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务员热背后的思考
公务员热背后的思考
首先,这是“官本位”思想在作怪。从久远的历史来讲,“学而优则仕”是许多读书人的梦想。从汉代的察举制,到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度,无不说明知识分子要想立足于世,进而光宗耀祖,到最后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做官,这些似乎都无法实现。除此以外,好像也没有什么别的途径。就算是现在,也有很多家庭一直认为“朝中有人好办事”,因而,选择报考公务员也就不足为怪了。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代,公务员已经成了官员的代名词,是权力的象征。在权与钱的交易那么容易转换和实现的情况下,报考公务员既能证明自己的实力,也能给自己带来可以预见的实惠,何乐而不为呢。当官就等于发财,应该是不少考生的出发点和归宿吧!只要进了公务员队伍,多少有了一些权力,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掠夺社会资源了,这是多么划算的交易。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这是社会的悲哀!当人们都开始看重手中的权力,想得到更多的好处,只为一己私利而不是为社会大众的时候,整个社会的风向就变了,人们所做的社会工作就不再产生社会效益,而只剩下经济效益了。唯权是崇,唯钱是亲,就是社会的倒退。其次,从报考公务员的人员的学历和素质看,比以前有上升趋势。有很多人都是硕士生甚至是博士生。这些高学历高素质的人不去一些基层单位做一些专业对口的、更能锻炼人的、实际一些的工作,而是选择了从政,这不能不说是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公务员职位中到底有多少能使这些人才专业对口我不太清楚,但是,只要看看公务员的实际工作,你就会心凉半截吧!当这些高级人才也过着那种“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生活的时候,你们说这是不是一种悲哀呢?现在很多人才市场要么人山人海,要么冷冷清清。不是专业不对口,就是用人单位的门槛太高。当然,有些毕业生没有很好地调整自己的位置,也是造成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可能因为就业太过艰难,所以很多人都挤到了公务员考试的队伍里来了吧!不管怎样,公务员热绝对是一种不正常现象,它既不能解决当前社会就业难的问题,也不能说因为报考的人员学历高就提升了公务员素质,更不能说明这个社会的进步。总之,当你也对公务员抱有某种幻想的时候,先想想自己要的是什么,然后再做决定。
公务员制度中,哪些是保障激励制度?哪些是监督约束制度?
答:保障激励制度有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舆论激励、民主激励、监督激励;
监督约束制度由权利、义务、处分、回避、申诉控告、法律责任管理构成对延迟公务员退休年龄的看法
目前,我国法定的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并在这类岗位工作达到规定年限的职工,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退休。有专家指出,到2035年,我国将面临两名纳税人供养1名养老金领取者的情况,这种情况被称为“老龄社会峰值点”,欧美国家均提前30到35年制定养老战略。因此,鉴于我国人口寿命延长的实际情况和养老保险基金压力,应当延迟退休年龄。延迟退休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早在2008年11月,人保部社会保障研究所负责人就称,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有可能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在2030年前,职工退休年龄将延迟到65岁。有专家测算,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我国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约200亿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面对这场退休年龄之辩,有专家指出,延迟退休并非是应对老龄化的唯一良药,更不可能以“一刀切”的方式推行。解决“退休”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称,如果不改革退休制度,20年后多国的养老金系统将崩溃。看来,退休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但是,更改退休年龄,不搞“一刀切”,实行退休年龄弹性制,或许值得探讨与尝试。
对公务员高薪养廉的看法
要实现高薪养廉,必须同时具备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高薪是必要条件,没有高薪公务员会觉得忙死忙活的,没有积极性;而完善的监督机制是充分条件,没有监督即便有高薪也可能会贪。也就是说,有了高薪,公务员本质上应该是“不想贪”了,但还有贪的机会;所以还要严惩贪者,让贪者一贪就会毁于一旦,让全体公务员“不能贪、不敢贪”。建议制定《公务员法》,明确“哪些不能做”,说清“哪些是要受惩罚的,一旦违反就一辈子不能进公务员队伍”,讲明“公务员待遇水平”,让“权责利对等”。
第二篇:公务员热考的背后
[键入文字]
刘震云小说《一地鸡毛》,生动刻划了普通公务员小林在经济、精神方面的苦恼,在工作、生活上的卑微、琐碎。三十年河东换河西,公务员已成人们择业的首选,个中缘由令人深思。目前,一年一度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再度拉开阵势,又有千军万马义无反顾地加入“考碗”的队伍,其壮观程度年甚一年。那么,公务员吸引力为何这么大?公务员热考背后意味着什么?
那种过独木桥的感觉
付艳丽于2010年通过考试,顺利成为晋中市一名市级机关公务员,但她并没有在众人羡慕的眼神中陶醉与停留,又连续参加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考试。“为什么不考呢?一考惊天下、从此人上人,这样的感觉的确很刺激!”小付说。
和小付一样,许多高校毕业生把公务员作为就业首选,不惜耗费巨大精力,动用各种资源,甚至“拼爹”,挤破脑袋往公务员队伍里钻。在就业取向排行榜上,近年来公务员始终居首,其次是事业单位、国企、外企,私企居末,选择自主创业者不足5%。
2012年,山西招录公务员2014人,结果逾10.3万人报名参加考试,为历年之最。这一情况和岗位设置增加、招考年龄放宽有关,也和当前就业压力大、创业渠道不畅等因素相连,但其根源,还是来自公务员本身的巨大吸引力。
2013年,国家机关将招录公务员2万多名,招录工作已经启动,预计报名人数接近200万。
但另一个数字是,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超过680万,再创历史新高。在山西,201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仍保持在16万人左右。历年未就业人群积累相加,形成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许多人瞄准公务员岗位,志在必得,一考再考,形成了为数众多的“考霸”。上千人争考一个岗位必然成为常态,竞争之惨烈,可见一斑。
许多人把公务员考试比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过桥时艰难重重、充满挑战,过了桥别有洞天、前程无限。这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同心理。
显性隐性的社会福利 公务员工资收入并不见得有多高,刚参加工作月收入一般两三千元,客观地讲,许多公务员生活拮据、内心苦涩。但大家之所以拼命报考公务员,还是因为的确有许多好处在里边。在官本位文化下,做公务员首先是一种“正道”选择,同时还意味着较高的社会地位、稳定的收入、诱人的社会保障、相对安逸的生活、较大的自由度、较好的发展空间,甚至摆不上桌面的灰色收入等等,综合起来,含金量就高了。
总之,各种显性隐性的社会福利,使公务员成为社会受益较大的群体之一。拿价格高昂的住房来说,虽然国家已经进行了住房货币化改革,但作为机关公务员,还是要比社会其他职员更容易得到住房,大多数人一进单位就能住上公寓或周转房,混不了几年就能得到自建房、团购房,这不仅意味着享有较低的购房价格,往往较市场价格低几十万元,也意味着较好的品质,居住环境相对舒适和安全。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键入文字]
还有较为宽广的人脉资源优势。中国是个人情社会,有人好办事。公务员优先了解或掌握着各种社会资源,并能够互相占有和利用,从子女上学到入院就诊,从项目申报到领表办事,往往占尽先机。
在追问幸福的当下,没有人会怀疑作一名公务员所具有的幸福感。一个普遍不争的事实是,月收入两三千元的公务员,生活质量往往高于月收入五六千元的企业员工。其中的道理,恐怕每个人都能想透。
合理的热度在哪里 把优秀人才聚集到国家行政管理队伍中,可以保证国家机器的良性运转,这当然没有错。十人之上谓之秀,百人之秀谓之杰。能够通过重重考验,顺利进入公务员队伍,其个人学识水平、综合素质,也一定不会泯然众人。但是,在整个社会生产流程中,政府行政管理毕竟属于二线,当公务员考试过热,当大量的技术型人才优先选择从事行政管理,就会形成社会人力资源分配的畸形,创造财富的生产领域不能拥有最优秀的人才,势必影响企业的创新与发展。
如何让公务员考试保持一个合理的热度,这里就有一个政策导向的问题。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多公务员曾义无反顾地离开公务员队伍,下海创业经商去了,较低的收入与留职、留房+遍地黄金相比,当然选择后者。现在,下海者也不是没有,但很少听说某个单位的公务员一撮一撮丢掉工作,下海弄潮去了。还有一个打破“铁饭碗”的问题。现在公务员进入机制不断完善,退出机制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公务员岗位政策性、纪律性、保密性要求都很高,稳定的公务员队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大面积实行聘用制也不现实,但退出机制如何才能不停留在纸上,就需要更给力的作为。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第三篇:政论文参考:关于当前公务员考试热的思考
关于当前公务员考试热的思考
作者:来源:时间:2006-5-25 8:13:51阅读次数:146
4------------------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已成为众多成人考试中最炙手可热的考试,对于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机关每年所组织的不同级别的各类公务员考试,无数考生趋之若鹜,其报考人数更是逐年攀升,其竞争激烈程度已远远超过高考。仅就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名情况而言,已可见一斑。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共有97个部门8662个职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据人事部统计,报名期间全国总报考人数已接近100万,比2004年的54万人几乎翻了一番,最后通过审核的考生接近40万,报考合格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平均为37:1,其中38个部门职位的报考与计划录用人数之比超过100:1,甚至还有5个部门职位的报考与计划录用人数之比超过了1000:1。不仅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盛况空前,地方各级公务员考试也是异乎寻常的激烈,许多考生考完省一级的考市县一级,考完市县一级的考乡镇一级,考完一个地方的考其他地方,层层考,重复考,考不上决不罢休。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公务员考试热的原因
公务员考试热有其内在的必然因素。它是当前社会大背景下的客观反映,是国家机关公务员选拔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它也是新体制、新形势下社会大众个体理性选择下的集体非理性现象,折射出当前某种普遍的社会心态。具体来说,形成公务员考试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当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随着近年来国有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招生的不断扩大,每年都有数百万社会人员迈入就业大军行列,而且高学历的就业者越来越多,在当前就业机会增长空间有限的前提下,全国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者要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越来越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行政机关每年不失时机的拿出大量职位面向公开招考,使报考公务员无疑成为就业人员的必然选择之一。
(二)职业本身具有吸引力。据调查,当前在年轻人中最受青睐的单位是外企、银行、垄断性大国企、政府机关。相比较而言,公务员职业相对稳定,职业风险较小,具有较高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同时又具有完备的工资福利、退休养老等保障体系,还有房贴、交通补贴等这样那样的补助,个人待遇较好。因此,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其他许多职业的竞争性和风险性越来越大的对比之下,公务员职业这种高稳定性、高福利性和高声望性更具吸引力。
(三)考试公正性得到社会认可。近年来,各级公务员考试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将考录政策、录用计划、资格条件、考试成绩和录用结果等全过程予以公开,并在制度上加以保障,使公务员考试被誉为“在玻璃房子里的竞争”,其公开、公正性已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赞誉和认可。而户籍制度的放开、体检标准的调整、高校毕业生和社会在职人员的同等对待、报名方式的改革等等,都无疑为更多愿意报考公务员的社会成员提供了广阔的机遇。
(四)部分考生存在认识偏差。由于公务员具有直接运用一定的社会资源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权力,在社会阶层中处于强势地位,加上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在某些人头脑中根深蒂固,因此有的人认为公务员就是“当官儿”,就是高高在上的使唤者;也有的人认为公务员是一份清闲舒坦的职业,没有竞争压力,每天的工作无非就是“八点上班九点到,一杯茶水一张报”;还有的人认为一旦进入公务员队伍就稳定了,就等于进了“保险箱”,只要不惹事,就没有被炒掉的风险等等,以上认识上的偏差成为某些人报考公务员的直接动机。
二、公务员考试热的利弊
(一)积极的一面。总的来说,更多的人报考公务员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首先,从国家长远发展来看,建设一支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兼优的公务员队伍势在必行,而更多的社会成员报考公务员,有利于选拔出优秀人才充实公务员队伍,整体上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为建立精英型政府奠定人才基础。其次,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拿出大量职位面向社会公开考录,客观上也起到了缓解就业压力的作用,同时一定程度上还消除了部分就业人员的心理恐慌,保证了社会稳定。再者,许多社会在职人员参与到公务员考试中来,有利于各方面人才在全国范围内、在各行各业间流动,有利于增强人才队伍的活力。最后,更多的社会成员报考公务员,也体现了民众对社会公平的认可,体现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有利于政府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二)背后的弊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公务员考试吸引了众多的高素质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其积极意义是不容否认的,但是如果过热,便会带来某些不容忽视的弊端。
1.从成本效益角度看。组织一次公务员考试,国家要付出大量的选拔成本,包括人力、物力、资金等,而报考者甚众,也必将调动大量的社会资源,只有恰当地运用这些社会资源,考试成本与收益才会对等,否则考试成本与收益就会失衡。在近年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组织的公务员考试中,经常会出现为录取一名公务员而在数个城市设置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教室的情况,这个时候,国家和社会投入的成本明显过高。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是对社会资源的严重耗费。
2.从整个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角度看。大量的社会精英进入公务员队伍有利于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执政能力和服务能力,但是当前众多职位的高学历要求,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政府与社会争夺人才的现象。政府和社会是一对博弈关系,如果大量优秀的高学历专业人才不断涌向政府机关,那么流动到企业、科研机构等生产一线单位为社会直接创造财富的人才就相应的少了。长此以往,各行业人才分布的均衡性就会受到影响,整个社会人才资源配置就会失调。
3.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公务员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公务员个人必须具有较高的责任心和较强的自我约束力,必须以国家提倡的公务员精神严格约束自己。而在众多的公务员报考者中,不乏盲目跟风者,其对公务员职业缺乏必要的认识和心理准备,在进入公务员队伍后,对于公务员的职业要求和办事风格等往往不相适应,结果使自己进退两难。如果专业性很强的考生不保持正常的心态,不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作出科学规划和慎重选择,那么他的个人才能就得不到施展,就会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境地。
三、缓解公务员考试热的对策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如何合理分配和利用高素质的人才,是我国人事制度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的公务员考试热起着这样一个导向作用,它使公众对公务员职位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使人才流动的方向呈现“一边倒”的现象。当然,国家机关确实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加入以提高执政水平,增强执政能力,但是在国际社会强调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大趋势下,在我国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发展阶段,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应该最广泛的分布在社会各行业,而不是高度集聚于政府机关。国家机关组织的公务员考试对整个社会的人才流向具有引导作用,要恰当、正确、科学地利用这种导向功能,发挥其积极作用,有必要对当前公务员考试降降温,这就需要进一步改革公务员制度和考试录用机制,同时还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套工作措施。
(一)打破“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官本位文化,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行业观念。在我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科举制作为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一直长盛不衰,为国家选拔出不少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才,但是科举制将最有学识的人才都笼络到官吏队伍之中,所形成的“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文化,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科学发展相对缓慢的重要因素。官本位文化影响深远,在当代中国仍然有许多人受其左右,他们将进入政府机关当作自己进步的阶梯,将当官作为自己人生奋斗的目标。因此,从思想根源上打破传统的官本位文化,树立新的行业观念,树立“献身国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思想,是当前公务员考试解压的根本途径。
(二)千方百计创造就业机会,为就业者提供宽松的就业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务员热从侧面反映出当前就业的不易,国家应当开拓更多的就业门路和就业领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就业人员提供更广泛的就业指导和服务,降低整个社会的就业难度;加强人才宏观调控,防止人才在个别区域、个别行业高度集中,促进全社会人才供给和需求平衡,使人才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其他行业扶持力度,提高其他行业的比较收益,提升公众对其他行业的期望值。同时,国家应当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就业和自主创业,鼓励就业者到艰苦的生产第一线,到教育、科研等最需要人才又缺乏人才的行业。
(三)进一步深化公务员制度和考试录用机制改革。《公务员法》的出台,为公务员制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要在公务员法框架内,进一步推行公务员制度改革,尤其是要进一步完善竞争和淘汰机制,打破终身制,打破“铁饭碗”,使公务员队伍出口通畅,使缺乏拼搏创造精神的人对公务员职位不再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另一方面,在坚持凡进必考原则的基础上,将公务员考试由重文化知识转变为重素质能力,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一套考查应试者实际操作能力的办法,使公务员考试制度不至于成为仅仅网罗高学历人才的选拔制度,而是要其成为能够选拔出品行兼优、实际操作能力强、热爱机关工作又适合机关工作的高素质人才的选拔制度,这才是建立公务员考录选拔制度的初衷。
(唐天明卢岚)
第四篇:关于当前公务员考试热的思考
关于当前公务员考试热的思考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已成为众多成人考试中最炙手可热的考试,对于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机关每年所组织的不同级别的各类公务员考试,无数考生趋之若鹜,其报考人数更是逐年攀升,其竞争激烈程度已远远超过高考。仅就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名情况而言,已可见一斑。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共有97个部门8662个职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据人事部统计,报名期间全国总报考人数已接近100万,比2004年的54万人几乎翻了一番,最后通过审核的考生接近40万,报考合格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平均为37:1,其中38个部门职位的报考与计划录用人数之比超过100:1,甚至还有5个部门职位的报考与计划录用人数之比超过了1000:1。不仅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盛况空前,地方各级公务员考试也是异乎寻常的激烈,许多考生考完省一级的考市县一级,考完市县一级的考乡镇一级,考完一个地方的考其他地方,层层考,重复考,考不上决不罢休。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公务员考试热的原因
公务员考试热有其内在的必然因素。它是当前社会大背景下的客观反映,是国家机关公务员选拔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它也是新体制、新形势下社会大众个体理性选择下的集体非理性现象,折射出当前某种普遍的社会心态。具体来说,形成公务员考试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当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随着近年来国有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招生的不断扩大,每年都有数百万社会人员迈入就业大军行列,而且高学历的就业者越来越多,在当前就业机会增长空间有限的前提下,全国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者要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越来越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行政机关每年不失时机的拿出大量职位面向公开招考,使报考公务员无疑成为就业人员的必然选择之一。
(二)职业本身具有吸引力。据调查,当前在年轻人中最受青睐的单位是外企、银行、垄断性大国企、政府机关。相比较而言,公务员职业相对稳定,职业风险较小,具有较高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同时又具有完备的工资福利、退休养老等保障体系,还有房贴、交通补贴等这样那样的补助,个人待遇较好。因此,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其他许多职业的竞争性和风险性越来越大的对比之下,公务员职业这种高稳定性、高福利性和高声望性更具吸引力。
(三)考试公正性得到社会认可。近年来,各级公务员考试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将考录政策、录用计划、资格条件、考试成绩和录用结果等全过程予以公开,并在制度上加以保障,使公务员考试被誉为“在玻璃房子里的竞争”,其公开、公正性已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赞誉和认可。而户籍制度的放开、体检标准的调整、高校毕业生和社会在职人员的同等对待、报名方式的改革等等,都无疑为更多愿意报考公务员的社会成员提供了广阔的机遇。
(四)部分考生存在认识偏差。由于公务员具有直接运用一定的社会资源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权力,在社会阶层中处于强势地位,加上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在某些人头脑中根深蒂固,因此有的人认为公务员就是“当官儿”,就是高高在上的使唤者;也有的人认为公务员是一份清闲舒坦的职业,没有竞争压力,每天的工作无非就是“八点上班九点到,一杯茶水一张报”;还有的人认为一旦进入公务员队伍就稳定了,就等于进了“保险箱”,只要不惹事,就没有被炒掉的风险等等,以上认识上的偏差成为某些人报考公务员的直接动机。
二、公务员考试热的利弊
(一)积极的一面。总的来说,更多的人报考公务员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首先,从国家长远发展来看,建设一支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兼优的公务员队伍势在必行,而更多的社会成员报考公务员,有利于选拔出优秀人才充实公务员队伍,整体上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为建立精英型政府奠定人才基础。其次,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拿出大量职位面向社会公开考录,客观上也起到了缓解就业压力的作用,同时一定程度上还消除了部分就业人员的心理恐慌,保证了社会稳定。再者,许多社会在职人员参与到公务员考试中来,有利于各方面人才在全国范围内、在各行各业间流动,有利于增强人才队伍的活力。最后,更多的社会成员报考公务员,也体现了民众对社会公平的认可,体现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有利于政府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二)背后的弊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公务员考试吸引了众多的高素质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其积极意义是不容否认的,但是如果过热,便会带来某些不容忽视的弊端。
1.从成本效益角度看。组织一次公务员考试,国家要付出大量的选拔成本,包括人力、物力、资金等,而报考者甚众,也必将调动大量的社会资源,只有恰当地运用这些社会资源,考试成本与收益才会对等,否则考试成本与收益就会失衡。在近年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组织的公务员考试中,经常会出现为录取一名公务员而在数个城市设置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教室的情况,这个时候,国家和社会投入的成本明显过高。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是对社会资源的严重耗费。
2.从整个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角度看。大量的社会精英进入公务员队伍有利于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执政能力和服务能力,但是当前众多职位的高学历要求,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政府与社会争夺人才的现象。政府和社会是一对博弈关系,如果大量优秀的高学历专业人才不断涌向政府机关,那么流动到企业、科研机构等生产一线单位为社会直接创造财富的人才就相应的少了。长此以往,各行业人才分布的均衡性就会受到影响,整个社会人才资源配置就会失调。
3.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公务员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公务员个人必须具有较高的责任心和较强的自我约束力,必须以国家提倡的公务员精神严格约束自己。而在众多的公务员报考者中,不乏盲目跟风者,其对公务员职业缺乏必要的认识和心理准备,在进入公务员队伍后,对于公务员的职业要求和办事风格等往往不相适应,结果使自己进退两难。如果专业性很强的考生不保持正常的心态,不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作出科学规划和慎重选择,那么他的个人才能就得不到施展,就会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境地。
三、缓解公务员考试热的对策国以才立,政以才治。如何合理分配和利用高素质的人才,是我国人事制度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的公务员考试热起着这样一个导向作用,它使公众对公务员职位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使人才流动的方向呈现“一边倒”的现象。当然,国家机关确实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加入以提高执政水平,增强执政能力,但是在国际社会强调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大趋势下,在我国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发展阶段,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应该最广泛的分布在社会各行业,而不是高度集聚于政府机关。国家机关组织的公务员考试对整个社会的人才流向具有引导作用,要恰当、正确、科学地利用这种导向功能,发挥其积极作用,有必要对当前公务员考试降降温,这就需要进一步改革公务员制度和考试录用机制,同时还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套工作措施。
(一)打破“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官本位文化,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行业观念。在我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科举制作为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一直长盛不衰,为国家选拔出不少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才,但是科举制将最有学识的人才都笼络到官吏队伍之中,所形成的“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文化,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科学发展相对缓慢的重要因素。官本位文化影响深远,在当代中国仍然有许多人受其左右,他们将进入政府机关当作自己进步的阶梯,将当官作为自己人生奋斗的目标。因此,从思想根源上打破传统的官本位文化,树立新的行业观念,树立“献身国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思想,是当前公务员考试解压的根本途径。
(二)千方百计创造就业机会,为就业者提供宽松的就业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务员热从侧面反映出当前就业的不易,国家应当开拓更多的就业门路和就业领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就业人员提供更广泛的就业指导和服务,降低整个社会的就业难度;加强人才宏观调控,防止人才在个别区域、个别行业高度集中,促进全社会人才供给和需求平衡,使人才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其他行业扶持力度,提高其他行业的比较收益,提升公众对其他行业的期望值。同时,国家应当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就业和自主创业,鼓励就业者到艰苦的生产第一线,到教育、科研等最需要人才又缺乏人才的行业。
(三)进一步深化公务员制度和考试录用机制改革。《公务员法》的出台,为公务员制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要在公务员法框架内,进一步推行公务员制度改革,尤其是要进一步完善竞争和淘汰机制,打破终身制,打破“铁饭碗”,使公务员队伍出口通畅,使缺乏拼搏创造精神的人对公务员职位不再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另一方面,在坚持凡进必考原则的基础上,将公务员考试由重文化知识转变为重素质能力,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一套考查应试者实际操作能力的办法,使公务员考试制度不至于成为仅仅网罗高学历人才的选拔制度,而是要其成为能够选拔出品行兼优、实际操作能力强、热爱机关工作又适合机关工作的高素质人才的选拔制度,这才是建立公务员考录选拔制度的初衷。
眼下,大学生考公务员热有增无减。每年,报考公务员的大学生排长队,经常出现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情况。对此,笔者认为,作为社会和大学生,应当冷静思考。大学生踊跃报考公务员,机关及时招聘优秀大学生,本来无可非议。但我们也要看到,许多专业人才并不适合做机关工作,他们在党政机关工作因为专业不对口等原因,很难适应工作需要,自己也感到工作压力大,常常是被动应付,结果工作质量不高,个人身心也很感
疲惫。从整个社会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看,把一些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集中在机关,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浪费。另外,有些大学生对国家公务员这一职业期望值很高,特别是有的人误认为公务员职业很轻松,却不知当好公务员需要的是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还有的认为公务员职业很保险,却没有看到实行绩效考核、淘汰机制以后,公务员不再端“铁饭碗”。所以有的人进入公务员队伍以后,有些不太现实的期望很快破灭,从而感到失望,影响工作,也不利于自己的成长。笔者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最重要的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做到理性对待和选择就业。有关部门应出台吸引、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积极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不断完善引进人才配套政策,围绕人才的培养、引进、待遇、分配、使用等,制定、落实相关政策,增强人才的吸纳和承载能力,营造爱才、惜才的社会氛围。这样,才能解决大学生就业往公务员岗位挤的问题,人才配置才能更加趋于合理科学。
第五篇:公务员热
公务员招考近几年逐渐升温,被社会认为是超过高考和考研的“中国第一考”。报考队伍出现了罕见的高学历现象,即“博士生一走廊,硕士生一教堂,本科生一食堂”的情景。据人事部统计,在前不久结束的2009年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中,报名通过审核的人数创纪录地超过了105万人,远远超过2008年的80万人,成为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考制度建立至今以来最火爆人数最多的一年。而09年中央机关招考共有7555个职位,总招收13566人,表面看来职位与人数比往年都略有增加,但每一职位平均招考的人数有所下降,75%的职位每一职位仅招1人,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由去年的60:1飙升到现在的78:1,录取率约为1.75%,其间竞争激烈程度是不言而喻的。而在这些参加考试的考生中大学生所占比例达到了六成以上,如此众多的大学生参与报考率与录取率之比极为悬殊的考试不免让人为此担忧,这一系列的数字背后隐藏了众多的社会问题,不免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学生考公务员热呢?这一现象又将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负效应,以及怎样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对此做出了深入的思考与分析。如下:
一、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热衷于报考公务员的原因是多元化的,不仅在主观上与考生自身密切相关,同时从客观角度来讲,公务员这一职业本身对大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在当今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报考公务员对大学生来说无疑是增加了一条就业道路的选择,因此很多人都想抓住这根救命稻草。具体原因如下:
(一)从考生方面来说
1、做公务员,可以直接的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但在近代,由于科技与制度的落后,遭受帝国主义侵略与压迫,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上了伟大的民族复兴道路。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有理想、有志向、有能力的青年学生,应该以国家和民族需要为己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通过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我国的公务员队伍,则是将自己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相结合的最直接的选择,进入公务员队伍,做一个勤正廉洁、高效奉公的国家公务人员,就是在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
2、做公务员,有比较好的社会地位。在中国,“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做一个公务员,也就是老百姓说的国家干部,可以说是非常光宗耀祖的。而且现阶段我国伴随着改革开放,与世界接轨,公务员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公务员越来越受人尊重。可以说,公务员有着非常好的社会地位,是一种非常体面,非常令人羡慕与尊敬的职业。
3、做公务员,收入可观。公务员的收入一般包括工资和奖金,现阶段在我国可以说是中等偏上了,而即将实行的“三五八”工资方案,将进一步提高公务员的收入。
4、做公务员,福利好,有保障。保险、公积金和各种补贴为主的福利相对于其他行业、职业来说,是比较高的。公务员享有最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这是事业编制人员或者企业所不能比拟的。
5、做公务员,可以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在公务员的很多工作中,要与其他部门,其他行业的人打交道,所以,做公务员可以建立比较广的一个关系网。
6、做公务员,可以实现自身的人生追求与政治追求。作为有理想、有志向、有能力的青年学生,进入公务员队伍,可以通过努力来实现自己的追求,将来的某一天,可以实现造福一方百姓、为人民谋福利、办实事的政治理想与抱负。
7、参加公务员考试,对自己参加别的职业的招聘有帮助。现在很多单位招聘时,例如国企、银行招员工,高校招行政人员,甚至有些外企,都会询问应聘人员是否参加过国家或地方的公务员考试,是否进入笔试,有的甚至要出具成绩单与合格证(例如北京的公务员考试是有合格证的),因为这些负责招聘人员相信公务员考试是能区分、鉴别出人才的,所以参加公务员考试,对自己在其他行业的应聘也是非常重要的。
8、受环境的影响,从众心理,很多大学生选择考公务员都是随波逐流,看着周围的同学报考,不论自己的专业、兴趣、未来的职业规划如何,自己也不假思索的参与到其中,考公务员的人数越来越多,于是就产生了羊群效应。
二、大学生报考公务员存在的问题
(一)官本位主义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实行以考试为主要选官手段的国家,自唐代以来几乎所有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都是出身科举,说明科举制为中国造就了一大批人才。尽管科举制有诸多功绩于中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它对中国造成的不利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就是科举制在打通“民”与“官”之间的通道之时,也使中国形成了影响至今最深的、普遍的社会心态,即“官本位”。“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就是官本位主义的一种具体体现,而这种思想早已深入国人之心,深刻影响了当前大学生的择业观,如:一些大学生本不具备做公务员的素质却争先恐后地盲目报考,其中有很多考生报考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而是为了谋求政治地位,一切以当官为中心。试想如果这样的考生被录取,将来进入政府部门工作,他们心中会有服务意识吗?会带来公共部门的高绩效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二)存在功利主义的错误价值观
从大学生在报考时选择的职位、地区中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那些有实权部门、经济发达地区的公务员备受青睐,如图表-历年热门职位所示,海关、农业办公厅、广电总局以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是最受欢迎的部门,最多的人岗比例达到了4584:1。而那些没有灰色收入、偏远地区的职位则无人问津,这说明了报考群体存在严重的功利主义。而大学时期是一个人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大学生是国家潜在的人力资源,是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梁启超在《少年中国》一文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2],可见青年问题的重要性。大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错误的价值观,于大学生本身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振兴都是及其有害的,影响至深。
(三)社会资源和的人力资源浪费
据统计,有相当部分的大学毕业生有很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背景,放弃专业而考公务员甚为可惜。从国家角度讲,培养专业人才,需要花很多财力物力;从考生角度讲,要在复习和备考上花费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何况有的考生落榜后仍顽强执着,连考数年而未成功者,大有人在。从社会力量办学、助学机构角度讲,为此要举办各种名目繁多的学习辅导班,要出版、印制大量的复习备考书籍,因考纲年年有修订和变化,一年后,旧书就不起作用了,白白当作废品卖。这种现象会增加广大考生的经济负担,给组织考试的相关部门带来经济收益,是一种典型的“应试经济”现象。如果一些专业人才一门心思忙于公务员考试而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尤其是从事科研的人才---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将会极大阻碍社会财富的积累。当“公务员热”高涨,就会使原本应当在技术部门发挥作用的人才卡在了政务部门上,经济不可能有充足活力去面对新环境下的新挑战。这种“全民皆欲为官”的环境的形成,会造成其他行业人才的流失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四)滋生应试教育的新温床
从小学到大学,我国的应试教育一直是教育界的顽疾,公务员考试虽然比较注重能力和素质的测试,但是公务员考试的命题模式却仍不完善。各类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在激烈的竞争下,许多考生又跳入一个应试教育的圈子。公务员热如果持续升温,还会对大学教育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是一些文科,会潜移默化地变成公务员“应试教育”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