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为了加快卫生改革与发展步伐,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根据《康保县“十二五”规划调研提纲》,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县卫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项目为载体、以农村卫生为重点的基本思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做出了贡献。
1.卫生资源进一步得到优化。2009年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26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6个,乡镇卫生院15个,村卫生室326个,诊所48个。初步建立起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中心,村卫生室为基础,其它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2.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预防控制、卫生监督、信息网络体系基本完善。建起了覆盖全县的传染病直报网络,传染病监控能力不断增强。
3.医疗服务能力显著增强。2009年门诊诊疗974212人次,出院病人50940人次,医院病床使用率达82.05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7.5天。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等甲级综合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中医基础内涵建设不断加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和科研能力明显提高。通过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核心”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进一步完善医疗管理制度,加大医疗投入,全县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得到增强,医疗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管理措施逐步到位,环节质量得到重视,医疗纠纷大幅下降,医疗环境、技术设备不断优化,诊断治疗水平全面提升,卫生系统的医疗服务能力得到不断增强。
4.医疗体制改革逐渐深入。将原集体所有制的乡镇卫生院转为财政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乡镇卫生院按编制数内的实有人员工资总额60%的口径预算卫生事业费,乡镇卫生院职工养老保险纳入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机构统一管理,稳定了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县级各医疗卫生单位、各乡镇卫生院的院长实行委任制,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的院(所)长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年度目标考核制和离任审计制。
5.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建立。2006年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9年开始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010年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2.32%,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二、指导思想、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基于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原则,城乡统筹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多渠道发展卫生事业。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以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重点,突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坚持中西医并重,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建立高效、经济的卫生服务体系。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加强卫生全行业监管,维护全体公民的健康权
益。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坚持改革创新的发展机制,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推进城乡统筹,促进我县城乡卫生事业均衡发展。
(二)规划原则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以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公共卫生循证决策机制,结合康保县“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方向,提出“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公平的原则。要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中心,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突破口,探索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等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及措施。
2.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统筹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四大体系协调改革,统筹区域内卫生资源网络体系架构合理布局,兼顾供方和需方利益,兼顾近期重点与长远发展。
3.坚持立足实现,适度超前的原则。卫生事业参与生产力的完善和劳动力的修复,为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卫生事业发展必须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并适度超前。
4.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充分发挥政府在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主导作用,尤其是强化政府在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弱势群体救助等方面的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促进竞争和满足医疗卫生多样化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使卫生资源的配置趋向于预防为主、强化基础、城乡统筹、重心下移。
(三)总体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居民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基本实现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主要工作目标
1.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人群生存质量得到改善。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5岁;婴儿死亡率控制在8‰以下;孕产妇死亡率稳定控制在50/10万;农村住院分娩率达到95%,采取重点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考核圈内先进水平,基本达到主城区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生命质量。
2.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健全,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3.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满足居民需求。逐步建立供需平衡、布局合理、流程科学、品质优良,公平性和可及性较好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两级医疗服务体系。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用药和安全用药,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率达100%,县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达75%以上。
4.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实用高效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5.加大卫生投入,不断完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力争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8%以上,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标准达标率达到95%以上,行政村标准化村卫生室覆盖率达100%以上。
三、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一)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重大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的应急准备、事件处置和事后评估。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和医疗救治队伍;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开展卫生应急能力培训和演练,提高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保护社会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完善重大疾病的防治规划、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健全疾病监测网络,强化社区的网底功能;加强对人禽流感、非典型肺炎手口足病和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抓好监测和预警,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严防大范围的流行,落实对艾滋病、乙肝、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预防干预措施,切实落实艾滋病人“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大行政干预的力度,防治二代传播;加强健康教育和预防知识宣传,落实国家制定的一系列防治措施,务求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患者。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加强对慢性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和社区规范化管理,初步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提高慢性病病人生活质量。坚持心理卫生工作向社区延伸,开展重点人群心理行为干预,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疾患防治知识。建立和完善职业病防治工作监督管理体系、保障机制和技术体系,提高对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重大职业病和职业中毒的防控能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力建设,提高对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的预警能力、检验检测技术保障能力和对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能力。提高卫生检测仪器的装备水平和使用效率,到2015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标准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三)加强妇幼保健体系建设
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妇女儿童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全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和完善妇幼保健工作管理制度和规范,贯彻实施“一法两纲”,继续开展“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提高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的系统管理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到2015年,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5%,孕产妇死亡率降到5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8‰以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8%以内,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5岁。
(四)加强健康教育体系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明确职责、提高效能,城乡兼顾、健全体系”的工作原则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机构建设,落实健康教育所机构、人员、设备配套,形成稳定的健康教育经费保障体系。
(五)加强医疗急救和采供血管理
改革和完善急救工作管理体制,加强院前急救队伍和急救装备建设。提高院前急救人员素质,规范各种院前急救行为。
(六)完善医疗机构和乡镇、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热门诊、肠道门诊、预防接种门诊和产科、儿科的规范化建设。在乡镇卫生院建立公共卫生管理中心,强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的公共卫生职能,形成分工明确、高效精干的预防控制体系。落实在村卫生室工作的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补助标准,2011年按人均每月不低于4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并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逐步增加补助标准。
第二篇: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这是十七大报告中有关健康的表述,也是第一次从党的指导纲领中明确健康的地位。它反映了党和政府把保护和促进人们的健康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同时也反映出,人们的健康幸福不但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直以来,医院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场所。健康教育是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关系到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了不断提高职工的健康意识,养成文明的生活、科学饮食习惯,不断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我院的实际情况,现制定2013年医院健康促进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1、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发挥健康促进委员会的作用,落实各项健康政策,加大管理力度,通过各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动员全院职工积极参与,在全院上下努力营造一个促进健康的良好环境,使广大职工及就诊、住院病人不断增加健康知识,掌握更多的健康的技能,建立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2、制定2013—2013年医院健康促进工作规划;把落实《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及医务人员控烟为重点,结合公共卫生的大环境、关注健康与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热点话题,掌握传染病的流行防控动态,明确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的重点任务。
3、调整、落实健康教育宣传网络,充分调动宣传网络人员的积极性,配合临床医疗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
4、依托工会开展文娱、体育活动,推动职工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通过健康讲座提高职工健康知识和健康意识,促进健康干预活动的开展。
5、积极参与社区健康促进工作,传播健康知识,普及预防疾病知识,构建和谐社区,做到人人重视健康,人人讲健康,人人都有健康的体魄。
6、制定健康教育经费的使用计划,争取院领导对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的支持,落实必要的健康教育活动经费。
二、提高思想认识,保证日常的工作开展
(一)日常工作
1、保证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每季度有计划,有小结,有条有理工作规范。
2、做好年初健康教育宣传员的调整工作,做到院、科领导重视、积极参与,宣传员落实、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网络的作用,层层深入,科室合作,推动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
3、依据《北京市健康促进医院工作考核标准》、《东城区2013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要点》进一步完善院内门诊、病区健康促进考核标准,将健康促进工作纳入医疗管理规划中,加强医疗部门及行政管理部门对健康促进工作的参与指导、监督和管理力度。
4、定期召开健康促进委员会及健康教育宣传员会议,利用院周会有效地向全院职工传达健康促进的新信息。
内召开两次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会议。
XXX中医医院
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健康促进医院是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学社会化而倡导的,由现代医疗机构从过去单一的医疗型向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化的现代医疗服务模式。健康促进医院通过出台实施促进和保护医务人员及患者健康的政策或措施,改善就医环境,与社区建立互动式的密切联系,为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的健康保健服务。根据省、市、区要求,为确实提高医院健康理念,创新开展好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制定如下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一、创建目标
1、使医院从过去单一的医疗型向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化的现代医疗服务模式。促进医院从当前以疾病为中心模式向以健康为中心模式的转变,达到健康促进医院标准。
2、巩固无烟医院创建成果,提高戒烟服务水平。
3、探索医院开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模式和经典经验,改善就医环境和诊疗服务,提高医院职工、患者及其家属、社区居民的健康素水平。
二、组织机构及网络建设 为保证创建活动能够顺利、有序开展,医院成立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XX、XXX 下设办公室:健康教育科(兼)办公室主任:XX 办公室成员:XX XX 医院各科室负责人为健康促进网络成员 领导小组要加强创建工作的指导,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医院健康促进工作进行全面考核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督查。
三、时间要求 创建时间为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在此期间单位内开展各项创建活动并及时上报,协助市区项目组开展督导、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工作,并于2014年11月前向区健康教育所提交创建健康促进医院工作总结。
四、考核标准
医院作为三甲医院,根据《北京市健康促进医院考评细则(2013)》A类和B类得分都要≥80分。(考评细则见附件1)达到《无烟卫生计生机构评分标准》,(评分标准见附件2)此项为健康促进医院“一票否决”条件。请各科室根据《北京市健康促进医院考评细则(2013)》将考评项落到实处,做到组织到位、精力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有序的推进创建活动。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采取各种形式,不定期对各科室进行督导检查,发现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并进行限期整改,确保创建活动取得预期实效。
第三篇:健康的心理是人一生发展的重要基础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
健康的心理是每个人成长的重要基础,幼儿心理卫生保健教育的成败将会影响着幼儿成长。加上现代人生活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所有的一切都会给心理造成极大的压力,如果我们在幼儿阶段忽略了幼儿心理卫生保健的教育,幼儿从小没有培养出过硬的心理素质,那么在以后的日子中将很难应付生活带来的种种重担和困难,从而会出现比现在更严重的心理障碍。在读完《早期教育成就一生》中有关幼儿心理健康的章节后,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心理卫生保健必须从幼儿抓起,因为幼儿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是一项直接影响到幼儿身心健康的工作。
幼儿园是幼儿学前教育的基础,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幼儿园建立和健全的教育体系,优化的教育环境,都能让幼儿的心理从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环境中得到健的康发展。心理环境作为一种隐秘的教育因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容易被忽略。而对幼儿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就是教师创造的心理氛围。幼儿对教师的关注是十分敏感的,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甚至是一个眼神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比如在平时生活、学习中,我们老师在处理表现得不好,或是偶尔出现一些小问题的这一类幼儿时常常会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老师用和蔼的态度婉转地讲出以上行为是不对的,用一些例子表扬做得对的幼儿,以此激发行为不正确的幼儿去改正;而另一种情况则是老师当全班幼儿的面,把不听话的或者是犯错误的幼儿叫出来,大声责骂、进行批评,这种情况下不但不能让幼儿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这种伤害幼儿自尊心的行为会对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并且老师的这种做法只是让幼儿觉得我这样做老师会批评我的,并不能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幼儿的意识中也不会获得正确的方法。因此要让幼儿拥有健康的心理,幼儿教师就必须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这就要求老师在幼儿面前要时刻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因为老师的言行举止、精神状态和心情都会对幼儿的行为和情绪产生最直接影响,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就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每天要以积极健康的情绪去带动幼儿的情绪,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淡化教师权威意识,对幼儿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并以正面激励为主,尽可能减少对幼儿的直接评价。真正的做到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把幼儿心理卫生保健教育与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来发挥作用。在强调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心理卫生保健有着重要性的同时,家庭教育也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一大因素。家庭是幼儿赖依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家庭环境的教育同样直接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现今社会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情感、精力、物质都集中于一个孩子身上,再加上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他们的成长和生活学习环境有着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将这
些资源合理充分的利用起来,就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向健康健全的方向发展。相反如果由于家长教养方式的偏差,在教育孩子遇到困难或感到累时就退缩,就放手不管,久而久之就会让幼儿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不尊敬父母长辈,霸道野蛮的思想。这时就需要幼儿园的保健教师对家长进行幼儿心理卫生保健方面相关知识和常识的教育和培训,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心理的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让家长通过学习从教育孩子的误区中走出来。这种家园配合的教育方式不仅使幼儿的心理素质明显增强,也使家长的认识提高了,这对共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幼儿园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卫生保健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任老师,是社会中一种很特殊的职业,而作为一名幼儿保健教师所需要付出的责任心、爱心、细心和耐心要比单纯的幼儿教师要多,除了要对幼儿进行成长所需的知识教育之外,还要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幼儿心理卫生的保健,这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接触幼儿保健才仅仅三个多月的时间,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工作经验的不足和学生角色的转变更要求我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融入社会,来认识了解幼儿保健的知识。所以我从这本书中学习到了很多关于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因此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必须要用不断积累的工作经验,不断完善的工作状态,不断成熟的工作思想来做好幼儿保健这份工作。
第四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摘要: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在同一历史过程中彼此促进又相互制约,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决定因素,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实现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一、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是辩证统一的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一生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对人的本质作过精辟的分析,他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人的本质就规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那就是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体素质诸方面的自由而又充分的发展,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相结合的全面发展,是由片面到全面,由畸形到完善,由贫穷到丰富,由潜在到现实的,各方面的充分或最大限度的发展。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使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2] 中国共产党人一贯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人是第一可宝贵的”。他对人们提出了“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要求,提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又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人 才脱颖而出和大显身手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在1994年全面社会发展工作会议上,中国领导人指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建党八十周年“七一”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更加明确地:提出:“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3]这些观点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境界。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
1、人的全面发展过程和社会发展阶段相一致
马克思说过:“每一个单独的个人解放程度是和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是一致的。”[4]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统一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条件将社会划分为三种形态:第一,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为“最初的社会形态”。其共同特征为自然经济,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这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人的限制即个人受他人限制的那种规定性。”个人“只是作为某种[社会]规定性的个人而互相交往”[5];第二阶段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第二大社会形态,即资本主义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物的限制即个人受不以他为转移并独立存在的关系的制约。”人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看起来似乎独立地自由地互相接触并在这种自由中互相交换”[6];第三阶段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阶段。即共产主义阶段。人们将在丰富、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成为具有自由个性的人。社会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社会的中心是人,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与社会发展阶段是一致的。
2、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最终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始人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始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学说中,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人发展问题的关注是贯穿始终的主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著作中,马克思全面论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异化对人的奴役,物对人的统治以及资本、货币对人的真实个性的代替。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私有制社会是不人道和贬低人的价值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少数人压迫和剥削多数人,少数人以牺牲多数人的利益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和利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倡导消灭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他们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使每一个人自由、平等发展的社会,是推动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在未来社会里将是“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使社会成员全体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7]1894年,在《新纪元》杂志负责人要求恩格斯找一段能够概括地表达未来社会主义新纪元的基本思想时,他回信说:“除了从《共产党宣言》摘出下列一段话外,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8]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以不断满足最广大人民的多方面和不断变化的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9]在1867年出版《资本论》第一篇第四节中,则更简明地用“自由人联合体”六个字来概括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恩格斯于1880年发表了与马克思完全一致的观点。他说,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取得权利之后,无产阶级使生产资料摆脱了资本属性,使它们的社会性有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从此社会主义生产就成为可能了。人终于成为自己与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满足最光大人民的生活需要而不是满足少数资本家增殖资本的欲望,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社会主义运动可分为革命和建设两个大的阶级。革命的出发点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解放,建设的出发点是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与改善。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或归宿。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制度的建立实现了社会关系根本变革,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1、社会主义本质内在包含着人的全面发展。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0]这实际上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最终目标的层面,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消除来年国际分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这里的富裕,既包括物质生活的富裕,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富裕。从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既是关于社会主义的价值宣言,也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纲领。江泽民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明确地把人的全面发展提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来认识。他在建党八十周年“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11]这里,江泽民同志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出发,从人类历史进程和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本质要求的高度出发,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党的历史任务,这就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认识更加深入:社会主义是追求社会主义物质生产力和精神文明、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动态、开放的历史过程。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我国以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不仅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实际上也是人全面发展的必然和内在要求。市场经济要求平等竞争、追求利益最大化、等价交换、优胜劣汰。这样,人作为一切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承担者必须做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人的准备。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市场经济对人的意识的要求。市场经济是市场主体平等进行交易的经济,它的条件之一是主体间地位和机会的平等,任何个人或组织既不享有任何行政宗教特权,也不依据权利地位形成某种等级差别。这就要求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主体,自主、平等、契约及竞争意识,争取平等自由的发展空间。二是市场经济对人的能力的要求。市场经济运行的自主性要求能力本位,只有具备了相应的能力,市场主体才能充分行使其自主权。三是市场经济对人的自主性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得劳动者个人成为具有一定独立性的主体,不仅唤醒并增强个人主体的自我意识,而且,把人从对物,人对行政命令的人格依附中解放出来,使之在经济关系中具有独立的自主性。
3、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全面提升人的发展。当代中国社会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人的高层需求凸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前提和目的都与人有着直接的联系,民主政治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政治制度的安排。离开了民主的社会政治制度,不可能有人的全面发展,也不可能有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不可能在封闭的环境中和远离经济与政治发展的条件下实现,只能在溶入世界经济政治过程中发挥出来。江泽民同志把握了世界经济政治发展大趋势和脉搏,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和实现人民富裕幸福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的重要思想,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与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仅要保证人的基本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更在于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更能充分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就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以加速发展先进生产力,迅速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用先进文化教育人民,用先进文化武装人民的头脑为出发点和归宿,达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
三、在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过程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样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形成的新的执政理念。科学的发展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重要观点,要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深入人心,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深入人 心,使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深入人心,使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为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全社会始终保持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创造人的全面发展的经济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今年经济工作的基本着眼点,是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大起大落。因此,必须更加注重搞好宏观调控。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适当控制投资总规模,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坚决遏制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产业和企业加快发展。三是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努力缓解煤、电、油、运和部分重要原材料的供求矛盾。四是重视防止通货膨胀,抑制物价总水平过快上涨。在宏观调控中,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等综合措施,并注意把握时机和力度,做到适时适度,区别不同情况,松紧得当,不急刹车,不一刀切。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就不会有 人的自由、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因此,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营造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氛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倘若不能转化为人的发展,那就失去了明确的目的和方向。而人的全面发展也只有在全面发展的社会中才能实现。
加快社会发展,就要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特别是发展义务教育、农村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推进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尽快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注重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 会发展,就要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继续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逐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加快社会发展,还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12]同时,要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更好地保障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
(三)要加强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激荡,我们既要抢占先进生产力的制高点,又要抢占先进文化的制高点,不断增强文化竞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性,加快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条件。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为目的,创作生产出更多积极健康、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产品,提高群众的精神境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人们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迪。要按照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开展以学理论、学经济、学电脑、学法律、学涉外知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要加强社区、企业、校园文化建设,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的重要阵地,不断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升人们的文化品位。
(四)抓好社会可持续发展,努力创造人的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现代化不仅要建设一个适合当代人们生活的美好环境,而且也是为了创造一个适合于未来人们美好生活的世界。我过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国情。因此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为此,必须认真贯彻三项基本国策:一是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二是保护环境,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切实改善生态环境,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三是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经济建设与合理利用资源相结合。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越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会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树 立科学的发展观,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的实践,牢固地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才会走得更稳、更快、更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目标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注
释:
[1] [7]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3] [11]江泽民在庆祝中共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1.7-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0,42 [5]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104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189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12]《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
参考文献:
蔡文鹏
李丽《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逻辑》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王雪梅,郭今萃 《试论社会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研究 2001年05期
王友洛《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州学刊 2001年06期
李爱莉《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1年06期 周宏军 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Z1期
林庭芳《江泽民同志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3年01期
张友谊《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冯良勤《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核心内容》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3年03期
李宏《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动小康社会建设康社会建设》《西藏日报》2004年4月24日李忠杰《 树立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教育时论》 2004年4月3日
Carrying out the Principle of humanism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essence of the socialism
Xu Chunxia Class 0001, Chinese Department,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 435002
Abstract: During the same historical process,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ndividual overall development get mutual promotation as well as mutual restriction.In the course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gradual advancement of individual overall development is not only the crucial factor of social overall progress, but also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the socialist society.In order to achieve the individual overall development in socialist society, we should build fulfill the view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carry out the principle of humanism.Key Words: individual overall development;the essence of socialism;the view scientific development 9
第五篇:浅谈均衡营养是健康的基础(推荐)
浅谈均衡营养是健康的基础
摘要
健康的四大基石:正常的休息稳定的情绪,合理的膳食,均衡的营养,有氧运动,营养平衡成为第一基石及四大基石的物质基础,是因为营养的失衡将“牵一发动全身”直接导致健康状况的恶化,引发各种疾病。营养是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的物质(养分或养料)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全过程,它是一种全面的生理过程,而不是专指某一种养分。人通过各种食物组成的膳食,获得人体需要的各种物质,以维持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所必需,这些物质称为营养素。人体是由七大营养素组成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那人的每一个细胞活动都需要这些营养素的支撑,如果一种营养素缺乏,那细胞的正常新陈代谢就会受到影响,如果严重缺乏,人的机体功能就会下降。人体的均衡营养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不容易生病,是精力充沛,毛发光亮,皮肤好。
关键字:营养平衡;人体;机体功能
对于营养的“均衡”两个字,实在是太深奥了,以至资深营养专家也要花费长时间来探讨。究竟要如何才能达到均衡营养呢?
人体必需的营养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和水等七大系列,每天均衡地摄入这些营养素,对保持您的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现代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些变化使我们很难合理、均衡、全面地从膳食中取得足够和必需的营养素,对人的健康极为不利。生活中的各种因素已经、正在或将要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因素的变化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欢乐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隐患。
变化之一:现代人繁忙而高度紧张的生活使得大脑和其他器官中的过氧化脂质含量增加,易产生自由基。自由基在某些外在因素的刺激下产生突变,使身体发生病变。户外运动总量减少,使身体的抵抗力减低,运动、减食、减肥后不注意营养补充,使抵抗力下降。工作压力大、误餐、营养不良,使免疫力降低,易感染疾病。
变化之二:现代医学条件及医疗服务的越来越好,使许多疾病在先进的医疗条件下得到迅速的治疗,但我们都知道古语说得好:是药三分毒。凡是药基本上都有毒副作用。药品在治好你的疾病的同时也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许多病人万万没有想到真正致他于死地的可能就是他盼望着治好他疾病的那种灵丹妙药。抗生素的滥用使得病毒和细菌产生抗药性和变异。许多从前发生在动物身上的疾病现在已经开始在人身上出现。经过变异后的结核病杆菌、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即变异的冠状病毒、近期出现的禽流感病毒都引起医学界的高度警觉。
变化之三:自古以来,我们中国的饮食都以五谷杂粮为主,不知从何时起中
国人的餐桌上已经很难见到五谷杂粮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条件生产出来的各种中外食品。随着科学技术及制造业的进步,大量工业化的食品出现在消费者的餐桌上,然而保持食物固有的特性以及食物的生物活性是食品工业化所不能解决的难题。目前大多数的罐装或袋装食品是在损坏食物的生物活性的前提下,采用各种食品添加剂、防腐剂来达到保鲜防腐的基本目的,至于其中的部分营养成分在加工的过程中早已损失。
在我身边的同事中有几位体质指数超过25的,调查发现这几位同事几乎不吃早餐,倒是夜霄是经常吃,而且荤菜吃得多,蔬菜吃得少,水果几乎不吃。这种现象和我国居民的营养“缺乏”与“过剩”并存的现象是一致的,即表现为动物性食物及脂肪的摄入量呈现增加趋势,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则在减少。
实际上许多人对各种食物所能提供的营养价值存在很多误解,甚至有人认为只有吃精粮才能够保证自己的营养供应,殊不知,这是极其错误的。
人类的食物是多样的,均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促进健康的需求。在多种食物中,最重要的是谷类及薯类,谷类包括米、面、杂粮,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等。我们应尽量避免只吃副食、不吃主食的倾向,注意粗细搭配,稻米、小麦不要碾磨太精,否则谷粒表面所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大部分流失到糠麸之中。小麦、燕麦、高梁、玉米等杂粮中的矿物质营养丰富,人体不能合成,只能靠外界摄取,因此,不能只吃菜、肉等副食。主食摄入量不足,副食特别是荤菜吃得太多,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也相应增多,容易引起肥胖及并发症。因此,要避免无限量地吃菜,应将一部分胃口留给主食。不少节食、肥胖人士习惯用蔬菜代替主食,这也是不科学的,因为蔬菜水果提供的营养与主食有很大的差异,互相不可代替。一般来说,每天的食物中主食应占4份,副食应占6份。每天安排三餐,每餐的热能分配以早餐占全日总热能30%,午餐占40%,晚餐占30%比较合适。每餐七八分饱对健康最有利。日常饮食酸、碱要均衡,平时吃的鸡、鸭、鱼、肉属酸性食品,而瓜果蔬菜多属碱性食品,酸性食物吃多了会让人感到身体疲乏,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增加患病的几率,所以要荤、蔬搭配在一起吃,酸、碱中和才有益健康,二者不可偏废。此外食物还有寒、热、温、凉属性,日常吃寒性食物时应适当搭配热性食物。如螃蟹属于凉性,姜属于热性,吃螃蟹就应加些姜末。牛肉属凉性,土豆属热性,于是有了“土豆烧牛肉”。正常情况下,每顿饭都应有干食和稀食(或汤或粥)。如果一日三餐只吃干食,不喝汤类也很少吃稀饭,也会影响肠胃吸收效果,造成营养不良。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吃早餐的人数不断增加,尤其是成年人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吃早餐对健康非常重要。一顿好的早餐不仅可以为肌体提供均衡的营养,也可以维持饱足感,减少早餐以后一整天的食物摄入,有助于控制体重,还可以为大脑提供能量,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
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对如何合理调配膳食提出了科学的方案。推荐的成人每日合理膳食方案从塔底到塔尖分别为:谷类3 0 0—5 0 0克,蔬菜类4 0 0—5 0 0克,水果类1 0 0—2 0 0克,畜禽肉类5 0—1 0 0克,鱼虾类5 0克,蛋类2 5—5 0克,奶类及奶制品1 0 0克,豆类及豆制品5 0克,油脂类2 5克。
今天,人体为了防止恶劣环境对健康的侵袭,就需要筑起坚固的免疫围墙,这围墙的原料就是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任何一种元素都有它的价值,人体缺一不可。如果我们平时能完整均衡地摄入就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蛋白质提供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构成和修补身体中组织与细胞的主要成分,也是构成免疫细胞的主要材料,能帮助杀死病菌,相当于围墙上的砖。维生素C、维生素E、13-胡萝卜素和矿物质锌、硒等能调节肌体平衡,抗氧化、促代谢,加强免疫细胞的运作,相当于砖与砖之间的水泥。当人们感受到疲劳和压力或外界环境剧烈改变时,人体的免疫围墙需要加强“建材”供给,来提高墙体的厚度和坚实度,避免原本坚固的围墙变成颓垣败瓦,不堪一击。
当人们不停地为这堵免疫围墙添砖加瓦时,也不能忘记为那些“幕后英雄”补充供给。碳水化合物如同木柴,能提供人体活动所需 的能量。如果没有足够的木柴,那么只能动用蛋白质,“红木当柴烧”。而脂肪不仅能提供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而且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没有脂肪,维生素A,D,E只能“穿肠而过”,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维生素B族,能帮助蛋白质代谢,协调其他维生素代谢及吸收。七大营养素只有全体动员,团结一致,才能为人体筑起坚不可摧的免疫围墙。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就是全面均衡地提供这七大营养素的指导。蛋白质主要由鱼肉、禽畜肉、奶类和蛋类等提供,碳水化合物主要有粮谷类来提供,脂肪主要由荤菜、烹调油等提供,而蔬菜水果可提供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人们按“宝塔”原则,比例均衡地摄入各类食物,我认为就能基本满足人体对七大营养素的需求。当外界病菌侵袭时,能及时合成免疫细胞,加强代谢,杀灭病菌,从而维护肌体的健康。
2、3.基础营养学》《营养师概述》《营养师技能》《疾病营养学》都是为初学者设计的。
参考文献
[1]《营养圣经》英.霍尔福德 2010
[2]《刘太医说:是药三分毒》 刘弘章 2009 [3]《实用营养学》蔡东联等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