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5964人力资源自考复习资料《人事人才政策与管理实务》
人事人才政策与管理实务(名词解释)
4050工程:主要针对男50周岁,女40周岁以上年龄偏大、技能缺乏、学历不高难以通过
自身努力上岗就业的人员。以非正规的就业劳动组织为载体,通过政府扶持和指导,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行组织起来,发展社区服务业等拓展就业渠道。
事实劳动关系:劳动双方当事人在建立劳动关系或变更原劳动关系时,没有按照法律的要求
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但双方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劳动关系的状态。
事业单位:除了政党机关,人民团体之外,以社会利益为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
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人事争议(狭义):事业单位的人事关系双方当事人因实现人事权力和履行人事义务而发生的纠纷。上海人力资源自考共享。Q你好群你好号: 39792010
公务员: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优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公务员回避: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对公务员任职情况,任职地点等方面做出限制性规定,以保证公务员依法公正地执行公务,减少亲属关系等人为因素的干扰制度。
职业资格制度: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
件,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结果,是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
博士后制度:国内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里设置一些特殊的职位,挑选近期获得
博士学位的优秀青年人员在规定的期限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并通过特殊的管理方式来造就高级人才的制度。
人才资源的柔性流动:人才在不受传统的国籍、户籍、档案、身份等人事制度的约束下,在不改变与其原有单位隶属关系的前提下,以智力服务为核心,注重人,知识,创新成果等有效开发与利用的流动方式。
人才市场:指交换人才劳动力的场所,是为个人和人才使用单位互相选择提供种种便利条件
和保障的办事机构。
人事外包:服务提供商提供那些通常由组织内部有关部门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
人才派遣:又称人才租赁或劳务派遣,指由派遣机构与受派遣人签订劳动合同,依据派遣合同将其派至实际用人单位,在要派遣机构的管理,约束下从事劳动的一种新型的劳资形态和用人方式。
津贴制度:对在特殊劳动条件下工作,导致员工支出了超额劳动及额外的生活费用,或有损
身心健康所给予的报酬,是工资的补充形式。
福利:在工资收入之外,向职工本人及家属提供的货币、实物及一些服务形式。
社会保险:是由国家强制实施,由政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等社会各方面筹集资金建立专门
基金,在劳动者、失业、患病、工伤、或者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或社会获得帮助的制度。
品位分类:是以人为中心的人事分类制度。它根据公务员个人所具备的资料、学历以及职务、身份等条件来确定公务员的录用、考核、培训、晋升和工资福利待遇。
职位分类:以事为中心的人事分类制度。在实际工作调查的基础上,横向按工作性质的不同
分为若干职门、职组和职级。纵向上按责任大小,工作难易,所需资格条件的不同区分为若干职级和职等,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职位类别和等级结构。
人才市场供求机制:人才市场的供给是人才提供人才劳动的总和,需求是用人组织对有使用
价值的人才劳动力的需求的总和。通过交换,人才将人才劳动力换取称货币,用人组织支付货币换回自己需要的人才劳动力。
人才市场价格机制:人才市场中人才劳动力交换价格。(供求关系)反应人才劳动力在人才
市场上价格变动关系的机制。
奖金制度:对员工超额劳动的奖励,或者是对员工创造发明、合理化建议提高了工作效率所
给予的奖励,是弥补基本工资形式不足的不可或缺的辅助工资形式。
人事人才事务(多选)
事业单位特征:公共服务性(最基本、最鲜明)、公益性、机构的行政化
事业单位经济划分:全额预算管理单位、差额预算管理单位、自收自支预算管理单位 事业单位职责划分:行政辅助型、监督型、公共福利型、经营开发型、中介服务型
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处理方式:人事争议协商、人事争议调解、人事争议仲裁、人事争议诉讼 公务员管理体系:执政类、立法机关、政府首脑、公务员管理机构吧
公务员管理机构组织形式:委员会制、首长制、混合制
公务员职位分类: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
公务员录用的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
公务员考核等地:优秀、合格、基本称职、不称职
公务员任用方式: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考任制
公务员工资结构: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
公务员奖励种类:嘉奖、记功、授予荣誉称号
公务员辞去领导职务形式: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
公务员回避种类:任职回避、公务回避、地区回避
公务员处分形式:警告
6、记过
12、记大过
18、降级
24、撤职
24、开除
职业资格类型:执业资格认证、职业资格认证
人才流动的原则:系统原则、激励原则、协调原则、择优原则、信任原则
人才市场的功能:交换功能、平衡功能、协调功能、价值实现、信息功能、评价功能 人才招聘服务类型:网络招聘、平面媒体招聘、常设招聘会与非常设招聘会
工资的功能:1.保障功能2协调与激励3调节功能
工资等级制度的主要形式:岗位工资制、技术等级工资制、岗位技能工资制、职务等级工资
制、结构工资制。
机关公务员工资:职务工资制、级别工资制
员工福利特征:报酬性、普遍性、集体性、补充性
社会保险的特征:强制性、互济性、普遍性、非盈利性
养老保险种类: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
实施方式:传统型(德国最先,美日)、国家统筹型、强制储蓄型(新加坡)
机构编制管理:体制管理、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编制管理
机构编制管理特点:行政性、集中性、综合性、法制性
机构编制管理原则:精简原则、效率原则、法制原则、系统原则、统一原则、人事人才事务(简答)
什么是试用期?《劳动法》试用期规定
试用期是指对新录用的劳动者进行试用的期限,3月—1年的不超1个月,1-3年的不超2
个月,3年以上无固定期限的不超6个月。
什么是劳动争议?简述劳动争议的基本程序
劳动争议时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法调整范围之内,因适用法律、法规订立,履
行,变更,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及其他劳动关系直接相联系的问题引发的纠纷。
程序:1申请人提交仲裁申请书。2仲裁委员会是否受理争议案件3开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
4仲裁庭的裁决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思路?
1.明确政府与市场在事业单位改革中的地位
2.解决人员分流问题,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配套建设
3.引入民间资本,加快事业单位的产权制度改革
4.建立新型的事业单位监督体系
5.加强制定相关改革配套政策
《公务员法》基本意义
1.解决公务员立法层次较低的问题,确立公务员制度的权威性
2.解决公务员范围过窄的问题,实现对政府机构公职人员的统一管理。
3.解决公务员激励机制不健全,增强公务员制度的活力。
4.解决公务员制度创新与发展问题,把近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成果通过法律确立。 我国职位分类制度有何意义?
1、职位分类为公务员的录用、考核、培训和晋升提供科学依据和客观标准。
2、职位分类为公务员实行合理的工资制度奠定基础
3、职位分类为行政工作效能的提高创造条件
什么事公务员录用?公务员录用如何操作?
政府机关为补充担任主任科员以下的非领导职位的公务员,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通过公开考试、严格考核、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办法,将不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员录用为国家公务员的一种人事制度。
程序:
1.发布录用计划
2.发布招考公告
3.对报考人员进行资格审查
4.对资格审查合格者进行考试
5.对考试合格者进行录用考核及体检
6.录用与试用
确定公务员工资的原则
1. 职务与职级相结合2. 按劳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
3. 正常增资原则
4.平衡比较
公务员辞职有什么规定?
1肯定性条件:公务员本人不愿意或不适宜继续在机关工作
2限制性条件:未满国家规定最低服务年限、涉及国家机密、公务未处理完、接受调查、法律或其他行政法规规定不得辞去公职。
什么情况需要对公务员惩戒?
1. 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
2. 不胜任现职工作,不接受其他安排
3. 所在机关调整、撤销需要调整,本人拒绝合理安排
4. 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纪律
5. 旷工或者因公外出,无理由逾假不归超15天
简述我国职业资格制度特点
1.属于国家证书制度体系
2.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第三方认证规则
3.标准参照的考试模式
4.职业导向内容体系
构建高层次人才开发系统的对策
1.建立公正、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
2.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加强高层次人才载体建设
3.完善对人才动态管理机制
4.实现区域人才战略的多元化
5.构建国家人才安全政策体系
6.实现信息化管理
7.完善高层次人才的工作环境
国内优秀人才引进条件有哪些?
1、本科学历以上,35岁以下
2、本市高新技术企业需要且本科学历
3、博士学位专业技术人员
4、本市紧缺、具有高级技术任职资格的人员
5、特殊才能的各类人员
上海居住证办理上海常住户口条件
1、持上海市居住证满7年
2、参加本市城镇社会保险满7年
3、在本市依法缴纳所得税
4、在本市被聘任为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技师以上职称
5、无违反国家及本市计划生育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犯罪记录
完善我国人才流动机制的对策建议
1、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营造有利于人才流动的大环境
2、改变传统户籍制度,简历公民身份网
3、完善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
4、加强人才流动中的法制和法规建设
5、组织内部因完善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
机关、事业单位新录用人员工资确定
1.直接从各类学校毕业生中录用的公务员实行1年试用期,实行试用期工资。试用期满按
所在职务确定级别。事业单位实行一年见习期,期满案本人表现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
2.直接从各类学校毕业生中录用的公务员,工作满一年不满2年的,不实行试用期工资,根据学历试用期工资标准执行,2年以上的按调动人员办法确定工资。
3.就职于电大,业余大学,函授大学等工资待遇按普通高等学历毕业生待遇执行。原工资
高于规定标准的,按照原工资实行。
4.分配到乡镇机关及事业单位的毕业生不执行实习工资
5.事业单位中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毕业生,根据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明确所聘岗位,未
明确之前,实行初期工资待遇,且不超过6个月。明确岗位后下月起按照相应的岗位工资和薪酬工资。
福利、工资、奖金有何区别?
福利是解决他们共同的和特殊的需要,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所给予的一种帮助。根据机构的发展情况可自行决定。其目的是补充劳动者生活需要和一定期间的特殊需要及精神需要。工资奖金是以劳动量为标准,实行多劳多得的按劳分配原则。主要作用是满足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他们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是人工成本重要组成部分。
养老保险计发方式
新人新办法:统一制度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退休时,个人缴费年限满15年的,退休按月给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为当地平均工资的20%,养老金标准按照本人账户储蓄额除以120,不满1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个人账户存额一次性付给本人。
老人老办法:改革前参加工作的老职工统一按照实施前已退休的人员,与其他退休人员一样。中人中办法:改革前参加工作,制度实施后退休的,个人缴费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人员,在发放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基础上,再发放过渡性养老金。
工伤的认定
1.工作时间在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上海的7.法律、行政法规认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篇:南大自考2018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资料
单选:人力资源开发的目的在于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口资源是创造利润的主要来源。21世纪最重要、最具战略意义的资源是拥有高科技产业相关知识的人才。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础是个人主义,人力资源的特点是“契约人”,“按契约办事”是西方的通行原则。HR开发主体-开发活动的领导者、计划者和组织实施者。开发客体-接受人力资源活动的组织或个人,是开发活动的承受者。开发对象-开发活动指向的素质,能力。开发方式-开发活动中对各要素所进行的组织方法。开发手段-开发活动所采用的工具支持行为。开发计划-准备工作的书面描述。素质开发-培养、提高与改进某一素质。组织开发-在组织范围内进行的文化、组织、制度建设和管理活动。区域开发-提高一定区域内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功效而进行的活动。社会开发-国家进行的,如计划生育、九年义务、劳动改革,社保。人力资源开发必须在开发的客体或对象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数量或质量时,才有可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开发,这时开发才有意义。
开发的主体是人或组织,开发的客体也是人或组织,在人力资源开发中,人力资源的客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力资源开发必须根据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及其变化,不断调整开发的阶段性目标、内容与措施。拔高型工作设计:理论依据是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旨在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优化型工作设计:依据是古典工业工程学和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其力求效率最大化。卫生型工作设计:依据是人类工程学,以身心健康为目的。心理型工作设计:依据是人本主义,以人为中心。工作轮换有助于对员工的人力资源进行螺旋式的逐步开发,最终达到全面开发的目的。农业经济时代的关键要素-土地资源。工业经济-资本资源。知识经济-人力资源。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是科学管理时期,代表认为是泰罗(科学管理之父),标志着人事管理理论开始形成。20世纪20年代末到50年代是人际关系时期,梅奥的‘经济人‘假设。1919年,约翰·康芒斯在《产业信誉》一书中首次使用‘人力资源‘一词。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中明确界定人力资源的概念。舒尔茨是人力资本之父,加里·贝克尔是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最终确立的标志。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在西方国家是以人力资本理论为依据的。美国学者麦格雷戈1957年在《企业中人的方面》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人性假设“的概念,X-Y理论。美国学者摩尔斯和洛希提出了超Y理论。四种人性假设理论:(沙因1965年《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薛恩1965年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
影响人力资源规划的外部因素:
1、经济环境。
2、人口环境。
3、科技环境(4)政治与法律环境(5)社会文化因素。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消费者收入提高,商品需求提高,企业销售量高,扩大生产,人力资源提高。现状规划法:是一种最简单的预测方法,比较适合于短缺人力资源规划预测。管理人员接替模型(又称职位置换卡),主要针对企业管理人员供给。
人力资源业务规划:包括人员补充计划,对企业长期内可能产生的空缺职位加以弥补的动态规划过程)、分配计划、提升计划、教育计划、薪酬计划、保险福利计划、劳动关系计划、退休计划(为了让组织人员结构更优更合理的规划)等 人员配备计划-实现内部人员最佳配置。收集分析有关信息资料-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工作分析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所有职能(即人力资源获取、整合、保持与激励、控制与调整、开发等职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工作分析最早起源于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979年,德国功效学家罗莫特被管理学界公认为是工作分析的创始人。工作要素:是指工作中不能再继续分解的最小活动单位。任务: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要素的集合,是职位分析的基本单位,是对工作职责的进一步分解。职责:是指一人担负的由一项或多项任务组成的相关任务集合,他常常由任职者的行为加上行动的目标来加以表达。权限:是指为了保证职责的有效履行,任职者必须具备的,对某事项进行决策的范围和程度。职位:单个人所完成的任务与职责的集合。工作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似职责的工作的集合,这些工作或者要求工者具有相似的特点,或者包括多个平行的任务。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最基础职能。阶段观察法-适用周期长且有规律性的工作。工作表演法-有突发性时间比较多和工作周期长的工作。访谈法(最广泛且最常用):包括对任职者进行个别访谈,对坐同种工作的任职者进行集体访谈,对了解被分析工作的主管人员进行访谈。工作日志法-以日记形式按时间记录,适合于工作循环周期短,状态无大起伏的工作。
工作描述:又称工作说明、职务描述,是指用书面形式来对组织中各类职位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工作职责与工作环境所做的统一要求,他回答的是“该职位是做什么的”。工作名称-工作标志中最重要的项目。工作职责-工作描述的主体。工作规范-任职资格,从事某项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资格条件。“显性”任职资格-工作经验,技能,教育和相关培训等要求。“隐形”-工作能力要求等。员工的招聘与录用工作室HR中最基础的工作,也是出现的最早的工作。提升是从内部选拔一些合适人员来填补职位空缺最常用的方法。招聘广告是最常用、最简单且信息传播最广泛的招募手段。资格审查与初选是对求职者是否符合职位的基本要求的一种审查。工作样本测试要求应聘者完成职位中的一项或若干项任务,依据任务的完成情况来作出评价,强调直接衡量工作绩效,因此具有较高的预测效度,例如现场讲课,操作办公软件等。评价中心测试就是通过情景模拟的方法来对应聘者作出评价。诊断测试是对经初步面试筛选的应聘者进行实际能力和潜力的测试,对录用决策以及是否加入组织决策至关重要。从面试的组织形式看:结构型面试、非结构型面试、压力面试。举例提问是面试的一项核心技巧。客观评价提问是主试者对应聘者更加深刻的了解。递进提问将问题向更深层次引申一步。比较式提问让应聘者对两个以上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
稳定系数:指用同一种测试方法对一组应聘者在两个不同时间进行测试结果的一致性。等值系数:对同一应聘者进行两种对等的、内容相当的测试,其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内在一致性系数:指把同一应聘者进行的统一测试分为若干部分加以考察,各部分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同测效度:指对现有的职工实施某种测试,然后将结果与这些职工的表现或工作考核得分加以比较。内容效度:指测试是否代表了工作绩效的某些重要因素。企业外部因素:国家法律法规、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及物价水平、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状况、其他企业的薪酬状况。员工个人因素:员工所处的行业和职位、员工的绩效表现、员工的工作年限。亚当·斯密是第一个对薪酬进行分析的学者,李嘉图认为薪酬具有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维持生存薪酬理论:威廉·配第,这一理论认为,产业社会中工人的薪酬应该等同或略高于能维持生存的水平。
供求均衡薪酬论: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以均衡价格为基础,丛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两方面来说明薪酬水平的决定,奠定了现代薪酬理论的基础。边际生产率薪酬理论:克拉克。效率薪酬理论-工人的生产率取决于薪酬率。工资:是劳动者付出劳动以后,以货币形式得到的劳动报酬。是劳动者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薪酬结构:指企业内部各职位之间薪酬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企业薪酬的内部一致性。薪酬形式:指在员工与企业总体薪酬 的不同类型的组合方式。薪酬调整:是指企业根据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变化,对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形式进行相应的变动。均等性平等履行劳动义务平的享受权利福利。失业保险-失业期间提供保障。工伤保险-产生最早,实施国家最多,制度最严密。生育保险-怀孕到产后的一系列保障。收入保障计划:企业年金、人寿保险、住房援助计划。附加型弹性福利-最为普遍的弹性福利计划。核心加选择型弹性福利-所有员工都享有的基本福利。弹性支用账户:员工每年可以从其税前收入中拨出一定数额的款项作为自己的“支用账户”,并在此账户中选购各种福利项目。福利“套餐”:企业提供多种不同的固定福利项目组合,员工不能进行自己组合,而只能自由的选择某种福利组合。选择型弹性福利:就是在原有的固定福利的基础上,在提供几种不同项目、程度的福利组合供员工选择。早期的传统产品属于“集成资源”,未来的产品属于“集成知识”。特性与因素理论:最早出现的职业选择理论,由帕森斯创立,威廉森发展和成型的,该理论的核心是人与职业的匹配。职业性向理论:由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所创,他把个性类型划分为现实型R、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常规型C六种。职业发展理论: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员工培训的内容(1)知识培训,解决“知”的问题(2)技能培训,“会”的问题(3)思维培训,解决“创”的问题。(4)观念培训,解决一个“适”的问题(5)心理培训,解决“悟”的问题。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一个企业组织的命运,取决于人员素质的高低。最早的期望理论源于心理学家勒温和托尔曼的认知概念,以及经典经济理论中选择行为和效用的概念,第一个将期望理论运用于激励并将其公式化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维克托·弗鲁姆。目标设置理论:爱德华·洛克提出。综合激励理论是试图将各种激励理论归纳起来,克服各激励理论的片面性,系统的阐释人的行为激励过程,主要有勒温的早期综合理论,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理论。绩效的特点(1)多因性(2)多维性(3)动态性(不断变化的过程)客观标准是考核者判断员工特质的时候对其每项特质在评定量表上有一个相对基准点来定位以此作出评价。配对比较法,两两比较法或对偶比较法,较为细化的一种方法,获得有利的对比结果最多的被评估者被排列的位置最高。量表评等法是应用最广泛的绩效考核方法。制定的考核项目一般有政策水平责任心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等。
填空: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
1、人口总量及其在生产状况,这是首要取决因素。
2、人口的年龄构成,直接决定了人力资源的数量。
3、人口迁移。商品的价值由转移价值和附加价值构成。人力资源管理先后经历了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三个阶段。人力资源开发的方式:
1、自我开发(2)职业开发(3)组织开发。组织发展的动机大致分为自我发展和追求个性实现,保住优秀人才,追求经济效益。工作绩效是由员工过的个人能力和组织对其激励两个变量决定。
学习的四种类型:照搬式学习,知识积累型学习,研究型学习,探索型学习。职业开发是指通过职业活动本身提高与培养员工素质的开发形式,职业开发方式有助于组织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利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由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组成。人力资本的投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投资主要部分。贝克尔从家庭生产(生育行为)和个人资源的经济决策和成本效用分析角度,系统阐述了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的问题。
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教育支出(最主要的)、保健支出、劳动力国内流动支出或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以及搜集价格与收入的信息等多种形式。人的潜能包括生理潜能和心理潜能。企业中的人力资源可以归属到四个不同的层次上:决策层(决策者、制定者)、人力资源职能层(倡导者、设计者,监督者)、直线部门职能层(实施者、执行者)、员工(体验者)。任职资格:是指为了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任职者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工作分析主体是工作分析者,工作分析的主体分为三个层次:工作分析小组、工作分析对象的直接领导、工作任职者。观察法(包括直接观察法、阶段观察法、工作表演法)职务说明书,它是根据工作分析所需要的各种调查资料,加以整理、分析、判断得出的一种关于工作是什么以及工作任职者应该具备什么资格条件的结论性的书面材料。它基本上包括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两个部分。企业外部影响因素:A、经济因素:人口和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市场条件因素、产品和服务市场条件因素。B、法律和政府政策因素:主要指劳动就业法规和社会保障法以及国家的就业政策等内容。招募广告需考虑两件事情:选用何种媒体,如何构思广告。能力测试包括一般智力测试和特殊认知能力测试。从面试所达到的效果来分类:初步面试和诊锻面试。从参与面试过程的人员来看:个别面试、小组面试、成组面试(集体面试)信度:指可靠性程度,包括稳定系数、等值系数、内在一致性系数。效度分为预测效度,同测效度,内容效度。薪酬就是劳动力的价格,取决于劳动力的供求状况。西方经济学者认为资本有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形式。薪酬由基本薪酬、可变薪酬、间接薪酬组成。薪酬支付有计时薪酬和计件薪酬,其中计时薪酬以按月计酬为基本形式也是运用最多的。按件薪酬按员工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和事先规定的计件单价和支付薪酬的一种形式。员工福利是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基本社会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职工福利三部分组成。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于20世纪90年代在企业实施“回归业主,强化核心业务”的大背景下风行起来。职业生涯规划学说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职业:人们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它具有专业性、经济性、社会性、连续性、稳定性的特点。社会分工是职业划分的基础和依据。200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分为4个层次,8大类,66中类,413小类,1838细类。SWOT决策分析法: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脱产培训: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训、改变态度的培训。培训的准备阶段须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目标确定。培训需求分析指在规划与设计每一项培训活动之前,由培训部门、主管人员、工作人员等采用各种方法与技术,对各种组织及其成员的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
培训的评估阶段在四个层面上进行:反应层(培训评价的第一个层次),学习层(最常见、最常用)行为层,结果层(最高层次评价):最典型的的内容型激励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奥尔德弗的存在—关系—成长(ERG)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赫茨伯格提出“激励-保健因素理论”:保健因素主要为外部因素、激励因素主要为内部因素。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权利需要、归属需要(与别人建立人际关系,得到别人的接纳等)、成就需要(核心)自主需要。最求成就的因素取决于动机强弱、期望大小和刺激性价值三个因素。过程型激励理论:期望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论。个体驱动力源于自身强烈的自我实现需要、超前的持续创新理念等。员工绩效主要受P=能力(A),激励(M)机会(O)环境(E)。绩效评估标注通常有基本标准和卓越标准。
绩效考核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具体包括的内容:(1)绩效界定(2)绩效衡量(3)绩效反馈。绩效考核的类型(1)结果取向型:考核重点在于产出和贡献(2)行为取向型:重点是评价员工在工作中的行为表现(3)特征取向型:注意用以考核员工的个体特征和个人能力。绩效考核标准可分为绝对标准、相对标准和客观标准。
关键事件法对部门的效益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重大事件。美国学者弗拉赖根和伯恩斯共同创立。名词解释:现实的人力资源: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拥有的实际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人口,包括正在从事劳动和投入经济运行的人口,以及由于非个人原因暂时未能从事劳动的人口。又称“劳动力资源”。潜在的人力资源指处于储备状态,正在培养成长逐步具备劳动能力,或虽具有劳动能力,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或不愿从事社会劳动,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动员投入社会经济生活的人口总和。人力资源管理:指对人力资源的生产,开发,配置,使用等诸环节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的管理活动。人力资源开发:开发者通过学习,教育,培训,管理,文化制度建设等有效方式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与发展战略,对既定的人力资源进行利用,塑造,改造与发展的活动。工作设计:根据组织目标要求与工作者个人需要而采取的对工作特点、工作方式、工作关系和工作职能进行规划与界定的过程。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指组织为了一定的组织目标,通过培训,职业开发,组织开发等多种形式,促进员工与组织共同成长,提高组织绩效,进而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人力资本: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其质量表现出来的资本形式。人力资源规划(HRP):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对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人力资源供给状况的分析及预测,制定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性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指企业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对未来所需员工数量和种类的估量和计算。工作分析是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和国内工作要求等相关信息的过程。工作:一些具有相似职责的职位的集合,它是由实现企业职能的一个个具体活动所构成的相对独立体。
招聘:指在企业总体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制定相应的职位空缺计划,并决定如何寻找合适的人员来填补这些职位空缺的过程。选拔录用:也叫人员甄选,是指通过运用一定的工具和手段对已经招募到的求职者进行鉴别和考察,区分他们的人格特点与知识技能水平,预测他们的未来工作绩效,从而最终挑选出企业所需要的、恰当的职位空缺填补者。角色扮演:在模拟场景中要求应试者扮演某一角色并进入角色场景去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并以此来观察应试者的表现,了解其心理素质和潜在能力。
无领导小组讨论:把几个应聘者组成一个小组,给他们提供一个议题,事先并不制定主持人,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在限定时间内给出一个决策,评委们则在旁边观察所有应聘者的行为表现并作出评价。压力面试给应聘者提出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往往是在面试的开始时就给应试者以意想不到的一击,通常是具有敌意的或具有攻击性,主考官以此观察应试者的反应。
基本薪酬:是企业根据员工所承担或完成的工作任务,或者员工所具备的完成工作的技能或能力而向员工支付的稳定性报酬。薪酬管理:指企业在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内外部个影响因素,确定自身的薪酬水平、薪酬结构和薪酬形式,并进行薪酬调整和薪酬控制的整个过程。法定福利:也称基本福利,是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必须实施的对员工的福利保护政策,其特点是只要企业建立并存在,就有义务、有责任且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福利项目和支付标准支付,不受企业所有制性质、经济效益和支付能力的影响,包括社会保险和各类休假制度。养老保险国家为劳动者或全体社会成员依法建立的老年收入保障制度,当其达到法定年龄退休时,由社会提供养老金,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险制度。企业福利:指企业在国家法定的基本福利之外,自主建立并提供的,为满足职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在工资收入以外,向员工本人及其家属提供的一系列福利项目,包括货币津贴、实物和服务等形式。弹性福利:也可称为自助式福利,即由企业所提供的,允许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和资金范围内,根据自己的需要自愿进行选择和调整的福利项目。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选择:是指人们从对职业的评价、意向、态度出发,依照自己的职业愿望和兴趣,凭借自身能力挑选职业,是自身能力素质与职业需求特征相符合的过程。职业决策:是指个体在职业进入阶段或职业改变过程中,选择所要从事的职业和职务及职位,从而制定职业计划,他是一种问题解决的办法。
员工培训:指组织在将组织发展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相结合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员工从事学习和训练,已更新他们的知识、理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影响和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使员工的个人素质与工作需求相匹配使员工能胜任目前所承担或将要承担的工作与任务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在职培训:为使下级具备有效完成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由上级有计划地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案例分析法:通常是将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典型事例或特殊事例进行详细描述,让接受培训的人员根据描述的事实,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计算机辅助培训:是指由计算机给出学习的要求,受训者作出回答,再由计算机分析这些答案并向受训者提供反馈的一种互动性培训方式。挫折理论:是指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由于受到干扰或障碍而使其需要和动机得不到满足时的情绪状态。绩效考核:就是管理者用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测量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以确定其工作成绩的管理方法,是对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的过程。绩效反馈:向员工提供绩效评价的结果,由管理者和员工就绩效情况进行探讨,以便员工能够根据组织的目标来改进自己的绩效,同时管理者帮助员工个人,促进其发展。目标管理法: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绩效考核、考核每个部门和个人绩效产出对组织贡献的标准。360度考核法 :全方位的考核,综合员工自己,上司,下属和同事的评价结果而得出最终的评价。简答:.影响人力资源质量的因素(1)遗传和其他先天因素(2)营养因素(3)教育因素。人力资源管理涉及的主要内容,(1)获取:它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录用(2)整合《员工之间相互认识认同的过程,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协调的过程》(3)奖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4)调控。(5)开发: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能。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1、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性。
2、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
3、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性。
4、人力资源管理的民族性。
5、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性。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1、战略性:这是其本质特征(2)系统性(3)匹配性:这是其核心要求,包括内部匹配和外不匹配(4)动态性《考虑组织内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考虑战略性HR要有适应性灵活性》(5)关键性。工作丰富化的遵循的原则:
1、给员工增加工作要求。
2、赋予员工更多的责任。
3、赋予员工工作的自主权。
4、不断和员工进行沟通反馈。
5、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工作丰富化的方法:
1、实行任务合并。
2、建立客户关系。
3、让员工而不是别人来规划和控制它的工作,自己安排上下班时间和工作进度。
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特点:前瞻性,服务性,全局性,系统性,弹性,动态性。人力资本理论对人力资源理论形成的作用:
1、人力资本理论确立了人力资源在组织中的重要地位。
2、人力资本理论促成了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的形成,推动和指导了人力资源开发实践。
3、人力资本理论使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结合起来。
4、人力资本理论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超越了微观组织的局限。人力资源规划概念所包含的含义:
1、人力资源规划要适应环境的变化。
2、人力资源规划的对象是组织内外的人力资源。
3、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文化的具体表现。
4、人力资源规划的全局性。
5、人力资源规划的长期性。供过于求的调整(1)提前退休(2)减少人员补充,最常用的方式。(3)增加无薪假期(4)裁员,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但相当有效(5)暂时或永久地关闭一些不盈利的分厂或车间。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则:
1、确保企业所需人力资源原则。
2、与内外环境相适应原则。
3、与企业战略目标相适应原则。
4、能级层序原则具有不同能力的人,应摆在组织内部不同的职位上,给予不同的权利和责任。
5、适度流动原则。工作分析的发展趋势(1)结构化、定量化(2)个性化与战略化(3)工作说明的简明化。工作分析的意义。
1、有利于人力资源规划,制定有效的人事预测和计划。
2、有利于人员的招聘和筛选。
3、有利于员工的培训和开发。
4、有利于绩效考核,为员工的考核提供依据。
5、有利于制定合理的薪酬政策。
6、有利于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分析的作用:组织决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设备设计,其他用途。工作分析的原则:
1、以战略为导向,强调工作与组织和流程的有机衔接。
2、以现状为基础,强调的是职位而不是在职者。
3、以分析为重点,强调对工作职责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系统把握。
4、以假设为前提,明确工作分析的目标导向。招聘的意义:
1、招聘是企业获取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
2、减少离职,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
3、招聘工作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的费用。
4、招聘工作对“推销”企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5、招聘是整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招聘的程序:
1、确定招聘需求。
2、制定招聘计划:确定招聘机构,分析相关的信息,制定招聘方案。
3、发布招聘信息。
4、实施招聘计划:组织内部人员的调整与适应,实施外部招聘计划。
5、招聘效果评估。招聘方案的主要内容:
1、需招聘人员的层次、类别、数量和录用条件。
2、招聘的区域范围和招聘的起止时间。
3、招聘的主要形式及运用何种渠道发布招聘信息。
4、招聘的程序及各个阶段时间安排。
5、招聘测试的方法和基本内容。
6、招聘的费用开支预算。
影响面试效果的因素:
1、非语言行为造成的错误。
2、面试考官支持与诱导。
3、对职位缺乏认识。
4、相对标准。
5、招聘规模的压力。人员录用的程序(1)背景调查(2)体检(3)签订试用合同(4)员工的安排与试用(5)正式录用。
薪酬管理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薪酬的支付必须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薪酬制度的实施必须支持企业战略的实施。
3、薪酬支付必须强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能力。
4、薪酬管理必须有利于营造响应变革和实施变革的文化。员工服务计划:雇主咨询援助计划、教育援助计划、家庭援助计划、其他福利计划、特殊福利。职业选择的分类(1)标准型选择(2)先期确定型选择(3)反复型选择。职业选择决策的原则(1)客观原则,职业选择的首要原则(2)主动原则(3)比较原则。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1)有助于明确未来的奋斗目标(2)促成自我实现(3)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4)是组织留住人才的最佳措施。
职业生涯规划的特征(1)发展性(2)阶段性(3)互动性(4)个性化。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1)系统性原则(2)动态性原则(3)客观性原则(4)阶段性原则:短期规划一般为3年、中期规划一般为5年、长期规划一般为5~10年。员工培训的意义(1)培训是提高企业员工工作效率的关键(2)培训能够满足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3)培训是发现人才、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的重要途径(4)培训有利于改善企业的工作质量(5)培训有利于企业活动竞争优势。在职培训:实地工作培训、员工发展会议、“助理”方式、指导方式、学徒培训、工作轮换。培训目标主要有:
1、通过培训让员工对企业文化、价值观、发展战略达到了解和认同。
2、提高对企业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要领的掌握。
3、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增强员工的工作能力,改善工作绩效。
4、提高员工工作热情,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5、有利于促进员工潜能的开发,将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相结合。
超Y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莫尔斯和洛希根据“复杂人”假定,与1970年发表,其内容如下:a、人们出于不同的愿望和需要加入企业组织,但主要的需要是去实现胜任感。B、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要与工作性质和人们的需要相适应,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 要求不一样。C、组织机构和管理层次的划分、员工的培训和工作的分配、工资报酬等要多方面充分考虑,当工作任务的性质与组织结构等相适合时,胜任感最容易满足,工作效率也就高,反之则低。D、胜任感可以持续不断的被激励。经济人假设,最早由麦格雷戈提出,沙因总结如下:a、人由于经济因素引发工作动机,其目的是为尽可能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B、经济诱因在组织控制之下,故人总是被动的在组织的操作、激励和控制下从事工作。C、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总是力图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满意的报酬。D、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控制人的感情。
自我实现人假设: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它的内容:a、人的需要有低级和高级之分,从低级到高级可以划分为多个层次,人的最终目的是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寻求工作的意义。B、人们力求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实现独立和自治,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技术,从而富有弹性,能适应环境。C、人们能够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外部的激励和外部的控制会对人产生威胁。D、个人自我实现的目标和组织的目标并不是冲突的,而是能达成一致的。目标设置理论其内容包括:具体的目标具有强烈的内在激励作用、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及时有效的反馈能够带来更高的绩效三个。目标设置过程中有几个因素特别重要:目标的难度、高度的自我效能感、目标清晰度、强调独立性的文化背景、反馈、个人参与。
强化理论:斯金纳在巴浦洛夫条件反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认为强化的类型有三种:积极强化(又称正强化,指当人们采取某种行为时,能从他人那里得到某种令人感到愉快的结果,这种结果反过来又成为推动人们趋向或重复此种行为的力量)、消极强化(又称负强化)、消退(指对原先可接受的某种行为强化的撤销,由于在一定时间内不予强化,此行为将自然下降并逐渐消退)物质手段:合理的工资福利制度;技能培训、职务晋升;员工持股和股票期权满足;福利性娱乐设施、带薪休假、交通补贴、员工餐厅等。非物质手段:信任、区别对待与关怀;参与决策,共同设置目标;危机激励 ;公平和工作稳定性。绩效考核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必须严格客观公正遵守,实事求是,不偏不倚(2)考核方法多样性原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个选用两三种考核方法来消除系统性误差。(3)明确性、公开性原则(4)敏感性原则,区分性原则,考核系统应有效区分工作效率高于工作效率低的员工(5)一致性原则,采用同样的考核标准和考核程序对同一员工考核结果应大致相近(6)可行性原则,评估成本在接受范围内,考核标准、程序考评人员能让人认可。(7)及时反馈原则(8)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结合的原则。
绩效考核的程序(1)制定绩效考核计划(2)确定绩效考核标准:绝对标准、相对标准、客观标准(3)选择考核方法(4)收集分析数据资料(5)评定考核结果和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运用。绩效考核中的误区(1)评价标准难以确定(2)偏差现象(3)信息不对称(4)反馈不良(5)绩效考核结果的使用有误
论述:人力资源的特点:(1)存在状态的生物性(2)开发对象的能动性(与其他资源最根本的区别)。自我强化。功利性倾向。爱岗敬业,积极工作,创造性的劳动(能动性最主要的表现)(3)生成过程的时代性(4)使用过程的时效性(5)开发过程的持续性(人力资源是可以不断开发的资源,在开发适用后还可以继续开发)。(6)使用开发的再生性(7)闲置过程的消耗性(8)人力资源的社会性(从宏观上看,人力资源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环境相联系的,他的形成、配置、开发和使用都离不开社会环境和社会实践,是一种社会活动。)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内容:
1、人力资本基本特征和形成理论。
2、人力资本定量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计量人力资本投资和收益问题。
3、人力资本教育投资理论,把教育投资作为生产性投资来研究其分配和经济收益的客观规律。
4、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研究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规律和方法。
5、卫生经济学理论,把卫生保健作为人力资本投资来研究。
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1、人力资源规划有利于组织战略目标的制定与实现。
2、人力资源规划可以满足组织发展对人力资源的要求。
3、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调动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4、人力资源规划可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5、人力资源规划有利于协调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供不应求的调整(1)外部招聘,最常用的解决供不应求的调整方法。(2)内部招聘,出现职位空缺时,从企业内部调整职位到该职务。(3)聘用临时工,企业从外部招聘员工的一种特殊形式。(4)延长工作时间,即加班制。(5)内部晋升(6)技能培训(7)调宽工作范围。工作分析流程:
1、工作分析的计划阶段。
2、工作分析的准备阶段:a成立工作分析小组b有效的沟通。
3、工作分析的执行阶段:a收集工作的背景资料b设计调查方案c巧妙运用各种调查方法。
4、工作分析的分析阶段:a整理资料b审查资料c分析资料。
5、工作分析的完成阶段:a编写工作说明书b总结整个工作分析过程c将工作分析的结果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企业管理的相关方面。
6、维护和更新阶段。外部招聘的优势:
1、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2、能够为企业带来新鲜空气。
3、树立企业形象的好机会。外部招聘的局限:
1、外聘人员不熟悉组织流程。
2、企业对应聘者的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
3、对内部员工的积极性照成打击。内部选拔的重点是管理人才,外部招聘的重点是技术人才。面试主试者应具有的素质:
1、客观公正的对待所有的应聘者。
2、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善于倾听应聘者的陈述。
4、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5、善于控制面试的进程。福利的优缺点(1)优势:a它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满足员工不同的需要b福利具有典型的保健性质,可降低员工的不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c具有税收方面的优惠,可以使员工获得更多的实际收入d企业集体购买某些产品,具有规模效应,可以为员工节省一定的支出(2)缺点:a由于它具有普遍性,因此在提高员工工作绩效方面的效果不如直接薪酬那么明显b具有刚性特征,增加企业负担。
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1)个人因素:身心素质、个人能力、年龄(2)社会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社会阶层、文化因素、正在制度和氛围、价值观念(3)环境影响:行业环境(行业发展状况、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对该行业的影响、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企业内部环境(企业文化、企业制度、领导人的素质和价值观、企业实力)
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1)评估自我(2)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3)正确进行职业分析(4)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5)确定职业生涯目标(6)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7)评估与回馈。员工培训的影响因素:
1、培训内容(2)培训实施者(3)培训方式(4)培训时机(5)培训规模(6)培训师(7)培训成本(8)培训地点与环境。双因素理论在管理领域的启示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对两类因素区别对待。2)这一理论提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新途径—工作本身产生的激励因素3)在众多因素中, “成就”和“社会认可与赞赏”有比较大的激励作用。4)工作丰富化,即垂直工作加重和水平工作加重,满足员工高层次的需求。5)考虑员工的个人差异设计工作,满足员工的内在需求。绩效考核的功能(1)控制功能(2)激励功能(3)开发功能(4)沟通功能。绩效考核的作用(1)绩效考核是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依据(2)绩效考核是员工安置的依据(3)绩效考核是员工培训的依据(4)绩效考核是确定薪酬和奖惩的依据(5)绩效考核侧重于对员工的工作成果及过程进行考察(6)绩效考核有利于形成高效的工作氛围。偏差现象: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评价者受个人的价值观和偏见的影响,在具体执行绩效评价标准时发生的偏差。
1、晕轮效应,“哈罗效应”,评价者对下属的某一方面评价较高或较低时,往往对其他方面的评价也较高或较低。
2、评价标准的执行弹性较大,评价者对员工要求不同在评价时出现较大的弹性。
3、居中倾向,评价者为减少麻烦导致的。
4、偏见效应,考评者对被考评者所持有的一种不符合实际的刻板印象。
5、个人好恶,评价者凭个人好恶来判断是非。
6、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新近获得的印象对评价结果产生过大的影响。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
7、对比效应。评价者在评价别人时往往将其与某个人的评价标准而评价。
8、暗示效应。通过语言、行为或某种事物提示别人,使其接受或照办而引起迅速的心理反应。
第三篇:2011年自考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资料三
机电学院学生会2010—2011学年主席报告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是机电工程学院学生会主席申依林。今天,受机电学院团委老师的委托,很荣幸的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院在2010年取得的成绩。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指正。
本届学生会成立之后,在院领导及老师的指导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学校创建本科院校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学生会“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工作职能,在广大同学的鼎力协助下,经过全体学生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不断拓宽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模式,改进工作方法,整体上完成了学期初定的工作计划,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就一个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结构组织建设
首先我们要加强学生会内部的结构建设,主要体现在团结问题上,从建校以来我分院学生会队伍一直都在不断壮大,也逐渐走向正规和正统化。作为一个好的团队,我认为只有大家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把整个学生会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来办才能做出更加骄人的成绩。我希望这种风气在以后的每一界学生会中都能够永远保持下去,形成一种传统。
1、整合资源,拓展职能,使学生会机构设置更加科学,工作更加高效。顺应学校的发展,切实起到学生会为全校同学服务的作用,我们进一步加大学生会职能部门整合力度。我们大胆选拔干部,唯才是举,任人唯贤。从而使新一届学生会干部队伍充满生机活力,思路更加开阔,工作更加高效。针对学生会干部流动快的特点,我们切实加强了干部梯队建设,引入竞争机制和述职制
度,增强了自身的民主建设。
2、我们对我学院的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与分析,使其更符合机电学生会的风范、适应广大学生的要求。经过我院团委老师的审核批准,我院的规章制度如下:《机电学院学生会规章管理制度》、《机电学院学生会各部门规章制度》、《机电学院学生干部考核规章制度》、《机电学院早读管理制度》《机电学院早操管理制度》、《机电学院宿舍卫生管理制度》。
3、加强学生会干部、各级社团干部业务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过硬的干部素质是一个组织的蓬勃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我们通过干部素质培训班,采取专题讲座、集中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对学生会全体干部、及社团干部进行了培训,培养了学生会干部的责任心、使命感、服务意识、全局意识、开拓意识等等,提高了学生会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4、加强学生会网站建设。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学生会的工作离不开更新、更快的信息管理传递工具。为此,本届学生会根据需要及时的对我院团委网站进行管理与维护更新,使学生会的活动信息得以准确、有效的发布,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促进院风学风建设,积极开展各项科技、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丰富同学业余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积极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
1.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初,机电学院根据校团委下发的《河北工程大学关于组织开展2010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并结合我院实际工作情况,在院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突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青年学生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并立足学院实际,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院领导的认真讨论后最终成立了四支社会实践团队。我们团队的活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邯郸电视台、邯郸日报等媒体对我们进行了采访。
2.迎新工作
2010年9月初,在学院领导老师的指导下,我院学生会配合学工办的迎新工作组织了“迎新小组”专门负责对新生的接待工作,在近四天的工作中,“迎新小组”有条不紊的完成了对我院大一新生的接待安排工作,并得到了领导的好评。我学生会全体成员参加了团委学生会部级会议,按照团委学生会的统一安排,做到按时到岗值班,以服务同学的信念,在迎新工作当中积极工作,注册、交费、安排宿舍,在每个环节中都竭尽全力,帮助机电学院10级新生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办好各种手续并适应新的环境,顺利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帮助机电学院迎新工作圆满完成。
3.配合学校工作,精心组织文艺活动和体育活动
我院始终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文体活动,为迎接今年的大学生运动会,我院学生会在招新之后就进行积极的前期准备工作,在运动会开幕的前一周由主席对运动会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指导,并分配了各分管主席的工作任务,在运动会期间各部门进行了配合工作,包括对会场的前期布置、会场的观众安排秩序维持和运动员的检录安排都进行的十分顺利,此次运动会更是取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男子甲组第八、女子甲组第六的优异成绩。并得到了院领导的肯定及好评。还有许多的经典活动,比如:部长培训大会、男子三人篮球赛、大合唱比赛、“追忆年少 放飞梦想”文艺晚会、校园歌手大赛、“唱响青春 绽放魅力”迎新晚会、大学生就业指导会议、机电学院“权益杯”演讲比赛、新生辩论
赛、形象设计大赛、韵律操比赛、大学生科技节博士论坛、军被大赛等。我们学院在以上活动中都取得了令人较为满意的成绩。
4.社团活动节的工作
在社团活动节期间我院通过对各社团的考核和整合工作,发展了一批特色社团,如辩论协会、《机电采风》、CAD协会、图书馆联谊会、同心艺术社、军迷协会、数控协会等多个优秀协会。各协会在社团活动节期间推出许多优秀的活动,如军事知识问答比赛、军迷图片展、中外文学知识竞赛、吉他弹唱比赛等等。在此期间,我院社团涌现了许多先进个人及先进集体,得到了学院老师的高度赞扬和同学们的好评。
5.科研活动的有序展开
课外科技创业创新活动一直是我院学生活动的重点和传统强项,为迎接下学期学校科研类的各项活动,我院特提前申请组织院内的科研活动,争取为下学期的活动筛选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努力做到保持数量的同时严把质量关。为了能更好的做出新的作品,机电学院科协每周的部门例会上都会让干事们提交一些新的想法,发表一些新的观点。从其中选择新颖的想法、观点进行深入的钻研与研究,为下一次科学技术文化节做准备。在本年的科研立项期间,我们的作品呼吸式除尘黑板擦、新型环保可冷可热型水杯、《大学生对村官职业的看法》在此次立项活动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老师及同学的好评。
6.团员团日活动
在我院团委的积极带动和学生会积极组织下,我院团员活动积极活跃。“我的团日 我做主”是我院领导和老师对我院团员工作的重点。在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下,我院团日活动丰富多彩。活动期间,也涌现出很多优秀团员个人和优秀团队,他们获得了学院的肯定以及嘉奖。与此同时,个别团员自发组织的团员
小队在校园内外进行了许多公益活动,不仅向在校师生展现了我机电学生的活力与风采,还获得了周边市民的好评。
我机电学院,从过去的经验浅薄到现在的游刃有余,从过去的手足无措到现在的成竹在胸,从过去的一片空白到现在的丰富多彩,学生会是为同学服务的窗口,是老师与同学交流的纽带.我们深知肩上责任的重大,深知自身的不足.收获是喜悦的与此同时我们也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院领导及各位老师的支持下,我们的工作会在下学期努力改正不足,争取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机电工程学院分团委学生会
2010年12月18日
第四篇:自考人力资源与管理小抄
(一)古代的重人思想:1人为万物之灵2以人为本,仁者爱人3得人心者得天下4人才乃国家之珍;古代的育人思想:1学而知之2有教无类3百年树人4学无止境5因材施教;古代的选人思想;1德才兼备2良才难令3以礼招才4不课不用;古代的用人思想:1为政之要,惟在得人2选贤任能3知人善任4用人不疑;古代的管人思想:1给人以“求”,以“礼”节欲2心智九窍,合理分工3刚柔相济,恩威并用4以身先之,以道御之
(二)西方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流派:
一、X理论-经济人(麦格雷戈-泰罗制)
1、泰罗制的主要内容a工时定额制b程序标准化c管理职能制d量才分工e差别分配
2、X理论主要管理方式的特点a任务管理b强制劳动c物质刺激d严肃律己。
二、行为科学理论-社会人(霍桑实验),其主要管理方式的特点:a注重满足组织成员的社会性需要b努力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c因势利导做好非正式组织工作d提高组织管理者的素质。
三、Y理论-自动人(麦格雷戈-马斯洛)
1、Y理论的研究基础-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层次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Y理论主要管理方式的特点:a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b促进组织成员自我实现c充分利用内在激励d建立能够保证满足组织成员自我实现需要的管理制度。
四、超Y理论-复杂人,其主要管理方式的特点:a树立权变的管理观念b采用 权变的管理模式c运用权变的管理方法。
五、Z理论由威廉.大内提出,1、其核心观点是要在组织中建立起一种“彼我一体”,“信诚统一”,休戚与共的人际关系
2、Z理论的主要管理措施:a注重目标沟通b力求整体评价c协调人际关系(三)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人性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一般属性的认识:1人具有自然属性:第一,人属于自然界;第二,人依赖于自然界;第三,人统治自然界2人具有社会属性:第一,人的生存具有社会性,第二,人的需要具有社会性,第三,人的活动具有社会性,第四,人的发展具有社会性3人具有精神属性。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本质属性的认识(本质属性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或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根据)
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主体性的认识:1人的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能动性,2人的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自主性3人的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自为性。
四、对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指导意义:首先,应考虑人的自然属性,关心人体健康,满足其必要的生理需要与物质生活需要;其次,要充分认识人的社会属性,要深入研究、合理引导和努力满足人们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需要;其三,要特别注重人的精神属性,要注重对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激发人自身潜在的巨大的精神力量,进而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四)毛泽东的人力资源思想:1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2崇教育以培国本3干部是决定的因素4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5革命需要知识份子6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7人民群众有着无限的创造力8公私兼顾,调动人的积极性(五)邓小平的人才观: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国力强弱取决于人力资源的优劣3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不抓教育不行4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标准5尊重知识,尊重人才6按“四化”标准,选贤任能(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革命化)7大胆使用,严格管理
(六)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要素有用原理1人是最活跃的要素2其主要内容:a坚持人人有才b承认人才各异c生才贵在适用。
二、系统优化原理1“系统”的类型与特征: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两个以上)有区别的子系统组合而成,并具有特定功能和共同目的的有机集合体。特征包括a关联性b目的性c多重归属性d有序性e适应性f冗余性2系统优化原则的主要内容:a系统的整体功能不是简单地等于部分功能的代数和b系统的整体功能必须大于最大,也就是在大于部分功能只和的各职中取其最优c系统的内部消耗必须达到最小d系统内人员状态必须达到最佳f系统对外的竞争能力必须最强。
三、能级对应原理,其主要内容包括:1人与人之间具有能级差异2管理的能级必须分序列、按层次设置,不同的级次有不同的规范与标准3人的能级与管理级次的相互对应程度标志着社会的进步与人才使用的合理程度4不同的管理能级应表现为不同的责任、权力与利益5人的能级具有动态性、可变性与开放性6人的能级必须与其所处的管理级次动态对应。
四、互补增值原理,其内容有1知识互补2气质互补3能力互补4性别互补5年龄互补6关系互补。
五、激励强化原理,其主要内容:1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职能,其目的是为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尤其是为形成组织成员的主人翁精神提供系统动力2系统动力既包括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三大方面,也包括正激励与负激励两大类型3激励手段必须综合运用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六、反馈控制原理,(反馈控制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决策者根据反馈信息的偏差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输出量与给定目标的偏差保持在允许的范围内),其主要内容: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一个综合运动过程,它包括由培养、选拔、配置、使用、管理等多个相互联结的环节,各个环节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应有预定的目标,也就是要有衡量活动实际结果的标准3建立灵敏、准确、有效的信息反馈机构,以反馈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偏差的信息,并分析和说明实际情况偏离预期目标的程度及原因4建立自我调控、高效运作的管理体制,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偏差,防止失控。
七、弹性冗余原理,其内容:1必须考虑劳动者体制的强弱,使劳动强度具有弹性2必须考虑劳动者智力的差异,使劳动分工具有弹性3必须考虑劳动者年龄、性别的差异,使劳动时间有适度的弹性4必须考虑劳动者性格、气质的差异,使工作定额有适度弹性5必须考虑行业的差异,使工作负荷有弹性6必须重视弹性的研究,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促进劳动者身心健康,提高劳动效能的工作环境。
八、竞争协作原理,其主要内容:1竞争在人力资源的综合运动过程中普遍存在2合理竞争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效益的提高3合理竞争就是竞争与协调共存的竞争
(七)早期人力资本理论:
一、古典经济学中人力资本思想的萌芽(代表人物有威廉·配弟、亚当·斯密、李嘉图、萨伊、马歇尔)。
二、马克思的人力资本论:1马克思继承和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2马克思论述了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可以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3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力的价值构成理论4马克思明确论述了教育在劳动力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八)现代人力资本理论:
一、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西方经济学界公认的人力资本理论之父),其主要内容有1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2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3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4拜托一国贫困状况的关键是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口质量。
二、其他代表人物的人力资本理论:加里·贝克尔、爱德华·丹尼森
(九)人力资本理论
研究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衍生出大量分支学科,其中最重要的有教育经济学、卫生经济学、家庭经济学和人力资源会计学(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体系包括:1人力资源所有理论2人力资源你形成和投资理论3人力资源成本理论和投入使用收入理论4人力资源配置理论5人力资源市场理论和流动理论6人力资源价格理论7人力资源保护理论8人力资源发展理论
(十一)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表现在:1在现代社会,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远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2现阶段,人力资本收益率远远高于物质资本收益率3技术进步要求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相配合 人力资本对未来经济增长的意义:1中国经济增长受资源稀缺因素的约束2中国经济增长所需资本供给是短缺的3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本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 要依靠人力资源推动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必须解决的问题:1控制人口增长,解决劳动力资源供求平衡问题,使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相协调2提高劳动力素质,积累人力资本3建立高效运行的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制度体系应包括:1人力资源开发制度2人力资源流动制度3人力资源使用制度
(十二)人力资源开发目标的特性:
一、多元性,1从适应社会多方面需要的角度看目标的多元性2从促进人的发展的角度看目标的多元性。
二、层次性,1从开发主体的角度看目标的层次性2从开发对象的角度看目标的层次性。
三、整体性,1目标制定的整体性2目标实施的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目标:
一、促进人的发展(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最高目标)。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人的发展包括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以及人的活动能力与道德品质的多方面的发展。个性发展是指基于个性差异基础上的个人的兴趣、特长的形成与发展。人的发展具有以下特性:1充分发展的可能性2发展方向的多样性3发展结果的差异性。
二、提高国民素质(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任务)。国民素质是指在一个国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的一个国家大多数国民所共同的较为稳定的素养与品质。/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目标:
一、发觉人的潜能1开发人的体力潜能2开发人的智力潜能(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3开发人的创造力潜能4开发人的精神潜能。
二、提高人的使用价值1重视机会成本,追求最佳的人力资源个体使用效益2研究边际效用,追求最大的人力资源群体使用效益3改革用人机制,追求人力资源的最佳效益。
三、增加人的主体性1帮助人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引导人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3增强主人翁意识。
(十三)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系统:
一、体力开发的相关理论1优生学、人口学等学科与人的遗传素质2生理学、卫生学等学科与人的健康水平3劳动生理学、劳动社会学等学科与人的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有三层涵义:a对劳动者的生理保护b经济保护c社会利益保护)。
二、知识、技能开发的相关理论1普通教育学与基本知识、技能开发2职业技术教育学与一般职业技术知识、技能开发3继续教育学与高层次专门知识、技能的开发(知识与技能开发是指根据人获得的知识与形成技能的特点与规律,运用教育科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促使人获得更多的知识,形成更高的技能,不断增加人力资源的知识与技能存量,更好地实现对智力与创造力潜能的开发。其三个层次:1基本知识与技能开发2一般劳动技术知识与技能开发3高层次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开发)。
三、智力开发的相关理论1脑科学与智力开发2心理学与智力开发①智力结构理论②特殊智力理论③智力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a动作的定向阶段b物质或物质化动作阶段c有声的外部言语阶段d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e内部言语阶段.四.创造力开发的相关理论1关于创造力的结构2关于创造的原理a综合原理b还原原理c移植原理d分离原理e强化原理f换元原理g迂回原理h组合原理i逆反原理j群体原理3关于创造力开发的原则a普遍性原则b可开发性原则c压力驱动原则d轰击拓展原则e流动促进原则.四.关于创造力开发的方法1实施创造教育2训练创造性思维3加强创造技法的学习和运用4培养创造的个性与素质.五.精神力开发的相关理论1人生哲学与理想信念开发2劳动伦理学与职业道德开发3行为科学与积极性调动(行为科学研究的内容a个人行为b群体行为c领导行为d组织开发./调动积极性的途径a需要激励b目标激励c行为激励d综合激励).(十四)人力资源开发的方法系统:一.教育与培训开发系统1教育与培训开发的形式a家庭教育b普通学校教育c职业教育d成人教育e社会教育2教育与培训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a家庭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奠基工程b学校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c职业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措施d成人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e社会教育是人力资源的必要补充3教育与培训开发的改革趋势。
二、配置与使用开发系统1配置与使用开发的方式a不同经济体制下的人力资源配置与使用方法b不同管理模式下的人力资源配置与使用方法c不同发展阶段中的人力资源配置与使用方法2配置与使用开发中的问题a宏观调控不力,人力资源配置总量失衡,结构不合理b管理程序不规范,机构滥设,人浮于事,内耗严重c运行机制不健全,缺乏活力,效率低下3配置与使用开发的改革对策a深入劳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配置与使用人力资源程序b坚持市场配置为主,同时加强宏观调控c遵循目标一致与统筹优化原则d健全运行机制(流动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
三、环境开发系统1环境开发的类型与作用a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良好的自然环境b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c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良好的劳动环境d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良好的人际环境2我国人力资源环境开发的成绩与问题a政策失误给环境开发造成损失b某些不良的文化氛围对环境开发产生负面影响c片面的经济发展造成生态破坏给环境开发带来的威胁3优化我国环境开发的思考与对策①从政府的角度讲,主要是优化政策环境a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b优化人力资源开发政策c完善人力资源配置政策d调整人力资源的就业政策②从组织的角度讲,主要是优化工作环境③从个人的角度讲,主要是优化人际关系a要认识人际关系的特点,把握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规律b要培养个人健康的情绪c要学会自我制约d要心胸豁达,能悦纳他人e要谦虚谨慎,以诚待人/我国在通过教育与培训开发人力资源上取得了个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问题:1对教育与培训的投资比例偏低2教育与培训结构不合理3重数量扩张,轻质量提高,使得我国人力资源的质量状况令人担忧4受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与大一统的办学体制的制约,使教育与培训实体普遍缺乏办学自主权,缺乏生机与活力,难于主动形成适应劳务市场需求的机制./针对上述问题,今后我国教育与培训开发的改革方向1破除陈腐观念,从时代的高度认识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意义2切实保障对教育与培训的经费投入3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与培训模式4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营造良好的组织氛
围,组织领导成员需要:1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充分尊重组织成员的思想、感情与个性2要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组织的真正主人3要淡化等级观念,平等对待组织的每一个成员,反对特殊化4要创造团结协作氛围,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了解,不断增进组织成员的友谊和凝聚力5要树立服务于社会的价值观,将社会需要、组织需要与个人需要有机结合起来,组织既要关心个人,也要真诚的回报社会;要按照竞争协作、互惠互利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十五)一、人力资源的规划:就是一个组织科学地预测和分析自己在环境变化中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确定人力资源发展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措施的过程。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1人力资源更新规划2人力资源发展规划a规划期内人力资源需要量b效率提高规划c人力资源增补规划d全员培训规划e专题培训规划f职业转移培训规划g重点培训规划h人力资源经费预算3职业转移规划4人力资源保障规划a安全生产规划b工业卫生规划c员工保健规划d员工福利规划。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1有利于组织制定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2有利于改变内部人力分配不合理状态3为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人力保证4有利于指导职业转移。
四、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则1合法原则2客观性原则3服务性原则4效益原则5综合平衡原则。
五、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的程序1收集信息a外部信息b内部信息2预测供求a预测供给b预测需求3制定规划4规划的贯彻执行(贯彻执行过程中要注意:1规划一旦开始执行,不得随意修改2规划执行的信息应及时反馈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便对规划实施监控3规划执行完毕后,要进行审核、评估,看看规划是否科学,是否符合组织的实际情况,是否严格执行等。
六、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1中长期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要注意a要有完备的中长期人力资源预测资料b中长期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和措施、方案应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立c中长期人力资源规划应留有余地(在编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①人力资源规划目标的决策②中长期人力资源规划措施、方案的决策)。2短期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包括a人力资源数量计划b人力资源质量计划c劳动生产率计划(在确定劳动生产率指标时采用的方法①典型对比法②动态分析法③因素分析法)。
七、人力资源需求预测:1德尔非法(采用此法应遵循的原则a给专家充分的信息使其能够做出判断b所有的问题应是被问者都能回答的问题c不要求精确,允许专家们估计数字,并让他们说明预计数字的肯定程度d尽量简化,特别是不要问那些没有必要问的问题e保证所有专家能从同一角度去理解人员的分类和其他定义f向高层领导部门和决策者说明预测的益处,以争取他们的支持)2人力资源现状规划法3分合性预测法4回归分析法。
八、人力资源供求综合平衡:1当需求大于供求时可采取的调节方法和措施a培训本组织员工,对受过培训的员工根据需要择优提升补缺,并相应提高其工资待遇b进行平衡性岗位调动,适当进行岗位培训c延长员工工作时间或增加工作负荷量,给予超时超工作负荷的奖励d重新设计工作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e雇用全日制临时工或非全日制临时工f改进技术或进行超前生产g制定招聘政策,向组织外招聘h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当供给大于需求时采取的调节方法和措施a永久性的裁剪或辞退员工b关闭一些不盈利的分厂或车间,或临时性关闭c允许提前退休d通过人力消耗缩减人员e重新培训,调往新的岗位,或适当储备一些人员f减少工作时间,随之亦减少相应的工资g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作人员分担一个工作岗位,并相应减少工资。(十六)
一、人力资本投资:是指投入到劳动者身上的,能够提高劳动者知识与技能,并能影响劳动者未来货币收入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投入。其主要内涵有:1人力资本投资概念的重点是具有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个人和企业双方的投资行为。
二、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1教育和培训的投资2卫生保健投资3人力资本流动投资。
三、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1教育投资的非经济收益2教育投资的个人经济收益a个人未来较高的收入b个人未来较合理的支出c个人未来较健康的身体d个人未来较大的职业机动性3教育投资的社会收益。
四、人力资本投资的均衡点1人力资本需求曲线2人力资本投资供给曲线3人力资本投资的均衡。
四、政府教育投资的主要形式:1财政拨款2用于教育的税费3专项补助4对学生的补助5科研拨款。
五、在职培训,又称在职教育,是指对已经受过一定学校教育,并已在工作岗位上从事有酬劳动的各类人员进行的再教育活动。(十七)
一、人力资源配置:是指人力资源要素在地区、部门、职业间的分配及其流动的排列组合。
二、人力资源配置的类型1技术进步型人力资源配置2产业结构调整型人力资源配置非均衡型人力资源配置。
三、人力资源配置的内容1地区配置2部门配置3职业配置。
四、人力资源配置的模式1“行政配置”型模式2“市场配置”型模式3“混合配置”型模式。
五、人力资源市场构成要素:1劳动力2用人单位3人力资源市场机构4价格5供求关系。
六、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包括:1就业服务体系2劳动关系调整体系3职业技能开发体系4社会保障体系5宏观调整体系6劳动法制体系。
七、人力资源市场机构1城乡机构2区域结构3国际结构。
八、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的内在机制1价格机制2竞争机制3供求机制。
九、人力资源流动:是指因改变工作岗位、职业、单位或工作区域而产生的人力资源移动,之中移动一般具有非重复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其类型1岗位之间的流动2职业之间的流动3单位之间的流动4产业之间的流动5地区之间的流动6国际间的流动。其方式:1以个人决策为基础的自由流动2以政府决策为基础的计划流动3混合决策型的人力资源流动。其影响因素:1个人因素的影响2职业因素的影响a职业评价因素对人力资源流动的影响b职业技术水平对人力资源流动的影响c劳动者对职业投入的多少对人力资源流动的影响3环境因素的影响。(十八)招聘的基本程序:
一、招聘计划1确定招聘机构2分析与招聘有关的信息a分析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b分析外部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c分析招聘时间d分析招聘的区域3制定招聘方案a需招聘人员的层次、类别、数量及录用条件b招聘的区域范围和招聘的起止时间c招聘的主要形式及运用何种渠道发布招聘的信息d招聘的程序及各阶段时间安排e招聘测试的方法和基本内容f招聘的费用开支预算。
二、发布招聘信息1发布招聘信息的原则a覆盖面要广b发布要及时c要分层次2发布招聘信息的渠道①内部招聘的形式a内部提升b内部调动c内部招标②外部招聘的形式a直接申请b熟人推荐c职业介绍机构和劳动力市场招聘(优点:1应聘者范围较广2可公事公办,以需求公开考核,择优录取3可直接获得应聘者的有关资料,节省招聘费用,缩短招聘周期;缺点:1必须给这些机构中介费,增加了招聘成本2对应聘者的情况不够了解3应聘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d校园招聘e广告招聘(其内容:
1招聘企业的介绍2应聘者的资格条件3招聘职位或工作种类及其特点4招聘工作的工资等报酬待遇5报名时间、地点及方式6报名需要的证件材料以及其他有关信息)。
三、招聘测试1申请表a基本信息b教育状况c工作能力d稳定性e生活能力2招聘测试的类型a心理测试: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学方法来测量被试者基本能力素质和个性特征。b知识考试:是指通过笔试测验的形式来了解被试者的知识广度、知识深度和知识结构。c情景模拟:是指根据被试者可能担任的职务,编制一套与该职务实际情况相识的测试项目,将被试者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被试者处理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和潜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d面试:是指要求被试者用口头语言回答主试者提问,以了解被试者心理素质和潜在能力的一种方法。3测试的技术指标a信度b效度。
四、录用决策1录用决策的制定2签订劳动合同。
五、招聘测试的方法:1心理测试①分类:a一般能力测试b个性测试c特殊能力测试②其优点:a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潜在能力和其他指标,给招聘工作带来许多方便b心理测试在目前能够比较科学的了解一个人的基本素质c员工智商的高低通过智力测试以后,他们的测试结果可以比较,而其他的方法往往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地点,没有可比性。③其缺点:a心理测试虽然是一种科学的测试手段,但是也可能被人滥用b心理测试结果的解释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如果不能准确的解释,会造成很大的危害性。2知识考试①定义:是指通过纸笔测试的形式对被试者的知识广度、知识深度和知识结构进行了解的一种方法②种类a综合考试b深度考试c结构考试。3情景模拟:其内容①文件处理②与人谈话③无领导群体讨论④角色扮演⑤即席发言4面试①其分类a平时面谈b正式面世c随即问答d论文答辩②面试的优点a可以进行双向沟通b有利于收集被试者多方面的信息c可以多渠道的获得被试者的信息③面试的缺点a面试中由于人的主观判断造成的偏见是不可能完全排除的b面试的时间不定,效果不理想c面试需要请专家,耗时长,比其他的测试方式的费用高。
六、招聘成本评估:指的是调查、核实招聘中的费用,并对照预算进行评价的过程。
七、影响招聘预算的因素1招聘方法的选择2该项工作具备资格的申请人的可获得性3工作的类型和在组织中的地位4该项工作应付的报酬5要考虑是否需要调动等等。
八、招聘核算:指的是对招聘经费使用的情况进行度量、审计、计算、记录等的总称。
九、撰写招聘报告的原则1如实的反映招聘的全过程2由招聘主要负责人撰写3明确指出招聘的成功之处与失败之处。(十九)
一、定编定员的范围1普通职工2工程技术人员3管理人员4其他人员。
二、定编定员的内容:1标准的适用范围和使用说明2种类人员划分范围3岗位设置及其工作量4各岗位的工作方法及程序5各岗位的定员人数6各岗位应具有的人员素质要求。
三、定编定员的方法1劳效定员法2设备定员法3岗位定员法4比例定员法5职责定员法。
四、定编:是指一切法定社会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形式及其工作人员的数量、结构和职务的分配。定员:就是在定边的前提下,确定人数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界限。
五、职务:就是规定担任的工作或实现某一目的而从事的明确的工作行为。职务分析:就是全面了解每一项职务的管理活动,是对该项职务的工作内容和职务规范的描述和研究过程。
六、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征。个性的特点1独特性2自主性3创造性4和谐性。
七、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1能力分析和测定可以为员工招聘和选择提供客观的标准2能力分析和测定可以了解员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以便安排适合他的能力的工作和任务3能力分析和测定为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提供了方向4能力的分析和测定还可以帮助员工个人制定更客观的职业发展计划。
八、员工职务调配的程序1员工本人提出申请或同意;并填写员工调动申请表2组织审核批准3调出调入单位双方协商同意4办理正式调动手续。
九、员工的职务升迁,又称晋升,是员工的职务或级别提升的称谓。
十、员工职务升迁的方式1常规晋升和破格晋升2年资晋升、功绩晋升、考试晋升与综合晋升。
十一、员工培训: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教导或经验的方式,为改变本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工作态度、知识、技能和工作行为等方面所作的努力,使员工能在自己现在或未来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表现达到组织的要求而进行的培训及训练。
十二、员工培训的方法1讲授法2演示法3讨论法4试听教学法5目标竞赛法6角色扮演法7个案研究法8网络空间培训法。(二十)、员工培训与开发系统:
一、培训准备阶段1培训需求分析a组织的需求分析b工作的需求分析c个人需求分析2培训目标的确定。
二、培训实施阶段1培训计划的拟定2培训的实施a选择好培训教师2选择好培训教材3选择好培训场所4准备好培训的设备5确定培训时间6确定培训的方式。
三、培训评估阶段1确定评估标准2参训者的预先测试3培训控制4培训的评估5效果的评估a测试比较评估b工作绩效考察评估c工作态度考查评估d工作标准对照评估e同类员工的比较评估。
四、培训反馈阶段1培训效果的的测定2培训效果测定方法a直接收益法b间接受益法3培训的反馈。
五、激励的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3麦克利兰的成就理论4麦格雷戈的X理论与Y理论5弗隆姆的期望理论6亚当斯的公平理论7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二十一)
一、工作绩效:是指员工在一定时间与条件下完成某一任务所表现出的工作行为和所取得的工作结果。
二、绩效评估,又称绩效考评,是指考评主体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评定员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自身发展情况,并将上诉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
三、绩效评估系统:是指在实施绩效评估过程中由考评主题、考评对象、考评要素、考评标准、考评方法、考评程序等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包括:效度、信度、敏感性、可接受性、实用性。
四、绩效评估的特点:表现在考评目的、考评方法、员工权利、主管地位、考评结果等方面不同。
五、人力资源绩效评估方法:核查表法又称清单法、量表考绩法、关键事件法、行为镖定评价量表法、交替排序法、配对比较法、强制分布法、目标管理法。
六、绩效评估的主体1员工的直接上级2员工的同事3员工的下属4员工自己5外界考绩专家。
六、工资:是薪酬系统中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和劳动合同,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薪酬管理:是指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主要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其他职能部门参与、涉及薪酬系统的一切管理工作。薪酬系统结构:1以基本工资为主的薪酬结构2以辅助工资为主的薪酬制度3以效益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
七、奖金:是对员工超额劳动或增收节支的一种报酬形式,是企业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1劳动保护:就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所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的总称2劳动保护的基本任务:第一,保证安全生产;第二,实行女工保护;第三,预防职业病;第四,实现劳逸结合3劳动保护的主要内容:
(一)安全生产技术,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预防伤亡事故,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和改善劳动条件所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总称。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机械性作用;电的作用;爆炸的作用;化学物质作用;温度作用;与地面位置差的作用预防的技术措施:①改进生产工艺,实现机械化,自动化②设置安全装置③预防性实验和检验④有计划地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维修,使之保持良好状态⑤工作场合的合理布局和整洁⑥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二)劳动卫生,是指劳动中为了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健康,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防止发生职业病和职业中毒而采取措施的总称。职业毒害的种类:与生产过程有关的毒害;与劳动过程有关的毒害;与作业场所的一般卫生条件,卫生技术及生产工艺设备的缺陷有关的苏海。预防措施: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医疗措施;加强个人防护;
(三)建立和健全劳动保护制度;4为了做好劳动保护工作,企业需要进行大量的组织管理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搞好安全卫生教育;②建立健全安全卫生生产责任制;③编制安全卫生技术措施计划;④安全卫生生产的监督检查工作;⑤认真做好伤亡事故的调查和统计分析工作;5社会保障的特征:强制性;社会性;福利性;公平性;6社会保障的功能:①稳定功能②优化配置人力资源③调节功能④资金集中功能;7社会保障的内容:
(一)养老保险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①养老保险实施范围狭窄②养老保险的社会化程度不高③筹资渠道单一④管理机构多元话。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是:①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②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③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④基本养老保险计发;
(二)失业保险失业保险适用对象:①依法宣告破产的企业职工②濒临破产的企业在整顿期间被精减的员工③按国家有关规定被撤销、解散企业职工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停产整顿企业被精减的职工⑤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职工⑥企业辞退、除名或者开除职工⑦依照法律、法规享受待业保险的其他职工。丧失领取失业救济金权利的情形:①领取期限届满②参军或出国定居③重新就业④无正当理由⑤领取期限内被劳动教养或被判刑;
(三)医疗保险;
(四)工伤保险;(五)生育保险;8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原则:①政策、机构统一的原则②政事分开的原则③服务社会化的原则④普遍覆盖原则⑤城乡有别原则⑥逐步建立的原则⑦多方共协的原则。9劳动法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法,具有自身的特点:
(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突出对劳动者的保护
(三)实行统一的基本标准和法律规范
(四)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
(五)确认在企业实行集体合同制度
(六)肯定了工会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和职权
(七)加强劳动法制,依法追究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10劳动关系:广义是指社会分工协作关系,狭义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由于交易所形成的关系。11企业劳动关系具有以下的特点:①企业劳动者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关系,二者是通过劳动交易联系起来的,一方是雇主,一方是雇员;②企业劳动关系式围绕有偿劳动发生的关系,具有特定的范围,员工利益很多③企业劳动关系是与劳动关系有关的关系,常常通过劳动过程体现出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管理是必要条件;12劳动关系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保障企业与职工的选择权,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第二,保障企业内各方面的正当权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第三,改善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维护安定团结,确保企业改革和转换经营机制的顺利进行。13企业改善内部劳动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第一,立法;第二,发挥工会及企业党组织的作用;第三,培训主管人员;第四,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第五,提高职工的工作生活质量,这是改善劳动关系的根本途径,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之一14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15工会的任务:①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和参加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②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③代表和组织实施民主监督;④协助政府开展工作,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和支持企业的经营管理;⑤动员和组织职工参加经济建设;⑥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文化技术素质;16工会的职权:①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或参与民主管理或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②代表职工与企业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③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进行监督④对企业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进行监督⑤参与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⑥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纪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17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是劳动关系双方在劳动过程中因为权利和义务发生的纠纷。劳动争议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争议双方只能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二是争议内容只能是劳动关系双方的有关权利义务内容。劳动争议种类:①终止劳动关系的劳动争议②执行劳动法规的劳动争议③履行劳动合同的劳动争议④其他劳动争议18解决劳动争议的基本原则:①着重调解和及时处理原则②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原则③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劳动争议解决办法:①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③人民法院19人力资源素质测评,是指测评主体针对特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目的如招聘、培训、安置、考核、晋升等,运用各种测量技术,收集受测人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对人的素质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以求对人有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人力资源测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二是采用科学的方法,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一目标做出量值与价值判断,或者直接从表征信息中引发和推断出某些素质特性。20人力资源测评的要素:①行为样本;②标准化;③难度;④信度,是指测评结果反映受测人素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即测评结果是否反映了受测人的稳定性、一贯的真实特征⑤效度,是指测评结果反映受测人素质的真实程度。21人力资源测评的功能:①为员工招聘提供依据②为员工安置提供依据③为员工培训提供依据④为员工晋升提供依据22实施测评操作的要领:采用标准化指示语;确定恰当的测评时限;创造适宜的测评环境;选派经验丰富的主试人。23人力资源测评程序:①确定测评内容②确定测评的基本形式和测评工具③测评的实施与数据采集④分析测评结果⑤根据分析做出人事决策或建议⑥跟踪检验和反馈24人力资源测评的理论基础:
(一)个体素质差异
(二)岗位差异
(三)人岗匹配,是指按照人适其事、事宜其人的原则,根据个体间不同的素质将其安排在各自最合适的岗位上,即保持个体素质与工作岗位的同构性,从而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25人力资源测评工具:
(一)卡特尔16因素人格测验测验的特点:优点是测验高度结构化,实施简便,计分、解释都比较客观、容易。其缺点是受测人常因情境的改变而做出不同的反映,测验的信度不高;受测人对问卷的回答不一定能反映其真实情况,测验的效度受到影响;个体的反应定势和反应风格常影响测验的结果
(二)职业兴趣测验测验的特点:①根据中国人和中国职业的特点设计,符合中国的国情②题目的设计具有隐蔽性,尽量避免误导受测人③各维度的题目混合编排,降低了测验题目维度量属性的可猜测性④可区分管理人员和非管理人员的职业兴趣维度定义:艺术取向;事务取向;经营取向;研究取向;技能取向;社交取向
(三)能力测验测验的特点:①测验高度结构化,实施较简便,结果较客观②可以以纸笔方式作答,也可在计算机上进行,能方便地进行团体施测③测量结果是一组不同能力倾向的分数,显示了个体在以上六项能力上的强弱分布④根据能力的强弱分布,可给出适宜的职业排序,并指出最适宜的职业。维度定义:语言理解和组织能力;概念类比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空间推理能力;机械推理能力
(四)公文筐测验测验的特点;①情景性强②综合性强③灵活性强维度定义:工作条理性;计划能力;预测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
(五)无领导小组讨论测验的特点:①具有生动的人际互动性,能观察到受测人的相互反应②能看到许多笔试和面试看不到的现象,检测出笔试和单一面试所能检测出的能力或者素质③是一种对受测人进行集体测试的方法④受测者存在做戏、表演或者伪装的可能维度的定义:组织行为;洞察力;倾听;说服力;感染力;团队意识;成熟度
(六)结构化面试测试特点:①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②具有可比性,结构化面试对所有应聘者均用统一格式进行问话、统一标准加以评价,在比较评价受测人时效度较高③具有双向沟通性26薪酬:是指企业对员工为企业所作出的贡献,包括他们的绩效、付出的努力、时间学识、技能、经验与创造等所付给相应的报酬或答谢,是员工从事所需要的劳动而得到的货币或非货币形式的补偿27薪酬管理的基本术语:
(一)工资
(二)奖金
(三)津贴
(四)补贴
(五)福利
(六)薪酬管理,是指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主要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其他职能部门参与、涉及薪酬系统的一切管理工作。薪酬管理包括以下方面内容:①薪酬总额管理②企业内部各层次人员的薪资水平的管理③确定内部薪资制度以及薪资形式④企业的日常薪资工作27企业薪酬具有以下特征:①薪酬是企业员工以劳动关系为基础所得的劳动报酬,是企业对员工履行劳动义务的物质补偿形式②薪酬额以国家现行的劳动法规、劳动政策、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为确定的依据③薪酬是以法定货币和法定方式定期支付给企业员工的劳动报酬28薪酬功能:补偿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能29薪酬系统结构:①以基本工资为主的薪酬结构②以辅助工资为主的薪酬制度③以效益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30薪酬制度设计的原则:公平性;竞争性;激励性;经济性;合法性31影响薪酬制度的因素:
(一)企业外部的影响因素 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劳动生产率②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③政府的政策调节④物价变动⑤当地的生活水平⑥行业薪酬水平的变化
(二)企业的内部影响因素 ①企业经济效益②企业的发展阶段③企业管理哲学或企业文化④劳动差别因素;
第五篇: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实务自考复习资料
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务 补充资料
1、人员测评涉及到素质测评、能力测评、绩效评估三个概念
2、素质是个体完成任务,形成绩效及继续发展的前提
3、素质是指个体在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时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本与根本因素
4、素质是由遗传,环境,个体能动性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并非天生不变
5、核心素质是基本素质的基础,基本素质以是生成素质的基础
个体素质一般划分为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两大类。身体素质是个体发展与事业的生理基础,指个体的体质,体力和健康状况的总和。心理素质是个体发展与事业的关键因素,包括智能素质,品德素质,人格素质,文化素质等。
6、智能素质包括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力。人格素质指人们所具有的个体独特的,稳定的对待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品德素质包括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及其他个性品质。文化素质品质包括文化的广度与深度及工作生活的经验。
7、心理健康与创新意识,是衡量一个具体人才身心发展的综合素质指标内容,在未来社会人才身心发展的综合素质中居于重要地位
8、素质测评是通过科学的手方法,对人员素质及其功能行为进行定量描述和评鉴的过程
9、人员素质测量用间接的方法
10、绩效是指工作主体在一定时间条件下完成某一任务所取得的业绩,成效,效果,效率和效益。
绩效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工作效率,工作完成的质与量,工作效益
11、绩效评估是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对员工在一定时期内所完成本职工作或履行职务的质量,数量,次序,效益等绩效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的人事活动,包括考核和评价两个环节。
12、绩效评估的目的:确认员工个体的绩效品质;确认相同岗位或同一级员工之间的绩效差异。试图找出影响员工业绩的因素和提高业绩的办法
13、人员测评方法有测量与评鉴
14、评鉴三要素是定量描述,权衡,价值判断
15测量与评鉴的区别与联系是:测量是定量人评鉴是定性分析,前者是客观性描述,后者是主观性判断,联系在于他们的对象是同一个个体素质要素及绩效的质与量的两个方面。前后者互为一体,相辅相成,测量是评鉴的前提与基础,评鉴是测量的目的和归结。人员测评对个人的作:有利于个人择业;有利于自我发展
17、Q=(智力年龄+足年龄)10019、心理测量兴起于20世纪初,早在20年
代进入狂热时期,40年代达到顶峰,50年代逐渐走向稳步发展 20、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的人格问卷是武德沃斯编制的人个资料调查表
21、深圳是最早把人才素质测量评价纳入政府行为的地方
22、分析集中趋势的最常用的指标为算数平均数和中位数
23、诊断性测评的结果不公开
24、人员测评指标分为素质特征,能力特征,绩效特征三大模块
人员的心理素质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智能素质子系统,人格素质子系统和观念素质子系统。人格素质一般不能作用于外界,而只能影响智能素质的发挥,或通过智能素质影响外界。
25、观念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程度以及观念的更新程度与机制,是衡量劳动者素质发展的标志
26、文化素质包括:劳动者所具有知识素质,工作经验素质。能力或能力结构一般包括工作技能技巧,一般能力,专业能力,特殊能力,能力倾向
27、能力倾向测试有国家人事部 编制并运用于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美国大学生入学考试用的SAT,研究生入学用的GRE和美国就业服务中心编的《一般能力倾向测验》(GATB)
28功能图示法就是将某类人员的功能特征用图标的形式描绘出来,然后加以分析研究,选取确定测评要素
29、指标权重即测评指标在测评体系中的重要性或测评指标在总分中占的比重,其数量表示即为权数
30、对各个测评指标所赋予的权数称为加权。三种基本形式:纵向加权,横向加权,综合加权
31、人员测评标准的含义是对人员素质,能力,绩效,做出评鉴的准则
32、测评标准三要素:强度和频率,标号,标度构成。强度和频率是指测评标准的内容即人员素质及其功能行为的表现程度和相对数量。是测评标准的核心内容
33、根据测评的尺度,可以将测评标准分为类别标准,等距标准,比值标准,录属度标准和等级标准。等级标准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将测量和计量工作分开,以减少测评中人力因素的影响,提高测评结果的准确性
34、评语式标准可归纳为积分评语标准和期望评语标准。近些年来,出现了一种同我国文化传统和目前管理基础相适应的测评标准,我们黎之为期望行为式标准。
35、人才测评标准体系具有三个特征:完备性,协调性,比例性
36、对比式标准的主要特点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37、测评量表是指在人员测评中根据不同的测评目的,测评对象以及不同的施测环境所编制的能达到预定目标的测评工具和方法体系
38、测评信度即测评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程度,又称可靠性程度。
等值信度既可以反映来自施测人员的被测人员的人为干扰,也可反映测评方法本身质量问题的干扰。是一种最有价值的信度测验法
39、人员测评效度一般分为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
测评效度的影响因素有效标的有效性,测评工具的完美性,测评者的素质智能 40、计算效度系数的方法:相关性,比例法,分类法
41、英国的心理学家艾森克认为人格的三个最基本的因素是内外倾性,情绪稳定性和精神性
42、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郝兹威和莫利金于20世纪40年代初编制的43、发散性思维的评判标准分为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流畅性是发散性思维的最低一个层次的特性,它仅仅体现思维的数量。变通性指对一个问题应从几个方面去考虑答案,是较高层次的特性,常能给思维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想法。独特性是发散思维最高层次的特性,它常常突破常规和经验的束缚。
44、通常所指机械能力有空间知觉,机械理解,动作敏捷性等,不同的机械能力,有时存在性别差异。
45、能力倾向是指经过适当训练或被置于适当环境下完成某项任务的可能性。能力倾向可影响到一个人在某一职业中多种活动的效率,能力倾向是相对稳定的,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生变化,它可表现为一种潜能,而不是已有的水平和现实性
46、面试法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在特定场合下以面对面的交谈与观察为特点,由表及里测评应试者有关素质的一种人员考选技术。
47、绩效考评中的目标管理法一般适用于从事工作独立性强的人员考评,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等
48、核查表法与评价量表法的不同:核查表法必须使用文字说明
对被考评者个体作相互比较而进行的考评的方法,主要包括列表法、对比法、强迫分配法
49、对测评人员的要求应从以下方面考虑:测评人员的一包括原则性,公正性,独立思考能力,实际经验等;掌握测评的相关技术,包括熟悉测评指导语,具体程序与方法等。一般来说,对某一被测评对象进行测评,应该在10人左右。
50、人员的实施是整个测评的核心
51、人体结构分析的分析方法有分布结构分析,评价水平分析
群体比较分析方法有可比性分析,名次排列比较分析,与总均值比较分析
52、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以计算机作为管理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