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覆盖农村问题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12 19:2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共财政覆盖农村问题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共财政覆盖农村问题研究报告》。

第一篇:公共财政覆盖农村问题研究报告

「标题注释」为了实际了解当前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情况,客观地研究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政策,财政部农业司于2003年7月初派出4个调查组赴浙江、陕西、四川、河南进行调研。

本项研究的一些具体例证即来自4个调查组的调查报告。课题组成员:诸利明、余蔚平、卢贵敏、张岩松、吴振鹏、文秋良、魏维、刘克勇、吕书奇、韩玉、吴孔凡、林泽昌、丁丽丽

「内容提要」本报告首先探讨了农村公共产品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4省典型县的实际调查情况,描述了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的现状,探讨了在转型期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而提出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建议。

「关键词」公共财政/农村公共产品/财政支出/研究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但社会资源要素和财政资源要素配置主要向工业和城市倾斜,使一度缩小的城乡差距再度拉大,城乡二元结构明显,“三农”问题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仅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而且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公共产品的初步界定

公共产品相对私人产品而言,主要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无法完全或不能完全由市场调节,无法由私人提供。就农村居民的国民性质而言,应该享受同城市居民无差别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这个意义上说,农村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界定同城市一样。然而,由于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弱质产业,加之农民是低收入低积累的弱势群体。因此,农村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范围界定相对城市来讲要宽一些。从农村发展的现实情况看,由政府公共财政覆盖的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纯公共产品,包括农村基层政府、村组织的行政服务,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乡村道路、清洁饮水)、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大江大河治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灌溉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测系统、农业信息系统)、农业科技进步(基础研究、重大技术成果的中试和推广示范)、农村抗灾救灾、农村公共卫生防疫、农村扶贫开发等。另一类是准公共产品,即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医疗救助、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科技文化等。

二、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现状

从目前财政支出的范围看,公共财政基本涉及了农村所有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领域,但投入不足,总体覆盖力度不够,城乡差距较大;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状况有所改善,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公共财政覆盖范围狭窄,问题比较集中,矛盾比较尖锐。

(一)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二)农村医疗和公共卫生方面(注:全国资料来自财政部社保司“关于农村公共卫生问题”课题报告)

(三)农村教育方面

(四)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尽管民政部正在研究对农村特困户的救助办法,但目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民工工伤医疗保险制度只是在一些地区起步。如北京、上海、浙江、山东等已经初步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农村特困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广西2003年出台了农民工工伤医疗保险制度。但上述地区农村人口只占全国农村人口16.56%,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非常低。

(五)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进步方面

目前,国家财政对农业基础建设和农业科技进步方面的支持已经体现在各个科目的预算安排上,但投入总量不足,支出结构不合理,有效性不强。既有缺位,也有越位。越位主要是财政供养的农业事业单位人员过多,用于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支出过多,一些本该由市场调节或由私人部门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也由政府财政负担。而农业科技、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投入在政府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很低。

(六)农村基层机构运转方面

由于财政困难,中西部地区大多数乡镇党政机构的办公经费标准低,运转发生困难,乡镇干部工资大多是“裸体工资”,并且不能正常发放。

办法筹资,往往难度大,很难议成一件事。河南省西平县最大的村也不过3000多人,建一所小学教学楼,大约需要30万元左右,靠“一事一议”筹集资金,大约需要7—8年。修一条乡村道路,大约需要集资10年以上。并且,全体村民大会不会那么顺利表决通过。我们走访的9个村,只有一个村办成了“一事一议”,为改造村小学筹集了一部分资金。

三、公共财政覆盖农村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国家财力有限,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尚在完善之中,因此,公共财政覆盖农村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认真考虑。

(一)持续工业化和城市化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历史时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城乡资源配置结构、人口分布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等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是一个客观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必然选择。因此,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必须适应这一趋势,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公共财政资源在城乡之间的配置要适当,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成本问题

(三)城乡差别的客观存在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缩小发展不平衡的差距,可以说是“全面小康”最重要的内涵之一。但应当强调的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还不可能消除这种差距。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差距也是城市化的动力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目标是,“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得到扭转”。所以,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要承认城乡差别的现实,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逐步解决农村公共服务滞后的问题,逐步扭转“三大差别”,而不能强求农村道路、饮水、学校、文体、路灯、垃圾站等公共事务达到与城市一样的标准,这是不切实际和不现实的。

(四)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五)财政体制和财力格局

(六)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兼顾,突出解决主要矛盾

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公共服务的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既有生理意义上的需求,即衣、食、住、行等生存需要得到越来越高程度满足的问题,也有生存需要之上的发展需要得到实现的问题。发展需要不仅包括生理意义上的需求延伸,如健康、休闲等,而且包括社会意义上的需要,如提高文化水平、掌握更多社会竞争技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等,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短缺的问题非常严重,不要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连基本的衣食住行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我国财政经济实力还不雄厚,解决人口和幅员面积占绝大多数的农民问题、农村问题,难度很大,任务十分艰巨。在思想认识上,既不能悲观丧气,看不到希望;也不能盲目乐观,幻想一朝一夕就能解决问题。要做好打硬仗、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在策略上,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分清缓急,有先有后,统筹兼顾,逐次解决。

(七)政策的系统设计问题

“三农”问题具有全局性、系统性,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看,“三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从“三农”自身看,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目前涉及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供的部门较多,资金渠道、部门支持政策也比较多,但缺乏系统性和整体协调性,资金投入分散现象严重,政策之间相互制约现象也时有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有效性。因此,需要系统设计农村公共财政政策,整合和优化农村公共财政资源配置,统一领导,统一规划,配套推进,协调发展。

四、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建议

(一)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力度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存量调整和增量调整上同时做文章,重点是增量调整,逐步加大解决“三农”

(二)合理确定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优先顺序

国家财力有限决定了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必须分阶段、分区域地排出优先序。排序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先保障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基本生活需要,后创造条件促进农村发展;先保证纯公共产品,后提供准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

二是减少子女上学费用。河南省西平县高达93.33%的农户对此问题关注;陕西省大荔县87%的农户对此问题关注;陕西省宝鸡县83.3%的农户对此问题关注:浙江省上虞市80%的农户对此问题关注。三是增加教育投资修缮校舍和提高师资水平。河南省农民对此关注率达到92.22%;陕西省宝鸡县农民的关注率达到88.9%;浙江省上虞市农户的关注率达到80%;陕西省大荔县农民关注率达到63%。四是增加医疗点,减轻看病负担。陕西省宝鸡县农户对此关注率达到90.7%;河南省农户的关注率为72.22%;陕西省大荔县农户对此关注率为70.4%;浙江省上虞市农民对此关注率达到61%。五是帮助发展生产、开展技术培训等。

根据确定的排序原则,结合对浙江、四川、陕西、河南四省的调查,我们认为当前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基本优先序,东部地区主要是:第一,建立农村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和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第二,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重点是农村中小学必要设备的配置和师资队伍的培训。第三,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第四,农村文化建设。中西部地区主要是:第一,保障基层机构的正常运转。主要是编制内的人员工资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这是做好农村工作的最基本前提。第二,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现阶段重点是中小学危房改造、必要教学设备的配置、教学公用经费的补助和师资队伍的培训。第三,支持乡村道路建设和清洁饮水主要设施建设。第四,支持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防疫体系建设。

现阶段的重点是农村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农村大病医疗救助、改善农村公共卫生环境。

第五,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支持弱势群体发展。现阶段主要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农村扶贫开发。第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进步。重点放在中部粮食主产区。在已有的基础上,重点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农业信息体系建设、重要农业科研项目和农业科技推广项目、探索农民就业技能培训等。

(三)在政策设计上要留下城乡协调发展的接口

使农村居民享受国民待遇,享受同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这就意味着最终形成城乡统一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这就要求在最初的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政策设计方面考虑未来城乡政策统一的需要。

(四)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乡(镇)村布局调整

进一步深化地方行政改革和农村管理机构改革,把减人和减事结合起来,逐步减少村委会承担的政务活动,取消村委会的“政务职能”,这一方面要求各级政府充分履行责任,避免职能下放;另一方面也要求村民自治组织在理清“政务”与“村务”的基础上,充分合理地行使自治权力,维护农民利益。

同时,要按照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客观要求,加快撤乡并镇步伐,实行并村联组,调整现行乡(镇)村布局。要研究制定乡(镇)村布局调整的总体规划,按照各地不同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乡镇、村落的减留对象、数量、规模以及未来村镇的分布、间距、位置等。

(五)针对不同地区发展实际,制定不同地区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政策,建立合理的公共产品投资分担机制

从大的区域比较,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水平基本上呈递减之势,对中央、省级财政依赖程度递增,加上各地区农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情况不尽相同,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政策应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现阶段,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中部粮食主产区和西部贫困地区的大多数县乡财政比较困难,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支出,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相应承担的比例要多一些。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和财政体制的深化改革以及县乡财政状况的好转,可以逐步将一些领域的发展职责让渡给市场调节和县乡政府;东部地区地方财政财力较强,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支出主要由省、县乡财政负担,但作为政策引导,中央财政对于东部地区应给予适当补助。

村道路建设支出方面,目前中央财政的支出渠道主要有预算内交通基本建设资金、国债资金、车辆购置税、财政扶贫资金(主要是以工代赈资金),2003年为187亿元,中央财政在中西部地区乡村道路建设投入已经占大头,今后除国债资金适当增加投入外,重点是将现有资金进行整合,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同时,乡村道路建设要与行政村布局调整结合起来。

农村教育支出方面,目前地方财政特别是县级财政支出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中央财政和省一级财政在落实“教育新增支出主要用于农村”政策的基础上,要调整现有教育支出结构,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近期重点是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教学设备的配置、师资队伍培训和低收入家庭教育补助。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教学设备配置要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结合起来。

农村社会保障支出方面,鼓励有条件地方探索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政府对农村特困家庭规范的救助制度,各级财政要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

农村基层机构运转支出方面,在深化县乡行政体制改革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和省一级财政要适当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县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保证乡镇机构正常运转。

(六)建立民主参与的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和“第三方”实施的运行机制

公共财政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否符合农村大部分居民的实际需求,是衡量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有效性的重要原则。因此,公共财政覆盖农村,需要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改革农村公共产品投资决策程序,实现农村公共产品投资决策程序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

转变。要从制度上确立由农民、农村的内部需求来决定公共产品投资范围和投资方向的制度,建立由内部需求决定公共产品供给的机制。同时,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实行“第三方”

实施、政府部门和农民进行监督的方式,提高政策实施的质量,避免由“条条”决策,由“条条”搞“工程”、搞“行动”等不切实际的做法。

(七)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现代税收制度

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制度,稳定国家和农民的利益分配关系,在此基础上,按照“先规范、后降率、再转制”的原则,分步实施。第一步,利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时机,在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及逐步取消农业特产税措施取得预期效果的基础上,降低农业税税负,力争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将农民税收负担降低到3.5%左右,同时明确规定征收的农业税全部返回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步,随着土地资源税、所得税和增殖税等税制的完善,取消农业税,建立城乡统一的现代税收制度。

第二篇:农村公共财政

其一,农村公共财政要有国家主导。它要求对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之间、部门与下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重新定位,以平衡不同类型的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并使这种能力随着国家财力提升而相应增强,形成公共财政稳定的收入增长机制,使农业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农民也能够同步分享到国家财政增长带来的好处。

其二,农村公共财政要有社会推动。正因为公共财政的目标是公共服务均等化,因而它是各类财政特权的克星,现有的特权者没有建立真正的公共财政的动力,甚至可能成为阻力。因此,公共财政必须要靠全社会形成合力推动,必须要有法制规范、民主推进、舆论监督。

其三,农村公共财政要有中国特色。中国的财政体系同国际接轨是中国融入世界的必然结果,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不断推进和完善也是不可阻拦的,因此,建立农村公共财政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但是,中国农村土地资源集体所有、中国农村村组织比较健全,农民组织化程度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高,这些中国特色决定着中国的农村公共财政要走自己的道路,不能照搬国外经验。

其四,农村公共财政建设不可一蹴而就。中国农村公共财政将会和其他改革一样,不会一帆风顺。实践先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共识并上升为理论;再提升到法律层次,以指导和规范实践——这将成为中国农村公共财政建设的路径。因此,中国公共财政建设将会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三篇: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研究报告

关于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研究

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法不制众,导致信访不信法的现象特别严重,从而致使有些事件达到违背常理的地步,虽是法制社会,根本没有体现法制氛围,工作开展无法顺理成章,导致出现让人难以理解的纠纷问题发生。

一、农村治安的突出问题

1、有钱有势地方势力冲突有所增加。由于心胸狭窄,在地方上因口角发生争执,或因承包地、排灌水、荒山或荒坡、宅基地边界等发生冲突,于是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架势,常常利用相应的势力进行解决问题,而村级组织或相关职能部门为了不便把事情闹大,就采取拖、缓的方式把事件推诿,致使弱势群众难以保护自己的相关权益。

2、侵犯财产犯罪行为导致家庭破碎。由于地方赌、毒犯难,经济发展不平衡,还有放高利贷的不法之徒的手段毒辣,自然就出现盗窃事件时有发生,更有甚的是那些欠高利贷的有家不能回,有些是有家无法回,家里财产有的已被高利贷债主拿空了,也就没有生活依靠,所以只得在外务工或躲债,故而出现妻离子散,无家可归。

3、流动作案突出。当前被盗摩托车或其他财物后,无法查还,赃物处理上表现为转移迅速、消化快捷、不留痕迹,往往盗窃或抢劫后几个小时内就把赃物处理掉,销售渠道畅通,销赃远,隐蔽性强。贫乏的农村社会文化生活,充裕的农闲时间,最为突出的是赌博风气日盛,参赌范围越来越广,赌资越来越大,赌博上瘾,难以自拔,赌债高筑,诱发盗窃、抢劫、杀人等违法犯罪行为,引起社会动荡,影响社会治安。

4、山林水势土地纠纷及信访、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当前土地利用的经济价值相当大,特别是公路沿线的土地,平常都不重视的土地,大家都没有认真使用管理,现在由于土地经济利益的驱使,有些不法之徒就从中挑起事端,导致纠纷发生后,在处理过程中,由于处理把握不好意见或认识不到位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出现纠纷当事人不愿走法律程序,就选择上访、缠访或耍泼等,导致社会不稳定。

二、产生治安问题的主要原因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与物质需要日益提高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社会生产力水平依然是相对落后,农村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仍占较大比重,原始的耕作方式,自给自足的小生产意识,致使农村还没有完全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农村经济仍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发展水平上;同时,大多数农民在摆脱贫困以后,已不满足于温饱水平,看到部分农民通过劳动致富及开始享受高消费,使他们产生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强烈愿望,消费欲望的膨胀在不能通过正当途径满足之后,便用不法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违法犯罪就成为必然。

2、社会管理任务的加重与社会控制弱化之间的矛盾。

农村土地承包在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同时,促进了农村社会关系及社会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变化,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带来了新的问题和矛盾,婚姻、家庭、生产、生活等民事纠纷大量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社会管理的任务和难度;

3、思想意识的转变与教育的滞后之间的矛盾市场经济给农村社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作用也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部分 1

农民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他们把物质利益的获取作为自己的唯一目的;而另一方面,农村的教育机制不能及时调整,运转不协调,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村组很少召集开会,也很难召集,集体教育已经很难落实;教育的严重滞后,降低了农民的文化素质,使部分农民的错误观念不能得到及时纠正,遇事不顺,处理不当即可能演化为违法犯罪。

4、农村人口增长与农村土地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虽然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并取得较好成效,但农村人口仍未按计划生育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农村人口仍在不断增加,人口的增长,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宅基地的扩张,耕地的减少,使土地资源更加紧张,土地纠纷越来越多;有限的土地提供不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劳动力变得过剩,出现大量的农民工外出务工;生活物质在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人口的增加导致生活水平下降,为生存、生活,在不能通过正当手段获得财产时,侵犯财产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5,农村基层组织薄弱,管理执行力度有待加强。农村的各种事件纠纷,现在多数事情都没人管。村委会不能凝聚政权和组织力量,近年来农村人才的流失,农村交通的闭塞,村民对法律法规的不了解,这些现象使得他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去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人们在遇到各种麻烦和纠纷时,不能通过正确的调解途径来解决,只能“求助于”黑恶势力,这导致农村中的很多矛盾和纠纷都可能转化为刑事案件。由此可能带来的社会治安问题不能忽视。

6,目前,农村打击违法犯罪的任务的艰巨性与社会执法力量的不足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近年来的农村,由于农民追求物质财富的欲望愈来愈强烈,违法犯罪的比例也在逐渐增高,但地方执法力量并没有改变。乡镇派出所的警力远远不够,面对纷繁的治安防范和复杂的案件侦破,他们往往力不从心,顾此失彼。而且,地方的民警选拔考核根本不规范,有部分人大字不识却能凭关系当上警察,他们有名无实,只想着捞百姓的好处。“警察不办案,围着矿山转”,有了不完整的管理制度和这样不负责任的警察,势必导致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失控,薄弱环境增多,农村存在的各种社会治安问题也就越来越严重。

三、建议处理方案和办法

1,加强农村基层单位管理的执行力度,提高领导人的道德修养和法制水平。在农村中大面积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同时,注重提高领导人群的管理能力和个人魅力,使其能够用自己的行动改进当地农村的治安形势,利用对村民熟悉的特点,及时预防,发现和报告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2,增强派出所和各种警务室的警力布控,完善警察选拔考核制度。对每位警员做到定时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准。建立健全治安管理条例,及时发现问题,报告问题,全体警员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做好劳动改造人员的教育工作,加强对易发案部位和地点的控制和管理工作,减少违法活动的条件,缩小犯罪的空间,让流氓地痞无机可乘,最大力度上减少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3、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农民法制意识。要建立和完善适应当前农村发展的教育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要用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可持续发展观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法治理念教育武装全体农民,积极搞好公民道德进万家活动,认真抓好科普和移风易俗工作,培养广大农民的文明法治意识。利用生动有效、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在农村中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活跃乡村农民文化生活,在帮助他们学科技的同时,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程序解决问题、矛盾的意识,使农民知法、懂法,自觉地用法、守法。并充分发挥用传统的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塑造人、感染人、凝聚人,不断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4、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组织,把村委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抓班子、带队伍,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及村委班子领导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进一步健全与落实村务公开制度,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都要及时向村民公开,充分发挥村民民主理财小组、村民代表会议的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作用,规范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

5、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加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积极培育经济增长点,搞好农村可持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减少群众担忧,把农民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到发展经济上来,以推动农村经济更快发展,从而达到稳中求富,富而思进,繁荣农村的目的。充分发挥干部、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的联系纽带作用,积极引导广大村民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务实肯干,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村民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帮助他们破除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小农意识和等、靠、要的不良思想,鼓励村民积极自我创造机会,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发展家庭经济,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6、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对农村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对农村发生的治安、刑事案件要尽快处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使农民确实看到违法得到处理,犯罪得到处罚,以震慑违法犯罪,取信于民;同时,提倡见义勇为,鼓励农民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弘扬正气,使广大农民敢于、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加大对基层干部的违法犯罪的查处工作,息民怨,平民心,把工作做到基层,把矛盾消化在村里。

7、建立广泛的治安防范机制。首先,督促地方领导干部要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保一方安宁的思想,切实把社会治安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从人员、经费上予以保障,扎实抓好治安防范各项基础工作。其次,全面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组织,进一步发挥治保会组织防控农村社会治安的作用。

8、重视和加强相关部门的协作发展。充分发挥好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于情,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村民的法制观念,提高村民的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预防和减少各类违法犯罪。搞好干群关系,做好人民的公仆。达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四篇:基站覆盖问题

基站BTS的功率一般是:GSM900,43dBm(20W);GSM1800,40dBm(10W),覆盖范围最大可以达到35KM,这只是理论的值,实际运用中是要合理控制天线覆盖范围的(一般

城区300-400M就有了;农村相对要远些。),否则会造成干扰以及小区拥塞等。天线的增益的话,频段不同,增益也不同

一、覆盖原理

GSM

基站覆盖延伸系统(基站双放系统)由基站功率放大器和塔顶放大器组成,它的

实现是通过在基站机房内加装大功率超线性选频功率放大器来放大下行信号,提高信号对遮挡物的穿透性,加深基站下行信号覆盖范围,以到达扩大基站覆盖区域的目的;

并且在接收系统前端增加塔顶放大器来配合基站功率放大器提高上行接收灵敏度,解决基站上下行链路平衡,同时达到降低基站上行噪声、提升上行增益,改善基站接收性能的目的。

根据自由空间电磁传播理论,自由空间中电波传播损耗只与工作频率和传播距离d有关,当f或d增大一倍时,电波传播损耗将分别增加6dB。

Lfs(dB)=32.44+20lgd(km)+20lgf(MHz)

式中,Lfs为自由空间电波传播损耗。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传播路径引起的信号损耗是非常明显的。应综合考虑传播路径中的地形修正因子引起的信号强度非正常衰减。

为了防止因衰落(包括快衰落和慢衰落)引起的通信中断,在信道设计中,必须使信号的电平留有足够的余量,这种电平余量称为衰落储备。衰落储备的大小决定于地形、地物、工作频率及要求的通信可靠性(接通率)指标。

基站功率放大器系统在不改变基站原有设备的基础上,使基站的发射功率由20~40W左右增加至200W,这样就大幅提高了基站电平的衰落储备,使原有服务区域内的用户可以

更加自由的进行移动通信。同时,根据自由空间电波传播损耗,衰落储备的增加,在频率f不变的情况下,使覆盖距离d增加。

以基站原覆盖半径7km为例,若下行信号增加12dB,由以下计算可得:

安装前:Lfs(dB)=32.44+20lg7(km)+20lg900(MHz)

=108dB

覆盖面S1=πr12=154km2 安装后,下行信号如果增加4dB,则相应的传播信道衰落储备增加4dB,达到112dB由计算可得,d=10.56km

安装前后覆盖距离扩大了3.56km,覆盖面积S2=πr22=351km2 覆盖面积增加了128%

二、系统特点

该系统相比单纯使用塔顶放大器而言,克服了只提高基站上行接收灵敏度,对覆盖无多大改善的弊端,将移动基站的性能发挥到最大限度。

它最大的特点是直接利用原有天馈系统,无须改动基站原有结构。由于GSM基站的覆盖范围得到扩大,一方面它可使正在建设的基站数目减少,另一方面用在已建好的基站上使用,以加大基站功率,增强穿透性,减少建筑物对信号阻挡造成的盲区,从而使现有网络的覆盖质量提高。该系统相比单纯利用双时隙技术以到达覆盖距离增距而言,当然在距离上仍有差距,技术实现上则相对较为简单,操作较为简便,技术要求较低。但如果两者能够有机结合使用,相信无论在覆盖距离上,还是在覆盖质量上都能有机统一,互相促进,收到易想不到的效果。

三、系统优点:

1.扩大信号覆盖的范围如基站功率放大器安装前后基站覆盖范围示意图所示。目前,基站的发射功率一般在20~40W之间,覆盖半径相对较小,不足7km,若采用基站功率放大器(上行结合塔顶放大器),就可以在每发射通道得到200W(53dBm)的发射功率,上行信号经塔顶放大器放大后增加12dB左右,将基站覆盖范围扩展到15~30km以内,从而可以大大减少基站数量,使综合投资大幅降低。大大优化了业务量较少的边际网地区的网络覆盖指标,从而达到少建基站、节约成本、降低工程难度的目的。

2.深化信号穿透深度,改善弱信号或无信号地区的信号强度一般而言,蜂窝移动通信GSM900频段建筑物中值穿透损耗约为6-20dB,该数据与城市化参数、建筑物高度、密度有关,穿透损耗还随频率的增高而降低。可见,在同样距离条件下,建筑物的室内电平比室外低得多。测量和实践表明,安装基站功率放大器后,可以大大改善下行信号的传输质量,提高弱信号或信号盲区的信号电平,解决部分室内覆盖问题,提高高话务量小区的通话效率。

3.降低手机发射功率,改善电磁环境在弱信号或信号盲区,由于下行信号电平不够,手机接收能力变差,为维持通话,必须加大手机发射功率,从而造成手机耗电量加大,手机与手机之间的干扰加大,电磁环境变得恶劣,从而使网络质量有所降低。而采用基站功率放大器,上下行可以达到良好平衡,原来覆盖不好的不能拨通电话的,现在可以通了,手机发射功率也可以下降2-3倍,从而节省电池电量,减少干扰,静化电磁环境,达到改善电磁环境的目的,提高网络通信质量。

4.降低掉话率,改善通话质量移动基站的掉话大部分是无线接口的掉话。塔放最根本的技术原理是降低基站接收系统的噪声系数,提高了基站接收灵敏度,这对改善无线接口的掉话是非常有益的。加装塔放的 基站,由于其上行接收电平得到加强,所需的手机发射功率可以降低,这不仅为手机用户带来节省电池和减少辐射的好处,更重要的是它有效降低了上行链路的同频和邻频干扰,尤其在移动用户数高速增长、手机干扰越来越突出的今天,降低手机输出功率的意义就尤为突出。随着下行电平提高,原有通话质量较差地区的下行电平得到改善,由下行信号较弱导致的掉话将会明显降低。同时,由于上行塔顶放大器的安装,使由馈线引入的噪声降低,改善上行信号质量,在最大限度上改善整个网络的通话质量。

5.增加话务量,节省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益加装基站功率放大器的基站由于有效覆盖范围扩大不需要增加新的基站即可覆盖更加多的空间,可节省移动网建设资金,同时降低网络维护的成本。同时相应地提高了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容纳更大的话务量,用户群增加。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其对话务量的影响,是体现其经济效益的直接原因。因此,运营商取得的经济效益也会显著增加。

6.工程周期短,见效快由于仅需加装基放和塔放,不需要进行任何基建投资和进行基础工程建设,只要将基放和塔放串接在基站和天线之间即可。工期短,效果在短期内即有成效。

7.提高运营商的商业信誉和竞争力基站功率放大器安装后,网络覆盖范围将明显增加,同时,通话质量和掉话率得到改善,用户投诉减少,这就大大增加了用户对移动运营商的信任度,从而为运营商赢得更多客户,增强运营商的竞争实力。

四、系统组网模式,工作方式

1.组网模式

根据对载频发射功率进行放大的目的,目前在双向塔放系统组网方式中存在两种组网模式。

(1)在BTS设备内接TRE板,通过功放设备后经AN级进行放大的模式。这种方式简单的利用发射功率放大的原理,设备要求不高,是最初期的一种功放模式。由于存在原基站设备部分性能缺失,改变并降低原设备性能的缺点,目前业内不建议采用此种方式。

(2)在不改变原设备性能的基础上,在设备之外,从AN接入,通过塔放及功放设备进行放大的模式。

由于不影响原基站设备的性能,目前在业内普遍采用。

3.工作方式

按塔放设备接入方式可分为单工塔放和双工塔放两种方式。

按功放设备接入后工作方式又分为一对一放大和一对多放大两种工作方式。

其中一对一工作方式指一个功放模块对一个载频进行放大,虽然设备数量多,价格高,扩容不便,但性能相对稳定,对放大后通话质量及信号载频均能保证,目前业内多采用这种方式;

一对多工 作方式指一个功放模块对一个或多个载频进行放大。虽然设备数量少,价格相对经济,但由于基站载频数多,信号虽能保证(指BCCH),但通话质量较差,通信指标难以保证,一般不建议使用。

五、系统实用范围及使用建议

根据我们在不同环境下的实验结果及理论推算,基站覆盖延伸系统比较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远离繁华城区,地广人稀的平原,海域,盆地,水域,地势起伏不大的风景休闲度假区等;

2.对高速公路、铁路等呈带状分布需继续加大定向覆盖效果的地区;

3.复杂地形地貌、公路沿线分布的散落村镇,距基站较远覆盖差的居民定居点等;

4.基站周围话务量无明显增加,但用户活动半径较大的地区;

5.覆盖效果差,接通率低,掉话率高,切换成功率低,和通话效果差的城镇特殊地区。

根据我们在不同环境下的实验结果及理论推算,提出如下使用建议。

1.在考虑投入产出比的情况下,建议运营商将基站双向放大系统使用在载频数量少,周边地理环境尽可能开阔的公路沿线站及农村乡镇站,便于加大信号覆盖强度, 扩大覆盖范围,增加业务收入,减少掉话,提高切换成功率。

2.在上该系统时,充分考虑设备电源接入方式,避免电源容量紧张导致主设备掉电。

3.严格塔放设备及功放设备的防雷接地安装工作,避免雷电对基站设备及双放设备的

损伤。

4.充分考虑基站延伸系统的监控工作,作好设备的早知早发现,避免新的用户网络投

诉,以便充分发挥该系统的功能。

5.考虑到电器制造业向小型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建议相关设备生产厂商将

设备制造得更为小巧,轻便,防水防雷,散热性,功率转换能力,监控性能更高更好

第五篇:完善公共财政体系问题调查报告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问题调查报告

今年10月,我委财政金融体制改革调研组,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赴苏州、泰州、淮安及所属有关县乡,就出口退税、公共财政、乡村债务化解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现就公共财政问题报告如下:

上世纪90年代初,财政管理部门将“公共财政”引

入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和税费制度改革的实践,90年代末中央明确提出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的战略部署。

一、公共财政体系初步建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省已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体系,预算收入结构已演化为以税为主,税费并存的局面,2003年,在我省的财政总收入中,来自税收收入的占82以上;支出结构也已演化为为政府服务提供财力保障的服务型财政,原来由财政承担的企业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职能消失了,原由企事业单位承担的生活服务投入,如学校、医院、幼儿园等转由财政负担。万能型财政正在一步步走向公共财政。

二、完善公共财政所受的制约因素

(一)、在财政收入方面。1993年的税制改革,虽着眼于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仍保留了内外两套不同的税制。外商直接投资在税收、用地、用工方面享有大量的政策优惠。我国大幅度开放国内市场,激发了外商投资中国的热情。与此同时,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矛盾也在不断积累,地区、城乡以及收入的差距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在平抑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方面的功能还十分有限,人多地少,资源相对贫乏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二)、在政府间的关系方面。1993年的分税制改革,主要侧重于调节中央政府与省级地方政府的关系,对于省级以下的各级地方政府职能的界定、收入来源却没有明确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各级政府参照分税制模式,形成了财力层层集中,事权逐级下放,财权与事权严重失衡的局面。

(三)改革、发展、稳定对公共财政的影响。一是改革。个人所得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会继续提升。当市场体系已经完善,人均gdp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时,该税种甚至可能成为最大的税种;在支出方面,包括救济、增加就业技能培训的社会救助支出比重会继续提升。二是发展。为降低商务成本,各种经营性收费和规费将继续降低,;随着外贸依存度的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也将提升,改善资本投入环境的支出,如路、桥、电等的支出可能会进一步增加。三是稳定。由于改革的深化与经济的发展会引起各个层面的利益再分配,导致各阶层的收入差距扩大,这种扩大容易引起社会的不稳定,为使社会稳定而引起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将是持久的、深刻的。

(四)我省县乡财政体制现状及存在问题。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后,随着县乡经济的发展,财政收支总量不断扩大,我省各地在制定县乡财政体制时基本上都是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现行县乡财政体制对维护县乡政权稳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开展和深化,取消了一些向农民征收的税费,但由于改革不配套,原来靠收费解决的一些支出转为财政负担,加之财政供养人员增长过快,县乡财政收支矛盾尖锐。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多年来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矛盾逐步暴露,这些矛盾和问题都在财政上反映出来,使县乡财政困难更加突出。一是乡财政运行困难,收支缺口大。二是虚收因素多,收入水份大,部分地区组织收入不合法。三是财政体制不尽合理,乡镇教育体制上划不到位。四是县乡债务包袱重,消化困难,财政风险越来越重。造成县乡财政困难的原因客观上讲是这些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相对较慢等因素,但同时还存在财权事权划分不清、体制不合理、财政供养人员多等原因。

三、进一步完善我省公共财政的主要思路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就是要通过发挥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提供公共产品,满足公共需要,从而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和统治能力;通过运用税收、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等手段,发挥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进一步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保持社会安定团结,促进政府实现社会平衡职能。

(一)进一步完善我省公共财政收支体系。在财政收入方面:由于非公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财政收入的增长点会体现在个私经济和外资经济的税收以及个人收入所得税方面,因此应通过强化征收引导税收结构的持续优化。在财政支出方面,要持续扩大以下几个方面的支出:一是三农支出。我省近几年已从多方面增加了三农支出,进一步在力度和支出结构上改进。增加三农支出对农民来讲有增收(如种稻直补,改造危房等)和减支(如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卫生体系的建设)两个方面。

增收的作用是有限的、定向的,减支的作用是非定向的、无限的,因而今后我省要着重于减支。二是持续增加对困难群众和的扶助。我省目前相当多的失地失业农民、农村的五保户、城市中的下岗职工等人群没有得到和或保障标准偏低。这些人群是社会不和谐的源泉。要通过调整财政支出逐步解决这部分群众的生活保障。三是支持落后地区的支出要注意效率。地区差距过大是

我省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障碍。上世纪90年代初省委省政府通过资金、项目、人才的安排来推动苏中、苏北的发展,但收效并不明显,差距还在继续扩大。而真正意义上支持落后地区应是使落后地区获得公平的公共产品份额,即获得公平的教育、卫生、医疗以及有形的公共设施等。

(二)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体制。一是要坚持分税制和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科学划分县乡政府的事权和财权;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体制调整政策,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有效解决当前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乡镇政权正常运转,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二是要完善转移支付增收节支激励机制,使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相对均等化。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地区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帮助这些地区减轻包袱加快发展。三是加快县乡机构改革,加大人员分流力度,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

下载公共财政覆盖农村问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共财政覆盖农村问题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公共财政的问题”讲座总结(范文模版)

    财政在西方的译文是“publicfinance”,实际上暗含着公共财政的意思(个人觉得可能是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建立的时间比较久远而得名,于是就印证了张教授的观点)。在中国,财政和公共......

    “关于公共财政的问题”讲座总结

    财政在西方的译文是“publicfinance”,实际上暗含着公共财政的意思(个人觉得可能是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建立的时间比较久远而得名,于是就印证了张教授的观点)。在中国,财政和公共......

    农村法律顾问全覆盖

    “农村法律顾问全覆盖”工程实施情况的 调 查 报告 (市政协委员王守德、耿雪萍、孙凡汝) 在广大农村实施“法律顾问全覆盖”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是我市开展“五五”普法和落实20......

    GSM覆盖问题及处理方法

    上下行弱覆盖总之就是弱覆盖么!那你可以增加直放站或者基站、调整方位角、提高功率么! 至于引起的原因那多的很:阻挡物、深度弱覆盖、基站离得远。 就想一些大酒店、大超市、大......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报告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基础教育规划课题“农村中学留守儿童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研究报告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西沱中学校 一、课题的提出 (一)本课题的......

    从我省农村税费改革看农村公共财政建设

    一、农村公共产品的初步界定公共产品相对私人产品而言,主要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无法完全或不能完全由市场调节,无法由私人提供。就农村居民的......

    从我省农村税费改革看农村公共财政建设

    一、农村公共产品的初步界定公共产品相对私人产品而言,主要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无法完全或不能完全由市场调节,无法由私人提供。就农村居民的......

    安泽县农村“五个全覆盖”工作汇报(修改版)

    安泽县农村“五个全覆盖”工作情况汇报 安泽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刘浩 (2009年8月11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现将安泽县2009年上半年农村“五个全覆盖”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