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法律制度[最终版]

时间:2019-05-12 17:0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务员法律制度[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务员法律制度[最终版]》。

第一篇:公务员法律制度[最终版]

《公务员法律制度》课程教学大纲

一、《公务员法律制度》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213002

2(二)课程英文名称:Legal Rulers for Officials

(三)开课对象:法学专业本科学生

(四)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一门专业方向课,研究的是公务员法的原理、原则和制度。既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又有一定的实践性。

(五)教学目的:

本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一定的实践性,特别是在我国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 的今天,开设这门课程有利于学生了解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作 法,明确在我国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大意义,了解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主要目的和 指导原则,掌握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内容,同时联系实际工作,推动国家公 务员制度的具体实施。

(六)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学习的是公务员法的原理、原则和制度。共由公务员法的基本原理和公务员的基本法律制度两大部分组成。

(七)教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32学时

学分: 2 学分

学时数具体分配: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按比例评定,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上课纪律、讨论表现、作业等。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公务员法的基本理论

教学要点:

理解公务员的概念、特征与分类;公务员法的概念与特点;公务员法的渊源与体系;公务员法的产生与历史发展;我国制定公务员法的意义;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以及公务员法律关系等。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务员的概念、特征与分类

一、公务员的概念、特征

二、公务员的分类

第二节 公务员法的概念与特点

一、公务员法的概念

二、公务员法的特点

第三节 公务员法的渊源与体系

一、公务员法的渊源

二、公务员法的体系

第四节、公务员法的产生与历史发展

一、西方国家公务员法的产生与历史发展

二、我国公务员法的产生与历史发展

第五节 我国制定与实施公务员法的意义

第六节 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

一、公务员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与特点

二、影响公务员法基本原则的主要因素

三、我国公务员法的指导思想

四、我国公务员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第七节 公务员法律关系

一、公务员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点

二、公务员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三、公务员法律关系产生、变更与消灭

四、公务员法律关系产生、变更与消灭的原因

五、公务员的法律地位及其双重身份

考核要求:

一、公务员的概念、特征与分类(领会)

二、公务员法的概念与特点(识记)

三、公务员法的渊源与体系(领会)

四、公务员法的产生与历史发展(识记)

五、我国制定与实施公务员法的意义(领会)

六、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领会)

七、公务员法律关系(领会)

第二章 公务员的分类管理制度

教学要点:

掌握公务员的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了解我国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制度。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务员的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

一、品位分类

二、职位分类

三、对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的评价

第二节 我国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制度

一、职位分类在我国的确立及意义

二、我国实行职位分类制度的主要原则

三、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的主要步骤

四、我国公务员的职位类别

五、我国公务员的职位序列

六、我国公务员的级别

考核要求:

一、公务员的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理解)

二、我国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制度(识记)

第三章公务员的素质保障制度

教学要点:

理解公务员的录用、考核、培训、交流、及职位聘任等素质保障制度。

教学时数:7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务员的录用

一、公务员录用的含义与意义

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历史沿革

三、西方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简介

四、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

第二节公务员的考核

一、公务员考核的含义与意义

二、公务员考核的原则

三、公务员考核的内容

四、公务员考核的方法和程序

五、公务员考核的时限和等次

六、西方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简介

七、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制度

第三节公务员的培训

一、公务员培训的概念

二、公务员培训的含义

三、公务员培训的种类

四、公务员培训的内容、法律保障

五、西方国家公务员培训制度简介及特点

六、我国公务员的培训制度

第四节公务员的交流

一、公务员交流的的含义与特征

二、我国公务员交流制度的历史发展

三、公务员交流的原则

四、公务员交流的意义

五、公务员交流的形式

第五节 公务员的职位聘任

一、公务员职位聘任的含义与意义

二、公务员职位聘任的范围与方式

三、公务员职位聘任合同

四、人事争议仲裁

考核要求:

一、公务员的录用(运用)

二、公务员的考核(运用)

三、公务员的培训(运用)

四、公务员的交流(理解)

五、公务员的职位聘任(理解)

第四章公务员的激励制度

教学要点:

理解公务员职务任免、升降、公务员奖励和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的概念、原则及具体制度内容。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务员的职务任免

一、公务员职务任免的概念与意义

二、公务员的任职

三、公务员的免职

第二节 公务员的职务升降

一、公务员职务升降的含义与意义

二、公务员职晋升

三、公务员的降职

四、公务员职务升降的纪律

五、公务员职务升降的监督与管理

第三节 公务员的奖励

一、公务员奖励的含义与特点

二、公务员奖励制度的发展概况

三、实施公务员奖励制度的意义

四、公务员奖励的原则

五、公务员奖励的条件

六、公务员奖励的种类

七、公务员奖励的权限

八、公务员奖励的程序

九、公务员奖励的撤销

第四节 公务员的工资福利保险

一、公务员的工资

二、公务员的福利

三、公务员的保险

考核要求:

一、公务员的职务任免(识记)

二、公务员的职务升降(领会)

三、公务员的奖励(领会)

四、公务员的工资福利保险(领会)

第五章公务员的监控制度

教学要点:

理解公务员的义务、纪律与处分;公务员回避以及辞退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内容;理解公务员法律责任的概念、形式与承担责任的方式。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务员的义务、纪律与处分

一、公务员的义务

二、公务员的纪律

三、公务员处分

第二节公务员的回避

一、公公务员回避的概念与意义

二、公务员回避的种类

第三节公务员的辞退

一、公务员辞退的概念与特点

二、公务员辞退制度的意义

三、公务员辞退的条件

四、公务员辞退的程序

五、公务员辞退的法律后果

第四节 公务员的法律责任

一、公务员法律责任的概念

二、公务员法律责任的情形

三、违法行为主体与监督主体

四、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

五、承担法律责任的具体情况

考核要求:

一、公务员的义务、纪律与处分(识记)

二、公务员的回避(领会)

三、公务员的辞退(领会)

四、公务员的法律责任(领会)

第六章公务员的权利保障制度

教学要点:

理解公务员的权利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内容;了解公务员辞去公职、辞去领导职务、退

休的概念、条件、程序等;理解公务员申诉、控告的概念、条件、程序及异同等。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务员的权利

一、公务员权利的含义与特点

二、公务员权利的作用

三、公务员权利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公务员的辞职

一、公务员辞去公职

二、公务员辞去领导职务

第三节 公务员的退休

一、公务员退休的概念

二、公务员退休制度的意义

三、我国公务员退休制度的基本内容

四、国外公务员退休制度简介

第四节 公务员的申诉与控告

一、公务员的申诉、控告的概念与特点

二、公务员的申诉、控告的条件

三、公务员的申诉、控告的程序

四、公务员的申诉、控告的责任

五、建立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的意义

考核要求:

一、公务员的权利(领会)

二、公务员的辞职(领会)

三、公务员的退休(领会)

四、公务员的申诉与控告(领会)

三、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

1、《公务员法新论》徐银华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

2、《公务员法教程》 张淑芳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年

3、《.新编国家公务员制度教程》.中国人事出版社1996年.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姜明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执笔人:邓佑文审核人:李军政审定:法学院

第二篇:公务员法律制度讲义

国家税务总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讲稿

公务员法律制度讲义

曹福来

(教研一部涉税法律教研室 副教授)

051487806620

***

jscaofulai@126.com

2005年4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是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首部干部人事管理的总章程性的法律,它的制定出台标志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建设纳入了高层次的法制化轨道。对规范公务员管理,保障公务员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都具有重要意义。《公务员法》分为总则,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职务与级别,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培训,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职位聘任,法律责任和附则,共18章107条,共10421字。在公务员的范围,公务员队伍的进、管、出等各环节,以及职务职级、奖励惩戒、薪酬福利、权利义务、监督约束、法律责任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

公务员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是调整了公务员的范围,实现了党政机关干部的统一管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中的公务员范围,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其他党政机关参照试行。参照国际上的一些通行做法,《公务员法》在第二条中明确规定:“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 1

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意味着,今后公务员不再局限于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这样规定有利于保持各类机关干部的整体一致性,可以有效防止政出多门,有利于统一管理和党政机关之间干部的交流,较好地实现了公务员管理体制与现行干部管理体制的衔接。

二是建立了公务员分类制度,拓展了公务员的职业发展渠道。《暂行条例》没有对公务员进行分类管理的规定,仅简单地将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两大类,领导职务共10级,非领导职务共8级,实际上是一种没有职位类别区分的职务分类。导致公务员职业发展渠道过于单一,基层公务员晋升、晋级空间很小,不利于专业人才的成长和队伍稳定。在《公务员法》第三章中,特别规定了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按照其性质区别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等类别。还规定:“国务院根据本法,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各职位类别的适用范围由国家另行规定”。同时,“综合管理类以外其他职位类别公务员的职务序列,根据本法由国家另行规定”。实际是在划分职位类别基础上,重新设置公务员的职务,构建公务员分类管理的体系框架。

同时,《公务员法》明确了职务与职级的对应原则,目的是构建公务员“职务晋升”与“职级晋升”的“双梯制”。在职务晋升外,将级别晋升作为公务员另外一条职业发展阶梯和重要平台,这就进一步完善了公务员激励保障机制,有助于弱化“官本位”,有利于促进中国政府改革从管制型到服务型的职能转变,更好地塑造公务员的“公共精神”。

三是进一步明确并规范了职位聘任制,丰富了公务员的任用形式。《暂行条例》也规定了部分职务实行聘任制,但十几年来一直没有推行。《公务员法》第十六章专门设置了“职位聘任”一章,规定“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机关聘任公务员需签订书面聘任合同,聘任合同期限为1至5年。”这是《暂行条例》所没有的。把职位聘任制作为公务员任用的补充形式,对一些专业性强和辅助性的职位实行聘任制,体现了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原则,适应了满足机关对较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客观需要,同时也可降低机关用人成本,为机关吸引优秀人才特别是专业人才开辟了一条合法渠道,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有利于增强公务员队伍的开放性、改善公务员队伍结构、增强公务员制度的生机和活力。

四是设立了领导职务任期制,健全了职务退出的正常机制。长期以来,在干部任用问题上存在着“不到年龄不退出领导岗位,不犯错误不下台”的传统观念。《公务员法》明确规定“领导成员职务实行任期制”,把领导职务变为工作职务,打破了原来党

政机关领导只能上不能下的管理格局,这对长期以来形成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在法律的形态上予以了否认,将对“铁交椅”产生根本性的治理,也就从制度上突破了领导干部退出机制的瓶颈,对形成正常的能进能出、新陈代谢的机制是十分有利的。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破除领导干部的惰性,增强在职领导干部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自律意识,也为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有利于打破一个位置上长期共事形成的各种关系网、小团体和地方主义,有效防止、克服干部队伍中的消极腐败现象。这不啻是公务员更新机制的一个重大变革。

五是将“公开选拔”与“竞争上岗”法定为职务晋升的方式之一,突破了传统委任制的任用模式。《公务员法》规定:“机关内设机构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出现空缺时,可以在本机关或者本系统内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任职人选。”“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出现空缺,可以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产生任职人选。”确认“公选、竞岗”作为晋升方式的法律地位,一是实现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走群众路线的有机统一,保证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二是实现了坚持德才兼备用人标准与科学全面客观评价方法的有机统一,能有效地避免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公正公平地选拔人才。三是实现了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与社会化选拔机制的有机统一,拓宽了选人视野,广开了进贤之路。这是对传统委任制的重要改革,是一种从制度上、习惯上、风气上实现选贤任能、能上能下的有力措施,是公务员职务晋升制度的最大突破之处。

六是首次以法律形式将“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引入公务员管理,强化了对公务员的监督约束。《公务员法》规定:“领导成员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的,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的,应当引咎辞去领导职务。领导成员应当引咎辞职或者因其他原因不再适合担任现任领导职务,本人不提出辞职的,应当责令其辞去领导职务。”这是公务员监督约束机制的重大突破。由此,责任追究制度上升为公务员管理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引导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更好地履行职责,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七是首次明确上级违法、犯错,下级可以说“不”,凸显了公务员执行公务的自主裁量权。《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公务员不承担责任;但是,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既严明了公务员的权责、纪律,也明确了组织体系中公务员作为执行主体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行为责任。从法律层面,凸显了公务员作为执行主体的相对独立性和执行公务的自主裁量权,有利于增强公务员的责任感、自律感,克服长官意志,防止公权滥用,提高公务员独立思考和依法行政的自觉、自律、自警能力。

八是首次把“廉”的要求法定为公务员的考核内容,统一规范了公务员的评价标准。《公务员法》规定:“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的定期考核采取考核的方式,对领导成员的定期考核,由主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在“暂行条例”规定的“德、能、勤、绩”考核标准的基础上,《公务员法》中增加了“廉”的内容,把对公务员“廉”的要求,从以前的政策、制度要求上升为法律的规范。也就是说,公务员遵纪守法、依法行政、廉洁自律等情况是重点考核的内容。不廉洁不仅是违反党纪、政纪问题,而且是违法行为。这对于从源头防治吏治腐败,保持公务员队伍的公仆本色,充分发挥考核促“廉”的功能作用,都具有积极促进意义。

九是调整了工资构成,明确了调资原则,实现了公务员工资透明化。现行公务员工资构成包括职务工资、基本工资、工龄工资、级别工资。而《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工资只包括级别工资和基本工资两部分,同时对公务员工资水平作了严格规定。即:“国家实行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并将比较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的重要依据。公务员工资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唯有按这样的程序所确定的公务员薪俸标准,才具有程序上的合法性,有效防止和消除行业垄断、政策权力带来的不合理收入,民众也更容易接受。同时,这也为保障公务员工资的稳定性,科学设定公务员增资幅度和水平,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保障和依据,有益于建设责任政府,有利于保障公务员的薪酬权益。

十是明确了公务员的权益保障,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公务员法》中,公务员除8项基本权利外,还拥有陈述和申辩、申诉、控告的权利等,并作了明确和细化,突出了对个体权益的保护和尊重。同时,还建立了人事争议仲裁制度,明确了人事争议仲裁的原则和程序。其中,聘任制公务员与机关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而产生争议时,先由一个中立的人事争议仲裁机构来调解和裁决,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实现了聘任制公务员的人事争议仲裁与司法程序的贯通和衔接。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的建立及其原则规定,对于促进人事争议仲裁的准确、公正,对于保障聘任制公务员与所在机关双方的合法权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是明确了与有关法律的对位原则。如关于《公务员法》与《法官法》、《检察官法》、《人民警察法》的关系,根据《立法法》中关于同位阶法律中的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规定,对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履行职责的特殊要求,明确规定除适用《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外,仍可适用有关法律规定。

十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制度。《处分条例》共7章55条。第一章“总则”,规定了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处分的依据和处分的设定以及处分的原则等;第二章“处分的种类和适用”,规定了处分的种类和期限、处分的法律后果、解除处分的条件、数种违纪行为合并处理运用规则、从重从轻减轻以及不给予处分的条件、共同违法违纪中行政纪律责任适用规则、单位违法违纪以及依法被判处刑罚应当如何给予处分等;

第三章“违法违纪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规定了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失职、渎职和滥用职权,严重违反公务员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行为及相应的处分种类和幅度;第四章“处分的权限”,规定了给予公务员处分的权限;第五章“处分的程序”,规定了任免机关调查处理政纪案件程序、监察机关调查处理行政机关公务员违法违纪案件的程序所应适用的法律依据、调查人员及非法收集证据、回避制度、办案期限等;第六章“不服处分的申诉”,规定了行政机关公务员不服处分如何提出申诉、有关机关如何处理申诉、变更处分决定的条件和权限等;第七章“附则”,规定了行政机关公务员违法违纪所取得财物的处理、参照执行《处分条例》的人员范围以及条例的施行日期等。《处分条例》内容丰富,规定明确,可操作性强,是行政纪律惩戒工作的一部基础性、实用性都很强的行政法规。《处分条例》规定的具体的违法违纪行为有:

行政机关公务员具体的违法违纪行为及其相应的处分幅度,是实施处分的实体规范,《处分条例》在总结多年来行政纪律惩戒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列举与归纳相结合的方式,对行政机关公务员与履行职责直接相关的应当给予处分的主要的违法违纪行为作了7个方面的规定:一是,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罢工,违反国家民族宗教政策造成不良后果,非法出境或者违反规定滞留境外不归等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二是,违反议事规则,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命令,拒不执行交流决定、回避制度,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和行政复议机关的判决、裁定、决定等违反组织纪律的行为;三是,违法设定或者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不依法履行职责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依法履行职责的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违反职责纪律的行为;四是,贪污、索贿、受贿、行贿、挪用公款、挥霍国家资财,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等违反廉政纪律的行为;五是,压制批评、打击报复、违法摊派、非法拘禁等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

织合法权益的行为;六是,失密泄密、工作作风懈怠、工作态度恶劣等违法和违反公务员职业操守的行为;七是,拒不承担赡养、抚养义务,虐待家庭成员,组织迷信活动,参与“黄赌毒”活动等违法和严重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其中,对参与赌博、为赌博活动提供场所或者其他便利条件、在工作时间赌博、挪用公款赌博,以及利用赌博索贿、受贿或者行贿等行为,都作了明确、具体的界定。

总之,《公务员法》的制度创新,体现了公务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加强了对公务员的管理监督与激励保障,促进了公务员队伍的勤政廉政建设,提高了公务员的工作效能,建设了一支优秀人才密集、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通过公务员法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公务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公务员队伍的能力和素质建设与提高,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讨论题:《公务员法》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全面实施对税务系统的公务员管理产生什么影响?

第三篇:深圳公务员执法习题——1105行政处罚法律制度

行政处罚法律制度

第一大题 单项选择题

1、听证主持人与调查检查人员分离,体现了行政处罚的()原则。

A.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B.监督制约、职能分离原则

C.一事不二罚原则

D.行政处罚法定原则

答案:B

解析:听证主持人与调查检查人员分离,是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监督制约、职能分离原则”包含的内容。

2、按照行政法理论,下列属于行为罚的是()。

A.吊销许可证

B.警告

C.行政拘留

D.没收

答案:A

解析:警告属于训诫罚;行政拘留属于人身自由罚;没收属于财产罚。

3、部门规章可以就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行政处罚进行设定。

A.限制人身自由

B.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C.警告

D.吊销行政许可证件

答案:C

解析:见教材P56页。

4、根据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由()来设定。

A.法律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

D.地方性法规

答案:A

解析: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5、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

A.只能由法律设定

B.只能由法律、行政法规设定

C.只能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设定

D.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政府规章均可设定

答案:B

解析:考查行政处罚的设定,见教材P56。

6、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在行政机关告知后()内提出

A.10日

B.7日

C.5日

D.3日

答案:D

解析:听证申请的提出:当事人对符合法定听证种类的行政处罚案件,有权向行政机关提出听证申请。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在行政机关告知3日内提出。

7、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行政拘留的一般期限不能超过()。

A.5日

B.10日

C.15日

D.30日

答案:C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6条规定:“(3)拘留:一日以上,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的决定由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作出。行政拘留的期限一般为1日以上15日以下,有两项以上违规行为“并处”的不受此限。

8、甲自2006年1月开始,贩卖盗版光盘,07年1月停止,08年2月工商机关根据举报发现了甲的违法行为,下列()说法正确。

A.对甲违法行为的追究时效应从2007年1月起算

B.工商机关不应对甲进行处罚

C.对甲违法行为的追究时效应从2008年2月起算

D.对甲违法行为的追究时效应从2008年1月到期

答案:A

解析: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为2年,在违法行为发生后2年内未被行政机关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算。

9、制作处罚决定书属于()。

A.一般程序

B.其它程序

C.听证程序

D.特殊程序

答案:A

解析:一般程序的内容,包括:立案、调查、处理决定、制作处罚决定书、说明理由并告知权利、当事人陈述和申辩、送达处罚决定书。

10、下列行政行为中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A.行政征收

B.行政没收

C.行政征用

D.行政强制

答案:B

解析:我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 2 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11、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设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规定。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属的厅、局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C

解析:罚款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

12、关于行政处罚实施主体说法错误的是()。

A.受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必须是行政机关

B.不同的行政机关拥有不同的行政处罚权限

C.受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必须具有相应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

D.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成为行政处罚主体

答案:A

解析:受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是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A错误。

13、行政执法机关决定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时,应当在作出批准移送决定之日起()将案件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

A.24小时内

B.2日内

C.3日内

D.10日

答案:A

解析:决定批准的,应当在24小时内向同级公安机关移送;决定不批准的,应当将不予批准的理由记录在案。

14、根据税收相关的法律规定,正确的是()。

A.税务机关作出的责令限期改正属于税务行政处罚行为

B.税务行政处罚追究时效是2年

C.税务机关作出的停止办理出口退税属于税务行政处罚行为

D.税务机关作出的取消一般纳税人资格属于税务行政处罚行为

答案:C

解析:税务行政处罚主要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停止办理出口退税以及吊销税务行政许可证件四种;AD错误,C正确。税收违法行为在5年内未被发现的,税务机关不再处罚,B错误。

15、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受处罚行为是法定的,是指()法定。

A.处罚设定权

B.行政处罚主体及职权

C.行政处罚依据

D.行政处罚程序

答案:C

解析: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受处罚行为是法定的,是指行政处罚依据法定。

16、某书店被人举报销售盗版图书,工商管理机关经查实该书店两年前曾销售盗版图书1000册而牟利20000元,工商机关对此行为()。

A.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B.不再进行行政处罚

C.应当从轻处罚

D.应当减轻处罚

答案:B

解析: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除另有规定外,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17、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拘留权只能由()

A.公安机关行使

B.公安派出所行使

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使

D.公安机关委托的组织行使

答案:A

解析: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18、甲从英国回国携带应向海关申报的物品而未申报,海关认为甲的行为构成走私,没收了其物品,并罚款500元人民币,海关的上述处罚是()。

A.错误的,只能实施没收物品的处罚

B.正确的 不违反一事不二罚原则

C.错误的 只能在没收与罚款中选择一种实施处罚

D.错误的 只能实施罚款500元的处罚

答案:B

解析:本题海关作出的两种不同类型的行政处罚,因此B正确。

19、相对人依法申请听证,行政机关适用听证程序而实施行政处罚时,组织听证活动的费用承担方式是()。

A.由行政机关承担

B.由申请听证的相对人承担

C.由行政机关和相对人承担

D.如果申请听证的相对人确有违法行为,由该相对人承担

答案:A

解析:行政相对人申请听证是权利,而组织听证则是行政处罚实施机关的法定义务,所以组织听证活动的费用应由行政机关承担,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20、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以外,对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由()管辖。

A.违法行为发生地的乡、镇以上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

B.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以上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

C.违法行为人住所地的乡、镇以上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

D.违法行为人住所地的县以上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

答案:B

解析:对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以上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第二大题 多项选择题

1、最基本的行政处罚原则是处罚法定原则,它的具体内容包括()。

A.处罚设定权法定

B.行政处罚依据法定

C.行政处罚主体及其职权法定

D.行政处罚程序法定

E.行政权法定

答案:ABCD

解析:处罚法定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⑴处罚设定权法定;⑵行政处罚依据法定;⑶行政处罚主体及其职权法定;⑷行政处罚程序法定。

2、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下列行政处罚中相对人可以申请听证的是()。

A.行政拘留

B.吊销营业执照

C.数额较大的罚款

D.没收财产

E.责令停产停业

答案:BCE

解析:只有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在依法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较大数额的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事人申请,才可适用听证程序。

3、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能够接受行政委托、依法行使行政处罚的组织必须符合的条件是()。

A.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

B.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

C.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技术鉴定的,应当由有条件的组织进行相应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

D.自行成立的事业组织

E.一般了解法律的工作人员

答案:ABC

解析:根据《行政处罚法》第19条的规定,能够接受行政委托、依法行使行政处罚的组织必须符合以下条件:⑴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⑵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⑸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技术鉴定的,应当由有条件的组织进行相应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

4、下列哪些属于行为罚()

A.吊销某个体商户的营业执照

B.强制某人服兵役

C.责令某会计师事务所停止执业

D.行政拘留

E.警告

答案:AC

解析:行政拘留属人身自由罚,警告属训诫罚。

5、地方性法规可设置下列()行政处罚种类。

A.限制人身自由

B.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C.罚款

D.没收违法所得

E.责令停产、停业

答案:CDE

解析: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6、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的有()。

A.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B.70周岁以上的 C.怀孕期或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的D.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E.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答案:ABC

解析: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2)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3)70周岁以上的(4)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的。

7、对于有行政违法行为,依法不予处罚的情形主要有()。

A.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了违法行为

B.违法行为轻微且主动消除危害后果的 6 C.受他人胁迫实施违法行为的D.间歇性精神病人在发病时实施违法行为

E.违法行为在1年内未被发现

答案:AD

解析:B应为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C受他人胁迫实施违法行为的属于可从轻或减轻处罚。E应为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8、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

A.行政机关当场作出20元以下的罚款

B.行政机关当场作出100元以下的罚款

C.当场收缴罚款的收据是县级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D.对当场要求缴纳的罚款数额有异议

E.当场收缴罚款,但不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答案:BCE

解析:考查当场缴纳罚款的有关规定,见教材P62页。

9、对行政处罚的追诉时效,以下说法错误的有()

A.行政处罚的追诉时效是指对违法行为人追究责任,给予行政处罚的有效期限

B.行政处罚的追诉时效为3年

C.行政处罚的追诉时效,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

D.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开始之日计算

E.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在四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答案:BDE

解析:行政处罚的追诉时效为2年,B不正确。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D不正确。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在5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E不正确。

10、下列关于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表述,正确的是()

A.当事人没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也可能举行听证会

B.听证一律公开进行

C.当事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参加听证

D.听证会由非本案的调查人员主持

E.听证程序只适用于行政处罚领域特定的案件

答案:CDE

解析: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B不正确。

11、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当事人有下列()情形,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A.未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B.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C.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D.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E.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答案:BCD

解析:考查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的情况,见教材P58。

12、《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规定》对依法及时移送的时间要求和移送材料作出了强制性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执法机关对应当向公安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应当立即指定2名或者2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组成专案组专门负责,核实情况后提出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书面报告,报经本机关正职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审批

B.行政执法机关正职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应当自接到报告之日起3日内作出批准移送或者不批准移送的决定

C.决定批准的,应当在24小时内向同级公安机关移送;决定不批准的,应当将不予批准的理由记录在案

D.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当附有下列材料,涉嫌犯罪移送书;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涉案物品清单;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其它有关涉嫌犯罪的材料

E.行政执行机关对公安机关决定立案的案件,应当自接到立案通知书之日起7日内将涉案物品以及与案件有关的其他材料移交公安机关,并办结交接手续

答案:ABCD

解析:行政执行机关对公安机关决定立案的案件,应当自接到立案通知书之日起3日内将涉案物品以及与案件有关的其他材料移交公安机关,并办结交接手续,故E不正确。

13、根据规定和实践做法,下列税务机关应当不予听证的有()。

A.申请人不是本案当事人

B.申请人不是一般纳税人

C.申请人未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听证申请的D.不属于税务行政处罚听证范围的 E.申请人不是当事人的代理人

答案:ACDE

解析:申请听证与是否一般纳税人无关,故B不正确。

14、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下列关于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作出处罚决定的三日内提出

B.当事人应当承担举行听证的费用

C.听证一般应公开进行

D.当事人应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到二人代理听证

E.听证应由行政机关指定本案调查人员主持

答案:CD

解析:应当是在行政机关告知后3日内提出,故A错误。只要特定行政处罚案件当事人依法要求听证,行政机关必须履行组织听证这一强制性程序义务,且不得收费,所以B是错误的。听证应由行政机关指定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所以E不正确。

15、行政处罚简易程序的适用必须符合的条件是()。

A.违法事实清楚且有法定依据

B.对公民处以20元以上的罚款

C.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的罚款

D.对法人或其它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

E.对法人或其它组织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

答案:ACD

解析:简易程序的适用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违法事实清楚:有法定依据;数额较小的罚款(指对公民处50元以下,对法人或其组织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警告。

16、在我国,适用一事不二罚原则,首先要正确理解“同一个违法行为”,其次,在实践中需要具体情况区别处理()。

A.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已经受到罚款处罚的,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再次给予罚款的处罚

B.对当事人同一个违法行为可以依法给予两种以上的行政处罚

C.同一个行政机关对当事人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可以对其实施两个以上处罚

D.当事人的不同违法行为违反国家数个法律,且由不同国家行政机关管辖处理的,不同的国家行政机关可以给予不同的处罚,罚款处罚应当重复进行。

E.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违反国家数个法律,且由不同国家行政机关管辖处理的,不同的国家行政机关可以给予不同的处罚,罚款处罚不得重复进行。

答案:ABCE

解析:在我国,适用一事不二罚原则,首先要正理解“同一个违法行为”,它是指行为人违反了法律、法规、规章的一个违法构成规定的一次性行为。其次,在实践中需要具体情况区别处理: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已经受到罚款处罚 9 的,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再次给予罚款的处罚;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可以依法给予两种以上的行政处罚;同一个行政机关对当事人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可以对其实施两个以上处罚;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违反国家数个法律,且由不同国家行政机关管辖处理的,不同的国家行政机关可以给予不同的处理,罚款处罚不得重复进行。

17、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在下列()情形中,行政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A.依法给予20元以下罚款的B.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C.在边远地区实施处罚,被处罚人向指定银行缴纳罚款有困难,而提出请求的 D.在交通不便的地区实施处罚,被处罚人向指定银行缴纳罚款有困难,而提出请求的E.行政机关联合执法的 答案:ABCD

解析:考查可以当场收缴罚款的情形,见教材P62页。

8、对于行政处罚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没收非法财物拍卖所得的款项,正确的做法是()。

A.由收缴罚款的银行上缴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

B.全部上缴国库

C.任何行政机关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

D.对于错误的罚款,财政部门可以返还给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由其返还给当事人

E.上缴地方财政

答案:BC

解析:罚款、没收非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必须全部上缴国库,任何行政机关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财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处罚机关返还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返还没收非法财物的拍卖款项。

19、食品厂家在自己生产的食品上使用了他人的注册商标,工商机关于3月20日到该厂调查处理,经调查情况属实,决定按非法销售额的10%处以罚款。3月25日处罚决定书送达该生产厂。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该厂应()

A.在4月9日以前缴纳罚款

B.在4月4日以前缴纳罚款

C.将罚款缴纳指定银行

D.将罚款缴纳给作出处罚决定的工商机关

E.当场缴纳罚款

答案:AC

解析: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

20、根据《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的规定,海关行政处罚由()管辖。

A.发现违法行为的海关

B.违法行为发生地海关

C.违法行为人所在地法院

D.违法行为人注册地法院

E.发现违法行为地法院

答案:AB

解析:《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的规定,海关行政处罚由发现违法行为的海关管辖,也可以由违法行为发生地海关管辖。

21、对于部门规章中可以设定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规定中,一定数量是指()。

A.对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设定罚款不得超过1000元

B.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设定罚款不得超过违法所得的3倍,但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

C.对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设定罚款不得超过3000元

D.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没有违法所得的,设定罚款不得超过10000元

E.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没有违法所得的,设定的罚款超过限额的,应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答案:ABD

解析:对于“一定数量罚款”是指:对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设定罚款不得超过1000元,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设定罚款不得超过违法所得的3倍,但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没有违法所得的,设定罚款不得超过10000元;超过限额的,应当报国务院批准。

第四篇: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对改进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也相应逐年大幅增加。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造成了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款流失严重,调节力度远远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制本身不完善以及个人所得税征管手段乏力所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制度的混乱势必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现代社会中,个人所得税以其聚财和调节个人收入的独特功能而备受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青睐,较好地征收个人所得税既能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又能确保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因此,跟上世界个人所得税改革潮流,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已成为我国目前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 法律制度

个人所得税在税制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全世界22个发达国家中,17个国家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不以个人所得税为主的5个国家(法国、奥地利、冰岛、葡萄牙、挪威)中,其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最低的也在14%以上,个人所得税在整个税收收入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现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相继展开了以所得税为核心的大规模税法改革。尽管各国国情不同,但改革的基本趋势是比较一致的:在世界范围内扭转了所得税税率多年来不断增高的趋势。我国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于1980年颁布施行,其主要适用对象是外籍人员及港、澳、台同胞。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务院于1986年颁布了适用于我国公民的《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及《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暂行条例》。至此,在对个人所得征税方面,“一部法律、两个行政法规”并存的局面形成了。这些法律法规对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调节个人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这些法律法规的不足也就越来越明显了。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1993年10月,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次对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是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重大改革,它标志着个人所得税法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国际化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主要变化包括:扩大了个人所得税法的适用范围、引入征税的“居民”概念、调整了应税项目、税负比以前有所降低等。《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至今已经实施了7年,而正是这7年是中国工业化、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时期,也是社会分层最剧烈的阶段,新问题不断出现。

(二)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税制模式难以体现公平合理。法制的公平合理能激发人们对法的尊重,提高公民依法办事的积极性。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的是分类所得税制,各项所得分类征收,扣除标准

各不相同。这种模式尽管便于操作,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不能全面反映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难以体现纵向公平的原则;所得按月、按次分项计征,为高收入者通过分解收入来减轻税负提供可乘之机,容易引发避税行为,导致税款流失;费用扣除不尽合理。对工资(薪金)所得采用定额扣除法,以固定数额作为费用扣除标准,未能与物价指数挂钩。对不同纳税人采用单一的费用扣除标准,没有充分考虑家庭人口数量、赡养人口多少及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差异,尤其是教育制度、住房制度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后个人负担相关费用的差异,造成税负不平衡;分类制与源泉扣缴制度相联系,纳税人主动申报的不多,不利于公民纳税意识的加强。

2.税源隐蔽分散,难以监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来源渠道增加,收入结构日趋复杂。收入的多渠道、多形式,加上以现金支付为主,无帐簿、凭证可查,增加了税务部门对其监控的难度。目前个人收入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造成大量的应税收入流失。

3.征管手段落后,影响征管水平。个人所得税是纳税人最多的一个税种。征管工作量大,必须有一套严密的征管制度来保证。我国目前实行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征收方法,申报、审核、扣缴制度不健全,征管手段落后,难以实现预期效果。

4.处罚难以从重从严。西方国家普遍严格执法、严厉惩处。我国目前的税收征管法对偷逃税行为处罚过轻。同时,在税收征管中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往往以补代罚、以罚代刑,致使税法威慑力不强,难以起到惩戒作用。

5.我国个人所得税在调节个人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缺陷。首先,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规定采用分类所得税模式,对税法列举的11类应税所得,分别采用不同的税率、不同的计税方法、不同的纳税期限征收个人所得税。此课税模式虽便于征管,但无法遵循量能负担原则,使得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调节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其次,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过分倚重源泉扣缴方法,忽视个人申报方法的有效利用,导致大量没有源泉扣税的应税所得逃避了义务。再次,现行个人所得税缺乏个人应税所得跟踪制度,导致税务隐匿的个人应税所得核查不力,高收入者逃避个人所得税较为普遍。最后,无法纳入前10项的应税项目全放在“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项目,此项目没有明确费用扣除额,税负最重,无操作的可行性。加上中国企业的约束机制不健全,会计信息严重失实,多本账、设立小金库等现象较多,名目繁多的工资表外收入接近甚至超过工资表内收入。在账面上长期不分配利润,暗地里却通过借款、私费公报等方式转移为个人收入,形成不合理的高收入。

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具体措施

逐步扩大税基,调整费用扣除内容和标准。从效率观点看,税基的大小将直接影响个人获取各类所得的经济行为。税基过窄或存在大量税收优惠,必然改变个人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进而产生个人经济行为的替代效应。这一方面改变劳动资源配置,扭曲资本流向;另一方面,个人为实现这种转化需要付出代价,政府为了防止这种转化同样需要付出代价,进而增加经济制度运行的交易费用,降低制度效率。因此,广泛税基的建立才是个人所得税税基的理想状态。建议进一步拓宽个人所得税税基,将附加福利、股票转让所得等列入征税范

围,增强其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防止制度效率的降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费用扣除内容和标准决定着税基。

解决税基隐性问题。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低效,其主要原因是税基隐性问题。为此,应建立健全各项配套措施,使个人收入显形化。这些措施包括:改革结算体系,实行金融资产实名制。强制推行非货币化个人收入结算制度,对储蓄存款、有价证券等实行实名制,并争取银行的支持和配合,加强现金管理。经济条件较成熟的地区,可以在股票、房地产等领域尽量推行票据化,减少现金交易,向经济往来票据化过渡;建立规范的个人财产登记制度。界定清楚个人财产来源的合法性及合理性,堵住一部分人偷税的渠道。这也有利于税务机关加强对财产税、遗产继承税、赠与税等税种的控制,防止一部分人将收入进行分解和分散。

引入税收指数化条款,建立弹性税制。为消除通货膨胀对个人所得税制的影响,应实行税收指数化。根据通货膨胀情况,相应调整费用扣除额和税率表中的应税所得额级距,再按适用税率计税,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防止因通货膨胀导致的税率攀升,抵消通货膨胀对税收公平的消极影响。

改革征管方式,提高征管水平。改革征管方式。首先要切实落实代扣代缴制度,加强源泉控制。出台《扣缴义务人申报条例》,明确扣缴义务人的权利和责任,规定激励和处罚措施,调动扣缴义务人的积极性。税务机关要加强对代扣代缴单位的宣传、培训及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其次,扩大和完善个人自行申报制度。在扣缴义务人和个人自行申报之间建立起交叉稽核制度,实行纳税人和支付所得的单位双向申报制度,保证税收收入足额入库。提高征管水平。首先,加强征管人员的业务能力培养。其次,建立健全现代化征管手段。可以在经济发达地区建立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心,并在一定范围内联网,建立协税互税网络,使得个人收入资料稽核现代化、专门化。再次,推进税务代理制度的实行,建立独立于税务机关之外的合格的代理人队伍,发挥其办税公正性,提高办税效率和质量。

普遍推行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制度,建立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相结合的征管模式。我们发现,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方面,几乎都采用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相结合的征管模式。我国在进一步推行这项制度时,应结合实际,分步进行。首先,应加强源泉扣缴制度的实施力度。对未按税法规定履行代扣代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法严惩,并将其通过公共媒介曝光,以此逐步培养公众依法纳税的良好意识。其次,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推行自行申报制度。

将个人所得税定为中央税或共享税,由国税局负责征收。从理论上讲,在划分中央税和地方税时,应遵循效率原则、适应原则和公平原则。所谓效率原则就是在判断一个税种应划归中央还是地方或共享,应以征收效率的高低为依据。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对象是个人所得,但个人所得的所在地会随着纳税人的流动而难以固定。所谓适应原则是指税基广的税种应定为中央税,税基窄的税种定为地方税。从目前看,尽管个人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收入比例不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税法的完善,征管力度的加强,个人所得税收入必将大幅度提高。因此,为了适应经济发展趋势,建议将个人所得税划为中央税。所谓公平原则是指税收征管权的划分应以是否有利于税收负担的公平分配为准。个人所得税是一种可以调节社会分配的税种,它是为使全国居民公平地负担税收而设置的。若由地方政府征收,就难以达到公平的目的。

因为它可能导致同一收入的两个人因居住地不同而税负不同。

提高免征额。1994年我国修订《个人所得税法》时,把免征额确定在800元,确实能起到调节过高收入的作用。但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为9300元,月均780元左右,是1994年3倍多,现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已涉及到大部分中低收入者。而从征收数额看,来自中低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在全部税额中所占比例较低,对国家的财政收入意义不大,却加重了工薪阶层的税收,从长远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引进“负所得税”。收入调节功能不完全是由个人所得税来实现的,当大部分家庭的收入低于免征点时而是由支出来实现的。因此,西方实行高福利制度就是采用转向支出的办法调节收入,此时税收是为支出聚财。在个人所得税法中,我国可以引进“负所得税”的概念,对低收入者进行所得税的返还,通过税收政策来贯彻社会保障的政策,通过税收政策较强的时效性弥补财政政策对低收入者进行社会保障补助的不足,与社会保障制度结合起来,老百姓的纳税心理会更平衡。

加强执法力度。对偷逃税行为从严处罚,建立一支具有权威的、拥有相应技术手段的税务监察稽核队伍,并通过立法,赋予税务机关在处理违章违法行为方面的某些权利。对一些情节严重、数额巨大的偷逃税行为,除了经济上重罚之外,还应给以刑事制裁。

第五篇:税收法律制度

第三章 税收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适用于产品零星、税源分散、会计账册不健全,但是能够控制原材料或进销货的纳税人的税款征收方式是()。A.查账征收 B.查定征收 C.查验征收 D.定期定额征收

2.根据规定,邮寄申报以下列()为实际申报日期。A.到达的邮戳日期 B.寄出地的邮政局邮戳日期 C.税务机关实际收到的日期 D.填制纳税申报表的日期 3.普通发票的联次不包括()。A.存根联 B.发票联 C.记账联 D.抵扣联

4.纳税人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的,应当自营业执照被吊销之日起()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A.7 B.10 C.15 D.30 5.根据个人所得税的规定,个人年所得()万以上的,应当按照规定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A.8 B.10 C.12 D.15 6.企业按月或按季预缴企业所得税的,应当自月份或者季度终了之日起()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预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预缴税款。A.5 B.7 C.10 D.15 7.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依据外国法律法规成立,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属于()。A.外资企业 B.合资企业 C.居民企业 D.非居民企业

8.根据营业税的规定,纳税人以1个月或者1个季度为一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内申报纳税。A.5日 B.10日 C.15日 D.1个月

9.根据营业税的规定,下列属于营业税税目的是()。A.修理业 B.交通运输业 C.进口货物 D.加工业

10.根据《消费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在零售环节缴纳消费税的是()。A.高档手表 B.鞭炮 C.成品油 D.钻石

11.下列不属于消费税纳税人的是()。

A.生产销售卷烟的烟厂

B.进口化妆品的企业

C.委托加工木质一次性筷子的个体工商户

D.生产销售电视机的单位

12.下列各项中,按从价从量复合计征消费税的是()。

A.汽车轮胎

B.化妆品

C.白酒

D.珠宝玉石

13.下列关于增值税纳税地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固定业户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B.非固定业户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应当向销售地或者劳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C.进口货物,应当向报关地海关申报纳税

D.扣缴义务人应当向纳税人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其扣缴的税款

14.按照对外购固定资产价值的处理方式,可以将增值税划分为不同类型。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增值税实行()。A.消费型增值税

B.收入型增值税

C.生产型增值税

D.实耗型增值税

15.下列各项中,属于税收法律制度中的核心要素的是()。

A.纳税期限

B.纳税义务人

C.征税人

D.税率

16.按照税法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可以将税法分为()。

A.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

B.税收实体法和税收行政法规

C.国内税法、国际税法和外国税法

D.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税收规章和税收规范性文件

17.下列税收与税法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二者没有关系

B.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C.税收是税法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D.税法以税收为其依据和保障

18.按照税收的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可以将我国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央税的是()。

A.契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企业所得税

19.税收“三性”的核心是()。

A.无偿性

B.固定性

C.收益性

D.强制性

20.()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为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形式。

A.税收

B.税法

C.支付结算

D.国家预算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纳税申报方式的有()。

A.上门申报

B.邮寄申报

C.数据电文申报

D.网上申报

2.下列各项中,属于税款征收的方式的有()。

A.查账征收

B.定期定额征收 C.代扣代缴

D.代收代缴

3.下列各项中,属于税务代理的法定业务的有()。

A.受聘税务顾问

B.办理发票领购手续

C.制作涉税文书

D.扣缴税款报告

4.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税务机关采取的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有()。

A.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暂停支付纳税人存款

B.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C.拍卖所扣押的纳税人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财产,以拍卖所得抵缴税款

D.扣押纳税人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财产

5.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人,应当按照规定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的情形有()。

A.年所得12万元以上

B.从中国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

C.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

D.取得应纳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

6.下列关于企业所得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B.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C.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D.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7.下列符合营业税纳税地点有关规定的有()。

A.企业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在土地所在地纳税

B.企业从事运输业务的,在其机构所在地纳税

C.企业提供应税劳务的,在其机构所在地纳税

D.企业销售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纳税

8.下列关于营业税的税率表述正确的有()。

A.建筑业、邮电通信业、交通运输业、文化体育业的税率为3% B.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的税率为5% C.金融保险业的税率为8% D.娱乐业的税率为5%~20%

9.根据营业税的规定,下列不属于营业税纳税人的有()。

A.转让专利权的企业

B.提供文化体育业的单位

C.提供修理修配劳务的个人

D.销售卡车的车厂

10.下列有关消费税纳税地点确认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销售应税消费品,应当向纳税人核算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服纳税

B.进口的应税消费品,由进口或其代理人向报关地海关申报纳税

C.委托个人加工应税消费品的,由委托方向其机构所在地或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D.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的,应当向纳税人核算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服纳税 11.下列各项中,属于消费税纳税人的有()。

A.生产销售小汽车的汽车厂

B.委托加工实木地板的个体工商户

C.进口卷烟的外贸公司

D.委托加工酒精的工厂

12.下列各项中,实行复合计征消费税的应税消费品有()。

A.白酒

B.实木地板

C.卷烟

D.黄酒

13.下列关于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额或取得索取销售额的凭据,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

B.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

C.采取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

D.进口货物,为报关进口的当天。

14.下列关于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标准及相关规定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的

B.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C.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个人、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

D.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一律为3%

15.根据扣除项目中对外购固定资产进项税的处理方式不同,增值税分为()。

A.生产型增值税

B.消费型增值税

C.利润型增值税

D.收入型增值税

16.计税依据也称计税标准,可以分为()。

A.从价计征

B.从量计征

C.复合计征

D.核定计征

17.下列属于税收实体法的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18.关于税法与税收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B.税收必须以税法为其依据和保障

C.税收是一种经济活动,税法是一种法律制度

D.税法对税收活动的有序进行和税收目的的有效实现起着重要的法律保障作用

19.某大型超市在缴纳的下列税种中,属于地方税务局征收的有()。A.增值税

B.房产税

C.营业税

D.车船税

20.下列各项中,体现了税收作用的有()。

A.组织财政收入

B.调节经济

C.维护国家政权

D.维护国家利益

三、判断题 1.对于设置了账簿的企业,税务机关只能采用查账征收的方式征收税款。()

Y.对

N.错

2.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强制执行措施或税收保全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Y.对

N.错

3.代扣代缴是负有收缴税款的法定义务人,对纳税人应纳的税款进行代收代缴的方式。即由与纳税人有经济业务往来的单位和个人向纳税人收取款项时,依照税收的规定收取税款。()

Y.对

N.错

4.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不得转借、转让发票;但根据需要可以代开。()

Y.对

N.错

5.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的税款,其应纳税款仍然由纳税人缴纳,扣缴义务人应承担应扣未扣税款50%以上到5倍的罚款。()

Y.对

N.错

6.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其实际税率为14%。()

Y.对

N.错

7.企业某一纳税发生的亏损可以用下一的所得弥补,下一的所得不足以弥补的,可逐年延续弥补,但最长不得超过10年。()

Y.对

N.错

8.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

Y.对

N.错

9.扣缴义务人应当向纳税人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其扣缴的营业税税款。()

Y.对

N.错 10.营业税是指对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利润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Y.对

N.错

11.消费税纳税人包括:生产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

Y.对

N.错

12.在从量定额征收情况下,根据不同的应税消费品确定不同的单位税额,以应税消费品的数量为基数乘以单位税额计算应纳税额。()

Y.对

N.错

13.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Y.对

N.错

14.一般纳税人必须按规定时限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得滞后,但可以提前。()

Y.对

N.错

15.在从价定率征收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应税消费品确定不同的比例税率,以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为基数乘以比例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Y.对

N.错

16.国际税法是指国家间形成的税收制度,仅包括双边国家间的税收协定、条约和国际惯例等。()

Y.对

N.错

17.税法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属于经济基础范畴;而税收则是一种法律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Y.对

N.错

18.工商税类是指对进出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税收总称。()

Y.对

N.错

19.税收无偿性是指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偿还,也不需对纳税人付出任何对价。()

Y.对

N.错

20.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是国家参与并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Y.对

N.错

下载公务员法律制度[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务员法律制度[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其他主体法律制度

    其他主体法律才制度 一、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 1.登记机关应当在收到设立申请文件之日起15日内,对符合个人独资法规定条件的予以登记,发给营业执照。 2.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

    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一、社会保险概述 社会保险是与劳动风险相对应的饿概念。简言之,即对劳动风险的社会保障。是指为了确保劳动者生存和劳动力再生产,国家和社会对因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而不......

    德国法律制度

    德国法律制度德国的法律,就传统而论,属于大陆法系,不论在公法和私法方面都继承了罗马法的传统,但也保存了若干日耳曼法的特点。它的全部法律以制定法为主,不仅有体系严整的各种......

    证券法律制度

    第七章 证券法律制度[案情]1990年6月,某电器公司组建成为股份制企业,成立了“意达”股份有限公司,开 始公开发行股票。经批准,“意达”股可以上市交易。1990年10月,甲在证券......

    物业管理法律制度

    第十一章 物业管理法律制度 四、自我检测 一、判断题 (共5题,3分/题,共15分。正确选A,错误选B。) 1.物业管理是物管公司对小区物业的管理。( ) 2.业主对物业服务不满意可以拒绝交物......

    企业法律制度

    第二章 企业法律制度 一、企业 企业是一个独立核算的营利组织。 企业法:凡是把企业的设立、变更、终止,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就构成企业法。 包括:企业的设立、企业的登记、注......

    会计法律制度

    会计法律制度,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会计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它是调整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会计法律是指由......

    会计法律制度(本站推荐)

    会计法律制度: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会计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规章是调整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会计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