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有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时间:2019-05-12 18:59: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走有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走有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第一篇:走有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走有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罗志军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缩小工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才能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去年全国人代会期间,胡锦涛同志期望江苏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按照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对如何走好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进行积极探索,提出并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力争到2015年苏南等有条件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不失时机地推进农业现代化,直接关系人民温饱和务农劳动力增收,直接关系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直接关系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江苏省是工业大省,也是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居全国第四位,农业增加值居全国第三位。目前江苏省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推进期,农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虽然不到7%,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仅不会改变,而且会更加突出。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才能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当前江苏农业发展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城乡居民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安全性和多样化的需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耕地、水资源、生态环境约束日趋明显,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满足这些需要,应对这些挑战,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今后一个时期,总的发展思路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新型

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任务,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着力提升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五化”水平,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保护体系“五个体系”,努力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推动“三化”同步发展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遵循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江苏省按照“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带动农村”的思路,促进“三农”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今后将进一步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有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构建新型工农和城乡关系。一方面,强化工业支持农业。注重以工业化理念引领农业、工业化装备武装农业、工业化成果反哺农业,促进农业产业链向前向后延伸,加快发展精深加工业和现代流通业,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合作化经营水平,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另一方面,强化城乡互动发展。深入实施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将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转向农业农村,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社会保障逐步衔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资源均衡配置、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争取用3至5年实现全省村庄面貌根本性改观。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

坚持创新驱动是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为此,应把发挥科教资源优势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结合起来,促进农业增长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一是着力突破一批

关键技术。重点在种源农业、生物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向农业前沿进军,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二是着力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有效整合涉农高校、农业科研院所等科教资源,创新体制机制,推动资源共享,注重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各种新型服务组织的作用,实施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扩大新技术、新品种覆盖面,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三是着力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加快农机工业发展,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快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相融合,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智能化和科学管理水平,以信息化支撑农业现代化。四是着力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组织实施现代农业人才工程,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建设一支引领江苏农业现代化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

农业综合开发是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人多地少的基本省情决定了江苏省必须大幅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不断提高劳均、亩均产出和经济效益。一应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重点任务。抓好水利这个农业发展的命脉,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建立功能齐全、长效管护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强化灌区用水管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二应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保障。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每年建设150万亩高标准农田,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产出能力。加强农业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疫病预警应急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三应把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围绕推进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

化和社会化,着力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连锁超市、农超对接、专卖直销等现代营销模式,积极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促进农产品流通销售。健全基层农技农经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引导支持各类服务组织提供综合性服务,积极发展一条龙全程服务,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营销。

加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力度,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按照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质量安全、生态良好、效益较高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继续稳定粮食生产,统筹推进各业发展。横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粮油、设施园艺、规模畜牧、特色水产、休闲观光农业;纵向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产前、产中、产后有机衔接,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根据市场导向和比较优势原则,科学规划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加快培育一批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规模大、优势强的农业产业带,壮大一批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进一步优化生产方式,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大力发展工厂化种苗产业,推广高效安全栽培模式,积极发展土地集中型、专业合作型、统一服务型等多种类型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农业是基础产业、弱质产业,既需要加强扶持,也需要创新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内在发展活力。应深入推进农村土地、金融等各项改革。全面推行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严格征地程序,动态调整补偿标准,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整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高土地资源管理利用水

平,确保土地增值收益主要用于农业农村。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扩大服务范围,创新服务产品,支持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等新型农业合作组织,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财政支出结构,健全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完善农业补贴和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进一步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引导各地立足实际大胆探索。苏南、苏中、苏北农业条件不尽相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既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落实,使各地真正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注重统筹、政策上给予倾斜,确保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序推进;又要支持基层改革创新、大胆实践,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探索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条件下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新路子。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主体是农民,根本目的是让农民过上现代化生活。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始终把保障和发展农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基层创造,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使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成为富裕农民、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

作者为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第二篇: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宋洪远

1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中国农业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探索

自1949年以来,对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要通过什么样的路径来实现,党和政府一直在进行探索和实践。

早在1949年12月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农业生产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就首次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关于农业现代化的内容,他在1961年3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又明确提出要有步骤地实现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化肥化、电气化。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总结新中国成立近30年农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要走出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会议文件不仅拓展了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并且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政策和措施。

1998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在江苏、上海和浙江考察工作时提出:沿海发达地区要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力,建设发达农业,争取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都对现代农业建设做出了部署和安排。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上述一系列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2007年中央1号文件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首次明确回答了什么是现代农业、怎样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问题。明确提出: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二、当前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背景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中国农业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的功能,而且还具有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农业功能的拓展和深化,表明我国农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从发展的角度看,新阶段农业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有1 宋洪远,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该文是作者在2007年CARD、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农村经济》杂志社共同举办的“新农村建设中的现代农业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论文。

如下3个方面。

1.资源约束。中国人多地少,目前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而且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耕地减少的趋势难以逆转。据估算,今后20~30年,仅住房和工业建设用地就需要8000万亩左右。人增地减,解决吃饭问题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国水资源匮乏状况更加严峻,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而且水资源时空分布很不平衡,80%以上的水资源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淮河以北地区占有的水资源不到20%,不少地方不得不超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越来越低。干旱和缺水已经成为制约许多地区农业发展的“瓶颈”。

2.市场约束。过去中国农产品供不应求,农业基本不存在市场约束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急剧下降,食品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小,并且从“吃饱”转变为“吃好”。2005年,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降到了36.7%,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降到了45.5%。同时,农业的国际竞争环境越来越严峻,不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进口冲击已显现出来,而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出口潜力还难以发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外农产品的进口冲击加大,2005年大豆进口量2659万吨,已超过国内生产量;棉花进口257万吨,已占到国内需求量的40%。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使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难度加大。农产品进出口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由多年来的贸易顺差转变为连年逆差。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预示着市场对农业发展的约束将越来越突出。

3.体制约束。经过近30年的改革,我国的农村市场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已基本形成,但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并未消除,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还存在许多体制障碍。以前农业对工业化的贡献主要来自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现在农村对城镇化的贡献则主要来自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以及资金的外流。据有关部门测算,1987~2002年,仅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就从农民手中获得土地净价差收益14200亿元以上。由于给农民工的工资较低,仅此一项2002年农民工对城市的贡献就达5200亿元左右。到2005年末,全部金融机构的农村存款大于贷款11378亿元。虽然这些数字在测算方法上不一定科学、测算结果也不一定准确,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农民对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贡献。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资金、土地、物资、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由农业流向非农产业,由农村流向城市,这是工农和城乡发展差距拉大的深层原因。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党和政府在总结我国农业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农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和任务。

三、国家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为了切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政

策和措施。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取消农业税费

从2000年开始,国家决定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以规范的农业税取代以前名目繁多的农村税费项目。2000-2003年,按照“减轻、规范、稳定”的原则和“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的内容,农村税费改革由局部试点到全国推开。从2004年开始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到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费。至此,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屠宰税等各项税收,用于乡村办学、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乡村道路等的各项收费,公益金、公积金、管理费等共十二项税费全部取消,结束了2600年来农民交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农业生产进入无税时代。

(二)增加农业生产补贴

为支持农业生产发展,从2002年起,中央财政对农民使用优良品种给予补贴,补贴范围从大豆扩大到2004年的小麦、玉米和水稻。从2004年开始,国家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主产区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其他地区也对本省(区、市)粮食主产县(市)的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补贴。2005年,增加了对牧区的奶牛良种繁育补贴。2006年,再增加了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接补贴。2007年,又增加了油料生产补贴和能繁母猪补贴。同时,对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给予保费补贴,对产粮大县和财政困难县实行奖励补助政策。

(三)加强农业设施建设

为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现代农业的物质装备水平,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引导农民开展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切实提高耕地质量,扩大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试点规模和范围;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入;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和乡村道路建设工程;制定有利于农用工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发展新型农用工业;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为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五)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为更好地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实施优质粮食产业、种子、植保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发展健康养殖业,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支持“一村一品”发展;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生物质产业发展,促进资源高效利用。

(六)健全农村市场体系

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村市场体系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高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水平;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采取鼓励扶持措施,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

(七)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为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发挥农村人力资源优势,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切实保护农民工权益;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人员培训制度,提高服务能力。

(八)加大农业投入力度

为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加大农业和农村资金投入的政策和措施。中央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重。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和信贷资金投放结构,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高于上年。建设用地税费提高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农村。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注重发挥政府资金的带动作用,鼓励农民和社会资金投资现代农业。

(九)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深化农村改革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深化以乡镇机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和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为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加强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推进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搞好农村水权制度改革,推进农垦体制改革等。

(十)强化农村公共服务

为加强和改进农村社会管理工作,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农村公共服务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四、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首先要把握一个关键,要从实际出发,探索现代农业建设模式;其次要突出一个重点,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第三是探索一个途径,强化农业基础,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开发和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耕地和水资源占有水平较低,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一方面,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建设现代农业也必须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还要顺应农产品总量需求增长、结构需求多样、品种需求优质的要求,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拓宽农业的发展领域。

(二)要以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引导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

我国农户众多,经营规模较小,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坚持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是健全农村基本经营体制和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据举措。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设设施农业,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

(三)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重点,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资源利用率较低,环境压力增大。建设现代农业要下大力气转变发展方式,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特别是要注意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节约用水,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物质装备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要以增加农业资金投入为支撑,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我国农业发展长期受到二元体制的束缚,要素资源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五)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探索现代农业建设的模式和途径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资源秉赋各不相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地建设现代农业的起点高低不一。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建设的不同模式。要立足本地实际,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建设重点,循序渐进,不能简单地搞一种模式和实行一刀切。

第三篇:走特色道路创一流名校

走特色道路创一流名校

我校前身是创办于1963年的“西乡路中学”,1991年更命名为“成都市第四十八中学”。

不论是“西乡路中学”还是“四十八中”,由于种种原因,学校条件简陋,校舍破旧不堪,处于举步维艰的困境,是一所“优师留不住,优生不愿来”的薄弱学校。

1988年,学校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转变观念,抛弃“等、靠、要”的懒汉思想,在成都市的中学里率先进行了具有规模效益的校园周边开发,开辟了一条筹措办学资金的渠道,使办学条件有了极大地改善,从而为后来办学模式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办学条件的改善并没有从根本上使学校走出困境。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精神,给人以极大的鞭策和鼓舞,针对学校的现状,学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工一起,群策群力,瞄准成都——这一西南地区重要城市在对外开放中对外语人才的急需,大胆地向市教委提出了由普通中学改制为外国语学校的申请,并呈上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学校上下一条心,决心走外语特色之路,靠外语特色来激发活力,创造辉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993年秋,市教委批准我校招收英语实验班。1995年底,报经国家教委备案,省、市教委批准我校由“成都市第四十八中学”正式更名为具有外语特色的“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改制后,我校提出“走特色道路,创一流名校”的办校目标和“科研兴校、突出特色、整体推进、全面提高”的指导思想。经过全校教职工七年多的共同努力,我校已经形成了一个勤政务实、锐意进取、团结创新的领导班子;建立起了一支学科配套、结构合理、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探索出了一套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已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为成都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尽绵薄之力,为适应现代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我校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工程”,促使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合格人才,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

随着实验外国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我校在成都市民中的声誉也在不断提高,可以说实验外国语学校已成为成都市教育的优势品牌。1999年7月,上级主管部门将我校定为成都市五所改制学校之一。我校成为成都市唯一的一所公办外国语学校,开始走公办民助的办学道路。紧接着在市教委和郫县教委的直接关心和参与下,我校与郫县二中联合办学,建立了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分校。2000年我校又成功地与成都市三原置业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了成都市实验(三原)外国语学校。目前,两校招生运转情况良好,在短时间便取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家长的赞誉。

对照《成都市重点中学检查验收标准》认真自查、分项记分,我们认为,我校已符合成都市重点中学办学条件和要求,自查得分:392.5分,加分:120分,共计得分:512.5分。现将我校申报成都市重点中学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科学管理 锐意进取

(一)勤政务实、锐意进取、团结创新的领导班子

我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作为法人代表实施全面管理,三位副校长分管教育、教学和后勤工作,下设学生处、教务处、总务处、教科室、办公室等处室,在校长的领导下,各处室中层干部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学校班子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首先,抓好班子队伍建设。近年来,学校不拘一格地培养和提拔了多名中青年干部,使学校班子逐渐向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过渡。目前,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4岁,其中有11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1人研究生班学习毕业,1人正在研究生班学习。整个班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充满活力。

其次,抓好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学校班子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团结和谐、勤政廉洁、作风民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治校,使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富有成效。领导班子还认真学习国家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的有关文件,学习现代课堂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推

进我校的素质教育。

在管理治校上,学校领导班子还注意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发挥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作用,坚持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以及干部分管年级制度、干部听课制度、干部值班制度、探视生病群众制度,1995、1998年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合格,2000年我校党总支被评为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学科配套、结构合理、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我校现有专任教师136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22人,中级教师69人),在岗教职工中有57名党员,省、市、县各级劳模、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省市德育先进个人共23名,学历达标率为97%。

1、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良好师德形象的树立,不断提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充分利用各类会议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用规范的言行、高尚的品质、完美的人格、高雅的精神影响并教育学生。

2、这几年中,学校充分挖掘自身潜力,除留用部分原有教师外,还面向全省招贤纳能,通过严格的考核、选拔,引进和吸收了84名师德高、业务精、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从而使学校的教师队伍产生了质的变化,为彻底改变学校面貌奠定了基础。

3、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同时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业务培训或学历提高,已先后送了8名教师参加相关学科研究生课程的进修学习,还选派一名教师赴美国菲尼克斯市中学任教,建立了互派教师的国际性交流。

坚持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对他们进行教育理论、教材教法、教学艺术以及教学常规的培训;组织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学骨干上示范课,并对青年教师进行跟踪听课、评课;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每期举行青年教师献课活动;定期召开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心得交流会;开展“老带新”活动,订立师徒合同,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教学骨干。

学校还经常请教育教学专家来校开设讲座,并对教学情况进行会诊;重视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先后派数批干部和教师到上海、武汉、重庆以及本市兄弟学校参观学习,从中受益匪浅。

4、注重科研,突出特色。学校教科室和教务处积极引导外语课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引进的国外教材,发挥小班上课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在突出外语特色、适当增加外语课时的情况下,其他学科教师从学校的办学特点出发,通过科研改革课堂教学,注重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效益。

近几年来,我校教师在国家、省、市各级刊物上发表的科研论文有100多篇,在市上组织的赛课活动中,我校先后有多名教师获奖,在辅导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中,我校共有20多人次评为“优秀辅导教师”。我校英语组自编、自导、自演的课本剧获市第一、三等奖,英语电教自制教材在市上获一等奖,英语组还承担了全国外语学校新教材《展望未来》的试教和推广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学校还参加了市教科所组织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小学素质教育工程(个案)的研究与实践》,其中子课题《特色学校办学模式研究》的研究报告已结题通过。

(三)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学校通过教代会民主决策,形成了一套便于操作、较为全面的校内改革方案和各项管理制度,如《关于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教师工作考核条例》、《教职工全员聘任条例》、《校内结构工资制度》、《教学工作常规》、《各处室职责和岗位人员职责》、《教职工个人评估体系》、《教职员工考勤办法和有关假期待遇的规定》以及《关于教职工政治学习的规定》等。

二、抓好德育建设促进素质教育

(一)抓好德育的常规工作:

1、“万事德为先”,优秀人才首先应是品德高尚的人,因此,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做人教育。

首先,加强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前途教育。几年来,在学校党总支的领导下,我校长期坚持在高中学生中开设青年党校(已开设4期,培训了200多人次),在初中学生中开设少年团校(已开设14 期),坚持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占领处在转型期的青年学生的思想阵地。几乎所有学生都经过了团校培训,两届高三毕业班,我校党总支培养了3名高中生党员。

其次,大力开展法制教育、爱心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以及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等公民教育,培养有道德、守纪律的合格公民。

我校长期与金牛区公安分局合作,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学生宣讲了《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让每一个学生树立法制观念,作到知法、懂法、守法。我校建立了系统的社会实践体系,每年秋天组织高

一、初一新生进行军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遵守和服从纪律的习惯、吃苦耐劳的精神;每年春天,组织高

二、初二年级的学生,到农村、工厂、商店进行“走向社会”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针对目前独生子女任性、娇气、自私的特点,我校常年坚持进行爱心教育,利用主题班团队会、校园广播、升旗仪式等时间,进行爱心教育。常年坚持在校内开展“助困扶残”的系列活动,目前我校有17名贫困学生受到师生的资助,资助费用近万元,去年的苟禹同学师生捐助4.8万元,体现了我校爱心教育深入人心。行为习惯教育是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的基础,也是我们常抓不懈的基础工作和中心内容,针对我校住校制的特点,重点抓好以下工作:爱惜粮食教育、生活习惯教育、卫生习惯教育、劳动观念教育、集体生活教育等;推出了“布置我们的家——寝室”比赛、“盘中餐”演讲比赛、“爱我校园——弯腰行动”等系列活动。各班班主任老师也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进行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家长们也反映,通过住校,孩子的行为习惯、思想面貌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我校的前两届学生进入大学后,不仅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好,而且行为习惯、生活习惯良好,深受各大学的欢迎。

再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转型期的中学生,抓好心理健康问题,是学生教育的基础工作。我校采取请进来的方式,与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开展长期合作,邀请了有关专家到校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活动;学生处干部也轮流参加了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开办的培训班,进行业务学习,注意在平时对学生思想教育中,融合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第四、大力培养学生干部。长期以来,学校长期坚持培养学生干部,学生会、团委会、少先队大队部每年举行换届选举,干部通过班级学生推荐,民主,选举,产生校级干部队伍。学生干部坚持间周一次的例会制,培养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协助学校开展活动。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为使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了合唱队、舞蹈队、篮球队、排球队、田径队、武术队等团体,并长期聘请有关专家作指导。比如学校舞蹈队的指导老师是四川省歌舞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王玉兰;学校合唱队艺术指导是四川音乐学院教授、硕士导师张琳娜;请著名导演谢洪指导我校学生的小品表演等等,学生们从中受益非浅。

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校园篮球、排球比赛,坚持定期举行校园艺术节,给同学们提供展示自我才华的机会。2000年6月,我校在锦城艺术宫组织了一台旨在展示改制7年来我校素质教育成果的外语节目汇演,受到了徐世群副省长等省、市领导和市民的高度赞扬。为迎接新千年的到来,2000年学校组织了“喜迎新世纪营火晚会”,学校老师、学生、家长以及退休教师同台演出,共迎新世纪。

我校舞蹈队在成都市校园舞蹈大赛中,连续三届获得一等奖;合唱队在成都市中学生艺术节,获得一等奖。我校学生在升入高等院校后,以优秀的品德,良好的行为习惯,扎实的基础,深受各大学的欢迎,这些都与他们在中学阶段打下的坚实基础息息相关。

(三)抓好健康教育和体卫保健工作。

由于我校是住校制,因此学校始终把健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学校由学生处和教务处共同管理健康教育,校医、生物老师担任健康课教师,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通过广播、电视、黑板报、学生自办卫生小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个人卫生、公共卫生、饮食卫生、睡眠卫生、运动卫生等方面的教育。

同时,学校还将校园环境卫生、学生个人卫生纳入班级日常考核中。每学年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学生体检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为防止疾病流行,学校坚持定期对公共地点进行消毒、杀菌,按季节给所有学生服用预防药。

关心爱护学生住宿生活,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宿舍设生活老师16人,他们不仅关心爱护学生,保证学生的安全和健康,而且承担着在寝室内约束学生的行为习惯、给学生做深入细致思想工作的工作责任。学校花大力气改善学校食堂的操作和卫生条件,建立严格的卫生制度,加强对炊事人员的教育管理,炊事人员都持证上岗,防止病从口入。食堂由专职营养师实行营养配餐,保证学生的营养均衡。1999年我校获得国家卫生部中国营养促进会颁发的“学校营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的卫生保健工作面貌一新,学生体质得到增强。1999年全国卫生城市检查,我校被列为必检单位,卫生工作受到国家检查团专家们的高度赞誉,为成都市顺利通过验收做出了贡献,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被评为“成都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坚持抓好“两操”,定期召开田径运动会。94年以来,我校学生参加市中学生的田径运动会,成绩优异,有不少学生获得国家等级运动员称号。历年的初中体育中考,我校学生体育成绩也是一直居全市前茅。

(四)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参加创建文明社区活动。

要维护学校的稳定,全力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我校地处生产资料市场,外来人口、流动人口多,影响社会治安的因素多。学校在乡农市辖区综治委的领导下,积极搞好治安综合治理,多年来未发生刑事案件,连续三年保持了社会综合治理模范单位的称号。

我校还积极参加辖区领导的创建安全文明小区的活动。在学校内部制定了文明公约,组织教职工学习创该安全文明小区的有关文件,与友邻单位积极协调,互通协助,发挥我校的文化优势,为创建文明社区贡献力量。

三、质量优异 效益显著

(一)初中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四率”连年居成都市前茅

初96级,各科及格率98.68%,一次性毕业率99.34%,优生率87.44%,上重点线率70.86%,巩固率100%;初97级,各科及格率92.23%,一次性毕业率99.08%,优生率88.13%,上重点率71.69%,巩固率100%;初98级:各科及格率98.18%,一次性毕业率100%,优生率98.18%,上重点率71.52%,巩固率100%;初99级,各科及格率98.83%,一次性毕业率100%,优生率98.93%,上重点率86.54%,巩固率100%;初2000级,各科及格率86.05%,一次性毕业率95.93%,优生率85.47%,上重点率79.07%,巩固率100%。在全市的综合评比连续六年都受到市教委的表扬、表彰。

(二)高考成绩一鸣惊人,崭露头角

高九九级是我校改制以来的首届毕业班,高考文、理科总平分均居全市榜首。理科百分之百上重点本科线,班平成绩高出重点线80多分,全部被北京大学,国防科大,中国科大等全国十多所重点院校录取,其中谢阳同学以全省理科第三名的好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文科百分之九十八的学生上重点本科线,班平均成绩高出重点线40多分,除两名学生被一般本科院校录取外,其余学生全部进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师大、华东师大、复旦大学等全国二十多所重点院校。尤为骄傲的是:余静阑同学以四川省的最高分考入北京大学,成为世人羡慕的女“状元”。

继首届高考后,高2000级又创佳绩:不仅百分之百的学生上大学线,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上重点本科线,而且文科的刘洋洋又中四川省“状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几乎全国所有的知名大学都有我校的学生。文、理总平分仍居全市第一。

我们始终坚持“两全”,即面向全体学生、各学科全面发展,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决不放松任何一个学科。高99级、高2000级、高2001级的巩固率都为100%,参加全省会考合格率均为100%,优生率高99级95.83%,高2000级88.31%,高2001级89.61%,名列全市前茅。

高99级、2000级高中质量评比,都受到市教委的表彰。

(三)特优素质的学生层出不穷

高99级学生詹莹,初99级学生黄冠在98年全国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分别摘取高中组特等奖(全国仅3名)、初中组一等奖的桂冠;高99级张婷婷在98年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以优异成绩获国家(高中组)一等奖,四川省第一名,提前被北大招收;进入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大一学生詹莹,参加中央电

视台主办的“电视英语风采大赛”获全国一等奖,被免费送往英国参观访问;1999年进入河海大学的方洁同学,在南京举行的江苏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夺得第一名;高2000级刘馨同学以其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和标准、流利的英语口语被浙江大学点招(破例在四川省录取的第一名文科学生)。

据不完全统计,高中学生参加全国数、理、化、生的奥林匹克竞赛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者有12人,获四川省一、二、三等奖者有7人(不包括国家级一、二、三等奖人数);初中学生参加数、理、化、生竞赛获国家一、二、三等奖有30人,获省一、二、三等奖有32人,至于以下等级、其它学科的获奖等级和人数就不胜枚举了。

(四)出国留学深造的学生越来越多

近几年来共有100多出国留学,分布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我校学生王雪榕,去年10月考入日本知名的东京大学,高2000级包语波以637的托福高分被美国三所知名大学争相录取,并提供每年2.2万美元的优厚奖学金。

四、突出特色 全面提高

(一)独具特色的英语教学

我校从创办以来,始终坚持突出外语特色。学校完全执行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外国语学校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外语教学按专业化要求进行,除主教材采用原版引进的《看听学》、《展望示来》、《新概念英语》等国外教材外,还辅之以《走遍美国》、《探索》、《大学英语听力》、《大学英语快速阅读》等听说和阅读教材,采用录音、录像、投影、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实行小班教学。与此同时,我校还常年聘有外籍教师教授口语课。“入门——全面打基础——全面提高”的分段培养目标及全新的富有激励性和创造性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都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初二学生就能流利地与外宾对话交流;初三学生的英语就能达到普通中学学生高中毕业的水平;高三学生的英语能达到大学外语专业专科毕业的水平(这两点都通过对学生的测试和大学反馈的信息得以证实)。我校高

一、高二学生参加托福考试均分都在600分以上,申请国外大学都能拿到全额奖学金。近两届升入大学的学生,其良好的英语素质受到了高校的一致好评,许多知名大学,如北大、人大等还给学校寄来了感谢信,我校教师的英语教学在全国外国语学校新教材研讨会和年会上都受到了教育部、省、市领导、教育专家和同行们的一致赞扬。目前,我校是成都市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英语培训基地。老师们除课内教学外,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各类英语活动,如“英语角”的自由对话和交流、各年级英语演讲比赛和小品表演等,都为营造校园外语氛围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另外,学校每年都要举办英语汇报演出。

为了强化学生的口语和听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我校先后与德国胡尔曼中学、加拿大多塞特学院、美国玛利维拉中学、日本国书日本语学校等一大批国外学校建立了有友好往来,定期师生互访,彼此交流学习。

在突出外语特色同时,学校还特别注重各科的整体推进、全面发展。数学等学科在全市都有很大影响力(我校也是成都市继续教育数学培训基地),每届高考,各科成绩都居全市前茅。

(二)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创造性的开展第二课堂教学

从1999年下期开始,学校开始探索减负增效、开放二课堂的新路。根据《成都市现代课堂教学实施意见》,各教研组认真研究,制定出适合本学科特点的“现代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课堂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从根本上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学校把下午第三、四节课还给学生,学校安排大量的集知识性、趣味性、学习性、创造性于一体的课外活动。有定期开展的“长线活动”,也有短期的趣味班、临时的论坛、讲座;有自然科学的深化班、学习方法的研究班、培养创造能力的科创班,也有培养体艺爱好、技能的特长班。我们不断的丰富活动的内涵和形式,并有专人指导、督促和考核,使活动持续、健康地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减轻了学生负担并没有降低教学质量,相反,不仅质量稳步上升而且学生能力得到了培养和发展;开辟课外活动并没有影响课内教学,相反,由于第二课堂的激发和补充,使课内教学兴趣更浓,效果更好。

五、完善的办学条件 良好的育人环境

我校占地面积46亩(30646M2),生均占地24.2 M2,达到验收标准。学校原有硬件设施大多建于7、80

年代,有的甚至建于60年代,根本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1993年以来,我校自力更生,引进和自筹资金上千万元用以改善办学条件。目前,我校教学楼、综合楼、勤工俭学及学生公寓楼、学生餐厅等建筑,布局合理。有按照Ⅰ类标准配备的物理实验室2个、化学实验室2个、生物实验室1个。学校还设有1个网络教室和1个多媒体教室,有专用的音乐、美术教室。学校的阶梯教室可容纳270余人,图书阅览室藏书40095册,生均图书31.7册。学校的200M环形运动场(带百米直道)、篮、排球场地等设施也基本符合验收标准。作为区“园林式单位”,我校的绿化面积达3300 M2。整个校园绿树掩映,芳草如茵,具有良好的育人环境。

为了满足众多考生报考我校的需要,为了使我校多年形成的教育教学优势更好的服务、回报于社会,根据我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特色,上级有关部门已经同意对我校进行全面规划、总体设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校的办学条件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一所既具有现代气息又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崭新“实外”,将呈现在大家面前。

第四篇:走有百色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模版)

走有百色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txt你站在那不要动!等我飞奔过去!雨停了 天晴了 女人你慢慢扫屋 我为你去扫天下了你是我的听说现在结婚很便宜,民政局9块钱搞定,我请你吧你个笨蛋啊遇到这种事要站在我后面!跟我走总有一天你的名字会出现在我家的户口本上。走有百色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

作者:梁建福 发布时间:2009-12-01 10:00:32 来源:右江日报

百色是资源型工业地区,能否科学合理开发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关系到百色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到2020年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重大问题。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百色加快发展的战略抉择

(一)走有百色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在2000年基础上翻两番,而百色则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翻

2.51番,必须保持每年增长12%以上增长速度,这个速度要持续保持12年,所以说,整体发展水平与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必须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二)走有百色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内在要求。过去百色工业的发展是以资源开发和粗加工为主,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特征比较明显。今后,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和产业政策的调整,环境、资源的刚性约束将会不断增强。如果延续过去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难以承载,工业发展的道路将越走越窄。

(三)走有百色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调整优化工业结构的迫切需要。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工业基础、发展历史等方面原因,百色形成了与资源特点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应的“重型化”工业结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比较优势差,竞争力弱,发展后劲不足,必须要下大力调整优化。

(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解决工业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百色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二是发展速度慢;三是经济效益低;四是发展条件差。要有效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推动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本在于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正确处理几个关系

(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关系。要大力发展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千方百计做大其经济总量,努力提高在工业发展中的份额,又要高度重视传统产业的发展,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赋予先进的生产要素,使其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要使高新枝术产业、传统产业在新型工业化中发挥优势,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二)产业建设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关系。对百色而言,对现有的铝土矿、锰、铜、煤炭、石油、天燃气等资源的开发利用,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产业建设的重头戏。这些资源十分宝贵和稀缺,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在建设的过程中将越来越少。目前百

色环境容量较大,在环境竞争力日益彰显的今天,保护好这一优势将会使百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产业建设中高度重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努力使产业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对百色尤为重要。我们决不能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要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轻的环境影响实现新型工业化。

(三)加快发展速度与提高发展质量、经济效益的关系。切不可只追求较快的发展速度,忽视了提高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也不能只强调提高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放慢发展速度,而是要在加快发展中努力实现速度与质量、效益的统一。

(四)努力激发内在活力与扩大对外开放的关系。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仅靠百色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把内在的发展力量与外部的发展要素有机结合起来。要把自身发展活力与外部发展力量有机结合起来,聚集一切可以聚集的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共同致力于百色新型工业化又好又快发展。

三、奋力开拓具有百色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着力实施大基地、大企业带动战略。大基地、大企业是带动工业发展的龙头,对于推进新型工业化至关重要。要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多引进一些像中铝业、山东信发铝业、杭州锦江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与百色大企业进行战略性资产重组,促进优势资源向大企业、大集团集中,培育一批销售收入十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能够发挥关键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引领百色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二)着力提升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目前,百色的铝工业、电力、石化、有色金属、冶金、制糖、林浆纸七大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但也存在着经营粗放、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配套能力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要立足现有的产业优势和特点,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做大产业集群经济规模,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三)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是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实现新型工业化的灵魂。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百色发展能耗高、产业链条短、发展效益低的问题。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开展重大科技攻关,提供技术支撑。不断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大企业和重点企业建立国家级或自治区级开发中心,切实提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对全市大中型优势骨干企业进行新一轮技术改造,提高百色工业的技术水平,增强科技创新对工业的支持力。

(四)着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政策,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下大力气抓好耗能重点企业和耗能重点产品的节能降耗。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实现同业聚集,形成水、电、热、汽统一生产供应,上下游产业互相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污染物集中治理的发展格局。切实抓好铝产业循环经济试点,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借鉴指导。

(五)着力创新发展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效能建设,精简和规范行政审批,形成高效率的政务环境。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服

务新型工业化的能力。进一步加大工业项目融资力度,积极培育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发行债券、上市融资,扩股融资,积极引导各类资本投资工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不断扩大担保能力,切实保障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确保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系中共百色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第五篇:统筹城乡发展,走有特色的城乡一体化道路

统筹城乡发展,走有特色的城乡一体化道路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目标和要求。这“五个统筹”的各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其中统筹城乡发展摆在首要位置,因为它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五个统筹”的“牛鼻子”,只有统

筹城乡发展,才能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除了体制的配套和保障外,一个重大的任务就是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镇水平、走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

中国人民大学黄泰岩教授认为:城乡一体化的核心是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具体讲,就是要通过农民市民化、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来实现城乡生产方式一体化、生活方式一体化、市场体系一体化。由此,建设系统的任务就是为农民市民化,农业工业化,城乡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市场体系一体化搭建平台,营造环境。平台构建合理,环境营造舒适是城乡空间结构和资源布局优化,农村人口空间和职业转移顺利的关键。由于各地自然地理、历史传统、交通区位等的差异,城乡一体化道路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要探索出一条有XX特色的城乡一体化道路,首先必须对XX市情有一个清醒而准确的认识。XX市委书记廖炎秋同志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用“优劣并存,喜忧参半”来概括XX市情的基本表征。这既认识到了XX交通区位优,城市发展快,经济来势好,文化渊源深的有利方面,也认识到了XX受到xx双重夹击,缺乏产业支撑,观念狭隘等劣势。只有加快城市化进程,走城乡一体化道路,才能避免外资留不住,内资往外流的“过水丘”命运,变劣势为优势,化忧为喜。首先必须解决两个认识问题,一要有开放的双赢观。加快城市化进程,并不是以与xx平起平坐,鼎足而立为出发点,而是以促进市域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市民化为目的。要有海纳百川、靠大联大、一体发展的襟怀和胆识,坚决革除“宁当鸡头,不为凤尾”的思想。过去总想与大上海平起平坐的江苏、浙江等省,现在都极力争取融入大上海的经济圈,以做大上海的小老弟为荣。XX距xx均为一小时左右车程,我们要找准产业联结点,既融入衡阳经济圈,也融入郴州经济圈。不做“过水丘”,而要做承xx的中转站,甚至还要有把XX创建成为珠江和长江两大经济带联系停靠点的大气。二要有比较的优势观。XX在湘南地区的交通区位和历史人文优势显而易见,与xx市其它县市比较,XX的城镇空间布局和资源集聚都有自己的特点。一是XX城与建制镇差异明显,建制镇居民和农民空间转移方向集中于XX城,形成了市域范围内XX城无可替代的经济吸附力和人口转移吸引力。如xx县x差别不大,很难形成绝对中心地位。二是建制镇发展先天不足,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力不强。新市镇有一定基础,由于耒水航运的中断,长期发展停滞,京珠高速开通后才刚有生气。如xx县,新县城刚搬迁,长期有县无城,县域经济缺乏中心,只得依附于xx市,而他们x等建制镇发展较好。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必须走XX特色的城乡一体化道路:XX城尽量做大做强;建制镇突出发展重点、优化功能定位。努力构建以来阳城为中心,包括新市、小水、竹市等镇在内的半小时经济圈,充分发挥经济圈的集聚、辐射、吸引、带动作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从而解决XX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坚持走有XX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强化四个统一。一要做到城镇规划编制统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是先导。要统一编制市域布局规划,特别注重环XX城半小时经济圈的规划,以此总揽城镇建设规划,促进城镇有序发展和人口梯度转移,统一编制城乡基础设施规划,构建覆盖城乡的环境、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满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需要。统一编制城乡用地规划,合理布局建设用地、住宅用地、农业用地与生态用地。规划编制要高起点,科学合理地对城镇进行发展定位和功能分区,带动招商引资和城镇资源的升值。XX作为中部地区一个普通的县级市,靠现有的城市资源和设施进行招商,其引力和潜力是有限的,我们要通过城市规划的调整,提升城市档次,完善城市功能,实行“概念招商”,建制镇更要如此。二要做到城镇建设监管统一。我们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城镇建设统一监管力度,对规划、设计、施工等各环节实行全程监管。一方面是为了确保质量,杜绝各类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是为统筹兼顾,防止盲目跟风、千镇一面,从而丧失地域特色。三要做到城镇经营运作统一。这个统一不是管得过多、统得过死,而是把城镇市场化经营的各个方面调控在一个宏观的“度”之内,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在一个最佳的点上,实现双赢。有的地方在搞开发时门槛太高,农民实现空间转移后,口袋已被掏空;无法再实现职业转移,不得不回归土地或外出务工,形成空心城镇。我们要降低农民市民化的门槛,让农民进得来、活得下、富得起。四要做到城镇

下载走有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有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统筹城乡发展,走有XX特色的城乡一体化道路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目标和要求。这“五个统筹”的各个方面相辅......

    浅谈我国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专题

    浅谈我国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十七大学习报告体会 摘要 本文从中国以往的农业现状入手,简单的分析了中国农业存在的问题,并联系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姓名:林海英学号:211211118专业班级:工程管理2班 关键词:中国特色、现代化、形势、体系 摘要:农业是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领域,更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共建和谐地球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深入人心,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共识,国与国相互依存更加紧密。然......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制度优越性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制度优越性 彭海红 1992年春天,88岁高龄的邓小平前往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回答了长期以来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

    为什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注意道路

    为什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注意道路 29年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禁锢,一场思想解放大潮,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释放出无穷活力。......

    走具有旅游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论文)

    走具有旅游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对张家界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思考 张丕达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的抓手,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

    走特色职教路

    走特色职教路 育技能槐乡人 ---洪洞职业中学省四星级管理评估验收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专家的光临指导! 现将学校创建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洪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