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做好公司网站内容保障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公司网站内容保障工作的通知
为加强公司网站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网站内容权威、准确,更新及时,现将相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网站建设重要性
公司网站多角度的向广大用户宣传和推介了公司各项业务、活动营销,展现了公司良好的精神面貌,是公司与用户沟通的窗口之一。这个窗口展现的好与坏,不仅关系到我公司的公共形象,还反映了我们的工作态度。因此,保持网站内容丰富、面孔常新,为网站内容更新和信息报送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至关重要。
二、各部室协作分工,建立健全信息保障的长效机制
第一、为了保障网站信息的及时采集发布,结合网站栏目特点和部门职责,将各个栏目分配给每个部门负责。(责任栏目及联系部门见附表)。公司办公室负责公司公共信息的提供与发布、更新;xx公司、xx分公司等业务部门负责相关业务的信息提供与发布、更新。各部门必须保证相关栏目信息更新及时并且准确无误,若发现与事实情况相悖的内容要及时通知管理员删除。
第二、公司简报在完成各级领导审批流程预刊发的同时,公司办公室将电子版传xx中心,在通过中心分管领导审核后,上网发布;各部门、各分公司在各业务活动方案完成各级领导审批流程定稿的同时,将电子版传xx中心,在通过中心分管领导审核后,上网发布。重要信息的发布需经公司总经理批准。
信息上报流程:根据工作需要确定上报内容,制作电子文档→部门负责人审查并报分管领导审批→把电子文档报送网站→网站分管领导审核→网站管理员上传信息。
第二篇:关于做好公司网站内容保障工作的通知(徐强起草)
关于加强公司网站内容保障工作的通知
(徐强草稿)
为加强公司网站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网站内容权威、准确,更新及时,现将相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
公司网站多角度的向广大用户宣传和推介了公司各项业务、活动营销,展现了公司技术实力及公司文化,是公司与用户沟通的重要窗口。不仅关系到我公司的公共形象,还反映技术能力、企业文化等。因此,保持网站内容丰富、面孔常新,为网站内容更新和信息报送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至关重要。
二、各部室协作分工
为了保障网站信息的及时采集发布,结合网站栏目特点和部门职责,将各个栏目分配给每个部门负责。公司办公室负责公司公共信息的提供与发布、更新;销售部部负责销售业务的信息、销售有关的考察接待等活动的内容提供与发布、更新。技术部负责研发与技术等内容的提供、发布、更新。生产部、质量部及时就各部门相关事项进行提供、发布、更新。各部门必须保证相关栏目信息更新及时并且准确无误,若发现与事实情况相悖的内容要及时通知管理员删除。
三、信息发布流程
信息上报流程:根据工作需要确定上报内容,制作电子文档→部门负责人审查→把电子文档报送网站→网站分管领导审核→网站管理员上传信息。
四、信息内容
各部门报送信息内容包括:公司文化活动、各部门生产、生活动态,重要客人来访信息,行业前沿技术,我司研发成果,新产品研发及生产,重要销售活动等。
五、报送要求
(一)准确规范,报送内容要求真实可靠,报送文字不得有错别字,排版规范。报送图片要求清晰。
(二)及时,对于重要客人来访等信息要报送及时,最迟下一个工作日报送,不得延误、漏报。
(三)各部门每月不低于一次信息报送。(时间需要探讨,部门需要探讨)
六、考核及奖励
(一)奖励,信息已经采用,每条信息奖励20元。
(二)罚款,对于重要信息没有及时报送的罚款十元,漏报的罚款20元(发生一周后没有报送即为漏报)。对于没有完成信息报送数量要求的部门每次罚款50元。
第三篇:校园网站内容保障方案
C22-36
曾都一中校园网站内容安全保障方案
为切实做好保定市校园网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校园网系统预防和控制网络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确保校园网的正常运行和信息安全,根据互联网网络安全相关条例及保定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本预案所称校园网内容信息安全事件,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以及软硬件本身缺陷或故障引发的危害校园网网络设施及信息安全等有关事件。
第二条本预案的指导思想是确保学校校园网内容及信息安全。
第三条本预案适用于发生校园网内容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工作。
第四条应急处置工作原则: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各司其职、整体作战、发挥优势、保障安全。
第二章 预防措施
第五条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成立校园内容网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领导小组,加强、完善校园网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管理部门,采取统一管理和各部门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落实各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签定安全责任书,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第六条保证财力、人力投入。为确保校园网信息安全,各学校应配备专门的管理员,加强信息的审查和备案工作,同时,还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购买网络安全设备或软件。
第三章 处置措施
第七条处置程序。
(一)发现情况。
学校网络信息中心要严格执行网络巡检制度,做好校园网信息系统的日常巡查及其日志保存工作,以保证最先发现校园网信息安全事件并及时处置。
(二)预案启动。
一旦有校园网信息安全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入应急预案的处置程序。
(三)应急处置方法。
在校园网信息安全事件发生时,首先应区分是否为自然灾害与人为破坏两种情况,根据这两种情况把应急处置方法分为两个流程。
流程一:当发生的校园网信息安全事件为自然灾害时,应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首先保障数据的安全,然后是设备安全。具体方法包括:硬盘的拔出与保存,设备的断电与拆卸、搬迁等。
流程二:当人为或病毒破坏的校园网信息安全事件发生时,具体按以下顺序进行:判断破坏的来源与性质,断开影响安全与稳定的网络设备,断开与破坏来源的网络物理连接,跟踪并锁定破坏来源的IP或其它网络用户信息,修复被破坏的信息,恢复信息系统。按照校园网信息安全事件发生的性质分别采用以下方案:
一、网站、网页出现非法言论事件紧急处置措施
1.网站、网页由主办学校的值班人员负责随时密切监视信息内容。
2.发现在网上出现非法信息时,值班人员应立即向本学校信息安全负责人通报情况;情况紧急的,应先及时采取删除等处理措施,再按程序报告。
3.本学校信息安全负责人应在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现场,作好必要记录,清理非法信
息,妥善保存有关记录及日志或审计记录,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并将网站网页重新投入使用。
4.追查非法信息来源,并将有关情况向所属县(市、区)主管部门汇报。
二、黑客攻击事件紧急处置措施
1.当有关值班人员发现网页内容被篡改,或通过入侵检测系统发现有黑客正在进行攻击时,应立即向本学校信息安全负责人通报情况。
2.本学校信息安全负责人应在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现场,并首先将被攻击的服务器等设备从网络中隔离出来,保护现场,并将有关情况向本学校校园网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领导小组汇报。
3.对现场进行分析,并写出分析报告存档,必要时上报所属县(市、区)主管部门。
4.恢复与重建被攻击或被破坏的系统。
三、病毒事件紧急处置措施
1.当发现有计算机被感染上病毒后,应立即向信息安全负责人报告,将该机从网络上隔离开来。
2.对该设备的硬盘进行数据备份。
3.启用反病毒软件对该机进行杀毒处理,同时通过病毒检测软件对其他机器进行病毒扫描和清除工作。
4.如果现行反病毒软件无法清除该病毒,应立即向本学校校园网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领导小组报告,并迅速联系有关厂商研究解决。
四、软件系统遭破坏性攻击的紧急处置措施
1.重要的软件系统平时必须存有备份,与软件系统相对应的数据必须按本单位容灾备份规定的间隔按时进行备份,并将它们保存于安全处。
2.一旦软件遭到破坏性攻击,应立即向信息安全负责人报告,并将该系统停止运行。
3.检查信息系统的日志等资料,确定攻击来源,并将有关情况向本学校校园网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领导小组汇报,再恢复软件系统和数据。
五、数据库安全紧急处置措施
1.主要数据库系统应按双机热备设置,并至少要准备两个以上数据库备份,平时一个备份放在机房,另一个备份放在另一安全的建筑物中。
2.一旦数据库崩溃,学校信息中心值班人员应立即启动备用系统,并向信息安全负责人报告。
3.在备用系统运行期间,信息安全工作人员应对主机系统进行维修并作数据恢复。
4.如果两套系统均崩溃而无法恢复,应将有关情况向本学校校园网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领导小组汇报,并向有关厂商请求紧急支援。
六、局域网中断紧急处置措施
1.设备管理部门平时应准备好网络备用设备,存放在指定的位置。
2.局域网中断后,信息安全负责人员应立即判断故障节点,查明故障原因,并向本学校校园网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领导小组汇报。
3.如属线路故障,应重新安装线路。
4.如属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故障,应立即从指定位置将备用设备取出接上,并调试通畅。
5.如属路由器、交换机配置文件破坏,应迅速按照要求重新配置,并调测通畅。
(四)情况报告。
发生校园网信息安全事件时,一方面按照应急处置方法进行处置,同时需要判定校园网信息安全事件的级别,首先向所属县(市、区)主管部门汇报,如有必要同时向公安机关汇报,并及时报告处置工作进展情况,直至处置工作结束。
情况报告内容包括:校园网信息安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校园网信息安全事件的级别,造成的后果,应急处置的过程、结果,校园网信息安全事件结束的时间,以后如何防范类似校园网信息安全事件发生的建议与方案等。
(五)发布预警。
校园网信息安全事件发生时,可根据灾害的危害程度适当地发布预警,特别是一些在其它地方已经出现,或在相关网站发布的安全预警而校园网还没有出现的相应信息安全事件,除了在技术上进行防范以外,还应当向校园网用户发布预警,直至校园网信息安全事件警报解除。
(六)预案终止。
当校园网信息安全事件影响已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由所属县(市、区)主管部门宣布校园网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期结束,同时预案终止。
第四章 保障措施
校园网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防治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跟踪式的、深层次的和各阶段相互联系的工作,是有组织的科学与社会行为,而不是随每次校园网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而开始和结束的活动。因此,必须做好应急保障工作。
第八条人员保障。
重视人员的建设与保障,确保在校园网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前的人员值班、校园网信息安全事件处置过程中和事后重建中的人员在岗与战斗力。
第九条技术保障。
重视校园网的建设和升级换代,确保在校园网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前校园网信息系统的强劲与安全、校园网信息安全事件处置过程中和事后重建中的相关技术支撑。
第十条训练和演练
开展校园网信息安全应急管理、应急处置培训,对应急处置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防范意识及技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确保事发后应急救助手段及时到位和有效。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一条本预案内各条款与相关法规冲突时,以相关法规为准。
第十二条在处置校园网信息安全事件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国家有关安全和保密法规。第十三条根据实际需要和有关规定,本预案将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
第十四条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情况介绍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情况介绍
一、发展历程
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电子政务一期工程建设任务,正式决定由国办牵头组织实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工程,会后印发的中办发〔2002〕17号文件提出“近两年重点建设并整合中央和地方的综合门户网站”。2003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3次会议再次要求,“由国办牵头,加快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温家宝总理也多次强调指出,要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为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和领导同志的指示,国务院办公厅集中力量,加快推进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经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国办起草了《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总体方案》。2003年8月,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次秘书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了该方案。根据会议精神,国务院办公厅着手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项目管理程序的要求,报发展改革委审批。2004年7月,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由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立项,同年11月,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总理温家宝,国务委员华建敏多次对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作出重要批示。国务院副秘书长徐绍史同志对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工作靠前指挥,亲自抓落实,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直接作出指示,提出具体要求。
2005年10月1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成功试开通。
2005年12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听取了国办关于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情况的汇报。同意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开通。会议指出,建设并开通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是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
2006年1月1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
二、顺利开通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后,访问量大幅增长。据国际网站排名权威机构Alexa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国际排名从正式开通前的第1720位上升至第744位,仅次于加拿大联邦政府网,居世界国家级政府网站第二位。
2005年12月28日及3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的情况作了报道,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各省级政府及国务院各部门网站在显著位置对中央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链接。22个省级地方政府及55个国务院部门通过本单位网站对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顺利开通表示祝贺,22个驻外使馆通过电子邮件发来贺辞。国内外多家媒体刊登了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的消息,部分报纸发表评论,对这一举措给予高度评价。2006年1月2日,焦点访谈就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开通制作了一期介绍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情况的专题节目,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广大网民也纷纷通过网上留言及热线电话等方式对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开通表示祝贺。
网站开通后,我们按照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及时收集各方反映,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网站的功能设计,制订了内容深化方案,优化了技术平台。目前网站发稿量已由启动时的50—80条/天提高到目前的500条左右/天。
在确保信息及时更新的同时,我们还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等,进一步挖掘政务信息资源,扩大专题服务,调整改进栏目,深化内容建设。我们加强了国务院和国办上网信息的组织工作,使可公开的文件等有关内容及时上网。2005年10月19日、11月28日和12月27日,分别组织对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电视电话会议、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总结表彰电视电话会议进行了网上图文直播,被公认为开政务公开之先河,获得了好评。2005年11月下旬,网站开通了英文版,打破语言屏障,让中央政府的权威信息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更广更远。
总体来看,网站正式开通安全顺利,运行平稳,网站内容更新实现了日常化,发稿量和访问量稳步增长,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实现了良好开局。
三、内容框架
根据“面向公众发布政府信息、开展网上公共服务、听取社情民意、接受公众监督”的功能定位,按照一期建设以“突出政府特色,以政务信息发布为主,实现有限互动,方便检索,确保安全”的要求,中央政府门户网站设置了政务信息区、办事服务区、互动交流区和应用功能区等4个区域,“今日中国、中国概况、国家机构、政府机构、法律法规、政务公开、政务互动、政府建设、工作动态、人事任免、新闻发布、网上服务”等12个一级栏目。
政务信息区主要是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公布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行政法规、规范性公文以及工作动态。政务信息区分为资料概况类栏目和动态信息类栏目。资料概况类栏目有:中国概况、国家机构、政府机构。动态信息类栏目有:今日中国、法律法规、政务公开、政府建设、工作动态、人事任免、新闻发布。办事服务区主要是整合各地区、各部门网上办事服务项目,面向公民、企业和外籍人士提供网上办事服务,共链接了58个部门的1000余项服务项目。互动交流区主要是建立方便、高效的渠道,增进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交流,方便公众建言献策,便于政府直接了解社情民意。互动交流区开设了政务互动栏目,设有政策解读、权威访谈、建言议政、意见征集等子栏目。应用功能区主要包括检索、电子邮箱、导航等网站辅助功能。网站英文版主要开设了“今日中国、中国概况、外籍人士服务、商务中国、政府出版物、法律法规、专题专栏”等7个栏目。
四、内容保障
按照国务院第9次秘书长办公会议精神,为做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在征求地方和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经领导同志批准,国办于2005年6月2日正式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31号),对各地区、各部门保障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内容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网站初步形成了国办牵头并负责内容规划、组织和综合协调,新华社负责运行维护、内容发布更新和技术建设及保障,各地区、各部门共同进行内容保障的运行机制。
(一)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坚持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服务,为公众服务。中央政府门户网站要及时公布国家重大决策、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实施政务公开;增进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交流,接受公众监督;充分发挥网站的功能和作用,积极开展网上公共服务。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合力共建,资源共享。
二、及时准确,公开透明。
三、强化服务,便民利民。
(二)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内容保障方式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主要来源于国务院办公厅和地方政府网站、部门网站,采取网上抓取、信息报送、网站链接、栏目共建等方式保障。
(三)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内容的审核管理
1.国务院办公厅负责网站内容建设规划、内容保障协调和信息更新维护的督促检查工作。
2.各地区、各部门办公厅(室)是本地区、本部门信息提供的主管部门,负责协调各单位向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提供有关信息并负责信息的审核把关。各地区、各部门办公厅(室)应明确一名负责人作为责任人,并指定专人与中央政府门户网站联系。
(四)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的措施
2005年8月份以后,国办秘书局内容建设小组同志坚持每天与内容建设单位、技术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一起,集中办公,及时沟通情况,抓紧进行页面审看工作,对网站各栏目及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和建议。同时,组织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做好网站栏目内容集中审核把关、英文版内容和中文版简介报送工作。对各地区、各部门在审看过程中提出的意见,进行汇总梳理,据此对网站栏目内容进行相应调整。
为落实网站内容保障工作,国办秘书局根据网站现有栏目整理出新版网站栏目框架,并对照国办发[2005]31号文件重新梳理了各栏目的保障方式和保障部门,研究提出了调整后的栏目保障方案,先后印发了国办秘函[2005]112号、115、134号等文件,对内容保障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措施和要求。
(五)建立健全监督考评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我们将逐步建立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的督查和考评机制,防止应上网信息缺失和滞后。定期对地方政府网站、部门网站内容保障情况进行督查和通报,促进政府网站信息和服务质量及水平的提高。
五、未来设想
(一)加强政务信息发布工作,进一步突出网站政府特色
1、做好可公开的国务院文件和公报上网工作。电子政务中心与国务院办公厅各相关单位紧密配合,组织文件、公报及时、准确地在网上发布。
2、做好会议、活动的报道。做好可公开的国务院会议的网上直播工作,同时统筹考虑部门重要会议的网上直播工作;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要求,及时组织领导同志活动的相关信息,适当增加新闻通稿外的独家信息。
3、加强专题专栏建设。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十一五”规划和国务院2006年重点工作,结合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不断推出具有鲜明政府特色的专题专栏,计划每月推出2-3个专题。
4、改进报送系统,做好报送工作。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信息报送工作的指导和内容保障工作人员的培训,增强报送信息的针对性,提高网站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制订内容保障工作的绩效考核机制。
5、办好英文版。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加强英文译审工作,逐步减少英文版的差错率;与有关部门沟通、配合,做好法律、法规、条例等政府文件的英文版上网工作。
(二)不断增加网上服务,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1、开展网上服务事项的调研工作。目前,还有不少事项没有上网。需组织各部门共同进行服务内容的调研和梳理工作,统计行政许可和其他服务项目的名称、服务对象、办理流程等。
2、建立网上服务分类目录体系。在调研的基础上,参照国务院行政许可事项,组织有关单位,就政府网站的政务服务分类目录体系进行研究,按照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类别进行科学规范的分类,确保分类合理、名称规范、检索便捷,提高网站的易用性和服务性。
3、整合服务信息,提供服务导航。目前在现有服务栏目的基础上,对各部门不断新增的服务信息进行充实完善。根据政务服务分类目录体系,调整网站服务栏目设置,全面展现服务内容,提供清晰的服务导航。
4、完善在线查询和服务。目前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已有查询系统链接70余项,文件下载近300项。下一步将进一步梳理各地区各部门政府网站不断增加的在线查询、表格下载等服务事项。
5、启动交互式服务试点工作。选择试点,为在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实现在线办理和“一站式”服务奠定基础。
(三)逐步增强网站互动性,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交流
1、做好在线访谈。结合专题和时政热点开展专访栏目建设,每月邀请1-2位部级领导进行在线访谈;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流程,确保在线访谈收得住。
2、开展在线调研。借鉴较成熟的政府网站经验,探索在线调研的模式,做好有关政策、条例出台前的公示,政策的咨询等在线调研工作;定期整理分析调研结果,及时向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反馈。
3、开设留言板。按照“撒得出去,收得回来”的原则,制订留言板管理办法,确保留言板的安全;制订方案报批后开设征求意见、建议和访谈问题的留言板,在运行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留言板功能和管理办法。
4、开展设立领导信箱的调研。为建立政府与网民沟通的渠道,与国家信访局等单位密切配合,开展设立领导信箱的调研工作,设计工作流程,分析研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为开设领导信箱作好准备。
5、加强网站建设的意见征集和反馈工作。多渠道收集网民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采纳正确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意见的轻重缓急,在网站上不定期以公示的形式反馈处理结果。
(四)继续改进网站内容和形式设置,提高公众满意度
1、优化网站栏目设置。调整政务信息、服务、互动、专题专栏等四个版块以及今日中国、中国概况等独立栏目。争取12月底前网站有一个新的面貌。
2、调整完善网页界面。在网站运行中,注意收集整理网民对网页的修改建议,吸收国内外优秀政府网站的长处,每年作一到两次集中修改;优化首页布局,统一网站模板风格,突出政务信息、互动服务等项目。
3、启动政府网站标准规范体系课题研究。会同有关单位启动对政府网站域名标准体系、政府网站建设规范、政府门户网站的数据交换标准、政府门户网站服务业务流程规范,以及政府网站政务信息和服务分类目录课题研究。
(五)加强技术建设与安全保障工作
一是配合内容建设的需要,加快技术平台的完善工作。二是积极推进丰富网站功能的技术开发工作。三是加强网站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第五篇:档案局网站内容保障工作制度
贵港档案信息网和贵港市政府门户网站本局分站点信息公开内容主要来源于本局各科室。各科室要严格执行本制度,做好内容保障工作。
一、本局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本局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保障工作,督促指导各科室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局办公室负责审核后信息的发布和网站的管理。
二、各科室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明确一名科室领导作为网站内容保障工作负责人,积极主动配合做好内容保障工作,充实网站内容,按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及时更新本科室负责栏目信息,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做好网站内容保障工作。
三、各科室要严格执行信息采集、审核和发布制度,完善保密审查制度,分级管理,严格把关,未经审核的信息不得上网发布,严禁涉密信息上网。努力防止和及时纠正各种差错,全面提高网站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树立本局的形象和权威性。
四、保证网站必要的维护人员和运行维护经费,健全和完善信息公开的各项制度,逐步建立起规范、高效、可靠的网站运行维护机制。
五、本局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定期对网站内容保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按要求做好内容保障的科室或单位进行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