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老年养老方式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时间:2019-05-12 18:2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老年养老方式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老年养老方式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第一篇:浅议老年养老方式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浅议老年养老方式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摘要】目前,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良好实施,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而根据我国现在的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趋势,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很难解决当前的养老问题。因此,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不应拘泥于单一,我们应在传统的养老模式基础上,根据我国当前的形势,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模式。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人养老模式多元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正发生着急剧转变,即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随着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日益增加,养老问题日益突显,并且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当前中国老年养老方式单一

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是两种最基本的养老模式,其他的许多养老模式一般都是从这两种养老模式中发展起来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养老模式也在发生着变迁,从单一走向多元化。曾今家庭养老一直是中国人首选的养老模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已经存在多种模式。而当前养老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是养老的主体形式。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老年人表现的尤为突出。多项调查都显示,老人绝大多数选择在家养老,只有2%-3%的少数人中,还有人是出于体谅子女的负担。家庭养老是指将需要照顾的老年人留在家中或让其呆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得到生活上的照顾。老年人与子女共同生活是大家都追求的目标。但目前的情况是,子女不大愿意与父母同住或由于老年人思想观念的转变而喜欢独住。现在经常见的现象是父母与子女分开住,但往往住在同一小区或住的比较近,方便互相照顾。但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家庭养老功能正逐渐弱化。

(二)机构养老

有些老年人因为没有自己的住处,或是因长期性疾病身体行动不便,需要他人或者医务人员的照顾。机构养老就是在一定的专门机构内为老年人提供护理、食宿、生活服务的照顾。进行老年人照顾的机构可以根据其收住对象和所提供的相对不同的服务分为:老年社会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老年人服务中心等等。喜欢过群体生活而子女又不在身边的老人,特别是空巢老适合居住于养老院。养老院内可按照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建造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各种器械和场所。机构养老将是未来养老的主体方式之一。[1]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家庭核心化和小型化加剧,单一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对于养老的要求,所以我们亟需探索适合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多种养老模式。

二、老年养老模式多元化的必要性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

“银发浪潮”是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象描述。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发展趋势。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以上,即为老龄化国家或地区。[2]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从年龄构成看,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二)人类寿命延长,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相应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大幅度延长,已从建国前的35岁上升到2005年的[3]72岁,2010年预料提高到72.5岁。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生育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平均预期预期寿命延长,家庭结构逐步呈现小型化,高龄化趋势。可见,在今后的时间里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逐年增加,随之扩大老年人口规模,老年养老问题也将日益突出。

(三)老年人思想观念的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老年人的知识水平、养老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导致了老人养老意识也不断的发生变化,虽然当今“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在大多数老人中仍然存在,但仍有许多行动方便的老年人选择独立生活。而有一部分年龄比较大的老年人趋向于到机构养老,这部分老年人由于年纪较大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原因,为了方便子女的工作减轻子女的负担而选择进机构养老。

所以,随着社会的变迁,老年人思想的开阔与进步,他们对于自己的养老方式已经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四)中国式家庭4-2-1家庭模式的养老压力

家庭养老是我国的主要养老模式。在这种养老模式下,老年人晚年所需的生活费用、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都有子女、媳婿及孙子女等后辈提供。这是一种典型的“反哺式”养老,因而在我国也就有了“养儿防老”之说。

然而,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老年抚养比例仍有上升的趋势。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执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急剧转型和广泛变迁,家庭结构出现了小型化、高龄化的趋势“四二一”家庭比例逐年上升,一对独生子女夫妇需要赡养4位老人,抚养1个孩子。这样家庭需要照顾的老人相对较多,可供照顾老人的家庭成员相对较少,即老年人口抚养比(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关系)的增大,将极大地加重轻壮年的负担和压力,代际之间的冲突将激化。[4]

从上述方面看,我国未来养老面临巨大的挑战。由于目前我国是“未富先老”,养老要承受巨大的财政负担和人力资源需求的双重压力,这就要我国不能单纯实行“家庭养老”,而必须创新养老模式,走多元化养老之路。于是类似于“以房养老”、“异地养老”等养老新模式就应运而生,不断适应国人多样化的需求。综合考虑我国养老的经济实力、人力资源、文化传统及亲情、空间、服务和需求等一些因素,建议我国应建立以“家庭养老”为主,以“社会养老”为辅的多元化养老体系。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多方面的养老优势,更可以满足养老特别是被养老人的多样化需求。[5]

三、老年养老方式多元化发展的可行性

(一)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

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已经有未来越多的资金用来保障老年人的养老,为养老方式多元化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现阶段中国的养老产业面临着发展的最佳时期,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城乡居民经济状况的改善,不断扩大的老年消费需求,为老年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无限的潜力。目前,中国许多省、市都不同程度的实现了养老产业化。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历经了数次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经由最初国有经济改革的配套设施,提升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的重点由最初的企业职工社会保险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展,改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基本医疗制度、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正在推行或准备实施,一个较为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初见雏形。[6]

可见,国家在不断的完善社会保障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同时,国家政策方面也不断地在重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三)社区人力资源的增加,社区支援服务的进步

社区养老是一种趋势,社区建设已经向科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社区建设的实践已经促使社区培养专业型人才。有的许多高校开设了关于社会工作(老年人社区服务)的相关专业来满足社区对于服务老年人的人才需求。有的社区已经开始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人才,以便提高社区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有的社区有计划的安排相关人员学习从事现代社区工作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相应的能力。

种种现象表明,社区人力资源的储备势头良好,为拓展社区服务项目包括养老提供了人才条件。总之,社区人力资源的增加与素质的提高、社区相关设备的跟进为老年人养老提供了便捷。

四、养老模式多元化发展的形式

社会的变化发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单一的养老模式,在不断的发展进程中已经衍生出多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养老模式,例如:

(一)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是按照“属地养老”的原则,让那些需要照顾的老年人住在自己的家中或者尽可能地在靠近他们的社区的,类似“老人之家”的机构中接受照料。社区养老建立在老年人自立、与社会保持接触和常态生活的基础上,其目的是帮助老年人体现出作为社区成员的角色,尽可能地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常态”的社会环境中。社区养老要动员全社区的人力物力来帮助那些需要照顾的老年人,使其在社区中能够幸福地生活。

社区养老弥补了家庭养老的不足,是目前政府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二)乡村养老

现在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的人选择到乡村养老。乡村的新鲜空气,自然的生态环境,低廉的生活成本是这些人选择乡村养老的出发点。有的人本来家乡就在农村,有的人喜欢自耕自足,那么乡村养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旅游养老

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养老模式,有许多老人退休之后身体状况颇佳,而且无经济负担,而且认为操劳了一辈子是应该放松享受一下生活浏览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因此他们会用一年中的一部分时间来旅游。例如每年冬天海南岛都会吸引一大批老年人前来观光。许多北方的老年人每年冬季到海南岛住上两个月,许多老年病不治而愈或大有缓解。[7]

(四)招租养老

独居老人独守一套大房子,必定清冷孤寂,烦闷无聊,在家中招徕两个年轻的大学生做房客,就能给清冷的房子增添一些生气,身边既多了一个人照应又有一笔可观的房租收入作为生活费补充。

综上提到的养老模式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也不必拘泥于单一,而是可以根据时势的需要可以结合几种养老方式进行相互转换和融合。总之,在人口老龄化及家庭小型化的情势可根据以下三个建议来应对严峻的养老问题:首先,建立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社区服务为补充”的养老模式。其次,挖掘社区资源,倡社区照顾,开展社区服务。再次,开发社区老年人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老年人自我服务。[3]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口在经济、文化、需求领域的分层化得进一步发展,人们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力度会日渐加大,养老模式会在现有的基础上出现更深、更广、更为完善的新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将给老年然更多的选择,重视老人对晚年生活的自我决定权。同时,对于当前或今后所出现的各种养老模式,政府应给与足够的重视,从政策上鼓励社会各界力量致力于老年人事业,从而使中国养老模式的发展

真正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现代化养老标准,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8]

【参考文献】

[1]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一版

[2]许爱花、中国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模式之反思、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第3期

[3]吕华菊,赵淑兰、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模式探析、科技信息-基础理论研讨

[4]冯艳华、老龄化趋势下的养老模式、旅游市场

[5]王桂新、变化中的中国养老模式、人民论坛-双周刊、2008、总第223期

[6]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第三版

[7]柴效武、21世纪我们如何养老-25种养老模式的介绍、城市、2008.10

[8]李世梅、中国养老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人口学刊、2007、第5期

第二篇:构建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构建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来源: 金华日报

关键字:养老 养老产业发表时间:2011-05-04 09:48

浙江省副省长陈加元在东阳调研养老服务时强调:构建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金华日报消息(通讯员 史莹 报道组 刘小红)4月14日下午,副省长陈加元带领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东阳调研养老服务工作。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徐加爱,市委常委、东阳市委书记张仲灿,市政府秘书长傅利常参加相关活动或陪同调研。

近年来,东阳市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原则,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业,创新养老服务形式,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2003年至2010年,该市新建、改造、扩建福利院、敬老院16所,其中市财政投入2385万元,镇乡街道投入910万元,民间投资达3.59亿元。目前东阳市共有25个养老机构,床位5021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5.6张,提前三年实现省政府确定的养老机构建设目标。

陈加元一行首先来到歌山镇林头夕阳红乐园。这里有106个房间,可入住老人200名左右。来自千祥镇的83岁老人卢峰登和老伴入住夕阳红乐园已经3年,两位老人告诉陈加元,居住在这里比家里还舒适,子女们也很放心。随后,陈加元一行来到南市街道亲乐园公寓,这里一期工程约6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2亿元,可容纳1500名老年客人。自2009年11月交付使用以来,已入住老人200多名。陈加元先后察看了这里的居住、护理、医疗、娱乐、健身设施,对该中心按照现代养老的国际标准进行配套设施建设表示赞赏。陈加元一行还考察了位于江北街道的喜洋洋康乐中心,这里入住老人360多名。陈加元与入住老人和护理人员亲切交谈,并详细了解了中心的运营情况。

陈加元说,东阳市养老服务机构、特别是民办福利机构在投入、规模、档次上走在了金华市乃至全省前列。东阳市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坚持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模式创新,多途径、多形式引民资、聚民力,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业,大胆探索公、民混合型养老机构建设的路子,其经验和做法值得推广。

陈加元要求,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规划引领和法制保障,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投入养老服务业,努力构建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养老服务发展新路子,进一步推进东阳养老服务上新台阶。

第三篇:多元化养老保障改革思考

摘 要:人口老龄化“银色浪潮”在席卷发达国家之后,正迅速向发展中国家袭来。由于它关系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关系包括老年人在内生活问题,因而世界各国对老龄化问题十分重视,使得养老保险在整个社会保障中占有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我国目前虽然还未进入老龄化社会,但人口老龄化速度很快,预计到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0.6%,65岁以上人口也将占总人口的7.5%,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将日益突出。与此同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到来的,也就是说,在我国经济尚未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的时候,人口老龄化程度却接近了发达国家的比例。人口结构的变化给社会保障事业带来许多新的难题,也会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因此,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尽快地寻求切实可行的对策,对于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拟从养老保障筹资方式的选择、养老保障储备基金的管理与使用和养老保险金的发放与分配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

关键词:老龄化 养老保险制度 发放与分配 多元化 改革设想

一、养老保障筹资方式的基本模式及其选择

一般来说,筹集养老保障基金有一个“收支平衡”的基本原则,否则,养老保障制度就会因失去经济上的保证而无法维持。对这个平衡原则,可以从短期与长期两种不同时间的角度去理解:一是“横向平衡”,即当年(或近几年)内提取的基金总和应与其所需支付的费用总和保持平衡。二是“纵向平衡”,即对某个参加养老保障的职工,其在全部缴纳养老保险费期间所提取的养老保障基金总和应与其在全部享受养老保障待遇期间所需支付的费用总和保持平衡。

目前国际上对养老保障基金有三种筹集模式:(1)现收现付式的筹资方式。它是根据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收支平衡的原则筹集资金,即本期养老保障收入仅用来满足本期的支出需要。政府通过对在职职工征收当年保险费,用来支付当年的养老保障费用开支,不为以后时期提供储备资金。西方各国大多采用现收现付为养老保障的筹资方式,我国现阶段养老保险金的筹集也主要采用这种方式。(2)完全积累式的筹资方式。它是以养老者在退休养老前自我积累的养老基金,根据长时期收支总平衡的原则确定收费率,即在预测未来时期养老保障支出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以保证在养老期内收支平衡的总平均收费率进行先期积累的一种方式。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中央公积金制就是这种完全积累式,我国目前对合同工建立的养老保险办法,大体上也采用这种方式。(3)部分积累式的筹资方式。“现收现付式”和“完全积累式”虽各有特点,但分别采用都有难以克服的困难,目前许多国家采用“混合式”筹资方式,即部分积累式。它是根据分阶段收支平衡(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的原则确定收费率,即在满足一定时期(通常为5——10年)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的储备基金。这部分储备基金的数额应是一个变量,在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前,是储备基金的积累期;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后,则进入储备基金的消耗期;当养老金的供求矛盾得到缓解时,再进入储备基金的积累期。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是:兼容前两种方式的长处,具有一定的弹性,收费率分阶段调整,在收费率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储备基金既可为以后时期养老金支出的需求作准备,也可在积累过程中为经济发展提供长期投资。

从各国改革的趋势来看,养老保障的筹资方式只能是从现收现付式向部分积累式再向完全积累式过渡,用完全积累式简单代替现收现付式是难以实现的。因为在转变的过渡时期,在职人员除了要为上一代老年人支付养老金以外,还要为自己的未来积累养老金,这种双重负担使缴费者难堪重负。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如果继续采取现收现付式的筹资方式,尽管目前的提取率(养老保险费占工资总额的比率)在18%左右,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退休人员的增多,这一比例将逐年上升,到2025年可能超过30%,2050年将超过50%。如果采用完全积累式,则提取率一开始就将提高达50%,因为在这种方式下,不仅要为已经退休的老人缴费,而且还要为将来要退休的在职人员缴费。这种高水平的提取将持续20年左右,然后逐步降低到15%左右。这种方式的提取率正好和现收现付式相反。显然,无论从短期来看,还是从长期来看,这两种方式都是国家和企业所无法接受的。由此看来,部分积累式将是我国当前阶段养老保障筹资方式的明智选择。

考虑到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建国以来已经实行了40多年养老保障制度的实际情况,今后我国的养老保障筹资方式只能采取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式。如上所述,部分积累是现收现付式和完全积累式两种方式的结合,一方面对已经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继续实行现收现付式的筹资方式,另一方面对在职职工建立一定比例的积累基金,为渡过老龄化高峰期作准备。部分积累式有两种操作方式:一种是社会统筹部分积累方式,实行“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原则,统一筹集调剂使用养老基金。这种办法易于与现收现付社会统筹办法衔接。但能否顺利渡过老龄化退休高峰期很难预料。另一种是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方式,单位缴纳的大部分保险费纳入社会统筹调剂使用,支付已退休人员的费用,职工个人缴纳的全部和单位缴纳的一部分保险费记入个人帐户。积累率开始时可以控制在工资总额的3%左右。目前负担较轻的企事业单位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提高积累率。这样,我们就能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步提高积累率,平稳地过渡到人口老龄化和退休人员高峰时期。最终使提取率保持和稳定在25%左右。建立养老基金个人帐户,有利于确定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方式,吸取了完全积累个人帐户制和现收现付统筹制两者的优点,防止了两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当然,采取部分积累式的做法要求对积累基金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安全、有效的运营,以便充分发挥积累基金的效益,实现基金的保值和增值。

二、养老保障储备基金的管理与使用

(一)养老保障储备基金投资的国际考察。

养老保险机构在保证支付届时所需退休费用的前提下,有义务将暂时结存和积累的养老保障储备基金投入经济活动,使其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以保持或超过其原有实际货币价值。由于养老保障储备基金的投资不仅可以保证基金本身的增值,而且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要保证养老保障制度健康地发展和保障老年人的利益,必须十分重视其基金的投资管理。

各国养老保障储备基金的投资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1)购买政府发行的有价证券,如国家发行的国库券、特种国债、国家经济建设债券等。它是通过获取高额的债券利息来实现养老保障储备基金的保值和增值。这种投资方式具有相当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养老保障储备基金投资最普遍的一个项目,为世界各国所选择,尤其是发达国家,养老保障储备基金几乎全部投资于政府债券。一些国家还通过立法明确规定养老保障基金只能用于这种投资方式。(2)购买公司股票和债券。它是养老基金经营管理机构,将部分养老保障储备基金通过购买公司发行的股票和债券,对购买公司进行投资,获取一定的投资收益。股票投资具有投机性、风险性大、变现性强、收益高等特点。债券具有承诺偿还本金,可自由出售或转让,承诺支付利息,利率低,风险不大等特点。(3)委托投资。它是将养老保障储备基金转化为商业借贷资本,如委托中央银行、国家信托投资公司进行投资。养老基金经营管理机构通过收取一定的贷款利率为养老保障储备基金保值和增值。这种投资方式的特点在于投资风险小,利息收入高且相对稳定,投资回收期弹性强,基金商业化程度高。(4)购买房地产。它是将养老保障储备基金用于购买房产、地产,通过出租或出售转让来获取收益的投资方式。房地产投资是一种投资回收期长、资金需求量大、投资风险大的投资方式,受国家政策影响大,技术性要求高,必须做长期的投资前期工作准备。因此绝大多数国爱将养老保障储备基金用于购买房地产的比重都比较低,只有个别拉丁美洲国家为了避免高通货膨胀率对养老保障储备基金的不利影响,才将养老保障储备基金的一半左右用于购买房地产。(5)现金和银行存款。以现金和银行存款形式保存养老保障储备基金的国家并不是很多,因为银行存款的利率很低,有时候甚至跟不上物价的上涨水平,从而出现养老保障储备基金在数量上保值和增值,实际上即贬值的现象。另外,严格来讲,银行存款不能算是真正的养老保障储备基金投资方式,只能说是养老保障储备基金消极保值的办法。但采用银行存款方式,可以大大减少养老保障储备基金经营管理机构的日常工作,运营风险几乎不存在,相对来说是最安全的。

如上所述,由于各国的社会制度不尽相同,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国养老保障储备基金的投资方向也不完全一致。但是,保证养老保障储备基金的不断增值,将养老保障储备基金用于发展本国经济,则是各国进行养老保障储备基金投资的共同目的。养老保障储备基金投资的基本原则是安全性和盈利性,即以养老保障储备基金的保值为投资运用的首要目标,在此基础上争取增值,力避风险型投资,可采取分散化、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包括投资方向的多元化和投资期限的多元化,而且以间接投资为主(如购买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等有价证券),直接投资为辅(如直接投资或参股兴办各工矿、商店等实业)。总之,在保证养老保险费用能够按时支付的前提下还要使养老保障储备基金得到充分地运用。

(二)我国养老保障储备基金的管理与使用

具体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现阶段,我国养老保障储备基金的投资不应以银行存款和国债为唯一投资方式,而要拓宽养老保障储备基金的投资渠道。要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必须采取证券投资组合方式,将养老保障储备基金按不同比例投资于银行存款、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基金权证等,才能取得最佳投资收益率。条件成熟时,可以发展到直接投资的投资组合,这当然需要一个过程和必要的条件。

养老保障储备基金进行有效投资运营的可行性取决于三方面的条件:一是社会保险机构是否有投资决策和投资管理能力;二是宏观的经济形势是否稳定和是否存在投资机会;三是经济中是否存在利率、期限、种类上相对应的金融市埸、金融工具。目前第一个条件已经具备,表现在从中央到地方普遍建立了基金管理机构,形成了4万多人的管理队伍,一些地区已开展了基金投资运营的试验,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不足之处在于缺乏精算人才和权威性的智囊团。第二个条件也已比较充分,尤其是国内经济建设中庞大的资金缺口为基金的投资运营在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第三个条件还在逐步具备,不断发展,完善的国内金融市场为基金投资运营提供了场所和条件。

此外,从养老保障储备基金的结构去分析,也初步具备组合投资运营的条件。我国的养老保障储备基金是采用“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的部分积累式,既有现收现付式的特点,又有完全积累式的特点。因此,从结构上可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即具有高度流动性的部分,用于支付三个月以内的养老保险金,称为第一支付准备金;具有相当流动性的部分,用于支付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养老保险金,称为第二支付准备金;具有中长期可作储备和投资的部分,用于应付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的支付金,称为第三支付准备金。这里可以用于中长期储备性投资的只有第三支付准备金。这一部分基金是养老保障储备基金保值增值的关键。这是因为,这部分投资的效益决定了养老保障储备基金投资的效益,而且期限较长,回报率高。因此,可以选择向国家重点工程、长期国债、金融长期债券、股票、投资基金、企业长期债券、房地产等领域中投放。但必须遵循“高收益、低风险、高流动性”的基本原则。

为了保证养老保障储备基金的保值与增值,国家对养老保障储备的投资加强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主要是:(1)对养老保障储备基金的投资制订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加以指导,以保证国家的宏观调节和控制。其内容包括:规定养老保障储备基金的投资方式;规定各种投资对象在资金数量上的限制,即对各种投资渠道占总投资的资金比例进行限制;协调养老保障储备基金的运用与国家信贷资金运用的关系等。(2)通过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管理与监督。如经济计划部门可以对养老保障储备基金的投资提出指导性计划和建议,以促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审计、银行部门则可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投资经营状况,以保障养老保障储备基金运用的安全性、盈利性、社会性和合法性等得到实现。

三、养老保险金的发放与分配

对于一个国家的养老保障支出总规模来说,其发放与分配水平的高低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决定养老保障支出总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项目构成;二是养老保障的受保人数;三是发放与分配水平。养老保障项目构成确定以后,在较长的时期内一般不会出现大的变化。在养老保障项目构成确定的条件下,养老保障受保人数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人口政策和人均寿命。在养老保障项目构成和人数为一定的条件下,发放与分配水平高,养老保障支出总规模就大,反之,总规模就小。因此,如何合理地确定养老保险金的发放与分配水平,就成为控制养老保障支出总规模的关键性问题。

(一)我国养老保险金发放与分配的基本原则。

养老金的发放与分配会涉及到职工最敏感的切身利益,因此要严格发放纪律,制定发放原则。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看来至少要有以下几项:(1)义务与权利相一致的原则。职工在企业辛勤工作一辈子,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了财富,当他们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离开工作岗位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养老金,这是宪法赋予的基本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享受权利应先尽义务,权利与义务是相一致的。在市埸经济条件下,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劳动者要想老有所养,其前提条件是履行养老保险缴费义务,享受养老金待遇权利与其缴费义务相等同。(2)公平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养老金的发放与分配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应体现养老保障社会性的特点,制定统一的发放标准和比例,社会性养老金不能因地区、单位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充分体现社会保障公平的原则。另一方面,养老金的发放与分配还应和本人缴费多少、缴费时间长短、工作贡献以及所在单位的经济效益相结合。(3)改革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随着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迫切需要养老金的发放与分配工作相适应。养老金的发放与分配应保证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与社会工资的增长、物价的上涨相适应,保证退休人员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基本生活水平能逐步提高,才能为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切实的保障。

(二)我国养老保险发放与分配的设想

养老保险金的发放与分配包括养老金本金的发放和养老金保值金的分配。养老金本金,也称基本养老金。它可由社会性养老金和缴费性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前者侧重公平,后者侧重贡献。社会性养老金以职工退休时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上一年的职工平均月工资为基数,按照职工本人的缴费情况分比例计算发放。缴费性养老金以职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按照职工本人缴费年限的一定比例计算发放。月职工平均工资计算公式如下:月职工平均工资=某一地区职工每年工资总额/(职工人数×12)。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计算公式如下: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职工历年缴费工资占当年社会平均工资比重的平均值×上月社会平均工资。

社会性养老金的发放标准可以设想,按上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计算发放。这种发放标准还要考虑工龄的长短,即贡献多少划分不同档次,依不同比例计发,以提高养老金促进效率的作用。缴费性养老金的发放标准可以采用,按受保人缴费年限,分档次发给职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一定比例的养老金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若干个月的生活补助费。职工离退后领取的基本养老金,根据经济发展和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情况,从离退休的下一年起,每年7月1日按照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当地一年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的50%——80%调整一次。职工平均工资负增长时,不作调整。

养老金保值金的分配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保值金形成的分配阶段。根据期末所形成的可供分配的投资收益,将其分成保值金、经营管理机构发展基金和奖励基金等三部分进行合理分配。其中,保值金的分配比例不应低于60%,其他两项基金的留成比例可考虑分别为24%和16%较为合适。二是保值金实发额确定的分配阶段。劳动者享受养老金待遇的年限,一般规定为15年左右。15年中领取的养老金只是与退休月职工平均工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以及以后的工资增长率的50%——80%挂钩,没有考虑到物价上涨指数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物价上涨指数与工资增长经常处于不协调状态,当前者大于后者时,劳动者所领到手的养老金并不能实现保值和增值;当前者小于或等工资增长率的50%——80%时,不需要考虑物价上涨指数的影响。但现实生活中,物价上涨指数经常会超过工资增长率的。因此,每年发放养老金本金时,还应额外分配一笔保值金。保值金实发额,应以养老金本金实发额的基数,按一定比例进行计算。这一比例,根据物价上涨指数与工资增长率的50%——80%的差额确定。养老保值金实发额计算公式为:本年养老保值金实发额=本年养老金实发额×[物价上涨综合指数一(0.5—0.8)×工资增长率]。根据公式计算结果确定养老保值金实发额。倘若计算结果为正数,表明应随着养老金本金一同发放养老保值金;如果计算结果为负数,表明不需发放养老保值金。

(三)养老保险金发放与分配的途径。

按照养老基金统一筹集、统一运营、统一发放的原则,养老金和保值金应由养老基金经营管理机构直接发放或委托银行间接发放或两种方式共举。养老金本金,指养老基金经营管理机构按规定比例计算出的,应支付给养老保险者的那部分养老金。养老金保值金,指养老基金经营管理机构在支付养老金本金以外额外支付的那部分养老金。其目的是保证养老金的保值和增值,养老金保值金来源于前述部分的投资收益。对于养老金领取对象较集中的城镇,养老基金经营管理机构可分区、镇设立固定的养老金发放窗口,按规定时间定点发放养老金;对于养老金领取对象较分散的社区、农村,养老基金经营管理机构可委托银行下属的支行、办事处或信用社发放养老金;对于零星散户,可采用邮寄、信汇等方式进行养老金的发放工作。养老基金经营管理机构在发放养老金之前,应先稽核养老金领取对象工资总额,离退休费用、退休人员花名册和分配应支付的养老金总额。

四、多元化养老保障制度的总体构思

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从短期、中期的发展趋势来看,大致同时实行三种制度较为合适。

第一种,建立和实施城镇职工养老保障制度。城镇职工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新体制。所谓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指建立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这是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体现了职工平等的养老保险权利,采用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办法筹集基金。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因企业经济效益、个人收入不同而有所差别,体现效率原则,采用完全积累办法,设立个人帐户,所有款项及利息归个人所有。

我认为,我国当前的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只能是建立低标准的基本保障制度。所谓低标准,就是参照国际惯例,在职工退休后,只发给相当于本人在职时工资总额60%左右的基本养老金(这里说的工资总额是包括档案工资及其以外的制度政策规定的工资性收入),作为对其基本生活的保障。这个水平比较接近我国的实际,在国际上也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据测算,当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占退休前工资总额的比例)超过80%时,2011年我国养老保障基金就会出现赤字;当基本养老金替代离为80%时,2015年以前,养老保障基金尚能自求平衡,但2016年后便开始也现入不敷出,赤字逐年增大;当基本养老金替化率为70%时,虽然维持收支平衡的时间略长一些,然而从2022年起又出现收不抵支问题。当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为60%时,2036年以前基本上可以维持基金的自求平衡,虽然以后仍呈现基金不足的趋势,但考虑到那时人口老龄化高峰已逐步下降,在经济仍保持增长的情况下,依靠基金的滚存结余弥补当年收支还是可能的。因此,从总体上看,只有将基本养老金替代率控制在60%左右时,才有可能避免或缓解养老保障基金入不敷出的困难现象。

当然,这其中有一个现已退休或即将退休人员的养老基金来源问题。如果这部分人养老金的发放不是完全依赖现有的在职人员的积累,则即使替代率再高一些,也不至于到30年后出现养老基金收支不平衡问题。因此,我们在考虑保障水平时,绝不应单纯算替人率的帐,而应从保障老年人必要生活出发,多方面考虑筹集养老基金办法,否则将陷入单纯算帐越算越困难的境地。目前我们还属于低工资国家,压低替代率虽然有利于养老基金收支平衡,但压得过低,不仅难以保障退休人员必要的生活水平,还影响其家庭生活水平。因为压行过低,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下降甚至难以维持,势必增加家庭中在职人员的负担,这将会被迫增加在职人员工资,否则也会影响在职人员的劳动积极性。所有,替代率过高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样过低也会妨碍经济社会的发展。此外,保障老年人必要的生活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养老问题决不仅仅是生活问题,它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实行上述方案后,年轻一代的养老保险由个人帐户上积累的资金来解决。对于已经退休或即将退休而个人帐户上没有积累的老年人,由社会统筹来提供养老保障。将来随着这部分人的自然消亡,国家将逐步摆脱重担。

第二种,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职员的养老保障制度,实行以社会保险养老方式为主。思路是通过改革,改变退休费用由国家、单位统包的状况,实现国家、单位、个人共同负担;把养老保险费用从行政、事业费中分离出来,形成专项养老保障储备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形成既有统筹互济功能,又有激励竞争机制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此同时,相应改革养老金计发和调节办法,在国家法定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基础上,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并鼓励各类人员进行个人养老保险储蓄。总之,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形成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具有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养老金发放机制,基本保险待遇与工资、物价适当挂钩的调节机制;保险基金管理与退休人员管理相统一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需要指出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作为整个养老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改革,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具体改革方案的设计,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第三种,建立和实施农村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农民养老以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为主,与社区扶持相结合。条件允许的地方,根据农民自愿,也可以实行个人储蓄积累养老保障方式。当然,在现阶段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从养老保障方式上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要采取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供养为辅的模式。与此同时,相应加大社会供养的比重,逐步过渡到以社会供养为主,以家庭养老为辅的模式。但无论是哪个阶段,作为养老的载体,家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2)从资金来源上看,由于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加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国家和集体不可能大包大揽,补充也是有限的,养老保障从一开始起,就要立足于建立以个人交费、自我保障为主的机制。国家应在宏观政策上予以扶持,集体则应在微观上予以补助。(3)从筹资方式上看,由于农民一般无固定数量的收入,而且目前农民的收入相对较低,不宜采取现收现付式或部分积累式,可供选择的模式是完全积累式。因为农民担心统筹后个人吃亏,把自己的钱用到别人头上,因而必须采取自我保障为主,互助为辅的原则,设立个人帐户,交费和领取的标准透明度要高,资金落实到每个人头。多交多领,少交少领,不能吃大锅饭。(4)从资金管理上看,由政府监督,具体业务由隶属民政部门的非盈利机构经办。在县(市、区)建立农村养老保障的专门机构,负责收取和发放养老金工作。要以县为单位进行平衡核算,接受同级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另外,可将农村养老保障储备基金存入银行或购买政府债券,一方面能得到利息,使基金保值或增值,另一方面作为积累和投资,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总之,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将是区别于国外现收现付和我国城市“两个帐户”相结合的模式。新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将采取政府组织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全的办法,实行个人交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扶持的政策,建立自助为主、互济为辅、储备积累的机制,以保证农民年老后的基本生活。

第四篇:第三章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三章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农村水利存在的主要问题:静宁县域南北长81km,东西宽68.75Km,平均海拔1742m,总土地面积2191.78km²,总耕地面积153万亩,川水地16.3万亩,山坡地18.5万亩,土地资源比较丰富,(人均占有耕地4.7亩,人均占有川水地0.31亩),黄绵土类占全县总耕地的91%,其余为黑垆土新积土等土种,亩均占有水资源169m³,主要农作物以冬小麦、玉米、洋芋、胡麻、谷类为主,近年来以苹果、早酥梨为主的经济林,经济作物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川水地以冬小麦为主约占川水地面积的60%,其次是地膜玉米占川水地面积的25%左右,经济林、蔬菜等约占15%但由于对水资源的管理还没有纳入统一规划,优化配置、合理使用的管理体制,随着天然降水的减少,传统的大水漫灌,串灌等灌溉方式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地下水无序开采,原来修建的大部分工程老化失修,水的利用率低下,供不应需的矛盾突出,水资源的短缺已经严重的制约着规划区农业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2、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需求分析:作为全县‘十五’计划五个重点之首的农业综合开发已把节水农业放在了第一位,因为农业是主业,其次的为工业,城乡建设及第三产业的发展,要实现‘十五’计划,粮食人均占有量要在现在317kg的基础上达到418kg,解决7.19万人的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39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5100元,人口控制在47.82万人以内的目标,按照总体计划要求,充分考虑全县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优化配置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用水指标,根据我县水资源利用现状和计划要求,从现状看,目前有5万多亩农田无水灌溉,8万多人饮水困难,在规划年内采取从调整种植结构和节水技术上着手,充分利用现有地表水资源,限制开采地下水等措施,把水的利用系数由现在的0.5提高到0.7以上,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和用水高峰疏散,把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面积压缩到61%,果蔬经济作物面积扩大到39%,粮作面积8.88万亩,需水量2300m³,果蔬面积5.92万亩,滴、喷灌需水1300万m³,工业及城镇农村生活用水430万m³,总需水量为4030万m³。

3、灌溉用水定额分析:(1)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根据东峡鞍子山等灌溉实测资料得,自流灌区目前毛灌溉定额430m³/亩,渠系水利用系数0.5-0.6,井灌区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为0.75,毛灌溉定额350 m³/亩,据甘肃省农科院、平凉地区农科所,静宁县东峡灌溉试验站提供的试验成果,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了静宁县农作物灌溉制度。冬小麦全生育灌溉水4次,净灌溉定额为250 m³/亩(分别为越冬80 m³/亩,返青50 m³/亩,拔节70 m³/亩,抽穗扬花50 m³/亩)玉米全生育期净灌溉定额210 m³/亩,(分别是苗期45 m³/亩,拔节水60 m³/亩,抽雄水50 m³/亩,灌浆水55 m³/亩)。果树滴灌全生育期8次,除越冬水34m³外,每次按21 m³/亩计,净灌溉定额202 m³/亩,大田喷灌每亩每次按30mm计,全生育期喷灌7次,净灌溉定额220 m³/亩,经济作物喷灌15m³,全生育期灌水10次,以此来获取最佳水分生产率。

4、全县水资源平衡分析:全县共发展水浇地16.3万亩,八十年代实灌溉面积14.8万亩,近十年来由于水资源贫乏,实灌溉面积仅11万亩,水资源利用量为3100万m³,其中地下2550万m³。农业用水2500万m³,工业及城乡生活用水200m³,地表水占30%,地下水占70%,地下水利用量占地下水总量的80%以上,农业灌溉是用水大户,但由于水资源自然减少,大部分灌区工程设计标准低,加之田间工程部配套,水的利用率低,灌溉技术落后,耗水量大,产出率低,水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大部分灌溉面积得不到充足水量,产量徘徊不增。为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以保持水利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我们在水量平衡计算中我们坚持充分利用地表水,限制保护地下水的总体思路,采取一下节水措施达到供需平衡。(1)推广技术节水,在库灌区、井灌区、窖灌区大力推广滴灌、喷灌、微灌等高新节水技术,加强工程节水,在自流灌区,大力推行渠道衬砌和低压管道输水以减少水资源传递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率。(2)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压缩粮食面积增加果蔬面积,使粮田面积有原来的75%,调整到61%,果园比例增加到28%,经济作物增加到12%,以分散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而集中的用水高峰,解决灌溉水供应不需的矛盾。

(3)开辟新的水源工程,增加地表水利用量,在水源工程建设上,我们将准备在境内干流葫芦河上游建造一座年调蓄1100万m³拦河闸工程,使地表水利用总量有目前的1200万m³增加到2300万m³,以缓解东峡、西干两个方面灌区无水可灌和县城3.8万人,五十五家厂企业用水的紧迫局面。(4)通过开辟水源工程,对地下水的开发采取保护措施,把地下水年开采量限制在1500万m³以内,保持地下水良性开发,合理开发,达到持续稳定的利用。(5)科学灌水,合理用水,进一步完善灌溉制度,并配合政策引路、行政督导,利用水价杠杆作用促进科学用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通过水源利用现状分析和采取以上综合措施可使供需水矛盾大大缓解,8.88万亩粮作总用水量2330万m³,以渠灌和管灌为主,5.92万亩果蔬面积总蓄水量1500万m³,以滴喷灌为主,微灌次之。工业和城乡生产生活用水量保持426万m³,总用水量3256万m³,首先,在保证城乡人蓄生活用水的前提下,发展生态建设,其次在保灌面积11万亩扩大到15万亩的最高水平。

5、项目区供需水量平衡计算成果,通过对全县水资源平衡计算,项目区供需水量计算根据项目区作物种植结构和现在水源,通过水源分析,优化水源配置节灌形式,通过项目实施、采取常规节水技术与滴灌、喷灌、微灌等高新节水技术结合,使粮作灌溉定额由原430m³/亩下降到270 m³/亩,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灌溉定额由原450 m³/亩下降到210 m³,提高企业城乡生活用水标准,在总用水量不增加的前提下,可解决县城4万人的吃水困难和55家厂企生产用水,还看可恢复灌溉面积3.3万亩,使灌溉效益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6、发展节水灌溉必要性和可行性:

根据我县人口多,土地面积广,水资源又及其贫乏的现状,对有限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应用效果不但对农业有着极大的影响,而且直接关系着全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全县14.8万亩保灌面积,近几年受水资源的限制,处于“饥饿灌溉”的境地,灌区粮食产量长期徘徊在300-400公斤/亩的水平,各种农科技术,高产措施推广的都推广了,现在主要受水因素的影响,生产水平上不去,人民的生活水平就难以提高,所以谁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抑制着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因而,我们要走出困境,生活实践已告诉我们,节水农业是静宁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从全县水量平衡分析看,通过挖潜水源,渠系工程改造和田间配套,管道输水等工程措施,把水的利用率提高到20%,一年可节水450万m³,可供全县工业城乡生产、生活一年的用水量,再通过滴灌、喷灌、高新技术措施:3.1万亩果园蔬菜年可节水740万m³,可扩大灌溉面积3.5万多亩,而且滴灌、喷灌的灌溉效果比大田灌溉有很多优点,这样不但节约了水量,还扩大了灌溉面积,还能有效的缓解现阶段的水资源紧张局面,而且有效的促使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对全县城乡经济科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是一项非常必要的节水措施。

近年来,我县已在城川乡的吴庙、七里乡的李堡、灵芝乡的尹岔等节水灌溉示范点上作了极有成效的探索恶化尝试,而且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和学术界的肯定,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为示范点的工作起到了知道作用,节水效果是显著的,示范市成功的,我们以具备了大面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能力和工作模式,目前最大的不利因素,就是缺少资金,由于我县是一个国家扶贫县,还需要国家从财力上给予大力扶持,因为节水农业是发展的必需,是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所以在静宁发展节水灌溉是非常必要的。

第五篇:保温材料多元化发展

中国保温材料交易网

建筑保温材料多元化发展 前景向好

建筑保温材料通过对建筑外围护结构采取措施,减少建筑物室内热量向室外散发,从而保持建筑室内温度,发挥着创造适宜的室内热环境和节约能源有重要作用。建筑保温材料在我国的发展只有十几年的历程,此前由于房产开发商对于建筑节能意识的有限,市场中保温材料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出台支持保温材料市场的需求,建筑市场对建筑保温材料的要求不断提高。

为了顺应市场发展潮流,满足市场需求,建筑保温材料行业目前正向着多元化方向稳步发展:

1、超效绝热材料。目前,超效绝热材料主要分真空绝热材料和纳米孔材料两种。使用真空材料或者将材料固体部分的厚度降低,甚至将孔隙大小限制在纳米级,就可以消除空气的对流和透红外线性能,减小热传导和对流的发生,提高材料的隔热效果。

2、憎水性材料。憎水性以制品抵抗环境中水分的能力为指标,反映材料耐水渗透的能力。它的衡量是以规定流量和方式喷淋后,试样中未透水部分的体积百分率来表示的。

3、绿色环保材料。近年来,粉煤灰、废旧泡沫塑料等废弃物在保温隔热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对这些降解难度大、处理成本高保温材料本高的废弃物的大力开发,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环境也因而大幅度改善。

4、轻质化材料。在同种材质下,保温隔热材料的密度越小,隔热效果越好。此外,轻质化材料不会增加建筑围护结构的额外负担,降低了由于结构负荷过大而造成渗漏的可能性。

我国的建筑保温节能工作持续健康向前发展,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目前建筑保温材料行业前景向好,但是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研发工作,讲求绿色保温,防止产生新的环境污染,与我国的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建设协调、稳步发展,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在实践总结基础上,不断探索与创新。

下载浅议老年养老方式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老年养老方式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胸痛中心必要性可行性

    建立胸痛中心 一、胸痛都是些什么病? 该急救系统的倡导者之一,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表示:胸痛或胸闷是许多重要疾病的常见症状,最常见的如急性心肌梗死......

    中国走低碳发展之路必要性与可行性

    中国走低碳发展之路:必要性与可行性 ——写在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召开之际  2011-10-21 17:35:49 【原文出处】鄱阳湖学刊 【原刊地名】南昌 【原刊期......

    【原创】加强制度改革,探索“多元化”养老服务5篇

    【原创】加强制度改革,探索“多元化”养老服务 “农村养老服务应多元化”提出,相对城市而言,农村养老服务业缺口更大。因此,培育和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业,刻不容缓。发展农村养老服......

    新飞集团多元化发展

    选修课:知名企业欣赏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专业: 姓名:郭科 学号: 新飞集团多元化发展09机械电子工程200901060011 新飞集团多元化发展一.河南新飞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河南新飞......

    居家养老可行性计划

    养老机构项目可行性计划书 针对政府养老政策扶持计划实施。市场情况分析如下。 现在是市场经济,与其他行业一样,居家养老也成为产业,也要进行市场调查,进行可行性分析。业内人......

    养老地产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www.xiexiebang.com 养老地产可行性研究报告 1.中国已进人老龄化社会 根据联合国规定的标准,一个国家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0%以上(60岁以上人口)或......

    电子琴电子琴论文格式,电子琴多元化风格教学方式探讨.

    电子琴电子琴论文格式,电子琴多元化风格教学方式探讨 内容导读: [摘 要] 高等教育教学方式是近年来教育界探究的热点。作为高等音乐教育专业技能课之一的电子琴教学,同样也面......

    反垄断法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内容摘要:【摘要】反垄断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是竞争法律体系的两大组成部份。从1994年开始,反垄断法就已经进入到国家的立法日程,但一直以来,由于社会各界对其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