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围棋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时间:2019-05-15 01:0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围棋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围棋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第一篇:论围棋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论围棋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围棋文化其起源于古老的华夏文明,是我国五千年历史发展所沉淀出的精华。围棋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出现,经历了一个从社会的道德教化工具发展演变成为个人才能和人格的展现过程,它代表了个人文化精神修养的形式,位列“琴棋书画”四大修养之一。围棋是一项体现高级思维活动的复杂竞技运动,具有广阔、丰富、深邃的内涵。围棋文化以围棋棋艺为基础、以方法学为灵魂,对弈双方短兵相接、千变万化、紧张复杂的战斗,体现了精湛纯熟的战术形成了围棋文化的外在形态,隐藏在神奇绝妙的棋理深处的则是宇宙间普遍存在的哲理和思维方法。然而在多元化文化全球扩散的今天,围棋文化依靠其独有的竞技魅力和深奥的哲理内涵仍然绽放着它独有的光芒,但是,人们的视线更多的转向了现代的新生文化,围棋的生存空间逐渐收缩向专业俱乐部、棋苑,变得高度的职业化。围棋文化在当代的发展出现了一种负增长的态势直到近几年有很多的围棋俱乐部在各地兴起才有所回暖,但围棋本身高难的棋理使得要使其重回大众的视线仅仅依靠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是不够的,因此需要引入更多现代的技术手段来改变现状,而基于围棋文化的产品是一个巨大的空缺。近一百年来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加上新技术不断涌现让产品彻底占领了人类生活的俄各个角落,而设计理论的不断演化以及设计实践的不断深入又为无孔不入的产品赋予了生命,能够向使用者传达被设定的情感与意图,同时产品本身的运作模式使得其能够在不断的开发、销售、再开发、再销售中完善与进化,持续不断的对人产生影响。把产品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研究围棋文化在产品中的可植入性及植入方式并最终通过产品将文化内涵与魅力传递给使用者,让更多的人在使用中获得感受并产生认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不能单独依靠某一些产品,而是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独立产品体系。

第二篇: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生的人

学 院:专 业:________班 级:________姓 名:________学 号:_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__完成日期:________

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摘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大学生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而包括较强的创性精神、创新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内的人文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后者在大学生漫长的职业生涯中甚至起着更加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已刻不容缓。

关键字:人文素质教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一、人文素质教育概述

【教育是引导,不是去左右;教育是影响,不是去支配;教育是感染,不是去教训;教育是解放,不是去控制;教育是超越,不是去苟同。】1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结合人文素质五要素我们可把对大学生进行的人文素质教育理解为:通过各种教育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身实践,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形成牢固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良好的社会心理与文化修养,树立人文精神及塑造完美人格的教育活动,是需要外在启迪、陶冶和内部省悟、修炼的教育活动。

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近年来国内外许多著名的教育家与著名大学的领导人,也均从教育思想和办学方向的高度指出,现代大学应高度重视的第一件事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成才更具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1.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由于自然科学主要是依靠逻辑思维,而人文科学主要是依靠形象思维。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使大学生经常进行两种思维方式的交差、互补训练,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这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强化责任意识。通过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促进理工科大学生更多地关注世界剧变,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族兴衰,关注周围变化,关注他人感受,从而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亲人、对他人的责任意识。一个人美好精神风貌的形成、高尚道德的建树、伟大人格的升华,无不得益于人文素质的培养。而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塑造一个有价值的人生,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增强竞争意识和适应能力。通过人文素质教育,促使大学生认识复杂时代的发展趋势,感受到竞争的严峻挑战,不断增强面对环境变化的承受能力,尽快提高自我发展的适应能力,进而促进大学生真正朝着高智商、高情商兼备的方面努力迈进,培养更多能适应社会变化和市场竞争的高素质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现代科技的发展必然出现从体能、技能到智能的转变,容易产生追逐物质利益,弱化淡化人格精神需要的倾向。】3

首先,一些大学生在政治上虽然积极要求进步,但参与政治活动热情不高;对政治理论学习不主动,不积极,部分大学生还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对一般性政治活动不热心;部分

学生对我国的政局稳定持怀疑态度,认为资本主义优于社会主义等。其次,价值判断标准的两重性。大学生积极进取,敢于竞争,人生价值健康向上,但价值观念还是不成熟,部分同学还不能用正确的价值目标来指导实践。当他们人生的价值目标和现实利益发生矛盾时,一般倾向于现实利益的考虑,价值选择和价值实现上的实惠性和功利性倾向比较明显。再次,理想崇高的同时也具有现实性。部分学生不能把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相统一,只注重个人的成长,没能树立共同理想,缺少远大目标的激励力量,思想趋于实际、实用和实惠。最后,人生观、恋爱观、道德观中出现的新问题。大学生群体的道德水准在社会范围内处于较高层面,但就部分大学生本身来说,其道德状况也是不容乐观的。面对社会变革,有些大学生感到困惑和迷茫,以致是非、善恶难分,道德观念模糊。

五、怎样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1、提高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时代所要求的科技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科学素质,还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而且越是科技进步,就越要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教育是基础,而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则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基础,是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最重要的环节。加强文化素质正是这一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呼唤,是高等学校加强素质教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保证。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党和国家对高等院校的热切期待。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2、提高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个体的精神风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主体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品质直接控制着人体的生理活动,调节者活动能量的释放,对增进人的生理机能和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内化科学文化知识的必要主观条件,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百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促进个体从幼稚走向成熟。】提高心理素质是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充满激烈竞争和快速变革的现代社会。

3、优化育人环境

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声的教育资源,要美化、绿化校园环境,营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在适当地方设置职业文化标示雕塑,办好富有高职特色的学生文化活动长廊、宣传栏,形成团结向上、文明良好、宽厚博大、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辩论、朗诵、绘画、才艺大赛等,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氛围。如开展“读百本好书”活动,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与先贤圣哲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与交流;进行古典诗文经典吟诵活动,让朗朗书声充盈整个校园,使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建立学生社团,有计划地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节和人文知识竞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开设高水平的人文素质培养系列讲座,如常设院长论坛、教授论坛、名师论坛、优秀青年教师论坛等,组织名人大讲堂、周末人文大讲堂、科技与人文讲座等。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精神世界得到提升,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4、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大战略任务,其内涵十分丰富,主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我们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进一步理清思路,突出重点,紧紧抓住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任务,铸造灵魂,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师生;突出主题,帮助师生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握精髓,在师生中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打牢基础,引导师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向新水平。】5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在社会日益开放、利益格局分化的条件下,思想意识呈现多元状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和艰巨。特别是在高校这个思想文化最活跃、知识信息最密集的地方,即高校是思想文化交流的地方,多元文化表现最为集中的地方,人才开放度较高的地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

【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要成才先成人,不成人宁毋才。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正是体现了人才素质的要旨。树立以人文本的德育观,是中央16号文件作为指导思想提出来的。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6

参考文献: 【1】王森勋.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泰山出版社.2010,第3页

【2】王森勋.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泰山出版社.2010,第10页

【3】王森勋.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泰山出版社.2010,第12页

【4】王森勋.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泰山出版社.2010,第142页

【5】田建国.当代大学德育走向.泰山出版社.2010,第62页

【6】田建国.当代大学德育走向.泰山出版社.2010,第34页

第三篇:少儿围棋与素质教育

少儿围棋与素质教育

围棋是中国古老的艺术奇葩,集智力、趣味、竞技与一身,兼备了开发智力与培养品行等多项教育功能,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一种绝佳手段。

围棋作为一项古老的益智游戏和传统的带有极其深厚辨证哲学的思维艺术,自古以来在王公贵族中和黎民百姓间广为流传。棋盘19×19,共计361个点,棋局的变化有如浩渺的星空,古语云“千古无同局”,每一局都是新的,每一次选点的不确定性、不可测性,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脑力活动,时时进行形势判断,不断计算,反复比较,在这激烈的思考活动中,大大地提高了少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计算能力,训练了思维。同时,对弈中顽强拼搏的竞争意识、“胜不骄,败不馁”的抗挫折能力,不断陶冶着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沉着冷静的性格品质。

2001年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学校开展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三项棋类活动的通知”后,全国上下掀起了学棋热潮,围棋的教育功能普遍得到家长的认可,但在国内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小少儿的功课压力不言而喻,真正能走进课堂的小学只有几间棋类特色传统学校,绝大多数小学校只能将围棋课安排在周末作为兴趣班开设。而在幼儿园,因没有课业负担,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前提下,活动时间相对弹性,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幼儿园开设围棋活动,把围棋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一种教育手段,是一项值得尝试和推广的课程。

但幼儿园开展围棋教学,前提必须有好的围棋老师和好的围棋教学课程。

笔者近日得知,中国首部交互式围棋动画教学系列片《弈鹿》已经在苹果的平板电脑上可以观看了(课程名叫:少儿围棋教学系列),这部系列课程充分尊重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语言生动,画面优美,深奥的围棋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尤其适合四五岁的孩子学习。根据笔者身边使用过的家长反馈,孩子都非常爱看这部动画片,可以用爱不释手来形容。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部做得非常用心的围棋教学启蒙动画片。甚至笔者有很多在专业棋校当围棋老师的朋友,也已经把这个课程作为课前动画片在课堂上给学生放映,以加强少儿对围棋基本知识的理解。

谈完这部好的课程,下面重点谈谈幼儿园围棋教学中老师的作用和价值。

一、教练是围棋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练的人格素质决定教学效果。

幼儿围棋教学面对的是幼儿,因此,幼儿围棋教练首先的身份是幼儿教师,要明确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和职业特点,了解幼儿教育教学特点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幼儿围棋教练。过去,围棋作为竞技体育项目一直强调的是竞技性,目的是挖尖子出成绩,训练单调、死板。随着围棋的推广和普及,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业余棋手专门从事围棋教学工作,但是好的棋手未必就是合格的围棋教练。有不少棋手水平很高,但是却无法担任幼儿围棋教练的工作。为什么呢?关键在于角色转换,从棋手到教师的转换,有的人爱棋但不一定爱孩子,有的人棋好但个人素质修养不过关,一个好的围棋教练首先一定是个好老师,一个好的幼儿围棋教练必须具备这些幼儿老师基本人格素质,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了解现代幼儿教学的特点,能以孩子为本,培养其兴趣,化被动为主动,引导孩子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是互动的,气氛是活跃的,学习是愉悦的。所谓的“寓教于乐”就体现在此。

二、幼儿园围棋教学的特点

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幼儿园围棋教学是一种素质教育,是一种启蒙教学,绝对不是培养专业棋手,因此,在拟订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时,应该充分了解幼儿年龄特点,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把培养孩子的兴趣、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放在首要地位,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它能调动人的整个身心去积极地感知事物、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它能使人情绪高涨、想像丰富;它能增强记忆效果、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它可以使人的智力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得发挥。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目前各地的幼儿围棋教材没有统一的标准,差异较大。根据幼儿天生好动,善于观察,模仿,思维具体形象、注意力不稳定,持久力差等特点,如何才能将枯燥、抽象、深奥难懂的围棋知识转化为生动、浅显、幼儿喜欢的内容呢?童话故事、游戏无疑是最佳的方式。

1、运用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儿歌等形式来阐述围棋内容及规则,让孩子们在故事中快乐的学棋。孩子喜爱听故事,特别是童话故事,因为童话故事适合幼儿想象的无意性和再造性的特点。因此,围棋教学可抓住这些特点,把抽象深奥的围棋知识通过夸张的情节、拟人化的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这种夸张是本质的,内容是围绕围棋教学目标进行的,目的是让孩子理解并掌握围棋知识,是为围棋教学服务的手段,因此,童话故事的重点是阐述围棋的棋理,语言应生动、情节应精炼。反之,如果跟围棋教学无关的故事只是在娱乐孩子,浪费时间而毫无意义。

2、运用游戏法组织教学活动

游戏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幼儿的游戏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围棋本身就是一种游戏,一种模拟战争的游戏,棋盘是辽阔的土地,黑子与白子是争夺土地的两支军队„„每一堂围棋课就是一次游戏活动:教学是在讲述游戏方法,对弈是在进行游戏过程,整个围棋教学的组织就是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其中。孩子就是在快乐的游戏中不断体会围棋游戏带来的乐趣,感受它的魅力。

3、教练的语言必须儿童化

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教练的语言必须儿童化,是具体、浅显、易于理解的;幼儿的好奇心强、无意注意为主,因此,教练的语言必须是生动、有节奏的,语调要起伏、快慢要控制,要善于制造悬念,只有运用具有儿童情趣的语言来描述围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才会吸引幼儿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礼仪是幼儿园围棋教学的首要任务。

陈毅元帅曾赋诗云:“棋虽小道,品德最尊”,因此,教练应本着教棋育人的方针,既着眼于棋艺,又着眼于意志、礼仪等因素,在提高棋艺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精神品位,锻炼良好的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中,教练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细微闪光点,对每一个孩子的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即使回答问题错误也不应全盘否定,对其举手发言的行为应予以肯定,对其错误的回答应委婉的提出,如“看看其它小朋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保持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是每个教练必须遵循的。

因幼儿的自制力差,主要依靠外部力量来抑制自己的直接愿望,因此,也可采用奖励小红花或卡通小贴纸等方式来鼓励他们。当然,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是影响课堂秩序的关键因素,试想,如果孩子都被你生动的语言和内容深深吸引住了,还会分心去做其它的事情吗?

结论

我们通过观察、追踪发现,超过60%的老师和家长表示,孩子通过一个学期、二个学期的学习后,在品行意志上发生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变得有礼貌了,注意力集中、自控自律能力加强了。所有这些表明,幼儿通过学习围棋,有效的提高了幼儿的综合素质。

第四篇:何云波:围棋精神与中小学人文素质教育演讲稿

围棋精神与中小学人文素质教育

——2011年8月6日在辽宁阜新全国中小学棋类教育论坛上的演讲

何云波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棋友:

很高兴到辽宁阜新来参加围棋文化节暨全国中小学棋类教育论坛。我今天想要讲的主题是“围棋精神与中小学人文素质教育”。不过,在切入围棋之前,我想先讲讲很多年前在《读书》杂志上读到的一篇文章,是诗人王家新写的,题目是《汉语的未来》,登在《读书》2000年第7期。作者谈到自己的孩子幼时的一些“话”和歪歪扭扭写下的“诗”,让他和他的朋友们“吓了一跳”。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孩子一步步被纳入教育的规范,一次,听孩子为了考试大背“个人与集体与国家的关系”,又一次让人“吓了一跳”了。孩子们一步步被“塑造”成能被体制所接受的人,其代价是一些更珍贵的东西的丧失。

一次,作者意外地收到北大附中一位叫林芳华的老师寄来的为学生们开设艾米莉·狄金森诗歌选修课的课程小结和学生们的“作业”──诗。据说,林老师选择诗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因为诗是开启人心灵的艺术,是对人最重要的东西──自我意识、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而读狄金森可以让你感到“思想着的独立的人的可贵”。慢慢地,孩子们喜欢上了狄金森的诗,慢慢地,孩子们曾经枯涩的心灵中也开始有了诗情的涌动。

《雪花》:

孩子在阳光下采了一株蒲公英不小心一吹出现了一朵一朵的洁白的 可爱的雪花孩子笑了 / 老人在寒风中蹒跚地行走着他的身旁是一朵一朵的真正的雪花老人继续走着什么也没有看见

《头发》:

梳子来了 头发倒在了一起 有几根头发 直挺挺地 立在那里 岿然不动 / 风来了 头发倒在了一起 那几根头发 依旧 直挺挺地 立在那里 岿然不动 / 终于 剪子来了 那几根头发 牺牲了

多么纯粹、可爱的诗啊!“教育不在于给予什么,在于打开,就像诗,给我们第三只眼”。孩子们通过这“第三只眼”打开了通向世界、通向自我的心灵的大门,发现了在这凡俗的世间还有些可以让人“诗意地栖息”的空间。1

由此想到围棋,围棋也能像诗一样,成为开启心灵、打开通向世界的另一扇窗户吗?我想应该是可以的。这里当然首先涉及到对围棋的理解。究竟什么是围棋,围棋最核心的精神是什么?

围棋当然首先是一种竞技,它模拟的是人生存的争斗。现实生活中的争斗往往非常残酷,就像战争,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打着什么旗号,总之是要付出许多人的生命的代价。而当人类把争斗转移到竞技台、到棋盘上来,便有了种种的竞技。棋,也就成了棋盘上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竞争,是人性之本能。真要感谢人类的这些发明,他使人性中的攻击性获得了合理的发泄的渠道。

棋就是这样一种竞技性游戏。游戏,也是人性之需要。人生由两大层面构成,:劳作与游戏。劳作是求温饱,游戏是一种精神需要。过去中国人见面,都是问你吃了没有。这是吃不饱的时代的问候语。吃过之后,为了减少能量的消耗,最好的办法就是少运动、早睡觉。如果这个时候,有个人觉得吃得过饱,要去跑步、唱歌、跳舞、下棋,这在那些吃不饱的人眼里,一定是吃饱了撑的。

游戏,就是吃饱了撑的之后的文化。

游戏,满足的是人精神的需要。18世纪德国诗人席勒在《美育书简》中竭力推崇古希腊人游戏精神的理想: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的人格。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弘扬的就是这种游戏精神的理想。席勒认为:人生最高、最完美的境界就是游戏:“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

游戏的本质有三:其一,无直接的功利目的;其二,全身心投入;其三,自得其乐且其乐无穷。当一个人游戏的时候,他便进入了一个完全的自由的境界。

围棋,便是属于这样一种能带给人精神的自由、快乐的游戏。这游戏到了一定的境界,就成了艺术。

艺术即游戏,自由、快乐、非功利与审美,成了游戏与艺术的共同的要素。下棋,一方面是争胜负,战胜对手,另一方面,每一个人,都希望下出舒展、大气、令人赏心悦目的棋来,围棋中的许多东西,也是符合美的规律的。

说了这么多围棋是什么,下面便涉及到围棋教育,我们究竟想从围棋中得到什么。

我们一些孩子学棋,家长的目标可能很明确,就是走竞技之路,最终让他成为职业棋手。但是,这条路毕竟太窄了。一些围棋培训机构,也以技能培训为唯

一目的,这种围棋教育,其实是有弊端的。陈祖德先生在新近陆续出版的《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自序中就谈到: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围棋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带来了无穷乐趣!可惜,当前,围棋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竞技性越来越突出。现在有不少孩子的家长为了把自己的宝贝培养成“常昊”、“古力”,大人孩子付出太多代价,使快乐的围棋变得沉重。在北京集中了全国各地那些非常聪明优秀的小棋手,很有些孩子甚至宁可学业荒废,或者连小学都不上,只是希望成为职业棋手。这不是围棋的盛事,这是围棋事业发展的一个异化现象。何必都要挤上职业棋手这独木桥呢?

围棋精神,我以为本质上是一种游戏的精神。说到游戏,中国人很容易就想到一个成语:玩物丧志。其实,玩物未必丧志。单从有用的角度说,人生,就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博弈过程,通过选择合适的策略达到你认为合意的结果。而游戏,往外是人生的抽象、模型,我们可以从棋戏中学习生活:怎样与人相处,怎样竞争,怎样适应规则获得人生的最大利益。

当然,围棋作为一种竞技游戏,我们从中得到的远不止于此。前面我们说到,席勒把游戏与培养健全、完美的人格联系在一起。游戏,也可以使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就像我们小时候玩泥巴,把泥巴捏成各种人形、动物的形状,或用泥巴造房子,那就是我们最初的艺术创造。孩童的游戏与科学家的创造,其实有很多近似之处,许多科学家,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孩童游戏般的好奇与痴迷,他们以一种近乎“玩”的方式,去展开想象与创造。就像哲学家金岳霖在西南联大教书时,曾有学生问他:“老师,逻辑学这门学问这么枯燥,你为什么要研究呢?”金回答:“我觉得它很好玩”。当金先生在哲学王国里自由嬉戏,既不把哲学看作是为某种政治利益服务的工具,也不把它当作谋取个人私利的手段,在那个纷乱的时代,肮脏的小阁楼便为他提供了“诗意地栖息”的精神空间。游戏,也便成了学问的一种难得的境界。

可惜,中国人对作为游戏的“玩”往往有着种种误解。表扬一个孩子认真学习,大人叫他放松一下,他说“我不爱玩”。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啊,在该玩的年纪,竟不爱玩,并且受到表扬。还有一种情况呢,“玩”的天性总被压抑,一旦有机会就没有节制地“疯玩”,当今电脑游戏的风靡,且使许多孩子沉溺其中,难以自拔,大概跟我们提供给他们的好玩的东西太少有关吧!

围棋作为一种智力游戏,就是这么一种好玩的东西,他将智慧、创造与想象高度地融合在一起,且能带给人很多的快乐。我们一提到读书,就是读书苦、苦读书、读苦书,头悬梁、锥刺股,面壁十年,寒窗苦读„„读书本来是很快乐的事情,我们的学生,却把读书当做了吃药,怎一个“苦”字了得。这是否是我们教育的一大失误呢。由此想到围棋教育,当一些家长和学校纯粹以比赛成绩来衡量孩子学棋的成果,甚至一些家长因为孩子比赛的失利,动辄施以责骂甚至体罚,使下棋变得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苦不堪言,这是否也是我们围棋教育的一大失误呢。

有外国人说,中国人的辞典里,只有拼搏,却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幸福。孩子从小就被教导,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人生能有几回搏?那么,成功呢?就是做超越他人的人上之人,否则便仿佛不是人。这种成功学其实很害人。因为一个社会,大部分是普通人、凡人。这种成功学让很多人都活在焦虑之中,不知道幸福、快乐为何物。围棋也是这样。少部分特异之士,他们可以下到很高的水平,可以去为国争光。但对大部分人来说,棋就是我们的一个业余爱好,从棋中获得快乐才是最重要的。为棋而搏与享受围棋,代表的是两种围棋观。下棋的快乐跟水平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一辈子的臭棋篓子,有时比职业高手从围棋那里得到的快乐可能更多。我们把围棋看作是游戏、娱乐,看做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对孩子来说,是素质培养的一种有效手段。对普通人来说,也不需要拿它为国争光。也就是说,让围棋回归到他本身。日本棋院挂有一条幅,说围棋有五得:得好友,得人和,得教训,得心悟,得天寿。我再加一得,那就是得快乐。

由此,普通学校的围棋教育(而非以培养职业棋手为目标的专门的围棋道场),就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内容上,既注重技能训练,又适当引入与围棋文化相关的内容。在教学方式上,既以课堂教学为主,又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教学活动,如邀请有关专家和在其行业中有一定建树的人士,面向学生或家长,进行一些棋文化、棋与人生智慧之类的素质教育讲座。同时,在现今围棋教材基本上是技术训练的情况下,尽可能面向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提供围棋文化方面的配套教材。这些,如何去做,都是需要我们认真讨论、研究的事情。在现今中学教育面临升学的巨大压力下,素质教育应该是应试教育的很好的补充。而其中围棋教育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从围棋中获得快乐,从游戏中增长智力,从智力游戏中启迪人生智慧,以素质的全面提高带动升学率,最终目的是培养快乐的、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人。

为此,我们从围棋中已经得到很多。这正所谓:有棋如此,夫复何求?

作者简介:

何云波,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比较文学与围棋文化研究所所长。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围棋思想史研究》。围棋文化主要著作有《围棋与中国文化》、《棋行天下》、《弈境——围棋与中国文艺精神》(博士论文)、《黑白之旅》、《围棋与东方管理智慧》(与泰国正大集团副董事长蔡绪锋合著),为“中国围棋文化研究丛书”执行主编。

电话:***电子邮箱: hnhyb@163.com

通信地址: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新校区外国语学院410083

第五篇: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与重建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与重建

作者:陈媛媛 黄安云

字体: 【大 中 小】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高校教育改革中的焦点话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表现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重建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重建。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8)02-0118-04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教育部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文件,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作为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探索;1999年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成立了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2004年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计划”中明确提出“实施„新时期素质教育工程‟”。这都为高等学校进一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

在全社会的关注下,各高校普遍开始了有关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和实践。1995年原国家教委开始在全国52所高等院校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试点工作,截止2006年底,全国共有93个基地157所大学进入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行列。这些学校在拓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2003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国内有关学科的著名专家、学者编写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书系”付梓出版,标志着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向理论化、系统化迈进。但从总体而言,人文素质教育仍然是高等教育的“软肋”,其发展状况还不尽如人意。大学生人文素质不容乐观,表现在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格不健全、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等方面。本文认识到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出发,提出具体措施重建大学生人文素质。

1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现状

1.1教育思想定位不清

人文素质教育在现有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定位不清,其重要性和基础性地位还没有得到广泛认同和深刻理解,在人才培养系统中的位置和功能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部分高等院校强调专业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同时,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塑造,片面单一的理解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人文素质教育无法全面系统的贯穿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

人文素质问题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关系到一个民族精神的塑造。早在 1941 年,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在《大学一解》中认为人格可以分“知、情、志”三个方面,但如今的教育偏重“知”的灌输,不重视“情”与“志”的培养,导致“习艺愈勤去修养愈远”的状况。人文素养旨在设立一种理想人格的目标或典范,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去追求人的完美化。大学教育不仅仅使大学生学到一门专业和技能,而且要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

1.2教育内容观念落后

人文素养的内涵应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三个方面。人文知识是一个人具有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人文精神是一个人的内在养成和精神追求,而人文行为表现在一个人的具体行动和实践上。其中,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人文精神的塑造是人文素养的核心,但部分高校将人文素质教育简单等同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学习,误以为只要开设了人文课程,就等于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质教育思想观点上的因循守旧,直接导致教育内容的局限和平面化。从教师方面看,还缺乏自觉的人文意识和人文责任,不少理工科教师将人文素质教育看成是人文学科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1.3教育方法简化单调

人文素质教育归根结底是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全面发展的人,因而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何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教导大学生理解普遍的人性、感悟人生的哲理、追求美好的精神境界尤为重要。现在大学中有关人文素质的教育还以传统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为主,局限于人文知识的宣讲和介绍,缺乏师生间的充分沟通和广泛对话。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上的落后和单一,使课堂教学无法触及大学生的内心,深入持久地塑造、影响大学生的心理、人格和品行。

1.4教育主体能动性缺失

在教育体系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大学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大学校园中的人文精神面对浓厚的商业气氛的考验和侵蚀显得不堪一击,世俗化和功利化的价值取向主导着大学生的自我选择。整个社会风气的变化和日益增大的就业压力对莘莘学子产生巨大冲击,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一些学生陷入矛盾和困惑。很多大学生学习动机和人生目标出现偏差,表现为重实用,轻精神;重眼前,轻长远。他们认为人文素质没有分数、奖学金和证书有用,人文课程对自己的前途没有太大的实用性。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失落与缺失,人文素质成为不被大学生关注的边缘性话题,已是不争的事实。

2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建

2.1明确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人文素质教育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途径,使其内化为人的气质、修养程度、形成人格的过程。人文素质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即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素质,它在教育过程中自然也应处于核心地位。当代文化教育学的创始人斯普朗格提出:“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强调教育的重要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完善的人格,这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和宗旨。美国芝加哥大学前校长赫钦斯也提出“教育的目的不是在发展人力(manpower),而是在发展人道(manhood)”。高校在传授给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重在进行精神引领和人格教化。

因此,大学应该将人文素质教育置于整个教育目的的核心地位,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贯穿于高校培养人才的全过程。学校依靠自己的组织、控制机制,通过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教职工队伍建设、资源建设等各方面通力合作,将人文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管理和各种教学活动之中。

2.2科学建立人文素质课程教育体系

高校充分利用课堂向大学生系统介绍人文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丰富的人文知识的熏陶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形成人文素质的内在条件。因此树立综合教育的思想,确立人文学科在大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大学语文》以及中国文学史等课程以丰富广博的内容、深厚的历史内涵,让大学生领略到人类发展的辉煌成就和灿烂文化、圣人先贤的高风亮节和智慧情操。各种人文社科类选修课,有关历史、哲学、艺术、美学等方面的人文学科课程为大学生受到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也奠定了基础。但人文素质教育不可回避囊括各科学的通识教育问题,有学者指出:“大学通识教育与其当做一种课程理论的观点来研究,不如视为一种人文主义教育目标的立场来探讨,这样更容易把握到它的本质。”大学生素质教育强调大学生知识视野的全面性、平衡性、不偏不倚。在当前的科技社会,人文素养应该不限于人文学科的范围,应该反映一个人有较开阔的知识视野与现代生活知能。人文素质教育反映计算机、网络科技、基因科技、纳米科技、太空科技等人类科学知识领域的重大突破和最新成果,培养学生对周遭世界的变迁的关切与好奇心,认识到高科技的发展与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冲击力,应当是全面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题中之意。

在这样的思想引导下,建立科学的人文素质课程教育体系绝不仅仅是增加若干门人文课程而已。各高校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课程理论,结合自身特色和学科优势,对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进行系统整合优化,逐步建立跨越多学科的大学生人文素质课程群,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使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更规范化和科学化。如美国人文学术研究基金会的《美国高等教育教学研讨报告》就针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建议重新修订大学课程,主张无论主修什么专业,都必须具备相当程度的历史、哲学和语言文学素养。我国清华大学近年来本着力求体现古今贯通、中西合璧、文理渗透、综合交叉的课程设计思想,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整合为8大课组,即:历史与文化、哲学与人生、艺术教育等。向学生提供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同时,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

2.3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人文精神的塑造主要来源于教化,通过内在教化作用

于人的情感状态,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的价值取向,影响人的情感、气质、性格、胸襟等。大学教师担负着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心智的重要使命。加强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我国教育部提出高校加强素质教育要做到“三个提高”,即“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的文化品味与格调”。

首先,大学教师必须转变人文素质教育是社科教师的职责的观念,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从本专业出发,自觉学习,比如通过自修的方式,读一些由著名科学家写成的人文与科学精神紧密结合的文章,作为向导,促使思考,同时积极结合本专业中的具体问题,开展人文素质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使知识教育和人文教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融合。在教学中教师将自己有关人文研究的成果和知识引入到对具体专业问题的分析中,将理性教育和感性教育相结合,以启发式的教学、心理辅导和心灵教化等现代化教育方式,阐释不同学科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不仅传授学科的专业精神和学术要义,还通过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展现科学知识范围以外的亘古不变的人性、人情、真理。使一个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同时具有高尚的人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坚实的人文素质。北京大学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最广为人知的并不是他高深的学术造诣,而是他身上秉承的传统的人格理想和古典的美学精神,他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和良知,深深感染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灵;再次,就高校而言,大学要积极推进教师人文素质的提高,组织教育者的再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如请名流大师讲学、组织观摩课、以老带新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使大多数教师具备人文教育的能力。同时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人文教育纳入其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研讨会,提高教师对人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进而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2.4营造有自身特色的高校人文氛围

大学不仅有浓郁的学术文化氛围、恬静的人文治学环境、丰富的历史文化典籍和多元的知识信息汇总。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学术气氛是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的外在表现,它将对学生性情的陶冶、境界的提升、情感的升华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生活在其中,耳濡目染,其人生追求和思想品格会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大学课堂人文素质教育的课外延伸,灵活、自由、开放,具有课堂教育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各高校根据历史发展和办学特色营造有自身特色的人文氛围,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清华的古朴典雅和求实严谨,北大的自由开放和兼容并蓄,这些百年老校在历史文化积淀下形成了稳固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学生浸润其中,终身受益。

具有特色鲜明的校容校貌、有独特内涵的校徽校训、校园标志性建筑、优雅的人文环境等是高校人文氛围的外化表现形式。除此之外,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成立大学生社团组织、举办内容丰富的人文讲座等,都能创造独特的人文环境,展现学校独有的人文历史文化和精神风貌,给大学生美的熏陶。华中科技大学作为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近年来以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相融合作为办学指导思想之一,广泛开设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每年举行“中国语文水平达标考试”,举办人文讲座和自然科学讲座,出版《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开展形式多样、内容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科技、艺术活动,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清华大学每年在本科生中开展大一外语强化训练暨外语文化月活动,不仅开辟了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新途径,有关外国音乐、风土人情、社会习俗、历史等方面的各种讲座,以及百科知识竞赛、英文歌曲比赛、演讲比赛等,也使学生多方位地接触和了解到了异国文化,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跨文化交流意识与能力。

2.5引导大学生加强人文素质自我教育意识

大学精神应该是平等的多元意识、理性的科学态度、自由的个性发展,以及非功利的价值追求。在大学生心理、智力、人生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的重要时期,大学教育无法回避人的心灵需求、人生目标、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等领域的东西。虽然整个社会风气、社会价值体系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但大学有义务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人文素质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和潜在影响。各高校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理论研究,探索富有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实现途径,积极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按照自己内在的需要去塑造自己,发展个性,重塑人生理想,规划未来,建构自己健全的人格和意义世界。让大学生主动认识到人文精神的价值和力量,让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修养成为每一个当代大学生的人生理想和终极追求。

人文素质教育方法是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多种形式的。目前,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有些学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做法。人文素质教育本身是复杂、多元、长期的,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和评价标准,但人文素质教育也是有规律性的,它是一种综合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是全方位、立体、开放性的过程,它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能否协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形成良性互动。当前我国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未来的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具备和谐的人文精神的大学生去创造,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历史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杨东平.大学精神[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2石中英.人文世界、人文知识与人文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6).郭为藩.转变中的大学传统、议题与前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 龚鹏程.大学教育与人文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教学研究 2008年第2期

下载论围棋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围棋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调查问卷

    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问卷 1、你认为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怎么样?() A、非常满意B、满意C、基本满意D、不满意 2、你认为当今大学生的诚信程度如何?() A、非常好B、比较......

    人文素质教育

    教育部高等学校医药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关于推荐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阅读书目的通知 各有关高校: 为进一步推进高等医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推动学生课外读书活动的开展,......

    围棋文化

    2013—2014第一学期围棋文化试题 2011级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物理学班08号李龙梅 一、简述围棋的起源及其在我国发展情况(30分) 答: 一、围棋的起源 1、我国最早关于围棋起源的......

    再呼吁: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再呼吁: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编者按:近年来,克服、纠正应试教育,加强素质教育,正逐渐形成共识,但大家主要重视基础教育阶段,而对高校却关注不够。日前,中国教育报和山东省社科联......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推荐阅读书目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推荐阅读书目 同学们: 为进一步推进我院人文素质教育,推动学生读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具专业性、实用性和操作性的业务支持,现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推......

    哈工大-文化素质教育-浅谈大学图书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浅谈大学图书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0908106 学号:XXXXXXX 姓名:XXXX浅谈大学图书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摘要】本文阐述了大学图书馆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能够发......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作者:蔡春玲 李 琦 许 晔 一、引言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国家教委在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成效途径的思考与分析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成效途径的思考与分析 摘要 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教育之根之魂,目前人文素质教育却普遍被忽视,原因是认识上的种种偏差。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扭转办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