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时间:2019-05-12 17:0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第一篇: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公共安全简单地说,就是社会公众所享有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是社会公众从事正常的生活、学习、生产所必须的安全环境,它包括人身安全、卫生安全、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财产安全等内容。而公共安全体系就是政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的、意在为社会公众提供安全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的、确保社会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一整套体制机制,它包括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机制、安全生产监管体制、社会治安防控体制、应急管理体制等内容。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公共安全事故多发,进一步加强与完善我国公共安全体系,对解决当前我国存在的公共安全问题、顺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有利于”: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公共安全问题,抑制公共安全问题的发生,降低突发公共安全事故给广大公众带来的损失;有利于树立政府形象,巩固执政基础;有利于满足广大公众的公共安全需要,突出“民生”二字,体现党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一、我国公共安全体系目前存在的缺陷与问题

当前,我国虽已建立了公共安全体系,但仍不健全不完善,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政府公共安全管理职能履行不到位。我国公共安全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政府公共安全管理职能不到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体制,公共安全管理体制运转不顺畅。

2.公共安全体系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状态不相适应,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强的公共安全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新领域、新形式、新种类的公共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如网络信息安全、手机信息安全等,广大群众对公共安全的需求日益增强,并且呈现出了多样化、新型化和个性化的趋势,而我国当前的公共安全体系,无论在体系内容设计上,还是在资金投入上,都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以政府在公共安全投资比例较高的浙江省为例,浙江省每万名职工所拥有的政府安全监管员不足1人,而日本、意大利等国的比例约为1.5人,英国则达到了4.5人。

3.公共安全规划缺失。公共安全不是一个独立的话题,从产品属性上来看,公共安全属于公共产品,是一项公用事业。公共安全既是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衡量标准,也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的,理应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而当前我国政府在制定社会发展规划时,往往注重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忽视了公共安全发展规划的制定,没有把公共安全发展纳入社会发展规划之中。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政府对公共安全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一些经济指标。

4.整个社会的公共安全意识淡薄。从政府来看,大多从事公共安全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员都是被动工作,没有积极主动地去分析社会的安全隐患,没有认真去总结经验教训,只是将其作为程序性的日常工作。从市场来看,许多市场主体在面对巨额经济利益时都铤而走险,为了利益忽视了安全,从而酿成严重的后果,造成巨大的人身和财产伤害,如三鹿奶粉事件等。从社会来看,大多数群众都认为公共安全是政府的事,与自己无关,并且公众对公共安全的认识大多仍停留在传统的、狭窄的公共安全层面。

5.在处理公共安全问题的态度上,重处理,轻防范。目前,我国政府在对待公共安全问题的态度上大多抱着侥幸心理,对问题的发生疏于防范,都是等着问题出现后才匆忙采取措施处理,如2008年南方突发雨雪冰冻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失,反映出我国政府在对待公共安全问题上轻于防范,重在治理。

6.责任追究不到位。近年来,我国在对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处理上都追究了相应责任人的责任,都有相关责任人被免职撤职的情况出现,但责任追究不到位,被追究者很快就能在别处“东山再起”。这些官员究竟是否应该重新“复出”,我们不作具体分析,但这却反映出我们的问责制起不到应有作用。

二、加强和完善我国公共安全体系的措施与建议

为进一步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各地纷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如浙江的“义乌模式”和“柯桥经验”,上海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分级管理体制等,综合起来看,加强和完善我国公共安全体系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加强政府公共安全管理职能,构建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我国政府承担着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而保障社会公共安全是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加强政府的公共安全管理职能,构建完善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2.加大政府对公共安全的投入,实现公共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公共安全需要,我国政府必须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设立公共安全专项基金,加大政府对公共安全领域的投入,加强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公共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改善公共安全管理环境,实现公共安全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

3.建立公共安全规划机制,编制公共安全状况白皮书,把公共安全提升到战略地位。公共安全既是一个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又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要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实现公共安全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将公共安全纳入

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也要制定公共安全规划。在以后的“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中都要详细规定公共安全规划。为把公共安全提升到国家重大战略地位,我们还应当编制国家公共安全状况白皮书,详细说明我国公共安全的现状、以后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等。

4.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和培训,塑造公共安全文化环境。当前,我们全社会的公共安全意识淡薄,究其主要原因不外乎我国公共安全教育落后,大多都是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性教育,没有形成良好的公共安全文化环境。对此,我们不仅要培养专业性的公共安全管理人才,还要在全社会加强公共安全培训,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在培训方式上,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而言,要分批分段组织他们到各大高校或其他科研机构接受课堂培训,提高他们的公共安全管理意识;对广大社会公众而言,政府应积极通过社会宣传、社会演习、定期不定期的公共安全讲座等方法,提高公民的公共安全意识。在培训内容上,力争涉及公共安全的方方面面,涉及各个领域,如食品、药品、自然灾害等。

5.建立公共安全预防机制,防范与治理并重。以往,我们对公共安全问题的一贯态度是“轻防范、重治理”,事前不认真防范,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事故带来的损失,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日后的问题处理上,效果事倍功半。为此,要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制和社会治

安防控体系,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把主要公共安全资源投入到事前监督检查上,尽量杜绝人为的公共安全事故,尽量降低自然安全事故所带来的损失,做到重防范;事后,采取科学措施,制定科学的处理方案,做到重治理。

6.建立并完善公共安全的责任追究机制。责任追究虽说已是事后处理,但对于减少部分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损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要明确相关责任主体的权力和责任,使其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起到警示作用。同时,让他们签订“目标责任书”,为日后的问责提供依据。其次,从制度和技术上进行改进,扎实落实问责制,真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出现什么问题就承担什么责任。第三,建立责任连带制度,即不仅追究相关责任者的责任,还要对徇私枉法、姑息养奸、收受贿赂的责任人追究连带责任,并追究违法违规重新起用责任者的领导的责任,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不问责或问责过轻的责任追究不到位问题。第四,建立问责监督机制。要使问责制真正起到作用,就必须监督到位,不仅要建立政府机构内部监督举报机制,还要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建立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社会监督机构,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的力量,使广大公民都参与进来,真正发挥问责制的作用。

第二篇:建立完善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工作汇报

建立完善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工作汇报

市安监局作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项目“建立完善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的牵头部门,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委„2010‟29号)文件精神和相关的会议部署要求,将推进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的建设创新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高度重视,精心部署,注重创新,全力推进,经过近1年的探索、实践,已取得初步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公共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综述

(一)深入调研,积极探寻适应我市的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发展之路

1、深入基层调研总结,摸清全市公共安全基层监管突出矛盾。3月上旬,组织各镇(街道)安监所长召开会议,就如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理顺公共安全监管体系等进行交流探讨。4月份,开展“下基层调研月”活动,深入各地集中调研基层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体制机制、监管力量等与实际发展需要的突出矛盾,并形成调研报告,摸清当前我市基层安全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全市中小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亟待提升,企业在生产经营理念、安全文化培育等方面尚处于较低层次;二是基层监管一线的力量弱与监管任务重的倒挂现象严重;三是基层监管体制机制、工 作方法等尚未形成完善、高效的体系,安全责任落实尚需深化。

2、借鉴兄弟县市区的先进经验,探求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2月下旬组织局中层以上干部赴鄞州区安监局学习考察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安监所规范化建设等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先进做法和经验。所谓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即在辖区内划分若干个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区,编制网格安全管理手册,落实责任人,明确工作职责,按照“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的要求,抓好所在网格责任区域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推行这种监管模式,可有效落实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提升安全监管实效。为此,我局专门向海宁市安监局就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取经,就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施基础、具体做法、显现的成效等进行细致了解,寻求我市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发展之道。

(二)创新体制,以健全一线安全监管机构建设为立足点进一步完善公共安全监管网络

进一步健全市、镇(街道)、村(居)三级安全生产监管网络体系。一是健全市一级安全生产监管网络。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市安委会成员单位的组成,由原来的34个调整到目前的44个,督促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在道路交通、消防、海洋渔业、建筑工程、危险化学品等领域开展公共安全监管,利于全市安全监管的责任落实和工作深入。二 是深入推进基层安监所规范化建设。去年,我市已经落实各镇(街道)安全监管的机构、编制,单设安监所,主要负责辖区内企业安全监管,基层公共安全监管机构得以向镇(街道)延伸。今年上半年,我局积极指导帮助各地开展基层安监所规范化建设,确保其职责、人员、经费、装备到位。6月份,通过人事局公开招聘,招录了9名拥有本科学历的安监所工作人员。目前,各地安监所累计工作人员43名,人员性质包括行政、事业、村官、临聘等。三是延伸安全生产监管网络的触角。在村(居)一级建立以治调主任为主的村(居)公共安全协管员队伍,采用“多员合一,一员多用”模式,整合村(居)安全监管资源,进一步扩大基层公共安全监管体系覆盖面。

(三)创新机制,以深入完善公共安全规划、责任、制度为着力点进一步推进规范、完善、有序的工作制度建设

1、建立完善公共安全规划体系。制定出台《奉化市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实施细则等,旨在用规划来引导公共安全监管体系全面稳步推进。

2、建立完善公共安全监管责任体系。一是扩大责任书签订范围。今年,全市各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累计18298份,比上年增加2.6%。责任书签订部门新增市委农办、滨海新区和溪口旅游集团。二是创新公共安全监管考核体系建设。在部门责任书内容上,突出重点、彰显个性,在责任书中增添 考核分为20分的个性考核指标,并明确评分细则。进一步落实政府部门安全监管责任。镇(街道)通过对辖区内签订责任书的单位、企业进行考核的方式切实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

3、建立完善公共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市综合应急救援大队,该大队依托市消防大队,由公安、安监、卫生、环保、建设、农林、电力、水利、城管、气象、电信等12支专业救援队组成,这对建立完善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创新方法,以提高监管效率为着眼点进一步加强公共安全监管的工作力度

1、创新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方式,提升公共安全监管的社会影响力和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一是创新安全生产宣传方式,全力营造安全氛围。以深入开展全国第十个“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创新活动内容和方式,进行公共安全集中宣传。以“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专题文艺晚会形式作为“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逾千人观看了演出;以“百场安全电影展映”形式送安全到村、社区、企业等;以组织15个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开展集中咨询方式,累计发放安全生产宣传资料8000余份,宣传小纪念品6000余份。二是创新安全培训方式,全力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今年,以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出发点,全力推行企业负 责人、安管员分类分行业培训,并邀请相关专家专门授课。今年来,全市累计培训企业负责人、安管员共计约4500名。

2、创新公共安全监管模式,深化公共安全监管网络的紧密型联系。市安监局搭建的短信平台于2011年6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该平台短信系统下设安委会成员单位、各镇(街道)、安监局、各部门安全生产联络员、行风监督员、各地安监所长、企业负责人和安管员等九大类,分别录入手机号码。其中,企业负责人和安管员具体按烟花爆竹、交通运输、机械、化工、建筑装潢等13个行业进行录入,累计录入企业3246家,有效输入企业负责人、安管员4200余人。通过该短信平台,有效建立了公共安全监管网络的紧密型联系,如遇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可以在第一时间要求有关部门进行处臵。强化与企业沟通联系,可有效推进分行业培训、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等。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一是依托市政法委、综治办,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做到“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将监管触角延伸至每家企业。

二是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利用现有的隐患排查治理平台、局门户网站等信息化资源基础上,加大投入,开发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等信息化软件系统。

三是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企业本质安全 水平。今年全市计划完成产值2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标准化达标企业98家,占全市规上企业25%。随着该项工作的全面铺开,必将给我市公共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带来新的契机。四是进一步推进安监所规范化建设。今年6月已由人事局统一招录了9名,计划在下半年再招收新一批安监所事业人员,进一步充实基层公共安全监管力量。

五是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对三年以上的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

六是进一步理顺公共安全监管体制,拟对391个农村(社区)的公共安全协管员进行培训。

三、问题和建议

1、推行网格化管理需投入大量的公共安全网格化管理人员、经费,需要市里的大力支持。

2、执法车辆问题。车改后,镇、街道安监所均无专用的监管业务车辆,建议仿照鄞州等地的做法配臵简易执法车辆。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一日

第三篇:南京市关于加快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的实施意见

南京市关于加快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的实施意见

为落实“坚持民生为先,加强民生需求保障,把南京建设成为独具魅力的幸福都市”要求,健全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机制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现就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建设思路

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和谐稳定争第一”的要求,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进一步健全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机制和社会治安防控网络,着力构建符合南京特点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应对城市危机的社会动员机制,切实提升社会抗风险能力。健全公共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监管,健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发布机制,确保全市公共安全形势平稳。推进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体系建设,加强大调解机制,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基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强化社会基础建设,推动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二、发展目标

从2011年起,利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形成体制健全、机制完善、基础扎实、保障有力的公共安全体系,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管理水平和预防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显著上升。到2015年,公众安全感达92%以上;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5%以上;餐饮服务单位食品量化分级总体评定率达90%以上;药品投诉举报处理率、药品流通环节远程监督覆盖率均达 100%,各区县基本达到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区县标准;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40%,控制在0.11以内,工矿商贸10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0%;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15—30分钟以上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三、政策举措

(一)推进城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突出街面防控立体化。把防控触角延伸到社区、单位内部和“城中村”等部位,延伸到空中视频监控区域,形成街区、社区、风景区、城郊结合部地区“四区合一”巡防格局。加强图像监控,以内秦淮河、明城墙、绕城公路、出省市道路口开展道路监控网建设,实现保畅通与保平安有机结合。着力构建单位内部防范网,落实重点单位的财会室、仓库等重点要害部位人防、技防、设施防。着力深化地铁“人头圈、人群圈、图像圈、情报圈”四圈防控网建设,在全线实行设备安检。

突出区域警务一体化。按照“常态、共享、联动、共赢”的原则,打造南京都市圈一体化治安防控协作机制,开展跨区域警务合作,完善以南京为龙头的苏皖八市警务协作圈,深入推进宁镇扬、宁合昌警务交流与合作,加快警务对接,发挥同城效应。进一步完善以24小时值守运作的110报警服务台为平台,以市内“1+5”110接警区域、省内周边区域以及跨省区域为主体的三道反应区和相邻协作机制。按照网格化要求,着力抓好夜间等重点时段、易发交通事故等重点路段的巡逻守护,努力做到道道有人、路路畅通。

突出时空布防实战化。健全以巡警队伍为主体,着装与便衣相结合、步巡与车巡相结合、武装巡逻与常规巡逻相结合、各相关警种和治安辅助力量共同参与的巡逻勤务,着力把警力向案件和事故高发地段、防范薄弱时段倾斜,提高见警率、盘查率和现场查获率。加强巡防战术创新和运用,强化整体防控环节的有机衔接。大力推进“红袖标工程”,实行群防群治。

突出虚拟防控专业化。坚持建设与规范并重、发展与管理同步,推动建立虚拟社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形成虚拟社会综合防控体系。完善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建立一支千人“红客”队伍,提高对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以“警务云计算中心”为依托,建立云扁平化指挥、云智能化交通、云图像监控、云反电信诈骗、云信息搜索等五大系统,提升防控效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二)推进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坚持在市应急委的领导下,加快应急队伍建设。规划建设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生产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环境突发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多功能防灾救灾减灾中心。依托解放军、武警消防、公安、民兵,组建防洪抢险、防化救援、防暴处突、治安防范的8万人“四防”队伍,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应急队伍体系。

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公共安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切实加强镇街、村(居)以及企事业单位和重点部位、重大活动等方面的应急预案编制和发布,突出重点部位、环节和领域,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应急预案“进社区、进村居、进企业、进学校”。加强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预案质量。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不定期开展综合应急演练,在应急管理和处置的实践中不断完善预案。

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市、县两级应急物资保障工作,有针对性储备或依托专业救援队伍配备专业性的物资及装备,建立健全和规范安全生产技术专家库,确保处置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技术支撑及时有力到位,提高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故的能力和水平。建立统一的应急物资管理数据库,各级各部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应急物资保障管理水平。

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汇聚和整合各部门和行业的信息资源,形成应急管理资源库群,建成城市应急中心辅助决策支撑平台。健全安全生产、交通消防、食品药品、(删除生产制造)、卫生防疫的预防预警、合成指挥、应急救援、技术支撑、物资保障、信息发布等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通盘考虑、拼盘设计、地盘作战、全盘联动”的应急处置运作模式。建立应对城市危机的社会动员体系,推进公共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危机管理和防范风险能力。

(三)推进公共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健全交通消防安全监管机制。切实强化客运车辆、渣土车、危化品车、槽罐车等车辆的监管,督促车主和驾驶人员严格遵守安全管理规定。强化对重点用车单位的安全宣传管理,深化禁酒风暴。强化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商贸区、化工厂、烟花爆竹储存点的消防监管,探索建立重大火灾隐患分级管理机制、行政监察机制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机制,实现防火管理信息化,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强化应急演练,不断提升科学预防的实效。完善市、区县通达的监测、预警和决策响应体系,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平台,全方位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应急救援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媒体导控体系。进一步修订完善事故预防与控制、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三同时”、应急救援处置规范等制度,充实基层、基础安监力量,加强现场监督和指导。继续完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体制和法规标准体系,加强全民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督促企业严格按标准化安全生产,全面推进“安全街镇”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安全社区”。从产业政策入手,从源头加强综合监管,严把化工园区准入关口,推进企业本质化安全度。深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专项整治,开展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建设应急救援、职业健康监督、教育培训三位一体和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中心。

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不断推进和深化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在强化政府监管的同时,切实提高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打牢食品药品安全产业基础。依法严厉打击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活动,及时响应老百姓对食品药品安全的热点反映和诉求,积极开展针对性专项治理,不断净化市场环境。完成食品药品检验新所建设并不断提档升级,完善药品检测体系,建立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和化妆品检测体系,完善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检测网络。积极创新食品药品安全社会防控网络建设,构建食品药品“网格化”社会监管格局,逐步形成党委政府主导、部门行业监督、社会单位负责、岗位员工执行、公民积极参与“五位一体”的防控网络,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多渠道投诉举报和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建设,完善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不断提高全市食品药品监管整体水平。

健全气象安全监管机制。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机制、信息发布机制、社会动员机制和灾害调查评估机制等应急机制建设。完成一批重点基础项目建设,包括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预警信息平台和指挥系统、移动气象台,公共气象信息快速发布系统等。构建气象灾害实时监测、短时临近预警和中短期预报有效衔接,预警信息发布、传播、接收快捷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公众媒体的协作,共享防灾减灾信息,共建气象灾害防御格局。

(四)推进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体系建设

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着力加强村(社区)、镇(街道)两级信访工作场所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认真办理信访事项,健全信访事项办理工作机制,提高初信初访的告知率、转办(交办)率和一次性办结率。畅通信访渠道,不断整合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的群众诉求信息资源,及时化解信访矛盾,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进一步对接群众诉求。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把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访积案攻坚、群众权益保障作为重点,在社会建设新体制下对接民生诉求。扎实深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在密切关系民生且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中全面引入稳评机制,通过专家论证、公众参与、专业组织测评等形式,充分预测风险,防范化解风险,减少新增矛盾,确保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

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全力推进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下访和包案处理疑难复杂信访问题(“三访一包”)制度化。党政领导定期接待群众来访,部门和区县主要领导每月至少安排1天时间接待群众来访。深入开展“一助一牵手行动”,坚持走进基层、走进矛盾、走进信访老户家中,畅通渠道稳民心、多策并举解民难。大力开展重大信访疑难问题攻坚活动,积极化解信访积案,确保全市信访积案90%、进京访积案95%以上得到妥善化解。

进一步强化矛盾调解。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机制,推广“调处中心”运作模式,实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协会调解、群众团体调解、中介组织调解有机衔接。全面实行大调解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强医患纠纷、劳动争议、物业纠纷等专业调解,落实排查调处分析报告制度。

(五)推进基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强化基层公共安全组织建设。加快基层司法所、调解室、法律援助站的建设实施规划,完善基层派出所、社区警务室和公安检查站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区县、街镇两级调处中心等基层群众司法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加强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落实相关保障措施。加强基层综治办建设,整合基层政法综治和维稳工作力量,将政法综治工作中心建设成为“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基层平安联创、社会管理联抓”的工作平台。

强化基层安全生产组织和管理体系建设。区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安全生产执法机构和人员、装备建设,积极探索高新技术在安全监管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制定并分阶段落实执法检查装备配备标准,确保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编制、人员、经费、装备“五落实”。通过强化基层安全监管能力,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现场监督和指导,及时做好预防、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防范体系。

强化基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以社区为单位,开展用电安全、交通安全、房屋安全、涉水安全及防爆炸、防中毒、防火灾等公共安全管理工作。大力推进社区治安监控建设,推广安装电子监控、周边报警、楼宇电子对讲和家庭电子报警等系统。加强社区消防建设,及时改造易燃建筑密集区、棚户区,设置必要的消防水源,修建必要的消防设施、消防通道,提高抵御火灾能力。加强社区交通、用电等安全管理,配齐相应安全设施,及时消除交通、用电等安全隐患。

强化基层公共安全系列活动。加强专职联防队伍正规化建设,建好社区村庄义务巡逻、街头路面流动巡防、场所部位治安守望三支队伍。扎实开展区域平安创建和基层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实现平安创建活动全覆盖。深化基层基础建设,以“五有五无”社区创建活动为抓手,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工作。

四、重点项目

(一)推进“社区六进工程”建设。根据省市部署要求,创新以社区为单位、以小区为单元的“社区六进工程”,在全市764个社区、557个行政村、3021个小区,推行“车管、消防、外管、网管、危管、物管”进社区,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小区停车、治安防范、办事服务等难题,促进基层建设,切实控制案件总量、遏制隐患增量,以社区“小平安”积累社会“大和谐”,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二)推进“警务云计算中心”建设。依托现有公安信息化基础,引进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加快公安信息中心和警务信息化应用系统升级发展,逐步建成南京公安警务信息化云计算中心基本体系,经过3至5年的努力,实现公安信息化基础设施、警务信息数据及警务应用系统等资源随时获取、按需使用和灵活扩展,更好地为党委政府各部门、社会群众及全国公安机关提供各类信息服务。一期工程启动云基础设施平台、云支撑平台建设,同时启动云搜索、云指挥调度、云交通、云图像监控、反电信诈骗5个云应用系统建设。

(三)推进图像专网项目建设。结合南京道路、治安和监控建设使用现状,依托光纤技术,建设市、区县、街道图像专网,提高我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整体水平和科技含量,增强预防、控制和打击犯罪方面的能力。

(四)推进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辅助决策信息化支撑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构建城市应急综合应用平台,能够应对各类突发的紧急事件,实现事前的监测、预警、防范;应急事件发生时进行快速、准确、科学地决策、协调、调度和指挥,事后的科学分析、评估。应急综合应用平台是以公安、安监、环保、气象、地震等部门安全科技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共享为前提,以应急管理流程为主线,软硬件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技术系统工程,具备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分析、信息报告、预测预警、监测监控、综合研判、辅助决策、等专题功能,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过程中的科学支持和决策水平。

(五)推进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网络建设。完善沿江、重要河湖、水利工程、重点林区、旅游景区、经济开发区、生态保护区以及交通、通信、输电线路沿线地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体系,重点强化灾害易发区的监测设施建设,加密监测布点,实现全覆盖。充分利用卫星遥感、雷达等技术,加强森林火险、暴雨等的监测。加强应急移动观测和通信保障系统建设,提高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在跨江大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沿线和主城区建30套能见度观测仪;加密自动气象站监测网,城市站网的密度从目前的10公里达到5公里,农村站网密度从15公里达到10公里。建设5部移动气象台,满足应急服务需求。新建5座梯度风、温度、太阳辐射观测塔和激光雷达。

(六)气象灾害预警业务系统建设。研发新一代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提高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分析预报的能力。建设专业气象预报系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系统、环境气象预报系统,开展城市安全、能源、交通、环境等气象保障服务。

(七)推进灾害预警与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加快构建气象灾害防御联动机制,继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灾害联防格局。建立多灾种早期天气预警服务系统和气象灾害应急指挥平台,提高防御多种气象灾害的能力。主要公共媒体全面参与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新建500块气象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推动社会各行业电子显示屏参与预警信息发布取得显著成效。

(八)推进市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预防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强化科技兴安,加强安全文化建设。3年内在浦口区工大科技产业园内建成市安全生产综合保障中心,总投资5000万元,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2012年确保完成建设项目一期5000平方米主体工程并投入使用。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建立政府、院校、企业三级安全技术研发、实验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按照安全生产科学信息化总体框架,加快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市应急救援资源库等各类安全生产科技信息应用平台(系统)建设。规范非煤矿山抢险救护分队建设。加快建成隐患自查自报信息系统。每年用于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的投入不少于2000万元,重点构建市、区(县)、街道(乡镇)、企业四级安全生产信息化体系,搭建安全生产应急处置平台,做到正常动态监测,出现险情及时分析研究,统一协调快速处置,达到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快速全覆盖;完善安全监测预警体系,进一步充实市、区(县)、街道(乡镇)安监执法队伍并配备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必要的检查设备及装备。

(九)推进政法综治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建立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部门联动、功能齐全的政法综治信息管理平台。整合综治信息资源,建成涵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社会矛盾信息研判及化解、治安防控、打击犯罪、公共安全、政法综治基层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的市、区(县)、街道(镇)三级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实时动态监测、分析研判、协调指挥、适时处置。

(十)加快食品药品监督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建设综合检测机构,推进符合食品药品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互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形成集实验室管理、检验数据管理和省、市药监局及相关部门之间安全交换、流转处理、信息资源共享的综合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实验室LIMIS系统。推进药械不良反应监测及评审认证中心建设,完善覆盖全面的监测信息上报网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分管领导要亲自抓,明确部门和专人分阶段、分步骤有序实施。将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举措、重点项目纳入各区县、市各有关部门的总体规划,加快公共安全体系各项建设内容的实施。

(二)落实经费保障。建立完善的公共安全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投入力度,重点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装备建设、信息化建设和队伍建设。

第四篇:完善执法体系

完善执法体系 构建长效机制

——惠城区工商局关于创建平安惠州工程严打长效机制建设项目情况汇报

创建平安惠州工程行动,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我局根据《关于全面创建平安惠州的实施意见》(惠市委发【2012】21号)和《创建平安惠州行动方案(2012-2022)》(惠市委发【2012】22号)要求,紧紧围绕相关项目建设,明确目标任务,找准工作路径,以促进执法人员全面发展为原动力,以完善执法体系,构建长效机制为载体,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工商行政管理执法队伍整体综合素质,积极探索执法新方法、新手段、新载体,努力开创行政执法工作新局面。现将我局创建平安惠州工程严打长效机制建设项目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固本强基,强化组织领导保障机制

一是提高认识,领导到位。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机关股室和工商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平安惠州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相关项目切实加强平安惠州建设工作组织领导。各单位都把平安惠州建设项目工作摆到首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部署工作,推进建设项目工作任务落实。今年来,我局多次召开建设项目工作专题会议,区局领导到基层开展项目调研23人次,组织开展项目专项检查10次,形成了层层重视项目建设工作的浓厚氛围,平安惠州建设项目工作地位更加突出。

二是全面部署,落实到位。今年,我局根据区《创建平安惠城十大工程分工协表》在的责任分工和平安办的要求,特别召开了工作会议。局党组全体成员、机关股室主要负责人,各工商所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传达贯彻了区政府法治惠州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近几年来全局工商系统法治工商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局工商法治建设进行安排部署。这次会议之后,各基层也相继召开了专题会议,层层部署安排,逐级传达贯彻落实。

三是明确目标,责任到位。本着均衡推进、整体提升的原则,结合工作实际,我局根据上级项目建设要求明确了目标任务、重点事项、方法举措、步骤安排等重点内容,确定了不同阶段的重点和责任单位,而且每个单位都有相应的工作任务,同时认真做好机关股室与基层工商所的沟通协调工作。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做到了工作任务、责任单位、责任人“三落实”。

二、深化教育,建立教育培训工作机制

一是坚持全员培训和重点培训相结合。加大投入确保每人一台电脑,创造条件让大家都得到培训提高的机会。抓好重点培训,重点岗位执法人员实行专门培训,如企业股、法制股等,实行中层干部先行培训、急需人才抓紧培训、执法骨干强化培训,做到以点带面。以“建基层抓干部、抓干部强素质”为指导,不断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优化教育培训机制,开展岗位练兵,提高干部一专多能本领,大兴学习之风,全力打造学习型工商,努力使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是坚持网络培训和集中面授相结合。充分利用已建成使用的视频教育培训系统,积极发挥网络教育培训作用,实现了全系统同时参加培训,扩大了培训覆盖面。积极参加区、市工商局举办的各类培训,如新公务员初任培训,基层工商所所长网络教育培训、农资、食品等识真辨假培训、统计报表培训等,通过培训,大大的提高了同志们的业务能力,为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工商队伍面临的挑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政务公开,构建公开透明运行机制

近年来,我局结合职能,新理念、拓宽思路,以促进服务和强化监督为主线,着力在制度化、系统化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全力打造高效、透明、快捷的政务公开体系,有效促进了依法行政,提升了监管服务水平。

一是抓实公开载体的基础化建设。按照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以各级工商窗口、门户网站和“两屏一栏”(电子显示屏、触摸屏、公开栏)为载体,公开部门职能、内设机构、政策法规、办事条件,行政审批项目、程序、时限、收费标准,以及工商执法依据、执法机构职权、行政执法岗位责任、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实现阳光政务、绿色行政。同时,制定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制度,标注各项工作各环节程序规定和风险点,提醒和帮助执法人员规避执法责任风险。

二是抓准公开程序的规范化建设。按照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两个类别,将不属于保密范畴的政务信息,细分归类为机构职能、办事程序、监督管理、注册登记信息、行政执法信息等条目,统一编入《政务公开目录》。在此基础上,扩大主动公开范围,有效减少依申请公开的数量,对各职能部门需要公开的内容及项目进行整理,列出清单,汇总审核,最终通过对应的载体,在规定范围及时予以发布,接受各界的监督。

三是抓全公开内容的具体化建设。按照“应公开尽公开”的原则,主动及时地公开涉及群众利益和公共事务的政策决定。尤其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和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如:打击假冒伪劣、食品安全整治、打击传销等专项行动的政务动态,消费警示,以及优化环境、促进发展等政策和措施等内容,通过政务网站、电子触摸屏、电子显示屏、印制办事指南等方式进行统一公布。

四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行为。近年来,我局配套完善涉及行政许可、强制、处罚、监管等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各个执法岗位职权范围和操作规范,分级制作了执法机构职权分解图、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图、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有效方便了基层执法人员对照使用。年初,我局制定出台了《惠州市惠城区工商局规范执法办案工作办法》,为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案件监督管理职能全面履行和正确行使,保障依法行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整合资源,完善执法办案机制

近年来,我局按照严打长效机制建设项目的要求,整合执法力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有效提高了办案质量和水平。

一是建立专业化办案机制。按照“一支队伍办案”要求,构建了以经济检查机构为主体,区局机关和工商所二级联动,各业务机构密切配合,点线面互联互通、权责利协调一致、案源发现和案件调查、审理、处罚相互衔接的专业化办案体制。二建立常态化的监管服务机制。围绕执法办案提效,健全“一个窗口许可、一张网格监管、一条热线维权、一支队伍办案”工作体系,积极理顺执法办案关系,全力构建上下联动、横向协作、案源共享、全员参与、权责明确的执法办案机制,有效整合执法力量,切实增强执法打击力。围绕提升行政指导效能,深入推行行政提示、行政辅导、行政建议、行政预警等基本行政指导方式,制定完善行政指导工作规范等制度。三是推行案件审议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提高执法办案质量和水平,我局早在2011年就修订了《惠城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查处经济违法案件审议制度》。对新型案件、复杂案件由分局主管局长召集办案部门的经办人、法制部门核审员、各相关业务科室人员对案件定性、法律法规适用、处罚建议共同会商,集思广益;对重大疑难案件交由案件审议委员会论证。四是网络平台交流制度。充分利用网络浏览量大的特点,大力推行网络平台交流制度,根据案件核审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办案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提出的疑点难点,如何定性、如何调查取证、如何适用法律法规,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及时编写办案提示等,通过网络平台及时进行提示和指导,为办案人员答疑解惑,供办案人员参考学习,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启发作用。

五是围绕市场秩序优化行动,实施精准监管。2012年,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三打两建”的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和省、市工商局的工作部署,我局以“三打两建”工作为契机,切实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责,紧紧依靠当地政府,联合各有关职能部门,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努力提高执行力,大力查处制假售假窝点、商业贿赂和各种违法违章案件,取得多方面突破。第一,案件罚没入库取得突破性进展,比去年同期增加100多万元,成立打击商业贿赂专案组以来,八月份一个月内全局查处了商业贿赂案件27宗,罚没入库56.53万元。第二,查处制假售假、维权力度取得突破,经检股查获假冒王老吉饮料300多箱、查获生产国际知名品牌LV皮具窝点1个,查扣成品、半成品约550个、包装袋约1000个、“GUCCI”说明书500个、“GUCCI”金属配件约3000套、皮料50捆(市场标值20万元),查获假冒地下窝点8个,移送司法部门制假案件4宗,并带动了工商所查获相类型案件,如云山所在经检股查处假冒LV皮具案件后,也马上行动,查获假冒LV皮具的案件6宗;全局查获假冒饮料、食品、食盐、电子产品、化肥、农药、润滑油、化妆品、体育用品、服装、日用品等物品一大批,市场标值507.1万元。第三,拓宽案件领域取得突破。

1、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突破性大幅增长,查处收受商业贿赂取得突破,全局商业贿赂案件已立案120宗,办结商业贿赂案件120宗,罚没金额192.772万元,经检股商业贿赂案立案98宗,已办结件98宗,罚没入库147.144万元,是07年查处商业贿赂案件以来最好成绩;南湖所查处了我局今年首宗商业贿赂案件,水口工商所、南门工商所、桥东工商所还自查了首宗商业贿赂案件。

2、查处非法传销、直销案件取得突破,经检股成功查处了一宗非法直销案,罚没入库10万元。

3、其他工商所也都取得突破,如横沥工商所也突破性地办理一宗罚款2万元的为无照经营提供场所的案件。第四,部门协调,联合作战机制获得突破。“三打”期间,与区政府“三打办”、区纪委、检察院,公安局等部门紧密联合,凡是查处有阻力、难度较大的汇报“三打办”、区纪委等上级部门后,上级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由上级部门牵头,统一指挥联合各行政部门,促使“三打”工作各方面进展顺利,如联合开展查处取缔黑网吧行动,清理地下砖厂、地下加工食品、食盐等专项行动,“三打”期间查获黑网吧17间,查扣电脑设备406套,查处取缔地下食品加工窝点36个,查获假冒伪劣食品豆腐、烧腊、酒、纯净水、饼干、糕点等一大批,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五、健全制度,创新执法监督机制

为确保执法人员依法行政、合理行政,我局从创新执法监督机制入手,着力完善和推行执法监督机制,规范执法行为,推进依法行政。

一是开展执法评议,强化行政执法层级监督。一是开展定期抽查。每季度末由法规机构牵头,对办案机构查办的案件进行抽查。重点检查一般程序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定性是否准确,程序是否合法,处罚是否适当。二是开展集中评查。每年年底均由市工商局法同科组织开展了行政执法案件集中评查和量化考核。三是开展案例评析。去年4月,我局组织召开了全局股所负责人及办案人员参加的案例评析会,对2011年以来在案件评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中发现的问题,挑选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件进行评析,并将这些案例汇编整理在学法在线上发布。

二是落实执法责任制,强化执法办案纪律。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要求,严肃办案纪律,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并对不依法履行工作职责或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错案等违规、违纪行为的,从严予以处理,实现了以问责促评查的目的。

六、深化合作,建立沟通协作机制

我局以提升执法效能为目的,不断加强与公、检、法、纪委等部门的联动执法,案源信息获取渠道更加畅通,行政执法效能显著提高,执法风险有效降低。通过强化外部联动执法,有力维护了地方市场经济秩序,树立了工商部门的执法权威和良好形象。一是实现案源共享,进一步畅通执法信息互通渠道。

我局主动联系公、检、法和纪委部门,建立案源共享机制。通过定期沟通协作,纪委查处干部违纪案件发现的违法经营信息、公安部门查处经济违法案件信息、检察院查处的不构成犯罪的商业贿赂案件信息,都能及时到达工商部门。通过这些线索,我局查处案件比率也随之提高。

二是强化部门联动,进一步增强执法办案合力。

为发挥工商、公安各自的职能优势,形成强大的执法合力,从去年起,我局和区公安部门建立了联动协作机制。该机制强化了对假冒伪劣、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形成了密切型、常态化的联合执法力量,大大提升了打假治劣执法效果。为加强工商与公安、检察院、纪委之间的协调配合,积极推进行政执法机关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构建密切沟通协作的工作格局,结合我区实际,经共同研究决定,达成联系和协作意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联系机构,制定案件查处配合制度、案件后期处理制度、同步介入制度等。在去年的“三打”攻坚战中,针对我局打击商业贿赂案件的薄弱环节,我局与区纪委、区检察院密切合作,成立了由区纪委连月新主任、区检察院张惠东科长、我局张贵宁副局长任组长,我局经检股、工商所抽调的主要办案骨干及区纪委、区检察院的工作人员为成员的打击商业贿赂专案组。成立专案组后,专案组积极发挥排头兵作用,充分发扬敢于打硬仗、勇于冲锋在前的精神,放弃休息时间,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全身心投入到查处商业贿赂工作中。行动期间,为了促进工商所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取得突破,达到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的局面,区局经检股三个分队分别挂钩三个工商所,协助工商所开展查处商业贿赂工作,专案组成员也及时对工商所查处商业贿赂工作进行支援和指导。

三是注重沟通交流,抓好案件移送工作。我局定期召开联动执法部门间的联席会议,着力破解执法办案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工商系统查办重大和热点案件的能力。首先,加强研究工商部门查处案件涉刑移送标准,严格审查涉嫌犯罪移送案件,并做好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预防行政执法风险。其次,对于案情复杂、存在分歧的,召开工商、公安、检察等部门联席会议,共同研讨案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准确认定是否属于涉刑移送案件,有效规避工商行政执法风险。

平安惠州工程建设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一项极端重要而紧迫的工作,我局将认真贯彻上级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按照项目建设要求,更进一步地健立健全严打长效机制建设项目,为平安惠州工程建设做新的贡献。

第五篇:待完善体系

资产管理中心体系

一 营运体系

中心结构 [人力,催收经理,催收专员职能]

中心日常行为规范 [纪律,礼仪,考勤,合规,日常工作总结汇报]

中心工作时间安排[账单日工作,日常催收]

定期分析总结逾期特征,反馈前线及各营业部 二 人才体系

人力组成和招聘标准[学历,性别,年龄]

初级,中级,高级专员及储备副经理,储备催收经理 三 培训体系

1企业文化培训

2专业技能培训

3个别辅导培训反馈

4优秀的进价训 四 量化追踪体系

1时间进度追踪[日常工作量化追踪反馈,周工作量化追踪反馈,月工作量化追踪反馈]

KPI目标分解量化追踪

3专员成长量化

4专员MOB考核 五 激励体系

激励方案

标杆专业激励

晋升,淘汰激励

下载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完善组织体系

    完善组织体系,将书画进基层工作引向深入 ——老年书画研究会 老年书画研究会自2009年成立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老年书画研究会的帮助指导下,与区直有关部门紧密合作......

    加强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建设(合集五篇)

    加强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建设随着丹东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安全也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充实,特别是丹东实现“四城联创”的现阶段,城市公共安全工作更尤为突出,可......

    完善财务监督体系[五篇范文]

    现代经济信息 加强实时动态控制完善财务监督体系 杨名友济南铁路局 250011 摘要:财务监督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推行财务集中管理,建立财务稽查机制,实现监督方......

    浅谈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定稿

    题目:浅谈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作者:宋旗 浅谈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全面的转型时期,政府权力的行使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其国际的舞台中......

    如何完善税收征管体系

    如何完善税收征管体系基层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征管基础逐步夯实,依法治税全面推进,征管流程不断优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大幅度提升。但是目前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完善计量检测体系

    完善计量检测体系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安庆供电公司胡贤华曹闻骊安庆供电公司是隶属安徽省电力公司的国有中(一)型企业,现有全民职工1538人,主要承担着安庆市三区、八县(市)的供电任......

    建立完善宣传教育体系

    建立完善宣传教育体系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建 立完善宣传教育体系。 (1)安全是重中之重。安全对学校具有巨大作用和长远效益,必需把安全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

    完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

    完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 (一)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继续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推动落实机构编制、人员身份、经费保障等问题,建立完善综合执法机构各项工作制度。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