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谈养成教育(家长)

时间:2019-05-12 18:1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谈养成教育(家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谈养成教育(家长)》。

第一篇:我谈养成教育(家长)

我谈养成教育

乔泽宇家长

所谓养成教育,是指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性格的形成过程中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素质的教育及培养。

养成教育重在“养成”,而“养成”的过程却是漫长而艰苦的。一种良好的习惯往往需要长年累月甚至三年五载才能养成;而一种已养成的不良习惯,也需要长期努力才能纠正。因此养成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

现在多数小学生的自觉性较差,都不同程度地带有些不良习惯。如迟到、不守课堂纪律,不认真做作业,卫生习惯差,乱买零食,动不动就打架等。分析其原因,一是有些学生在生活中由于家长忽视了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现在很难一下子改过来;二是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三是学生本身终究不是成人,自我约束的能力差,很难在短时间里养成习惯。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呢?在教研中,我们达成如下共识:

一、提高认识。教书育人是我们的职责,教书与育人同样重要。我们已开始步入现代文明社会,一个人是否具有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尚且不说高尚和纯粹,起码总得成为有教养、有品位的人,这是幸福人生的必备条件。作为小学教师,如果能以自己的付出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础,引领他们踏上幸福人生的起点,可以说是功德无量。

二、树立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才会有良好的行为,这是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前提。因此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意识,不仅要使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做,还要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对人、对己、对社会产生的意义,从而增强自觉性。

三、持之以恒。对良好行为的引导和训练要低起点、小坡度,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同时,因为小学生自制力差,好不容易形成的好习惯会因为环境的改变、不良的诱惑等因素而重新丧失。所以我们不能心急、不能要求太高,关键是持之以恒。

四、率先垂范。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在教育引导学生的同时,如果我们能重视“律己”和“垂范”,以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学生作出楷模,那将会事半功倍。

五、家校沟通。我们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如果缺少了家长的配合,无论学校再怎样重视也无济于事。我们认为当前家庭教育不理想方面一是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不重视孩子的品行;二是家长自身素质太低,不懂如何教育;三是家长实在太忙,根本无暇顾及孩子。我们必须抓住家长会、家访、家长来访、网上交流等一切机会与家长沟通,形成合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以上是我对养成教育的几点粗浅看法,其他人一定有更好的经验,希望也能拿出来交流。让我们共同为完成我们的神圣使命——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而努力吧!

第二篇:我谈家长与学校如何配合做好孩子的养成教育(家长)

我谈家长与学校如何配合做好孩子的养成教育

李馨悦家长李海艳

教育学生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是推进这一工程的三驾马车,只有三者紧密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对于我们这样全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来说,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老师对孩子的学习、生活都有一定的统一要求。而学校教育如果得不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强化,是难以起到有效作用的。并且家长与子女之间固有的血缘、感情和伦理上的内在联系,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效果。因此,学校教育好学生,特别需要家长积极、主动、正确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育的质量,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作为家长,该如何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我们不妨听听专家的意见。作为家长,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首先是思想上能够与学校老师的教育保持一致,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与老师保持联系。对此向大家提供几点建议:

1.主动联系。

老师每天确实很忙,如果天天给老师打电话,老师会因为工作繁忙而没有时间接待。但是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育孩子,如果父母把握好时间并且主动与老师联系,老师会感到非常高兴的。因为通过沟通,会更方便老师了解孩子的全面情况。一个班主任整天要面对几十个孩子,任务很重,不要说是家访,就是给每个孩子的父母打电话,也要耗费好多时间。父母与老师沟通,重要的是把孩子生活、学习、成长中的重要信息告诉老师,及时与老师交流,或者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及时与老师配合,或者获得老师的有效地配合。

2.经常联系。

父母千万不要忽视针对孩子的点滴进步与老师交流,更不要等问题成了堆再去和老师联系。孩子的发展是一种平稳的量变过程。但是质变就孕育其中。要想发现微小的变化,抓住闪光点,在萌芽状态时实施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与老师经常联系。如果可能,父母最好能够与老师定期保持联系。这样,每一次联系就会变得越来越简单,时间短而且有效果。由于是经常联系,不必每次都介绍前面的情况,只需突出主题,交流新情况,研究新措施即可。经常联系,还可以使双方增进了解,发展友谊。很多父母在和老师的交往过程中,成为了很要好的朋友。

3.适时、适度联系。

父母与老师沟通的频率,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来定,但也要尊重老师的意见。一般一周或两周联系一次就可以了。如果联系过密,会给老师增加负担。联系过疏,则不容易了解孩子的情况。

父母与老师的联系方式,一般可以通过电话进行。何时打电话,要根据老师的工作和生活规律来定。如果是课间10分钟打进去电话,老师急着准备上课,匆忙说两句,效果肯定不好。最好打通电话后先询问:“我现在准备和您交谈几分钟,您看方便吗?”父母也可以与老师商量一个固定的时间。

与老师交流的时候,父母要有所准备,尽量避免东拉西扯的聊天,最好直奔主题。父母不要光顾着自己说,还要注意听老师的意见,不仅要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还要提出自己的措施,也征求老师的建议。

第三篇:未成年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谈

未成年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谈

从古到今,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未成年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关系着祖国未来的文明与进步,还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功。正因如此,我们的中小学、幼儿园把对未成年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紧抓不放。每当我们走进校园,常听到老师早,老师好,同学早,老师同学晚安等文明礼貌话语。地上丢的纸屑果皮等同学们捡起放在垃圾桶里,进办公室、教师寝室喊报告等其文明行为用语随处可见可闻,这说明校园内未成年人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

然而,当我们走在校园外的街上,常常会目睹到未成年人在上下学途中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他们边走边吃着零食,吃完就把包装零食的袋子随手扔到了街路上。过马路,有的不走斑马线,有的不看红灯,与车辆抢道而行。在路上,有占道并行的,有的说着脏话玩着手机的;甚至还有损坏公物的,踏坏老百姓庄稼的,损坏禄化等的。为何未成年人在校园内外有如此大的反差呢?

第一,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形不成合力。不一致的教育使学生难以养成良好习惯,如学校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校内校外都要行文明事,做文明真人,可学生回到家里,许多父母甚至祖父母都包办孩子的事情,这往往使习惯养成教育半途而废。

第二,许多同学的父母祖父母与个别教师本身存在不少坏习惯,并对孩子的行为方式产生了不良影响。例如,学生入校,一般都习惯于向教师行礼问好,可有个别教师毫无反应,似乎只有学生需要向老师有礼貌,老师就不向学生有礼貌,学校禁此吸烟,有的老师违反学校的禁令,吸完烟的烟头乱扔;有的家长见了老师也不闻不问,高高在上,无礼貌;有的家长在家中在社会上说话粗,行为不雅,这些老师和家长不良的习惯,都影响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第三,现在许多未成年人都是留守学生,他们在家中受到的教育基本上是祖父母无文化的教育。特别是农村,留守学生的祖父母文化素质不高,脏话随口而出,不文明行为随时可见,留守学生在他们素质不高的祖父母教育下,本来在学校教育下养成的文明行为,走出校门就丢了。

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们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一,把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环节来抓。所谓核心环节,就是把习惯养成当作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既体现于教育过程,又体现于教育目标。可以说,不重视学生习惯养成的学校教育,不是好的学校教育;不关心孩子习惯养成的家庭教育,不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校工作的考核,应当重点考察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应在自然条件下考察和评估校风状况。

第二,从未成年人的认知特点出发,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必须是具体细致的。如《弟子规》中倡导的两个好习惯可以视为范例:“出必告,返必面”,即外出时必须告知父母,回来后也要面告父母。再如,“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意思是,如果听见年长者呼唤人,就应立即代他去叫人;如果要找的人不在,自己就立即到年长者那里去看看有什么事。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可见,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我国儒学大师孔子提出:“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论断.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从出生到六岁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儿童的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等,大都要在此打好基础,如果基础打好了,那健全的人格,成功的人生也就随之而来.”这些道理无不证明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在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叶圣陶先生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所以教育对未成年人来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把教育部的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变为行为习惯,是养成教育既切实可行又极为重要的内容。

第三,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家庭教育在配合学校教育、塑造学生精神世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保持连续性、一致性,就必须加强家校联系。我们首先沟通家长和学校间的情感,通过家访、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家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家庭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如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不让孩子进游戏厅,孩子在家要听父母的话,要尊敬老人,不玩手机,不吃零食,过公路要走班马线,不说脏话乱扔赃物,如何培养孩子在家的习惯养成等,形成共识。制定家校联系卡制度,向家长发放“家长谈习惯”征文,向家长推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编辑的《五元家庭丛书》,定期将学校某阶段内教育的主要内容、重点工作向家长通报。好习惯养成贵在协调一致和持之以恒。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尽可能形成一致性的教育要求,以学校为龙头,推进行为习惯的养成。其次,任何行为习惯都不是说教出来的,而是在反复训练和实践基础上养成的。好行为坚持的时间越久,好习惯养成的程度就越牢。因此,学校每个学期应重点培养学生养成一两个好习惯,而家庭和社会应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计划。并且,行为习惯的养成要和道德、情感、意志、榜样教育结合起来,引导未成年人发现各类榜样人物的习惯养成经历,激励他们向榜样学习。

第四,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养成习惯必须实践,换一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经常去做,才可能养成好习惯。”叶老的话告诉我们习惯不是单靠说或学就能形成,而是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德育活动课程的开设为受教育者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提供了更充分的条件。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有充分准备的德育常规活动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用一种全新的观念看待自己和他人,及时矫正不良行为;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自尊、自强、自立,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如开展“爱心”系列活动:举行“炎黄子孙孝敬父母”演讲会,开展“孝敬长辈 关心他人”活动,在活动中要求学生做到“五个一”(给父母烧一个菜、洗一次脚、端一次茶、捶一次背、介绍一种健身的方法),让学生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做一些事,尽到孝心。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勤工俭学,把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和亲手制作的工艺品等进行义卖,用挣到的钱为敬老院的老人添置寒衣。由于该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操作性强,孩子们纷纷响应,并从中受到了教育,在活动中寻找到了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人的精神和价值,也知道了生活的艰辛,钱的来之不易,使爱的暖流传遍校园。再如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搞一些社会调查,让他们广泛接触社会,用具体生活中的典型实例教育学生,让学生耳闻目睹,开阔视野,吸取丰富的思想营养,在德育活动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

我们意识到,未成年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校园这块小范围内进行,而是要不断地向校外拓展延伸。评价学生思想素质的高低,既要看学生在校的表现,还要考查其在校外所为。我相信,只要我们学校和社会长期坚持正面引导,未成年人文明行为习惯就会慢慢养成。

武胜县胜利初级中学教师李远利。岳建明

第四篇: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之我谈

教育孩子之我谈

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望子成龙”是每位父母共同的心愿,但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如愿以偿。孩子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天赋,又有后天教育的问题。天赋是难以改变的,而后天的教育则大有可为,并可以弥补先天不足。使孩子日趋完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除了接受学校的教育外,父母的影响则是最持久、最直接、最有效的。作为家长应如何教育孩子呢?

在此,我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一、爱孩子。

天下父母谁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所接受和认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急功近利,恨不得能让孩子一下子就成才扬名,因而采取一些条条框框约束孩子,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并且还冠冕堂皇地说这么做都是为孩子。作为孩子,他的智力和认知水平是有限的,要他体谅父母的这种苦心并付诸行动未免要求过高。在孩子们的眼中,爱不是训斥,不是因学习成绩不好或是做错了事导致的拳棒相加;而是一个亲切的拥抱,和风细雨的交谈,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个淡淡的微笑和一点小小的安慰。这样可以增进你与孩子的感情,使你的孩子不再对你敬而远之,也可以使你的孩子不再惧怕你;而变得喜欢你,也不会出现你一抬手就躲的局面了。我认为家长给予孩子的不单单是修改作业等一些小事,而是对孩子的一 1

种关爱与引导,同时更是一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正所谓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把孩子的坏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当发现孩子有一点错误的矛头时,就应及时制止,这样做才是对孩子负责任。

另外,爱孩子也可以让你的孩子在错误中成长。我孩子的奶奶在早上一醒来就开始唠叨,快点起床,不然要迟到;认真刷牙,不然要长虫牙;一定要吃鸡蛋,喝牛奶,不然营养不良。孩子放学一回来,又开始唠叨:这手、衣服怎么这么脏,快点洗手,快去做作业;快点吃;快点睡觉。无数个快点,无数个不对,无数个指责,成堆的禁止出错的语言让孩子喘不过气来。于是,我的孩子开始紧张怕出错,有时则产生逆反心理——你越是不让我做的,我偏要做。久而久之,孩子就管不住了,对于这种情况,我换了一种方法与他交谈,比如说:今天起床比昨天快了一分钟,这是你今天表现最好的地方,妈妈奖励你一杯牛奶。这样的话语孩子比较愿意接受。再如,看到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很少的作业也要很长时间完成,我就说:今天你已经能够主动地写作业了,有进步,既然有进步,那么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点作业还难吗?小孩子都喜欢表扬,尽管有一些话语对于我们来说是谎言,但我们出于良好的目的,也是无可厚非的。

二、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

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活动圈子,随之产生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需要有自己的倾诉对象。父母即使工作再忙,天天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呆在一起。不要看电视,不要读纸,也不要听音乐,专心

致志地与孩子互相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解除他们的疑虑,适时的加以引导。对于工作繁忙的父母来说可能有一些困难,但是应尽量做到,哪怕睡前拿出几分钟的时间也可以。如问问孩子在校一天的学习情况;一天你都做了什么?有哪些进步?短短的几句,足以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心,从而增进大人与孩子的沟通,以前,我总是经常给孩子买衣服、买玩具,但极少会给孩子订阅刊杂志。我认为孩子小,再大一点读书也不迟,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孩子拿了一本书自己就读了,我很受启发: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孩子会终生受益,孩子不停地阅读,就永远不停地学习。我们总喜欢扮演老师的角色,经常教孩子学习课本的东西。我认为倒不如花点时间和孩子进行有益的阅读。或许有的家长会说:“我们也给孩子买了很多书,可是孩子不看怎么办?”其实,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能是潜移默化的,一个日夜打麻将的家长,他不停地叫孩子学习、学习,孩子能学习吗?父母都在看书、看,孩子也会跟着看书的,和孩子一起看书,和孩子交流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哪些人物该学习,哪些人物让人讨厌,孩子们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假如能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并能得到家长的认可,那么他渐渐地就会喜欢阅读了,玩具很快就会玩腻,而给孩子一辈子都有用的知识,是很多父母缺乏的意识,买一张地图,有条件的买一个地球仪放在家里,每当新闻道到哪个地方就和孩子把那个地方找出来,新闻道中有喜有悲,地域之间的差异也非常大,让孩子知道伊拉克战火纷飞下的孩子过着怎样的生活,也让孩子知道日本、美国的富裕,他们应该懂的富裕靠的是高科

技、靠的是知识,若自己没有知识,也是落后的,让孩子明白应该勤奋学习知识。

做父母的总是教育孩子要尊重长辈、兄弟姐妹,这是无可挑剔的,但是父母是否想过,也要尊重孩子呢?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容不得半点沾污。轻则呵斥,重则打骂极易造成孩子的心灵创伤,导致自卑的心理,那些迷信于棍棒的父母要好好地反省一下,其实尊重孩子要从家中的每一件小事做好,这对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是十分重要的。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越是经常挨打的孩子越是犯错误,因为在他们的心理已经有种潜意识的反抗力量了,而这种力量可不是你的棍棒能改变得了的。所以要想改变孩子,必须从心里入手。在家里不要发号施令,而是采取谈心,提建议的方式解决问题,建立家庭民主生活会制度,每到周六、周日白天一起收拾房间,洗衣服,做一周的功课复习。晚上,一家三口坐在一起把他们一周来碰到的事情以及孩子在本周的进步与退步等情况做次交流,谁的问题谁负责,谁做得不对,要在下周改正。

三、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碰到的坎坷会很多,也许他们会摔倒在地碰破了皮,也许会因为伙伴的之间误会而伤心哭泣,也许会因为某个愿望未实现而灰心失望。父母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关注这些事情,即使能够关注,也会因为过度的关注而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依靠。因此,父母一定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让孩子在广阔的天空里学会磨练自己的翅膀,展翅翱翔。我的孩子以前在低年级的时候不但天天接

送孩子,而且替他背书包,一直把孩子送到座位上,甚至就连一个椅垫也要亲自为孩子放好。我想这样的孩子什么时候才能离开你的照顾,你又会照顾他几时呢?在我的周围许多这样的例子:孩子在上中学的时候,妈妈在学校四周租了一间房子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为了让孩子一心一意地学习,母亲就连洗袜子的小事也不让孩子做。后来,孩子考上了重点高中,母亲又随之在高中四周租了一间房子,同样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依然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孩子也只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最后,孩子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大学,母亲这下总算可以歇歇了。没想到,开学不到两个月,孩子就因为自理能力太差而被迫退学。多么惨痛的教训,多么让人悲哀。一个原本美好的心愿就这样被母亲的极度溺爱给毁掉了。所以,我不想让我的孩子也这样。他应该是这样的:离开了我的怀抱,他也应该什么事都能做得到的,就像在家里平时不会扫地的孩子在学校为了显示他的才能,也渐渐地学会了。平时很调皮的孩子也会安静地坐下来上课了,其实就是因为我们给了孩子太多太多的保护,才让孩子永远也长不大,总也离不开你的保护伞。什么东西都要学习才会的,不给孩子机会锻炼他怎么能会?我知道很多家长都是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怕交给孩子任务后弄得满身是伤。另外还觉得孩子做不好,笨手笨脚的,让孩子做点事情自己还得在后面跟着收拾,甚至认为孩子一心读好书就够了,但是我们会老的,孩子将来也会有家庭,他离开了你,能独立生活吗?现在就应该给孩子一个广阔的空间,即使他们一次做不好,两次做不会,但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孩子已经长大了,他渐渐

地学会了很多事情,给了你很大的意外。

孩子是父母的作品,文章没写好,不是纸和笔的错,而是写书人的错。同样的道理,孩子是否成才,父母责无旁贷,一位知名教育家说得好:“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把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把握在父母手里”。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让我们家长与老师、与学校共同合作,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来。

第五篇:《李镇西谈养成教育》读后感

这是教育专家李镇西的又一本专著,与他以往的书不同的是,这回,他把焦点拉回自己的家庭中,以教育自己的女儿为个案,详细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启蒙教育、小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善良人格的塑造、孩子的早恋问题、“代沟”的超越、高三冲刺阶段家长对子女的关照等等。李镇西的女儿李晴雁从小天资平平,能在他的教育下优秀成才,无疑得益于他良好的家庭教育。这本书是写给千千万万普通孩子的家长看的,正如副标题所示,这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家教攻略”,他为各阶段孩子的家教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具体的操作模式,读来温馨动人,充满哲理,文中处处闪烁着作为一名教育专家的父亲的睿智与温情。这里,记录的不仅仅是李老师和女儿一起成长的本身,也是提供给我们教师的一本必要的参照和范本。自己虽不曾为人父母,但在读完这本书,也不由与之产生诸多共鸣;

家长也是教育者!

读这本书时,学校刚好举办了“将成功传给下一代”家庭教育报告会,陈忠联和李镇西老师对“家长也是教育者”这一核心内容不同角度的阐述,更让我这个教育者感慨良多!教育总是相通的,作为教师和家长,其教育的目标也应该是和谐统一的——这个目标就是孩子能学有所成,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遗憾的是,仅有目标一致是不够的,学校的教育与家庭教育应该也要和谐统一。一些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孩子交到教师手上就万事大吉,而殊不知自己的一言一行早已影响着、“教育”着自己的孩子。家长,也是教育者啊!教育家马卡连柯的有句话说得好“在你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着儿童。”家庭、社会、学校,三者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一个孩子个性的形成,家庭的因素占相当大的比重。除了家长自身性格、品行对孩子们成长的影响力外,学校的教育也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因此,只有步调一致,才能奏出和谐乐章!

既然家长是教育者,那,怎么教育?

读这本书,你会更明确应该让《教育,与生命同步诞生》;你会发现《学习信心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感受桑兰,感受张穆然》,李镇西在教自己的女儿学习他人的坚强意志,也告诉了家长应该多给孩子磨练的空间与机会;《不妨和孩子一起追星》,李镇西竟然和女儿一起哈韩,这个做法,其实就是告诉家长,面对孩子的偶像崇拜,不防弯下腰来,把自己放到她们那个高度,体会孩子们的世界,这样才更好交流,更好地加以引导;《让孩子尽可能“中国”一些》,再一次提醒家长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对孩子的熏陶及其作用……一个故事,一段道理;一篇日记,一份回忆。李镇西老师字字句句朴实无华,入情入理,如清晨落在蕉叶上的雨点,那么清新,那么悦耳,声声敲打在读者的心坎上。这些小故事,不单单是适用于家庭教育中,于我们学校教育,也是完全一致的啊:保护孩子的自信心,教会孩子坚强地面对生活,消除师生间的理解鸿沟,把传统文化贯穿于学校与家庭的教育中……做最好的家长,做最好的教师,教出最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最好的学生!

一、让孩子做个快乐的人!

李镇西在书中强调:“和许多年轻的父母一样,我非常爱我的女儿,但我不把我曾有过的‘科学家梦’、‘艺术家梦’强加给她。我抱定一个信念:我要让她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什么是快乐呢?李镇西告诉女儿:“快乐,源于善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知识:畅游在浩瀚知识的无边海洋,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童心:永远保持赤子般的纯净无暇,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超越:战胜自己并争取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快乐!”呵,快乐的内容是多么的纯粹啊!它与物欲无关,与残酷的社会无关,它所关注的,是那种人类追求的,最本真的自我!快乐,一直伴随着李老师的女儿晴雁成长,在课余,小晴雁没有上什么奥数、作文班,而是由她的意愿选择了她喜爱的舞蹈、画画,这种轻松、不带功利性的学习,让小晴雁自得其乐,随心所欲。她的童年,比同龄人增添了几分随和与自由,也因周末那时时高扬在空中的风筝,更显得多姿多彩。“让女儿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和女儿一起快乐的成长!”这正是李老师坚定不移的教育理念。

快乐源于善良。李镇西老师最注重培养的是女儿善良的品格。父女共读《爱的教育》和《做人的故事》,他用名著中的故事去感染女儿;他教女儿爱班集体,爱她周围的同学,关心自己的同桌,关爱失学同龄人……生活中点滴的爱心,汇集成了她爱的海洋,培养了她博爱的胸怀。而小晴雁,也在关爱别人的过程中,收获到了真正的快乐!作家高尔基也曾经这样教育自己的儿子:“给,永远比拿快乐!”同为人父,对快乐的理解如出一辙。

二、以尊重培养尊重!

这是李镇西全书的另一精髓——民主。这也是与孩子的相处之道。

尊重只能靠尊重培养(李镇西语)。李老师对孩子真正的尊重,不光出于对孩子的“爱”,更是出于一种民主的理念。记得李老师在另一本著作《民主与教育》里,就曾深入探讨过民主教育的实质。而他在家庭教育方面,又是如何做的呢?

家庭教育首先要做到尊重孩子。家长对孩子的尊重首先是对其心灵世界的尊重,尊重孩子的心灵世界,就要保护孩子的个性,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有选择的权利。在充满民主气氛的家庭中,尊重是相互的。家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要充分理解并善于听取孩子的合理主张。书中《从细节处尊重》这一节,李老师从女儿接电话这个小事,让女儿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请尊重孩子应有的自由权利》这个章节里,对读初中后处在重重学习压力下的女儿是否留长发这一问题,也让女儿自主选择,这是一个开明家长对子女权利的尊重;《教育孩子尊重教师》,就体现了一名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与支持。他在文中说得好:“家长不但要充分尊重学校教育,尊重教师,更要教育孩子尊重教师!”他以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尊重他人建议的榜样。

以尊重培养尊重,说得多好啊!一个家长能在自己的家庭中实现民主,纵观我们在学校的教学行为,不也应该如此吗?建设和谐校园,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一个优雅、现代的校园,更重要的是师与师、生与生、师与生之间那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民主氛围。尊重孩子的心灵

世界,保护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在民主的空间中自由呼吸,让他们在教师尊重与鼓励的呵护下快乐成长,这才是真正的和谐!对家长来说,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他们的最大的礼物;而对教师来说,每个孩子都是春日花园中不可忽视的一朵小花。教育孩子是责任、是艺术,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这门学问,作为孩子的共同教育者——家长和教师,都应该熟练地掌握。尊重孩子,并教会孩子尊重他人,让孩子做一个善良的人,让他享受一个快乐的童年,这将是足以让孩子幸福一生精神财富。

下载我谈养成教育(家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谈养成教育(家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毛石镇中心小学雷小雨养成教育贯穿学校德育工作的全过程。它在整个小学德育工作中处于“基础”地位,具有明显的特点,可以这么说,中小学德育是从抓养......

    我和“语文养成教育”

    我和“语文养成教育” 42年前,我虚龄17岁登上教坛,就注定了此生只为一事而来,就是追求一个梦想,一个实现理想语文教育境界的梦想。一 执教之初,我陷入疑惑:为什么很有趣味的语文,却......

    教育专家谈养成教育[优秀范文五篇]

    学习内容:教育专家谈养成教育 学习时间: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教育。 养成教育是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最实、最具有操作性的抓手。 经过十年的研究实践,我们赋予了养成......

    清华北大家长谈心得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来到这里和大家欢聚一堂,感到非常的高兴。今年,我女儿杜婵十八岁,学文科,考入了北大,我儿子杜攀十六岁,提前半年被清华大学录......

    小学习惯养成教育家长问卷(合集五篇)

    A、是的B、需要引导C、不能接受 10、您的孩子对于一些行为有可能引起的危险后果班级:学生姓名:家长姓名: A、时刻注意B、偶尔会忘记C、从不注意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

    我谈教书育人

    我谈教书育人 建湘小学 黄春梅 现代著名教育家竺可桢说过:教者,传授知识也;育者,培养思想品德也。教中有育,育中有教。也就是说:既教书又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师德的基本要......

    我谈《西游记》(范文大全)

    《西游记》读后感 我对《西游记》中的人物的评价: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

    我谈雷锋精神

    我谈雷锋精神 雷锋,一个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为什么雷锋在死后还会在人们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记忆呢?不是因为他取得了多大的成就,而是因为他尊老爱幼、帮助妇弱、捐钱济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