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公文处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浅谈公文处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李勇
公文处理工作的水平,不仅反映了公文处理人员的素质,也反映了机关的工作水平和工作作风。提高公文处理的水平,能够有效地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体现国家机关形象。在公文处理工作中,笔者经常遇到一些问题,现将这些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共勉,希望能够为提高公文处理质量发挥一点作用。
一、文种的使用问题
文种是内容性质、具体功用相同的同类公文的规范化名称。在行政公文标题的三要素中,文种是必不可少的。正确认识不同种类行政公文的性质、作用和适用范围并恰当地选择使用文种,是做好公文处理工作的关键之_,它直接影响到公文的规范化和严肃性。文种使用准确的行政公文,能有效地体现其权威性和约束力,提高行政机关的办事效率。
现行的《国家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明确规定了行政机关公文的种类有十三种,其中如命令(令)等一些文种在一般行政单位用得较少。比较常用的下行文文种有通知、通报、意见等等,这一类公文在处理过程中也较少发生问题。最为常见的问题一般出现在平行文和上行文中。
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一般用“函”。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为了体现对对方单位的尊重,在请求批准审批事项中使用“请示”这一文种,这是一种典型的错误。
上行文有三种文种:请示、报告、意见。请示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文种。报告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和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文种。意见比较特殊,可以适用于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等,意见作上行文时,一般应是下级机关对重大问题提出的见解、解决问题的办法作为建议请求上级机关批转、转发。在文字表述上更应把重点放在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上。另外,应当特别注意,要体现部门负责的原则。凡是本部门职权能解决、能办到的事项,不必在意见中出现。本部门能做到的办法、措施,没必要再向上级建议。只有自身无法解决,本部门、单位的工作涉及其他部门,超出自己职权范围的事项,才在意见中表达清楚,争取上级机关认同,以上级机关名义批准、同意、批转、转发,达到促进工作的目的。
在上行文的草拟过程中,很多公文处理人员没有准确把握文种的定义,随意而为。一种情况是错用文种,口头语中,习惯性地将上行文称之为“报告”。领导交办下来要求就某一件事写个“报告”给上级机关,于是公文草拟人员便不看公文的实际内容而将文种定为“报告”。第二种情况,随意自创文种,请求上级机关批准便是《关于×××的请求》,汇报工作便是《关于×××的汇报》,解释某一具体事件便是《关于×××的说明》或《关于×××的解释》。
公文处理人员首先要严格遵照国家关于文种选用的规定,熟悉每一种文种的定义。一要准确把握公文发文的目的。如在上行文中,请求上级机关对有关事项给予指示、批准或答复的,用“请示”;不要求上级机关答复,只是下情上达,陈述情况的,用“报告”。二是要熟悉机关的组织系统、领导关系和职权范围,准确把握行文关系。如《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外,一般不得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总之,行政公文文种的选择应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公文处理规定,根据制发公文的目的、制发机关的权限、收发文之间的行文关系,认真领会每一个文种的性质和适用范围,从而选择正确的、合乎行文目的和要求的文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对公文文种功能性质不断进行调整,从而维护机关单位之间的正常工作秩序,促使公文处理规范化。
二、公文文字处理的问题
部分公文存在语言过于口语化、方言化,逻辑性不强,以及公文标题不能准确全面地概括公文内容等问题,尤其是有的请示性公文动辄先谈意义,看了三五页纸都不知道行文的目的,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中说:“我们的同志……写文章,做演说,著书,写报告,第一是大壹贰叁肆,第二是小.二三四,第三是甲乙丙丁’第四是子丑寅卯,还有大ABCD,小abcd,还有阿拉伯数字,多得很!”这种现象至今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没有完全体现公文精简、高效的基本原则。
毛泽东同志认为公文写作要起句立意,开门见山,使阅者一看公文开头的第一句、首段,就明确意识到该文件的主旨所在,以使阅者立刻进入文境。他在亲自起草的《纠正文字缺点》中要求,“一切较长的文电,均应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要点,即于开端处,先用极简要的文句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唤起阅读者注意,使阅者脑子里先得一个总概念,不得不继续看下去”。这也是公文写作的技巧所在。
在公文处理过程中,还经常见到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一般常识错误等问题。如,“无尚的光荣”,“再接再励”,国家××局发布的“关于×××××的通知”,人事部、国家××局授予×××同志为《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关于请求×××××的请示,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等等。
为防止出现类似问题,公文写作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不仅包括本行业的专业知识,还应包括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生活常识。而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毛泽东同志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提出,干部应该“学点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学点哲学和经济学;学点历史和法学;学点文学;学点文法和逻辑”“一个革命干部,必须能看能写,又有丰富的社会常识与自然常识,作为从事工作的基础和学习理论的基础,工作才有做好的希望”。这是对公文写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三、公文处理的程序问题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有关细则、标准对公文处理的程序做出明确的规定。但笔者在与部分单位办文人员的交流中,发现很多单位办文不按程序处理。普遍的现象是公文不经过办公室(文秘部门)的审核,便由负责草拟公文的职能处(科)室直接交由领导签发,在领导签发后,再交由办公室(文秘部门)处理,使办公室(文秘部门)无法把握公文的动向,失去协调工作的良好时机而陷入被动;或者公文的签发是在主要负责人签发后再交给分管负责人,这不利于分管负责人提出修改意见,从而影响公文的质量,导致工作开展的不便。还有很多单位发文都是直接寄送到有关
单位的对口部门,部分公文没有经过办公室(文秘部门)的收文程序,即收文登记、初审和拟办等程序,直接由所在处(科)室承办,使办公室(文秘部门)无法对公文承办情况进行督办检查。遵守发文、收文、归档等办文程序,是提高办文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创制公文、传递公文、办理公文、处置办毕公文、管理公文等公文处理基本任务的完成,都有其特定的程序,对每一道程序的敷衍塞责,甚至忽略,都会留下一些矛盾和问题,给公文质量和后续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严格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档案法》和《保守国家秘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发文坚持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登记编号、膳印、校对、核发、用印、封发等程序;收文坚持签收、登记、初审、拟办、批办、分办、承办、催办等程序。上述程序是相互衔接、前后照应的,一环扣一环,是一种接力赛式的群体行为。不顾办文工作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人为地打乱工作流程,或者各个环节的工作没有很好配合,彼此脱节,这些实际上都是不尊重公文处理工作的客观规律的行为。
在收文、发文等程序完成之后,应严格按照《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规定对公文进行鉴定、销毁或归档,对于涉密文件应按照《保守国家秘密法》来处理。
总之,公文处理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严格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及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要求,从办文程序、文件格式、文件内容等方面努力提高公文质量和工作效率,在民众面前树立政府机关的良好形象。
(作者单位:湖南省档案局办公室)
第二篇:公文处理工作中如何做好保密工作
公文处理工作中如何做好保密工作
公文处理工作是指公文的拟制、办理、管理等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即运用科学的原理与系统的方法,完成对文件的制发和收录管理工作,为党和国家的管理工作服务,因为不少的公文内容涉及党和国家的核心机密和暂时不得公开的重要事项,所以公文处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机密性。工作中一旦疏忽大意,出现失密、泄密情况,都会给党和国家的工作带来不良后果。2012年7月1日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第七章共十条,其中有关公文保密内容的就有六条。由此可见强化公文处理工作中的安全保密意识,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对党政机关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和要求,党政机关涉密公文使用安全、传递安全、保管安全、销毁安全就能得到有效保障。本文仅就如何做好公文处理工作中的保密工作略陈管见。
一、制定公文处理工作中的保密制度
公文处理工作中的保密制度是指办公室人员在与具有重要信息的文件的接触中,需要对文件的内容进行保密或回避的规定,在实际工作中会有很多紧急的、重要的文件需要大家进行保密,这就需要严格执行如下制度:一是正确确定密级,在规定的保密期限内按规定的范围做好发放、登记、传阅、保管工作。二是一切密件的誉抄、打印都要指定专人,铅印要确定专点印制,对超过印制规定的和作废的部分要监督销毁。三是涉密函件应由机要通信部门递送。四是绝密文件内部传阅、交接都要有一定的登记手续,应指定专人办理,尽量减少接触人员。五是个人不得长时间保存机密文件,对因工作需要而借用的秘密文件,要及时进行清退。
有了制度,执行就有法可依,各个环节步骤的处理工作才能环环相扣,才能保证公文安全。
二、严格执行机要文件的“四个一”
机要文件的“四个一”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党和国家机关对文件加强安全管理的一条极其宝贵的经验和做法,它包括:进出一个口、拆分一只手、登记一本账、传阅一个点。可是目前很多文秘工作人员对此知之甚少,简单的可以理解为:一是机要文件的接受发送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由机要文书部门统一负责,非机要文秘人员一律不得经手。二是除上级发来指定领导人拆封的“亲启”信件外,机要文件的启封均由机要文书部门拆封,其他部门无权拆封。三是对收入的秘密、机密和绝密文件,应与非机密性的文件分开,单独建立一本账册来登记,设立“机要文件收文登记簿”。四是机要文件的传阅要以机要文秘为一个“中心点”,阅件人只和机要文秘人员之间有严格的取还登记手续,阅件人之间不发生直接关系。由此可见,严格执行机要文件的“四个一”是公文处理工作中必要措施,也是一项细致之极的工作。
三、提升文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文秘工作人员是公文处理工作中的承担者,只有切实从政治上、思想上、制度上对其进行教育,才能做好保密工作,不发生失泄密问题。首先是政治素质,这是做好保密工作的首要前提。公文处理工作是政治性的工作,政治立场不坚定者不能成为该项工作的承担者。只有政治立场坚定,才能在工作中处处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坚守党和国家的秘密。其次是思想素质,即思想作风要硬,要有强烈的保守党和国家秘密的意识和责任心,要勇于同失泄密的现象作斗争。再次是文化素质。公文处理工作是一项知识水平较高的文字处理工作,既对党政信息进行收集,也对收集的信息加工整理、综合和传递等。只有文化素质好、知识水平高,才能辨别何为秘密,才能有针对性地保密。
四、严格进行保密检查
保密检查是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一环,各单位要加强保密室的建设和管理,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坚持定期进行保密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将保密情况汇报给上级领导部门。而上级保密检查部门则要加大对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检查频率和覆盖面,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保密技术手段,对涉及国家秘密多、密级高、易发生泄密的部位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增强发现和消除泄密隐患的能力。
总之,保密工作是公文处理工作中及时传递信息、传达命令、高效办公的基础,是党和国家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党和国家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尤其在新形势下,加强对保密工作的管理,防范泄密,仍是当今公文处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必须要遵循“积极防范、突出重点、既确保国家秘密又便利各项工作”的保密工作方针,在工作中努力消除可能造成泄密的隐患,堵塞可能泄密的漏洞,做到警钟长鸣,防范于未然。
(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州委办公室)
第三篇:当前公文处理工作中存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当前公文处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公文处理是按照规范要求和规定程序进行文书处理的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也是各级行政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文处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机关工作的办事效率,关系到机关的对外形象。当前公文处理工作在各位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文秘人员思想端正,团结奋进,刻苦学习,公文处理基本符合国务院公文处理的有关规定,较好地发挥了以文辅政的作用,总体水平不断提高,深受各界好评。但是,在公文处理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给公文处理工作造成影响。
一、存在问题
(一)收文办理程序不熟。近来,办公室存在收到部门传真或呈报公文后,收文者不明处置程序,到处寻找受文对象,影响公文办结时限和机关形象。
(二)收文审核把关不严。部分文秘人员只顾接收呈报公文,不审核公文内容、行文方式和是否确需政府办公室受理,致使公文入口把关不严,影响办理质量。
(三)草拟公文内容不精。部分草拟公文存在情况不够清楚,观点不够鲜明,结构不够严谨,条理不够清楚,表述拐弯抹角,字词搭配不当,标点运用不妥等问题,对公文整体质量带来影响。
(四)校对公文不够细心。部分文秘人员对已初审和复审的文稿只粗略阅读或不再校对,忽略发文校对关,致使发文日期、版面格式等细节出现错误。
(五)处理公文时限不清。受文办理都有时限要求,部分公文超出办文时限,影响办事效率。
(六)处理公文态度不正。个别同志害怕接受办文任务,甚至出现“装聋”现象,团队意识、主动意识不强,影响个人进步。
二、原因分析
(一)业务学习不够。一是对有关工作规则、办事程序、文件审核等学习不够,办文轻重缓急不分,头绪混乱,甚至连领导分工和对口联系人员都分不清楚,公文处理效率受到影响。二是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基本科学文化知识等学习不够,致使综合素质、业务水平存在差距。
(二)工作责任心不强。个别人员没有树立起“公文处理无小事”的观念,没有树立起高标准、严要求、及时准确地办理每一份公文的意识,以至于在公文处理中不认真、不细心,甚至害怕处理公文。
三、对策
(一)端正公文处理态度。
良好的工作态度是工作成功与否迈出的第一步,公文处理细节繁多,没有端正的态度,就会出现顾此失彼。态度是否端正要在公文处理过程中检验,并非是口头敷衍而行动迟缓,也并非是“认真校对后还发文日期出错”。端正公文处理态度,首先要充分认识公文处理的重要性,切实做到不因公文处理失误而损害机关形象和影响政令畅通;其次要加强学习,做到学以致用。学习是永恒的话题,文秘人员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其他各学科知识,尤其是加强有关公文处理常识的学习;再次要落实到行动,积极主动、耐心细致地按要求完成每项公文处理任务。
(二)明确公文处理时效。
公文处理要及时,误时则误事。行政公文只有把握时机,及时处理,才能发挥公文的效用。因此,文秘人员要及时、准确地办理每份公文,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收文办理的总体要求是快速处理、急事急办。按照云南省公文处理暂行规定,特急公文需印正式文件的,原则上在2个工作日内办结;不需以正式文件回复的,原则上1个工作日内办结。急件办理需印正式文件的原则上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不需以正式文件回复的原则上2个工作日内办结。
(三)规范公文处理程序。
除紧急情况外,乡镇和部门需县政府审批或阅知的公文,一律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提拟办意见后送政府领导批阅,政府领导一般不直接受理下级公文。乡镇和部门报送县政府的公文,应采用规范的上行文格式,不得以内部信函等方式报送。乡镇和部门请求以县政府或县政府办公室名义发文,应说明需要发文的理由,附代拟文稿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依据等,并提供代拟文稿电子文本。办公室文秘人员受理乡镇和部门呈报公文时应把好审核关(格式、内容、行文方式、是否确需行文等),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公文请示主任或副主任后实行退文制度。文秘人员受理公文后应题卡(请示统一由秘书股题卡)呈主任或副主任提出拟办意见,然后对口呈阅政府领导批阅后返回档案室分办。
(四)严格公文格式要求。
文秘人员要认真学习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手册,规范公文格式。我在此就近期公文中出现的格式问题浅谈两点。一是涉密公文秘密等级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眉首)第一行,两字之间空1字,如需标识保密期限,与密级之间用★隔开。二是正文中有“一是、二是、三是”原则上不要单独成段。如以“一是、二是”起首的段落文字太长,用规范的层次序号代替,使其成为独立的段落。
(五)提高公文写作质量。
1.领会领导意图,明确发文主旨。正确领会领导意图,是决定公文写作成败的重要环节。一是主动参加一些会议,了解一个时期领导安排的工作重点、工作要求、工作措施。二是谦虚谨慎与领导常谈论一些问题,了解领导思考的热点问题。三是带着疑问去征询领导指示,以澄清一些模糊问题,获得有关解决措施。2.认真调查研究,储备素材观点。公文写作实际上是对素材的归纳、消化、加工和升华的过程。一是主动收集材料。材料包括综合情况、重要数据、生动事例及重要思想观点。调查、收集、积累材料不能凭兴趣出发,要从工作需要、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需要出发;不能道听途说,一知半解,想当然办事;不能实用主义地调查收集材料,要勤看、勤问、勤想。二是对材料系统分析。分析材料最重要的是要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并善于从常人不以为然的现象中发现有重大价值的东西,善于从表象看到实质,从个别看到一般,从平凡发现伟大,从现在预见未来。三是系统储备观点。观点是对具体问题的具体看法,非一日积累。好的观点就是有战略性的思想,能一语道破主体或切中问题要害。因此,我们要日积月累地储备观点,以便写作时信手拈来,使文章富有生命力。
3.正确拟写提纲,精心设计结构。撰写者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人,拥有领导方略,会谋篇布局。安排结构要做到不死板,不杂乱,做到纲目清楚、思路贯通,层次清晰、段落完整,衔接紧密、符合逻辑,开头明快、结尾有力。一是全面考虑阐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二是层次段落要围绕主旨,按照表现事物本质和特征的需要来安排。三是条理清楚,方便表述,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便于阅读、领会和接受。四是各部分、各层次之间有正确、严密的逻辑和照应关系,通篇浑然一体。4.严于文稿起草,善于雕琢品质。结构安排好后,要按照要求开宗明义、紧扣主题、拟写正文。一是观点鲜明,用材得当。要用观点来统领材料,使材料为观点服务,做到材料与观点一致。二是语句简练,交代清楚。拟写文件既要尽量节省用字、缩短篇幅、简洁通顺,又要注意交代的问题清楚明了。在写作过程中,既要“精于战略”,也要“娴于战术”,要尽可能排除干扰,一气呵成,以保持旺盛的写作激情和完整连续的思路。文章草就之后,则须一丝不苟进行字斟句酌。一是深入发掘主题。要切实深化主题,既有在原来意义上的发掘和深化,也有特殊情况下的主题改换,尤其要注意看主题是否符合上级精神、领导意图和本地实际。要严格增删材料,累赘的要删剪,不足的要增补,过细的要浓缩,观点与材料脱节的,要调整或改换。要合理调整结构,凡是层次段落不清楚,连结不紧凑,交待不明白,开头结尾不连贯的,都在修改、调整之列。要精心润色语言,将多余的段、词、句、字删掉,并改动不合语法、不贴切的词句和不妥当的提法,修补句子的残缺成份,或选择更优的表达方式,或对原来的语言进行加工润色。二是认真搞好修辞。公文修辞要求是“简(不罗嗦),切(不空泛),明(鲜明),尽(无遗漏),实现语言表述的准确、鲜明、生动、简练。要锤”炼词语,并选用恰当句式,使公文看起来和谐,用起来准确,听起来悦耳。要注意语言既要用准、用活,还要用响。三是注重改良文风。要实事求是,不搞虚假浮夸;要言之有物,不搞华而不实;要逻辑严谨、鲜明生动、简洁朴实;要丰富公文文采,折射机关生气、激情和创新的文风,改变重公文格式、轻公文文采的倾向。
公文质量是公文“活”的灵魂,下面,就影响公文质量的一些细节问题举例如下,共同学习。
1.文字错误。
——法律法规和公文中“其他”不用“其它”,相应用“他们”不用“它们”;“分量”不用“份量”;“欢度”不用“欢渡”;“嘉宾”不用“佳宾”;“粗具规模”不用“初具规模”;委曲求全不用委屈求全;
——“起用”与“启用”。起用:指重新任用、提拔已离职或犯错误的人;启用:指开始使用、提拔年轻干部。
——“定金”与“订金”。定金:指起担保作用的押金;订金:指预付款性质的押金。
——“需要”与“须要”。需要:对事物的欲望和要求,如:发展经济,需要有一支强大的科技队伍;须要:务必,一定要,如:医务人员对病人须要耐心。
——“出身”与“出生”。出身:一个人早期的经历或由家庭成份所决定的身份;出生:多用于生下来的时间和地点。
——“ 象”根据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不再是“像”的简化字。如: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那样爱护每个同志。
——“账”与“帐”的使用。账用于货币和货物出入的记载,如:个人账户、挂账、台账;帐专指布、纱、绸子等制成的遮蔽物。——法规和公文中“以上”和“以下”均含本数和本级,无须注解说明。
——“按照”与“遵照”的用法:如:按照××法律法规或文件规定或要求;遵照上级领导指示。
——“公布”与“发布”的用法:公布适用于行政法规,发布适用于决定、命令。如:公布《统计法》,市政府发布《关于××的决定》。
——“制定”与“制订”的用法:制定适用于路线、方针、政策、法令、规章制度,制订适用于方案、规划、计划。
——“增长”与“增加”的用法:增长一词后接百分比,增加一词后接具体数量。如:地方财政收入由1702万元增加到2538万元,增长幅度达50%,而不是增长速度达50%。
——“截止”与“截至”的用法:截止到2008年或截至2008年,而不是截止2008年。截止是不及物动词,后不跟宾语。
2.用词错误。
——富余劳动力不是富裕劳动力。——社会各界不是社会各届,“届”表示次。
——公文统一用“报道”不用“报导”。如:新闻报道;对有关信息要慎重报道。
——应有之义不是应有之意。——凸显不是突显。——磨炼不是磨练。——明察暗访不是明查暗访。
——备受关注不是倍受关注。——常抓不懈不是长抓不懈。——涣散不是痪散。3.标点错误。
——标题除法律、规章名称用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文中第一层次标题末尾不加标点符号,第二层次以下标题均应加标点符号。如:《××局、××局关于××的通报》,其中顿号应去掉。《大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的通知〉的通知》,其中书名号应去掉,同时去掉重复内容“的通知”。
——并列和递进关系中间不停顿。如:“贫困县要把贫困村,尤其是……”中间不用逗号。
——表示概数不用顿号隔开。如“三五个”中间不用顿号。
——并列关系不应用分号。如:“既要安排好……问题;又要做好”中间用逗号。
——公文中如有附件,应当注明附件顺序和名称。标注附件名称不用书名号,附件名称回行时也不顶格写。
——分层次各项结尾均用句号,不用分号。
——“第几”后用逗号不用顿号。如:第一,加强领导。
——阿拉伯数字后加圆点。如:6.
4.数字用法。——公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语、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如:年代、百分比、分数等。
——计量单位要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如:平方米、千米等,不用m2、km。
——5%—6%不要写成5-6%,50万—100万不要写成50-100万。
——非本世纪的年代,应将所属世纪写出。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
5.文字表述问题。(1)词语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诊疗条件和服务质量有所改善,改为诊疗条件和服务质量有所改善和提高;世界发展飞速变化,发展和变化是两个概念,可以说:世界发展变化很快。
——动宾搭配不当:举办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改为兴办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我们要提高(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提高”应搭配“觉悟”和“水平”等。
——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要加大对违法违纪现象(行为)的查处力度。
(2)成分残缺。
——缺主语: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说明了一个大问题。应将“从”、“中”删除。——缺宾语:××同志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缺介词:着眼(于)减负。
(3)“关于”和“对”连用只取其一。如:大关县人民政府关于(对)××的通报。
(4)重复累赘。如:过去一些曾经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发生了变化。应把“曾经”去掉。
(5)结构错乱。这个地区解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对于我们是非常了解的。应改为:我们非常了解这个地区解放以来的巨大变化”。
总之,只要我们端正态度,从细微之处着眼,从不足之处弥补,在学习之中提高,在总结之中进步,在实践之中检验,办公室公文处理水平定会有质的飞跃。
第四篇:公文处理工作经验做法及问题
公文处理工作经验做法及问题
一年来,按照公文处理工作的有关要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公文处理工作制度,规范公文处理工作程序,有效利用电子政务系统提高公文处理效率,公文处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一、公文处理的经验和做法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把公文处理工作纳入了工作目标管理,建立了由主要领导分管,办公室为责任科室,办公室主任为第一责任人,配备1名专职文秘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凡是以上行、下发的文件,都必须经分管领导对公文格式、内容等方面审核把关后,才能送主要领导审批签发。
(二)完善制度,夯实基础。办公室修订完善了《公文处理办法》,推进了公文处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力求做到行文规范、准确及时、减少差错;坚持从严、及时、高效原则,严把公文格式关、文字关和校核关,对公文种类、公文格式、行文规则、收文办理、发文办理、公文的立卷归档和销毁以及过程控制等作了明确规定;开展了“改进公文处理质量”主题竞赛活动,使公文无差错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加强各部门文件管理,催办、督办电子政务系统的未处理的公文;定期对各部门发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统一规范所有文件、会议纪要、简报、通报等文头格式。
(三)加强培训,强化学习。举办了公文处理培训班,从源头上夯实公文处理的基础,通过讲解典型错误案例,切实提高子公司的公文处理水平;针对各部门公文处理和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通过教学指导的方式,加强了干部职工对公文写作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公文办理意识。
(四)推行信息化,提高效率。积极推行公文电子化,提高公文质量和处理效率,基本实现了机关公文无纸化流转,机关办文效率大幅提升,单位信息化应用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做好内部电子系统公文处理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流转速度,简化公文处理程序,提高公文处理效率;运用办公自动化系统,进一步加强文件流转跟踪管理,加大督办力度,提高办文办事的效率。
二、公文处理工作存在问题
(一)公文处理不及时。在收文处理中,有的不能按规定时限处理文件,有的拟办意见不到位,致使文件运转程序出现问题,有的没有找准政策依据或者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办理意见,出现了误事误时现象。
(二)草拟公文格式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文件的各要素标注不全或使用不正确,如:有的乱标、生造主题词,有的上报文件使用文头不对、没有标注签发人;引用文件不规范,将引用的文件标题中的发文机关标在书名号外,甚至没有发文机关,没有标发文字号。
三、下一步公文处理工作办法
(一)公文处理要做到及时,确保公文处理的时效性。公文处理要及时,即讲求时效,及时则有效,误时则误事。行政公文只有把握时机,及时处理,才能发挥公文的效用。印发文件,从起草、审核、审签、校对等环节都要认真负责,按规定要求和程序办理。收文办理,总体上要求都要快速处理,一般公文应尽快处理,紧急公文必须急事急办,在规定时间内办结,按照有关规定,特急公文应在4小时以内办结,急件需视其复杂程度在24小时以内办结。紧急电报,特提应在2小时以内办结、特急应在4小时以内办结、加急应在24小时以内办结、平急应在48小时以内办结。
(二)严格公文处理程序,确保公文处理的严肃性。公文处理程序是公文法定效力的体现,所以,公文处理程序至关重要。印发文件要按规定程序审签,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把关、对上负责的办法进行,一般不得超越职位的管理范围和权限签发公文。上报的公文必须要负责人签发,并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逐级上报,一般不得越级报文,也不能将文件分头多送、抄送或直送领导个人。
(三)公文处理要认真负责,确保公文处理的准确性。准确是对公文处理质量的要求,公文处理关系到机关的整体工作,关系到上下左右的相互联系,必须准确无误。印发文件,从起草、审核、审签、校对等环节,必须要把好文字表述关、格式关、校对关,做到文字表述准确、文件格式准确、文字校对准确。在收文办理时,要详细审视来文,注意拟办意见的准确和全面,公文拟办要做到情况确实、依据可靠、意见明确、程序规范、简明扼要、条理清楚,确保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四)解决好公文处理的具体问题,确保公文处理的规范性。公文处理中经常出错且不被大家注意的问题,要特别注意解决好,使公文更加规范。
第五篇:公文处理
公文办理
第二十三条 公文办理包括收文办理、发文办理和整理归档。
第二十四条 收文办理主要程序是:
(一)签收。对收到的公文应当逐件清点,核对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并注明签收时间。
(二)登记。对公文的主要信息和办理情况应当详细记载。
(三)初审。对收到的公文应当进行初审。初审的重点是:是否应当由本机关办理,是否符合行文规则,文种、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是否已经协商、会签,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其他要求。经初审不符合规定的公文,应当及时退回来文单位并说明理由。
(四)承办。阅知性公文应当根据公文内容、要求和工作需要确定范围后分送。批办性公文应当提出拟办意见报本机关负责人批示或者转有关部门办理,需要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应当明确主办部门。紧急公文应当明确办理时限。承办部门对交办的公文应当及时办理,有明确办理时限要求的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办理完毕。
(五)传阅。根据领导批示和工作需要将公文及时送传阅对象阅知或者批示。办理公文传阅应当随时掌握公文去向,不得漏传、误传、延误。
(六)催办。及时了解掌握公文的办理进展情况,督促承办部门按期办结。紧急公文或者重要公文应当由专人负责催办。
(七)答复。公文的办理结果应当及时答复来文单位,并根据需要告知相关单位。
第二十五条 发文办理主要程序是:
(一)复核。已经发文机关负责人签批的公文,印发前应当对公文的审批手续、内容、文种、格式等进行复核;需作实质性修改的,应当报原签批人复审。
(二)登记。对复核后的公文,应当确定发文字号、分送范围和印制份数并详细记载。
(三)印制。公文印制必须确保质量和时效。涉密公文应当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场所印制。
(四)核发。公文印制完毕,应当对公文的文字、格式和印刷质量进行检查后分发。
第二十六条 涉密公文应当通过机要交通、邮政机要通信、城市机要文件交换站或者收发件机关机要收发人员进行传递,通过密码电报或者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传输。
第二十七条 需要归档的公文及有关材料,应当根据有关档案法律法规以及机关档案管理规定,及时收集齐全、整理归档。两个以上机关联合办理的公文,原件由主办机关归档,相关机关保存复制件。机关负责人兼任其他机关职务的,在履行所兼职务过程中形成的公文,由其兼职机关归档。
公文管理
第二十八条 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本机关公文管理制度,确保管理严格规范,充分发挥公文效用。
第二十九条 党政机关公文由文秘部门或者专人统一管理。设立党委(党组)的县级以上单位应当建立机要保密室和机要阅文室,并按照有关保密规定配备工作人员和必要的安全保密设施设备。
第三十条 公文确定密级前,应当按照拟定的密级先行采取保密措施。确定密级后,应当按照所定密级严格管理。绝密级公文应当由专人管理。
公文的密级需要变更或者解除的,由原确定密级的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决定。
第三十一条 公文的印发传达范围应当按照发文机关的要求执行;需要变更的,应当经发文机关批准。
涉密公文公开发布前应当履行解密程序。公开发布的时间、形式和渠道,由发文机关确定。
经批准公开发布的公文,同发文机关正式印发的公文具有同等效力。第三十二条 复制、汇编机密级、秘密级公文,应当符合有关规定并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绝密级公文一般不得复制、汇编,确有工作需要的,应当经发文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
复制、汇编的公文视同原件管理。复制件应当加盖复制机关戳记。翻印件应当注明翻印的机关名称、日期。汇编本的密级按照编入公文的最高密级标注。
第三十三条 公文的撤销和废止,由发文机关、上级机关或者权力机关根据职权范围和有关法律法规决定。公文被撤销的,视为自始无效;公文被废止的,视为自废止之日起失效。
第三十四条 涉密公文应当按照发文机关的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清退或者销毁。
第三十五条 不具备归档和保存价值的公文,经批准后可以销毁。销毁涉密公文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登记手续,确保不丢失、不漏销。个人不得私自销毁、留存涉密公文。
第三十六条 机关合并时,全部公文应当随之合并管理;机关撤销时,需要归档的公文经整理后按照有关规定移交档案管理部门。
工作人员离岗离职时,所在机关应当督促其将暂存、借用的公文按照有关规定移交、清退。第三十七条 新设立的机关应当向本级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提出发文立户申请。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列为发文单位,机关合并或者撤销时,相应进行调整。
对密级文件要做到: 密件的运转要密来密去 密件的处理要紧锣密鼓 密件的阅者要秘而不宣 密件的放置要密不可分 密件的管理要万无一失 对密件的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随意携带涉密公文外出
2、确定、变更、解除不规范
3、使用非涉密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存储涉密公文
4、长期留个人手中
5、当废品出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