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企业内控建设在ERP环境下的新思考

时间:2019-05-12 18:28: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销售企业内控建设在ERP环境下的新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销售企业内控建设在ERP环境下的新思考》。

第一篇:销售企业内控建设在ERP环境下的新思考

销售企业内控建设在ERP环境下的新思考

作者: 田中山2009-07-27

健全有效的内控体系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保企业顺利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中国石化以ERP为主线的信息化建设,将IT技术渗透到整个管理系统,实现了企业资源和信息的高度集成,为企业运行决策提供了系统化的管理平台,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的内控环境,对传统的管理思维和内控活动产生着内在而深刻的影响。

ERP与内控有机融合自2003年以来,中国石化推广实施《内部控制手册》,销售企业的内控工作由“认识内控”到“认同内控”、“对标内控”稳步深入推进,对全面协调企业经营发展、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传统的内控体系运行效率相对较低、人为干扰因素影响较大、检查监督成本相对偏高等局限性也日益凸显。

集团公司部署推进的以ERP为主线的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ERP与内部控制具有共同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思想,为二者有机融合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1.ERP与内控体系建设相融合,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效率与效果。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果是内控与ERP的共同目标。在ERP环境下,实现了供应链上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高度集成,有效克服了石油销售企业经营网点多、地域分布散的障碍,极大地增强了经营、商品、资金、资产等经营要素的可视化和透明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各要素的实时动态监控,有利于对业务流程中出现的错误或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通过ERP与内控建设的有机融合,大部分在传统控制体系中通过账、表、单、卡来进行的控制措施,在ERP环境下,可由相应的定制程序功能代替,同时消耗的时间和人力大大减少,有效提升了内控体系的经济性和运作效率。

2.ERP与内控体系建设相融合,有助于加强内部控制的信息共享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ERP与内部控制共同体现了流程化的管理思想。ERP环境下,改变了传统的业务、财务等职能划分,增大了财务管理的开放性,部分会计核算职能前移到业务部门,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管理模式由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向以流程为中心的转变。ERP与内控建设有机融合,通过对企业信息的深度挖掘和应用,可为企业计划、决策、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价提供全方位和系统化的信息管理平台,促进

信息的有效共享和使用。

3.ERP与内控体系建设相融合,有助于强化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与管理。风险评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内部控制的核心就是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析,识别出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通过业务流程控制点和权限设置,控制风险的发生。对于企业外部的风险,通过ERP系统与各个子系统有机结合以及高度集成,可非常方便地提供各项查询功能,掌握企业的真实状况,对业务实现动态监控,及时评估风险并纠偏。ERP与内控建设有机融合,可在ERP系统中体现并固化内控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内控对风险点的监测控制覆盖面;并以风险管理为纽带,从企业整体协调的角度优化业务流程,使企业运作更加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更加有效地实施风险管理。

4.ERP与内控体系建设相融合,有助于规范内部控制的监督与检查。监督检查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中国具有人情文化厚重的社会背景,在内控执行和检查过程中往往很难完全消除人为干扰因素,而一旦在内控执行和检查中出现了“抹不开面子”的情况,内控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也就必然会给企业埋下风险隐患。ERP与内控建设有机融合,可以为上级公司实现持续远程监控提供客观、科学的标准,使内部监控以翔实的记录为依据,以科学制定的计划为准绳,并持续动态地贯穿于企业日常业务循环中,有效杜绝“人情”控制,防止内控体系成为“筛子”,某些控制点成为“盲区”的现象发生。

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ERP系统与内部控制的有效融合,是内部控制的革新,ERP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方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风险。

1.ERP环境下的管理思维有待适应转变。ERP建设既是技术的实施,更是管理的革命。ERP系统打破了原有部门的条块分割,使得每个部门、每个岗位都成了业务流程链中的一个环节,对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权责划分和协调沟通提出了新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企业原有的管理运行模式和风格。在当前实际运作中,部分员工甚至包括管理层还未全面认识ERP带来的先进管理理念,还不熟悉ERP系统的结构和运作要求,还未真正树立以风险控制为导向、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控制思想,ERP系统操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培训和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ERP环境下的内控运转效率和运行效果。

2.ERP环境下的内控要求有待固化完善。ERP系统功能模块的应用与企业管理需求、内部控制的衔接需要一个磨合适应的过程。目前销售企业中部分省市公司上线时间还不长,对ERP的应用还停留在初级阶段,ERP的管理控制功能还未充分发挥,部分系统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开发拓展。如现有ERP系统对销售环节的三个重要控制点:量价管理、资金管理和客户管理中,还难以实现省级公司对市级公司针对不同客户、不同价格的总量限制,对加油站基本销售环节的销售数量的核对还是空白点。

3.ERP环境带来了新的内部控制风险。从ERP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来看,ERP既是内部控制的有效工具和手段,又是内部控制的对象和客体。ERP作为一种技术手段,由于人的因素导致内控失灵的现象在引入ERP后也会同样存在,同时ERP的引入也给企业内控体系带来很多具有IT技术特点的新情况和新风险。一是信息生成的控制风险,二是信息传递的控制风险,三是ERP系统设备和网络的控制风险。

完善体系的几点建议

如何适应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变化,完善ERP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建设形成一个有效的多维、多视角、跨时点的监控体系,促进内部控制从传统的点对点的管理走上全面、一体化的控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对策。

1.以价值导向为核心,树立“三零”内控理念。ERP环境下,内部控制的主体仍然是人,要完善企业内控体系,前提还是要解决好人的观念问题。ERP环境下,要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在企业上下牢固树立“零风险经营、零事故生产、零缺陷管理”的内控理念,本着文化融入的原则,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员培训,转变干部职工陈旧的管理思维,打造适应ERP先进理念要求的优秀管理团队和技术过硬的操作队伍,进而建立完善系统、规范、高效的内控机制,实现动态、全程、立体的全面风险管理。2.以“四化”建设原则为指导,推进流程管理。ERP环境下,完善的内控体系应立足于系统化、战略化、人本化、规范化的建设原则,实现井然有序、协调高效、无缝衔接的流程化管理。“系统化”就是要实现集成管理,通过对ERP、内控制度以及其他现代管理工具的集成应用,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功能;“战略化”体现的是前瞻、有序的管理思维,要本着超前预警、有效规避的原则完善管理体系,而非只顾眼前的“救火式”管理;“人本化”就是以人为本,将“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作用”作为企业文化和推动内控的主调;“规范化”就是通过内控与ERP建设、强化“三基”的有机结合,推动内控体系的文本化、标准化,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企业制度体系。

3.以科学实效为原则,抓住关键控制环节。完善内控体系必须与企业实际相结合,既要全面更要抓住关键环节。在ERP环境下,对石油销售企业来说,要通过对ERP的深化应用,以“管住经营、管住物流、管住资金、管住资产、管住费用、管住投资”六个“管住”为重点,强调两个控制:一是事前的“硬”控制。事前控制包括预算控制和授权控制。通过预算控制将企业的整体目标分解为具体的控制项目和明确的控制标准,并落实到相应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通过授权控制在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上

对权限和访问进行控制,确保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监督,有效制衡。二是对人的“软”控制。要将人的“软”控制直接纳入内部控制的内容,强调“软”控制的作用,通过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通过强调人与人的合作,推动ERP环境下流程与流程的衔接。

4.以ERP系统集成为平台,固化业务流程控制点。ERP系统的集成性是其优化内部控制的前提条件,优化和固化业务流程是其优化内部控制的关键,良好的信息沟通功能是其优化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要将内控体系建设与ERP的有机融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合理确定两者的结合面,充分借助ERP集成化的管理平台,优化内控体系。一是要抓好ERP深化应用,挖掘系统潜力;二是要完善ERP开发,增强系统功能,逐步建立健全各项风险管理指标警示和预警系统;三是要本着“有效控制”的原则,合理优选控制措施和手段,促进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

5.以提高内控执行力为目标,改进监督检查。内控制度无论多么完善,如果在实施过程中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就是一纸空文,内部控制的关键在于执行。在ERP环境下,推动内控实质性执行,一是要清理ERP内权限设置,完善更新ERP环境下的基本制度,实现ERP系统上下一致、管理规范;二是要借助ERP系统加大在线控制的力度,建立常态化的线上实时动态远程监控机制,规范系统用户的业务操作,促进基层单位按流程运行、按权限操作、按控制执行;三是与“三基”工作相结合,探索内控检查新模式;四是依托ERP系统建立绩效监控系统,利用ERP系统建立一套动态监控内控执行和绩效变化的指标控制体系,及时反馈和纠正内部控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绩效评价,从而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总之,内部控制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全面、有效的内控离不开信息手段与传统手段的协调配合。在内控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将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完美结合,同时关注企业战略决策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形象与品牌建设能力、创新与拓展能力和风险预警能力等能力体系的变化,正确处理内控体系建设与企业发展、企业效益的关系,通过实现ERP与内控制度的高度融合,建设形成企业全面、一体化的内控体系,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新《会计法》环境下如何建立企业内控制度重点

新《会计法》环境下如何建立企业内控制度

新修订的《会计法》第27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一个企业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要求,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防止安环,控制风险等目的,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从企业内部会议监督制度的内容看,其本质是一种控制制度,或者说是吸收和借鉴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自本精神和内容。因此,对《会计法》有关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法规的遵循程度.取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在全性和有效性。拟从企业内部控制的一般原理和基本构成要素出发,探讨如何建立对我国企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种自我调整和制约的手段,从其形成至完善,大体经历了内部牵制的采用——制约机制的建立——控制体系的形成三个阶段。学者们苦追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的职能不仅包括企业管理者用来授权与指挥进行购货、销售、生产等经营活动和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和设置的各项规章制度。因此,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目标,最根本的是保护企业财产,检查有关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贯彻既定的经营管理方针。

二、新《会计法》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建立的必要性

从我国目前会计工作及企业运作的实际情况看,会计秩序混乱,虚假会计信息泛滥,企业经营失败情况的发生,除企业有关管理人员故意违纪所致外,内部管理失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于避免企业经营失败,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一,一个设计和运行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够使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更能防范和发现企业大多数的内外欺诈事件。

其二,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客观要求和可靠保证。现代企业一般规模较大,多种专门的技术业务需要处理,成千上万的员工需要组织,企业领导人及管理阶层不可能对每件事情都施行个人的直接监督。而要使企业各部门有序、有效地工作,只能依赖于严密的内部控制来协调、组织和调整。

其三,内部控制是统合企业整体的有力工具。现代企业的经营成功,离不开生产、行销、物资、计划、财务、人事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各部门的业务虽有单独的系统,但其个别作业与整体业务又必然发生联系,并受其他部门作业的车制和监督。内部控制正是基于这一点,利用会议、统计、业务、审计等部门的制度规划及有关报告等作为基本工具,以实现企业统合与控制的双重目的。

其四,是加强跨国管理的需要。由于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全球市场的一体

化使公司面临的总风险增加,跨国公司在海外会送到政治、经济、文化的风险,而且由于跨国经营、国际税务问题以及外汇交易等,造成公司业务日益复杂。因此,为有效进行跨国管理,强有力的内部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可见,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归根到底取决于其能有效遏制企业不正当行为的发生,防止虚假会计信息的出现。由此,我国《会计法》对内部控制作出规定,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三、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内部控制包含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基本要素。

其一,控制环境。任何企业的控制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所调控制环境,是对企业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的统称。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其他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它既可增强也可削弱特定控制的有效性。比如,人事管理中聘用了不值得信任或不具备胜任能力的员工,可能使基本特定控制无法实施。一般说来,控制环境具体包括:管理者的思想和经营作风;企业组织机构;管理者的职能及对这些职能的制约;确定职权和责任的方法;管理者监控工作时所用的控制方法;人事工作方针及实施措施;本企业业务的各种外部关系等。

其二,会计系统。企业内部控制的第二个要素是会计系统。它是指企业为了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单位的业务活动,并保持对相关资产与负债的受托责任而建立的方法和程序。有效的会计系统应当能做到:确认并记录所有真实的经济业务;及时并充分详细描述经济业务.以便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对经济业务作出适当的分类;计量经济业务的价值,以便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对经济业务作出适当的分类;计量经济业务发生的期间,以便将经济业务记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在财务会计报告中适当地表达经济业务和被白相关事项。

其三,控制程序。控制程序同其他两个要素一样,也是由为了合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政策和程序组成的。控制程序可应用于基本交易仲销售业务、购置与付款业务等),也可融合应用于控制环境或会计系统的特定组成部分。控制程序一般包括下列内容: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授权批准;明确有关职责分工.并有效防止舞弊;凭证和账单的设置和使用,应保证业务和活动得到正确的记载;财产及其记录的接触使用要有保证措施;对已登记的业务及其计价要进行复核等。

四、企业内部控制的正点控制环节从上述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并非以单位中的个别活动、个别机构为其控制对象,而是涉及到企业中所有机构和所有活动及具体环节,但至对每个业务系统进行全面、宗整的控制,是很不容易办到的。通常,企业主要应对以下重点业务系统实施控制。

其一、组织规划控制。即对单位组织机构设置和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控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应当加以分离的职务通常有:授权进行某项经营业务的职务与执行某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执

行某项经营业务的职务与审核该项业务的职务分离,执行某项经营业务的职务与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分离,保管某项财产的职务与记录该项财产的职务分离。二是组织机构的相互控制。具体要求是: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井保证在授权范围内的职权不受外界干预;每类经营业务在运行中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井保证有关部门间进行相互检室;在对每项经营业务检查中.检查者不应从属于被检查者,以保证被检查出的总是得以迅速解决。

其二,授权批准控制。是指对企业内部各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精力的权限控制。企业内部某个部门或某个职员在处理经营精力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进行,否则就不能进行。批准控制可以保证单位既定方针的执行和限制滥用职权。授权批准控制的基本要求是:一要明确一般授权与特定授权的界限和责任;二是明确每类经营精力的授权批准程序;三要建立检查制度,以保证经授权后所处理的工作质量。

其三,预算控制。即对企业各项经营业务编制详细的预算或计划,并通过授权.由有关部门对预算或

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预算控制的基本要求有:一是编制的预算必须体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权;二是在预算执行中,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三是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

其四,实物控制。即对企业实物安全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实物控制的措施有:一是限制接近,以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及与实物资产有关的文件的接触,如限制接近现金、存货等,以保护资产的安全。二是定期进行财产检查,保证财产实有量与有关记录一致。

其五,内部审计控制。在企业各个层级的人员中,就内部控制而言,内部审计人员具有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被赋予了新的职责和使命。审计部门的作用不仅在于监督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还应该帮助组织进行“软控制”环境的营造,成为内部控制过程设计的顾问。建议管理者建立一种健康积极的组织文化,使企业员工能自觉地把办事准确和职业道德放在首位。

第三篇:ERP环境下财务内控体系研究与应用

ERP环境下财务内控体系研究与应用

在推进内控体系过程中,中国石化[7.43-0.27%股吧研报]立足内部管理提升,努力构建科学的内控评价体系,为有效实施内控提供了重要保证。

内控评价体系内涵丰富

1.高效的内控检查评价体系中国石化实行“总部———单位(包括总部部门和企业,下同)”的两级内控检查评价体系。其中,总部部门(含事业部)和企业各责任部门从各自专业管理出发,定期开展责任流程测试,通过信息化等手段实时监控、防范风险,加强日常自我监督。总部内控部门从管理重点出发,每年根据管理层制定的检查评价方案,组织对内部控制全面或某一方面检查评价,针对公司重大或重要风险、评价各项目标实现过程中存在缺陷,及时解决和督促整改。企业(包括分、子公司,下同)内控部门参照总部要求每年组织本企业检查评价,出具内控自查报告上报总部。

总部审计部门根据管理层制定的检查评价方案,每年独立组织内控综合检查评价,包括对集团公司、企业两级内控设计、运行进行全面的独立检查评价。2.独立评价确定内控缺陷独立评价分为公司层面评价和业务层面评价,并据此认定内部控制缺陷,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公司层面评价主要针对管理层控制,评估管理层是否对业务(包括内部环境各要素)进行了充分的风险评估,并采取了合适的监管措施。业务层面评价主要评价控制活动,原则是“突出重点,全面评价”,其重点放在三个方面,即流程遵循性、财务报告的质量、实现控制目标并有效控制风险。

中国石化较早采用了按照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划分方法,分别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表示。

内控报告分为外部报告和内部报告。外部报告遵循外部监管有关规定的格式,内部报告主要从管理角度深刻分析存在问题,揭示潜在风险及内控缺陷,报告管理层,制定整改措施。

3.现场检查评价组织和程序现场检查评价中,一般事先制定检查评价方案,选取重点业务和重点企业,精选业务骨干组成若干小组,经管理层审批后开展。检查评价分为三个阶段:检查准备、实施检查和总结讲评。

内控评价体系特点鲜明

高层重视。管理层历来从人力、物力上予以全面保障,每年安排总部若干部门主任(或副主任)担任现场各检查小组组长,内控评价费用预算单列;管理层每年听取内控评价方案和结果汇报,并对评价结果考核兑现,董事会、监事会审核批准管理层内控自我评价报告后,按照境内外监管要求定期对外披露。

自主创新。内控评价不断创新并持续改进。第一阶段是全面检查阶段(2005-2007年),其特点是“全面检查、简单评价、手工为主”。第二阶段是重点检查阶段(2008-2010年),其特点是“突出重点、风险导向、实质性检查,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第三阶段是提高独立性、重检查结果应用和共享阶段(2011至今),其特点是“瞄准高风险区域、内控审计与其他审计项目紧密结合,独立评价和持续监督并重”。

管评结合。独特的内控评价体系较好地解决了持续监督与独立评价的关系,两者紧密结合、互为补充,使各种检查“有机整合、资源共享”。自我监督检查,构成第一道防线。总部、企业两级内控部门通过专项评价或重点抽查,形成第二道防线。总部审计部门开展独立的内控综合评价或结合审计项目开展专项内控审计,构成第三道防线。

方法科学。除借鉴运用传统审计基本方法外,内控评价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一是综合性强,是基于生产经营涉及的所有流程评价。二是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相结合,不仅仅看“程序”合规,更注重分析业务控制实质有效。三是重风险管理。四是信息技术支撑。

全程追踪。建立以管理为中心的检查评价、整改、考核全过程追踪的闭环机制。除检查评价外,总部每年安排专门会议与企业对接总部检查评价的整改情况,跟踪企业自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并纳入考核。

重实用性。总部出台《检查评价与考核办法》、《总部自查指导意见》、《企业自查指导意见》规范和指导检查评价。

(本文获2011年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有奖征文活动一等奖,有删节)中国会计报

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范瑞

第四篇:ERP环境下企业存货管理的分析

转自发表吧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ERP环境下企业存货管理的分析

作者:许姝

摘 要:随着现代化企业的发展,ERP

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是一个庞大的企业管理系统,实现了企业各个资源的综合管理。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或仍然处于生产过程中的货物,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流动资产,占用了企业大量流动资金。现代化企业要如何运用ERP系统实现存货的高水平管理是当前企业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简要分析企业存货管理的重要性,探讨ERP环境下企业存货管理的新变化以及提高存货管理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ERP;企业存货管理;重要性;新变化;策略

ERP系统既是一个软件,又是一个管理工具,它是IT技术与管理思想的融合体,简单来说,ERP系统就是先进的管理理念借助计算机完成企业管理目标。现代化企业发展离不开ERP系统,运用ERP系统可以实现对企业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等资源的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可以协调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ERP系统紧密围绕企业生产实际和市场发展动向,促进企业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促进企业形成并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企业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品,或仍然处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或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要消耗的材料、物料等。存货在企业流动资金中占据着很大比例,同时其流动性又非常差。存货管理就是对企业存货进行管理,通过有效的存货管理来实现存货成本的降低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企业存货管理是一项综合系统化的管理,一般来说,企业存货占据了企业总资产的30%,因此,进行优质的存货管理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不同的存货管理方法会带来不同的管理水平,也带来不同的存货成本,存货具有巨大的成本潜力,优质的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存货管理可以帮助企业仓库管理人员对存货进行详尽、全面的控制和管理,可以帮助库存会计进行库存商品的核算,可以为企业制定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高水平的存货管理可以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避免物品积压或短缺,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ERP环境下企业存货管理的新变化

ERP系统为企业管理打造了统一的综合管理平台,它也为存货管理带来了新的变化,促进了存货管理水平的提高。

2.1实现了对存货管理的实时跟踪。传统的存货管理虽然有事前预计、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这几个环节,但是由于数据资料依靠手工单据,数据核算的周期较长,这样事中控制就很难实现。在ERP环境下,实现了对存货管理的实时跟踪,管理者在ERP系统下跟踪每一笔业务,从而在实时跟踪控制中发现存货管理的缺陷,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来有效促进存货管理水平的提高。甚至有的企业对ERP

转自发表吧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系统进行分析研究,构建起存货管理的自动报警系统,当存货管理出现问题时,系统可以自动报警,相关管理人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问题。2.2实现了信息的畅通交流。在传统存货管理中,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是相互分离的,在月底进行物流、资金流的验收、核算时才会产生信息流。在ERP系统下,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是相互融合的,任何一种流动都会带动其他流动。ERP系统下无需进行定期的信息处理,财务信息来源分布于各个业务环节中,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集成信息系统,信息处理的工作量大大减少了,财务人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信息的分析,从而有效降低存货成本。2.3财务会计工作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ERP系统下,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工作岗位、工作方式、工作理念的顺利转变,最终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首先,财务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其次,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能从单纯的会计核算向深层次的管理和分析方向转化。2.4实现了企业价值链的整合。企业存货管理根据客户需求及时调整存货,实现各个环节上存货的减少,形成相对完整的供销体系信息,最终达到共赢的目的。传统的存货管理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在ERP系统下,可以实现企业价值链的整合。企业运用ERP系统,可以登录客户的ERP平台,从而获取客户的生产计划和产品需求;也可以登录供应商的ERP平台,获取相关信息,据此调整本企业的存货管理,实现存货成本的大幅度降低。

三、提高企业存货管理质量的策略

ERP环境下企业存货管理有了更多新变化,存货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了。但是,企业还需为存货管理制定相应的制度、模型、系统等,规范存货管理,实现存货管理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和存货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3.1完善存货管理制度。根据企业存货管理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存货管理制度,规范存货管理工作;利用现代化管理理念来为存货管理提供指导。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存货管理制度也要不断完善,要紧密联系企业发展状况和市场发展形势,完善存货管理制度,促进存货管理水平的提高。3.2构建订货量模型,有效降低存货成本。要实现存货成本的降低,那么就必须确定合理的进货批量和进货时间,在订货成本、购置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上进行分析探讨,构建订货量模型,紧密联系市场发展形势,确保存货总成本的有效降低。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形势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订货量模型,向存货管理要效益,实现存货成本的合理降低。3.3整合企业内部资源。企业内部人、财、物、信息、管理、运输等资源对存货管理有着重要作用。企业需要整合内部资源,结合存货管理的环境,制定存货管理的具体目标,促进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提高。比如说,对企业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可以有效减少存货的运输和存储成本,减少存货流动资金的占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3.4建立完善的存货管理系统。运用ERP系统构建出完善的存货管理系统,实现对存货的实时跟踪管理,运用计算机来减少存货管理工作量,实现存货管理的事前预计、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提高存货管理水平。建立存货管理系统之后,管理者可以在计算机中获取存货的具体信息和管理动态,利用ERP系统获取市场信息,将各类信息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存货管理水平的提

转自发表吧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高。3.5完善存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在存货管理中,企业要根据自身存货管理的特点形成互相监督、互相牵制的岗位制度,通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从而实现管理效率的提高。完善岗位责任制,辅之以奖惩机制和绩效考核,确保员工认真完成工作,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在ERP环境下企业存货管理工作有了更多新的变化,同时,市场的瞬息万变和激烈的竞争又给企业存货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企业要不断利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实现存货管理改革,促进存货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了企业的生死存亡,而ERP为企业存货管理带来了改革的新方向,企业要立足自身实际和市场发展形势,不断进行存货管理改革,降低存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金玲.关于当前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措施[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2(10).[2]刘骏.ERP系统及其对存货管理的影响[J].会计之友,2007(8).[3]陈家旺.ERP促进存货管理现代化[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4]冯丽梅,王秀凤,李威.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途径[J].冶金财会,2005,24(1).[5]刘秋菊.ERP环境下企业存货管理探究[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2(4).

第五篇: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

电算化会计环境下的内控制度构建

有这样一则案例.上海某超市的经营者从2005年3月份开始突然发现库存商品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急剧减少了近400万元。经分析库存商品的减少不可能是简单的商品损耗造的.也没有发现有大宗商品被移转的迹象。警方在检查了超市的收银系统后找到了原因原来就是负责网络和数据库的维护员方某非法在超市的计算机收银系统植人了个漏斗程序这个程序的特点是收银员按了几个键后就会自动地删除20%的营业额再由收银员悄悄拿走后进行分赃。在这个案例中,充分说明了企业实现电算化之后.如果系统维护人员缺乏有力的监控措施和必要的内部牵卷4制度.就很难避免有关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经济犯罪。由此.接下来我们要谈的就是如何建设和完善企业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话题。

我们知道.会计电算化产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次使用电子计算机计算职工工资为序幕.成为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对于会计数据的处理手段.会计理论以及会计实务都必然产生很大的影响。会计电算化使得传统的会计系统组织机构、会计核算形式以及内部控制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最为明显。会计电算化系统环境下的内部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殊形式,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系统将向着更加深广的方向发展,将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带来新的机遇。但是我国目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采用电算化后,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原则的重要性被弱化,从而会使人非法浏览、修改、拷贝甚至损坏系统资料和会计信息资料, 降低了工作人员相互牵制的效力。(2)会计电算化系统下,数据处理集中化、自动化,一个数据的错误可能导致一连串系统的错误,从而使系统失控难以发现。(3)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签名或印章转化为授权文件和口令,口令授权存在于计算机系统内部,业务人员可以利用特殊的文件或口令,获得某种权利或运行特定程序进行业务处理,从而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

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输出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及时性、防止违法舞弊行为的发生.作为企业来说有必要加强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以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各项职能。

一、会计电算化对传统手工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冲击

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传统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受到很大冲击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侧重点上都发生了变化,企业内部控制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系统.会计事项处理的电子化加大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风险使得会计电算系统内部控制的范围更为广泛、技术要求更高。

(一)内部控制方式韵改变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由传统的单一制度控制方式转变为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相结台的方式。在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环境下.内部控制的方式往往是通过会计人员的内部牵制制度即通过凭证的人工传递程序利用日常业务处理工作中会计人员间的相互校验.相互核对的内部牵制.来达到确保会计信息正确、防止漏洞和舞弊发生的最终目标例如总账与明细账之间的核对等。而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电算亿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数据的处理包括了手工处理、手工与计算机共同处理和计算机自动处理三个方面会计人员除了进行收集,审核原始凭证的手工操作以外凭证的嗔制、审核记账算账和报账等会计处理工作都交给计算机完成计算机接收到合法指令后对会计数据执行自动加工处理。而且整个会计数据的处理过程是在人机共同参与下完成的。这就使得原来的手工会计系统中的诸多内部控制措施全部转移到计算机中由计算机程序来执行.比如计算机自动对记账凭证的借贷发生额 39

实行平衡校验账与账之间的自动核列等。由此可见.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使得企业内部控制的方式由传统手工会计系统的制度控制改变为人机控制即.制度控制与程序控制相结合。

(二)内部控制侧重点发生改变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下.会计人员以手工登记账簿.内部控制是以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为重点的.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账、账相符。而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中.原始数据是由人工事先进行审核并以记账凭证的形式输人计算机的计算机在程序控制之下对输入的原始数据自动进行加工处理.并储存于磁性介质上。因此所有的账表数据都源自于记账凭证只要记账凭证数据录入正确计算机系统就会自动进行一系列正确的业务处理.如凭证审核、记账等。但是旦原始数据在输人中发生人为锚误各种账簿数据甚至报表数据都会产生一系列错误。所以.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的重点就在于数据输入操作的控制。

(三)内部控制的风险系数发生改变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记录在证、账、表等的纸介质上如果对凭证、账簿等进行任意涂改.容易留下浍改后的蛛丝马迹舞弊行为易于被察觉.,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的储存方式和储存媒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记账凭证.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都存储于磁性介质上这种无纸化的存储方式使得会计数据修改复制、备份或删除都不易留下痕迹.另外,有不少的会计核算软件对于已记账的凭证提供了较为隐性的“反记账““反结账“功能,记账凭证、账簿可以被不留痕迹地加以修改凭证的无痕迹修改对会计数据的安全控制也是一个严重的挑战。这样来其后果必然是让人很难区别出会计数据的真与假,给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带来较大风险。另外.会计电算化环境还引发出其他的风险例如.计算机病毒破坏会计资料的风险未经授权擅自调用和修改软件等风险都会使得内部控制的风险系数变大,不利于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所以.电算化会计环境下的特点加大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难度和复杂性。

(四)授权批准控制的改变授权、批准控制,是传统会计系统中较为基础的一种内部控制,针对某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关权限人员的审核和签章从而形成复核和把关多层化手续的审核机制。而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由于岗位职能的划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部分环节的业务处理都交给了计算机完威.电算化功能高度集中导致了会计职责的高度集中.使得手工方式中的审查、复核等内部控制措施被大大削弱甚至被取消一些计算机操作人员就有可能利用职务之便窃取运行程序的权力实施非法操作从而引起数据被非法篡改,给企业带来极大损失。

二、加大并完善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国内外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表明,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电算化信息客观、真实的强大保证。加大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输入、处理和输出的权限进行控制,并重点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既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内在要求,也是提高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同时只有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预防和减少电算化舞弊的可能性。

(一)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更新程序修改控制制度。所谓会计电算化系统更新,程序修改控制是指对现有电算化系统的更新.程序修改等方面的控制。

1.新旧系统更新的控制。当新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替换原有的手工会计系统或者旧的电算化会计系统时.必需实施行之有效的控制制度.做好旧系统的结算汇总人员重新配置、新系统初始化数据的安全导人等各个环节转换的准备工作。还应注意的是.在新旧系统转换时,新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是否优于旧系统.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具体运行的检验.即二者需要同时运行一段时间(一般不少于三个月)以此来检查新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运行情况数据是否

稳定良好.以确保甩账工作的顺利完成。

2.程序修改控制。随着企业经营行为和经营环境的变化.运行中的财务软件有时确需进行相应的修改而且.计算机会计系统经过一个阶段的使用一般都会暴露出或多或少的需要改进的地方。企业在对会计软件程序的修改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进行严格周密的控制一旦疏漏就会产生较严重的后果,文章开始所举的案例正是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企业要求系统维护员对于程序修改的原因出具书面形式的报告并经上级授权方可执行.或者规定系统维护员进行程序修改时必须有管理部门监督人员在场也能够避免舞弊行为的发生

(二)建立和完善管理控制制度。所谓管理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加强和完善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各部门以及人员的控制和管理.建立起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职责岗位控制、上机操作控制、会计档案控制等内容,1.职责岗位控制:在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职责岗位控制是指将系统中互不相容的职责进行分工,通过不同职责岗位的相互稽核、监督和制约保障整个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减少舞弊行为的发生。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职责岗位的控制重点应放在不祖容职务的分离上,应制定的互不相窖的职责主要有系统开发与系统操作职责相分离系统维护管理与业务操作职责相分离,数据录八与数据审核职责相分离,系统操作与会计档案管理职责相分离等。通过建立互不相容职责并且实施有效的轮岗制度能够有效地防止各种错误或舞弊行为的发生。

2.上机操作控制。企业应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计算机使用的控制。一般认为,上机控制措施的内容应包括.①授权控制.主要是指对电算主管系统管理员以及系统操作员权限的控制。电算主管是本单位的业务总负责人.一般具有最高权限。电算主管指定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应对电算主管负责:而系统管理员指定各个操作人员并赋予其操作权限,②上机操作控制.例如非操作人员不能随便进八机房操作,录人计算机的各种数据均需经过严格的审批并具有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对于发现输人数据有误的凭证,需按系统允许的功能加以改正如用有痕修改法执行修改等。制定上机记录制度、轮流值班制度,建立完备的上机时间、备份制度,如规定上机时间、规定数据的日备份周备份,月备份。

3.会计档案控制。电算化会计档案是指存储在计算机及磁性存储介质中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输出的各种证账表书面会计数据文件以及系统开发运行中的各种文档资料。一个合理和完善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o档案存档审批手续实行会计电算化后打印输出的各种会计档案应有会计主管,系统管理员的簦章方可存档保管。②各种会计档案安全保卫措施.企业必须妥善保管存有会计信息的磁性介质如规定存有会计数据的磁盘应存放在干净清洁.防潮防磁的场所.会计档案的保管实行内部牵制制度程序开发人员和系统操作人员不能兼任会计档案保管员一职等③会计资料的保管期限。④会计档案的备份制度.企业应对所有的会计档案进行备份并将其保管好.还要定期进行检查和定期复制,防止由于磁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为防止会计档案遭破坏.企业还应制定出相关的恢 复数据的应急措施和手段。

(三)建立和完善日常控制制度。日常控制制度是指在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过程中所采用的经常性控制措旌包括.数据输入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数据输出控制和数据储存控制等内容。

1.数据输人控制。数据输入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会计电算化中数据一旦输八计算机将会实现高度共享许多数据都是数出一源如果在数据输入阶段数据输入出错而且直到数 据处理或输出阶段锚误才被发现那么错误的修改就变成一件比较费力费时的事情。因此会计

电算化工作环境下.加强凭证的控制是输入控制措施中最有效的控制。以记账凭证为直接输入的依据时,凭证控制应该在记账凭证的审核、输入、传递、保管等环节实行全面控制。首先要求输八的记账凭证数据应经过有关职能部门的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输八。在数据输八时可采用一些技术控制手段对输人数据的正确性进行校验.这些方法是:控制总数校验试算平衡校验屏幕审核校验、二次输人校验等。利用以上方法进行检验,如果发现错误,系统应具有自动警告操作员进行检查和修改的功能。另外凭证的传递还应该规定严密的签字手续,防止凭证的失落或出现非法凭证,保证数据输人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2.数据处理控制。数据处理控制的实质是指对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施控制。虽然准确的数据输八和可靠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安装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数据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但是仍然可能出现一些问题。例如,程序逻辑错误童E理非法数据、重复输入等问题。所以,企业会计电算化必须设置数据处理的控制措旋.采用各种控制技术对输人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例如登账控制即系统确认数据经复核后才能登账的控制.防错纠锚控制,即系统防止或及时发现在处理过程中数据丢失重复或出错的控制措施.余额控制.总账明细账余额核对等控制。

3.数据输出控制。数据输出是会计电算化数据处理的最后结果。对会计数据输出的控制一般包括屏幕查询控制、打印输出控制和备份文件输出等控制形式。对于各种数据输出形式.要求进行权限设置未经授权计算机应能够拒绝执行其输出的要求;机房工作人员未经授权不得提供任何会计资料。

4.数据通讯及网络安全控制。数据通讯及网络控制是企业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企业应采取有效手段来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准确、安全.可靠。这些措施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控制网络传输介质,接八口的安全控制等通过采甩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认证技术.使用光纤传输,接入口保密等技术.基本上可以确保会计信息在内部网络及外部网络传输中的安全度。

5.对计算机病毒的控制。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过程中.企业应重视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防止计算据病毒人侵系统造成系统不必要的损失。一般情况下防范病毒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健全并严格执行防范病毒的管理制度。例如.绝对禁止在工作机上玩游戏,建立软盘管理制度,防止乱拷贝软盘.安装防病毒软件并及时升级本系统的防病毒产品。定期检测并清除计算机病毒.同时对于外来软件和下载的数据必须用杀毒软件进行检查,严禁使用游戏软件等从而达到有效防范病毒的控制目的。

下载销售企业内控建设在ERP环境下的新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销售企业内控建设在ERP环境下的新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的一些思考( 修改后)

    国家开放大学 对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的思考 --以宿迁亿泰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为例 学员姓名 樊肖军 学号:1232001267953 入学时间 2012 年 秋 季 指导老师 马骅 职称 讲......

    新常态下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要:如何搞好新常态下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体现。这对保证职工主人翁地位,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调动......

    关于新常态下企业群团工作的思考

    关于新常态下企业群团工作的思考 2015年7月6日至7日,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会上,习近平总......

    新常态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全文5篇)

    新常态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 要:习近平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

    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加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思考

    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加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思考 2008年8月,财政部会计司发布了《关于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报告认为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

    新常态下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的几点思考5篇

    新常态下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的几点思考14 新常态下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的几点思考;摘要:如何搞好新常态下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关键词:民主管理、职工权益、企业发展;一、深入学......

    对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发展的思考

    对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发展的思考 摘要:新形势的不断发展造就了新媒体的产生,而新媒体的产生给广播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冲击。本文重点论述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怎样......

    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产业链的构建思考

    1 新媒体及广告产业的相关理论依据。 1 . 1 新媒体及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主要是指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电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