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 说课稿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
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是指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这就突破了把公有制经济仅仅理解为单纯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把公有制为主体理解为国有经济为主体的误区,标志着在公有制结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重大突破。)
三.如何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P187L2)
四.原则: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
毫不动摇: 1.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2.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统一: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P187L3-6)
五.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制适合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P187 第二段 L2)
六.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理论范畴,其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对生产资料的支配、使用,以及由此取得的收益都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他们共同的一直和需要。
外延:长期以来,对公有制的理解局限为只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成分,这种理解是同改革开放以前过于单一的所有制结构相适应的。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 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七.公有制的形式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 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八.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过国民济命脉,对经济发展期主导作用。(根据党的十五大报告得出)
九.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十.展示国有企业—四大银行
十一.对股份制的理解
概念:股份制是资本集中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在短时期内迅速集中起大量资本,弥补个别资本积累和积聚的不足,缓解个别资本积累的有限性同发展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巨额资本之间的矛盾。
作用:股份制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有利于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有利于实现转换机制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面曾倩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总结:党的十六届三中会全指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
第二篇:如何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
如何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
组员(广1):王莹21 王珊19
(一)什么是公有制?
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形式,是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人们建立起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进行共同劳动,共同占有产品,从而为消灭剥削奠定了基础。
在人类社会中出现了两种公有制形式:
一是原始公社的公有制,它是生产力水平极低的一种公有制。在这种生产关系下,部落成员按年龄、性别分工,共同采猎,所有成员平均分享劳动成果。随着新的生产工具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个体劳动成为可能,从而原始公有制让位于私有制。
二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它是无产阶级利用革命暴力夺取政权,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即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我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公有制形式出现了新的变化。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存的条件下,出现了股份制形式,以及以公有经济与外商及港澳台地区私人资本合资和合作的经济形式等等。
总之,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最终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还在不断完善中。
公有制的形式: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所有权掌握在国家手中
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一种经济所有权掌握在集体手中
混合经济包括集体经济和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一般是股份制的
公有制的重要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制、租赁制
(二)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原则。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防止两极分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巩固提供强大物质基础,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如何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始终保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如果失去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就不可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搞好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既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江泽民(《在上海、长春召开的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首先必须搞清楚:社会主义公有制优于资本主义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优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这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和根据,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必须解决的首要的和最基本的认识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不可能有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坚定性。
社会主义公有制优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仅就推动生产力发展来说,已经得到了事实的证明。根本原因在于它适合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便于国家宏观调控和计划调节,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获得劳动并取得相应报酬的权利,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这就是公有制优于私有制的秘密所在。
二、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必须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关于所有制的理论
1、所有制不单是所有者与生产资料的关系,它的本质是生产关系,是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马克思说:“把所有权作为一种独立的关系、一种特殊的范畴、一种抽象的和永恒的观念来下定义,这只能是形而上学或法学的幻想。”
2、所有制是对全部生产条件的占有,但它的本质归根结底是对人的劳动的支配和占有。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标志应该是:保持公有制的经济关系始终是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以保证社会的经济生活主要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和分配,使绝大多数人生活在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经济关系中,不发生阶级分化,这就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这种经济基础决定了工人阶级就其总体来说,不是雇佣劳动者,而是摆脱了被压迫被剥削地位的国家主人,是国家的领导阶级,这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阶级实质。
3、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这种所有制是公有和个人所有的统一,它是不能分割的整体。
马克思思想:(1)肯定阶段——分散的生产资料、分散的个人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
(2)否定阶段——在生产资料和劳动集中的条件下、以对他人劳动占有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3)否定之否定阶段——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但不是重建私有制。
三、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必须建立全国范围的、统一完整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系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必须建立全国范围的、统一完整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统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公有制才能成为主体,才能生存和发展。这就是说,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一项规模巨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四、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必须正确处理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矛盾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问题,实质上就是正确处理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矛盾的问题。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这是我们从社会主义几十年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中得出来的正确结论,是一条必须长期实行的基本方针。
五、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必须有执行正确路线的国家政权作保证
任何国家政权的根本职能都是维护、巩固和发展统治阶级的经济基础——所有制。奴隶主阶级的国家政权是这样,封建阶级的国家政权是这样,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也是这样。“资产阶级建立国家权力就是为了保卫自己的财产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四)公有制主体地位体现在?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公有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二是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只有公有制经济整体素质提高,数量优势才有实际的经济意义,才能保持自身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是消除过去那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的必然结果。国有制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它们对社会资产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并没有根本变化,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动摇。
【案例】粤公有制经济份额不足三成
2009-10-07广东公有制经济不足三成 比例下降控制力提升,公有制所占比例下降但对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却不断得到巩固
新华社广州10月6日电(记者梁钢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大胆改革创新,使全省逐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目前,广东公有制经济份额已不足三成,但其对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却不断得到巩固。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头30年,广东经济处于公有制一统天下的时代。1978年,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8.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多种所有制经济得到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份额不断降低。2001年,全省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为43%,到2005年,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到32.6%,国有和集体比例分别为23.5%和9.1%;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到67.4%,公有制经济、个体和私营经济、外商经济(含港台澳经济)之比为32.6∶30.7∶36.7,基本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而到目前,公有制经济份额已不足三成。
虽然国有经济经营的领域收缩,但广东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和经营效益显著提升。1979年全省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年末从业人员为121.97万人,2008年减少到77.84万人。同期,主营业务收入从126.87亿元增加到11045.88亿元,利润总额从26.89亿元增加到1676.74亿元。
第三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 为主体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与此相适应我们还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
1、抓大放小,一方面将公有制经济向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命脉的重要行业、部门集中,集中优势力量占主导地位;另一方面扩大单个企业规模,增强其竞争力。
2、实现公有制经济经营多样化,只要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形势,应更多发展股份制经营。
3、发展私营经济。一方面作为公有制经济的有力补充,另一方面促进公有制经济在与私营经济竞争的过程中去粗求精。
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地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首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才能逐步消灭剥削,防止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次,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只有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才能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一切符合 “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利用。
第四篇:如何正确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1
商学院10国贸3班
魏丽榕
20104073038
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又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没有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就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没有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就会脱离中国的国情,就不能有效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社会必须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项根本原则,也是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贯方针。1979年初,邓小平就鲜明指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江泽民同志指出:“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坚持这项原则。”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同时强调,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从量上看,公有资产与非公有资产相比要有数量上的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光有数量优势还不行,国有经济必须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对公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地位和作用的界定。就公有资产本身来说,不仅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具体是指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中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是追求社会公平,而不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社会公平比所有制更重要。这种认识的错误在于,它把社会主义仅仅当作了一种价值观念和道德追求,否定了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制度而存在的意义,从而使科学社会主义蜕化为了空想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实际上,任何社会的公平都不是抽象的、绝对的和永恒不变的,而是具体的、相对的和历史的。所谓的社会公平就其实质来说是对现存经济社会关系内在要求的合理化和正当化。没有以公有制以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没有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和收入分配上的平等,真正的社会公平是难以实现的。
有人认为,只有发展生产力才是目的,因而,生产资料公有制可有可无。这种认识把公有制与发展生产力不恰当地对立起来了。实际上,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主张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正是因为公有制能够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存在着 商学院10国贸3班
魏丽榕
20104073038 根本的矛盾,这一矛盾导致了两极分化、阶级对立、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只有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才能对整个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进行有计划的合理的调控,推动生产力更快地发展。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有利于国家从社会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出发引导、推动、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利于克服单纯市场调节的局限,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和稳定发展;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以及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和重大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提高国家的竞争力;有利于保持国家对关键行业和领域的控制力,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也有利于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有人认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不能兼容的,只能存在于非竞争部门或公共产品部门,这种观点也站不住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经济包括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等多种形式,这些不同形式的公有制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独立的自主的市场交换关系,即使在国有经济内部各企业之间也存在着财产权、人力资本和经营权益上的明显差别,因而也还需要通过市场机制发生联系,受市场机制的调节。经过30年的深入改革,我国的绝大部分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纳入市场调节的轨道,具有了独立的财产权和经济利益,日益参与到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大潮流中,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有了明显改善,国有经济在改革中获得了很大发展,在各行各业中都出现了许多效益好、活力足的优秀的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这种有机结合,一方面有效地利用了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映比较灵敏的优点,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又有效地发挥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克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自发性等弱点,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把社会主义优越性与市场经济的长处更好地结合起来。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是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获得成功的一条根本经验。
有的人认为,以公有制为主体会造成垄断,不利于市场竞争。我认为,这种认识把不同所有制的划分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混同起来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企业和非公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平等地位,都要服从市场竞争规则。某些行业中的某些企业由于在技术的创造、资源的占有或权力的分配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优势,从而在生产、交换和价格的形成上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力,就会形成垄断地位。这种情况无论是在公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中都会存在。一般来说,垄断的出现会妨碍市场竞争,不利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因此,政府对于市场中的垄断行为需要加以适当限制,以促进公平竞争。但在许多情况下,比如,在石油、铁路、电力、军工等具有高度稀缺性的资源部门或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部门中,一定程度的垄断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些垄断性部门,主要由公有制企业加以经营要比私有制企业能更好地体现社会的利益和国家的战略。也就是说,由国家垄断要比私人垄断好。当然,这些垄断性部门也要深化改革,根据需要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和民营经济的成分,以利于提高经营的效率,同时要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
党的十六大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出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两个毫不动摇”是指: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第二,商学院10国贸3班
魏丽榕
20104073038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个统一”是指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所有制是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所有制性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性质。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我国对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是以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发展其他多种所有制经济也是以不影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条件的。坚持这一条不仅是坚持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要求,而且也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就必须在改革过程中旗帜鲜明地反对“私有化”。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并不是实行“私有化”。我们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以以下两点为基本前提的:第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以不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当然,这是就全国的总体情况来说的。第二,我们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同时,也要大力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是要否定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是要否定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是要实行“私有化”。
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公有制在现实中又要通过具体的形式来实现,即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只要控制权掌握在国家和集体手中,就能有效地实现公有制经济的性质。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现阶段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所有制形式,也都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社会主义的这一本质要求在经济制度上的体现,就是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所有制经济都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内容。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这一标准出发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就应该把非公有制经济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之外的经济因素纳入到制度之中来。要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的层面上来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这也是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结论。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定要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成为统一的力量。必须确立这样的新的观念,即不能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看作是相互排斥的,而应该把两者看作是可以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为此,必须营造能够使公 商学院10国贸3班
魏丽榕
20104073038 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社会环境。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缺一不可。
第五篇: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它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是作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对立物而产生的,其本质在于消灭剥削,由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共同享有所生产的劳动产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指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是指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是由劳动群众根据自愿互利原则组织起来,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合作经济组织。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日趋完善,目前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形式主要有股份制企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这些企业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其资本和收益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属于公有制经济。邓小平曾反复强调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他说“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们就是要坚决执行和实现这些社会主义原则。”(《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1页)在我国之所以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目前我国除了上述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以外,在多种所有制结构中还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私有成分等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并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首先,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为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只有依靠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的力量,国家才能有充分的经济手段,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支柱,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为主体的分配方式的经济基础,是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保证。其次,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最后,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将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而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公平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正如邓小平所说的:“我们吸引外资,允许个体经济发展,不会影响以公有制为主体这一基本点。相反地,吸收外资也好,允许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也好,归根到底,是要更有力地发展生产力,加强公有制经济。”(《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9页)□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