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与美

时间:2019-05-13 08:2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与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与美》。

第一篇:中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与美

中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与美、日等国人文教育之比较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夏平

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世界各国都密切地关注着教育所面临的新世纪的挑战。自80年代开始,以美国、日本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研究随着冷战的结束,在全球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教育所面临的新问题与危机,并提出了许多教育改革的措施,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措施。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强人文教育。在我国,国家教委于90年代中期在全国高校中展开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工作。旨在推进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特别是教育思想的转变。在此基础上,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又作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不论是美、日等发达国家的高校人文教育改革,还是我国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改革,都体现出了当今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它们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但由于国情的不同,又存在许多区别。在此作一些比较。

l.教育目标的比较

美、日等国家的教育都提出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使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好公民”,是全面发展的人。例如,日本的教育基本法规定:“教育应当以培养完美的人格为目标;应当培养热爱真理与正义,尊重个人的价值,重视功劳与责任,富有自主精神,身心健康的国民,使其成为和平的国家与社会的建设者。”亚洲的新加坡、韩国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也都广泛进行公民教育,培养合格公民。加强人文教育正是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些教育目标。

我国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高等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我们以强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应该说,在培养目标上,中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注重学生完美的人格和全面的发展,都是重素质的表现。但两者的培养目标中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美国等发达国家强调其资本主义的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即所谓的“自由、平等”,1

“个人利益至上”等;而中国则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

2.产生背景的比较

人类进人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冷战的结束,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同时,世界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环境与生态恶化、人口膨胀、道德伦理下滑、青少年犯罪加剧、色情与暴力泛滥、恐怖主义抬头、民族冲突在局部地区加剧等,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美、日等发达国家面临的上述危机尤为严重。这些问题往往是在教育中只重视科学技术教育,只注重物质财富,忽视人的全面教育,尤其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带来的结果。正如美国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会,在1992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的“为在大学毕业后谋取一份工作而学习,竟把全面提高自己和不断完善自己的远大目标抛在一旁”。在日本有些学者也批评日本的教育忽视了人的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是“忽视另一半的教育”。另一方面,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交叉学科、文理结合学科、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的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社会及人文科学了。这就要求在高等教育中必须加强人文教育。因此,美、日等国家的许多大学都开始加强人文教育工作。

在中国,由于历史上曾只注重人文教育,长期的科举制和封建思想,使中国失去了走科学之路的机会,科学技术极不发达,近百年来深受西方“船坚炮利”的凌辱。近代以来,国人认识了走科学之路的重要性。解放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科学技术教育受到极大的重视。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相对地薄弱了。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社会上滋生出了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潮,出现了一些丑恶的社会现象,严重地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背离。这样的“大气候”冲击着大学校园,影响着大学生们文化索质的提高。同时,长期的升学压力,使中小学教育成了应试教育。进人大学后,许多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引起了家长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高等学校呼唤文化素质教育。80年代以来,我国有不少高校开始了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并取得了不少成就。1995年,国家教委开始在全国多所高校部署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试点工作。目前这项工作已更广泛地开展了起来,并取得较好成效。

3.实施途径的比较

美、日等国实施的人文教育主要通过两种途径:首先是改革大学课程的设置,增加人文学科必修课程,其次是继续强化其传统的课外“渗透”教育活动。

美国全国高等教育研究会提出:“有必要让人们重视明确高等教育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改造全部大学的课程设置,全面恢复文科教育在整个四年制大学课程中的中心地位。”哈佛大学带头恢复了核心课程。强调学生在掌握一定基础技能的同时,丰富人文知识,学会思考和探究的方法。他们在历史、文学和艺术、外国文化、道德伦理、科学和社会分析等六个学科领域开设了100多门课程。麻省理工学院开设了“科学、技术、社会”课程,鼓励工程类学生辅修人文和社会学科课程,要求所有学生在历史研究、文学及原著研究、语言、思想及价值、当代文化和社会、艺术中至少选择三个领域各学习一门课程。在日本,东京大学就设有进行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教育的教养学部。

美国日本等国都十分重视课程外的人文教育活动的开展这是这些国家传统的并有特色的一种教育途径。在大学里,经常开展内容广泛的学术活动,其中也包括科技、政治、文化等,形式也多种多样。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重视学校历史传统对学生的影响,重视校园人文景观、校舍布局、图书馆中渗透出的人文精神;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社团活动、体育活动等,为学生的这些社团组织和活动提供指导和经费。仅美国康奈尔大学就有600个俱乐部、学会或协会。日本大阪大学仅办理了登记手续的学术社团就有100个左右。学生在这些组织和活动中丰富了人文知识,发展了个人兴趣和爱好,学会公平竞争和集体观念。同时学校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在美国,近一半的大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志愿者服务活动,如筹集资金、竞选、环境保护、助残等。他们称之为人文教育的“渗透”教育活动。

我国当前进行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也主要有两种实施途径。第一是课内教育。许多大学都广泛重视文理渗透,在全校范围内开设许多历史、政治、艺术、文学、美学等方面的选修课,鼓励理工类学生选修;有的还规定必须有一定学分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选修学分。同时,抓好传统的“两课”主渠道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的教育。其次,我国大学重视校园文明建设,广泛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校团委、校系学生会,学生们可以参加许多社团组织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可以看出美日等发达国家人文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我国的文化素质教育实施途径是基本相同的,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前者比较重视“渗透”作用,注重发挥学生个人的主动性,发展学生个性,学生组织和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较高。而后者强调“灌输”,长期习惯于对学生统一的要求。学生社团多带“官方性”,学校组织的多,而学生自发的较少。

4.内容比较

美、日等发达国家进行的人文教育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首先,这些国家的高校都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按规定必修和选修,丰富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这些知识有东西方历史、文学、艺术、哲学、伦理、社会学等。如日本东京大学教养学科开设的共同课有:希腊、罗马思想,近代思想,东洋思想,日本文学,基督教思想,人类行动学,民族学,社会哲学,法学,政治学理论等。

第二,在人文教育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提出“第三张通行证”概念。认为“学术和职业能力(第一、二张通行证)的重要性已为人所共知,但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重要性未必如此。思维、规划、交流、组织、解决问题、追踪和评价等能力(即第三张通行证)将大大增强一个劳动者的效益。”

第三,注重伦理道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社会、家庭的责任感、正义感,种族、宗教自由的思想,热爱真理、热爱和平、热爱祖国,关心人类社会进步的优良品质,并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以消除社会丑恶现象。在美国,再度兴起了“品格教育”,1992年重新提出“尊重、责任心、可靠、关心、公平与正义”的内容。

第四,美、日等发达国家在人文教育中,始终坚持其资产阶级的核心价值观,表现出其较强的政治性。美国在教育中大力宣传他们的物质文明成就,宣传美国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他们习惯于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标准去评价别的国家、民族。缺少对别国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了解,有时也不太愿意去了解;常表现出一种优越性。

我国开展的文化素质教育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我们认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是其价值观、理想人格、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其主要内容有: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要目的的我国历史与民族文化教育,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与道德观教育,以社会主义为核心的公民教育,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要内容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教育,以陶冶高尚情操为主要目的的文学、艺术教育。

应该说,在内容上,中国的文化素质教育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人文教育是相近的,但在其核心的政治观点上是完全不相同的。我们培养的学生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自己民族文化并能吸收但不迷信和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

5.结论

美、日等发达国家为了适应新世纪的挑战,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改革中,加强了人文教育。中国随后也开展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工作,旨在推动中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这两种教育改革都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反映了全球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在培养目标、实施途径和教育内容上都有许多共同之处,都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不能缺少人文教育,强调人文知识和社会责任感、品质、思维能力等。实施途径也大体都采用了课程教育与活动的方式。这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大学生文化教育活动有许多不足之处目前我国高校内的人文课程和讲座偏少;我国高校校园内自发的学生社团较少,参加的人数也不多,许多活动都由带“官方”色彩的团委、学生会组织,学生发展个性的机会不多;我国高校许多大学生参加的社会活动是打工、经商等,而很少参加社会服务如社区服务、志愿者服务及其他活动。这些都不利于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改善。另一方面,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不能盲目搬照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内容,特别是其价值观和政治态度,应大力提倡民族文化,提倡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促进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在健康的轨道上发展下去,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第二篇:中国红木家具文化的美与传承

中国红木家具文化的美与传承

红木古典家具首先是家具,是家庭生活离不开的器具。传承了三千年的中国古典家具,是被全世界公认的中国传统文化代表。其“型”“艺”“韵”“材”,处处皆文化。那么,这些文化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当今,这些文化传承到什么样的深度与广度?中国家具文化要发展,该怎样与时俱进?这些对于广大的消费者来说,又知道多少?

随着改革开放,被抛弃、被压制、被遗忘的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份——家具文化,在王世襄前辈奔波一生的感召下,重新回到了中国文化圣坛。但是,在浮燥的社会现象冲击下,在还没有弄懂其文化内涵的时候,生产企业不断增加,因此唯材质论占领了大片江山;而更严重的是,忽视了家具所承载的儒家思想、佛道文化,忽视了家具中含蓄内敛的中华美德。比如,龙纹饰的文化内涵是什么?大多数人还停留在它是皇权象征的认识中,不知中国龙乃我中华文化之魂,七千年的龙文化及龙图腾比中国皇帝不知长了多少辈儿。再比如,“型艺韵材”中的材,指的是承载文化的载体,这里的文化又是什么?又有多少人明白呢?单纯从珍稀性来认识,只是经济主义的观点。殊不知,无论什么木材,都有纹理、有木性,而木性与人性其实是一致的,这才是材字中的文化。

由于材的文化中有人性与木性的一致,才有中国科学的传统工艺和技术。可以说,工艺本身就是文化老到的木作技术,也是在材的文化上引发出的智慧,这些技术的发明也从未离开文化底韵这一宝贵基础。老一辈匠人是有文化的,他们只是没有文凭。

由木性与人性所引发的木作结构,就是中国木作中的“内精”,是充满了力学、几何学、哲学与文化的。中国的榫卯结构所展示的,是对应木性的纪律法律合协的团队结构-捆绑结构。这门学问很深,而且依各种环境的变化而发展。这就是我国中式家具十分了得的内功。

这里有美学、人体工程学,有中国人的行动规范,其合养生之道,也有尊幼之德,有与各种功能相匹配的纹饰与造型线条,有方与圆、阴与阳等深刻文化的统一性;而且在含蓄内敛中,使人百看皆学问。它像智友,像长者,像老师„„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人,怎样做事,怎样传承中华龙的精神。这就是我们中式家具可持续发展之本。

那么对于唯材质论,你们看它还站得住脚吗?对于偷工减料、外似美人而缺骨少节的商业木作结构,又应属什么范畴呢?那些为了钱暴敛天物,损我中华文化的奸商,应该怎样评价呢?他们也在用钱毁害我鲁班之后哇!

第三篇:文化素质教育

1995年,在改革 “应试教育”的呼声 中,我 国开始 了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并在当年 7月,由原国家教委 发出了《关于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 的通

知》,吹响了在我国大学实施文化素质教育 的号角。从起初提倡阅读 中外文化经典著作,到广泛开展课余 文 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再到呼吁在专业课程 中渗透人文 精神,一路走来,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得 以层层推进,内容也在不断深化。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十多年过 去了,文化素质教育并没有收到预期效 果。在一片热 闹繁荣表象的背后,仍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素质教育的 内涵含混不清 虽然我国开始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 已有十多个年 头,但对于什么是文化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 和具体内容是什么,很多高校领导、教师都没有弄清。他们有的把文化素质教育简单地等 同于通识教育,有 的将 文化素质教育视为文科教育、德育教育。由于概 念含混不清,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二)文化素质教育的地位未得到肯定 对学校而言,尽管我 国已经出台了相关 的政策法 规,以推动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但在很多大学,文化

素质教育的地位仍然不高,在课程安排、硬件设施等方面,文化素质教育仍然让位于以实用见长的专业教 育。学校对 开设文化素质教 育课程 的教师也重视不够,有 的大学根本没有选派最 优秀的教师授课,使得文化素

质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对学生而言,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观念 即应试教育观念的影 响,将专业教育 的学习作为 自己唯一的价值取向,而对文化素质教育,则表现

得冷淡和无所谓,使得文化素质教育实施收效甚微。(三)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当前我国大学安排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多是选修 课,而在大学生群体里流行一句 口头禅“必修课选 逃,选修课必逃”,可见,这些选修课程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听。大学语文本应和大学英语、大学数学、大学计算机 并列为大学生基本必修课程之一,但在很多大学,这 门 课程却没有设置。此外,在课程 内容 的选择 上也 比较 散乱,主要是 “什锦小菜式”的“知识拼盘 ”,表面上看起来是面面俱 到,实质上却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而且工具性和实 用性的人文课程居 多,忽视 了文化素质教育人文性 和 思想性的独特本质。(四)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不灵活 我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仍是沿袭了传统的教 们也没有摆脱记诵、做题、应试的顽疾。另一方面,虽然教育部早就提倡加强大学生文化 学方式 :教师讲,学生听,注重灌输,忽视学生主体性的 发挥。教师没有营造 自由思考、充分表意的课堂氛围学生素质实践活动,但是在实践方面,当前我国大学开展的 文化素质教育,主要仍停 留在上课、读书、听报告的范 畴内,学生 自己的实践活动寥寥无几。

二、改善我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现状的对策

文化素质的形成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在实施文化 素质教育有 了一个 良好开端的前提下,针对当前大学 文化素质教育表现出来 的种种不和谐 因素,我国大学 应本着积极应对的态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创文 化素质教育 的新局

面。(一)厘清文化素质教育观念 文化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 的基础,所关 注的是

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成为高度 自觉完善的人,是一种 以 人为本的教育观。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建立人与 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 系,旨在克服专 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培 养全面发展 的高素质人才。如果说,专业教育是要 教会学生做事,那么,文化素质教育则是要教会学生做 人。只会做事的人 只能称为“半人”,既会做 事又会做 人才能称为“人才”。但文化素质教育又不是简单 的人 文礼仪教育,人文礼仪教育并不是文化素质教育 的主 要任务。

文化素质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包括使学生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正确对待 自己、对 待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乃 至全人 类和 自然环境。只有加强学校领导、全体师生对文化素质教育 的认识,厘清文化素质教育 的概念和内涵,将文化素质教育的 思想观念植人每个人心中,才能摒弃大学功利主义和 实用主义的趋向,真正将生命的终极关怀、人文关怀作

为文化素质教育的归旨。寓深厚的人文情 怀、文化素养于专业教育过程 中,两类教育相得益彰,并驾齐驱,才能培养出高能力、高素养的新世纪人才。

(二)合理设置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内容另外,在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教师应从传统 的灌 以课程为载体设置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是实施文输知识中走 出来,充分发挥引路人的角色,通过对传统 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学在开设文化素质教育课文化知识的剖析,启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 程时,应将部分课程纳入必修课的开设范围之列,辅以观、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历 全校范围内的选修,以提高文化素质教育的地位。在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民族 自豪感、民族 自尊心和 自信心。

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史上,蔡元培先生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就曾将 国文作为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

在西南联大时期,由中文系组织开设 的“大一 国文”成学语文理应成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加以推广。由于文化

素质教育融民族文化知识、思维方法、审美情趣、创新精神、人格意识的培养于一体,因此在课程内容上,必须首先包括中华 民族优 秀文化传统 的课程,如开设中华诗词鉴赏课,《易经》、《老子》、《论语》、《大学》、《中庸》等传统经典著作的导读课等,培养大学

生良好的文化修养,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把握人类文 化发展的时代特点和发展规律 ;其次应包括关于思维 方式方法训练的课程,如开设数学方法论、统计学方法 论、逻辑学、语言学方法论等课程,激活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自由探索、勇于创新、实事求 是的科 学方法和精 神 ;此外,美育课 程也是文化素质教 育必不可少的 内 容,如开设 面向全校 的艺术教育选修课,如大学美术、大学音乐 以及礼仪修养等方面的课程。在我国古代教

育史上,就有礼乐并重的优 良传统。礼能规范人的行 为,乐则能陶冶人的性情。艺术教育课程实现 了在愉 悦的学习欣赏过程中,发展人性,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操守和精神境界。我 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 生就 曾指出,艺术上的修养对科学工作很重要,它能开拓科学创 新思 维。(三)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 高水平、有实效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由于文化素质教育涉及的内容比较广,因此对教师提 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知

识储备必须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要具有较强的专业 素质,又应具备相应的人文素质。“他们不但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专业知识,而且更需要对学生有高度负责 的精神。”l3教师的治学精神、人生态度和人格 品行对 学生会产生持久和深远 的影 响。“学高 为师、身正为 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关心人、发展人、提升人,理 应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主题”l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应始终秉持人文关怀,教师角色应从传统的“授业 型” 角色过渡到“育人型”角色,把文化素养濡化 于学生的身心之中。(四)拓展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第二课堂 为当时最受欢迎 的全校性必修课之一。笔者以为,大 文化素质教育更多 的是一种“潜移默化

通过启发、感染和熏陶,实现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化,而校园的环境建设和文化氛 围无疑起着举足轻重 的作 用。学校可以通过设置文化展板、挂条 幅、写标语、放

映影片、文化演 出、诗歌朗诵、读书会等形式培养大学 生的人文情怀。邀请校 内外名师开设文 化讲座、作学

术报告,也是在校 园中营造浓郁的文化素质教育氛 围 的重要途径,而且其辐射面广,影响范围大,能起到“聆 听大师一席话,胜君读过十年书”的效果。以笔者所在 的山西大学为例,学校 以文学院为

基地,开设 了“守护 中华民族精神家 园”为主题 的文化讲坛,每逢周末,都 邀请省 内外著名文化学者、教授为大学生讲授诸子百 家等经典古籍,不仅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还吸引 了一批兄弟 院校 以及社会上的青 年群体前来旁听,产 生了很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使文化素质教育活动深 入人 心。2.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孑L子讲“下学上达”,就是指要通过亲身修证,才能 达到透悟的境界,要通过修身践性,超越文字表层,才

能达到心领神契、大彻大悟的境界。文化素质教育,通 俗地讲就是教会学生做人。理论知识的习得 只有付诸

实践,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实现其价值。大学 生通过参加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寒暑假三下乡、社 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运用习得的知识服务社会,有利于 培养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强化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 怀,加强对政治、文化、社会等问题的深入理解,为文化 素质课程的学习提供 实践来源。在参 与实践 的过程

中,学生们不仅能熟悉 自然 的或社会 的工作对象,还能 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广泛接 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学会跨文化交流和与人共处,建立起健康的思想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3.发挥网络媒介的作用 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网络的影响毋庸 置疑。网络

作为新型的信息传播媒体,是实施文化素质教育 的重 要平台。在校园网上设置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可 以发 挥 网络特殊 的交互性作用,运用文字、图像、声音 的综 合表现力,凸显 师生共 同交 流与讨论。在校园网 BBS 专区,可以粘贴师生讨论交流的帖子,鼓励大家畅所欲 言,充分调动师生在文化素质教育上的积极性 与主动

性,扩大文化素质教育的影响力。大学不仅是传承知识和技术 的场所,更是传承文

化、陶冶情操、塑造灵魂的殿堂。在大学生这一特殊群 体中实施文化素质教育,能为我 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培

养智能型和复合型的具有集体荣辱观和团队精神的人

才,通过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的有机整合,培养青年一 代的创新精神,使他们成为善 于学习并有能力进行终 身学习的未来中国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虽然实施 过程中不会一帆风顺,但 只要大胆革新,不断调适、革 新教育观念和心态,系统规划和设置文化素质教育课 程内容,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将显性课程与 隐性课程相结合,并借助网络等新型媒介 的推波助澜,定能开辟 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新天地。

[1]庞海芍 .通识教育 :台湾 与大陆之 比较 [J].中国高教研究,2007,(6).

[2]王义道,关于深化文化素质教育 的一点认识 [J].中国大学教学,2001,(3).[3]张 岂之 .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特色[J].中国高教研究,2005,(9). [4]马廷奇 .精神融合与重构 :现代高等教育 的价值取 向[J].现代大学教育,2003,(1)

第四篇:素质教育与大学学习生活范文

素质教育与大学学习生活

作为90后,我们都吃过应试教育的亏----为了考试和升学而抛弃我们的个性思想、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提升与培养。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我国的教育体制应当更注重学生的思想品质、能力与个性的培养,促进德智体的全面提升。

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批判现行教育制度的不合理,因为面对我国人口众多这一基本国情,应试教育是必然的选择,素质教育毕竟只流行于大多数的发达国家。

进入大学后,我们可以和应试教育say goodbye了。我想说的是:我们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但绝不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在未来的大学学习生活中,我们完全有机会、有能力去培养自己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以此来弥补自己在素质教育上的缺失。

大学其实就是一个“亚社会”,是我们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中间期。很多人都说:“大学就解放了”,我觉得,这里所说的“解放”是指时间解放了,个性解放了,而不是时间可以挥霍了,可以放纵了,自由不等于放纵。应试教育让我们丧失了自学能力,这是我们最大的悲哀。

在我们最需要玩耍的童真时代,我们被送进了各种形形色色的补习班,剥夺了我们最灿烂的童年,而在最需要积累社会能力、最需要拼搏的大学,很多人却堕落了,似乎大学生活就是用来发泄这么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心理压迫的。都知道哈佛大学吧,那些哈佛学生在小学时是很少学习、很少写作业的,但是他们的大学,凌晨四点的图书馆,灯火辉煌。而我们呢,恰恰反了。

很多人都抱怨:“早读课是用来闲聊的,宿舍是用来打牌的,自习室是找不到的,周围的人都在玩,哪能找到适合学习的环境啊。”我也曾这么想过,可是,环境并不会决定一个人,它只会对人们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而已。如果你的心足够强大、足够坚定,那么最后完全有可能是你去影响环境,而不是被环境吞噬。堕落不需要理由,只需要借口。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请坚信,即便我们不出身名校、不天资聪颖,奋斗与坚持依然可以将我们引向成功。

第五篇:哈工大-文化素质教育-浅谈大学图书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浅谈大学图书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0908106

学号:XXXXXXX

姓名:XXXX

浅谈大学图书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摘要】本文阐述了大学图书馆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对完善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以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素质教育提出了建议。近年来,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并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已成为当前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热点。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应充分利用其丰富的图书资料和深层次的信息服务,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 素质教育 大学生

一、素质教育及其教育理念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学校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使学生获得稳定的、能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可概括为:文化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业务素质教育、信息素质教育。这五方面之间既相互渗透,又各有侧重点,德育教育重在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身心教育强调的是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文化素质教育是通过对学生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和学习,促使其文化知识水平和艺术鉴赏力不断提高,最终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信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向全社会延伸并得以持续终身的保障,是信息社会的产物。素质教育有3个基本特点:

1、公平性,即面向全体,让每一位学生有机会接受教育、有机会得到发展。

2、合理性,即力求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主动性,即让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培养学习能力(核心为自学能力)和开拓精神。

二、大学图书馆素质教育的优势

大学图书馆在其成长过程中发展和完善了自身的职能,这些职能使得她在大学中得以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大学图书馆有如下职能与作用:

1.大学图书馆具有保存文化遗产的职能

德国启蒙思想家莱布尼茨(GottfriedWilhelm Leibniz,1646—1716)认为图书馆是“全人类的百科辞典”和“一切时代的伟人对话的场所”,只有当每个学者能够迅速方便地查阅到以前有文字记载的全部成就时,知识才能真正进步。奥地利着名的思想家波普尔(KarlPopper,1902一)认为,如果我们人类所有的机器和工具都被毁坏了,而图书馆还存在的话,人类文明即可重建,如果图书馆连同机器、工具一起毁灭,人类文明的重建将是几千年之后的事了,正因为图书馆的存在使继承人类文化遗产成为可能。大学图书馆可以通过书评、推荐书目等活动指导学生的阅读,帮助学生制订自我完善计划,并使学生根据自我完善计划进行阅读。

2.大学图书馆具有文献保障职能

个体读者需求广泛多样,个人力量是无法满足这种需求的,只有建立公共文献收藏机构,通过图书馆来收集和提供文献,才能为读者的阅读需求提供文献保障。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的目的就在于此,大学图书馆依靠文献信息结构的不断完善、文献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来起到课堂伸延、扩大和深化的作用。大学图书馆具有传递信息的职能图书馆中蕴藏着丰富的文献,汇集着最新的科技成果,是重要的信息源,图书馆对大量的文献进行有序化的工作,并广、快、精、准地加以传递,加上因特网上的虚拟文库等使得学生能够不断接受最新科技动态。我国着名哲学家、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在北大发表题为《文化与交流》的演讲时说:“科学工作者离不开书,我希望大家能经常利用图书馆。现在社会信息越来越大,知识更新的节奏越来越快,新兴学科甚至二三十年更新一二次。抱残守缺就会掉队,为时代所抛弃”。

3.大学图书馆具有思想教育职能

图书馆里有医治灵魂的良药,那些经典文献和经典作家作品对人们的一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三、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提高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

在美国有这样~种说法,即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的建筑物占5%,信息资料占20%,而图书馆员占75%。虽然这种说法的科学性和精确性还有待验证,但它却说明了人是图书馆发挥教育职能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图书馆员的素质在图书馆服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科研,为培养人才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它的服务对象是知识层次较高的读者群。现代信息技术带来了图书馆管理方式、工作重心、服务手段的重大变化,图书馆所需的人才正从“事务型”向“技术型”“专家型”转变,因此,图书馆员应通过各种培训形式,更新知识,从不同层面提高自身的素质,特别是要掌握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术,具备从网上获取信息和对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及开发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过硬的业务技能、丰富全面的文化知识和开发创新的能力,才能得到读者的认可、信任、尊敬,达到服务育人的良好效果,让读者满意而归。

2.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

《普通高等院校图书馆工作规程》明确规定:“高校图书馆应组织力量,采用多种方式对读者进行系统的检索与利用文献的教育。”说明高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直接担负着一线教学的任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图书馆应通过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和开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有关文献检索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指导学生使用各类工具书、光盘检索、联机检索,使学生掌握文献检索的专业知识,能独立地进行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提高他们的信息使用能力。

3.改善馆藏结构

高校图书馆只有拥有了丰富的高质量的馆藏资料,才有条件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所以,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教学及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改善馆藏结构,加强包括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在内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对已入库流通的图书,要及时剔旧,优化藏书结构,防止馆藏老化,提高馆藏质量。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还要加强各高校之间的信息网络建设,实现文献资料的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不能墨守成规,要大胆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加强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更好地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服务。

4.利用现代化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

高校图书馆是学生频繁光顾的地方,在图书馆建立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信息意识的环境,可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具体做法是:一方面,增加馆藏电子文献,建立电子阅览室,向学生提供计算机检索、光盘检索和多媒体阅览服务;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应借助网络化信息,开展多种高层次的信息服务,实现学生、教师和图书馆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从网上获取丰富的文献资源,培养学生主动搜集情报的意识,以更充分地利用图书馆。

5.学生参与图书馆实践的素质教育

图书馆是对学生进行课外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学生通过参加图书馆管理工作,不仅能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本领,而且能加深对图书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在各方面均有所得益和提高。每个学期学校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一些班级到图书馆劳动服务,分组轮流参与一些简单的分类编目、图书上架、信息加工、外借服务、阅读指导、旧书修补、新刊登记、报刊装订等业务方面的工作以及打扫环境卫生、搬运书橱桌椅等一些适量的体力劳动,并形成一整套考核制度,使学生在劳动中懂得一些图书馆知识,学会怎样使用图书馆,养成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爱护公物、尊重他人等基本品质,从而实现学生参与图书馆实践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

6.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一直满足于借借还还的基础工作,而很少考虑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问题。为了使高校图书馆的素质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图书馆应该针对青年人的特点,在大学生中经常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读书节、征文活动、图书展览、学术讲座、知识竞赛等,提高大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地在大学生中掀起阅读热潮,引导大学生进行良性阅读,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下载中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与美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与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梦与文化软实力:大学何为

    对于中国梦,章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实现中国梦,首先是实现教育梦。同时,章老师引用温总理的话,针砭时弊地指出了当代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代大学缺乏精气神和缺少独立与......

    劳动美与中国梦

    劳动美与中国梦劳动创造财富。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个人把劳动当做最光荣的事业,需要每个人把智慧的源泉变成创新的动力。用最美的双手,用最美的劳动,用最美的付出,托举起这个时代的......

    中国梦与劳动美范文

    从劳动看中国梦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依靠广大职......

    大学军训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大学生军训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提纲:进入大学的每一位学子上的第一课都是军训。为什么要将军训作为入学的第一课来上?这就要联系大学素质教育来看,大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风情与美——读《文化苦旅》

    风情与美——读《文化苦旅》 余秋雨在《西湖梦》中谈到了对一代名妓苏小小的看法。对她的风情与唯美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文章字里行间更流露出一股敬仰推崇之情。这位茶花......

    酱缸文化,劣根性、美与丑

    谈丑也很美——我对《丑陋的中国人》的认识兼谈“认丑”之态度 【内容摘要】柏杨老先生的一本《丑陋的中国人》问世以来受到了很多非议和赞许,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这本书......

    推进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创建现代新型校园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推进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创建现代新型校园文化 作者:杨秀丽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5年第01期......

    论中国的素质教育与大的环境

    创先职称论文发表网 论中国的素质教育与大的环境 摘要:教育是国之根本,教育发展的模式正确,会给国家培养一大批人才,人才多了创造力就好了,这样国家的脚步就会走的更稳更好。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