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理财规划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理财规划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中级)
论文题目:公司理财中的行为金融分析
姓名:邓复亮
身份证号:***0
52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湖北武汉
所在单位:武汉世纪鼎丰房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摘要」现代财务理论吸收心理学、行为科学、决策科学等相关成果,注重对财务主体决策过程的探索,逐步发展成了一门新的学科———行为财务学。行为财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给转轨过程中的我国公司理财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引,我国公司的理财活动也为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公司理财实践中最典型的“异象”,借助已有的行为金融理论和心理实验发现,解释公司行为的“非理性”必然,寻找公司理财决策行为的合理性基点———制度基础和市场依据。
「关键词」行为财务学;公司理财;行为偏好
绪论:
近年来央行为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连续8次降低利率,存贷利差水平也在同步缩小,这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依赖传统存贷款业务作为收益来源的路子越来越窄。一方面,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发展迅速,许多大型企业集团纷纷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逐步降低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另一方面,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经营范围与地域限制将逐步取消,外资银行将与国内银行展开全面业务竞争,我国商业银行深刻感受到所面临的困境和竞争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进行业务创新,大力发展资产、负债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对客户的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目前亟待拓展的新兴业务之一。公司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运用和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优势,针对不同的企业客户的条件和需求,站在市场和客户的角度,对客户的资金运动及其产生的货币关系进行设计、组合、包装和优化,提出具体的方案、建议和意见,供客户选择使用并收取一定手续费的服务。它融合了银行、公司、财务、市场和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是对公司客户除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资金结算服务的延伸,是一种高技术含量的银行服务
一、行为理财学研究的意义和要点
在实际财务决策中,人们常常发现财务决策者的种种行为“异象:公司的管理决策者往往在他们负有责任的失败项目上投入比成功项目更多的钱(L.May,1988);大多数公司决策是在群体环境下作出的,群体行为经常扩大个体错误(E.Russo,和P.Schoemaker,1989);过度自信的财务主管可能会选择一个负债比率过高而导致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资本结构;过度悲观的决策者,则会选择一个过于保守的资本结构而丧失可能的发展机会;利润操纵,包括粉饰报表、选择披露和盈利的短期偏好等都是公司理财实践中常见的行为表现。根据现代财务理论模拟出的公司价值行为总是与现实财务实践发生偏差,人们究其所以,发现在理财决策过程中把人抽象掉了。这里引用著名行为金融学家RichardThaler的一段话:“在金融学术研究和午夜新闻的报导中存在着有趣的对比。只要金融市场出现在新闻中,那么新闻报导中就充斥着人们进行各种疯狂活动的画面:……。与此相反,当我们阅读标准的金融教科书时,比如说Brealey和Myers著名的《公司财务原理》,我们就会留下这样的印象:金融市场几乎没有人类活动存在。如果公司部门和金融部门被机器人取代,那么我们在金融教科书中看到的几乎不会有什么变化”。
行为理财学研究就是要把现实中有差异的人拉回到现代财务理论的研究框架中,行为财务已成为我们研究公司财务理论和实践的一个新范式。行为理财的研究重点集中到以下几个
方面:(1)公司价值估计。行为财务理论认为,部分投资者因非理性或非标准偏好的驱使会做出非理性的行为,而且具有标准偏好的理性投资者无法全部抵消非理性投资者的资产需求。基于此,HershShefrin和MeirStatman(1994)提出了行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BCAPT),对传统的CAPM进行调整。(2)公司融资决策与资本结构的决定。根据MM理论及其修正模型确定的公司最优资本结构是在抽象掉公司行业特点和公司市场地位等诸多因素基础上确立的,现实的财务决策结果就必然与理论测算结果存在偏差。公司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已被纳入行为金融研究的框架之中。通过分析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表现,决策融资方式,选择公司股票发行时机;通过研究财务决策中的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模式,构建公司融资决策的理论模型成为行为金融学致力解决的问题。(3)投融资者个体行为研究。行为金融学从心理学和行为认知学角度对投资者产生理性偏差的原因作了研究。行为金融学借助这些行为研究成果对证券市场中出现的种种“异像”进行系统性的解释。(4)公司理财中的投资策略。利用行为金融理论中所揭示的非“理性”心理因素系统性地战胜市场,实现对资产的有效管理。在中国进行行为理财研究具有独特的土壤和现实意义。第一,财务学是一门研究财务主体选择的科学。社会经济、文化和个性的差异已被证实是影响财务主体决策的因素,在财务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对决策者行为的本土化研究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在我国转轨经济形态下,政府的影响力渗透到经济的各个层面;政府决策渗透下的企业理财决策、个人行为选择必然遵循独特的行为轨迹。中国当代行为财务必须注重从政府行为、资本市场条件和投资者心理特征等方面来分析财务问题,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财务主体的实际行为。第二,中国的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具有广泛的、典型的“非理性”表现。这一低效率市场可以为行为财务的理论研究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相对于成熟市场,在中国的新兴市场出现的“异像”及其表现有它的独特性,基于新兴市场的行为财务研究必将丰富和促进行为金融的发展。第三,在中国进行行为财务理论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内在驱动力。行为财务的实践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针对决策者非完全理性和非完全市场的投资操作策略。研究行为理财策略对中国广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中广大投资者无疑具有重大价值。
二、对我国典型理财行为决策偏差的分析
(一)股利相关和公司股利政策中的股票股利偏好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分红主要采用的是派现和送股这两种形式。这两种方式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是不同的:派现使公司的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股东手中的现金增加;送股使流通在外的股份数增加,每股账面价值和每股收益同比例下降,同时公司账面上的未分配利润减少,股本增加。根据经典金融理论,投资者对红利和资本利得无偏好差异。在不考虑税收与交易费用的情况下,公司保留盈余增加,意味着公司有较大的扩张潜力,公司股价上升,投资者随时可以通过卖出股票自制“红利”。
事实上,投资者偏爱现金红利。行为金融学的分析认为,在行为人进行决策的时候,是无意识地把一项决策放入不同的心理账户分别管理:一部分是风险低的投资,用来规避贫穷;另一部分是风险较高的投资,用来一朝致富。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往往一次只考虑一个心理账户,实施“分离决策”。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对不同行为选择下的行为结果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这就是遗憾理论(也称后悔理论)。后悔总是和责任相连的,而责任来源于选择。买卖股票是一种重大的抉择,自然可能导致重大的遗憾。而等待分红是一种不必选择的选择,自然遗憾较少。投资者偏爱现金红利由行为金融理论给予了很好的解释。与此同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股利政策有信号揭示的作用。现金红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企业即期和未来经营状况的指示器。盈利能力是公司选择现金股利的前提,投资者的“理性”告诉他们,现金红利是真正的现金流出,没有一定盈利能力和足够现金的公司是不可能发放的。其他的分红方式不需要企业资金的流出,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更改会计政策等手段,在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虚增企业利润,然后通过账面上的处理,向股东“分红”,所以其他分红方式所能反映的信息不如现金红利那么可靠。有研究人员对沪市上市公司1998、1999年度以及2000年度中期的分配政策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1998年采取派现分配政策的公司在当年及此后几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增长率都显著高于不派现的公司(傅继波等,2002)。米勒认为与其说投资者重视分红,莫如说投资者更为关注分红政策信息里所包含的内涵和信号。清楚内情的公司经理人制订的分红政策反映了他们对公司未来的预期和信心;对不知内情的股东来说,披露的分红方案则是一种可以解读的信号。
我国的上市公司在确定股息政策时,更加偏爱红股派送。为什么选择送红股呢?有以下几种可能:首先,送红股固然不会增加股票的内在价值,但是对股东来说将收益作为本金留存公司是一种再投资行为。只要公司经营长线看好,股票红利就很诱人。其次,从市场评价来看,送股题材相当吸引人。大剂量送股后每股收益被稀释,为了填补每股盈利的缺口,给公司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信息理论,大剂量送股给市场这样一个信号:公司对盈利增长有信心。再次,公司红股决策最直接的动因还是为了更多地圈钱。比如承销商会建议某些小盘股,先送红股将盘子做大,然后配股,这样配股价不致太高,还可以多圈钱。最后,送股还有避税、没有交易成本等优点。
(二)融资决策中的权益融资偏好
现代财务理论主张,相同资产类型、经营风险和税负的公司应有大致相同的最优资本结构。20世纪60年代,许多学者从公司融资行为的实际考察发现,企业一般遵从先内后外,先股后债的融资顺序。但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经理人占有更多的关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信息,当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十分看好时,公司发行普通股后市场股价上涨,新股东坐享其成,老股东被挖走一大块既得利益。当公司举债融资时,老股东独享企业价值增值的全部利益。所以当公司发展前景看好时,公司管理层将倾向于更多的负债而尽量避免发行新股;当公司经营境况和前景不好时,企业更倾向于股权融资,使新老股东分摊可能的损失。投资者在获知公司将发行新股时,会把这个信息看成是坏消息而抛售股票,引起股价下跌,公司融资成本增大。
我国企业具有极端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融资行为选择有较强的制度性依据和市场发展阶段的必然。第一,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发展失衡,相对于债券融资,股票融资有较少的制度约束。有资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内源融资比例非常低,那些“未分配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几乎完全依赖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股权融资所占比重平均超过了
50%.2000年企业债券发行额只相当于A股筹资额的8.48%.债权市场的流动性差,截至2001年8月,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家数已达1151家,流通股份为1273.36亿股,而在交易
所债券市场上挂牌交易的企业债券仅有12个,发债主体6家,日成交金额平均不足5000万元(国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课题组,2002)。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结构失衡,直接加大了企业融资的成本和难度。因无法进行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就成为大多数企业直接融资的“独木桥”。事实上,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上市公司,都把上市作为一种筹集低成本资金的来源来使用,这是我国长期以来外延数量型经济和国有企业“赖账机制”所带来的必然的公司融资选择。所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权制度的体制深化是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必然选择。第二,制度设计缺陷。我国上市公司中三分之二非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股东拥有决定权、表决权、资金支配权,但国有股不能流通,其价值一般以净资产多少来衡量。一般地,增发价高于净资产价,增发新股后将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处于控股地位的非流通股大股东是最大的受益者。增发后,非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股东的股权迅速增值,可支配资金数额大增,二级市场的价格波动对非流通股东的利益也不产生影响。这样的制度机制激励上市公司追求股本扩张,而忽视扩容资金的收益率。第三,管理制度缺陷。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问题是人们长期关注的问题,在留存利润较少的情况下,企业竞相争取配股资格。由于会计制度本身的缺陷,使得上市公司有可能为了获得配股资格而粉饰利润。更有甚者,一些上市公司通过编造虚假财务指标、作假账、编制假报表来蒙骗股东和监管机构。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还不完善,广大中小股东无法了解公司经营的真实状况,也就不可能对配股资金的使用效率做出合理的判断。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协调发展是企业多渠道、低成本筹集资金的市场基础,也是平衡债权约束和股权约束、形成有效企业治理结构的必要条件。
(三)上市公司的报表管理
赵宇龙(1998)、陈晓等(1999)对上市公司所作的研究发现,盈余数字具有很强的信息含量。赵宇龙和王志台(2000)研究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具有“锁定效应”。这说明投资者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但是,投资者并不能“看透”财务报表。在实际工作中,投资者通常根据公司财务报表所提供的利润对股票进行心理定价,根据其盈余水平和未来变动趋势判断当前及未来企业的经济价值并据以做出投资判断;债权人根据企业的获利能力和资产规模确定对企业的信用规模,判断信贷资金的风险程度;政府部门则根据企业的利润产生情况制定不同的财税政策,扶植企业发展。
既然会计盈利可以成为衡量企业价值的计量指数,并对公司股价形成产生影响,那么公司管理当局选择盈利管理或称“披露管理”就会成为必然的选择。公司的盈利管理并不增加企业的实际盈利,但会改变企业实际盈利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会计估值的变动、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交易事项发生的时点控制等都是典型的盈利管理手段。
综上所述,中国现阶段资本市场为行为金融素材的采集和研究提供了机会,将丰富行为金融的理论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在融资方式选择、股息政策确定和信息披露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有悖于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行为模式,根源于与转轨经济密切关联的制度设计缺陷、市场初级阶段的管理约束和弱势有效市场的管理者行为选择“规律”所决定。在现代理财理论基础上考察公司理财中管理者的行为倾向和选择,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把握认识现实市场,根本地,价值回归应该成为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主线;对于政府管理当局,把握上市公司决策行为,有针对性地调整体制偏差、完善法规、实现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美]罗斯·L·瓦茨,杰罗尔德·L,齐默尔蔓。实证会计理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2]赵宇龙。会计盈余与股价行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3]沈艺峰。会计信息披露与我国股票市场半强式有效性的实证检验[J].会计研究,1996,(1)。
[4]《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操作实务》课题研究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操作实务[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
第二篇:理财规划师论文
关于某某某人力资源管理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如下;
现代财务理论吸收心理学、行为科学、决策科学等相关成果,注重对财务主体决策过程的探索,逐步发展成了一门新的学科———行为财务学。行为财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给转轨过程中的我国公司理财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引,我国公司的理财活动也为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公司理财实践中最典型的“异象”,借助已有的行为金融理论和心理实验发现,解释公司行为的“非理性”必然,寻找公司理财决策行为的合理性基点———制度基础和市场依据。
「关键词」行为财务学;公司理财;行为偏好 绪论:
近年来央行为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连续8次降低利率,存贷利差水平也在同步缩小,这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依赖传统存贷款业务作为收益来源的路子越来越窄。一方面,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发展迅速,许多大型企业集团纷纷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逐步降低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另一方面,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经营范围与地域限制将逐步取消,外资银行将与国内银行展开全面业务竞争,我国商业银行深刻感受到所面临的困境和竞争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进行业务创新,大力发展资产、负债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对客户的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目前亟待拓展的新兴业务之一。公司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运用和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优势,针对不同的企业客户的条件和需求,站在市场和客户的角度,对客户的资金运动及其产生的货币关系进行设计、组合、包装和优化,提出具体的方案、建议和意见,供客户选择使用并收取一定手续费的服务。它融合了银行、公司、财务、市场和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是对公司客户除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资金结算服务的延伸,是一种高技术含量的银行服务
一、行为理财学研究的意义和要点
在实际财务决策中,人们常常发现财务决策者的种种行为“异象:公司的管理决策者往往在他们负有责任的失败项目上投入比成功项目更多的钱(L.May,1988);大多数公司决策是在群体环境下作出的,群体行为经常扩大个体错误(E.Russo,和P.Schoemaker,1989);过度自信的财务主管可能会选择一个负债比率过高而导致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资本结构;过度悲观的决策者,则会选择一个过于保守的资本结构而丧失可能的发展机会;利润操纵,包括粉饰报表、选择披露和盈利的短期偏好等都是公司理财实践中常见的行为表现。
根据现代财务理论模拟出的公司价值行为总是与现实财务实践发生偏差,人们究其所以,发现在理财决策过程中把人抽象掉了。这里引用著名行为金融学家RichardThaler的一段话:“在金融学术研究和午夜新闻的报导中存在着有趣的对比。只要金融市场出现在新闻中,那么新闻报导中就充斥着人们进行各种疯狂活动的画面:……。与此相反,当我们阅读标准的金融教科书时,比如说Brealey和Myers著名的《公司财务原理》,我们就会留下这样的印象:金融市场几乎没有人类活动存在。如果公司部门和金融部门被机器人取代,那么我们在金融教科书中看到的几乎不会有什么变化”。
行为理财学研究就是要把现实中有差异的人拉回到现代财务理论的研究框架中,行为财务已成为我们研究公司财务理论和实践的一个新范式。行为理财的研究重点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1)公司价值估计。行为财务理论认为,部分投资者因非理性或非标准偏好的驱使会做出非理性的行为,而且具有标准偏好的理性投资者无法全部抵消非理性投资者的资产需求。基于此,HershShefrin和MeirStatman(1994)提出了行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BCAPT),对传统的CAPM进行调整。(2)公司融资决策与资本结构的决定。根据MM理论及其修正模型确定的公司最优资本结构是在抽象掉公司行业特点和公司市场地位等诸多因素基础上确立的,现实的财务决策结果就必然与理论测算结果存在偏差。公司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已被纳入行为金融研究的框架之中。通过分析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表现,决策融资方式,选择公司股票发行时机;通过研究财务决策中的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模式,构建公司融资决策的理论模型成为行为金融学致力解决的问题。(3)投融资者个体行为研究。行为金融学从心理学和行为认知学角度对投资者产生理性偏差的原因作了研究。行为金融学借助这些行为研究成果对证券市场中出现的种种“异像”进行系统性的解释。(4)公司理财中的投资策略。利用行为金融理论中所揭示的非“理性”心理因素系统性地战胜市场,实现对资产的有效管理。在中国进行行为理财研究具有独特的土壤和现实意义。第一,财务学是一门研究财务主体选择的科学。社会经济、文化和个性的差异已被证实是影响财务主体决策的因素,在财务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对决策者行为的本土化研究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在我国转轨经济形态下,政府的影响力渗透到经济的各个层面;政府决策渗透下的企业理财决策、个人行为选择必然遵循独特的行为轨迹。中国当代行为财务必须注重从政府行为、资本市场条件和投资者心理特征等方面来分析财务问题,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财务主体的实际行为。第二,中国的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具有广泛的、典型的“非理性”表现。这一低效率市场可以为行为财务的理论研究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相对于成熟市场,在中国的新兴市场出现的“异像”及其表现有它的独特性,基于新兴市场的行为财务研究必将丰富和促进行为金融的发展。第三,在中国进行行为财务理论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内在驱动力。行为财务的实践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针对决策者非完全理性和非完全市场的投资操作策略。研究行为理财策略对中国广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中广大投资者无疑具有重大价值。
(一)股利相关和公司股利政策中的股票股利偏好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分红主要采用的是派现和送股这两种形式。这两种方式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是不同的:派现使公司的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股东手中的现金增加;送股使流通在外的股份数增加,每股账面价值和每股收益同比例下降,同时公司账面上的未分配
利润减少,股本增加。根据经典金融理论,投资者对红利和资本利得无偏好差异。在不考虑税收与交易费用的情况下,公司保留盈余增加,意味着公司有较大的扩张潜力,公司股价上升,投资者随时可以通过卖出股票自制“红利”。
事实上,投资者偏爱现金红利。行为金融学的分析认为,在行为人进行决策的时候,是无意识地把一项决策放入不同的心理账户分别管理:一部分是风险低的投资,用来规避贫穷;另一部分是风险较高的投资,用来一朝致富。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往往一次只考虑一个心理账户,实施“分离决策”。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对不同行为选择下的行为结果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这就是遗憾理论(也称后悔理论)。后悔总是和责任相连的,而责任来源于选择。买卖股票是一种重大的抉择,自然可能导致重大的遗憾。而等待分红是一种不必选择的选择,自然遗憾较少。投资者偏爱现金红利由行为金融理论给予了很好的解释。与此同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股利政策有信号揭示的作用。现金红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企业即期和未来经营状况的指示器。盈利能力是公司选择现金股利的前提,投资者的“理性”告诉他们,现金红利是真正的现金流出,没有一定盈利能力和足够现金的公司是不可能发放的。其他的分红方式不需要企业资金的流出,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更改会计政策等手段,在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虚增企业利润,然后通过账面上的处理,向股东“分红”,所以其他分红方式所能反映的信息不如现金红利那么可靠。有研究人员对沪市上市公司1998、1999以及2000中期的分配政策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1998年采取派现分配政策的公司在当年及此后几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增长率都显著高于不派现的公司(傅继波等,2002)。米勒认为与其说投资者重视分红,莫如说投资者更为关注分红政策信息里所包含的内涵和信号。清楚内情的公司经理人制订的分红政策反映了他们对公司未来的预期和信心;对不知内情的股东来说,披露的分红方案则是一种可以解读的信号。
我国的上市公司在确定股息政策时,更加偏爱红股派送。为什么选择送红股呢?有以下几种可能:首先,送红股固然不会增加股票的内在价值,但是对股东来说将收益作为本金留存公司是一种再投资行为。只要公司经营长线看好,股票红利就很诱人。其次,从市场评价来看,送股题材相当吸引人。大剂量送股后每股收益被稀释,为了填补每股盈利的缺口,给公司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信息理论,大剂量送股给市场这样一个信号:公司对盈利增长有信心。再次,公司红股决策最直接的动因还是为了更多地圈钱。比如承销商会建议某些小盘股,先送红股将盘子做大,然后配股,这样配股价不致太高,还可以多圈钱。最后,送股还有避税、没有交易成本等优点。
(二)融资决策中的权益融资偏好
现代财务理论主张,相同资产类型、经营风险和税负的公司应有大致相同的最优资本结构。20世纪60年代,许多学者从公司融资行为的实际考察发现,企业一般遵从先内后外,先股后债的融资顺序。但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经理人占有更多的关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信息,当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十分看好时,公司发行普通股后市场股价上涨,新股东坐享其成,老股东被挖走一大块既得利益。当公司举债融资时,老股东独享企业价值增值的全部利益。所以当公司发展前景看好时,公司管理层将倾向于更多的负债而尽量避免发行新股;
当公司经营境况和前景不好时,企业更倾向于股权融资,使新老股东分摊可能的损失。投资者在获知公司将发行新股时,会把这个信息看成是坏消息而抛售股票,引起股价下跌,公司融资成本增大。
我国企业具有极端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融资行为选择有较强的制度性依据和市场发展阶段的必然。第一,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发展失衡,相对于债券融资,股票融资有较少的制度约束。有资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内源融资比例非常低,那些“未分配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几乎完全依赖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股权融资所占比重平均超过了50%.2000年企业债券发行额只相当于A股筹资额的8.48%.债权市场的流动性差,截至2001年8月,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家数已达1151家,流通股份为1273.36亿股,而在交易所债券市场上挂牌交易的企业债券仅有12个,发债主体6家,日成交金额平均不足5000万元(国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课题组,2002)。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结构失衡,直接加大了企业融资的成本和难度。因无法进行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就成为大多数企业直接融资的“独木桥”。事实上,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上市公司,都把上市作为一种筹集低成本资金的来源来使用,这是我国长期以来外延数量型经济和国有企业“赖账机制”所带来的必然的公司融资选择。所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权制度的体制深化是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必然选择。第二,制度设计缺陷。我国上市公司中三分之二非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股东拥有决定权、表决权、资金支配权,但国有股不能流通,其价值一般以净资产多少来衡量。一般地,增发价高于净资产价,增发新股后将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处于控股地位的非流通股大股东是最大的受益者。增发后,非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股东的股权迅速增值,可支配资金数额大增,二级市场的价格波动对非流通股东的利益也不产生影响。这样的制度机制激励上市公司追求股本扩张,而忽视扩容资金的收益率。第三,管理制度缺陷。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问题是人们长期关注的问题,在留存利润较少的情况下,企业竞相争取配股资格。由于会计制度本身的缺陷,使得上市公司有可能为了获得配股资格而粉饰利润。更有甚者,一些上市公司通过编造虚假财务指标、作假账、编制假报表来蒙骗股东和监管机构。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还不完善,广大中小股东无法了解公司经营的真实状况,也就不可能对配股资金的使用效率做出合理的判断。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协调发展是企业多渠道、低成本筹集资金的市场基础,也是平衡债权约束和股权约束、形成有效企业治理结构的必要条件。
(三)上市公司的报表管理
赵宇龙(1998)、陈晓等(1999)对上市公司所作的研究发现,盈余数字具有很强的信息含量。赵宇龙和王志台(2000)研究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具有“锁定效应”。这说明投资者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但是,投资者并不能“看透”财务报表。在实际工作中,投资者通常根据公司财务报表所提供的利润对股票进行心理定价,根据其盈余水平和未来变动趋势判断当前及未来企业的经济价值并据以做出投资判断;债权人根据企业的获利能力和资产规模确定对企业的信用规模,判断信贷资金的风险程度;政府部门则根据企业的利润产生情况制定不同的财税政策,扶植企业发展。
既然会计盈利可以成为衡量企业价值的计量指数,并对公司股价形成产生影响,那么公司管理当局选择盈利管理或称“披露管理”就会成为必然的选择。公司的盈利管理并不增加企
业的实际盈利,但会改变企业实际盈利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会计估值的变动、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交易事项发生的时点控制等都是典型的盈利管理手段。
综上所述,中国现阶段资本市场为行为金融素材的采集和研究提供了机会,将丰富行为金融的理论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在融资方式选择、股息政策确定和信息披露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有悖于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行为模式,根源于与转轨经济密切关联的制度设计缺陷、市场初级阶段的管理约束和弱势有效市场的管理者行为选择“规律”所决定。在现代理财理论基础上考察公司理财中管理者的行为倾向和选择,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把握认识现实市场,根本地,价值回归应该成为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主线;对于政府管理当局,把握上市公司决策行为,有针对性地调整体制偏差、完善法规、实现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美]罗斯·L·瓦茨,杰罗尔德·L,齐默尔蔓。实证会计理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2]赵宇龙。会计盈余与股价行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3]沈艺峰。会计信息披露与我国股票市场半强式有效性的实证检验[J].会计研究,1996,(1)。
[4]《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操作实务》课题研究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操作实务[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
第三篇:理财规划师资格证论文
理财规划师资格证论文
院
部:
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
工商管理
姓
名:
李阳
浅谈公司理财与个人理财规划
一、大学生个人理财
摘要:大学生的理财理念和理财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生活
状态和价值趋向。本研究以我们在校大学生为目标群体,数据,通过通过频数分析、相关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大学生的理财状况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储蓄是大学生理财的主要方式;大学生实际理财方式一定程度上受父母理财方式的影响;大学生对理财方式的偏好在性别、学科、家庭结构和家庭所在地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不同年级、性格和风险态度的大学生的实际理财方式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大学生;理财方式;大学生活;理财观念
市场经济时代,“财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理财”这一以前闻所未闻的新鲜事物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银行、网络中到处可见“理财”这一名词。相对“财富”而言,很多人认为理财就是生财、发财,是一种投资增值,只有那些腰缠万贯家底殷实既无远虑又无近忧的人才需要理财,在自己没有一定财富积累的时候还很难涉及理财。其实这是一种狭隘的理财观念,生财并不是理财的最终目的。理财的目的在于学会使用钱财,使个人与家庭的财务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品位。法国亚兰在《幸福语录》中曾提到:“会赚钱的人,即使身无分文,也还有自身这个财产”。我们正 是要学会掌握和把握自身的财产。从这种意义上说,理财应该伴随人的一生,每个人在开始获得收入和独立支出的时候就应该开始学习理财,从而使自己的收入更完美、支出更合理、回报更丰厚。
因此,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当代大学生,理财应是我们人生必修课之一。在我们的周围,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已经在尝试着理财。尽管方式各不相同,办法五花八门,回报有高有低,效果有好有坏,但对财富的渴望和追求则是永恒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也充分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财富观念和理财意识。
一、开源——方式多多
一般来说学生的投资都是以炒股为主,当前,校园股民可以算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投资有收益也有风险,所以只是一些家境较好的同学才能去过过瘾。在大学校园中的学生股民驻足股市并不是为了挣钱,主要是为了了解投资市场,为今后的个人理财积累一些经验,因此,其中既有学经济的、金融的,也有学法律的,甚至还有哲学专业的。这些学生股民的投资额高低不等,低的1000元至5000元,高的上万元,虽然真正赚到钱的人不多,但他们表示,炒股并非只为了赚钱,主要还是想了解投资市场,为今后的个人理财积累一些经验。有些投资较高的学生股民的资金来源大多是家里人从炒股资金中抽出来额外提供的,这些新股民在尝试的时候也有碰壁的时候。有人损失了投资总额的20%——30%,更有一些已赔了一半。笔者在和这些炒股的同学交谈时问及炒股损失对他们的影响,几位同学都认为更多的是积极方面的影响:一方面这是他们接触投资领域必交的学费,同 时也让他们知道了挣钱的不易。一位同学已将家里攒着准备给他买车的钱赔了三分之一,但他表示,将来一定要凭自己的本事再赚回来。损失并不是长久的和不变的,从某种角度而言,这种失败也成为通向成功的一种助力。同普通同学相比,学生股民们在个人理财方面已呈现走在前列的趋势。
投资的另外一条途径是合伙做小生意,主要顾客群也就是学生,这种投资基本上都是贩卖一些生活必需品,如化妆品、衣服鞋袜和体育健身用品等。
校园中日见风行的网络也成了学生投资的理想工具。有些学生在网上寻找商机同时又通过网络来宣传自己的“商品”。有人戏称网络为“新经济增长点”。
二、节流——合理消费
理财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花钱有度,合理消费。先请大家读读下面两则小故事:
一名大学生说:“每个月的钱就是那么稀里糊涂花的,花没了才知道这个月还没过完。至于下个月,要不厚着脸向家里要,要不就先借着。”——《金华晚报》
某高校的方同学说,本学期他带3500元的生活费。到了学校后,租房子一次性付了1400元。他和女友一起逛街,并给女友买了一套衣服,自己买了一双运动鞋,晚上吃了一顿西餐,一天就花了700多元钱。等于这天就花了他一个月的生活费。现在,离学期结束还有近两个月,口袋里没什么钱了。——《金华晚报》 上面两个例子是在校大学生缺乏理财意识、盲目消费的典型,他们也因此而常常感到苦恼。其实,如果能增强自己的理财意识,注意该花钱的时候花钱,不该花的时候不花,根据实际需要,把握消费的“度”,就不会出现上面所讲述的那种狼狈和尴尬了。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些“节流”的原则和技巧:
(一)掷地有声,钱要花在刀刃上
很多家庭条件优越的大学生早已不知“柴米”之不易,没有丝毫的节俭意识。家长的资助大多是他们 的主要经济来源,家里“源头”的充足让他们的支出更为任意。盲目高额消费,追求名牌,一味攀比是很不好的消费现象。实用加实惠是生活消费中的合理原则。任何所谓的潮流都不会长久地把持整个社会,盲目追求的潮流消费品往往只不过是昙花一现。作为学生,应该把钱花在必须花的地方,把钱花在刀刃上才是理智的选择。吃要营养均衡,穿要耐穿耐看,住要简单实用,行要省钱方便。
(二)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消费
有的学生会抱怨:不知道钱是怎么花光的,也不知道该如何控制支出。这个时候学会建立自己的“小
账本”是个很好的办法。尝试记账和预算可以很有效地帮助你安排自己的收入和支出,也可以避免糊涂消费。
(三)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生活中有很多小开支,这里几元,那里几块,看似不起眼,但积少成多就是一个大数目。要学会从小事做起,逐步养成节俭的习惯。勤俭 节约似乎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这个好的习惯会让我们终身受益。
(四)把握消费时机
需要添置必需衣物的时候要学会稍稍“超前”准备。在很多大商场换季衣服都会低折扣销售。所谓的新款在刚刚上市的时候往往标出高价,但是在季尾销售时的价格会是先前的几分之一。所以,避开商家的销售高价期,学会“按时”消费会给自己节约一笔不小的数目。
(五)合理利用银行卡
有些家庭生活优越的大学生经常是“寅吃卯粮”,刚刚开学没几天就花完了半学期的生活费。这个时候家长就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来“约束”一下学生了。合理利用银行卡,相对可以限制住盲目消费的学生。饮水思源,没有了“源”之头,学生们的消费就要自觉学会量力而行了。
目前通过银行卡有四种方法可以帮助大学生合理安排生活开支,对于没有独立生活的经验,自己可能管不住自己的学生,可以和家长商量采用下面的办法:
一是利用母子银行卡。具体做法就是,家长持主卡,子女持附卡,主卡和附卡共用一个账户,家长凭主卡存款,子女凭附卡取款或消费,家长既可以通过小金额多批次的存款来有意识地控制子女在校消费总额,也可以通过即时的账户发生额和余额查询来监控子女的日常开支。
二是利用银行与电信部门联合推出的账户信息即时通,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监控子女账户收支。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随时随地掌握子女 账户资金的变动情况,包括余额上限、余额下限、单笔发生额、借方累计发生额、贷方累计发生额以及交易时限等等,一旦出现非正常交易即可及时进行查询和处理。
三是通过网上银行实行约期转账。即客户可以提前一次性地预先设定转账的日期、金额、账户,届时银行会根据客户的约定自动办理转账手续。这样可以避免柜面频繁办理的麻烦。
四是通过设定专用商户进行消费制约。针对子女存在的不成熟消费心理,银行还可以根据家长的意见,有意识地锁定银行卡账户的部分金额,将这部分锁定的金额设计成不能取现、只能在部分与学习工作密切相关的场所如食堂、图书馆、计算机房、医院、校园超市等指定的专用商户消费,杜绝非理性的消费和盲目 攀比现象。目前有个别银行在医院、超市等专用商户刷卡消费方面已具有成熟技术,只要客户需要即可办理。
三、个人理财规划的目标
规划自己使用金钱的方法,管理自己的财富,以达到财务自由的状态。
四、个人理财的作用
学会理财,提高你一生中拥有、使用和保护个人财富资源的效率;提高你的财富控制里,这可以避免过度的债务,可能出现的破产;通过规划,有效沟通的理财决策,提升你的人际关系;通过预测未来,规划支出和实现个人理财目标,拥有完全的财务自由。
五、个人理财规划的步骤
步骤一,确定当前的财务状况;步骤二,确定理财的目标;步骤三,甄选理财方法;步骤四,评估理财方式;步骤五,制定并实施理财规划;步骤六,回顾和修正理财规划。
对我们大学生来讲理财知识并不是纸上空谈而是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各个地方。上了大学后我们手里的钱多了起来,怎么样更好的利用有限的钱成了我们最关注的问题。这时我们就要学会一件会贯穿我们一生的技能——家庭理财。
家庭理财就是管理自己的财富,进而提高财富的效能的经济活动。理财也就是对资本金和负债资产的科学合理的运作。通俗的来说,理财就是赚钱、省钱、花钱之道。理财就是打理钱财。
说起来理财是一件非常平凡的事情,但实际上却非常有学问。家庭理财是一门新兴的实用科学,它是以经济学为指导(追求极大化目标)、以会计学为基础(客观忠实记录)、以财务学为手段(计划与满足未来财务需求、维持资产负债平衡)的边缘科学。
家庭理财就是确定阶段性的生活与投资目标,审视自己的资产分配状况及承受能力,根据专家的建议或自己的学习,调整资产配置与投资结构,及时了解资产状况及相关信息,通过有效控制风险,实现家庭资产收益的最大化。
但对于大学生来讲,理财的核心就四个字:开源节流。
首先,你得办一张银行卡(无论哪个银行,最好是有银联标记的),定期存取款。
其次,你最好准备一个私人小帐簿,可以把每天的花销全部记录上去。再次,你得有一个每月消费计划,把自己每个月的生活费分成3份,一份用做伙食费一份用做课闲活动经费还有一份可以用做应急经费。如果你这三点都具备了,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了,记住如果本月有余额可以自动流入下个月的生活费,相应的你就可以多存一点钱转入下下个月,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话,你毕业是会发现自己多了一笔小小的创业资金。
很多人都说,大学时代是获得人生的“第一桶金”的时候,也是独立生活、独立理财的起步阶段。大学生仍然是社会上的高知识群体,在拥有“知识财富”的同时,也要有市场意识,在实际生活中逐渐学会“理财”,学会把知识变成财富和管理财富的技能。大学阶段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如果能在这段时间里养成一些好的理财习惯,掌握一些必备的理财常识,是可以终身受益的。参考文献:
[1]周雨风.当代大学生个人理财教育与消费道德引导[J].商场现代化,2007,(1):190-191.[2]吴利明.对当代大学生加强理财教育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2):80-81.[3]曹素芳,彭兴富.加强大学生理财观教育,构建和谐校园[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3):207-209.[4]吴运兰,曹文超.浅谈大学生的理财之道[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5):62-63.[5]孙凌霞,马国振.对中国高校理财教育的反思[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7):9-11.[6]孙凌霞,宫永建.天津高校学生理财观念与理财行为调查报告[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67-169.[7]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二、现代公司理财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了WTO以后,现代公司的理财观念和方法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受发达国家理财观念的影响巨大,手段创新层出不穷。我国公司应在我国特殊的经济和法律环境下,认清自己在公司理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先进经验,不断创新自己的理财观念和手段,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关键词:现代公司;公司理财;创新
一、现代公司理财理论简述(一)现代公司理财观念产生的背景
西方公司理财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是为了适应股份公司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作为一项独立的管理职能,从企业管理中分离出来的。最早较为系统的研究公司理财问题的著作是美国人格林(Thomas L.Greene)于1897年出版的《公司理财》(Corporation Finance)以及1920年斯通(Arthor Stone)出版的《公司财务策略》(Financial Policy 0fCorporation)。现代公司理财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以 著名财务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莫迪利亚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的MM定理为标志。这一时期著名的公司理财理论还有威斯顿(Weston)模型、科普兰德(Copeland)的公司价值评估理论、马科维茨(Markowits)的资本组合理论、夏普(Sharpe)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等。这些公司理财理论的产生促进了财务管理的发展。也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理财观念,使公司理财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现代公司的理财观念和方法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受国外发达国家理财观念的影响,公司的财务管理逐步升级,由传统的营运资金管理逐步走向资本的运营,以证券市场为主体的资本市场把人们的理财观念引入一个新的境界,股票泡沫的神奇作用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巨大风险使人们增强了对理财观念的重视,以内部控制和风险导向为主体的公司理财逐步形成一种新的理财理念。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现代公司的理财观念转变类型以及由此产生的观念及管理手段的创新,对增强公司的获利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公司理财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关于公司理财的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观点有以下几种:①公司理财是一项以资金的运动为对象,利用资金成本、收入等价值形式组织公司生产经营中的价值形成、实现和分配,并处理在这种价值运动中的经济关系的综合性管理活动。②公司理财是研究公司货币资源的获得和管理。具体说就是研究公司对资金的筹集、计划、使用和分配,以及与以上财务活动有关的公司财务关系。
1997年11月在南京大学召开的“全国第三届理财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上一些代表认为,理财学应是以财政税收为主要环境,以各种金融工具为理财手段,以会计学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经营性资金的筹措、投放、运用、收益分配等进行的系统管理。亦可简述为对现金流量的控制或资金的融通。可以看出,公司理财的内容(或对象)是资金的运动。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司投资管理、公司融资管理和公司分配管理三个方面。
二、我国公司理财中存在的问题(一)公司理财的目标不明确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目前我国企业理财的目标存在着严重的混乱现象,许多企业仍盲目地追求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人均收入最大化等等。
(二)公司理财缺乏科学有效的财务预测、财务计划的编制与控制手段
科学性表现在管理上。特别强调量的内容。长期以来,我国公司的理财决策停留在定性决策为主的阶段,企业强调的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定性管理。现代经济体系错综复杂,市场活动瞬息万变,作为管理者应站在管理的高度,引导整个企业从容运转,为此,若没有量化分析,管理工作将寸步难行。(三)公司热衷于发行股票筹资
今年来我国有很多公司走进了证券市场,在企业资金来源方面改 变了原来的依靠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状况。由于证券市场所具有的直接融资功能,使一些企业片面的认为发行股票是最好的融资渠道。从资本成本最低化的筹资原则出发。公司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权益资本特别是发行股票筹资。而应首先考虑内源融资或债券融资,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在所有的筹资形式中股票筹资的资本成本是最高的。但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初期,由于证券市场的不规范、大股东内部控制以及管理层的舞弊等种种原因,使得众多的上市公司不按照规定向股东分配股息或因经营不善难以向股东进行分配,使得权益资本变相转化为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四)企业理财的风险防范意识较弱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理财存在者很多的风险,虽然企业采取了很多的防范措施,但很难适应经济形式的变化。
(五)企业缺乏优秀的理财人员
我国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导致了财务理论和教育发展的滞后,导致企业理财人员的理财观念落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习惯一切听从领导,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
(六)企业在理财观念中片面的认为内部控制即成本控制,这种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存有偏见
我国的许多公司存在对最低成本法的误解,把最低成本法归结为“公司内部节约、挖潜、改造等”。把一定生产经营条件下的生产成 本最低作为追求的目标,其结果造成了不讲求规模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七)监督控制考核不利
企业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体外循环严重。事前控制乏力,事后审计监督走过场,缺乏可行的考核办法,企业对投资情况、资金收支、对外担保等或有负债、利润分配等重大决策掌握不全,投资决策随意性大。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处于从属地位,迫使会计人员做假账、报虚数,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加上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社会审计受利益驱动走过场,财务监督乏力、滞后,缺乏监管措施,潜亏问题严重。
三、我国公司理财创新的建议(一)明确企业理财的目标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务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公司理财的目标应是财富最大化。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公司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决策,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的情况下使企业的总价值最高。对于股份公司而言,财富最大化可以表述为股东财富达到最大。这是现代西方公司理财理论普遍公认的财务目标,此目标一般被认为是衡量公司财务行为和财务决策比较合理的标准,因为该目标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因素,并用资金的时间价值原理进行了科学的计量。这克服了公司追求利润的短期行为,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增加;考虑了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这一目标不仅反映出股东的主观愿望,也反映了公司外部的 客观评价;不仅反映了公司的理财目标,也反映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目标。
(二)建立合理的企业理财体系
首先,建立财务预测决策体系。推进全面采取预算是公司财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现代企业建立科学、规范的运动机制的必然要求,也是强化财务管理及理财的必然要求。其次,建立财务管理控制体系。依据国家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行业本企业的经营活动,制定具体的财务管理办法,对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各种状态的资金进行日常管理,包括资金调度、货款催收、存货流转、成本费用控制、收入利润实现、长期资产及对外投资的管理等。最后,建立财务考核评价体系。利用财务指标,对财务决策的实施过程、资金的周转循环情况、资产的使用效益等进行分析衡量,全面考核评价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的经营责任。(三)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①要强化理财人员的风险意识;②要充分利用信息网进行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预测,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③要制定详细的财务计划,使企业产生应对变化的机制,减少未来风险的影响。(四)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还应注意股利政策的创新
在国外,特别是股利支付率较高的一些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最主要的股利支付方式是现金股利。均衡派现是稳定公司股价,保持公司市场形象,降低公司未来融资成本的最佳选择。(五)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应收账款作为企业赊销产品或劳务而形成的账款。在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和控制制度上,可有以下创新:①加强管理与控制。按财务管理内部牵制原则,配备专职会计人员,负责对每一笔应收账款进行核算;②对应收账款实行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对相关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的界定并明确其应付的责任;③建立健全公司机构内部监控机制,努力形成一整套规范化的对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程序。参考文献:
[1][美]罗斯·L·瓦茨,杰罗尔德·L,齐默尔蔓。实证会计理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2]赵宇龙。会计盈余与股价行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3]沈艺峰。会计信息披露与我国股票市场半强式有效性的实证检验[J].
第四篇:理财规划师
理财规划(Financial Planning)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特定的程序为客户制定切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 的某方面或综合性的财务方案,它主要包括现金规划、消费支出规划、教育规划、风险管理与保险规划、税收筹划、投资规划、退休养老规划、财产分配与传承规划。
理财规划的目的在于能够使客户不断提高生活品质,即使到年老体弱或收入锐减的时候,也能保持自己所设定的生活水平。理财规划的目标有两个层次:财务安全和财务自由。理财规划是一个评估个人或家庭各方面财务需求的综合过程,它是由专业理财人员通过明确客户理财目标,分析客户的生活、财务现状,从而帮助客户制定出可行的理财方案的一种综合性金融服务。
理财规划师(Financial Planner)是为客户提供全面理财规划的专业人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理财规划师国家职业标准》,理财规划师是指运用理财规划的原理、技术和方法,针对个人、家庭以及中小企业、机构的理财目标,提供综合性理财咨询服务的人员。理财规划要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因此要求理财规划师要全面掌握各种金融工具及相关法律法规,为客户提供量身订制的、切实可行的理财方案,同时在对方案的不断修正中,满足客户长期的、不断变化的财务需求。
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07〕73号),通知指出,“凡经国务院人事、劳动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批准设置的非行政许可类职业资格,要在清理规范的基础上确定保留的项目并向社会公布。其他各类非行政许可类职业资格都要分类进行清理:国务院其他部门、各直属机构、各直属事业单位及下属单位自行设置的要及时清理,确有必要的,经国务院人事、劳动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批后纳入国家统一管理,并向社会公布,其他的一律停止。”
理财规划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ChFP)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是唯一一个由政府权威机构颁发的理财规划师证书。证书采用全国统一编号,可登录国家和地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方网站查询真伪。
第五篇:理财规划师
国家理财规划师(CHFP)招生简章
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迫切需要专业的个人理财规划师及对其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的理财培训。
《证书》是国家对申请人的具体岗位专业知识、技能的认可,是从业人员的就业“上岗证”,是求职、任职、单位录用的依据之一。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全国统一编号,可登录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方网站——国家职业资格工作网()查询真伪。
【培训内容】
金融基础、宏观经济、法律基础及财产传承、理财规划基础、税收筹划、四小规划、计算基础、保险规划、投资规划、财务分析、综合评审
【报考材料】
报名流程:提交基本资料报名资格审核现场确认交费领取听课证及教材接受培训,报名提交材料:
1、身份证复印件(A4)2份
2、具有相关专业从业经历证明原件一份(单位证明)
3、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A4)2份
4、个人免冠彩色照片1寸4张,2寸4张,填写《职业资格鉴定申请表》。
【报名地址】
东营市新世纪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东营商贸园丽日大街6号
【学校网址】
【咨询电话】***洪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