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完善公共财政体系问题调查报告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问题调查报告
今年10月,我委财政金融体制改革调研组,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赴苏州、泰州、淮安及所属有关县乡,就出口退税、公共财政、乡村债务化解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现就公共财政问题报告如下:
上世纪90年代初,财政管理部门将“公共财政”引
入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和税费制度改革的实践,90年代末中央明确提出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的战略部署。
一、公共财政体系初步建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省已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体系,预算收入结构已演化为以税为主,税费并存的局面,2003年,在我省的财政总收入中,来自税收收入的占82以上;支出结构也已演化为为政府服务提供财力保障的服务型财政,原来由财政承担的企业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职能消失了,原由企事业单位承担的生活服务投入,如学校、医院、幼儿园等转由财政负担。万能型财政正在一步步走向公共财政。
二、完善公共财政所受的制约因素
(一)、在财政收入方面。1993年的税制改革,虽着眼于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仍保留了内外两套不同的税制。外商直接投资在税收、用地、用工方面享有大量的政策优惠。我国大幅度开放国内市场,激发了外商投资中国的热情。与此同时,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矛盾也在不断积累,地区、城乡以及收入的差距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在平抑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方面的功能还十分有限,人多地少,资源相对贫乏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二)、在政府间的关系方面。1993年的分税制改革,主要侧重于调节中央政府与省级地方政府的关系,对于省级以下的各级地方政府职能的界定、收入来源却没有明确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各级政府参照分税制模式,形成了财力层层集中,事权逐级下放,财权与事权严重失衡的局面。
(三)改革、发展、稳定对公共财政的影响。一是改革。个人所得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会继续提升。当市场体系已经完善,人均gdp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时,该税种甚至可能成为最大的税种;在支出方面,包括救济、增加就业技能培训的社会救助支出比重会继续提升。二是发展。为降低商务成本,各种经营性收费和规费将继续降低,;随着外贸依存度的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也将提升,改善资本投入环境的支出,如路、桥、电等的支出可能会进一步增加。三是稳定。由于改革的深化与经济的发展会引起各个层面的利益再分配,导致各阶层的收入差距扩大,这种扩大容易引起社会的不稳定,为使社会稳定而引起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将是持久的、深刻的。
(四)我省县乡财政体制现状及存在问题。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后,随着县乡经济的发展,财政收支总量不断扩大,我省各地在制定县乡财政体制时基本上都是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现行县乡财政体制对维护县乡政权稳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开展和深化,取消了一些向农民征收的税费,但由于改革不配套,原来靠收费解决的一些支出转为财政负担,加之财政供养人员增长过快,县乡财政收支矛盾尖锐。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多年来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矛盾逐步暴露,这些矛盾和问题都在财政上反映出来,使县乡财政困难更加突出。一是乡财政运行困难,收支缺口大。二是虚收因素多,收入水份大,部分地区组织收入不合法。三是财政体制不尽合理,乡镇教育体制上划不到位。四是县乡债务包袱重,消化困难,财政风险越来越重。造成县乡财政困难的原因客观上讲是这些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相对较慢等因素,但同时还存在财权事权划分不清、体制不合理、财政供养人员多等原因。
三、进一步完善我省公共财政的主要思路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就是要通过发挥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提供公共产品,满足公共需要,从而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和统治能力;通过运用税收、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等手段,发挥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进一步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保持社会安定团结,促进政府实现社会平衡职能。
(一)进一步完善我省公共财政收支体系。在财政收入方面:由于非公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财政收入的增长点会体现在个私经济和外资经济的税收以及个人收入所得税方面,因此应通过强化征收引导税收结构的持续优化。在财政支出方面,要持续扩大以下几个方面的支出:一是三农支出。我省近几年已从多方面增加了三农支出,进一步在力度和支出结构上改进。增加三农支出对农民来讲有增收(如种稻直补,改造危房等)和减支(如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卫生体系的建设)两个方面。
增收的作用是有限的、定向的,减支的作用是非定向的、无限的,因而今后我省要着重于减支。二是持续增加对困难群众和的扶助。我省目前相当多的失地失业农民、农村的五保户、城市中的下岗职工等人群没有得到和或保障标准偏低。这些人群是社会不和谐的源泉。要通过调整财政支出逐步解决这部分群众的生活保障。三是支持落后地区的支出要注意效率。地区差距过大是
我省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障碍。上世纪90年代初省委省政府通过资金、项目、人才的安排来推动苏中、苏北的发展,但收效并不明显,差距还在继续扩大。而真正意义上支持落后地区应是使落后地区获得公平的公共产品份额,即获得公平的教育、卫生、医疗以及有形的公共设施等。
(二)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体制。一是要坚持分税制和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科学划分县乡政府的事权和财权;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体制调整政策,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有效解决当前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乡镇政权正常运转,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二是要完善转移支付增收节支激励机制,使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相对均等化。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地区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帮助这些地区减轻包袱加快发展。三是加快县乡机构改革,加大人员分流力度,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
第二篇: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公共财政建设
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公共财政建设
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作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政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国的公共财政具有公共性、公平性、公益性、法制性等鲜明特征。建
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内在一致的。
明年我们将步入“十一五”时期。全面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公共财政建设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和更高要求,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继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一是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在支持经济发展、做大财政收入“蛋糕”的基础上,支出安排要有保有压,有促有控,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方面,逐步减少直至退出对一般性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入,严格控制并努力节约一般性开支;另一方面,要加大对重点支出的保障力度,继续向困难地区、行业和群体倾斜,确保更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公共财政阳光。二是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积极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政府会计等改革,提高财政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同时,稳步推进支出绩效考评试点工作,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尽快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合理界定各级政府事权,进一步划分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全国性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及具有调节收入分配性质的支出责任,由中央政府承担;地方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责任,由地方政府承担;对具有跨地区性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责任,要分清主次责任,由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共同承担。三是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规范政府间收入关系。进一步调整和规范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科学界定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研究适当扩大政府间收入划分的覆盖面,调整和规范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间的收入关系。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等制度,努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区域之间差距,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协调发展,是公共财政体系的内在要求。一是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要优化转移支付结构,严格控制专项转移支付规模和项目,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重点帮助中西部地区解决财力不足问题。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中央财政在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分配办法的同时,继续安排一部分奖补资金与省对下转移支付工作实绩挂钩,推动完善省对下转移支付制度,尽快解决县乡财政困难。研究建立监督评价体系,确保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基础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提高转移支付使用效益。二是研究调整和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特别是要研究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的支出责任和管理权限。同时,要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探索推进“省直管县”和“乡财乡用县管”的改革试点。
完善相关财税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一是运用税收优惠、贴息等公共财政的多种手段,引导和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理顺资源价格,支持建立完善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和完善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逐步增加对包括清洁生产等在内的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二是加大科技投入,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通过税收、政府采购等财税政策措施,激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加大对环保的支持力度,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特别是要建立环境要素成本化的机制,促进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三篇: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推进公共财政建设(定稿)
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作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政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国的公共财政具有公共性、公平性、公益性、法制性等鲜明特征。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内在一致的。明年我们将步入“十一五”时期。全面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公共财政建设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和更高要求,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继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一是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在支持经济发展、做大财政收入“蛋糕”的基础上,支出安排要有保有压,有促有控,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方面,逐步减少直至退出对一般性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入,严格控制并努力节约一般性开支;另一方面,要加大对重点支出的保障力度,继续向困难地区、行业和群体倾斜,确保更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公共财政阳光。二是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积极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政府会计等改革,提高财政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同时,稳步推进支出绩效考评试点工作,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尽快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合理界定各级政府事权,进一步划分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全国性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及具有调节收入分配性质的支出责任,由中央政府承担;地方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责任,由地方政府承担;对具有跨地区性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责任,要分清主次责任,由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共同承担。三是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规范政府间收入关系。进一步调整和规范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科学界定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研究适当扩大政府间收入划分的覆盖面,调整和规范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间的收入关系。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等制度,努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区域之间差距,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协调发展,是公共财政体系的内在要求。一是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要优化转移支付结构,严格控制专项转移支付规模和项目,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重点帮助中西部地区解决财力不足问题。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中央财政在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分配办法的同时,继续安排一部分奖补资金与省对下转移支付工作实绩挂钩,推动完善省对下转移支付制度,尽快解决县乡财政困难。研究建立监督评价体系,确保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基础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提高转移支付使用效益。二是研究调整和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特别是要研究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的支出责任和管理权限。同时,要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探索推进“省直管县”和“乡财乡用县管”的改革试点。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完善相关财税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一是运用税收优惠、贴息等公共财政的多种手段,引导和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理顺资源价格,支持建立完善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和完善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逐步增加对包括清洁生产等在内的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二是加大科技投入,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通过税收、政府采购等财税政策措施,激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加大对环保的支持力度,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特别是要建立环境要素成本化的机制,促进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四篇:谢旭人解读十八大报告“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谢旭人解读十八大报告“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强调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并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更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
一、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
财政体制是规范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制度安排。健全财政体制,既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体制保障,也是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
党的十七大以来,通过深化改革,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进一步规范,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有较大提高。在总体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根据改革与发展需要,适当调整各级政府的收入划分和支出责任。结合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改革和成品油税费改革,理顺和规范政府间收入划分。结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及新农合、新农保等重大民生政策实施,按照东中西财政状况确定差别补助政策,促进了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断健全。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进一步加大归并和清理专项转移支付的力度。调整民族地区转移支付政策,逐步扩大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规模。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不含税收返还)从2007年的14017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39912亿元,年均增长26.9%。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相应形成地方财政收入,并由地方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财政支出,有力地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了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积极推进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近些年完善财政体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够清晰、转移支付制度尚需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还未完全到位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健全财政体制的主要目标是:围绕科学发展主题,按照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优化收入划分和财力配置。健全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在保持分税制财政体制框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事权和支出责任清晰是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重要前提。在合理划分政府职能范围和简化政府层级的基础上,遵循受益范围、成本效率、基层优先等原则,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之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力争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支出责任划分方面尽快取得明显进展。同时,结合推进税制改革,按照税种属性和经济效率等基本原则,研究进一步理顺政府间收入划分,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二是优化转移支付结构。转移支付是实现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重要保障。要科学设置、合理搭配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发挥好各自的作用,促进地方政府的财力与其事权相匹配。在明确划分各级政府支出责任的基础上,逐步做到属于地方政府事务,其自有收入不能满足支出需求的,中央财政原则上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给予补助;属于中央委托事务,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足额安排资金;属于中央地方共同事务和支出责任的支出,明确各自的负担比例。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完善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提高转移支付补助系数,逐步补足地方标准收支缺口。分类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并从监管制度、技术操作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这是实现省以下各级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客观需要。规范省以下财政收入和政府支出责任划分,将部分适合更高一级政府承担的事权和支出责任上移,强化省级政府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责任,提高民生支出保障程度,促进省内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注意处理好与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和其他经济管理权限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强化乡镇财政管理,因地制宜深化乡财县管改革。
四是加快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县级政府是落实民生政策、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责任主体。要把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为目标,在中央和省级财政加大支持力度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和完善奖补机制,全面建立起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并随着经济财政发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进一步增强县乡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第五篇:构建公共财政体系 预防职务犯罪
为何说构建公共财政体系是有效预防职务犯罪的利器
职务犯罪是犯罪主体利用工作职责和权利影响,以为个人谋取私立为目标,从而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其中包括贪污贿赂犯罪(刑法第八章);渎职罪(刑法第九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仅仅贪污贿赂犯罪,在我国刑法中第八章中用了十五个条文,规定了12个罪名渎
职罪在我国刑法第九章中用了二十三条规定了34个罪名。这些罪行犯罪原因都存在主观和客观原因,主管可以通过理论业务和法规学习,提高政治素养解决;客观上则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来解决,达到治本的目的,目前襄垣县财政局推进公共财政改革的成效实践证明,构建公共财政体系是有效预防职务犯罪的利器,可以从体制、机制的源头预防职务犯罪。
(一)部门预算改革的实行使斩断了职务犯罪的资金链
横向的综合预算逐渐减少了职务犯罪现象发生。原来财政资金分为预算内、预算外,预算内就是税收,行政单位管理费,预算外资金就是执收、执罚罚没收入以及事业单位收的一些事业管理费、培训费、杂费等。预算外的资金在经过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严重不正之风职务腐败犯罪现象后,财政部门设立专户,将行政性收费纳入管理,减少了三乱现象,但是所有权、使用权不变,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经过先后10年的时间,襄垣县财政局于2012年完全实现综合预算,将预算外资金所有权、使用权统归财政管理,于2013年8月正式启动51家收费单位参与的非税收缴管理系统从源头上对部门单位乱收、乱支、截留、挪用的职务犯罪直到了“釜底抽薪”作用,从制度上消除了私设“小金库”的腐败现象,弱化了违法收费的现象,完全堵死了利用预算外资金犯罪的漏洞。
纵向的精细化预算,将职务犯罪的资金风险降到了最低。以前的预算是总量预算,仅限于预算内资金支出项目,较粗略,很难具体到单位和项目上。经过6年的改革,截止目前正式建立精细化软件管理,襄垣财政预算已走向严格的一个单位一本预算。细化部门预算把资金的多少、用途、标准完全公开透明化。按照财政部提供的政府收支分类标准和科目,纳入全县所有预算单位,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细化到每一个具体项目,一个部门一本预算,一本预算把一个部门所有开支,例如教育支出明确到教育类、普通教育款、小学教育项、培训科目多少钱,详尽真实公开透明地摆在所有人面前,把想花的钱能花的钱放在透明的笼子里,是公职人员想都不敢想随意动这块蛋糕。
规范的工资管理断绝了薪金漏洞。全县195家单位,7778人(除查补、自收自支人员)工资管理,2013年全部进入系统管理,快捷方便的工资管理将所有人工资详细信息(包括职务工资、津贴、工龄等等)全部透明公开在群众面前,先进的全面的电子管理不仅解决了手工报表的时间慢、工作量大等问题,关键的是联网不会出现异地领取双份工资,擅自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甚至虚报人数、冒领工资的现象发生。
(二)、国库集中支付消除了职务犯罪的土壤。
设立单一账户体系,统一核算政府财政收支活动。清理整顿了80个单位的129个实有资金账户,建立单一账户,所有资金全部进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笼子”,解决了多头开户问题,清除了截留、挤占、挪用、私设“小金库”等腐败行为的土壤,为从根本上预防职务犯罪提供了技术保证。
建立科学规范的收入收缴流程。将173家预算单位收支及财政性资金征缴拨付全部通过网上运行,在指标、计划、支付、清算各个岗位之间建立相互牵制的工作链,确保财政资金一个“口子”进、一个“漏斗”出。2013年8月正式上线的非税收入监管系统软件,共纳入全县51家有收费项目单位,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对每一项收费项目分收费环节监管,全面监控非税收入的收缴情况,达到规范收入管理,杜绝了乱收费,少收费现象,所有收入能及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尤其是在规定收费项目上,单位在没有随意处置,随意上报资金环境。唯一遗留的正在规范的就是国有资产房租出租资金管理。
建立科学规范的资金支付管理流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工作流程,建立支付平台,全面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同时清理权力,简化流程全方位防范违纪违法行为,减少15项业务流程,减少18环节,确保了资金安全,同样确保了干部职工安全。安装公务卡管理系统,减少现金货币流通,促进公务消费公开透明,又取消了职务犯罪的一块阵地。
(三)、阳光下的政府采购,抑制了职务犯罪现象发生。
实行政府统一采购制度,购置商品和劳务的预算,从单价开始,保证预算的准确性,商品的购买价格通过竞价的方式确定,保证了价格的合理性。不再有各预算单位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供给的分散采购管理体制,堵塞分散采购中的“黑洞”和传统
采购模式下交易过程的无透明度,消除了个别采购人员中饱私囊提供可乘之机,减少了职务犯罪环节。现行政府统一采购制度不仅能大大提高财政资金使效率,而且能更好地保护广大党员干部政府采购是公共财政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财政对其支出监督的基本手段,也是我国现阶段节约资金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符合国际惯例的财政分配制度。
采
购资金由国库直接支付方式,保证了财政部门对资金的流量和流向的控制,强有力地增加财政对其资金使用的力度,减少了各环节对预算资金的挤占,堵塞了资金流失渠道。
政府采购更加规范化。在原有的监管机制基础上,建立了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联合制约机制,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增加了国资采购审批程序,有效避免了重复采购等不合理采购行为发生。
政府采购领域范围逐渐扩大。由单纯工程类、货物类扩大到服务类,把政府公务用车用油,公务用车保险等。通过一系列措施,增强了政府采购的约束力,有效地防止了一些部门规避政府采购的行为。从 2008 年至 2012年,全县共实施采购实际采购总额 31456万元,节约财政资金 3990 万元,平均节约率达11.25%。
从以上襄垣财政局这几年推进的公共财政改革成效来看,实行公共财政改革,对预防职务犯罪,保护干部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这些改革的实行不仅可以限制单位领导以权谋私,深层次是使职务犯罪失去犯罪土壤。当然,所有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之所以叫利器,就是公共财政改革的深入推进仅仅预防职务犯罪措施之一,我们还需要在完善配套制度进一步强化监督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