议》等证据上盖章确认,如何证明李某某与丁公司之
间有授权委托关系(至少是形成表见代理),李某某的行为后果应该由丁公司负责就成为很关键的一环。在材料供应商与丁公司协商过程中,丁公司为推卸责任,矢口否认李某某是其公司的人,也不承认其曾授权李某某与丙公司商谈分包事宜。材料供应商想方设法看到了丁公司的给李某某的授权委托书及《建筑施工分包合同》复印件,其中约定了李某某为该工地的材料负责人。故,该证据是丁方是否承担还款责任的关键,但因客观原因,材料供应商无法拿到原件,在这种情况下,材料供应商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条、第十五条、第十七条和第十八条之规定,材料供应商向法院申请依职权调查、收集该证据,并得到了法院的准许与支持。
其次,如何选择适格诉讼主体,尽快查明有关事实。
对于买卖合同纠纷,如何选择诉讼主体本不应该成为问题。但建筑领域中的材料供应过程中,合同管理往往不是太规范,很少有双方在送货单上的盖章确认,往往只有送货人、收料人的签字,如果双方又没有书面合同,则一旦出现争议,在确认诉讼主体时,某一定程度上会出现一些风险。尤其是在有个人挂靠施工方且承包方诚信度不高的情况下,被诉方往往以公司无该材料员、公司无盖章为由,对供材料的事实予以否认。
本案中,丙方、丁公司之间的《建筑施工分包合同》,以及李某某挂靠丁公司、丁公司出借资质给李某某的行为都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法规之规定,其中施工分包协议应该属于无效。丙、丁公司及李某某都应该受到建筑监管部门的处罚。这种层层转包、分包关系,给材料供应商的材料款带来潜在风险,但该施工合同是否无效对材料买卖合同关系并无直接影响,所以,我们决定化繁为简,在提起诉讼时,强调应该由丁公司承担还款责任的同时,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2条“借用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盖章的空白合同书或者银行帐户的,出借单位和借用人为共同诉讼人” 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等规定,将丙公司及李某某列为共同被告,主张二者承担共同责任。但这样做的目的并不在于主张由丙公司及李某某真正承担还款责任,而在于万一丁公司否认对李某某的授权和签字效力,否认其为实际施工人时,让李某某出于自保的目的而作出有利于材料供应商的陈述和出示有利于材料供应商的证据;之所以列丙公司为共同被告,则是因为如果该纠纷处理不妥,材料供应商会去政府部门投诉,丙公司面临违法所得将被没收且违法分包将会被建委处罚的潜在风险,促使其尽快与丁公司协商,达到尽快将工程款支付给丁公司,再由丁公司付给材料供应商的目的。
最后,关于诉讼的目的和结局。
在建筑领域的材料买卖合同纠纷中,诉讼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材料供应商提起诉讼的目的并不在于仅仅获得一个由施工方承担还款责任的胜诉判决,而在于如何确认材料供应商供货到工地、如何促使发包方、承包方尽快与施工方及实际施工人确认工程量并尽快拨付工程款,最后达到由施工方尽快将材料款付给材料供应商的目的。故,该类纠纷大部分会通过协商斡旋的方式来解决。若协商不成,一旦起诉,大部分也会在诉讼中以和解或调解方式结案,真正走完整个诉讼程序的只占很少一部分。
该案最终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作为代理律师还是深有体会。建筑领域中的买卖合同纠纷,虽然法律关系较为明确,但因时间往往较长,期间发生诸多变化,双方洽商变更的情况大量存在,很多事实仅仅由双方口头约定,而无书面材料加以证明。这就造成日后发生纠纷时,双方争议较大。因此,对于代理律师而言,一定要争取尽早介入,认真审核相关材料,和对方接触,了解风险和对方的还款能力,并充分作好证据的收集整理工作,这个工作量是相当大的;同时,必须对相关法律法规有深入理解并要掌握好诉讼的技巧,这就需要律师结合法律和案件事实,提出充分的理由以说服对方当事人、法官或仲裁庭,以争取有利的结果。
总之,律师的认真负责态度以及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应变的技巧是办好该类案件的关键。
第二篇:诉讼代理合同纠纷
民事起诉状
原告,徐书洲,性别: 男,出生年月:1954年11月23日,住所地: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同安小区6-1-101室 电话:***
被告(1):姓名:陈继胜,性别:男
住所地: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兴业律师事务所 电话:***
被告(2):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兴业律师事务所
法定代表人: ____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电话:0951-6011966
案由:诉讼代理合同纠纷
诉讼请求:
1、要求被告陈继胜返还财产保证金15000元;
2、要求被告陈继胜返还额外收取的1000元
3、要求被告兴业律师事务所返还诉讼代理费3000元
4、要求被告共同承担精神损失费3000元
5、要求被告承担所有诉讼费用
事实与理由:
原告徐书洲因交通肇事一案于2011年6月7日与被告兴业律师事务所签订的刑事辩护委托协议。协议签订后,兴业律师事务所指派该所律师陈继胜作为原告的辩护人。
在取保候审期间,第一被告陈继胜向徐书洲之子索要15000元作为取保候审的保证金。但原告经调查得知,取保候审的方式实际上为人保而非财产保证。与此同时,被告陈继胜又以办案需要为由,又向徐书洲之子索要1000元。在一审结束后,原告曾多次向被告陈继胜询问各种费用去向,却被被告以各种理由搪塞,甚至辱骂,给本人精神造成严重损害。另外第二被告兴业律师事务所用人不当,应对此承担责任。现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陈继胜返还财产保证金15000元,返还额外收取的1000元,被告兴业律师事务所返还诉讼代理费3000费, 被告共同承担精神损失费500元。
此致
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法院
起诉人:徐书洲
2011年11 月12 日
附:本诉状副本2份
第三篇: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办案思路
办案思路
一、委托人陈述的案件基本事实
2005年 月 日朱A将其父亲朱B名下位于XXXXX书院路25号(原XXXXXX3栋03号)的房屋以朱B的名义出卖给高A,双方签署《房屋转让协议》,约定房屋转让价格为29000元,高A将购房款交付给朱A后,朱A当时的配偶向高A出具收条,但双方没有办理房屋过户手续,此后上述房屋一直由高A占有、使用,房屋交付前,该房屋一直由占有使用。后高A于 年 月去世,其唯一继承人为高b。朱B于 年 月去世,继承人为配偶,儿子,二儿子。另上述房屋系朱B与其配偶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办理的房产登记。现双方就房屋归属问题发生争议,朱A一方曾多次强行换锁,强占房屋,委托人高b应如何维权?
二、法律关系分析
(一)合同效力问题、是否为有权处分、是否应当继续履行合同。
1、假定朱B的签字为本人签字:
朱B的行为从客观上来看已经获得其配偶的授权,对买受人来讲即使其没有获得授权,也已经构成表见代理,2005年至今十多年其配偶一直没有提出不同意卖房,该房屋一直由买受人占有使用,直到朱B去世,才来主张房屋的权利,其行为已表明对于卖房的行为是认可的,只是事后反悔。其
二、高A为善意的购买人,其与朱B不存在恶意串通、支付了合理的房屋转让对价。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一》 屋转让协议》为有效合同,应当继续履行。
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将房屋的所有权转移给买受人、配合办理过户登记手续,系出卖人的法定义务。出卖人在合同约定办理过户登记的期限之前去世,无法亲自完成办理过户登记的义务,那么按照买卖合同约定和合同法之规定,出卖人对买受人形成合同债务。
3、尽管房屋的所有权已经转为出卖人的法定继承人所有,但同时其法定继承人也继受了根据《房屋转让协议》应当将房屋过户登记至买受人一方的义务,故买受人可以起诉要求出卖人的继承人协助买受人办理房屋过户登记手续。
(三)本案诉讼时效的问题
买卖合同纠纷中,办理物权变更登记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根据《 将房屋过户至高b名下;
2、要求朱B的继承人停止侵权并赔偿因侵权造成的损失。
(二)需要证明的事实及应提供的证据
1、房屋买卖并已付清房款的事实。(证据:《房屋转让协议》、购房款收条);
2、房屋产权信息(房产局档案查询);
3、高A及其儿子高b自2005年起实际占有使用该房屋的事实(证据:涉案房屋水电费交纳票据、出租合同、社区的证明);
4、原被告诉讼主体资格适格(证据:户口本、高A死亡证明、唯一继承人证明、被告身份信息、被告朱A与其前妻的婚姻信息、朱B已经死亡的证明);
5、朱A方侵权的事实(证据:报警出警记录、邻居的证言等)
四、本案存在的几种可能的结果
1、法院认定《房屋转让协议》为有效合同,朱B的卖房行为为有权处分,共有权人及继承人均负有继续履行合同的义务,则法院可能判决(1)朱B配偶及其全体继承人继续履行合同,配合办理过户;(2)停止侵权、赔偿损失。
2、法院认定《房屋转让协议》为有效合同,朱B的卖房行为为无权处分,朱B的配偶作为共有权人不需要继续履行合同义务,但继承人需履行《房屋转让协议》债务,则法院可能判决朱B的继承人在其继承遗产的范围内返还购房款、赔偿损失。
3、法院认定《房屋转让协议》系欺诈订立,且因实际所有权人
不同意出卖,该合同实际也无法履行,故判决解除合同、由朱A返还购房款,赔偿损失。
五、法律依据
《物权法》
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合同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第三条 当事人一方以出卖人在缔约时对标的物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出卖人因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买受人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四篇: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纠纷 答辩状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纠纷 答辩状
发布日期:2011-07-17作者:刘琦律师
2010年1月处理的一个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二审案件,我们作为被上诉人(一答辩状
答辩人:南京××公司
住所地:南京市××区××街××号
答辩人因江苏××公司对施工合同纠纷一案所提上诉,提交答辩意见如下:
一、一审认定包括质保金在内的全部工程款支付条件业已成就,符合合同约定,具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双方于2008年7月9日签订的补充协议
(二)明确约定“该项工程全部完工并验收合格,乙方把所有原材料的质保书、合格证、检测报告提供给甲方后一星期内付至总价的80%,其余付款条件及其他所有条款和未尽事宜按2008年5月5日签订合同及2008年5月26日签订的补充协议履行”,其中的“该项工程”系指钢结构制作安装工程。上诉人与答辩人所签的三份合同和补充协议的内容构成双方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文本中出现的“该项工程”的含义是统一的、明确的,这一用语如无特别说明应指合同标的,即上诉人分包给被上诉人的钢结构制作安装工程。上诉人将“该项工程”理解为物流配送中心全部工程,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该项工程全部完工并验收合格”中的验收系指上诉人对该项工程的内部验收,而不是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竣工验收。作为物流配送中心全部工程的一项子工程,只能在全部工程完工后才能进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竣工验收,而答辩人对全部工程的进度完全无法掌控,更何况分包合同只能约定分包工程的竣工验收,而不能对全部工程的竣工验收做出约定。事实上,直至一审庭审,物流配送中心全部工程仍未完工,更谈不上竣工验收,如果将“验收合格”理解为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竣工验收,对答辩人是极不公平的。补充协议
(二)第三条规定“乙方必须在2008年8月7日前全部完工并验收合格”,协议签订于2008年7月9日,当时双方都很清楚物流配送中心全部工程不可能在2008年8月7日前完工并进行竣工验收,如果将“验收合格”理解为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竣工验收,则该条款实际无法履行。双方签署该协议的目的是为了积极履行,只有将“验收合格”理解为上诉人对该项工程的内部验收才符合双方真实意思和合同目的。
二、一审对违约金进行调整有法律和事实依据,符合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补充协议
(二)中约定每滞后一天罚款十万元违约金,延期违约金不限额。该违约金与合同总价相比,明显过高,而被上诉人一直未能提交证据证明其因延期完工所遭受损失。《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二十九条规定“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请求予以适审原告)的委托代理人参加庭审,以下是提交法庭的答辩状。
当减少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予以衡量,并作出裁决。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认定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根据上述规定,法院有权对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违约金予以适当减少。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被上诉人逾期四天完工是在施工过程中遭遇极端天气,属不可抗力,按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的规定,可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
一审法院综合各种因素对违约金进行调整,符合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
综上,答辩人认为上诉理由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请求法院依法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此致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答辩人:南京××公司2010年×月×日
第五篇: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例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的一个案例分析
来源:作者:刘义日期:10-01-07
2005年6月10日,上海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简称A公司)与浙江某建筑工程公司(B公司)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合同中约定:由B公司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由A公司投资开发的某宾馆工程项目,承包范围是地下二层和地上24层的土建、采暖、给排水等工程项目,其中,玻璃幕墙专业工程由A公司直接发包,工期自2005年6月26日至2006年12月30日,工程款按工程进度支付。同时约定,由B公司履行对玻璃幕墙专业工程项目的施工配合义务,由A公司按玻璃幕墙专业工程项目竣工结算价款的3%向B公司支付总包管理费。
原告台兴公司诉称,2005年3月4日中侨公司发布了施工招标文件一套,对其开发的“新天地、中侨绿城”项目Ⅲ期工程进行招标。台兴公司按照要求,参与了公开招标,并提交了投标文件一套。经中侨公司和评标委员会评标后,于2005年4月22日向台兴公司发出中标通知书,确认台兴公司为“新天地、中侨绿城”项目Ⅲ期Ⅲ标段中标人,承包范围为“新天地、中侨绿城”项目Ⅲ期Ⅲ标段施工图范围内的土建、水电安装等内容,中标工期为394日历天,承包方式为中标费率加变更签证,中标造价为土建中标费率28.59%、安装中标费率160.37%。台兴公司中标后,中侨公司以在招标以前已经签订合同为由没有与台兴公司按照中标通知书、投标文件、施工招标文件确定的内容签订书面合同。此后,台兴公司按照中侨公司的要求按期完成了工程施工内容,并经中侨公司验收后交付使用。工程验收后,台兴公司即以中标通知书、投标文件和施工招标文件确定的合同内容以及施工签证等工程资料要求中侨公司进行决算,中侨公司提出应当按照2005年3月1日和2005年4月5日签订的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书进行决算。台兴公司认为,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书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无效合同,不能作为确定工程价款的依据。同时台兴公司按照中标通知书、投标文件和施工招标文件确定的内容以及施工变更、签证和工程资料进行了工程价款决算,并向中侨公司提交了决算书,但中侨公司置之不理,一直不按要求支付剩余工程款。截止2006年6月5日,中侨公司仅支付部分工程款,另以两辆汽车抵工程款8万元,剩余工程款至今分文未付。为此诉至法院,要求:
1、依法确认原、被告双方2005年3月1日签订的“新天地、中侨绿城”39号、42号、47号《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书》无效;
2、依法确认原、被告双方2005年3月1日签订的“新天地、中侨绿城”52号、53号楼《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书》无效;
3、依法确认原、被告双方2005年4月5日签订的“新天地、中侨绿城”66号楼《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书》无效;
4、依法判令被告按照《中标通知书》、《投标文件》和《施工招标文件》确定的合同内容及施工变更、签证和工程资料进行工程价款决算;
5、依法判令被告支付剩余工程款296万元(暂估价,最终以鉴定结论为准);
6、本案诉讼费、鉴定费等全部费用由被告承担。被告中侨公司辩称,1、台兴公司诉状中所称三份施工合同,是在双方没有进行招投标以前所签订的,在施工过程中,双方办理了招投标手续,双方没有根据中标通知书签订备案合同,所签这份合同是双方唯一的工程施工合同,双方的决算应当以这三份合同为依据。
2、按照合同,中侨公司已经和台兴公司进行了结算、决算,并支付了全部的工程款。
3、66号
楼双方没有进行结算,按照中侨公司的结算,台兴公司欠中侨公司部分工程款。
4、工程款中有一部分是台兴公司已签字认可付给其他单位的材料款和分包款等。综上,台兴公司的诉
求缺乏事实依据和法律根据,应予驳回。
为支持其诉讼主张,原告台兴公司向法庭出示如下证据:
第一组:证据
1、中侨公司“新天地、中侨绿城”项目Ⅲ期工程施工招标文件,证明 “新天地、中侨绿城” 项目Ⅲ期是通过公开招标方式进行发包的,Ⅲ期Ⅲ标段由39号、42号、47号、52号、53号、66号楼组成,承包方式为中标费率加变更签证。证据
2、台兴公司“新天地、中侨绿城” 项目Ⅲ期工程投标文件,证明“新天地、中侨绿城”项目Ⅲ期Ⅲ标段工程结构为砖混七层,台兴公司投标的承包方式为中标费率加变更签证,综合费率最终报价为土建28.57%、安装160.37%,台兴公司投标的工期为394日历天。证据
3、中标通知书内页“建设工程中标内容及条件”,证明台兴公司为“新天地、中侨绿城” 项目Ⅲ期Ⅲ标段工程的中标人,中标内容为土建、水电安装。承包方式为中标费率加变更签证,中标造价为土
建28.57%,安装160.37%,工期为394日历天。
第二组:证据1、2005年3月1日签订的“新天地、中侨绿城”39号、42号、47号楼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书。证据2、2005年3月1日签订的“新天地、中侨绿城”52号、53号楼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书。证据3、2005年4月5日的“新天地、中侨绿城”66号楼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书。以上证据证明上述合同书在承包方式、工程价款和工期等实质性内容上与中标通知书和招标投标文件相违背。补充说明:三份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是在招投标以前签订的。第三组:证据
1、“新天地、中侨绿城”39号、42号、47号楼施工图纸一套。证据
2、“新天地、中侨绿城”52号、53号楼施工图纸一套。证据
3、“新天地、中侨绿城”66号楼施工图纸一套。以上证据证明“新天地、中侨绿城” 项目Ⅲ期Ⅲ标段工程的施工依据和
施工内容。
第四组:证据
1、“新天地、中侨绿城”39号楼竣工验收资料一套。证据
2、“新天地、中侨绿城”42号竣工验收资料一套。证据
3、“新天地、中侨绿城”47号楼竣工验收资料一套。证据
4、“新天地、中侨绿城”52号楼竣工验收资料一套。证据
5、“新天地、中侨绿城”53号楼竣工验收资料一套。证据
6、“新天地、中侨绿城”66号楼竣工验收资料一套。以上证据证明:“新天地、中侨绿城” 项目Ⅲ期Ⅲ标段39号、42号、47号、52号、53号、66号楼的实际施工情况,Ⅲ期Ⅲ标段工程均已通过竣工验收。
第五组:证据1、2006年7月6日“新天地、中侨绿城” 项目Ⅲ期Ⅲ标段工程决算书一份,证明台兴公司按照《中标通知书》、《投标文件》、《施工招标文件》确定的合同内容及施工图纸、施工变更、签证和工程资料进行决算,该工程总造价为9575829.33元。证据2、2007年1月24日中国建设银行进帐单一份,证明中侨公司间为2007年1月24日。针对上述证据中侨公司质证认为:对第一、二组证据,其中招投标的文件、材料及计算方式没有异议,对原告的证明问题和方向有异议,原告与被告在招投标以前只签订了一份工程承包合同,原、被告双方对招投标以前签定合同是认可的,招投标以后没有在签订中标备案合同。双方应当以招投标以前签订的合同作为结算、决算的依据。对第三组、第四组证据没有异议。对第五组证据,这是台兴公司单方出具的,没有中侨公司的签字,中侨公司不认可。
为支持其辩解意见,被告中侨公司当庭出示如下证据:
第一组:双方签订三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双方的结算、决算应当以这三份合同为依据。第二组:双方对39号、42号、47号、52号、53号楼的结算和决算表,说明双方最后按照约定进行了结算、决算。第三组:66号楼的付款情况,证明我们按时、按结点支付原告工
程款。第四组:财务付款明细帐11页,附付款凭证。
对上述被告中侨公司出示的证据,原告台兴公司质证认为:
对第一组证据,这三份合同的内容与中标通知书所确定的工程承包方式、工程造价、期限等实质性内容是相违背的,不能作为双方决算的依据,三份合同是无效的。对第二组证据,对39、42、47号楼的工程决算编制本身有异议,工程决算编制的建设单位没有公章,施工单位没有项目负责人的签名。建筑工程决算书是一整套的,而这只是一个封面。39、42、47号决算依据的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是无效的,因此该决算也是无效的。对52号、53号楼的编制的真实性有异议,该份证据当中存在修改和涂改情况,修改和涂改的部分并没有原告的签章予以确认。在该决算付款审批表中,签字人于云超的身份无法证明,于云超不是52、53号楼的项目负责人,也不是原告的法定代表人。该份付款审批表中合同造价一栏空白没有内容,数额的依据也没有。结算审批表中的总造价是依据无效的合同做出的,被告没有提交39、42、47、52、53号楼的详细决算资料,不能说明决算内容的真实性。对第三组证据,对2005年11月15日、2005年10月19日、2005年9月1日、2005年8月4日4份付款审批表的真实性有异议,这4份审批表所加盖不是原告的公章,而是工程科的印章,该印章没有法律效力。对这一组的付款审批表证明的对象有异议,工程付款审批表不等同于工程造价决算书,不能证明双方对66号楼已经进行了工程价款决算。工程付款审批表也不能证明被告实际支付的工程款。该组审批表中的工程结算款是依据无效的承包合同计算的,由于其依据无效,其本身也是没有约束力的。对第四组证据,对代付招标费、工程扬尘费、代办施工许可证费用、代付维修费等分摊费用提出异议,对没有转帐凭证的付款部分不予认可。
根据双方当事人举证、质证意见,本院确认本案事实为:
2005年3月1日台兴公司与中侨公司签订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书二份:一份为“新天地、中侨绿城”项目39、42、47号楼的承包合同,双方约定,承包价为305万元,按建筑面积443元/平方米,有暖气房增加20元/平方米,社保基金由中侨公司代缴,从台兴公司工程款中扣除;付款方式为二层封顶后,中侨公司付给台兴公司合同价款的10%,四层封顶后,付合同价款的5%,主体封顶后,付合同价款的25%,内部装修四层完工后付合同价款的10%,达到初验合格后付总合同价款的25%,经正式验收后,进行竣工决算,中侨公司应扣除总合同价款3%的保修金后付清总合同价款余额,保修金按国家有关规定退还,47号楼改为砼桩
增加1.5万元,在主体封顶后支付。
另一份合同为“新天地、中侨绿城”项目52、53号楼的承包合同,双方约定,承包价为263万元,按建筑面积443元/平方米,有暖气房增加20元/平方米,社保基金由中侨公
司代缴,从台兴公司工程款中扣除;付款方式为台兴公司垫资四层封顶,中侨公司付给台兴公司总工程款的15%,主体封顶后,付总工程款的25%,内部装修四层完工后付总工程款的10%,达到初验付总工程款的25%,交工后双方进行结算,中侨公司应扣留3%的工程保修金
后付清全部工程余款,保修金按国家有关规定退还。
2005年4月5日台兴公司与中侨公司又签订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书一份,承包内容为“新天地、中侨绿城”项目66号楼施工图中的土建、水、电、暖及说明和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单所规定的建筑安装工程及室外一层后围栏。双方约定,承包价为202.9万元,按建筑面积443元/平方米,有暖气房增加20元/平方米,社保基金由中侨公司代缴,从台兴公司工程款中扣除;付款方式为桩基完工后,中侨公司付给台兴公司合同价款的10%,一层封顶后,付合同价款的7%,四层封顶后,付合同价款的8%,主体封顶后,付合同价款的20%,内部装修四层完工后付合同价款的5%,达到初验合格后付总合同价款的25%,经正式验收后,双方进行竣工决算,中侨公司应扣除总合同价的3%保修金后付清总合同价款余
额,保修金按国家有关规定退还。
2005年3月4日中侨公司对“新天地、中侨绿城”项目Ⅲ期公开招标,发布了施工招标文件,载明本次招标采用费率招标,具体填报详见投标书,本工程施工合同造价暂定为500元/平方米。台兴公司参与了投标工作,并于2005年3月27日出具了投标文件,施工范围为“新天地、中侨绿城”项目Ⅲ期Ⅲ标段(包括39、42、47、52、53、66号楼),综合费率最终报价为:土建28.59%、安装160.37%。2005年4月22日中侨公司向台兴公司发出中标通知书,载明:工程名称为39、42、47、52、53、66号楼,承包方式为中标费率加变更签证,招标方式为邀请,中标造价为土建28.59%、安装160.37%。招标后,双方未再签订
建设工程承包合同。
工程完工后,双方已于2006年12月分别对52、53号楼及39、42、47号楼合同内容进行决算。对52、53号楼双方确认工程总造价为263.324万元,台兴公司在决算付款审批表中盖章确认,其工作人员于云超在备注中写明,52、53号楼97%以内工程款已付清,2007年1月24日。对39、42、47号楼双方确认工程总造价为3067407.3元,台兴公司亦在决算付款审批表中盖章确认,其工作人员秦江锋在备注中写明,39、42、47号楼97%工程款已结
清,2007年1月24日。
对于66楼,双方未进行决算。在工程初验后的工程付款审批表中显示:工程总造价为202.9万元,已付工程款为136万元,应付款为152万元,本次付款为16万元,于2006年4月28日由杨留欣签名,台兴公司盖章,4月29日监理公司盖章签名,总工程师于2006年5月22日签名,注明已初验,同步资料齐全。自2006年4月29日起,中侨公司共支付66楼工程款及分摊费用495559.76元,扣除保修金后尚欠工程款112570.24元未付。本院认为,2005年3月1日、4月5日台兴公司与中侨公司签订三份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书后,中侨公司又进行了邀请招标,并最终确定台兴公司中标,但双方并未按照中标内容签订新合同备案,双方仍按原合同履行,现合同已履行完毕,其中3月1日签订的两份合同双方已决算完毕,双方的决算意见是双方当事人对合同履行的最终意思表示,应以此确认双方的权利、义务。本案中原告台兴公司要求确认该三份合同无效,因合同已履行完毕,确认合同效力已
无实际意义。对于原告台兴公司要求依据招、投标文件进行决算的意见,因招、投标后双方未按规定签订备案的中标合同,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且与双方在施工过程中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不符,对该项主张依法不予支持。
对于39、42、47号楼的承包合同及52、53号楼的承包合同,双方已进行决算,台兴公司工作人员已在结算单中签署意见,证明97%以内工程款已付清,应为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除保修费外工程款已付清,保修费应待保修期满后退还,因此原告台兴公司要求被告中侨公司支付该五栋楼工程款的请求缺乏事实依据,依法不予支持。对于66楼的承包合同,2006年4月28日的付款审批表中显示,该工程总价款为202.9万元,中侨公司已付工程款为136万元,该表由双方当事人签名盖章,应予采信。自2006年4月28日起中侨公司又支付66号楼工程款(包含代付材料款等)共计495559.76元,尚未付到合同约定的总价款的97%,未付部分被告中侨公司应予支付。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第二百七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第十八条及相关法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中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给付原告台兴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款
112570.24元整。
二、被告中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自2006年5月26日起至判决书指定的给付之日止,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向原告台兴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支付逾期付款违约金。
三、驳回原告台兴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的其它诉讼请求。
以上款项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付清,逾期给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
百二十九条的规定办理,即若逾期履行则加倍执行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本案诉讼费30480元,由原告洛阳台兴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承担27432元,由被告洛
阳市中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承担3048元。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市中级人民法院。
律师点评:所谓招投标,是指采购人事先提出货物、工程或者服务采购的条件和要求,邀请投标人参加投标并按照规定程序从中选择交易对象的一种市场交易行为。从整个过程来看,其包含招标和投标两个基本相对应的环节。《合同法》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邀约、承诺方式。”第十四条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内容具体确定;(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第十五条规定,“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第二十一条规定,“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根据对招投标活动整个过程和内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发布招标公告或者发出招标邀请以及相关的发出招标文件给有意向的投标人,属于邀约邀请,投标人根据招标人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对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响应,即为合同法规定的邀约,也就是投标人,对工程项目的造价施工措施等实质性内容提出自己的条件,希望招标人能够予以接受作出承诺使合同成立。招标单位通过对所有投标单
位所提交的标书,按照既定的评标规则进行评审后,选出最能符合要求的投标单位作为合同的相对人及工程项目非承包人向其发出中标通知书,中标通知书即为合同法规定的承诺。中
标通知书到达相应的投标人后及发生订立合同的效力。
实践中,工程招投标完成后,一般施工(承包)单位和建设单位一般会依据招投标文件签订一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一般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示范文本)。在这些施工合同的“协议书中”会有一条列举组成合同的文件即:
1、本合同协议书;
2、中标通知书(或定标书);
3、投标书及其附件;
4、招标书;
5、本合同条款;
6、标准规范及其有关技术文件;
7、图纸;
8、工程量和设备材料清单;
9、工程报价单或预算书;
10、双方有关工程的洽商、变更等书面协议或文件;
11、现场工程师有关通知及工程会议纪要;
12、工程进行过程中的有关信件、数据电文(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自身条款内容可以看出,招投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合同的谈判过程,在双方对提出条件进行修正后达成一致,招标人向投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当中标通知书到达投标人时,双方的合同即行成立。如果双方没有对生效的时间作出明确的约定,这时合同也已经生效,对双方具有约束力。之所以现实操作过程中发承包双方在完成招投标后还根据《招投标法》的规定再行签订一份承包合同书的行为,是与我国的建设工程市场管理现状有关的。主管部门为了备案时的方便往往要求,建设单位在备案时提交的备案合同为其编制的所谓示范文本,随没有规定为强制使用,但是现实是不使用所谓的示范文本,一般办不成备案。甚至在现实中为履行合同承包单位提交的履约保函也要求使用所谓的示范文本并且要求备案同时拒绝接受对示范文本条款的修改。通过分析香港一些大型工程咨询公司编制的工程施工合同,我们可以看出,其最终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就是整个招投标过程中所有文件的归集并装订成册,并没有内地这种再行签订一个文本(即名称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而他们归集的文件一般也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示范文本中所列举的合同组成文件内容。既然合同的组成文件已经反映了双方的权利义务,没有必要在签订一个所谓的“书面合同”。《招投标法》第四十六条“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的规定其实是一条没
有实际意义的规定,或者说是为有关主管部门扩大行政权力创造借口的规定。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原被告双方之间存在两份合同。在没有相应证据证明存在无效的情况下(有关法律法规仅规定,给予行政处罚的情形,并不能因此否定合同的效力,除非相关条款明确规定合同无效。),这两份合同都是有效的合同。因此,本案的焦点是,具体应按照那一份合同结算并支付工程款?按照合同法原理,后签订的合同对先签订的合同有有不同约定的一般以后签订的合同为准,除非双方在合同中对合同效力的先后有明确约定。正常情况下,双方应该按照招投标过程中形成的合同条款履行合同进行结算。从案件证据证明的事实来看,双方已经对其中的五栋楼按照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进行了结算并支付完毕工程款(保修金还没有到支付时间),说明双方在实际履行时,又以实际的履行合同的行为改变的合同适用效力的先后顺序。也就是说,双方实际的意思表示是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来进行结算。
法院在判决理由中,规避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效力进行认定,本人认为并无说服力。合同履行完毕是一个法律层面问题,合同是否有效是另一个法律问题。原告在诉讼请求中明确要求认定合同无效,法院应对合同的效力进行审查认定,即使双方当事人均没有对合同效力提出异议,法院也应依据职权对合同的效力进行审查,因为合同效力的有无决定着判决的法律依据。即使最终的实际结果对当事人来讲是没有区别的,但作为依据以及理由应具有说服力。另外,双方在完成招投标后没有签订所谓的备案合同并不是认定双方应依照哪一个约定进行结算的理由。虽然没有签订备案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但并不能否定合同的效力,最多只是牵涉到行政处罚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探究双方在签订两份合同后,双方真实的意思是要按照哪一份合同的约定来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因此真正的有效判决理由应该是,双方在实际履行时,以实际行为改变了招投标条款中约定的条件,仍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的结算条件进行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