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军训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大学生军训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提纲:进入大学的每一位学子上的第一课都是军训。为什么要将军训作为入学的第一课来上?这就要联系大学素质教育来看,大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军训与素质教育有着怎样的关系。
关键词:军训素质教育民族使命
第一,先来谈谈军训的目的。军训,每一位经历过的同学都不会忘记的是炎炎烈日、整齐的队伍、嘹亮的口号。但我们从中学到的是团结与协作的精神。我们曾羡慕过军人,如今我们虽不能成为一名军人,但在那几天我们过着军人的生活。烈日下流下的是汗水,收获的是坚强。在军训中,学会怎样与人相处的和谐之道,学会着体贴与关怀他人。同时,军训也燃起了我们的爱国热情,了解到作为一名大学生所肩负的民族使命。
第二,素质教育指的是什么?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可见,素质教育就是培养我们如何能成为一个健康正直且能为社会所用的人。
第三,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军训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可以这么说,军训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案。这从以上两点中不难看出,素质教育要施展就得有一个平台,而以军训方式搭建这个平台无疑是值得去开展的。军人的使命就是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给祖国。让大学生走进军人的世界,向军人学习,收获确实很多。除了克服娇生惯养、害怕吃苦、作风散漫、意志薄弱、缺乏集体观念和纪律性差等缺点;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养成顽强勇敢、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品德,弘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集体主义精神,锻炼意志、增强体质。同时,由于军训本事也是一门科学,有着自己的规律和特点,并且包含了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学习军事,也可以促进其他专业的学习。一个让所有中国人不会忘记的是抗日战争,在这场持久的战争中,中国人从被压迫中走出来,历史是悲剧的,来之不易的自由需要我们去保卫。通过军训学习,每一个大学生都将重新定义对祖国的热爱,永远忘不了的是自己所肩负的那份民族使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第二篇:大学生军训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大学生军训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军训教育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着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军训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学生学习军事高科技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开阔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活跃思维方式;有利于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学生组织性、纪律性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增强,从而为将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另一方面,当今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素质教育日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重视的课题,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研究成果。
一. 军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
当今大学生正处于世纪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虽然思想政治素质有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可塑性比较强。因此,要求大学生不断地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在军训中学生可以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我党我军为人民解放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和光荣传统,以及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和民族自豪感,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和决心。
二,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
军训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对提高智力素质是一个补充。
民族高校的大部分新生都来自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相当多的人还来自边疆地区。当地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很多学生从未参加过军训,在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军训的核心就是军事教育,其主要形式是开设军事理论课和进行军事训练。开展这一教育,对学生的智育,特别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具有其独到的作用。通过军事知识的传授,能有效地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对增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有很大帮助。因此,军训教育是把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紧密结合的教育,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增长知识才干、提高智力素质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军训可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
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家庭的独生子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日益富裕,在呵护与称赞声中长大的他们,缺少生活的磨练,身体状况和心里承受能力普遍较差,军事训练正式通过艰苦复杂的环境条件下,依靠个人的毅力完场训练,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百折不挠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精神。再紧张严肃和艰苦的军训中,学员们必须忍受酷暑炎热或刮风下雨,同时还要从过去的相互指责相互抱怨转变为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扶持,心理素质和意志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公共管理学院11-12班
20111147 陈杰
第三篇:大学生军训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大学生军训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从军训和军事理论课对培养学生国防意识或国防观念的作用谈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民族的希望,当代大学生,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军训正可以帮助我们获得良好的身体素质,让我们更全面的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5条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军训教育在培养和体改学生素质方面发挥着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军训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学生学习军事高科技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开阔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活跃思维方式;有利于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艰苦耐劳的作风、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学生组织性、纪律性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增强,从而为将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另一方面,当今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因而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青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所以我们必须从多方位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军训正是有计划地使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得到多方位的提高,从而树立牢同的国防观念,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因此军训和素质教育密不可分,同时这也是学校为什么要对我们大一的新生进行军训的重要原因。我们现在正处于世纪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虽然思想
政治素质有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可塑性比较强。因此,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军训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
首先在军训中我们可以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我党我军为人民解放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和光荣传统,以及不畏牺牲、抢险救灾的革命精神,树立爱国主义热忱和民族自豪感,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与决心。
其次通过学习军事思想、军事理论,以及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分析、对国际军事信息的了解,使我们意识到不稳定的因索和威胁国家安全的因素依然存在,从而居安思危,增强国防意识和献身精神,增强我们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保卫祖国的使命感。
再次通过“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赏罚分明”的军事训练,不仅让我们体会到了同龄官兵那种不怕苦,不怕累,一切行动昕指挥的任劳任怨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使我们自觉自愿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的意识,并自觉抵制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把个人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为国家的强盛作贡献的责任意识,同时也教会了我们用不怕吃苦,克服困难,乐观向上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培养了我们艰苦奋斗、乐观主义的精神,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信念。
我们通过军训中的活动和各项评比使我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认识到个人永远不可能超越集体,要想实现个人的价值,就必须做到“牺牲小我,实现大我”,进一步明白只有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信任,才可以取得集体的胜利,从而进一步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这对于树立国防观念也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通过学习,了解解放军的优良作风和品质,使我们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充分领会“八荣八耻”,自觉养成诚实守信、勤劳吃苦的习惯,也更激发了我们保卫祖国的热情。
总之,学校对我们进行的军训,增强了我们的集体荣誉感,锻炼了我们的身体和意志,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和保卫住过的决心,增强了我们的国防观念。使我们在各个方面得到不同层次的提升,对促进我们的长远发展有深远意义。
第四篇:谈学生军训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学生军训与素质教育
美好大学生活的开幕式必定是灼灼日光下的一段军训,身着军装在偌大的操场上整齐的走正部。会有许多的同学疑惑军训有什么作用,天天搞的身心俱疲的,更与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有什么关系呢?现在我个人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看法。
从小学开始就听“素质教育”这个字眼,那么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呢?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那么军训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应该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军训是手段,实现素质教育是目的。在学校实施的素质教育中,应该把军训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军训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军训能更好的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从大体来讲,个人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谈军训对学生的锻炼提高,对素质教育的益处。
其一:军训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健了体魄。
因为军训具有很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的锻炼,而且具有时间短、内容多,训练强度大、要求高等特点,天气状况较差,学生必须在计划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各科目的训练,恶劣的天气给学生军训带来很多的困难。但是经过紧张和艰苦的军训,学生的体质不仅得到了增强,而且培养了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其二:军训可以强化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和集体意识。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养尊处优,生活依赖性强,自立能力差,而在军训期间,一切都采取军事化管理,用条令条例严格要求学生,并制定一些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学生通过整理内务、打扫卫生、参加劳动等,学到了最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了自立能力,并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另外军训期间实行生活军事化,内务卫生、军容军姿,队伍训练都要进行评比,谁做的不好都会影响集体荣誉,所以,每个同学都为集体争先进而积极努力,并以十分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训练中的每一个工作。同学们亲身体验到,没有集体观念,就没有集体力量。因此通过一场军训也大大加强班级同学情谊,使各位更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缘分。
其三:军训可以磨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面临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学生可能会觉得胆怯,但只要敢于尝试就会使巨大的进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气魄。军训部队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品格,增强着大学生们战胜困难的勇气,这些都会在大学生思想和心理中留下深深的痕迹,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各项活动中具体体现出来。
总的来说,军训是大学生活的开始,它会在各方面给我们以锻炼。因此开展学生军训工作,对青年学生的成长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青年学生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对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政治信仰,增强国防观念,培养良好作风,磨练意志品格,提高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每位学生都必须认真对待,充分利用机会锻炼自己。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1104班
学号:20110837 姓名:刘曼
第五篇:科技活动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科技活动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贵州省黎平县第二中学吴良英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就是遵循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各种能力,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要补充。而课外科技活动是生物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特点是不受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约束,不受传统教学程序的约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它以学生为主体,自己动手,自己设计,教师只处于指导和辅助的地位。开展生物科技活动对巩固加深理解课堂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加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的团结协作精神,锻炼了学生勤奋刻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在科技活动中,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个性特长,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关键词:素质教育科技活动科学文化
生物课按教学大纲要求,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有关知识,这是生物学最基本的教学活动。而课外科技活动是生物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特点是不受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约束,不受传统教学程序的约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它以学生为主体,自己动手,自己设计,教师只处于指导和辅助的地位。因此,在培养人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素质教育就是遵循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各种能力,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要补充。课外 1
科技活动以其较强的实践性和极大的灵活性,对素质教育的贯彻和落实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开展科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外科技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符合中小学生活泼、好动、有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选择生物科技活动的课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力求做到课题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如水口乡镇的高鸟村山海拔较高,山上生长着一种罕见植物,听当地人喊叫“肥根”,它的肉质根可重达20kg,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为了弄清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我们学校的生物教师带领科技活动小组,跋山涉水,对“肥根”进行了几次考察,详细记录了它的生态环境及茎、叶、花的形态特点,并将其移栽到生物园地观察实验,同学们还撰写了《高山探寻“肥根”》的小论文。
针对当地鼠害比较严重,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如何灭鼠”的活动,同学们开动脑筋自制“铁猫”捕鼠,有的同学用酒泡大米灭鼠,夜里进行连续观察,随后总结成了《酒泡大米灭鼠》的论文。这项活动对消灭当地鼠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我校与德凤镇中学联合起来,针对生物课的教学,在全县开展“普实”阶段联合开展课外采集动植物标本的活动,同学们兴趣高涨,积极参与。两年来他们因陋就简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200多件。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科学文化知识、科技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加乐于探索自然界的无穷奥秘。
2、开展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生物科技活动是需要动脑、动眼、动手的活动。通过科技活动可使
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提高多种能力,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使学生从小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锤炼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
南泉山山高林密,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我们每年6月份都要组织学生到南泉山采集植物标本。同学们兴趣盎然,路边、山脚的小草,山坡上的参天林木,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他们细心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环境,认真研究植物各个器官的形态、结构,并与课堂上所学知识进行对照,加深理解。将采集的标本经过整形、压干、上台纸等一系列过程,切实掌握了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技术,提高了动手能力。生物科技小组同学制作的标本,作为直观教具在课堂上运用,也促进了课堂教学。
学校附近的前南泉村是我县实施生态农业的典型,于是教师便组织学生到此参观考察,了解荒山绿化治理带来的变化,并撰写考察报告。科技活动小组的学生还对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后认真整理材料,撰写调查报告和科学小论文。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针对“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步骤多、难度大的特点,教师组织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同学们自行设计,分成A、B组采用不同的实验材料进行对比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制取滤液时用纱布代替脱脂棉,加快了过滤的速度,在层析时用刻上小口的透明胶片代替培养皿盖,既可固定滤纸条,又便于观察。由于个别学生对实验的科学性不够重视,粗心大意,导致实验失败,教师可借此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学会了观察、对比、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
独立搞科学实验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以及不怕挫折、勇于战胜困难的科学精神。
3、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劳动技能
课外科技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野外实习和参加生产劳动,学习一些实用技术,使学生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接受义务教育后的农村青少年,大多数将直接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因此,学校应重视对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培养,使他们毕业后能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县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处,属于深山区,昼夜温差大。该乡出产的柿饼柿霜洁白,柿肉透红爽口,但近几年由于柿树的老龄化和柿疯病的肆虐,很多树一个果也不挂。针对这一现状,白岸乡中学教师组织生物科技活动小组的学生学习柿树嫁接技术,他们选择黑枣树作为嫁接树,教师向学生传授嫁接苗的削法,怎样在嫁接树上切口,怎样插嫁接苗,怎样包裹等一系列的操作过程,然后学生在教师选择好的黑枣树上进行实际操作,以后每个星期都要去观察,打掉黑枣树的芽。经过统计嫁接的成活率为81。学生学到技术后,利用星期天帮助家长或乡亲们嫁接柿树,3年来共嫁接成活1000多棵柿树。这些柿树抗病性强,长势喜人,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黎平职中是一所农林技术学校,有农场、林场、食用菌厂。课余时间我校与他们学校的教师一起带领科技兴趣小组学生学习苹果树、板栗树的修剪技术以及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等,有些学生还帮助家长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得了一定的劳动技能,有了一技之长,而且也使他们看到了生物科技在农业、林业生产上大有用武之地,更加激发了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同时,他们从自己的劳动成果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到劳动的光荣,受到了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教育;进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情感,以及改变家乡面貌的强烈责任感。
4、开展科技活动,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课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契机,教师若能及时点拨,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我县西部地处太行山区,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很多学校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如教师组织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开展了对学校周围植物资源的调查活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利用星期天、节假日走遍了学校附近的山山水水,观察、记录,采集标本,整理成了《我县经济林木调查》《主要果树种类及生长状况》等调查报告,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德凤镇中学组织学生对当地的经济树种——漆树进行了多次考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到割过漆的村民那儿了解漆树及有关割漆的知识,由学生撰写的小论文《怪漆树》发表在一省级刊物上。他们还对当地的药用植物进行了调查,教给学生如何从叶和根上辨认药用植物,组织学生挖药材勤工俭学,改善办学条件。在这些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同学们看到了家乡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的植物资源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从而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了解自然资源的同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渗透国情教育: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相对匮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以唤起学生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的意识,形成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进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情操。
实践表明:开展生物科技活动对巩固加深理解课堂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加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的团结协作精神,锻炼了学生勤奋刻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在科技活动中,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个性特长,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美珍等:《中学生物学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李长看:《生物学教学》。
作者简介:吴良英,女,侗族,1974年2月出生,1996年12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现任贵州省黎平县第二中学生物一级教师,曾先后获得2006年黔东南州中学生物优质课二等奖,2006年9月获县中学生物优质课一等奖,2006年11月获县三项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08年10月获县实验操作技能比赛一等奖,2011年10月参加黔东州实验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