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知识

时间:2019-05-12 17:3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审计知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审计知识》。

第一篇:审计知识

一直想把这个案例写出来,但总是犹豫不决。一来担心说破了不好,二来担心以后公司的司机朋友、财务朋友和其他部门的朋友们都对去调查或者审计的人会保持一份戒备心,不再跟他们轻松地聊天了。

各位读案例之前,要注意:审计或者调查的目的,并非是警察抓小偷!而是通过审计和调查,获取公司的信息,以增加对公司的信心。审计师确信公司没重大问题,才敢签发报告,让报告使用人信赖财务报表;投资者确信公司没问题,才敢投资。

背景介绍:

有一个周末,我受投资界一位朋友的委托,去A地一个企业进行审计(其实是尽职调查),我答应前往。

B公司印象:

1、企业第一印象:老板的名字

朋友告诉我老板和公司B的名字前,我就在网上搜查了一番。大老板有过运作上市公司的经历,企业管理经验丰富,还学过金融投资类的课程,二老板对行业非常熟悉,都是做销售出身。我是外行,业内小辈,所以我要下的功夫更多了。公司的网站自然是要翻个遍,网上的相关新闻也要翻个底朝天。

2、企业第二印象:司机和车

刚上司机的奔驰SUV,我就开始跟他聊天,调查正式开始!我问公司有几台车(固定资产)、司机一个月大概多少钱(收入水平)、他忙不忙(业务状况)、公司有几个司机(业务状况)、他需不需要加班(工作节奏)、有没有加班费(工资体系)、公司大概有多少人(员工人数)、午饭在哪里吃(福利)等等。要知道,这样拉拉家常,司机朋友是不设防的!

3、企业第三印象:财务人员

周五的晚上我到了A地,周六一早被司机拉到公司,陪我加班的是主管财务的两个人,大姐C1和C2。简单寒暄之后,我就开始工作了。跟以往审计一样,我让他们把三大报表、明细账和科目余额表都导出来了,在公司电脑上看。其实我心里还没底,只是像往常审计一样,先让他们把财务资料准备好。在索要资料时,我发现C1大姐非常谨慎,眼神迷离,想让我看但又有些犹豫。C2在财务领域的年头比我久,但几乎一言不发,只是给我端茶倒水。我心里暗暗地假设,这公司一定有问题!(以前接触过的公司,都比较规范,大体上经得起四大审计)饭局上的聊天,也很容易切中要害!

审计发现:

1、财务原则性和独立性不强

轻松的饭局上,我得知C1和C2都是老板很铁的同学和朋友。之后的接触中,得知其他财务人员中,仅有总账会计懂点财务,其他都是听命行事,更别提财务人员的独立性、谨慎性和原则性了!

考察一个公司的财务时,首要任务是了解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财务人员专业能力强,账表可信度略高;如果职业素养高,企业造假的阻力相对较大!

2、软件企业资质造假

在翻看国内所的审计报告时,除了发现有个数据错误之外,得知该企业是软件企业,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政策。我的职业敏感告诉我,立刻查找相关规定!它们是:《软件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试行)》、《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当时适用的规定有这些,也许后来又有新出的规定,另议)。细致解读规定后,我发现这些文件对软件企业业务和财务上的重要规定有:

1)从事软件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的技术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2)软件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经费占企业年软件收入8%以上;3)年软件销售收入占企业年总收入的35%以上。其中,自产软件收入占软件销售收入的50%以上。

然而我拿到的财务数据是,上一年度软件销售收入占比39%,比35%只高那么一点,有打擦边球的嫌疑,本年度已过大半,软件销售收入占比还远未达标;闲聊中得知研发人员的工位占地面积很小,只是个小团队,公司人数近200,真实占比离50%很远;而研发费用几乎是软件收入的一半,满足这个条件不难。后来从费用明细中看到,研发费用中很多是人为分配过去的,比如研发人员工资!(针对微博网友质疑,补记一下:这里指的是将其他部门人员的工资做成“研发人员工资”,前面说了,研发就一个小团队,实际上没有那么多研发支出。)

从这些分析可以看出,B公司根本就不能被认定为“软件企业”。怎样能被认定为“软件企业”呢?其实这个问法太天真了!我要求翻看软件合同,一翻合同就明白了!数十份合同,卖的都是一个软件,合同签订时间集中在第四季度,有一个企业一年内还“买”了两次这个软件。同一个软件,售卖金额可以低至不到10万,高达80万!我想了解到这里,不必费时往下深究了,这个软件企业的资质,彻底就是造假!我真是有些震惊,那些颁发资质的机构都怎么审核的啊?!

软件企业资质造假了,还带来后续的一系列造假:软件销售要按17%交增值税,交完税后,还享受“对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的税收优惠。

B造假的背后,还有10几家“客户”配合“购买”软件。

3、主营业务虚增

我倒抽一口气后,继续往下考察主营业务。同样是从合同开始看,以便了解业务性质,判断收入确认方式。以前在四大都是从询问开始了解业务,这次时间太短,我决定一上来就自己看合同!

这些合同带来的收入有两种确认方式,一种是要按服务期间来确认,比如收到120万,需要按12个月分别确认,每月只能确认10万的收入;另一种是挣个进销差价,卖多少,挣多少。

(1)不懂会计制度而虚增

通过询问并查阅账务,我得知第一种收入,他们一收到就确认了,其实许多民营企业都是按收付制确认收入(收到钱了做收入),但事实上,如果这钱是12月收到的,服务期是一年的话,在当年只能确认1个月的收入!因为你还没提供完服务呢,还有11个月需要你服务,所以收入不能现在就记账了!对第二种性质的收入,我只是假设他们是有动机去虚增收入的。(做审计的一般事先假设管理层有虚增收入的动机,要分析舞弊三要素之一的“动机”)

(2)利用关联交易而虚增

在应收账款的账目中,我留意到有家公司B1的期末余额不大,但期间的交易额很大。我还在财务办公室的柜子里,透过玻璃看到一摞账本的侧面赫然贴着B1的标签!不光如此,出于好奇,我后来亲自扮演了一回B公司的顾客(花钱不多),并索要了发票。开过来的发票抬头却是B1公司。这又验证了我的判断:B1是一家关联公司,B公司的东西有很多是卖给B1的,而B1再慢慢卖给终端客户!后来我又有机会了解到,B1的法人代表其实跟B都是一家人。我感到非常神奇,我没有执行太多的审计程序,却有重大发现。是造假太明显,还是时间紧迫,只能让我关注重点?

(3)账实不符,收入存疑

在查阅收入明细时,我发现来自D供应商所提供产品的账面收入一度中断了,但实际上我能从其他可靠的渠道了解到,B公司能正常销售D提供的产品。显然账实不符,收入存疑。

4、收入成本不配比,毛利率大幅波动

在看财务数据之前,我明确地知道,B公司的业务季节差异并没有那么大。但是当我画出毛利率曲线时,惊呆了!最高与最低值相差近12%。可笑的是,某几个月的毛利率还没有小数点后两位!财务人员自然是解释不出为什么,也不能解释的,让我自己看账。我心领神会,要了一个月的产品出入库汇总表,以查看B公司的成本是如何入账的。在记账凭证上,产品出库汇总表上只有品种大类名称和金额,仅有会计签字,这个金额是没有得到库房主管确认的。我询问财务人员C1,成本都是怎么结转的,C1尴尬地一笑,说你自己看凭证吧。我又一次心领神会,随机要来两个月的凭证,找到结转成本的那一张,都是一样的汇总表。我找其中一个月结转成本的金额与C1电脑上当月库房的出库记录一比对,差异还挺大!

由于不是特别精细严谨的正式审计,了解到此,我也不必再细查了。

当时我的职业道德受到很大的挑战,后来我给老板写了一份报告,将风险与要害一一告诉他,力劝放弃软件业务,好好做主营业务。那个财务负责人C1事隔两个月后给我打电话,说软件业务不做了,还对我表示感谢,因为C1一直以来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她也知道这样是不行的,但她无法影响老板,这次算是借我的口说出了她的心声。接到这个电话后,我忽然理解了她当日的尴尬一笑。让我欣慰的是,后来这个企业逐步放弃了软件业务,我告诉他们享受这个鸡肋优惠,得不偿失!

以上这些方面,是我一个周末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但是这已经足够伤害投资人的信心了。

至于发现的其他一些问题,比如虚设员工避点个税和社保,我觉得这都是小事了。

民营企业在中国生存存在着方方面面的艰难,有些灰色地带可以低调地走,但雷池坚决不可越!

这一次的调查,真是开了我的眼界。此前虽有审计民营企业的经历,但能聘请四大做审计的公司,大体上还是规范的。

感悟:无论是审计还是尽职调查,执行程序的背后,其实考察的是一个人的观察力和洞察力,是对原始商业生态的一个认识过程。我庆幸自己逐渐地从那一堆程序中开始尝试着跳出来看问题,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与诸位分享。

第二篇: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参考资料

二○一一年全国审计师资格考试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试卷

《注意事项》 .您在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均须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请认真阅读答题卡的注意事顶及说明。3 .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对准题号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本题共30 分,每小题1分。).使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时,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的购房支出应计入:()A .投资

B .居民个人消费 C .政府购买 D .净出口 .财政支出的增大可能挤出企业和私人的投资,“挤出效益”的大小取决于政府支出的某一中介指标上升的幅度。该中介指标是:()A .汇率

B .货币供应量 C .利率 D .储蓄 .现代世界各国金融系统的核心是:()A .投资银行 B .中央银行 C .商业银行

D .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5 年我国启动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其核心内容是:()A .建立单一的、有管理的固定汇率制 B .建立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C .建立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固定汇率制

0 .建立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5 .国际储备作为对外金融资产,属于国际收支项目中的:()A .经常项目 B .资本顶目 C .平衡项目 D .长期资本 .某投资项目的标准离差率为75%,风险报酬系数为20%,国债的年利率为5%,则该投资项目的投资报酬率为:()A.10% B.15 % C.16% D.20% 7 .某企业计划建立一项偿债基金,以便在5 年后以其本利和一次性偿还笔长期借款:该企业从现在起每年初存入银行30 000 元,银行存款利率为5 %〔PVIFA5%,5=5.526〕,该项偿债基金第五年末的终值是:()A.57 000 元 B.150 000 元 C.165 780 元 D.174 069 元 .下列有关财务预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财务预算报表主要服务于企业管理者 B .财务预算报表只能反映企业部分业务情况 C .财务预算报表与实际财务报表的作用相同 0 .财务预算报表主要服务于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 9 .因债券发行人不能履行债券条款规定的义务,无法按期支付利息或偿还本金的投资风险是:()A .利率风险 B .违约风险 C .流动性风险 D .通货膨胀风险 .甲企业生产A 产品,年固定成本为40 000 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20 元,年销售量为1 000件,市场销售价为每件200 元,则甲企业的经营杠杆系效为:()A.1 B.2 C.3 D.4 11 .下列各项中,属于商业信用筹资方式的是:()A .应付票据 B .融资租赁 C .抵押贷款 D .保证借款 .下列各项中,有权领取本期股利的股东资格登记截止日期是:()A .宣告日 B .除息日 C .股权登记日 D .股利发放日 .股份公司只能用当期利率或留用利润来分配股利,不能用公司出售股票而募集的资本发放股利。这种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是:()A .资本保全的约束 B .企业积累的约束 C .企业利润的约束 D .偿债能力的约束 .某企业的销售净利率为20,总资产周转率为0.5,资产负债率为50%,则该企业的股东权益报酬率为:()A.5% B.10% C.20% D .40% 15 .某公司发行面值为1 000 元的债券,票面利率为8%,期限为5 年,每年年末支付一次利息,如果市场利率为l0%(PVIF10%,5=0.621,PVIFA10%,5=3.791),则与该债券的价值最接近的数值是:()A.869 元 B.924 元 C.931 元 D.1 000元 .下列各项中,能够体现实质重于形式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A .将未决诉讼确认为预计负债 B .将融资租入设备确认为固定资产 C .对会计政策变更进行追溯调整

D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2010 年6 月15日,甲公司将持有的出票日期为2010年4月15日、期限为3 个月、面值100 000 元、票面年利率l0%的商业汇票到银行贴现,贴现年利率为12%,则贴现所得金额为:()A.99 000 元 B.100 000 元 C.101 475 元 D.102 500 元 . 企业购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支付的交易费用应借记的科目是:()A .交易性金融资产 B .投资收益 C .管理费用 D .应收股利 .下列各项中,应通过“投资收益”科目核算的是:()A .长期股权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 B .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净损益

C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 D .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支付的交易费用 .企业融资租赁取得的固定资产,其入账价值的确定方法是:()A .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孰低 B .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饮额孰高 C .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孰低 D .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孰高 .下列各项中,能够引起所有者权益总额发生变化的是:()A .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B .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C .支付己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 D .以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某企业年初“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借方余额为50万元,本税后利润为80 万元,按l0%提取法宝盈余公积,按10%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则企业本年末“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贷方余额为:()A.14 万元 B.24 万元 C.30 万元 D.64 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下,被投资企业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应贷记的会计科目是:()A .长期股权投资 B .投资收益 C .应收股利 D.其他业务收入 .下列税金中,不通过“营收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的是:()A .消费税 B .营业税 C .房产税

D .城市维护建设税 .下列各项中,应列入现金流量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是:()A .支付在建工程借款利息

B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金 C .购建同定资产支付的现金 D .吸收投资收到现金 .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关系主体的是:()A .法人 B .知识产权 C .物

D .运输行为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违法行为在一定期限内未被行政机关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该期限是:()A.6 个月 B.l 年 C.2 年 D.5 年 .县级国库库款的支配权属于:(〕 A .县级人民代表大会

B.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县级人民政府

D .县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我国增值税的基本税率是:()A.3 % B.6 % C.13 % D.17 % 30 .基本票据行为是指〔)A .出票 B .背书 C .承兑 D .保证

二、多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五项备选答案。其中有二至四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全部选对得满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在无多选和错选的情况下,选对一项得0.5分。本题共40 分,每小题2 分。)

.国民经济中实际存在的部门有:()A .消费者 B .企业 C .政府 D .国外 E .市场

.下列各项财政政策中,被称作“市场稳定器”的有:()A .转移性支出

B .累进的所得税制度 C .购买性支出 D .增值税 E .资源税

.下列经济活动中,属于投资银行业务范围的有:()A .开展转账结算业务 B.发放中长期期贷款

C .为国家重点项目、重点产品和基础产业提供金融支持 D .参与企业的创建和改组活动 E .为企业提供投资和财务咨询服务

.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的手段包括:()A .最高利率限制 B .信用配额 C .流动性比率 0 .再贴现政策 E .直接干预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A .成员国汇率实行联合浮动 B .美元与黄金挂钩

C.其他国家货与美元挂钩,并与美元建立固定比价 D.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E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下列关于投资组合风险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 .可分散风险属于系统性风险

B .可分散风险通常用β系数来度量 C .不可分散风险通常用β系数来度量 D .不可分散风险属于特定公司的风险

E .投资组合的总风险可以分为分散风险与不可分散风险 37 .下列各项中,影响投资顶目的内部报酬率的因素有: A .项目初始投资额 B.项目年营业现金流量 C .项目的必要报酬率 D.项目营业期 E .项目建设期

.下列各项中,影响产品边际贡献的因素有:()A .销售单价 B .单位变动成本 C .产销量

D .单位固定成本 E .固定成本总额

.下列各项中,属于影响公司股利政策的股东因素有:()A .现金流量 6 .投资机会 C .规避所得税 U .企业积累的约束 E .控制权的稀释

.下列各项财务比率中,适用于分析营运能力的有:()A .速动比率 B .资产增长率 C .资产报酬率 D .存货周转率 E .应收账款周转率

.下列资产负债表项目中,应当根据总账科目期末余额直接填列的有:()A .长期股权投资 B .应收账款 C .预付账款

D .交易性金融资产 E .预计负债

.下列有关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 .企业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 B .企业自行研发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由全部资本化 C .无形资产减值一经确认,以后期间不得转回 D .摊销无形资产时,应贷记“无形资产”科目 E .无形资产的摊销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

.将企业承诺的产品质量保证确认为“预计负债”,应同时满足的条件有:()A .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B .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潜在义务 C .该义务的金额无法可靠地计量 D .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E .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下列各项资产中,应根据发生的减值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的有:()A .交易性金融资产 B .应收账款

C .可供出售金触资产 D .持有至到期投资 E .长期股权投资

.下列各项中,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外购存货取得成本的有:()A .专用发票上列明的采购价格 B .专用发票上列明的增值税 C .购入时发生的进口关税 D .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保险费 E .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在全国范围内适用的有:()A .宪法 B .法律 C .行政法规 D .地方性法规 E .自治条例

.审计机关的审计处理权包括:()A .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分.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审计结果 C .责令被审计单位限期退还违法所得

D .查询被审计单位以个人名义在金融机构的存款 E .责令被审计单位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处理 48 .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有:()A .一事不再罚 B .一般不适用调解

C .以书面审查为主要方式

U .被告对其所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

E .人民法院一般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不审查适当性 49 .企业在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的项目有:()A .税收滞纳金

B .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C .赞助支出

0 .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

E .企业按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

.股份有限公司可以收购本公司股份的情形包括:()A .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B .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

C .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

D .股东对股东大会做出的合并决议持有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

E .股东对股东大会做出的增加注册资本的决议持有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

三、案例分析题(本题包括三个案例答题,每个案例答题10 分,共30 分.每个案例答题包括5 道小题,每道小题2 分。每道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有一顶或多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全部选对得满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有多项正确答案的小题,在无多选和错选的情况下,选对一项得0.5分。)案例一(一)资料

某企业2010 年末的资产总额为9 900万元,其中:货币资金500 万元,应收账款600 万元,存货800 万元,固定资产6000 万元,无形资产2 000万元,所有者权益为5500 万元。该企业2010 年初应收账款余额400 万元,存货余额700 万元:2010 年销售收入16 000万元,销售成本9 600 万元,赊销比例为60%,年末流动比率为1.9。全年按360 天计算。

(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为下列问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51 .下列各项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有:()A .货币资产 B .应收账款 C .存货 D .无形资产

.该企业2010 年末的非流动负债为:()A .1000 万元 B .1900 万元 C.3400 万元 D .4400 万元

.该企业2010 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A.11.25 天 B.l8.75 天 C.22.5 天 D.32.81 天

.该企业2010 年存货周转次数为:()A.12 次 B.12.8 次 C.13.7 次 D.21.3 次

.下列各项中,能够反映该企业资本结构的是:()A .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 B .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 C .非流动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0 .非流动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案例二

(一)资料

甲公司为制造企业,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率为17 % , 2010 年发生的部分业务如下:.6 月16日,甲公司销售一批商品,不含增值税价格1000 万元,给予购货方5%的商业折扣:此外,双方约定现金折扣条件为“2 / 10、1 / 20、n / 30 即,现金折扣不包括增值税。2.6 月18 日,甲公司购入一台机器设备,入账价值为96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30 万元,孩计使用年限为5 年,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3.6 月20 日,甲公司出售一栋办公楼,取得变价收入200 万元,应交营业税*万元,该办公楼账面原值500 万元,己提折旧360万元。.6 月30 日,甲公司对生产设备进行检修,发生修理费用5 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5 .2010 ,甲公司确认主营业务收入890 万元,其他业务收入30 万元,营业外收入70 万元,主营业务成本500 万元,其他业务成本20 万元,管理费用130 万元,销售费用70 万元,资产减值损失10 万元,营业外支出20 万元。假定未发生其他费用。

(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为下列问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56.6 月16 日甲公司应确认的销售收入金额为:()A.931 万元 B.950 万元 C .980 万元 D.1000万元

57.6 月18 日购入的设备,甲公司2010 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A.l55万元 B.l60万元 C.310 万元 D.320 万元

58.6 月20 日甲公司出售办公楼应交纳的营业税,应借记会计科目是:()A .营业税金及附加 B .应交税费 C .固定资产清理 D .固定咨产

59.6 月30日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应借记会计科目是:()A .生产成本 B .固定资产 C .在建工程 D .管理费用

60.2010 ,甲公司利润表中营业利润的金额为:()A.170 万元 B.I90万元 C.240 万元 D.260 万元 案例三

(一)资料

2003 年6 月,自然人甲、乙与其他投资人采取发起设立方式,共同投资设立了A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 公司)。2009年7 月,A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2009 年9 月,A 公司股票在某证券交易所上市:2011 年3 月,A 公司对外公告的2010报告显示:A 公司2010 利润总额为2 000 万元,通过公益组织向灾区捐款300 万元。

2011 年4 月,乙在参加A 公司监事会过程中,获悉A公司计划收购B 公司部分的股份;会议结束后,乙预测A 公司股票会因此而上涨,于是在A 公司相关收购信息尚未公告的情况下,从证券市场上大量购进A 公司股票。

2011 年6 月,证券交易所发现A 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有虚假记载,可能误导投资者。

(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为下列问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61 .下列关于A 公司发起人的表述中,正确的为:()A .发起人不得超过50 人

B .发起人应当认购A 公司设立时的全部注册资本 C .发起人可以分期缴付出资

D .发起人须由半数以上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假设在2010 年6 月,甲打算转让其持有的A 公司的部分股份,有关其可否转让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为:()A .不得转让,因为发起人持有的股份不得转让 B.不得转让,因为A 公司股票上市不足1 年 C .可以转让,因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可以自由转让 D .可以转让,因为A 公司己经成立1 年以上

.对A 公司2010年向某灾区的捐款,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扣除的数颊为:()A.0 B.150 万元 C.240 万元 D.300 万元

.乙利用A 公司尚未公告的拟收购B 公司股份的信息购买股票,该行为属于 :()A .内幕交易 B .证券欺诈 C .操纵证券交易 D .发布虚假信息

.针对A 公司在财务会计报告作虚假记载并可能误导投资者的情形,证券交易所可以:()A .暂停A 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B .终止A 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C .向中国证监会请求暂停A 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D .向中国证监会请求终止A 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二O 一一年全国审计师资格考试审计专业相关知识试卷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A C B D C 6-10 D D A B B 11-15 A C A D B 16-20 B C B B C 21-25 B B A C C 26-30 A C D D A

二、多想选择题

.ABCD 32 .AB 33.BDE 34 .ABCE 35 .BCD 36.CE 37.ABC 38.ABE 39.CE 40.DE 41.DE 42.ACE 43 .ADE 44.BCDE 45.ACDE 46 .ABC 47 .CE 48.BDE 49 .ABCD 50 .ABCD

三、综合分析题 案例一 51 .ABC 52.C 53.B 54 .B 55.C 案例二 56.B 57.A 58.C 59.D 60.B 案例三 61.BCD 62.B 63.C 64.A 65.A

第三篇:审计专业相关知识教程

第一节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关注: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短期经济周期波动中的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以及长期经济增长问题。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国内生产总值、就业和价格水平如何变动,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相互作用如何决定国内生产总值和价格水平,以及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变动及其原因。由于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决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宏观经济学也研究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二、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在多数情况下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这种情况被称为“市场失灵”或“市场失败”。市场失灵主要包括公共物品、外部性、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等几种情况。为了尽可能地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国家需要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来加以调节。(一)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公共物品包括国防、道路、广播电视、警察、灯塔等 【例题 1·多选题】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争性,下列物品中属于公共物品 的有:

A .国防 B .道路 C .汽车 D .广播 E .电视机 【答案】ABD 【解析】公共物品包括国防、道路、广播电视、警察、灯塔等,汽车和电视机具有消费的排他性因此不属于公共物品。(二)外部性

1.外部性的定义与分类

在现实中,许多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不相同的,这是因为某些经济活动具有外部性私人成本----某一经济主体为进行某种经济活动所付出的成本。社会成本----不仅包括某一经济主体为进行某种经济活动所付出的成本,也包括由这种活动引起的外部效应(即对其他个体的影响)。经济学意义上的外部性: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也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外在效应可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所谓外部经济---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所谓外部不经济---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无论是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都可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1)生产的外部经济---指厂商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有利影响。

(2)消费的外部经济---指家庭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有利影响。

(3)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指厂商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的不利影响。

(4)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指家庭的消费行为对其他家庭带来不利影响。

【例题 2·多选题】(2009)

某企业排放污水造成环境污染,并使农业减产,这时该企业的:

A.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B.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C.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D.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E.私人成本等于社 会成本 【答案】AD 【解析】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2.外部不经济与政府干预 具体政策措施:(1)征税和补贴(2)企业合并。(3)明确产权 【例题 3·多选题】

针对企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政府干预的政策措施有: A.征税 B.企业合并 C.反托拉斯法 D.价格控制 E.逆 向选择 【答案】AB 【解析】针对企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政府的干预措施有征税和企业合并,反托拉斯法和价格控制是针对不完全竞争的政府干预措施,逆向选择是不完全信息所导致的市场失灵的表现。

(三)不完全竞争

1.不完全竞争----指当市场竞争不充分,某产品生产企业能够明显地影响产品价格的状况。2.不完全竞争主要表现为市场垄断。

3.对不完全竞争(尤其是垄断)的干预----配给、价格控制、税收和补贴政策、法律法规、行业国有化等。以下主要介绍政府管制和反托拉斯法。(1)政府管制

管制的基本内容是制定政府条例和设计市场激励机制,以控制垄断厂商的价格、销售和生产等决策。(2)反托拉斯法 通过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可以限制垄断、价格歧视、不正当竞争或欺诈行为等。违法者要受到警告、罚款,被要求改组公司或被判刑。【例题 4·多选题】

不完全竞争是市场失灵的一种形式,政府干预不完全竞争的方法有:

A .政府管制 B .价格控制 C .实行企业合并 D .规定财

产权 E .实施反垄断法 【答案】ABE 【解析】政府干预不完全竞争的具体措施是政府管制和反托拉斯法,政府管制包

括了价格控制,反托拉斯法又称反垄断法。(四)不完全信息

完全竞争市场的一个基本假定----信息是完全的(对称的),即市场的供求双

方对于所交易的商品具有充分的信息。

但现实经济中,信息往往是不完全的(不对称的),而且获得信息要付出成本。?

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不能实现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和所有市场同时均衡,就 是市场失灵造成的市场无效率。

不完全信息所导致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1.逆向选择----指信息不完全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

场。这与正常的选择方向正好相反,所以叫逆向选择。2.道德风险----指在交易或合约关系形成后,由于甲(乙)方的行为难以被乙

(甲)方所察知,甲(乙)方有可能做出损害乙(甲)方而从中渔利的选择.例如违背合同、不守诺言等。【例题 5·单选题】(2009)

在信息不完全条件下,商品降价时,消费者会认为商品质量下降从而减少购买,这种现象称作:

A.外部性 B.逆向选择 C.道德风险 D.不完全竞争 【答案】B 【解析】不完全信息所导致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指信息

不完全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这与正常的选择方向正好 相反,所以叫逆向选择。

三、政府干预经历的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为“夜警政府”阶段 第二阶段为“全能政府”阶段 第三阶段为“有效政府”阶段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 一.总供给与总需求(一)总供给

总供给----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 量。

总供给可用两种形态表示:

1.在价值形态上----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提供的产 品和服务的价值量总和;

2.在物质形态上----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提供的产 品和服务的物质总量。

总供给主要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因素决定的。

在宏观经济学中,通常用生产函数来描述总产出与劳动、资本和技术之间的关系。

宏观生产函数又称总量生产函数,表示总量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假定一个经济社会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使用总量意义下的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进行生 产,则宏观生产函数可表示为: y=f(N,K)其中,Y 为总产出,N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或就业量,K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该

式表明,经济社会的产出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就业量和资本存量。

(二)总需求

总需求----指社会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所愿意并有支付能力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公式:Y=C+I+G+NX 其中 C、I、G和 NX分别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例题 6 *单选题】

市场经济中,商品的均衡价格决定于:

A .生产成本 B .供求关系 C .通货膨胀水平D .凯恩斯定律 【答案】B 【解析】商品的均衡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二.关于国民收入的几个重要的概念及其关系(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

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 是用货币量衡量的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各种最

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的价值不能计入,否则就会造成重复计算。

(二)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国

民生产总值=GDP-外国国民在本国同时期所创造的价值+本国国民在国外同时期所创造的价 值

(三)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资本折旧 【例题 7 *单选题】

国民生产净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别是:

A.直接税 B.折旧等资本消耗 C.津贴与间接税 D.政府的转移支付 【答案】B 【解析】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等资本消耗。(四)国民收入(NI)国民收入----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NI)=国民生产净值(NN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五)个人收入(PI)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 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六)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上述各概念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GNP=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NNP=GNP-折旧等资本消耗

NI=NNP-(间接税-津贴)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 DPI=PI-个人所得税 三.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一)支出法

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1.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等)、非耐用

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医疗、旅游、理发等)的支出,用 C表示。建造住宅的支 出则不包括在内。

2.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用 I 表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指用于新厂房、新设备、新

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投资。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3.政府购买----指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用G 表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

国防、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

4.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用 X 表示出口,用 M 表示进口,则(X—M)就是净出口。净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GDP=C+I+G+(X—M)【例题 8*单选题】

若某国某内个人消费量为 4 000亿元,私人投资量为 1 000 亿元,政府购买量为 600 亿元,出口量为 400亿元,进口量为 300亿元,则该国当年 GDP 等于:

A.6 300亿元 B.5 900 亿元 C.5 400 亿元 D.5 700 亿元 【答案】D 【解析】GDP=C+I+G+(X-M)=4 000+1 000+600+(400-300)=5 700 亿元。(二)收入法

用收入法核算 GDP,就是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所有要素收入即企业生 产成本来计量 GDP。收入法核算的 GDP 包括:

1.工资、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 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3.公司税前利润

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5.资本折旧。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四、储蓄与投资恒等式

国民经济中实际存在四个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外。(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者和厂商)这里所说的两部门是指一个假设的经济社会,其中只有消费者和厂商,因而不存在企业 间接税。

国民收入的构成为:

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即 y=C+I。从收入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总收入,总收入一部分用作消费,其余部分则当作 储蓄(S)。

从供给方面看,国民收入=工资十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 y=C+S。

由于 C+I=y=C+S,就得到 I=S,这就是“储蓄——投资恒等式”。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者、厂商和政府部门)

在三部门经济中,把政府部门引了进来,用 T表示政府的净收入(总税收一转移支付),用 G 表示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国民收入的构成为: 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的总和,即:y=C+I+G。

从收入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仍旧是所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总和,即工资、利息、租 金和利润的总和。总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和储蓄,还先要纳税,然而,居民一面要纳税,一面

又得到政府的转移支付收入,税金扣除了转移支付才是政府的净收入。这样,从收入方面看 国民收入的构成是:y=C+s+T。C+I+G=y=C十 S+T。得到:I=S+(T—G)。

以上等式中的(T—G)为政府储蓄,因为 T是政府净收入,G 是政府购买性支出,二者差

额即政府储蓄,它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

I=S+(T—G)表示三部门经济中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的总和)和投资的恒等。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者、厂商、政府部门和外贸交 易)

公式表示:Y=C+I+G十(X—M)从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构成的公式可写成:y=C+S+T+Kr,这里,C+S+T的含义和三部

门经济中的含义一样,Kr则代表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

C+I+G+(X—M)=y=C+S+T+Kr 转化为:I=S+(T—G)+(M—X+Kr)。S----居民私人储蓄(T—G)----政府储蓄

(M—X+Kr)----本国用于对外国消费和投资的那部分储蓄 I=s+(T—G)+(M—X+Kr)表示四部门经济中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归纳:

1、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者和厂商

2、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者、厂商和政府部门

3、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者、厂商、政府部门和外贸交 易

第三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一般包括: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一、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指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由于各种商品价格变化的繁杂和统计的困难,西方学者一般借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价格指数----说明不同时期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趋势和程度的指标,是对若干种商品价 格水平的综合衡量。

价格指数主要有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三种。1.消费物价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又叫生活费用指数或零售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各个时期居民个人消费的 商品和劳务零售价格变化的指标。2.批发物价指数

批发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各个时期的生产资料(资本品)与消费资料(消费品)批发价格 变化的指标。

3.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

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是用来衡量各个时期一切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的指标。

二、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失业一般分为三类:摩擦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1.摩擦失业----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例题 9*单选题】(2008)因工种转换困难所导致的劳动者失业是:

A.非摩擦性失业 B.摩擦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失业 【答案】B 【解析】因工种转换困难所导致的劳动者失业是摩擦失业。2.自愿失业----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3.非自愿失业----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4.结构性失业----指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

业者或没有适当技术,或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因而也可看作是摩 擦性失业的较极端的形式。【例题 10*单选题】(2007)因产业结构升级而导致的失业属于:

A.自愿失业 B.非自愿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结构性失业 【答案】D 【解析】因产业结构升级而导致的失业属于结构性失业。5.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降低失业率,实 现充分就业,就常常成为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的或重要的目标。

三、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在实际中,经济增长并非人们追逐的唯一目标,由于经济增长是与就业以及通货膨胀相

关联的,因此,经济增长的现实含义是指经济达到一个适度的增长率,这种增长率既要能基

本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是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能达到的,总之,就是达到一个适 应国情的适度增长率。

四、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指既无较大国际收支赤字,又无较大国际收支盈余的情况,因为较大 的国际收支赤字和盈余对本国经济的发展都没有好处。要实现既定的经济政策目标,政府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并统筹考虑各种政策手

段之间的协调,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因此,政府在制定经济目标和经济政策时应该作 整体性的宏观战略考虑和安排。第二章 财政政策分析 【本章内容框架】 第一节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包括税收、公债、非税收入等。

一、税收

(一)税收种类

税收根据征税对象,税收可分为----流转税(货物与劳务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五类。

1.流转税----对流通中商品和劳务买卖的总额征税。2.所得税----对个人和公司的所得征税。

3.财产税----是对不动产或房地产即对土地和地上建筑物等所征收的税。

4.资源税----是以开发、生产的矿产资源和盐为征税对象的税收。

5.行为税----是以纳税人的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的税收。

(二)税收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特征。

(三)税收的调节作用

1.宏观税率----指的是总的税收水平,就是总税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宏观税率高意味着政府集中掌握财力的能力高.反之则低。2.税负的分配

税负分配,一方面是由政府部门来进行,主要是通过税种选择和制定不同的税率来实现;

另一方面是通过市场活动来进行,主要是通过税负转嫁的形式体现出来。3.税收优惠与处罚

税收的优惠性措施包括许多方面,比如减税、免税以及建立保税区等。

税收的处罚性措施包括罚款、征收滞纳金等。

二、公债

1.公债包括中央债和地方债。

国债----由中央政府发行并承担最终清偿责任的公债叫国债.地方债----由地方政府发行并承担最终清偿责任的公债叫地方债。

公债以其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等基本特征以及其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

节货币流通和经济运行等诸多独特功能,成为政府筹集资金、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例题 1*多选题】(2008)

公债是政府筹集资金、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其基本特征有: A.无偿性 B.有偿性 C.强制性 D.自愿性 E.灵活性 【答案】BDE 【解析】无偿性和强制性是税收的基本特征。公债以其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等基本特征

以及其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货币流通和经济运行等诸多独特功能,成为政府 筹集资金、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2.公债偿还时间的不同分类

短期债---通过出售国库券取得,主要进入短期资金市场(货币市场),利率较低,期限

一般为 3 个月、6 个月和1 年三种。

中长期债----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取得,期限l年以上5年以下的为中期债券。长期债券---5 年以上的为长期债券。3.公债的作用

作为一种财政信用形式,公债最初是用来弥补财政赤字的,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公债

已成为调节货币供求、协调财政与会融关系的重要政策手段。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公债收入

(即公债的利息)不征税.因而发行公债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对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起调节作用,即所谓的“挤出效应”。

【例题 2*单选题】(2008)

根据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因政府支出增加而被挤出的是:

A.政府投资支出 B.私人投资 C.税收 D.居民储蓄 【答案】B 【解析】因政府支出增加而被挤出的是私人投资。【例题 3 *单选题】(2009)

下列会对民间机构的投资产生“挤出效应”的政府行为是: A.增发货币 B.发行公债 C.发行股票 D.增加出口 【答案】B 【解析】因政府支出增加而被挤出的是私人投资。

三、非税收入

政府非税收入----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 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提供特定的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一定的社会公共需要的财

政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非税收入分为: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政府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

入,彩票公益金和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 的利息收入等。

1.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政府和所属单位利用国有资源而获得的收益.包括土地出

让金收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

2.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指政府以国有企业资本出资人身份获得的与该资本运营和处

置有关的净收益,包括国有资本分享的企业税后利润、国有股股利、红利、股息等;

3.政府基金---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向公民、法人和其他

组织征收的为兴办、维持或发展某种事业而储备的资金款项,如三峡工程建设基金、铁路建 设基金等;

4.行政事业性收费----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根

据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在实施社会公共管理,以及在向公民、法人提供特定公共服务过

程中,向特定对象收取的费用,它是行政性收费和事业性收费的总称,如企业注册登记费、工商管理费等。关注:收支两条线

为形成规范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的制度体系,近年来进行了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即实

行“收支两条线”改革,并将其与编制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紧密联系起来。

“收支两条线”管理---针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一项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将财政性收支

(预算外收支属于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形成完整统一的各级预算,提高法制化管 理和监督水平。

第二节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指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 的财政资金的支付。

一、购买性支出(一)购买性支出的概念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

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 的投资拨款。共同点:

财政一手付出了资金,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与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 国家的职能。

购买性支出可分为社会消费性支出和政府投资性支出两部分。

1.社会消费性支出包括国防、行政、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的事业经费支出。

2.政府投资性支出包括社会基础设施投资支出以及农业、能源、通讯、交通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的投资支出。【例题 4*单选题】(2007)

财政支出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下列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是:

A..社会保障支出 B..国债利息支出 C.社会文教支出 D.财政补贴支出 【答案】C 【解析】社会文教支出属于购买性支出。(二)购买性支出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分析 1.对生产和流通的影响

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使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与服务相交换,在这里,政府直接以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 的生产和流通有直接的影响。

政府的购买性支出----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直接影响需求总量。

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产:

(1)购买性支出增加时,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社会总需求增长,这会导致市场价格水平上升,从而使企业增加商品和劳务的供给量、扩大生产规模。在各个企业相互刺 激和相互推动的情况下,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导致一系列企业的生产普遍增长。

(2)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减少,会直接或间接地使社会总需求紧缩,导致社会生产的萎缩。2.对分配的影响

政府的购买性支出间接影响分配。如果财政用于购买性支出在总额上增加或减少了,那么给政府提供商品和劳务的企业从政府购买性支出中所获得的收益额也会随之增减,导致企业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资本的利润和劳动者的工资都会有所提高或降低。如果财政用于购买性支出的总额不变,只是所购买的商品或劳务在结构上发生改变,那么有关企业从购买性支出中所获得的收益便发生不同方向的变动,提供政府所增加购置的商品或劳务的企业获得的利润增加,提供政府所减少购置的商品或劳务的企业获得的利润减少,而前者增加的利润正是来自后者减少的利润.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将因政府购买性结构的变动而受到相应的影响。【例题 5*单选题】

政府购买是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政府购买的是: A.地方政府新办三所中学

B.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 C.政府订购一批军火

D.政府给公务员增加一笔薪水 【答案】B 【解析】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为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属于转移性支出。

二、转移性支出(一)转移性支出的概念

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共同点:

财政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所得。在转移性支出中,不存在交换的问题。转移性支出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二)转移性支出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分析 1.对分配的影响

转移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资金转移到领受者手中,对财政资金的分配产生直接影响。

(1)对以个人为对象的转移性支出来说,它是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基础上的再分配。这笔资金来源于各个纳税人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分得的各种收入,这笔支出领受的对象 一般仅限于那些收入低于维持基本生活水平的居民。于是,通过转移性支出这一渠道,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会发生变化。变化的结果,将使高收入阶层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低收入阶层的居民手中。

(2)对以企业为对象的转移性支出,其资金来源于各种税收,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由纳税人的手中转移到享受补贴的企业手中,从而导致国民收入在纳税人和获得补贴的企业之 问的转移。显然,这种转移更有利于国民收入分配的合理化。2.对生产和流通的影响

此类支出中,财政对生产和流通的影响是间接的。转移性支出的结果---政府的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注入到非政府部门之中。

(1)个人或家庭收到转移性支出的资金,这些支出一部分直接转化为个人或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了私人消费需求,其增加的商品或劳务的购买量对这类商品或劳务的生 产有相当大的影响,而另一部分资金可能转化成储蓄,通过一定渠道转化成生产资金,从而增加企业的投资需求。(2)企业收到转移性支出的资金,一部分可能形成企业的投资需求从而影响生产,而另一部分则通过增加资本和劳动力报酬的途径而转化为个人或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从而进一 步形成社会消费需求。

(三)转移性支出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分析

转移性支出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它配合累进的所得税制度,实现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基本原理:

1.当市场经济运行处于过热与膨胀阶段的时候,人们的收入和企业的经营收入会增加,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就会自动下降,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需求的上升,从而防止经济进一步过热;

2.当经济处于衰退阶段时,个人和企业的收入水平都会下降,而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就会增加,相对地提高了企业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使社会的有效需求增加,这样可以抑制经济的衰退。因此,转移性支出和累进的所得税制度的结合,被称为市场经济的“自动稳定器”。【例题 6*多选题】

下列属于政府转移支付的项目的有: A.政府雇员的报酬 B.社会福利保险 C.贫困救济和补助 D.公共工程项目投资 E.政府购买办公用品 【答案】BC 【解析】政府雇员的报酬、公共工程项目投资、政府购买办公用品都是有偿的是属于政府购 买性支出。

三、我国财政支出功能分类、规模与结构分析(一)财政支出功能分类

1.一般政府服务----支出一般没有具体的受益人。2.社会服务----支出具有明确的受益人。3.经济服务----支出着重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4.其他支出。关注:

现行政府支出分类统一按支出功能设置逐步细化的类、款、项三级科目。

(1)类级科目综合反映了政府的职能活动。

(2)款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行的某一方面的工作。

(3)项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所发生的具体支出事项

(二)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

财政支出规模----一定财政内政府安排的公共支出的总额,它反映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集中支配使用的社会资源量,是考察政府活动规模和满足公共需要能力的重要指标。财政支出的规模取决于一国政府公共财政活动的范围,受三个因素的影响: 1.经济性因素 2.政治性因素 3.社会性因素

确定财政支出规模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满足政府承担经济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需要。2.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源的多少,也就大体上决定了公共收入的水平,从而决定了公共支出的规模。3.要与本国国情相适应。(三)财政支出的结构分析

财政支出结构----政府预算安排不同种类的支出的构成情况。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呈如下发展变化趋势:

1.用于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从长期趋势看其比重是逐步下降的。

2.用于社会文教方面的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上升。

对公共支出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 第一,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 第二,向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体倾斜

第三,加强对那些代表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社会公益事业的支出

第四,财政要保持对非竞争性和非经营性领域的公共投资力度。

第五,为国家的政权建设提供财力保障。第三节 财政政策分析

一、财政政策目标(一)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资源配置----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使之达到优化组合,从而保证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统一,即在保持一定发展速度的前提下,求得社会 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1.资源配置是市场的功能

市场机制的运行过程,也就是资源配置不断调整和趋于合理化的过程。

2.通过财政政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1)财政资金的投向问题。

(2)如何通过财政政策的引导,调整原有资产的存量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

(3)如何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收入分配公平

收人分配公平的主要问题----如何确定合理的税收负担,而税收的合理负担,又是资源能否合理配置的关键。(三)经济稳定增长

经济稳定增长----表现在适度的经济增长率、稳定的物价水平、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上,通过市场来考察,它又集中反映在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协调平衡上。

1.从财政支出方面来说无论是投资性支出还是消费性支出,在短期内很快就会变为社会的购买活动,直接形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因而财政支出总量的扩张会增加社会总需求,财政支出总量的收缩会减少社会总需求。从长期看,由于财政支出形成的总需求会通过刺激消费来影响社会总供给,并且财政支出的一部分用于投资,直接促使产量的增加,因而财政支出总量的变动对社会总供给也产生积极的影响。2.从财政收入方面来看

收入总量的调整,即国家增加或减少税收,提高或降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比例,从短期看可以影响企业和个人可支配的收入,因而影响总需求,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总 供给。国家能够通过财政收入总量与支出总量的对比关系,来调节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促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例题 7*多选题】(2008)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目标主要有: A.资源配置优化 B.转移支付增加 C.国债利率稳定 D.收入分配公平E.经济增长稳定 【答案】ADE 【解析】财政政策目标为:资源的优化配置、收入的公平分配、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财政政策工具(一)财政政策的类型

1.根据财政政策本身的功能分类

(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在国民经济存在总需求不足时,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如果总需求与总供给原来就是平衡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就会使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实现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目标的手段----减税(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规模。

(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在国民经济已出现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消除通货膨胀缺口,达到供求平衡;如果总供求原来就是平衡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实现紧缩性财政政策目标的手段-----增税(提高税率)和减少财政支出。

(3)中性的财政政策----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财政的收支活动既不会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会产生紧缩效应。在一般情况下,这种政策要求财政收支要保持平衡。但是,使预算收支平衡的政策并不等于中性财政政策。

【例题 8*单选题】

下列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有: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答案】B 【解析】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的手段有增加财政收入如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如减少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支付。2.根据财政政策主体对调整对象的反应情况分类

根据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将财政政策分为积极的或主动的财政政策和消极的或被动的财政政策。即通常意义上的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指政府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情况而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措施:来调整和引导经济朝着政府的理想或者预定的方向发展。关注:

目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政府,在语言或者文献的表述上都是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而无人使用消极的或被动的财政政策一词。如果说政府也有通过财政政策对经济起调节作用的话,那也主要通过“自动稳定器”来对经济进行有限的“干预”,所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财政政策称之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也称为“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指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相应采取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谋求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目标 的财政政策。

1.如果认为总需求已经过大,造成了生产能力的过度紧张和通货膨胀,就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抑制总需求;

2.如果认为总需求不足,已经造成了经济水平的下降或经济衰退,就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扩大总需求。

3.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的任务:扩大总需求以反经济衰退----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以反通货膨胀----执行紧缩性财政政策。

4.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工具:

调整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水平(即调整除了政府转移支付以外的其他财政支出水平)、调整税率、调整税收起征点和减免税的适用条件、调整转移支付的条件等等。

(1)即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政府往往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举借公债扩大开支、降低税率等,从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

(2)当经济处于繁荣时期,政府就会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如缩小财政开支、提高税率等,以此来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加。相机抉择原理的运用同样是调节经济的过度膨胀和经济的过度萧条,以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例题 9*多选题】(2009)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调节总需求时所采取的财政措施有: A.变动支出水平B.变动税收 C.提高利率 D.降低利率 E.变动再贴现率 【答案】AB 【解析】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工具:调整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水平(即调整除了政府转移支付以外的其他财政支出水平)、调整税率、调整税收起征点和减免税的适用条件、调整转移支付的条件等等。(三)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 财政政策的运行机制: 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1)当经济繁荣时,失业率下降,公司利润和个人收入增加,消费和投资也会增加,由于所得税的累进税制特点,收入越高,税率相应也就越高,所以,随着公司利润和个人收 入的提高,政府的税收就会以更大的幅度增加,这样,就遏制了总需求的过快膨胀。

(2)当经济衰退时,公司利润和个人收入减少,消费和投资也会减少,由于所得税的累进税制特点,收入减少,税率也就越低,所以,随着公司利润和个人收入的降低,政府的 税收就会以更快速度下降,这样,就阻碍了总需求的降低,从而起到抑制经济衰退的作用。2. 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这里主要指政府的转移支付,如政府的失业救济、对居民的困难补助以及抚恤等。

(1)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政府增加转移性支出,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得以增加,从而刺激企业和个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引致社会总需求的增加,推动经济增长;(2)当经济处于过热时期,政府减少转移性支出,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抑制企业和个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引致社会总需求的减少,促使经济回落。转移性支出也是政府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转移性支出的支出对象是低收入群体,由此可以相对增加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

三、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财政政策----政府变动收入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1.政府变动收入----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

经济萧条时,政府采用减税措施,给个人和企业留下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可增加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从而增加生产和就业;改变所得税税率结构,使高收入者增加税赋负担,使 低收入者减少税赋负担,同样可以起到刺激社会总需求的作用。

2.改变政府支出是指改变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经济萧条时,政府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加大公共建设,就可以扩大私人企业的产品销售,还可以增加消费,刺激总需求;政府还可以用减税或加速折旧等办法刺激私人投资,增加生产和就业。

3.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以及就业的变动具有倍增的作用,即政府支出和收入的变动可以使国民收入发生多倍的变动。关注:

此外,一些西方学者指出,政府增加的公共工程支出,也可能存在一些抵消作用,这就是所谓的“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指政府开支的增大会在一定程度上从总需求中挤出企业和私人的投资,从而减弱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挤出效应的作用机理:

1.财政支出增加,会通过投资和支出乘数,扩大国民收入,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国民收入增加必然引起的货币需求增加,导致利率上升,利率上升会提高私人投资的成本,使得私人投资被政府支出(投资)从经济活动当中“挤”了出来,结果抵消财政政策的一部分扩张效应。2.挤出效应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的作用最明显;

在非充分就业条件下,相对小一些,其大小取决于政府支出引起利率上升的幅度。利率上升高,挤出效应就大;反之,就小。

【例题 2*单选题】(2008)

根据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因政府支出增加而被挤出的是:

A.政府投资支出 B.私人投资 C.税收 D.居民储蓄 【答案】B 【解析】因政府支出增加而被挤出的是私人投资。第三节 财政政策分析

一、财政政策目标(一)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资源配置----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使之达到优化组合,从而保证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统一,即在保持一定发展速度的前提下,求得社会 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1.资源配置是市场的功能市场机制的运行过程,也就是资源配置不断调整和趋于合理化的过程。2.通过财政政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1)财政资金的投向问题。

(2)如何通过财政政策的引导,调整原有资产的存量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

(3)如何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收入分配公平

收人分配公平的主要问题----如何确定合理的税收负担,而税收的合理负担,又是资源能否合理配置的关键。(三)经济稳定增长

经济稳定增长----表现在适度的经济增长率、稳定的物价水平、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上,通过市场来考察,它又集中反映在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协调平衡上。1.从财政支出方面来说

无论是投资性支出还是消费性支出,在短期内很快就会变为社会的购买活动,直接形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因而财政支出总量的扩张会增加社会总需求,财政支出总量的收缩会 减少社会总需求。从长期看,由于财政支出形成的总需求会通过刺激消费来影响社会总供给,并且财政支出的一部分用于投资,直接促使产量的增加,因而财政支出总量的变动对社会总供给也产生积极的影响。

2.从财政收入方面来看收入总量的调整,即国家增加或减少税收,提高或降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比例,从短期看可以影响企业和个人可支配的收入,因而影响总需求,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总供给。国家能够通过财政收入总量与支出总量的对比关系,来调节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促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例题 7*多选题】(2008)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目标主要有: A.资源配置优化 B.转移支付增加 C.国债利率稳定 D.收入分配公平E.经济增长稳定 【答案】ADE 【解析】财政政策目标为:资源的优化配置、收入的公平分配、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财政政策工具(一)财政政策的类型

1.根据财政政策本身的功能分类

(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在国民经济存在总需求不足时,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如果总需求与总供给原来就是平衡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就会使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实现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目标的手段----减税(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规模。

(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在国民经济已出现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消除通货膨胀缺口,达到供求平衡;如果总供求原来就是平衡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实现紧缩性财政政策目标的手段-----增税(提高税率)和减少财政支出。

(3)中性的财政政策----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财政的收支活动既不会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会产生紧缩效应。在一般情况下,这种政策要求财政收支要保持平衡。但是,使预算收支平衡的政策并不等于中性财政政策。

【例题 8*单选题】

下列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有: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答案】B 【解析】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的手段有增加财政收入如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如减少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支付。2.根据财政政策主体对调整对象的反应情况分类根据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将财政政策分为积极的或主动的财政政策和消极的或被动的财政政策。即通常意义上的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指政府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情况而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措施:来调整和引导经济朝着政府的理想或者预定的方向发展。关注:

目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政府,在语言或者文献的表述上都是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而无人使用消极的或被动的财政政策一词。如果说政府也有通过财政政策对经济起调节作用的话,那也主要通过“自动稳定器”来对经济进行有限的“干预”,所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财政政策称之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也称为“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指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相应采取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谋求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目标 的财政政策。

1.如果认为总需求已经过大,造成了生产能力的过度紧张和通货膨胀,就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抑制总需求;

2.如果认为总需求不足,已经造成了经济水平的下降或经济衰退,就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扩大总需求。3.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的任务:扩大总需求以反经济衰退----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以反通货膨胀----执行紧缩性财政政策。

4.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工具:

调整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水平(即调整除了政府转移支付以外的其他财政支出水平)、调整税率、调整税收起征点和减免税的适用条件、调整转移支付的条件等等。

(1)即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政府往往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举借公债扩大开支、降低税率等,从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

(2)当经济处于繁荣时期,政府就会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如缩小财政开支、提高税率等,以此来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加。相机抉择原理的运用同样是调节经济的过度膨胀和经济的过度萧条,以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例题 9*多选题】(2009)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调节总需求时所采取的财政措施有: A.变动支出水平B.变动税收 C.提高利率 D.降低利率 E.变动再贴现率 【答案】AB 【解析】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工具:调整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水平(即调整除了政府转移支付以外的其他财政支出水平)、调整税率、调整税收起征点和减免税的适用条件、调整转移支付的条件等等。(三)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 财政政策的运行机制: 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1)当经济繁荣时,失业率下降,公司利润和个人收入增加,消费和投资也会增加,由于所得税的累进税制特点,收入越高,税率相应也就越高,所以,随着公司利润和个人收入的提高,政府的税收就会以更大的幅度增加,这样,就遏制了总需求的过快膨胀。(2)当经济衰退时,公司利润和个人收入减少,消费和投资也会减少,由于所得税的累进税制特点,收入减少,税率也就越低,所以,随着公司利润和个人收入的降低,政府的 税收就会以更快速度下降,这样,就阻碍了总需求的降低,从而起到抑制经济衰退的作用。2. 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这里主要指政府的转移支付,如政府的失业救济、对居民的困难补助以及抚恤等。

(1)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政府增加转移性支出,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得以增加,从而刺激企业和个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引致社会总需求的增加,推动经济增长;(2)当经济处于过热时期,政府减少转移性支出,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抑制企业和个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引致社会总需求的减少,促使经济回落。转移性支出也是政府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转移性支出的支出对象是低收入群体,由此可以相对增加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

第三节 财政政策分析

一、财政政策目标(一)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资源配置----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使之达到优化组合,从而保证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统一,即在保持一定发展速度的前提下,求得社会 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1.资源配置是市场的功能

市场机制的运行过程,也就是资源配置不断调整和趋于合理化的过程。

2.通过财政政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1)财政资金的投向问题。

(2)如何通过财政政策的引导,调整原有资产的存量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

(3)如何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收入分配公平

收人分配公平的主要问题----如何确定合理的税收负担,而税收的合理负担,又是资源能否合理配置的关键。(三)经济稳定增长

经济稳定增长----表现在适度的经济增长率、稳定的物价水平、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上,通过市场来考察,它又集中反映在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协调平衡上。1.从财政支出方面来说

无论是投资性支出还是消费性支出,在短期内很快就会变为社会的购买活动,直接形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因而财政支出总量的扩张会增加社会总需求,财政支出总量的收缩会 减少社会总需求。从长期看,由于财政支出形成的总需求会通过刺激消费来影响社会总供给,并且财政支出的一部分用于投资,直接促使产量的增加,因而财政支出总量的变动对社会总供给也产生积极的影响。2.从财政收入方面来看

收入总量的调整,即国家增加或减少税收,提高或降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比例,从短期看可以影响企业和个人可支配的收入,因而影响总需求,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总 供给。国家能够通过财政收入总量与支出总量的对比关系,来调节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促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例题 7*多选题】(2008)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目标主要有: A.资源配置优化 B.转移支付增加 C.国债利率稳定 D.收入分配公平E.经济增长稳定 【答案】ADE 【解析】财政政策目标为:资源的优化配置、收入的公平分配、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财政政策工具(一)财政政策的类型

1.根据财政政策本身的功能分类

(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

在国民经济存在总需求不足时,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 至平衡;

如果总需求与总供给原来就是平衡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就会使总需求超过总供给。

实现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目标的手段----减税(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规模。

(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

在国民经济已出现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消除通货膨胀缺口,达到 供求平衡;

如果总供求原来就是平衡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

实现紧缩性财政政策目标的手段-----增税(提高税率)和减少财政支出。

(3)中性的财政政策----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财政的收支活动既不会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会产生紧缩效应。在一般情况下,这种政策

要求财政收支要保持平衡。但是,使预算收支平衡的政策并不等于中性财政政策。【例题 8*单选题】

下列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有: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第四篇:经济责任审计知识问答

经济责任审计知识问答

1.什么是经济责任审计?

2.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哪些特点? 3.什么是经济责任?

4.领导干部应当负有哪些经济责任?

5.什么是直接责任?

6.什么是主管责任?

7.为什么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8.为什么说经济责任审计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

9.中纪委、监察部对经济责任审计有哪些要求?

10.目前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状况如何?

11.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原则是什么?

12.如何理解“积极稳妥”的原则?

13.如何理解“量力而行”的原则? 14.如何理解“提高质量”的原则?

15.如何理解“防范风险”的原则?

16.为什么要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

17.经济责任审计的管理机构是什么?

18.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的职责是什么?

19.经济责任审计中纪检监察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0.经济责任审计中干部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1.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2.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3.哪些领导干部应当接受经济责任审计?

24.哪些机关或机构可以实施经济责任审计?

25.哪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由单位内部负责组织实施?

26.经济责任审计一般在什么时间实施?

27.在审计工作中如何处理好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的关系?28.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如何发挥社会审计的作用?

29.审计机构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30.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对审计人员有哪些职业要求?

31.什么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回避制度?

32.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是怎样确定的?

33.干部管理部门怎样委托审计机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34.审计机构怎样通知领导干部接受经济责任审计?

35.审计机构应当怎样进行审前调查?

36.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37.接受审计的领导干部应当向审计组提供哪些材料?

38.经济责任审计的承诺制是怎样规定的?

39.如何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

40.如何召开经济责任审计进点会?

41.审计机构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收集了解有关情况? 42.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审计哪些内容?

43.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审计哪些内容?

44.如何审计领导干部遵守廉政规定情况?

45.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有哪些规定?

46.党政机关干部用车有哪些规定?

47.领导干部出国有哪些规定?

48.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有哪些规定?

49.近几年来,党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有哪些规定?

50.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1.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注意哪些问题?

52.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53.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人员遇有审计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怎么办?

54.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如何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意见?

55.经济责任审计应当形成哪些文件?

56.审计结果报告应包括哪些内容?

57.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问题应该怎样进行处理处罚?58.领导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有异议怎么办?

59.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怎样进行公示?

60.干部管理部门怎样运用审计结果?

61.如何利用廉政档案考核干部?

62.什么是内部审计?

63.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64.什么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65.什么是内部审计的客观性?

66.审计监督与会计监督有什么区别?

67.审计通知书应包括哪些内容?

68.被审计单位违反《审计法》的行为主要有哪些?

69.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应负什么责任?为什么?

70.财务会计报告的责任主体是谁?应由谁来签名和盖章? 71.新《会计法》对会计责任有何界定?

72.什么是内部控制?

73.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是什么?

74.谁负责建立内部控制?

75.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有哪些?

76.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责任?

77.内部审计对控制环境的审计和评价的重点是什么?

78.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机制的审计和评价的重点是什么? 79.内部审计对控制活动的审计和评价的重点是什么? 80.内部审计对信息与沟通的审计和评价的重点是什么?

81.管理层与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防范舞弊中各有什么责任? 82.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的会计工作岗位是哪些?为什么?

83.各单位应建立怎样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84.什么是小金库?

85.什么是贪污罪?

86.什么是受贿罪?

87.什么叫挪用?

88.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89.对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的,应如何处罚?1.什么是经济责任审计?

从理论上讲,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审计机构)通过对党政领导干部或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及其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来监督、评价和鉴证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行为。目前,我国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依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1999年制定的《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暂行规定》(以下简称两办《暂行规定》)进行的。我校在2000年依照两办《暂行规定》和上级有关规定制定并颁发了《中共武汉大学委员会、武汉大学关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武汉大学校办企业厂长、经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2.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哪些特点?

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监督与干部监督管理的结合经济责任审计既是审计部门的法定职能,又是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是干部监督管理部门选拔、任用、奖惩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其他审计工作作为审计部门的法定职能,通常与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没有直接的关联,这是经济责任审计有别于其他审计工作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密切相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责任审计无论从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审计评价的方法等方面都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有着显著的不同。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也就是说,经济责任审计要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

(一)查清党政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财政财务收支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以及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情况等,分清党政领导干部对本部门、本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不真实、资金使用效益差以及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等问题应当负有的责任;查清党政领导干部个人在财政财务收支中有无侵占国家资产,违反,领导干部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问题。

(二)查清企业领导人员在任职期间与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目标责任制有关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以及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情况,分清企业领导人员对本企业资产、负债、损益不真实、投资效益差,以及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等问题应当负有的责任;查清企业领导人员个人有无侵占国家资产,违反有关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问题。

三、经济责任审计由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共同组织经济责任审计首先要由干部管理部门(或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提出审计意见,经党委、行政(或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同意后,再由干部管理部门(一般为组织部门)书面委托审计部门进行。审计机构接受干部管理部门的委托后负责具体实施。在具体审计过程中,干部管理部门有义务协助和支持审计部门完成审计工作,审计部门应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抄报有关部门,作为监督管理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参考依据。同时,需要追究被审计领导干部责任的由有关部门做出必要的处理。可见,经济责任审计不单纯是审计部门的工作,而是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共同承担的工作。

四、审计评价和责任追究侧重于领导干部本人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顾名思义,应当侧重于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价,而不是领导干部所在单位。

3.什么是经济责任?

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经济责任”是指当事人基于其特定职务而应履行、承担的与经济相关的职责、义务,而不是指当事人对其与经济相关的职务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或当事人 4 应当承担的经济上的后果(如经济上的赔偿、补偿)等。该责任有以下特征:

一、该责任是一种职责或义务。这里责任的真正含义应当是当事人在特定的社会生活中所负有的特定的职责或义务,而不是当事人的行为应当承担的特定后果。

二、该责任是与职务相关的职责或义务在社会生活中,当事人应当承担或履行的职责或义务有多种,而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经济责任是基于当事人担任特定的职务而应当承担或履行的法定或约定的职责或义务,与职务无关的其他责任或义务不在该责任的范畴之中。

三、责任是与经济相关的职责或义务 基于当事人特定的职务而产生的职责或义务同样很多,包括与经济相关的职责或义务和与经济无关的职责或义务(如政治上的职责或义务等),经济责任审计中经济责任所包含的是当事人与经济相关的职责或义务。

四、该责任是当事人应当承担或履行的职责或义务,对于一个单位来讲,由于法定或约定的职务、分工,每个人应当承担或履行的职责或义务都不同,而经济责任审计是针对特定的被审计人进行的,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应当是其应当承担或履行的法定或约定职责或义务。经济责任审计只评价被审计人的责任,而对其他人的责任一般不作具体评价。

4.领导干部应当负有哪些经济责任?

经济责任的内涵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职务上的职责、义务,包括法定、约定或本单位制度规定的职责、义务;

二是基于特定的职务身份而应当承担的义务,如国家公务员应当遵守有关廉政的规定,企业领导人员应当遵守《公司法》的有关规定等。

根据《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第3条的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包括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根据《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暂行规定》第3条的规定,企业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是指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对其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包括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根据《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暂行规定实施细则》(以下简称《两办规定实施细则》)的规定,主管责任包括管理责任和领导责任。

5.什么是直接责任?

根据《两办规定实施细则》的规定,直接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对其任职期间的下列行为应当负有的责任:

(一)直接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

(二)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

(三)失职、渎职的行为;

(四)其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

所谓领导干部直接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是指领导干部自己实施或者参与实施的与其担任领导干部的特定职务有关联的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

所谓领导干部授意下属人员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是指领导干部通过使其下属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了解其对某一事情或行为的主观意志或者意愿来影响其下属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的具体行为,藉以实现其实施违反国家法规行为的意志或意愿的做法。所谓指使下属人员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是指领导干部指挥或者唆使其下属人员实施违反国家财经法规行为的行为。所谓强令下属人员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是指领导干部命令其下属人员实施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当该下属人员提出异议或者遭到下属人员的拒绝时,该领 5 导干部利用其职权强迫其下属必须执行其命令的行为。

所谓纵容下属人员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是指领导干部明知其下属人员实施了或者正在实施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而根据其所负职责该领导干部应当予以制止或对此行为做出处理、处罚而不予制止或不作处理、处罚的放任、放纵甚至鼓励的行为。所谓包庇下属人员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是指领导干部协助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下属人员逃避法律的追究,甚至保护该下属人员使其避免承担因违反国家财经法规而承担相应责任的行为。所谓领导干部的失职行为,是指领导干部没有履行职责或者没有恰当履行职责,致使国家、社会、人民或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的利益遭受损失的行为。

所谓领导干部的渎职行为,是指领导干部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国家、社会、人民或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与失职行为相比,渎职行为更强调该行为所直接导致的后果的严重性和具体情节的恶劣性,而重大损失的确定没有法定的统一的标准,只能根据具体情况加以确定。

6.什么是主管责任?

根据《两办规定实施细则》的规定,领导干部的主管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其任职期间基于其特定的职责而应当负有的除直接责任以外的领导责任和管理责任,如对本单位、部门存在的违纪违规或损失浪费等问题应负的责任。所谓领导干部的管理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基于所在单位管理的内部分工而由自己负责管理的事项,进而应负有的相关经济责任。管理责任一般指领导干部因内控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力、疏于管理等原因造成的对所在单位的各种经济问题应承担的责任。

所谓领导干部的领导责任,即指虽然领导干部按所在单位管理的内部分工没有直接管理有关部门或事项,但由于该单位的所有行为都在其职责范围内,进而应负有的相关经济责任。领导责任一般是基于领导干部的职务而言的,作为一个单位(部门)的主要领导,不论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对本单位在其职责范围内的各种经济问题都应负有一定的责任,即领导责任。

7.为什么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适应我国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最初的厂长经理离任审计开始发展到现在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经济责任审计对加强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维护财经秩序,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奖惩中严格把关,对确保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及确保本单位决策层决策的贯彻执行具有关键意义,对干部队伍建设具有导向作用。

选拔、任用、奖惩干部必须要有科学的考核方法和完善的监督机制,多方面、全方位地了解干部的德能勤绩,运用切实有效的法规制度,约束和规范领导干部的行为。经济责任审计是以领导干部所在单位(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通过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做出的重大决策情况、执行国家的财经法规情况以及个人遵守廉政纪律情况等方面的核查和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领导干部是否具有从事经济工作所必需的素质和决策水平,也能正确评价领导干部是否正确履行其经济职责,是否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财经法纪。这就为干部管理部门正确选拔任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监督、评价、鉴证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也因此成为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同时,通过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广大干部也是一种教育和警诫。

二、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勤政的一项重要 6 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领导干部与经济工作、经济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直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越来越重。如何实事求是地评价领导干部是否坚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自觉服从并服务于改革、稳定、发展的大局,把维护国家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否正确运用权力,自觉遵守党的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问题。当前,财经秩序方面存在的弄虚作假、国有资产流失、损失浪费严重以及贪污受贿等经济犯罪问题,都与一些部门、企业的少数领导干部没有正确行使权力和认真履行职责有关,同时也反映出对领导干部管理偏松,监督不力,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通过全面推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可以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严肃查处那些无视财经纪律、违法犯罪的干部,促使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从政治上关心和爱护干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

三、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推进依法行政、促进依法治国的有效手段。

领导干部是否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否严格执行党和国家政策,是否依法办事、依法决策、依法处理问题,直接反映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能否实现的问题。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依法办事是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关键环节。实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有助于将领导干部权力的行使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防止领导干部失职、越权以及滥用权力,促使领导干部自觉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经济工作、管理社会事务,规范自己的行政行为,引导领导干部依法用权、依法行政。

四、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领导干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有效保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为从严治党和干部监督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领导干部一般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接触面广,影响大,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是我们党的事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其行为的好坏对整个干部队伍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推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就是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加强监督,防止领导干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牟取私利的工具,促使领导干部自觉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带领人民群众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

8、为什么说经济责任审计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着力从解决体制、机制和制度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已提到议事日程。2000年初召开的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会和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对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要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健全监督和管理制度,努力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近年来,反腐败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各级党委、政府对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思想、认识越来越明确,投入了更大的力量,采取了越来越有力的措施,为工作的深入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领导。通过广泛的调研活动,各地区、各部门深化了对反腐败抓源头工作的认识,增强了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同程度地找到了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源头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提出了本地区、部门反腐败抓源头工作的对策和思路。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全面履行经济职责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个有效途径。

经济责任审计贯穿于干部任前、任中和离任全过程,是对干部进行财经法纪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财权的具体监督;

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

是发现干部问题,结合群众举报调查核,实情况的方法之一; 是从制度上遏制腐败的有效举措。

9、中纪委、监察部对经济责任审计有哪些要求?

1998年,中纪委在山东省荷泽地区进行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试点工作,并提出在全国开展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

199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及《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决定在全国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至此,经济责任审计成为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和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职责。1999年12月下旬,中纪委、中组部、监察部、人事部、审计署在武汉市召开了七省市一地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座谈会,明确提出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审计部门要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列入重要的工作议程,加强协调,科学组织,充分利用审计成果。

对纪检监察部门而言,经济责任审计贯穿于干部任前、任中和离任全过程,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干部进行财经法纪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财权的具体监督;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项工作;是发现干部问题,结合群众举报调查核实情况的方法之一;是从制度上遏制腐败的有效举措。纪检监察部门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任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从全党大局出发,提出要求;

二是对审计出的违纪问题作出相应处理;

三是建立廉政档案和干部任用征求意见时作为依据。

纪检监察部门应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检查,防止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搞形式,走过场,掩盖问题,检查并发现是否有替那些违纪违法的人说话并使其逃避惩处的事件。检查范围主要包括:

是否建立制度并坚持执行;

执行中是否按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学校是教育部和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进行; 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如何; 审计数据应用成效如何;

有无通过审计否决和查处干部的事例;审计结果用于干部廉政档案建设情况。

为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纪委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权力制约、加强资金监管、对公务员规范从政行为和实施严格管理是反腐败抓源头工作的关键环节。做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抓住这些关键环节具有积极的作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纳入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总体安排,采取得力措施,不断取得进展。应支持审计部门的工作,搞好组织协调,防止推诿扯皮;应及时向审计部门提供有关的工作信息,以便于审计部门安排工作;应正确地使用审计成果,对审计部门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应保护审计机关依法行使权力,严肃查处因为审计人员坚持原则、公正执法而进行打击报复的案件;应会同组织、人事和审计部门加强监督检查,保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纪检监察干部应虚心向审计部门的同志学习,熟悉和掌握有关的业务知识,深入到经济工作中,更好地完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抓源头工作。

10.目前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状况如何?

经济责任审计从最初的厂长(经理)离任审计开始、发展到现在对党政领导干部和企 8 业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过程。1986年底,审计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对厂长(经理)离任审计的范围、内容、程序和要求等作了原则规定。

随后,地方各级审计机关根据这一通知精神,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逐步开展了厂长离任审计。经过一段时间的审计实践,初步积累了经验,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并逐步扩展到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1995年以来,山东荷泽地区在全区实行党政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兑现奖惩和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纳入干部监督管理轨道,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

1999年5月,中办、国办下发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至此,经济责任审计成为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从目前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正在逐步深化,一些地区的大多数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在离任时都经过了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内容也在逐年深化,重点审计企业会计信息是否真实、财务收支是否违反了国家的财经法规、领导人员有无决策失误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以及领导人员有无违反廉政规定等问题。

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在全国普遍推开,对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和县直属部门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成为各地县级审计机关的主要任务之一不少地区已经形成了比较规范、科学的工作格局。一些县市的人大还做出规定,未经经济责任审计的党政领导干部不予任命。

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试点范围也在逐步扩大,多数省、区、市已开始把经济责任审计范围扩大到部分省直属部门的领导干部,有的已形成了制度;对市、县长的经济责任审计试点的数量也逐步增加,审计署2002年还进行了省长经济责任审计的试点。各部门、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围绕部门、行业的特点和干部管理任免机制改革的要求,结合单位内部干部职工和社会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深入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审计覆盖面逐步扩大,审计的深度也在加强。

总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正在逐步走向制度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轨道。

11.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原则是什么?

2002年8月,审计署在广东召开了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及时总结了以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经验,研究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更加健康地发展,提出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工作原则。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指导原则,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不能把它们孤立起来看待,只强调其中一点而忽视其他方面。积极稳妥是总的要求,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是这一总要求的具体体现。量力而行是工作方法,也是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前提;提高质量、防范风险是量力而行的落脚点。提高质量与防范风险相辅相成,质量越高,风险越小。提高质量是防范风险的重要一环,防范风险要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消极地防范风险,缩手缩脚,无所作为,审计质量也难以保证,不仅防范不了风险,反过来还会加大风险。

12.如何理解“积极稳妥”的原则?

“积极稳妥”是对待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基本态度,是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总体战 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审计机关和各级审计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措施。这不仅是一项业务工作,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审计部门必须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置于从严治党、推进依法治国的大局之中,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切实把主力军的作用发挥好;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全面、正确地认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从实际出发,扎实工作,用切实、有效的审计成果来体现审计机关不可替代的职能作用。积极与稳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片面强调积极的一面,头脑发热,急于求成,一哄而上,甚至越权越位、大包大揽,或者片面强调稳妥的一面,履行职责不到位,不主动开展工作,消极等待,被动应付,甚至敷衍塞责,都不是科学的态度,都是对党的事业不负责任。这两种错误倾向都是应当切实防止的。

13.如何理解“量力而行”的原则?

“量力而行”是进行工作部署和安排的基本思路。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之所以要量力而行,是经济责任审计本身的局限性决定的。审计部门的权限和审计手段是有限的,同时经济责任又只是领导干部责任的一个方面。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部门只能在职权范围内,在审计手段所能触及的领域内,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查、界定。

第二,量力而行,是合理配置审计资源的要求。当前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运用有限的审计资源去完成繁重的审计工作任务,这一局面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存在下去。要缓解这一矛盾,关键在于合理运用现有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在准确估价审计资源状况的基础上量力而行,科学地配置审计资源,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否则,超出审计资源的承受能力硬着头皮干,其结果只能是疲于应付,并以牺牲审计质量为代价。

第三,量力而行,是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要突出重点,把有限的审计资源用到“刀刃”上,通过在重点领域、重点项目上集中运用一定的审计资源,来提高审计质量,求得实效。贯彻“量力而行”的原则,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在工作中要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出发,准确掌握审计对象和审计资源的情况,加强与干部管理部门的协调沟通,合理确定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内容。

14.如何理解“提高质量”的原则?

“提高质量”是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核心要求。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提高质量是维护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生命力的需要。经济责任审计能否真正在干部管理监督中发挥出制度约束作用,这项制度能否保持长久、旺盛的生命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审计质量。审计成果能否得到充分运用,直接取决于审计成果本身的质量如何,是否可用,可用程度有多高。因此,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必须把提高质量的要求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首先,在审计项目的确定上,就要确立精品意识。要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宁可少审几个项目,也要保证足够的力量对每一个项目审深审透。在具体项目选择上,要突出干部管理和监督的重点对象,在审计过程中,要突出涉及经济责任的重点问题,集中力量审深审透。其次,要建立起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机制,加强质量管理。再次,要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

要从审计工作全局出发,努力做好“结合”的文章:

一是把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结合起来; 二是把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结合起来;

三是把查实群众举报线索与审查会计账目结合起来。

最后,要加强对审计情况的综合分析,提高审计成果的层次和水平。

要善于从具体的审计项目中发现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善于在揭露和反映问题的同时,提出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为党委、政府(学校是党委和行政)领导的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15.如何理解“防范风险”的原则?

“防范风险”是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真实、准确地反映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对干部作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干部管理和监督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提供可靠依据,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目标。经济责任审计的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与常规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比,经济责任审计所处的审计环境更特殊、更复杂,审计风险因素更多。如果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判断失误,发表与真实情况不符或评价不当的审计意见,就可能直接影响对领导干部的正确使用。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不仅仅是审计部门自身的风险,由于审计意见不当还会引发用人风险,并由此给一个部门或单位的发展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只有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努力防范和减少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才能使这项工作真正成为干部管理和监督工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起到既设“关”又设“防”的作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才能真正树立权威继续深入发展。防范风险,首先要完善审计规范。审计部门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深入探索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管理、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审计评价、审计结果运用、审计文书格式等方面好的成熟的做法,将这些做法以审计规范的形式确立下来,注重用典型引路。防范风险,还要切实把好审计评价关。审计评价应该主要围绕审计内容进行,坚持审什么评价什么,超出经济责任审计范围的事项、未经审计的事项、未经查实的问题不作评价。确需在审计报告中引用的数据、资料,要写明该数据、资料来源,表明不是审计核实的结果。审计评价要做到客观公正,对被审计的干部作出相对比较全面的评价着重回答好几个主要问题,包括干部所在单位的财务收支是否真实、合法,是否存在个人违反决策程序造成损失浪费的问题,领导干部个人是否有经济问题等,同时要把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决策责任和执行责任、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前任责任和现任责任等区分清楚。

16.为什么要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

《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规定:“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规定:“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以及在企业进行改制、改组、兼并、出售、拍卖、破产等国有资产重组等同时,应当按国家规定进行审计。”《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规定:遇有领导干部离任后进行审计、暂缓审计的特殊情况,由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提出意见,报请本级党委或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规定,遇有企业领导人员离任后进行审计或暂缓审计的特殊情况,由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关决定。上述规定是对领导干部先审计后离任的主要依据。

从现实意义上讲,先审计后离任是充分运用审计结果,有效发挥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前提条件。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在于审计结果的运用,如果审计结果得不到运用,那就失去了审计的意义。对领导干部进行先审计后离任,不经审计不研究干部调任、不办理调任手续,就可以做到参考审计结果安排任用干部,防止审用脱节。

通过对领导干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对任期内政绩突出、所在单位国有资产增值幅度较大的领导干部予以提拔重用或列入确定为后备干部予以重点培养,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11 对领导干部任期内所在单位有严重违反财务制度和财经法规并负有主要责任的,由组织部门提出诫勉,或给予降免职处理;对触犯党的纪律或违法犯罪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这是正确考核、评价、使用干部的有效手段同时对领导干部也是一种动态的考察和监督,对干部本身是一种约束,可以促使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认真履行经济职责,防止以权谋私、虚报浮夸、挥霍浪费等。但目前条件下,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存在困难,主要原因是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加之干部任免有时有特殊性,尤其在领导干部换届时审计任务非常集中,所以严格依照先审计后离任这一原则是不现实的。

实践中,有很多地方干部管理部门在安排计划时充分考虑了审计机构的力量和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具体情况,对拟晋升、提拔的领导干部优先安排,体现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对转岗、退休的领导干部根据情况可以先离任后审计。有些地方探索了先离岗、后审计、再任用的办法,即对其无法在离任前实施或结束经济责任审计的领导干部,先脱离原来的领导岗位,审计机构对其实施审计后,组织部门再根据审计结果进行任免。还有的地方实行代理制,即对在工作变动前未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领导干部,到新岗位也只是代理职务,待审计结束后根据审计结果再任命。这些都是先审计后离任原则的具体体现。

17.经济责任审计的管理机构是什么?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管理机构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包括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是为了指导和管理全国或本地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组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各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更好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中办、国办颁布的《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中办发[1999]20号),1999年10月29日,中纪委、中组部、监察部、人事部、审计署的负责同志在中纪委召开了第一次联席会议。会议确定,按照中办发[1999]20号文件的规定,建立中央部委一级的中央五部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中纪委、中组部、监察部、人事部、审计署五部门组成,联席会议的牵头单位是中纪委和审计署,每年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另外,设立联席会议办公室,处理相关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审计署。各地也结合本地情况相继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到目前为止,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部分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中央企业以及部分地、市、县也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各地、各部门根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要吸收有关单位参加联席会议。因此,参加联席会议的成员单位不完全-致,有些地方由地方党委或政府领导负责召集联席会议。为进一步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一些地方还在联席会议的基础上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由本级党委、政府的领导担任组长飞副组长,经济责任审计各相关部门参加,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管理机构。

18.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的职责是什么?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一般由纪检、组织、监察、人事、审计等部门组成,有的地方或单位还吸收其他相关部门参加。为了统一组织,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的地方或单位均制定了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的职责或工作制度。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一般包括:

一、指导、检查所辖地区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二、协调所辖地区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三、交流和通报经济责任审计情况;

四、研究、解决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困难与问题;

五、其他相关职责。参加联席会议的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责有所侧重。审计部门主要负责组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和对审计查出的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违反财经法纪行为依法进行处理、处罚;纪检、监察部门主要负责对审计发现的领导干部(领导人员)违反党纪、政纪等问 题进行处理;组织、人事部门主要负责确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并正确、有效地使用审计结果。

19.经济责任审计中纪检监察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纪检、监察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

一、指导、检查所辖地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

二、根据干部监督工作的需要,提出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初步名单,商组织等有关部门后,纳入下一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建议。

三、向审计部门通报被审计单位及其领导干部的有关情况。

四、组织、协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协调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必要时参与审计实施工作。

五、依法对审计部门移交的因审计手段限制而难以查清的问题疑点进行检查;对审计查出的严重违法违纪案件线索立案查处;对审计查明的严重违反财经法规以及严重阻碍、拒绝审计的有关责任人员,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向联席会议通报查处情况。

六、将审计结果归入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作为干部遵守廉政规定情况的重要内容。

七、对下级纪检、监察部门参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并进行情况汇总。

20.经济责任审计中干部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干部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

一、指导、检查所辖地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

二、根据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需要和党委、政府的意见,与纪检、监察飞审计部门协商后,于年底前提出下一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计划建议,上报党委和政府。遇特殊情况,可于年中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增加审计对象报告。

三、负责委托审计机关具体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向审计机关出具经济责任审计委托书。

四、向审计部门通报被审计单位及其领导干部的有关情况。

五、组织、协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协调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六、根据需要,对审计查明的严重违反财经法规以及严重阻碍、拒绝审计的有关责任人员,依照有关规定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

七、将涉及领导干部个人经济责任的有关审计结果归入领导干部档案,作为干部谈话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领导干部职务任免、升降和奖惩工作中,充分使用审计结果,并向联席会议通报审计结果运用情况。

八、对下级组织、人事部门利用审计部门审计结果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并进行情况汇总。

21.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

一、指导、检查所辖地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

二、将党委、政府批准的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所涉及的审计对象列入审计项目计划。依据经批准的 增加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报告,增加审计项目。

三、接受委托部门的经济责任审计委托,依法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对审计查出的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违反财经法纪行为依法进行处理、处罚。

四、对审计中发现的严重违法违纪案件线索,移交纪检、监察部门或检察院立案查处;对严重违反财经法规以及严重阻碍、拒绝审计的有关责任人员,移交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进行处理;对因审计手段限制而难以查清的问题疑点,移交纪检、监察部门进行检查。

五、组织、协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协调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六、向党委、政府提交审计结果报告,并抄送纪检、组织、监察、人事等有关部门。

七、制定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关规章制度。

八、对下级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并进行情况汇总。

九、对经济责任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承办的经济责任审计事项进行质 量监督。

十、向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通报审计情况,负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日常工作。

22.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经济责任审计必须依法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

一、相关法律,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飞颁布的与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

二、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制定的《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 规定》以及《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

三、相关行政法规,即国务院制定、颁布的与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行政法规,如《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 规行为处罚的暂行规定》等;

四、地方性法规,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较大城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如《黑龙江省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条例》等;

五、部门规章,即国务院各部门制定、颁布的部门规章,如《审计机关审计报告准则》、《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等;

六、党委和政府的其他有关规定,如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云南省省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试行)》等;

七、有关部门制定的其他有关规定,如中央组织部制定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审计署制定的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文件和规范等。

同时,对于部门、单位内部管理的领导干部,部门、单位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内部规定也是有效的审计依据。

23.哪些领导干部应当接受经济责任审计?

应当接受经济责任审计的领导干部从总体上讲,包括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两类。

一、党政领导干部根据干部管理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党政领导干部分为由干部管理部门管理的领导干部和由部门、单位内部管理的领导干部。本文仅针对部门、单位内部管理的领导干部作回答。《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各部门、单位要按照中办、国办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对本部门、单位管理的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部门、单位内部管理的领导干部包括:部门、单位直属的(二、三级)行政事业预算单位的行政正职领导干部(包括主持工作的副职)或其他领导干部,如部门行政主管等。

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根据干部管理方式的不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可分为由干部管理部门管理的领导人员和由部门、单位内部管理的领导人员。

部门、单位内部管理的领导干部包括:企业子公司领导人员或其他领导人员,如部门经理等,各部门、单位可根据需要确定具体审计范围。除上述领导干部之外,还有以下人员:单位一般副职领导;主管财务工作的领导、人员;组织部门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一般干部。

24.哪些机关或机构可以实施经济责任审计?

根据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机关或机构的不同,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主要划分为两种:一是对各级党委、政府或组织、人事等部门管理的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由各级审计机关负责组织实施:二是对部门、单位内部管理的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由各部门、单位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具体组织实施。

一、审计机关 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根据两办《暂行规定》及《实施细则》的规定,审计机关根据干部监督管理部门的委托、人民政府的指令,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机关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

二、内部审计机构 内部审计机构是部门、单位内部设立的负有审计职责的内部监督机构,根据中办发[1999]20号文件和《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审办发[2001]7号)的要求,目前大部分内部审计机构,都开展了对其内部管理的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根据《审计署关予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规定,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是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之一。内部审计机构从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依据两办《暂行规定》及《实施细则》和企业内部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内部审计机构不但可以独立开展对其内部管理的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可以根据国家审计机关的授权或委托,参与到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来。在没有成立专门内部审计机构的情况下,专职审计人员也可以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三、社会审计组织 干部管理部门、审计机关可以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实际情况,全部或者部分委托社会审计组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或者调用社会审计组织的审计人员参与到经济责任审计中来,如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委托社会审计机构具体实施。内部审计机构也可以委托社会审计组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或者调用社会审计组织的审计人员参与到内部审计机构实施的经济责任审计中来。根据两办《暂行规定》,审计机关只能将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委托给社会审计组织实施,而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则不能委托社会审计组织实施。

25.哪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由单位内部负责组织实施?

根据《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中关于“各部门(单位)要按照中办、国办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对本部门(单位)管理的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要求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9条第3项关于对本单位内设机构及所属单位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的规定,各部门、单位管理的领导干部(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主要由部门、单位内部负责,由部门、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组织实施。部门、单位内部管理的领导干部,包括:部门、单位的下属部门、下属机构、直属单位的领导干部或领导人员或其他领导干部(领导人员)等,如:单位的部门主管、直属预算单位的领导干部等。一般情况下,15 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领导干部,主要是所在单位具有独立财务或独立承担一定经济责任的领导干部。

26.经济责任审计一般在什么时间实施?

根据《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遇有特殊情况,需要离任后审计、暂缓审计的由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提出意见,报请本级党委或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根据《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第4条的规定,企业领导人员任职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以及在企业进行改制、改组、兼并、出售、拍卖、破产等国有资产重组的同时,应当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上述规定确立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但从目前审计机构的审计力量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水平来看,还不可能完全达到先审后离的要求,而企业资产重组时的经济责任审计尚未广泛开展,更难达到资产重组同时审的要求。因此,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践中,较符合实际的做法是实行先审后任,突出重点,力争做到先审后任,即离职后需要再任职的领导干部,应当力争在其任新职务前完成对前任的经济责任审计。为解决审计力量不足与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重的矛盾,要使审计监督关口前移,开展任中审计,即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有计划地开展常规的经济责任审计,即将本应在离任时实施的经济责任审计在其任期内分段实施。

27.在审计工作中如何处理好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的关系?

按照两办《暂行规定》及《实施细则》的规定,对领导干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通过审查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来监督、评价和鉴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经济责任审计无论从审计内容、审计范围还是从审计方法上,较之财务收支审计都有较大的深化、提升和拓展。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相结合,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查清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及其个人廉洁自律等情况。这是审计实践中,针对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集中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同时为了避免重复审计,提高工作效率,探索和总结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经济责任审计要与财务收支审计有机结合。

一、在计划安排上要通盘考虑,把经济责任审计计划与财务收支审计计划结合起来,避免重复审计。

二、在制定财务收支审计方案时要充分考虑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把涉及经济责任审计方面的内容注意收集存档,以备经济责任审计时查阅运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也要充分运用以前的财务收支审计成果;经济责任审计还可以与财务收支审计一次进点,同时进行,审计结束后分别写出两个审计报告;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要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是通过对其所在部门、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的审计,分清领导干部本人应承担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对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是通过对其所在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计,分清领导人员对相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在此基础上关注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的决策行为和效果以及遵守有关廉政规定的情况。

三、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职责,也是审计机关长期开展的一项审计工作。把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成果转化为经济责任审计成果是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的重要方面。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时要考虑到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为经济责任审计积累资料,做好准备。28.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如何发挥社会审计的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涉及面广、要求高、任务重,而内部审计的力量又很有限,要扩大审计的覆盖面,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深入发展,内部审计机构必须要注意利用社会审计的力量和审计成果。而在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委托社会审计组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根据该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全部或部分委托社会审计组织实施。审计方案应当由委托单位审计机构统一制定,社会审计组织要严格按照国家审计的标准和要求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在当前,委托社会审计组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仅限于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

充分利用社会审计成果,审计机构在确保质量、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对社会审计成果进行分析研究,或进行抽样验证,对于一些可信度大、不影响审计结果的审计成果可以利用。

29 .审计机构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审计机构组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开始于经济责任审计委托的接受,终止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审计意见书等审计文书的出具或送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一、编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

审计机构在接受经济责任审计委托后,应当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要求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对审计的组织方式、分工、协作、汇总、处理等事项做出规定,提出要求。尤其应当注意将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等相结合,利用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社会审计组织的审计成果,以提高审计效率。同时考虑是否利用社会审计的力量。

二、进行审前调查

审计组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前,应当进行审前调查,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基本情况。审计机构一方面要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及重要相关单位进行审前调查;另一方面要向纪检监察、组织部门等相关单位进行审前调查。这样,可以深入了解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有关情况。

三、编制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委托部门的要求、审计工作方案的要求和审前调查的结果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机构编制的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应当切实可行。

四、送达审计通知书

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审计工作计划,在审计实施前向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并将审计通知书抄送给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

五、实施经济责任审计

审计通知书送达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被审计领导干部3日后,审计机构便可以具体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如果采取现场审计的方式进行,一般应召开审计进点会。审计进点会一般由组织、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联合召开,由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有关人员参加。

六、起草审计报告并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

现场审计结束后,由审计组负责起草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当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意见。审计组应当充分考虑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意见,修正审计报告。

七、出具审计结果报告等法律文书

审计机构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制作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报送负责人或权利机构,并抄送组织、纪检监察、人事等有关部门。同时向被审计单位出具审计报告,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处罚,并出具审计决定书。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也可以抄送给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本人。

30.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对审计人员有哪些职业要求?

审计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办理审计事项,首先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必须遵守有关廉政的规定和纪律。作为一般公职人员都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和纪律在这里不再赘述,这里我们着重阐明作为审计人员应当特别遵守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等的规定,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当遵守以下职业要求:

一、审计人员应当具有符合规定的学历,通过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具备与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并保持和提高职业胜任能力。不得从事不能胜任的业务。

二、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合理谨慎、职业胜任、保守秘密、廉洁奉公、恪尽职守。

三、审计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应当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不受其他行政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四、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回避。

五、审计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应当忠诚老实,不得隐瞒或者曲解事实。

六、审计人员在执行职务特别是作出审计评价、提出处理、处罚意见时,应当做到依法办事、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得偏袒任何一方。

七、审计人员应当合理运用审计知识、技能和经验,保持职业谨慎,不得对没有证据支持的、未经核清事实的、法律依据不当的和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发表审计意见。

八、审计人员对其执行职务时知悉的国家秘密和被 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的义务。在执行职务中取得的资料和审计工作记录,未经批准不得对外提供和披露,不得用于与审计工作无关的目的。

九、审计人员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审计工作纪律和廉政纪律。

十、审计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审计的权威性,不得有损害审计机构形象的行为。

十一、审计人员应当维护国家利益和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审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审计人员违法、违纪取得的财物,依法予以追缴、没收或者责令退赔。审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由所在审计机构根据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此外审计机构还应结合实际制定廉政规定,也是审计人员所必须遵守的职业纪律。

31.什么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回避制度?

回避制度是为避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权谋私、违法行政,保证行政行为的客观公正性而设定的一项法律制度,有关行政法律都作出了专门的制度性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等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应当遵守的回避制度也作出了专门的规定。具体地讲,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

一、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主管人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

二、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经济利益关系的;

三、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审计人员的回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出:

一是审计人员认为自己应当回避的,可以由审计人员自己提出,即审计人员自行回避; 二是由审计机构作出,当审计机构认为审计人员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应当回避,即可作出有关审计人员实行回避的决定;

三是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或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及其他具有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如果认为审计人员符合回避的法定条件应当回避的,有权依法申请审计机构要求有关审计人员回避。

审计机构、审计人员、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或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决定或要求回避的时间,可以是审计通知书送达后到审计过程终结前的任何时间。审计人员的回避,由审计机构负责人决定。

32.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是怎样确定的?

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是保障经济责任审计顺利进行和保证审计质量的基础和前提。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应集中管理、统一安排,并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有重点地选择确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的制定程序如下:

一、每年年底,由组织、纪检监察、人事等有关部门向联席会议提出下一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初步意见。

二、召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由联席会议根据有关部门提出的下一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初步意见,在充分考虑审计机构的实际承担能力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的工作重点、干部监督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需要,统一协调,拟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从当前审计部门审计力量来看,很难承担过多的审计项目,否则会降低审计质量,使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

因此,在确定审计计划时,要本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保证重点审计项目的审计质量。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有关部门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确定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对象,优先安排审计。遇有下列不具备经济责任审计条件的情况,一般不安排经济责任审计:

(一)领导干部任职的单位已被撤并,有关当事人已经无法找到的;

(二)领导干部已离开任职岗位二年以上的;

(三)领导干部已被纪检监察或公安司法部门立案调查的;

(四)领导干部已被提拔或任用到可能影响审计部门公正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岗位的;

(五)其他无法正常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情况。

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经本级党委、政府(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以联席会议文件的形式加以确定,列入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计划。

四、干部管理部门根据确定的审计工作计划以书面形式委托审计部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遇有特殊情况确需调增审计项目的干部管理部门应与有关部门充分协商,并报经本级党委、政府(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33.干部管理部门怎样委托审计机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审计工作计划确定后,干部管理部门根据确定的审计工作计划以书面的形式委托审计机构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机构对领导干部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应当按照干部管理部门的委托进行。干部管理部门(一般为组织部门)委托审计机关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一般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干部管理部门委托审计机关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必须依据已确定的审计计划进行。遇有特殊情况确需在 已确定的审计计划外追加审计项目的,干部管理部门应与有关部门充 19 分协商,并报领导小组批准后进行。

二、干部管理部门委托审计机构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必须以书面的方式进行,向审计机构出具经济责任审计委托书。经济责任审计委托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委托审计的领导干部姓名及简要情况;

(二)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名称及简要情况;

(三)审计期间;

(四)审计范围;

(五)审计重点或应当关注的有关事项;

(六)审计时限;

(七)其他有关事项。如果干部管理部门掌握被审计对象的有关情况或违法违纪线索、群众举报等情况,应当在委托书后附有关材料,或对相关情况进行专项通报等,即应当充分告知干部管理部门所掌握的情况和审计的要求和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以便审计机构在制定经济责任审计方案时确 定审计重点。

三、干部管理部门委托审计机构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不能超越干部管理部门的权限要求审计,也不能要求审计机构超越法定权限和授权权限范围进行审计,即不能越权要求审计,也不能要求审计机构越权审计。

四、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确定后,干部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委托审计机构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以给审计机构充足的时间实施审计。干部管理部门在委托审计机构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必须给审计机构留有合理的审计时间。

34.审计机构怎样通知领导干部接受经济责任审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的规定,审计机构应当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3日前通知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和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即审计机构应当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3日前向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送达经济责任审计通知书,并将该通知书抄送领导干部本人。经济责任审计通知书的内容一般包括:

一、受送达人名称;

二、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依据;

三、审计时间;

四、审计期间;

五、审计内容和审计范围;

六、审计要求;

七、其他必要的内容。

目前,审计通知书一般还附有负责实施该经济责任审计事项的审计组审计人员名单和审计人员应当遵守的审计工作纪律等。审计通知书的送达由审计机构直接送达给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对于抄送给被审计的领导干部的审计通知书,审计机构可以直接送达给被审计的领导干部,也可以通过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转送给被审计的领导干部。

35.审计机构应当怎样进行审前调查?

审计机构在编制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前,应当进行审前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的领导干部的有关情况。

一、审计机构应当到被审计单位进行审前调查。审计机构可以要求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提供下列资料:

(一)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被审计单位的其他有关情况;

(二)职责范围或者业务经营范围;

(三)银行账户、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的纸质和电子会计资料;

(四)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

(五)财务会计机构及其工作情况;

(六)相关的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

(七)相关的重要会议记录和有关的文件;

(八)与审计工作有关的电子数据、数据结构文档;

(九)其他需要了解的情况。

二、审计机构应当与干部管理部门沟通,进行审前调查,听取干部管理部门的意见,了解被审计的领导干部的有关情况。干部管理部门应将所掌握的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基本情况、有关违法、违纪情况、有关群众举报情况和其他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及时通报审计机构。

三、审计机构应当到纪检监察部门进行审前调查,了解纪检监察部门所掌握的被审计领导干部有关违法、违纪问题的线索、有关群众举报情况和其他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并昕取纪检监察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四、审计机构在必要时也可以到其他相关单位,或者与有关人员进行审前调查。

五、审计机构在进行审前调查时,还应该同时收集、了解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其他文件资料。对曾经审计过的单位,应当注意查阅了解过去审计的情况,利用原有的审计档案资料。审计机构进行审前调查必须依法进行。审计机构在进行审前调查时,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和其他有关人员、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有义务进行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36.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审计机构应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机构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应当根据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在评估审计风险的基础上,围绕审计目标确定审计的范围、内容、步骤和方法。审计方案应明确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要求、审计组织、审计方式、延伸审计单位、其他审计事项等。审计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编制的依据;

二、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和基本情况;

三、审计目标;

四、审计的范围、内容和重点;

五、审计要求;

六、审计组织;

七、审计方式;

八、延伸审计单位;

九、预定的审计工作起诡日期;

十、审计组组长、审计组成员及其分工;

十一、编制的日期;

十二、其他有关内容。重大审计项目的审计方案应征求委托部门的意见,并报请主要领导同意。审计组在实施审计时,应当对被审计单位相关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分析和评价,进一步确定审计重点、步骤和方法,必要时可以调整审计实施方案。审计组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如果发现审计实施方案中有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内容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按照规定进行修改和补充。审计组调整审计实施方案时,应当向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说明调整理由,提出调整建议,一般事项报经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实施,重要事项报经审计机构领导批准后实施。

37.接受审计的领导干部应当向审计组提供哪些材料?

审计机构在进行审前调查或者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有权对被审计领导干部进行调查。被审计领导干部应当如实提供相关情况。一般情况下,被审计领导干部应当向审计机关提交以下材料:

一、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报告;

二、有关重大经济决策事项和重大经营决策事项情;

三、审计机关需要了解的其他有关情况;

四、被审计领导干部需要说明的有关情况。

38.经济责任审计的承诺制是怎样规定的?

所谓审计承诺制,是指审计机构在对被审计单位依法实施审计时,被审计单位的负责人和财务主管人员就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和其他有关情况进行的客观陈述和保证。实行审计承诺制可以约束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向审计机构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和其他情况,同时可以就被审计单位有关资料的提供确定相应的责任人,也便于审计机构和有关部门追究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等责任时确定责任人。

一、审计承诺的时间:

(一)对于在审计方案中已经确定的审计事项,审计机构在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时,应当要求被审计单位作出承诺;

(二)在审计过程中,审计组还应当根据情况,就被审计单位没有作出承诺的事项向被审计单位提出承诺要求。

二、承诺人 被审计单位的承诺人应当是被审计单位的负责人和财务主管人员。

三、承诺要求 审计机构要求被审计单位作出承诺时,必须以书面的方式进行。被审计单位的负责人和财务主管人员作出承诺必须以书面的方式进行,应当按照审计机构的要求和承诺内容将具体承诺写入审计承诺书。

四、审计承诺的内容 审计机构一般在要求被审计单位作出承诺时,向被审计单位出具审计承诺书格式范本,由被审计单位的承诺人员填写。其具体内容应当根据具体的审计项目的要求和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而定,但要求被审计单位作出的承诺一般主要包括以下两项内容:

(一)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情况的真实性,即被审计单位应当保证提供给审计机构的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情况不是虚假的;

(二)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情况的完整性,即被审计单位应当保证提供给审计机构的会计资料是完整的,如不存在账外账等;被审计单位对其他相关情况的提供也应当是该情况的全部,而不应当有所保留或隐瞒。被审计单位作出承诺后,应当及时将审计承诺书交给审计组。审计组及其审计人员应当将被审计单位交回的承诺书作为审计证据编入审计工作底稿。

39.如何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

所谓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是指审计机构主要通过审计方法,对与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及相关人员进行的专门调查活动。审计机关可以对下列事项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一、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执行情况;

二、经济活动情况;

三、有关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情况;

四、其他事项。

审计机构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应当成立专项审计调查组,并制定专项审计调查方案。专项审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调查的目标、范围、内容、程序、时间、人员分工等。审计机构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应当在实施调查前,向被调查单位送达专项审计调查通知书;审计机构结合其他审计项目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可以只送达审计通知书,并在审计通知书中明确专项审计调查事宜。

专项审计调查通知书的内容包括:

一、被调查单位名称;

二、调查的依据、范围、内容和时间;

三、对被调查单位配合调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四、调查组组长及成员名单;

五、审计机关公章及签发日期。

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组在进行调查过程中,主要通过审计的方法获取被调查单位的有关情况。审计人员应当取得客观、相关、充分和合法的证明材料,以证明所调查事项。审计人员取得的有关重要事项的证明材料,应当有提供者的签名或者盖章。不能取得提供者签名或者盖章的,审计人员应当注明原因。拒绝签名或者盖章不影响事实存在的,该证明材料仍然有效。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工作结束后,专项审计调查组应当及时向审计机构提出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审计机构结合其他审计项目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的,应当将审计报告中反映的有关情况与审计调查结果一并汇总,形成专项审计调查报告。专项审计调查报告上报前,可以征求被调查单位的意见。被调查单位应当自收到专项审计调查报告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意见,十日内没有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审计机构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是否告知被调查单位调查结果。专项审计调查组在调查过程中,如果发现被调查单位有重大的违反财经法规行为,应当及时报告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向被调查单位之外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时,应当出示审计人员的工作证件和专项审计调查通知书副本。审计人员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保守国家秘密和被调查单位的商业秘密。

40.如何召开经济责任审计进点会?

经济责任审计进点会是审计机构在派出审计组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召开的通报和了解有关情况的会议。

一、经济责任审计进点会的参加人

(一)审计组的审计人员。必要时,干部管理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也应派人参加审计进点会。

(二)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或领导人员。如果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或领导人员已经离职,被审计单位的现任领导干部或领导人员应参加进点会。

(三)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二级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人员。

(四)其他审计组或被审计领导干部认为有必要参加的人员。

二、经济责任审计进点会的内容参加经济责任审计进点会的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部门都可以主持经济责任审计进点会

上述部门应当在正式召开进点会前,协商确定进点会的主持人和会议内容安排。经济责任审计进点会应当根据不同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要求确定具体的会议内容,但在一般情况下,经济责任审计进点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由审计组在进点会上通报具体审计工作安排和要求;

(二)有关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提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工作要求;

(三)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应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在进点会上介绍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并向审计组提交相关书面材料。如果审计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认为不需要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在进点会上介绍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可以只向审计组提交书面材料。

特殊情况下,被审计领导干部不能参加进点会的,应及时提交有关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的书面材料。必要时,组织部门应负责谈话,转达经济责任审计要求。

三、开好经济责任审计进点会的作用

(一)便于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了解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要求,并做好审计配合工作。

(二)领导干部在经济责任审计进点会上介绍本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便于接受被审计单位其他人员的监督。

(三)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部门共同参加经济责任审计进点会,可以有效提高被审计单位及有关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视,便于审计组下一步开展具体的审计工作。

(四)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部门共同参加经济责任审计进点会,可以解决被审计的领导干部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提出的具体问题,消除他们思想认识上的顾虑,有利于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41.审计机构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收集了解有关情况?

审计机构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有权按照《审计法》赋予的权限收集了解有关情况,相关单位和人员有义务予以配合。审计人员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通常运用以下方法取得证明材料:

一、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

二、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

三、检查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

四、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

五、其他常用的调查取证方法。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人员还可以运用以下审计方法收集了解有关情况:

(一)查阅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与审计事项相关的文件、会议记录、纪要、函件、通知等相关资料,以掌握有关领导干部的相关材料;

(二)分别对副职、中层领导、职工代表及相关人员进行个别谈话、询问,广泛听取他们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反映和评价;

(三)召开基层干部职工座谈会,倾听他们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评价,并了解有关情况;

(四)对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就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中的有关问题,以问卷的形式进行审计调查。经济责任审计的上述方法大致可归纳为六个结合:即审计与鉴证相结合、内查与外查相结合、审计与座谈相结合、查账与查物相结合、详查与抽查相结合、审计调查与组织、纪检监察部门调查相结合。审计机构按照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关联性,切实进行审计取证和责任界定。

42.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审计哪些内容?

审计机构应紧紧围绕领导干部所负经济责任的相关事项,并根据干部管理部门的具体要求和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可投入的审计力量来确定审计重点。审计机构应以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为基础,注重对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 24 重大经济事项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审计。

一、党委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

党委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侧重于其任职期间的经济决策和宏观经济管理活动的审计:

(一)贯彻执行经济政策情况,即核查被审计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是否严格按照要求贯彻执行经济政策,制定的有关经济制度有无与国家经济政策(本单位财务管理规定)相矛盾或者相抵触的情况;

(二)经济决策和经济事项的程序和效果,即审计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所作出的经济决策和所进行的经济事项是否遵循了规定的民主决策程序,该经济决策和经济事项的效果如何,是否造成了经济损失或者取得经济或社会成效等;

(三)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即审计所在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情况;

(四)本人遵守廉政规定情况,即审计被审计领导干部是否存在个人经济上的违法违纪行为,是否有贪污受贿问题,以及其他遵守廉政规定的有关情况等;

(五)经济指标的真实性和变化情况等。

二、行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

行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对财务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并对收支状况提出意见,对其他单位的审计或审计调查可以围绕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相关程度及审计方案要求有重点地选择进行审计的重点内容,一般包括:

(一)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单位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

(二)贯彻执行经济政策情况,即核查被审计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是否严格按照要求贯彻执行国家的重要经洀政策,制定的有关经济政策有无与国家经济政策(本单位财务管理规定)相矛盾或者相抵触的情况;

(三)经济决策和经济事项的程序和效果,即审计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所作出的经济决策和所进行的经济事项是否遵循了规定的民主决策程序,该经济决策和经济事项的效果如何,是否造成了经济损失或者取得经济成效等;

(四)领导干部本人遵守廉政规定情况,即审计被审计领导干部是否存在个人经济上的违法违纪行为,是否有贪污受贿问题,以及其他遵守廉政规定的有关情况等;

(五)领导干部任职期间,部门当期考核事项等重要经济指标的真实性及其变化情况。

43.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审计哪些内容?

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一般应根据干部管理部门的具体要求、领导人员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与领导人员经济责任相关程度来确定审计重点。审计的重点内容一般包括:

一、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

二、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

三、企业对外投资和资产处置情况;

四、企业收益的分配情况;

五、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

六、与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目标责任制有关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

七、重要经济决策和重大经济事项的程序和效果,是否存在重大决策失误和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情况;

八、领导人员个人廉洁自律情况,领导人员有无侵占国有资产和经济违法违纪问题;

九、委托部门要求审计的其他内容。44.如何审计领导干部遵守廉政规定情况?

审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应当围绕其所在单位或与领导干部分管的单位、项目及关联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

一、审计组可以采取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公布联系电话、征求有关单位(个人)的意见、进行民主测评等方式,了解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情况。

二、审计组可以通过对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或其分管的单位、项目及关联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检查,对所获取的相关情况或线索进行筛选,对重要情况或线索进行进一步核查。

三、审计组可以根据有关规定对领导干部遵守廉政规定的相关情况重点核查:

(一)审查领导干部及其亲属是否有长期借用公款未及时归还以及长期占用企业资产的情况。

(二)审查领导干部是否未经批准,擅自出国考察;或以出国考察之名,公费出国旅游。审查企业发展规划和现状、出国考察计划和目的、出国考察报告等。

(三)审查领导干部任期内个人所得情况。企业领导人任期内个人所得(含工资、福利、资金、补贴等)是否按国家相关规定确定,与职工平均收入的差距是否合理,是否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元从下属单位领取报酬的情况,或存在有其他不正当所得等问题。

(四)审查领导干部有无用公款装私房的情况;企业领导人员有无用公款为自己购置商品房,分配给自己使用的情况;有无不适当地超标准装修办公室,购置或调换标准的小轿车等情况。

(五)审查领导干部有无利用职权收受和索取企业内部及企业之外有关人员的礼金、回扣等贿赂的问题。

(六)审查领导干部有无通过子女及亲属从事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经营活动牟取私利的问题。

(七)审查领导干部有元转移、挪用侵占企业资产为个人或小集体牟取私利的问题。此外,审计部门对有关单位或个人反映的与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无关的问题,审计部门应当及时根据有关规定采取恰当的方式交有关部门处理。

45.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有哪些规定?

一、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突出抓好对因没有履行好职责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而出现重大经济损失、重大事故和恶性事件,不正之风严重、群众反映强烈、长期得不到治理以及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利用该领导干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获取非法利益、造成恶劣影响等方面的责任追究。对有问题不组织调查、有责任不追究的,要追究纪检监察部门的责任。

二、完善考核制度。中央纪委印发了《关于省部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的考核和追究办法》,依据该办法,由各级纪委、组织人事 部门等有关部门配合,对地方和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各地区、各部门也要制定相应的责任考核、追究办法,并组织开展专门考核工作。

三、加强对国有企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调研和检查。中央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室将会同有关部门对部分中央管理的国有企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进行调研和检查。

四、加强宣传报道。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区各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负其责,通过改革管理制度、加大治本力度等方面的经验做法。选择几起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责任追究案件,尤其是严重违反组织人事工作纪律的责任追究案件公开曝光。

46.党政机关干部用车有哪些规定?

近年来,党政机关干部私自借用小汽车现象比较突出,群众反映强烈。为了贯彻落实 26 中央纪委全会和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精神,中央和国家机关及一些地方对机关工作人员借用小汽车进行了集中清理。清理的对象主要是地方省级党政机关及其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工会、共青团飞妇联等人民团体,金融机构干部个人1999年以来曾经借用过以及目前正在借用的小汽车。为了对借用小汽车进行界定,进行登记的小汽车范围扩大到所有的自用小汽车。自用小汽车包括:家庭购买的;接受赠送的;借用下级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借用亲戚朋友的。党的关系在地方的,由地方纪检监察机关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清理;党的关系在主管部门的,由主管部门负责清理。地(市)、县级机关的清理工作,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对家庭购买的小汽车,要出示购车发票、行车执照,经登记后可以继续使用;对借用近亲属的小汽车,要出示购车发票、行车执照或相关证明材料,经审核不存在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可以继续使用;对接受赠送的小汽车和其他借用的小汽车,无论是借用单位的还是借用个人的,都要一律清退;对接受赠送和曾借用过小汽车,这次如实登记并已退还的,既往不咎;对不如实登记或拒不退还的,经查实后,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组 织处理;对清理后再违反规定借用小汽车的,一律以顶风违纪论处。纪检监察部门采取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对隐瞒不报或拒不退还的,以及清理后继续违反规定借用小汽车的,要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对典型案件要公开曝光。

47.领导干部出国有哪些规定?

清理领导干部因私出国(境)护照。中央纪委、监察部、公安部联合制发了《关于开展清理领导干部持有的因私出国(境)护照及其配偶持有的前往港澳通行证、外国长期居留证工作的通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会同公安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持有的因私出国(境)护照及其配偶持有的前往港澳通行证(即单 程证)飞外国长期居留证(即绿卡)进行了登记、核查。

公安部、安全部、军委纪委对全国公安、安全、军队系统审批的所有前往港澳通行证进行了全面清理。

为了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出国(境)的管理和监督,经党中央批准,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研究决定,2000年对领导干部持有的因私护照和本人及其配偶办理的前往港澳通行证(即单程证)、外国居留证的情况集中进行一次全面清理。登记清理的范围是: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以及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包括国有大型、特大型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对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办理的因私护照及其配偶违反规定持有的前往港澳通行证、外国长期居留证进行纠正和处理。

48.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有哪些规定?

中央印发了《中共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会重申和提出的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的实施和处理意见》,制发了《登记表》,对省(部)级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个人经商办企业、在外商独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任职情况进行登记摸底,并督促违反规定的领导干部进行纠正。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会提出的“省(部)、地(厅)级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不准在该领导干部管辖的业务范围内个人从事可能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经商办企业活动”的规定,按照中央纪委的统一部署,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依据《关于“不准在领导干部管辖的业务范围内个人从事可能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经商办企业活动”的解释》(中纪发[2000]4号),结合本部门、本系统的职责范围和业务特点,制定了具体规定并印发本系统。这些具体规定不仅造用于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也适用于地方对口部门的厅(局)级领导干部以及省、地(市)党委、政府分管该部门的领导干部。

地方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不得在该领导干部任职单位管辖的地区个 27 人从事中央有关部门具体界定的可能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经商办企业活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抓好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制定的具体规定的落实,纪检监察机关负责对规定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各地、各部门要在全面登记、清理的基础上,对违反规定的坚决纠正,或者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退出所从事的经商办企业活动,或者领导干部本人辞去现任职务或给予其组织处理。各地区、各部门对地(厅)级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个人经商办企业、在外商独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任职情况登记摸底,对违反规定的要进行纠正。对2000年集中清理后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个人从事可能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经商办企业活动的,对领导干部本人一律以违纪论处。同时,要落实领导干部不准接受有关单位、个人赞助和奖励的健身活动以及不得接受企业的资助或邀请出访的规定;规范领导干部离职和退(离)休后的从业行为。

49.近几年来,党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有哪些规定?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关键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自觉地执行中央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已经作出的各项规定。1993年以来,中央对各级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一)不准经商办企业;不准从事有偿的中介活动;不准利用职权为配偶、子女和亲友经商办企业提供任何优惠条件。

(二)不准在各类经济实体中兼职(包括名誉职务),个别经批准兼职的不得领取任何报酬;不准到下属单位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各种费用。

(三)不准买卖股票。

(四)不准在公务活动中接受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不准接受下属单位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赠送的信用卡,也不准把本单位用公款办理的信用卡归个人使用。

(五)不准用公款获取各种形式的俱乐部会员资格,也不准用公款参与高消费的娱乐活动。

1994年中央作出以下规定:

(一)不准违反规定购买和更换进口豪华小汽车;不准利用职权向单位、下属单位换车、借车和摊派款项买车;不准用贷款、集资款和专项资金购买供领导干部使用小汽车;县(市)党政领导机关和单位,凡拖欠职工工资的不准购买小汽车。

(二)不准违反国务院关于住房制度改革的规定压价购买住房;不准利用职权为自己和子女和亲友购买住房提供任何优惠条件;不准用公款超标准为个人装修住房。

(三)领导干部在国内公务活动中要轻车简从,食宿不超过当地接待标准;不准为领导干部举办专场舞会。

(四)不准利用本人及家庭成员婚丧嫁娶以及工作调动、过生日、迁新居等机会,大操大办,挥霍浪费,更不准动用公款公物操办或借机敛财。

(五)不准利用职权拖欠公款不还;不准借用公款为个人及亲友买房、建私房和从事营利活动。1995年中央作出了补充规定。住房方面:不准违反规定参加集资建房不准违反规定建私房。小汽车方面:不准违反规定使用军警车号牌、外籍车号牌;未经批准不准用公款和单位的车辆学习驾驶技术。公款消费方面:不准参加用公款支付的营业性歌厅、舞厅、夜总会等的娱乐活动。宴请方面:在同国内的单位和个人交往中,不准接受可能对公正执行公务有影响的宴请。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参照党政机关或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执行。

同时,逐步建立健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廉洁勤政的监督制约机制。1995年建立了两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制度及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中收受礼品的登记制度。

1996年中央提出以下要求: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是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继续落实已经作出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重点抓好制止用公款“吃喝玩乐”、清理违规小汽车、清理领导干部住房等方面存在的以权谋私问题。对省部级领导干部在遵守政治纪律和廉洁自律方面提出更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既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又保持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继续抓好《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关于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中收受的礼品实行登记制度的规定》等制度的落实。实行《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把廉洁自律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为做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必须抓好个人自查自纠、组织检查、群众评议、严格执纪等四个环节。1997年中央提出以下要求:要围绕廉政准则的贯彻落实,切实作好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工作。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切实抓好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质量。5月,提出八项规定:严格控制新建和装修办公楼;严格控制各种会议;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挥霍浪费;严格控制用公款安装电话或购买移动电话;严格控制各种检查,禁止形式主义的评比和达标活动;严格按规定配备和更换小汽车;严禁借考察、学习、培训、研讨、招商、参展等名义用公款出国旅游。

2000年重申和提出:

(一)省(部)、地(厅)级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不准在该领导干部管辖的业务范围内个人从事可能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经商办企业活动;不准在该领导干部管辖的地区和业务范围内的外商独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担任由外方委派、聘任的高级职务。

(二)不准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利用领导干部的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收受礼金、有价证券和贵重物品。

(三)不准接受下属单位或地方、部门及企业事业单位公款安排的私人旅游活动。

(四)不准用公款为领导干部住宅配备电脑,已经配备的要坚决纠正。不准用公款为领导干部住宅电脑支付上网费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关键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自觉地执行中央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已经作出的各项规定。

50.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依法评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基本原则。审计机构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必须依法进行,不能超出规定的审计职权范围进行评价,更不能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进行评价,否则,即属违法行为,审计机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要依据审计查证的事实进行,审计机构不能作出没有事实依据的判断,更不能虚造编造或掩盖隐匿事实、故意夸大或缩小事实,要根据事物或行为具体情况和客观规律作出判断。审计评价应当客观公正,始终保持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不能借以牟取私利或者故加偏袒,更不能掺杂审计人员的主观因素、个人好恶和心理情感等。

51.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注意哪些问题?

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评价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审计评价应当紧紧围绕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相关经济责任进行,与被审计的领导干部不相关的行为和事项不评价。经济责任审计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内容的特定性,要求其紧紧围绕与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相关经济责任进行,其审计内容和审计评价内容应当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等有所区别,与被审计的领导干部不相关的行为和事项不评价,不作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和审计结果报告的内容。

二、审计评价应当在审计事项范围内进行,与审计事项不相关的行为和事项不评价。29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所涉及的行为和事项很多,审计机构不必将经济责任审计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和审计结果都纳入审计评价的范围,而只需要在己确定的经济责任审计事项的范围内进行审计评价。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宜过宽,更不能超出审计的职权范围作出审计评价。

三、审计评价要依据审计报告所列的事实进行,审计证据不充分的事项不评价。首先,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必须依据经审计查证的客观事实作出;其次,审计查证的事实必须足以证明所作出的审计评价;再次,作为审计评价依据的审计证据必须有效,即证据本身必须符合法定或规定的要求,证据的取得必须合法。审计证据不充分的事项不评价,否则将构成审计风险。

四、审计评价要依据重要性原则进行,对一般性的问题可以不做评价。由于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所负经济责任的复杂性,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也相当繁杂,将经济责任审计的所有内容都加以评价并写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会造成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过于繁复而影响其效用。因此,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应当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依据重要性原则进行审计评价,着重评价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对一般性问题可以不做评价。

五、审计评价既要反映被审计的领导干部的问题,又要反映其相关业绩,审计评价要避免相互矛盾。经济责任审计应当较全面地反映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既要反映被审计的领导干部的问题,又要反映其相关业绩,否则,仅评价其问题或仅评价其业绩都会失之偏颇,造成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不充分和不恰当。但同时应注意,审计评价不能相互矛盾,正反两方面的评价不能相互冲突。

六、审计评价要注意用语规范,表意明确。审计评价语言应简明平实,用词、用意应准确肯定,切忌含糊其辞飞模棱两可,更不能加入方言土语。

52.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方法也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极为关注的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各级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探索和总结。以下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主要方法:

一、业绩比较法,包括纵向比较法(即上任时与离任时业绩比较法或先确定比较基期再将比较期与之对比的方法)和横向比较法(即将相关业绩与同行业一般状况进行比较的方法)。

二、量化指标法,即运用能够反映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相关经济指标,分析其完成情况,分析相关经济责任的方法。

三、环境分析法,将领导干部履行其经济责任的行为放入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中加以分析,作出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

四、主客观因素分析法,即对具体行为或事项进行主客观分析,推究其具体的主客观成因,分析该具体行为或事项是成因于领导干部主观过错或主观创造力,还是成因于客观因素的影响,进而作出审计评价。

五、责任区分法,包括区分现任责任与前任责任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主管责任与直接责任、管理责任与领导责任等,正确区分不同责任之间的界限和不同责任人之间的界限,使审计评价做到责任清楚、明确。

六、其他有效的评价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方法很多,既包括上述几种主要方法,也包括上述方法的综合运用。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经济责任审计技术的日益成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方法也将随之而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方法没有特定的范畴,是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现有审计方法的结果。53.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人员遇有审计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怎么办?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人员可能遇到或者查出各种情况,其中一些是通过审计手段可以解决的,另一些可能是审计手段所不能有效解决的,而必须借助于其他有关部门加以解决。下面就经济责任审计中经常遇到的一些审计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加以简要叙述:

一、如果审计发现重大案件线索,被审计的单位或者被审计领导干部或者其他有关人员涉嫌犯罪的,审计机构应当将审计发现的案件线索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移送相关司法部门。

二、如果审计发现被审计领导干部或者其他有关人员存在一般违法违规行为,应当移交纪检监察机关的,审计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将审计发现的有关问题移交纪检监察部门。

三、如果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遇到有关干部管理方面的问题,审计机构无法解决的,审计机构应及时与组织人事部门联系,要求组织人事部门予以配合,解决相关问题。

四、如果审计查出的被审计的单位或者被审计领导干部或者其他人员的问题,必须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干部管理部门进行处理的,且该问题必须立即加以解决的,审计机构可以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要求被审计单位的上级部门或干部管理部门及时加以解决;若无须立即解决的,审计机构可以提出审计建议,建议被审计单位的上级部门或干部管理部门对该问题进行处理。

五、如果审计遇到的与经济责任审计无关的但应由其他部门进行处理的问题,审计机构应当采取恰当的方式,及时将该问题转交有关部门处理。

54.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如何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意见?

审计组在结束现场审计后,负责代拟审计报告,并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意见。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或者被审计领导干部如果对审计报告的内容有意见,应当以书面的方式提出,所提意见的内容没有限制,但应当写明对审计报告的具体意见,客观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依据的事实、法律法规,以便审计组进一步核实。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规定的期限内提出书面意见。逾期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审计组应当审查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审计报告的意见,进一步核实情况,根据所核实的情况对审计报告作必要修改,并将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被审计领导干部的书面意见留存归档。

55.经济责任审计应当形成哪些文件?

审计机构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应按照有关规定出具审计通知书、审计结果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处罚决定书、审计建议书等审计业务文书。

一、审计通知书,是通知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其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及相关情况的审计业务文书。审计通知书应当告知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包含对该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同时对审计查出的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违法违规问题有权进行处理处罚。审计通知书应当主送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并抄送领导干部本人。

二、审计结果报告。审计结果报告是审计机关在经济责任审计结束后向本级人民政府上报的评价和鉴定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业务文书。经济责任审计结束后,审计机关应当按照要求向本级人民政府上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同时将该报告抄送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

三、审计报告,即经济责任审计终结后,审计机构评价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有关财务收支情况而向被审计单位出具审计业务文书。审计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审计依据,即实施审计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具体规定。

(二)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性质、管理体制、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以及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状况等。

(三)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一般表述为被审计单位应对其提供的与审计相关的会计资料、其他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四)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一般包括审计范围、审计方式和审计实施的起止时间。审计范围应说明审计所涉及的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所属的会计期间和有关审计事项。

(五)审计评价意见,即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以审计结果为基础,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发表评价意见。

(六)审计查出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的事实和定性、处理处罚决定以及法律、法规、规章依据,有关移送处理的决定。

(七)必要时可以对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四、审计决定书。经济责任审计终结后,对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处理、处罚的,审计机构应依法作出审计决定,制作审计决定书。审计决定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审计的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

(二)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行为;

(三)定性、处理、处罚决定及其依据;

(四)处理、处罚决定执行的期限和要求;

(五)依法申请复议的期限和复议机关。

五、审计建议书。对审计发现的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审计机构认为应当由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等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等有关单位或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处理的,应当作出审计建议,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罚、处理建议,出具审计建议书。

六、审计处罚决定书。即审计机构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针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被审计领导干部或者其他单位、人员妨碍审计人员正常实施审计等行为,进行处罚时适用的审计业务文书。

应当注意,在上述审计业务文书中,只有审计通知书、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报告是审计机构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中必须出具的审计业务文书,而审计决定书、审计处罚决定书、审计建议书等审计业务文书由审计机构根据具体情况和规定决定是否出具。

56.审计结果报告应包括哪些内容?

根据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一般状况和整体要 求,在一般情况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审计依据,包括实施该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法律法规依据和委托、授权等依据,以表明审计机关进行该项经济责任审计的合法性。

二、审计的基本情况,包括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方法等。审计的基本情况主要是明确该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和审计实施的整体状况。其中,审计范围主要包括审计的期间或时间范围和审计的对象范围,以划分出己审计事项和非审计事项的界限,也表明审计机关发表经济责任审计意见的总体范围和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承担审计责任的范围。审计内容是写明总体的审计对象,是审计取证和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和针对对象,也表明了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承担审计责任的范围,同时借以向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使用者表明该报告的使用范围。审计方法是说明审计人员是采用何种专业审计方法来审计该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旨在表明审计人员所使用的具体的审计方式和手段,以说明其具体的审计 32 风险,以提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使用者在使用该报告时应加以具体的分析和对其使用范围、方式加以必要的限制。

三、被审计的领导干部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在单位所任职务、任职时间或期间、主要职责等情况,以告之报告的使用者被审计的领导干部的基本情况。

四、审计结果,即采取写实的方式描述审计方案所列审计内容的查证结果,该部分应通过审计查明的事实表明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包括总体状况、经营管理、财务收支等)和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

五、审计评价,即对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评价。该部分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主体部分,通过审计评价,应当清楚、准确地表明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六、责任界定,即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对所在地区(单位)存在的违反财经法规和损失浪费等问题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或主管责任。

七、必要的审计建议和其他必要的内容。向报告使用者提出的必要的针对领导干部本人或对报告使用者的审计建议可以写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而针对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审计建议除基于特殊的考虑外,一般不写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

此外,审计机构可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情况或者委托部门的专门或特殊的要求增加必要的内容。如应当写明的审计处理、处罚情况或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自行纠正问题的情况等。

57.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问题应该怎样进行处理处罚?

对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问题,审计机构有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处罚。当经济责任审计的管辖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管辖一致时,对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违纪违规问题的处理、处罚应由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机构直接依法、依本单位有关部门规定进行。

一、审计处理是指审计机构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采取的纠正措施。审计处理的种类有:

(一)责令限期缴纳、上缴应当缴纳或上缴的收入;

(二)责令限期退还被侵占的国有资产;

(三)责令限期退还违法所得;

(四)责令冲转或者调整有关会计账目;

(五)依法采取的其他处理措施。

二、审计处罚是指审计机构依法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和违反《审计法》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措施。审计处罚的种类有:

(一)警告、通报批评;

(二)罚款;

(三)没收违法所得;

(四)依法采取的其他处罚措施。

审计机构作出审计处理、处罚决定,应当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审计处理、处罚由审计机构依法实施,审计机构不得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审计处理、处罚。

58.领导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有异议怎么办?

审计组在现场审计结束后,应当向审计机构提交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在提交审计机构前,应当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意见。被审计领导干部如果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有异议,应当以书面的形式向审计机构提出对审计报告的意见,被审计领导 33 干部应当阐明自己的观点和具体的意见,并提出有关事实和法律依据等。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审计报告提出意见必须在收到审计报告后10日内提交审计机构,逾期没有提出意见的,视同无异议。

如果被审计领导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有异议的,被审计领导干部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审计机构进行复议或者要求审计机构纠正不当的行政行为。

59.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怎样进行公示?

根据《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以及《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的规定,公布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指审计机关向社会公众公开审计机关实施的经济责任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布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审计机关可以通过下列形式公布经济责任审计结果:

一、广播、电视;

二、报纸、杂志等出版物;

三、互联网;

四、新闻发布会;

五、公报、公告;

六、向被审计单位的职工公示;

七、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如有关部门或有关领导干部、领导人员的范围内进行通报);

八、其他形式。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的商业秘密,并充分考虑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审计机关公布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可以公布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等审计结论性文书或其所反映的内容,具体包括下述的一项或几项:

(一)施审计工作的基本情况;

(二)被审计的领导干部的职责范围和所在单位、部门、地区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

(三)审计发现的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部门、地区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和领导干部廉政规定的主 要问题;

(四)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对审计发现的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和廉政规定的问题应当负有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

(五)对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部门、地区存在的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问题的处理处罚意见和改进建议;

(六)需要反映的其他情况。

60.干部管理部门怎样运用审计结果?

组织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就是要把审计机制引人到对领导干部的考察考核中,运用经济手段对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从而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组织部门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时,一般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违纪必究、违法必惩的原则,奖惩得当、注重实效的原则,综合协调、分工负责的原则。组织部门要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察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运用审计结果发现和选拔优秀干部。通过认真分析干部考核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对那些从事经济工作能力强、敢于负责、善于管理、依法行政、严于律己、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纳入视野进行培养,有的还要及时提拔、大胆重用,34 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

二、运用审计结果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对于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问题较多的干部,要结合考察情况综合分析,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安排。对于基本素质好,但不适宜从事现职岗位工作的干部,要交流到其他合造岗位上任职;对于缺乏总揽全局和综合协调能力,但在某一专业工作方面能力比较突出、经验比较丰富的主要领导干部,可以安排其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对于综合素质不高、工作实绩不好、自我要求不严的干部,要大胆予以降职或免职。

三、运用审计结果教育和处理干部。针对干部考核和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干部进行批评教育和组织处理。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中反映的一般性问题,如工作不务实、执法不严格、作风不民主、决策不合理、单位内部管理松弛的领导干部,应本着教育挽救的方针,由上级党组织进行谈话,严肃批评,口头警示;对问题较多但够不上党纪政纪处分的,应予以诫勉,限期改正错误;对严重违纪的由纪检机关进行立案查处;对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惩处。

四、运用审计结果建立和完善干部监督管理制度。

针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苗头性、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要深刻剖析其发生的根源,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台加强和改进干部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从而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

61.如何利用廉政档案考核干部?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建立档案,干部考核和监督工作也要建立档案,干部审计工作中开发利用好廉政档案,可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结合实际探索在纪检监察工作中运用档案管理的手段,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管理,促进领导干部廉政建设。实践证明,建好、管好、用好廉政档案,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的有效措施。开发利用廉政档案资源,更好地发挥纪检监察部门职能。纪检监察部门在履行各项职能过程中,常常需要查阅有关的情况记载。廉政档案作为单位和个人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真实记录,能及时、系统、准确地为纪检监察部门及有关部门提供方便的服务和帮助,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开发利用廉政档案资源,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通过建立廉政档案,不仅使各级领导干部的活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置于有效监督之下,而且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供了重要依据。纪委把对各级领导干部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落实反腐败各项任务情况等全部收入廉政档案,作为检查考核的重要依据,从而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两手抓”的自觉性,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开发利用廉政档案资源,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廉政档案把领导干部廉政建设、信访举报、廉政谈话等方面的情况做了如实记载,因此对领导干部起到了监督、警示作用,促进了领导干部自觉执行廉洁自律。

62.什么是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63.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职能是由事物本质所决定的一种内在功能。内部审计的职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管理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目前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为经济监督和经济评价。

(一)经济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最基本的职能

经济监督职能是指以财经法规和制度规定为评价依据,对被审对象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以便衡量和确定其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是否正确、真实,其所反映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合理、有效,检查被审对象是否履行其经济责任,有无违法违纪、损失浪费等行为,追究或解除其所负经济责任,从而督促被审单位纠错防弊,遵守财经纪律,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经济评价职能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经济评价职能是由经济监督职能派生出来的另一种职能,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评价职能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内部审计要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基础上以履行评价职能为主。经济评价就是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单位的计划、预算、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三)内部审计不具有经济鉴证的职能

所谓鉴证,是指鉴定和证明。鉴证最大的特点是由当事人以外的独立的第三者履行。因为独立的第三者,既与审计事项的委托人没有利害关系,也与被审事项的当事人没有利害关系,这样的鉴证工作才具有客观公正性,鉴证结果才能使人信赖。而内部审计机构从企业这个主体来讲,并非第三者,它作出的鉴定最多只能是一种“自我鉴定”,其客观公正性是极其有限的,对外是难以让人信服的。

有观点认为,内部审计对企业所属各级组织进行审核,作出审计结论,是一种鉴定,只不过内部审计的鉴证职能对外无效,但对董事会下属的各级组织仍是有效的,因而内部审计有经济鉴证职能。对这种观点,笔者不同意,理由有三个:

(1)内部审计中,审计执行人(内部审计人员)和审计委托人(董事会)不是毫无利害关系,而是上下级关系,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聘用与被聘用的关系。

(2)内部审计中,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部门也不是毫无利害关系,某些因素的存在会影响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

(3)内部审计人员接受领导授权,对本企业所属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完成承包目标或履行其他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审查,作出结论,以作为领导兑现奖惩或评价干部的依据,恰恰说明了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评价职能。

64.什么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独立于被审计对象,与审查对象之间不存在任何可能的潜在利益冲突,不能负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

65.什么是内部审计的客观性?

内部审计的客观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不受外来因素的影响,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审查,评价。

66.审计监督与会计监督有什么区别?

审计监督与会计监督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一、对象不同

会计监督的对象是资金流动,从其纵向即运动过程而言,包括事前监督(如预测和计划)、事中监督(如日常控制)和事后监督(如检查、审核)。它伴随着经济活动而进行,贯穿经济活动的始终。

审计监督的对象是反映经济过程、经济现象的会计资料和其它经济资料,重点审查这些资料是否真实、合法、有效。它以查账为中心,对会计工作进行检查。从其横向来看,包 36 括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和财务计划等,通过检查其正确性、完整性和合法性,从而检查财务收支;从其纵向即检查过程来看,有事前审计(对预测、计划的审查)、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一定时期终了对会计资料的检查,以此检查财务收支)。

会计监督是直接对资金运动(经济活动)的监察与督促;审计监督则是直接对会计资料的审查,进而检查资金运动(经济活动)。

二、方法不同

会计监督是运用专门的方法,即对经济业务进行计量、记录、分类和汇总,通过填制凭证、登记账薄和编制报表,从而形成会计资料即会计信息。这种会计信息可提供给有关人员进行管理和决策。

审计监督的方法是研究、分析、调查和评价,按照一定的程序,如出具审计通知书、制定审计工作方案、编写审计工作底稿、撰写审计报告等,通过审计,查明会计资料、其它经济资料以及它们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正确,是否合理合法,是否经济有效,并提出审计意见和结论。

三、职能作用不同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对资金运动进行的管理工作,其主要作用在于控制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发展,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关系。通过对资金的会计监督,达到正确合理地组织、分配和使用资金,降低费用和成本,增加积累,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

审计监督作为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其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对会计资料的检查,监督财务收支,维护财经纪律,保护财产安全完整。它一般是通过检查来确定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进而审查财务收支,检查错弊,堵塞漏洞,提高效益。

四、执行者不同

会计监督是伴随会计工作,由会计人员负责进行的。在会计部门,按岗位责任制对经济业务进行监督是会计人员的职责。审计监督是由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进行的,必须是会计人员以外的第三者;只有这种具有独立性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负责进行的审计工作,才具有权威性。

综上所述,审计监督与会计监督的区别在于,会计监督具有对象的直接性、方法的专门性、职能作用的管理性和执行者的群众性;审计监督具有对象的间接性、方法的综合性、职能作用的防护性和执业者的专门性。因此,既然有区别,就不能以会计监督取代审计监督,或以审计监督取代会计监督,而应使两者并行不悖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67.审计通知书应包括哪些内容?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实施审计之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通知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被审计单位及审计项目名称;

(二)审计目的及审计范围;

(三)审计时间;

(四)被审计单位应提供的具体资料和其他必要的协助;

(五)审计小组名单;

(六)内部审计机构及其负责人的签章和签发日期。

被审计单位接到审计通知书后,应根据通知书上说明的事项进行准备。

68.被审计单位违反《审计法》的行为主要有哪些?

被审计单位违反《审计法》的行为主要有:

一、被审计单位拒绝或者拖延提供有关资料,或者拒绝、阻碍检查;

二、被审计单位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

三、被审计单位转移、隐匿违法取得的资产;

四、违反预算或者违反财政收支行为;

五、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

69.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应负什么责任?为什么?

《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是因为:

一、单位负责人统管本单位的工作,包括会计工作。由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国际通行做法。

二、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工作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是本单位会计工作的执行者和被管理者。被管理者直接对管理者负责,管理者直接对社会负责,二者的关系和责任不能颠倒。

三、目前一些单位会计工作秩序混乱,给国家和单位造成损失,原因之一是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做假账。实践证明,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仅仅压在会计人员的肩上,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造假账问题的。《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有利于促使单体负责人重视会计工作,加强会计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70.财务会计报告的责任主体是谁?应由谁来签名和盖章?

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责任主体是单位负责人。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71.新《会计法》对会计责任有何界定?

新《会计法》重新界定了会计责任,确立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承担责任,单位内部其他人员对单位负责人负责的会计责任模式。新《会计法》对会计责任规定了四个层次:单位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一般会计人员。

72.什么是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组织运营的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73.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是什么?

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是合理地保证组织实现以下目标:

一、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组织内部规章制度;

二、信息的真实、可靠;

三、资产的安全、完整;

四、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

五、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74.谁负责建立内部控制?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使之有效运行是组织高级管理层的责任。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组织所有人员的参与。

75.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有哪些?

内部控制由以下五个要素组成: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一、控制环境包括的内容:控制环境构成一个组织的内部控制氛围,反映组织内部人员特别是管理层对控制的态度,是内部控制其他组成部分的基础。它包括该组织的:

(一)经济性质和经营类型;

(二)管理层的经营理念;

(三)管理层倡导的组织文化;

(四)法人治理结构;

(五)各项职责的分工及相应的胜任能力;

(六)人力资源政策及其执行。

二、控制活动包括的内容:控制活动是对所确认的风险采取的必要措施,以保证组织目标实现的政策和程序。在组织运营中,我们所察觉到的内部控制多数属于控制活动。一般来说,与审计活动有关的控制活动主要有:

(一)所有经营活动应有适当的授权。

(二)不相容职务应当分离。

(三)有效控制凭证和记录的真实性。

(四)资产和记录的接近限制。

(五)独立的业务审核。

76.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责任?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不可能承担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责任,更无法对内部控制的运行承担责任。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客观地评价管理层所建立的内部控制是否能够有助于实现组织的控制目标,监督内部控制的运行是否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从而帮助管理层完善内部控制。

77.内部审计对控制环境的审计和评价的重点是什么?

内部审计对控制环境的审计重点包括:

一、营活动的复杂程度。

二、管理权限的集中程度。

三、管理行为守则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四、管理层对逾越既定控制程序的态度。

五、组织文化的内容及组织成员对此的理解和认同。

六、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七、组织各阶层人员的知识和技能。

八、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的合理性。

九、重要岗位人员的权责相称程度及其胜任能力。

十、员工聘用程序及培训制度。

十一、员工业绩考核与激励机制。

78.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机制的审计和评价的重点是什么?

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机制的审计重点包括:

(一)可能引发风险的内外因素;

(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预计带来的后果;

(三)对抗风险的能力;

(四)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及效果。

79.内部审计对控制活动的审计和评价的重点是什么?

内部审计对控制活动的审计和评价重点包括:

(一)控制活动建立的适当性;

(二)控制活动对风险的识别和规避;

(三)控制活动对组织目标实现的作用;

(四)控制活动执行的有效性。

80.内部审计对信息与沟通的审计和评价的重点是什么? 内部审计对信息与沟通的审计和评价的重点包括:

(一)获取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的能力;

(二)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适当性;信息传递渠道的便捷与畅通;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与可靠性。

81.管理层与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防范舞弊中各有什么责任?

组织管理层应对舞弊行为的发生承担责任,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预防、发现及纠正舞弊行为是组织管理层的主要责任。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关注组织内部可能发生的舞弊行为,以协调组织管理层预防、检查和报告舞弊行为。

82.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的会计工作岗位是哪些?为什么?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因为:

一个会计工作人员既管钱款,又管复核,容易作假,所以予以禁止;

一个会计人员既管理钱款,又保管会计档案,容易在钱款上做了手脚之后再利用管理会计档案的机会掩盖自己的行为,所以予以禁止;

一个单位的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是一个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也是发生现金往来的根据,由出纳人员兼任,很容易监守自盗,所以予以禁止。

83.各单位应建立怎样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和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二)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

(三)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

(四)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84.什么是小金库?

小金库又称“小钱柜”,是一些单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自行筹集建立的由本单位自由支配的资金。其资金来源大都是采取隐匿收入、截留利润或化公为私、公款私存、转移收入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的,主要用于滥发资金等违规的或不合法的支付。

85.什么是贪污罪?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呑、盗窃、骗取或以其他非法手段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86.什么是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87.什么叫挪用?

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擅自将自己主管、管理、经手的公款挪作私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

88.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二款对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法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以受贿论处的规定。本款所称“违法国家规定”是指违反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决定,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行政措施、发布的决定和命令中关于在经济往来中禁止收受回扣和各种名义的手续费的规定,前者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后者如国务院办公厅1986年6月5日发出的《关于严禁在社会活动中牟取非法利益的通知》,其主要内容包括:在经济交往、商品交易中,如果需要给买方优惠,可以采取明示方式给予对方价格折扣,不能采取回扣或者各种名义的手续费的方式,经营者给予对方折扣的,必须如实入帐;所谓折扣,即商品购销中的让利,是指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时,以明示并如实入帐的方式给予对方的价格优惠,包括支付价款时对价款总额按一定比例予以退还的两种形式。所谓明示和入帐,是指根据合同约定的金额和支付方式,在依法设立的反映其生产经营活动或者行政事业经营收入的财务帐上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明确如实记载。回扣是指经营者销售商品在帐外暗中以现金、实物或者其他方式退给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一定比例的商品价款。所谓帐外暗中,是指未在依法设立的反映其生产经营活动或者行政事业经费收支的财务帐上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明确如实记载,包括不记入财务帐、转入其他财务帐或者做假帐等。在经济交往中,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手续费”是指在经济活动中除回扣外,违反国家规定支付给有关公务人员的各种钱或物,如佣金、信息费、顾问费、劳务费、辛苦费、好处费。

根据这些规定,收受回扣或者各种名义的手续费归个人所予所有的,就应以受贿论处。

89.对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的,应如何处罚?

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职、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五篇:纪检监察审计知识测试题(100)

纪检监察审计知识测试题

一、填空题(30题)

1、党的总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设立纪律检查 委员。

2、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要经常对党员进行遵守纪律的 教育,作出关于维护党纪的 决定 ;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进行 监督。

3、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要 检查和处理 党的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比较重要或复杂的案件,决定或取消 对这些案件中的党员的处分。

4、各级纪律检查委员要受理党员的 控告和申诉,保障党员的 权利。

5、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的方针。

6、按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要加强教育,健全制度,强化监督,深化改革,严肃纪律,坚持 自律和他律 相结合。

7、实施和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情况,应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 干部考核 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对其 任免奖惩 的重要依据。

8、党员领导干部违反《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者 纪律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其 法律责任。

9、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向组织如实报告个人的有关事项,自觉接受监督。

10、执政党的 党风 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 重大政治任务。

11、贯彻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要坚持 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 相结合,发挥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的 监督 作用。

12、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 企业规章制度,依法经营、开拓创新、廉洁从业、诚实守信,切实维护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 职工合法权益,努力实现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13、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不得违反决策原则和程序决定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 安排及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

14、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不得授意、指使、强令财务人员进行违反国家财经纪律、企业财务制度的活动。

15、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应当切实维护 国家 和 出资人利益。

16、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不得利用职权为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从事 营利性经营 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17、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应当加强作风建设,注重自身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树立良好的 公正形象。

18、国有企业的监事会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 廉洁从业情况 的监督。

19、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向党组织如实报告个人 重大事项,自觉接受监督。

20、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的原则。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应当遵守和维护 党的纪律。对于违反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必须 严肃处理。

21、坚持党员在党纪面前 人人平等 的原则。党内不允许有任何不受纪律约束 的党组织和党员。

22、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以 增加价值 为目标,以规范经济行为核心,以 资金流向和业务流程 为路径,以 监督和评价 经营活动、经营成果、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系统的完善为重点,推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系统的完善,促进公司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和战略目标管理的实现。

23、项目监督检查工作坚持 独立、客观、公正 的原则。

24、根据被审计对象任职情况的不同,经济责任审计分为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任期(中)经济责任审计和 专项 经济责任审计。

25、财务基础审计是指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的 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效益性及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性、会计制度的 健全性 和 有效性 等进行审计。

26、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坚持公司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 群众 的支持和参与。

27、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行政效能监察职能作用,积极开展执法监察、廉政监察、效能监察。

28、以监督的时间性划分,效能监察可分 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三类。

29、《 中央企业效能监察暂行办法 》是指导国有企业开展效能监察的依据。

30、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由 纪检监察部门 牵头组织实施,计划、采购、科研、生产、财务、审计、法律、验收、检验、库房管理和 合同管理 等相关业务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密切配合。

二、选择题(30题)

31、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基层纪律委员会在(C)领导下进行工作。

A、同级党的委员会 B、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 C、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双重

32、党员领导干部不准索取、接受或者以借为名占用(B)以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财物。

A、亲戚朋友 B、管理和服务对象 C、身边工作人员和下属单位负责人

33、党员领导干部不准接受可能影响(A)的礼品、宴请以及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

A、公正执行公务 B、正确行使权利 C、严肃执纪执法

34、党员领导干部不准以(C)委托理财等形式谋取不正当利益。A、投资入股 B、兼职取酬 C、交易

35、党员领导干部不准违反规定在(C)、社会团体等单位中兼职或者兼职取酬,以及从事有偿中介活动。

A、民营企业 B、外资企业 C、经济实体

36、党员领导干部不准用公款报销或者支付(B)的费用。A、党群活动 B、应由个人负担 C、对外接待

37、党员领导干部不准(C)建设工程项目承发包、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介服务等市场经济活动。

A、干忧 B、插手 C、干预和插手

38、党员领导干部不准搞(B)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A、不切实际 B、劳民伤财 C、群众反对

39、党员干部不准从事(C)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活动。

A、违背 B、不符合 C、有悖

40、党员领导干部不准不按规定程序推荐、(B)、酝酿、讨论决定任免干部。

A、报告 B、考察 C、考核

41、党员领导干部不准(A)配备、购买、更换、装饰或者使用小汽车。

A、违反规定 B、擅自 C、超标准

42、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受到警示谈话、调离岗位、降职、免职处理的,应当(C)扣发当年的绩效薪金、奖金。

A、减发 B、全部 C、减发或者全部

43、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反规定,构成犯罪被判处刑罚的,(C)不得担任国有企业的领导职务。

A、三年 B、五年 C、终身

44、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反廉洁从业规定,受到降职处理的,(B)不得担任与其原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原任职务的职务。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45、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应当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B),保证决策科学、民主。

A、法律法规 B、议事规则 C、党的规定

46、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C)

A、党的各级领导机关 B、党的各级领导干部 C、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党的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

47、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B)。

A、纪律要求 B、行为规则 C、基本原则

48、凡是违反党纪的行为,都必须受到(A)。

A、追究 B、查办 C、处理

49、党员受到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A)内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A、一年 B、二年 C、三年

50、党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B)不得重新入党。

A、三年 B、五年 C、终身

51、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有(ABCD)。

A、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 B、观察、询问和函询 C、重新计算和重新执行 D、分析程序

52、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必须与(A)相关。

A、审计目标 B、审计程序 C、取证方法 D、选取样本

53、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人员应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运用职业判断,评价审计证据的(CD)。

A、真实性 B、客观性 C、充分性 D、适当性

54、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AB)是两个关键环节。

A、风险评估 B、风险应对 C、风险检查 D、风险控制

55、审计中,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关系是(B)。

A、同向关系 B、反向关系 C、互斥关系 D、不相关关系

56、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坚持(C)相结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A、党委与行政分工负责 B、党委与纪委分工负责 C、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

57、反腐倡廉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公司(B)。

A、党员领导干部 B、各级领导人员 C、党政“一把手”

58、效能监察工作的一般程序是(AB)

A、选题立项 审批 实施 B、信息反馈 督促整改 结项 C、选题立项 实施 督促整改

59、开展效能监察检查可采取(ABCD)等方式进行。

A、召开座谈会 B、个别访谈 C、查阅资料 D、查询 60、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B)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必须进行招标。

A、100 B、200 C、300

三、判断题(30题)

61.党员领导干部不准用公款包租,占用客房供个人使用。(×)62.党员领导干部不准以不正当手段获取荣誉、职称、学历学位等利益。(√)

63.党员领导干部不准违反规定用公款购买商业保险、缴纳住房公积金、滥发津贴、补贴、奖金等。(√)

64.党员领导干部可以适当利用知悉或者掌握的内幕信息谋取利益。65.经研究,党员领导干部可以用少量公款旅游。(×)66.党员领导干部不准在干部考察工作中隐瞒或者歪曲事实真相。

(√)

67.党员领导干部不准大办婚丧喜庆事宜,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借机敛财。(√)

68.党员领导干部在公务活动中,允许适当提供或者接受超过规定的接待、差旅等相关费用。(×)

69.党员领导干部可以插手和干预经济纠纷。(×)70.党员领导干部离职或者退休后二年内,不准接受原任职务管辖的地区和业务范围内的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中介机构的聘用,或者个71.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及时退还或者上交的,不是违纪。(√)72.违纪后,因自身或者与违纪有关联的人、事被查处,为掩饰违纪而退还或者上交的,不影响认定违纪。(√)

73.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反廉洁从业规定,受到免职处理的,两年内不得担任国有企业领导职务。(√)

74.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反国家法律,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被免职的,五年内不得担任国有企业领导职务。(√)

75.党内监督要与党外监督相结合。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76.留党察看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三年。(×)77.对党员的纪律处分有四类:①警告;②严重警告;③留党察看;④开除党籍。(×)

78.因过失犯罪,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上(不含三年)有期徒刑的,应当受到严重警告的处分。(×)

(×)

人从事与原任职务管辖业务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应当自觉接受并正确对待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79.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占用公物进行营利活动或者非法活动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80.在经济往来中违反有关规定给予给予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81.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审计人员应当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做到勤勉尽责,并对审计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

82.电子资金转账记录不属于审计证据。(×)83.要正确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就需要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获取足够的了解。(√)

84.审计报告不包括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85.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成同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也越高,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也越低。(×)

86.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对公司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是公司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

87.廉洁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腐倡廉工作在文化层面的延伸。(√)

88.开展效能监察主要有监督作用,保证作用、预防作用、调节作用和反馈作用等几个方面的作用。(√)

89.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位合同估算价在30万元以上的必须进行招标。(√)

90.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工作分为前期准备、组织实施、总结工作三个阶段。(×)

四、简答题(6题)

91.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

92.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规范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主要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

① 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 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处分。(×)② 禁止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

③ 禁止违反公共财物管理和使用的规定,假公济私,化公为私; ④ 禁止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

⑤ 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 ⑥ 禁止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 ⑦ 禁止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谋取私利; ⑧ 禁止脱离实际,弄虚作假,损害群众利益和党群干群关系。93.为什么要制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 答:《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是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行为的基础性法规,对于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维护国家和出资人利益,促进国有企业科学发展,保障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94.《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颁布与实施有何重要意义? 答:《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严肃党的纪律、纯洁党的组织,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教育党员遵纪守法,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95.公司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扎实推进公司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公司实现科学发展发挥监督保证作用。

96.行政效能监察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答:①依法行政与提高行政效能相统一的原则; ②注重预防和治本的原则;

③提高行政管理效益与注重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④行政效能监察与效能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五、论述题(4题)

97.浅谈教育与惩处的辩证关系?

98.“小金库”是滋生腐败的土壤,应当如何治理?

99.你是怎样看待开展效能监察与提升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的? 100.实行纪检监察、审计、监事会“三位一体”大监督体系由何积极意义?

(97—100题答案略。)

答案

填空题:1委员,2教育、决定、监督,3检查和处理、决定或取消,4控告和申诉、权利,5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6自律和他律,7干部考核、任免奖惩,8纪律处分、法律责任,9自觉接受监督,10党风、重大政治任务,11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监督,12企业规章制度、廉洁从业、职工合法权益,13重大决策、重大项目,14违反国家财经纪律,15国家、出资人,16营利性经营,17注重自身修养、公正形象,18廉洁从业情况,19重大事项,20从严治党、党的纪律、严肃处理,21人人平等、不受纪律约束,22增加价值、规范经济行为、资金流向和业务流程、监督和评价,23独立、客观、公正,24离任、任期(中)、专项,25真实性、准确性、健全性、有效性,26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群众,27廉政监察、效能监察,28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29中央企业效能监察暂行办法,30纪检监察部门、合同管理。选择题:31C、32B、33A、34C、35C、36B、37C、38B、39C、40B、41A、42C、43C、44B、45B、46C、47B、48A、49A、50B、51ABCD、52A、53CD、54AB、55B、56C、57B、58AB、59ABCD、60B 判断题: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

简答题答案:

91题答案。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

92题答案。主要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

① 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 ② 禁止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

③ 禁止违反公共财物管理和使用的规定,假公济私,化公为私; ④ 禁止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

⑤ 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 ⑥ 禁止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 ⑦ 禁止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谋取私利; ⑧ 禁止脱离实际,弄虚作假,损害群众利益和党群干群关系。93题答案。《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是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行为的基础性法规,对于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维护国家和出资人利益,促进国有企业科学发展,保障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94题答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严肃党的纪律、纯洁党的组织,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教育党员遵纪守法,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95题答案。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扎实推进公司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公司实现科学发展发挥监督保证作用。

96题答案。

① 依法行政与提高行政效能相统一的原则; ② 注重预防和治本的原则;

③ 提高行政管理效益与注重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④ 行政效能监察与效能建设相结合的原则。97—100题答案略。

下载审计知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审计知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审计知识类一

    湘潭市首届会计知识大赛知识条目 (审计知识类一) 1、审计是在受托管理、受托经营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 2、2005年全国审计定义研讨会提出的简......

    基建工程审计知识大纲

    基建工程审计知识大纲 造价一段 基建工程审计知识大纲工程审计基础 基建工程决(结)算审计的基本含义 基建工程决(结)算审计,是指审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施工(或建设)单位基建决(结)算......

    内部审计知识(精选试题)

    内部审计准则知识试题 1.2013 年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开始施行的时间是:(C) A.2013 年9 月1 日B.2013 年12 月1 日 C.2014 年1 月1 日D.2014 年5 月1 日 2.《内部审计基本准......

    审计知识竞赛题库

    1.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初期,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应当多长时间进行一次全面性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 答:(每3-6个月 ) 2.请解释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 答:是一......

    IT审计知识总结(最终五篇)

    IT审计知识总结 IT审计的出处源自60年代IBM出版的《Audit encounters 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等有关在EDI环境下进行审核和组织的论述。不久后有关该方面的研究结果不......

    2014温州审计知识竞赛试题

    2014温州审计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什么时间规定设立国家审计机关?( ) A.1978年3月5日 B.1982年12月4日 C.1988年4月12日 D.1993年3......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考试大纲★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学基础 一、概论 【初级资格考试要求】 (一)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1、掌握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公共物品、外部性、不完全竞争和......

    审计条例知识竞赛题(5篇)

    湖北省工会干部《中国工会审计条例》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选题(共30分,每题 2分) 1、制定《中国工会审计条例》,是为了加强工会审计工作,规范工会审计行为,提高工会经费使用效率,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