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永州市祁阳县老年人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永州市祁阳县老年人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来源:
湖南老龄网
时间:
2011-04-02 11:34
2010年全省老龄工作调研报告评比一等奖
根据市老龄办《关于做好2010年度老龄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县老龄办采取与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和老年人座谈,以及深入农村、社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全县老年人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全县老年人和养老机构情况。
1、全县现有老年人166693人,占总人口16%,其中60-69岁78957人、70-79岁58251人、80-89岁24878人、90-99岁4590人、100岁以上17人。
2、全县现有社会养老服务机构:(1)老年福利院1所、总投资150万元、占地面积666平方米、建筑面积1880平方米、床位80张、入住12人、入住率15%;福利院寄养收费月标准:自理450元、半自理580元、不能自理680元,工作人员16人;院历年社会捐助15万元、09年政府拨经费40万元。(2)乡镇中心敬老院17所、总投资779万元、占地面积181262平方米、建筑面积57381平方米、床位550张、入住510人、入住率92.72%;敬老院寄养收费月标准: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均为175元,工作人员51人;历年社会捐助2万元、09年政府拨经费18万元。(3)村五保之家7所、总投资81万元、占地面积28971平方米、建筑面积7414平方米、床位70张、入住70人、入住率100%;寄养收费月标准: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均为175元,工作人员7人;09年政府拨经费20万元。(4)民营老年公寓4所、总投资300万元、占地面积27730平方米、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床位375张、入住233人、入住率62%;寄养收费月标准:康乐、康强和福康老年公寓自理500元、半自理700元、不能自理1000元,永康老年公寓自理450元、半自理550元、不能自理650元,工作人员28人。此外、县老年公寓即将投入使用,床位500张、可入住500人。
(二)集中养老和居家养老情况。
1、全县集中养老825人,其中:(1)男727人、女98人;60-69岁355人、70-79岁292人、80-89岁160人、90岁以上18人。(2)文盲297人、小学292人、初中199人、高中26人、大专以上11人。(3)已婚283人、未婚542人。(4)身体好的490人、一般的213人、差的122人。(5)居住面积人均10平方米,1人间79人、2人间610人、3人间36人,带卫生间的房子95间。
2、居家养老情况,从调查的浯溪镇沿江路社区373位老人来看,其中:(1)男169人、女204人;60-69岁187人、70-79岁149人、80-89岁31人、90岁以上6人。(2)小学以下125人、初中171人、高中52人、大专以上25人。(3)已婚335人、丧偶40人、离异2人。(4)能自理352人、半自理19人、完全不能自理2人。(5)独居老人5人、老年夫妻居住185人、与子女居住183人。
(三)养老机构老年人收支情况。有退休金的150人、享受政府低保或其它补助的589人、子女资助的86人;退休人员生活消费支出占40%、其它消费支出占30%、医疗费用支出占30%;政府救助人员生活消费支出占80%、其它消费支出占20%,医疗靠政府救助;子女资助人员生活消费支出占60%、其它消费支出占25%、医疗费用支出占15%。主要经济负担是生活和医疗。
(四)养老需求情况。身体健康且自理能力强的老人愿意选择家庭养老,身体差且子女孝顺的老人愿意选择居家养老,有经济能力、自理能力差且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目前全县机构养老入住率62%,主要空置率在民办老年公寓和福利院。服务种类需求主要是饮食起居、文化娱乐、体育锻炼、康复保健、心理咨询、医疗护理等,老年活动主要是定期开展和自娱自乐相结合。
(五)老年人养老愿望情况。据调查300名农村老人中有82人愿意入住机构养老,占调查人数27%。调查200名城市社区老人中有87人愿意入住机构养老,占调查人数43.5%,有113人选择居家养老。200名社区老人对目前生活的满意度反映一般的78人、占39%,反映满意的122人、占61%;参加经济社会发展反映没有的66人、占33%,偶尔的126人、占63%,一直都有的8人、占4%;参加老有所学反映没有的13人、占6.5%,偶尔的108人、占54%,一直都有79人、占39.5%;参加文体活动反映没有的12人、占6%,偶尔127人、占63.5%,一直都有61人、占30.5%。全县机构养老的825名老人对服务机构反映一般的60人、占7.5%,满意的765人、占92.5%。
(六)政府投入情况。全县养老机构中除政府对福利院、敬老院和五保之家建设有投入外,其它养老机构政府没有投入。全县17所敬老院县财政投入102万元(每所6万元)、五保之家县财政投入28万元(每所4万元),福利院建设政府投入40万元。
(七)有关政策落实情况。全县对养老服务机构用电、用水按居民使用价格收费,使用电话等电信业务给予优惠和优先照顾。税务部门对养老机构税收优惠政策全部执行到位。其他部门也没有到养老机构收取任何费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优惠扶持政策落实难。2000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优惠扶持政策,但政策不够明确、具体,可操作性不强,如国办发[2000]19号文件11部委《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规定:“对社会福利机构建设用地,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采取划拨方式供地,在地价上应适当给予优惠”,但在实际操作中,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执行时很难落实。
(二)靠政府投资老年福利机构建设难。城乡老年福利机构建设投入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而地方多是“赤字”财政,预算时留作建设资金比例很少,拿不出相当的资金兴办老年福利机构,如敬老院建设规定地方要财政配套资金,因地方财政不能足额支付配套资金,致使敬老院建设发展慢、起点低、规模小、设施差、功能弱、项目资金缺口大,全县乡镇中心敬老院建设还没有普及、村级五保之家发展缓慢,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还不到10%。民办养老机构目前更不能奢望得到政府扶持,大量投资创办的积极性不高,大多以租用场地为主,缺乏长远发展意识。
(三)公办福利机构经费不足运转难。全县在福利机构养老的 “三无”对象和五保老人的生活主要依靠城镇低保救助,每人每月享受县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175元,仅能解决吃饭的问题。他们还有穿衣、医疗、铺盖、水电、电话和维修等费用,以及工作人员的工资等开支都需要大量的经费,特别是敬老院和五保之家没有专项经费,工作人员经费没有足额纳入财政预算,使敬老院和五保之家的维修、工作人员和入住老人合理比例搭配得不到保障,持续运转困难大。县福利院因长期缺乏更新改造资金,各项设施陈旧老化,已落后于现代老人养老需求,对社会开放没有吸引力,入住率还不到20%。近两年的建设的农村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同样面临没有后续工作经费保障,致使缺乏专人管理,正常运转困难,服务质量差。
(四)老人需求专业人才特别护理难。全县养老机构除福利院职工平均文化程度达到高中水平以外,其他均在初中文化以下。所有工作人员除康强老年公寓院长拥有医疗专业技术外,其余都没有经过养老服务方面的专业培训,使一些依靠机构养老需要特别护理的老人得不到需求。目前这些养老机构普遍缺乏管理、医护、康复、健身、心理等专业人才,致使床位空置率较高,留不住到机构养老的对象长期居住,使在机构养老的老人仍然感到与在家养老没有明显的区别。
(五)民办老年福利机构创办难。一是准入难。2001年以来,全县民办老年公寓4家,有2家是自建住房,1家是租用学校、1家是租用企业厂房改建,县民政局按照民政部第19号令《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审核,这4家老年公寓因没有达到国家消防安全标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和《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要求,都停留在待批状态。二是资金难。民办老年公寓因没有纳入政府资金投入范围,他们依靠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其他借款,养老服务硬件设施建设极为简陋、极不规范,尚需投入大量资金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我县康乐老年公寓租用学校改建,投资了100万元,其中自有资金60万元、房子抵押贷款30万元、其他借款10万元,现有服务设施远不能适应现代老人养老的需求,还需要再投入30万元完善配套设施,绿化、美化环境,添置文娱健身器材,才能满足各个层次的老年人的需要。三是人才难。这4所民办老年公寓工作人员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尚可,但要做好老年人的工作、使老年人精神快乐、满足老年人特别护理需要的专业人才普遍缺乏,且工作人员都是女工,年龄在50岁以上、初中以下文化、农村妇女多、没有岗前正规培训,年轻的专业学校毕业生和男专业护工很难求到。四是依靠难。我县民办老年公寓由于不具备准入条件,致使没有主管部门的监管和业务指导,营运达不到规范要求,公寓一旦发生与入住老人的矛盾,得不到政府主管部门介入调解,化解矛盾陷入孤掌难鸣的境地。
三、几点建议
(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各级地方政府要把发展养老服务业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确定各级财政收入投入比例,列入财政预算计划,建立养老服务业发展基金,同时,建议每年从本级福彩公益金中追加投入不低于40%的资金,确保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和后续运转之需要。各级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制定发展养老服务业具体的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大力支持创办各类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政府要创办一批示范性强、功能齐全、规模较大的老年公寓、养老院、福利院、敬老院、农村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要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建适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生活、学习、娱乐、健身的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建立家庭养老院、托老所,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养老环境。各级政府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工作职责,把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让不同类别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同等享受政府优惠政策;要大力宣传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大意义,对那些为老服务成效显著,特别是收养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失能老人贡献巨大的、社会反响好的养老服务机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推动不同所有制性质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养老服务业,促进养老服务业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机制健康发展。
(二)要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各地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民政部等部门有关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规定,贯彻落实建设用地、税收、信贷、电信、用水、用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要一路绿灯,不设卡、不推萎,为发展养老服务业创造和谐环境。特别是作为主管发展养老服务业工作的各级民政部门要牵头抓好这项工作。一要大力宣传发展养老服务业有关法律、法规的各项优惠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二要履行工作职责做好相关工作。各地民政部门要按照管理权限、审批程序规定开展业务,受理具备相应条件的申办人申请,审查申请人提交的文本材料,并且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同意筹办或者不予同意筹办的决定,将审批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申办人。对同意筹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具备开业条件时,经审查符合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置基本标准的,按时发给《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置批准证书》,并督促申办人持证到相应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三要认真指导养老服务机构业务工作。设立专门窗口,公布政策规定,公告办理程序,公示提交申办、领取批准证书有关材料,公开创办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置基本标准。要求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服务标准。指导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对象或者监护人签订养老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保护服务对象合法权益。四要严格管理养老服务机构。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每年要协调相关部门对所管辖的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年度检查,对机构的规模、经营项目、功能、管理、质量、效益、服务标准、规章制度、服务协议、用工人员上岗资格及健康证明、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服务人员搭配比例、有关文件规定的优惠政策兑现情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监督检查,按照1-3星级养老服务机构考核标准,考核分达不到一星级标准的养老服务机构,要亮黄牌警告,限期整改存在的问题,促进养老服务机构达到规范化标准,促使其合法经营,规范其服务行为,提高其服务质量。要对养老服务机构的审批和年检工作实行政务公开,向社会通报开办情况,接受公众监督,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关人员行政、法律责任。
(三)要建立专业人才队伍。一要培养专业人才。政府要采取措施,鼓励高等院校开设养老管理与服务,老年护理与保健、老年社会学和老年新产品开发、老年保健按摩、老年膳食与营养、老年常见病防治、老年活动组织与策划等专业,为养老服务业输送有专业知识、懂专业技术、会专业管理的人才。二要开展职业培训。有关部门培训机构要对现有养老服务人员和有志从事养老服务的社会待业人员进行家政、保健、营养、心理等方面培训,改善其知识结构,增强其专业技能,适应养老服务业的需要。三要职业资格颁证。人事部门要对各类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要按照2006年7月国家出台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要求,进行专业技术职称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相应的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四要审验上岗资格。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聘用从业人员时,要审验应聘对象职业资格证书,实行持证上岗,促进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化、技术专业化、服务规范化。
(四)要制定具体优惠政策。一是各级政府要增加建设老年福利机构配套资金,足额保证达到建设标准。二是民政、国土、城建、卫生、国税、地税等相关部门,要按政策简化办事程序。三是对农村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要增设一定数量的公益性岗位,配置相应的工作经费,确保养老服务机构持续、稳定地发展。四是调整民办福利机构审批条件,要适度放宽符合国家消防安全标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相关规定的标准,逐步规范他们向标准化方向发展。五是对民办养老机构收养三无老人、五保老人每张床位政府要实行补贴制度,建议每张床位补贴不低于2000元,调动社会力量创办养老机构的积极性,降低床位空置率。六是对三无老人、五保老人入住各类养老机构,政府要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所需的各项经费;同时,要将他们纳入医保定点医院挂帐治疗,费用不足部分实行医疗救助,解决他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永州市祁阳县老龄办:张翔华)
第二篇:养老服务业调查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发达国家已于上个世纪中后期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于2000年也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达10.18%。预计到2040年我国将达到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安义县目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为3.1672万,占总人口的11.73 %。各种养老需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养老事业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加强对养老模式等系列养老问题的研究,了解安义县社会化养老事业现状,分析目前养老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老年人对养老资源需求的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安义县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从容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最近,我们对全县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结合外地的做法和经验,就进一步加快我县养老服务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我县养老事业发展现状。
1、目前,我县养老的主要模式有四种:一是传统的子女、后代居家瞻养老人;二是五保老人(含城镇孤寡老人)的集中供养及分散供养,经费由财政负担;三是福利机养的自费代养;四是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近年来,我县老年福利服务机构发展较快。5年来,通过向省市争取资金及我局自筹资金,共投入了2500余万元,兴建了十所农村敬老院,一所老年公寓和一个现代化的福利中心。实现了每个乡镇都有一个敬老院,使全县上千名孤老老有所养。2010年建设了文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创了我县社区居家养老先河,拓展了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我县共有五保对象1580人,其中集中供养186人,供养标准每人每年3744元,实现了全县五保对象应保尽保。
2、城乡老年人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县共有106个农村老年协会、158个基层老年体协。县老干部活动中心还设立的协会、学会、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业余社团,基本能满足有参加集体活动意愿的老年人需要。全县老年社团发挥群众性组织优势,积极引导老年人发挥专长,培养兴趣和爱好,丰富和活跃了城乡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我县养老方面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县老龄服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够大,个体私营企业参保率低。二是政府针对“五保”老人兴办的敬老院供养水平还比较低,公办的老年福利机构体制不活,入住率偏低。三是民营养老机构仍处在起步阶段,政府缺乏支持政策,全县仅有1所老年公寓,规模较小、设施简陋,而且护理人员队伍不够稳定,经营状况不佳。四是政府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缺乏系统规划,因地方投力限制,投入严重不足,全县只有一个社区设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点,因处于起步阶段,效果还不明显。同时,居家养老还处在社区组织的自愿服务阶段,还没有建立系统化的低偿服务政府补贴机制。五是老年人文化娱乐场地严重不足,设施不够健全,资金普遍缺乏,影响了老年人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六是传统养老观念束缚养老事业发展。老年人家庭观念较强,不愿离开家人入住养老场所。比如我县的老年公寓设有床位160张,受传统观念及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现入住老人只有54人,护理人员均是来自下岗职工和农村打工人员。
三、加快我县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1、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各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事业投入机制。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建适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生活、学习、娱乐、健身的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鼓励下岗、失业等人员创办家庭养老院、托老所,开展老年护理服务,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养老环境和条件。对创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应区分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其中,属孤寡老人且没有生活来源的养老服务,应由政府投资建设为主;属生活困难的高龄老人,可按市场化方式运作,实行民办公助,由政府购买部分服务,并给予相应政策优惠;属较高收入群体的,应实行市场化经营,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支持兴办老年护理、临终关怀性质的医疗机构,鼓励医疗机构开展
第三篇:养老服务业调查报告
养老服务业调查报告
(河梁社区)
尊敬的各位领导: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发达国家已与上个世纪中后期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于2000年也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达10.18%。预计到2040年我国将达到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河梁社区目前的人口数为5680人,老年人口为712人,占总人口的12.54%。各种养老需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养老事业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加强对养老模式等系列养老问题的研究,分析目前养老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老年人对养老资源需求的影响因素,对于推动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从容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最近我们对本地养老服务业发展进行了调研,结合外地的做法和经验,就进一步加快本地养老服务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本地养老事业发展现状。
目前养老的主要模式有四种:一是传统的子女、后代居家赡养老人;二是五保老人(含城镇孤寡老人)的集中供养及分散供养,经费由财政负担;三是福利机构的自费代养;四是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
二、养老方面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是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够大,个体私营企业参保率低。二是政府针对“五保”老人兴办的敬老院供养水平还比较低,公办的老年福利机构体制不活,入住率偏低。三是民营养老机构仍处在起步阶段,政府缺乏支持政策,全社区仅有9个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规模较小,而且护理人员队伍不够稳定,经营状况不佳。四是政府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缺乏系统规划,因地方投力限制,投入严重不足,同时,居家养老还处在社区组织的自愿服务阶段,还没有建立系统化的低偿服务政府补贴机制。五是老年人文化娱乐场地严重不足,设施不够健全,资金普遍缺乏,影响了老年人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六是传统养老观念束缚养老事业发展。老年人家庭观念较强,不愿离开家人入住养老场所。
三、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1、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各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事业投入机制。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建适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生活、学习、娱乐、健身的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鼓励下岗、失业等人员创办家庭养老院、托老所,开展老年护理服务,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养老环境和条件。对创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应区分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其中,属孤寡老人且没有生活来源的养老服务,应由政府投资建设为主;属生活困难的高龄老人,可按市场化方式运作,实行民办公助,由政府购买部分服务,并给予相应政策优惠;属较高收入群体的,应实行市场化经营,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支持兴办老年护理、临终关怀性质的医疗机构,鼓励医疗机构开展老年护理、临终关怀服务。
2、积极推进社区养老服务。所有社区都要兴建福利型养老服务中心,或居家老家服务站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要拓展以老年人为对象的老年生活照顾、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康复服务、紧急救援等业务,向居住在社区家庭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鼓励发展居家老人服务业务,社区负责为空巢家庭建立档案,并根据空巢家庭的要求实行包干制或定期服务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安装有远程中央控制和服务的电子呼叫系统。社区卫生部门要定期上门为老人体检,对长期老年病人上门问诊、送药到门。
3.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模式,进一步完善其功能。在发展社会养老模式的同时,不能忽视居家养老的作用。居家养老模式的益处主要体现在:①可以在及时为老年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同时,不改变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从而照顾到了老年人“故土难迁”的习惯。②可以在排除子女后顾之忧的同时,维护老年人与其子女双方的自尊心。③可以开辟新的就业途径,解决社区下岗失业职工的再就业问题。④可以缓解社会养老的压力,减轻政府的负担。因此,居家养老服务适合中国的国情,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但仍需在管理上规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增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生机与活力。
4、加快老年人文化娱乐、教育健身等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加大老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兴建具有一定规模、满足不同老年人需要的、层次不同的老年活动中心及老年学习、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组织老年人开展经常性的老年文体、学习活动,街道办事处周周有活动、社区天天有活动,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5、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素质。加快培养老年医学、管理学、护理学、营养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社区和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积极鼓励职业教育机构设立与养老服务相关的医学、管理学、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老年食品用品开发等专业,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推行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采取委托培养、政府资助的形式对各类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在岗技能培训,实行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认证制度,持证上岗,逐步实现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大力提倡社会互助,积极发展志愿者队伍,规范志愿者培训,建立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服务队伍。
6、进一步加强《老年法》的宣传,要突出颂扬参与、支持、赞助老年人事业的单位、个人及各类好人好事。要动员全社会积极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大家了解当前社会的人口结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4-2-1家庭模式带来的危机。影剧院、体育场馆、公园、城市交通等相关社会服务机构要尽可能为老年人提供开放免费的优质服务。同时要倡导现代养理念,改变传统养老观念。要以“老人节”宣传月等节庆活动为抓手,在全社会营造尊老爱老、人人关心老年人事业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关于老年女性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老年女性生存状况调查报告(管理学院A09行政1班付高翔090901101)
【内容摘要】
我国现将60岁以上的人定为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和男女性别预期寿命的差别,老年妇女在老年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老年妇女是一个沉默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农村老龄妇女的生存状态更是值得关注。农村老年妇女群体已没有理由被忽略,应当成为老年人口中需要引起特别关注的领域。
【前言】
随着各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老龄女性化已成为一个普遍的世界趋势。关注老年妇女的生存状况,是解决老龄社会问题的关键所在。而由于城乡的生活差异,农村老年妇女尤为需要关注。因此,我们跟随老师深入小区和村庄进行实地调查。此次调查的地区是舟山市文昌社区。队伍总人数有5人,任命一名组长,负责本队的调查。这次的调查分若干地区。我们小组被分配到文昌社区东湾新村,通过数日的调查,我们对问卷进行回收整理,并对数据进行统计。从该次调查中我们更加了解对老年女性的关注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农村老年女性。
在这次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文昌社区老年女性主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要方式。所谓家庭养老,即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成员主要是年轻子女或孙子女赡养年老家庭成员的养老方式。养老内容,主要是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三个方面。在我们统计中有95%的老年女性是和子女家人住在一起,有5%是独自生活。
一、农村老年女性养老状况
农村老年妇女与城市老年妇女的重大差异是她们无工薪,没有退休年龄的规定,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不能享受退休金待遇,生活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农村女性老人一般比农村男性老人更贫穷,更容易患慢性病,也更容易受到歧视和忽略。
1.居住状况
调查中和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年女性也出现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子女吃住都在一起,与子女相互依存,继续发挥自己的劳动力。在几乎所有的地方,女性的寿命要长于男性。农村老年妇女相对农村老年男性来说,在发挥“余热”方面工作量更大,时间更长。她们退居生产二线后,更多地承担了照顾孙辈、料理家务的责任,多在家里为子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调查中有85%的农村老年妇女,负责洗衣、做饭、喂养牲畜等工作,十分辛苦。即使到了高龄,也有不少农村老年妇女向子女继续提供帮助,调查中几乎有一半70岁以上的女性老人还在帮助子女看家。
另外一种农村老年女性养老方式就是和子女分开居住。在我们的调查中,有60%的农村老年女性和子女分户居住。除非有重疾,一般情况下她们生活自理。而在这种方式下又有两种,一种是老人自己有劳动能力,靠自己的老师收入来养活自己,另一种是老人靠子女提供的口粮和生活零用钱生活。这种分开居住但又互相联系的生活方式为大多数农村家庭采用。老年父母家庭与成年子女家庭,同住一个地区,相距较近,在生活和感情上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同时老人独自生活,一般是老俩口都健在,一旦丧偶或老人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时,就会和子女合居一起,复归家庭供养组合方式。
2.生活来源
调查中,99%的农村老年妇女靠家庭赡养或老伴的退休金或自己劳动获得,集体供养及入住敬老院养老的老人仅占1%。这除了表明居家养老的巨大优势外,人到了老年后,恋家、爱家,更乐意在家庭养老,这也是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有一部分年龄较大的,劳动能力薄弱的女性由子女提供口粮和经济补助。大部分靠子女养老,由子女、直系亲戚对老年人给予经济上的供给,并予以生活上的照顾与精神上的慰藉;有的给人打工、种菜、当保姆、捡破烂或做杂工获取少量报酬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她们往往节衣缩食,把开支压到最底线,很少购买食品和添置衣物;少部分老年女性依靠退休金、低保金、以前的积蓄、配偶的退休金等生活。
3.医疗状况
这时本次调查的重点,农村妇女中只有少部分人生病会去医院就医,这很小一部分是靠退休金或配偶退休金生活的人,经济来源较稳定,很少需要子女提供经济支持,甚至在经济上可以支持子女的人才能享有的,绝大部分人吃不起药,看不起病,如果生病了只能用身体硬扛,自己买点药吃,能拖则拖,所以往往延误病情,一些发展缓慢的恶性疾病发现时已到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机会。在调查中发现只有5%的农村老年女性参加了养老保险,有一部分参加了医疗保险,10%的人没有参加任何保险。另外,85%的家庭年收入都在10万以下,投保意识还没有加强。
4、文化生活状况:
80%的老年妇女因经济条件、身体条件和活动范围的局限,没有条件参与广泛的社会活动和精神消遣,她们的生活大多是做家务、看电视、打牌、与人闲聊、照顾孙辈,那些家庭经济较困难者还要为生存打拼,忙于生活中的琐碎事情,根本无暇顾及文化生活,最多是劳累了一天回家看看电视,更有甚者连看电视的精力也没有了,因生活的困苦、身体上慢性疾病的折磨,她们的交际范围一般均局限于家庭成员和左邻右舍,少部分人还受到儿子或媳妇的暴力打骂,谈不上精神消费。还有一部分丧偶、多病和生活特殊困难的老年妇女,孤独苦闷,精神空虚,往往向宗教寻求寄托。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老年女性的基本生活有保障,对现状还是满意的。由于生活水准提高,一般来说,老年人的生活温饱不成问题。调查中,80%的农村老年妇女对现状表示满意。她们都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对三年困难时期也记忆犹新,只要儿女对自己不打不骂,满足她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她们就对现在有饭吃有衣穿的日子感到满足。
1、农村老年妇女生活拮据
老年妇女因身体等因素导致生产能力下降,只能从事一些辅助性劳动,经济收入低,她们普遍年轻时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占半数以上,基本上没有养老保险,无经济上的独立自主权,在家中处于被供养的被动地位,经济来源主要靠丈夫或子女。由此她们在社会生活中地位较低,个人物质消费常常无法满足,生活十分节俭,总是把个人开支压到最底线,更谈不上精神消费。平时除了基本生活必需品以外,别的物品基本不会买。
2、身体常受慢性疾病困扰
人到了60岁以上,因身体功能逐渐退化和生活沧桑,她们普遍感到反应差,劳动能力下降,往往患有一种或各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这些病大多无法根治,所以需常年服药,身体好的有一两种轻微疾病,而身体不好的往往多种疾病缠身。农村老年妇女大多经济收入低,无医保而舍不得花钱看病,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3、生活寂寞,精神生活空乏
随着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经商和农村居住条件的改善,“空巢”老人逐渐增多,她们有的留在家中种田看家,有的暂时无条件随子女进城生活,有的则因不能适应城市生活
而选择在农村独居,她们大多生活孤独,文化生活仅限在看看电视、打打牌,而相当部分老年妇女因丧偶或生活困难,孤独苦闷,精神空虚,往往向宗教寻求寄托。调查中有90%的老年女性的娱乐活动仅仅就是看电视,少数会偶尔锻炼身体。娱乐活动是相当匮乏的。
三、几点思考与建议
近年来,有些地方采取了行政或法律手段巩固和强化家庭养老,规定了有赡养义务的人对年老体弱的父母,每年供应基本口粮、食油、藕煤、每月零用钱的数额。在家庭供养老人出现困难,而社会化养老制度又未形成的情况下,以社会舆论的力量强化养老尊老的习俗,这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但是针对以上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必须要重视老年女性的生活和医疗保障及娱乐活动。
1、各村干部带头,强化村养老功能
目前大多数老年妇女仍在家养老,各村干部可以牵头,定期走访老年女性家庭,送去慰问与关怀,同时,也可以成立一些队伍,呼吁青少年加入到老年服务的队伍中去。提高村委会的重视程度,并且增强组织力度。组织相关的文化娱乐活动,满足老年女性的文化娱乐需求,增加经费投入,可以向单位和社会成功人士募捐,让老年女性可以享受到养老服务。
2、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家庭和社会氛围
以家庭这一传统的阵地为抓手,从每个家庭细胞开始,一点一滴传播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利用三八妇女节和重阳节等时机,举办特色活动,比如 “敬老好儿女”、“好儿媳”等特色活动,大力提倡敬母、爱母、助母的社会风尚,督促儿女们细心、周到地照顾老人,大力提倡以赡养孝敬老人为荣,以虐待遗弃老人为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敬老助老的社会风尚。
3营造农村老年工作的和谐氛围
村干部可以与文化部门、老龄委携手,积极引导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充实农村老年妇女精神文化生活,可以送戏进村,满足广大农村老人的文化需求。另外,可以呼吁城市医疗工作者尤其是女性医疗工作者送健康下乡,为农村老年妇女免费检查身体,联系乡(镇)卫生院,为老年妇女在治疗费用上给予优惠等。
第五篇:如何发展好养老服务业
如何发展好养老服务业
老年服务业是服务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来看,老年服务业的发展将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没有专业人员,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服务,就会直接影响着这个产业的持续发展。有了专业人员,才能真正办好老年事业和老年产业,让老人们颐养天年。
老年服务业,涉及方方面面。老年人的需求渗透在各行各业。比如:老年人需要老年病专家帮助他们治疗老年常见病、慢性疾病,维持生理上的健康;需要设计师、建筑师、内装修人员设计和建造适合各类老年人生活的住房,或者改进原有住房以满足年老后的需求、以保证自身的基本安全和居住舒适;需要各种专业技师和技能人员提供符合老年营养学的饮食和烹调、老年养生、锻炼等方面的指导帮助;需要律师和法律顾问对老年人的财产和税务、婚姻和家庭纠纷、遗产等提供专项法律服务;需要旅游、娱乐专业人士、各种文艺娱乐团体满足老年人对闲暇活动日益增长的兴趣和精神的充实;需要教育专家为老年人提供内容丰富多样的文化和知识教育;需要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学家对老年人和家庭提供咨询和各种服务;需要社区服务机构和志愿者队伍提供对高龄老人和体弱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和护理服务;需要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为居住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各方面的管理照料;需要政府组织或者各种信息服务专业人员为老年人和家庭提供有关老年方面的各种信息,帮助老年人排忧解难;需要生活消费品厂家提供适合老年人穿用的产品等等。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形成了各行业中一个独特的细分市场。
社会办养老发展到现在,不少地方着重的是养老机构硬件设施的建立,对服务这一软件还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或者说刚刚开始。
以养老护理为例。从事这个行业的绝大部分养老护理员没有系统的老龄知识和专业技能。社会往往偏重于热门行业人员的培训,比如计算机、金融财会等,却忽视了对劳动服务层的知识、素质、技能提高的基本培训。因此,老龄服务工作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应该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