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非警务活动给公安机关带来的负面影响
文章标题:浅谈非警务活动给公安机关带来的负面影响
非警务活动是指不应公安机关所从事、承担的各种社会公务活动。公安机关是政府行政机关,法律明确规定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职责任务。然而,公安民警干了大量非职责工作,从事了大量非警务活动,浪费了大量警力,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以至于本来就不应由公安机关承担的任务而社会公众却认为
就应该由公安民警去做,包袱重、压力大,恶性循环,形成了不做就不作为的社会共识。
一、非警务活动的形成非警务活动由来以久,是伴随公安机关的建立发展而自然形成的,是一种社会现象,是计划经济条件的自然产物,近年来问题越发突出,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正常工作。
(一)行政部门的职能不清
下级公安机关受上级公安机关和地方党委的领导,公安机关既要执行法律,也要执行政策,两者之间既互相联系又相互统一。在执行法律与执行政策过程中,由于存在着政府各行政部门的联合行政,责任不是特别清晰,职能不是特别明确的情况,加之人们思想意识中固有的公安机关执法威慑力和公安民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的影响,往往其它行政部门的职责责任慢慢转移到公安机关。本应由其它行政部门执行政策的事项转由公安机关用执行法律的做法完成。
(二)公安机关的自我承诺
人民警察来自于人民,一切为了群众,为了一切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警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不容质疑的。但是,不能什么事都交人民警察去办,公安机关更不应什么事都揽在自已身上,不该承诺的不应承诺,“有困难找警察”,这个响亮的口号在全社会公民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之而来是巨大的负面效应。公众的困难是大量的,是繁杂多样的,特别是在人民生活水平并不高、社会矛盾复杂的现实条件下,人民群众几乎时时处处有困难,人们有了困难找警察,警察工作起来更困难。现在是不论什么样的困难,是不是人民警察的职责,人们更多的是先想到人民警察。
(三)非职责工作的参与
公安机关是国家行政部门之一,各种活动都应紧密围绕法律赋予的职责进行。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公安机关过多的参与非职责活动。地方党委政府在开展各项活动中,也经常指派公安机关参加。由于公安机关受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也因经费来源于地方,使得公安机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方政府,形成了做也要做,不做也要做的被动局面。在许多非警务活动中,往往能看到警察的身影。
(四)公民的思想意识
现实社会中,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不论与公安机关执法或行政管理有无关系,人们遇到困难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人民警察,诸如家庭纠纷、水管漏水、暖气不热、屋门打不开、甚至小狗落水等等。xx分局xx派出所每天接110报警10起左右,非警察职责范围内的出警,占60以上,来派出所反应问题要求派出所解决问题的也有大量警察职责之外的事项。在广大公民心目中,是事警察都应当管,只要求助于民警,警察都不能推拖,都要出动警力,都要认真去办,到派出所不方便就打110,反正警察必须出警,不出警就投诉。随之而来的是公安机关内部的追查......
二、非警务活动的危害
表面看来非警务活动是警察在执行公务,参与其它或政府部门部署的工作,或为百姓解决困难等等。实际上非警务活动危害很大,越权、越职,弊远大于利,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法制的不断完善,如不认真对待,加强调研,采取针对性措施,将越发严重影响公安机关行使司法行政职能,弱化公安机关履行职责。
(一)占用警力
非警务活动占用相当警力,耗费民警精力。扣除准机关及其他处室存在机关化的工作模式的民警,一线民警为数不多。尤其是在现实治安形势条件下,基层警力明显紧缺,工作任务重,劳动强度大,许多基层单位经常用加班加点来解决警力不足问题,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确实存在非警务活动占用警力问题,非警务活动与警务活动争警力,部分警力投向偏离于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主方向,履行了自身之外的职责,使主责司法活动受到影响。非警务活动不但占用警力,也耗费了民警精力和体力。
(二)弱化职能
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受侵害,是公安机关的职责任务。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公安机关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对敌人专政和对人民民主是公安机关最基本的职能。现实斗争的严峻性要求强化公安机关的专政职能,社会治安问题仍是社会热点问题,刑事案件的发案仍呈增长趋势,公安机关的维稳责任重大,任务十分繁重,不仅要预防制裁和惩处对公民合法权益侵害的行为,而且要严格依法办案。由于非警务活动占用警力,分散警察工作精力,分流了战斗力,警力投向没有全部放在刀刃上,部分警力做了职责之外的工作,弱化了公安机关职能。
(三)服务“错位”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行动准则,是公安保卫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警察依法执行公务,全部司法活动都是为人民服务,履行职责是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有困难找民警也是给民警提供了为人民服务的现实机会。然而,服务与服务不同,不应由民警承担的工作就不应该从其它部门转嫁给公安机关,群众能
够自我克服的困难也不应占用公安警力,非警务性服务挤占了维护社会治安和打击犯罪的警力,公安机关是国家暴力机构之一,工作性质有自身的特殊性,维护社会治安,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因治安问题引发的最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治安问题是热点问题之一,刑事发案多,这才是警力的投向。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问题,在这些问题上大做文章,下功夫,投警力,是最好最大的服务,主业做不好,其它非警务服务不会得到更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由于一些人对服务理解的错位,错误的把某些非警务服务与密切党群关系联系起来,把非警务服务说的多,唱得响,以致于许多群众不论什么事都找警察,个别部门的一些非治安问题找派出所,派警占用警力,不去说你服务意识淡化,服务态度不好。现实中这种对服务理解的错位,对公安机关履行职能,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具有很大的冲击。
三、减少非警务活动的思路
(一)加强宣传。公安机关要主动向社会、向群众宣传自身的职能责任,把公安机关的任务告之于全社会的人民群众,什么应该由人民警察去办,那些事项不应由人民警察来承担,都应向广大群众讲清楚,使公安机关认真履行职能和不从事非警务活动都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二)汇报沟通。公安机关要积极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汇报公安机关法律法规履行的职能职责,加强沟通,明确职能分工,阐明利益关系,使地方党委政府不有时遇事指派公安机关参与非警务活动,也使有关部门该承担的任务不依赖公安民警。
(三)不包揽承诺
不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内的事,公安机关不能大包大揽,对于一些“值得商确”的口号性的重大问题,应专家论证,深入调研,确实可行方能提出。“有困难找民警”给公安机关背上了包袱,给公安保卫工作带来了巨大负面影响,使大量警力浪费于非警务活动之中
《浅谈非警务活动给公安机关带来的负面影响》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浅谈非警务活动给公安机关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二篇: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
自2007年初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国际金融起伏震荡。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已演变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从2008年以来,次贷危机更是逐步恶化并发展成为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事实上,历史上曾出现了七次比较大的经济危机,如1637年郁金香狂热、1720年“南海泡沫”、1837年经济大恐慌、1907年经济危机、1929年大萧条、1987年黑色星期一,以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而这次危机索罗斯认为是“30年代以来从未遭遇过的严重金融危机,并将终结从里根时代开始的超级大泡沫”。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也承认,他针对自由市场经济体系的想法和做法存在缺陷,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
这场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首先,次贷危机引起的动荡已经影响了实体经济,体现在房地产业、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等领域,制造业面临的困难尤为严重。其次,次贷危机现在已迅速深化为一场全方位的金融和信用危机,也是美国自大萧条以来迅速影响国家最多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金融体系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极为深远,全球最初都低估了这次危机的严重性。
以我们中国为例,我国宏观经济在实施原“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明显通货膨胀”方针指导下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过程中,突然加入了这个外部冲击,再加上其他多种因素影响,经济周期显示出由高涨向低迷的阶段转换的危险,一些加
工制造业,特别是出口导向型的企业也遇到了明显的困难。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金融危机的深化将会继续影响到各个行业。首先,可以看到,在美国金融危机已经导致经营不佳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经营恶化甚至破产。银行的破产使得危机已经延伸到房屋贷款以外的领域,同时房价下跌导致信誉危机的进一步恶化。逾期不付钱的信用卡持有者的人数急剧上升,银行将会出现更多的呆账坏账,影响到银行的利润水平和其他服务项目的业绩。其次,金融危机使全球股市下跌,加上通货膨胀的出现,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心理阴影,导致对未来的预期降低,影响到消费信心和购买能力、内需紧缩。第三,金融信誉下降导致银行紧缩银根,致使企业在短期内出现资金短缺。对那些特别依赖资金流的企业的影响尤为重大,他们能够得到资本的几率下降,企业现金流越来越少,加上消费不景气,导致实业萧条。第四,外贸企业出口下降,美国经济下滑,购买力降低,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美国企业、股市、政府债券上的巨额投资遭到重大损失。经济下滑、政府救市导致美元进一步疲软,人民币不断升值。这些发展对于依赖外国消费的中国出口企业来说,维持生存愈加艰难。
在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经济明显具有对外依赖性,与世界经济的联系非常紧密。美国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非常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会影响到中国商品的市场。自从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来,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已出现明显的下降,包括对跨国公司和本土出口企业均影响甚大。在沿海地区,很多中小企业已经破产
或面临破产的威胁。其次,会影响到中国的原料进口。美国是世界大宗商品的主要定价中心,美元是世界主要的计价货币。美国的金融危机,已影响到了主要商品期货市场的资金供求和美元币值,从而造成了原油等主要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中国是世界上的原材料进口大国,对于那些以这些进口原材料为加工对象的企业来说,价格的剧烈波动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显而易见。再次,会影响到中国的投资及投机市场。美国是中国外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美国的金融危机造成了其自身的流动性异常紧张,这必然会影响到美国对中国的投资,据粗略估算,即使不算外汇储备减少的量,近两月流出我国的资金超过了800亿美元。例如,一些以中国的房地产为主要投机对象的资金撤离中国市场,造成一些地区的房地产价格下降。
在金融危机中,我国的金融资产和实体经济都受到冲击,市场的信心面临挑战。金融危机的形成和发生自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内涵,心理动力是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经济活动也不例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危机实际上是信心危机。“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应对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同样需要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品格和坚强的信心。沉着应对,采取对策,克服困难,不仅可以使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而且还会通过战胜危机使我国的经济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温总理多次强调,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来势迅猛,并持续蔓延。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导致我国产品的外需急剧减少,出口增速明显下滑。面对日趋严峻的形势,中央确立了一个重要方针,就是把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将立足点放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上。及时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果断出台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统筹兼顾,把扩大内需与保持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在经济危机中,中国最需要救助的是企业,企业良好的运营能够促进就业,保证民生。政府和银行机构大力救助了发生资金困难的企业,特别是那些民营中小企业。救企业就是救那些提供就业岗位的载体,保障就业,就可以稳定人心,提高信心。银行同步改革信贷体系,放宽贷款担保条件,加大资助力度,这是银行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总之,在经济危机中我国采取了有效措施来抵御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经济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仍不容小觑。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企业拥有了很好的技术实力和雄厚的资本。经过改革开放,我们改变了过去用市场换技术的办法,在各行业积累了丰富的优势资源;在对外合作中,要利用综合资源展开合作,提升对外合作的层次,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今天,我相信中国的未来会更好。
第三篇:互联网给部队官兵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互联网作为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产物,以其高效、快捷、实时、互动、直观、私密、信息海量等特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对官兵来讲,上互联网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活跃思维、融入社会。但是,互联网又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满足官兵求知、娱乐、交流、通讯等需要的同时,也会给官兵的思想、道德、身体、心理以及部队管理等带来一些负面影
响。
一是冲击官兵理想信念。互联网已成为国内外反华势力、非法组织倚重的舆论宣传工具,他们凭借信息技术优势,广泛散布“中国威胁论”、“政治多元化”、“军队非党化”等反动言论和所谓事实真相,挑拨我党群、干群关系和军民关系,攻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对于涉世不深、社会经验少、鉴别能力弱的青年官兵来说,这些反动信息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受其影响容易在思想上出现疑虑、困惑和迷惘。
二是弱化官兵道德情操。据了解,现在互联网上与色情、暴力有关的信息占有不少比例。调查中发现,个别官兵曾直接或间接点击过黄色网站,有些官兵喜欢在网上玩暴力游戏。可见,官兵在享受互联网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和隐蔽性等优点的同时,也容易导致自律意识弱化,影响志趣的健康和道德的纯洁。
三是侵害官兵身心健康。青年官兵好奇心强,求知欲望盛,渴望交流交往,追求生活时尚,互联网的丰富性、私密性、交互性、娱乐性等特点正好切合青年官兵的需要,对官兵吸引力很大。如果官兵自制力弱、鉴别力差和外在约束不强,很容易沉溺网络不能自拔,迷失自我。座谈中了解到,有个别官兵由沉溺于网络游戏、聊天交友等活动,曾不同程度地产生焦虑、抑郁等症状。一些单位领导谈到,尽管只有个别官兵上网成瘾,但这种行为对其他官兵会产生比较大的消极影响不容低估。
四是危及部队安全稳定。网络泄密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是上网聊天、参与论坛时公开自己军人身份和职务,被敌特分子发现并利用,在其诱导下泄密;一种是虚荣心作祟,在与亲朋好友或网友聊天时,把掌握的军事秘密当成炫耀的资本,引发泄密;再一种是使用办公电脑或公用移动存储设备上互联网,被敌特病毒程序发现并植入,造成军事秘密失窃。青年官兵防范意识不强,又或多或少了解一些军事秘密,在交往过程中极易成为敌特分子的猎取目标,严重的酿成失泄密问题。
应对互联网负面影响的建议
互联网日益普及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部队来讲,如何趋利避害,引导官兵充分认识合理利用这一信息化手段,是各级党委和领导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应对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是要扎实搞好教育,引导官兵合理安全使用互联网。各级党委领导要充分认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必将加大对官兵思想、行为的影响,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变单纯的“堵”为主动的“疏”,下大力抓好“四项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针对部分官兵思想政治基础薄弱、鉴别能力不足的特点,组织官兵学习胡主席关于保持政治坚定性和思想道德纯洁性的重要论述,帮助官兵从根本上打牢抵御网上不良信息侵蚀的思想基础。加强法纪教育,积极开展学习贯彻《条令》活动,增强官兵遵纪守法意识;通过学习反面典型事例,引导官兵认清违规上网的危害性和互联网的负面影响,自觉抵制网上不良信息的侵蚀。加强安全保密教育,切实纠正官兵不良上网习惯和侥幸心理,引导官兵熟悉掌握各种失泄密隐患和敌特分子网上窃密的各种手段途径。加强网络知识教育,既从技术层面普及网络知识,提高官兵熟练使用互联网的技能,又注重加强上网保健教育,让官兵懂得更多的上网保健知识,提高官兵上网自控力,增强适度上网意识。
二是要加大管理力度,严禁官兵违规上互联网。继续深入开展“严禁到地方网吧上网”专项治理活动,把“三个环节”管控好:加强对人员的管控,定期搞好人员思想分析,掌握经常外出上网官兵的情况,并加强对“八大员”以及小远散单位人员的管理。加强节假日和八小时以外的管控,严格请销假制度,加强对周围地方网吧的纠察,堵塞管理漏洞。加强对涉密载体的管控,严格落实海军关于计算机及网络保密规定,规范官兵家庭上网电脑、个人电脑和移动存储设备的管理,确保不发生任何问题。
三是要丰富文体活动,为官兵业余文化生活提供多样化选择。新形势下官兵精神文化需求层次和品位的不断提高,对军营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座谈中,不少官兵反映:目前部分基层单位文体设施还相对缺乏,不能很好地满足官兵需求;业余文化生活比较单调,打扑克、看电视成为主要项目;俱乐部和学习室每周开放时间比较少,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服务还不够规范,影响了官兵参与热情。因此,必须着眼满足官兵多样化的文化生活需求,努力创建与时代发展同步、与官兵思想共振、与部队建设合拍的拴心育人环境,进一步凝聚军心、鼓舞士气,为部队中心工作服务、为广大官兵服务。
四
是要坚持主动作为,进一步抓好“军网”建设。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机关和广大官兵的共同努力下,舰队部队初步形成了以全军综合信息网为主要框架、以“蓝网工程”为重要补充、以舰队政工网系统为基本平台的网络格局,极大丰富了官兵的业余生活,有效减少了官兵违规上互联网的现象。但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军网”的规模和水平,与官兵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问卷显
示,有些官兵很少上过“军网”,主要原因:单位电脑少、上网要排队;网速慢,许多网站经常打不开;网上信息更新慢;搜索引擎落后,查找资料不便。多数官兵认为,如果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军网”基本能够替代互联网,极大满足官兵求知、娱乐、交流的需要。各级党委和领导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高度,进一步加大“军网”建设力度,为官兵营造丰富多彩的网络环境,用具有警营特色的军网占领网络阵地。
第四篇:大众传媒的偶像塑造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
大众传媒的偶像塑造及其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
【内容概要】在大众传媒的造星运动下,今天的偶像已失去昔日的神圣感,本文中的偶像除了指外貌受欢迎的电影、体育明星等,还指大众所趋的有一定知名度的人,如芙蓉姐姐等“网络偶像”。近些年来,青少年的追星现象已经很普遍,这显示出了大众传媒的造星运动的成功,但青少年却更多的变为了大众传媒追求商业利益的棋子并且这种偶像崇拜带来的更多是盲目的模仿与价值观的扭曲。对其成长造成诸多不利影响。本文主要对大众传媒偶像塑造的几种常见形式以及给青少年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行列举,用大众传播学的理论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众传媒 青少年 偶像塑造 负面影响
偶像的本意是用木头或泥土等制成的人形。现指一种为人所崇拜、供奉的雕塑品,比喻人心目中具有某种神秘力量的象征物或者一种不加批判而盲目加以崇拜的对象。特指一种传统的信仰或理想。在大众传媒的造星运动下,今天的偶像已失去昔日的神圣感,本文中的偶像除了指外貌受欢迎的电影、体育明星等,还指大众所趋的有一定知名度的人,如芙蓉姐姐等“网络偶像”。近年来,网络名人层出不穷,其中存在不好的恶意炒作,哗众取宠的现象,给受众带来不好的暗示,造成其价值观的扭曲和盲目的模仿。特别是对于心智尚需成长的青少年群体,大众传播的偶像塑造对他们有着重大影响。
几种常见偶像塑造现象 1电视选秀节目造星,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东方卫视的男性选秀节目《加油!好男儿》湖南卫视的《快乐男声》北京卫视的《红楼梦中人》等节目,曾获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追捧,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明星,李宇春、张靓颖等借助选秀几乎是一夜成名。选秀为他们搭建了从普通人到万众瞩目的明星的桥梁。
2偶像剧,电影等造星。明星与职业演员最大的区别不在于演技,而在于知名度,著名导演希区柯克说过,只要主人公不是明星,整个影片就砸了。但从《长江七号》、《山楂树之恋》等把影视圈新面孔推上舞台的影片来看,电影也可以成就明星。台湾韩国等偶像剧很受今天中国大陆青少年们的喜爱,偶像剧大量采用面貌俊美的演员、符合社会流行的造型服饰、适合年轻人的偶像艺人、以细腻爱情戏为主、以青少年为主要收视对象。该剧种最先强调的并非剧本的张力,也不是演员的演技表现,而是演员的外表(年轻演员),而此种剧种的主角少见中、老年演员担任主角。以“浪漫爱情”和“温馨友情”为剧情主轴的偶像剧较受青睐。其中情感诉求确实较容易打动观众,而典型的罗曼史剧情特别能抓住女性观众的心。无论是受年轻人追捧的偶像剧还是电影,明星们都很容易给观众留下深刻影响,但这种影响多半不是因为演技、才华,更多的是因为光鲜的外表。3报道明星八卦新闻,用明星录制电视节目。媒体对明星的生活、情感、爱好、工作甚至他们的体型、服饰等的反复报道,特别是直观逼真的图片报道,暗示明星是万众瞩目的,引导受众对明星的生活信息过度关注,引起受众对明星生活方方面的窥探欲。另外,一些电视节目为了吸引受众,邀请明星露脸,在自身获得商业利益的同时,也在积极造星,是个双赢的过程。一些媒体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一边推行造星运动,一边还炒作粉丝现象。
4网络造名人,普通人可以借助网络一夜成名,名人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为自己造势。特别是社交网络一般是网络名人的生产地,是有“自曝”精神的人很好的平台。“网络偶像”与“主流偶像”的一大区别就在于他们往往是在现实社会中几乎不具备任何成名资质的人。从痞子蔡、李寻欢等网络写手到刀郎、香香等网络歌手,尽管他们作为明星偶像的生命力总体上并不持久,但他们在网络上甚至网络下所引起的眼球风暴、话语地震却是那些“主流偶像”难以企及的。如芙蓉姐姐2005年在天涯网大秀S造型,成为了网络上人气火爆的红人。此后名人效应迅速被网络扩散放大,进而被平面媒体相互报道。她不仅没有出众的外貌、才华,相反平庸得有些丑陋,但却成功挑战了大众的眼球。网络一开始并没主动造星,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平台为那些具有“自曝”意识的人作为自我炒作的手段,随着芙蓉姐姐为天涯社区赚得巨大访问量,“网络偶像的人气聚集效应激发了网站造星意识的觉醒”,“一些网络公司造星推手置于其中,提供发现偶像原型、进行专业包装的服务,从‘天仙妹妹’、‘二月丫头’等网络名人身上,已经可以看到明显的外部包装痕迹。”1她们是以网络之名去获得现实之利。
近些年来,青少年的追星现象已经很普遍,这显示出了大众传媒的造星运动的成功,但青少年却更多的变为了大众传媒追求商业利益的棋子。并且这种偶像崇拜带来的更多是盲目的模仿与价值观的扭曲。对其成长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1对青少年的社会认知造成蒙蔽,造成青少年价值观的扭曲。
偶像剧电影等虚幻剧情造成假象,偶像剧中类似于“灰姑娘”变公主的一些浪漫片段很容易给青少年特别是女孩造成不切实际的幻想,偶像剧一般都营造出“世界十分和谐”的假象,对于青少年正确认识现实社会形成屏障。偶像剧、电影中夸张的豪华场景、华丽服饰以及大众媒体对明星的光鲜外表及服饰、奢侈生活等的大力宣传,引导着青少年对外表的过分注重,造成青少年对外表浮华的崇拜以及对奢侈生活的向往,进而造成随意模仿,容易产生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当代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炫耀消费、彰显个性的名牌消费现象等,这是对传统价值观的扭曲。
2造成青少年狂热追星,放松学习
青少年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关注并谈论明星、偶像剧等上面,热衷于买各种明星的唱片、海报、纪念品等相关产品,并且盲目的模仿明星的外表、行为等,造成他们心情浮躁难以将注意力放在学习上。而如果家长老师等疏于管理或者管理不当,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的叛逆情绪不减反增。
3盲目模仿低俗炒作手段
网络炒作以及选秀节目中的一夜成名现象造成受众不切实际的明星梦,造成系列从普通人一举成为公众关注焦点的“传奇”,提高了公众的成名欲,但这种成名欲缺少正确的排解手段。青少年是选秀节目的主要受众,选秀明星成功的案 1 《媒介崇拜论——现代人与大众媒介的异态关系》樊葵 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3页 例很容易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造成阻碍,比如很多青少年都有不切实际的明星梦,但他们看到的都是电视上选手们光鲜的一面,很难关注他们背后的付出。当青少年也有令万众瞩目的欲望后,由于缺乏对网络及成名的正确认识,类似于芙蓉姐姐等的案例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成名途径,于是他们很容易进行盲目模仿。近年来,网络上模仿芙蓉姐姐之流的人越来越多,哗众取宠,不择手段的炒作现象已屡见不鲜,而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青少年,低俗的炒作现象呈现低龄化趋势。如近年来网上的炫富现象,少女晒裸露照片的现象,已造成90后“脑残”的标签,富二代官二代等不好的特殊的含义,将青少年在社会大众眼中的形象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丑化。
4关注低俗化
一些低俗的炒作现象比如暴露的穿着等经常充斥网络页面甚至电视节目中,从“木子美”在博客中公开性爱日记,“流氓燕”的大胆裸裎到芙蓉姐姐大胆夸张的照片,“都在以挑战传统审美和价值底线的恶俗、荒唐和搞怪来引诱网络市集中的看客驻足观望。”2受众无论是否自愿,都会或多或少接触这些信息,久而久之,大众的品味在这种没有新闻价值的信息被引向低俗化娱乐化。而对于尚无辨别能力的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了这些不好现象后,关注也可能转向低俗化。这对于青少年的社会化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
以上的现象整体表现出大众媒体偶像塑造的过程趋于娱乐化、低俗化的特点,并且在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着不利影响。那么在将媒体上的偶像输入到青少年受众的大脑中并且造成这些负面影响的过程中,是哪些因素在起推动作用呢?
偶像塑造的作用机制
1、从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理论3来看:
1)在当代社会中,大众传播媒介参与了“社会现实的构建”,即大众传播活动影响了人们头脑对社会现实的构想。对于许多客观事实,人们都没有直接接触,而是主要依赖媒体提供的“第二手现实”。青少年接触到的明星八卦新闻,电视节目、影视作品等在客观上也再为青少年提供“第二手现实”。因此其构建的对于明星生活,社会现实的虚幻形象很容易印在缺乏鉴别力的青少年脑海中,对其社会认知形成误区。
2)媒介所报道的事实或讨论的话题,以及这些事实在大众传媒上出现的频率是受众判断这些事实或话题是否重要的主要依据4。换句话说,电视、网站等上某些人某些事出现的频率越大,就更容易引起受众关注。有时候。这种关注不一定是受众的主观意愿,就像“脑白金”那句永远重复的广告词,尽管引起有些人的反感,但客观上让更广泛的人记住了这个产品。
3)媒介的议程设置可使某些事实更加突出,从而影响公众的态度,使公众也把那些事视为社会上的重要问题。乍看名人的生活与受众的生活并没太大关系,但报道的重复,对明星隐私的挖掘很容易出现在一些电视娱乐八卦节目、某些门户网站上,有些网站为了吸引眼球,甚至直接将明星图片放在显著位置,突出了其重要性,在无形中引导着受众的兴趣点,对于缺乏自控能力的青少年,很容易沉溺在明星绯闻中。每年寒假暑假很多卫视都推出系列偶像剧,这在助长着青少年 2 《媒介崇拜论——现代人与大众媒介的异态关系》樊葵 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3页
同上
4们对偶像剧的沉迷。
52、传播者的方式与态度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在电视还是在网络上,对于明星绯闻,搞怪炒作等的报道,报道者的语气态度都是十分亲和、活泼的,与《新闻联播》中一本正经的会议报道完全不同,这就符合了青少年们的年龄及性格特点,深受青少年亲睐。并且电视已经非常普遍,是大多数青少年普遍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随着网络资源的逐渐发达,青少年接触网络的机会增多,并且网络的快速、信息形式的多样性、互动性为乐于探索新奇事物的青少年来说是喜闻乐见的。
3、传播内容的制作技巧也会影响传播效果。网络上关于明星的报道很少是大篇幅的文字,一般是以图加文的形式,看起来有趣快捷。电视更愿意将明星光彩照人、包装精细的一面展现在影视剧、电视娱乐节目中也是为让其显得更加精美悦目。这在客观上引起了受众明星都是万众瞩目且时时光彩照人的错觉,对于青少年而言,崇拜与羡慕油然而生。
4、从“有限效果论”提出的“N级传播6”来看,信息经由前者的“一级传播”可直达受众,但要发挥其影响,需要经过人际传播的多重中介过滤,形成“多级传播”。那么,在青少年群体中,这种“N级传播”是很显然的,他们中大多是学生,在学校接触最多的是同龄人,同龄人间喜欢相互分享兴趣。而偶像剧、明星等的信息很容易就在这种交流中形成“信息流”,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5、当然,除了媒介本身的传播效果的因素外,青少年自身以及所处现实环
7境也是重要因素。“媒介成为现代人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教化主要通过家庭、学校来实现,而在信息高速发达的现代社会中,特别是城市中,青少年处于一个媒介无处不在的环境中。媒介以其无所不在的影响充当着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媒体的多姿多彩与教育的乏味枯燥和压力形成鲜明对比,再加上青少年本身缺乏自制力,家长老师监管不力,沉溺于追星,热衷于网络炒作也不奇怪了。
综上所诉,大众传播的偶像塑造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青少年们代表着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不应该成为大众媒介追求商业利益的一颗棋子,大众媒介的教化作用正逐渐被将青少年带向扭曲的价值观、虚幻的社会认知等副作用所替代。但这些责任并不全在媒体。网络上一些青少年的无知幼稚的“裸露”“晒富”行为,滥用粗俗话语的行为„„时时刻刻在警醒着媒体、社会、家长,以及我们的教育。
参考文献:
《媒介崇拜论——现代人与大众媒介的异态关系》樊葵 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大众传播学新论》徐耀魁 著 苏州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纲要》陈力丹 闫伊默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大众传播学新论》徐耀魁 著 苏州大学出版社 285页
《传播学纲要》陈力丹 闫伊默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7页
《传播学纲要》陈力丹 闫伊默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39页
第五篇:非警务活动的研究
让警察远离非警务活动
公安队伍是维持社会治安的主体力量,是一方百姓的保护神。
公安部曾三令五申,严禁派出所违反规定从事征粮讨款、计划生育等非警务活动。对超越法定职责以外的任何指令,民警一律不得执行。不论是谁违反这条禁令,都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后果严重的,还要追究有关地方和部门领导的责任。
然而,目前的警务现状不能让人满意,在一些地区,警察从事非警务活动的行为还难以杜绝。
有困难找警察 初衷不应滥用
大量的非警务活动困扰着“110”。一位女士拨打“110”称她家里发现了老鼠,求民警赶紧过去帮她捉老鼠;一醉汉半夜给“110”打电话称媳妇不给开门。更有甚者,有一些为人父母者“教育”孩子,如果放学不愿挤公交车回家,就打“110”谎称自己迷路,坐警车回家。
“有困难找警察”,“110”的设立初衷主要是提高公安机关打击现行违法犯罪活动、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更好地打击犯罪、维护治安,同时为群众提供快捷、有效的“急、难、险”综合服务。
然而令公安机关始料不及的是,良好的初衷被公众滥用了,2/3的非警务活动已经耗去了民警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仔细分析,其实有些问题确是制度缺陷所致。一是负有社会管理职能的一些部门晚上无人值班,群众遇到险情、需要援助或者要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时就只好打“110”求救。二是有些事到底归哪个部门管不清楚,很容易发生互相推诿、扯皮的问题。三是社会联动还存在一些“瓶颈”,也就是经费问题。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轨过程中,政府能为社会和公民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在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过程中,从制度改革着手,减少那些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口号,多想些办法多办点实事。这样,“110”的无奈也许会逐渐消除,公民才能从中得到更多的高质量的服务。
公安部门的一项统计表明,在全国“110”报警服务台接到的电话中,属求助性质的非警务报警大约占六七成,而在北京,这个数字高达九成。在北京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每年近200万件的报警电话中,只有10%属于警情报警。过多的话务量已使有些地方的“110”报警电话常常发生排队等候的现象,由此影响到原本“耳聪目明”的“110”良好的应急能力,后果堪忧。
为了给“110”“解围”,改变“110”日复一日的负重状态,公安部近日制定印发了《110接处警工作规则》。这是自1996年全国公安机关普遍开展110接处警工作以来,公安部制定的第一个规范“110”接处警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对接处警工作的工作原则、工作要求、接处警范围、受理程序等方面都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种了别人的地 荒了自己的田
新疆某县在调整产业结构时,为退耕还林,逐步将农业县变为半农半牧县,县政府计划两年内实现养奶牛9000头的指标,要求各部门都要养奶牛,并下达了指标,按期兑现。其中,给县公安局下达了养40头牛的任务,局长、政委各10头,局里20头。
这种“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的荒唐事,实在让人难以理解。像新疆某县让民警养奶牛的事,虽属个别,但这种现象在全国其他一些地方程度不同地存在着。
前两年,山西新绛县不顾当地的实际情况,为了大规模建设科技示范园区,由县政法委牵头,公安局、检察院、法院联合加盟,在民警意见纷纷的情况下,筹资13万元,用股份制形式建起了“北方花卉示范园”。由于技术不过关,民警集资种的大棚蔬菜,一个个无籽西瓜长得像西葫芦,一刀切下去,找不到一口能吃的红瓤子。
还有一类“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现象。即有的警察擅自进入企事业单位插手行政事务,有的直接帮助单位或私人催款逼债,有的随便搅入邻里地界纠纷,有的强制干预家庭亲朋矛盾纠葛„„警察参与非警务活动大多有“缘”有“故”,要么是经济利益的驱使,要么是人情关系的驱使,把国家的警力当成私人交往借用的工具。
面对越权指令 有权拒绝执行
海南省琼海市公安局曾发生过这样两件事:万泉镇公安派出所所长因听从乡镇政府负责人的指派,在公路上设卡收税,群众反应强烈,琼海市公安局以超越职权范围、违法行使职责为由,撤销了其所长职务;几乎与此同时,琼海市另一派出所所长依法拒绝了乡镇领导指派的收税任务,乡镇政府以所长与乡镇政府关系不协调为由,要求市公安局更换所长。
警察处于两难境地:听从当地政府指派,不按法律规定的职权履行职责,要受法律追究;而依法行使职权,不按当地政府的指派,又会受到政府非议。
各地警方从事非警务活动,不仅分散了有限的警力,严重妨碍警务工作的开展,而且有损警民关系,严重影响公安机关的声誉,甚至导致人民警察因执行违法的指令造成严重后果而受到法律追究。
要减少和避免这种局面的发生,人民警察必须充分运用人民警察法来保护自己。人民警察法明文规定:“人民警察对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人民警察职责范围的指令,有权拒绝执行,并同时向上级机关报告。”
对于哪些属于警务,哪些不属于警务行为的问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系熊一新主任说,警察超出法律规定所从事的活动应该说是非警务行为。人民警察法对警察权限和职责在法律上已有界定。警察有依法履行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等职权。但是,为人民做好事这种非警务活动是应该提倡的。
好钢用在刀刃上(法制纵横)
荣处仁
近年来,由于社会生活中利益关系的调整,各类矛盾时有发生,不少地方政府把公安机关看成是某一政策措施或工作贯彻落实的有力保障,认为只要公安机关一出马,一切问题都能“摆平”,因此动辄要求公安机关出面。有的公安机关领导和民警为了维护与地方的关系,不顾上级“三令五申”,参与清缴税款、农田基本建设、计划生育等诸如此类的非警务活动。这不仅牵扯了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警力,而且极易造成警民关系的对立,使民警正常的警务工作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甚至出现暴力抗法的恶性事件发生。
警察拥有特殊的权力往往被其他方面“借用”,用于非警务活动。权力的滥用,反过来也会助长警察的特权思想,对如何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缺乏清醒的认识。
曾几何时,“借用”民警参与“执法”成了一些职能部门工作方法的首选。在这一问题上,出不出警,对基层民警来说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一方面,“有求必应”本是警察的分内职责,再说同样作为政府的相关组成机构,共同处置一些事务看似也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面,师出无名,随意出警,又有滥用警力之嫌。
常听到一些公安机关抱怨自己经费紧张、人手缺乏,这是事实。但也不能不承认,经费紧张和人员缺乏的原因之一,还因为过多的非警务活动耗损了财力、牵扯了精力,使得有限的财力和精力没能用在最该用的地方。
福建福州市公安局于2002年11月22日正式出台《为基层派出所民警减负规定》。《规定》严禁基层民警参与非警务活动。减负的内容包括:严禁派出所违反规定参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征粮讨款、计划生育、征地拆迁等非警务活动,不得参与向农民强制性摊派、集资以及收取各种预付款活动,不得派民警参加任何部门自定项目、自立标准的强制性收费、罚款活动。
有社会学家分析说,让警力从非警务行为中淡化出来,其意义在于对依法行政的落实和对公民权利的解放。过去各地随意动用专政手段、动用警力执行各项“任务”。这种对政法机关的过度依赖,对警力的滥用是人治社会遗留下来的基本思维特征和社会行为方式,是对社会良好法治环境的恶劣破坏,对依法行政、依法治国构成极大威胁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