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级五大学习心得
甘肃电力视频会议学习心得
昨日,甘肃电力公司召开了视频会议,甘肃电力下属的各个单位通过视频会议全面学习了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三级五大”发展战略。会议指出,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认真研究内外形势,科学开展战略分析,从提出加快电网发展方式和公司发展方式“两个转变”,到不断健全完善智能电网的科学内涵,提出以党的建设、文化建设、队伍建设“三个建设”为保障,突出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构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生产、大营销”体系(即“三集五大”),工作思路始终贯穿发展主线,发展脉络始终紧密衔接,已经形成了一个远近结合、软实力与硬实力相结合的推动企业长远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充分体现出国网公司党组强烈的大局意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会议明确了公司下阶段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三点要求:一是在公司系统迅速开展国网公司2010年“两会”精神的学习讨论活动,迅速通过党委会、中心组学习、主题讨论等多种形式,认真解读会议文件,切实把握精神实质。二是本部各部门立即启动本部门对应工作领域内的研究分析工作,特别是针对“三个建设”、“三集五大”等核心工作部署,要认真消化、吃透精神,积极思考、谋划举措,尽最大努力、在最大程度上争取工作主动;三是由政工部牵头,办公室、新闻中心配合,就公司系统学习贯彻国网公司2010年“两会”提出工作方案,确保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各项要求有效落地,努力形成公司系统浓厚的学习氛围。
各部门立即组织职工进行专题学习,结合两会内容认真总结自己的工作,切实做好2010年的工作打算;局思想政治工作部要加大公司“两会”内容的宣传力度,通过局《光明先锋报》,网站和展板等形式将“两会”精神迅速传达到每一位职工。积极筹办长寿供电局“两会”工作,并于2月9日召开长寿供电局“两会”,全面布置2010年的各项工作。
新的一年,孕育着新的希望。在公司今年的工作方面,必须要有新思路、新举措和新的发展。同时,他还要求公司员工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以求真务实和严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将厂部的工作安排和公司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
一是要求各单位负责人会后进一步开展关于“三级五大”的学习活动,将此次视频会议的精神向各单位人员进行传达;二是要求公司中层干部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执行力;三是号召公司员工统一思想,鼓足干劲,发挥优势,戮力同心,积极做好公司的各项工作,力争完成各项任务指标。
第二篇:三级五大体会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认知与体会
一、浅谈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情况
江西赣州供电公司成立于1954年,是江西省最早形成110千伏电网运行企业,现为江西省电力公司直属国有大一型供电企业,担负着赣州市十八个县(市、区)和一个开发区的输、变、配电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和电力销售及管理工作,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全力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为策应中央苏区发展振兴战略部署,赣州公司不仅着眼与当前,而且谋划长远,在加大苏区电网建设投入的同时,从管理上进行变更,通过深入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实施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更加有力地保障了赣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电力供应。自2011年底开始,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江西省电力公司关于全面构建“三集五大”体系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赣州公司正式启动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工作,并于2012年10月顺利通过了省公司“三级五大”体系建设总体验收,所属各县公司在2013年9月份顺利完成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工作。目前市、县公司“三集五大”体系管理模式已经初步形成,通过实施“三集五大”,管理构架和业务流程进一步优化,层级更加扁平,管理更加专业,市、县公司业务进一步集约融合,管理效率较明显提升。以“大建设”为例,在实施“大建设”模式后,市公司基建专业管理范围向下延伸至农网35kV及以下工程,并逐步统一了农网工程业务流程、建设标准技术规范,实现了电网建设专业管理向低电压等级工程的全面覆盖,基本扭转了农网工程管理不规范、质量不高的现状,县公司农网工程专业管理水平和建设质量显著提升,市、县一体化工程管理模式初步形成。同时依托体系建设,市、县公司基建管理人员得到大幅充实,工程业主项目部人员到岗到位率提高了40%,概算下降指标率提高了1-2个百分点,110千伏及以上工程优质率达到100%,35千伏工程优质率达到97%,成立了以经研所为技术支撑的专业管理机构,技术支撑能力明显提升,降低施工图设计差错率80%以上。以上管理成效可以反映出,通过建立科学分工、分层管理、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大建设”体系,可以大幅提升电网建设管理效率和投资效益,进一步规范建设管理行为,实现建设管理向协同统一、集中精益方式转变,符合当前电网建设的管理需要。
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之我见
国家电网公司于2002年12月成立,从最早电力工业部到国家电力公司,再到国家电网公司,公司完成了从政府部委向国有企业的转变。自成立以来,国家电网公司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和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努力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国民事业、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口碑。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年攀升,人均消费水平大幅提升,对能源需求量越来越高,特别是对电力供应的需求大幅增长,国家电网公司肩负的责任使命重大,任道重远。在“三集五大”体系实施前,“新公司、老家底”的问题较为突出,由此引申出“集而不团、管而不控”、管理“散、乱、慢”等问题,原有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与打造现代企业集团的要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改革迫在眉睫。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国家电网公司提出构建“三集五大”体系,以“集团化运作”为核心,以“三化”为方向(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以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为主要内容,推进管理变更,实施“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通过“三集五大”全方位、根本性的实践变革,新型电网运营管理模式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其驾驭大电网的能力,促进了各级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价值创造力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有效推动了公司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上是我对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构建的总体认识。
三、论构建“五位一体”协同机制重要性
通过国家电网公司近年来全力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公司系统当前已基本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三集五大”体系管理模式,各级管理机构和人员基本到位,各项管理业务按照新模式运转,目前通过核心业务的专业化管理,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快速启动和纵向推进,特别是市、县公司等基层单位的专业管理能力大幅提升。但同时,在目前体系运转的过程中,单一专业的流程运转较为顺畅,如果涉及到跨专业配合、协同时,就显得有些乏力,容易出现卡壳,影响工作效率。以“大建设”为例,要建成一个输变电工程,除了需要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大力协助,更需要相关专业部门(单位)的密切配合,如在工程建设中发策部门要负责工程前期、运检部门负责工程总体验收、调控部门负责工程启动送电、物资部门负责工程物资管理、财务部门负责工程资金管理、经验院(所)负责技术支撑等,由于长期的专业化分工管理,导致工程管理人员普遍对工程项目管理缺乏系统系,遇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见子打子现象突出,系统管理意识不强,习惯单兵作战,在流程制定环节容易忽视相关部门(单位)协同配合,导致互相扯皮、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打破专业、部门间的壁垒,开阔思想,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协同、管理顺畅的业务流程,确保“三集五大”体系高效运转,是当前体系实践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国家电网公司审时度势,在今年重点提出了以“五位一体”为协同抓手优化业务流程的管理理念,形成“职责、流程、制度、标准、绩效”为核心的“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在全面实现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管理的基础上,做到更统筹。所谓“五位一体”具体指的是以企业一体化信息共享平台为支撑,在界面清晰、职责明确的前提下,以专业间的高效链接为基础,以业务驱动的流程管理为手段,以健全统一的制度标准为规范,以完善的内控机制为约束,以强化协同的绩效考核为保障,统筹考虑企业各环节的信息流、价值流、资源流、业务流等,实现部门间、业务间的协同管控,实现浑然一体、高效运转。我个人认为通过建立“五位一体”机制,可以实现业务流程的再优化,打破各专业间的壁垒,可以更好的发挥集团化运作的整体优势,使“三集五大”体系驶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因此,“五位一体”的建立因该成为当前“三集五大”体系深化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第三篇:五大文件学习心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201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四个部分(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和保障措施)阐述了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基本内涵。假期里通过认真阅读和思考,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办学质量
我们的办学思想中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它突出了现代教育的片面精神,体现了对人,尤其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它能够比较充分地满足学习者多样化选择的教育,即是民主的,开放的,法制的,建立在信息技术平台上的教育。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应该肯定,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无论是在学生的就学率还是在教育质量上,都取得了巨大成绩,这些成绩是不可磨灭的。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从国内外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上知识掌握的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其实,我们早说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但成效不明显。我觉得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不仅如此,我们国家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这些人应该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别都引诱不了他,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我们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是想通过改革来努力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二、提高质量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三、科学地提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发展任务。在发展任务部分明确提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我认为义务教育学校要切实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践行义务教育理念,学校要自觉克制功利,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社会要有一定的包容心。
四、科学地提出了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学校制度。
在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方面,明确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适应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明确政府管理的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权利和责任,形成不同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学校制度的实质就是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这是引导和鼓励学校自主整合资源、轻装上阵,努力办出品牌,打造特色,真正办出优质教育,让人民满意,避免因循守旧,千校一面,降低教育教学质量。在去行政化方面的措施,我觉得越快越好。学校就是一个培养人的地方,重在思考如何培养人,不在于什么行政级别,更不要强化行政管理,应突出教育家治校。校长不应该是官员,切实减少官本位思想,所管理的人都是知识分子,少用行政命令,多用理念引领。少用政治强制,多用依法治校。
作为一线教师,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职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一句话,教师要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学习心得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共有10个方面,40条。规范内容详细、全面,包括办学方向、校务管理、德育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评价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及卫生管理。通过仔细学习,我对以下几个方面体会深刻。
一、关于师德建设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第六项第22条指出: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基本依据,加强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教师能够遵章守纪,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1.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2.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关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人说:要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确实如此,有些学生因家庭背景的原因就缺乏好的卫生习惯、好的言谈举止。作为老师要把这些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教养的人是何等艰难!我觉得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仅仅利用开学前的规范教育月和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是不够的。
三、关于教师、教学管理
在平常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中采取“专业引领,骨干带动,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策略,这符合《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教师管理和教学管理的要求。提倡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课堂教学中的评估应根据教学目标,对语言知识以及听、说、读、写语言技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达成度进行全面的评估,使课堂教学的评价活动开始从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方向健康和谐发展。课堂教学中的反馈要适时、具体。学生练习正确时,表扬要简明扼要、恰如其分;练习出错时,要讲出原因,并提供同类练习,及时强化训练;对学习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要多提供参与机会,多鼓励,多表扬;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努力方向。总之,教学评价与反馈必须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上是我学习《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后的一点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在今后一定严格按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来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语文学科作业设置反思
帮助学生改变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因此,适当布置一些作业是有必要的。但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于它新的价值:课外作业,应该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多年来,学生的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这种封闭的、僵化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深化改革指明了航向,也引领我们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理念,更加关注其人文内涵和实践运用
一、传统作业设计的弊端
在传统的守成性教育思想指导下,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语文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既没有什么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什么创新、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训练色彩浓厚。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传统作业的典型代表就是“题海”作业,其缺陷主要表现在:
1、作业(问题)提出的单向性。在传统的作业中,问题都是课本(或教师)提供的,而不是学生自选的。这样的作业在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方面无所作为。而且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无差异的作业设计,讲究“齐步走”、“一刀切”这又极大了导致了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的发生。
2、问题答案的绝对性。在传统作业中过于强调作业的甄别与选择功能。对作业质量的评价中只是与事先的“标准答案”作比对,“扣字不扣意”,非对即错,这就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并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僵化。
3、作业形式的单一性。作业本来是一种操作方式,不必限于书面作业,也可以是一项活动或一件制品。广义地说,在教学中教师随处引导学生设置问题,迫使学生为寻求答案而时时处于积极的思索之中,这也是无形的“作业”。但传统作业几乎都局限于书面答题,没有其他形式。
4、作业内容的重复机械性。许多老师经常布置的语文作业就是让学生抄写生字新词,查查字典,抄抄解释,课后练习或配套练习不分青红皂白全部要黑字落在白纸上,诸如此类单调乏味的作业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对语文学习、语文作业失去了兴趣,成为一种“只有压力,没有魅力”的负担。
5、作业完成的封闭性。传统作业片面强调独立思考,从来不把“合作”“探究”当作一项必要的素质来进行培养,唯一像“合作”“探究”的东西只限于偶尔的、非组织形式的课堂讨论。进一步审视传统教育就可以发现,作为一种重要共通能力的“与人合作、探究”的能力的培养是很少提及的,即使提及也缺乏载体。
6、作业评价的片面性。作业评价单调,作业评语刻板教条化。从作业本检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的作业评价,只是一些简单的等次,诸如“优”、“良”、“中”“差”之类。有些作业虽然写了评语,但多数评语没有感染力,缺乏人情味。学生对这样的作业评价司空见惯,久而久之,也就麻木不仁了。作业评价严重地忽视了对学生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很难想象在学生毫无反省意识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独立面对社会,形成社会责任感!
二、语文新课程标下作业设计的特点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实验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因此,中学语文作业设计应具有以下特点:
1、开放性: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布置作业的内容开放,学生有权自主选择;②、完成作业的形式开放,跳出原有的那种白纸黑字的书面作业模式;③、作业结果和答案的开放,不再是单一的、刻板的;④、评价作业的方法开放,实行多样化的评价。这样做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新性:面向未来的语文教学,应当从守成型向创新型转化,体现在语文作业设计上,即要求更多地注重培养儿童的灵活运用能力,在运用中强化创新意识。当然,重现式的语文作业设计仍然是需要的,因为它符合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有助于语言材料的记忆、积累。但是在优化重现式作业的同时,更多地应当设计创新的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是时代的要求,对进一步提高语文作业的训练功能有百利而无一害。语文作业的创新性,主要应体现在灵活运用课文的语言材料来表现学生的自由思想和个人见解,注重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灵活性和应变性,使学生在用语言反映思维的活动过程中,优化思维的创造性品质。
3、趣味性: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扎实、活泼、生动的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去完成作业;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评价,能让学生喜欢上做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发展性: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作业评价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由水平上的发展。”
5、人文性:教师平常教学,表面上面对的是教材、课本、学生、作业,其实,是在和一个学生以及他的家庭已有的社会背景、人文习性、道德情趣、思想观念进行持久的交往和对话。这种交往有许多的形式,作业就是一种最为直接而频繁的通道,所以,学生做作业和教师批作业就是一种互动的人文活动。在这里,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师者的学识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和进步的快乐,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使作业活动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载体。小学语文学科教案编制反思
叶圣陶先生讲“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意思是说教学有很多的方法和技巧,这些技巧与方法全靠教者去创造性地发挥和使用。一份语文课优质教案就应精心编织出这种“多术”的教学方案,体现出设计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创意,一般具有下面几个特点:
1.具有厚重的文化知识底蕴
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文化知识底蕴的要求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具备所任学科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有关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包含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二是对所任学科的课标教材的深入把握,对课文有关资料的占有,对学生知识能力的了解以及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水平等等。在一定条件下,设计教案往往更偏重于对教材的钻研和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因为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教师的基础知识和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又多是以常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而真正的变量则是钻研课标和教材,参阅资料和了解学生的程度。例如编写《月光曲》的教案,假如教师对贝多芬生活的时代、创作《月光曲》的前因后果、对贝多芬的其他作品诸如《命运交响曲》等一无所知的话,那么,编写出来的教案只能就课文所写的事而论事;反之,如果教师对贝多芬的佚闻趣事了解得多一些,在编写教案时就会左右逢源,信手拈来。这说明了教案编制应当体现教师相应的文化知识涵养。
2.体现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教学的指导思想代表一个教师的教学观念。它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教师头脑中已有的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来自于他们对课程标准,整套教材,一组课文,一篇课文的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要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教案,你就不能只被动地接受这两者的支配,使你的教学计划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你必须主动地对你设计教案的课文在一套教材,一册书,一组课文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有深入的认识,然后再据此去有意识有目的地确立教学的指导思想。例如,《丑小鸭》教学的难点是最后一自然段,教学的指导思想就可以确定为利用操作手段去组织教学,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去设计教案,其教学步骤肯定是围绕操作展开,形成“一读二讲三议四背”的教学步骤。总之,一份成功的教案应当体现设计者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这些指导思想往往能反映出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或传统的,或现代的;或凝重的,或活泼的;或重视讲解,或重视训练。只有这样的教案才可以称得上有一定的份量。
3.确立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
教案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课堂教学蓝图,教学的目标应当是这份蓝图实现关键所在。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求具体化,即能够切合教学内容的要求,符合本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习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是能够实现的,不应当是大而空的模糊条文。一些教学参考书上的教学要求,就既大又空,它一般是从思想教育,从语文教学两方面确立,这也只能起到参考的作用。这里强调教学目标的具体,就是说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实现的目标,譬如《金色的鱼钩》一课的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1)理解生字词,(2)学习“从中心词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概括出红军战士的品质;(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节。这几项目标内容明确具体,要求合理。如果设计为(1)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学习红军战士无所畏惧,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2)把握课文的生字新词,学习课文写作的特点。这些项目的目标,就显得空洞一些,模糊一些,教学中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是否实现难于把握。因此,确立明确具体的目标,是设计好教案的关键一环。我们在设计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还要考虑教材的连贯性和层次性,要考虑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总目标、总要求,以使教学的目标能体现出在整个小学阶段教学目标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4.设计清晰的教学结构和步骤
教案设计的核心是安排教学的步骤。也就是说对教学内容的搭配,讲授顺序的组合作出合乎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安排,以形成结构合理的教学思路。清晰的教学结构,常表现出教学主线突出,就象一篇散文作品一样,总是用一条线索将一些生活中的细小材料串连起来。一般说来,每一篇教案都应是在一条主线串连下构成的,这主线有时是教学操作手段,如读、练、作、议等,有时是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等等。《飞夺泸定桥》就可以“飞夺”为线索,使教学过程与“飞夺”紧紧相联,以突出课文的中心;《凡卡》可以以感人的“信”为线索组织教学结构。以使学生认识凡卡的遭遇。课堂教学结构形式虽是多种多样的,但从适合操作的角度而言,最基本的教学结构有:
以读为本的结构。这种结构是已经被中外教育专家的实践和研究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近两年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呼声日盛。人们越来越重视语文课的读。其实,我国从古代就十分强调学习语文的“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已成为人们广泛流传的口头语。在国外,语文教学也十分强调读。日本国语教学先驱芦田提出的“七变教式”有七个环节,“读、讨论、读、写、读、解、读、”其中四项为读。以读为本的教学结构值得重视和推广,其结构形式为:初读-复读-精读-熟读。
以练为主的结构。这种结构的形式是基本练习-新授解释-巩固练习-深化练习,这种结构以学生的口头或书面的练习为主线,通过知识的运用练习达到能力的形成,这种结构多运用于说明文,基础训练等类型的课文。以能为标的结构。它的基本形式以“自学-质疑-解疑-探究-运用。”这实际上与我们常用的目标教学是一致的,其教学过程是出示学习目标后,组织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解疑,以指引他们探究问题,然后再练习运用。这种结构也比较适合长课文的教学。
5.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科学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优质教案的重要特点之一。叶老也说过:“教无定法”,可见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校,面对不同的学生,其教学方法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编写教案时,要从实际出发,考虑这些变量去选择教学方法,没有最好的教法,只有科学的教法。在新课标条件下,启发式这一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应当更加普遍,其教学关键点在于:A)揭示矛盾。揭示矛盾能够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在设计问题中揭示矛盾主要有两类:一是阅读材料本身的矛盾,这矛盾大都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精辟之笔;另一类是阅读材料和学生已有知识及生活经验之间的矛盾。B)由浅入深。教材中一些重点,需要教师提出一组互相连贯的问题,或根据学生前面的答案继续追问,教师设计这类问题时要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的认识由表面逐步进入深层。例如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月光曲》中盲姑娘的一段话,可以提出这么一组问题:盲姑娘刚才的话是“随便说说”吗?如果出自内心,不是随便说说的,为什么要说自己是随便说说的呢?从中可以看出盲姑娘是怎样一个人?听了盲姑娘的话,贝多芬会怎么想?C)横向展开。共同元素是产生迁移的条件。教师根据教材设计几个情境相似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利用前一思维模式去思考相类似的问题,从而达到实现迁移的目的。D)搭桥铺路。对于一些难度较大,学生一时想不出的问题,教师要准备一些铺垫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实现思路的“接通”。
第四篇:五大理念学习心得
坚定不移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五大发展理念》学习心得
全面小康的蓝图业已绘就,民族振兴的号角再次吹响。不久前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实现转型升级发展的一次关键性会议,也是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深刻反映了改革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综合考虑了国际国内的形势和条件,切实回应了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为未来五年中国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描绘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建议》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解决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建议》的精髓和主线,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牢固树立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推动我国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五大理念统一于发展之中,又各有侧重,形成了指导新一轮发展的相对完整的战略思想体系。
一、坚持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崇尚创新,国家才有光明前景,社会才有蓬勃活力。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但经济规模大而不强、经济增长快而不优,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没有创新发展,我们就难以摆脱过多依靠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难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难以成为经济强国、创新大国。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强化创新这
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四要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对重要生态区、脆弱区,要合理退出人口和产业,降低经济活动强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系统整治江河流域,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五要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标准体系,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推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严格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和政绩考核制度,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引导、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
四、坚持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建立了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体系。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明显加深。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充分考虑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把我国开放型经济提升到新水平。
“十三五”时期,要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一要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各有侧重的对外开放基地。坚持进出口平衡,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发展服务贸易,建设贸易强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放宽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支持企业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二要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赢并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促进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质量,在更大范围推广复制。三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要秉持亲诚惠容,以“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四要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发展。提升港澳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深化两岸农业、文化、教育、科技、社会等领域交流合作。五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致力于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落实减排承诺。主动参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世界的共同繁荣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
五、坚持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但仍存在收入差距较大、社会矛盾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少“短板”要补。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十三五”时期,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一要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要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起点公平和机会公平。增加财政转移支付,重点向中西部、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兜住兜牢人民群众生活底线。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二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要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三要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建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制定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以及各地区“十三五”规划,必须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增加明确反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指标,增加政府履行职责的约束性指标,着力转方式、补短板、防风险,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把党中央《建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作为祖国的高级知识分子,我们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共同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第五篇:五大发展理念学习心得
五大发展理念学习心得
------综合业务科 余晓静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发展是第一要务,总书记对发展做出了深入思考:“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正契合了三大规律,正如“创新”、“协调”之于经济规律,“绿色”之于自然规律,“开放”、“共享”之于社会规律。
五大发展理念来自于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深刻启示,蕴含着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实践因革演变。在发展问题上,我们既有成功经验,也有深刻教训。成功经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教训主要反映在脱离实际、凌空蹈虚上。一个时期以来,个别企业简单模仿、与创新趋势渐行渐远,一些地方片面发展、畸形发展,一些地方竭泽而渔、寅吃卯粮,一些大型企业孤芳自赏、无视国际趋势,一些地方与民争利、忽视民生,等等,带来了诸多矛盾和问题。
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五大发展理念,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把发展更好建立在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基础上,实现更有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五大发展理念以问题为牵引,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经接近尾声,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放眼今日世界,一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之所以比较成功和成熟,是因为树立了正确发展理念,高度尊重知识、人才、创新,走上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目前虽然从总量上看,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已居
世界前列,但按人均算就排到后面了,我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70%、美国的1/
7、欧盟的1/5,排在全球第80位左右,按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序,我们在第91位。从综合发展水平看,特别是在创新能力、劳动生产率等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正在创造巨大需求,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也是巨大的。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把推动创新驱动和打造新增长源作为重点,加快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创造新的有效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在发展上取得卓越成就和丰富经验,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特别是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收入差距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问题相当突出。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的模式对中国而言难以持续,也会给世界经济带来风险。
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一个民族环境意识的高低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明显加深。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充分考虑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把我国开放型经济提升到新水平。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将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与投资,促进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与新型工业化,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亚投行的金融新范式诠释了世界新金融的发展趋势,“一带一路”用合作共赢模式谱写了国际经济合作的鸿篇巨制。
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但仍存在收入差距较大、社会矛盾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少“短板”要补。“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