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高考新增题型------关键词的选择的认识与思考
对高考新增题型------关键词的选择的认识与思考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从论文中取出的词或词组。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
关键词的选择步骤首先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弄清该文的主题概念和中心内容;尽可能从题名、摘要、层次标题和正文的重要段落中抽出与主题概念一致的词和词组;
关键词可以是该文章主要工作或内容所属三级学科名称。
关键词可以是该文研究得到的成果名称或文内若干个成果的总类别名称。关键词可以是该文在得到上述成果或结论时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具体名称。
关键词可以是被该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事或物质的名称,或者在题目中出现的作者认为重要的名词。
关键词一般应该是名词或者词组,不得以段句作为关键词。
关键词应是能鲜明而直观地表述文献论述或表达的主题,使读者在未看学术论文的文摘和正文之前便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论文论述的主题,关键词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这些词的逻辑组合,揭示论文的主要内容、提示论文主题。每一个关键词都应能表征某个或某一方面的确切含义。要完整准确地提示、表征一篇论文中有一定内涵的主题,就应通过数个关键词的逻辑组合来达到。显然,以一个包含较多内容的词组或短语作为关键词是不符合关键词原意与使用要求的。
关键词可以是文章中表达新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等新出现的概念。关键词可以是文章中涉及到的地区、人物、产品等名称及重要数据名称。
关键词的选择不可将研究对象的母体遗漏掉。
第二篇:高考题型与考点
高考解题方法
一.现代文中的12种题型解析
1.含义题:
(1)指代型:找出转化句(2)种差+属概念(3)句子意思+言外之意,言外之意=主旨+哲理+写作对象+情感
2.梳理全文信息:
(1)传统题:(a)文本中的主要部分(b)答案比考试要求多1-2个(c)重新整合,转换(尽可能改变一点)(d)尽可能按照文章顺序
(2)改进型:(a)有一个答案可直接找到,然后据此推出另外几点(b)写出每段首句:根据下文的分来归纳第一句,根据全文的总来分析每段的首句
(3)分析要点:集中于一段,观念上的归纳
3.表格题型
(1)纵横对等(2)分析出中心词是名词
4.指代题型
“这”“此”指代前面
“但是”“然而”指代后面
此类题目理解是关键,属于基础题型
(1)一般是紧靠的左右两句,排除举例,分析部分(2)可能在此段首句或本句(3)上一段的末句或下一段的首句(4)全文第一段或最末段
5.归纳概括题型
(1)归纳段旨(a)从结构上思考:总分,并列(b)从文体考虑
记叙文:六要素+表达方式,描绘了。。
说明文:原理,种类等,不要具体内容,只要要点
议论文:以分论点,论点为段旨
(2)归纳全文主旨
记叙文:歌颂了。。
议论文:就是写作目的,主旨+现实针对性
6.原因,理由题
(1)考虑主客观(没有主观则为零分)(2)根据对象分,有几个对象就答几个答案(3)只有一个对象的,分成三段,按逻辑顺序找,如少年,青年,壮年时代(4)时间先后,由先到后,由实到虚(5)部分+整体,分解理解找原因
7.表达效果:表达作用=表达效果
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手法+作用+段旨
类比手法,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壮观景象
8.作用
(1)不能转换表达作用的:
结构+内容
结构有六个方面:悬念,头尾呼应,引出对象下文话题,伏笔,照应,铺垫 内容包括材料和主旨或段旨
(2)能转换成表达作用的:同表达效果
9.关于语体
(1)口语:作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特征——多用短句
(a)深入浅出(b)大字小用,小字大用,贬词褒用,褒词贬用,庄词谐用,谐词庄用
10.鉴赏题
可以用于全诗鉴赏,两句鉴赏,字词鉴赏,比较鉴赏
第4题的表达效果改为鉴赏操作
(1)手法(2)画面展开,体现美感,引用原文(3)氛围(4)全文主旨
11.拓展题型
(1)文内文外结合(2)体现思辨性,辩证法,不仅是正反两方面,也可以是几个方面的(3)结合文章举例(4)一个角度,两个层次(5)语体:口语体,对话体,第一人称
12.选择题
文意:(1)全文主旨(2)文章中某个原句的意思
选择排他法:(1)是绝对的往往是错的(2)归原不当的则是错误的:不存在因果关系,或因果偏于一端(最难)(3)不符合本文写作对象的也是错的(4)有两个观点相反的,其中之一必是答案(5)若两个选项观点几乎一样的,一般全不是答案(6)是的两边相称,指代不一致的则是错的,Eg 改病句:铅是银白色的金属。错误。前后指代不一样。(7)这个词语没有看到过,老师没讲过,同学都不知道的,这个肯定是对的。Eg 形而上(8)比较虚,抽象的往往是对的13.小作文
说明文小作文
简介模式:概括介绍+优点长处+贡献+不足
摘要模式:课题+理论依据+主要内容+价值意义
描写类小作文
(1)主旨放在文末议论点明,否则扣掉一半分数(2)搞清描写种类:人物,场景(3)分总结构(4)表现手法采用先动后静
议论类短文
14.现代文和文言文人物性格分析
(1)人物性格,形象,特点是一个概念(2)一律用四字的词语表示(3)文言文性格描写从言行两个角度分析性格;现代文从人物描写4点及细节,白描手法,着重景物描写对性格的作用
15.续写题
续写结尾
五个对应关系:标题,开头,主旨,结尾,结构
具体操作有两点:(1)叙写结尾,末句与第一句相呼应(2)叙写的第一句要与前文有过渡关系,比如关键词“不仅”“而且”(3)单独结尾续写要和上文有逻辑关系
文末补写考虑:写作对象+主旨+结构+感情
二、文言文
(1)文言文的议论文
(a)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典型举例,概括举例),引用论证
(b)有特色的东西:叙述中有针对,举例中有讽刺,针锋相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c)语言:委婉,含蓄,犀利
(d)论证过程:三要素用一句话表述的肯定是典范
三、阅读技法
(1)快速阅读
明确(a)写作对象是什么(b)写作目的是什么(c)整篇文章结构必定是总分,段落结构
(2)散文阅读
(a)注意人格化手法(b)寻找氛围,基调,主旨,必在2,3段出现(c)注意散文线索,记叙文,散文必有线索(d)散文的主旨常是物象和意象关系,从意境入手思考主旨(e)记游体的议论文尤其要注意
注意点:遇到分段太多的,重新归并分段;在并列的各项中要么全是答案,要么全不是;全文主旨往往是最后两个段落;重要句往往在开头或单句成段;让学生学会审视命题老师的命题心理;学会关注分值
四.表现手法
(一)从表达方式角度看表现手法
1.铺叙:增强语势
2.描写:人物描写,塑造;景物描写,情+主旨
衬托: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反衬:反面描写
白描
3.议论(古诗中出现多)
类比论证
4.说明
记叙文中的说明是交代背景,议论中的说明是解释概念
5.抒情
间接抒情:借人,事,景,物,理抒情
寄情于景
6.夹叙夹议
7.叙,议,抒三结合前叙为后议抒提供依据,后议使前抒,叙画龙点睛
(二)从修辞角度看写作手法
1.比喻,比拟=人格化,夸张
2.综合修辞手法的运用,作用:形象生动,增强感染力
3.讽喻手法
4.象征手法
5.用典手法=用事手法
(三)从语言角度
1.语体
书面语:严谨;口语:通俗易懂,生活气息
2.句式
长句,短剧,整散句
整散相间:句式正气,严谨,富气势又灵活变化
3.词
动词,形容词,数量词,颜色词的运用
作用:生动传神
4.褒贬词何用
是非分明
5.否定词,反义词运用
6.名词性短语并置手法
作用:概括,集中
7.大词小用,谐词庄用
(四)从写作角度
1.以动衬静
2.动物静写=化动为静;静物动写=化静为动
3.抑扬手法
4.乐哀相衬
5.以小见大法
6.点面结合:更典型,更有说服力
7.远近有致手法
8.听觉等多触觉运用
9.虚实相间
10.平中见奇
11.寄实于虚
12.虚拟手法:相当于假设
1,2,3,4,5是运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
(五)从逻辑角度
1.归纳手法
2.演绎手法
3.类比手法
4.比较手法:类比,对比
5.概括手法:一定有借代修辞
五.其余题型
1.找呼应句
(1)内容上是一致的(2)结构上有时是一致的(3)内容上必是因果关系
2.仿句
(1)和原句语法结构一样(2)和原句修辞一样(3)写作对象一致
3.标题
等同于含义操作
六.作文
材料作文差错率高,因此上海独创话题作文,后来热点无法进行准确分析,因此,试题转向现今的作文题
作文题目特点:新(1)没有见到过的材料(2)材料中这里浅显,学生基本都能够把握 操作建议:(1)审题:寻找哲理,自信地归纳(2)把哲理转变成话题(3)把话题变成标题 作文结构:
(1)二WHY 原则:出现两次为什么,且必须概括,题目所给材料要极概括的出现,不允许照抄,材料用两次,一次在文章中作为论据,如不出现则为不及格。开头第一段引出话题,解释话题,150字解决入题,不可过长
(2)精心构思3个分论点(5分钟内解决),背出7个提纲,马上转换
提纲:
(1)教训: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从成功中总结教训;勇于解剖自我,善于总结经验
(2)习惯:习惯必须指向效率;要警惕习惯中的保守因素;要养成不断更新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
(3)新奇:不要让眼睛老去;心中常怀新奇之感;心中常怀探索之心;心中常怀欣赏之情(对世界,对外物,对朋友,对自己,对敌人)
(4)尊严,尊重,公德:有所坚持(坚持原则);有所抵御(坚守原则);理性必须渗透到
日常生活中去(运用到生活中,体现原则)
作文操作:
(1)找一个相应的题目改一下(2)选择其中一点,然后把一点扩大成三点,以递进排列(3)背诵八个概念:效率,奉献,价值,责任,追求,超越,反思,疏导(和谐发展观)(4)背不出提纲时,选8个中的3个概念进行扩展操作
作文训练该注意些什么:
(1)提纲训练时关键,给学生观点,提纲,一节课4到5个提纲训练
(2)增加新观点:
(a)中国人向外国人推荐自己。
(b)敬畏自然,人不管如何高级,但总是要遵循人生来要死的自然规律。人类要敬畏未掌握的自然规律
(c)心地无私的人天地宽,心胸狭窄的人看到的天地也是很狭窄的,无私的前提是心中有我(d)人有权使用这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问题在于你没有资格用还是你有资格用却不想用?(e)勤俭是一种美好的品德,但勤俭也是保守的代名词,是吝啬的代名词,离开了创造,不存在勤俭
(3)材料使用:不能一味使用古文材料,要多掌握现代材料
(4)在议论文中增加散文色彩,这是高分的标志,夹叙夹议最好
(5)小说,语言不能作论据
(6)论点必须是肯定句
(7)全文全是否定句的肯定不及格
(8)所有作品必须写满900字
(9)把十年前的作文作典范,如《新民晚报》中的千字文可作典范
(10)可以反复用材料
(11)一个自然段的议论不能少于三分之一,《报刊文摘》订阅,每人准备28个材料才算够
(12)分论点的形式变换,交错
第三篇:对新课改的认识与思考
学习昌乐经验课改初见成效
孝义市第九中学
伴随着我市课堂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我校教师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潮流之中,并积极参加市局组织的赴山东昌乐二中学习培训,回来后,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多次开会研究,明确了我们的课改思路是:将全国先进学校的课改经验与九中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扎实工作,稳步推进,努力走出一条适合九中的课改之路。
一、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为课堂教学改革营造良好氛围。
课改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为此,我校共投入15万元,先后派出三批44位教师赴全国课改名校——山东省昌乐二中学习、培训。全体教师带着责任、带着问题,虚心求教,用心实践,积极交流,总结反思,受到了培训部及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学习期间,我校教师积极在昌乐二中课堂上实践演练,王建兵老师《灰色的天空与精彩的故事》还入选《中国教师报》高效课堂资料汇编中。老师们积极听课,多渠道、多方式搜集资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接受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洗礼。昌乐考察返校后,学校组织了五场汇报会,任莉莉、乔敏、刘彩英等老师的发言博得了与会领导和教师的一致赞扬,所有的老师都为昌乐二中的“活教育”、“精彩故事”感到震撼。大家思想解放了,理念更新了,人人决心做课堂教学改革的排头兵、冲浪者。单单教师更新理念还不行,学生和家长的理念也要更新,昌乐回来后,学校整理昌乐的课改资料,以班给学生讲昌乐学生的学校生活、学习习惯、课堂表现,给学生观看昌乐二中的课改宣传片、课堂实录、“活动”德育、读书活动等,通过文字和视频资料,教育、熏陶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感知新课改的氛围,认识新课改对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家长队伍对新课改的支持,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学校借期中考试的东风,开了一次家长会,各班精心准备,以课改为主要内容,学生自行组织,采取多种形式,感染、说服家长,各班的家长会,或学生现身说法,让家长明白课改的好处;或让家长看本班学生的课堂视频,知道自己的孩子出色的表现;或让家长充当组长及组员的角色,互动交流,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及收获,有效地提高了家长对课改的支持率、配合度。1
二、强化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课改研究能力。
1、以编制导学案和教案为抓手,强化集体备课。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线路图”。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力。我校为了提高导学案和教案的质量,一是各学科根据教学进度,以教研组制定出了集体备课计划,确定了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内容等;二是根据学习内容,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主备人提前备课,集体讨论研讨后主备人二次备课,由教研组长审稿、定稿;三是有效利用人才资源,发挥集体智慧,学校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经常到同学科各教研组中,进行培训、指导、参与集体备课。四是邀请市教研员进行教材培训,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掌握有效的教法学法。今后,我们将继续坚守我校集体备课的教研习惯,并不断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和质量。
2、校领导教研重心下移,追踪常态课。昌乐学习回来后,学校领导更多关注的不是经过精心包装的粉饰型的特殊课堂,而是关注鲜活的、原生态的本色课、常态课。一是校领导追踪听课,凡是赴昌乐学习回来的教师,任校长一个个追踪听课,了解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策略的变化,了解研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二是校领导巡课、看课,一个一个教室巡查,一节一节课巡查,看课堂上学生的展示点评、互助合作、学习激情等。走进本色课、常态课,触摸到了师生的常态交往,发现了教学中某些共性化的问题,撷取到了显示教学本质的个案,为有效、有针对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找到了突破口和切入点。
3、建立“课改孵化室”,强化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教研手段,三年来,我们循环滚动地搞课例研究,逐步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近期,学校建立了两个“课改孵化室”,目的是为了高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孵化室不是“实验室”,不是试验行与不行,而是认定能行,有值得推广的好方法,让参与者受到“孵化”。校领导从常态课中发现优质课,学校统筹安排在孵化室上课,让老师们去讲,去品,去比、去研究。不少老师学习昌乐的经验,吸收昌乐的课改营养,活学活用,“孵化”出了一节节适合自己教情、学情的优质课。如王建红、王艳红、郭张英等老师的课,受到了市教研室老师的高度评价,堪与昌乐二中教师媲美。各教研组以这些优质课为典型案例,通过说课、评课,深化课例研究,进一步提升了我校课例研究的实效性。现在我们仅仅是开始,今后还要在“孵化室”多比课、赛课、评课,以赛促改、以评促改。此外,在
2课例研究的基础上,学校还建立了课堂教学评价的长效机制,每学期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统一打分评比,划分等次,以促进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
三、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成了通向高效学习的桥梁。
小组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走向高效学习的关键,所以,教师要重视小组建设与管理,始终抓住小组评价这一杠杆,撬动小组的活力,培养小组成员的规则意识,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昌乐学习返校后,各班重新科学合理地构建学习小组,营造了浓厚的小组文化氛围,定期有针对性地对学习小组长、学科组长的工作进行培训、指导,每个学习小组每周组织一次反思,反思本小组一周来的表现,对照小组目标、组规组约,找出自己的差距和努力方向。
小组健全了,合作学习的魅力也凸显了出来,学生真正动起来了,课堂真的活起来了,激情真的点起来了。课堂上,学生充满自信和激情,能充分地表现出自己的理解、看法和观点,互帮互助,积极展示点评,用心去体验合作竞争的魅力,用心去感悟团队的力量,充分享受合作成功的快乐,体验自我价值的实现。小组之间,教师能始终抓住评价的杠杆作用,通过及时的点评、小组评价调动每个学习小组的积极性。现在,各科老师课堂上的小组评价机制已经健全,评价程序及方法也能驾驭。
四、树立大课改意识,创设课改的立体环境。
昌乐二中课改的成功,不单单是高效的课堂教学,它的学校文化、ISO9000管理体系、海量阅读、“活动”德育、八环节学习法等,都是课改成功的强有力支撑,与课改工作相得益彰。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大课改观,创设课改的立体环境。在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做了初步尝试。
1、《学生成长日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我们效仿昌乐二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计划本——成长日记。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制订计划的习惯,凡是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都要做好非常详细的安排,一项一项完成落实。因为是刚刚开始尝试,要求班主任一定要做好具体的指导、帮助和督促工作,确实让成长日记起到学习导航的作用。
2、疯狂诵读,有利于改变学生人生的宽度。昌乐二中的海量阅读,令人震撼,我们不敢谈海量,但能尝试大量,学校经过研究,暂时确定开展“疯狂诵读”活动。一是
3时间上给予保证,每天早晨有一个专门的诵读时间;二是有专门的阅读教材——《语文晨读》,从周一到周末,每日均配备内容不同的体例,周一背经典诗文,周二诵美文诗文,周三记精品成语,周四读名人故事,周五赏中考佳作、名家名作,周末知千古历史;三是语文教研组以年级定出诵读计划,以年级或以班组织读书活动汇报会。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会使学生达到理解文化、提升品位、开拓思维、综合提高语文读写能力的目的。
3、特色课间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意志品质的锻炼。昌乐的课间跑步,是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的课间操与之仍有差距。为此,学校特派体育老师去昌乐学习考察。近期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效仿昌乐的跑操进行训练,二是新教了一套韵律操,三是狠抓出操收操的质量,四是注重每次操后各班的总结整顿工作。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我校的课间操又提升了一个档次。
4、民主科学的班级管理,给课改创设了一个和谐积极的学习生活氛围。听了昌乐二中现代班级管理介绍,可以看出这是魏书生“民主科学”的班级管理思想的升华。因此,我校继续坚守三年来一以贯之的班级管理办法,同时又注入了昌乐先进经验的新血液,如:家庭式的班集体建设、爱和尊重为主旋律的师生关系、充满温暖和亲情的生日榜、现代班级文化建设、“法治加情治”的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等。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创建一个个民主、科学、和谐的班集体。
建校三年来,我们一直在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一直在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效率,正是由于全校上下的孜孜以求,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稳步提升,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课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仅仅是迈开了第一步,现在所做的都微不足道,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还需要不断地学习、研究、总结、反思。我们要在坚守自己已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潜心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创造性地、脚踏实地地做好各项工作,为推进学校课改进程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对高考的认识
我对高考的认识
寒窗苦读,只为金榜题名,不管是古代的科举制度还是现在的高考,都有一群默默为之奋斗的学子,这是中国从古至今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不得不说,当时的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才,而高考成绩则是检验其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虽然有学者认为中国的高考制度不适应国际现代化的教育,但是如果取消高考,那又有什么更科学更先进的手段来区分经历了寒窗苦读十年的学子是优是劣,所以不得不说,高考制度的存在还是很有必要的。
在我的映像中,高中时代应该是从小学到初中直到高考结束这个时期里最艰苦的一段时间,举个很多人都用过的例子,学习过程好比一个人在攀登一座山峰,开始由于坡度较小,我们登山的速度还会很快,而之后会随着种种原因慢下来,到后面就会越往后就会越累,这是由于很多原因造成的,体力不支是主要原因,客观原因还有很多,比如:心中的理想渐渐消逝或者我们在登山途中看到了山腰间美好的风景而留恋,这都是可以理解的,而从中国的教育理念来看,这座山峰的山顶就是高考,有的人胜利的爬上了山峰,而有的人则成了所谓的“失败者”,不论怎样,高考都是我们要去面对要去走的一条路。
而今年下半年我即将进入高三,憧憬又紧张,心里总在想自己是否可以适应高三的生活,都听哥哥姐姐说高三这一年是特别的一年,以我现在对高三的认识,我觉得幸苦是肯定的,不仅白天在学校要认真听课,并且学校的补课也是家常便饭,自己晚上回家不仅要写作业,而且要学会自己整理高中各个科目的知识点,这只是学习上的一点点考验,更重要的是身心方面的锻炼,高三这一年会使我们心理成熟,高三这一年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挫折,同学们的心理是在克服困难过程中、抗挫折过程中不断地成熟起来的。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适应考试是一个过程,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在与这些困难挫折斗争中,产生了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考试的能力。
高考对莘莘学子来说就是一门必修课,我们的目标就是取得好成绩,我会很快适应高三的生活,不仅要享受高考最后的结果,也要享受高三这个学习的过程,人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景,我们乐观面对一切,那一切都不会那样艰难,做好心理准备,每天按照计划学习生活,那么再艰巨的困难我们都不会畏惧,都会顺利度过。每当我遇到挫折时我就用孙中山先生的那句话激励自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高考是座山,我们的目标就是站在山顶,在山顶享受从未感受过的空气,有首歌唱得好“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梦想在,前行的路就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向往那最后一道圣光照耀我们的脸颊,我会在高三更努力,我会找到属于我的那片天。
第五篇:对三个选择的认识
对三个选择的认识
正文:三个选择为“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继续展现出她的巨大潜力。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创新中自我完善和发展,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过去,伟大的中国人民在祖国为难之时所作出的一次又一次的正确的历史选择给国家兴旺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今,在探讨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过程中,如何继续坚定我们的选择不动摇并且使之与新的社会状况相适应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过去加以思索。
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所作出的历史选择 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 我们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总代表 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注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顶到才能始终不渝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注意建设道路;才能统一全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志和行动;才能把亿万人民全中建设社会注意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 同心同德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注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良好的国际环境。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正唯物注意和历史唯物主义 是彻底唯物主义的哲学 它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看法和观点 是既唯物又辩正的。马克思注意哲学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是为实现工人阶级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任务服务的 它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另外,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立党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由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所决定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大国相比,处于劣势;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大;维护民族大团结的任务艰巨的国情决定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总之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斯主义,社会主义是相互统一的。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并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了初步、艰辛的探索,取得了宝贵经验。
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使中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再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历史和人民经过“三个选择”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生存——发展之路,中华民族显示了顽强的奋斗精神。让我们倍加珍惜所取得的成绩,团结一致,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共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而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