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养老方式报告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开放本(专)科
题目:
会
学校:年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
查
报 告
社 调
关于北京市市民养老方式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因此,老年人的生活养老方式也成了广大市民所迫切关注的话题。解决老年人生活养老等方面的困难已成了现今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为此我针对北京市市民养老方式做了简单的调查。
二、调查过程
调查时间:本人于2011年2月6日至3月7日,历时一个月,进行相关调查。
调查地点:北京市房山区燕山地区。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
三、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的48人当中,32位男性,16位女性。其中中年人占60%,老年人占30%,年轻人占10%.20%的居民是北京城镇户口,另外80%的居民是城郊户口,家庭成员多为3~4口人。收入水平均为较低。
(一)几种养老方式的选择情况
养老方式主要分为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及社会机构养老。1家庭养老:
所谓家庭养老,是指对老年人物质生活的需要、日常生活的照料和精神生活的慰藉,完全依靠家庭来满足。目前,绝大部分城镇居民不愿意选择家庭养老。选择家庭养老的多为农村户口,且均为年纪较大的。
2社区居家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在社区建立一个支持家庭养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即老人分散在家居住,社区服务机构提供非营利的公共服务,来解决老人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居家养老是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是依托社区、以社区服务为保障,把社区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的一种社会养老模式。与之相对的是机构养老。由于短期内我国不可能建立大量社会福利设施来安置大批老年人,即使是以后社会保障有了很大发展,考虑到大多数老年人在家居住的愿望。因此,以社区-居家养老为基础、机构养老为补充是我国养老模式的一大特色和
主流养老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是社区服务。目前,较多的城镇居民愿意选择这一养老方式。且他们所选择的社区服务多为:家务整理,陪护服务,社交服务,文化娱乐服务等。老年人一年中经常在住地附近活动的占50.1%,在市内活动的占15.6%,去外地活动占有1.4%。这说明,绝大多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空间除了家庭就是社区。社区成为最重要的养老环境和条件,对社区服务要求最多、需求最迫切、最实际的是老年群体。
3社会机构养老
所谓社会机构养老就是机构养老,主要是指通过开办老年公寓、老人院、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医疗和娱乐休闲等全方位服务的养老方式。就调查所得,绝大部分人不愿意接受机构养老。选择机构养老的人们主要关注的因素多为:绿化环境,服务价格,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品牌信誉等,选择档次多为中等,且均选择公办机构。
(二)目前养老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居民养老方式的选择,我们发现,北京市燕山地区市民养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子女照顾不周根据统计发现,越来越多的居民不愿意选择家庭养老,且不愿意选择和子女居住在一起。家居老人感到家庭关系融洽的仅仅50.1%,对子女的照顾表示满意的仅9.2%。其主要原因是,燕山地区市民整体工资水平较低,经济支持、精神赡养等方面,子女对独居父母亏欠不少。目前,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日趋小型化,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面临挑战,代际之间的孝道、赡养、照料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只有43.0%的老人主要靠子女赡养,50%以上的老人只能依靠自己劳动和养老金等度日。经济支持之外,许多子女常常忽略了老人们的精神需要。据全国老龄办统计,仅10%左右的子女能注意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其儿女在经济上很宽裕的,经常给老人寄钱,却忽略了老人精神需要。
2社会帮助缺位
养老仍面临投入服务平台匮乏、专业服务水平不高等系列难题。目前,燕山地区整体养老机构较少,且养老机构的绿化环境,交通情况,服务质量,人文环境,服务态度,硬件设施等不符合老人的需求,许多老人进入养老机构出现多方不适应情况,跟有许多老人无法选择养老机构,这正是造成燕山地区市民不选社会机构方式养老的主要原因,不少社区养老服务不到位,不能很好的保障老人的物质生活需求。
3养老方式受限制
养老方式多受经济的限制,由于燕山地区市民普遍收入较低,许多市民无法有效地选择适当的养老方式。不少老人养老保险较低,无法维持晚年生活,更无法选择价钱昂贵的养老机构,即使子女无法妥善照料也只能选择家庭养老。由于经济水平低下,许多社区不具有相应的活动器材,无法购买相应的硬件设施,造成老人生活不变。
生育率下降、子女减少和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还使得子女对老 年父母的照料产生了许多困难。子女多意味着老年人有较多的支持来源,独生子女现象的出现使得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变得异乎寻常的困难。总之,家庭的小型化和核心家庭的增多,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同时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也意味着健康不佳的老年人在经济供养之外还面临生活不便、照料不够、精神苦闷等问题。
竞争压力增加、人口流动加快、代际倾斜严重。现代社会人口流动越来越快,大量农村的年轻人进城打工。迫于岗位的竞争压力,忙于工作和事业,使他们无暇顾及老父和老母;同时,一些青年夫妇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向独子或独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这对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实际的生活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也是居民不愿选择家庭养老的原因之一。
四、对策建议
由于我燕山区目前经济水平较低下,因而我们应重点改善社区居家养老条件。社区服务直接、成本低、覆盖广、服务方式灵活,成为国际社会解决老龄问题的共识。西方发达国家解决老龄问题大致经历了这三个阶段:老龄化初期,政府大规模办机构进行养老;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养老回归社区;最后回到家庭,形成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体系。国外养老福利服务的经验表明,单纯依靠政府举办大中型老年福利机构解决养老问题的做法是行不通的。社区养老是目前缓解我国养老机构不足、城区土地有限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许多家庭两代人都能接受的,既可延续赡养老人的传统,又能减轻子女压力的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我们要使燕山区的社区养老最具有地缘和亲缘的优势。中华民族家庭养老源远流长,主要是三方面:经济赡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形成了“百善孝为先”的中华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老年群体作为社区服务的重点对象,要符合老年人“恋家”的心理需求,社会化服务要立足于社区,鼓励社会力量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养老服务,逐步形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家政服务、心理咨询、文化学习、体育健身、娱乐休闲等综合性的服务网络,为居家老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在研究老年人的社会支持问题和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时,要特别注重不同群体和不同组织,即家庭、亲属、朋友、邻里和机构在为老年人提供支持和照料服务中的职能分工。当前我国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最大难题
是有能力承接服务的中介组织匮乏。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非营利性养老服务中介机构(包括部分养老服务超市),主要从事收集养老服务信息,开展养老、维权、保健、旅游和咨询等服务。在养老服务队伍上,提供照料的主要是女性(离家近、收入稳定、工作时间有弹性、一般是老人的邻居,有一定的感情基础,有责任和感情的驱动)。我们应积极宣传,加强促进养老中介组织的发展。
五、小结
正确对待养老问题,加强养老保障,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增进养老设施,而我们自己要加强对老人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才能让老人更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让给他们颐养千年。
第二篇:关于北京市市民养老方式调差报告
关于北京市民养老方式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根据北京市现有的人口状况,预计到2020年北京市的老年人口将达到350万,占总人口的20%,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北京已步入老年型社会,而老年人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养”和“医”两个基本保证难点。目前,北京共有养老机构369家,内设医务室的有100多家,18家具有认定医疗资质。如何养老已经成为我们大多数人必须所面临和不可回避的社会课题,借此机会我对北京市东城区的部分居民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
二、调查过程
调查时间:本人于2011年8月2日至8月17日,历时半月,进行了相关题目的调查。调查地点: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地区
调查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
三、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的30人当中,男性和女性各为一半,30%北京居民感到养老压力颇大。其中收入越低的家庭,养老压力远大于中高收入家庭。年龄低的群体,养老压力高于年龄高的群体。在养老观念上,50%居民不愿意将老人送入养老院。在未来自身如何选择养老方式上,近五成被访者选择居家养老。
(一)北京市市民目前主要的养老方式
据有关预计,到2015年北京市户籍老龄人口将达到340万。届时任何单一养老方式都很难完全应对。但本次调查显示,北京市民社会化养老方式接受度不够。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市民受到送老人到养老院是子女不孝这一传统社会观点的影响,在赡养老人方式的选择上,不愿意将老人送进条件较好的养老院。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0%的被访者不愿意把老人送进养老院,表示愿意的仅占被访者的9.5%
其次,在未来自己养老方式的选择上,多数被访者仍选择由子女或亲属抚养的居家养老,30%的被访者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方式,选择公立养老机构和私立养老机构的被访者只有17%和3.0%。
我国目前养老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社会机构养老。
(二)各种养老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家庭养老 所谓家庭养老,即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成员主要是子女或孙子 女赡养年老家庭成员的养老方式。养老内容主要是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三个方面。这种养老模式,是以血缘和亲情为基础的。它既能缓解并不富裕的传统中国社会所需要承担养老的社会压力,稳定社会秩序,也有利于尊老爱幼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社会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主要养老方式。
但是,这种养老模式目前正面临着许多问题。随着城市化和人员社会流动的加快,家庭规模逐步小型化,年青一代忙于学习和工作;青年人婚后多选择离开父母单独居住;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观念也开始变化,只要条件允许,也不愿与子女同住。这使得现代家庭越来越难以完全承担照料老人的任务,特别是晚年体弱多病阶段的照料责任。
2.社区居家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安度晚年生活的养老方式。它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这种服务模式既解决了在养老院养老亲情淡薄的问题,又解决了传统居家养老服务不足的难题,是一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是目前切实可行的一种养老模式,北京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已开始进行试点,收到不错的效果。发展老人社区照顾,是解决我国老人养老困难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作为社会化养老的补充,社区服务养老将会成为中国老年人养老的新形式。
发展社区养老可以有效利用社区内的一切闲置资源。目前我国各城市社区中,都有不少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下来的低龄老年人和下岗工人,他们是社区照顾老人的重要资源。许多地方实行的时间储蓄就是一种利用闲置资源的有效尝试。时间储蓄就是让社区中身体状况良好的退休人员、下岗工人和有闲暇时间的年轻人(义工),自愿到社区为那些需要照顾的老人提供劳动服务。开展“时间储蓄”老人间的互助活动,让社区内的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让每位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老人,将来也能享受到他人的服务。这一服务模式,既为低龄老年人发挥余热提供了条件,又使得那些下岗后暂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人员得到工作(并取得报酬)的机会。
3.社会机构养老 社会机构养老是指专门为老人提供护理、食宿、照料的社会福利机构、敬老院和各种形式的老年公寓。老人的一切生活都在院内进行。随着老年群体的扩大和高龄化,部分老人经济条件的变化和自主意识的增强,选择到老年福利机构,如养老院、托老所和老年公寓的人日益增多。老年人在养老机构里会得到良好的照顾,及时获得医疗救助,减轻老年人独居的孤独感,儿女也能放心父母的生活起居。特别是高龄老年人,生活逐步不能自理,需要有专人照顾,老年机构能担负起这一功能,特别是具有临终关怀性质的老年机构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但是,机构养老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我国现有的养老机构严重缺乏,据统计,现有的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床位不到老年人口的1%。其次,养老机构的规模、服务方式、管理水平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条件好的养老机构收费普遍偏高、部分老年人无力承受;收费低的条件又不好,老年人更不爱去。传统福利机构单一粗放的服务形式已难以适应现实的需要。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老年福利事业的支持力度,兴办一些符合老年人需要的老年公寓,在用水用电、税收等方面给与优惠政策,实行“民办公助”,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对策建议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由基金养老,企业年金 和商业保险三个支柱构成,而基本养老又要有社会养老保险和城乡军民最低生活保障做后盾。要针对不同的群体设计不同的保障。
2.整合社会力量,建立完备设施的养老院。整合现有的养老服务资源,不断增 强为老人服务的能力,要成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养老事业的发展。各级财政也要逐步加大对养老事业的投入,同时在全社会倡导对养老事业的捐助。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建设不同标准的养老院,在高收入地区多建一些养老、医疗、娱乐一体化,服务周到、设施齐备的养老院。
3.完善家庭养老,社会各方需共同参与。家庭养老需要政府、社区、老人的子 女共同参与,完善家庭养老的方式,实行政府扶持,老人或子女出资,社区具体负责制。给有老人的家庭配备紧急呼叫器,完善社区医疗服务,餐饮服务,家政服务。这样才能构建子女放心,老人安心,社区尽心的和谐社会。
五、小结
总之,人口老龄化是严峻的现实,政府、社会和家庭必须在思想上给予足够重视,老年工作做好了,社会才能更和谐。
第三篇:人口老龄化及养老方式情况调研报告
人口老龄化及养老方式情况调研报告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今中国甚至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社会性问题之一。据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2007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已经达到8.1%,而世界平均水平约为7.0%,我国的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据估计,到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将达到11.92%。人口老龄化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如医疗保障,老年人居住以及生活来源等养老问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同于发达国家,有深厚的经济基础,这些问题所带来的矛盾尤为突出。
本次调研报告调研范围虽然仅限于我所在的xx市xx区xx社区,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今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情况和老年人养老方式情况。报告将从整体和部分角度,社区和个体层次来全面分析我家所在的xx社区人口老龄化及其养老方式情况。
一、社区基本情况简介
我家所在的xx社区位于xx省xx市xx区,周围有xx五校,xxx中学,xx中学,xx大学等知名学校,是xx市有名的文化教育区;临街就是xx区的经济中心之一——长江街北行商圈,北行农贸大厅,千盛百货,北京华联,国美苏宁,地一大道等商场购物中心使得这里的居民消费购物生活很是方便;社区处在一环以内,周围公交线路四通八达,出行非常方便;碧塘公园、百鸟公园等广场公园更是为居民提供了夏日消暑冬日散步的好去处。居民们在这样一个安全方便的社区生活都很舒心祥和。
xx社区是个年头较久的社区,从低矮破旧的平方动迁改建成居民楼开始于1982年,三年后的1985年居民开始回迁,之后就建立了街道办事处,1999成立xx社区。社区管辖着周围38栋居民楼,共3371户居民,约10500人。
二、社区人口老龄化问题
2010年8月17日,我来到位于xx区乌江街的xx社区办事处咨询情况。社区的王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并且很耐心的解答了我的一些问题,给予我很多这方面的相关数据。
(一)、基本情况
据了解,xx社区共有3371户居民,其中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有2000多户,占总人口比重约为60%,老年人口比较多,可以说我们社区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很突出了。
(二)、老年人口较多的原因
现阶段xx社区老年人口较多的原因有很多,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是社区建立时间较长,人口密度较大。据了解,动迁之前这里原来就是工人聚居的地方,大量冶炼厂,纺织厂,建筑公司等工厂的工人及其家庭成员在这里居住,因此这里原本人口密度就较大,加之从回迁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二十五年的时间,自然老年人较多。
二是周边生活方便,消费水平较低。xx社区位于一环以内,道路四通八达,一级马路、二级马路和众多小街小巷在经过近几年的改造修缮后硬件条件大有改观,以前的沙土路变成了现在的柏油马路,曾经拥堵混乱,狭窄脏乱的街路变成了现在秩序井然,干净整洁的宽阔的大马路;附近公交线路众多,去xx的任何地方都很方便,更是有直通北站xx站的公交车,方便居民出行;附近的北行商圈给居民的购物消费生活带来极大方便,而且,北行地区较xx其他地区,如太原街商圈、中街商圈,物价水平较低,加上第四人民医院等医院距离社区较近,因此大量老年人选择这里来度过他们的晚年,近年来更是有不少老年人搬到这里生活,这也加大了老年人的比重。
三是房价水平低。xx的房价虽然和全国同等城市相比较低,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对着日益增长的房价望洋兴叹。xx社区的居民楼不是最近几年新盖成的,而是有着二十多年历史的老旧楼,因此房价相较xx同类地区偏低,这也是很多老年人居住在此的原因之一。
正像我熟悉的邻居刘爷爷说的那样“这里到哪都近,买东西也便宜,在这里住着挺好!”
(三)、老年人口较多带来的问题
社区的老年人口较多,这也给社区的工作带来了更多挑战。
王主任说,老年人口多主要会带来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环境问题。说到环境问题,主要还是老年人擅自圈占公共绿地,在里面种地养花,甚至还有放养鸡鸭鹅狗的。“在禽流感风行的那一年,我们曾经下大力气对这些私自占用公共用地的居民进行规劝和强制没收那些鸡鸭等禽类,当时就有好多老人不愿意,他们中的一些人将这些鸡鸭当成宠物养,完全不管那些鸡鸭带来的粪便污染和噪声污染。本来禽流感弄的大家都不敢弄这些东西了,这几年又开始养这些鸡鸭鹅了,现在更有的一边侵占公用绿地开辟菜园,一边肆意养鸡鸭,这些都给环境带来很大破坏,居民们也都因为他们是老人就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王主任有些无奈的对我说。
二是养老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中很大部分是老人和子女或是子女之间为了老人的养老金而产生的。有些问题是子女不工作赚钱反而要年迈的老人拿钱养活他们,而他们却不知满足贪得无厌引发的家庭争吵,有些是子女间为争取更多的老人的养老金假借赡养老人而引发的矛盾。另外,有些老人既没有子女赡养,也没有离退休金养老金,他们的生活来源主要是捡拾废品,打更等简单工作得来的收入,这些老年人一旦出现健康等问题,也会给社区带来很大影响。
三、社区老年人养老方式调研
在去社区办事处的同一天,我对社区所辖居民楼其中的一栋中的一个单元中的所有65岁及以上老人的养老方式进行了调研。
(一)、社区老年人养老方式现状
在我所调研的24户居民中,有8户家中有65岁及以上老人,共11人,而这8户中有3户家中有两名老人,其余5户家中有一名老人。
而在这11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只有两名老年人没有离退休金养老金,靠儿女赡养,占老年人口的比重约为18%;其余9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离退休金养老金,所占比重约为82%;有离退休金养老金的9名老人中,女性有3人,男性有6人,可见男性与女性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也存在明显差别。在主要生活来源方面,女性老年人比男性更多的依赖家庭其他成员供养。
从全国的平均水平来看,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生活来源,46%的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其次是靠劳动收入和离退休金养老金生活,分别占25.9%和23.6%。在主要生活来源上,城镇中48.6%的老年人靠离退休金养老金来生活,其次是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和劳动收入,分别占35.6%和10.5%。我们社区的数据表明我们社区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是比较有保障的,基本每个老人都有固定的生活来源。
(二)、奶奶们的老年生活
住在我家楼下的莽奶奶跟我们一家关系很好,因此我向她询问了她每月的大致生活和支出情况。
莽奶奶年轻时是冶炼厂的工人,因此现在每个月能得到固定的一定数量的养老金。莽奶奶和他的儿子儿媳和小孙子住在一起,虽然房子不大,祖孙三代住在一起却也其乐融融。莽奶奶每月能得到1181元左右的养老金,她不用负担水电等费用,因此每月只有150元左右的米面支出以及平时约200元钱用来买菜,老太太好抽烟,为了省钱她只抽散装的旱烟,大概每月需要支出15元,这样每个月莽奶奶其实只花了400元左右。省下来的钱她就给他的小孙子当做上大学的学费。老人家穷了一辈子,晚年终于能过上富足的日子,她却还是改不掉省钱的习惯,儿女们的工作虽然能获得一定的收入,但还要供他们的子女上学,因此生活并不富裕,甚至有时还要花老人的养老金,因此莽奶奶平时就不敢多花钱,省下来大部分的钱都给了孙子,供他上大学。
而住在一楼的赵奶奶就比莽奶奶困难许多。
她年轻时就没有固定的工作,现在上了年纪,只有靠自己的儿女,可惜她的儿女也都生活不易,老人只能靠年轻时积攒下来的一些微薄积蓄生活,并且老人出租了她唯一拥有的财富——两室的房子——其中的一间,这样每月能得到约700元的租金,无奈儿女们不仅不给赵奶奶生活费,还经常因为谁多得了赵奶奶的租金而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后来儿女们更是将卧病在床的赵奶奶送到了敬老院,擅自把她的房子租出去获得租金。后来赵奶奶回到家里,就再没和儿女联系,靠着每月微薄的租金收入支持每日的开支和支付医药费。
可见,同样是居住在社区里的老年人,晚年的养老方式及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老年人有固定的养老金,而有些则没有每月固定的生活来源,他们要靠社会的资助和他们个人的劳动获得生活来源。而即使是有养老金的老年人,他们的晚年生活也并不全是安乐富足的,其中不乏生病看不起病或者身边没有人照看或是生活费不足以负担吃穿用行和就医用药所要花费的费用的老年人。
四、调研总结——老年群体更需要我们的关注
据资料显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老年人口数量大。据2008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3%,占亚洲的38%。
二是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来势猛。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速度十分惊人。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将达到11.92%,比2000年提高4.96个百分点,届时每8个人中就有一个65岁及以上老年人。2020年以后老龄化程度继续提高,到21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25%,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三是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发达时期出现的,对老龄化的承受力强。同时,由于发达国家的老龄化速度较慢,允许其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准备和适应。
中国人口老龄化是由于生育率急剧下降造成的,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即“未富先老”,薄弱的经济基础尚不具备供养老年人口的能力。
目前,中国虽已步入老年型社会,但尚处于人口老龄化的早期,未来中国人口类型将从轻度老龄化转变成深度老龄化,进而转化成重度老龄化,“银发浪潮”将成为21世纪我国主要的人口问题之一。要减轻人口老龄化问题,还要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国策。
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使得老年人生活稳定健康是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虽然人口老龄化给发展中的中国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但还应该看到现阶段我国近五成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从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生活来源看,46%的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其次是靠劳动收入和离退休金养老金生活,分别占25.9%和23.6%。老年人的生活来源并不固定和稳定,他们还需要社会给予更多关注。
首先,社会应继续加强对老年人的帮助扶植力度。切实实行各种针对老年人的福利制度,如廉价乘车,免费参观等制度;完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让老年人有固定的收入;
其次,加强社区医疗站,乡村医疗所等基础医疗单位的建设和完善,方便老年人的就医;完善老年人的医疗保险制度,让老年人生病看得起病,方便就医;
再次,社会应对那些既无养老金有没有儿女供养的老人给予一定的经济上的帮助,使他们能有起码的温饱和健康;
最后,社会和社区应该加强各种方便老年人生活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如轮椅专用道,适合老年人的健身设施,公园广场,老年人活动室建设等,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充实幸福。
老年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人生阶段,要让每个老年人都能享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需要社会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社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的缩影。虽然我调研的范围仅限于xx社区,因此得出的结论有其局限性,但也有相应的代表性。从我了解和调研的数据、例子来看,我家所在的xx社区确实存在着人口老龄化问题,而且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不低,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同时,尽管大多数老年人有较固定的生活来源,但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参差不齐,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不尽相同。这些在我们社区出现的问题和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城乡、地区老年人养老方式存在的差距。
第四篇:北京市居民养老方式调查报告定稿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开放本(专)科
社 会 调 查 报 告
关于北京市平谷区居民对当前养老方式满意度的调查报告
学
校:平谷电大
年 级:12春行管专 学 号:1211001405515
姓
名:李建
指导教师:李勇
关于北京市平谷区居民对当前养老方式满意度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逐渐发生改变。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接近1.8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5%,其中,40%的老年人口分布在城镇。几代同堂的传统家庭模式发生分解,家庭规模普遍缩小。加之子女在外面工作老人,子女养老能力有限的老人(孩子残疾和弱智),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不结婚和结婚不育),残疾老人的比例在不段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家庭的保障作用,改变了传统大家庭相互辅助和相互依存的结构关系。因此,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险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因此急需建立与社会现状相适应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调查者拟通过对平谷区城区部分群众进行问卷调查,以准确把握平谷区城镇居民对目前养老方式的认可度。
二、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内容和方式
1、调查时间:2011.2.1
2、调查地点:北京市平谷区城区
3、调查对象:北京市平谷区城区部分城镇居民
4、调查内容:平谷区城区部分群众对当地城镇养老保险政策的满意度
5、调查方式: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方式。我的考虑是,问卷调查方式优点明显,节约人力成本、数据统计准确性,具有较强的保密性,能掌握调查对象自然最真实的想法。
三、调查的过程
2011年2月1日,本人在北京市平谷区城区进行开展了调查问卷。我在平谷区城区人口比较密集的国泰商场共发出调查问卷107份,回收107份,其中有效问卷107份。涉及调查的人员中,年龄在28岁以下的青年人为30人,占调查对象总数的28%, 年龄在29-59岁的中年人为12人,调查对象总数的11%,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65人,占调查对象总数的61%。(如图一)
(图一)
四、调查结果分析
被调查对象对当前养老方式满意度认同程度(如图二)
100.00%50.00%中年人0.00%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老年人青年人
(图二)
由图
(二)所得的数据可以看出,超过84%的青年人对当前社会养老方式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有92%的中年人对当前社会养老方式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85%的老年人对当前社会养老方式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
五、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不平衡。在调查的对象中,有大约15%左右的人员还没有购买社会养老保险,主要依靠养儿防老的传统保险方式。主要原因是当前我国法定的基本养老保制度,主要是在国有企业中实行,城镇区、县以上集体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参照执行,区、县以下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城镇个体劳动者基本上还没有实行法定的养老保险制度。全民和集体企业中的劳动合同制职工、临时工,以及区县以下集体与私营企业、新产生的股份制企业和个体劳动者,至今没有统一的养老保险办法。
青年人11%老年人61%中年人28%2.社会养老保险投入较低。在这次调查中,有50%的人养老保险投入不过2000元,45%的对象养老保险投入在2000元以上,还有5%左右的人根本是零投入。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待遇,受统包统配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无论企业经济效益好坏,收人多少,均实行单一层次的养老保险待遇,这种待遇结构与活跃的市场经济极不适应,一方面不利于控制待遇水平,另一方面不利于调动城镇居民的积极性。
3.养老保险意识淡薄。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浓厚,家庭式养老目前仍然占据社会的主流。因此,在受调查对象中,有超过5%左右的人没有养老保险相关计划,甚至是零投入,极个别的根本不知道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内容,还有的低收入群体,虽然想购买养老保险,但是经济基础薄弱73.8%的人认为政府应该更重视为低收入者提供养老保障。
六、对策与建议
1.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要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实行城镇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无论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招用人员和劳动者自主择业都通过市场进行选择。这种以市场经济机制为基础的劳动力管理方式,可以使各类人员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之间,在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之间合理地流动。迫切需要建立起一个覆盖城镇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各类职工的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保证城镇所有职工享受养老保险的权利,以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2.要多方筹集养老保险资金。为了使养老保险既能发挥保障生活和稳定社会的作用,又能适应不同经济条件的需要,以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宜实行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单位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制。要制定出财政牵头,社会投入和个人缴费相结合的养老保险缴费方式,实行国家、单位、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养老保险费用。
3.加强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力度。养老保障问题是构建和谐
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自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家庭在现代社会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不能完全胜任人口老年化的压力,而机构养老也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社区养老模式成为当前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
七、小结
对于此次调查,虽然调查范围有局限性,但是对我自己而言是感受颇深。首先,我初步了解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群众思想,自己在社会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进程中都在无形的用运马克思主义原理,从而加深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其次,我认识到中国的老人养老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还需要各级各继续指导、选喜欢,我觉得自己真正以主人翁的地位来发现问题,并绞尽脑汁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措施。现在我应努力提高业务知识,培养道德品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微薄之力。
第五篇:关于北京市民养老方式的调查报告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开放本(专)科
题目:
社 会
学校:年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
调 查
报 告
关于北京市民养老方式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据统计,预计到 2020 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将达到 350万,占总人口的20%。由此,我国老年人的生活现状,社会保障,尤其是老年人的养老等问题亟待社会越来越多地关注和投入。为了解目前北京市民养老方式,本人特进行相关调查。
二、调查过程
调查时间:本人于2011年 月 日至 月 日,历时一个月,进行相关调查。
调查地点: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
三、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的 20 人当中,10 位男性,10 位女性,40%北京居民感到养老压力颇大。其中收入越低的家庭,养老压力远大于中高收入家庭。年龄低的群体,养老压力 高于年龄高的群体。在养老观念上,70%居民不愿意将老人送入养老院。在未来自 身如何选择养老方式上,近六成被访者选择居家养老。
(一)目前北京居民主要的养老方式
养老方式主要分为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及社会机构养老。
1.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是传统农业社会的养老方式。所谓家庭养老,即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成员主要是子女或孙子女赡养年老家庭成员的养老方式。养老内容主要是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三个方面。这种养老模式,是以血缘和亲情为基础的。它既能缓解并不富裕的传统中国社会所需要承担养老的社会压力,稳定社会秩序,也有利于尊老爱幼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社会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主要养老方式。
2.社区居家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安度晚 年生活的养老方式。它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 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 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种服务模式既解决了在养老院养老亲情淡泊的问 题,又解决了传统居家养老服务不足的难题,是一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
3.社会机构养老
社会机构养老是指专门为老人提供护理、食宿、照料的社会福利机构、敬老院和各种形式的老年公寓。老人的一切生活都在院内进行。随着老年群体的扩大 和高龄化,部分老人经济条件的变化和自主意识的增强,选择到老年福利机构,如养老院、托老所和老年公寓的人日益增多。老年人在养老机构里会得到良好的照顾,及时获得医疗救助,减轻老年人独居的孤独感,儿女也能放心父母的生活起居。特别是高龄老年人,生活逐步不能自理,需要有专人照料,老年机构能担负起这一功能,特别是具有临终关怀性质的老年机构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二)目前养老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以上三种养老方式均存在一些问题。
1.子女因收入低或工作忙导致照顾不周现如今底薪人员占的比重比较大,使得生活压力较大。并且,随着城市化和人员社会流动的加快,家庭规模逐步小型化,年轻一代忙于学习和工作;青年人婚后多选择离开父母单独居住;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观念也开始变化,只要条件允许,也不愿与子女同住。这使得现代家庭越来越难以完全承担照料老人的任务,特别是晚年体弱多病阶段的照料责任。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面临挑战,代际之间的孝道、赡养、照料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只有43.0%的老人主要靠子女赡养,50%以上的老人只能依靠自己劳动和养老金等度日。经济支持之外,许多子女常常忽略了老人们的精神需要。据全国老龄办统计,10%左右的子女能注意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
2.养老投入服务平台匮乏、专业服务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的医疗制度还存在着多元设计的情况,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农村的缴费比例、报销比例均不相同,不同地区还存在着不同差异,老年人重特病、慢性病的医治难以保证。
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上,存在的问题有六个方面: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一致性、完整性差;养老保险地区分割状况突出,进而造成人才流动困难;养老保险费率比率及交纳基数不合理;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改革推进缓慢,改革隐性成本增加;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滞后;养老保险金的不平等反映出制度的社会不公。
同时,人口结构的变化意味着消费市场人群结构的变化。老龄化的提前到来,使我国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为老年人提供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老龄产业明显出现准备不足、产品单
一、发展滞后的状况。
3.养儿难防老
现在不少年轻人就像蚂蚁一样,把父母的资产一点一点搬完。“养儿防老”已在慢慢失去作用,可能会逐渐变成“养老防儿”,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啃老族”,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啃老族”年龄通常在23-30岁之间,虽已成人,却仍未“断奶”,且花销不菲。他们或不愿吃苦受累赋闲在家,或收入微薄不够挥霍,便依靠父母买单。在这种“啃老”人群中,他们有些已经成立家庭,甚至为人父、为人母,但仍然不遗余力地盘剥自己的父母。
四、对策建议
1.完善养老制度
应该扩大养老基金的来源和总量,适当提高政府投入比例。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加拿大为39%,日本为37%,澳大利亚为35%,我国只有10%左右。
建立国家、社会、市场、个人“四位一体”的养老模式。加快养老公共服务体系、社会化养老机构、社会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等一系列制度的全面跟进,给与相关的减免税和产业扶持优惠。
在国家层面上:强力推进、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和全国统筹步伐,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加强养老保险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制度的衔接。同时,加快发展步伐,使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高于老龄化进程,为养老提供充分的经济支持。
在社会层面上:开发更多的商业人寿保险产品,发达的商业保险会产生“福利挤出效应”,可使一部分中、高收入群体因参加商业人寿保险,老年时获得丰厚的收入,自愿放弃政府养老金的参保,这将使有限的国民养老金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商业人寿保险可成为政府保险的重要补充方式;鼓励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的发展,通过社会力量部分解决老年人养老补助的问题。
在市场层面上:在企业建立企业年金,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建议给与个人缴费部分的税收免除优惠;在农村,个人与集体共担养老资金,具体为个人缴费,国家、集体给与补助,完全记入个人账户,归个人所有。
在个人层面上:赡养老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并主张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和个人着眼于长远的储蓄行为。
2.整合社会力量,建立完备设施的养老院,完善社区养老服务
整合社会力量,整合现有的养老服务资源,不断增强为老人服务的能力,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养老事业的发展。各级财政也要逐步加大对养老事业的投入,同时在全社会唱到对养老事业的捐助。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建设不同标准的养老院,在高收入地区多建一些养老、医疗、娱乐一体化,服务周到、设施齐备的养老院。
发展老人社区照顾,是解决我国老人养老困难的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作为社会化养老的补充,社区服务养老将会成为中国老年人养老的新形式。发展社区养老可以有效利用社区内的一切闲置资源。目前我国各城市社区中,都有不少刚
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下来的低龄老年人和下岗工人,他们是社区照顾老人的重要资源。许多地方实行的时间储蓄就是一种利用闲置资源的有效尝试。时间储蓄就是让社区中身体状况良好的退休人员、下岗工人和有闲暇时间的年轻人,自愿到社区为那些需要照顾的老人提供劳动服务。开展“时间储蓄”老人互助的活动,让社区内的年轻老人照顾年老老人,让每位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老人,将来也能享受到他人的服务。这一服务模式,既为低龄老年人发挥余热提供条件,也使那些下岗后暂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人员得到服务的机会。
3.借鉴国内外做法,倡导先进模式
1)国家颁布法规强制符合条件的企业必须实施补充养老保险,否则便是违法,这也同实行国家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一样。实施强制补充保险的国家,一般都通过税收政策上的优惠,加以引导。
2)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的条件是必须盈利,由于经营和盈利情况的不同,补充养者保险金的标准千差万别。亏损和微利企业都不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因此,并不是全部企业都能实行补充养老保险。
3)补充养老保险不与物价挂钩。
4)企业雇员领取补充养老保险金的条件是:一般要具有5-15年的连续工龄,达到退休年龄并退休(有的国家鼓励延长连续工龄,对超过规定的连续工龄的工龄,按较高的退休金率计发养老金);有的国家规定,中途退厂不发补充养老金,另一个条件是,参加投保并具有一定的投保年限,多数企业只由雇主投保,也有少数企业必须雇主、雇员双投保下。企业补充养老金的给付,大多采取退休金率的计算方法。即补充养老金一雇员个人挂钩工资“退休金率”工作年限。
五、小结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浪潮下,作为首都势必面临着老龄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而北京的养老服务事业也必将面临着挑战。只有全面完善养老问题,才能使居民老有所依,才能缓解现在面临的养老问题,保障居民的养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