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飞集团多元化发展
选修课:知名企业欣赏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专业:
姓名:郭科
学号: 新飞集团多元化发展09机械电子工程200901060011
新飞集团多元化发展
一.河南新飞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河南新飞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飞集团),是一家生产经营家用电器、信息安全、专用汽车、工程塑料、投资担保等多个行业及产品的跨地区、跨所有制的集团公司,列中国工业企业500强、中国信息产业100强。
新飞集团参与多项产品的国家标准制定工作,获得多项自有知识产权,拥有1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个省级研究中心、3个研究所及博士后工作站。
“新飞”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新飞冰箱(柜)、散装水泥运输车产销量稳居中国行业第二;冷藏车位居中国行业第三;税控收款机、银税一体机、汽车记录仪及信息应用服务等高科技信息技术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改性高强度聚苯乙烯冰箱专用塑料是国内唯一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的国家“863”专项;太阳能热水器列中国前十强。
组织机构为:
股东会(监事会)——董事会——总经理——职能部门——下属公司 其中下属公司有:
家用电器产业:
1、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主导产品:电冰箱)
2、河南新飞家电有限公司(主导产品:电冰柜、家用空调器)
3、河南新飞中央空调有限公司(主导产品:户式中央空调)
4、河南新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主导产品:各类太阳能)
信息安全产业:
1、河南新飞科技有限公司(主导产品:税控机、银税一体机)
2、河南新飞金信计算机有限公司(主导产品:信息应用服务)
3、河南新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主导产品:卫星定位系统)
专用汽车产业:
1、新飞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主导产品:冷藏车、工程车、半挂车)
2、郑州新飞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专用车维修及服务)
工程塑料产业:
1、新乡众邦化工有限公司(主导产品:冰箱内胆衬专用料)
2、新乡众邦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主导产品:改性HIPS、PS、ABS粒料及板材)
投融资行业:
1、河南新飞投资有限公司
2、河南机电进出口担保有限公司
3、北京康信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其他: 新乡新飞大酒店
二.新飞集团发展简史
1964年由多家企业重组设立的新乡市无线电设备厂是其前身,配套生产军用通信车。
1983年,无线电设备厂已累计亏损70多万元,职工3个月没有领到工资。此时,刘炳银临危受命,由副厂长出任厂长。
1984年新乡电冰箱厂成立,刘炳银出任首任厂长。之后,该厂引进意大利菲利浦IRE公司先进设备。
1986年建成投产,产品供不应求,此后一直高速发展。
1994年10月,为扩大生产、引进投资,新飞集团与新加坡丰隆亚洲的子公司丰隆电器私人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新飞电器。其股权分配比例为:新飞集团占49%,丰隆电器私人有限公司占45%,而新加坡豫新电器公司(由河南省驻新加坡办事处创办)占6%。按照当地政府的设计,此股权分配意在确保新飞集团对合资公司的控股权。
2000年,丰隆亚洲收购了豫新电器公司的母公司豫新控股公司,该公司遂取代新飞集团成为新飞电器新的控股股东。
2004年8月,新飞集团第二届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团队正式组建。当时的新飞集团核心企业——河南新飞电器公司的股权正在被转让。
2005年9月25日,新飞电器国有股转让一事尘埃落定,39%国有股再度落入丰隆亚洲手中。至此,已控股新飞电器51%股权的新加坡丰隆电器,股权上升到90%,并且从中方手中拿到了新飞电器的经营管理权。
这件事造成三个具有深远影响的结果:一是新飞集团董事长李根由新飞电器的决策者沦为建议者;二是新飞电器成为外资企业,并拿走了新飞集团80%的优良资产、99%的销售收入、100%的利润;三是新飞集团成为一个空壳公司。为避免同业竞争,新飞集团不得生产电器,这使新飞集团多年的优势积累无法使用,不得不摸索新产业。那时的新飞集团甚至连任何“新飞”商标的所有权都没有。
从2003年开始,新飞集团在冷藏车、工程车、半挂车等汽车项目上立项,成立飞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后又陆续成立新乡众邦化工有限公司(主导产品:冰箱内胆衬专用料)、新乡众邦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主导产品:改性HIPS、PS、ABS粒料及板料)、河南新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主导产品:各类太阳能)、河南机电进出口担保有限公司、北京康信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河南新飞科技有限公司(主导产品:税控机、银税一体机)、河南新飞金信计算机有限公司(主导产品:信息应用服务)、河南新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主导产品:卫星定位系统)、郑州新飞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专用车维修及服务)等一系列全资、控股或参股的子公司。
2006年年初,新飞集团决定建设年产3万辆专用车产业园,并建立起了“多元化发展,专业化经营,公共资源共享”的专用汽车生产经营体系,专用车品种达300种,而这,也成为如今“新飞模式”的核心。
2009年2月6日,经过反复品牌谈判,新飞集团才拿回了专用汽车、电子信息等产品上的新飞商标所有权。
2010年7月30日,新乡市委常委统战部长代表新乡市委、市政府到新飞集团向新飞集团中层以上干部及其各子公司的主要领导宣布:重组新飞集团,将新飞集团的核心资产划归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机电)。2010年12月末正式宣告结束。新飞集团或将重组。
三.新飞集团多元化发展历程
2000年的股权的变化,意味着对企业控制力和话语权地位的改变。很早以前,新飞集团负责人就曾极力主张向多元化发展,但是各种迹象表明,以贸易为主业的丰隆亚洲却对新飞电器在中国大陆的扩张谨慎有加。知情人士告诉记者,1997年和2000年,新飞集团先后两次提出收购国内空调企业,但均被丰隆亚洲否决,“新飞电器在当时失去了向空调业进军的机会”。进而失掉了“国退民进”政策下MBO(管理层收购)的机会
其实在2000年年报中,创维对主营业务出现的亏损作出反省,认为行业的割喉式价格战是主因,而没有适时进行多元化,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则是另一大原因,因此提出向手机、IT等行业多元化扩张的主张。但是,尽管创维在电脑、移动通信、汽车电子、安防、房地产、智能电子等多个行业都播下了资金的种子,收获的却多是失败的教训和远期利益的等待。海外也不例外。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最大的500家工业企业中,从事多元化经营的占94%,然而这一时期也正是跨国品牌竞争力最弱的阶段。不少500强企业因盲目多元化而一度危机重重,如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索尼美国分公司、西尔斯、惠而浦、施乐等。
事实上,来自多元化的一个直接风险是,导致公司资源分散,运作费用加大,产业选择失误增多,结果致使公司顾此失彼,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受到极大的挫伤。
于此同时,丰隆集团作为新加坡最大的私人财团,是该国地产和酒店业大亨。作为其旗下一家当地上市公司,丰隆亚洲在中国参股了新飞电器股份和玉柴集团等几家制造业公司,经营业绩多年以来一直不断攀升。应该说,丰隆亚洲有自己的战略计划,几家合资公司不断增长的业绩可能使其发展策略更趋于稳健,但对合作方新飞集团来说,没有跨越式的快速扩张,就意味着在风云变幻的市场形势面前白白失去发展机遇,甚至为新乡市本地支柱经济的发展埋下“输局”的隐患。
面对两难选择,新飞走不走多元化?如果走,能否规避前车之鉴的风险?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企改革的新思路。
最终,新飞集团选择多元化的道路。
通过大量地调研和投资公司的分析报告,新飞集团管理团队从专用车这个行业看到了希望。新飞集团很快组建了一支包括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李天祯、天津大学管理学博士勾宏图等在内的“豪华型管理团队”:10余高管皆有5年以上外资或海外企业工作经历,皆属研究生以上学历。精湛的管理团队成为新飞集团赖以“重新振作”的最为重要的支柱。飞集团由冷藏车开始向专用车行业扩展业务,并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预期目的,被业界誉为“新飞速度”,被同行叹为“业内一匹黑马”。
此后,新飞专用汽车又陆续完成了3次扩建工程,相继开发了粉粒物料运输车、水泥搅拌车、自卸车、旅游房车等多品系的专用汽车产品,逐步形成了以厢式车、罐式车、特殊专用车为主体的产品结构,达到了年产16000辆专用汽车的产能规模。
业界不少人对新飞集团的高速发展模式关注,从造冰箱到造汽车,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产业,新飞集团实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转型。在外界看来,与传统的坚守一个产业不同,新飞集团几乎是四面开花,多元化特征非常明显。新飞集团做出了“壮士断腕”之举:关、停、并、转13个子公司和项目,集中资源投入到市场前景好、资源相对多的专用汽车、信息安全与应用服务和改性塑料三个行业。
“其实,专业化和多元化经营各有长短,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企业成长目标。”戴洁认为,“新飞集团选择多元化的道路既是无奈的,也是理智的。其最主要的成功之处是采取配套措施,全面实施了‘多元化发展,专业化经营’策略。”
2006年年初,新飞集团决定建设年产3万辆专用车产业园,并建立起了“多元化发展,专业化经营,公共资源共享”的专用汽车生产经营体系,专用车品种达300种,而这,也成为如今“新飞模式”的核心。
由专用汽车领悟出来的这一模式,也被应用于集团其他产业层面。包括新飞集团规划在2015年实现100亿元产值的数码电子产业,如今也充分遵循了这一模式,从种类繁多的汽车影音等汽车电子产品,到税控机、金融POS机等信息安全产品,再至数码小家电,等等,囊括了多个领域的数百个品种。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功。2002年以来,进入汽车领域的“门外汉”不止新飞一家,像江苏春兰、宁波波导、广东美的、宁波奥克斯等企业都相继宣布造车,均以“造车梦”的破灭而告终,只有新飞集团成功转型。
2010年,中航集团重组新飞集团,带来了雄厚的资金支持和技术保障,将会给新飞集团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切,在不久之后或许都将是崭新的开始!参考文献:
1、新飞集团官方网站(http:///index.asp);
2、新浪河南官方新闻网;
3、丰隆亚洲官方资料;
4、大河报2011年1月25日报道;
第二篇:保温材料多元化发展
中国保温材料交易网
建筑保温材料多元化发展 前景向好
建筑保温材料通过对建筑外围护结构采取措施,减少建筑物室内热量向室外散发,从而保持建筑室内温度,发挥着创造适宜的室内热环境和节约能源有重要作用。建筑保温材料在我国的发展只有十几年的历程,此前由于房产开发商对于建筑节能意识的有限,市场中保温材料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出台支持保温材料市场的需求,建筑市场对建筑保温材料的要求不断提高。
为了顺应市场发展潮流,满足市场需求,建筑保温材料行业目前正向着多元化方向稳步发展:
1、超效绝热材料。目前,超效绝热材料主要分真空绝热材料和纳米孔材料两种。使用真空材料或者将材料固体部分的厚度降低,甚至将孔隙大小限制在纳米级,就可以消除空气的对流和透红外线性能,减小热传导和对流的发生,提高材料的隔热效果。
2、憎水性材料。憎水性以制品抵抗环境中水分的能力为指标,反映材料耐水渗透的能力。它的衡量是以规定流量和方式喷淋后,试样中未透水部分的体积百分率来表示的。
3、绿色环保材料。近年来,粉煤灰、废旧泡沫塑料等废弃物在保温隔热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对这些降解难度大、处理成本高保温材料本高的废弃物的大力开发,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环境也因而大幅度改善。
4、轻质化材料。在同种材质下,保温隔热材料的密度越小,隔热效果越好。此外,轻质化材料不会增加建筑围护结构的额外负担,降低了由于结构负荷过大而造成渗漏的可能性。
我国的建筑保温节能工作持续健康向前发展,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目前建筑保温材料行业前景向好,但是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研发工作,讲求绿色保温,防止产生新的环境污染,与我国的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建设协调、稳步发展,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在实践总结基础上,不断探索与创新。
第三篇:南方报业集团多元化分析
南方报业集团多元化分析
一、南方报业集团发展简介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前身为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于1998年5月18日正式挂牌运作。2005年7月18日,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更名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更名后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一方面强化了“南方”以文化为脉络,由报刊向多媒体发展,形成品牌集群和人才集群,在创业中持续创新的传统;另一方面确立了“南方”以资产为纽带,组建传媒集团公司,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在改革中加速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目前集团拥有“七报”、“四刊”、“一网”和“一社”。南方日报报业呈现良性循环,发展后劲足,已迅速形成以报业为主体,横跨出版、信息、印刷、广告、物流配送和实业拓展等产业的媒体军团。目前,在业界,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享有报刊结构最合理,读者覆盖最全面,综合运营能力最强的报业集团之称。
二、南方报业集团子媒体构成、经营业务、战略合作等
子媒体构成:
集团拥有:
“十一报”:(《南方日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农村报》、《南都周刊》、《风尚周报》、《理财周报》和与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合办的《新京报》、与西江日报社合办的《西江日报》、与云南出版集团合办了《云南信息报》)“八刊”(《南方月刊》、《城市画报》、《名牌》杂志、《南方人物周刊》、《21世纪商业评论》、《商旅周刊》、《南方第一消费》、《鞋包世界》),五个网站:(南方网、南方报业网、奥一网、凯迪网、番茄网)
一个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经营业务:
南方周末注意经营四项业务:核心业务、配套业务、边缘业务、界外业务。
1.核心业务--直接性的新闻传播、舆论导向业务。
对于报社来说,这就是新闻采写编评业务。在南方军团的雁阵中,《南方日报》是领头雁。《南方日报》这次改版确定了新的版面构成:增加时政经济的分量,减少非机关报优势的一般性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从内容结构上行成时政、经济、文体三大版块,其中,时政新闻又分为要闻时事版块和区域(广东)新闻版块。在每一版块内部,则按照报道领域地域逻辑等阅读顺序,从新闻到专题渐进深入,又分出若干模块,如在文体版块里分出了文化体育和生活等几大模块。从内容调整来看,《南方日报》充分利用了党报所具备的一些独有的政策优势,新增“权威发布”、“政策解读”、“政要访谈”等几个特色版面,并加强言论力度,除开辟了相应的“观点”版,还在头版设固定的“时评”专栏,而在其它重要版面也开辟了相应的“评论”专栏,如“经济时评”、“国际点评”等。报纸改版后形成要闻时事、区域新闻、经济、文体四大版块。
2.配套业务
--配套业务,指的是与核心功能业务配合进行,与完成新闻传播、舆论导向活动的全过程有关的业务。对于报社来说,这就是报纸的制版印刷、发行业务。1999年,《南方日报》在省级党报中率先实行自办发行,获得成功。《南方都市报》全面实施“发行大战计划”,先后推出订报送电话卡、保险卡、上网卡等活动,并组织50名征订经理,主攻写字楼、大市场和企事业单位。除此之外,它还实施了“决胜星期五计划”,聘请1500名大学生佩戴绶带在报摊现场促销。11月8日,推出香味报纸;12月推出“买报纸送牛奶”等活动;岁末成功策划了“南方都市报狂欢新世纪”活动。这些促销策略推动发行增速,到12月,《南方都市报》日均发行量87.5万份,最后一周发行百万余份。
3.边缘业务--与新闻传播、舆论导向基本无涉,但在媒体经营
运作中又与核心功能业务、配套业务相互关联的业务。对于报社来说,这就是广告发布、印刷厂经营一类的业务。
1)广告业务
南方报业将广告吸纳的理想模式定于“高端的跨国公司的形象广告”。《南方周末》的广告客户以全国性大众消费品为主,主要客户集中在汽车电信等五六个大行业,而且已经有了连续三年的过亿的广告收入。而《21世纪经济报道》在广告策略上,与《南方周末》主攻厂商不同。它强调主攻广告公司,理由是有利于减少客户服务队伍,因为大广告主一般都广告代理商。
2)印刷业务
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印刷厂是广东省新闻出版局确定的省第一批定点印刷厂。现承印报纸、杂志178种。除了承接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内部各报刊业务以外,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印刷厂还以其实力承接人民日报、参政消息、CHINADAILY、工人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经营报、环球时报等多家报刊印刷业务。
4.界外业务
--界外业务的“界”,指的是媒介行业的划分边界,即经营性创收活动。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把办好报纸作为根本任务,实行以报为主,兼营其他,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经营的产业包括广告、发行、印刷、信息、出版五大行业,并相应办有六个经济实体。从1998年成立至今,已发展成为以报业为主体,横跨出版、信息、印刷、广告、物流配送和实业拓展等产业的媒体集团。
战略合作:集团经营战略
1、多品牌战略
南方报业集团以《南方日报》为母体,孵化出一代又一代具有不同定位、不同受众、不同覆盖面的品牌子报,最后形成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三个子报系列。这种 “媒体多品牌发展战略”。是报业发展理念的创新,是集团智慧的结晶,对南方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使南方报业集团新闻产品和运营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也意味着南方报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已进一步提高。
2、媒体聚合战略
和往南方报业实施的多品牌战略,媒体聚合战略是一种裂变式的发展战略。主要是在相对单
一、相对熟悉的平面媒体领域谋求发展,裂变出的子媒体与母媒体,在产品形态、产品定位以及运营模式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使得子媒体能够驾轻就熟地进行复制和共享。但是南方报业作为一个平面媒体集团,涉足新媒体时也必将在更大范围内面对更多强劲的对手,集团原有的裂变式发展模式不能够保证南方报业以比对手更快的速度实现跨越式发展。
3、从裂变到聚变式的发展
为了实习从裂变到聚变式的发展,南方报业在战略观念上进行了以下五个方面的调整:
(1)、从事后总结战略到事前确立战略
(2)、从价值链扩张到产业链扩张
(3)、从滚动发展到整合发展
(4)、从产品运营到产业运营
(5)、从市场互补到战略协同
4、人才战略
在南方报业内部,凝聚了一批年轻才俊。集团旗下各个报纸以及集团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也大多以年轻同志为主,集团朝气蓬勃、勇于创新的品牌形象干部队伍和核心团队的年轻化是分不开的。提供一架梯,人才在集团这个大舞台的不台上上下自如,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集团每年都要从高校和社会引进很多高素质的人才加盟。集团也通过培训等手段,帮助员工不断吸取先进知识,开发潜力,当员工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后,必然会寻求更高的职位和更大的发展平台,以求拓展职业空间,提升个人的人力资源价值。
三、用标杆理论来对比分析上海文新报业集团的多元化经营优势
中国媒体市场话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各媒体间的竞争必然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在此竞争背景下,媒体的竞争已经由战术层面上升到战略层面的竞争,文新报业集团实施多元化经营的跨媒体融合战略,其优势是:
1、将自身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与整合,以吸引到更多受众来争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发展战
略。
2、集团面向相对高端的主流读者群,依靠强大的整合人力、设备资源,经营为王,提升自
己的优势
3、受众多元化。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后,吸引不同受众群体,并争取保持竞争优势。
4、构成比较完整的媒介产品线,提高受众覆盖率。
5、利用整合前较有优势的品牌资源,利用读者群里事先打下的强势地位。
四、对南方报业集团多元化经营做出的判断
1、符合社会发现潮流,符合我们报业发展是趋势
2、多元化经营树立比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更好应对新兴媒体的冲击,甚至能适当运用新兴媒体为自己服务。
3、传统媒体想要通过多元化经营宝蓝网站并非易事,网站和报纸都是市场细分的一部分,我们要做的是利用自己独特的优越性挑战新媒体。
4、总而言之,多元化经营管理要合理运用,既要顺应潮流制定科学发现战略,由要避免出现问题,不可盲目追求“量”,关键在于“质”。
第四篇:浅析杉杉集团多元化战略和品牌战略报告
浅析杉杉集团战略报告
目录
1.前言
1.1杉杉集团
1.2报告简述
2.杉杉的战略制定环境分析
2.1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2.2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3.杉杉战略浅析
3.1多元化战略
3.2品牌战略
3.3企业模式的转变
3.4企业资本投资
4.战略评价报告分析
5.报告合理有效做出评价
6.报告总体分析
6.1报告的优点
6.2报告的不足
7.总结
1.前言
1.1杉杉
杉杉企业是以资本为纽带组合而成的多产业的大型企业集群,是由杉杉投资控股有限公
司名下的全资、控股、参股和无形资产(品牌)托权管理的所有企业依法组成的企业共同体。
1989年,在中国服装界品牌时代即将到来的时候,杉杉品牌的创始人和缔造者郑永刚
发出“创中国西服第一品牌”的誓言,率先实施品牌发展战略,1990年提出无形资产经营理念,1992年构建起当时全国最庞大最完整的市场销售体系,1994年斥巨资全面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1996年成为中国服装业第一家上市公司,1998年建成国际一流水准的服装生产基地,1999年按国际最优营销模式进行特许经营的改革。杉杉品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成为中国消费者最喜爱的服装品牌,享誉天下。
1999年初,杉杉集团总部由宁波搬迁至上海浦东,经过5年的运作和调整,形成了以投资控股运作为主体的现代化、国际化集团管理模式,依托上海人才、信息、市场等功能优势,完成了对服装主业多品牌、国际化运作模式的改革。
2004年,杉杉企业新的发展格局形成,杉杉“化蛹为蝶”,正式拉开了服装、科技、投资三大板块多元化发展的强劲势头,一个在多元化中融汇专业化特色的“杉杉企业”横空出世。
1.2报告简述
报告:《中国·杉杉集团有限公司2003-2010年发展战略报告》(2003年6月上海)内容:本报告为咨询公司项目组关于杉杉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杉杉集团)2003-2010年发展战略的研究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环境分析、发展目标、产业选择与发展、资本经营及战略实施、保证与评价体系建设等。(具体内容详见《中国·杉杉集团有限公司2003-2010年发展战略报告》)
2.杉杉的战略制定环境分析
2.1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该战略制定于2003年,从宏观经济来分析:03年中国进入第六个宏观经济刺激政策,经济稳步发展,由于前年的入世,中国进出口经济快速增长,外来投资业迅速增加,国内市场经济趋势活跃。目前,国内农业稳步发展,工业生产明显出现加速状态,工业增长呈现稳定而强劲的增长态势。随着外来投资的增加,中国成了对外商直接投资最有吸引力的国家。中国的市场经济呈现一个活跃的增长势头。
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强劲的原动力。不管是在投资还是消费上都出现增长的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对开放经济的认可,随着GDP的增长,消费也会随之增加,从而带来广阔的市场机会。
除了市场经济的良好状态,还有政府的宏观政策。政府在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未来10年甚至更久的将来,会不断的增加市场需求,也会不断的增加机会,企业应该把握住这个黄金时期。目前中国政府正从以下几个方面大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并且在相关政策上予以扶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强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服务业。中国政府目前正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尤其把加快普及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重中之重,以形成高素质劳动力和高水平人才成长的广阔空间,把人口压力变为发展经济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动力,以科技、信息和知识促进经济增长。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这段时期,我国将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国政府正着手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进一步发展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经济发 展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推进金融改革,强化货币政策。为支持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提升的产业,主要是信息产业(装备业与服务业)、住宅 业、医药业、汽车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好政策的环境。
国际市场经济给企业提供了一个国际贸易的平台,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企业的发展,有助于给企业提供动力更好的和国际接轨,提高自身水平,站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企业自创
品牌,提高产品质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自身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品服务差异化,赢得国际市场是企业在将来发展中要想做大做强所拥有的条件也是要实现的。
2.2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从企业自身来说,杉杉集团已初步构架起自己的产业体系,但这个体系在结构上存在缺陷。杉杉集团的产业体系结构特征表现为:单一(只有一项第一层面业务),弱二(第二层面业务还没有完全形成),多三(第三层面业务点多面广),这种产业格局对杉杉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缺乏较强的支撑力。从组织现状来看,杉杉集团光靠产业经营已不能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杉杉集团产业除服装板块外,科技产业还处于培育期,投资还处于实验、试点 期,集团公司还必须承担其战略指导和协调发展的任务。资本运作还依赖于产业经营对企业品牌的提升,依赖于产业经营对资本融通的支持。
杉杉集团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发展,要归功于创新,是创新给杉杉带来了机会和市场。十年的时间,创造了“十二个服装行业第一”的辉煌业绩。杉杉的这种创新精神是企业本身的一种资产,是杉杉竞争力的所在,所以,杉杉集团本身拥有良好的实力来实施多元化战略和品牌战略。
3.杉杉战略浅析
3.1多元化战略
众所周知,杉杉做的最成功的是服装,属于领军企业,但是,服装行业属于竞争性行业,没有垄断,各品牌自身有自己的消费群体。服装行业是个性化行业,与汽车、石油、化工不一样不可能做到无限大。那么企业是不是就该实现多元化战略,来来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呢。多元化也是一个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不是每个企业都要多元化,但是,要想利用自身的优势,充足的资源配置,把企业做大,发展成大企业,就必须走多元化的道路。多元化有很多优点,分散经营风险,产生协同效应,稳定企业收益,充分发挥企业潜力,扩大企业的市场权力,培育新的企业增长点等。
在战略报告中,有提到杉杉实施多元化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充分分析了,杉杉集团走多元化路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服装业在总量上面临饱和!杉杉要寻找新的企业生长点。所以就要走多元化道路,在这次报告中,通过合理的分析,找到了合适的发展方向来实施多元化的历程是很正确的。
3.2品牌战略
在多元化的战略下,杉杉还要走品牌化道路,这也是所有大企业都应该走的路线,杉杉寻求的品牌战略像李宁,却和李宁有所不通,杉杉走的是多品牌多渠道的品牌路线,而不仅限于单一的几个品牌。杉杉集团应实施“多品牌、国际化”战略,以产品为核心、以品牌经营为根本,努力拓展时尚产业领域,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致力于成为国内时尚产业的领袖企业。只有多品牌战略才是适当的战略。原因在于各种品牌战略都有它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因为单一品牌战略适用于目标消费群体划分不太明显的产品,而且产品最好是同一个大类的一个产品群。杉杉集团将成为一个大的国际性品牌平台,将为品牌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充分的机会和空间,计划用2~3年的时间整合国内外数个优势的品牌集群。
杉杉公司从10年前负债累累、濒临倒闭的地方小厂,到今天拥有国内服装业第一品牌,总资产达26亿元,名列国务院520家重点建设企业排行榜的中国服装业巨子;从借6万元做中国的第一个服装广告,到率先提出实施名牌战略;从首先提出无形资产经营理念,到导入CIS,不知不觉,“杉杉”品牌之路已走过了14年。
3.3企业模式的转变
原来杉杉服装采用的是“产供销”纵向一体化的经营模式,目前重新定位杉杉服装的核心优势后,确立了品牌经营战略。具体来说,这种横向一体化的变革方式就是杉杉把自己的服装加工厂管理权交给别人,成立产业公司独立核算;将原来斥巨资建立的分公司网络完全打破,代以外部的特许加盟销售体系;剥离了生产和销售环节的集团总部,将管理精力集中在品牌经营上。虽然业界对杉杉在品牌运作方面成功与否还未有定论,但一度被视为异类的“杉杉模式”,在今天的服装业已得到了广泛的承认,越来越多的服装品牌正在跟随。实施业务外包后企业成本下降,库存减少、核心业务的加强,从而强化了它的竞争优势。但是,凡事有弊也有利,企业将原来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某些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多多少少可能会有些风险,这是事实。
企业发展既是量的增加,更是质的变化。因此,需要谋略,对企业发展的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的谋略就是企业发展的战略。企业发展战略是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灵魂与纲领。当今,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首先要准确定位,明确发展的方向目标,要立足主业的同时,还要做到投资多元化,产业经营专业化。
3.4企业资本投资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是国内大型控股公司的发展趋势。杉杉不能只把目光放在服装行业上,应该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从战略报告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杉杉可以把目光放在高新材料、生物技术、高科技术行业,以及金融行业等。
报告中指出,杉杉应该适时的退出芜湖萃取项目,由于杉杉集团既没有萃取产业链的上游产业,也没有涉足医药、食品等下游产业,单纯作为来料加工企业,原料来源与生产规模相比明显不足,运行成本太高。二氧化碳萃取项目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吞噬集团现金流的“陷进”,势必严重损耗集团有限的资源。
4.战略评价报告分析
杉杉开始了全新的变革,“把附加利润留给自己”,仿佛另类的模式好像开创了行业的外包先河,确立了此刻的品牌战略管理模式。尽管业界仍持怀疑的目光,对其未来也未能有定论。但是,我们认为这一变革一定是与时俱进的,而且为杉杉提升竞争力有极大的帮助,问题的关键,是要看杉杉能否有效的建立起真正的品牌运营模式及有效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系统。杉杉集团正在通过业务外包和价值链竞争优势的重塑来实现从强势企业向行业领导者的转型。杉杉集团明白品牌营销是行业利润最丰厚也是竞争最关键的价值链环节,而制造环节和销售网络环节的利润和影响力相对要小一些,所以毅然而然的将过去自己最擅长的制造环节外包,将销售网络外包,集中力量在品牌营销环节。如果杉杉集团依然固守在制造环节,那么杉杉集团充其量只能是服装行业中一个强势企业而已,不太可能成为行业中的领导企业之一。杉杉集团正是一直以资本和品牌为纽带,全力推进国际化多品牌战略。在这份报告中,杉杉具体的制定了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并详细的说明了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实操。合理地把企业的战略从制定到实施,再到最后的考核评价的过程,以简洁的书面形式展示出来,使这个报告对企业更加有价值。
5.报告合理有效做出评价
在报告中,对战略的一个实施考核评价,计算和评估都有详细的介绍。作为一个完美的战略报告,这份报告的评价部分详细的介绍了战略实施的一个评价标准。若战略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出现大的偏差,或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需要分析战略进行调整的必要性,以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制定一个水平,通过战略实施与此水平的对比来评价实施效果。
报告还做了一个部门职能分析,各部门职能评价,以及战略实施的评价流程,这是很必要的。在占领实施过程中,每个季度都该对企业各部门各领域进行考核评价,来分析战略实施的成效。
6.报告总体分析
6.1报告的优点
①该报告合理的分析了杉杉集团有限公司03年到10年发展新战略的环境;
②报告中能够抓住机会,把握住大的市场环境,又结合企业本身的有力资源来制定战略; ③在这个报告中拟写的战略有明确的目标,通过合理的分析制定企业的一个发展方向; ④报告结合企业本身,制定了几个战略投资方向,并提到了把对企业不利的项目退出; ⑤合理分析了企业的资本以及投资形式,包括资金的来去方向以及投资的项目优劣; ⑥报告给战略拟写了一个详细的战略管理和控制,再到考核评价的过程;
⑦在战略报告的最后附有战略报告分析会的一个改进单;
6.2报告的不足
①报告中战略提到多元化发展,这就存在一个组织分化的问题,但是报告并没有给出不同的产业该有企业哪个部门来负责和更进的问题;
②报告中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杉杉本身就是以服装起家的,并拥有多个品牌,那么企业该如何有效的整合战略中的新产业与企业最基本的服装之间的一个产业联系,因为服装毕竟是杉杉的最大的资本来源;
③战略只提到了一个多元化,多品牌化,更加专业化的战略,并没有规划出企业在未来多少年内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④这个战略报告没有详细到多元化战略的提出,各产业的商圈规划的一个确定及发展范围,怎么去扩张,怎么把业务做大;
7.总结
通过对杉杉战略报告的初步研究和分析,本人个人觉得对于杉杉,第一,杉杉产业多元化要做好,要注意处理主业服装和其他产业的关系,不要主次不分,更不要削弱主业品牌定位,而应该强化品牌建设;第二,多元化战略要成功,必须以每个产业都专业化为前提,产业不专业,多元化就容易成为多灾化,企业当然需要有新增长点,但具体点要做慎重和有把握的选择;第三,外部一体化的难度在于如何做好资源整合工作,协调好上下游关系,在供应链管理和CRM上要狠下大功夫;第四,在品牌管理上,要形成高水平的专业能力。杉杉这一转变不仅是形式的转换,而是经营模式的变化,这一变化不仅仅体现在市场上,更重要的是企业整个经营团队的理解和观念上的转变,并达成共识,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另外,经营模式的转变,势必导致企业经营资源的重新分配,经营系统和流程的重组和再造。如果,杉杉在这一变革中,不能及时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运模式,其品牌的运作就会变成空中楼阁。
目前,杉杉企业已经以单一的产业集团升为控股公司,控股公司主要负责企业的发展战略、投资决策、人力资源、制度创新和文化建设。服装、科技、投资三大行业集团对各自板块实行行业管理,其中服装集团作为国内的龙头骨干企业,通过对经营体制的改革,从原来产供销一条龙的传统模式升级为国际通行的订单制,实现零库存。与此同时,杉杉跟法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等一些著名品牌的企业合资合作,实施了国际化、多品牌的战略。说明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和品牌化战略是正确的。要想做好做大一个企业,无疑必将经历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从批量到高质量的一个过程。
第五篇:李新飞--论文
网络技术在GMDSS中的应用研究
--李新飞
2008020091
08投资本科2班 摘要:1999年2月1日,GMDSS系统在全世界各航运国家全面启用。与在此之前广泛应用的呼救信号 “SOS”不同,GMDSS是一个船岸间通信新系统——“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它由卫星通信系统和地面无线电通信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卫星系统又包括国际海事卫星分系统和极低轨道搜救卫星分系统两部分。GMDSS是建立在先进的卫星通信技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的先进系统,在船只遇难时,不仅能向更大的范围更迅速、更可靠地发出救难信息,还能以自动、半自动的方式取代以前的人工报警方式。
关键词:
一、GMDSS的概念
GMDSS Services 航海信息技术指的是在海上航行的船舶之间、船舶与港口交通管理中心之间、船舶与公司之间以及船舶本身的交通信息处理、控制及通信技术,包括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全球定位系统(GP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Internet与数字交通信息技术以及3S信息技术等。由于它综合各种航行信息,自动化水平高,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所以,随着网络和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将逐渐形成以“海上数字交通”为标志的现代航海信息技术格局,为海上运输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二、GMDSS的组成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是国际海事组织(IMO)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改善海上遇险与安全通信,建立新的海上搜救通信程序,并用来进一步完善现行常规海上通信的一套庞大的综合的全球性的通信搜救网络。该系统主要由卫星通信系统— INMARSAT(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和 COS-PAS/SARSAT(极轨道卫星搜救系统)、地面无线电通信系统(即海岸电台)以及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三大部分构成。
三、GMDSS 的功能
GMDSS具有以下七大功能:
1、遇险报警
是指遇险者迅速并成功地把遇险事件提供给可能予以救助的单位。报警包括船对岸、船对船和岸对船报警3个方向,其中船对岸报警是主要的。
2、搜救协调通信
RCC通过岸台或岸站与遇险船舶和参与救助的船舶、飞机以及与陆上其他有关搜救中心进行有关搜救的直接通信。
搜救协调通信是双方进行有关遇险与安全内容的信息交换,即具备双向的通信功能,与报警功能中只具有向某一方向传输特定信息不同。
3、救助现场通信
在救助现场参与救助的船舶之间、船舶与飞机之间的相互通信称为现场通信。它包括救助指挥船与其他船、船与救生艇、指挥船与救助飞机之间的现场通信。通常,这种通信的距离比较近。
4、定位
定位是指遇险船舶和救生艇所发出的一种无线电信号,便于救助船舶和飞机去寻找遇难的船舶和救生艇。
5、海上安全信息的播发
是指本系统能够提供各种手段发布航行警告、气象预报和其他各种紧急信息,以保证航行安全。
6、常规的公众业务通信
是指GMDSS系统要求船舶配备的通信设备不但能进行遇险、紧急和安全通信外,还能进行有关的公众业务通信。也就是船舶与岸上管理部门之间进行管理、调度等方面的通信以及船舶与船东、用户等通信。
7、驾驶台对驾驶台的通信
驾驶台之间的通信是有关航行安全等避让信息的传递,属于VTS方面的通信,这种通信在狭长的水道和繁忙航道航行中是非常重要的。
四、GMDSS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我国主管部门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就开始注意GMDSS系统的重要发展动向,并向有关单位传达了海上遇险与安全通信方面的主要构想,1986年我国交通部向下属各有关单位进行了部署。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航运业的通信状况,进一步保障海上航行安全,我国从1987年开始在北京建造INMARSAT卫星通信地面站(岸站),同时在我国沿海部署建立海上安全信息播发(NAVTEX)系统覆盖区,并加速对岸台(站)的通信设施进行技术更新,扩大电路数,增宽覆盖区域,以适应GMDSS的需要。
1992年我国主管部门开始我国的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规划,按该规划要求,我国沿海的海岸电台形成链状的A2航区DSC覆盖区,同时对A3航区进行区域性DSC值守,在北京建成COSPAS/SARSAT LUT和MCC,并把北京INMARSAT卫星岸站扩建成具有B/M系统能力的岸站,并服务于我国船舶航行密度大的印度洋区和太平洋区,以适应我国远洋运输事业的需要,最近又开始建设更加先进的INMARSAT-F系统,从而进一步保障海上航行安全。
1、INMARSAT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INMARSAT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始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为了更好地贯彻INMARSAT组织的宗旨,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便开始了建立太平洋和印度洋两个洋区的A/C标准海事卫星地球站(岸站)的准备工作。
1991年我国在北京建成了海事卫星地球站(岸站),覆盖太平洋和印度洋两个洋区,为这两个洋区内的海上和陆上用户提供移动卫星通信业务。我国的INMARSAT-A
标准地球站于1991年6月3日正式开通,INMARSAT-A系统稳定可靠,满足GMDSS系统的要求;1993年7月1日我国的INMARSAT-C标准地球站也正式开通,可以提供双向存储转发电文和数据信息通信业务,满足GMDSS系统的要求,成为按GMDSS系统要求配备船舶的必备终端设备。这样我国便可以为太平洋和印度洋两个洋区内的国内外用户提供移动卫星通信服务,业务范围包括电话、电传、传真、数据通信、遇险专线等。
1997年7月,我国的INMARSAT-B/M标准海岸地球站投入了运行,同时满足GMDSS系统的要求,服务于我国船舶航行密度大的印度洋和太平洋;且A/B/M标准站不但可以提供太平洋和印度洋两个洋区内的数字电话、电传、传真、遇险专线、低中高速数据通信业务,还可以提供大西洋东区和大西洋西区两个洋区的A/B/M标准站通信业务,从而实现了全球移动卫星通信服务。1997年底,我国的Mini-M标准站正式开通了,Mini-M标准终端可以随身携带、车载或海用,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2002年6月北京海事卫星地面站开始建设符合最新颁布的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标准的、最先进的Inmarsat-F卫星通信系统。
2、COSPAS/SARSAT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我国由交通部中国交通通信中心负责在北京建设了卫星搜救本地用户终端(LUT)和搜救任务控制中心(MCC),负责对中国服务区的实时覆盖和报警数据的处理分配。北京LUT的覆盖区域包括我国全部陆域和大部分海域,香港特别行政区也建设了COSPAS/SARSAT系统(LUT和MCC),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海事处负责运行和管理。北京的LUT无法实时覆盖的我国南部海域,由香港的LUT实时覆盖。
我国的COSPAS/SARSAT系统选用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数据处理设备——高性能的HP9000系列工作站。LUT采用了冗余备份系统,可以对同时飞过的两颗卫星分别进行跟踪。当搜救卫星通过北京LUT的共视区时,LUT的天线就会锁定与跟踪这颗卫星,并由几个数据信号处理器(DSP)对卫星的下行信号中的121.5MHz、243MHz、406MHz信号进行实时处理或对406MHz信号进行延时处理。我国的MCC采用一主一备两台高性能的HP9000系列服务器,通过专用的通信接口与国际MCC通信网络相联接。根据系统的数据分配计划,各国的MCC间实时交换定位数据及卫星轨道参数等系统信息。
COSPAS/SARSAT卫星搜救系统的LUT和MCC已经投入正常运行,并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1999年11月至2002年5月,我国的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州1号、神州2号、神州3号”进行了多次实验,应航天实验飞船指挥部的要求,我国的极轨道卫星搜救系统参加了载人航天飞船返回仓的回收定位任务,在飞船返回仓到达预定降落地点的关键时刻,我国的极轨道卫星搜救系统及时准确地捕捉到返回仓发出的定位信号,并迅速计算出当时返回仓的降落位置,为现场搜寻人员及时找到返回仓提供了可靠的支持,载人航天飞船实验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得到了航天实验飞船指挥部的一致好评。
3、地面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初期的海上遇险与安全通信中以中、高频收发信机、紧急无线示位标为主,采用莫尔斯电报、无线电话等通信方式进行,在一般情况下,发送遇险报警信息要人工启动和人工操作。
从1996年开始,我国交通部按IMO的要求对全国各海岸电台按GMDSS要求对通
信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更新与改造,在上海建立了2、4、6、8、12.16MHz和VHF70频道国际国内DSC值班台及相应的窄带直接印字电报(NBDP)和单边带无线电话电路;在广州、天津建立了HF DSC国内值班台;在大连、秦皇岛、海口等建立了15个MF和VHF DSC值班台以及相应的NBDP和单边带无线电话电路。各海岸电台根据其功能分别配置了相应的收发信机、DSC、NBDP和SSB终端设备。
船舶则根据GMDSS的要求,按其所航行的“航区”配备了执行GMDSS功能的设备。船舶配备的无线电设备应至少能在两种无线电分系统中工作,以提供两种以上的通信方式,每种通信方式应能采用独立的设备并执行连续的报警功能。
4、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为了保证航行安全,需要及时有效地由岸上向航行的船舶提供有关海上航行的安权信息,海上安全信息包括航行警告、气象警告、气象预报和其他海上紧急信息。世界航行警告业务(WWNWS)是由IMO和IHO(国际航道组织)为协调发射区域性无线电航行警告业务和其他紧急信息而设置的。WWNWS的区域界限不是按国家所有权海域划分的,而是按地理位置和电波可能覆盖的范围划分的,称为NAVAREA(Navigation Area)区域,把世界划分为16个航行警告区,每一区域都由一个指定的协调国负责。WWNWS有3种不同的业务,即远海域、岸基和本地业务。国际间协调的航行警告有两种不同的业务:远海域的NAVAREA业务和岸基的NAVTEX业务。本地警告业务完全由本国主管部门协调完成。
我国在上海、广洲、大连、福州、三亚建设了NAVTEX播发台,链状覆盖了我国沿海400海里以内的海域,已经开始在518kHz频率上播发航行警告和安全信息。我国自1986年开放用于船舶自动接收的NAVTEX业务,至1999年2月1日,所有从事国际国内航运的300GT以上的船舶均已安装了NAVTEX接收机,自动接收并打印出海岸电台播出的有关海上安全航行警告信息。
我国在上海、广洲、大连、深圳、秦皇岛、烟台、营口等许多港口均已建立并开通了VTS系统,我国的船位报告系统可以覆盖渤海、黄海、东海和北纬4°以北的南中国海海域。
5、GSOS系统的海上应用
GSOS(GSM Service on Ships,船舶GSM服务)系统是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研制的面向海上作业人员和海事救捞部门的手机通信定位系统,该系统综合利用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卫星导航、无线电测向等众多国内外前沿技术,通过VSAT(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卫星链路承载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网络,实现移动通信网络从陆地到海上的无缝连接,将陆地移动通信网络延伸到VSAT卫星信号可以覆盖的地方,为海上作业人员提供包括手机通信、遇险搜救、海况广播等多业务全方位的服务;利用船载IP化基站和无线电测向定位系统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较高精度的AOA/TOA手机定位,为交通运输部海事救捞部门提供较高精度的海上辅助定位手段。
[1]在海上通信中的应用
(1)渔业船舶
我国渔业船舶一般为非公约船舶,没有统一的船载应急无线电通信设备,通常依靠手机作为主要的通信手段,而陆地基站的覆盖范围大多在4~8公里之间,少数位置较好的基站覆
盖范围在25公里以上,随着海洋环境和水质日益恶化,以及捕捞的泛滥,渔业船舶捕捞作业呈现出向远海推进的趋势,一旦离开陆地基站信号的覆盖,渔业船舶的通信能力将大大削弱。通过在大型执法船舶、大型灯塔、热点作业区安装GSOS系统,将陆地移动通信信号向远海无限延伸,为渔船等缺少有效通信手段的非公约船舶提供移动通信服务。
(2)远洋船舶
远洋船舶均为公约船舶,一般都配置了精良的通导设备,出海作业期间大多通过海事卫星、铱星等专用通信卫星与陆地船队管理部门进行联系,虽然能够保证船舶安全航行通信需要,但由于通信费用昂贵,船员无法将其作为日常通信工具使用。通过在远洋船舶上安装GSOS系统,提供船舱内移动通信信号覆盖,船员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手机与家人朋友联系,保持与外界的沟通。
(3)石油钻井平台
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一般远离海岸线,孤立分散,由于石油钻进平台作业人员相对集中,生产活动对通信要求高,除了常用的短波通信设备外,各种卫星通信系统也在石油钻井平台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只需在装有VSAT卫星通信的石油钻井平台上安装基站设备,配合使用专用的防爆手机即可更好的保障海上生产生活的通信需要。
[2] 在遇险搜救中的应用
国际劳工组织《渔业安全与健康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每10万渔民中大约有80人死于各种海上事故。2006年7月,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在伦敦总部召开小型渔船安全通讯组专题会议,起草了《小型渔船安全标准》“草稿”规定手机可以代替传统无线电设备使用。2006年,海南海事局累计使用手机定位技术5次,均能通过相关信息推算出失去联系渔船的大致位置,其中有3次是通过中国移动海南分公司进行定位,2次是通过中国联通海南分公司对手机进行定位。种种迹象表明海上遇险事故的概率呈现增长趋势,手机定位技术在海上搜救中已经初步崭露头角。
我国海上手机定位均采用CELL-ID或CELL-ID+TA的方式使用陆地宏蜂窝基站实现定位,只能将目标手机的位置确定在某一片区域,并且随着小区覆盖面积的增加,定位精度急剧下降。GSOS系统通过准确测量目标手机相对船载服务基站的距离和方向角,支持TOA/AOA对目标手机的精确定位。通过在海事救捞船舶上安装GSOS系统,部署遇险救助软件,配合电子海图可视化显示目标手机的位置,提供最便捷的搜救路径,提高遇险救助的反应时间,减少遇险救助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五、结语
我国GMDSS系统的发展和建设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GMDSS系统建成实施后,在北京海事卫星地面站岸站的有效覆盖范围内,船舶遇险报警的成功率将达到99%以上;在地面无线电数选值班台(DSC)的有效覆盖范围之内,遇险报警的成功率将达到95%以上;在极轨道卫星搜救系统的有效覆盖范围内,船舶遇险报警的成功率将达到90%以上。这样,岸上的遇险与安全通信设施收到船舶遇险报警后,通过畅通的陆上搜救协调通信网,将在两分钟之内把报警信息传到当地的搜救中心或分中心,同时传给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以便搜救机构在接到报警信息后尽快(30分钟左右)派出救助飞机和船舶或采取其他措施进行救援,使得我国的海上搜救效率提高到90%以上,总之,新技术的涌现使GMDSS系统的队伍不断壮大,尤其是卫星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卫星通信以其覆盖面积大、受地理环境影响小、通信质量好、组网灵活、见效快等优势,成为遇险救生通信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海上通信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Inmarsat在海事应用上支持的服务包括直播电话、电传、传真、电子邮件和数据等,卫星终端的种类也不断向着业务综合化、体积小巧便携化、使用灵活简便化等方向
发展。卫星移动通信将是21世纪海上遇险与安全通信必然的发展趋势。从而,可以更好地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和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 储钟圻.数字卫星通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 啜钢 等编著.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
[3] WiMAX Operators Manual Building 802.16 Wireless Networks 2nd.Edition Nov 2005
[4] 王欣 WiMAX技术在海上通信中的应用展望 世界海运 2005.6
[5] 孙文立 船载自动识别系统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4.9
[6] MobileWiMAXPlugfestWhite Paper Bechtel labs USAOctober 2006